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内地女性死亡再次触发港人反内地言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内地女性死亡再次触发港人反内地言论
Oct 16th 2013, 08:56, by 王霜舟

香港——他仍然记得宿舍楼白板上潦草地写着一个侮辱性词语:"大陆狗"。在2010年来到香港上大学之后,来自中国中部城市武汉的刘宇慢慢意识到一些当地居民对他的蔑视。

刘宇说,"有时候,我真的很生气,当有人叫我们'蝗虫'、'大陆狗'的时候,我真的会非常愤怒。"21岁的刘宇在香港城市大学学习会计专业。

他已经学会了无视这些言论,但对于很多在香港的内地人来说,这并不容易。上周,一名25岁的内地女性在香港因交通事故丧生,再次引发了这样的情绪。

来自南部省份云南省的刘涵曾就读于香港大学,并从2011年开始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10月5日,刘涵在港岛被一辆货车撞倒,三天后在香港的一家医院去世。

这名前途光明的年轻女孩离开人世,虽然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震惊和悲伤,但社交媒体及本地新闻网站上也出现了一些无情的言论,庆祝这名不受欢迎的外来者的死亡。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来到香港工作、学习或度假,香港本地人对他们的蔑视变得愈来愈明显。他们抱怨一些游客举止粗鲁,富有的投资者推高了房价。内地女性为了让孩子获得香港居民身份,享受各种福利,而赴港生子,这也激起了愤怒。

去年,发行量很大的民粹报纸《苹果日报》刊登了一则以蝗虫在岬角上俯瞰香港为背景的广告,呼吁政府阻止内地孕妇赴港生子。

这个问题也与香港的政治前途有关。北京方面一直犹豫不决,不愿批准香港半自治的政府进一步民主化,比如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内地人有时会被视作政治控制的化身。

"支持民主往往会被视作反内地,而内地游客则被与北京的政府归为一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副教授姚正宇(Mike Yao)说。"我觉得这有些荒谬,但可以理解。"

姚正宇表示,在城大校园内,情况有所改善,学校管理层也更愿意解决涉及歧视的问题。

不过,紧张情况还是会发生。《苹果日报》上周六报道,城市大学的内地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中国文化课程上,要求教师讲国家通用语普通话,而不是香港通行的汉语方言粤语,从而引起了与本地学生之间的争执。《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报道,修读这门课程的内地学生事后否认发生过争吵。

香港大学大一学生刘丁宁曾是家乡辽宁省的高考状元,这个月回到了家乡。她对《沈阳晚报》表示,她希望能到北京大学就读。她的外公对《成都商报》,粤语让她很难适应。

去年宿舍里出现了"大陆狗"的咒骂之后,城市大学的内地学生写了一封呼吁宽容的公开信。他们说道,"痛心交流变成谩骂,痛心理解的缺失,痛心大陆被一些香港人简单仇视,痛心香港被部分大陆人主观厌恶。"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社会上的这个问题总体上出现了缓和,去年帮助起草公开信的城大毕业生刘项说,"越来越糟。"他生于北方城市保定,现在在香港工作,是中文新闻杂志《亚洲周刊》的研究员。

冲突主要局限在不文明的评论上,类似的东西会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在线论坛里。但刘项表示,人们似乎比以前更愿意发表这种评论了。而这个话题在当地媒体上受到了很广泛的关注。

"很难说媒体到底是在推波助澜,还是只是在反映公众情绪,"姚正宇说。"目前,这件事很显眼、很公开。现在或许并没有暴力,但可能只需要一两个事件就会激化。这是场很危险的游戏。"

刘项说,他有一个乐观的小理由。在刘涵死后,一些香港居民对发表过于粗鲁或冷漠言论的人发出了谴责。他说,看到这个"能让人有一点希望,有一些小小的转变"。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许欣、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