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张悬使我们谈政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张悬使我们谈政治
Nov 18th 2013, 00:31, by 张铁志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11月2日,台湾创作歌手张悬在英国曼彻斯特演出时,接过台下台湾学生给她的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一个大陆学生当场不高兴地喊"No Politics Today"(今天不谈政治),随后两人现场疑似争论的视频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传播,引起了一些争议,双方支持者各执一词。

其中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11月10日在访问香港时公开评述此事:"大陆和台湾的很多年轻人缺乏对对方的了解";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11月13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说"这件事情我认为本来不应该发生"。不该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说张悬拿国旗,还是后续的争议呢?涵义并不清晰。11月14日,张悬经纪人蔡玉青在新浪微博张悬的官方账号宣布,张悬原定于12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演唱会延期。

"不谈政治"本身即是一种政治;"不谈政治"内在的含义又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某种政治观:爱国主义与犬儒主义。

首先,拿出国旗是不是政治?张悬事后在新浪微博发出《关于英国曼城演出风波一事》的声明说:"这只是个旗子,代表台下这些学生和我来的地方,这当然不是政治。"

但这当然又是政治。张悬的意思或许是她不是为了宣示某种政治立场刻意挑衅观众,但国旗当然是政治符号,甚至就算这不是"国旗",她只是提她热爱台湾这块土地,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一种"认同政治"。

但她为何不能在演唱会谈政治,或者表现有政治意涵的情感?许多人评论说,观众买了票进去听音乐,你却在台上政治表态,是挂羊头卖狗肉,名实不符。这是很普遍的一种批评,但也是最荒唐的。

摇滚或者严肃的音乐,从来都是可能涉及政治的,并且常常在现场演出时用不同手段去刺激观众思考。因为他们的作品和演出不只是来娱乐观众的,而是让我们去认识、思考人性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幽暗与阴沉。你在左小祖咒演唱会,会看到拆迁的视频;你在香港达明一派的演唱会上,会在大屏幕上看到关于香港或者中国的各种政治符号;你在其他人的演唱会上,可能会看到脱裤子、骂脏话、举抗议布条,有的或许是无㾖头,有的则是刻意让你不舒服而把你推向视觉、听觉或思想的边界。

而张悬呢?张悬本名焦安溥,父亲是海基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及台湾"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焦仁和,他是中国国民党人士,蒋经国时期步入政坛。2006年张悬第一张专辑中的《宝贝》是她的成名曲,但她从来不是一个小清新玉女。她自出道以来就不避讳在公众场合抽烟或偶尔脏话,她用音乐(尤其是过去两张专辑2009年的《城市》与2012年的《神的游戏》)关注社会议题,凝视社会弱势,她屡屡公开发言支持社运议题,从大陆乌坎事件、香港反国教、台湾的农民与原住民到反媒体垄断。说她是两岸三地最关注政治和社会议题的歌手之一都不为过。

所以,如果歌迷来听张悬演唱会,应该要理解她可能表达她的各种理念与想法,其中一部分有可能与政治相关。根据演唱会视频,当晚那位留学生又对张悬喊的:"We just wanna have fun tonight"(我们今晚只是想来开心),显然是对这位歌手的作品没有起码的了解与尊重。

一个摇滚乐迷应该准备接受在音乐中或者表演中得到观念和美学上的刺激,而不只是fun──虽然这也是一部分。张悬在事后声明中说得好,"歌手,学生,听众,消费者,我们都需要新的资讯带来的新刺激与新学习"。如果没有这种音乐人或艺术家以及这种听众一起往前进,音乐或艺术世界不会进步。

其实这些对音乐的错误认识不应该发生,也不应该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论。如果张悬谈的是其他政治理念,或者是美国乐队拿出美国国旗,听众也不会反弹。说到底,问题就在于那面国旗——青天白日旗。

此事之荒诞,首先表现在许多批评者认为这旗子,或者当张悬在现场用英文说"I'm proud to introduce my COUNTRY"(很自豪可以介绍我的国家),就代表她是"台独"。但张悬指的国家当然是"中华民国",任何对地缘政治有点理解的人,都知道在历史意义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实是两个国家,也该知道支持中华民国不代表是"台独"(甚至可以概括地说,支持中华民国与台独这两种派别是冲突的)。

但关键就在于,张悬来自中华民国的事实是这名学生和许多大陆学生不习惯、不舒服,或者无法接受的。(当然也有许多人热爱中华民国和马英九总统。)此事发生后,正如一位网友在我的微博反驳我说,说摇滚乐有政治我们都知道,张悬反驳那么多也没用,我们只是想听到张悬说,"我来自中国台湾,我并不想台独"。

这句话揭开了真相。对一些中国青年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民族大义的底线。在深深的爱国情怀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不谈政治。那名说"no politics"的中国留学生事后在豆瓣网以"穿Dior的乞丐"的帐号发布了一个事情始末,她写道:"我以前就和我男友说过,坐在一起讨论政治的人都特可笑,这个东西不是简单到我们能讨论清楚的。当我们不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要当别人面去触碰他。"

因此,如果党对国家与社会的看法与他们不同,他们就是去回避,让党来决定;如果张悬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对台湾的情感触碰他们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那么"最明智的方法"就是立即回避这敏感的题目,或者如许多网民那样狂骂张悬,或者如有人说从此不爱张悬了,无论曾经多么喜欢她的歌。为了严肃的祖国大梦,他们愿意扬弃小清新幻梦。

对张悬来说却刚好相反,她写道:"我们不必永远回避政治才能得到和谐,甚至互相理解";"我们(不是发言者,而是我们都会有的)的许多观念,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我们各自被教育或听来的,所以我们有时才会回避政治,或是避免讨论任何有不同立场的话题以为是尊重,但因此我们反而永远没有机会平静下来,或是有机会互相了解。"

她所希望的是透过对话与倾听,去认识与理解彼此的歧见──例如大陆人可以尝试去理解张悬为何会以她的国家自豪,台湾人如何认知两岸关系。即使沟通的双方最后仍有歧异,但在这过程中,我们都对世界多了一份认识,都扩大了思想的边界。这个讨论与对话的过程正是民主"政治"的真义。

但是,张悬纷争已出,演唱会当时与事后的诸多争论,都让人感到需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国家,把大家教育的这么好——拥抱民族大义、回避政治、只想have some fun的年轻人,是党最爱的好孩子。

张铁志为台湾政治与文化评论人,现为香港《號外》杂志主编兼联合出版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