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做新闻还是做生意,彭博作出选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做新闻还是做生意,彭博作出选择
Nov 25th 2013, 11:46, by AMY CHOZICK, NATHANIEL POPPER, 黄安伟, DAVID CARR

上周一晚,在一家文化中心里举办的晚宴上,有100名宾客出席。香港的商业精英和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的高层齐聚一堂,共饮香槟,举杯庆贺。这座文化中心位于一片英国殖民时期用于军事目的的楼群里。

纽约市长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的财富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彭博资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L·多克托罗夫(Daniel L. Doctoroff)就是这个商业帝国的管家。这一天,多克托罗夫也飞到这里,庆贺公司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绩:在20年的时间里,彭博在香港的金融数据终端销售迅速增长,已发展成一项每年能为公司带来5亿多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收入的业务。

但在庆祝背后,公司也面临着一些困扰。过去几年,彭博终端服务在全球的销售出现疲软,去年,在中国大陆这个规模庞大、尚待开发的市场,彭博终端的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去年对中国不留情面的报道已促使官员取消订购其利润丰厚的终端服务,这让该公司位于北京的销售人员颇为沮丧。

而就在距上周庆祝晚宴举行地仅仅几个街区的地方,在彭博新闻社香港分社,焦急的记者们还在努力应对高层编辑不发表一篇报道的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那篇文章颇为尖锐直接,主题是一名中国富商。在已经发表的报道中,彭博员工宣称,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认为毙掉这篇文章是合理的,因为担心发表文章可能使彭博遭到报复,彭博的记者可能被驱逐出中国。

当晚晚些时候,就在多克托罗夫举杯庆祝后几个小时,彭博证实,文章的作者之一已经不再是该公司员工

就在布隆伯格准备卸任市长,重新在这家他参与创办的公司发挥更为直接的作用时,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在20年的迅猛发展后已经开始变缓,而其新闻部门的规模自布隆伯格离开公司以来,则翻了一番多。对该公司现任和前任员工的采访表明,该公司的商业和新闻部门之间,有着令人不安的紧张关系,有时还会发生冲突。

彭博突然面临着裁减新闻采编岗位,将重点转向财经新闻的局面,而且公司的商业部门也在怀疑,考虑到调查性新闻报道可能给终端销售造成的麻烦,做这种新闻或许得不偿失。

温以乐和其他高级编辑否认那篇来自中国的报道已被毙掉,称文章还在编辑流程中,只不过现在还不能发表。然而,这起事件还是给彭博带来了更多它不想要的关注。在此之前,今年春天有报道称,彭博的一些记者使用终端上的一项功能来监视用户的活动,让彭博的最大的一些客户颇为不满。

在此背景下,一些高管开始质疑公司的新闻部门所扮演的角色。商业部门的高管坚称,彭博的付费用户想看的是影响市场走势的简短新闻,而不是获奖的调查性报道。编辑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只向终端发送简明扼要列出重点的消息——那些交易员和对冲基金经理能容易消化的事实。

"对经营这个地方的银行家来说,他们有个讨人嫌的继子。和其他更重要部门相比,它就像四舍五入时的误差一样微不足道,可问题是它还在不断制造很多麻烦,"一名新闻部门员工说道。

和其他20多名因这篇文章而接受采访的,商业及新闻部门的现任和前任高管一样,这名员工同意讨论公司的业务经营,但坚持要求匿名,理由是签了严格的保密协议。

上周接受采访时,多克托罗夫说,今年春天记者监视用户活动的消息所引发的强烈反应"确实促使公司作出了自我反省",而一名高管也表示,布隆伯格的回归可能会成为公司"复位"的契机。

上周一,彭博开始解雇约40名职员,占新闻部门员工总数的约2%。文化和体育报道将相对缩减,调查性报道部门也遭到裁员。这项通知传达的讯息十分明确:"我们必须有勇气放弃一些报道领域,才能确保我们在想要称雄的领域有足够火力,"温以乐在给员工的信中写道。

彭博称,将在明年增设约100个新闻采编岗位,其中很多会设在一个称为"一手资讯"(First Word)的部门,该部门会输出能够影响市场走势的Twitter式的简短新闻。(彭博一名发言人称,即便有最近的裁员,到2013年底,彭博新闻社的员工数量比上一年还是会增加。)

多克托罗夫说,终端用户中新闻报道的"读者面很窄"。(周五最受欢迎的文章之一是《肯尼迪逝日我们流泪交易至纽交所关闭》。)但是,多克托罗夫补充道,公司的新闻采编部门在为彭博赢取可信度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终端服务提升了价值,该公司约85%的收入就来自于这些终端。

"我们的用户想要改变世界,他们想在这个世界中进行更好的投资,"彭博新闻社高级执行编辑劳丽·海斯(Laurie Hays)说。"这些长篇幅的报道能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确实,在73个国家的150个分社有2400名记者的彭博,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令人艳羡的乔治·波卡奖(George Polk Award)。

但是它的很多优秀新闻报道都淹没在了终端上的信息漩涡里,彭博终端源源不断地提供财经新闻标题,还有一个受欢迎的聊天服务,以及一些数据处理的功能。新闻也是受欢迎的功能之一,但据一名高管估计,公司31.5万名终端机订户中只有大约25%到30%阅读新闻。

新型采编室

1990年,布隆伯格从《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挖来了温以乐,请他打造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闻部门,它需要与商业部门无缝配合。布隆伯格在1997年在温以乐的帮助下完成的自传《布隆伯格的彭博》(Bloomberg by Bloomberg)中说,"大多数新闻机构从不让记者和商业部门产生关系。但在彭博,他们则要尽可能地接近于无缝合作。

最初的几年,由于新闻业务规模太小,还不足以激怒客户或招来大量指责,这两个部门和谐共存。但是后来,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2002年,彭博向新加坡政府正式道歉,并从系统中删除了一篇指责新加坡领导人任人唯亲的专栏文章。温以乐在写给公司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解释说,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部分原因是担心"如果我们不接受政府的裁决,新加坡客户可能就无法使用彭博的服务",温以乐因此招致了大量指责。

(另外几家西方媒体在报道新加坡时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并且支付了罚款。包括1994年《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例子,该报当时由纽约时报公司部分拥有。)

这场风波平息之后,温以乐阐明了他的目标,即打造一个有朝一日能够赢得普利策奖的一流媒体,哪怕这意味着要激怒客户,或者影响终端的销售。在最近的一次新员工培训会上,一名记者问温以乐,在他看来,什么才是好故事。温以乐回答,"叫我以实玛利。"(Call me Ishmael,小说《白鲸》的开篇。以实玛利是这部小说中的叙述者。——译注)

但是,在温以乐追求可以媲美《白鲸》(Moby Dick)的新闻报道的同时,1982年与布隆伯格共同创办了这家公司,现在管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托马斯·F·瑟康达(Thomas F. Secunda)暗示说,彭博的首要任务,是向订户提供影响市场动态的新闻和资讯。

一个老员工说,瑟康达经常说,"除了能够帮助读者赚钱的新闻,我们什么都不应该做。"他曾经更直言不讳地说,"哪位女士带你来舞会,你就应该和她跳舞。"(一名发言人说,瑟康达认为,影响市场动态的新闻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说公司应该只报道这一种新闻。)

根据巴顿-泰勒国际咨询公司(Burton-Taylor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的数据,彭博有15580名员工,其中记者占了大约15%,他们为公司创造了4%的总营收。

在华困境

在中国,彭博模式中根深蒂固的潜在矛盾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明显。彭博没有按国别公布公司的营收数据,但追踪金融资讯行业的巴顿-泰勒估计,去年,该公司在中国的营收仅为7000万美元。自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数据行业的营收总体上每年增长了大约45%,相比之下,全球同期的年均增长率为5%。

今年夏天,在彭博记者监控客户的丑闻被曝光后,多克托罗夫在与高级雇员的一系列非正式午餐中讨论了这件事的影响。一名在场的前资深高管说,在7月的一次午餐时,多克托罗夫提出了一个假设的两难困境:如果彭博打算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的重要稿件,注定将招致报复性的黑客攻击,那还要不要发表这篇稿子?许多资深的新闻采编人员毫不犹豫地说要,但是其他人的态度则没有那么明确。

这名前高管说,"如果你有一家营收90亿美元的公司,被一个每年亏损1亿美元的新闻部门拖累,难道你不应该停下来想想,你正在做的事会有什么后果吗?"

执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领导人花了很大力气控制外国新闻媒体,彭博也未能幸免。许多西方新闻媒体在中国遭遇了与审查有关的种种问题。(去年发表了关于中国领导人财富的调查性报道之后,《纽约时报》网站在中国大陆遭到屏蔽。)

彭博在中国面临的种种艰难抉择在2011年初突显出来。当时,彭博报道了中国互联网上的一场运动,该运动旨在发起一场"茉莉花革命"式的和平抗议活动,这场运动得名于中东地区的抗议。据了解相关讨论的一些彭博员工说,愤怒的中国官员告诉彭博在香港职位最高的编辑,彭博的信息发布执照仅允许其在中国大陆发布财经新闻,而不是政治新闻。

这些员工们说,虽然网站是面向全球的,而不是专门面向中国的,但编辑们仍然下令要求网站删除了相关的文章。这个消息在彭博社驻华记者中传开了。一名彭博员工说,"许多人对于他们这样不怎么争辩就顺从的做法感到愤怒。"他补充说,编辑们"不想让彭博被踢出"中国。彭博的一名发言人拒绝对此事置评。

在记者们抗议之后,编辑们把这篇文章重新发布在了彭博的网站上。但是截至周日,用彭博网站的搜索引擎还是找不到那篇文章(不过出现在了谷歌的搜索结果中)。

管理人员还使用了一个称为"204编码"(Code 204)的功能,这个编码可以添加到某些文章中,从而使其不出现在中国大陆的终端上。

第二年,彭博社决定刊发一篇关于习近平家人积累起巨大财富的报道,当时习近平还是候任总书记。这篇文章是彭博"革命致富"(Revolution to Riches)的系列报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该系列报道赢得了波克奖的国际报道奖项(同时获奖的还有《纽约时报》的张大卫[David Barboza])。但是彭博付出了代价:中国的终端采购几近停止,彭博新闻社网站遭到屏蔽,而且之后该社记者再也没有获得过常驻签证。

"作为一家媒体公司,你在中国越来越需要做出一个选择:要么做新闻,要么做生意,不能两个都做,"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mpany)中国区前负责人麦健陆(James L. McGregor)说。

今年年初,纽约的高级编辑们同意开展一个调查报道项目,目标是中国首富王健林以及他与共产党高层人物的家人之间的经济往来。

但据员工透露,纽约的高级编辑上周对这篇文章表达了顾虑,温以乐随后告诉香港的记者和编辑,这篇文章不会发表,因为彭博需要确保记者仍有机会在中国内地进行报道。他还坚持称,中国内地的官员不会允许媒体报道该国领导人的财产状况。《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报道了这些员工的陈述

温以乐拒绝就内部讨论发表评论。他和其他高级编辑表示,这篇文章被暂时搁置,只是因为还没为发表做好准备。

多克托罗夫在电话采访中说,他请曾任《纽约时报》公共编辑的资深独立编辑克拉克·霍伊特(Clark Hoyt)审阅过这篇关于中国富商的文章。多克托罗夫说,"克拉克的观点"和温以乐及其他编辑的观点"是一致的",即"那篇文章还不够好,不扎实"。

然而《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却引述员工的话说,那篇文章在10月初曾由一名律师审阅,当时已经临近发表,并没有哪个编辑提出重大的异议。纽约的编辑在9月向记者们发送的电子邮件中评价,那篇文章"很棒"、"揭露了重要信息"、"就快写好了"。

增长放缓

多年来,彭博仿佛已经解决了新闻业的商业难题。由于广告主缩减传统新闻媒体上的广告开支,美国全国的报纸都经历了大规模的裁员。而彭博由于受到终端机订制服务的销售收入推动,却反而大举招聘,在过去五年里新增了600个新闻岗位。在竞争对手那里供职的顶尖记者们也被彭博诱至麾下,于是彭博接连获得了新闻奖项。

行业分析人士称,即便与最大的竞争对手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相比,彭博也是十分成功的,汤森路透最近称将裁员3000人。然而,彭博的这种一度看上去势不可挡的增长,却出现了放缓,这是金融业广泛缩减开支的结果。

终端订制服务的客户增幅在2010年为2.3万,2011年增幅为1.4万,但数名员工估计,2012年增幅仅为1000台,今年到目前为止仅有3000台。

然而该公司透露,总营收预计将增至83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2年为79亿美元,2001年为30亿美元,当时布隆伯格还在公司任职。(一位发言人称,该公司的非终端"企业"业务今年增长了16%,预计2013年将带来10亿美元营收。这个部门的业务是为金融业的客户建立技术系统。)

"我们当然希望业绩能更好,但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市场,"多克托罗夫说。"现实是我们的大型客户中,有很多仍然在承受金融危机的后果。"

另一名高管否认了该公司面临财务问题的暗示。他说,"说我们遇到了麻烦,就有点像说,因为每桶原油的价格下降了两美元,所以沙特阿拉伯遇到了麻烦。"

然而增长放缓的迹象的确明显。该公司推迟了被称为"B计划"(Plan B)的分红方案。在位于华盛顿的总部,主廊上方一直有一块屏幕实时显示着终端机销量。但多位员工透露,随着销售放缓,这个屏幕没有任何解释就关掉了,之后屏幕显示的内容又变成了彭博电视(Bloomberg Television)。

尽管布隆伯格担任市长时离开了公司,但在曼哈顿那座印着他的名字的摩天大楼里,他的影响依然明显。

简洁的白色走廊两侧,异国情调的鱼缸排列成行,电梯只停特定的楼层,迫使员工走楼梯。去年,布隆伯格在纽约大力推行公共健康立法时,他的公司也减少了向员工提供的垃圾食品,而且增加了有机花生酱等免费零食,还有天然风味的果汁饮料,盛饮料的杯子可以生物降解,上面印着"第一。彭博。"(First. Bloomberg.)。

接近布隆伯格的人士透露,他很可能会为该公司的观点刊物《彭博视点》(Bloomberg View)撰写专栏。他也很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待在伦敦,从事慈善以及其他个人关注的事业,如枪支管控。

在他回归之前,彭博新闻社开展了一系列大范围的组织结构调整和高层任命——爱打领结的总编温以乐曾经在那里有明确的控制权。为了改善采编团队的效率,现在只有四名高级编辑直接向温以乐报告,之前则有21名。多克托罗夫说,布隆伯格对他的公司发生的变动并不是"不知情",只是没能参与日常的决策。

"公司已经完全变样了,"多克托罗夫说。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谷菁璐、王湛、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