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双方互换的贬抑评论曾威胁要让乌云笼罩李克强总理的英国之行,但是在周二,也就是李克强到访英国的第一个全天,迎接他的则是万里晴空。李克强在上午先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之后在唐宁街10号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会谈,最后与商界领导人共进了午餐。
中国外交部指出,英国为李克强的到访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军乐队两次奏起中国国歌。
李克强这次访问之前,中英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曾冷淡有一段时期。2012年卡梅伦和其他官员会见了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Dalai Lama)之后,英国遭到了中国的冷待,北京指责达赖推动一个分裂中国的议程。
去年12月卡梅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以商务为主的访问之后,两国关系似乎有所改善。贸易是双边关系的核心这种印象在周二得到了加强,在当天,两国领导人见证了中英双方签署的一系列贸易协议,英方称这些协议的总价值为235亿美元(约合1460亿元人民币)。此前,中国驻英国大使以及国家新闻媒体宣布的协议价值超过300亿美元,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周三的报道中仍引用了后面的数子。
协议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洋能源公司中海油(Cnooc)与BP签订了一份20年期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协议。这家中国国有企业也与壳牌(Shell)公司加强了联系。
中英双方还重申了早前的一份承诺,到2015年底将双边贸易额增加至1千亿美元。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上周对记者说,与李克强一起访问英国的还有一个由200多名中国商人组成的代表团。
李克强和卡梅伦在周二见记者时满面笑容,尽管中英双方此前曾相互指责。
《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消息称,唐宁街与副首相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来开距离,克莱格周一曾发表言论称,中国政府在"大规模且系统化地"践踏人权。
中国政府对外届对其政治体系的批评及其违反人权的指控十分愤怒。4月份,中国取消了一次原定与英国开展的人权对话,此前英国外交部(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发布了一份中国人权纪录报告。
让这次访问更为复杂的是:《泰晤士报》(The Times of London)上周报道,中方曾威胁取消此次行程,如果李克强不被安排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见面的话。
据称中国外交官对英国官员说,这个问题"不能通融"。该报报道称,中方还想知道英国首相夫人萨曼莎·卡梅伦(Samantha Cameron)在与李克强及其夫人见面时会穿什么。
中方的谈判者看来这次赢了。周二,专车队将李克强送入温莎宫,与女王和约克公爵见了面。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上的报道称,李克强告诉女王,中国欢迎王室成员访问中国,促进两国国关系的发展,女王向李克强回忆了她1986年对中国的访问。
这种会面并非史无前例。英国女王曾在2001年会见了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还在2004年会见了李克强的前任温家宝。
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报纸《环球时报》对英国媒体的报道表示不满,在周三的一篇社论中称英国媒体猜测谈判过程的做法"很不专业"。
该报称,英国女王与中国总理见面是"完全正常的、合理的"。
该报还称,英国已经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这个现实让"一些想要强调他们高贵的英国人"难以接受。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向其东道主传递了类似的信息。周一,在李克强抵达英国的前一天,刘晓明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在中国看来,英国如今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三,位于于德国和法国之后。
"我来英国之前,我们说到欧洲时经常是英国、法国和德国,"据媒体报道刘晓明这样说。在提了不具体的失去的机会之后,这位大使说,"现在变成了德国、法国和英国。"
李克强将于周四离开英国,前往希腊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