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肯尼亚惨案曾经过周密计划和预演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肯尼亚惨案曾经过周密计划和预演
Sep 25th 2013, 12:29, by JEFFREY GETTLEMAN, NICHOLAS KULISH, ERIC SCHMITT

肯尼亚内罗毕——官员表示,青年党(Shabab)的"外部行动分支"(external operations arm)花了数周甚至数月时间在索马里境内策划这场阴谋。他们精心挑选了一队讲英语的外籍作战人员,也精心挑选了一个目标:内罗毕金碧辉煌的韦斯特盖特商场(Westgate)。

他们仔细研究了这栋楼的设计图,连通风管道也没有漏掉。针对此次袭击进行演练后,这队人马出发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肯尼亚漏洞百出的边境线溜了进来,在那里巡逻的通常是薪资过低、异常腐败的边防哨兵。

官员表示,在袭击事件发生之前的一两天,武装分子与商场的一名员工串通,把火力强大的弹带式机枪偷偷藏进了商场内的一家店铺。至少一名武装分子备有替换的衣物,以便在杀戮结束后混在四散奔逃的平民中间溜走。

这是美国安全官员勾勒出的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大屠杀的情景。周末,数十名平民在这场屠杀中丧生。经过为期4天的对峙,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Uhuru Kenyatta)在周二宣布,已经彻底"羞辱和击溃了袭击者"。他说,坚守在购物中心里的最后一名武装分子已被击毙,尽管仍有许多平民——可能多达数十人的尸体还没有找到。

肯雅塔称,"情报报告显示,一名英国女性和两、三名美国公民可能涉嫌参与袭击事件",但他说自己无法确认这些报告的内容。美国官员表示,他们尚未确定袭击者的身份,正在等待DNA测试结果和商场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画面。但美国官员说,他们知道行凶者对屠杀进行了周密的筹划,以期获得"最大程度的关注"。

一位美国安全官员称,"他们在商场里有同伙,还在那里藏好了枪弹。枪手们走进商场之前,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由于未被授权公开发言,这位官员要求匿名。

这是肯尼亚近年来发生的最令人不安的事件之一,为了悼念遇难者,这个国家正在进行长达3天的官方哀悼。肯尼亚原本被普遍视为动荡地区里一片祥和、繁荣的绿洲,而现在,该国当局却很难向外界解释,10至15名伊斯兰派极端分子怎么就能夺取一家商场,以军用级别的武器杀死60多名平民,随后还与肯尼亚安全部队周旋数日。

肯尼亚政府已经在多个场合表示,韦斯特盖特商场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然而战斗却再次爆发。周二早些时候,宣布对此次袭击事件负责的索马里伊斯兰派团体青年党在Twitter上发了条消息,夸口称其作战人员"还在坚守阵地"。

西方安全官员们担心,若干名武装分子在袭击事件发生后趁乱溜出了商场,他们丢掉枪械,并乔装成了平民。这种描述从一些目击者那里得到了印证。

此外,在商场里可能会发现更多尸体。肯尼亚红十字会周二表示,尚有超过50人下落不明。

这次袭击事件可能与奥马尔·哈马米(Omar Hammami)最近遇袭身亡有出人意料的关联。哈马米是一名青年党武装人员,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长大,随后成了索马里沙漠里一个幽灵般的人物,人称"美国人"阿布·曼苏尔·阿美利奇(Abu Mansoor Al-Amriki)。不到两个星期前,哈马米被青年党内的另一派系枪杀 。

青年党内部出现分歧的一个原因是,哈马米抱怨说,在青年党埃米尔艾哈迈德·阿布迪·戈丹内(Ahmed Abdi Godane)的领导下,该组织对待穆斯林同胞太残暴了。哈马米说,近年来,正是这种残暴,让青年党在索马里变得非常不受欢迎,并且失去了大片地盘。

挪威研究员斯蒂格·亚勒·汉森(Stig Jarle Hansen)曾经出版过一本关于青年党的书,她认为,这种分歧或许可以解释,内罗毕商场里的武装分子为什么会饶过许多穆斯林的性命。以往,青年党通过自杀式炸弹袭击在索马里杀死了不计其数的穆斯林,他们还用沙子把穆斯林女孩埋到脖颈处,再用石头砸死她们。

"就连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都批评戈丹内太残忍了。"汉森说,"这次袭击事件可能是戈丹内表态的一种方式,'看吧,我没那么残忍——对穆斯林。'"

确实有一些穆斯林在商场中被杀。但袭击事件的许多幸存者都表示,武装分子曾用枪指着商场里的人,盘问其宗教信仰,并把非穆斯林挑选出来,无情地杀害。肯尼亚电台播音员阿利姆·曼吉(Aleem Manji)记得,他念了一句伊斯兰教祷告词,因而保住了性命。威胁要杀死他的枪手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他的口音"很轻",曼吉回忆说,那肯定不是肯尼亚口音。

美国官员说他们以情报报告、证人证言和被截获的电子讯息为基础,对这场阴谋进行了复盘。他们说,青年党可能从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招募了会说英语的人,以便在肯尼亚高效执行任务,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同为肯尼亚的官方语言。一名报贩目睹了一个枪手残忍地朝着一个婴儿的腿部开枪,包括这名报贩在内的一些幸存者称,其他枪手都很年轻,不是索马里人就是阿拉伯人。

另外一个谜团与女人有关。许多目击者一直强调,他们至少见到了两名全副武装、身穿作战服的女性武装分子。肯尼亚官员早些时候称枪手中没有女性,但在周二,肯雅塔的话让人们再次开始揣测这样一种可能性:武装分子中有一名英国女性。

内罗毕的一些情报分析人士推测,这个女人是萨曼莎·卢思韦特(Samantha Lewthwaite)。卢思韦特早年改信伊斯兰教,嫁给了2005年伦敦爆炸案中的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

肯尼亚当局怀疑,卢思韦特在极端主义团体中逐级高升,成了肯尼亚沿海一个恐怖主义小组的领导者;他们在2011年差一点就逮到她,但她最后还是逃走了。在肯尼亚,她被称为"白寡妇"。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演变中的“奥巴马主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演变中的"奥巴马主义"
Sep 25th 2013, 10:17, by DAVID E. SANGER

华盛顿——五年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公众面前面对这个问题时一直感到相当纠结:美国什么时候愿意出面担当世界警察?而他什么时候会要求别国冲锋在前,或者至少分担这种行动产生的风险、代价和反感情绪?

他曾向阿富汗大幅增兵,此后又很快扭转了立场,加速撤军进程,同时宣称"是时候集中力量,致力于本国的国家建设了"。他一度短暂地加入了制止利比亚屠杀的武装行动,但很快就撤离了,而后又拒绝出兵叙利亚——在他看来,该国那场复杂得多的内战只可能成为一滩泥沼。

他周二在联合国的演讲,显示出了一些人所说的"奥巴马主义"(Obama Doctrine)再度发生嬗变的方式。

奥巴马的第一届任期里,界定这种原则的内涵的,是他在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的从容应对,而同时又毫不讳言他不愿将美国的力量用在旷日持久、耗费国力,而又不紧密涉及本国利益、缺乏盟友支持的冲突中。

而在联合国,奥巴马向众人分享了他的一条结论,这一结论似乎是他在提议对叙利亚造成超过1000多人死亡的化学武器攻击事件采取军事反应,却遭到自己政党的抛弃后得出的。他提出:未来数年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并非美国试图在海外打造其帝国,而是美国若选择退而专注本国事务,将会造成动荡和失序,令世界承受其代价。

最近的一个月是不寻常的:奥巴马先是计划、而后又放弃了以"战斧"式(Tomahawk)导弹袭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的军事设施。而今,奥巴马在周二告诉世界各国领导人,他已再度担当起重任,将以接下来的总统任期致力于两件高风险的外交行动: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与伊朗的对峙,以及为巴勒斯坦人建立一个既独立,又能让以色列与之安然相处、无须畏惧的国家。

在奥巴马的首要事务中,明显缺失的是叙利亚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他只是向世界保证,无论是通过谈判还是武力,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储备都不再会被施用,该国也不会成为恐怖组织的乐土。然而,他并未勾画任何长远的策略。

令此任务更为艰巨的是这样一种感受,即美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已经削弱了——这一部分是因为美军已经撤离了伊拉克,另一部分是因为奥巴马自己的团队在何时介入的问题上分歧严重,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奥巴马本人宣称的"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被解读为他放弃中东的证据,无论这种理解正确与否。

这种无奈感的回响可以从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听出来。演讲中,他对那些指责美国在全球打造其帝国的人给出的几乎是嘲讽。他说,即使就在美国"被指责未能做得更多",并且"对穆斯林民众承受的苦难表现得无动于衷"之时,还有人谴责美国"干预该区域事务,指责其参与了形形色色的阴谋"。

可是,这种争论的某个版本一直以来都在白宫战情室(Situation Room)里反复上演。当时的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和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隆(Tom Donilon)对他说,他如果介入利比亚——用盖茨的话说,那是一个美国"并无显著国家利益"所在的国家——简直就是疯了;而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和多尼隆日后的继任者苏珊·赖斯(Susan Rice)却提到克林顿总统任内,夺去80万卢旺达人性命的大屠杀,并表示奥巴马不应该允许又一场正在酝酿中的种族灭绝事件发生。

奥巴马很不情愿地同意了,并下令与北约(NATO)和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一道,对利比亚进行轰炸。

日后,他表示,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因为"我们不是那样的人"。

然而上个月,当他就美国对叙利亚似乎迫在眉睫的军事打击,与幕僚展开争论时,他谈起了当前左右为难的局面,与之前面对的利比亚问题是何等地不同。

"他指出,利比亚问题要简单的多,"一位会谈参与者近期说道。他复述起总统一路经历的各个阶段:起初是试探性地接受一个轰炸计划,然后是未能取得国会授权,最后又转向俄罗斯提出的现行外交方案。"在利比亚问题上,留给他作决定的时间窗口很有限,错过了就为时晚矣。当时他也有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作为依据。"

这名幕僚称,总统逐一查阅了清单上一长串要点并得出了结论,在叙利亚"这些都是缺失的"。

然而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缘由:奥巴马吸取了一些苦涩的教训。他在阿富汗保持驻军的决定,并未增强该地区对美国实力的认可,而利比亚在轰炸结束后也立刻陷入了新的动荡。上周盖茨表示,他从叙利亚对策的周折反复上看出,总统正在从美国十年来所犯错误中汲取教训,并且经历了最为糟糕的过程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盖茨反问道,"关于军事行动会产生始料未及的后果,难道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都没有给我们带来教训吗?"

目前还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奥巴马在经历了十分复杂的五年曲折后,他何时还会再有动武的意愿。现今他所表达是,盟友和区域内的周边国家未能与美国步调一致,这已经对美国民众支持武力行动的意愿产生了持续的侵蚀作用。

的确,在他提出对叙利亚进行极为短暂的军事威胁也遭到国会的抵抗后,看起来已经难以设想,一旦阿萨德背弃交出化学武装的承诺,奥巴马还如何能够令人信服地以武力进行震慑。

伊朗的情况也许有所不同。对奥巴马和他的亲密盟友以色列而言,那里牵扯的利益要重大得多。而且他业已明确表示,不能容许伊朗在他任内取得核武器。问题在于,经历了"奥巴马主义"五年来的多次演变后,伊朗方面是否会相信他。

翻译:马骢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探访朝内大街81号那幢“鬼楼”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探访朝内大街81号那幢"鬼楼"
Sep 25th 2013, 09:26, by AMY QIN

北京——时间是1949年,共产党在内战中打败了国民党。据说,在节节失利的国民党军队匆忙撤往台湾时,北京的一名国民党高官丢下妻子,让她在共产党进军北京时自生自灭。这位悲痛欲绝的高官夫人(也有人说是姨太太)在两人共同居住的家里悬梁自尽,那是一处三层的法国巴洛克式建筑。

当地居民说,从那以后,这个被抛弃的女人就一直阴魂不散。

如今,位于朝内大街81号的这处房屋里到处都是蜘蛛网,地板碎裂,看上去非常像是理想的灵异现象滋生地。故宫也是著名的鬼魂出没之地,但每天却会接待成群结队的游客。与故宫不同,多年来,朝内大街81号一直破败不堪,无人居住,静谧地隐藏在苏联式公寓楼和光彩夺目的现代建筑之间。

当地的传言称,是清朝皇室修建了这处宅邸,为了给住在北京的英国人做教堂。小楼有红砖的外立面、复折式屋顶,还有边角上的隅石,与周围环境的时代风格是那么不相容。但近些年却出现了对它的关注热潮,网上流传着它的视频,人们相互交流着要把这里作为新片场的传言。

房屋里面,如今只剩下精致的楼梯扶栏和精美的地板的碎片可以让人一窥往日的典雅。屋里随处可见建筑材料、啤酒瓶和烟头。这些垃圾中,很多都是许多(一名保安说,"太多了")夜里偷偷溜进去的年轻探险者留下的。墙上的涂鸦告诫来访者要远离小楼。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认为这里闹鬼,"在朝内大街81号后面一条小胡同里长大的李永杰(音译)说,"我们小时候会在楼里捉迷藏,但我们不敢一个人来。"

"就连文革期间住在这里的红卫兵都被吓跑了,"今年50岁的李永杰接着说。他指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末忠于毛泽东的年轻人。

这两栋楼位于北京市中心,在这里,一个很小的院子轻轻松松就能卖上数百万美元。然而,天主教北京教区的刘振田神父说,关于如何处置这两栋未被妥善照管的小楼,"没有正式的计划"。目前,天主教北京教区是这处房屋的所有人。

如今,这两栋小楼已被列入了历史遗产保护名单,因此,只能对其进行修缮,不能拆除。迄今为止,教会一直未能找到一个愿意承担修缮费用的租户。教会神职人员估计,修缮费用超过150万美元(约合920万元人民币)。

但在全市范围内,为建楼而一掷千金的情况都很普遍,因此朝内大街81号长期闲置令人十分困惑。

这导致一些人怀疑,这里被废弃更多的是因为有鬼,或者至少是因为相信有鬼,而不在于修缮的成本。一些人说,潜在租户可能不会选择这处房屋,因为许多中国人都倾向于避开一切和死有关的东西。这种迷信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普遍,以致于含有数字4的手机号,或是地址中有数字4的公寓通常都会自动降价,因为在中文里,4这个数字的发音和"死"相近。

即使在城市里,人们仍然在广泛地延续着焚烧纸钱(又称为"冥币")的习俗,作为献祭,抚慰先人和鬼魂,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和中元节时。

片警和天主教会都否认了朝内大街81号有鬼的故事。

掌管教区的北京天主教爱国会的秘书长石洪喜在2009年对本地一家报纸说,"从历史上看,小楼根本没有什么国民党军官住过,小楼闹鬼的事情也是无稽之谈。"

石洪喜说,这座小楼和同一产业上的另一栋建筑,在1910年建造时是外国传教士的语言培训中心,名为华北协和话语学校(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1930年更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California College in China)并将教学对象扩展到外交官、商人和学者。这所学院的学员就包括一位著名的中国历史学者,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不过,也有一些城市史学者对石洪喜的说法提出了反驳,称加利福尼亚学院在北京的另一个地方。他们表示,朝内大街81号的小楼当初建造时是一座私人宅邸,属于一个法国公司经理。该人所在的公司修建了京汉铁路,连接北京和位于湖北省的汉口。

这些学者称,在1949年共产党掌权前夕,这栋建筑由爱尔兰长老会差会(Irish Presbyterian Mission)占据,因而才有了今天与天主教北京教区之间的关系。

无论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围绕这栋房子产生的各种版本的故事,更是加深了人们的兴趣。

新漫旅行社(Newman Tours)创始人丹尼尔·纽曼(Daniel Newman)说,"死亡和宗教,一直都是鬼故事很好的开篇。"这家旅行社提供闹鬼游的旅游线路,在北京探访据称闹鬼的场所。

朝内大街81号在1949年由政府掌管之后的历史就比较确凿了。几十年来,这两栋小楼时而使用,时而弃置,建筑的产权也辗转于若干个政府部门之间。

李永杰回忆道,"这前面以前有个漂亮的喷泉,还有很多杂草。"一天下午,他从小楼中走过,这是他许多年来第一次来这里探访。"我真没想到会破败成这样。"

上世纪90年代末,朝内大街81号的产权交给了天主教北京教区。北京宗教建筑专家刘洋(音译)介绍说,当时小楼差一点就被拆除,但教会神职人员及时介入,指出其建筑风格独特,而且如果有朝一日大陆政府与梵蒂冈能够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话,还可以将梵蒂冈大使馆安置在这里。

从那时开始,这所房产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处于废弃状态。除了有少数几次被租出去充当片场,用于拍摄设定在民国时代的电影和电视。

居住在北京的艺术家付谦(音译)在网上读到相关故事后,一天下午来到这里探访。他说,"这些传统建筑保留下来的太少了。"

他说,"他们应该做点什么,这样太悲哀了。"

黄安伟(Edward Wong)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柬埔寨反对派抗议大选舞弊抵制国民议会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柬埔寨反对派抗议大选舞弊抵制国民议会
Sep 25th 2013, 08:46, by THOMAS FULLER

曼谷——周二,执政多年、实行独裁统治的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赢得了又一个五年任期,尽管洪森与反对派之间形成了僵局,后者拒绝出席国民议会(National Assembly),以此抗议所谓的选举作弊行为。

洪森将于周二晚些时候在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面前宣誓就职,由此正式延展这位首相已达28年的执政期。

洪森的反对者宣称7月28日的选举存在普遍的舞弊行为,并拒绝接受官方宣布的选举结果,即洪森领导的柬埔寨人民党(Cambodian People's Party)获得多数席位,尽管多数地位有所削弱。西哈莫尼国王试图通过调解终结双方的敌对状态,但却徒劳无功。

然而,洪森似乎愿意在反对派不合作的情况下统治柬埔寨。据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报道,洪森在周二告诉记者,他愿意为反对派提供高级政府职位,前提是他们停止对国民议会的抵制。

尽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还是认为,洪森表现出了并不常见的怯懦迹象。

他摆出了一反惯常做派的和解姿态,近期曾三次与反对党柬埔寨救国党(Cambodia National Rescue Party)领导人桑兰西(Sam Rainsy)会面。其中一次会面的时间长达五小时,讨论的重点是如何改变该国的选举制度。

洪森的做法究竟是在等待时机,还是因为在选举中遭受了重创,分析人士意见不一。在过去,洪森对反对派不屑一顾。

柬埔寨人民党只赢得了国民议会123个席位中的68个,这是该党自1998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反对派则赢得了55个席位,桑兰西新近组建的统一政党促使反对派取得了十年以来的最大收获。反对派表示,如果选举公平的话,他们本可以赢得多数席位。

在澳大利亚居住的历史学家、柬埔寨政治权威专家戴维·钱德勒(David Chandler)说,洪森"根本不打算放松对国家的控制",并且握有主要的权力杠杆。

"柬埔寨的政治非常粗野,"钱德勒说。"国家的统治者是那些有钱有枪的人。"钱德勒还说,不过,反对派在议会中取得的进展以及柬埔寨人民党的挫败已经让洪森处在了他"不太熟悉的境地"。

"我认为,他肯定觉得自己失去了几枚棋子,"他说,"他比原来谨慎了一些。"

然而,金边独立倡议组织柬埔寨人权中心(Cambodia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主席乌威拉(Ou Virak)却认为,洪森已经受到沉重打击,并开始惧怕未来。

乌威拉说,执政党的竞选活动非常个人化,基础则是该党想象之中洪森拥有的人气,这样一来,这个结果"对他的自我感觉造成了严重打击"。

洪森在过去三年的演讲中反复提到了阿拉伯之春,乌威拉说,洪森对这个问题的明显关注可以帮我们深入了解这位首相的思想。

乌威拉说,"他很害怕,他的眼光望向了世界各地那些已经倒台的长期独裁者和军政强人。"

许多外国高官都参加了周一国民议会的开幕式,美国驻柬埔寨大使威廉·E·托德(William E. Todd)也在其中。但是,仪式结束后不久,美国驻金边大使馆就发布了一份声明,称托德的出席"并不代表对任何选举结果或任何政党的支持"。该声明还呼吁对7月选举中的"违规现象进行透明审核",因为这有助于消除"选举过程中的瑕疵"。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联合国大会讲话陈述美国中东政策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Helpdesk Ticketing System

Award-winning helpdesk system with an inbuilt KBase, forums, canned responses & more. Try super user friendly Freshdesk today. (In 2 minutes, You'll set it up!)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联合国大会讲话陈述美国中东政策
Sep 25th 2013, 07:50, by MARK LANDLER

联合国——周二,奥巴马总统对美国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重新规划,宣称美国将动用包括军力在内的一切影响力来捍卫本国利益,尽管美国承认,自己对叙利亚、伊朗和其他一些国家局势的影响力有限。

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广泛,既提到了快速发展的外交形势,又试图定义他所说的一种"辛苦得来的谦卑",指的是美国在12年战争之后对自身干预行动所持的看法。与此同时,奥巴马坚称,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仍旧"独一无二"。他说,美国如果撤退,"就将产生一个领导真空,而其他国家都未做好填补这个真空的准备"。

奥巴马愿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问题,称他已经通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就伊朗核项目展开高层协商。他还呼吁安理会( Security Council) 通过一项决议;按照该决议,倘若叙利亚未上交其化学武器,就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他还阐述了巴以和谈的重要性,在克里的敦促下,巴以和谈已重新开始。

几小时后,伊朗新当选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对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的呼吁表示了赞同。他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我们可以拿出一个用来管控彼此差异的框架"。但鲁哈尼说,伊朗绝不会放弃铀浓缩的权利,并且警告奥巴马,要抵制"好战压力团体"的影响。

在抵达纽约之前的几周,鲁哈尼曾展开积极的魅力攻势。本次大会上,他拒绝了一个与奥巴马握手的机会,由此避开了这次人们盼望已久的邂逅,尽管它原本可以弥合伊朗与美国领导人长达30余年的疏离。

虽然两位领导人都在讲话中用身为政客的责任平衡了身为政治家的理想,但对于鲁哈尼而言,握手可能会对国内的强硬派选民造成过大的刺激。整整一天,联合国发生了各种戏剧性事件,人们也表达了各种期望,会议结束之时,焦点又回到了伊朗和美国所面临的艰难外交之上。

当天上午,心存怀疑的世界领袖们看到的是一个形象稍显失色的美国领导人。奥巴马先是发出威胁,继而从针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计划后退,现在又突然愿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采用的外交政策时或给人临时拼凑的感觉,还被很多批评人士视为优柔寡断。

奥巴马自己也承认了这一点,称他寻求军事打击的摇摆进程让一些盟友失去了信心,并且断言,很多中东国家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动机的讥讽都是有道理的。但他表示,如果美国完全撤出该地区,那会带来更大的威胁。

"对于世界来说,危险在于美国可能选择退出,原因是我们在10年战争之后理所应当地回归国内问题,同时又意识到我们对该地区的干预在穆斯林世界引发了敌意,"奥巴马说,"我认为,退出将是一个错误。"

奥巴马坚称,尽管民众抱有厌战情绪,美国也正在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美国仍将继续在该地区积极发挥作用,捍卫美国的利益,倡导民主原则,致力于解决伊拉克、叙利亚及巴林等国家的宗派冲突问题,必要时还将对其他国家进行军事干预,以阻止人道主义悲剧的发生。

"我们将长期参与该地区的事务,"奥巴马在长达40分钟的讲话当中表示。"因为努力推动自由和民主是一代人的任务。"

对于一个力图将美国的外交政策重点重新转向亚洲的总统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让步,也就是说,至少在本届总统任期的剩余时间里,美国可能会继续重点关注中东地区。讲话当中,奥巴马只提了亚洲一次,称阿拉伯世界没能取得亚洲那样的经济发展。

奥巴马表示,伊朗的和解姿态可以为就其核计划达成协议奠定基础,但他警告称,"既然发表了意在和解的言论,那就必须采取透明且可核查的行动。"

在提到鲁哈尼的温和声明及与鲁哈尼的信件交流时,奥巴马对外交手段表示了谨慎乐观的态度。"前方或许障碍重重,"他补充说,"但我坚信,我们必须尝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Somini Sengupta自联合国、Michael R. Gordon和Rick Gladstone自纽约、David D. Kirkpatrick自开罗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看好亚洲市场,英国拍卖行CEO移居香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看好亚洲市场,英国拍卖行CEO移居香港
Sep 25th 2013, 05:36, by 白天娜

香港——1666年创办于伦敦的小型拍卖行斯宾客父子公司(Spink & Son) 本周二宣布,其首席执行官已移居香港,此举突显了作为一个涵盖跑车、美酒和邮票等多种商品的交易市场,亚洲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长。

奥利维尔·D·斯托克(Olivier D. Stocker)曾是一位投资银行家,他在2002年买下斯宾客拍卖行之前,已经在亚洲生活过多年。本月他从伦敦移居香港,声称此举是为了促进公司亚洲业务的增长。

斯托克是法国人,他说:"如果你真心想把注意力和业务集中在这个地区,你就必须住在这里。 "他表示,自己和家人搬到香港生活,"向客户和员工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你对这个地区充满信心,决意在这里付出长期努力。"

现在有越来越多非亚洲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居住在像新加坡、香港和上海这样的城市,而不是公司总部所在的国家,斯托克的说法与这些人的表述非常相似。

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还很短,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增长迅速,因为对于在欧美市场苦苦挣扎的西方公司来说,亚洲对工业品、消费品和奢侈品的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增长引擎。

例如,在2008年,经济学人企业网络组织(Economist Corporate Network)调查的非亚洲跨国公司中,仅有19.1 %有一名或更多的董事会成员在亚洲工作和生活,到去年,这一数字已升至38.3% 。更重要的是,在该组织 2012年度的调查中,有52.6 %受访公司表示,2017年之前将会有董事会成员移居亚洲。

近年来选择在亚洲居住的公司高管有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副主席、全球增长和运营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赖斯(John Rice),他于2011年移居香港;还有法国工程公司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的首席执行官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该公司超过四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亚洲,赵国华在亚洲出差的时间非常之多,所以他的家人干脆搬到了香港。

同样,在过去10年里,随着亚洲富裕程度的整体提高,拍卖界也将该地区的消费力视为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业内专家说。

例如,在过去的六、七年里,香港以高端珠宝拍卖重镇的形象出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跟日内瓦和纽约同一档次的高端珠宝销售中心。

同样,斯托克说,对于斯宾客拍卖行专精的邮票、钱币等收藏品来说,香港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重要市场。

"但是,在过去的10年里,你真正看到了亚洲买家的崛起 "他说,"这里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

现在该公司在伦敦、香港、新加坡、纽约和其他地方的拍卖收入,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亚洲买家;斯托克说,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中,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约50% 。

白天娜(Bettina Wassener)是《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驻香港记者。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借壳上市,中粮启动百亿反向收购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借壳上市,中粮启动百亿反向收购
Sep 25th 2013, 04:11, by NEIL GOUGH

香港——周二,不断扩张的中国国有企业中粮集团(Cofco)开始了一项价值高达142亿港元(约合112亿元人民币)的反向收购行动,此举将会使中粮的内地商业地产业务获得在香港上市的机会。

中粮集团拥有多种业务,比如家畜屠宰、酒店管理以及人寿保险销售。中粮表示,该集团将会把位于中国各大城市的12个房地产项目交给其子公司侨福建设企业机构(Hong Kong Parkview Group),这些项目包括酒店、办公楼、公寓及购物中心。

作为交换,侨福将发行新股,新股数量可达该公司已发行股票数量的19倍。侨福目前是香港的一家小型控股公司,只投资了一个写字楼项目。

反向收购行动涉及将未上市资产投入一个已经上市的目标公司,通常以此换取新股,使卖方由此获得该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这是广受中国地产开发商欢迎的选择,他们通常会努力获得银行贷款,但兴衰不定的盈利周期会使立即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变得比较困难。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会对反向收购进行评估,将这种行为视同首次公开募股。

根据周二宣布的复杂交易,侨福将改名为中粮置地控股有限公司。反向收购结束后,中粮集团最终将持有中粮置地75%的股份,没有买入新股的公众股东将会发现,在交易完成后,他们持有的侨福股份比例将从目前的30%降至2%。

中粮集团的前述最新举措是分两步进行的交易的第二步。2012年7月,这家中国公司花费3.62亿美元(约合22.16亿元人民币)从当地的一个家族手中收购了该上市公司,但当时中粮没有对该公司的业务做出改变。

侨福发行的新股的股价会是每股2美元,比信息公布前的该公司股价——4美元——低一半。

在解释定价问题时,侨福的高管们采取了不同寻常的立场,称在最近的交易中,该公司的股票定价过高。中粮目前间接持有侨福69%的股份。

高管们在周二的声明中说,近期的股价"不能被看做这些股份的真实价值,因为这些股份目前的交易价格似乎与公司的业务或财务状况没有什么相关性"。

在9月17日暂停交易之前,侨福的股票价格曾在两个交易期连续上涨。

"股价近期上浮,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中粮集团会进行资产注入,"高管们在公司的声明中称。

汇丰银行(HSBC)是此次反向收购的金融顾问和独家担保人。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驻港总领事发表讲话支持香港普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驻港总领事发表讲话支持香港普选
Sep 25th 2013, 03:23, by KEITH BRADSHER

香港——周二,美国新任驻港总领事再次表示,美国支持香港实现"真正的普选",同时又说,他不会对如何实现普选发表任何意见。

美国新任驻港总领事夏千福(Clifford A. Hart Jr.)于7月30日到任,他在香港发表了自己的首次公共演讲,其间表示,"我们对香港的选举程序没有任何建议——民主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人们可以全权决定自己的系统应该如何运转。"

目前,香港的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该委员会仅有1200名成员,主要是商界领袖以及与北京存在经济或个人联系的其他人士。自英国于1997年把香港交还中国统治之后,这里一直享有高度自治。北京当局表示,2017年进行下一届行政长官选举和2020年进行立法机构选举时,或许将实行普选。

目前,香港已经就一些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辩论的问题包括公众是否有权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以及是否应该由提名委员会来控制谁能出现在选票上。民主倡导者担心,目前的选举委员会最终会变身为一个提名委员会,使候选资格成为中国共产党盟友的专享之物。

亲共产党媒体纷纷指责夏千福不该通过评论香港政治来干涉中国内政,有时甚至暗示,美国希望在香港创建一个颠覆中国政权的基地。夏千福的诸位前任也曾遭受类似指责。夏千福在香港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的活动上说,他并无任何暗藏议程,只是乐意对与美国国家利益或美国核心价值有关的事情发表评论。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发布禁售清单遏制朝鲜核野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Try New Relic at no charge

Deploy New Relic and get your Nerd Life t-shirt. Monitor your Ruby, PHP, Python, Java and .NET web apps in less than 2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发布禁售清单遏制朝鲜核野心
Sep 25th 2013, 02:43, by JANE PERLEZ

北京——周二,中国发布了一份清单,清单列有一长串禁止向朝鲜出口的器材和化学原料,因为他们担心这些物品会被用于日益先进的核武器项目。此举表明,中国越来越担心朝鲜的核野心。

倘若得到执行,这项出口控制将成为朝鲜的最亲密盟友中国为限制朝鲜核项目而采取的最严厉举措之一。一位著名美国武器专家称,该声明显示中国正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的部分制裁措施,这些措施早在几个月之前就被中国批准。

发布禁售货品清单之时,媒体正在大量报道朝鲜加速其两个核武器项目的举动。两周前,新的卫星图片显示,朝鲜可能正在最近重建的宁边核反应堆恢复钚生产。本周,两名美国武器专家报告称,朝鲜似乎掌握了自行生产铀浓缩关键部件的技术。

仅在不到一周前,中国还曾再次尝试恢复旨在说服朝鲜放弃核能力的对话,但没有取得成功。美国仍拒绝重启会谈,因为在过去,朝鲜经常利用会谈来获取让步,同时又不对自己的核项目做出长期修改。

"出口控制新清单的发布表明中国对"朝鲜核能力"武器化的加速感到担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锋说。他认为该举动"非常重要"。他说,中国尤其担心宁边核设施钚生产的恢复。宁边核设施是朝鲜核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

另一名研究朝鲜问题的中国专家说,这个清单的发布"表明中国对朝鲜的举动越来越不满"。他因为在政府供职而要求匿名。

他说,"这是表明中国不满情绪的一项实际行动。"

钚和高度浓缩的铀都可以用来制造核弹,但分析人士称,朝鲜的钚项目远比铀项目成熟。在朝鲜试验的三枚核弹中,至少有两枚用的是钚。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意因为核项目惩罚朝鲜。与此同时,由于朝鲜的年轻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un)似乎不理会中国缓和局势的请求,中国似乎越来越感到失望。今年,朝鲜不顾中国反对进行了一次核试验,中国随即同意了联合国的制裁决议。

作为对制裁的回应,朝鲜连续数月威胁要对韩国和美国发动核攻击;分析人士称,这些威胁直到中国加大施压力度后才结束,中国施压的动机明显是担心动荡的局面损害自身的经济发展。

美国专家戴维·奥尔布赖特(David Albright)表示,中国现在正在实施联合国今年3月通过的制裁措施。他补充说,中国的禁令"会有帮助,因为朝鲜从中国获取了太多的东西"。奥尔布赖特是华盛顿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的所长,他还表示,中国可能会采取其他举措,"大幅加强对通过公路和铁路运往朝鲜的商品的检查。"

中国之前曾采取行动,停止输出可能被用于核计划的技术,比如导弹技术,不过,中国采取该举措时并没有单独针对任何国家。

中国周二公布的清单列出的物项被称为"两用技术",因为它们可以是民用,也可以是军用,其中一些物项可以用来扩大化学武器生产能力及制造生物武器。

禁售物项包括可以用于医学研究及制造化学武器的伊波拉病毒,镍粉、镭、闪光X射线发生器,以及用于加速离子的微波天线。中国商务部、工业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和国家原子能机构共同发布了这份清单。

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禁止向朝鲜出口这份236页清单所列物项,因为这是"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两用物项和技术"。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周在北京主持了有关核谈判的会议,并且表示,是时候重启谈判了。出席上述会议的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Kim Kye-gwan)表示,朝鲜准备无条件恢复谈判,这是朝鲜方面一段时间以来的标准措辞。

但奥巴马政府已经表示,美国没有看到朝鲜政府认真缩减核计划的迹象。美国表示,与此相反,朝鲜似乎正在增加核活动。

有鉴于此,奥巴马政府表示,美国无意参加新一轮谈判,除非朝鲜首先采取切实举措,拆除核设施。华盛顿方面拒绝派高级官员参加上周在北京举行的会议,转而派出了美国大使馆(United States Embassy)的一名外交官。

经美国政府同意之后,前美国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高级官员、朝鲜问题专家李维亚(Evans J. R. Revere)参加了会议。李维亚在会上发言称,朝鲜"距离无核化的目标更远了"。

李维亚表示,朝鲜已经"宣称自己是一个核国家,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生产裂变材料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而是两个,确认自己正在发展战略火箭部队,运送核武器,并且发誓称,'即使在梦里'也绝不会放弃核武器"。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恐怖主义只会让肯尼亚更加团结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恐怖主义只会让肯尼亚更加团结
Sep 24th 2013, 23:54, by 斯坦利·贾齐姆巴

肯尼亚内罗毕——上周六,当韦斯特盖特商场(Westgate)袭击事件爆发时,我正在家看1点钟的新闻。身穿休闲服装的年轻男子端着非常先进的武器,向内罗毕这家豪华商场里的购物者开火,导致数十人身亡,还劫持了人数不明的人质。

如果交通畅通,从我住的地方开车去韦斯特盖特只需10分钟。我侧耳细听,想听到枪声。和大部分肯尼亚人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跳上公交车,亲自去现场看看——这是个坏习惯,经常有人警告我们不要这么做。但是相反,我牢牢盯着电视机屏幕,看着闭路电视画面:一名男子表情痛苦,捂着腰部,他的AK-47扔在一边,另一人隐蔽在柱子后面瞄准。身着蓝色短袖衬衫的警察端着G3和AK-47步枪快速跑动,没穿防弹衣的他们不时卧倒,躲在墙和树篱后面。恐怖分子,即大本营主要在索马里的好战组织青年党(Shabab)的成员,正在阻止警察靠近。他们用遇难者的尸体挡住了商场的入口。

一切就像电影一样,只不过涉及的是真人,和一个我知道的真实的地方。

我想到了商场里的书店,我偶尔去那里卖书。我有那家书店的一名销售员的电话号码。我想拿起手机给他打电话,但后来,我意识到,他可能正躲在某个柜台后面,某个持枪者的靴子离他的脸只有几英寸。电话可能会置他于死地。

商场二楼有一家电影院,我想起了那儿的人。他们听到枪声时,可能还以为是电影中的背景声,却不知自己将要面对真正的枪口。

周日上午,我去到现场,警方仍包围着现场。

旁观的人群中,一名年轻男子在用斯瓦西里语和另一个人说话。他说,这不是警察适合的任务。他们擅长的是骚扰醉汉,以便向对方索贿。但他表示出了对肯尼亚国防军(Kenya Defense Forces)的信心。袭击发生不久后,肯尼亚国防军就赶到了。很难确切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情。

人群中的其他人在纳闷,袭击者是如何在不被情报机构发现的情况下,策划并筹备行动的。他们想知道,这些年轻人如何能全副武装地开车在这座城市穿行却没被看出来。他们觉得,被用来保护政客和官僚的资源,多过用来保护整个国家的资源。

我离开人群,来到市中心。在这里,红十字会(Red Cross)正在接受献血。我惊讶地发现,人们正耐心地排队等着献血。相当一部分人穿着绿色衬衣,这是肯尼亚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之一尔马希亚(Gor Mahia)的颜色。在那天下午进体育场比赛之前,这支球队在电台、电视和社交媒体上号召支持者献血。

但即便是发生了悲剧,也总会有胆大的肯尼亚人找到"商机"。当善良的民众忙着献血时,骗子也没闲着。有人在红十字会的帐篷上贴了海报,让人们把钱汇到一个手机号。海报谎称,那是一个帮助受害者的慈善组织。这成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把手写的海报撕下来,骗子又把海报贴上去。骗子很可能是让街头顽童帮他们做这件事的。

但这些正是肯尼亚生活的矛盾。如果武装分子以为他们的行为吓倒了我们,那他们就错了。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会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去一趟献血中心便能证实这一点。在那些队伍里,我们的政治分歧和官僚体制中蔓延的腐败都褪色了。

既然青年党又发动了袭击,我想每一个肯尼亚人都认识到,恐怖主义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我交谈过的民众希望政府认真考虑未来如何防止类似的袭击。他们希望为此调拨资源。中国可以在肯尼亚建起所有那些未来世界般的高速公路,但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高速公路不会有太大意义。

截至周一晚间,约62人在袭击中遇难,大约150人受伤,肯尼亚军警仍在为清剿残余的武装分子而战斗。

这些恐怖分子在打一场懦夫般的战斗,把和父母一起外出吃饭的孩子作为目标。就勇气而言,他们比不上我在袭击现场遇到的一群肯尼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说,如果警方同意,他们将自愿冲进商场与劫持者决一死战。"我们的同胞在那里面。我愿意为救出他们而死,"其中一名男子对另一个人说。

斯坦利·贾齐姆巴(Stanley Gazemba)是小说《马拉戈利石山》(The Stone Hills of Maragoli)的作者。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好消息!明年房租没涨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好消息!明年房租没涨钱!
Sep 25th 2013, 00:10, by JULIE SATOW

最近,一位住在曼哈顿的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她正为自己在云杉街8号(8 Spruce Street)租住的高档公寓续约。令她激动不已的是,这座由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76层摩天大楼竟然没有涨租金。

眼下房屋租赁市场如此火爆,云杉街8号的业主、开发商Forest City Ratner Companies(简称FCR)为何在与租户续约时却没有伺机涨价?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租客(大部分纽约人过着租房的生活)而言,(续租时)被房东小宰一笔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每年房屋租约快到期的时候,我们都急不可耐地想要知道下一年度的房租价格。

眼看着公寓大楼提供的特殊服务越来越多,例如24小时门卫、健身俱乐部、住宿管理员等等,我们自知租金上涨已是板上钉钉、不可避免的了,可实际情况也可能并非如此。

47岁的琳达(Lynda Lippin)如今就和丈夫住在云杉街8号的一套开放式的单间豪华公寓里,还在家中收养了一只流浪狗。这座大楼也被称为"盖里诠释的纽约"(New York by Gehry)。两年时间过去了,她依旧随身带着那个按大楼模型制造的银色蒂芙尼钥匙环,那是她刚入住这里时拿到的。她还满心欢喜地谈到了不久前的一次私人观景聚会,那是在楼内一套月租近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42万元)的顶层公寓里举办的,只允许此楼里的住户参加。宴会上,品尝着美酒佳肴的宾客们可将那360度的景观一览无余。此外,她还参加了公寓大楼主办的烧烤晚会,甚至还尝到了美味的冰淇淋三明治。虽然她不经常去大楼里的健身房,可一边在温热的水里游泳,一边"观赏着雪花飘落在玻璃天花板上,也算是件惬意的事了。"

上个月,公寓代管经理曾发来邮件说,如果她能在7月中旬之前就确定下两年的租期,而不是等到10月底合同期满,她就仍可以按当前每月3300美元(约合人民币2.02万元)的价格继续租住,而且还能免去每人每年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836元)的物业费。

"我简直不敢相信有这种好事,"琳达说道。她在翠贝卡(TriBeCa)一家名叫Real Pliates的普拉提工作室担当主教练,"说真的,这让我都有点手足无措了。"她当即签字续了约。

事实上,琳达这种情况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纽约人所面临的竞争激烈、租金上涨的现状。"这可是个竞争残酷的市场,"房产咨询管理有限公司Coldwell Banker A.C. Lawrence的主席兼高级顾问马克·路易斯(Marc Lewis)这样说道。其客户群体普遍集中在较低端的市场定位。"对大多数住宅而言,租金每年都在上涨,而且相比去年和前年,今年的涨幅更大。"

"现在的业主很少再给房客折扣了,"他补充道,"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去年付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万元),今年他们就会管你要2700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万元)。"

尽管如此,FCR公司放弃增收租金机会的理由也很充分。高档住房市场的房价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稳步上涨后,很有可能趋于稳定,尤其在市中心一带,因为那里的高档住宅租金总额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下降了。而且,另寻新房客也要耗费成本,来自附近街区开发商的竞争同样不容小觑。

租房续约的价格,是仅为业主所掌握的信息,旁人几乎无从知晓。虽然不愿透漏更多细节问题,但FCR公司商业用房和居民住房开发部的主任梅丽莎·罗曼·伯奇(Melissa Roman Burch)曾在一份声明中提到,"自从这座大厦对外出租以来,我们就从房客那里收到了诸多反馈。他们不仅被弗兰克·盖里的标志性设计,更被这里提供的世界一流的服务设施所吸引。我们的续签率就反映出他们的这种热情。"

柯里弗·芬恩(Cliff Finn)曾在纽约本地的地产经纪公司Citi Habitats负责监管云杉街8号的早期租赁工作,如今,身为房地产公司Douglas Elliman的发展营销执行副总裁,芬恩坦言,"租赁公寓的业主开展像这类(减免房租)促销活动的原因有很多。"这座大楼内的公寓数多达899间,如此大的规模,在它开盘后对外出租的时候,着实需要采取一些减免租金的激励手段,以便尽快把它填满,芬恩解释道。他仍在继续负责这栋大楼的代管工作。"所以现在,当房客们再来续租的时候,打出'租金零增长'的概念,有助于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相当于市价全额的租金。"

换句话说,虽然表面看起来FCR公司让房客占了便宜,可这位大房东确保了自己从琳达夫妇身上赚得的更多。由于他们在第一次签订租约时被免除了头两个月的租金,因此他们此前交付的净有效租金(net effective rent)就比公寓的市场价值低了8%。

在琳达看来,新的租约中少了减免租金这一项后,影响并不大。"除了两年前第一次签约后的头两个月,"她说,"我们后来付的都是全额租金,所以,今后要从我们口袋里花出去的钱,跟一直以来的房租开支还是持平的。"

整个房屋租赁市场的行情,也是影响FCR公司做出这一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租金一个季度接着一个季度地往上涨,它最终总会趋于平稳。"在过去18个月里,曼哈顿地区的租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疯涨,"评估机构米勒萨缪尔公司(Miller Samuel)总裁乔纳森·米勒(Jonathan J. Miller)说,"可在最近五个月内,租金的增速慢了下来,相比以前也就有所滑落了。"

在一份近期为Douglas Elliman撰写的租赁报告中,米勒提到,与2012年7月相比,今年7月市中心一带的房屋租金中值名义上同比增长了1.5%,达到3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05万元)。而市场上的三居室公寓——作为豪华套房的代表,其位于市中心一带的租金中值与同期相比实际上还下降了8.7%,只有5250美元(约合人民币3.21万元)。

特别是这座盖里设计的大楼,见证了房屋租赁价格的这种疲软状态。当初开工建造的时候,其顶层公寓每月的租金标价高达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73万元),足以令人望而却步;然而在大楼最终对外出租时,这个标价降到了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55万元);现如今,它们的实际出租价格却只有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42万元)了。

"有时候,即便租金比市场决定的价格水平低一些,业主们也不会介意;相比之下,他们觉得先留住房客才是更必要的,"Citi Habitats经纪公司总裁盖里·L·马林(Gary L. Malin)说,"事实上,如果有一大批住户的租房合约都同时到期,或者如果你考虑到为每个新房客准备公寓所要付出的成本,比如粉刷墙壁、打折优惠、支付中介费用等等,你就会发现,其实还是留住原有房客更合情合理。"

事实上,云杉街8号也将迎来一些新的竞争对手。明年夏天,在它南面仅几街区之隔,金融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总部旧址将作为一栋大型高档租赁开发项目对外开放。其开发商Rose Associates着力将这座又被称为"70 Pine"的建筑,改建为拥有780间公寓的大厦,届时整座建筑内不仅会有酒店入驻,还会添加更多的物业设施,包括两条保龄球道、一座观景台和一个可以俯瞰市中心景观的雪茄吧。

考虑到这些,FCR公司不涨租金的决定"有其合理性"。米勒说,"业主们都在预期租金已经涨到了高位,所以不如就把它维持在当前水平,只要能够实现满租就行了。"

不过,尽管市中心的业主和云杉街8号正在竭力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但是高端市场的整体表现还是颇为可观的。从米勒提供的数据来看,与2012年7月相比,就曼哈顿地区排在前10%的租赁公寓而言,其租金中值同比增长了11.7%,达到8412美元(约合人民币5.15万元)。而其它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厦,如去年在西42街450号开门迎客的MiMA,并未在续约率上有所突破。

"我们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波续约任务,实质上并没有做出多少让步,"RELATED公司(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译注)高级副总裁兼高端住房部主任达莉雅·索鲁兹伯里(Daria Salusbury)说,"甚至90%到95%的房屋租金还略有上涨。房屋租赁市场还没有进入我所见识过的最强周期,但我已经历过更糟糕的时期了。"

云杉街8号面临市场下滑,很可能是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当年飓风桑迪(Hurricane Sandy)袭来之际,整个社区严重受灾,导致有些房客选择了离开。虽然公寓大楼备有发电机,可房客们还是忍受了九天的冷水和断断续续的供电,房东只好适当削减一部分房租,以补偿由此带来的不便。

2011年,在云杉街8号开始对外出租的时候,据说它的租金将突破金融区的最高价。虽然业主已让云杉街8号跻身高价位楼盘之列,但他可能决定,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租金不能再涨了。而这对琳达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8月25日。
翻译:如月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创业会有损你的身体健康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创业会有损你的身体健康吗?
Sep 25th 2013, 00:14, by SOPHIE EGAN

很多跟初创公司打交道的人都会说,创业者是他们见过的最健康的一群人。他们认为,原因可能跟创业所必需的自律与冲劲有关,此外,创业人士的工作日程也比较灵活。

但我也知道不一样的创业故事。我的大部分朋友都是近几年刚从斯坦福大学(Stanford)毕业的男人,换言之,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创业。他们中的很多人忙得没有一点余裕,好容易出来透口气时,看起来都是形容憔悴,脸上挂着大大的眼袋,肩膀耷拉下来,一副被责任压得喘不过气的样子。一直以来我都在猜想,我的朋友们究竟是上述说法的例外还是常规。

盖洛普-健维(Gallup-Healthways)运用其"身心健康指数"为纽约时报进行了一项新分析,分析了从身体到心理健康,从饮食习惯到生活目标的各种指数,它描绘了一幅看似矛盾的画面。从全美来看,相比其他职场人士,创业者往往吃得更健康,运动也更多。但他们同时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有更大的可能没有购买健康保险。

分析的数据源自对全美50个洲20多万受薪人士的随机电话访谈,调查时间在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间。在受访样本中,同时定义为"自雇人士"和"企业所有人"的创业人士约占3%,不过数据未能区分小型企业所有人的类型或开业年数。

创业人士最大的健康优势看来是饮食。与其他全职或兼职的员工相比,自雇企业所有人自称"昨天一天吃得都很健康",或者常吃水果蔬菜的可能性要略大一些。59%的创业者自称每周有超过三天运动,每次时长30分钟,而其他员工的比例为54%;同时,有19%的人自称达到了肥胖标准,而其他员工在这方面的比例为25%。

"信也好不信也罢,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在靠吃高钠的拉面为生,"乔伊·波默伦科(Joey Pomerenke)说。他是"UP Global"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家面向创业人士的支持机构,今年5月创立于西雅图。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他跟上千位公司创始人合作过,他说"创业者拥有在公司打工时所没有的自由度",因此更便于运动和健康饮食,同时在白手起家创建公司时,也能创造健康的工作文化。UP Global公司在员工手册里鼓励大家在遇到"积雪很深"或者"好想去湖里游个泳"的情况下不去上班,然后加个班弥补时间损失。

不过,总部位于布鲁克里的饮料公司Runa联合创始人丹·迈考比(Dan MacCombie)说,努力打拼好让投资人放心的需求,往往会搅乱健康的前景。他形容说,他认识的很多创业者都有"烈士情结","如果你没有把自己累瘦,言下之意就好像是你没有全力以赴。"他个人把保证睡眠放在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而他的商业伙伴则会"精心烹制一份有很多蔬菜的晚饭,因为他相信这很重要。"

"极简可行健身"(Minimum Viable Fitness)是一个新的为解决科技业界人士面对的独特挑战而设立的全美在线训练小组。朱莉·弗雷德里克森(Julie Fredrickson)参与创建了这个小组,她在开办自己的首家公司时,健康状况急剧下滑,作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她"长了25磅,生活习惯很糟糕,而且无时无刻不感到疲惫,"她说,"而且当年我在科罗拉多长大,打小是个竞技运动员。"她和小组的另一位创始人迪克·塔伦斯(Dick Talens)解释说,科技业界的创业人士往往休息极少,频繁出差,同时要面对觥筹交错,结果就是每当碰到节食和锻炼时,往往会出现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

当然,创业也有它的好处。盖洛普去年秋天进行的较早期的身心健康指数分析表明,比起其他员工,创业者对未来更乐观,而一些研究发现,乐观与健康状况良好有联系。通过同样的指数还能发现,创业者每天体会到的喜悦情绪与脑力激荡要更多。

不过,创业人士自称感到压力与焦虑的程度也甚于其他受薪人士,同时他们体会到的悲哀程度也略高,而这些情绪都与健康恶化有关。爱德华·马克斯(Edward Marks)是一家叫Twist的移动应用软件公司联合创始人,他说,跟普通员工不一样,创业者"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投到了公司里。我曾亲眼见过创业者大哭。"

缺乏医疗保险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创业人士的压力。相比受薪人士90%的医保覆盖率,自雇企业所有人中只有75%拥有医保——这是这两类人群最显著的区别。(创业者看牙医的可能性也较低,这也许跟上述情况有联系。)

"之所以有人本来有机会创业,但最后放弃,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医保,"斯科特·葛伯(Scott Gerber)说。他是"青年创业者理事会"(Young Entrepreneur Council)创始人,该机构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并视乎创业者的需求开展研究。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机构引入了"初创保险"(StartupInsurance),这是一个由大型医疗保险商提供医疗保险计划的在线平台,它将在2014年前根据"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完成修订,专为创业人士量身打造。

综合各种差别产生的净效果是:自称得到确诊,出现了高胆固醇和高血压这类健康问题的创业人士,比例要略低一些。但据健维健康研究中心(Healthways Center for Health Research)的副总裁卡特·科伯雷(Carter Coberley)说,在自雇企业所有人的生活中,压力仍是一个持续存在、而且往往被忽视的因素。他说这些"上进、有进取心的人"要么"选择不把压力摆在心上,要么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令事业成功上,不幸的是,他们忽略了这样做带来的危害。"

"我认为在整个劳动力人口中,这都是一个缺失的画面,"他进一步说,"但看来在小企业业主中问题最严重,因为他们要面对额外的需求。"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8月8日。
翻译:学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厨二代”正成为烹饪界中流砥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厨二代"正成为烹饪界中流砥柱
Sep 25th 2013, 00:17, by JULIA MOSKIN

走上厨师之路有很多途径。不久之前,军队和监狱厨房还是美国餐厅普通厨师的可靠来源。如今,厨艺真人秀的迷人歌声吸引很多人从事厨师行业或者去上烹饪学校。

但是从前极少有美国大厨是生于厨师之家。甚至连20世纪七八十年代领导美国食品革命的杰出人物也是自己找到成功之路的——比如爱丽丝·沃特斯(Alice Waters)是通过旅行,里克·贝利斯(Rick Bayless)是通过研究人类学。他们的父母极少在其中起到鼓舞作用。

"做厨师不被认为是一个受人尊敬或者赚钱的职业,"玛丽亚·瓜尔纳斯凯利(Maria Guarnaschelli)说。她是个杰出的食谱编辑,是格林威治村Butter餐厅的大厨亚历克斯·瓜尔纳斯凯利(Alex Guarnaschelli)的母亲。"我们从没想过我们的女儿会成为大厨。"

如今,在厨房里长大的新一代大厨和企业家们在塑造美国的食物。

美国的一些先锋大厨——比如诺曼·范·阿肯(Norman Van Aken)、布兰得利·奥格登(Bradley Ogden)和拉里·福希奥内(Larry Forgione),他们的儿子们已经成了大厨。48岁的莎拉·詹金斯(Sara Jenkins)是东村Porsena餐厅和Porchetta餐厅的大厨和老板。她从孩提时代就跟随母亲、地中海食物专家南希·哈蒙·詹金斯(Nancy Harmon Jenkins)周游世界,训练自己的味蕾。

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其中两位大厨是Barley Swine餐厅的布莱斯·吉尔摩(Bryce Gilmore)和他的父亲、Jack Allen's Kitchen餐厅的杰克·吉尔摩(Jack Gilmore)。30岁的布莱斯从小就在父亲身边学烹饪,但如今是布莱斯在指导杰克现代烹饪艺术,比如腌制以及与农夫建立关系。杰克在给别人的餐厅当了20年大厨之后辞职开设了自己的餐厅。

二代从业者们,比如尼古拉斯·雅梅(Nicolas Jammet),开始在厨房之外运用自己的食物知识。雅梅的父母里塔(Rita)和安德烈(André)是纽约高雅餐厅La Caravelle的老板。28岁的尼古拉斯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精致的可持续快餐很有兴趣。他2007年在华盛顿特区创立的连锁餐厅Sweetgreen刚刚在曼哈顿时尚的NoMad酒店开了第20家分店。

一些在不那么考究的环境中长大的大厨正在用自己的专业厨房重现童年时代的纯正滋味,比如31岁的艾迪·黄(Eddie Huang),他的台湾父母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附近经营几家牛排和海鲜餐厅。

新一代大厨们用所有这些方法,在食物界先驱们工作的基础上,把烹饪事业向前推进。

前提是,他们的母亲们让他们进厨房。

玛丽亚·瓜尔纳斯凯利出版过朱莉·萨尼(Julie Sahni)和芭芭拉·特罗普(Barbara Tropp)等作家编写的权威食谱,当时大部分美国人既不知道也不在乎真正的烹饪。但是她没教过亚历克斯烹饪,因为她受不了厨房里被弄得一团糟或者烹饪时出错。

 "尽管有这样的母亲,我还是成了大厨,"亚历克斯说,"但是因为她我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没有这一点我成不了大厨。"(去年,44岁的亚历克斯鼓起勇气写了自己的食谱,名叫《老式慰藉食物》[Old-School Comfort Food],她决心让这本书轻松、散乱、不那么权威)。

33岁的丹尼斯·李、32岁的丹尼尔和30岁的戴维三兄弟从在金门公园的摊铺上卖热狗开始自己的生意,他们在韩国出生的妈妈对此不太支持。虽然他们的热狗是有机食品,而且还加入了韩国泡菜和辣酱增添滋味,但是她想让儿子们远离烹饪这个家庭生意。

"妈妈想让我们做医生,而不是卖热狗的小贩,"丹尼斯说。他现在是旧金山Namu Gaji餐厅的大厨,这家餐厅归这三兄弟共有。

他们一家人曾在马萨诸塞州纳蒂克市的热门亚洲餐厅Dah-Mee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他们的妈妈是这家餐厅厨师团队的主管,这里的厨师来自韩国、日本和泰国。她坚决要求像味增和酱油这样的主要原料必须从头做起。丹尼斯成了这家餐厅日常对话和菜谱的主要翻译。Namu Gaji餐厅的小盘子具有居酒屋的风格,这里的大白菜、水萝卜和杏李拌有刺鼻的日式柑橘酢和脆脆的海藻,这些都反映出这三兄弟的饮食方式。他们开始经营的有机农场反映出他们工作多么努力。

"我想他们是在私下里或是在潜意识中训练我留在食品行业,"丹尼斯谈起父母时这样说,"他们慢慢灌输给我这种疯狂的职业道德,让我觉得我必须永远待在厨房里。"

几代相传的餐馆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欧洲,厨师帽一般都是父亲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最近也有一些父亲传给女儿的情况,比如埃琳娜·阿尔扎克(Elena Arzak)和安娜-苏菲·皮克(Anne-Sophie Pic)。美国几代经营餐厅的家族包括西雅图的Canlis家族,纽约的Bastianichs家族以及西南部的Pappas家族。Pappas家族生意兴隆,一共开了约80家餐厅:Pappas Bros牛排店、Pappadeaux海鲜厨房、Pappasito's酒吧等。但是在这些家族中,代代相传的不是烹饪灵感,而是经营责任。

在厨房操作间长大的大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我把它称作一个被祝福的诅咒,或者一个被诅咒的祝福,"34岁的马克·福希奥内说。他父亲拉里·福希奥内是把美国地方烹饪方法引入高雅餐厅的先驱之一,1983年在曼哈顿开设了An American Place餐厅。

马克不是在曼哈顿长大的,而是在长岛长大的。为了挣点零花钱,他曾在厨房里干过兼职,但是从未计划成为大厨。"我当时不知道父亲是个著名的大厨,"他说,"当时甚至不存在著名大厨这个概念。我当时只知道自己喜欢食物——我妈妈做饭很好吃——还知道父亲的工作时间很长,很少在家。做厨师在当时似乎不是个很好的职业选择。"

他说,直到后来(大学毕业之后,他开着车四处闲逛,车里放着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毁灭的欲望》[Appetite for Destruction])他才明白做厨师也可以是一种职业。"就像音乐家用音符创作美妙的歌曲一样,大厨用生肉做出美味的饭菜,"他说。他全身心投入其中,为纽约杰出的大厨们全职工作。他说,通常是更高级的厨师们在旁边看着,等着他失败。"厨房是个残酷的地方,"他说,"每个人都必须证明自己。做一个传奇人物的孩子只会让这更难,而不是更容易。"

2004年,为了避开"拉里·福希奥内的儿子"这个称呼以及其他一些目的,他前往加斯科尼一个偏僻的角落,在有影响力的法国大厨米歇尔·盖拉尔(Michel Guérard)的餐厅工作和生活。"那里很偏僻,"马克以特有的坦率说,"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句法语也不会说。我就是低下头,像别人那样工作,早7点到晚11点,做了一年。"他说,正是在那里默默无闻时获得的技巧,让他有信心返回纽约开设自己的餐厅。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纽约大厨安·雷丁(Ann Redding)。她在曼谷郊区长大,在她的家庭里,做厨师是唯一的职业选择。她祖母独自抚养六个女儿,靠种菜、卖菜养活她们。其中一个姨妈在皇宫里做厨师。

雷丁的姨妈们很小就在路边卖小吃,成了有经验的厨师。她妈妈最擅长做miang kham,就是把干虾、辣椒、花生、酸橙和椰肉裹在芳香的槟榔叶里,十分美味。38岁的雷丁在能买到新鲜槟榔叶的时候,就在她自己位于诺利塔(NoLIta)的餐厅Uncle Boons里供应这道菜。她用自己在Daniel餐厅和Per Se餐厅获得的经验来烹制自己从小熟悉的泰菜风味。

"那是浪漫的回忆,我和祖母坐在一起,她用研钵和研杵研磨草本植物,谈论我姨妈给皇家做的汤,"她说,"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这种对食物的迷恋中,那种情感会一直陪伴你。"

对汤姆·施莱辛格-圭代利(Tom Schlesinger-Guidelli)来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East Coast Grill餐厅的厨房里长大让他感觉,做厨师不仅是个工作,还是改变世界的一种方法。

"当他开设East Coast Grill餐厅时,还没有'从农场到餐桌'这个概念,"他提到叔叔克里斯·施莱辛格(Chris Schlesinger)1986年开设这家餐厅时的情形时这样说。他叔叔支持质朴、有趣、自己动手的烹饪方式,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

"我曾祖母自己做肥皂,自己种菜,自己腌火腿,自己养猪,所以他对那些事情有最基本的欣赏,"30岁的施莱辛格-圭代利说。他从5岁起就开始在厨房干活了,"我从他那里知道,你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要让食品公司帮你做。"

现在,施莱辛格-圭代利在波士顿的Island Creek Oyster Bar餐厅工作,这个餐厅看似简单,实际上融合了他叔叔帮助推广的很多重要的食物观念。

这家餐厅的菜单是根据当地食材设计的,比如龙虾、蜂蜜、奶油、安康鱼、蛤蜊和黄瓜,这些食材都是直接从种植、捕捞或挖掘它们的人那里买来的。这家餐厅的主人斯基普·班尼特(Skip Bennett)和肖尔·格雷戈里(Shore Gregory)还在马萨诸塞州达克斯伯里附近拥有可持续农场Island Creek Oysters,该农场为东北部的很多顶级餐厅提供食材。该公司的基金会鼓励把水产业发展成一种安全的全球食物产业,还资助桑给巴尔的壳类动物孵化项目和海地的一个罗非鱼养殖场。

施莱辛格-圭代利当初没打算进入食品行业。但是他从凯尼恩学院获得政治学学位后,发现自己对政治学毫无兴趣。他说是从小在厨房长大的经历和在厨房之外接受的教育让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

"政治学是动员更多的人关注一些问题,"他说,"比如他们吃的牡蛎是从哪里来的。"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9月11日。
翻译:王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如果外交失败,遏制伊朗是最佳选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如果外交失败,遏制伊朗是最佳选择
Sep 25th 2013, 00:05, by 肯尼斯·波拉克

华盛顿——本周,伊朗新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将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相对于其强硬派前任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表现出来的青春期式好斗,鲁哈尼的态度可能会是一个急转弯。他是一位真正的改革者,但他带领伊朗走上一条新道路的意愿,不应蒙蔽美国,使我们看不到达成外交解决方案的难度。

鲁哈尼已经暗示,他愿意在伊朗核计划的某些方面作出妥协,以修复跟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并使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得到解除。但他也警告称,他无法永远挡住国内的强硬派政治对手,而且我们尚不清楚,伊朗方面是否愿意做出美国及其盟国想要的那种让步。最终而言,任何协议的最后拍板人将是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而不是鲁哈尼。哈梅内伊迄今没有表现出什么想要谈判解决的倾向,尽管领导层近期的一些声明似乎显示,他们的立场也许在软化。

如果不能达成外交协议,美国将面临两种选择:使用武力阻止伊朗建立核武库,或者对拥有核武的伊朗进行遏制,直至其政权因自身运作不良而崩溃。

这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所以我们现在就得开始考虑。我们不能让美国的外交努力突然崩溃,然后像在叙利亚问题上那样,被迫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行动。

对比这两个备选方案,我赞成采取遏制手段,而不是军事行动。但我这样说的前提是:我明白这两个方案的缺点都比优点更多,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军事打击更可取一些,主张发动军事打击的意见也值得听一听。

这些话出自我之口,可能会显得有点矛盾。10年前,我在原则上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但我不支持布什政府的具体处理方式。说服我的因素包括:伊拉克人在作家卡南·马基亚(Kanan Makiya)所称的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掌权的可怕的"恐惧共和国"受苦受难;人们普遍认为萨达姆正在重建核设施;而且他长期表现出鲁莽、甚至是自杀式的攻击行为。

尽管德黑兰多年来的行为也令人不快,但它没有表现出任何萨达姆那样的鲁莽。同时,与2003年不同,现在几乎没有美国人会支持全面入侵行动,因此,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将仅限于空中打击。但是,一个显著的风险是,仅靠空袭不足以终结伊朗的核计划。

即使在美国对伊朗进行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后,我也觉得伊朗人会振作起来,重新制造核武器——并且还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驱逐所有核查人员,并且部署真正的核武库以吓阻美国,使美国不敢再次发动军事打击。

萨达姆的先例发人深省,他曾两次试图重建自己的核设施:第一次是以色列1981年摧毁其核设施之后,他成功了;第二次是美国1991年拆毁其部分核设施之后,他至少在重建初期获得了成功。

我们可能不知道伊朗所有核设施的位置,而且部分设施如此加固防护,以至于我们可能无法彻底将其摧毁。20世纪90年代时,美国情报官员曾以为自己对伊拉克的核设施相当了解,后来才发现自己搞错了。

第二个担忧是,伊朗方面几乎肯定会采取报复行动。他们可能向美国在中东的基地发射导弹,或说服真主党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等盟友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而我最担心的是,他们将针对美国人开展长期的恐怖活动,包括在美国本土发起攻击。

伊朗人自己就是这么说的,而且美国情报界认为,自伊朗人2011年暗杀沙特驻美国大使的尝试失败以来,他们已加强了在美国本土的行动能力。

这些问题似乎表明,如果美国为了摧毁伊朗的核设施而发动空中打击战役,那将是美伊战争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如果伊朗重建核设施,美国总统将不能只是耸耸肩就算了。如果伊朗采取报复行动,导致一些美国人丧命,总统几乎肯定会做出回应,甚至可能采取升级行动。

我担心,如果我们在动武之时以为自己可以把军事行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我们将要么失败,到头来面对一个被激怒的、拥有核武的伊朗,要么在中东卷入又一场大规模的长期战争。

遏制算不上十全十美的选择,但我觉得它的成本和风险都比战争更容易缓解。

遏制不是绥靖,它并不意味着让伊朗人为所欲为。我们对苏联、古巴、朝鲜的遏制,甚至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里对伊朗的遏制,都能说明这一点。

若得到正确理解,遏制将以各种方式对伊朗施压,让其处于守势,并促使伊朗政权崩溃。这意味着继续对伊朗实施使其痛苦的制裁,秘密援助伊朗的反对力量,用网络战回应伊朗对恐怖主义的支持,并继续在外交上孤立该国。

有些人提出一个令人恐慌的想法,认为伊朗如果拥有了核武器,就会在未被激怒的情况下使用它们,或者把它们交给恐怖分子。这是极不可能的。

多年来,伊朗政权一直展现出凶狠危险、杀气腾腾、反犹太和反美姿态。有时还会冒一些真正的风险。但伊朗从未表现出不理智、鲁莽或者自杀倾向。它一再显示出对美国(以及以色列)军事实力的极大敬畏,并在面对军事报复的情况下表现出让步意愿。伊朗人从1979年起就一直支持恐怖主义,从1989年起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由于惧怕报复,从未将两者搞在一起。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投入巨资,试图防御对方突然发动核攻击,而双方其实都没有认真考虑发动此类袭击。的确,对过去20年的历史研究显示,美苏双方实际上正是因为对这种最糟糕状况的噩梦念念不忘,才加剧甚至引发了一些可能导致灾难的危机,从而削弱了自己的安全。

但是,遏制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对拥有核武的伊朗进行危机管理的危险、核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以及伊朗会更加咄咄逼人地破坏稳定、支持武装叛乱以及恐怖主义的可能性。这些问题都不应被忽视,但它们也都不应被视为否决遏制的理由。

美国相对伊朗的庞大军事实力是一个巨大优势。在核扩散方面,核心问题是沙特阿拉伯(可能还有阿联酋),而不是埃及或者土耳其,而说服沙特放弃追求核武器也不应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打击有政府后台的颠覆和恐怖主义也是有办法的。尽管伊朗自1979年来多次尝试,但该国从未成功推翻一个外国政府,也从未成功挑起一场武装叛乱或内战。他们充其量是让糟糕的状况(比如伊拉克)变得更加糟糕。

在伊朗问题上,外交手段还未用尽。让我们希望外交手段能获得成功。如果不能,我们就要做出可怕的选择。在我看来,遏制似乎是最不坏的选择。最糟糕的选择将是拒绝做决定,最后让局势迫使我们采取某种战略。

肯尼斯·波拉克(Kenneth M. Pollack)曾任中央情报局分析师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是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和 《不可想象:伊朗、炸弹和美国的战略》一书的作者。

翻译: 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廖亦武回忆录细致描绘中国劳改系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廖亦武回忆录细致描绘中国劳改系统
Sep 25th 2013, 00:21, by LARRY ROHTER

俄文缩略语"古拉格"早已被英语吸收,但它的中文同义词"劳改"却不然,尽管这个自称"通过劳动去改造"的体系远比苏联劳改营规模要大得多,而且还在持续发展。所以,就算廖亦武关于自己在劳改系统中囚禁生涯的回忆录只是干巴巴的统计数据,也十分有必要。

但廖亦武是个诗人,有着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高涨的想象力,事实上,他入狱是因为写了两首关于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手无寸铁的学生惹怒共产党而遭受屠杀的诗。因此,他的回忆录《一首歌和百首歌》(For a Song and a Hundred Songs,中文名《证词》——译注)读来令人悲伤,同时又引人入胜,充满对劳改系统的细节描写,为监禁于其中的人描绘了一幅幅画像:从政治上天真而理想主义的学生到基督徒,乃至谋杀犯、强奸犯、小偷和贪污犯。

廖亦武54岁,现居柏林。他澄清说,入狱之前自己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是一个波西米亚主义者、浪子和好色之徒。"我受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等美国垮掉派作家影响,幻想漫无目的的游荡,"他写道,这种生活的魅力使他追求一夜情,并在川藏公路上做卡车司机的工作。

但天安门屠杀事件刺激了他,始料未及的麻烦也很快接踵而至。被关进第一个拘留所时,他得到一个小册子,上面列举了"108道山珍",令他又震惊又惶恐。这是一份酷刑的"菜单",专门为拒不服从的囚犯"烹制",比如"清汤挂面"就是"将手纸撕成细条,浸泡在一碗尿里,逼迫犯人吃厕纸,喝尿"。

廖亦武的书名来自于后来受到的一次特别惩罚,没有被包括在那个菜单里面。一个虐待狂狱警抓到廖亦武在没获得许可的情况下自己悄悄唱歌,便要他唱100首歌作为惩罚;他唱到嗓子哑了,也没唱满这个数目,警卫用电棍插入他的肛门。

"我大叫起来,因为疼痛,像狗一样哀叫,"廖亦武回忆,"电流通过我的肉体,在我的脖子上燃烧。我就像一只被拔光了毛的鸭子。"为了激怒施刑者,廖亦武勉强攒够了力气,唱起一首赞美共产党的歌。

他把囚犯们比作动物,一再强调他们所面临的非人处境。警察拘捕他的时候"他们像拖泥鳅一样在泥里拖着我";他的狱友们匆匆忙忙地吃饭,"像打鸣的公鸡一样伸着脖子往下咽";一个囚犯太饿了,跑到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吞吃浆糊,他"弯着腰,像伏在珊瑚礁里的大虾";一个逃避狱警痛打的人"像蛆虫一样蠕动着挤进人群"。

把廖亦武的作品和更早期在中国坐牢的人的回忆录相比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吴宏达的《昨夜雨骤风狂》(Bitter Winds),是关于他在毛泽东统治时代入狱19年期间的经历。在某些程度上,劳改体制的核心并没有任何改变:饥饿、折磨与精神操纵仍被用来摧毁囚犯的意志,逼着他们承认自己并没有犯下的"罪行",并乞求国家的原谅。

中国政府对法治的漠视依然没有改善,包括它自己的宪法与它曾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廖亦武在书中描述,和其他囚犯们提醒狱警、法官和公诉人,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宪法,但却一次次遭受嘲笑和惩罚。

"中国的法律就像根皮筋,"他告诉另一个囚犯,"法官可以随意伸缩它们。全部取决于他对你的好恶。"

但在廖亦武入狱期间,毛泽东思想式微了,监狱也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前哨,狱警们骄傲地宣称,"我们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但同时又要求囚犯们高唱《社会主义好》。廖亦武被分配了在囚室里制作药品包装的任务,生产定额是每天3000份,后来他又被分到铸铁厂去制作汽车部件。

"1992年中国高级领导人邓小平要求深化中国的经济改革,"他解释,"整个国家都被'先富起来'所驱动。监狱的工作人员绝不错过机会,很快就抓住时机,利用囚犯的免费劳力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随着时间过去,廖亦武看出劳改制度是对中国日常生活基本特征的模仿,"我的牢房只有不到20平方米,关着18个人,头领创造出一个外面国家官僚体系的复制品,"在这里,"有权力的人享有无限特权。"

但廖亦武猜想,外面的社会也同样很像监牢。"中国一直都存在思想的牢狱:没有自由的繁荣,"他写道,"我们的整个国家可能整天都在粘装药的口袋。这就是我们的美丽新世界。"

廖亦武还写道,被释放后,许多和他同狱的政治犯"放弃了他们的艺术与政治抱负,和这个国家的其他人一起无止境地追求金钱"。但他却变得更加顽固:国家安全局的人知道他写了回忆录,并谋求出版,便开始了对他的持续监视,他被邀请到一家茶室去进行了一场坦率的谈话。

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计划,要让他"消失一段时间"很容易,一个警官告诫说,他不理解廖亦武为什么就是不肯和其他人一样。"你为什么就不能写点无害的言情小说,可以出版,你也能发财呢?"廖亦武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任何关心当代中国的人,真该为此感到庆幸。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7月3日。
翻译:董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