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儿童街头小便激发香港人反内地抗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儿童街头小便激发香港人反内地抗议
May 5th 2014, 03:19, by GERRY MULLANY

香港——上个月,一对中国内地夫妇让他们的孩子在香港街头当众小便,由此引发了一场争执,争执的过程被人拍了下来。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争论,而且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针对更重大问题的争论:曾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现在是否成了中国内地的殖民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带着他们的金钱和怪异举止涌入香港,北京也力图对香港施加政治控制。

这段视频在内地和香港引发了一场争论,主题是北京对这片领土的控制,以及香港对其政治统治者是否忠诚。争论发生之时,中国正在考虑是否让香港拥有更多自主选择领导人的权力,而一些抗议组织也已做好了准备,要在中国不放松控制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视频中,小孩的父母与一名用手机拍摄小孩小便的男子发生了冲突。在小孩的母亲被控试图抢夺这名男子的手机后,内地民众一开始是指责这名男子拍摄小孩小便的行为更令人无法接受,随后又扩大了抨击范围,指责香港市民缺乏爱国精神,对数以百万计的内地游客不友好,而正是这些内地游客的钱促进了香港的经济繁荣。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时报看中国"(Sinosphere)博客栏目刊载了一篇关于此事的文章针对该文的一条评论写道,"我敢打赌,这些对中国统治感到愤怒的'自豪'香港人肯定特别愿意向'自豪香港'的前主子英国摇尾乞怜,并亲吻女王的手。"

关于这名儿童行为的争论出现之时,香港对中国政府似乎日趋反感。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12月对香港市民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对于北京处理香港事务的方式,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满,尤以年轻人为甚。该调查结果于周二公布。在21岁到2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五分之四的人表示不满意,此外,其中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国人。

资金的涌入给香港带来了经济压力,这便是香港对内地人产生敌意的背景。人们不仅指责富裕的内地人抬高了房地产价格,还将广泛蔓延的通胀归咎于他们挥霍无度的消费方式——这种行为的动因是香港不收销售税,长期的货币估价也很有利。香港的最低小时工资在4美元(约合25元人民币)左右,日常用品的价格却达到了纽约超市的水平。

简何巧云(Rachel Cartland)曾是香港的官员,监管香港的社会福利体系。她说,香港居民已经发现,本地的店铺越来越塞满了面向内地买家的高价货物。

"人们发现,在他们过去经常光顾的店铺里,货物的品种已经变了,"她说,"它们变成了专门做内地人生意的店铺。"

她还把内地人遭遇的敌意比作二战后那些年里美国游客在欧洲遭遇的敌意,当时的美国凭借政治和经济实力耀武扬威,和如今中国在亚洲的表现很像。

她说,"当时,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国游客常常被有失公允地当做'丑陋的美国人'",落下了服饰艳俗、举止粗野、无视当地风俗的名声。

记录有问题的行为的视频和照片不断涌现,关于前述儿童行为的视频是最新的一件,诸如"寻找内地人"(Spot the Mainlander)之类的网页引发了如潮的愤怒评论和嘲讽。鉴于大量中国游客在亚洲各地以及其他地方旅游,政府前不久就在外国的行为举止发布了指导方针,其中包括不要在大街上吐痰,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

涉及前述儿童的事件已经过去了两周,此事引发的激烈情绪却仍未消减。上周,一场反对内地人行为举止的抗议活动吸引了30人参加,这些人纷纷模仿那个孩子的举动。社交媒体网站称,一些人正在筹备一场反示威活动,计划在街头大小便。即便这类抗议只是露出了苗头,但当地官员还是发出了针对性的警告。

"香港法律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合扔垃圾或小便,"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Ko Wing-man)说,"我不是在指责任何种族或民族。相关法律和这项原则将会得到公正的执行。"

周三,内地官方媒体加入讨论,此举反映了北京方面的关心。《环球时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称上周的抗议是"光头党"组织的,并称"在香港的社交媒体上,和'幼童'有关的低俗帖子再次像病毒一样扩散"。

"但事情已经过去,27日香港激进人士的挑衅表现令人意外,"文章说,"这些人一定是很想羞辱内地人,但他们羞辱的显然是他们自己,同时也让整个香港社会蒙羞,让人看到香港社会中低质、脏乱的一角。"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