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英美间谍潜入“魔兽世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英美间谍潜入"魔兽世界"
Dec 10th 2013, 11:45, by MARK MAZZETTI, JUSTIN ELLIOTT

新近披露的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和英国的间谍活动并不局限在尘俗的现实世界,它们已经渗透到了《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和《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幻想世界,监听数以百万计全球玩家参与的网络游戏,并在其中搜集大量数据。

这份文件显示,由于担心恐怖分子或犯罪集团利用游戏来进行秘密沟通、转移资金或策划攻击行动,情报人员已经潜入了精灵、侏儒和超级名模等数字角色居住的领域。

为了在游戏中进行窥探,这些情报人员创建了虚构角色,此外他们还尝试招募线人,收集数据以及玩家之间的交流信息,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披露的文件显示。由于电子游戏普遍具备的功能——假身份、语音和文本聊天,以及金融交易途径,也是武装分子经常用到的,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担心,他们可能会通过游戏开展活动,这份文件指出。

网络游戏似乎无伤大雅,2008年的一份NSA绝密文件警告说,但是它们有可能成为一个"目标丰富的通信网络",让情报活动嫌疑对象"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虚拟游戏"是一个机会!"同年的另一份NSA文件指出。

尽管如此看重这个领域——这份文件显示,在《第二人生》中寻找目标的美国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和五角大楼间谍人数之多,以至于需要一个"冲突排解"小组来避免冲突——但情报机构可能夸大了这种威胁。

该文件没有提及这种行动产生的任何反恐成果,前美国情报官员、现任和前任游戏公司雇员,以及外部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对恐怖组织把游戏当作联系沟通渠道和阴谋活动避风港的证据知之甚少。

游戏是由希望获利的公司建立和经营的,所以会对玩家的身份和活动进行跟踪,"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彼得·W·辛格(Peter W. Singer)说。他也是《网络安全和网络战: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Cybersecurity and Cyberwar: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的合著者。"希望进行秘密通信的恐怖组织,能找到比在游戏中扮演巨魔更加有效和更加容易的通信方式。"

这种监听可能会引发隐私问题,遭到监听的服务也包括微软Xbox Live。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机构究竟是如何获取玩家的数据或通讯内容的,又有多少玩家遭到了监听,以及是否对美国人的通讯或活动信息进行了收集。

制作《魔兽世界》的美国公司表示,NSA以及对应的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讯总部(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都没有获得从这个游戏中收集情报的许可。很多玩家都是美国人,只有在获得了美国秘密情报法院的批准之后,才能对他们进行监听。但是在搜集外国玩家的某些数据或通讯信息时,这些间谍机构受到的限制就少了很多。

"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游戏遭到监听,"总部位于加州尔湾市的《魔兽世界》制作公司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的一位发言人说。"如果有的话,那是在我们不知情,或是在没有经过我们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

微软的一位女发言人拒绝予以置评。《第二人生》创始人、该游戏制作商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前任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罗斯代尔(Philip Rosedale)也拒绝对间谍活动曝光事件予以置评。林登实验室现任高管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政府通讯总部的发言人既不证实也不否认该机构跟游戏监听活动有任何牵连,但该发言人说,机构的工作是在"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进行的,受到了严密监督。NSA的一名女发言人拒绝置评。

当一些游戏变得广受欢迎,在全球各地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老少粉丝之后,情报和执法官员对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游戏的法宝是逼真的画面、虚拟货币,以及可以跟其他玩家实时通话的功能。一些玩家在游戏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结交了亲密网友,这让他们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到了一起。

在《魔兽世界》中,玩家共享同样的幻想世界,他们四处走动,杀戮计算机控制的怪物或者其他玩家的角色,比如精灵、动物,名为"兽人"的生物。在《第二人生》中,玩家会创建自定义角色,要么像是自己,要么像其他人——超级名模和健美运动员很受青睐,这些角色可以开展社交活动,购买和出售虚拟商品,去海滩、城市、美术馆和脱衣舞俱乐部等地方。微软Xbox Live的用户,也可以在联网游戏里踢足球,或在太空里互相射击。

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以及从斯诺登提供给《卫报》(The Guardian),并由《卫报》共享给《纽约时报》及ProPublica的文件来看,情报机构越来越担心恐怖组织可能利用虚拟世界来建立安全通信通道。

2007年,NSA和其他情报机构开始调查虚拟游戏的时候,NSA的官员跟旧金山林登实验室的首席技术官科里·昂德莱奇卡(Cory Ondrejka)见了面,他是一名前海军军官,曾在NSA工作,曾拥有最高安全权限。

NSA的一份内部通告显示,2007年5月,昂德莱奇卡前往NSA在马里兰州米德堡的总部,跟工作人员开了一个午餐会。这份通告上写着:"《第二人生》已经证明,社交网络的虚拟世界已是现实:来听听科里告诉你为什么!"它还说,虚拟世界给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不必离开美国本土,就能通过观察来理解非美国人的动机、背景和随之发生的行为。"

昂德莱奇卡如今是Facebook的移动工程主管,他通过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在NSA做的情况介绍,跟他在那一时期为其他人做的情况介绍很类似,但拒绝进一步置评。

对游戏玩家来说,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了担心,认为NSA可能在盯着大家。

就在新闻媒体6月登出斯诺登披露的首份秘密文件几天之后,一位用户名为"Crrassus"的死亡骑士在《魔兽世界》的论坛里发帖问:NSA是否会读取游戏中的聊天记录。

"如果他们浏览这些论坛,"一个用户名为"Diaya"的地精牧师说,"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是在浪费时间。"

Andrew W. Lehren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强化国家控制,普京解散俄罗斯新闻社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强化国家控制,普京解散俄罗斯新闻社
Dec 10th 2013, 12:05, by STEVEN LEE MYERS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周一加大了对俄罗斯国有媒体的控制,下令撤销了俄罗斯的一家官方通讯社俄罗斯新闻社(RIA Novosti)和它旗下的国际广播电台。与此同时,普京仍在努力扩大克里姆林宫(Kremlin)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普京的决定是关闭这家有几十年历史、被普遍认为提供了专业和半独立新闻报道的国有新闻通讯社,并将重组后的新闻机构交由克里姆林宫的亲信掌管。自从普京去年第三次担任总统以来,他采取的一些行动受到了批评人士的谴责,后者认为,这些行动扼杀了政治权利和公开辩论,并把权力集中在了一个范围更小的精英圈子里。

普京签署上述命令之际,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也越发强硬,俄罗斯与欧盟最近在与乌克兰政治和经济关系上的拉锯战就是一个例子。普京以及俄罗斯的一些其他人认为,乌克兰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把该国与俄罗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西方国家。

俄罗斯政府对处境艰难的乌克兰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ich)发起的紧密游说和胁迫,是过去两周涌上街头的数十万乌克兰抗议者的最大不满。就在这家俄罗斯官方媒体被迫重组的两天前,这两位领导人刚刚举行了会晤——而且,未经证实的传闻称,他们达成了一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秘密协议——这令抗议活动进一步加剧。

普京的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B·伊万诺夫(Sergei B. Ivanov)说,之所以关闭俄新社部分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官方新闻机构的效率。但是俄新社自身关于其被撤销的报道说,这些变动"似乎表明,政府对业已受到严厉监管的媒体行业加紧了控制"。一段会议视频显示,面对震惊不已的同事们,俄新社执行主编、也是领导该社的首位女性斯维特兰娜·米罗纽科(Svetlana Mironyuk)为没能保住俄新社而道歉。她把俄新社称作用国家的钱建立的最好的新闻机构。

两家机构将合并成一家新的国有媒体机构——"今日俄罗斯"(Rossiya Sevodnya)。普京还下令,任命德米特里·K·基谢廖夫(Dmitry K. Kiselyov)为该机构总经理。基谢廖夫是一名电视行业高管和主持人,也是公开支持克里姆林宫著名人物,他不加掩饰地恐同言论,以及暗示外国阴谋正对俄罗斯构成威胁的极端评论曾经引发争议。

普京的这些命令让这两家机构的员工、高管,甚至一些政府官员感到震惊。普京没有提前通知或者经过公开讨论就做出了这些决定,这在俄罗斯并不鲜见。他在总统令中说,新的机构将专注于面向国际受众报道俄罗斯;该机构的高管将直接由总统办公厅任命。

这项决定的时机选择令许多人感到困惑,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俄新社是明年2月将在俄罗斯度假胜地索契举行的冬奥会的官方赞助商之一,其工作人员一直在深度参与赛事新闻报道的预备组织工作。目前已经有一些人呼吁抵制这次比赛,他们的理由是,俄罗斯的一些政策引发了人权组织的尖锐批评,其中包括一部禁止宣扬非传统性关系的新法律

据俄新社报道,普京的亲密盟友伊万诺夫在对记者发表讲话时说,"俄罗斯有独立的政治体制,将有力地捍卫国家利益。很难向世界解释这么做的原因,但是我们能够这么做,也必须这么做。"

他暗示,俄罗斯在向海外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他补充说,"我们必须报道真相,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真相,并且使用现代的语言和现有的最先进技术来做到这一点。"

俄新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是在纳粹入侵苏联两天后成立的,当时叫做苏联新闻社(Soviet Information Bureau)。俄新社称,该机构目前在45个国家派驻了记者,用俄语及另外13种语言进行报道。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这家机构更名,尽管仍然是一家官方通讯社,但它凭借平衡和视角多元的报道赢得了更多尊重。

不过,该机构的报道至少在俄罗斯国内,还是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电视名人马克西姆·L·舍甫琴科(Maxim L. Shevchenko)在Twitter上说,这次重组是"明智的举动"。他写道,"反俄罗斯媒体力量的老巢被彻底摧毁了。"

一家官方通讯社竟然被认为对本国政府存有敌意,这反映出,俄罗斯政治精英内部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分歧。新机构的名称"今日俄罗斯"是俄罗斯官方的国际电视台的原名。那家电视台已经更名为RT,以其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偏颇立场而著称。普京的总统令在签署之时立即生效,总统令并没有把两家机构联系在一起。

反腐败博客作者、反对派领导人物阿列克谢·A·纳瓦尔尼(Aleksei A. Navalny)在Twitter账户上对一个"强大的苏联品牌"的消亡表达了惋惜。他说,"今日俄罗斯"这个品牌"让人厌恶"。

俄罗斯独立媒体批评人士安德烈·米罗什尼琴科(Andrei Miroshnichenko)说,实际上俄新社与另一家国有通讯社俄通社-塔斯社(Itar-Tass)在竞争资源和影响力上存在竞争。他说,俄新社在前苏联时代成为了最受尊重的新闻社,他还认为俄新社与德米特里·A·梅德韦杰夫(Dmitri A. Medvedev)的总统任期有紧密的关系。自从普京去年重新担任总统之后,梅德韦杰夫一直担任总理。这样来看,解散这家新闻机构是普京清除梅德韦杰夫作为总统,及其"现代化纲领"的遗产的又一步行动。

米罗什尼琴科说,这家新闻社又会回到过去,承担起"后苏联时代"前夕,作为"对外宣传"机构的使命,而俄塔社将专注于国内新闻。

Andrew Roth和Patrick Reevell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银行监管重大改革方案出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银行监管重大改革方案出台
Dec 10th 2013, 08:32, by BEN PROTESS, PETER EAVIS

随着华盛顿对金融风险的标志性控制措施终于开始产生影响,华尔街正在进入一个难以捉摸的新时代。

金融危机过去五年后,联邦监管机构已经做好批准所谓"沃克尔规则"(Volcker Rule)的准备,这是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金融管制改革中的核心内容。《纽约时报》拿到了该规则最终稿的一个副本,经过查阅可以看出,它提出的一些要求比银行预想的要更苛刻。

五家联邦机构有望在周二核准这份规则,这意味着金融改革中的力量平衡可能会出现转变。沃克尔规则只是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下400项规则中的一项——其余的监管规则有将近三分之二还没完成,但它将成为法案改革力度的试金石。

然而,这项试图在日常银行业务和华尔街投机交易之间划出界限的规则并非包治百病。有批评人士称,这项监管机构已经允诺推迟到2015年7月开始实施的规则不够深入。

至于华尔街方面,他们应该会从中寻找漏洞,并考虑是否要到法庭上挑战它。

规则的核心是禁止银行为自己获得收益而进行交易。这种被称为自营交易的做法是华尔街利润最丰厚的活动,同时也是风险最高的。

对大银行持批评态度的人称,由美联储前主席、同样支持自营交易禁令的奥巴马总统的顾问保罗·A·沃尔克(Paul A. Volcker)提出的沃克尔规则有助于防止出现高风险的仓位,而2008年华尔街几乎因此被吞没。他们指出,为了避免将来华尔街再出现需要救市的局面,坐享多种形式的纳税人支持的大银行,不应该用客户的钱在股票和债券上赌博。

近几周里,一些倾向于进行更严厉管制的监管机构要求对规则草案作出修改,它们认为这些改变能加大银行躲避管制的难度。从《纽约时报》翻阅的这一稿来看,强硬派的意见在某些地方得到了贯彻。

例如,针对去年带来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60亿美元交易重挫的那类风险操作,规则采用了新的措辞。银行认为它在通过交易对冲更大范围内的风险,但事实上它只是在建起一个能够榨取大笔利润的仓位,直到失去控制。

根据规则最终稿,要防止这样的重挫,银行需要部署"独立的测试,以确保可能用于对冲的仓位、技术和策略按照合理预期是可以卓有成效地降低"风险的。而规则称,相关风险必须是"具体而显而易见的",而不是假设的、宽泛的。

预计银行业将会与这个规则展开斗争。华尔街游说人士对沃克尔规则的反对之剧烈,超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其他任何一项规则,该法案是2010年在国会获得通过的。他们指出,交易并非金融危机的主因,沃克尔规则实际上可能会让银行无法进行一些安全的活动,比如为降风险进行对冲。

如今规则最终稿已经浮出水面,律师和游说人士们可能会紧抓住自营交易的模糊性来做文章,这种交易有时候看起来跟华尔街的其他比较正当的必要交易形式差不多。

比如规则规定,只要银行可以证明自己是在应客户所需,就可以进行证券买卖,这种做法叫做"造市"。但银行可以用造市做幌子,用某一支股票建起自营仓位,比如谷歌(Google)的股票,然后声称客户可能会趁某个时机买入这股票。

问题在于沃克尔规则的措辞是否足够严密,足以迫使银行只为客户囤积证券。从时报翻阅的这一稿看,监管者引入了一些措施来防止银行把自营赌博伪装成造市,但规则可能还是可以被绕过。

规则的确说银行可以针对"客户、顾客或订购方的短期需求的合理预期"建起一个仓位。而银行和监管机构可能会围绕"合理预期"这个词发生争执。

规则还允许银行用政府发放的债券进行自营交易。美国银行可以用财政部甚至地方政府债券下注。沃克尔规则允许美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用外国政府发放的债券进行交易,这是一个明显的让步。

周二的表决距离国会要求政府部门完成沃克尔规则已经过去一年多。面对相关问题,华尔街通过这次表决获得了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清晰度。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监管机构不可能在财政部长雅各布·J·卢(Jacob J. Lew)建议的时限内完成规则,情况直到最近才突然改观。卢曾呼吁各部门在2013年内完成这项工作。

"在银行方面,这是几十年来幅度最大的监管改革之一,"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Latham & Watkins)合伙人艾伦·W·艾弗里(Alan W. Avery)说,他在代理金融机构处理监管事宜。"它切断了或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的传统收入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裸照作诱饵,中国黑客攻击外国政府网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裸照作诱饵,中国黑客攻击外国政府网络
Dec 10th 2013, 06:44, by NICOLE PERLROTH

旧金山——追踪发现,捷克共和国、葡萄牙、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和匈牙利五国外交部电脑遭受的攻击都源自中国黑客。

加州米尔皮塔斯的电脑安全公司火眼公司(FireEye)周二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这些攻击始于2010年,现在仍在继续。

 研究人员并未在报告中列明这些黑客攻击的目标,但《纽约时报》已通过攻击者网页列出的邮件地址确定,攻击目标是上述国家的外交部。一名了解调查但无权公开发言的人士证实,前述五国的外交部遭到了黑客入侵。

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对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及其情报合作伙伴监听行为的曝光依然占据着众人的注意力,火眼公司的这份报告却提醒人们,中国黑客依然在发动以邮件为基础的简单攻击,入侵政府和企业的电脑系统。

火眼公司的报告没有把相关袭击和中国的具体组织联系在一起,但安全专家表示,受害者名单表明这一行动与政府有关。

"其他组织往往攻击商业目标,与此不同的是,这一行动专门针对负责外交事务的部门,"协助主持火眼公司调查的研究人员纳尔特·维尔纳夫(Nart Villeneuve)说。

去年,还在东京的安全公司趋势科技(Trend Micro)担任研究员的维尔纳夫追踪了一系列攻击,这些攻击的目标是日本和印度的一些公司,以及一些藏族活动人士。当时他发现,发起攻击的人曾在四川大学读研究生,并且加入了中国的领先互联网公司腾讯。

维尔纳夫说,目前的这些攻击具有极强的选择性。研究人员从2011年开始追踪这场黑客行动。根据恶意代码里隐藏的一条引用,他们把这场攻击行动称作"Ke3Chang"。那年10月,20国集团(Group of 20,简称G20)在巴黎举行会议期间,该集团的多名财政部长成为了攻击目标。

攻击者向目标发送电子邮件,邮件中有一个声称含有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的妻子卡拉·布吕尼-萨科齐(Carla Bruni-Sarkozy)裸照的链接。一旦目标点击链接,攻击者就能在目标的电脑网络中找到立足点。不过,调查人员表示,他们无法看出攻击者盗走了哪些文件。火眼公司距攻击者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8月,当时,研究人员成功侵入了该组织23个指挥和控制服务器当中的一个,时间长达一周。其间他们发现,该服务器侵入了21个不同的目标,其中包括前述五个欧洲国家的政府部门。

他们观察到了攻击者探查受害者的电脑网络并寻找高权限用户的过程,这类用户能让攻击者进入价值较高的目标的电脑。

这次观察向研究人员打开了一扇不多见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攻击者的技术,以及有关攻击者来源的线索。攻击者的恶意软件包含多个汉字串,一个用于侵入电脑的网页用的也是汉字。攻击者还曾用好几台机器来测试自己的恶意软件,机器的默认语言也是汉语。

"我们只知道攻击者是中国人,但却不知道他们是谁,也无法推测他们的动机,"维尔纳夫说。

中国外交部官员曾表示,中国不认可黑客行为,中国自身就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周一,中国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安全专家称,各国外交部一直是中国黑客的攻击目标。前美国国务院官员、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任及高级研究员詹姆斯·A·刘易斯(James A. Lewis)说,此前,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印度和加拿大的外交部都曾遭受黑客攻击,这些攻击都被追到了中国政府头上。

他说,"中国急于通过各国外交部收集贸易信息,此外也想看看,各国外交官对美国或日本持何种看法。"

火眼公司的高级研究主任罗布·拉什瓦尔德(Rob Rachwald)说,火眼还曾看到其他的一些黑客行动,行动中的黑客侵入了一些国家的外交部和智库,专门窃取与中国有关的政策文件的初期草稿。

拉什瓦尔德说,火眼已经通知了最近的受害者,但在许多情况下,受害者的回应仅仅是采取最基本的电脑安全防护措施。

捷克共和国外交部副发言人戴维·弗劳斯(David Frous)说他们无法就此置评。他说,"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们已经采取了一切措施来防止我们的电脑系统遭受黑客攻击。"

拉脱维亚外交部发言人卡尔利斯·埃亨包姆斯(Karlis Eihenbaums)表示无可奉告。葡萄牙、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外交部发言人都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火眼公司的研究人员顺着三种不同形式的恶意软件追查到了Ke3Chang,进而发现,同一批黑客也对航空、能源、高科技、咨询、化学、制造业和采矿业领域的一些组织进行了攻击。

最近,这些黑客还试图引诱目标点击一封电邮里的链接,该链接声称包含美国可能会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信息。研究人员说,这些电子邮件是在最近一次20国集团会议召开之前发出的,该会议于今年9月在俄罗斯召开。

利用时事来引诱攻击目标的做法并不新鲜。研究人员说,2012年3月,同一个组织还使用了关于伦敦奥运会的一封电邮。三个月后,这个组织又更改了来自反病毒软件先驱迈克菲(McAfee)的一份安全报告,并在上面安装了恶意代码,这样一来,一旦攻击目标点击附件,攻击者就能在目标的机器上获得据点。

火眼说,Ke3Chang攻击者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掩饰自己的活动,经常会关闭自己用来进行黑客袭击的工具。研究人员虽然只确认了这些攻击者的23个命令-控制服务器,但却通过相关网址查到了总计99个服务器——所有服务器都设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他们还认为,已被侵入的电脑数量比他们能看到的多得多。

刘易斯说,"攻击外国目标实在是轻而易举,情报机构抵挡不了这种诱惑。"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最高法院表示应废除嫖宿幼女罪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最高法院表示应废除嫖宿幼女罪
Dec 10th 2013, 05:02, by 狄雨霏

16年来,儿童权利倡导者们一直在呼吁中国政府废除一项法律。根据这项法律,与未满14岁幼女发生性行为的男子,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向幼女支付了报酬或其他补偿,获得的惩罚就会比强奸年龄较大的女孩或女子的罪犯更加宽松。14岁是自愿性行为的法定年龄。

"嫖宿幼女罪"为性侵者提供了选择年幼女孩从而逃避最重惩罚的动机,批评人士说。被控强奸儿童的人,可以贿赂或强迫幼女及其家人作伪证,称她已经获得了报酬,以逃避重罚。活动人士表示,这项法律认可了幼女"卖淫女"的身份,这一标签是对幼女的极大侮辱。

中国最高法院已向倡导修改这项法律的主要活动者、全国人民代表孙晓梅表示,赞成她的观点,即1997年颁布的这项法律是不公平的、错误的。虽然修改法律的日期没有确定,但这一消息让儿童权益活动人士和女权主义者感到欢欣鼓舞。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变化,"中华女子学院的法学教授张荣丽称。"这是政府听取民意的一个例子。这项法律在全社会非常不得人心。调查显示,有98%到99%的人反对它。政府听取了民意。"

"我们必须等待法律的修改,最高法院不能立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但他们告诉我们,这项法律实质上已被废止。"张荣丽说。

上周六,这个决定在活动人士、学者和记者参加的一个儿童权益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多年来,张荣丽同一所大学的同事孙晓梅跟其他很多人一起,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推动这项法律的修改。张荣丽说,今年7月,孙晓梅第一次听到官员表示他们会这么做。

本周一,党报《北京青年报》援引最高法院未具名官员的话称,该法院"完全赞成"这条法律应予废除。他们给出的主要原因是,虽然"嫖宿幼女罪"对被告人进行了处罚,但也给幼女挂上了侮辱性的标签,该报表示。

根据支付给幼女的报酬来确定处罚的轻重也是一个问题,张荣丽说。由于这项法律没有规定年龄"下限",因此适用于从出生到14岁的儿童。"这太可怕了,"她说。

在中国,强奸罪名的处罚包括无期徒刑和死刑,而"嫖宿幼女罪"的处罚上限则是有期徒刑15年。"当然,如果不会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张荣丽说。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Dec 10th 2013, 05:36, by 王霜舟

过去一周笼罩着中国东部大片区域的严重空气污染获得了中国媒体的大量报道,其中一些试图从雾霾中找到一丝希望。由于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扩展到了许多城市,加上通报污染数据的官方网站上线,比起仅仅几年前,中国居民如今对自己呼吸的空气有了深入得多的认识。要知道,此类信息一度被认为相当敏感。对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其监测仪数据的做法,中国官方也曾予以了愤怒的回应。查看谷歌(Google)和中国搜索引擎百度可以发现,今年1月,中文短语"空气污染"的搜索量猛增。当时,北京的PM 2.5监测值急剧上升。这一数据代表的是对人类健康尤为有害的细颗粒物。

随着上海等地经历了极其糟糕的空气,"空气污染"及相关词汇再次成为热门。这种水平的污染过去更常与中国北部地区联系在一起。

根据官方媒体新华网援引的环保部数据,上周五,20个省份的104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超过了300,为"重污染"。在上海,PM 2.5的浓度高达602.5毫克每立方米,创下纪录。不过,央视网的编辑王磊周日撰文指出,肆虐神州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由于糟糕的空气不再局限于北京与石家庄等因污染而臭名昭著的北方城市,王磊写道,"全国各地人民悲催地发现,大家在雾霾面前是半斤八两,轮流患难,谁也拿不出多少优越感。"

他还表示,污染的扩大让中国人更平等、对面临的威胁更清醒。"当全世界都吹捧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当全社会都醉心于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时,雾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而清洁空气对幸福感的保证是金钱买不到的,"他写道。

以前也有评论认为,中国的污染危机已迫使公众意识到这一问题。然而,央视这样的官媒进行此类讨论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也标志着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仅仅几年前,空气污染还遭到淡化,被不以为然地称之为雾,如今却已受到广泛承认。

王磊还列出了多数观察人士之前忽略了的一条好处,那就是中国人面对糟糕的空气苦中作乐,于是催生了许多关于污染的段子。数名中国博客作者认为,《环球时报》周一刊发的一篇文章就属于此列。文中称,它会令空中侦察装备和部分武器制导系统的效果大打折扣。

"咱只能在奥运、世博等和平期间关闭雾障,"新浪微博的一名用户评论,"其他时间必须开足功率匿起来,这样才能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这篇文章是以军事的名义为空气污染正名或是开玩笑的说法,《环球时报》的主编胡锡进反应强烈。他指责其他一些新闻机构故意曲解文章内容,以获取网络流量。他写道,这篇"严肃文章,被一群人说成是为中国的雾霾辩护",并称他们把互联网搞成了"娱乐世界"。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朝鲜权力斗争让北京紧张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朝鲜权力斗争让北京紧张
Dec 10th 2013, 04:25, by JANE PERLEZ, CHOE SANG-HUN

北京——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人一直知道,最高领袖金正恩(Kim Jong-un)敬重的姑父兼导师张成泽(Jang Song-thaek)是他们国家的二号人物。然而,朝鲜官方电视台周一播出的画面显示,在张成泽被指拉帮结派、玩弄女性、赌博及其他不法行为之后,两名身着绿色制服的卫兵当着他几十名前同僚的面架起了他,将一脸阴沉的他带离了一次执政党会议。

周一,朝鲜电视台播出了张成泽遭到耻辱性解职和逮捕的戏剧画面,为外界提供了一个极其罕有的机会,让人一窥这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内部的权力斗争。然而,主要影响或许是在朝鲜以外的地方,而且,张成泽的垮台给中国带来的不安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强烈。

作为朝鲜长期以来的保护伞和经济生命线,中国把同朝鲜之间的战略紧密关系当做外交政策的一根支柱,以及抵御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的一座堡垒。尽管朝鲜的核试验和其他好战行为惹怒了中国,中国依然同张成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认为张成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成年人,能监督年龄不到张成泽一半的金正恩。

60多年来,朝鲜半岛的分裂对峙已经成了一个生死攸关的现实,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任何转变都可能大幅改变亚洲的政治平衡。尽管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打算改变自己的观点,但很显然,就连中国的高层领导人也对张成泽周日的突然下台大吃一惊,更让他们吃惊的是,朝鲜官方电视台竟然在周一播出了相关画面。

"在朝鲜,张成泽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人物,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和创新领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朝鲜问题专家朱峰说,"中国把改革朝鲜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次的事情是一个非常不祥的信号。"

张成泽被解职一事令人震惊,不仅因为他长期被视为朝鲜统治精英阶层的核心人物,还被视为金正恩的摄政王和心腹,后者两年前才在父亲金正日(Kim Jong-il)去世后接掌大权。他被解职的方式也被认为非比寻常,因为在金氏家族统治朝鲜的60多年里,朝鲜政府几乎总是对其内部运作、权力斗争和诡谲行为秘而不宣。

"金正恩是在向国内外表明,自己现在是朝鲜唯一的真正领袖,绝不会容忍2号人物的存在,"位于首尔的朝鲜研究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Korean Studies)分析人士杨武仁(Yang Moo-jin)说。

张成泽曾多次访华,被认为是中国式经济改革最重要的倡导者。中国政府一直在敦促朝鲜进行中国式的经济改革。

现年67岁的张成泽和中国领导人属于同一代人。不同于30岁的金正恩——金正恩没到过中国,至今仍显得神秘莫测,尽管继承了他祖父、朝鲜革命奠基人金日成(Kim Il-sung)的血统。张成泽被北京方面视为一股稳定的力量,一个与朝鲜最高领导人沟通的可靠渠道。中国在朝鲜高层中的对话者为数不多,张成泽即是其中之一。

朝鲜电视台向公众播放了张成泽周日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被军人逮捕的视频,以及属下含泪揭发他的视频,这个事实让中国尤其不安。

2012年8月,张成泽到北京进行为期六天的访问,与时任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举行了会晤。当时的主要议题是在朝鲜设立向中国和其他外国投资者提供优惠待遇的特别经济区。

就在上月,朝鲜官方媒体还宣布将新设14个特别经济区。此外,尽管这些经济区相对较小,人们仍然将它们视为标志,表明中国倡导的部分改革取得了成效。

"那些经济区是张成泽努力的结果,"朱峰博士说,"张成泽可能在放权的行动上走得太远,威胁到了金正恩的地位。"

中国官方媒体对张成泽受到的指控表示了高度关注,包括朝鲜国家媒体使用的一些夸张措辞,陈述的是张成泽最新被披露的罪行,他的这些违法行为损害了党的利益:玩弄女性、赌博、吸毒、"在高级餐厅大吃大喝",外加兴许最为重要的一条罪状,挑战金正恩"唯一中心"地位的政治野心。

不过,张成泽还有一项罪名是廉价变卖国家资源,这条指控似乎是直接针对中国的,因为中国是朝鲜铁矿石及其他矿产的最大买主。

掌权后不久,金正恩就抱怨朝鲜资源(这是朝鲜从外部获得收入的少数来源之一)售价过低,并要求中朝合资企业以更高的价格出口矿物、稀土和煤炭。中朝合资企业的数量正在增加。

中国媒体对金正恩的抱怨进行了广泛报道,想买便宜货的中国矿业经营者对此感到愤怒,其中几人还放弃了他们在朝鲜的业务。

《真实的朝鲜》(The Real North Korea)的作者、韩国国民大学(Kookmin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安德鲁·兰科夫(Andrei Lankov)说,中国人在朝鲜获得的投资环境本来就不是特别好,现在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周一,朝鲜外务省对张成泽被免职一事做了寥寥数语的评论,称这是朝鲜的内部事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方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张成泽被免职可能会加剧朝鲜的不稳定局势,与此同时,中国与另两个北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的紧张氛围也在增加。

自朝鲜战争以来,中国与平壤政府一直是盟友。中国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平壤政府倒台,因为这可能导致朝鲜半岛在与美国结盟的首尔政府的领导下实现统一。

兰科夫说,"中国担心这类举动引发动荡"。他指的是张成泽被免职一事。

韩国世宗研究院(Sejong Institute)的高级分析员郑相昌(Cheong Seong-chang)说,张成泽被免职可能预示着朝鲜将出现更多内部斗争。"从张成泽及其党羽所承受的极端严厉的处置来看,"他说,"平壤政权打算铲除领导层内的毒草,一场血腥清洗在所难免。"

美国的朝鲜问题专家罗杰·卡瓦佐斯(Roger Cavazos)说,中国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金正恩是否会进行另一场核试验。卡瓦佐斯目前在上海。

今年2月,金正恩批准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公然藐视中国。之前中国曾告诫朝鲜的新领导人金正恩,不要冒着与美国发生公开冲突的危险来试爆核武器。不久之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少见地对朝鲜进行了公开指责,称朝鲜制造地区动荡是为了"一己私利"。

"与我谈过话的每个中国人都担心金正恩不久就会进行核试验,"前美军情报官员卡瓦佐斯说。他目前供职于研究国际安全的组织鹦鹉螺研究所(Nautilus Institute)。

卡瓦佐斯说,中国学者担心金正恩"越来越不受控制"。他说,"朝鲜的每一次核试验都让中国处境难堪。"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朝鲜向着证明自己能把核武器缩小到足可用于导弹的方向迈进,美国也会逐渐加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导弹防御力量。

上海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建说,随着金正恩重组朝鲜政府高层,军方可能会成为赢家。很有可能,"军方的力量会变得愈加强大",而"强硬派也变得更加强硬"。

卡瓦佐斯对此表示赞同。"张成泽被带离会议的画面当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带走他的是军人,他说。"军方在向金正恩示忠,金正恩也在向军方示忠。"

Jane Perlez自北京、Choe Sang-hun自韩国首尔报道。Bree Feng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陈亦亭、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做生意更做新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纽约时报》做生意更做新闻
Dec 10th 2013, 00:26, by 玛格丽特·沙利文

对于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共产主义国家,一个不保护媒体权利、对意志顽强的报道施以责罚的国家,美国的主要新闻媒体该如何报道?

激烈强硬?小心翼翼?无所畏惧?你争我夺?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这些新闻机构包括《纽约时报》以及它几个实力最接近的竞争者。上述问题正在这些新闻机构高层的编辑和管理人员脑海里盘旋。中国市场有利可图,对它们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国的新闻价值又很高——两者并非一回事。这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正在发生飞速的变革,有许多重要的消息需要报道。

问题的答案正在报纸头版、网站、新闻采编室的人员任免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

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吧:

去年,《纽约时报》发表了张大卫(David Barboza)撰写的关于中国统治者家族拥有大量财富的报道。这篇文章赢得了普利策奖——也促使中国政府在中国境内封锁《纽约时报》的网站,这个网站是它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增长的重要部分,到目前为止已经令纽约时报公司损失了大约300万美元的营收。

11月9日,《纽约时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其主要商业新闻竞争者彭博新闻社的文章,报道称,这家机构因为担心中国政府的报复行动,决定放弃原计划发表的一篇文章。《纽约时报》的报道来自一些不具名的彭博雇员透露的信息,报道谈到,包括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在内的彭博新闻社的高管否认这篇报道被毙。

几天后,彭博社通过其新闻道德顾问、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主任汤姆·戈德斯坦(Tom Goldstein)向我发出了书面投诉。戈德斯坦称这篇报道有失公平,而且不准确。他批评《纽约时报》谈论未发表文章中的新闻是"蓄意伤害竞争对手"。

在我开始和彭博以及《纽约时报》的记者谈话以调查这桩投诉之后,彭博推迟并随后取消了我原本和温以乐约定好的采访。一名公关代表告诉我,《纽约时报》11月25日的一篇跟进报道——从更大的视角看待彭博的企业使命——"精确得多",因此采访已经没有必要。

彭博坚持说,关于中国的曝光报道只不过是还没准备好发表,因此《纽约时报》最初的报道是不准确的,这个说法偏离了主题。《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核心与媒体在中国的自我审查有关:一家美国新闻媒体的高管告诉记者,报道之所以被撤回,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它可能导致他们的机构被踢出这个国家。《纽约时报》的外国编辑周看(Joseph Kahn)告诉我,温以乐在电话会议上对记者发表了讲话,这是"可以核实的"。还有一些记者,其中有时报内部人士,也有外界的记者,都提到那次电话会议是有录音的。

我相信《纽约时报》的文章从根本上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无疑是令人大开眼界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理由质疑,把一篇以竞争对手的新闻决策为主题的文章放在《纽约时报》头版上是否明智。

《财富》(Fortune)杂志上周报道,就在《纽约时报》报道了这篇引发争议并且仍然没有发表的文章之后不久,中国政府闯进了彭博新闻社在上海和北京的办公室进行突击检查。据《财富》报道,中国官员还要求温以乐道歉。温以乐已经将彭博新闻社打造成了一家顶级新闻机构,在中国已经发表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报道。彭博在公开场合仍然表示,这篇文章被搁置是为了进一步的报道,不是被彻底弃用。该文的记者之一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被停职;后来离开了公司。如果傅才德不久之后加入了《纽约时报》的报道队伍,大家应该不会感到意外。

美国媒体的驻华记者在续签居留签证问题上遇到了麻烦,或许很快会被迫离境。《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吉尔·阿布拉姆松(Jill Abramson)称,以往的"年度小事"已成为"一大忧患"。"我担心,我们将不再能够向我们的读者提供未加约束的新闻报道。"

时报公司有十多位从事中国报道的人员拥有中国政府颁发的《纽约时报》记者资质,其中包括一名摄影师和一名摄像师。除了在上海的张大卫,其余的人都在北京。《纽约时报》还在香港有一个编辑部门及数名记者。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路透社(Reuters)的中文网站最近被封,彭博则已经被封许久。中国官方下令部分企业停止购买彭博的数据终端机——该公司特有的商业模式的核心——之后,公司在中国这一主要潜在市场的销售出现放缓。

简而言之,不管是做新闻还是做基于新闻的生意,都是风险巨大,处境艰难。

从新闻的角度看,《纽约时报》存在一项优势:它仍是罕有的由家族拥有的新闻机构。正如阿布拉姆松称指出的,在刊发有关中国的批评性报道时,出版人小阿瑟·苏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不会退缩"。

在《纽约时报》11月25日发表的文章中,《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北京分社前社长麦健陆(James McGregor)作出了直白的评论:

"事情似乎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媒体公司,你在中国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做新闻,要么做生意,但你很难两样都做。"

迄今为止,《纽约时报》在继续"做新闻"——竞争对手们也在做,只是程度各有不同。这是值得的,也是困难的,而且很可能会变得难上加难。

你可以在twitter.com/sulliview 和 publiceditor.blogs.nytimes.com上追踪公众编辑的Twitter账户和博客。  还可以发送邮件至public@nytimes.com与公共编辑联系。

玛格丽特·沙利文(Margaret Sullivan)是《纽约时报》公众编辑(Public Editor)。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应带头协调空识区游戏规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应带头协调空识区游戏规则
Dec 10th 2013, 00:20, by 马凯硕

新加坡——中国11月23日宣布在东海设立大面积的"防空识别区"的举措相当出人意料,已在亚洲地区引发巨大恐慌。防空识别区的条款要求飞机在飞越该空域的时候自报身份,并与中国相关机构保持联系。航空器必须上报飞行计划,并遵从指示。中国警告称,如果不这么做,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紧急防御措施"。

在日本,人们认为,中国这是在加强对争议岛屿尖阁诸岛(中国称之为钓鱼岛),以及一些露出水平面的礁石的领土要求,这些由日本管控的岛礁位于新防空区的南端。中国抢夺空域之举带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结果——日本和韩国进行联手。

就在美国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开始访问亚洲地区前几天,中国发布了此项声明,使得这个争议问题成为了拜登上周的亚洲之行的主要议题。首先,拜登需要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安心,然后拜登需要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直接地"表明美国反对该防空区的原因。结果就是双方陷入僵局。

中方告诉拜登,中国的立场是"遵循原则的",并驳斥了有关中国采取不顾后果的举措的指控。但当美国于11月26日派出两架B-52轰炸机飞越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后,中国最初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显得非常软弱。随后,日本和韩国也采取此类策略,在没有申报的情况下,派遣军用飞机飞越该防空区。

总之,人们在多年以后不会认为这是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最好时光,但中国可能不经意间给世界带来了帮助。在中国发布声明之前,几乎没人听说过"防空识别区"。更少有人知道已经有几个国家设立了此类防空区,而且它们没有达成多边议定规则来管控防空区。

美国于1950年设立了首个防空识别区:北美防控识别区。美国还在二战后占领日本期间设立了日本防空识别区。日本在1969年接管该空域。

但自从最初设立了这些防空区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任何单边行动都会对其邻国及整个世界产生直接影响。

实际上,领头制定多边规则,可能符合美国的利益。2003年,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向美国民众提出一个问题,即美国是否"应该设法创建一个拥有规则、伙伴关系及行为习惯的世界,一个在我们不再是世界军事、政治及经济超级大国的时候,愿意生活的世界"。无论克林顿当时是否考虑到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东海的最新举措明确展示了该国力争获得超级大国地位的雄心。

作为对中国宣布设立新防空区的回应,美国指出,"飞越自由,以及其他国际上合法使用海域和空域的活动,对太平洋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包括商业航班在内的合法使用海域和空域的活动受到《海洋法公约》(Law of the Sea Treaty)的保护,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有166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悲哀的是,美国是唯一没有认可该协议的大国。国会尚未确信制定多边规则符合美国的利益,国会希望保留采取单边行动的权利。

美国的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敦促中国在全球体系中担当"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但美国传达此类鼓励信息的最佳方式是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语。

我们真的想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吗?所有国家都会效仿美国和中国,单边确立对国际空域的所有权。全球航空流量自1980年以来每15年翻一番,而且预计将在未来15年再翻一番,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举措似乎并不明智。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认为,不顺从中国可能会对民用飞机造成威胁,于是建议美国的商业航空公司遵守中国的要求。这个让步帮助中国扳回颜面,但如果我们允许每个国家拥有设立防空区和制定不同规则的权力,我们就会朝着一个更加危险的世界前行。其实,我们应该制定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简明的多边规则。

陪同拜登的美国官员表示,新防空区的情况目前"取决于中国"。但这个世界需要美国带头,问题是美国是否会为了这样做,带头放弃自已所拥有的采取单边行动的权力。

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曾是一名新加坡外交官,现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翻译: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泰总理英拉决定提前大选,反对派不买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泰总理英拉决定提前大选,反对派不买账
Dec 10th 2013, 00:29, by THOMAS FULLER

曼谷——面对可能恶化的街头抗议活动以及主要反对党议员的集体辞职,泰国总理周一呼吁重新选举,这是她为平息人们对她所在的政党以及她强大家族的愤怒所采取的最新尝试。

总理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周一早上在电视播放的一则声明中说,"让人民来决定国家的方向以及谁将成为执政的多数。"

但是,重新选举的呼吁并没满足抗议领导人的要求,他们带领成千上万示威者周一走上曼谷街头示威,下次大选本该在2015年举行。截至下午过半时,警方称,抗议者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

抗议领导人安佳丽·派里拉克(Anchalee Paireerak)在提到选举时说,"那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会继续游行。"

虽然曼谷的很多地方并未受到游行的影响,但过去两周内发生的冲突已经造成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抗议领导人呼吁用一个概念模糊的"人民委员会"取代该国的民主选举制,这个计划遭到公民领袖和学者的广泛嘲弄,他们称之为理想化、不可行,而且是倒行逆施。

泰国法律规定,选举必须在2月2日之前举行。但周一还不清楚反对派是否会像过去那样抵制这次选举。

反对党一直都因自己无法在选举中击败由富豪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支持的强大政治机器而深感沮丧。他信曾任泰国总理,目前流亡在国外,英拉是他的妹妹。

上次选举是在2011年7月举行的,当时执政党获得了1570万张选票,而反对党民主党(Democrat Party)获得的选票数量为1140万张。

泰国历史最久的政党民主党在周日宣布其成员退出议会,加入到反政府游行中去,民主党是泰国政治反对派的主要力量。

周日辞职的一位议员提普泰·西纳彭(Theptai Seanapong)说,"我们赢不了他们。即使我们在议会表决中同时举起手和脚,我们都永远不会获胜。"

抗议领袖之一、民主党的一位前议会成员萨迪特·翁农托(Sathit Wongnongtoey)周一说,如果像宪法规定的那样,由现任政府作为看守政府来维持局面的话,他担心选举中将会出现"作弊"。

 "他们将会再度执政,"萨迪特说,"我们不能让那种事情发生。"

这种对选举政治的不信任对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有影响,比如马来西亚的执政党一直在严格操纵选区的划分;还有在柬埔寨,独裁总理洪森(Hun Sen)利用国家机器和军队巩固自己的权力。柬埔寨反对派指责7月份大选中出现大范围的选举舞弊,至今仍继续抵制议会。

泰国与这些国家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他信所在的政党受到多数选民欢迎的这个事实没有什么争议。学者们说,执政的为泰党(Pheu Thai Party)通过采取对地方选民、尤其是泰国北部的选民有利的政策,而令人信服地赢得了自2011年以来的每一次选举。

反对党一再表示,他信通过购买选票来维持其权力。泰国的两位主要政治学研究者在上周发表的一篇广为转载的文章中,把这种指责描述为"危险的无稽之谈",他们指出,是政策、而不是购买选票坚定了地方上的很多选民对他信的忠诚。

民主党对他信的政党有很多不满,认为执政党强行通过一些支出议案,还抱怨议会的投票程序有问题(一家法院已经称这些程序非法),以及议会在凌晨很早的时辰偷偷摸摸地通过一些重要法律等。

但是,对于一个长期以来给自己树立了一种文雅的知识形象、提倡在议会内部解决分歧的政党来说,走上街头抗议的决定在民主党内部也有争议。

 尽管如此,该党的行动与其7年前的一次行动有相似之处,一些观察者认为这些相似令人担忧。7年前,在针对时任总理的他信的街头抗议运动中,民主党抵制了2006年4月份的选举。5个月以后,他信在一次军事政变中被罢免。

在目前的示威中,抗议活动的领导人已经在拉拢军方,很多抗议者公开呼吁要再来一次政变。但到现在为止,陆军总司令巴育(Prayuth Chan-ocha)似乎对介入这场危机保持谨慎态度。

泰国报纸《今日邮报》(Post Today)周日报道称,巴育说政变不能解决泰国的问题。该报援引他的话说,"我们必须要耐心地寻求一种和平的解决方案。"

Poypiti Amatatham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南非,当曼德拉与种族隔离都成为历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南非,当曼德拉与种族隔离都成为历史
Dec 10th 2013, 00:29, by MARCUS MABRY

约翰内斯堡——诺库图拉·玛古贝恩(Nokuthula Magubane)的家位于约翰内斯堡东部的郊区,离城里有45分钟车程。今年18岁的她坐在家中舒适的起居室里,做了一件较年长的南非黑人几乎无法想象的事情:她在充满热情地称赞阿非利卡语(Afrikaans)。

"阿非利卡语是一门松弛而美丽的语言,"她说,"就往椅背上一靠,放松,讲讲阿非利卡语,开开心心的。"

种族隔离时代,强制教授阿非利卡语是激发起1976年索韦托(Soweto)学生运动的导火索之一。成百上千名年轻人遭到杀害,其中许多人比玛古贝恩还年轻。还有无数人宁肯放弃学业也不愿意以他们心目中的压迫者的语言接受教育。这是反种族隔离斗争中开创性的时刻,起义发生那天,6月16日,成了新南非的青年节。

但在玛古贝恩看来,"说到底,阿非利卡语也只是一门语言。"

在玛古贝恩这一代人中,这种感觉十分常见。这代人生于种族隔离结束之后,或即将结束之际,他们被称为"生来自由"的一代,由于太年轻,所以对种族隔离没有太多记忆。尽管肯定认识周四逝世的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但他们几乎不可能领会到1990年目睹曼德拉走出监狱时,以及他在四年后成为南非首位经过全民民主选举当选总统时的感受。

生来自由的一代人在总人口中占有极大的比例,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约达40%。很多较为年长的南非人对年轻一代持批评态度,称他们冷漠、不关心政治,不了解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斗争史。

但生来自由的一代也有另外一个名字:"曼德拉世代"。他们坚持认为,决心展望未来而不是回首过去,才是献给曼德拉的最深切的礼赞。

"是的,我们受到了白人的压迫;是的,的确发生过;而且的确很痛苦,"玛古贝恩说,"但我们要互相宽恕,这样才能完全地走出过去,才能全身心地为一个我们理想中的南非做出贡献。"她接受采访时曼德拉尚在人世。

今年24岁的阿库姆齐·杰济勒(Akhumzi Jezile)是一名制片人、电视名人和演说家。他说生来自由的一代之所以被人形容"冷漠",是因为他们不会在青年节游行或类似的纪念庆典上有索韦托那代人那样的反应,无论是情绪上还是人数上。

"并不是不理解种族隔离的问题,只是我们有了不同的挑战,"他说,"我想,生来自由的一代很无知的感觉,来自更为年长的一代,他们看到年轻人不像他们那样做出反应。但那是正常的,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但是我们很活跃,我们在为我们的问题抗争。"

他举出的例子有年轻人引领的针对药品滥用、犯罪和艾滋病的教育行动。

"1976年那一代人,或者我们的上一代人,有不同的挑战,"他说,"我们不能天天谈种族隔离,一直这么下去。"

生来自由的一代人,尽管并非全部,但有很多观点与上一代南非人存在明显差异,因为他们的经历是如此的不同。例如,年度公共意见研究《和解晴雨表》(Reconciliation Barometer)显示,年轻人更乐意与其他种族的人交际。

2012年的《和解晴雨表》报告中说,"年轻人似乎可以能跨过历史的分界线,超越简单的互动培养更深的关系。"

《和解晴雨表》显示,他们对政治领袖产生信心的可能性更低,将南非现在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归咎于种族隔离制度的可能性也更低。

尽管南非影响力巨大的工会大会总书记兹维林兹马·瓦维(Zwelinzima Vavi)警告说,南非年轻人是一颗"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他们面临的失业率和贫困率是总人口的两倍。但是《和解晴雨表》和其他民调都显示,生来自由的一代人绝大多数都很乐观。

的确,在其他国家,这代人的心态也倾向于乐观——这代人在其他国家常常被称为"新千年一代"。

尽管来自贫穷村镇的年轻人们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热情,但对许多人来说,自从种族隔离终结以来物质层面上生活并没有改变多少,失业问题甚至还加重了。

今年18岁的迈尔斯·玛巴恩(Miles Mabaane)居住在约翰内斯堡东南的沃斯鲁若斯(Vosloorus)。"现在没有了界限,"他说。"我们年轻人有潜力构想出挽救国家的新战略,构想出改进的方法,如何在一个国家里包容所有人。"

较为年长的南非人不满于生来自由的年轻人对历史无动于衷的态度,而有些年轻人也在抱怨父母想要让他们成为南非历史的"奴隶"。

博客作者AkoLee写道,"那些曾经参与斗争的人们不断提醒我们过去发生过什么——借此让我们保持忠诚,他们给我们洗脑,不停地灌输恐惧,告诉我们'白人'做了什么,造成了多大痛苦,他们这一代人承受了多少苦难。"AkoLee说,1994年曼德拉担任总统时,她才六岁。"他们说,我们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质疑'黑人'做的事,这就是忘本。"

南非著名说唱歌手HHP似乎在一首歌中总结了几代人在经验上的代沟,这首歌叫做《团结起来》(Harambe),歌中明显表达了对前几代人所做牺牲的感谢。

歌中唱道,"我不关心政治。我不会为了别人的看法伪装自己。我从来没被人叫过'黑鬼'。我想象不出,十个警察和一群警犬从我家前门冲进来的样子。我不知道催泪瓦斯什么气味。橡皮子弹打中后背的感觉,我想都没有想过。"

"但是因为你们,我今天不说阿非利卡语了。今天我有了选择的机会。"歌中接着唱道,"因为你们,黑皮肤的年轻人如今得到了解放。"

若是在20年前,大多数南非黑人想象不到玛古贝恩现在的生活。她的朋友中有三分之一是白人,其中许多一开始上学就认识了。她管合唱团的白人团长叫做"克里斯蒂娜塔尼"(Tanni Christine),在阿非利卡语里意为"克里斯蒂娜阿姨"。

至于曼德拉,她说,"我们看到了他树立的榜样,现在我们将跟随他的足迹。未来我们会更进一步,把南非建成他期望的样子。"

翻译:王童鹤、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