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埃及军方宣称开枪出于宗教责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埃及军方宣称开枪出于宗教责任
Aug 26th 2013, 10:59, by DAVID D. KIRKPATRICK, MAYY EL SHEIKH

开罗——埃及军方征召了一批穆斯林学者发动宣传攻势,以说服士兵和警察,宗教义务要求他们遵从指令,对遭罢黜的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Mohamed Morsi)的支持者使用致命武力。

这种努力表明,在安全部队杀害数百名抗议军方罢黜民选总统的埃及同胞后,军方将领担心士兵们会违抗命令。在埃及的近现代史上,还从未有过武装部队对平民采用这种程度的暴力的先例。

军方诉诸宗教来为杀戮正名,这也重新展示出,军方瓦解支持穆尔西的主要力量——伊斯兰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的决心之大。是的,在以宽大、包容及终结宗教统治为名推翻穆尔西之后,军方却在向其部队发出宗教讯息,其中的观点与极端激进分子呼吁采用暴力手段对付他们眼中的非信徒如出一辙。

埃及军方道德事务部(Department of Moral Affairs)制作的一则视频显示,曾在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治下担任穆夫提的阿里·戈马(Ali Gomaa)对士兵们说,"有人试图分裂你们的时候,杀死他们,无论他们是谁。纵然血是神圣而伟大的,先知允许我们予以抗击。"在视频中,他将反对军方接管的人——暗指兄弟会——比作部分学者认为是异教徒的一个早期伊斯兰教派,因而对他们的杀戮是受到允许的。戈马后来表示,军方已在埃及各地的士兵和防暴警察中间播放该视频。

另一则视频采用了同样的背景幕,其中显示,在穆巴拉克政府掌管清真寺的部门里任高级学者的萨利姆·阿卜杜勒·贾利勒(Salem Abdel Galil)称,这些反对者是"必须向真主忏悔的寻衅攻击的人",他们"不是体面的埃及人"。

"如果执迷不悟,那么他们在宗教、理性和逻辑上都不会得到承认,"阿卜杜勒·贾利勒博士称。他还表示,"必要时使用武器"对付这样的敌人是武装部队的责任。"对这一点可以心安,"他说。周日晚间,阿卜杜勒·贾利勒博士通过Facebook发帖称,他的言论针对的是"袭击军方的恐怖分子",不是泛指穆尔西的支持者,但有人对被公布的视频进行了剪辑,曲解了他的本意。

进行电视宣教的阿姆鲁·哈立德(Amr Khaled)在年轻穆斯林中间颇受欢迎。他也在一则军方视频中特意阐述了忤逆问题。"执行伟大任务的时候你们违抗上级?"他问道,并接下来说,"你们,你们应征入伍,是在为全能的真主执行任务。"

针对邮件提出的关于这些演讲的一系列问题,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阿里上校(Ahmed Aly)作答,军方每个月会就广泛议题召开"文化会议",其中包括宗教问题。他还表示,戈马博士是受邀来访"对我们的军官进行演讲"的数名学者之一。

目前尚不清楚军方是何时拍摄这些演说并下发到部队的。上周末,其中的一些片段开始在互联网传播,这段时间,由阿卜杜勒·法塔赫·赛西上将(Abdul-Fattah el-Sisi)在上月任命的政府正在进一步巩固权力。

开罗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政治学者伊马德·沙欣(Emad Shahin)说,神职人员录制的演说"展示出了对抗命行为的恐惧。"

在提及穆斯林神职人员宣布的裁决时,他表示,"现在我们进入圣战了。"他接着说,新政府"要发动全面战争,把手中所有武器都用上,其中就包括宗教圣令,这样可以把对手非人化,从而把杀戮变成合理的行为。"

沙欣还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总统镇压穆兄会时也发布过类似的宗教阐述。当时纳赛尔政府是通过一本题为《魔鬼兄弟会》(The Brothers of the Devil)的小册子发表这些阐述的。

穆尔西的一些支持者试图扭转乾坤,指称推翻了合法民选政府的赛西才是分裂国家的暴徒。

但是与穆兄会有关联的学者默罕默德·奥马拉(Mohamed Omara)说,那些号称的宗教信仰或背信在埃及危机中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政治分歧,而非宗教纷争——即便当总统府被坦克包围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权以宗教的名义将在埃及奋斗的某一个派别开除教籍,"他说。"排除异己不是正确的立场。"

一个支持穆兄会的网站在周三发布的一篇语气严厉的报道中首次贴出了这种神职人员声明,不过是不完整的版本。这表明至少听过演讲的士兵和军官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对穆兄会抱有同情的,因此泄露了这个消息。

到了周末,专业画质的演讲片段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

在其中一个片段中,阿卜杜勒·贾利勒谈到了军方直接接管一事:"他们说政变。什么政变?这是人民的意愿。"他把伊斯兰主义对手称作"宣扬冲突的人",说"那些人是罪犯;是暴徒,国家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清除他们。"他在周日晚上表示,这些评论也是经过编辑和歪曲的。

哈立德则在演讲中建议士兵和警察不要"让任何人动摇你的信仰。"他还说:"当你穿上那身制服,穿上靴子,敬礼,站在队列里——你不是在为指挥官做事,你是在为神做事。"

翻译:黄铮、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将有遗作问世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est Start-Up Jobs.

100s of jobs @ tech companies and start-ups in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 Free for candidates. Get hir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将有遗作问世
Aug 26th 2013, 11:04, by MICHAEL CIEPLY, JULIE BOSMAN

洛杉矶——将于下周面世的一部电影和一本书显示,J·D·塞林格(J. D. Salinger)的出版生涯可能远没有结束。

塞林格于2010年去世,享年91岁,他是一位产出极少的杰出作家,巅峰作品是1951年出版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但是以"塞林格"为名的一部即将上映的纪录片以及一本配套的书却有理有据地指出,塞林格曾指示他的遗产执行人至少再为他出五本书,其中一些是全新作品,另一些则是过去作品的延续,他希望这一系列书籍最早从2015年开始出版。

这些作品中的多数是在2008年塞林格将他所有作品委托给一个信托机构来管理之前完成的,将极大地丰富塞林格的遗产。

根据这些说法,其中一部称为《格拉斯家族》(The Family Glass)的文集将在以前出版的有关格拉斯家族的短篇作品的基础上再增加五部新的短篇小说,塞林格在其作品《弗兰妮与祖伊》(Franny and Zooey)一书中描述了格拉斯家族。这些说法出现在了上周的一些采访和对纪录片及新书的预告中。

另一部作品则包括了《最后与最优秀的彼得潘》(The Last and Best of the Peter Pans)的修订版,这部短篇小说为人们所熟知但却没有出版,在这部作品中,它将与一些新的短篇小说和已有的关于考尔菲德(Caulfield)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其中包括《麦田里的守望者》。据说新书中会有一本以多个故事形式展现的吠檀多(Vedanta)宗教哲学"手册",塞林格对这一教派有很深涉入;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基于他第一段婚姻的长篇小说;以及一部以他自己的战争经历为模型的中篇小说。

几十年来,一些与塞林格有接触的人都表示,塞林格一直笔耕不辍,虽然他在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发表《哈普沃兹16,1924》(Hapworth 16, 1924)后就没再出书。但是之前没人曾如此详尽地公开表示,塞林格留下了大规模的遗作出版计划。

这部纪录片由谢恩·萨莱诺(Shane Salerno)导演。萨莱诺花了9年时间进行调查和影片的拍摄,该片将于9月6日由温斯坦影业(Weinstein Company)发行,并将在未来由PBS在其"美国大师"(American Masters)系列中播出。配套的书由萨莱诺和戴维·希尔兹(David Shields)共同撰写,将于9月3日由西蒙与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

周六,萨莱诺在他位于洛杉矶的办公室接受了采访,他的桌子和架子摆着上从未出版过的照片、数以百计的信件,甚至一部由塞林格终身的朋友、已去世的战友保罗·菲茨杰拉德(Paul Fitzgerald)手写的二战日记。

"如果那不算是密友,我不知道什么算是密友了,"萨莱诺说。

萨莱诺说,他对这些出版计划的认识是在他调查的"后期"形成的。

这部书和电影在描述出版计划的时候均引述了两个匿名的消息源,书中称这两人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萨莱诺拒绝详述,只是说这两人并不相识,但都了解出版计划。

萨莱诺谈起新书中谈及出版计划的标题为"秘密"(Secrets)的总结部分,"最后一章的可信度可从之前的571页中体现出。"萨莱诺说,他起初与塞林格的家庭成员有一些合作,但他们后来不再支持他的计划。

塞林格向来以维护隐私著称,而在推广时,发行方称这本书和这部电影将对塞林格的生活有所揭示。上周,温斯坦影业以及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开始了一项推广活动,其中展示了一幅塞林格的海报图片,图中塞林格把一只手指放在唇边,上方还写着一句警告:"揭示神秘但不要破坏秘密!"这本随电影出版的书有698页,是以一种口述历史的风格写成的,其中包括了对几十个人采访的文字节选,这些人因此项目接受采访。

西蒙与舒斯特公司的出版人乔纳森·卡普(Jonathan Karp)在上周六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本书是一个"重大的新闻壮举"。

"他确实依靠了一些匿名消息来源,我也与他谈过了这一点,"卡普说。"我相信他取得的信息是有力的,所有记录下来的信息都是无懈可击的。"

卡普在谈到对未出版手稿的"重大披露"时说,"如果这会发生,当它发生时,我希望这会成为出版界今年内——甚至是十年内——最大的事件之一。"

虽说有些违背常规,但电影和书一起讲述了一段非常详细的人生旅程,探索了一位作家的生活,他曾经参与了二战期间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在反间谍部队服役期间,他还是最早进入考费林格IV(Kaufering IV)死亡集中营的人之一,他遭受了精神崩溃,然后与德国人妻子西尔维娅·韦尔特(Sylvia Welter)回到了美国,并在那里获得了文学声誉。

书中有一些内幕曝光格外吸引人,其中包括萨莱诺和希尔兹提供了塞林格第一任妻子韦尔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和照片,她是一名在二战后嫁给他的德国公民。当时是1945年,塞林格担任反间谍部门特工,调查藏匿的纳粹分子。

但这本书记录了一些韦尔特生活的可疑线索,表明她可能是一名盖世太保的线人,这种可能性是在战后由塞林格的朋友们提出。这场婚姻不可能持续下去。在这对新婚夫妇回到塞林格在纽约的家几周后,"她在早餐盘子上发现了一张返回德国的机票。"

对于萨莱诺来说,几乎同时发布电影和书把他带到了事业的高峰,远远超过了他作为电影《野蛮人》(Savages)和即将上映的《阿凡达》(Avatar)系列续集的好莱坞编剧的身份。

萨莱诺说,他估计未来作品的出版商不见得就一定是出版了《守望者》的利特尔与布朗(Little, Brown and Company)。(该出版社拒绝置评。)他说,他认为塞林格的遗产执行人是有权将其作品交予别家出版社的。

"他的第二幕将不同于史上任何一个作家,"萨莱诺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翻译:曹莉、林蒙克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微软CEO即将离职,需新掌门扭转乾坤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est Start-Up Jobs.

100s of jobs @ tech companies and start-ups in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 Free for candidates. Get hir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微软CEO即将离职,需新掌门扭转乾坤
Aug 26th 2013, 11:06, by STEVE LOHR

两个月前,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纽约时报》编委会的成员,及一些编辑和记者见了面。当时他想的是公共卫生的问题,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在对抗肺结核和疟疾上正取得的进步,以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工作。

对话进行约一小时后,有人问及微软(Microsoft)。该公司似乎正深陷困境,它在科技行业的领军地位已被苹果(Apple)和谷歌(Google)所取代,而投资者也对微软停滞的股价颇为不满。那人提的问题是:身为微软董事长的盖茨是否会考虑回归,重掌公司经营权呢?

在周五微软宣布现任首席执行官史蒂文·A·鲍尔默(Steven A. Ballmer)将在一年内离职后,这个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盖茨回去拯救微软的想法,引发了极大兴趣,但其可能性却很小。个人电脑时代早期的另一位著名企业家,史蒂文·P·乔布斯(Steven P. Jobs)就在1997年回归苹果,重塑了该公司。但在6月份,盖茨推倒了任何关于他重掌微软的可能性。他坚称,他充当微软救星这一选择是不存在的。他不会回去了,盖茨说。

2000年,在和美国司法部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法庭交锋后,盖茨从微软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卸任。一家联邦法院判定,微软多次触犯美国的反垄断法律。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教授迈克尔·A·库苏马诺(Michael A. Cusumano)说,"盖茨觉得自己是因为成功而被处罚。他在最关键的时期离开,当时微软正面临新的挑战,而他走的很决绝。"

鲍尔默是盖茨的老朋友,也是他亲选的继任者,而现在谁将接任鲍尔默却不明朗。不过确定的一点是,"担任微软的下任首席执行官,对任何人而言都不会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库苏马诺说。

库苏马诺曾合著过两本关于微软的书,《微软的秘密》(Microsoft Secrets)以及《网络争霸战》(Competing on Internet Time),后者详细讲述了微软对网络浏览器的商业开拓者图景(Netscape)的冲击。

库苏马诺和与他合著关于微软和网景(Netscape)斗争一书的哈佛商学院教授戴维·B·约菲(David B. Yoffie),现在正在写一本新书,该书将探究从三位科技高管身上所能学到的有关战略和领导力的经验教训。这三位高管分别是盖茨、乔布斯,以及英特尔(Intel)前首席执行官安德鲁·S·葛洛夫(Andrew S. Grove)。

其中就有微软可以借鉴的例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隔十年都看到一个曾经的科技领域领导者浴火重生。在80年代,面对日本企业的竞争挑战,英特尔在存储芯片市场步履维艰。IBM出手,购得英特尔20%的股份,原因是后者是IBM重要的供应商,IBM的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家芯片制造商的资金困境。然后,英特尔又进军微处理器市场,即支撑个人电脑运转的智能芯片。

20世纪90年代,由于通行的计算方式转变为个人电脑,IBM大型机业务的利润受到冲击,让该公司几近破产。但IBM对其大型机业务进行了调整,转而进入利润率更高的软件和服务市场。

21世纪伊始,轮到了苹果。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这家公司首先通过一些精巧的设计,巩固了桌面电脑业务,之后苹果又推出了iPod、iTunes商店和iPhone,让数字音乐和智能手机市场改头换面。随后,iPad又开创了当下的平板电脑市场。

微软能在这个十年里,以类似的方式重新崛起吗?

微软与其他三家公司在一个重要方面上存在差异,尽管它正面临着一场失去科技产业领导地位的危机,但是并没有面临财务危机。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仍然能赚取丰厚的利润。与之相对比,英特尔、IBM和苹果则曾为了生死存亡而战。在每个案例中,公司都需采取大刀阔斧的举措,而且在采取激进措施后也取得了成功。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CEO乔治·F·科隆尼(George F. Colony)表示,微软看似强大的实力,实际上是一种弱点。

"我认为微软的确存在财务问题,问题就在于他们担忧会失去Windows和Office的巨大利润,"科隆尼说。"微软使用了一切手段试图保护这些利润,因而在过去超过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守势。而在科技产业,防守就会输。"

不过,幸好其主营业务很成功,微软能负担得起在新领域做出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如互联网搜索、数字媒体播放器、智能手机软件,以及最近的平板电脑。

微软的问题一直是,常常是在追赶别人的时候,被迫做出上述投资。市场领导地位、品牌认知度、消费者习惯等因素产生的放大效果,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对微软起到了帮助。可是在搜索和智能手机市场上,正当微软努力追赶谷歌和苹果之时,这些因素却成了阻碍。

如果新涌现出的市场或技术的运行规则,与该公司在成功产品上获得的丰富经验不符,过去的成功就可能遮蔽新的机遇。企业经营中的这种短视情况就让微软吃过亏,在2007年接受我的采访时,鲍尔默就承认过这个问题。

他说,"长期以来我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对于那些我不明白商业模式,或者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愿意进行培育。"

在周五发给微软员工的备忘录中,鲍尔默阐述了公司未来面临的挑战。现年57岁的鲍尔默决定腾出位置,迎接一位能够引领"我们转变成一家设备和服务公司"的继任者。

没有提到软件本身。但哈佛商学院的约菲表示,鲍尔默的继任者一大部分职责将是对Windows和Office进行重构,使其能通过互联网交付到所有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即使这能够成功,个人电脑时代的利润率可能也永远不会回来了,尤其是在与免费和廉价的替代产品开展竞争时,如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和Google Docs服务。

"除非微软对其核心产品实现转型,"约菲说。"否则这家公司就有可能陷入它正努力避免的那种危机。"

翻译:王童鹤、谷菁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薄熙来曝王立军叛逃幕后三角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est Start-Up Jobs.

100s of jobs @ tech companies and start-ups in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 Free for candidates. Get hir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薄熙来曝王立军叛逃幕后三角恋
Aug 26th 2013, 11:13, by 黄安伟, 安思乔

中国济南——本周一,薄熙来的庭审以爆出惊人内幕而告终。在最后陈述中,这位共产党前明星官员曝光了他的妻子,以及他手下最高执法官员之间的秘密恋情。他们是公诉人的两位重要证人。薄熙来声称,这段三角关系最终导致了他高调招摇的政坛生涯走向终结。

济南中院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庭审记录显示,薄熙来称,重庆市前公安局长王立军之所以跟他闹翻,逃到附近城市的美国领事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段秘密恋情导致的紧张局面:王立军告诉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他爱上了她,此举令薄熙来勃然大怒。

谷开来怀疑自己被人下毒,而自从王立军前往重庆调查此事开始,两人多年来一直关系密切。

"因为谷开来和他是如胶似漆,谷开来对他是言听计从,那王立军也通过与谷开来的交往中打入了我的家庭。"薄熙来说。他在重庆主政一直到2012年3月落马。"现在发生这么严重的事。"

他补充说:"他们俩有一种极特殊的关系,我烦透了。"

薄熙来说,王立军长期"暗恋"谷开来,"情感纠结,他不能自拔"。薄熙来说,王立军曾写信向谷开来进行表白。有一天,王立军向谷开来吐露爱意,并在她面前打了自己八个耳光。

薄熙来称,谷开来说王立军"你有点不正常"。

王立军说,"我过去不正常我现在正常了。"

薄熙来表示,就在谷开来和王立军交谈时,他突然走进房间,拿走信。

"他知道我的性格,"薄熙来说,"他侵害了我的家庭,侵害了我的基本情感,这才是他真正叛逃的原因。"

虽然事情的先后顺序并不清楚,但薄熙来称,谷开来有一次进入王立军在重庆的一个房间,还在墙上贴了六七十张字条说王立军你要警惕了。另外一次,谷开来把王立军的皮鞋带到了薄家,薄熙来让一个亲信把皮鞋拿走了。

薄熙来说,"这不是什么仇恨的事情,这完全是两个人如胶似漆产生的一场闹剧。"

(本文稍后更新更多内容。)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对叙态度转硬,或进行军事打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est Start-Up Jobs.

100s of jobs @ tech companies and start-ups in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 Free for candidates. Get hired now!
From our sponsors
美对叙态度转硬,或进行军事打击
Aug 26th 2013, 10:13, by SCOTT SHANE, BEN HUBBARD

华盛顿——周日,奥巴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几乎可以肯定",巴沙尔·阿萨德总统(Bashar al-Assad)的军队上周曾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而且叙利亚允许联合国(United Nations)调查员前往现场调查的承诺"来得太迟,已经没有意义",这说明美国可能在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这名官员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根据上报的遇难者人数、伤亡人士出现的症状、目击者证词、通过公开来源获取的实际情况,以及美国情报机构和国际合作伙伴的调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叙利亚政权在该事件中对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

一位不具名的官员在周日上午发布了这份声明,声明反映出奥巴马总统于周六在白宫与其国家安全团队举行会议后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顾问们曾在会议中就军事行动的选择展开讨论。

政府官员强调,奥巴马还没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又表示,总统决意不被卷入有关帮助联合国调查员进入现场的长期辩论中,因为他们怀疑,调查员现在可能无法找出可靠的证据。

官员们表示,白宫内部自上周晚些时候开始传阅一份军事打击的潜在目标清单。这份清单最初是由五角大楼(Pentagon)在几个月前为奥巴马准备的,其中既包括化学武器储藏地,也包括更广范围的军队及政府目标,这取决于政府决定的行动类型。如果进行打击,这些目标可能会受到从海军战舰发射的巡航导弹的攻击。

奥巴马总统一年前曾警告,叙利亚政府部队使用化学武器将被视为跨越"红线"的行为,他因为没能对早前较小规模的化学武器攻击事件做出更强有力的回应,受到了国会共和党议员及其他人的批评。奥巴马接手了两场代价高昂的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他十分不愿意派遣军事力量参与中东地区的另一场混乱冲突,即便只是发动导弹袭击。

但周日,白宫似乎采取了较为强硬的路线,不理会叙利亚可能允许联合国调查员进入现场的承诺。

奥巴马于周日与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进行了交谈,白宫表示,他们对上报的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攻击一事表示"严重关切",并"讨论了国际社会可能采取的行动。"奥巴马于周六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通了电话。

官员们表示,考虑到英国和法国可能成为联盟的一部分,一同发起针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奥巴马要通过这些对话判定它们是否与美国立场一致。

官员们说,美国仍将在联合国继续参与磋商,同时他们也明确表示,联合国不是对叙利亚采取行动的唯一途径。

周日早间,白宫表示,叙利亚官员拒绝让调查员查看遭受攻击的区域。但叙利亚电视台报道的一项协议称,该区域将从周一开始向调查员开放。发布这份声明的政府官员说,这个举动即使是真诚的,可能也没有意义,因为此时距离攻击发生已经过去了不少时间。

"证据已经被严重破坏,因为在过去五天中,政府军对其采取了持续炮击和其他刻意的行动。"这位官员说。

不过,这位官员没有说奥巴马已经决定要采取行动。"我们正在继续对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总统做出明智的决定,以应对这种不加区分地使用化学武器的状况。"这位官员说。

上周三大马士革郊区遭受的袭击,据称导致了数百名平民丧生;该官员称之为"不加区分",暗示美国可能将其跟较小的疑似化学武器的袭击区别看待,那些袭击没有促使美国采取军事行动。

叙利亚内战已经导致10万人死亡,该国政府否认在内战中使用化学武器。上周六,据说政府军士兵在从叛军手中夺取的地区发现了化学武器。叙利亚政府的盟友俄罗斯指责叛军使用这类武器,但极少有分析师相信叛军拥有这些武器或有能力拥有它们。

莫斯科对叙利亚接受调查的态度表示了欢迎,并告诫大家不要急于下定论,这一回应表明俄罗斯对美国可能即将发动攻击的担忧。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Aleksandr K. Lukashevich)说,那些主张对任何化学武器攻击采取武力回应的人,是在对联合国的武器调查结果进行臆断;他没有具体提到美国或其他国家。

周日晚间,卢卡舍维奇在外交部网站上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次坚决呼吁所有那些正在试图臆断联合国调查结果的人,以及声称可以对叙利亚采取武装行动的人,请他们谨守常识,避免悲剧性的错误发生。"

据美联社报道,叙利亚警告说,美国采取的任何军事行动都"会在中东点燃一个火球"。而伊朗国家新闻媒体援引德黑兰政府的话说,华盛顿进行任何干预都将造成严重后果。

Scott Shane自华盛顿、Ben Hubbard自贝鲁特报道。Isabel Kershner自耶路撒冷、Steven Lee Myers自莫斯科、Michael R. Gordon、Mark Landler和Brian Knowlton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许欣、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约塞米蒂山火蔓延,威胁旧金山水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约塞米蒂山火蔓延,威胁旧金山水源
Aug 26th 2013, 07:59, by MAX WHITTAKER, MAGGIE ASTOR

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周日,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附近的山火持续加大,而这本已是加利福尼亚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灾之一。山火促使当局向一些居民下达了强制疏散令,并在官员当中引发了不安,原因是它对旧金山主要的水源和电源构成了潜在威胁。

截至周日晚间,被称作环火(Rim Fire)的大火已经吞噬了大约13.4万英亩(约合54万亩)的植被,比前一天的吞噬面积多出了9000英亩左右。此次火灾由此成为加州自1932年有记录以来规模第十四大的火灾,以及图奥勒米县的第二大火灾。

官员们说,消防队员已经遏制住了约7%的火势。这场大火始于一周以前,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丧生,也没有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官员们说,尽管大火烧到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些地区,但参观者最常去的约塞米蒂峡谷迄今为止还没有受到威胁。

虽然火势巨大,但这场火灾并没有威胁到约塞米蒂的人口中心或交通密集的区域,尽管如此,迄今为止,相较于实际损失,促使官员采取行动的更多还是火灾的潜在威胁。官员们说,周三到周四,火势扩大了两倍,周四到周五,火势又扩大了一倍。

截至周日,大火的蔓延速度已经放缓,但官员们说,火灾仍在继续增大,他们担忧,强风可能会把火焰吹往不可预料的方向,加大消防人员面临的危险。

联邦林务局(Forest Service)的发言人杰里·斯耐德(Jerry Snyder)说,"在西边,我们已经取得了胜利,可是,北边的火势依然在扩大。"

官员们说,有近3000名消防员参与灭火,其中一些是奉命从远至佛罗里达的地方赶来的,此外,林务局已经部署了九架直升机。

美国联邦官员和当地官员为疏散家庭和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做好了准备,刚一进入周末,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就宣布,旧金山县进入紧急状态。

许多人都在关注旧金山湾区公共设施的状态,该地位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以西大约140英里(约合225公里)处。旧金山公用事业委员会(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周日表示,火灾没有影响到给260万用户供水的赫奇赫奇水库(Hetch Hetchy Reservoir)。该水库的供水占到旧金山供水总量的85%,不过,委员会在一份声明里强调,当地其他水库也有"大量水源"。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监测水质,以确保它的质量和安全,"该委员会说。

在新学年开始仅仅几天之时,图奥勒米县的官员宣布,所有学校周一、周二停课。周三,该县的大部分学校正常上课。

"当时我们觉得,学校停课对孩子来说是最安全的,"图奥勒米县学监小约瑟夫·A·席尔瓦(Joseph A. Silva Jr.)说,他援引的理由是空气质量,以及距离火灾最近的那些学校周边的灭火设备数量,比如消防车和推土机。他说,相关决定是与负责扑救环火的跨部门事故指挥中心、一名卫生官员以及该县空气污染控制区(Air Pollution Control District)联合作出的。

大火也引发了图奥勒米县的经济担忧,该县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以西约30英里(约合48公里)处几乎一直延伸到公园的最东边。因为该县的大部分陆地区域都在公园之内,经济便严重依赖旅游业。

派力斯特杂货店(Pinecrest General Store)的老板丹·沃恩(Dan Vaughn)告诉《萨克拉门托蜜蜂报》(The Sacramento Bee)说,火灾发生后,销售额已经下降了95%。

周日下午,被强制疏散之后,位于火灾西南方向的派恩山湖(Pine Mountain Lake)的居民获准返回家园。斯耐德说,他们返回之时,火灾东南方向一个人烟稀少地区的四、五户人家被强令疏散,由于火灾继续向西北蔓延,位于该方向的图奥勒米市和庞德罗莎森林(Ponderosa Hills)的居民也被建议疏散。

官员称,截至周日下午,大火已摧毁23栋建筑,其中包括至少4座住宅。但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加州历史上最大的火灾是2003年10月的锡达大火(Cedar Fire),那次火灾燃烧面积273246英亩,造成15人死亡。图奥勒米县发生的最大火灾则是1987年8月的斯坦尼斯劳斯大楼火灾(Stanislaus Complex Fire),那次大火燃烧面积145980英亩,造成1人死亡。

人们担心,在被扑灭前,当前这场大火可能会打破该县的记录。

"火势多半还会扩大,"林务局的斯耐德说。

Max Whittaker自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报道,Maggie Astor自纽约报道。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东电称福岛存在严重核泄漏风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东电称福岛存在严重核泄漏风险
Aug 26th 2013, 05:35, by HIROKO TABUCHI

东京——周五,遭遇过海啸袭击的核电站的运营商拉响警报,指出了这座海滨电站不断深化的污染危机的严重性,称临时水槽中的20多万吨放射性污水很容易发生泄漏,既没有可靠的防漏办法,也没有地方可以转移。

除上述最新披露外,最近还发生了一长串突显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Daiichi)严重缺陷的事故、泄漏和故障。两年多以前,一场大地震和海啸引发了该电站三座反应堆的熔化。

前述情况披露两周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曾经承诺,自己领导的政府将在福岛核电站的清理工作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然而,此次披露的情况却让人们质疑他对这一承诺的重视程度。安倍政府一直在推动重启该国的核电项目,安倍晋三本人也将于周六前往中东,旨在推动日本面向该地区的出口,其中包括核技术。

安倍晋三还计划率领东京代表团前往阿根廷,出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就202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举行的最终投票,投票定于9月7日举行。位于受损核电站以南150英里(约合240公里)的东京是2020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的最后三个角逐者之一。另外两个城市分别是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东京的反对派议员要求安倍晋三留在国内,还要求他宣布日本进入紧急状态。

"核危机真实存在,而且正在继续发酵,政府却继续视而不见,"反对派政党日本共产党(Japan Communist Party)成员吉良芳子(Yoshiko Kira,音译)说,该党在上月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了重大收获。

"政府应该马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进行干预,阻止污水外流,"吉良芳子在安倍晋三东京办公室外的一次反核集会上说。

安倍晋三依然很受欢迎,目前尚不清楚,福岛核电站的危机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

但是,有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楚,也就是说,最近的问题可能大得超出了发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简称东电)的应对能力。

东电已经在面积广大的发电站修建了近1000个水槽,用来存放多达33.5万吨的污水,污水的来由是泵进反应堆用来防止堆芯过热的冷却剂,以及以每天400吨的速度涌入这些反应堆受损地下室的地下水。本周,东电称其中一个水槽发生了大规模泄漏

本周五,东电对局势发表了甚至更为严峻的看法,承认有多达22万吨污水被存储在临时钢槽内,这些钢槽和发生泄漏的那个钢槽类似。该运营商说,36英尺(约合11米)高的圆柱形钢槽是用来存储核电站内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水的临时设备,这种钢槽使用的是脆弱的橡胶密封件,水槽的放射耐受力未经测试。

东电核能分部代理总经理今泉记之(Noriyuki Imaizumi,音译)说,钢槽的接缝和水泥基座易于发生泄漏。今泉记之说,临近的排水管道会把泄漏的污水通通排放入海,管道截面的高放射读数表明,污水已经通过排水管道进入大洋。

此外,临时钢槽没有配备水位计,这让人们难以察觉泄漏的发生。今泉记之说,东电只安排了两名工人检查近1000个钢槽,他们每天巡视两次,每次时长两小时。

日本政府要求原子能管制委员会(Nuclear Regulation Authority)对东电在核电站的活动提出更加积极的建议,进行更加积极的监控,委员会已经要求东电开始把临时钢槽内的污水转入建造得更好的容器。然而,周五走访该核电站之后,官方专员更田豊志(Toyoshi Fuketa)说,污水数量太过庞大,致使迅速的转移行动变得"不现实"。

今年早些时候,东电挖掘的一系列存储部分污水的深坑也开始发生泄漏,迫使工人们把污水转入钢槽。

专家们已经表示,他们怀疑,更多的污水正在从熔化的反应堆之下渗入地下水和太平洋之中。在核电站附近的水里,铯辐射浓度有所上升,这一点似乎确认了专家们的怀疑。

东电已经表示,被泄漏的污水并不是直接源自反应堆之下,而是源自维修隧道,这些隧道沿着海岸修筑,自灾难发生早期就已受到污染,并且未得清理。

不过,东电也承认,反应堆下面的水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污染。专家说,如果这些水确实进入了海洋,其污染性甚至将超过灾难早期泄漏入海的污水。

气象研究所(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海洋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部的资深科学家青山道夫(Michio Aoyama)在本月的一次采访中说,"这种前景让我害怕。"该研究所隶属于政府。

青山道夫教授说,"这会是最严重的终极情形。"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薄熙来案已公开庭审记录或有删节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薄熙来案已公开庭审记录或有删节
Aug 26th 2013, 04:56, by 黄安伟,安思乔

中国济南——因与腐败相关的指控而在本地受审的落马共产党明星薄熙来在法庭上称,在审判开始之前的几周,来自大权在握的共产党调查机构的高官和他讲了两名官员的事,因为大体相似的指控,那两名官员已在早些时候受审。

其中之一是受贿及盗用160万美元(约合980万元人民币)的安徽省前副省长,此人已于2004年被判处并执行死刑。另外那名官员则是在7月被判死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无期徒刑的前铁道部部长,他的主要罪名是收受1060万美元的贿赂,金额比前者大得多。

两名熟悉庭审情况的人士称,周五,薄熙来在一次10分钟的发言中告诉法庭,那些高官的意思是,党可以随心所欲地惩罚他,而他的命运取决于他是否选择在庭审中进行合作。他被控的罪名是受贿、贪污和滥用职权。

薄熙来的审判是中国三十年来最受人关注的法律过场。自周四开始审判以来,大量庭审记录被公开发布,但薄熙来的这次发言和其他一些言论并未出现在已公布的庭审记录中。在那些言论当中,薄熙来对自己在被关押的17个月中遭受的威胁和折磨进行了斥责。已公布的记录显示的只是薄熙来质问证人,嘲笑妻子和前同事的证词,似乎可以自由选择如何扮演自己的被告角色。

但分析人士称,尽管共产党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相对透明,允许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民众通过法院不断更新的微博见证薄熙来的大部分表现,这场审判依然是政治表演,主旨在于体现薄熙来的好斗个性。

他们说,共产党推出这场表演,目的是让薄熙来在党内的精英盟友和普通支持者相信,身为民粹主义政客和革命领袖之子的薄熙来在法庭上有自己的发言权,而他预计会被判处的长期徒刑也是基于犯罪证据,不是政治报复。官方媒体每天都在强调呈上法庭的不利于薄熙来的证据。

"当局希望把薄熙来的这个案子和政治撇开,"法律评论人士陈杰人说,"不愿意让人民认为这是一场政治上的意识形态斗争,这只是一场反腐败的斗争。"

见诸多媒体报道的开场白兴许已经为薄熙来赢得了一些额外的同情,而且暴露了检方的一些漏洞,与此同时,被告和控方在法庭上的唇枪舌战也让这场政治作秀有了相当大的可信度。

对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兴许是,多亏了主要官方媒体的广泛报道,普通中国人把焦点集中在了堆积如山的证词上,这些证词将薄熙来描述成一个典型的贪官,儿子被宠坏了,妻子还谋杀了一名英国商人。(其妻已于2012年8月被判刑。)

薄熙来案的呈堂证据表明,他的妻子谷开来和儿子薄瓜瓜时常收受大亨朋友徐明提供的好处,包括蔚蓝海岸一处价值320万美元的别墅、2011年花费13.1万美元的六人非洲度假之行(其中用到了一架私人飞机),以及徐明买给薄瓜瓜的一辆价值1.2万美元的赛格威(Segway)电动车。薄瓜瓜还去过巴黎、威尼斯、阿根廷和古巴,并于2006年前往德国观看世界杯。

"他(徐明)有专门的办事机构,比较方便,"谷开来的证词说,"这类费用就他支付。"

在法庭上,薄熙来没有否认与徐明的亲密关系和那些好处,只是否认他知道那些好处涉及的具体金额,而证词对他家庭的描述可能会让他遭到许多中国民众的谴责,这些人对中国猖獗的官员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它可能也足以让普通百姓和左派知识分子相信,薄熙来是个伪君子。在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期间,薄熙来曾因推行新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和一场反腐运动而受到了左派知识分子的赞扬。审判还会警示另外一批观众,亦即党内腐败官员,由此让共产党受益。新一任党总书记习近平正在指挥一场运动,旨在约束那些官员奢华的生活方式,让"老虎和苍蝇"小心腐败的后果。官方媒体把薄熙来鼓吹为迄今为止抓到的最大的老虎。

周末,薄家暴露了更为赤裸的堕落细节和冲突细节。薄熙来于周六作证称,他的一次外遇导致了妻子和儿子远赴英国。周日,他对重庆原警察局局长王立军的证词作出辩解,后者说,自己因怀疑谷开来谋杀了英国人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和薄熙来发生了对峙,此后薄熙来一拳打在他脸上,让他血流满面。薄熙来坚持说,他只打了王立军一巴掌:"我没有练过拳术,"他说,"而且也没有这么大的打击力。"

在周六的另一个尴尬时刻,薄熙来坚称,他不曾打算从大连市的一个国家建设项目中挪用500万元人民币公款。薄熙来曾在大连市担任市长。他还驳斥了一名规划局官员的证词,该官员说,薄熙来曾用手机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去取那笔钱。薄熙来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和我说话时我先要求他们关手机,我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

他补充说,通过手机讨论此类事情的情节"和一个最低水平的贪污犯的所为也不相符。就算智商再差的贪污犯也要问清楚这笔钱大连还有谁知道。"

此类证言有助于官方通过法院微博刻画薄熙来不足称道的形象,截至周日,法院的微博已拥有54万粉丝。在线文字记录显示薄熙来毫无保留地驳斥了控方,但他的反驳还是在共产党限定的范围之内。一名前贪腐调查人员说,"他避免了暗示其他领导人有罪,没有指控他们也犯有同样的罪行,而我们知道,他是可以这么做的。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越过那条线。"

有一个清晰的迹象表明,共产党的策略似乎正在取得成功。据薄家的一名熟人透露,薄熙来最为忠诚的支持者——他那些现场观看庭审的亲属——似乎仅仅因他获准在庭上自辩就感到心满意足。

这名熟人说,"他们家还是比较满意,因为给了充分说话的机会。"

了解共产党领导人的香港出版商陈平指出,官方仅仅揭露了薄熙来的少数罪行,并没有揭露自由派人士对他的指控,后者指控他在重庆"打黑"反腐运动期间鼓励实施了更广泛的滥权行为。他说,"共产党不愿以践踏人权、践踏法治等罪名审判薄熙来,尽管这些都是他理应面对的指控,这是因为,这些罪行也是共产党的罪行。"

尽管如此,一些自由派人士还是对审判的透明度和所采取的司法程序表示了赞许。中国较为独立的媒体机构财新于周日刊登了法律学者萧瀚的一篇评论,他说,官员们理应为他们朝着公开的庭审程序迈进的举动而获得赞扬,这种庭审上的公开包括允许以文字记录显示薄熙来坚持翻供,据薄熙来说,先前的供述是他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作出的。萧瀚写道,这说明上传的庭审记录准确可信。

黄安伟(Edward Wong)、安思乔(Johnathan Ansfield)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纽约时报》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Patrick Zuo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薛蛮子涉嫌嫖娼被抓,当局向大V出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薛蛮子涉嫌嫖娼被抓,当局向大V出手?
Aug 26th 2013, 03:57, by 《纽约时报》北京分社

正当海内外网民被原中共高官、"太子党"薄熙来被控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戏剧性庭审吸引了所有的眼球之时,周六,一则消息分散了这一注意力。

先是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称,8月23日19时许,北京市公安局接群众举报,在朝阳区安慧北里一小区内抓获卖淫嫖娼嫌疑人薛蛮子(男,60岁,美国国籍)、张云(女,22岁,河南人),二人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很快这则消息被官方媒体证实。人民网确认,新浪微博大V薛蛮子于23日被警方带走调查。

 薛蛮子,原名薛必群,出生于北京,现为美国国籍,是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中国电子商务网站8848、中华学习网等互联网公司董事长,后成为天使投资人,被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称为"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薛蛮子也是互联网上活跃的大V,在新浪微博上,他目前拥有1200多万粉丝。

该消息立即引起互联网上的热议,很多人认为薛蛮子以嫖娼嫌疑被抓获的背后,或与此前发生的"秦火火事件"以及中国官方正在加大对网络舆论监控有所联系。

8月20日,北京警方以涉嫌在互联网上蓄意传播制造谣言,拘捕了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公司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公司创始人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其他两名公司成员。

根据警方的解释,此次拘捕行动源于一则严重诋毁雷锋形象的信息遭许多网民报警。经查这则信息出自一个以"秦火火"、"立二拆四"为首,"专门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牟取暴利的网络推手公司"。

警方还称,在调查中发现,为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非法牟取更多利益,秦、杨等人先后策划、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以吸引粉丝,使自己迅速成为网络名人。如"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二人还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捏造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并对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记者、社会名人和一些普通群众等进行无中生有的恶意中伤。警方还特别提到,秦杨等人组成的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秦、杨二人因此被定性为"网络黑社会"。

秦、杨二人原为网络上"无名之辈",遭拘捕前,其粉丝数不过过万,针对他们的专项行动信息爆出后令不少人感到愕然,不过,中国一家著名门户网站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纽约时报》北京分社:"大V可能才是中国此次进行网络治理的最终目标,秦志晖和杨秀宇只是小角色。公安部门之所以抓捕这两个人,也是为了震慑大V们。"

秦志晖等被抓后,部分媒体报道也曾指向薛蛮子。新华网山东频道登载的一篇报道称:秦火火来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任职于著名的网络水军公司华艺百创公司,其创办人是杜子建,而杜子健是薛蛮子的亲密战友,2010年薛蛮子则直接注资控制了华艺百创公司。

为此杜子建和薛蛮子分别在各自的新浪微博上试图撇清关系。杜子建在微博上称,"我公司2005年开业时,秦火火曾在我公司任职,但经十几天观察,发现此人人格有问题,就当即开除,再无联系。"薛蛮子转发了该条微博,并评论道:"你在2005年曾雇佣过秦火火,当年便解雇了他;我2010年投资你,秦火火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目前,杜子健的该条微博已经删除,但网络上还有截图。

目前,上述案件都还在进展之中,官方也并未把薛蛮子案与秦火火案联系起来。但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试图加强对互联网言论的管控运动中,大V们正成为管制的主要目标。在过去两日,央视就在多档新闻节目中以大篇幅报道严惩"网络大谣"(指网络上的谣言散播者),警告大V们要"守住底线,莫让'大V'成'大谣'",央视报道在指出大V转发加速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时,甚至出现了前谷歌中国总裁、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微博个人页面的截图。李开复目前有5100万新浪微博粉丝。

在中国,大V是一个特定名词,包括明星、知名学者、作家、商业人士和律师等,他们是网络名人,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同时,这些人大多是体制外人士,喜欢对政府提出质疑,经常发布一些社会不公现象,倡导宪政、民主、人权和言论自由。他们在网络空间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被称为"意见领袖"。

此前,针对一些大V的言论,有关部门会要求门户网站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微博账号或者禁止他们在一定时间段内发言。比如今年2月,李开复就因质疑人民网投资的搜索引擎项目,其新浪微博账号被禁言三天。

今年4月下旬,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开始部署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包括关闭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客账号和网站,查处一批利用互联网制造和故意传播谣言人员。国信办负责人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网络传谣将被追究责任。

一位新浪微博多次被销号的学者在接受《纽约时报》北京分社采访时说:"4月底,微博上一些活跃的大V们就被警告,不要随意发表言论以及散布引起社会舆论不满的信息。"因为事涉敏感,这位学者要求匿名。

《环球时报》在5月初的一篇报道中称,国信办官员特别批评了一些微博大V以"求辟谣"、"求证"方式故意扩散谣言。该报道还称,应把他们在网络社区的权力置于监督之下。

5月3日,知名学者、专栏作家宋石男因在微博上发布质疑四川彭州石化项目的言论,其在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上的微博均被销号。随后,多个知名的微博账号相继被销号或暂停发言。其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作家慕容雪村、专栏作家何三畏被短暂禁言;媒体人石扉客、学者张雪忠等人的微博账号也被销除。

7月21日,音乐人吴虹飞因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炸建委"等言论,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10天。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争议。《人民日报》发表言论称吴虹飞被拘是法治社会的试金石。

8月初,《人民日报》称,大量拥有全国影响力的官方媒体,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市级党报已经形成"遍布全国的微博团队",以便在突发新闻及敏感问题上引导公众舆论。

高潮出现在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中央电视台新址举办了一个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潘石屹、纪连海、薛蛮子等十多位网络名人到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了"七条底线",要求这些网络名人不能碰触: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一报道被广泛转载,也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上述不愿具名的门户网站高管说:"这是中国政府进一步严控大V微博言论的当面训诫。"

舆论普遍认为"秦火火"、"立二拆四"被抓事件不过是政府"杀鸡给猴看",真正的目的是给那些自由派立场大V们一个警示作用。但薛蛮子涉嫌嫖娼被抓是否是当局向大V出手的一个行动?目前尚难下结论。《纽约时报》北京分社试图联系李承鹏和慕荣雪村等自由派大V置评,未获成功。李开复创新工场发言人王肇辉表示,秦杨被抓事件不会对李开复产生影响,但他认为,这件事之后,政府可能会借机出台一个条例,以法律手段来控制微博。秦杨事件只是开了个头。

王强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抵制伏特加帮不了俄罗斯同性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抵制伏特加帮不了俄罗斯同性恋
Aug 25th 2013, 23:44, by 马克·劳伦斯·施拉德

宾夕法尼亚维拉诺瓦——美国最受欢迎的两性情感专栏作家丹·萨维奇(Dan Savage)号召抵制俄罗斯伏特加,以抗议俄罗斯民族主义暴徒对同性恋者的暴力袭击及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支持的反同性恋立法。这一反应可以理解,但抵制行动获得成功的前景渺茫,却很有可能殃及俄罗斯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士。

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接受同性恋,这和美国人30年前的态度相似。在这样保守的环境中,任何被视为来自自由西方的威胁,即使仅是象征性的,都会被普京利用,以塑造其捍卫传统俄罗斯家庭、东正教价值观和国家尊严的形象。一旦俄罗斯变得更为排外和保守,其国内的同性恋团体会遭到更大的排斥——远离宽容与被接纳。

作为研究俄罗斯政治的学者,我怀着矛盾的心情得出以上结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伏特加和克里姆林宫确实相互依赖。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当权者一直利用伏特加来压迫和剥削人民。从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到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再到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历代领导人会逼迫哪怕最亲近的同僚喝酒喝到神志不清,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隔阂,同时又嗜酒如命——这和当权者把伏特加强加于人民以保证他们的无力与顺从是一样的——一面利用烈酒的杀伤性,一面坐收渔利。自1763年凯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在位起,至1914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 II)发布禁酒令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动员,酒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5%至40%,足以在支撑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军队的同时,维持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s)的华丽宫殿。甚至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伏特加带来税收仍占苏联财政收入的1/4。

持不同政见者们早就认识到了酒精的胁迫力。1845年,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就指出,让奴隶喝到烂醉是"奴隶主消除暴动精神的最有效手段"。

在1858–1859年间,一个和现在完全不同的时代,从波罗的海到伏尔加河地区的农奴抵制官方提供的伏特加。酒馆生意冷清,酒厂关门停业,政府以残暴手段回应。"禁酒主义者们若不喝酒就会受到鞭打;坚决不从者则要用漏斗强灌,之后作为造反者被投入监牢,"一位吃惊的英国记者这样记录到。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和屠格涅夫(Turgenev)这样的作家把伏特加作为表现专制体制落后与道德败坏的证据。托尔斯泰(Tolstoy)无视政府和教会的权力,成立节制社团,推动俄罗斯的精神与物质进步。(如此忤逆的行为导致他被逐出教会。)同样,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等苏联异议人士都是禁酒主义者。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应支持萨维奇用心良苦的抵制号召呢?

第一,畅饮绝对伏特加(Absolut,产自瑞典——译注)、雪树伏特加(Belvedere,产自波兰——译注)或坎特一号伏特加(Ketel One,产自荷兰——译注)而不喝"黑标"伏特加(Stolichnaya)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好比更换了Facebook的头像照片或分享一段Youtube视频一样,对于俄罗斯的男女同性恋们帮助不大。

第二,抵制行为会让普京把美国人民描绘成企图侵犯俄罗斯主权的邪恶势力。从1974年通过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Jackson-Vanik Amendment)对前苏联限制犹太移民进行制裁,到去年的《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Act)对被控串谋杀害一名欺诈案调查人员的俄罗斯馆员进行惩罚,美国对俄罗斯事务进行干预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均徒劳无功。多数的政治学家认为制裁很少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破坏被制裁国国内反对力量的效力和可信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克里姆林宫依靠伏特加来保证财政收入的历史基本结束了——这会让抵制行动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让人感到尴尬。许多酒吧已经停止供应皇冠伏特加(Smirnoff),可这个品牌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美国生产,而不是俄罗斯,而且现在它归属于英国帝亚吉欧集团(Diageo)。

"黑标"伏特加一直是众矢之的——商标上的莫斯科大饭店从1972年起几乎就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当时苏联允许引进百事可乐,"黑标"作为交换条件得以进入美国市场。不幸的是,我们喝到的"黑标"产自拉脱维亚的酒厂,而且品牌属于总部在卢森堡的SPI集团(SPI Group)。而俄罗斯国内消费的"黑标"(更为廉价,比较低劣)则属于国营进口水果联盟公司(FKP Soyuzplodoimport),一家处境堪忧的国有公司。

SPI首席执行官瓦尔·门捷列夫(Val Mendeleev)对反同性恋立法已进行了强烈谴责。萨维奇注意到SPI的老板是商业巨头尤里·谢夫勒(Yuri Scheffler),但他和门捷列夫以及许多反对普京的寡头一样,多年前就逃离了俄罗斯,以免流放或牢狱之苦。

克里姆林宫不支持同性恋,但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毫无实际效果的抵制行动无济于事。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帮助俄罗斯的同性恋活动人士和国外的盟友们(一般情况下在各自国家都不太受欢迎),让他们把为同性恋争取平等的事业和俄罗斯国内能引起更广泛影响的问题联系起来,比如腐败蔓延、法治薄弱等。以这样的说法来争取平等,比单纯跟酒瓶子过不去可能会赢得更多的同情。

马克·劳伦斯·施拉德(Mark Lawrence Schrad)是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著作《伏特加政治:酒精、独裁和俄罗斯政权秘史》(Vodka Politics: Alcohol, Autocracy,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Russian State)即将出版。
翻译:刘京砚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自闭症可能与癌症基因有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自闭症可能与癌症基因有关
Aug 25th 2013, 23:55, by GINA KOLATA

从表面上来看,自闭症和癌症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疾病。然而,研究这两种疾病的科学家们却意外地得出了同一个惊人的发现:某些自闭症患者携带有突变型的癌症或肿瘤基因,很可能正是这些基因突变导致了他们的脑部功能紊乱。

PTEN基因的突变可引发乳腺、结肠、甲状腺以及其他器官发生癌症。在携带该突变的儿童中,有10%患有自闭症。而在携带可导致某些类型的脑癌、肾癌以及若干器官(包括脑部)大型肿瘤的突变基因的儿童中,自闭症患病率可达到约一半,是一般人群中该疾病患病率的数倍。

"真令人不寒而栗,"在谈及这一并发性时,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基因组科学教授埃文·艾克勒(Evan Eichler)说。

他和其他科学家告诫人们,该发现仅适用于一小部分的自闭症患者;大多数病例的病因仍是一个谜。而且,与几乎所有的遗传性疾病一样,并非每个基因突变携带者都会发生自闭症或癌症、或其他基因相关性疾病,如癫痫、脑部膨大和良性脑肿瘤等。

但是,研究人员也表示,这些研究结果相当耐人寻味。鉴于目前尚无任何动物会自然发生自闭症,人们还无法分析导致发育中的脑部产生自闭症的原因,亦无法根治自闭症。这一新发现的关联启发科学家们对小鼠实施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表现出众多人类疾病的症状。

该发现还促使人们使用可治疗与自闭症具有共同遗传基础的肿瘤的药物,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进行首次临床试验。

纳什维尔的理查德·尤因(Richard Ewing)参与了这项刚刚起步的新研究,他今年10岁,患有致肿瘤基因引起的自闭症。他的父母,亚历山德拉(Alexandra)和里克·尤因(Rick Ewing)都清楚他存在罹患脑部、心脏、肾脏、皮肤和眼部肿瘤的风险。理查德符合参与临床试验的资格,这多多少少地缓和了癌症风险带来的阴影。

"我们与其他自闭症群体之间存在重大的区别,"尤因先生说,"我们具备板上钉钉的遗传学诊断结果。"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如此看好这一发现。哈佛大学(Harvard)的遗传学家史蒂文·麦卡罗尔(Steven McCarroll)指出,携带致癌基因突变的自闭症患儿的"脑部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功能障碍"。并补充道,"自闭症只是这些患儿表现出的众多神经系统问题之一,这一事实表明,社交和语言缺陷未必是自闭症的特有症状。

但据未参与得出上述结果的研究的其他科学家称,这一工作改变了他们对自闭症及其发生原因的认识。就像癌症一样,自闭症也可能涉及不受调控的细胞增殖,只是在自闭症中,这种情况发生在脑部神经元。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精神疾病分子基因组学中心(Center for Molecular Genomics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的负责人乔纳森·塞巴特(Jonathan Sebat)认为,癌症与自闭症具有相似性这一点"相当不可思议"。

"目前我们只解决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他补充道,"但仅仅这一点点成果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癌症遗传学家卡丽丝·恩格(Charis Eng)博士首先发现了在父母携带PTEN基因突变的儿童中,自闭症发病率惊人地高。最终,研究表明,该人群中的自闭症患病率可达10%,约为通常预期值的10倍左右。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另一种遗传性疾病更可能导致自闭症。此病名为结节性硬化症,其患者发生肾癌和某一类脑癌的风险均有所增加;而且,有约半数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同时患有自闭症

虽然PTEN与结节性硬化症基因并不一致,但它们都隶属于可限制细胞生长的同一基因网络。当PTEN或某一结节性硬化症基因失效时,这一限制作用也随之失效,从而引发癌症或肿瘤,或造成脑部神经纤维的异常联接和自闭症。

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穆斯塔法·沙欣(Mustafa Sahin)博士决定进行一项研究,以测试可治疗因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导致的肿瘤的药物是否也可用于治疗具有相同突变基因的自闭症患者。

这项研究从小鼠开始。沙欣博士敲除了小鼠小脑中的结节性硬化症基因。这些小鼠脑部的神经纤维开始疯狂地生长,小鼠本身也表现出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自闭症的异常行为:重复相同的动作,不停地梳理毛发以至于有时甚至将皮肤摩擦到红肿。正常小鼠总是更乐于与其他小鼠亲近,对无生命的物体则兴趣缺缺,但这些小鼠不同,在它们眼里,同类跟塑料杯子似乎并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一种名为雷帕霉素(rapamycin)的药物(该药物以结节性硬化症基因为靶点,并可阻断参与细胞分裂的蛋白质)使这些动物发生了改变。它们不再表现出强迫性的梳理行为,也不再对塑料杯子和活蹦乱跳的小鼠一视同仁。这些动物在学习和记忆测试中的成绩有所改善,脑部神经纤维的生长也得到了控制。例如,在治疗前,小鼠们总也无法明白水下的平台已被人移动了位置。但在治疗后,它们很快发现平台换了新位置。

如今,沙欣博士正对携带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的自闭症患儿使用一种类似的药物依维莫司(everolimus),旨在探讨该药物能否改善他们的心理能力。理查德就是这些参与研究的患儿之一。他们分别服用药物或安慰剂,共计持续六周。该研究计划于2014年12月完成。

恩格博士的研究是从癌症基因突变入手,然后发现它们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而华盛顿大学的艾克勒博士则是从自闭症着手研究,然后发现其与癌症基因有关。

他将自己重点研究的这类没有家族史的自闭症称为"意外发生的自闭症",并招募了209个家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

他发现了显著的遗传学差异。在自闭症患儿中,可导致基因失活的突变多至其父母和正常同胞兄弟姐妹的两到三倍。这些突变基因往往是调控细胞生长的某一途径的一部分。起初,研究人员以为该途径广泛存在,其与自闭症之间的关联并不明确。

"我们有点失望,"艾克勒博士说,"然后我说:'等一下,其中有几个基因是癌症基因。'"

但目前他还不清楚这些自闭症患儿是否也存在癌症风险。

"很显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艾克勒博士说,"但我们首先需要从科学角度对它加以证实。"

尤因夫妇的儿子理查德是该自闭症临床试验的参与者之一。在以往的日子里,这对父母早已学会了如何在肿瘤的威胁下生活,现在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儿子的自闭症。

当理查德的父母听说沙欣博士的研究时,他们马上为他报了名,尽管这意味着要在六个月内在纳什维尔与波士顿之间往返九次。此前,因为担心儿子无法应付繁杂的安检程序和拥挤喧嚷的机场环境,他们从来都不敢带他乘坐飞机。

但尤因先生说,这项研究太重要了,他们不能放弃。

"与一个无法交谈、存在进食障碍且极度缺乏耐心的孩子一同旅行,我们从来未曾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尤因先生说。

他们都期冀这种药物能够改变现状。

"我们一直相信理查德的脑中也有着非常活跃的思想,"尤因夫人说,"我们觉得他还有很多潜力尚未得到开发。"

安德鲁(Andrew)和露西·达比尼特(Lucy Dabinett)夫妇九岁的儿子汤米(Tommy)也患有自闭症。他的病由PTEN基因突变引起,但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试验。

汤米与他的家人住在纽约州的拉伊市。他会使用的词汇量非常有限,时常拍打双臂,来回摇摆,而且还需要使用尿布。

在他三岁时,医生告诉他的父母,除了自闭症之外,他还携带有PTEN突变,因此他患癌症的风险也很高。

"这当然很可怕,"达比尼特夫人说,"但我早就知道我的孩子患有非常可怕的疾病。我只是想要一个答案。"

"说老实话,"她说,"能得到答案也算一种解脱。"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8月13日。
翻译:任扶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这是一个泡沫时代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这是一个泡沫时代
Aug 25th 2013, 23:41, by 保罗·克鲁格曼

如今,又一块"金砖"(BRIC)撞上了南墙。其实,我从来就不是很喜欢整个"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概念:俄罗斯基本是个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体,它与这个集团根本格格不入。其他三国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然而,我们很难否认印度、巴西,以及许多其他国家正在经历相似的问题。而这些相似的问题又定义了当前的经济危机。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只是那个老掉牙的故事的变体:投资者对这些经济体爱得不够明智,也爱得太深,而他们现在却对自己从前的挚爱发动了袭击。几年前,西方投资者发觉美国和尚未发生危机的欧洲国家投资回报率太低,因而挫伤了积极性,开始向新兴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现在,他们倒转了资金流动的方向。结果,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暴跌,同时贬值的还有印度尼西亚盾、南非兰特和土耳其里拉等。

这种财富逆转的现象会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威胁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也在偷偷祈求好运)。的确,由于投资者丧失信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贬值,亚洲大部分地区都在1997年至1998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当时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危机国家中,很多企业都有着巨额的美元债务,所以货币贬值促使它们的债务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了广泛的财务困境。这个问题当前并非完全不存在,但看起来远没有当时那么严重。

实际上,我和有些人一样认为目前最大的威胁就是,新兴市场将会在政策方面反应过度——为了支撑本国货币,央行大幅提高利率。但这并不是这些国家或世界其他国家目前需要的。

此外,即便不能说来自印度和其他国家的消息具有灾难性,你也绝不会想听到这样的消息。这是因为,世界上较富的经济体尽管目前表现略好于几个月前,但却仍处于严重萧条状态,复苏仍然艰难。最近的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一直有这么多泡沫?

现在看来,涌入新兴市场的大量资金(资金流入曾在短期内促使巴西货币升值近40%,目前这种升值状况已被完全扭转)明显只是过去30年中一长串金融泡沫中的另外一个。我们曾经有过房地产泡沫,但是此前还有网络泡沫,网络泡沫之前还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亚洲经济泡沫,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地产泡沫。顺便提一下,最后一个泡沫中,纳税人不得不救援失败的储蓄贷款机构,因而承担了巨大的代价。

实际上,事情并不总是这样的。在50年代、60年代,甚至经济糟糕的70年代,都没有那么容易出现泡沫。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呢?

一个流行的答案是归咎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他的前任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有一点肯定是事实,过去几年里美联储极力地压低利率,既通过常规的政策,也通过非常规的举措,如购入长期国债。因此造成的低利率,肯定促使投资者把自己的钱放在其他地方,包括新兴市场。

可美联储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经济增长受到抑制、通胀水平低时,它本来就会压低利率。那么在这之前的一系列泡沫呢?到现在这些泡沫已经延续了30年时间。

我知道有些人认为美联储一直以来把利率压得太低了,印的钱也太多了。然而按照历史标准,80年代和90年代的利率实际上很高,即使在房地产泡沫期间,利率也处在历史上的常规范围内。此外,如果印的钱太多,表现出的迹象不应该是通胀走高吗?我们在整整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系列泡沫,可是通胀却低于最初的水平。

那么,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元凶是金融监管的放松,不仅美国如此,世界各地都是如此,监管放松还包括大多数国际资本流动限制的解除。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地产泡沫,以及2007年破裂的房地产泡沫,其核心原因都是银行的肆无忌惮。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这场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危机,其核心原因是热钱的跨境流动,它也是欧洲当前危机的一个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这个泡沫时代的主要教训是,如果金融产业不受束缚地任意行事,就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机。现在印度、巴西,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正在重新学习这个教训。

翻译:王童鹤、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消费莫言潮”中的一场著作权官司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消费莫言潮"中的一场著作权官司
Aug 25th 2013, 23:59, by 叶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今年3月底,我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岭南大讲坛"做讲演期间,收到《莫言的文学共和国》的责任编辑旷书文的短消息:叶开老师你怎么又出了一本关于莫言的书?

因他提醒,我在网上书店购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编者署名为"任瑄"的《走近莫言》一书,翻阅后,发现此书对我的著作权侵犯之严重,大大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走近莫言》分为若干编,第一编里收录我给《文史参考》杂志写的文章,编者"任瑄"之前没有跟我联系过,也没有取得我的授权。另有几个部分内容大量抄袭我在2008年出版的作品《莫言评传》的内容;只有最后一部分为学者孙郁对莫言的访谈,与我无关。这本东拼西凑而成的书我事先一无所知,出版方却用我的名字在各网络媒体做宣传:"莫言的御用传记作家叶开"云云,读来颇为怪异。

2012年10月作家莫言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消费莫言"的热潮持续至今,其中以出版业最甚。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莫言获奖第二天,北京图书大厦二层300余册莫言相关图书就销售一空。除拥有莫言作品版权的出版社,如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加印和赶制出版莫言作品外,没有莫言作品版权的一些出版社为赶"莫言潮",打起了"攒书"的主意,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走近莫言》亦在其中。

我多方查证并请教业内朋友,发现这本书的编者"任瑄"乃"不存在的骑士",原来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该书所在编辑室的化名。"任瑄"在莫言获诺奖后应运而生,并已神速编了三本有关莫言的书,都是诺奖后"消费莫言潮"的急就章。

对于这次事件,我曾在新浪微博上发过几条微博吐槽自己的悲惨遭遇,不少网友表示同情。《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天天新报》、《成都商报》等好几家媒体对这件著作权侵权事件进行了报道,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凤凰网等主流网站也都转发了相关内容,而使这件著作权侵权事成了一个不小的热点,但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翟福军先生在接受各种采访时,都坚持认为出版社没有侵权。

翟福军先生在今年3月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说,人民日报出版社此前已经从《文史参考》杂志社获得了授权,并按照210元人民币每千字的标准,支付了整体稿酬;至于"叶开主笔撰写"的字样,他说是网店售书的宣传语,可能是有些宣传过度。

我认为,杂志方无权未经我的同意把我的文章转授权给第三方编者,况且,我既没有被告知汇编书之事,也没有收到《文史参考》转过来的任何稿费。即使他们打算事后弥补,想把这笔稿费转来,我也会拒绝。这种"先斩后奏"的粗制滥造的拼凑书,我更不会同意授权。

这个细节也暴露了中国媒体业和杂志界中一个潜在的问题:大多数供稿人和出版方并不签订撰稿合同,双方出于信任和行业通行规则办事,一个基本的共识是:著作权和版权归作者所有,杂志、报纸发表作品后,如再编选作品集出书,需再次取得作者授权并支付稿酬或版税。作者除不能一稿多投给其他杂志发表外,可自己再行编选文章集或授权第三方出版,第三方出版者如编选某作品,需联系作者洽谈授权并支付相应的稿酬或版税。

这种规则建立在双方的诚信基础上,一旦出现版权纠纷,就会公婆各有理而纠缠不清。

我本来是怀着和解的善意,如人民日报出版社能为此道歉,回收并销毁这本书,我就不追究法律责任。没想到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负责人并未显露歉意,我开始考虑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要聘请律师并着手准备相关的证据采集时,我才发现,在中国打一个著作权侵权官司,竟如此耗费精力和钱财。

我聘请上海中城世纪律师事务所的达兵律师为法律代理人,在达兵律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办理相关手续,采集相关的证据。证据采集的每一步都要到公证处公证。在上海东方公证处,我通过公证员从三家网络书店上购买若干本《走近莫言》,公证员对相关页面逐页进行截图存档,然后下单,等快递员送货交接时,还需要公证员隐在旁边拍照取证,整个过程令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反特电影如《羊城暗哨》等。没想到为打个著作权官司,我自己有幸成了电影场景里的一种角色。相关的公证做了近十遍,每次两千五百元,公证文件打印出来分装五个箱子封存。自然,我还得与代理律师签订代理合同,支付律师代理费用,在法院受理案件后支付受理费用。

这时,人民日报出版社又采取了行动,开始找人"打招呼"。《文史参考》杂志已经停刊并改名为《国家人文历史》,该刊现任主编请《人民日报》的资深编审李辉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杂志现任主编压力很大,托他向我打招呼并致歉,并说愿意随李辉老师一起到上海拜访。听李辉老师这么说我甚感不安,他是我尊敬的著名学者,为我供职的《收获》杂志撰写过很多文章,其中我责编的"封面中国"系列作品曾获得2006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奖。我对李辉老师说这件事情并非原《文史参考》侵权,与改刊后的现任主编更是毫无关连,应道歉的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但他们反而隐身不见,如此做法令人咤异。我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说了一遍,李辉老师才明白自己也被蒙在鼓里。后来,人民日报出版社又通过其他关系找了上海作协的一位前任领导褚水敖,请他跟我供职的杂志负责人打招呼。我又详细解释一番因由,杂志领导说,那是欺人太甚。

人民日报出版社把事情做得如此复杂,却不肯做一件简单的事:承认侵权,公开道歉。

在中国打著作权官司,尤其是一个人跟一个中央级单位对簿公堂,一直被作者视为畏途。在中国发生的著作权侵权事件,被侵权者大多只能忍气吞声。打著作权侵权官司的困难重重不说,而即便是费钱耗力地打赢官司,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对侵权者的处罚也不够严厉,使得侵权者的侵权成本很低,这也助长了侵权事件的频频发生。而辛辛苦苦一通忙活下来,被侵权者虽然获得了法律的胜利和精神的胜利,但实际的经济赔偿等方面,几乎一无所得。

我决心起诉人民日报出版社后,很多朋友都认为得不偿失,劝我把精力花在其他事情上。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今年4月23日受理此案后,人民日报出版社通过律师提出了案件管辖权异议,希望将案件移至北京,被上海市二中院裁定驳回。后继续上诉至上海市高院,又被终裁驳回。这样一来二去,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原应在6月开庭的案件至今仍未能开庭,最新预计双方交换证据,要到9月中旬。

从今年4月准备诉讼材料到法院受理,现在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至今仍然在诉讼的准备期中,耗时耗力一言难尽:对比抄袭章节、段落,一个字一个字地计算;为取证、多次跑上海东方公证处对侵权行为进行公证,花费数万元;律师代理费和法院受理费还不在其中。这期间,时间耗费,精力浪费,可谓损失无数。

本案代理律师达兵先生也为此案花费大量心血,案件准备资料打印出来是厚如砖头的几大叠,他说,要用美国律师的态度来打这个中国知识产权侵权案。可是这类案子标的很小,律师也近乎白忙。

我和律师曾多次反复商量,权衡得失,认为这个著作权官司主要追求社会效益而不仅是个人得失。在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全民更加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期,我愿意做个小白鼠,以这个案件作为尝试,唤起更多人的著作权保护意识,让肆无忌惮的侵权成为过街老鼠。如果这样,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做些个人的利益牺牲也许是值得的。

叶开是作家,文学杂志《收获》的编辑,著有《莫言评传》,他也是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等作品的责任编辑。

纽约时报中文网"一件小事"栏目征稿:如果你目睹了新闻事件,如果你经历了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如果你面对巨大的权威、压力或者情感不吐不快,请写下来,投稿给"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尊重个体表达,讲述真实故事。字数大约15002000字,投稿信箱:my.story@cn.nytimes.c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后同性恋时代的“跨性别主义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后同性恋时代的"跨性别主义者"
Aug 26th 2013, 00:06, by MICHAEL SCHULMAN

斯蒂芬·埃拉(Stephen Ira)是莎拉·劳伦斯学院的大三学生,3月时他在"快乐跨性别"(We Happy Trans)网站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这个网站专门分享跨性别者(transgender)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在这段速度极快的6分半钟独角戏里,头发蓬乱的斯蒂芬坐在宿舍房间的木地板上,兴高采烈地宣布自己是"酷儿、死宅斗士、作家、艺术家和一个需要理发的人";他对各种事物侃侃而谈,从自己的的时尚偶像(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以及任何穿大腿袜或吊袜带,把自己定义为男性的人)到他的玩具斑马。

21岁的斯蒂芬原名凯瑟琳(Kathlyn),父母是沃伦·比提(Warren Beatty)与安妮特·贝宁(Annette Bening),所以这段视频开始广泛传播,有将近50万人观看。但斯蒂芬的表现并不是它引人瞩目的唯一原因。兴奋刺激、无拘无束的雄辩令这段视频成为新一代的后男同性恋激进主义者的战斗口号,他们鲜少公开露面,而斯蒂芬正是他们的代表。

斯蒂芬和他的同伴们具备新千年一代的特性——熟悉互联网、无比自信、拥有在网上和生活中的社交网络,他们正在为自己打造一个政治身份,通常与主流同性恋文化有所不同。

如果说如今的同性权利运动围绕着同性婚姻权利进行,那么这一代人追求的似乎是更激进的东西:超越男女两分法的性别角色颠覆。核心问题不是"他们爱谁",而是"他们是谁"——也就是说,用来区分他们的不是性取向,而是自我身份认同。

但是该怎样称呼这场运动呢?人们曾经用"男同性恋"(gay)和"女同性恋"(lesbian)来统称各种性方面的少数群体,后来又发展为"LGBT",把双性恋(bisexual)和变性者(transgender)也加入其中。而新的先驱者们希望使用一个更广泛,更有包容性的缩写。"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把自己定义为LGBT了,""骄傲校园"(Campus Pride)网站的创始人之一尚恩·温德梅尔(Shane Windmeyer)说。这是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市一个全国性学生宣传组织。

部分解决方案成了增添更多字母,近年来,第四代同性权利的标语变长了很多,有些简直不方便使用。最新的大标题是"LGBTQIA",它有着不同的涵义,不同的人也会给出不同的解释。

"Q"的意思可以是"性身份疑惑",也可以是"酷儿"(queer),"酷儿"这个词本身就包罗万象,本来是一个贬称,后来在20世纪90年代被男同性恋激进主义者们拿来使用。"I"指的是"男女同体"(intersex),也就是一个人生理上并非只是男人或女人。"A"代表"同盟"(ally,支持这一事业的人)或"无性"(asexual),也就是对性吸引没有兴趣。

这个缩写也许有点拗口,但却在流行起来,特别是在文科院校之中。

比如堪萨斯城的密苏里大学就有一个"LGBTQIA资源中心"(LGBTQIA Resource Center),其中包括帮助学生在校园里建立"中立性别"的厕所。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的"LGBTQIA讨论小组"(LGBTQIA Discussion Group)每周四下午活动。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下月将召开第二届LGBTQIA校际研讨会(LGBTQIA Intercollegiate Conference),之前还主办过一个酷儿正式舞会。阿默斯特学院甚至开设了一个LGBTQIA中心,所有群体都有自己的代表字母。

这个术语也开始吸引Twitter和Tumblr等社交媒体网站,带有"lgbtqia"标签的贴子显得比只标记"lgbt"的贴子更年轻、更前卫。

"与我们非常不同的一代人正在成年,他们对性别和性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杰克·哈尔伯斯塔姆(Jack Halberstam)说,他原名朱迪丝,是一名跨性别者,新近出版了《狂热女性主义:性、性别与普通状态的终结》(Gaga Feminism: Sex, Gender, and the End of Normal)一书。

"你会看到类似LGBTQIA这样的术语,"哈尔伯斯塔姆教授说,"是因为人们在寻找超越两分法的一切东西,难怪这样的术语应运而生。"

随着细分种类的大量扩充,出现了"性别酷儿"(genderqueer)和"雌雄同体"(androgyne)等术语,每一种都有相应的网络亚文化。一个人可以用这些术语拼凑出的自己的性别认同身份,就像Pinterest网站的DIY图片看板一样。

但有时候LGBTQIA这个词还不够。去年秋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八个大一新生联合起来表达不满,认为没有任何校园组织可以代表他们。

是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内有20多个男同性恋学生组织,其中包括"有色酷儿"(Queer People of Color)和"拉姆达联盟"(Lambda Alliance),以及"J-Bagel"——它自称是校内的"犹太人LGBTQIA协会"。但这些组织当中没有一个是同性别身份有关,只有"宾州跨性别"(Trans Penn)最为接近,但它主要对教职员工和研究生开放。

18岁的跨性别男子理查德·帕森斯在参加宾州LGBT中心主办的学生交际活动"男同事务"上发现了这一点。"我离开时满心失望,"理查德说,他是个爱说话的大一新生,留平头,戴金属框眼镜,穿校园风格的服装,他补充说:"这是LGBT中心,可所有人都是男同性恋。"

通过Facebook,理查德和其他人建立了一个组织,名叫"宾州非本性"(Penn Non-Cis),是"非本来性别"(non-cisgender)的缩写。这里给不熟悉性别研究术语的人解释一下:"本来性别"(cisgender)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性别身份认同与出生时的性别是一致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这个组织希望能代表其他少数人。"这是大一新生的觉醒运动,"理查德说。

去年11月,一个空气寒冷清新的星期二晚上,大约有40名学生来参加这个组织的开幕宣言仪式,他们聚集在活动地点LGBT中心,它是由一座19世纪的马车棚改建的。组织者们为吸引学生参加,在校园里派发小册子,还叫着"免费避孕套!免费润唇膏!"

"LGBT活动真是繁荣兴盛,"活动主持人之一凯特·坎贝尔(Kate Campbell)说,"但是,大多数活动是针对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给跨性别者的活动并不多。我们旨在改变这种情况。"

学生们读诗歌和日记,弹吉他唱歌。后来布里特·吉尔伯特(Britt Gilbert)走上舞台,她是个朋克打扮的大一新生,留着金色波波头,戴着厚厚的眼镜,穿摇滚乐队T恤。她想谈谈"双性别"(bi-gender)这个词的定义。

"有人愿意谈谈对这个词的看法吗?"

台下一片沉默。

她解释说,双性别就是既显示出男性人格,也显示出女性人格,就像一个人拥有"可拆卸阴茎"。"有时候我醒来,会想:'我为什么会在这个身体里?'"她说,"大多数日子里我醒来时会想,'我昨天到底在想些什么?'"

布里特的笨拙之中有一种温暖的坦诚,至少是在她描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她事后又做了详尽的阐述,说自己第一次听说"双性别"是从凯特·坎贝尔那里,凯特则是从Tumblr上看来的。两人在大一迎新会上认识,然后就建立了亲密关系。在中学,凯特把自己定位为"无性别"(agender),并用"它们"来称呼自己的性别;现在她认为自己的性别是"含糊的一团"。

相反,布里特的变化要简单得多。她生长在宾夕法尼亚郊区,从来不接受这些性别标准。小时候,她崇拜歌手雪儿(Cher),觉得男孩乐队都很讨厌。打游戏时,她总是很怕必须在扮演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之间进行选择。

在初中,她开始说自己是双性恋,并和男孩约会。10年级时,她承认自己是女同性恋。她的父母觉得这只是暂时的,直到她真的带女朋友阿什回家。但是她对此仍然无法确定。

"我知道自己肯定喜欢女孩,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女孩,"布里特说。有时候她穿着裙子出门,觉得很不自在,好像自己穿的是万圣节戏装。也有时候她感觉挺好。她并不是像俗话所说,"被困在错误的身体里",她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哪个身体。

后来凯特告诉她"双性别"这个术语,她一下就豁然开朗。"在听说这个单词之前我就已经明白了它的含义了,"布里特还补充说:这个词比"跨性别"要含糊,但又比"性别酷儿"(genderqueer)准确——"性别酷儿"是个涵盖一切的术语,泛指所有非传统性别身份认同者。

这件事她一开始只告诉了阿什,阿什答道:"你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这个?"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概念并不那么容易掌握。作为女同性恋出柜要简单得多,布里特说:"因为人们知道女同性恋是什么。"但当她来到宾州大学,却发现有个由新生组成的小团体正在经历类似的觉醒阶段,这令她如释重负。

这些人中就包括理查德·帕森斯(Richard Parsons),他是团体中最有政治头脑的。理查德本来是女孩,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长大,上中学时意识到自己是跨性别者。一年夏天,他在度假村里想和另一个跨性别朋友同住一室,但他妈妈不同意。"她说,'啊,如果你说他是男人,那我不希望你和男人住一个房间,'"他回忆。"当时我们在车上,我突然爆发了,'我觉得我可能也是个男人!'"

经历了很多争吵和泪水,理查德和母亲终于取得和解。但当她问应该怎样称呼他时,他却答不上来。后来他灵机一动选了"理查德"这个名字,再后来又加上了"马修"(Mattew)这个中间名,因为它的含义是"上帝的礼物"。

来到宾州大学时,理查德已束胸两年多,导致了背痛。他在公开演讲中讲述了一个不幸的故事:因为身体麻木,他去大学医疗中心看病,医院人员送他进入女更衣室,导致他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又称急性焦虑症,以出现强烈恐惧,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译注)。

不管怎样,他还是赞赏大学提供中立性别宿舍。学校的医疗保障计划也涵盖了变性外科手术,他补充说,这个医疗计划"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决策,明年我可能会在宾州大学上保险"。

宾州大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思想前卫的;十年前,学校的LGBT中心和学校的其他联谊会混在一起,几乎无人问津。但到了2010年,校方开始接纳写男同性恋题材论文的申请人。去年,男同性恋新闻杂志《倡导者》(The Advocate)把宾州大学列为"对跨性别者最友好的10大大学之一",同时上榜的还有一贯以开明著称的纽约大学等学校。

愈来愈多的大学(主要是在东北部)开始为不能确定性别的学生提供住宿。根据"骄傲校园"统计,至少有203个大学允许跨性别学生与自己选择的性别同宿舍;49座大学开设程序,允许学生在校记录上变更自己的名字和性别;57座大学把荷尔蒙疗法纳入医疗保险计划。去年12月,艾奥瓦大学成了第一个在学校申请表的性别栏中提供"跨性别"选项的大学。

"申请所有常春藤院校时,我都会在申请论文里写自己和一位变装皇后(drag queen)的经历,"宾州大学学生桑蒂亚戈·柯蒂斯(Santiago Cortes)说,"我也得到了几所常春藤大学的录取资格,包括达特茅斯、哥伦比亚和宾州大学,奇怪的是没有布朗大学。"

但这些大学采取的措施远远跟不上新生的需求,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恋激进主义者一样,他们对课程安排也提出了抗议。不过他们不是抗议学校里缺少同性恋研究课程,而是批评现有课程的面太窄。

宾州大学"非本性"的成员们批评过他们的一个写作研讨课程,叫做"超越威尔与格蕾丝"(Beyond 'Will & Grace'),内容是研究电视剧中的同性恋角色,比如《艾伦和她的朋友们》(Ellen)、《欢乐合唱团》(Glee)和《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教授盖尔·舍斯塔(Gail Shister)是个女同性恋,她批评一些学生在论文中使用"LGBTQ"这个词,认为这个词啰哩叭嗦,建议用"酷儿"替代。有些学生觉得这个这个建议是种冒犯,比如布里特·吉尔伯特,她说舍斯塔女士"拒不接受任何她不能理解的东西"。

舍斯塔女士在电话采访中说,她的批评只是针对语法而言。"我喜欢简洁的表达,"她说,"LGBTQ很拗口。所以我告诉学生们:'不要使用5到6个首字母构成的缩写。'"

舍斯塔女士今年60岁,1979年,她成为《费城询问者报》(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的第一位女性体育专栏作家。有一件事很明显:她属于另一代人。她自己对这个事实并不讳言,语气中甚至有些感激。"坦白地说,我既为这些年轻人骄傲,也感到有几分嫉妒,他们在这样一个时代成长,可以想爱谁就爱谁。"

历史的教训说明,代沟并不是那么容易逾越。20世纪70年代思想解放的男同性恋曾经令他们的前辈,也就是"石墙运动"(Stonewall)之前的那一代人感到困惑。在性别上无拘无束的新一代从跨性别作家凯特·伯恩斯坦(Kate Bornstein)那里借来的名言(指她在1986年说的"我不把自己称为女人,但我知道自己不是男人。"——译注)可能很快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包围他们的上一代人。

然而,"LGBTQIA"这样的字母大杂烩或许很难一直维持下去。"在未来10到20年里,不同的种类持续在LGBT的大伞之下发展起来,这会变成常态,"哈尔伯斯塔姆教授说。

甚至在那次公开发言活动中,学生们对各种名称左挑右选,身份认同政治的界限因泛滥而变得模糊。

留着卷发的大一新生桑蒂亚戈来自哥伦比亚,轮到他对人群发言了,他和一个朋友思考着他所谓"LGBTQ+"这个术语的局限性。

"为什么只有特定的几个单词能进入这个首字母缩写?"他问。

然后他报出一大串性别身份名单,很多都是在维基百科上找来的。"我们有女同性恋、男同性恋,"然后他又不断添加,"双性恋、变性者(transsexual)、酷儿、同性恋(homosexual)、无性恋。"他做了个深呼吸,继续道:"泛性恋(Pansexual)、全性恋(Omnisexual)、三性恋(Trisexual)、无性别(Agender)、双性别、第三性别(Third gender)、跨性别、扮装者(Transvestite)、男女同体、双灵魂(Two-spirit)、阉割人(Hijra)、多元爱(Polyamorous)。"

到了这里,这个名单已经变成一首自由诗了,他以下面四个词结束:"未决定。性疑惑。其他。人类。"

房间里爆发出掌声。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1月10日。
翻译:董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孟买帕西族养殖秃鹫以恢复天葬传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孟买帕西族养殖秃鹫以恢复天葬传统
Aug 26th 2013, 00:17, by GARDINER HARRIS

印度孟买——就在秃鹫从孟买的天空消失了15年之后,当地的帕西族社区想要在其中一处最神圣的教址建造两座秃鹫养殖场,以便于让这种巨型食腐动物能够再次吞食人类的尸体。

孟买帕西人居住区委员会(Bombay Parsi Punchayet)主席丁肖·鲁斯·梅赫塔(Dinshaw Rus Mehta)说,根据计划,养殖场最快会在明年4月开工。他说,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秃鹫可能会在2014年1月再次开始吃帕西人的尸体。

梅赫塔说,"没有秃鹫,越来越多的帕西人开始选择火葬。我必须把秃鹫带回来,让这套程序再次运转起来,尤其是在季风季节。"

这一计划是六年谈判的结果。帕西族领导人和印度政府就复兴一项历史悠久的习俗进行了讨论,该习俗旨在保护古老的元素,空气、泥土、火和水,不被土葬或火葬污染。同时,双方也希望这一努力将有助于拯救两种濒临灭绝的秃鹫。政府将提供第一批种鸟。

养殖场的修建和之后15年的维护成本预计在500万美元(约合3146万元人民币),如果没有现成食物提供,成本将远不止这些。

梅赫塔说,"大多数秃鹫养殖场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肉类,不过,对我们而言,食物是免费的,因为我们会给秃鹫喂人的尸体,也就是我们的尸体。"

和他们一度依赖的秃鹫一样,帕西人也在消失。他们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曾是波斯(现为伊朗)国教,但后来基本上被伊斯兰教取代。十世纪,一大批琐罗亚斯德教徒为了躲避迫害而逃离波斯国,在印度定居下来。现在还有不到7万帕西人,大部分集中在孟买(Mumbai,以前称为Bombay),他们共同持有几个世纪以前购买的一些黄金地段的房产项目。

其中最值钱的财产包括包括马巴拉山上54英亩树林、以及蜿蜒其间的小道,这里是孟买最独一无二的街区之一。林间掩映着三座寂静之塔(Towers of Silence),几个世纪以来,帕西人就在这里处理逝者的遗体。

这些石塔是露天建筑,由三层大理石板组成的同心圆结构,外面的一圈为死去的男人专用、中间一圈为死去的女性专用、最里面的一圈专为死去的儿童使用。许多世纪里,留在石板上的尸体几个小时之内就会被附近的秃鹫一扫而光,剩下的骨头放在中心的浅井里,最后渗入泥土。

现代化进程从很多方面影响着这项古老的仪式,包括附近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非帕西人可以在大楼里观看这些所有这些可怕的画面。不过,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威胁还是近年秃鹫遭遇的生态灾难。

在印度,秃鹫的数量一度曾多达4亿,这个庞大的种群如此兴旺,是因为印度拥有世界上数量数一数二的牛群,但却禁止宰杀。当牛死后,他们立即被成群的秃鹫分食,遗留下牛皮给皮革商,牛骨给拾骨者。直到最近的20世纪80年代,就算印度最小的村庄,也常常拥有数以千计的秃鹫。

然而,双氯芬酸出现了,这是一种常见的镇痛剂,被医院广泛地用于减轻临危病人的痛苦。它在市场上的商品名是扶他林(Voltaren),其成分和雅维(Advil)及萘普生(Aleve)的成分一样;1993年,印度批准在牛身上使用这种药。自此之后,秃鹫很快就因这种药品引发不可逆转的肾衰竭而大量死亡。

此后,双氯芬酸被禁止作为兽医用药,这也许最终能产生一些效果。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自这种药被用于牛身上以来,印度的秃鹫数量去年第一次没有下降。

尽管如此,有三种秃鹫的数量依然缩减到仅有数千只,是之前总量的一小部分。剩下的秃鹫如此之少,于是帕西人在寂静之塔周围安装了镜子,打造了一个类似于太阳能炉的设施,以加速尸体的分解。不过,在季风季节,镜子起不了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帕西人选择了火葬,后者是帕西族麻葛(帕西族祭司的统称——译注)憎恶的一种殡葬方式,因为火是神圣的,而尸体是不洁的。

这是帕西族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帕西族领袖急于维护它,为此,他们已经拟定了详细的计划,要在寂静之塔附近建造秃鹫养殖场,每个养殖场会养殖76只秃鹫。帕西族领袖说,开工之前,他们依然在等待族人、医生和麻葛正式的批准,他们预计,未来数周内,这项计划就会得到批准。

不过,世界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基金会(World Zarathushti Cultural Foundation)主席霍米·B·达拉(Homi B. Dhalla)发誓要抵制这些计划。是他帮助开发了寂静之塔使用的太阳能收集器。他说,这些收集器运行良好。他担心,一旦政府为帕西人的养殖场提供秃鹫,官僚们就会试图攫取土地。

达拉问道,"为什么要让我们的财产处于危险?谁会去和政府抗争?"

另一个担忧是帕西人能否被劝服,停止使用双氯芬酸。每年,几乎所有被带到寂静之塔的约800具尸体都来自两家帕西人的医院,医生和亲属必须证明,逝者离世之前的三天里没有使用过双氯芬酸。没有简易的检测可以发现这些药物,政府已经承诺,如果养殖场的秃鹫在食用帕西人的尸体后死于双氯芬酸中毒,他们将停止养殖秃鹫。

帕西族的医学负责人对评论秃鹫养殖计划态度谨慎。BD珀蒂帕西人综合医院(B. D. Petit Parsee General Hospital)负责人、S·K·丁格拉(S. K. Dhingra)医生说,"作为一家医院,我们不能对病人说,'你能做这个'或'你能做那个'。"

帕西族的五位高级麻葛之一胡尔希德·达斯图尔(Khurshed Dastoor)说,他不确定族人会遵从双氯芬酸禁令。

他说,"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试图规劝族人,在进入我们最神圣的拜火庙之前关闭手机,我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们却认为,族人会在几个月之内放弃使用双氯芬酸?"

尽管如此,其他帕西族领袖表示,恢复传统至关重要,他们还在推进禁令的实施。

梅赫塔说,"我们必须要往最好处想。"

Sruthi Gottipati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2年11月30日。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柏林旧机场区“再起飞”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柏林旧机场区"再起飞"
Aug 26th 2013, 00:29, by NICK FOSTER

柏林——滕伯尔霍夫机场(Tempelhof Airport)于2008年关闭空中交通时,关于机场旧址未来规划的讨论,重新引发了人们对附近一个居住区的兴趣,那里就是当地知名的"Fliegerviertel",或称"飞行员营地"(Aviators' Quarter)。

"新滕伯尔霍夫花园城"(The New Tempelhof Garden City)——这是官方名称,当地居民们并不常用——有大约1000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住宅,分布在蜿蜒的林荫大道两旁,及以"一战"德国飞行员命名的几个小广场的旁边。

这些房屋大多是两层的排屋和半独立式住宅,在一个多数人都住着单调公寓楼的城市里,它们就显得别具一格。房屋是砖混结构,灰泥与石膏立面色调清淡;屋顶上铺着红色的鱼鳍状陶瓦。

自从滕伯尔霍夫机场关闭以来,西柏林的这片街区就成为一个兴旺的房地产微观市场。此处的房价已上升了50%或更多;而据当地居民说,现有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在销售业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这样的增长虽然对于这座德国首都的中产阶级区域而言,算是很高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比柏林的平均房价高出很多。后者已被近年来中低阶层住房价值的急剧增长所推高(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地产公司的报告称,从2009年中期到2012年中期,该市房屋的平均价值已经上升了44%)。

销售人员一般在网上为"飞行员营地"的住宅做广告时都标出建议价格,然后从潜在买家们那里得到各自保密的报价。这些买家通常是年轻而有专职工作的家庭,他们来自柏林之外的地方,都想在市内买房。

例如,Locanto.de网站上的一则告示称,一栋未翻修的130平米(即1399平方英尺)的房子,售价为439900欧元,或584400美元(约合人民币357万元)。该房屋建造于1920年,位于一排联排住宅的中段,占地380平方米。

安娜·温格(Anna Winger)是美国小说家兼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栏目"柏林故事"的创建者,她于2010年携家人搬到了"飞行员营地"。此前他们住在夏洛滕堡(Charlottenburg)的一套公寓里,那里是一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也位于该市的西部。

"靠近繁忙的机场曾是这片社区的弊端,"她说,"但在机场拆除并改建为公园后,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优势。"

温格枚举名校、老树和老字号商铺,借此说明住在西柏林有哪些地方与从前的东柏林不同。而在东柏林的新潮住宅区中,一切都是新的。

但是"成为再造社区的一部分,也是件有趣的事",温格说道,她于2008年写的一本小说《正是此处》(This Must Be the Place)就以西柏林的一栋建筑为背景。"而滕伯尔霍夫是个充满回忆的社区。我们有些老邻居,儿时真的曾在1948年的'糖果轰炸机'空投行动中拾到过口香糖。而现在,我的孩子们就在当年那些飞机跑道上骑着自行车。话又说回来,在柏林,你永远以某种形式生活在一座历史纪念馆里。"

潜在买家对滕伯尔霍夫-舍内贝格(Tempelhof-Schöneberg)这片地方(柏林市的一个自治区,包括前机场区域和"飞行员营地")的兴趣,可以看作是前西柏林地区房地产市场大幅复兴的一个体现。

这里的中心地带是库尔菲斯滕大街(Kurfürstendamm),"冷战"时期曾是西柏林的"市中心",现如今是一条漂亮宽敞的大道,两边有豪华的咖啡馆和高端女装精品店。这条大街周围的房地产,在附近的动物园(Zoologischer Garten)火车站周边再开发项目的带动下,正蓬勃发展。今年下半年,一个名为"比基尼柏林"(Bikini Berlin)的项目将在那里如期开业,54000平方米的面积内设有零售商店、电影院、酒店和办公区域。该地址对面,一栋32层的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已于1月开业。

在滕伯尔霍夫-舍内贝格区内,4700套新住宅将兴建在曾经的机场周边地带,该计划已被列入一个名为"自由滕伯尔霍夫"(Tempelhofer Freiheit)项目中,预计于2016年动工。

但在"飞行员营地"西边不到两公里、或说一英里多以外的地方,大约有1300人已经在EUREF校园里工作了。那里有多个研究院、大学报告厅和高科技公司,混合聚集在一片5.5公顷、或大约14英亩的土地上。这片地是拆除了一个储油罐后留下的。预计到2018年,这个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8.99亿元)的项目竣工时,将有5000人受聘于此。

克劳迪娅·温施(Claudia Wünsch)是时尚界的一名公共关系顾问,来自斯图加特(Stuttgart)。她于2010年在"飞行员营地"买了一栋半独立式的房屋。

"搬来柏林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就是在一个很酷的地方拥有一套旧公寓,"温施说道,她之前住在普伦茨劳贝格(Prenzlauer Berg),是前东柏林的一个时尚之地。"但有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之后,我和丈夫想住个大一点的地方。"

同盟国的轰炸机一般都会避开这个机场,包括"飞行员营地",因为他们知道在敌对终结的时候,这里会派上用场。不过温施的房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20年代一栋毁于流弹的建筑旧址上修建的。

仍有活要干:"那些房间都很小,真的需要扩大一点,"温施说道。

市政府不允许更改"飞行员营地"的房屋立面,以保护这片营房一致的外观。夫妻俩获得允许,可以在房屋后面扩充四米,但他们必须保留原来的车库门。现在那道门的后面,是一个办公室与图书馆的混用空间,已不是停车用的了。

这栋房屋的改造花了六个月时间,现在已是一处高达四层、大约200平方米的生活空间,包括一个阁楼和一个地下室。

对很多柏林人来说,"飞行员营地"的知名度并不高,尽管此地是位于枢纽地带。"我从克罗伊茨贝格(Kreuzberg)的办公室骑自行车过去只要7分钟,从柏林正中心的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大约只要15分钟,"温施说道。

在温施家后花园的后面,是"飞行员营地"的一大特色之处:"在德语中,这地方叫做'dungweg',"温施说道,"就是一条狭窄的小径,通过房子后院,把一个街区两侧的两排房屋连接起来。人们的想法是,这样一来每栋房子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小块地或菜园。人们经过这条路去拿生火用的木柴、给花园用的堆肥,或去清除野草时,就都不用从房屋里面经过了。"

"但是现在,小径两端都可以锁上,于是它成了孩子们去邻居家找小伙伴的一条近路,而且十分安全,"她说。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8月9日。
翻译:幽竹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