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中国军费预算同比增12.2%,增幅为近年之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军费预算同比增12.2%,增幅为近年之最
Mar 5th 2014, 11:45, by 黄安伟

北京——中国周三宣布,2014年的军费预算将增至8082亿元(约合132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2%。中国意在成为太平洋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存在,打造一支可以将力量投射至整个地区的海军,国防支出的增长是这种追求的又一个表现。

这是近几年来中国军事支出的最大增幅。2013年,中国的国防预算较上年仅增长了10.7%。中国的军费支出在全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也包括了海军和空军)的壮大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全球政治影响力是一致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如此,该地区其他国家以及太平洋地区的超级军事大国美国仍在密切关注中国军事实力的扩张。

曾有美国官员表示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紧张外交关系的担忧日益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很大一部分来自该地区对中国军事实力崛起、以及中国对该地区礁石、暗礁、岛屿、捕鱼权和海上通道的主权主张的忧虑。美国已经表示在领土争议问题上不站队,但要保持自由航行的权利。

外国军事分析人士说,中国的实际年度军费开支要高于官方数据。防务咨询和分析公司简氏信息集团(IHS Jane's)估计,中国今年的军费支出为1480亿美元,但此类估计可能有很大出入。对中国军费的非官方估计数据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的军费预算,2014财年美国军费预算的官方数据为5268亿美元。

前美国驻北京武官、退休军官卜思高(Dennis J. Blasko)说,2014年的中国军费预算"不会让中国倾家荡产,但对军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感谢你们的服务,你们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要支持你们。'"

他补充说,"相当一部分可能会用来给军人涨工资。你可能还记得有人说过,解放军军官的工资应该高于公务员。"

卜思高还说,增加的军费有一大部分将会用于"更好、更实际的训练"。

"中国海军也将继续在更加远离中国大陆的地方开展更多训练,这比在近海的训练更昂贵。"

中国在全国人大会议的第一天就宣布了军费开支。全国人大的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其目的就是正式通过中共领导人已经制定好的政策。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在开幕式上说,"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其他亚洲国家怀疑,中国的重点是要构建进攻能力。这些国家还指出,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姿态越来越强硬。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在南海提出的领土要求表示反对。一些分析人士称,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储备和渔业资源。

去年11月,中国宣布在东海一片狭长海域上空设立一个新的防空识别区,称外国飞机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必须向中国报备飞经该识别区的航线。中国此举令日本、韩国和美国大为震惊。美国并未遵守中国的要求,继续派军用飞机途经该区域。

围绕东海几个处在日本管辖下的岛屿,中国和日本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外交争端。美国官员称,那些岛屿周边的军队巡逻和捕鱼船的行动可能会在无意中引发冲突。争议岛屿在日本被称为尖阁诸岛(Senkaku),中国则称其为钓鱼岛。

"我们最不需要的是某种意想不到的事件,最终导致意想不到的、非常严重的结果,比如渔船撞上军舰导致有人溺水死亡,"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F. Locke)上周在北京召开的离任前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因此双方都该降降温,以外交为重点,这很重要。"

美国军方官员表示,美中两军高层的联系,要比冷战低谷期美苏两军高层的联系薄弱得多。今年2月底,美国陆军参谋长雷蒙德·T·奥迪耶诺上将(Raymond T. Odierno)到访中国,为美国陆军与人民解放军之间开展正式的对话与交流项目奠定基础。他称,希望在2014年底以前进行该项目的首次会面。

最近几年,中国军队在海上部署了一艘航空母舰,并且测试了一款隐形战斗机。这艘航母购自乌克兰,经改造后被命名为"辽宁号"。许多中国防务企业及公立大学的研究项目,一直在研发多款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要么是为了用于解放军,要么是为了销售到海外。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王湛、陈亦亭、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逼退俄罗斯,奥巴马胜算几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逼退俄罗斯,奥巴马胜算几何?
Mar 5th 2014, 09:17, by PETER BAKER

华盛顿——一贯咄咄逼人、大呼小叫的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在周二确信地说,俄罗斯没有占领乌克兰东部的计划,至少目前没有,这表明这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地缘政治危机尚有转机。全球市场如释重负,白宫表示了谨慎的乐观。

但在奥巴马总统及其欧洲盟友看来,这一步的变化是一个难解的谜语。即便俄罗斯放过乌克兰东部,避免军事干预升级,它能有效地停止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占领吗?美国和欧洲是会心照不宣地接受这个状况,还是想方设法去恢复原状——如果要恢复,它们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自从俄罗斯军队控制克里米亚后,奥巴马的助手们私下里承认,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被占领的局面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他们把精力放在了阻止普京进一步进犯上。如果在接下来几周克里米亚被继续封锁,就需要发起一场联合行动,迫使俄罗斯撤军,而该行动也有可能导致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分歧,后者可能更愿意去忍受这种新的局面。

白宫目前在集中注意力遏制冲突升级,虽然普京的好战和对自己行为的辩解让美国官员们感到气馁,但他又说目前看来对乌克兰东部俄语区没有进行干预的必要,算是给他们带去了一些安慰。另一个让他们感到振奋的消息是,普京看似已同意在5月举行选举,从而组建一个合法的乌克兰新政府。

在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周二访问基辅之际,奥巴马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通过电话进行了磋商,而后他对记者说,有些人将普京的言论解释为他"要暂停片刻,对过去的事进行反思"。

也有人警告不要对普京的声明作过多解读。奥巴马的首位驻北约(NATO)大使伊沃·达尔德(Ivo Daalder)说,"我们这边不应该只是去听他在说什么,然后认为危机已经快结束了:'好吧,我们失去了克里米亚,但其他地方还在我们这里嘛。'"

他接着说:"克里米亚事关重大。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被侵略,一大片领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被抢走。而其次这也不只是克里米亚的事。这关乎乌克兰最终的控制者是谁。"

气氛依旧紧张,奥巴马政府的官员们正在推动制裁计划的实施,可能会由美国来实施,但他们希望欧洲盟友能够配合。政府在酝酿计划,一旦俄罗斯军队继续留在克里米亚这个乌克兰自治地区,将会在未来逐步采取升级的行动。

奥巴马在权限范围内可以采取多项行动,无需通过国会立法。首先是根据一项叫做《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Act)的法律,国务院已经起草了一份与践踏人权行为有关的俄罗斯人名单,它最近以克制的姿态没有对这些人做出制裁。政府还可以立即禁止这些俄罗斯人进入美国,并冻结他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

基于现有针对叙利亚的制裁,总统还有权对涉嫌向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总统提供武器以镇压叙利亚叛乱的俄罗斯个人和机构进行追责。此前在尝试与俄罗斯合作解决叙利亚内战问题时,政府暂时没有采取相关行动,但是一旦实施,他们可以切断俄罗斯银行与欧洲金融机构的联系。

奥巴马还可以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制定一系列制裁措施,专门针对那些在乌克兰引发动荡,侵犯乌克兰主权的俄罗斯官员和组织。理论上,制裁对象可以是上至普京在内的任何人,但一些官员表示他们不会把普京列为制裁对象,至少不会一开始就这么做,相反,他们会沿着俄方的权级结构逐层往上追究。

欧洲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也深入得多。欧洲领导人已表示不愿现在对俄罗斯实施最严厉的制裁。但如果美国下令称俄罗斯的某家银行违规,这项命令便会被传达给全世界的银行,迫使它们切断与俄罗斯那家银行的联系,否则它们就会面临被禁止与美国金融业进行业务合作的风险。

"我的看法是,在金融制裁和直截了当的强硬外交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可能会被迫退出克里米亚,"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长期研究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的专家安德斯·阿斯伦德(Anders Aslund)说。

但其他一些人有更多怀疑。他们指出,如果没有盟友的支持,奥巴马可能不愿根据需要采取这种程度的措施,尤其是考虑到这么做想必会危害与俄罗斯在叙利亚、伊朗、阿富汗和中东和平等系列问题上的合作。

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可能是前车之鉴。这两个亲俄罗斯的地区都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独立了出来。俄罗斯2008年结束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战争后,克里姆林宫不顾美国和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对,承认这两个地区的独立,并让军队留守在那里,保证它们的独立。美国和欧洲虽然进行了抗议,但最终还是像往常一样,重新开始与俄罗斯做生意。

奥巴马的助手称乌克兰有所不同,而且只要俄罗斯军队占领着克里米亚,他们很难想象美俄关系会恢复正常。他们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阻止俄罗斯彻底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但哪怕是让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控制下的飞地都是不可接受的。

周二,普京举行了一次漫长的新闻发布会。听了普京的发言后,白宫官员称看到了今后的三种可能。首先是俄罗斯可能会加大力度,进入乌克兰东部。他们希望普京释放的信号是他不会这么做。第二种可能是,俄罗斯决定止步克里米亚,要么吞并克里米亚,要么对克里米亚进行事实上的统治。

第三种可能是,俄罗斯接受美国官员所谓的"台阶",同意让国际监督机构取代街头的俄罗斯军队,保护说俄语的人不受攻击,同时接受5月选举产生的乌克兰政府。

奥巴马总统的助手称,奥巴马上周末与普京交谈了90分钟,并打算再和他谈谈。奥巴马周二称他意识到,俄罗斯对自己的邻国有兴趣很正常。但他说自己不会接受对国际法的持续违反。"我知道,普京总统似乎有一群与众不同的律师,在进行一系列不一样的解读,"他说,"但我觉得这骗不了任何人。"

奥巴马总统补充说,乌克兰民众理应享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普京可以大放厥词,但实际情况表明,他现在并未遵守那一原则,"奥巴马说。"俄罗斯仍有机会这么做,与国际社会合作,帮助稳定局势。"

翻译:经雷、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克里米亚半岛多数乌克兰部队投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克里米亚半岛多数乌克兰部队投降
Mar 5th 2014, 07:07, by DAVID M. HERSZENHORN

乌克兰辛菲罗波尔——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已被俄罗斯军队控制,克里米亚总理周二表示,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大多数乌克兰部队已经投降,并宣誓效忠于他领导的亲俄罗斯政府,当地官员正在努力加快就脱离乌克兰举行公投的进度。

克里米亚总理谢尔盖·阿克肖诺夫(Sergei Aksyonov)在周二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克里米亚官员已经掌控了安全局势,即便俄罗斯军队与乌克兰士兵仍在几个军事基地对峙,其中包括塞瓦斯托波尔贝尔贝克机场(Belbek)附近的一个基地。

阿克肖诺夫说,"克里米亚人民的生命安全没有受到威胁。"

在基辅,乌克兰国防部(Defense Ministry)断然谴责了叛变的说法。国防部发表声明称,"消息是假的。"声明还称,"所有乌克兰部队、编队和军舰都在坚守岗位。乌克兰军事哨所所在区域都在乌克兰军队的掌控之中。"

阿克肖诺夫的说法无法进行独立验证,而他也没有声称所有部队目前都与他的政府立场一致。然而,国防部的全盘否定——"所有军人都效忠于乌克兰民众,根本不会考虑叛变提议"——也不可靠。

上周末,乌克兰海军司令丹尼斯·别列佐夫斯基(Denis Berezovsky)公开宣布叛变。目前,联邦边防警察哨所等不隶属于国防部的安全机构似乎处于克里米亚政府的控制之下。

与此同时,乌克兰武装部队仍在与亲俄罗斯的士兵对峙,后者已经包围或封锁了克里米亚各处的军事基地。阿克肖诺夫表示,他相信,已经有足够多的士兵效忠于他,足以消除武装叛乱威胁。

47岁的辛菲罗波尔居民阿纳托利·德库萨洛夫(Anatoly Dekusarov)与其他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支持俄罗斯士兵。他表示,有俄罗斯士兵驻守,他感觉更安全。"我要捍卫我的独立,"德库萨洛夫说,"我要捍卫我们的自由。"

他表示,由代理总理阿尔谢尼·P·亚采纽克(Arseniy P. Yatsenyuk)领导的过渡政府与美国串通一气。他还说,美国想要攫取俄罗斯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基地及其他资产。"基辅将乌克兰卖给了美国,"他说。"亚采纽克将克里米亚卖给了奥巴马。"

武装人员攻占议会大楼并升起俄罗斯国旗之后,阿克肖诺夫于上周四就任克里米亚地区政府的领导人。他领导的政党名为俄罗斯团结党(Russian Unity)。

他表示,克里米亚原定于3月30日就脱离乌克兰举行公投,公投可能会提前举行,但他没有提供相关细节。他还表示,他与遭到罢黜的乌克兰总统维克托·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没有联系。亚努科维奇已经逃到了俄罗斯,但表示自己计划返回乌克兰。

阿克肖诺夫希望推进公投,基辅的新政府却于周二开始采取旨在阻止克里米亚寻求独立的法律步骤,由此在与克里米亚官员的冲突当中开辟了又一条战线。收到代理检察长奥莱尔·马格尼茨基(Oleh Maknitskyi)的请求几小时后,基辅的一个区法院判定,任命阿克肖诺夫担任总理的决定无效。

检察长办公室说,法院已经认定克里米亚议会上周的投票无效,那次投票解散了地区政府,并且任命了一个由阿克肖诺夫领导的新部长会议。

代理总理亚采纽克说,政府希望修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与此同时,乌克兰新政府正准备与欧盟(European Union)签订政治和贸易协议。

亚采纽克在议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乌克兰愿与俄罗斯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模式下,俄罗斯需要尊重乌克兰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主权。"

然而,克里姆林宫不太可能接受乌克兰向欧洲靠拢的举措,部分是因为担心乌克兰最终会加入北约(NATO)。周二,北约成员国土耳其表示,他们已经派出了8架F-16战斗机,以此回应俄罗斯派侦察机在黑海沿岸飞行的做法,此举进一步突显了北约的角色。土耳其与克里米亚隔黑海相望。

周二一整天,长长的车队穿过克里米亚的辛菲罗波尔,许多车的后挡风玻璃上都写着"反对谎话连篇的大众媒体"的标语。对车队表示欢迎的支持者说,这个讯息针对的是基辅的乌克兰新闻媒体,因为这些媒体报道了所谓的克里米亚亲俄极端分子。

首次就克里米亚局势发表公共演讲的时候,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否认俄罗斯军队曾插手当地事宜,尽管如此,许多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运送士兵的车辆都挂着俄罗斯的军方车牌。此外,克里米亚各处都设立了非官方的车辆检查站,路障上往往悬挂着红蓝白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虽然它们的目的尚不明确。检查站负责人说,他们是在保证安全。

周二,几百名乌克兰人和亲俄罗斯武装人员在贝尔贝克机场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对峙,对峙是从前晚开始的。虽然亲俄罗斯武装人员曾鸣枪示警,此次冲突还是在没有发生暴力冲突和伤亡的情况下结束了,此外,一些乌克兰人还得以占据要地,向机场的警卫站派遣人员。

Alison Smale和Patrick Reevell自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Andrew Higgins自辛菲罗波尔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尼泊尔规定珠峰登山者须捡回垃圾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尼泊尔规定珠峰登山者须捡回垃圾
Mar 5th 2014, 07:26, by GARDINER HARRIS

为了清除通往世界最高峰的一条道路上的大量垃圾,尼泊尔旅游当局周一宣布,攀登珠穆朗玛峰者必须捡回重18磅(约8公斤)的垃圾。

过去60年,攀登者在珠峰留下了估计达50吨的垃圾,前述规定是尼泊尔政府为清除垃圾而采取的首个具体措施。这些垃圾包括空氧气瓶、破损的帐篷、废弃的食品容器和葬身珠峰的登山者遗体。

尼泊尔政府希望,新规定实施之后,仅在今年就可以回收近8吨的垃圾。

登山协会和前登山运动员都对珠峰垃圾日益增多的情况越来越担心。由于气候寒冷,这些垃圾根本不会降解。2010年,一支特殊的登山队从超过2.4万英尺(约合7.3千米)的高处捡回了两吨多的垃圾。去年,担心垃圾问题的登山者一共捡回了4吨垃圾。

然而,每年都有数百名登山者攀登珠峰。大多数人跟随导游,没有什么经验,因此就一路丢弃垃圾,节省必需的体力,以便爬上顶峰,或是活着回到大本营。他们留下的垃圾不断增加,多得让一些登山者宣称,珠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尼泊尔旅游部联合大臣马德胡苏德汗·布拉科蒂(Madhusudhan Burlakoti)说,"从现在起,按照要求,每一名登山者都必须捡回八公斤垃圾,这还不包括他们自己的空氧气瓶和排泄物。"

布拉科蒂表示,没有按规定带着额外垃圾回到大本营的登山者将受到严厉处罚,这可能面临攀登禁令。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会妥协,"布拉科蒂说,"不遵守规定的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Bhadra Sharma自尼泊尔加德满都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朝鲜测试新火箭发射器,射程可及首尔以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朝鲜测试新火箭发射器,射程可及首尔以南
Mar 5th 2014, 05:05,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韩国军方官员称,朝鲜周二测试了一种新的多管火箭发射器,其射程可远达首尔以南的主要美国和韩国军事基地。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说,周二下午,共有四枚火箭从朝鲜首都平壤东面的沿海城市元山发射升空,朝东北方向飞行了96英里(约合154.5公里),最后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海域。

这名发言人说,韩国国防部已经认定,这些火箭是用朝鲜一直在研发的一种新型多管火箭发射器发射的。根据部门规定,此人要求匿名。

该发言人说,周二早些时候,朝鲜测试了一种老式的多管火箭发射器,它发射的三枚火箭从东海岸发射升空,飞行了34英里。

美国和韩国目前正在进行朝鲜强烈反对的年度联合军演,人们认为平壤进行这些测试是展示实力的最新举动。上周四,朝鲜发射了四枚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从东海岸发射升空,飞行了124英里。周一,朝鲜发射了另一枚短程弹道导弹,飞行距离为310英里。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周二表示,"我们认为,这是旨在加剧紧张的蓄意挑衅。"

虽然经济停滞不前,但朝鲜一直在积极执行导弹和火箭计划,一直在尝试研发洲际弹道导弹。尽管如此,朝鲜周二疑似测试新型火箭发射器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韩国的特别关注。

除了核武器,韩国最担心的还有朝鲜的多管火箭发射器和大炮。据估计,朝鲜在朝韩边境,也就是首尔往北仅仅28英里的地方,部署了1.3万件此类武器。多年以来,朝鲜不时威胁称要将韩国首都变为"火海",可想而知,这些威胁指的就是此类武器。

朝鲜口径240毫米的老式多管火箭发射器的射程为37英里,从边境发射的火箭的攻击范围可以覆盖首尔及其1000万人口。部分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和韩国都将主要的空军及其他军事基地设在了首都的南边。

然而,韩国的军事情报机构早就怀疑,朝鲜在研发能够打击其中一些基地的远程火箭发射器,包括位于首尔以南约60英里处的乌山平泽基地,美国已将韩国各处的许多美军基地搬到了那里。

美韩两国最近几年一直在增强对付朝鲜火箭及大炮威胁的能力,特别是在朝鲜2010年炮击韩国边境岛屿造成四人死亡之后。

韩国最近在一些西部边境岛屿部署了以色列设计的"长钉"(Spike)导弹,以及这种导弹的移动发射装置。长钉导弹射程12英里,针对的是朝鲜沿海地区的大炮和火箭发射装置。但韩国官员表示,朝鲜口径300毫米的新型多管火箭发射器的射程更远,意味着朝鲜可以把这些发射器部署在长钉导弹的射程之外,而这些发射器依然能够打到首尔。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希望昆明事件淡出公众视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希望昆明事件淡出公众视线
Mar 5th 2014, 04:12, by 杰安迪

中国昆明——身着黑衣的持刀袭击者在昆明火车站砍死29人,砍伤143人,这一不可思议的恐怖行动震惊了全国。事件发生三天之后,中国当局似乎迫切希望更改话题。

周二,有关共产党领导人年度会议的报道铺天盖地,占据了几乎每一家新闻媒体机构的网站。会议于周三在北京开幕。关于警方刚刚抓获剩余三名袭击案嫌疑人的报道,仅仅是官方媒体新华社发布的一则简讯。

除了公布据称来自中国偏远西部新疆地区的"暴力恐怖团伙"头目的姓名外,当局尚未提供袭击者的相关细节:没有说明他们的姓名、家乡,以及促使这六名男性和两名女性实施官方媒体所称的中国"9·11"恐怖袭击的可能原因。

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研究中国民族政策的教授詹姆斯·莱博尔德(James Leibold)表示,"政府明显是在努力压制这件事情,不给它留下空间,转移注意力。"

虽然中国向来如此,然而,该国国内有关此次残杀事件的报道仍然突显了北京方面在应对民族动乱时面临的困境。上周六之前,此类动乱大多发生在与中亚地区的前苏联国家,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的偏远区域。

西方国家批评中国在新疆实施压迫政策,恼怒的中国政府迫切希望国际社会承认,中国和美国、欧洲一样,也面临着由伊斯兰主义者鼓动的恐怖活动。中国报纸刊发社论,批评外国媒体机构在报道昆明残杀事件之初不愿使用"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分子"等词语。周二,中央电视台的网站发表了一则题为《中国需要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的报道

美国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女发言人在华盛顿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用了"恐怖主义行动"一词来描述残杀事件,中国的前述愿望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周二,中国的新闻门户网站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此事。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似乎强烈地意识到,如果昆明残杀行动之类的事件得到了太多的新闻报道,可能会引发民众对维族人的普遍敌意。维族人大部分是穆斯林,居住在新疆地区,占当地人口的45%。不过,全国各地都有维族人定居。2009年,广东省发生了一起涉及维族和汉族工厂工人的混战事件,致使距离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逾2000英里(约合3220公里)的地方出现街头抗议活动。警方以高压手段进行回应之后,抗议活动升级为民族流血事件,导致近200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汉族人。

北京的评论员蒋兆勇表示,中国新闻媒体通常不提被控参与"恐怖主义袭击"暴力事件的嫌疑人的民族,即便听起来像维族人的名字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民族,这么做的原因是担心出现自发的报复行动。"如果再给人家贴标签,那偏见就更厉害了,对社会的团结没有什么好处,"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恐怖分子就是恐怖分子。"

但是,对于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愈演愈烈的冲突,相关报道不仅稀少,而且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致使人们对官方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官方报道惯于把暴力事件归咎于海外煽动者或者经过外国培训的伊斯兰主义者,而且不提供任何证据。去年10月,一辆车冲进了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人群,共导致5人死亡。死者包括袭击者,即来自新疆的一家三口,他们的汽车撞毁并起火。这是昆明遇袭前发生在新疆境外的最严重的一起事件。几天后,官方宣布袭击者是秘密海外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East Turkestan Islamic Movement)的成员,此事很快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境外的分析人士说,由于缺乏透明度,官方又大力阻碍外国记者在新疆进行报道,致使人们无法对此类流血事件背后的动机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宗教限制、歧视或该地区严苛的安全措施都可能会引起维吾尔人的不满。

"报道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时,美国媒体立刻与嫌犯的亲属取得了联系,帮助更多公众了解这些个体与主流穆斯林社区之间存在多么大的距离,"加利福尼亚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研究新疆的人类学家德鲁·C·格拉德尼(Dru C. Gladney)说。"政府不提供更多信息,等于是为所有维吾尔族人都是恐怖分子的思维定式提供了佐证。"

信息真空给网络谣言和猜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周二,网络上相当流行的一条微博是一组15条广泛传播的谣言,都是公安官员急于消除的东西:其中包括昆明一家医院发生暴乱的消息,恐怖分子前往中国南部城市贵阳的谣言,以及三名"有民族口音"的袭击者在四川省一所音乐学院砍杀学生的说法。

周二夜间,以锐意报道闻名的财新网发表了一篇关于昆明事件的罕见独立报道。值得一提的是,报道说8名嫌犯中只有5人参与了杀人;报道还说,根据警方消息,其余3人当时正在用于逃跑的厢式货车中等候。该报道随后遭到移除。

此类报道,以及它们迅速被删,似乎引起了公众对官方说法的怀疑。根据官方最初的说法,在火车站行凶的歹徒有10多名。很多人都在回应财新网的报道时质疑,为数不多的歹徒——其中还有两名女性——如何能砍杀和刺伤170多人,还有人对嫌犯人数前后不一和细节的缺乏提出了批评。

网上的一条帖子说,"没人会同情杀人犯,但人们有权知道事情的真相。"

王力雄是少数公开批判政府民族政策的中国学者之一,他说,审查制度和不对新疆问题进行诚实讨论的做法只会自取失败。他在周一发表在网上的一篇文章中说,政府也必须对这种暴力循环负责,按照他的预测,这种循环总有一天会引发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全面冲突。

他还敦促中国同胞暂时搁置官方的说辞,搁置他们自己反对维吾尔族的态度和偏见,尝试去理解越来越严重的流血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我们对恐怖主义的行为给予谴责,但是我们要看到很多的原因都在于民族压迫,"他在电话采访中说。"不去解决民族压迫,反而继续压迫的话,这就完全是南辕北辙。"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Patrick Zuo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香港民众抗议《明报》前总编遇袭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民众抗议《明报》前总编遇袭
Mar 5th 2014, 01:53, by MICHAEL FORSYTHE, 储百亮

香港——周日,数以千计的香港民众和平游行,表达对新闻自由的支持及对暴力行为的谴责。此前,一家报纸的前总编遭遇了几近致命的袭击。此人已经成为挤压当地新闻媒体的重重压力的象征。

抗议者由新闻工作者牵头,参与者包括学生、政治维权人士,乃至出租司机。他们聚集在香港特区政府大楼前,听演讲者呼吁尊重法治,要求政府全力缉拿袭击《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Kevin Lau Chun-to)的凶手。上周三,刘进图当街遭遇一名伏击者,遭到刀砍,致后背出现一道深深的长口子,腿部则有两道伤口。袭击者随后跳上一名同伙驾驶的摩托车逃跑。刘进图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抗议者大多身着黑衣,起初于中午时分在维多利亚港畔的公园会合。他们在草坪上打出了一条巨幅英文标语"They Can't Kill Us All"(意为"我们是杀不光的"——译注)。公园里的抗议者中,有许多是年轻人,他们甚至有可能占据大多数。对于1997年回归中国统治之前的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时期的这座城市,他们能想起的东西不多,有些人甚至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记忆。部分参与者说普通话,而不是香港的主要语言广东话,表明他们来自大陆。

香港浸会大学的黄岚岚(音译)就是其中一员。她今年23岁,学新闻专业,来自大陆中南部的湖南省。

"公众不难想象,这件事与新闻自由有关,因为香港有这么多记者遇袭,"黄岚岚说。她希望回到大陆成为调查记者。"我想做点事情,让社会变得更好。"

乘火车从香港到大陆路程很短,但香港居民拥有大陆同胞所不享有的公民自由——新闻、集会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许多抗议人士举着中英文的标语"免于恐惧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这是病榻上的刘进图写给游行者的纸条中的话。

"暴力的袭击想令我们畏惧,如果我们畏惧,便会失去自由,"在播放给抗议者的录音讲话中,49岁的刘进图说。"我们不可假设自由是存在和不变,每个人都要为自由努力,才可继续下去。"

这些游行者随后与已聚集在香港政府大楼前的人群会合。与边界那边的大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抗议活动没有出现大批警察,现场只有少数警员来控制这群秩序井然的平和民众。而如果事情发生在大陆,往往会有大批警力到场。政府大楼前还停靠了几辆公交小巴和的士,挂着支持新闻自由与谴责暴力的中文标语。

参与者中,50多岁的社工蒂莫西·梁(Timothy Leung,音译)留着灰白飘逸的长发。他口中的刘进图几乎与基督类似。

"他不仅是为自己受难,更是为了全香港乃至全中国受难,"梁先生说。

随后,抗议人群向香港警察总部进发。警察引导着抗议者上、下人行天桥的自动扶梯。游行的发起者之一香港记者协会称抗议活动吸引了大约1.3万人。

刘进图遇袭一事让人们出于本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香港新闻媒体未来的担忧上。许多香港记者称,大陆的政治和商业影响可能会压倒法律对媒体的保护,压制当地历来斗志高昂的媒体。尽管警方并未公布此次案件的疑犯和动机,但报纸的评论文章和记者都称刘进图遇袭一事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表明在中国的管辖下,这片土地上的新闻自由是多么脆弱。

"我们都觉得这起暴力事件和他的记者工作有关,所以此事肯定会让记者畏惧和害怕,"知名律师、立法会委员何俊仁(Albert Ho Chun-yan)说,"这次袭击不可避免地会危及新闻自由、信息交流自由和言论自由。"

此次抗议活动也预示着可能会发生针对中国政府的更大规模游行。

每年都有许多人在6月4日聚集在一起,纪念1989年学生在北京领导的抗议活动遭遇武力镇压一事。今年正值该事件的25周年,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可能会特别多。反对派政界人士和组织也威胁称,如果他们认为提议的选举制度改革无法保证中国政府承诺的普选权,他们今年晚些时候便会在香港的金融区举行一场"占领中环"的抗议活动。

早在遇袭前,刘进图就已经是新闻报道的对象,也有一些抗议活动对他表示支持,原因是《明报》的所有者撤换了他的总编辑职位。许多员工及其支持者表示,此举似乎是为了制约该报传统上的独立性。《明报》的管理层发表了声明,否认刘进图的离职反映了编辑政策出现转变。

香港的新闻媒体业多元且竞争激烈。报摊出售的出版物中既有小道传闻的色情杂志,也有风格严肃的大报,比如《明报》。《明报》对香港官员的金融和开支违规行为,以及中国权贵阶层的离岸银行账户进行了调查。

尽管发生了刘进图遇袭一事,但香港总体上还比较安全。去年,在有720万人口的香港,警方只记录了62起凶杀案,与前年的27起相比有所增加。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黄铮、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追问之下美谨慎认定昆明事件为恐怖袭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追问之下美谨慎认定昆明事件为恐怖袭击
Mar 4th 2014, 10:05, by 狄雨霏

周六,一群持刀袭击者在昆明一个火车站砍死了29人。此后,中国国家媒体纷纷发文,谴责海外媒体没有将此次袭击定性为恐怖主义行动。一些外国政府也受到了抨击,据称它们没有将中国的暴力袭击定性为恐怖主义行动,或者定性定得太慢,与此同时,如果事情发生在这些国家境内的话,它们的动作可能会更加迅速。

周一,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Jen Psaki)打破了这个特殊的僵局,至少就美国而言是如此。她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那么,我们可以称之为恐怖主义行动。"

她的确需要一些推动。收到置评请求的时候,普萨基起初是这样说的:

"我们知道,中国已将此事定性为恐怖主义行动。我们哀悼失去的生命。当然,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从中国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这似乎是一次针对公众、没有特定目标的恐怖主义行动。我们没有其他的独立信息来源,但是我想再次阐明,无论如何,我们当然谴责蓄意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不论是否——不论原因为何。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然而,对于凤凰卫视驻香港记者王冰汝来说,这样的回答不能让人满意。该电视台据信与北京政府关系不错。王冰汝问,国务院认为怎样的行动才属于恐怖袭击,她的问题引出了普萨基的声明:"正如我刚才所说,从中国媒体报道的信息来看,这似乎是一次恐怖主义行动,针对公众,没有特定目标。那么,我们可以称之为恐怖主义行动。"

之后,王冰汝对比了美国政府对去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事件造成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在内的三人死亡——的反应和对昆明袭击事件的反应;"美国去年发生波士顿爆炸事件时,你们称之为恐怖主义的懦夫行为。俄罗斯去年发生袭击事件的时候,你们也谴责那是恐怖袭击。这一次中国有29名无辜的人丧生,为什么美国驻华使馆第一天没有将此定义为恐怖袭击?"

普萨基说,"我没有任何可以向你说明的信息,只能说,当然,我们会对每一个事件进行单独的分析,依据则是可得的信息。重复一遍,我认为我已经说得相当清楚,从可得的信息来看,这似乎是一次针对公众、没有特定目标的恐怖主义行动。"

关于暴力活动与恐怖主义行动的界限,这并不是中美两国第一次意见不一。

王冰汝还问,美国国务院为什么没将去年的那个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动"。当时有三人开车撞进了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群路人,中国政府称这三人是来自新疆的恐怖分子。事件造成包括袭击者在内的五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普萨基说,"关于你说的那个案例,我没有什么新信息。很明显,我们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称,周六袭击事件的143名伤者当中有20人病情危重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藏人的呼声终将被世界听见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藏人的呼声终将被世界听见
Mar 4th 2014, 23:54, by 茨仁唯色

2009年2月27日,正值西藏新年第三天,24岁的僧人扎白走出阿坝尔登寺院,当街自焚,成为西藏境内自焚运动的第一人。

那年的新年,西藏各地多数藏人是以静默纪念的方式度过的,以纪念2008年三军警镇压下的遇难者。有四人被判死刑,逾千藏人遭扣押,无数人迄今下落不明。

扎白在自焚前写下遗书:如果当局禁止为亡者举行祈福的法会,那么他会自焚。当一场纪念遇难者的祈祷法会被当局强行取消,扎白履行了诺言。

从扎白自焚开始,我记录下每一位自焚者的情况,发布于我的博客。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后来会有这么多藏人以身浴火,以致一种新的抗议形式正在出现。这几年来,我的记录常常追不上一个个生命被烈火燃烧的速度。至今,共有131位自焚者,其中只有少数跟扎白一样倖存,但数目无法核对,因为他们皆被当局扣押,全无音讯。

在西藏的历史上,尤其在其当代史上,从未有如此众多的遍及城镇与乡村的藏人焚身明志。事实上,藏人的自焚是2008年3月遍及全藏的群体抗议的延续。那次抗议显示了占领西藏长达六十多年的中国政府仍未赢得西藏民心,藏人仍在反对中国的统治。而中国政府的反应,照样还是暴力镇压,而对藏人的要求——如民族平等,让流亡逾半世纪的达赖喇嘛回国——置若罔闻。

不理解藏人处境的把自焚看成自杀。但死的方法很多,为何要让身体的每个细胞被烈火逐一烧焦?理解的关键恰在于此:自焚者就是要以常人无法承受的极端痛苦,去发出最强烈的抗议。

一度藏人曾前仆后继地在公共场合进行个体抗议——喊口号,撒传单,不怕军警毒打和入狱,问题在于那种个体抗议完全无人知晓,换来的只是毫无声息的人间蒸发。自2008年3月镇压之后,藏地如被占领的战场,关卡重重,工事林立,抗议再也无法形成群体规模。

只要藏人还有进行群体抗议的可能性,哪怕是面对镇压,就不会、也不需要采取自焚的方式。这出于绝望的行为就如在2012年10月4日在那曲县自焚牺牲的网络作家古珠所说"要把和平斗争更加激烈化"。

在监控严密的藏地,无从知悉藏人对自焚的舆论。他们均须听命中央施令——五星红旗必须高挂,尊者达赖喇嘛的肖像只能消失。但我深知藏人都把自焚者视为民族的英雄儿女,在许多藏人家里,都供奉着自焚者的一张张照片。

自焚在2012年11月达到最高峰。那正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之月,将产生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一个月自焚28人,充分说明了自焚者期望促使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改变西藏政策。

可惜自焚藏人的希望是徒然。事实证明中共新领导人在他们上台就开展"反自焚斗争",对自焚者家人、亲属、所在乡村及寺院等进行连坐,予以严惩,并课以重金罚款,甚至不准自焚者亲属去拉萨朝圣;目前已有数百藏人为此遭到拘捕和判刑。

的确今天自焚减少了很多。中国当局可能会得意占上风,但言之过早。

中国着名作家鲁迅有一句诗——"于无声处听惊雷"。今天的西藏变成无声处,惊雷必会在明天震动雪域高原乃至整个世界。

茨仁唯色,藏族诗人、记者、博客作者,与王力雄合著《来自图伯特的声音:唯色、王力雄随笔、报道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推倒列宁像救不了乌克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推倒列宁像救不了乌克兰
Mar 4th 2014, 23:58, by 贾斯蒂尼安·A·扬波尔

洛杉矶——随着乌克兰总统逃离基辅,示威者闯入他的大宅,并且控制了首都。与此同时,在乌克兰的多个城市里,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的旧塑像被推倒,在街上拖来拖去。

乌克兰各地对列宁像的损毁破坏,只是苏联及其东欧卫星国的象征符号受到攻击的最新事件。

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崩溃之时,列宁的画像受到了破坏,涂鸦画家也对共产党大加嘲讽。在东德,大多数的嘲讽都指向了党的领袖和国家元首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他的画像遭到破坏和篡改,这反映了民众广泛的愤怒,也反映了他因在柏林墙射杀民众而受到的战犯指控。昂纳克因为健康状况恶化,免于接受审判,并最终获准流亡智利

而在反对派的集会上挥舞的东德国旗,则被挖去了正中央的国徽,魏玛共和国历史上黑红黄的色条显示出民众渴望着德国能以某种方式实现统一。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例子恐怕是一尊原本是白色的列宁半身像,在10月份莱比锡发生示威时,这尊塑像被人用西方制造的粉色和绿色的荧光油漆涂上了颜色。

即使在1989年的分野时刻到来之前,苏联阵营里就发生过这种损毁偶像的举动。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统治苏联的时代结束后,苏联官方描绘第22届党代会的官方油画中,赫鲁晓夫的形象被以拙劣的手法抹掉了,这一举动反映了他的失势。在画中还留下了他仿似鬼影的少许轮廓,刚刚足以让观者联想起党的路线发生的转变。他的继任者,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上世纪80受到街头抗议者的攻击,民众在勃列日涅夫画像上涂上了英语"WHY!"(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末,异见艺术兴起,人们广泛使用讽刺手法来表达观点。

人们的集体记忆,以及对特定的国族、政治乃至宗教认同的渴求,往往与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纪念物紧密相连,也与这些符号保存或毁坏的的方式相连。从宗教改革时期大规模毁坏基督教符号,到法国大革命时夺取王室的象征,再到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破坏法西斯艺术作品,历史上充满了画像受到人为更改、权力的象征受到损坏的例子。这种做法常常是反对派凝聚民众的呼喊,或驱除历史梦魇的手段。

通过颠覆代表权威的符号,来显示国家已经无法控制自身的象征,这种手段常常十分有效。类似的,嘲讽那些符号的严肃性,进而削弱许多政权赖以维系秩序的视觉上的威胁,长期以来这也是对示威者很有用的工具。

但将破坏或拆除符号当做国族和解、构建共识,或者培育新的集体记忆的手段,却极少能成功。

冷战结束后,纪念碑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都在一些德国观察人士所说的"扔垃圾时期"(Müllphase)中,成为牺牲品。为了给新的符号腾地方,构建一个时代的材料,在物理意义上被抛弃了。上世纪90年代从始到终,旧时政治英雄的铜像被熔化,博物馆将一些艺术作品从馆藏中剔除,或者将它们转移到历史艺术品的仓库中,进而降低它们作为艺术品的重要性。

即使是前东德时代建造的最重要的建筑共和国宫,也已于2008年拆除。这座大楼曾是政府驻地,也为公民提供一系列休闲活动,包括保龄球场、舞厅和咖啡馆。它不符合当代德国新的历史叙事。

然而,从原址拆除或肢解这些历史符号或装置,并不能解决它们所代表的经常很复杂的历史问题。1990年,柏林墙的很大部分被拆除了,但将墙体砸成碎块,也并不能消除"头脑里的墙"(Mauer im Kopf)。实际上,这样的破坏有时候会让和解的过程更加困难,因为城市景观中提醒人们回想过去的实体标识已经不复存在,看不见的心理创伤只能更深地蛰伏,直到它再次迸发。

乌克兰示威民众对待列宁像时,仿佛它是俄罗斯的替身。尽管这一幕在媒体上肯定因人瞩目,可能也会鼓舞观点相似的示威者,但对于帮助乌克兰人与该国复杂的过去和解,应该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肯定也不会改变乌克兰碰巧夹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地理位置。

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和塑像,一旦拆除就回不来了。这不仅对历史学家和博物馆是不幸的,对于其历史正在受到破坏的民众也是不幸的,无论那段历史是光荣还是耻辱。它排除了保留一个公共空间,供民众思索、平复心理创伤的可能性。最终,为了修正国家的历史叙事而清除历史记忆,反映出人们缺乏信心,不认为过去的创伤和当下的争辩能够在未来得到公平解决。

在乌克兰,谁能主导过去的斗争还在继续展开。尽管示威者拆除纪念碑可能会加快他们的胜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轻松地把分裂的国家凝聚起来。

贾斯蒂尼安·A·扬波尔(Justinian A. Jampol)是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温德冷战博物馆及档案馆(The Wende Museum and Archive of the Cold War)。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缅甸穆斯林生活在民族仇杀的恐惧中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缅甸穆斯林生活在民族仇杀的恐惧中
Mar 5th 2014, 00:02, by JANE PERLEZ

缅甸杜其亚丹村——在1月13日那晚苍白的月光下,梭·巴塔(Zaw Patha)从自家竹屋里眼睁睁看着15岁的大儿子穆罕默什(Mohmach)被从门口的售货亭里拖走。当时,穆罕默什睡在亭子里是为了守护家里的生意。

她在采访中说,绑架穆罕默什的男子用枪托打他,直到他倒在那条土路上。说这些话时,她挥动了一下纤细的双臂。惊恐万分的她逃进了水稻田里。她觉得穆罕默什已不在人世了。

佐娅(Zoya)家与梭·巴塔家之间隔了三家。身穿黑色阿拉伯式长袍的她给记者看她家前门的门闩。她说,武装分子冲进来就开始打她14岁的儿子穆罕默德(Mohamed),门闩就是他们往里闯时折断的。从那以后,她再也没见过儿子。

这些村民的描述和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一项调查是相符的。该调查得出结论称,杜其亚丹村当晚遭受的袭击是该国长期受迫害的罗辛亚穆斯林遭受的一次极为严重的暴力事件,袭击造成至少40人死亡,遇难者中有男有女,还有孩子。联合国称,遇难者是被当地的安全部队和敌对势力若开族平民杀害的,这些人中的许多人信奉一种极端的佛教思想。一些罗辛亚人绑架了一名若开族警察,此事惹怒了他们。

一心想获得国际社会的接受和投资的缅甸政府坚决否认该村发生了杀戮事件。该国人权委员会则称相关新闻"无法核实、未经证实"。杜其亚丹村是由一片分布在肥沃的稻田间的小村庄组成的,紧邻孟加拉国,乘坐轮渡沿着缓缓流淌的加拉丹河逆流而上,只需五个小时便可抵达所在州的首府实兑。

然而,联合国的调查结果突显着缅甸罗辛亚人遭受的暴力正日益加剧。据估计,缅甸有130万罗辛亚人。依据缅甸的国家法律,他们不享有公民身份。

联合国的报告——由联合国和美国提交给缅甸政府,但尚未对外公布——记录了五名穆斯林男子最先发现那场大屠杀的情况。袭击结束后,那五名男子偷偷进入该地区。他们发现至少有十颗被砍下的罗辛亚人头颅漂浮在一个水槽里。其中一些是孩子的。

其中一名男子称自己被吓坏了,担心是不是眼睛在黑暗中和自己开了个玩笑,于是把双手放进水槽,想摸一摸,以证实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的。

这次杀戮事件是对缅甸政府的一次考验。尽管缅甸政府正试图对以前军政府统治时期的领导人制定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广泛改革,但它在管控激进派佛教徒方面几乎毫无作为。政府支持地方当局严格限制穆斯林的行动自由,并在若开邦剥夺了他们享受基础服务的权利。大部分罗辛亚人都生活在若开邦。

此次流血事件也是西方政府面临的一个挑战。西方政府一直对缅甸有着经济援助和善意表示,希望能以此赢得这个资源丰富的新兴民主国家的忠实追随。一些外交官称,它们大多只是在静观关罗辛亚人受到的待遇,希望说服缅甸政府改变立场。

周五,对罗辛亚人这个少数族群的镇压仍在继续。政府下令无国界医生组织(Doctors Without Borders)停止为罗辛亚人提供服务。罗辛亚人主要的卫生保健服务便来自该组织。据一名政府官员称,该组织的过错之一是雇佣了太多罗辛亚人。

长期以来,在佛教徒占多数的缅甸,罗辛亚人一直是被辱骂的对象。从2012年开始,许多罗辛亚人被赶进了条件恶劣的集中营。他们不得离开那些营地,哪怕是为了工作。许多仍得以生活在像杜其亚丹村这样的村子里的人必须受地方当局的摆布。许多地方官员都是在一个极端佛教组织的启发下行事的。这个组织的僧侣利用该国刚刚解禁的摩托车在乡间穿行,宣扬对穆斯林的仇恨。

距今最近的这场大屠杀也令缅甸政府极其尴尬,因为缅甸政府刚刚接任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轮值主席一职。

由于媒体对1月13日晚间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存在不一致,《纽约时报》的两名记者和一名摄影师曾前往该村进行核查,但被当地警方短暂拘留,导致此行草草结束,该事件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2012年,实兑出现大规模暴力事件,其中包括多处房屋被燃烧弹炸毁,导致大约3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穆斯林。对此,总统登盛(Thein Sein,又译吴登盛)表示,大部分罗辛亚人都是非法待在缅甸的,尽管他们已经在缅甸生活,而且有的甚至已经一连好几代都生活在缅甸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联合国应该协助将其驱逐出境。

在国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Daw Aung San Suu Kyi)很少被问及对罗辛亚人遭遇歧视的看法,因为在缅甸,这一点已被广泛接受。

她向外国新闻媒体为自己未采取行动进行了辩护,称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即便是她的西方支持者也认为,这一解释是为了避免在明年即将举行大选之际惹怒选民。

尽管过去两年里,缅甸其他地方的其他一些穆斯林群体也受到过袭击,但针对罗辛亚人的袭击尤其严重。许多罗辛亚人是在英国殖民时代被从印度带到缅甸的,许多缅甸族人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来自现在的孟加拉国的非法入侵者。

在2012年的两起大规模袭击中,大约14万罗辛亚人因为房屋被毁而流离失所。他们现在生活在破败的贸易中心实兑周边的二十多个营地里,基本依赖国际人道主义组织的救助,但这些组织常常会遭到地方当局的骚扰。他们依然被困在这些被外国救援人员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室外监狱的营地里。

总统发言人叶杜(U Ye Htut,又译吴叶杜)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由于"孟加拉人不同意,还扔石头",去年在那些营地进行的"重新安置和恢复生活"计划暂停了。在缅甸,他用的"孟加拉人"这个说法普遍被用来代指罗辛亚人,表明他们认为罗辛亚人属于孟加拉国。

外国救援人员称,在若开邦的18个镇中,已有7个镇禁止罗辛亚人使用它们的诊所。专门关注罗辛亚人问题的组织"巩固人权"(Fortify Rights)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记录了官员的歧视现象。在地方当局似乎决意要赶走罗辛亚人之际,这种歧视正在不断加剧。12份泄密文件披露了政府为降低罗辛亚人口的增长速度而采取的措施,包括要求罗辛亚人必须得到官方的许可才能结婚,以及限制罗辛亚夫妇生育的孩子人数。这些文件上注明的日期介于1993年和2008年之间。总统发言人叶杜称这些结论是"孟加拉人的一面之词"。

为了逃离暗无天日的难民营,近8万名罗辛亚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去年走上了危险的海上征程,乘着蛇头经营的船只前往泰国,再到马来西亚;或者向北前往孟加拉国。人权组织"若开项目"(Arakan Project)的主任克里斯·莱瓦(Chris Lewa)说,一些人因为船只倾覆而溺水身亡,还有许多人在泰国被扣留。

她说,"对他们来说,这些风险似乎是值得的。"

限制重重的人生

现年54岁的穆罕默德·富哈特(Muhamed Fourhkhat)和家人的生活条件,要好于难民营以及实兑附近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尽管水准大大下降,但他们多少维系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家出身于实兑原本富裕的罗辛亚社区。那时,实兑很繁荣,有多家市场、一所接收穆斯林和佛教徒儿童的小学、一座清真寺和一座佛寺。

在城里,他们全家住在两栋水泥楼的顶层,屋里铺着光洁的柚木地板。他们在楼下做五金制品的生意。富哈特说,这块土地是从他太祖父那里传下来的。

他说,2012年6月,在若开邦安全人员的纵容下,这些房子被一群暴民烧毁,并在几个月后被政府用推土机夷平。附近的其他所有建筑都是这个命运。

最近的一天,在这里可以看到,这片居民区已经是一片空荡荡的土地,杂草丛生,乱扔的塑料袋在风中飘摇。许多人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好客的集市,若开人和罗辛亚人都来光顾。如今,这里只剩下诡异的寂静。

富哈特从没回来过,虽然他说不定可以贿赂一名警察,来一次短暂的故地重游。他问道,"我为什么要那么做?"他还指出,他的胡子有一点棕红色,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穆斯林。"如果我回去,"他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割脖子的动作,"就得到那给我收尸了。"

他已经在一个穆斯林村庄建造了一所竹屋,尽管没有以前的房子那么坚固,但毕竟是新的。村子环绕着难民营,位于若开邦政府划定的罗辛亚人可以居住的安全范围之内。

富哈特的儿子,28岁的瑞貌他尼(Shwe Maung Thani)是实兑大学(Sittwe University)生物专业的毕业生,他在该邦驱逐这所学校的所有罗辛亚学生之前拿到了学位。他很少溜出难民营,但曾经两次试图把病中的母亲送到一家医院。

他说,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母亲已于1月去世。

1982年的一项公民权法律规定,罗辛亚人不能就读医学院。若开邦唯一的罗辛亚族医生吞昂(Tun Aung)就是在那之前接受的教育。吞昂在2012年的暴力事件之后入狱。一名美国官员透露,尽管美国政府要求把他释放,但他现在仍在狱中,并且因煽动暴力已被定罪。

长期恐惧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高级分析师、缅甸公民觉山韦(Kyaw San Wai)最近的一篇文章称,若开人害怕罗辛亚人是基于一种"人数上受到冲击的强烈感受"。若开人大约有210万,他们对自己的古代王国阿拉干(Arakan),拥有极其强烈的自豪感。缅甸国内的许多佛教徒都有这种感觉。

由于1983年以来就一直没有过人口普查,所以数据并不准确。缅甸和国际官员基本上接受的是,在缅甸的大约5500万人中,大约89%是佛教徒,4%是穆斯林。专家们说,罗辛亚人是这些穆斯林人口的一部分,尽管这样看来佛教徒担心被边缘化似乎没什么道理,但这种担忧仍然是真实存在的。

觉山韦写道,"缅甸的佛教徒广泛认为,佛教在未来会消失。"

尽管穆斯林几乎不可能掌控整个国家,但他们在若开邦的规模,已经足以产生政治影响。

2010年的大选中,虽然罗辛亚人没有公民身份,中央政府还是允许了罗辛亚人投票。得票结果过于接近,足以让人不安,若开民族发展党(Rakhine Nationalities Development Party)官员凯比梭(Khaing Pyi Soe)说。若开族候选人在实兑赢得了52%的选票,罗辛亚族的候选人得票率为48%。凯比梭和其他官员说,明年必须取消罗辛亚人的投票资格,因为随着许多若开族人离开这个贫穷的地区到其他地方工作,投票结果会发生逆转。

杜其亚丹村遭袭前的几个星期,名为"969"的激进佛教组织的僧侣造访了附近的一座小镇。这些僧人搅动了缅甸各地的反穆斯林情绪,他们至少受到了缅甸政府容忍,甚至受到了一些官员的崇拜。

专家们说,这些僧人的出现和杀戮行为没有正式的联系,但是他们的仇恨言论对若开族平民的言论口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他们说,现在即使是最温和的若开族人也觉得,支持和解是危险之举。

在杜其亚丹村的屠杀事件上,联合国和美国一直保持着对缅甸的压力,缅甸政府已经进行了两次快速的调查,并且已经下令进行第三次调查,调查小组包括了一名穆斯林,但不是罗辛亚穆斯林。

有一件事可能让这次调查变得复杂:有关这次袭击的联合国报告称,附近的村民说,在袭击发生后的几个小时,他们看到若开邦的安全人员把20具尸体运到了附近的山上,这也许是为了掩盖谋杀行径。该组织说,屠杀刚刚结束时,22名受伤和受到惊吓的村民曾到由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经营的农村诊所寻求帮助。

熟悉这些情况的援助人员说,一些是被目睹的恐怖行为惊吓到的妇女;还有一些人是受伤后寻求救治。

至少有一些村民曾回去寻找自己的财物。儿子被人从售货亭里拖走的梭·巴塔发现,儿子看管的那些货物被抢走了,她的牛也被偷走了。

她家不远处的一所学校墙上被泼上了象征鲜血的红色液体,警告人们躲开。

国际援助人员说,"在某种程度上,我理解若开族人对这个地区罗辛亚人口增长的担忧,这里紧邻孟加拉国。但与此同时,你不能摆脱掉这130万人。"

Wai Mo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沿着父辈的足迹寻访尘封的新宁铁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沿着父辈的足迹寻访尘封的新宁铁路
Mar 5th 2014, 00:14, by 黄安伟

我的父亲坐过一次新宁铁路。他当时4岁,与父母和哥哥一起从香港回广东省的老家。那是1936年,中国没有六条车道的高速路或者熠熠生辉的飞机场。他们是要回乡建造新房。

一家人乘坐汽船从香港来到了临江而建的江门市。船停靠在了国民政府管辖的一处海关检查点。他们随身携带了一张红毯子,准备送给村里的祖母。官员要求他们为这张新毯子缴税。

他们步行至北街火车站,然后乘车到离老家最近的松朗。这一趟花了他们几个小时,不过,要是没有火车,路上至少得走一天。

听过父亲及伯父黄沃明(Sam Wong)讲的故事之后,我萌生了写一篇文章的念头,主题是如今已不复存在的新宁铁路。新宁铁路途经广东台山地区的腹地,那里树木葱荣,是许多海外华人的老家。这是条私营铁路,由陈宜禧一手促成,为的是给台山地区建造一个现代化工程。陈宜禧是旅美华侨,曾在西雅图生活多年,通过承接美国西部铁路项目的劳务而积累了大量财富。

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对新宁铁路有第一手的记忆,尽管台山有几座陈宜禧的雕像。

"那时我才4岁,"现年81岁的父亲说,"我只记得一件事。"就是那条红毯子。

85岁的伯父则有更多的回忆。几年前,他自行出版了一本回忆录,讲述在香港和大陆成长,后来移民美国的经历。书中用了六页纸的篇幅来讲述这条铁路。他写到了一家人1936年4月回到老家合和村的行程。两年后,他沿着同一条路返回香港。到那时,由于与日本交战,官方已经中断了日常的铁路运营。取而代之的是他称为"轨道车"的东西:两节小车厢,没有火车头,发动机就装在头节车厢的前部。

后来,他重返台山地区,在新宁铁路总部原址中的校舍上了一年高中。那是1943年的秋天到1944年的6月,仍属战事激烈之时。这座总部位于台山城区,离村子不远,临近西门火车站。"我们利用站台的硬地和附近的平地来进行军事操演和体育课,"伯父写道。

但那个时候,国民党政府已下令拆毁新宁铁路,以免日本占领者加以利用。我的伯父回忆,1942到1945年间,他多次沿着这条废弃的铁路线徒步往返台山和松朗,一般是为了周末回家。这段5.6公里的路要走一个小时左右,沿途穿越葱翠的乡村。

"那段路有很多深坑,为的是阻挡日军的一切车辆交通。旁边有条窄道,可供人行走,"书中写道。

今年1月,我回到台山研究新宁铁路的历史,合作伙伴是曾在伊拉克和中国共事过的摄影师陈本儒(Alan Chin)。为了写书,他前往台山做了一个月研究,彼时行将收尾。陈本儒的父母来自台山,他本人也对该地区长期抱有兴趣。我们开着车前往各个地方,探访了这条铁路的几处遗迹,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北街站,也就是我父亲一家人第一次乘火车的地方。

在我老家附近的火车站所在的松朗,我们也逗留了一阵。除了一条不长的街道两旁的几座住宅和商店,这里就没什么更多的东西。最有生机的一幕来自一间三层楼的小学,里面孩童们的声音传到了我们的耳中。街对面有一排荒废的房屋。其中一座挂着招牌,表明它曾经是地方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它的隔壁是一栋上世纪初修建的两层小楼,里头散落着陈年的垃圾。在自家前院散步的一名男子说,这里曾属于国民政府的某名官员。他还指着这排废弃建筑一端的空地说,那里就是松朗火车站的旧址。

陈本儒和我去北街火车站探访时,有《江门日报》的两名记者同行。该报最近发表了一些关于新宁铁路的文章。我们事先联络了记者周华东,问他这条铁路的情况。他的同事谭月韶就我们的此次寻访进行了采访。

对于我们两人的父辈都有关于这条铁路的个人记忆一事,他们似乎都颇有感触。《江门日报》在头版发表了谭月韶的文章,配发周华东拍摄的陈本儒和我在北街火车站门外的照片。

陈本儒后来告诉我,他在纽约的成长期间,他的父亲谈到过这条铁路。"在他那里,总是夹杂着巨大的失落感,因为一直没有重建,"陈本儒说。

陈本儒和他的父亲曾于1989年一齐回到老家三合村。父亲指出,他们乘坐的小巴行进的土路,就是当年的铁道路基。

"他说,'那里以前是老调度场,那里以前是老火车站,那里是日本人炸铁路的地方,'"陈本儒说。"他指的那些地方,根本是一片空白。"

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那里还是空荡荡的,只有杂草、尘土和光影。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2月24日。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普京称不排除军事干预乌克兰“政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普京称不排除军事干预乌克兰"政变"
Mar 5th 2014, 00:20, by STEVEN LEE MYERS, ELLEN BARRY, ALAN COWELL

莫斯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把乌克兰发生的事件描述为一场"违反宪法的政变",他于周二表示,俄罗斯将"保留采取一切可能措施的权利,来保护"乌克兰南部和东部地区讲俄语的人,如果他们有危险的话。

在普京讲这番话的同时,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周二说,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已到达基辅,他带去了提供10亿美元的美国债务担保、以及提供技术援助的承诺,作为奥巴马政府支持乌克兰新政府的表示,而克里姆林宫不承认乌克兰的新政府。

普京在自乌克兰危机失控以来首次发表的评论中说,他认为目前没有理由让俄罗斯军队介入乌克兰东部,但保留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

"我们不打算与乌克兰人民作战,"他说。"我希望你们清楚地理解我的话。如果我们做出那种决定,那将只是为了保护乌克兰公民。如果任何军人向他们的人民开枪的话,那将是天理难容的事情,我们将站在人民的后面,不是前面,是后面。看他们胆敢向妇女和儿童开枪!"

在莫斯科的这次为时一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没有用稿子,他措词强烈地否认俄罗斯部队已经占领了克里米亚,他将这场危机的责任归咎于美国,指责美国干涉乌克兰内政,他说,"池塘那边的美国,好像是在实验室里用小白鼠做试验,对后果没有任何考虑。"

普京显然相当生气,他对这场危机的描述与欧洲和美国大多数官员的看法几乎完全不同,也和许多乌克兰人的看法不同。他把基辅的反政府抗议描述为激进分子和民族主义者的一场"狂欢",还提到他在人群的照片上看到一个纳粹臂章。他还坚称,被赶下台的前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ich)从未下令让治安部队向抗议者开枪,他暗示那些屋顶上的狙击手"可能是反对派动用的制造事端者。"

普京说,亚努科维奇的致命错误是在几天的流血冲突后,在双方仍在进行谈判时,下令将安全部队撤离抗议现场,并表示他曾私下警告亚努科维奇不要那样做。他说,俄罗斯后来向亚努科维奇提供了帮助,但那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因为死亡是除掉合法总统的最简单的方法,而且那会发生。我认为(如果不帮助他的话),他很可能已经被杀死了。"

他对这场危机不会引发战争充满信心,因为正如他说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士兵是"肩并肩的兄弟"。

"我确信,乌克兰士兵和俄罗斯士兵不会站在对立的不同方面,他们将会站在同一个战线上,"他说,"在克里米亚还没有开过一枪。"

这位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批评了西方的报复威胁,威胁包括实施制裁以及抵制即将在俄罗斯召开的G8工业国会议。"所有针对俄罗斯的威胁都会适得其反,而且是有害的,"路透社(Reuters)报道他这样表示,他补充说,俄罗斯已经准备好迎接G8会议,但是那些不想参加的西方领导人"可以不来"。

普京承认曾在两天前与亚努科维奇见过面,并说后者"安全、健康"。

普京是在宣布一项军事演习按计划结束时讲此番话的,演习是他下令于上周在俄罗斯西部的乌克兰边境附近举行,他已让参加军事演习的部队返回其原驻地。

没有迹象表明此举预示着危机会出现缓解,西方担心此次危机可能会让该地区陷入更广泛的冲突。克里米亚的局势依然紧张,俄罗斯部队正在采取措施封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基辅当局则表示这等于是在宣战。

普京否认那些穿着无身份标志制服、现已控制了克里米亚大部分地区的军事人员是俄罗斯部队,把他们描述为"当地的防御力量。"

他说,俄罗斯没想吞并克里米亚,但他表示,克里米亚公民应被允许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就是说,是属于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我们没有考虑这个可能性,"他说,"这取决于生活在某片土地上的人们,如果他们能够行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并确定他们的未来的话。比如,如果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被允许这样做、被允许自决,根据联合国宪章,这是一种权利。但我们永远不会煽动这件事,不会支持这种趋势。"

他说,"只有生活在某片土地上的人,才有权力决定他们的未来。"

但有件事情生动地反映出这场对峙本身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俄罗斯军队周二向空中开枪,对约200名未携带武器的乌克兰士兵发出警告,当时这些士兵正在靠近位于克里米亚的、有争议的贝尔贝克机场(Belbek airfield)外围的俄罗斯营地,试图向俄罗斯人施压,要求返回他们在机场的驻地,并要求对机场进行共同巡逻。

与此同时,路透社报道说,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经济制裁警告发出反威胁,称莫斯科可能会放弃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的做法,并拒绝向美国银行偿还贷款。路透社称,发出这个警告的人是克里姆林宫顾问谢尔盖·格拉斯耶夫(Sergei Glazyev),他以采取强硬立场而闻名,但对政策的影响有限。

联合国安理会在周一召开了自上周五以来的第三次紧急会议,乌克兰大使尤里·谢尔盖耶夫(Yuriy Sergeyev)向与会者分发了一封3页纸的信,称自2月24日以来,俄罗斯已向克里米亚派遣了16000名士兵。

谢尔盖耶夫写道,这些士兵已经"占领、封锁并控制了克里米亚的主要乌克兰政府和军事目标。"

在纽约举行的此次安理会会议,是应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维塔利·I·丘尔金(Vitaly I. Churkin)的请求而召开的,他对安理会成员国说,俄罗斯已经采取行动消除了他称之为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威胁,这些威胁来自包括反犹太主义者、反俄罗斯者、以及反对在乌克兰境内说俄语的人士。丘尔金还拿出了一封亚努科维奇请求俄罗斯军事援助信件的复印件。

但是,这次安理会会议很快变成了东西方之间外交嘲讽和辩论的现场。英国驻联合国大使马克·格兰特爵士(Sir Mark Lyall Grant)称俄罗斯的解释虚伪,而立陶宛驻特使雷蒙达斯·穆尔莫凯特(Raimonda Murmokaite)则对安理会表示,俄罗斯的说法"让人们回想起20世纪最黑暗的记忆。"

丘尔金的发言结束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说,"听了俄罗斯代表的发言,人们可能会认为,莫斯科已俨然成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的快速反应部门。"

Steven Lee Myers、Ellen Barry自莫斯科,Alan Cowell自伦敦报道。Steven Erlanger自基辅、David M. Herszenhorn自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Somini Sengupta自联合国协助报道。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石化引领国企改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石化引领国企改革?
Mar 5th 2014, 00:21,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编辑 王强

2月19日,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香港交易所代码:00386,下称:中石化)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经同意在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同时董事会还授权董事长在社会与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不超30%的情况下,行使有关权利。

公告还称,这将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混合所有制是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下来的主要改革目标之一,旨在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

中石化的举动被认为是引领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最新一轮改革。目前,中国另外两大石油央企中石油、中海油在集团层面尚无相关表态是否会在混合所有制上有所动作。而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今年"两会"期间对《东方早报》说,现在大量的混合所有制实施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的二三级公司层面,母公司基本上还是一股独大的局势,尤其是大的央企。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采访时称中石化此次改革"值得鼓励"。他说:"这对提高中石化自身经营效率以及解决民营加油站规模不足、油源问题等都有好处。"

中石化的油品销售业务最主要的是成品油销售,销售模式分零售、直销以及批发,以零售为主。该板块最核心的资产便是加油站。来自中石化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石化销售业务板块拥有自营加油(气)站30532座,年度境内成品油经营量达1.65亿吨,其中零售量1.14亿吨。截至去年9月底,中石化营销及分销业务营业利润267.4 亿元人民币,是中石化第二大盈利支柱,仅次于勘探及生产业务。中石化称,若以加油站数量计,他们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应商。

目前投资者们还不清楚中石化将以何种方式开放它的油品销售业务板块。据专业财经通讯社上海大智慧通讯社的消息称,未来的运作方式可能是公司销售总业务部分股权对民资进行开放,或是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

这可能是这家央企在2014年即将启动的一揽子改革计划的一部分。2月25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一个专门会议上说,中石化的改革并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中央改革的要求,"两会"期间还会有新政出台。

今年年初,傅成玉在中石化集团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就宣称,要推动中石化的全方位深化改革。

这让投资者猜测,中石化是否将拿出一揽子改革计划,让民间资本进入这家庞大央企公司的大部分业务环节。除了油品销售业务,中石化的业务链条上还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原油贸易、石油炼制、油气管道、石化等。

韩晓平认为这或许是一次打破央企垄断的自我破局之举,"通过市场行为以及小股东的监督作用,起码会削弱中石化的垄断。"

对于引入新的投资者,市场认为这有助于提高中石化管理能力和提高专业化程度,而完成重组将大大改善中石化的负债结构,特别是将缓解上游投资的资本压力。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撰文认为,其更深层意义在于助傅成玉推进中石化的所有制转型和产业转型,即实现混合所有制模式,为央企树立标杆;实现产业转型,可盘活中石化的存量资产,改造中石化的整个营销流程、销售流程和管理流程,打造一个新兴的涵盖油品销售的大销售业务。傅成玉任职中海油董事长时,管清友曾在该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任职。

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做做样子,民资的配角地位不会改变。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认为,尽管中石化此次显示出了诚意,但民营企业仍只是扮演财务投资者角色,在运营管理中不会有多少话语权,更不会打破中石化的市场垄断地位。

对此类质疑,傅成玉在25日的会议上回应说:"我们的改革是系统和整体推进的,不是单独的,也不是做个样子。我们会让所有参与的股东共同受益,我不能说因为自己是大股东,就欺负小股东,我们会同股同权同价。"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几乎垄断了所有资源型行业——石油、电力、煤炭、电信、民航以及金融。大型国有企业也一直被批评为改革的最大阻力之一。批评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垄断不但限制了市场竞争,也造成了市场失灵以及普遍的腐败。

习近平上台后,掀起了一场范围广泛的反腐败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涉及到行政官员,也重点指向了一些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国有企业。2013年,中国另一大石油央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多位高管被调查,曾任中石油总经理的国资委主任蒋洁敏也被"双规"。对中石油的一系列调查可能涉及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周曾任中石油的总经理。

另一方面,习近平推出一个包括六十项内容的庞大经济改革计划,其中就包括通过混合所有制实现对国有资本的改造。

"中石油、中石化等最受争议的央企在改革上肯定首当其冲。但中石油目前还正处于反腐败的漩涡之中,只有中石化站出来担当改革的先锋了。"韩晓平说:"青岛油气管道爆炸事件后,傅成玉没有被停职或者降职处理,虽然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以及其前任的原因,但更主要是高层希望他能推动中石化的改革。"2013年11月22日,中石化青岛东黄输油管道发生了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死亡。

傅成玉是在2011年4月调任中石化董事长的。此前,他在中国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担任总经理时,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市场意识和国际视野。他不断强调投资者利益,并主导了中海油与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的收购案,虽然该跨国并购最终由于美国国会担心国家安全而遭遇失败,但为中海油和傅成玉在国际石油界和资本市场赢得了很高声誉。

到中石化后,傅成玉沿袭了其在石油业"市场化改革派"色彩的管理风格,不断强化市场化、专业化以及投资者回报。在专业化重组和市场化基础上,推动炼化业务、油田服务等专业板块单独上市。

但是,对于民间的投资者来说,中石化虽然释放出了利好消息,他们仍需时间观察中石化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以及哪些业务板块可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是否能兑现傅成玉所说的不欺负小股东的承诺。更关键的是,结果取决于这家央企能否愿意割舍掉垄断利益,以及国资委乃至中央决策层对于市场化改革的真实心态。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米歇尔·奥巴马访华聚焦教育,将会见彭丽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米歇尔·奥巴马访华聚焦教育,将会见彭丽媛
Mar 5th 2014, 00:29, by BREE FENG

白宫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将于本月访华,她的这次访问将主要关注"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的问题,她还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会面。

彭丽媛是中国数十年来最令人瞩目的第一夫人。她曾是一位流行歌手,在自己的丈夫开始步入中国领导高层之前的很多年里,她比丈夫更有名。两位第一夫人这次的会面预计将会成为中国的一场高调和受欢迎的公共外交活动。

去年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加州进行非正式会晤时,彭丽媛曾陪同丈夫前往,但米歇尔·奥巴马留在了华盛顿。她的办公室当时说,她原已定下了与两个女儿马莉娅(Malia)和萨莎(Sasha)在一起的计划,因为那周是她们学年的最后一周。

白宫在周一发布的一项声明中说,奥巴马夫人将从3月19日至26日访问北京、西安和成都,她计划访问北京的一所高中和一所大学,以及成都的一所学校。她的两个女儿以及她的母亲玛丽昂·鲁滨逊(Marion Robinson)将与其同行,她女儿的学校西德威尔友谊中学(Sidwell Friends School)正好放春假。

白宫在上月曾宣布,奥巴马总统也将在几周后访问亚洲,但不包括中国。他计划在4月份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讨论安全和经济问题。

作为访华的序幕,米歇尔·奥巴马周二去了位于华盛顿的汉语浸入式学校育英公立特许学校(Yu Ying Public Charter School)。她将在访华期间每天在博客上发日志,她鼓励育英学校和全美的学生在线关注她的旅行。

米歇尔·奥巴马在有关访华的首篇日志中写道,很多问题,比如贫困、环境变化都具有全球性。"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不仅要了解美国发生的事情,还要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这是至关重要的。"

去年,奥巴马开始启动了一个项目,寻求提高来自低收入家庭学生上大学的人数。米歇尔·奥巴马在去年11月对华盛顿的高中生说,"无论你们选择怎样的道路,无论你们有什么样的梦想,你们都要在高中毕业后尽一切可能继续学业。"

米歇尔·奥巴马关于教育重要性的信息在中国受到好评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中国家长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

白宫的声明称,除了访问教育机构之外,米歇尔·奥巴马还计划访问一些没有明确列出的"历史文化"景点。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