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有选举,就意味着民主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ed up your App

New Relic is the leader in Web and Mobile app performance. Don't let your users suffer from a slow site. Deploy today and get your Nerd Life shirt free!
From our sponsors
有选举,就意味着民主吗?
Jun 5th 2014, 10:13, by ALAN COWELL

伦敦——对于那些热衷于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选举,或者说民主是否不可分割的人,这些日子着实令人兴奋。

首先是埃及的总统选举——这次投票的前提是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当选的结果已经事先确定。这次选举之前不久,乌克兰的选举刚刚试验了这样一种观念:如果一部分民众陷入反叛运动,投票权不需要是全民的。

叙利亚的选举将上述两场选举的特征结合在一起:结果事先确定,内战如火如荼。叙利亚人本周举行了投票,这次选举的意图是为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总统赋予第三个长达七年的任期,而在支持者的眼中,这也能向阿萨德赋予决定该国未来的合法性。

还有欧洲。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中28个成员国的选民上周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进行了投票,高呼变革的叛逆民粹派得到了极大的助推。不过几天后,欧盟领导人似乎就恢复了更熟悉的行事风格,把精力都放在了该不该让卢森堡前首相让-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担任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之上。欧盟委员会是欧盟中权力巨大的中央行政机构。

这个抉择不会让公众做出,而是很有可能取决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这样的人物之间,关起门来进行的讨价还价。默克尔支持容克,卡梅伦反对容克。

将这些例子汇总在一起,产生了一些问题,尽管具体情况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选举是否已经不再是民主的图腾,而是成了民主的"阿喀琉斯之踵"?

似乎任何人都能开展选举,举行选举的国家遍布全球,诸如津巴布韦和哈萨克斯坦。然而在独裁国家,与其说选举是民主的成果,不如说它是民主受到歪曲的象征。投票的举动只是为了创造出合法性的幻觉,而不是为了建立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对于民主而言,或者更具体地说,对于自由民主而言,选举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其充分条件,"阿拉伯语新闻频道阿拉伯电视台(Al Arabiya)资深记者希沙姆·穆勒哈姆(Hisham Melhem)指出。"如果没有自由、公正、透明的选举,现代的民主制度就无法存在,但单靠选举并不能造就民主制度。"

周二来自大马士革的画面中,最有深意的恐怕就是阿萨德和他的妻子阿斯玛(Asma)在一个投票点对着镜头摆姿势的电视画面。这样的时刻在世界各地都是选举惯例中的一部分——领导人驻足微笑,选票的那张纸在投票箱的狭窄开口上方悬停片刻,仿佛那是通向民主的路径,领导人的伴侣则在身旁守候。

然而在阿萨德投票时,投票站背后看不见的布景却是废城、难民和叛军。经过三年的内战,惨状在叙利亚全国比比皆是。

埃及和叙利亚的选举象征着,程序和表象胜过了民主所谓的实质。对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那些如此强调选举机制的人来说,这可能也是一个残酷的转变。

自从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运动2011年生根以来,美国和欧洲的民主倡导者就成了最热心的拉拉队。今年2月,在推翻受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的过程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从那时以来,俄罗斯已经吞并了克里米亚,叛乱者已经扩散到了整个乌克兰东部。在中东,根深蒂固的精英阶层被推翻,街头的示威者也表现出了汹涌的热情,但这并不意味着舶来的民主观念植入了当地。

"2011年初,叙利亚各地的示威者涌上街头和公共广场。但他们心中怀有的民主愿望,是冲突中最早的牺牲品,"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冲突应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on Conflict)的史蒂文·海德曼(Steven Heydemann)说。"起义是否能取得民主的成果从来都是不确定的,而内战的破坏和叙利亚社会分裂的加剧,则严重破坏了民主的前景。"

阿拉伯之春开始三年后,埃及的历史之轮又转回了原处。开罗的官方选举结果显示,前陆军元帅塞西赢得了近97%的选票。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在任时,每隔几年恰恰也会宣称赢得这种压倒性的选举胜利。曾任将领的穆巴拉克统治埃及长达三十年,直至2011年倒台。

不过,选举的有效性并不能仅靠投票者的情绪判断。

上个月在南非,一个反对派团体建议其追随者,如果找不到替代现任总统雅各布·G·祖玛(President Jacob G. Zuma)的选项,就污损选票以示不满——在这个为了对抗种族隔离制度,赢得投票权而斗争数十年的国家,真是个奇怪的建议。(并没有多少选民听从这个团体的号召。)

在埃及,公布的投票率约为全部合格选民的47%,远低于塞西为了令人信服地取得授权所寻求的人数。自由选举产生的伊斯兰派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Mohamed Morsi)去年被塞西推翻。穆尔西的的追随者抵制了这次的选举。在2012年把穆尔西送上台的选举中,投票率为52%。

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也很低,平均只有43%。某些国家的投票率则明显更低,如斯洛伐克的投票率仅为13%。

周三时,有一点已经很清楚,那就是有数百万叙利亚人沦为难民,更多人居住在不受政府控制的叛乱区域,在它们当中并没有组织投票的举措。所以投票率有多少取决于如何定义。

官方的投票结果称,阿萨德以88.7%的得票率赢得选举,选举中投票率为73.47%。叙利亚官方称,有超过1000万人投票支持阿萨德。

阿萨德的反对者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进行嘲讽。视频是在反对派武装控制的地区,一片凋敝残破的区域拍摄的。视频中,一名男子把一袋垃圾丢进了一个涂成白色,酷似投票箱的垃圾桶里。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叙利亚选举结果显示阿萨德控制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叙利亚选举结果显示阿萨德控制力
Jun 5th 2014, 09:13, by ANNE BARNARD

黎巴嫩贝鲁特——周三,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庆贺自己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一场深具争议的选举,维护了他的自信心和对叙利亚冲突的藐视,与此同时,阿萨德的支持者则在尽情享受他让美国功亏一篑的胜利。

叙利亚官员宣布,阿萨德以88.7%的得票率再次当选,并通报称,合格选民的投票率达到了73.4%。这些数字在许多层面都存在疑问,不过,鉴于此次选举主要是阿萨德自我炫耀的一场把戏,数字有没有问题,也就没多大关系了。他在戏里炫耀自己继续控制着叙利亚的重镇,炫耀他的核心支持者对他忠贞不二,炫耀他的反对者以及他们的幕后支持者已经失败。

对美国官员而言,这是一个不那么值得庆贺的日子。阿萨德的支持者在大马士革鸣枪庆贺,就连邻近的黎巴嫩亦是如此,而周三这天,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正在黎巴嫩访问。而美国人得到的感受是,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和对该区域的政策已陷入被动。

周三前一晚,会说阿拉伯语的职业外交官罗伯特·S·福特(Robert S. Ford)在接受PBS《新闻一小时》(PBS NewsHour)采访时说,他在今年2月份辞去大使职务的原因是美对叙政策已失败,他"没法"在公众面前"再为它辩护了"。直到最近之前,他还是名义上的美国驻叙利亚大使兼美国在叙政策主要执行人。他说,由于美国不愿意郑重其事地援助叙利亚反对派中潜在的盟友,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大举加大他们对阿萨德的支持,以此"催生"战争动力。

克里出其不意地闪电访问了贝鲁特,那里的一名记者问他,他之所以赶在叙利亚选举的第二天匆匆赶到这个地区访问,是不是美国官员"失算了",因为他们曾宣布阿萨德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两年以前,美国官员就开始呼吁罢免阿萨德,并预测他会下台,反对派因此对获得大量援助心怀希望,而这种援助并未兑现。

克里一度打算离开新闻发布会,但又回到了台上回应提问。此前在发布会上,他宣布美国将向负责应对叙利亚难民区域危机的联合国机构再注入一笔经费,金额为2.9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他还回答了一些事先经过挑选的问题。他称叙利亚选举是"一个大大的零分",他还说,烽火连天的叙利亚战争和大举涌入黎巴嫩及其他邻国的难民搞得这些国家不堪重负,难民潮正在动摇地区稳定。

讲话中说到阿萨德的盟友扮演的角色时,他用了一种新的论调。尽管他指责它们延长了这场"荒唐"的战争,但他接着说,"我呼吁它们——伊朗,俄罗斯,我呼吁总部位于此地的真主党(Hezbollah)——通过正当途径结束这场战争。"

克里不太可能是在释放美国对真主党的政策出现重大变化的信号。真主党是黎巴嫩的激进组织,是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的一个政党。然而,中东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的分析人士兰达·斯理姆(Randa Slim)表示,克里直接称该组织是可能参与解决这场冲突的相关方,这一点值得注意。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是在更进一步地承认,没有冲突各方的参与就无法达成和解。之前,美国不允许伊朗参加谈判。

记者没有机会询问克里是否同意福特的观点,即美国的政策失败了,并且尽管国务院提出了建议,但美国错失了将非极端主义起义人员武装起来的机会。国务院女发言人玛丽·哈尔夫(Marie Harf)表示,福特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承认奥巴马政府的所有人都对叙利亚发生的事情不满。

2011年当叙利亚起义开始时,福特是美国驻叙利亚大使。反对阿萨德统治的起义初期,他在中部城市哈马向抗议者发表讲话,因此在叙利亚建立了争议性的名声。美国政府以他受到了可信的安全威胁为由,将其召回。他成了尝试让美国与有武器和没武器的反对派打交道的代表人物。

"我们一直落后于形势,"福特周二说。

"我们需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需要——在武器和其他非致命性援助方面帮助叙利亚反对派中的温和派,"福特接着说。

周三,联合国负责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最高官员证实,阿萨达政府会错过安理会为销毁化武设定的6月30日最后期限。

这位名为西格丽德·卡格(Sigrid Kaag)的官员告诉记者,最后一批武器已经准备好被运往国外销毁了,但被困在了起义者争夺的地区。这批武器占总数量的7.2%。

Hwaida Saad自贝鲁特、Rick Gladstone自纽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天安门事件是一个未发生的历史转折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天安门事件是一个未发生的历史转折点
Jun 5th 2014, 07:47, by 纪思道

编辑助理纳塔莉·基特罗艾弗(Natalie Kitroeff)请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回忆自己当年在天安门广场的报道经历(25年前那里曾是中国民主抗议活动的现场)并思考他现在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中国及他自己的世界观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抑或没有变化。

我们刚刚度过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及屠杀事件的25周年纪念日。在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中,你回忆了自己与妻子伍洁芳(Sheryl WuDunn)一起报道天安门事件的经历,你们凭借相关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现在的中国已经截然不同,你觉得那个时刻是造就当今中国的转折点吗?

:它是一个未能实现的转折点。赵紫阳、鲍彤、胡启立、朱厚泽等改革派的共产党领导人曾设想,推动中国进行政治及经济改革,以此回应民主抗议活动。他们认为,中国会朝着台湾、韩国的方向发展,享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但他们遭到罢黜,强硬派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获胜。因此,中国在经济上繁荣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在1978年邓小平给它设定的轨道上。

你在天安门广场对屠杀惨剧进行报道,当时没有借助我们现在使用的技术,比如阿拉伯之春起义活动期间使用的技术。鉴于你现在对博客和社交媒体的运用,如今你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会有所不同吗?

:如果当时在中国能够使用Twitter、Facebook、Google Plus和Instagram,那会非常棒。当然,如果现在能在中国使用这些社交媒体也很不错。在本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曾逐步放松对网络的控制,但如今,新皇习近平正在加紧管控。因此,中国读者无法看到这篇文章。

你指出,中国的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天安门事件。中国是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失忆了吗?如果是的话,原因是什么呢?

:要控制民众,就要控制他们的表述方式。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做得非常成功。在汉语中,提到1949年共产主义革命时,除了解放一词,几乎没有其他说法。毛泽东时代的饥荒——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被称为三年灾害,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共产党造成的灾难。1989年六四屠杀事件已经被从历史记载中删除。但这种做法也只能到这一步:真相在不断扩散。共产党已经无法隐瞒令人震惊的腐败行为,人们普遍对腐败现象感到愤怒。

你还提到,参加八九运动的中国抗议者坚称,他们不只要填饱肚子,还要享有权利。你觉得中国资本主义的繁荣是否带来了太多"粮食",以致于他们已经忘记权利?

:一直以来,双方达成了一个未被言明的交易:我们提高你们的生活水平,作为交换,你们不要抱怨缺乏政治权力。问题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创建中产阶级,使人们接受教育,建立国际交往时,你还创造了人们对政治参与的需求。这正是弗朗哥(Franco)时期的西班牙、皮诺切特(Pinochet)时期的智利、全斗焕(Chun Doo-hwan)时期的韩国经历的过程,这也是它们如今成为民主国家的原因。

自2001年,也就是9·11事件发生的那一年以来,你一直担任专栏作家。你觉得自己是独特历史阶段的见证者吗?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独特阶段,但这是一个如此动荡的时期。在此期间,能够发挥记者的作用,进行报道,是一种荣幸。"

你经常到一些危险的地方进行报道。你曾有过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吗?

:很多时候会担心。在一些旅途中,我大部分时间都非常紧张,有种揪心的感觉。最令我痛苦的经历是去刚果报道内战。首先飞机坠毁了。然后,我妨碍到某个军阀的士兵杀害胡图人,被他们在丛林中追了一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染了一种最致命的疟疾病。在那以后,我妻子几乎给我拴上了脚镣。

当你报道最紧要的问题——战争、人权灾难、全球健康危机或任何不公正现象时,你想达到什么目的?

 :我认为自己在提供照明,而不是在供热。所以,我希望能使人注意到世界上的问题或不公正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我想把紧急事件提上议事日程,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你看来,你的哪篇专栏影响最大?

:我关于热点问题的文章没有太大影响。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六个月,我一直(包括从伊拉克)撰文解释入侵伊拉克的愚蠢之处,但没有说服任何人,其中包括其他自由派人士,乃至我所在报纸的社论版。我还写了大量关于枪支暴力的文章,但我不知道我是否改变了任何人的想法,使他们支持枪支管制。但是可能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是指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然后让人们对它进行思考——包括白宫人士。所以,我认为我关于达尔富尔(Darfur)的专栏,在引起人们对那里的危机的关注以及支持提供援助的举措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我认为我关于产科瘘管病的文章使这个问题的被关注度大大提高,而且还为它筹措了更多的资金。我还认为我关于国内外为了性交易进行的妇女拐卖的文章使人们对这种现代形式的奴役(极端情况下)有了更多了解。

你在当专栏作家期间,有没有犯过什么错?有没有什么专栏是让你后悔的?

:我在许多问题上都犯过错。我后悔写了关于史蒂夫·哈特菲尔(Steve Hatfill)的文章,他是炭疽热一案中的"嫌疑人"。近日,有人对反对人口贩卖的柬埔寨活动人士索马里·玛姆(Somaly Mam)的背景故事提出了质疑。我并不了解真相,如果我知道这些疑问的存在,我就不会去写关于她的文章。我写了一些关于伊战的文章,有些针对它的批评是对的;我曾警告人们,这种战争会促使阿拉伯人奋起反抗,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完全错误——在那个时候!我曾写过很多文章说布什总统的伊拉克"增兵"行动没用,而事实上它起了很大作用。我还写文章说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也没用,但这些制裁确实起了作用。

有时,我在提到一些自己强烈反对的人时,语气会不自觉地带有恶意,我也对此感到懊悔。在专栏中抨击和嘲笑当权者(尤其是布什执政时期的共和党)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对有时控制了自己的刻薄想法也感到后悔。

长期对人类苦难进行报道会令你沮丧吗?它是否会影响你的乐观情绪?

答: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不过报道悲惨的事情其实能让你对人类更加乐观。事实上,当你与最邪恶的罪恶力量肩并肩时,你也会发现最伟大的利他主义和高贵品质。我记得曾经在刚果采访过一名应该对大规模强奸及谋杀负责的军阀,他突显了人类作恶的能量。但是,我还遇到了一名小小的波兰修女,她靠着自己给饥饿的人们提供食物、养育孤儿,并通过协商来让那名军阀不去胡作非为。她用勇气、正义和高尚来回应邪恶,表现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与那个军阀相比,她的行为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上,从饱受战争折磨的刚果回来后,我对人类的能力有了更好的感觉,当面临考验时,很多人会做正确的事。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六四周年之际,官媒强调军队保障作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六四周年之际,官媒强调军队保障作用
Jun 5th 2014, 05:25, by 黄安伟

《纽约时报》本周报道称,在1989年爆发抗议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下——甚至总参谋部——都存在分歧。官兵们就如何处理示威活动,以及应该执行什么命令意见不一。士兵们在1989年的6月3日和4日展开对平民的大屠杀,杀害了数百人、甚至可能是数千人后,高级军官从共产党领导人那里得到保证,永远不再部署人民解放军处理国内骚乱。

周三,安全部队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四周以及附近的街头,但从表面上看没有一个人是中国军人。在一些街角,身着绿色制服的男子三个一组站在一起,每群人中至少有一人携带着突击步枪。这些人看上去来自负责平息骚乱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而不是军队。普通警察是这支安全部队的主体。一些人坐在白色的面包车里,等候行动命令。

解放军的官方报纸《解放军报》没有在周三的版面中提到1989年的乱局。该报确实刊登了一篇社论,题为《军队越强大国家越安全》。社论中提出,强大的军队是一个国家抵御威胁的必要手段。

社论说,"伊拉克的一蹶不振、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乌克兰的政治乱局,无不深刻昭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像泥塑的巨人,是不能经风挡雨的。"

社论继续说:"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社论表示,美国强化亚洲同盟的意图——美方称其为"再平衡战略"——正在该区域搅起纷争。社论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军队必须捍卫的核心利益。中日之间在东海因争议岛屿和水域引发的紧张态势一直在加剧。因为南海争端,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尤其是越南之间。美国要求中国必须允许各国船只在该海域自由航行,并强调中国在划定领海疆界时,必须遵循国际法。

周三的社论措辞激烈地表述了中国的立场:"老祖宗留下的国土,我们一寸也不能丢!"

该社论在收尾时提出了如下看法:"维护国家安全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多个选项,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和最后选项。"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Bree Feng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时报记者两岸三地鉴证六四25周年祭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时报记者两岸三地鉴证六四25周年祭
Jun 5th 2014, 04:40, by 《纽约时报》

距离中国政府出兵镇压学生民主运动已过去25年,《纽约时报》记者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报道了三地的中国人是如何度过6月4日这个特殊日子的:

周三是六四屠杀25周年纪念日,天安门广场上戒备森严。上午游人需要排队四个小时才能通过安检。外国游客受到的检查更严——一名美国人等了15分钟,警察仔仔细细地查看了她的护照。进入广场的记者想进行采访,但被阻止。

周三下午,我把一台GoPro相机放在自行车前筐里,绕着广场骑行。过往的车和人不怎么多,军警比行人还多。经过天安门城楼上巨大的毛泽东像的时候,我被便衣盯上了,很快就被拦住。幸运的是,警察不知道怎么取出相机的数据卡,而且我碰巧也不知怎么取出。他们给我的记者证拍了照,问了些问题,放我走了。

——杰安迪(Andrew Jacobs),北京

6月4日的天安门广场,安保工作比国庆节更严。游人在广场周围的三个安检口排起长队,一个小时只能向前移动几米远。小孩在哭,许多人问是什么情况让安检变得这么慢,他们似还不知道今天这个日子的意义。

——荻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北京。Lucy Chen协助调查

政府公务员詹妮·何(Jenny Ho)今年20多岁。她说,今年香港纪念六四的参加者比往年更多,也更年轻了。她也曾参加过以前的烛光守夜。

"我2009年从美国毕业回香港,感觉很多都变了,"她说,"很多人来(参加纪念活动)因为他们担心香港今天的政治。人民没有参政权,他们很沮丧。"

——储百亮(Chris Buckley),香港

大约2000人聚集在台北自由广场,纪念天安门事件25周年。

"25年过去了,我们还没有成功,"现居台湾的当年学生领袖吾尔开希对着人群说道。"我呼吁所有台湾人民继续支持我们。25年前你们曾支持我们,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支持。将来专制制度被推翻,民主运动会更需要你们的支持。"

在台湾,纪念六四的活动规模一向不如在香港。很多台湾人觉得天安门事件是外国的事,离他们很远。

21岁的大四学生陈家祁(Chen Chia-chi -音译)说,她参加活动是因为相信推进中国的政治改革最终会有益于台湾。"将来,台湾和中国必须谈政治问题。不管台湾将来是独立还是和中国统一,一个民主的中国都对台湾有利。"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周三说,1989年的屠杀是一个深重的历史创伤。马英九希望拉近两岸关系的努力近来在台湾遭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国民党推动的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和学生占领立法院的"太阳花运动"。

"太阳花运动以来,民众十分关注中国的对台政策动向,"前台湾国家安全官员宾州大学荣誉教授帕里斯·张(Parris Chang)说,"六四纪念活动给了人们表达这种关切的机会。"

——王霜舟(Austin Ramzy),台北

世界唯一的一座六四博物馆就建在香港。今年6月4日这天,这里迎来了五倍于平时的客流量,很多参观者是对本国历史感到好奇的大陆人。

这座面积仅800平方英尺的小博物馆陈列了有关六四的图片和实物,包括当年由学生树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民主女神像的缩小复制品。

这些展品告诉来访者,特别是大陆人,1989年春天发生的事情。其中一件展品是当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的社论。社论称学生运动为非法、违宪、骚乱,激怒了学生,给抗议活动火上浇油。

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访客六四那年才6岁。他在网上了解了一些当年的事,还希望知道更多。

"我很好奇,这类信息在中国看不到,"他说。他只透露姓李。"我以前觉得不可思议,不相信政府会对自己的人民做出那样的事。"

博物馆这一天接待了480人,客流量为4月开放以来第二高。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香港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会见乌克兰新总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会见乌克兰新总统
Jun 4th 2014, 23:28, by PETER BAKER

华沙——奥巴马总统(President Obama)周三首次与乌克兰新当选的总统会面,承诺美国将支持维护乌克兰的稳定,乌克兰正遭受腐败、经济动荡以及亲俄罗斯暴力叛乱的蹂躏,人们普遍认为莫斯科煽动了亲俄叛乱。

奥巴马借这次会面的机会宣布,美国将增加给乌克兰的非致命装备援助,提供价值为500万美元(约合3120万元人民币)的夜视镜、防弹衣以及通信设备,这些都是乌克兰安全力量需要的。他称赞当选总统彼得罗·O·波罗申科(Petro O. Poroshenko)说,波罗申科"了解乌克兰人民的渴望和期待",代表着他的国家更美好的未来。

"我被他的远见深深折服,"奥巴马在为时70分钟的会面结束后告诉记者。"美国绝对致力于站在乌克兰人民一边,不仅是在未来几天和几周,而且是在未来几年。"

奥巴马为期4天的欧洲之旅的第二天是以与波罗申科见面开始的,这给了奥巴马一个亲自判断乌克兰新领导人的机会,这位领导人担负着把乌克兰从政治和经济崩溃的边缘挽救回来的责任。波罗申科于5月22日当选,将在本周六宣誓就职,届时美国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R. Biden Jr.)将出席就职典礼。美国官员在与波罗申科的初步接触中充满希望,认为他有能力改革一个功能失调的系统。波罗申科因其糖果业拥有乌克兰巧克力大王的盛名,他极为富有,担任过外交部长,英语口语也不错,他曾明确表示决心将乌克兰融入欧洲。

同时,由于波罗申科过去曾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Putin)打过交道,美国官员希望他也许有能力改善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普京已经表示他承认乌克兰的选举结果,但还没有安排与波罗申科见面,普京否认俄罗斯支持分裂分子,这些人在乌克兰东部一直在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内战。

波罗申科与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进行过长谈,一次是在周二晚波兰政府主办的宴会上,另一次是在周三上午。这里的会议结束后,克里计划于周四在巴黎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 Lavrov)坐下来,讨论乌克兰问题,以及从叙利亚转移化学武器中的俄美合作问题。

除了找到缓解不断有爆发事件暴力的乌克兰东部安全问题的办法之外,美国官员说,他们能给波罗申科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他加强国家的经济基础,解决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一个救援方案,美国也出了资金,但乌克兰仍在与莫斯科就拖欠的天然气款进行谈判。

奥巴马周二说,"他们对确保经济援助到位很感兴趣。他们也对在冬天到来之前能保障能源供应十分担心。"

奥巴马还说,"我认为,已经开始启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方案以及国际援助,其中包括我们提供的,对这个新政府在最初几个月里巩固自己地位的努力至关重要,也对说服持怀疑态度者至关重要,对他们要说这里有更好未来的前景。但光说还不够,还必须付诸于具体行动。所以,我们会在乌克兰的经济问题上花很多时间。"

路透社(Reuters)称,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Gazprom)与乌克兰国有天然气公司(Naftogaz)有关天然气纠纷的谈判将于周三在柏林继续进行,路透社的消息来自俄罗斯新闻通讯社报道的乌克兰能源部长说的话。

乌克兰能源部长尤里·普罗丹(Yuri Prodan)说,谈判预期会持续到6月9日,那是乌克兰必须支付天然气债款的最后时限。

两人会面之后,奥巴马在庆祝波兰首次举行部分自由选举25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讲话,那次选举最终导致了波兰共产党统治的结束,奥巴马把那些重大事件与乌克兰最近几个月发生的政治革命联系起来。

"今天的乌克兰人是团结工会的继承人,他们与你们一样,敢于对一个破产的政权发出挑战,"奥巴马对城堡广场上的人群说,广场上空笼罩着乌云。"当你们的和平抗议遭到铁拳镇压时,波兰人在造船厂门口摆上鲜花。如今,乌克兰人在独立广场摆上鲜花以纪念他们的献身同胞。"

奥巴马把波兰奉为乌克兰的榜样。冷战结束时,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相似;那以后,波兰已经变得更加繁荣。波兰的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14000美元,而乌克兰的则在3600美元以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乌克兰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在41个欧洲国家中排倒数第二。

奥巴马是在抵达华沙之后的第二天与波罗申科见的面,在抵达华沙的当天,奥巴马誓言将投入高达10亿美元以加强中欧和东欧的军事训练和联合军事演习,这些地方对俄罗斯在该区域恢复坚定自信感到不安。但是,波兰领导人对奥巴马也有些失望,因为他没有增加驻军的短期计划,也没有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的长期打算。

在城堡广场发表讲话之后,奥巴马将飞往布鲁塞尔与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会面,它们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次聚会本来是一次八国峰会,原计划由普京在俄罗斯索契做东,但因为吞并了克里米亚,俄罗斯的八国集团成员国身份被暂停,八国峰会也被取消了。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数万人聚集香港维园烛光纪念六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数万人聚集香港维园烛光纪念六四
Jun 5th 2014, 00:15, by KEITH BRADSHER

香港——数万人周三在香港中心地带的一个公园集会,纪念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25周年,虽然北京和大陆其他地方戒备森严的安全措施似乎预先阻止了任何抗议活动。

镇压事件发生之后的多年里,中国大陆一方面快速发展经济,一方面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这种限制最近正变得越来越严。在纪念日到来前的几周里,中国警方拘留了几十名人权活动人士,还对其中一些人起诉并定罪。

网络审查员扩大了他们本来已经很广范的封锁,加大力度删除那些与共产党消除公众对1989年流血事件记忆的努力相违的网站和帖子,1989年,士兵在北京杀死了数百名寻求更多民主以及限制腐败的学生、工人和专业人士。

政府控制下的中国媒体机构在很大上程度上忽略了这个纪念日,虽然外国媒体给予其全球关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发布一份声明说,"25年后的今天,美国仍在缅怀那些在天安门广场及附近、乃至在中国各地献出生命的人,我们呼吁中国当局提供与1989年六四事件有关的死者、被拘留者或失踪者的信息。"

香港这次守夜活动的组织者称,周三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18万",警方估计有9.95万人参加。去年,组织者估计有约15万人参加活动,而警方估计的人数为5.4万。

参加周三夜晚集会的人看起来比前几年的参加者年轻不少,其中包括首次参加活动的罗马天主教枢机陈日君(Cardinal Joseph Zen),陈日君广受人们的尊敬,以前他只是在临近纪念日时做祈祷,没有参加过纪念活动。

最近几年中,参加维多利亚公园集会的大多数人年龄都在40岁或以上,他们还记得镇压事件发生当晚的有关电视报道,有时他们还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加纪念活动。而今年参加者的年龄分布有极大的改变,绝大多数人都是20或30几岁。台上的主持人让第一次参加守夜活动的人举手,人海中有许多只手举了起来。

第一次参加活动的雷克斯·刘(Rex Liu)今年27岁,他是一名办公室职员,他说,虽然他非常遗憾25年前有学生死亡,但他来参加活动更多是因为如今的中国腐败横行。他说,"往年我没有特别的冲动要来参加,今年我来了也不是因为这是25周年纪念。今年我觉得有必要来,是要表达我对中国政府堕落和腐败状态的不满。"

由于国家安全机构强加于中国大陆对纪念日的一贯沉寂,香港成了中国领土上唯一个能举行公开纪念活动的城市。

今年40岁的图形设计师郭一城(Kwok Yin-cheong,音译)每年都来参加守夜,他是周三下午最早来到这里的人之一,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民主和个人自由方面,中国的纪录非常、非常之糟糕。"(未完待续)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储百亮(Chris Buckley)、潘公凯(Philip Pan)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g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