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奥巴马御敌重心由剿灭转向招抚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御敌重心由剿灭转向招抚
Nov 26th 2013, 08:38, by MARK LANDLER

华盛顿——在超过三十年的敌对之后,随着这个周末的结束,美国与伊朗的核协议终于初露端倪。之后,周一公布的通告称,明年一月份将举行会议,以商讨如何结束叙利亚的内战。

这两次谈判都是奥巴马总统长期以来一直争取的,但是能否成功却打不上包票——事实上, 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这两项进展同时发生,却生动地说明了一点,即外交这一妥协的艺术,虽然庄重古老却常常达不到满意效果,重新成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 

在一个层面上,这一阵的外交活动反映出后9·11时代的世界终于结束了。两场主要战争,以及一次针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史诗式战斗主导了这个时期,为此,美国被卷入阿富汗,并仍然派遣捕食者无人机逡巡于巴基斯坦和也门的上空。

但是这更反映出美国不仅是在中东地区,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缩小武力使用的规模;同时开始愿意跟外国政府接触,接受他们的现状,而不是急于推动那些能够更好地代表美国价值观的领袖上台。在伊朗甚至叙利亚推动"政权更迭"已经过时了;跟这些之前的敌手达成协议成了新的主旋律。

对于奥巴马来说,转向外交努力实现了他在2008年许下的竞选承诺,即他将向美国的敌人伸出手,没有附加条件地与任何外国元首对话。但是这也将他置于巨大的政治风险之下,国会山和中东盟友针对美伊协议的抗议就是例证。

周一,奥巴马在旧金山维护美伊协议时说,"我们在尝试外交手段;我们不会立刻就采用武装冲突的方式。强硬言论和恐吓威胁从政治角度上看可能做起来比较容易,但这却不是维护美国安全的正确方法。"

当然,外交手段将会漫长而混乱,且常常无法获得确定的结果。对于总统来说,让美国人民在多边谈判上保持团结,肯定要比让民众团结在一次导弹打击行动之后要难得多,不过美国人对于战争的深深倦怠让奥巴马坚信,谈判和解好于单边行动。

从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这趟摄入了大量咖啡因的外交旅程中,公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诸多方面的外交努力,除了针对伊朗和叙利亚的工作之外,克里还说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重启和平谈判。在日内瓦达成核协议几个小时之后,克里就飞赴伦敦,准备参与叙利亚会议相关的谈判。

但是某些关键的协议则是在暗地里达成的。奥巴马政府的官员表示,奥巴马在三月时授权一组白宫和国务院的高级官员秘密前往阿曼这个波斯湾君主国,他们在那里与伊朗官员进行会晤,探究是否有可能达成一份核协议。

秘密行动是很有必要的,官员们表示,只有这样,美伊官员才有可能谈论这份核谈判的框架,而不用害怕泄露其中的细节。之前在日内瓦的谈判共有六方与会,各自怀揣不同的计划;将其他几方排除在外就避免了这方面的影响。

但是美伊秘密谈判的消息爆出后,法国感到非常愤怒。两个礼拜之前法国就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警告说当时正在谈判的协议内容过于宽松,法方不会接受这样一个"输家的协议"。

虽然奥巴马如此强调外交手段,分析师还是指出说,美国常常会等别人来采取主动。在伊朗的例子中,那就是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当选总统,其在寻求缓解惩罚性制裁方面获得了广泛支持。

在叙利亚的例子里,奥巴马一开始威胁要进行军事袭击,后来白宫却采纳了俄罗斯提出的建议,即巴沙尔·阿萨德总统(Bashar al-Assad)交出并销毁其化学武器库,而不再继续之前的威胁。

瓦利·R·纳斯尔(Vali R. Nasr)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院长,也是奥巴马政府的前官员,他说,"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达成这份化学武器协议之后,对伊外交显得更富吸引力,也更可能成功。"但是他还说,"对于叙利亚也好,伊朗也好,还看不到什么更大的计划。"

奥巴马一直呼吁阿萨德放弃权力。但是奥巴马的对叙外交却没有为此做出太大努力,而下个月在日内瓦的会谈更可能显示,阿萨德非但不会去职,反而会巩固地位。

伊朗的情况也差不多,奥巴马政府执着地认为,他们正在就某个特定的安全威胁,进行类似于武器控制协议之类的谈判。与其就更大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有可能将其变成美国在叙利亚或者阿富汗等地区问题上的伙伴,甚至推动其政治体制的开放——则似乎全无可能。

不过跟解决伊朗核威胁相比,对于奥巴马来说,其他这些都不重要。解决了伊朗核威胁,他就能减少美国在中东的牵绊,能够将注意力放到亚洲,其外交政策的另一个重点。

布鲁斯·O·里德尔(Bruce O. Riedel)是前政府官员,现在是布鲁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高级研究员,他说,"奥巴马当选时承诺,要负责任地结束两场战争。他现在也可以说,他刚避免了第三场战争。"

在确认这一点之前,奥巴马还必须达成最终协议,而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这一次,奥巴马政府必须与其盟友讨价还价,同时直面来自以色列和国会议员的质疑声浪。

R·尼古拉斯·伯恩斯(R.Nicholas Burns)是布什政府时期的副国务卿,负责协调对伊政策。他说,"伊朗和谈是一个四环马戏台,这将会是有史以来最复杂、最艰难的外交案例之一。"

伯恩斯现在在哈佛大学执教,并于此创立了未来外交项目(Future of Diplomacy Project)。他说,"我们将会通过各种方式,与非常难缠又缺乏信任的国家打交道。民众已经厌倦了,他们希望我们不通过打仗就能够解决问题。"

Michael R. Gordon自伦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邓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