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中日经济面临相似的转型挑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中日经济面临相似的转型挑战
Apr 22nd 2014, 00:06, by 白天娜

香港——在政治上,日本与中国并非总是意见一致。但是,在经济政策方面,东京和北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目标:面对债台高筑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它们都想推动可以带来深远影响的国内经济转型。

中国政府正在尝试把经济重心转移到扩大国内消费和发展服务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的政府也正在努力把经济拖出多年通货紧缩和增长乏力的泥潭。

中国和日本将在这方面取得何种程度的成功,不仅对亚洲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对全世界来说也是如此。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9万亿美元(约合56万亿元人民币),日本则为5万亿美元,分别是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仅居美国之后。很多事情都有赖于这两个经济强国能否在未来几年内转型成功。

"全球最大经济体中的两个,都只剩一个气缸驱动了,"汇丰银行(HSBC)亚洲经济研究部门的联合负责人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称,"这段时期非常关键。"

中国和日本过去18个月已经出台或至少宣布要采取转变举措,这受到了分析人士和商业界的欢迎。

但要实现更快的增长十分困难,很多的艰苦工作还在后面。

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4%,较2013年第四季度的7.7%有所下降。

日本上周公布的数据中,超市经理和餐馆工作人员对经济的预期出现急剧下降,预示未来几个月商业环境将会恶化。日本央行没有从本月就开始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但今年晚些时候可能需要这样做,从而帮助缓解消费支出降低的影响。因为销售税上调措施本月初生效后,消费支出的料将下降。

分析人士说,更重要的是,北京和东京现在必须超越单纯靠注入廉价货币,来刺激本国经济的做法,两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都曾这样做。两国现在面临着一个更艰巨的挑战:提升本国经济和商业环境的效率和竞争力。

"对于中国和日本,问题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野村证券(Nomura)驻新加坡的经济师苏博文(Rob Subbaraman)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靠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两国必须做更多事情才行。"

在中国,去年开始主持大局的领导人承诺,要解决腐败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数以千计的企业已经接到了削减过剩产能的命令,小型企业承担的税负已经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有所扩大。北京还放手让市场上发生了几起小规模的债务违约事件,从而发送出这样一个信号:它并非总是会援助失败的投资行为。

至于中国能否避免可能波及全球的硬着陆,分析人士的看法仍然莫衷一是。

"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前中国事务主管、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由于中国的系统僵化程度较严重,如果引入一些经济风险,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反应,结果可能不利于中国。"

他还说:"从问题的规模和经济状况来看,中国要实现平衡非常艰难。"

日本的经济远比中国发达,它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对于该国的长期经济前景而言,转变也同样重要。日本社会正在快速老龄化,它需要修改僵化的劳动法,并鼓励更多女性进入劳动力大军。

到目前为止,日本的举措主要还是政府开支计划和激进的货币刺激政策。

日本从去年开始采取这样的手段,已经帮助许多日本企业实现了业绩和盈利的增长。日经225指数(Nikkei 225)较2012年11月上涨了近70%,之后人们开始对经济好转产生了希望。

但是与中国一样,日本也有很多艰巨的任务有待完成,很多分析人士担心该国最初出现的高增长势头会变得虎头蛇尾。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新加坡办公室的区域研究主管戴维·曼恩(David Mann)说,"实行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政府开支计划倒是容易",但开展结构性转型,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就难得多了"。

对于为日本政府提供一个处理债务问题的手段,为日本经济注入亟需的通胀效果来说,增加销售税十分重要。但它只能"让政府债务保持稳定,但不能降低,"咨询公司IHS的亚洲区首席经济师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说。由于日本人口正在萎缩,购买政府债券,从而最终为日本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数也正在下降。

"政策制定者无法从帽子里直接变出兔子,"范力民说,"这两个经济体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存在的。"

白天娜(Bettina Wassener)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