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1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 三星中国供应商被指雇佣童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三星中国供应商被指雇佣童工
Jul 11th 2014, 09:13, by DAVID BARBOZA

中国东莞——工作结束后,三个女孩咯咯地笑着,互相扯着头发玩。但遇到提问时,她们承认了一个共同的秘密:使用假证件非法打工。她们所在的工厂为世界知名品牌三星(Samsung)制造手机组件。

她们只有十四五岁,还不到中国的法定工作年龄。几周之前,她们与父母生活在一个距离东莞六小时车程的小村庄,读着中学。

"我们去年夏天也出来打工了,"其中一个女孩说,"但那个工作差多了。我们做圣诞饰品,一些工人手上起了很大的水泡。"由于担心被开除,三名女孩要求不具名。

这家位于中国南部的工厂至少有三名童工,从而让三星及其供应商的用工行为遭到质疑。

一周多以前,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在有关厂家工作环境的年度审查报告中表示,公司没有发现证据表明其全球供应链中存在雇佣未成年人或童工的现象。最近几年,三星公司努力加强对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及生产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并强调这些政策旨在保护工人,防止雇佣未成年人。

例如,尽管中国的法定工作年龄为16岁,但三星公司认为这个年龄太小,要求其供应商不得雇佣不满18岁的工人。三星表示,为了确保不存在欺骗行为,公司强制要求所有供应商在工厂设置先进的面部识别系统。

最初发现这三名女孩的是劳工维权组织中国劳工观察(China Labor Watch)。周二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见到了她们。她们在东莞的工厂附近向记者说明,很容易就来到了为三星供应组件的这家公司工作。

这些女孩透露,她们走的是"劳务派遣制"。该制度经常在夏季向工厂输送童工,以便帮助工它们在欧美秋冬购物季到来之前完成激增的订单。她们表示,自己是临时工,通过在贫困地区有招募渠道的一家中介获得报酬。

讲完自己的故事后,这三名女孩挽着手经过保安,走进了东莞新洋电子有限公司的工厂。该厂位于中国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东莞,雇佣了600多名工人。

"作为我们反童工承诺的一部分,三星定期进行检查,监督我们的供应商,以确保他们遵守我们的承诺,"三星公司发表声明称,"我们正在对这一最新指控开展紧急调查,并将根据公司政策采取适当措施来阻止供应商雇佣童工的任何行为。"

东莞工厂的情况突显了跨国公司向中国外包业务时面临的挑战。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的薪资水平及工作环境不断获得改善。然而,尽管外部监督人员定期对大型工厂进行检查,但仍旧很难确保供应方工厂遵守国际品牌设立的准则,以及中国的劳动法。

很多国际品牌都在应对中国工厂的劳工问题上遭遇困难。过去几年中,苹果(Apple)因为劳工及安全问题受到密切关注,尤其是该公司最大的外包生产商——台湾富士康——的工厂发生了一连串自杀事件及骚乱。

苹果拒绝就本文置评,但公司曾表示,已经采取举措来应对供应链中的劳工问题,比如对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次的审查,以及制定计划来惩罚雇佣未成年工人的供应商。

三星的智能手机风靡全球。如今,三星也成了劳工维权人士的监督目标。在周四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总部位于纽约的中国劳工观察组织指责三星允许东莞的一家供应商雇佣未成年工人、不如实支付薪酬、不给加班费,以及不遵照政府的强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

"三星声称,自己检查了中国数百家供应商,但没有发现一名童工,"中国劳工观察在周二发表的声明中说,"可是,仅在三星的一家供应商的工厂里,中国劳工观察就发现了好几名没签劳动合同的童工。他们每天工作11个小时,却只拿到10小时的工资。"

过去十年里,劳工维权组织试图吸引众人关注规模最大的一些中国工厂里发生的虐待工人、侵犯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情况。他们常常把年轻的维权人士派到车间里当卧底,记录那里的工作条件、秘密采访工人,并且查看他们的工资单和劳务合同。

在三星事件中,东莞的一家工厂雇佣了中国劳工观察派出的一名年轻的维权人士。此人随后开始搜集证据,与疑似不够法定工作年龄的工人们交朋友。根据该组织的描述,这名维权人士与这三名女孩及拒信也未成年的两名男孩一起吃饭,并秘密录下了与他们之间的谈话。

这名维权人士还对新洋电子的工作环境拍照取证。这家工厂的所有方和经营方是一家韩国公司。工厂位于东莞,现在专为三星生产手机塑料元件。

周三,新洋电子的女发言人在电话采访中表示,三星在6月25日抽查了这家公司,监察员没有找到证据表明该厂雇佣了不满18岁的工人,更别提不满16岁的童工了。这名女发言人只说自己姓方(音译)。

三星表示,过去两年里,公司对数百家中国工厂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检查,但第三方监察员连一名未成年工人都没找到。不过,三星的一名女发言人表示,公司现正对新洋电子的工厂展开内部调查。

三星在其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表示,公司对童工持"零容忍"态度,会"暂停"与违规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在报告里,三星对其在全球生产中心的人权和劳动环境做出了评估。

在6月30日公布的2014年度报告中,三星承认其供应链存在缺陷。例如,报告称,三星检查的大多数中国厂家没有遵守中国法律中关于每月加班时长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三星表示,公司正在对这种情况进行整顿。

专家表示,如果三星证实,至少有三名不满法定工作年龄的女孩在它的供应商工厂劳动,那么该公司自认严苛的检查会引发外界的一些疑问,包括质疑它用面部识别软件来判断工人的面容是否与政府颁发的身份证相符的做法。

据三名女孩说,她们从6月30日开始给新洋电子打工,此时距离公司所说的抽查刚过去5天。她们说,自己是"临时工",拿着厂方提供的假身份证。工厂要求她们上从晚八点半到早五点半的最艰苦的班次,然后再加班3小时,并且每周工作六天。

女孩们说,这份工作很累,不过可以忍受。她们抱怨,由于雇佣她们的是一家中介,也就是"劳务派遣公司",所以时薪只有7.5元人民币。她们说,普通工人的时薪是9元。劳工维权人士表示,工厂正越来越普遍的利用这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并逃避劳动法。

中国劳工观察表示,厂方允许这些女孩避过面部识别系统的核查。本来该系统可用来帮助避免招募童工。当被问到厂方是如何给她们提供假身份证时,一名女孩说:"他们只要从别的厂借来真身份证给我们登记就行了。员工进厂时的身份核查也没那么严格。"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央视与中行对掐,大国企怎么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央视与中行对掐,大国企怎么了?
Jul 11th 2014, 11:09, by 狄雨霏

中国官方的中央电视台目前士气低落,此前,约六名高管因涉嫌腐败或卷入重大政治丑闻被逮捕。一些央视员工在匿名条件下透露,还有一些员工据说因为调查引发的过度担忧,已无法安心工作,或因为缺乏高层指示而进度受阻。

但央视的一则指责中国银行存在非法操作的报道却震惊了全国观众,同时暴露了中国民众对中国社会两根支柱的怀疑和悲观:一个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电视台,一个是银行巨头——据称按资产计该行是世界第八大银行。

周三的报道指责这家国有银行通过旗下的"优汇通"服务洗钱,使中国富人能够把大量人民币转为外汇,从而利用投资签证项目移民海外。

根据法律,中国人每年能向海外转移5万美元的资金额度,这样一来,为何如此多人可以通过签证项目移民就成了一个谜。这些签证项目可能会要求把数百万人民币转化成外汇。

由于对环境污染、教育、医疗保健、食品安全以及在一个没有独立司法的国家接受法律保护的担忧,移民成为中国富人眼中一个诱人的选择。

中国银行否认了央视的指控,称其服务是合法的。

中行周三晚间发布声明说,"报道中提及的"地下钱庄"和"洗黑钱"情况与事实不符"。发布后没多久,声明的内容出现了修改,删掉了指控的来源和其他细节。

周四,香港报纸《南华早报》称,国有的中信银行也在提供类似的服务。报纸援引不具名的专家报道说,这些项目"不是非法业务"。

《南华早报》援引央视的报道说,单是中行在广东的一家支行,今年就把约60亿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转移到了海外。

在新浪微博上身份为广东省经济学教授、《企业社会责任》杂志负责人黎友焕评论说,转移的数额"巨大"。他还说如果曝光的话会令国家出丑。

黎友焕在财经网站一财网上说,"我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大部分银行都有这种业务,绝对不是中行是唯一,"他写道,监管部门是"不敢"曝光的,似乎在暗示有官方或其他强大的后台的参与。

广东省是遭曝光的中国银行争议性服务的中心,该省此前已经因为中共广州市委书记被逮捕,以及针对数百名"裸官"的一项调查而受到震动。一些官员被叫做裸官,是因为他们把家人和多数资产都转移到了国外,独自留在国内。

央视的报道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反应,其中有一个人说,他在另一个场合说的话被央视不当引用。

金融分析师刘维明在新浪微博账户上说,央视"不恰当地引用了我在另一时间对另一主题的评论内容。"

一名网友评论说,刘维明的声明显示了他是多么害怕。

新浪微博用户"李松杰99"说,"这人就是怂了,金融行业腐败是重灾区,其中势力之大这人清楚的很。"

网友"Jessica傑西_卡"说:"我两个都不信。一个是国有银行,另一个是国有电视台。我不信。"

一名叫做"突然想dao理想"的网友评论到:"我相信央视,高层不授权发话,不会乱发新闻的,四大行的权利太大了。打着国家的名义,干这种事。"

截至周四下午,央视最初的报道,以及国有媒体的相关报道都从网上消失了,这或许反映了,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的打击官员腐败的严苛运动的同时,这则有关国有企业大规模腐败案的报道的敏感性。

央视自身也受到了这场运动的影响。几名高级雇员,包括央视财经频道总监、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已经因为涉嫌腐败而被拘留。

一些内部人士说,据称,央视主持人叶迎春因为涉嫌一些刑事指控也被拘留。这些刑事指控据称是针对她以前的情人、中国的前安全高官周永康发起的。周永康本人也已被控制。由于害怕受到影响,这些人士要求匿名。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央视今年没有披露2014年的广告收入。这是CCTV首次没有公布这一数据。《环球时报》称,去年,该台在广告方面获得了创纪录的158.8亿元人民币。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高尔夫球手曾雅妮:渴望重回顶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高尔夫球手曾雅妮:渴望重回顶峰
Jul 11th 2014, 09:52, by LISA D. MICKEY

曾雅妮(Yani Tseng)希望本周重回皇家伯克戴尔高尔夫俱乐部(Royal Birkdale Golf Club),参加英国女子公开赛(Women's British Open)。这位25岁的台湾姑娘要想重新做到在球场上所向披靡,正需要经历一场这样的比赛。

曾雅妮2010年在皇家伯克戴尔球场赢得了英国公开赛冠军,第二年又在苏格兰卡努斯提球场(Carnoustie)成功卫冕。

她在2010年和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时可谓意气风发,在那之后却又归于平凡。曾雅妮本周跻身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协会(LPGA)巡回赛中的第三场大满贯赛事时,全球排名仅为第48位。今年她在两场赛事中得分进入前十,但也在四场锦标赛中未能晋级,包括她曾在2010年夺冠的纳贝斯克锦标赛(Kraft Nabisco Championship)。

经历过七个赛季在15场LPGA赛事中获胜、赢得近1000万美元奖金、连续109周高居排名榜首之后,曾雅妮去年12月告诉《高尔夫周刊》(Golfweek),她有半年不愿意回到台湾,因为她不想总是回答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为什么她最近打得不好?

她承认自己糟糕的表现又引起了新的问题。当球场成绩不好导致自信受挫之时,她开始听到了批评的声音。

"我过去不怎么去听这些,"她说,"但是表现不好时,我会更多地去聆听。"

与2010年和2011年赛季中如日中天的表现相比,曾雅妮成绩的下滑显得尤为剧烈。当年,她曾两度获得LPGA年度最佳球员殊荣。那段时间里,她赢得了10项赛事,其中包括四项大满贯锦标赛,并且在2011年一直保持着巡回赛的最低平均杆纪录(69.66杆)。

2012年,曾雅妮赢得了三场赛事,在11场赛事中跻身前十,并且在LPGA奖金榜中排名第四。

2013年赛季开始时,在澳大利亚,她在LPGA的第一场锦标赛中夺得亚军,接下来一周又在本田LPGA泰国赛中取得并列第三成绩。但她恐怕没有料到接下来的艰难。

之后在2013年,曾雅妮在六场锦标赛中未能晋级,包括英国公开赛和另外两项大满贯赛事,并在10场赛事中位列25名之后。她只在四场比赛中跻身前十,度过了新秀年2008年以来首个毫无胜绩的赛季。3月她跌出了排名榜顶部,到2013年年底,更是落至34位。

"一些球员会产生很多附加的压力,无论是感觉自己背负着赢得比赛的负担,还是肩头扛着国家荣誉的负担,"LPGA专员麦克·万恩(Mike Whan)说。"比赛本来就很艰难,如果身上除了球杆,还要背负别的东西,就会更难。"

他还说,"曾雅妮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我敢肯定她最终能放下包袱,认识到她在球场上除了自己之外,不需要取悦其他任何人。那样就会轻松很多。"

曾雅妮在扬升LPGA台湾赛(Sunrise L.P.G.A. Taiwan Championship)中排名并列40位,这个成绩十分糟糕。这场众人期待已久的赛事本来应该是荣归故里,然而对于在台湾常常被当作巨星的曾雅妮,却变成了难堪的旅程。这一次,她离奖杯的距离,前所未有地远。

在台湾赛之后不久,曾雅妮也做了一个疝气手术。这一年余下的时间,她都用来休养,平复生理和心理的创伤。

她向自己最敬重的球手安妮卡·索伦斯坦(Annika Sorenstam)寻求建议。曾雅妮几年前买下了索伦斯坦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旧居。

"她告诉我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时期,还让我不要担心,"曾雅妮说。"她说,我还没有打出自己的最佳表现,还说我可以从这段时间里学到东西。"

曾雅妮还在奥兰多的家中与排名第四的苏珊·彼特森(Suzann Pettersen)打过友好的练习赛,彼特森也住在附近。曾雅妮在正式赛事中仍然能与彼特森抗衡,而彼特森也叮嘱她,只要专心打球就好,不要再担心任何人的期待,包括自己的期待。

曾雅妮承认,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员压力会很大,但她仍然希望很快回到那个位置。

"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职业生涯要走,"她去年说。"我还没有退役,也想再次成为世界第一。"

2010年,曾雅妮在皇家伯克戴尔球场最终致胜的那个六英尺推球,本周将会重复播放许多次。取得这场胜利时,她才21岁。她于是成了以最小的年龄拿下三个大满贯赛事的球员。

这样的记忆能为当前的赛季带来助推,而它也的确需要一种助推。曾雅妮曾经在这个赛场赢得胜利,今天,她相信自己能再次取胜。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那里,"她在LPGA网站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说,"那是我打过的最棒的比赛之一,我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梅西是明星,但马斯切拉诺才是场上灵魂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梅西是明星,但马斯切拉诺才是场上灵魂
Jul 11th 2014, 11:24, by ROB HUGHES

伦敦——在荷兰与阿根廷马拉松似的半决赛开始不到半小时时,吉奥吉尼奥·维纳尔杜姆(Georginio Wijnaldum)和哈维尔·马斯切拉诺(Javier Mascherano)的头部猛烈相撞。

两人都没错。他们都冲着球过去,并未料到会发生碰撞。马斯切拉诺头部的侧面撞到了维纳尔杜姆刚理过发的头盖骨后方。马斯切拉诺蹒跚了几步,眼睛圆睁,但似乎看不到周围的任何东西。

然后,他瘫倒在草坪上,一名医生和其他几名医护人员立即来到他身边。虽然有各种关于体育中发生脑震荡的说法,但是这一次,又到了暂停比赛并慎重决定是否允许运动员继续参赛的时候——即便运动员自己想继续参赛。

马斯切拉诺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比赛。他不仅成功说服医护人员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或许还成了接下来的一小时、30分钟的加时赛,以及随后令人提心吊胆的点球大战中最重要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球员。点球大战决定了马斯切拉诺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的结果。

阿根廷的罚球队员头脑清醒,每一脚都有明确的目标。塞尔吉奥·罗梅罗(Sergio Romero)——过去一年被人遗忘的阿根廷门将,由意大利俱乐部桑普多利亚(Sampdoria)租给摩纳哥(Monaco),但他基本上也没有在法国联赛中上场——身手敏捷地拦住两球,从而出现在报纸头条,成了英雄。其中一球在左下方,一球在右上方。

不过,如果罗梅罗要得到这些机会,就必须保证阿根廷在120多分钟后,仍未被淘汰。这一次,阿根廷国家队的救世主不再是利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梅西是队长,但马斯切拉诺却是阿根廷赛场上的领袖。

他们同样在为巴塞罗那(Barcelona)足球俱乐部效力。在那里,梅西同样总是故事的主角,而且这也无可非议,因为他不仅是球队获胜的关键人物,而且还是一名艺术家,能让观众疲惫的双眼为之一亮。

不过,这次并非如此。在这场紧张却时而令人麻木的比赛中不是这样。比赛过程中,圣保罗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梅西数度成为众人的焦点,但是,这个晚上属于防守球员。在这场比赛中,球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每支队伍都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地冲抵对方球队的力量。

在这种比赛当中,马斯切拉诺勇士般的精神,他无私的奔跑、掩护、拦截和韧劲都突显了出来。为了自己的国家队,他作为中场,成为防线的盾牌,这个角色需要预见能力、高度的警觉性,有时还需使用自己的身体(对,他的脑袋)来抵挡进攻的勇气。

在头90分钟比赛的最后关头,马斯切拉诺对阿尔扬·罗本(Arjen Robben)进行封堵,使罗本失去了一个进球机会。这也许是本次世界杯最出色的一次拦截。目前,本届世界杯已经进行了62场比赛。

罗本速度很快,从左侧突破阿根廷防线。他当时正准备起脚近距离射门。正当他抬腿射门之时,马斯切拉诺突然从他右后侧两三米的地方冲过来,用滑铲抢先碰到球,及时把球踢出了荷兰人的控制范围。

很明显,马斯切拉诺具有非常好的预见能力。他的判断不会出错。他的防守队员没有看紧罗本,门将则呆站在门线附近,一切都因为马斯切拉诺对封堵时机的精准把握而达到完美。不论哪个方向稍有偏差,他都可能会碰到罗本。而我们可以这样说,罗本可是以在禁区内身形不稳而闻名的。

在这个漫长、持久的僵局中,注意力有时是一切的关键。那么谁是注意力最集中的阿根廷球员,谁又能保证每名队员都保持警觉,清醒地认识到松懈的危险?哈维尔·马斯切拉诺。阿根廷人称他为"El Jefecito",即"小首领"(The Little Chief)。

他不再是官方指定的队长,因为以身作则的梅西的确有资格拥有这份荣誉。然而,梅西在赛场上的表现实在被动。他总是被拦截的对象,而不会去拦截别人。他的天线总是需要别人调好,才能带来充满想象力、美丽和果断进球的时刻。

阿根廷很依赖他,或许这种依赖有些过分。当进球无望,对方球队像周三的荷兰队那样专心拦截他时,他就会变得与其他球员一样孤立,甚至会无能为力,这可不是我们经常对梅西作出的评价。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其他人就需要挺身而出。在点球决胜中),门将罗梅罗四次射门中猜中两次。还有巴勃罗·萨巴莱塔(Pablo Zabaleta)等防守队员。他也撞到了头部,不过他是嘴部出血。萨巴莱塔像胶水一样粘住荷兰边锋不放,不过在关键的第90分钟时,罗本灵活地摆脱了防守队员。

就在此时,马斯切拉诺及时插手干预。看到他成为阿根廷本周反击战的核心球员时,我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10月。当时,迭戈·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试图带领阿根廷国家队获得上一届世界杯(World Cup)冠军,他的尝试时间短暂,而且最终失败。

"我的队伍,"马拉多纳在接受这项挑战时说,"是马斯切拉诺与其他10名队员。"

这10名队员中也包括梅西。在马拉多纳看来,他只是一个独立的超级明星(与他自己并无二致)。在马拉多纳接管球队的一年零8个月里,不管他的是非对错,他对马斯切拉诺的直觉都正确无误。我们可以围绕一名特殊球员建立一支球队,但有时候球队需要领导力,才能杀出重围。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巴以冲突升级,加沙地带死亡人数激增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巴以冲突升级,加沙地带死亡人数激增
Jul 11th 2014, 08:09, by ISABEL KERSHNER, FARES AKRAM

耶路撒冷——本周四,以色列空袭加沙造成的巴勒斯坦死亡人数大幅跃升,而武装分子向以色列发射逾180枚火箭弹,覆盖了该国一大片地区,并击中了新的目标。

形势的升级似乎增加了地面入侵的可能性,也促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紧急呼吁双方恢复平静,实现停火。

"今天,以色列和加沙地带面临着冲突全面升级的风险,有可能会出现地面进攻。只有哈马斯停止发射火箭弹,这种状况才可能避免,"他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说。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双方会很快停火,也没有迹象表明,敌对双方的外交官有意听从潘基文对和平的呼吁。

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罗恩·普罗索尔(Ron Prosor)在安理会的这个会议上播放了防空警报的声音,以显示以色列公民每天听到的声音。他称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里亚德·曼苏尔(Riyad Mansour)是"哈马斯的喉舌"。曼苏尔则指责以色列的占领是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并敦促安理会进行干预,"拯救和平与安全的前景"。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在举行内阁会议后,发表电视讲话说,"虽然行动在按计划进行,前面还有更多的阶段等待着我们",他还表示,未来将会出现的局面既"艰苦"又"复杂"。

"我们已对哈马斯和恐怖分子予以了沉重打击,只要活动仍在继续,我们就会以更大的力度进行打击,"他说。

本周四,奥巴马在空军一号上与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当时他结束了科罗拉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筹款活动,正在返回华盛顿的途中。白宫发表声明说,奥巴马表达了对暴力行动进一步升级的关注,并告诉内塔尼亚胡,美国一直"准备好提供协助,以促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敌对行动的中止"。助手们说,奥巴马还表达了对三名以色列少年遭到谋杀和一名美国籍少年被殴打的慰问。

以色列军方的一名发言人说,他们已经召集了大约2万名预备役人员,而且已经为有可能采取的地面行动做好了准备。

随着空袭进入第三天,巴勒斯坦的死亡人数上升到至少78人,其中大部分为平民,加沙官员表示。目前还没有以色列人丧生的报道。

该官员说,以色列在夜里空袭了一所位于汗尤尼斯镇的房子,以及一个露天海滩咖啡馆,造成至少15名巴勒斯坦人遇难,另一次空袭击中了当地通讯社一辆带有媒体标志的车辆,导致27岁的司机哈米德·谢哈布(Hamed Shehab)丧命。以色列军方表示,针对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至少八名成员,它实施了几次"精确打击",而这些人均与火箭弹的制造或发射有关。

独立的儿童权利组织"儿童保护国际"(Defens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巴勒斯坦分部称,在周二和周三的空袭中,有14名15岁及以下儿童丧生,其中包括4名幼儿。该组织发布了一份包含遇害者姓名和年龄的清单,并称其在加沙现场的工作人员已经逐个进行了核实。

哈马斯的一名领导人加齐·哈马德(Ghazi Hamad)在巴勒斯坦电台上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国际社会对占领方施压,让它停止不正当的侵略行径。"他说的占领方是指以色列。

发射到以色列的火箭弹首次落到了内盖夫沙漠深处的小镇弥特斯泼拉蒙以及死海地区。还有更多的火箭弹被"铁穹"防御系统拦截,或者落入以色列中部特拉维夫地区的开阔地带。傍晚时分,警报声在耶路撒冷呼啸,两枚火箭弹在这座城市上空被拦截,还有另外两枚落入了开阔地带,其中一处是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郊区。

多年以来,阿什杜德和贝尔谢巴等南方城市一直都是火箭弹攻击的目标,本次它们遭受重创。火箭弹袭击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但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因为每次响起警报,以色列人就会跑到防空设施和加固的房屋中躲避。

潘基文再次谴责了哈马斯从加沙向以色列肆意发射火箭弹的举动,同时也警告以色列说,"过度使用武力,给平民带来性命之忧,这也是无法容受的。"

"哈马斯的不负责任和以色列的强硬反应再一次令巴勒斯坦平民陷入险境,"他说。

以色列表示,它正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导致加沙平民伤亡。军方说,对于计划要摧毁的房屋,他们会向居住者发出空袭前警告,方法是给居住者打电话,然后向屋顶发射照明弹,或者是发射弹头不会爆炸的导弹。

本周二在汗尤尼斯镇对卡瓦雷(Kaware)一家的房屋进行的空袭,造成7人死亡,25人受伤,以色列军方对此进行了解释。发言人彼得·莱诺尔中校(Peter Lerner)本周四表示,在空袭开始之前,他们发出过警告,也看到居住者离开。但在最后的警告发出之后,空袭进行之前,这些人又回来了,这时取消导弹发射已经太晚,莱诺尔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悲剧,并非我们本意要如此,"他说。该家族中的一名成员早些时候说,邻居们已经前来"组成了人肉盾牌"。

以色列军方说,他们袭击的房屋,属于参与火箭弹发射或其他军事活动的哈马斯成员,这些房屋被用作作战中心。

Isabel Kershner自耶路撒冷、Fares Akram自加沙报道。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德国驱逐美中情局驻德情报总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Ridiculous Developers

We destroy mediocrity. Whether you need a quick fix or a contract-to-hire, we have developers in the US & Europe ready for you. Hire an elite engineer with TopTal.
From our sponsors
德国驱逐美中情局驻德情报总长
Jul 11th 2014, 05:30, by ALISON SMALE, MELISSA EDDY

柏林——本周四,德国政府要求美国驻德国情报机构的最高负责人离境。这是迄今为止最确凿的迹象,表明遭频频曝光的美国在德国境内展开广泛情报活动一事,已严重伤害到这对昔日的亲密盟友之间的关系。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决定公开宣布,驱逐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简称CIA)驻柏林站的站长。外界把这个决定视为一种高度象征性的表态,显示了德国官员自美国间谍活动曝光后感受到的极度愤怒和深层伤害。

此举可能会迫使CIA等情报机构再次调整内部评估,以判断是否值得冒着宏观外交政策目标的风险在友邦进行挑衅性的间谍活动。去年9月,美国情报机构曾实施过此类评估,当时,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曝光了美方在窃听默克尔的手机,奥巴马随后下令停止了这一行为。

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表示,隐瞒身份活动的CIA驻柏林站的站长在目前的职位上干了大约一年时间,是他的前任负责招募了上周被拘捕的一名德国情报人员。据报道,此人对审讯人员说,他在为CIA刺探情报。此事的曝光导致美国受到了暴风雨般的指责。德国调查人员还在查看第二起案件,据称该国国防部的一名官员可能一直在为美国人工作。

CIA的站长是美国在境外国家职位最高的情报官员。驱逐站长是冷战时期的惯用招数,可是几乎从来没有被盟国动用过。"把较低级别的官员驱逐出去是一回事,把站长驱逐出去可就是另一回事了。"有大量欧洲行动经验的一名CIA前情报员说道。

最接近的先例也许是1995年的一起事件。当时,CIA驻巴黎站站长、副站长和其他两名情报人员因为试图贿赂法国官员套取该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立场而遭到驱逐。然而,本周四的行动可能带有更重大的意义,因为美德之间的情报合作历史上一直比美法之间更为密切。

前述情报员认为,此举也许只是德国人意图加强对CIA驻德情报人员的监控的首个迹象——也许他们会增加对美国间谍的监控,比如窃听电话,开车跟踪。极不可能的是,德国会变成像俄罗斯那样,对美国间谍采取非常敌对的态度。俄罗斯是诞生"莫斯科规则"(Moscow Rules)的地方。这个词代表着秘密行动人员在与线人会面、躲避监视时需要遵循的严格程序。不过,德国可能会降至土耳其、印度及法国等中等难度国家的行列。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友,但美国间谍难以在其境内开展行动。

尽管明显想要保持稳固的关系,但目前的情况标志着美国与德国这个重要盟友的关系陷入低谷,而此时此刻,奥巴马需要在应对伊朗核计划、恢复乌克兰稳定,以及达成广泛的跨大西洋贸易协定等各种议题上加强与盟友的合作。

就像默克尔在周四说的那样,与"浪费精力监控"彼此相比,德美两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默克尔的评论听上去与奥巴马在去年夏初的论调相似。当时,斯诺登披露了第一批信息。"我是这类情报的终端用户,"奥巴马表示,"如果我想知道默克尔总理的想法,我会给默克尔总理打电话。"他以此暗示,美国没必要对亲密的朋友进行监控。

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有层出不穷的证据证明,美国在德国开展了间谍活动。这引发了不少质疑:情报机构那时候是否听从了总统当时的命令?白宫是不是没能全面审核针对盟友的间谍活动?

德国官员明确表示,他们的愤怒不仅源于当前的事件。德国感到非常失望,奥巴马政府没有提供有关美国在德国的一系列监控活动的更多信息,比如监听默克尔手机的行动。

周四,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塞贝特(Steffen Seibert)表示,德国决定驱逐CIA站长的"背景是正在"对美国间谍活动"进行调查",以及"有关美国情报机构在德活动的问题几个月来悬而未决"。

"联邦政府,"他说,"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些事件。"

CIA局长约翰·O·布伦南(John O. Brennan)近日致电柏林方面,试图安抚德国官员。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周四发表声明称,美国与德国在"各个方面"保持密切合作,这至关重要。

大使馆的声明没有明确提及CIA站长遭驱逐一事,但文中表示,"我们与德国的安全关系一直十分重要。"

Alison Smale自柏林、Melissa Eddy自巴黎报道。Michael R. Gordon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克里呼吁美中求同存异展开合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克里呼吁美中求同存异展开合作
Jul 11th 2014, 03:32, by JANE PERLEZ

北京——为了让困难重重的中美关系尽量呈现最好的面貌,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周四表示,美中能够求同存异,两国的共同点多于分歧。

克里在中美高层官员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时表示,双方都不想陷入"零和竞争的陷阱"。克里称,两国在气候变化、伊朗、朝鲜及阿富汗等一系列问题的某些方面上达成了一致,从而证明了双方关系的可行性。

不过,克里采用了非常直白的语言来努力劝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信,美国无意用其60年的亚洲结盟体系来包围及遏制中国。

克里与习近平共同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告别会议,两人并排而坐。克里说,"我们一直强调,美国不存在反制或对抗中国的策略,我们说到做到。"

这是克里间接回应中国官员的指责——奥巴马总统重新加强了美国在亚洲的联盟网络,以便遏制中国及其快速现代化的军队。作为回应,习近平主动采取行动,呼吁建立亚洲安全合作新架构。

就在克里与财政部长雅各布·J·卢(Jacob J. Lew)带领的美国代表团设法推动网络间谍活动成为本轮对话的重要议题时,中方坚决地驳斥了有关中国黑客盗取美国高度敏感资料的新指控。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黑客侵入了美国政府的计算机系统,而系统中存有联邦雇员的个人信息。中国外交部对此进行了驳斥。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该报道属于不负责任地抹黑中国。

时报网站于周三发表了上述文章。该报道称,黑客侵入了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的部分数据库,随后联邦当局察觉到这一漏洞,并阻止了进一步行动。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信息在此次攻击中遭窃,以及具体涉及哪些信息。据称,该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当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该报道时,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重申了中国长期以来的立场,称中国反对网络黑客攻击行动。

"在这方面,中方说到做到,"他说。"美国一些媒体和网络安全公司经常抹黑中国,制造所谓中国网络威胁,他们根本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这样的报道和评论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值一驳。"

在本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克里被问及该报道。他表示,自己和卢之前并不知道文章中提到的攻击行动,也没有向中国官员提出这个问题,但双方讨论了网络安全这一大的话题。

克里说,"来这里之前的几分钟,我们才得知所谓的黑客事件。"

他表示,文章报道的是意图"侵入",目前此事正在接受调查,似乎并没有迹象显示有敏感资料被盗。

周四出席了中美会谈的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双方均没有提及黑客攻入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的事件。由于讨论的是敏感事宜,这名官员要求不具名。

美国司法部于今年5月以网络间谍相关罪名正式起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名成员。这一做法激怒了中国。中方拒绝了美方在本轮对话中提出的重启网络联合工作组的提议。

中国暂停了这一让中美谈判人员共同讨论网络议题的小组的工作,并且抗议,美国前情报人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披露的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文件显示,美国利用网络间谍活动来获取经济优势。

周四下午,在对记者部分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接见了受邀与会的中美代表团成员,并呼吁两国携手构建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他频繁使用这一措辞来暗示中美两国的地位是平等的。

奥巴马政府一直不愿支持这种表述,原因是担忧它会为中国的多项领土主张提供合法性,其中包括中方在东海和南海的主张。奥巴马政府派出参与本轮对话的美方高级官员有: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珍妮特·L·耶伦(Janet L. Yellen);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费罗曼(Michael Froman);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斯(Ernest Moniz);商务部长彭妮·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以及主要负责气候变化议题的奥巴马总统的顾问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

美方表示,双方严肃讨论了如何削减碳排放的问题。他们似乎对讨论颇为满意,称波德斯塔的出现增加了会谈的分量。中方知道,他与奥巴马关系密切,致力于气候变化政策议题。

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宣布,两国将制定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油经济性标准。

克里说,"这种努力必须是相互性的,肯定要辅之以承诺,并由我们采取的实际行动来衡量。这不是什么一国对另一国提出要求。"

即便如此,中国负责气候问题的最高官员解振华表示,中国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应当适用于和美国相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他的话表明,如果明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试图对中国有所要求,中国会予以反对。

Rick Gladstone 自纽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许欣、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全球过半人口住在城市,联合国警告城镇化考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全球过半人口住在城市,联合国警告城镇化考验
Jul 11th 2014, 04:05, by SOMINI SENGUPTA

联合国——当今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并且很快将会有更多人在城市生活。世界将不得不面临如何让城市更适合人类居住这个问题。

这些是联合国周四发表的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包括霍乱、教室和食品生产在内的新挑战。

如果最近几十年城镇化最迅速的是中国,那么现在轮到印度了,因为年轻人在印度人口中占了很大比例。从现在到2050年,印度的城镇人口预计将增加4.04亿。2014年,印度首都德里人口接近2500万,是1990年的两倍多,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城市。印度另一座超大城市孟买拥有人口2070万,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

这份《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显示,从总体上来说,从现在到2050年,全世界预计新增的城镇人口中,37%来自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

在该报告的超大城市名单中,东京位列榜首,人口超过3780万的。位列前十的超大城市中包括两个中国城市,分别是上海(2300万)和北京(近2000万)。美国只有一个超大城市,纽约和纽瓦克合二为一,人口逾1800万,名列第九位。十大超大城市中没有欧洲城市。(位列前十的其他城市分别是墨西哥城、圣保罗、大阪和开罗。)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绝大部分超大城市将位于亚洲。纽约的排名预计会下滑至第14位。

城镇化的速度非常迅速。1950年,全世界只有3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14年,这一比例已升至54%。到2050年,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全部居住在城市。

目前,近一半的城镇人口生活在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小城市。只有八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人口超1000万的城市。全世界有28个这样的超大城市。

2050年,农村人口的总数预计将从现在的34亿,减至31亿。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缅甸记者因新闻报道被判10年徒刑和苦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缅甸记者因新闻报道被判10年徒刑和苦役
Jul 11th 2014, 05:12, by THOMAS FULLER

 缅甸曼德勒——缅甸一家地方法院周四做出宣判,一家周报的主管及四名记者被判处10年徒刑和劳役,原因是他们发表了一份报道称,政府的一家巨型秘密工厂被用于生产化学武器。

缅甸记者表示,这个国家的新闻媒体经历了50年审查和迫害,近年才赢得自由,而这样的徒刑惩罚,令媒体自由遭受沉重打击。

周四在木各具镇法院(Pakokku Township Court)接受宣判的五人包括《团结》报(Unity journal)的四名记者和社长,这家报纸已经在六月关闭,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本案中的开销所致。

"这是不公正的!"被带出法庭的该报社长丁山(Tint Hsan)对着记者们喊道。"这是企图控制媒体!"

缅甸新闻媒体援引一位代理记者的律师称,他们会对这个裁决进行上诉。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一家新闻媒体协会表示,他们将于周五在一座佛教寺庙为被关押记者举行守夜祈祷。

在徒刑中加入劳役是军政府统治时期的常用手段,内容包括修路和挖沟。

本案发生前后,缅甸国内记者对政府已经产生了担忧,认为它在前军官的领导下,正在重新对新闻媒体使用恐吓手段。最近几周,在军政府时期令人闻声色变的警察特别支队(Special Branch)前往多家刊物的新闻编辑室,要求查阅财务记录。今年早些时候,在线新闻网站缅甸民主之声(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的一名记者被判入狱,理由是非法侵入和干扰一名公务员的工作。

"显然,真正的媒体自由在缅甸仍然是个遥远的梦,政府仍然有权决定什么是适合印发的,谁有权告知(或误导)公众,"新闻网站《伊洛瓦底》(Irrawaddy)在周四判决公布后发表的一则评论文章称。

三年前上台执政时,缅甸总统登盛着手进行了新闻媒体改革,废除了审查制度,但近来他的论调有所改变。

他在周一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如果媒体自由是被用来危害国家安全,而不是给国家带来益处,那么我要宣布,政府将依据现行法律采取切实行动。"

周四获刑的记者被定的罪名是触犯了《国家机密法》(State Secrets Act),这是一部始自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殖民时期法律。

涉案报道发表于一月,其中援引缅甸西北部包镇(Pauk)那家工厂的工人称,工厂曾生产化学武器。报道还称厂里经常能见到中国技术员。

国有新闻媒体称工厂生产的是"军用装备",但没有具体说明。政府否认在那里生产化学武器。

Wai Moe自缅甸仰光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联合国称伊拉克叛军劫获低浓缩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联合国称伊拉克叛军劫获低浓缩铀
Jul 11th 2014, 00:24, by ALAN COWELL

伦敦——联合国负责监管核事务的机构周四表示,伊拉克已通知联合国,上月在向巴格达推进途中占领了北部城市摩苏尔的逊尼派武装分子,从当地一所大学抢走了核材料。总部位于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女发言人吉尔·图德(Gill Tudor)在一份声明中说,该组织的专家认为被抢走的材料据认含铀,属"低纯度,对核安全、核保障或核扩散风险没有明显的影响。"

核材料被抢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发给联合国的信中,信的日期是7月8日,路透社的记者首先看到了这些文字并援引其中说法称,来自叛乱组织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简称ISIS)的"恐怖分子",已控制了那些材料。

路透社称,信中写道,那里的大学曾保存有近90磅的铀化合物,这些材料"可以被用来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提起这种武器让人联想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用的理由,当时华盛顿和伦敦都断言,萨达姆·侯赛因已获得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入侵部队未曾找到任何这类武器。

图德在周四的声明中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知道来自伊拉克的通知,并在进一步联系以得到更多的细节"。

她说,专家们不认为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武器。声明说,"尽管如此,任何对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失去监管控制的情况都令人担忧。"

在这份声明发出的几天前,伊拉克政府刚于7月7日同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该公约最早在1987年生效,并在2005年得到加强,修订后的公约要求其150个缔约国"在国内和平使用、贮存和运输中,保护核设施及核材料,"一份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声明说。

那份声明还说,"公约也为扩大国家间合作,采取迅速措施,找到并追回被盗或走私的核材料,减轻破坏可能带来的任何放射性后果,预防和打击有关犯罪行为,提供了方便。"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没有马上表示,怎么可能在像伊拉克这样的地方实现上述承诺,现在伊拉克的大片领土不在政府的控制之下,而在叛乱分子的手中。

翻译:Cindy Hao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不要低估奥巴马外交的成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不要低估奥巴马外交的成果
Jul 11th 2014, 00:01, by 迈克尔·A·科恩

对于美国外交政策来说,这是相当不错的几个星期。并非玩笑,真的就是这样。

6月23日,叙利亚的最后一批化学武器被装载到一艘丹麦货轮上,等待销毁。次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国会撤销授予他的派兵进入乌克兰的权限。同时,对于和伊朗签订核协议一事,人们也仍然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这些事件有哪些共同点呢?美国一颗炸弹也没有扔,这些成果完全是靠外交、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取得的。当政策制定者和专家们仍然聚焦于伊拉克,聚焦于"使用武力"这一持续经年、令人分心的讨论时,这些规模虽小、但却意义重大的成果就遭到了忽视,这倒也是可以想见的。然而,在美国如今怎样调配自身的力量最为有效方面,它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经验。

九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没有对叙利亚使用化武的行为采取军事惩罚手段,而是通过谈判达成了一项销毁化武的协议。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等批评者抨击这是一个"失败者"的协议,永远不会奏效。据说,奥巴马拒绝用武力来维护规定的"红线",而这可能削弱了美国的信誉。

但在大马士革,军事行动的威慑作用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是被美国轰炸,还是放弃自己的化学武器?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选择了后者。

四个月前,一些权威人士自信满满地宣称:普京会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获胜",西方施加制裁的应对做法软弱无力,会被普京无视。但俄罗斯却为自己在乌克兰的行动付出了沉重代价:遭受外交孤立和经济衰退,资本外流,外国投资减少,引发国际谴责。

普京最近试图平息紧张局势,似乎部分上是由于西方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威胁发挥了效果。普京想在全球系统之外运作,但却发现,和国际规范对抗将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虽然现在宣布维也纳核谈判取得成功还为时过早,但美国和伊朗能够坐到谈判桌前就是一个历史性的外交成就。当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演讲中表示,他愿意与伊朗领导人会谈时,一些人批评他在全球政治方面太天真。但是,即便伊朗继续推进其核野心,奥巴马总统也努力伸出橄榄枝,这为美国赢得了其他国家对多边经济制裁的支持;正是在多边经济制裁的帮助下,目前的谈判才成为了可能。

虽然从这种分散的例子中做出普遍推断需要小心谨慎,但它们之间确实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共性。最明显的一点是,武力没有武力支持者希望美国人相信的那样有效。如果美国轰炸了叙利亚,或打击了伊朗核设施,效果肯定不会像采取非军事途径这么好。

然而,实际上每场国际危机开始时,要不要采用武力都会成为全部的争论焦点。人们在面对这个虚假选择题时,忽视了美国拥有的许多其他工具。这并不意味着武力永远不应该纳入考虑中,但它应该是万不得已时的最后选择。武力是一把钝器,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远的不提,看看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例子就知道了)。

在前述三个国家的局势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旨在打造全球共识的、耐性十足的外交努力。分别针对伊朗和俄罗斯的国际制裁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依靠的是盟友和竞争对手的支持。如果美国独自行动,永远不会达成同样的效果。

对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感到愤怒的不光是美国——在该地区没有利益关系的国家也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当所有国家都可以入侵邻国却免于处罚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处在风险之中。一个受到多项国际公约支持的反对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扩散的类似全球共识,也是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的外交活动的基础。

批评人士可以说,这些成果并不值得大肆庆祝。阿萨德放弃了化学武器,但叙利亚的血腥内战仍在继续。普京已经从乌克兰东部撤兵,但仍然占有克里米亚。伊朗可能会同意一项核协议,但它拥有升级核能力的潜力,仍然具有破坏稳定的力量。

这就证明了美国实力的局限性。美国不可能阻止每一场冲突,或改变每一个邪恶的政权。任何基于此类宏伟目标而制定的外交政策都注定会失败。

美国能够做到的,是设定适中且现实的目标:捍卫国际规范和规则,限制冲突,寻求可以达成的外交成果。鉴于中国正在远东炫耀实力,认清这些现实尤为重要。

但它们并不适用于每一场国际危机。例如,对于极端的非政府势力,比如伊斯兰国的圣战分子,制裁就没多大意义。再比如,美国的单边压力也无法为伊拉克带去实现稳定所需的政治改革。有时,美国拿这类破坏事件也没办法。

不过,大多时候,定义我们外交政策讨论的都是一些过于简单的想法:武力能解决问题;美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单是应用美国的领导力就能产生积极效果。但叙利亚、俄罗斯和伊朗的结果提醒我们,当艰苦的外交努力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时,当我们寻求多边共识,并在行动中了解自己的局限时,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成果。更多时候,枯燥是好事。

迈克尔·A·科恩(Michael A. Cohen)是前美国国务院演讲作家,著有《活在竞选之路上: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竞选演讲以及它们如何塑造现代美国》(Live From the Campaign Trail: The Greatest Presidential Campaign Speech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How They Shaped Modern America)一书。现为美国世纪基金会(Century Foundation)的会员。

翻译:土土、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和尚”在纽约化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和尚"在纽约化缘
Jul 11th 2014, 00:04, by JOSEPH GOLDSTEIN, JEFFREY E. SINGER

在时报广场,许多装扮成艾蒙(Elmo)、米老鼠(Mickey Mouse)和超级英雄的人为络绎不绝的游客提供服务,从而赚取一些小钱。如今,一批全新扮相的角色现身其中,也来寻找发财的机会。

这些人大多是华裔男性,他们剃着光头,笑容慈祥,一身宽松的橙色长袍,也有人穿棕色或灰色长袍。他们的做法基本雷同:提供祝福或光闪闪的护身符,向路人索要捐赠,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通常会展示一张寺庙的照片,看起来,他们要到的钱会用在这座寺庙上。然后,他们会打开一个笔记本,上面写满了之前的捐赠者和捐款数额。

这些男子似乎是佛教僧侣;一些人数较少但装扮相似的女性则自称是道姑。

似乎没人知道他们究竟是谁,来自哪里。警方没有采取行动,只在这些僧人变得咄咄逼人的时候,他们才会介入。许多佛教徒曾和这些男子对质,询问他们属于哪个教派,或让他们回答佛教的戒律。这些男子会保持沉默,或者转身离开。

他们已经无处不在——以至于时报广场上的表演者赤裸牛仔(Naked Cowboy)——原名罗伯特·布尔克(Robert Burk)——现在干脆用"同事"指代他们。

"他们真是到处都是,"他说。

在纽约,乞丐事实上已经成了一景,但即便如此,这些和尚也格外引人注目,这既是因为他们的装扮,也是因为他们的那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他们为人们提供护身符,有时是手链;如果对钱数不满意,他们会厚颜索要20美元(约合120元人民币),甚至更多。

今年,警方已经逮捕了至少九个和尚装扮的人,多数的罪名是强行乞讨或无照推销。

不过,仅仅是在街上乞讨并不构成违法。警方基本上没去找这些男子的麻烦,这让纽约华人社区的佛教领袖感到担忧。他们把这些男子描述成破坏佛教公信力的乞丐。

"他们正在破坏真正僧人的声誉,以及美国的佛教徒的声誉,"布鲁克林的僧人石瑞发(音)说。他是一个约50座寺庙组成的联合会的主席。

装扮成僧人的男子已经在世界各地引发了严密审视。他们在澳大利亚也常常可见。当局甚至在一份新闻稿中通报了他们在悉尼卷土重来的消息,题目是《假和尚回来了》。这些人还出现在了加拿大和新西兰。在香港,有一个关于他们的Facebook页面,叫做"香港的假和尚"。总体上看,没有几个人被拘捕,不过,中国当局最近逮捕了七名打扮成少林寺僧人的男子,罪名是从游客那里诈骗了2.6万美元。

多伦多警队的发言人维克多·邝(Victor Kwong)警官说,一年前在多伦多,警方曾收到多个报警称,一些僧人强行要钱,并威胁让不捐钱的人遭受厄运。

与纽约一样,多伦多也禁止强行乞讨。尽管"人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愚弄,"但邝警官指出,"穿的像和尚一样在大街上走没有触犯任何法律。"因此,没有人被逮捕。

在纽约,这些男子催生了Facebook上一个名为"纽约市假和尚"的页面,这个主页记录着假和尚的位置,包括从中央公园到纽约市华人社区的各个区域。在华人社区,那里的僧人已经基本上赶走了假和尚。去年,石瑞发在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质问一名穿橙色长袍的男子,要求他回答佛教的五戒。

他说,这名男子连一个都不知道。

信佛25年的佛教徒哈里·莱昂(Harry Leong)说,在时报广场,他曾经恭敬地询问一个穿僧袍的人,法号是什么,来自哪家寺院。

"他没有给我任何直接的回答,虽然我把问题重复了好几遍,"莱昂回忆说。"然后我问他是不是骗子,他就跑了。"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来自哪里时,这些穿着僧袍的男人往往闪烁其词,而且他们通常拒绝回答有关自己背景、寺庙或师承的任何问题。这些人往往能说一点英语,喜欢说普通话,从口音来听,他们来自中国各地。

一个尼姑穿着的女人说,她的寺庙在台湾,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我不能告诉你是哪所寺庙,"另一个穿着尼姑服饰的女人说;她说自己俗家姓林,大家叫她小林。"我不会告诉你。但是那并不是说我没有寺庙。"后来,她抓着自己长袍的衣袖说:"如果我没有寺庙,我怎么会穿成这样?"

另一名穿着僧人服饰的男子,正吃着一个热狗,三名无上装女子和一个打扮成蜘蛛侠的人就在附近跟游客合影留念;这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我不是恐怖分子,"他用普通话说。"我不是逃犯,也不是小偷。"

说着,他站了起来,开始向地铁走去,说:"我要回法拉盛了。"

另一天下午,一名穿着芥末色僧袍的男子,似乎结束了自己这一天的化缘活动,走进了莱恩特公园的洗手间;几分钟后,他穿着街头便装出现,僧袍显然是装在了他的皮包里。

他最终登上了前往皇后区法拉盛的7号列车,那个区域有很多中国人。到地方后,他和另一名男子买了一瓶12.99美元的红葡萄酒,进了一家接待新移民的廉价旅馆。

乞讨是佛教僧侣的一个重要修行活动:僧侣允许拥有的物品很少,乞讨用的碗是其中之一,通常用来装食物。

"在佛教传统中,纠缠式乞讨完全是闻所未闻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佛学研究中心的主任罗伯特·巴斯韦尔(Robert Buswell)说。僧侣们通常甚至不会答谢布施。

"僧侣不会道谢,和布施者也几乎不会有目光接触,他们肯定不会主动讨要布施,也不会索要钱财,不会出售护身符或念珠之类的东西,"巴斯韦尔教授说。

64岁的汪容增(音)并不是这样做的,纽约警察看到他向人们索要现金来换取手串,于是他被指控进行纠缠性乞讨,今年1月的一份庭审记录显示。当时汪容增告诉法官,他打算回中国过春节,而春节就在两周之后。而上个月,他再次因类似的行为被逮捕。

不久前的一个周六,两名身着灰色长袍,戴着米色棒球帽的女子,在曼哈顿先驱广场附近的第五大道沿路化缘,收获颇丰。47岁的阿里·萨瓦博(Ali Sawab)出差来到这里,刚刚离开一家汉堡王,其中一名女子就给了他一张闪亮的护身符卡片,卡上一面是"工作顺利,一生平安"的字样,另一面是观音菩萨的图像。

然后,她轻轻把一个手串套上萨瓦博的手腕。"这能带来好运,"她一边抚摸着他的胳膊一边说。但在他给了一美元后,她拿回了护身符卡片。

萨瓦博说,他认为这女人是假冒的尼姑。"这是纽约,"他说。"人们不会随便去摸对方。"

现在,真正的僧侣在中城地区走动时,很容易招来负面的关注。

普塔·西摩普(Puttar Chansomboon)是一名32岁的泰国僧人,他最近在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观光,被一名兜售观光巴士车票的男子打断了。卖票男子看见西摩普身着一件穿法复杂的黄色僧袍,没有问他是否有兴趣上观光巴士。

西摩普回忆道,"那人问,'你跟那些又吸烟、又讨钱的和尚是一伙的吗?'"

Emily S. Rueb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湛、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支持率降低,安倍放慢修宪进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支持率降低,安倍放慢修宪进程
Jul 11th 2014, 00:25, by MAKIKO INOUE, NEIL GOUGH

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似乎已放缓了扩大军队作用的努力,而就在几天前,他曾宣布对日本和平宪法的新解读,那些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且富有争议。

放缓的举动是在罕见的街头抗议在东京以及全国各地持续不断之际做出的,做出这个举动之前,一个主要的民意调查显示,安倍晋三的决定出来后,对其政府的支持率显著下降。

7月1日宣布的重新解读将会是六十年来首次让日本军队在这个日益紧张的地区起更积极的作用。新解读将允许军队援助受到攻击的友好国家,比如用击落飞向那个国家的导弹的方式。

日本国会仍须修改几条法律来为重新解读宪法清除法律障碍,当地媒体曾引用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倍晋三所在的自民党成员最近的话说,他们希望有关法律最早可在今年秋天通过。(安倍晋三的执政联盟在日本国会两院享有充裕的多数席位。)

但本周,安倍晋三的高级顾问、内阁官房长官菅良英暗示,当局可能会更缓慢地行事,可能要用大约一年的时间。

虽然他没有表示这是否是对此前日程的修改,但是他说,"我们要用深思熟虑和谨慎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

他还暗示,民意调查的结果没有影响政府,这些结果在此地媒体上被多次重复。

不过,安倍晋三本人在本周接受日本最大的财经报纸采访时承认,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修宪计划的支持程度不高,并说他预计将有一个较长的争论时期,以帮助增加公众的接受程度。

他在《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中说,"很遗憾,我们不能说公众完全支持这件事。立法者将在国会毫不匆忙地讨论有关法案,之后公众的理解将会加深。"

安倍晋三的计划在上周五公布的几天后,读卖新闻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安倍政府的支持率降到48%,比上个月的一次类似调查结果低9个百分点。

民意调查的结果突显了鹰派的安倍晋三在试图赢得谨慎的日本公众的支持上所面临的挑战。日本的许多人支持宪法对军队的限制,把其作为防止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毁灭性失败后,重蹈战争覆辙的方法。由于自己党派中一些人的抵制,以及属于执政联盟的一个佛教小党的抵制,安倍晋三已经对自己的方案有所缩减。

斯坦福大学舒思深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丹尼尔·施奈德(Daniel Sneider)说,"我们相当一致地看到,大多数公众不支持首相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性政策修改领域试图做的事情。"

施奈德补充说,"他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但他执意要做下去。"

日本的战后宪法将军队的作用限制为自卫,但是,日本的政客们多年来一直寻求扩大这个限制的范围。做法包括派遣一支高技术的大部队协助西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比如帮助运送货物,以及给外国海军的船只加油。

安倍晋三在自己上次担任首相期间,曾试图对宪法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改,公众的反对导致他在2007年丢掉了首相的职位。

但是,那以后,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在两个战略海域中对领海主权日益强烈的主张引起日本公众的不安,这些主张包括针对一些长期在日本管辖之下的岛屿。

Makiko Inoue自东京、Neil Gough自纽约报道。Hiroko Tabuchi自纽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Cindy Hao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外交政策把美国变成了欧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外交政策把美国变成了欧洲
Jul 11th 2014, 00:00, by 克莱门斯·韦京

柏林——长期以来,我一直是德国外交政策的批评者——它靠美国人撑起的安全保护伞坐享其成,而当美国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时,它又用道德说教来哗众取宠;它对过去的事件进行了太多分析,却不去充分思考未来如何把事情做好;它还总是倾向于只说不做。所以我对美国人通常没有什么挑剔:至少他们愿意面对别人都不愿意解决的问题。

不过后来,当叙利亚冲突深重之际,在奥巴马不久前又发表了一番演讲之后,我突然明白了这位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的问题所在。他的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位德国政治人物:全是道德上的义愤,但除此之外,面对这个时代堪称最为惨烈的内战,他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给予帮助。我叹息了一声,心想,奥巴马总统已经欧化了。

的确,奥巴马越不想卷入国外的事务,就越会提高调门。这位美国总统认为某事"不可接受",已经不再有实际意义,它绝不意味着美国想要改变在它看来"不可接受"的状况,虽然这是奥巴马政府最喜欢使用的表述之一。

一种观点认为,奥巴马置身全球各地的冲突之外,只是在执行美国人民的意志。这里面的逻辑是,在经过两场战争之后,美国人已经累了,需要从世界事务中抽身出来,喘息一下。而当美国在经济和心理上恢复之后,就会回归那个全球化的真正自我。

或许实情并不是这样,也许正如彼得·贝纳特(Peter Beinart)今年早些时候在《国家期刊》(National Journal)上所写的那样,美国人在许多方面正在变得更像欧洲人,从对社会福利的态度——比如他们虽不情愿,却逐渐接受了奥巴马医改——到宗教和外交政策。

调查显示,美国人对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效果并不满意,不过,他们仍然不愿意承担更多地参与全球事务的成本。欢迎来到我的世界。既想留住蛋糕,又想把它吃掉,这听起来简直和欧洲人一模一样。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在布什的外交方针折戟的地方——伊拉克——遭遇滑铁卢,这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的确,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另一个事实是,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把伊拉克交给奥巴马时,伊拉克的状态比今天的要好得多。

美国匆忙撤出伊拉克,并与伊朗合力帮助2010年败选的总理努里·卡迈勒·马利基(Nuri Kamal al-Maliki)重新就职,而面对马利基反逊尼派的政策,又没有强硬地提出反对——通过这些举动,奥巴马政府破坏了美国军队用高昂代价换取的进展。

随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又出现了疏忽。多年以来,中东问题专家一直警告,叙利亚内战不会局限在该国境内,还会波及邻国。但奥巴马没有插手,只是演讲和劝告,对这些专家的提醒置若罔闻。专家们说对了:目前的伊拉克危机是奥巴马在叙利亚采取非对抗策略的直接后果。

2008年初次当选时,奥巴马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后者认为他拥有近乎欧洲人的那种敏感性和世界观。但这种赞美却在无意间成了一把双刃剑。20多年来,欧洲人一直认为,世界会保持相对稳定,不需要太多的硬实力来维护秩序(至少不需要欧洲的硬实力)。似乎奥巴马也是这么认为的。

尽管奥巴马新的外交风格——软实力和不干预——最初因为没有走布什时代的老路而受到欢迎,但五年后,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幡然醒悟。人们发现,软实力不能取代硬实力。相反,软实力只是一种补充性的外交政策工具,只有以真正的实力,以及在必要时运用这种实力的政治意愿为后盾,软实力才能产生作用。

归根结底,成功外交政策的检验标准不是领导人发表了多少动听而有说服力的演讲,而是他能否把事情做成。在这一方面,奥巴马低影响力的外交政策根本不够。因为如果美国置身冲突之外,许多其他势力就会填补这个空缺: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真主党(Hezbollah)、伊朗、俄罗斯;它们正积极地挤压欧洲和美国的利益,而且无所顾忌,这样的势力和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奥巴马希望美国借鉴欧洲的软实力政策。尽管欧洲人不愿承认,但是他们心里清楚,欧洲的软实力也经常不管用——因为美国的硬实力总是在背景中起到震慑作用,它们才能够承担软实力政策失败的结果,这是一种奢侈。而且它们把事情搞砸后,美国会收拾残局。

对于那些似乎想要减少参与、变得更像欧洲的美国朋友,你们需要明白这一点:如果你们把事情搞砸了,没有第二个美国帮忙收拾烂摊子。

克莱门斯·韦京(Clemens Wergin)是德国报业集团《世界报》(Die Welt )的外国编辑,也是博客Flatworld的作者。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规定禁止中国记者为境外媒体撰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新规定禁止中国记者为境外媒体撰稿
Jul 11th 2014, 00:37, by KIKI ZHAO

已经对国内媒体保持严格控制的中国政府,最近警告国内记者不要与国外新闻机构合作。

负责管理媒体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本周在其网站发通知(通知上印的日期是6月30日)提醒中国记者,不要把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任何信息传递给外国媒体机构、或传递给他们不为之工作的国内媒体,并再次强调,不允许国内记者为外国新闻机构撰写文章。

这次通知出来之前,一份于2013年4月公布的条令曾禁止中国记者,在未经所在新闻机构审核同意的情况下,把通过职务采访获得的新闻信息刊发在境内外网站上。新通知更具体地定义了职务行为信息,是指从阅读文件或进行采访、以及参加会议和其他专业活动中获得的素材。通知提醒记者,如果泄露尚未公开的信息、尤其是涉及国家和商业秘密的信息,将会受到惩罚。通知要求新闻单位与雇用的新闻从业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承诺不传递机密。

一位未具名的官员告诉新华社,"对擅自发布职务行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新闻从业人员,要依法吊销新闻记者证。"该官员还说,"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损害了党和国家利益,"这里的党是指执政的共产党。

条令还要求所有新闻单位与其雇员签订保密承诺书,承诺不传递通过职务行为得到的机密,尤其是国家机密。

中国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经禁止公民透露保密信息。但是对这类信息的定义非常广,有时还是事后定义。尚宝骏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的省级和更低级别的司法管辖区有自己的安全部门,这些部门有权将任何信息宣布为机密,他补充说,"经常发生情况的是,安全部门发现你有麻烦后,会重新将文件订为机密。"

中国的记者有时会通过他们的个人网上帐户来透露不能在他们为之工作的、受到严格审查的国家媒体发表的信息,或把信息传递给外国记者。但是,习近平的政府一直在加强对记者的管制。

今年5月,警方拘捕了70岁的记者高瑜,指控她把一份"中央机密文件"提供给一个境外网站。曾在国家媒体单位担任高级职位的高瑜,是中国政府的长期批评者。在被禁止为国家媒体写作之后,她开始为德国广播公司德国之声的中文网站撰稿。

《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的研究员赵岩曾在2006年被指控将国家机密泄漏给该报。北京的一家法院后来没有考虑这条指控,而是以一个不相关的欺诈罪判处赵岩三年有期徒刑。

上个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发布通告,禁止中国的记者跨行业、跨领域采访报道,以及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翻译:Cindy Hao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