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纽约时报: 鲁哈尼返回伊朗,有人欢迎有人扔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鲁哈尼返回伊朗,有人欢迎有人扔鞋
Sep 29th 2013, 10:49, by THOMAS ERDBRINK

德黑兰——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周六返回德黑兰后,数十名示威者向他投掷了鸡蛋,还有至少一只鞋。在此之前,鲁哈尼破天荒地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了一次电话,还在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United Nations)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大会上,向西方做出了其他示好的姿态。

抗议发生之时,也有支持者聚集在机场,为他接触西方的外交举动欢呼。这种反差突显出,伊朗国内对于是否应该与美国接触存在政治分歧,而鲁哈尼和他的助手在努力解除国际社会的核计划制裁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经过支持者面前时,鲁哈尼站在车里,从车顶的天窗上探出身来,对民众挥手致意,此时反对者开始向他的汽车投掷东西。安保人员连忙用雨伞替总统遮挡,而同时其他一些在路面上祈祷的抗议者阻断了道路。

鲁哈尼的支持者高呼,"代表变革的鲁哈尼万岁!"一小队警察艰难地控制着大约200名似乎是鲁哈尼支持者的人群。强硬派也同样高呼着回应道,"人民觉醒了,我们恨美国!"

安保人员最终将鲁哈尼拉回车内,加速驶离,把支持者和反对者丢在了后面,一些人推搡了起来。一名示威者奔向鲁哈尼车前,差一点遭到碾压。

渴望采取变革终结该国孤立局面的伊朗人,对上周突如其来的转向给予了激动的回应,鲁哈尼和他的助手们也成了联合国大会上众人谈论的话题。

鲁哈尼较为开放的立场被普遍认为是得到了该国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li Khamenei)支持的,至少现在如此。但尚不清楚势力很大的强硬派系,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敌对后,是否乐于接受关系的改善。

考虑到公开集会在伊朗受到严格的控制,机场的示威活动得到许可让许多分析人士感到惊讶。这也体现出,该国并不透明的政治体系中,有人可能在表达对上周突如其来的转变的不满。

接近政府的一位政治分析人士法沙德·古尔班普尔(Farshad Ghorbanpour)说,"这显示出,那些不希望采取灵活的外交姿态,不希望与世界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派系,已经开始组织起来。"

示威者表示,他们的抗议活动是自发的,但在伊朗,这种公开聚集常常是有人策划组织的,而且周六被派去控制人群的警察和便衣安保人员少得反常。

与奥巴马通电话数天前,鲁哈尼在联合国略过了一场午餐会,按照预期在那个场合两国领导人本来应该握手。但白宫官员表示,周四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与伊朗外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的一次会晤,据称很有建设性,这促使伊朗官员周五联系白宫,提出要通电话。

周五,鲁哈尼在前往肯尼迪机场途中,接到了奥巴马的电话。这是从人质危机之前算起的30多年里,美伊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联系。

在抵达德黑兰后发表的评论中,鲁哈尼详细讲述了这次通话。半官方的法尔斯通讯社(Fars News Agency)援引鲁哈尼的话说,"昨天我们正在准备前往机场时,白宫打来电话,表达了安排美国总统与我通话的意愿。"

"电话打到了大使的手机上,"鲁哈尼说,"通话主要关注于核问题。"

鲁哈尼还谈到了他为什么没有亲自与奥巴马会面的问题。

法尔斯援引鲁哈尼的话说,"两国总统会晤需要一些准备工作,由于场地没有准备好,所以没有举行会晤。"

法尔斯报道,外交部长本周将前往议会解释此次电话通话的外交程序。强硬派可能会密切关注是谁先提议通话的。

由于严厉的制裁拖垮了经济,因此许多伊朗人,包括许多周六在机场聚集的人,似乎都迫切地盼望向西方做出一些示好举动。

一名戴着彩色头巾的妇女举着的牌子上写道,"和平阁下,欢迎您。"

另一名妇女、现年50岁的服装设计师韦妲(Vida)说,她来这里是为了向总统表示支持。她只愿意透露自己的名,不愿透露姓氏。

"这一次我们的国家真的会转变,"她说,"我敢肯定。"

她的女儿涂着紫色的唇膏,紫色是鲁哈尼在6月的大选中竞选时的主打色。她高呼着,"改革万岁!"

在街上不远处,抗议者则举着"我们绝不接受羞辱"和"同美国谈判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标语牌。

"我们来这里是因为我们痛恨美国,伊朗绝不会与美国产生关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说,"鲁哈尼一定要听听我们在说什么。"

鲁哈尼的汽车开走后,一名男子绝望地摇着头。

"为什么总是要把什么都毁掉?"他问道,"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我们,可是却有人朝我们的总统丢鸡蛋。"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绝命毒师》成功,网络功不可没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绝命毒师》成功,网络功不可没
Sep 29th 2013, 10:38, by BRIAN STELTER

眼下,凯尔·鲍尔(Kyle Bauer)害怕遇上《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剧透,这种恐惧更甚于对课堂突击测验的担忧。

鲍尔在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读工程学,每到周日晚上,都有学生挤在宿舍的休息室里观看最新一集的《绝命毒师》。但是,鲍尔周一时还落后了20集。那天晚上起,他开始恶补,以便周日可以去休息室观看无比重要的大结局——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去那里看大结局,而其他人都去了,那么自己可能就会被剧透。

"朋友们告诉我,这会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佳决定。"他周三晚上说,甚至在跟记者交谈的时候,他也没有暂停对《绝命毒师》的马拉松式恶补。

AMC电视台的《绝命毒师》,在其最后一季里成为了风头最劲的有线电视节目。它讲述的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师转变为毒枭的经历,美国各地的粉丝已经把做功课、洗餐具、洗衣物这些事情放到一边,试图通过Netflix、亚马逊、iTunes和其他互联网服务来赶上AMC播放它的进度。

对于热门电视剧集的大结局,宣称炒作一直都很激烈,但《绝命毒师》现象体现了一种关系的颠覆,这种关系存在于直播的、线性的电视服务(以Comcast和DirecTV为代表)和点播电视服务(由Netflix为代表)的平行世界之间。

人们通常认为,点播服务会打压直播节目的收视率。而在本例中,前者对后者的收视率起到了推动作用。

《绝命毒师》首次播出是在2008年,当时的收视人数仅为区区120万——很多节目安排负责人往往会砍掉这样的剧集。但《绝命毒师》逃过了这样的劫难,慢慢建立了粉丝群——特别是在大家都能在Netflix上看到它的已播剧集之后。

到2012年年中,观看《绝命毒师》直播集的观众约为260万,现在,随着大结局的临近,这个总数翻了一倍多,达到600万人。对于电视网的剧集来说,这个数字可能偏小,但它却让《绝命毒师》成为了收视人数最多的有线电视节目之一。

"这个节目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我们制造了一种观看它的紧迫感,"AMC总裁查理·科利尔(Charlie Collier)说。自周三起,该台已经开始对《绝命毒师》的老剧集进行马拉松式联播。

很久以前,观众就可以用DVD及之前的VHS录像带补看已播剧集了——事实上,一度被砍的福克斯动画喜剧片《居家男人》(Family Guy)在2005年复播,部分原因就是它的DVD广受欢迎。但是,集中观看大量剧集的现象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更加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有了Netflix及类似的服务,让连看数集变得很方便。

上周日,随着《绝命毒师》终于赢得电视界的最高荣誉:艾美奖最佳剧集,它又创下了新的收视人数纪录——尼尔森(Nielsen)的资料显示为660万——是当晚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节目。与此同时,很多人刚刚开始恶补。Netflix的资料显示,过去两周的每一天里,《绝命毒师》点播最多的已播集是第一季第一集,男主角沃尔特·怀特(Walter White)在这一集中首次制作了冰毒。

《绝命毒师》主创文斯·吉利根(Vince Gilligan)在接受艾美奖时感谢了互联网。他在后台告诉记者,"我认为Netflix帮助我们活了下来。"他还说,如果没有观众和Netflix播出带来的收入增长,以及网上的热议,他不相信这个电视剧可以超过两季。

《广告时代》(AdAge)首发的报道称,《绝命毒师》大结局集的每条30秒广告要价是30至40万美元。AMC周五晚上证实,该集的广告已经售罄,不过拒绝对价格置评,我们假设价格是30万美元一条,那么它在播放时段获得的收入,将高于排名最高的一些电视网剧情剧的通常收入。

"这是电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吉利根说,"我们能从中获益真是非常幸运。"

AMC的科利尔说,社交网站放大了人们热议《绝命毒师》的效应。(尼尔森估计,普通用户谈论电视节目的Twitter消息,平均每条有约50人看到)。"口碑仍然非常重要,"他说。

Netflix的授权合同不包含最近8集《绝命毒师》,所以要想看到它们,新粉丝必须依靠AMC、某个在线租赁服务,或者不怎么合法的途径。AMC的马拉松式联播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收视黄金时段的观众人数周三为100万,周四是将近120万(把数字视频录像观看人数加进来之后,这个总数还会更大)。

梅勒迪·霍姆斯(Melodie Holmes)认为《绝命毒师》容易令人上瘾,这么形容一部讲冰毒贩子的剧集倒有些贴切。霍姆斯居住在安大略的基奇纳,她说,自己和丈夫"每晚至少观看两集《绝命毒师》,如果是工作日之前的晚上,我们看完两集后会看看彼此是否还有精力,再多看点儿。"他们经常都会熬夜观看——现在已经彻底赶上了进度。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共和党抵制奥巴马医改,将政府推向停摆边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共和党抵制奥巴马医改,将政府推向停摆边缘
Sep 29th 2013, 08:11, by JONATHAN WEISMAN, JEREMY W. PETERS

华盛顿——周六,众议院共和党人选择强硬路线,要求先将奥巴马的医改法延期一年,并废除相关税费,然后才考虑批准任何保证政府运行的经费,由此将联邦政府加速推向17年来的首次停摆。

周六结束闭门会议后,立场一致的共和党人充满信心,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票数决定推迟医改法,废除提供医疗法部分资金的医疗设备税。但在众议院投票之前,内华达州参议员、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已经宣称,众议院的这项法案不会获得通过。民主党参议员计划在周一召开会议时搁置共和党的举措,由众议院决定是否通过一项不涉及破坏医改法举措的独立支出法案。

众议院的举动几乎使人们确信,政府的大部分部门将从周二12点01分开始停止运行。逾80万名非必要的联邦工作人员将面临休假,还有数百万人可能会在没有薪水的情况下工作。

众议院共和党还提出了另一项法案,该议案将确保军事人员在政府停摆之时继续获得薪水,此举说明,他们认为政府很可能停摆。医改法延期及军队财务法案定于周六交由众议院表决。

"美国人民不希望政府停摆,也不想要奥巴马医改(Obamacare)"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将履行我们的职责,提交该法案,然后由参议院决定是否通过该法案,阻止政府停摆。"

众议员达雷尔·伊萨(Darrell Issa)是共和党一个强大委员会的主席,与领导层关系密切,但却支持那些希望破坏医改法的人。在被问到如果参议院拒绝众议院法案会出现什么情况时,伊萨非常气愤。

"你怎么敢假定我们会失败呢?"他厉声说道,"我仍然相信,我们有机会达成明智的妥协,我不会接受任何人的失败假设。"

但里德明确表示,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共和党人进行了几周徒劳无益的政治游戏,我们仍然毫无进展,"他说,"我们仍然愿意在冷静及理智的氛围下就这些问题进行辩论。但美国人民不会接受茶党(Tea Party)无政府主义者的敲诈。"

白宫的语气也非常直接。新闻秘书杰伊·卡尼(Jay Carney)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任何投票支持该法案的共和党成员都是在投票支持政府停摆。"白宫还表示,如果参议院通过该法案,总统将对其予以否决。

其实,很多众议院共和党人都承认,他们已经料到参议院会拒绝众议院的条件,所以政府关门几乎在所难免。参议院民主党人曾反复警告众议院共和党人,他们绝不会同意对医保法案做任何修改。

本周末,众议院议长、俄亥俄州众议员约翰·A·博纳(John A. Boehner)面临着一个关键决定:要么接受参议院周五通过的法案,继续给政府提供资金,任由医保法维持原状,冒着遭遇保守派反抗、危及自己议长职位的风险;要么再次尝试损害总统的标志性国内政策,并期待政府关门一事不会给他的政党造成严重政治影响。

在无法保证获得民主党帮助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让政府关门。

"联邦政府此前曾关门17次,有时发生在民主党掌控局面的时候,有时发生在政府存在分歧的时候,"北卡罗莱纳州共和党众议员维尔吉尼娅·福克斯(Virginia Foxx)说,"我们的政党在做什么?我们是在为美国人民奋战。"

一些资深众议院共和党人说,还有一种方式或许能避免政府关门。参议院可以拿起众议院的支出法案,删去将医疗改革推迟一年的做法,同时保留取消医疗设备税的做法,以便给共和党留下颜面。这项税收10年当中的总价值为300亿美元(约合1836亿元人民币),民主党当中也有人对它表示强烈反对。这项税收的取消将不会阻止医保法律生效。从周二开始,用户就可以根据这项法律登记加入保险计划了。

里德已经表示,即便这项举措是保持政府运转的前提,他也还是无法接受。即便他接受了,只要有一名参议员反对,整个行动就会被推迟到9月30日政府关门的最后期限之后。与此同时,德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说,除了将医疗改革推迟一年之外,他不会接受任何条件。

华盛顿州民主党参议员、参议院预算委员会(Senate Budget Committee)主席帕蒂·默里(Patty Murray)说,"为了迎合茶党(Tea Party)少数派,推迟数百万老人和家庭享受医改福利的日期,众议院共和党人正在积极促成政府关门,尽管这完全没有必要。"

周六,国会的气氛十分热烈,至少在共和党人当中是这样。当共和党领导人在周六的闭门会议中展示他们的计划时,里面传来了"投票、投票、投票!"的阵阵欢呼。他们结束会议离开时,很多人都面带笑容。

1995年和1996年,政府关门之后,共和党人遭到了严厉批评。他们的支持率急速下跌,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一帆风顺地再度当选。这一次,他们表示自己有一项策略,可以让自己避免负面的政治影响,更何况,他们还握有让金钱继续流进军队成员口袋的法案。

阿肯色州共和党众议员汤姆·戈登(Tom Cotton)说,"如果哈里·里德和参议院民主党人不再这么顽固,政府当然不会关门。"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安倍晋三不承认东海岛屿主权存在争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安倍晋三不承认东海岛屿主权存在争议
Sep 29th 2013, 08:23, by RICK GLADSTONE

中日关系因两国都有主权主张的一个群岛而陷入僵局。周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拒绝就此做出任何让步,甚至拒绝承认这些岛屿的主权存在争议。

安倍晋三在联合国大会(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他不反对与中国就该群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展开对话,不愿看到两国整体关系因这一争议受损。

然而,他明确表示,对于日本而言,这些无人居住的东海岛屿归谁所有的问题毫无商量余地。安倍晋三属于保守派,一直希望加强日本军队的力量。

"说到尖阁诸岛,从历史事实和国际法来看,它都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并且处于日本的有效控制之下,"他通过一名译员表示,"然而,中国政府船只一直在对我们的领海进行侵犯,使我们深感遗憾。"

提到该群岛时,他还说,"日本不会在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做出让步",但是"话虽如此,我们并不希望这个问题出现任何升级"。

安倍晋三的此番言论似乎部分是为了回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王毅上周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露面时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前提是日本必须承认,该群岛的所有权存在争议。

日本已经控制该群岛数十年,中国却认为,日本对该群岛的主权宣示使人想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军国主义。日本则反驳称,中国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对该群岛表示兴趣,原因是有报道称群岛附近的海床可能蕴含着石油和天然气。

对于中国对该群岛的主权主张,日本官员越来越担忧。数月来,两国的巡逻船一直在该群岛附近水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几周之前,至少有七艘中国巡逻船进入了该群岛附近的海域,日本空军还在该区域探测到了一架无人机,于是派飞机紧急起飞进行应对。日本官员表示,这架无人机是中国派遣的。

去年12月上台的安倍晋三曾表示,他可能会安排政府官员前往该群岛,这可能会使日本与中国的对抗进一步升级。安倍晋三周五并没有重申这种可能性,然而,他的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几周前在日本告诉记者,这个选择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联合国气候专家设定碳排放上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联合国气候专家设定碳排放上限
Sep 29th 2013, 07:29, by JUSTIN GILLIS

斯德哥尔摩——周五,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齐聚一堂,首次正式支持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设定上限,制定了一个目标水平。一旦超过这个水平,人类必须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否则便会面临无法逆转的气候变化。他们警告,除非尽快采取减排措施,否则几十年后这一目标便可能被超越。

在揭晓联合国对气候科学的最新评估时,这些专家援引了一系列已在发生的变化,警告称这些变化很可能会加剧,并近乎肯定地表示,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峻的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联合主席托马斯·F·斯托克(Thomas F. Stocker)说,"简而言之,它危及到了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撰写了相关报告的该委员会由科学家组成,受联合国资助。

针对人类导致的变暖所带来的风险,这是IPCC迄今为止做出的最为权威的评估报告。该委员会希望借此为围绕新气候条约而举行的国际谈判提供动力。近年来,在众多技术和政治争端中,相关谈判停滞不前。该委员会明确表示,如果继续对温室气体排放不加限制,地球所剩时日不多。

"在大气和海洋的变暖、全球水循环发生的变化、冰雪的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以及部分极端气候的变化中,均发现了人类影响,"该报告称,"人类影响极有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已观察到的变暖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份新报告长36页,是一份内容有900页之多的报告的摘要,用途是供全世界的领导人阅读。完整报告将于下周发布,内容是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证据与论述。继完整报告之后,IPCC还将于2014年就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可以采取的限制损失的措施发布报告。上月,摘要草稿被泄露,而最终定稿并没有大的改动,只是为了条理清晰而进行了编辑。

该委员会远远超越了此前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进行的四次分析,支持人类社会实行"碳预算"。这是一种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措施。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工业活动与毁林均可产生二氧化碳。该委员会得出结论,若要让全球变暖保持在比前工业化时代的水平高不到2摄氏度的水平,最多只能燃烧1万亿吨碳,并将产生的气体排到大气中。科学家们相信,如果高于这个目标温度,气候变化造成的最危险后果便会开始显现。

 牛津大学的(University of Oxford)科学家迈尔斯·R·艾伦(Myles R. Allen)是新报告的作者之一。根据他的测算,工业革命开始后,已燃烧的碳略微高出了5000亿吨,如果按照目前能源消耗的增长率继续下去,将在2040年前后达到1万亿吨的燃烧量。目前,有3万多亿吨的碳仍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埋藏在地下。

一旦耗尽1万亿吨的预算,想要继续燃烧化石燃料的企业就得想方设法进行碳捕集,并将之封存在地下。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正推动相关监管条例,基本上将要求未来所有的燃煤发电厂采用此类技术,而这种技术本身可能成本颇高。反对奥巴马的共和党人指责他"向煤炭开战"。

IPCC是一个由数百名科学家组成的全球性组织,每五或六年发布一次重大报告,就气候变化方面的最新知识向各国政府提供建议。

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是1990年以来的第五份主要评估报告。每份报告都更加确定地发现地球正在变暖,而且认为人类是主要原因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新报告得出结论,过去几十年的变暖由人类造成的几率为95%到100%;而2007年报告中采用的数据为90%到100%。

不过,新报告也承认,气候科学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特定排放水平下可能的致暖效应、海平面上升的速率,以及导致动植物灭绝的几率。虽说如此,科学家们强调,此类不确定性有可能往正反两方向发展,而控制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控制排放。

新报告尚未面世之前,就有怀疑气候变化的组织抨击它危言耸听。

位于芝加哥的哈特兰研究所(The Heartland Institute)上周发表了一份文件,宣称任何进一步的全球变暖都很可能仅限于零点几度,而这"并不意味着气候危机"。

在华盛顿,奥巴马总统的科学顾问约翰·P·霍德伦(John P. Holdren)援引科学置信水平的提高称,"人们感知到的气候变化的种种危害将进一步恶化,除非全球采取全面而有力的行动来减少排放。"

周五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通过视频连线向与会代表发表了讲话。他宣布,自己有意召集各国元首在2014年会面,推动国际协议取得进展。上次此类会议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不过以混乱收场。

翻译:陈亦亭、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马云夫妇将赞助生命科学突破奖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马云夫妇将赞助生命科学突破奖
Sep 29th 2013, 04:47, by WILLIAM ALDEN

俄罗斯企业家、投资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吸引了硅谷一些最著名的人士与自己携手合作,于今年创设一个生命科学奖项。如今,他还争取到了一位中国巨头的支持,这位巨头就是马云。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马云和他的妻子张瑛已同意成为该奖项的捐助人,该奖是目前全球奖额最高的医药和生物奖项。预计阿里巴巴集团将于周五宣布相关消息。奖项名为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马云将会加入管理该奖的基金董事会。

该奖从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量资金,将为科学家提供300万美元(约合1836万元人民币)的奖金,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两倍还多。马云的捐赠使年度奖项由五项增加到了六项。

米尔纳研究过物理学,后来又通过向Facebook等公司投资发了财。他说,马云的加入突显了该奖的国际性。尽管今年的大部分获奖者都是美国人,但该奖是向全球申请者开放的。

"从科学家工作的重要性来看,他们远没有获得应有的肯定,"米尔纳在采访中说。"过去50年间,我们已经从一个以爱因斯坦(Einstein)为头号名人的世界,走进了一个连最著名科学家都不能进入全球名人前几百位的世界。"

加入基金会之后,本身就是名人的马云将与一群著名科技巨头为伍。除米尔纳以外,该奖的赞助人还包括谷歌(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布林的妻子、遗传学公司23andMe的联合创始人安妮·沃奇基(Anne Wojcicki)、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以及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基金会主席是苹果(Apple)董事长亚瑟·D·莱文森(Arthur D. Levinson)。

马云曾在杭州教英语,于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以此作为断路器和液压缸等产品的企业交易平台。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在线商务的巨头,正在推进首次公开募股的计划,这次上市可能会将该公司的估值定在750亿美元(4589亿元人民币)以上。

米尔纳是最有可能因阿里巴巴首次公开募股而受益的人之一,因为他的公司DST全球(DST Global)于2011年对阿里巴巴进行了投资。但米尔纳表示,他与马云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几年之前,当时他来中国了解该国的技术行业。

"能为医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带来帮助,我觉得很荣幸,"马云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希望有一天,这能给很多人的生命带来改变。"

今年,生命科学基金会为11名科学家颁发了奖项,其中很多人都曾研究细胞生长及细胞生长如何导致癌症的遗传学问题。该基金会表示,基金会奖励那些致力寻找严重疾病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人员,奖项之一专门针对帕金森氏征研究工作。

在线提交明年奖项提名的时间从本月开始,到10月2日结束。任何人都可以在该基金会的网站上提交提名。

对米尔纳来说,这个奖项包含着个人情愫。他曾经表示,他父亲今年与结肠癌作了斗争,但最终死亡。

米尔纳说,"当时还没有能治愈他的技术。"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在香港,狭窄隔间里拥挤的生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在香港,狭窄隔间里拥挤的生存
Sep 29th 2013, 04:24, by 白天娜, GRACE TSOI

香港——这是一座粗陋的住宅大楼,大楼一层那条昏暗走廊的尽头有一扇狭窄的门,打开那扇门,你就看到了香港经济的阴暗一面。

22个人住在旺角附近这间450平方英尺(约合41.8平方米)的公寓中,每个人的隔间勉强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两条狭窄的通道旁边排满了这样的隔间,通道的尽头是一个潮湿的厕所和浴室。

每个宛如橱柜的隔间都有一个滑动门,一台小电视机,一些架子和一个薄床垫。大多数人都在这里住了几个月,有些人住了几年。

"幸亏这里有空调,要不然根本睡不着。"55岁的吴季雄( Ng Chi-hung,音译)说。"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必须适应任何事情。"吴志雄是一名无业人员,住在下铺。

睡在他上铺的是59岁的郑田生(Cheng Tin-sang,音译),上铺要通过一个短金属梯才能爬上去。由于心脏疾病,郑田生无法工作,整天都在大街上闲逛。

"我总是坐在麦当劳(McDonald's)之类的地方,"他说。"有空调的地方都行。"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香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意大利,稍低于英国和法国。然而,香港中文大学专门研究城市贫困与就业情况的副教授黄洪表示,对于像吴季雄等没有技能或技能不足的人来说,香港是一个艰苦的地方。

香港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重大变革。当时,大部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使香港成名的制造业活动都移至中国内地。黄洪表示,取而代之的是银行业、保险业、物流及房地产业,这些服务行业目前雇佣了将近90%的劳动力,但无法为许多教育水平较低的工人提供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香港的生活成本居于世界最高之列,对处于收入底层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且日益增加的负担。

例如,吴季雄曾在建筑工地工作,还当过送货员。他的上一份工作是服务员,月薪为7000至8000港元(约合900至1000美元)。他在旺角租的那个15平方英尺铺位月租为1440港元。

据政府指派评估居住状况的研究机构——政策二十一(Policy 21)——透露,在香港,至少有17万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在香港,随处都能找到这样的住所,这些住所曾经由一家人居住,如今则被石膏板或笼子式的金属丝网隔成了多个房间。只要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这种分隔私有公寓的举动就属于合法行为。

"很难知道香港有多少隔间公寓,"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工作人员施丽珊(Sze Lai Shan)说。"我们从与我们合作的人那里得知相关情况,他们会告知我们新近分隔的公寓或关闭的旧隔间公寓的情况。"该协会是倡导社会公平的非政府组织。

多年来,香港一直都有这种小房子;近年来,由于房价飙升,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被迫撤离普通住房市场,这种房屋的数量随之增加。施丽珊的组织本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四年中,这种房子的租金上涨了近20%,如今的租价约占住户收入的三分之一。按每平方英尺的租金来计算,这种房子的租金至少比没有分隔的普通公寓的租金高三分之一,后者的均价为每月每平方英尺22.7港币,合2.93美元。

"住在这里非常贵,所以我必须更加节俭,减少食物开支,"49岁的阮莲玉(Yuen Luen-yuk,音译)说。她八年前从中国南部沿海城市湛江搬到香港,靠照顾退休老人获取微薄收入。

她的住所在观塘附近,也是公寓的一个隔间。隔间的天花板很低,成人根本无法站立。还有另外九人住在那里,他们共用一个灯光昏暗的厨房、一个简单的浴室和一条狭窄的走廊,降温设备只是一台嗡嗡作响的电扇。

"我没想过去租更好的地方,"阮莲玉说,"因为这意味着你得把所有工资交给房东。"

如今,去年成为香港行政长官的梁振英的政府之所以非常不受欢迎,香港的住房条件就是其中一个原因。香港目前已有大量为低收入者准备的公益住房,但梁振英仍然承诺,每年要给香港增加2万套这样的住房。

本月,一个负责监管住房政策的委员会就香港住房问题提出了大量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立隔间执照体系,以便对安全和卫生进行更好的管理。

然而,住房专家担心这些政策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承认,新的政府补贴住房——这些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比郑田生和其他人居住的狭窄空间舒服许多——还需很多年才能建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被高房价挤出普通住房市场,公共住房的等候名单逐渐变长。根据政府数据,名单上的等候者已经从两年前的16.5万人上升到了目前的大约23万人。

政府住房会优先考虑一家人或年老者,吴季雄、郑田生和阮莲玉之类单身者的等待似乎看不到尽头,他们搬出狭窄铺位的希望也越来越小。

"如果年轻一些,我就会努力工作,争取攒下首付"买一套公寓,阮莲玉说。她说,实际情况是,"我对将来不抱太多期望,只是过一天算一天。"

白天娜(Bettina Wassener)是《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驻香港记者。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