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中小企业融资难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中小企业融资难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Apr 16th 2014, 11:14, by KEITH BRADSHER

香港——生产背包和手提包的湖南鑫蔚包袋有限公司正在苦苦求生存。中国经济正在放缓。由于蓝领工人短缺,工资水涨船高。此外,来自越南等国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但最近几个月,真正重创湖南鑫蔚的是贷款紧缩,全中国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过高的利率,以及任何利率水平贷款的匮乏,让从原材料到设备的所有行业的融资,变成了没有政治关系、无法以规定利率从国家控制的银行体系获得贷款的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目前像我这样的人付的月利在3%左右,"湖南鑫蔚的董事长尹海边(音译)说。相比之下,受到监管的贷款月利率仅为0.5%。

信贷问题源自中国央行想要打破该国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投资的决心。这些投资是由贷款推动的。相关举措是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组成部分。但政府现在控制贷款,正值人们对经济总体健康的担忧与日俱增,这使得北京处境艰难。

周三公布的最新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略低于政府制定的7.5%的年增长目标。但这一增长实际上主要出现在去年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

随着增长放缓,影响湖南鑫蔚等公司的信贷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短期经济压力——将考验中国对长期改革的承诺。如果短期改革成本过高,政府可能会退而采取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

"根本的经济环境被扭曲了。他们需要经济改革,"瑞银(UBS)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说。

最近几周公布的一系列统计数字让人们担心,中国这个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可能终于面临了全面的长期放缓。

信贷推动中国房地产大跨步发展了十多年,几乎没有中断。如今随着价格增长开始放缓,房地产投资正变得疲软。对新工厂的投资也减少了。此外,随着不断上涨的工资开始迫使制鞋和服装制造等行业转移至海外,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增长力来源的出口,已经稳定在一个较慢的增长速度。

周二,中国央行宣布,3月广义货币供应同比增加12.1%。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这是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对中国而言,这是自1997年开始记录可比数据以来最低的增幅。

一众中国高官表示,他们认为,除前不久宣布的加快铁路建设,以及重新开发大城市边缘的棚户区等措施外,没有进一步刺激的必要。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呼吁政府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以维持短期增长,哪怕是冒着会让经济领域的债务继续快速增加的风险。

铁路建设和重新开发棚户区"应该为接下来几个月的增长复苏助势,但这并非易事,而且在我们看来,还需要实行大量宽松措施,"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说。

乍一看,考虑到全国各地资金规模之大,你会觉得不会有任何中国人会有贷款问题。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于2009年8月超过美国,而且自那以后一直在飙升。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略大于美国的一半,但游走在这个市场的资金却比美国的多出三分之二。

但在允许该国货币供应增加后,中国央行开始限制信贷。监管机构也开始更加密切地审查放款信托机构的行为。放款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处于半监管状态,曾是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源头。

最先遇到问题的是创业型公司。即便是在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时,它们中的许多也很难得到融资。现在,它们发现自己几乎完全被排挤出了正在收紧的信贷市场。

央行一直在逐步推高公开市场利率,希望市场竞争会开始在决定谁可以贷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超过政治影响力。从长远来看,该政策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取得贷款,但它从短期来说推高了借贷成本。

很多大型公司已经转战香港,避开内地的信贷紧缩问题。周二,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副总裁阮国恒(Arthur Yuen)在鲜少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官员们一直密切关注该半自治地区为内地提供的贷款迅速增加的问题,但目前还不是特别担心。金管局是香港实际上的央行。

他表示,一个原因在于,贷款实际上都是提供给了中国最大的银行和最大的国有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内地的分公司,而不是那些更易受经济逆风影响的中小型企业。信贷环境的分裂在这个庞大经济体的许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即便某些领域在苦苦挣扎,一些有实力的领域还会持续发展。

周二,在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展广交会开幕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买家与中国各地的卖家讨价还价。在某些类别中,比如家用工具,中国依然在全球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西方国家的需求开始恢复,中国开始获益。

江苏海企长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资占一定比例的工业集团。该公司负责油漆滚轴业务的出口经理里奥·马(Leo Ma)没有因为最近订单较少而受到影响,他表示,未来几年,业务的年增长率将会继续保持在超过30%的水平。他说,"今年春节过后,市场有点平静。"

但中国的背包和手提包产业展现出很多影响中国经济的趋势,该产业中有几十家竞争激烈的小公司。随着很多年轻人就读大学,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导致年轻工人人数减少,蓝领的工资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四倍多。通过借贷保证原材料的库存已经成为代价高昂的痛苦经历。

手提包制造业资深顾问塔蒂亚娜·奥尔尚奈茨基(Tatiana Olchanetzky)表示,所有顶级国际公司都在减少购自中国工厂的包类产品的比例,将生产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等费用较低的国家。奥尔尚奈茨基在香港生活了18年,期间一直关注华南市场,并于去年夏天搬到越南的胡志明市。

在中国国内,顾客们变得非常注重商标,迫使湖南鑫蔚等公司开发自己的品牌。湖南鑫蔚公司董事长尹海边表示,"最近,生意非常、非常难做。"

Hilda Wang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波士顿雨中纪念马拉松炸弹袭击一周年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波士顿雨中纪念马拉松炸弹袭击一周年
Apr 16th 2014, 10:19, by KATHARINE Q. SEELYE

波士顿——波士顿或许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周二却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城镇,当时它正在对一年前杀戮事件的死难者表示哀悼,并对产生于灰烬之中的社群意识表示敬意。

"这里没有陌生人,"马萨诸塞州州长德瓦尔·派崔克(Deval Patrick)对聚集在博伊尔斯顿大街海因斯会议中心(Hynes Convention Center)的2500人说。"我们所有人彼此相连,与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事件相连,与共同的命运相连。"

他的听众包括受害者亲友、率先采取应对行动的人、专业医疗工作者、跑步运动员和观众,所有人都因与去年波士顿马拉松的联系而走到了一起。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是世界最著名的体育赛事之一,去年却变成了致命性事件。两枚放在终点线附近的自制炸弹发生爆炸,共导致三人死亡:29岁的克里斯托·坎贝尔(Krystle Campbell)、23岁的吕令子,以及8岁的马丁·理查德(Martin Richard)。此次爆炸案还导致260受伤,16人肢体伤残。据称,几天之后,此次爆炸案的两名嫌犯还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杀死了一名警察,27岁的希恩·科利尔(Sean Collier)。

这是一个气氛阴郁、雨水浸透、泪水纵横的纪念日,主要的纪念活动是在会议中心举行的悼念仪式。纪念活动以在终点线附近放置花圈开始,以烛光守夜结束。

但是,警察在终点线附近找到了几个无人看管的背包,随后拘留了一名男子,夜间的仪式由此受到了干扰。防爆小组出现在雨水淋漓的现场,引爆了其中一个背包,造成了规模有限的爆炸。

背包被放在终点线处横跨博伊尔斯顿大街的一座临时桥梁下方;这座桥是供摄影师在周一马拉松比赛当中使用的平台。街上没有任何行人。

当天最感人的时刻出现在纪念活动的开始。当时,8岁的简·理查德(Jane Richard)和她的哥哥、12岁的亨利(Henry)来到论坛餐厅(Forum)前,帮着给他们的兄弟马丁敬献了一个花圈。这里是其中一枚炸弹的爆炸地点。简·理查德的假肢露在了黑色的裙子下方,她轻轻地碰了碰花圈,兄妹俩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才投向父母的怀抱。派崔克州长在悼念仪式上提到了去年比赛中一些人之间的亲密联系。 他说,只有两岁的时候,马丁就曾佩戴德瓦尔·派崔克的竞选标志。市长马丁·J·沃尔什(Martin J. Walsh)也在悼念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曾是马丁的少年棒球联盟(Little League)教练。

"感觉就像我们认识所有的伤者,所有的受害者。"沃尔什说。他的话反映了波士顿的一个特异之处——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彼此相识,如果说他们在马拉松赛之前互不相识,现在也已彼此相识。人人都了解他人背后的故事,追踪着他人的进展。

倾盆大雨之中,升旗仪式在博伊尔斯顿大街的爆炸现场举行,这里的人群中也弥漫着显而易见的社群意识。许多人都认出了卡洛斯·阿雷东多(Carlos Arredondo),这个头戴牛仔帽的比赛观众因去年出手援救失去双腿的杰夫·鲍曼(Jeff Bauman)而扬名。不过,34岁的布莱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护士克丽丝滕·麦肯齐(Kristen McKenzie)甚至认出了人群当中更为寂寂无名的一员,那是一名给爆炸发生后树起的临时纪念碑站岗的男子。

她说,"他天天都给纪念碑站岗,所以,看到他让人倍感亲切。"

也许,最牢固的纽带是在完全随机出现的一群人中形成的,除了都曾满怀激情地给赛跑选手加油,都曾身受重伤之外,这些人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这些幸存者在康复过程中彼此相助,一起从医院搬到康复中心,其中的一些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去年12月,其中的100多人甚至一起乘坐游轮出游。

在悼念仪式讲台上发言的帕特里克·唐斯(Patrick Downes)说,"对幸存者这个群体而言,如果没有彼此,我们会怎么样呢?"唐斯和他新婚的妻子杰西卡·肯斯基(Jessica Kensky)都在爆炸中失去了左腿。

最后一个在悼念仪式上发言的是美国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他倚着讲台,把双手紧扣在身前。他说,今天不仅是波士顿的大日子,也是全美国的大日子,因为波士顿激励了所有的人。

拜登以鼓舞人心的话语作结,遥想了下周一的画面,选手们届时将再次列队出发,启动第118届波士顿马拉松赛。

他高声宣布,"你们将把一个掷地有声的讯息传遍全球,不只是传给全球各国,也会传给那些恐怖分子,那就是我们绝不会屈服,我们绝不会胆怯,美国也永远永远不会退缩。我们是波士顿!我们是美国!我们能应对、能承担、能克服,终点线属于我们!"

Jess Bidgood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熊胆企业将与动物保护者合作救护黑熊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熊胆企业将与动物保护者合作救护黑熊
Apr 16th 2014, 09:09, by 黄少杰

一家养熊取熊胆汁用于传统中药制作的国有企业表示,它将把130多头熊交给一家动物权益组织,而他们的熊场也会被改造成黑熊救护中心。动物权益倡导人士称熊胆养殖无比残忍,是对动物的虐待。对于呼吁终止这种做法的倡导运动来说,此举无疑标志着一次巨大的成功。

在这一转变发生之前,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家国有园艺及生态观光企业花花大世界和香港的非营利组织亚洲动物基金(Animals Asia Foundation)进行了一年的协商。

亚洲动物基金的始创人和行政总裁谢罗便臣(Jill Robinson)周二在北京宣布这一计划时说,"熊场经营者展现出了做正确之事所需的道德操守,这一协商反映了多年来意识提升和反对力量加强的结果。"

亚洲动物基金将投入500万美元(约合3100万元人民币)将熊场改造成救护中心。这包括5月初将其中28头熊运去亚洲动物基金在成都的一处设施进行治疗,改造农场现有建筑来照看另外102头熊,以及今后大约三年的饲养费用。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说,"随着我们与一家国资企业达成这项协议,我们也希望有机会与政府合作。"

花花大世界总经理阎少宏说,该公司从2008年开始运营熊场,但经过三年的亏损后开始重新考虑这一项目。

阎少宏说,建熊场的费用大约为9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50万美元。他说,在中药制药企业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熊胆产品而饱受批评之后,花花大世界开始寻求退出熊胆产业的途径。

2011年,位于福建省的归真堂药业申请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将其熊胆养殖置于公众的目光之下。亚洲动物基金等组织公布了一些笼养熊的照片,其中一些熊的肚子上插着用来抽取胆汁的管子,这激起了公众的愤怒。

归真堂的管理层为自己辩护,称他们已完善了抽取胆汁的技术,所以无需再在熊肚子上长期插管,而且对熊来说也是无痛的。

为了帮助中国的熊胆行业度过这场公关危机,归真堂加入的行业组织中国中药协会出面为这家公司辩护。协会会长房书亭在2012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作证,说取胆汁的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这让公众对这个行业愈加不认可。

房书亭指责亚洲动物基金与"西方利益集团"合谋,"以限制熊胆粉入药、削弱中药竞争力"。

房书亭的中药协会在2012年初的一份声明中说,如果熊场都关了,"153个含熊胆中成药将不存在,183家制药企业每年100多亿元的市场将拱手相让,数万工人将失业。"

随着批评声不断袭来,归真堂去年夏天放弃了IPO计划。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花花大世界退出养熊业的决定得到了南宁市园林局的认可。但是阎少宏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时,拒绝评论政府对熊胆行业的支持力度是否有所减少。

根据协议的约定,亚洲动物基金将保留约15名在熊场工作的花花大世界员工。阎少宏说,亚洲动物基金已承诺为所有这些员工加薪,并在其成都中心对他们进行培训。

亚洲动物基金的一份声明称,花花大世界熊场里的熊因为之前的胆汁抽取、小笼圈养、饮食不善,以及缺乏医疗照顾,均患有疾病。声明说,它们身上的健康问题包括失明、牙齿问题和未愈的伤口。

阎少宏说,"虽然看上去无痛,但熊一定会有内伤和感染。不然的话,为什么要给它们吃那么多抗生素?"

张小海称养熊为一个"衰落的产业","要终结它并不太难",还说他的同事们都相信,这种新的合作关系正为从事该行业的人指明了一条退路。

专家指出,中国有近万头人工饲养的熊,熊胆粉年产量在30吨左右。

谢罗便臣说,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可以开始一项规划蓝图,对中国数以千计的熊来说,这将是它们第一次有希望从圈养走向自由。"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军队进入东部地区平息动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军队进入东部地区平息动乱
Apr 16th 2014, 09:55, by ANDREW E. KRAMER

乌克兰斯洛夫扬斯克——周二,乌克兰军方派遣的空降部队在这个城市以南约25英里(约合40公里)处的一座机场着陆,令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基辅政府称,这只是打击该国东部亲俄武装分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开始。

当天晚些时候,一队悬挂乌克兰国旗的装甲运兵车从北部靠近斯洛夫扬斯克,一度停在了公路旁,并设立了一个检查站。在东部的所有城市中,斯洛夫扬斯克似乎最为彻底地落入了亲俄分裂势力的控制之中。这些亲俄分裂势力已经在其占领的建筑外设立了大量防御路障。

乌克兰当局表示将采取行动,将乌克兰东部多达10个城市的政府大楼中的分裂分子赶走,而这次军队调动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初步行动显示,乌克兰政府目前愿意动用军方恢复一些地方的秩序。此前,基辅一直不愿意采取任何可能为莫斯科的说辞提供口实的行动。莫斯科方面称,即乌克兰讲俄语的人需要保护。

目前的冲突暴露了东西方之间的深度断层。白宫称赞上述举动是在恢复法治方向上迈出的审慎一步,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在电话中告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他希望国际社会能对"违反宪法"的行动进行"明确谴责"。由于担心战争爆发,俄罗斯股市下跌了3%。

在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小型空军基地,乌克兰士兵很快掌控了局面,将机场周围铁丝网边的分裂分子赶走。军事行动的指挥官瓦西里·克鲁托夫上将(Vasily Krutov)一度曾走出基地,对大约有500人的示威人群喊话,敦促他们解散。但是人群仍然抱有敌意,其中的示威者说,克鲁托夫转身走回基地时被肢体冲撞,用力推搡之下他的帽子都掉了下来。

之后空军基地外的人群开始辱骂、奚落里面的士兵。"伙计们,飞回去吧,我们又没有邀请你们过来,"一名男子高呼。

当地记者形容这种场面是"暴民聚集"。人群聚集的场面一直持续到了凌晨,还时不时会钻过护栏的窄缝涌进去,促使士兵往走得太近的人前方地面上开枪。人群中的一些人表示,至少有两人被击中受伤。

俄罗斯的电视一直都在极力报道亲俄罗斯活动人士的不满,西方认为这些活动人士是俄罗斯情报机构的工具。晚间播出的新闻节目一开始,俄罗斯的电视台就宣称,"非法的、可耻的基辅政府对自己的人民发动了战争。"

电视上反复播放多架直升机和一架战斗机出现在这座机场附近的画面,周日分裂分子已经在机场大门外设置了路障。俄罗斯新闻媒体援引反对基辅政府的武装派系成员的话说,有数名亲俄罗斯的民兵在机场与乌克兰军方交火时受伤。之后,俄罗斯媒体还报道,机场附近有四人死亡。

周二,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对报道的伤亡"深表关切"。但这些伤亡的报道无法独立核实,而且就连身在机场的亲俄活动人士都否认了这些报道。

乌克兰军方在斯洛夫扬斯克以北的公路上设置的检查站,进一步显示了这次的行动不只是说说而已。克鲁托夫对跟在一队装甲运兵车后的记者们发言时,对前方路上可能有的任何枪手给予了严厉警告。他说,"他们要听好了,如果不放下武器,就会被消灭。"

尽管没有关于伤亡或任何持续交火的可信报道,但克鲁托夫后来对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透露,他的部队已经击溃了一股由30名身着无徽章绿色制服的男子组成的队伍。这是对隐瞒身份渗透进克里米亚并实施占领的俄罗斯正规军的代称。

机场的示威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感觉对基辅的政府既没有忠诚也没有亲切感,希望走自己的路。

"在广场上的事发生后,感觉乌克兰东部已经跟政治进程没关系了,"人群中47岁的建筑工人维亚奇斯拉夫·费尔肯(Vyachislav Filken)说。基辅独立广场发生的示威活动导致了新政府的成立。"他们想安插一个自己的总统,也没问问我们。"

费尔肯说,他希望乌克兰能向东部地区赋予自治权,然而他又说,当地人现在可能觉得受到了鼓舞,或许会直接要求加入俄罗斯,就像克里米亚居民所做的那样。

另一个人说,"我们想分开,在自己的土地上当自己的老板。"

行动开始后,戴着面具的持枪者站在市内的检查点旁,禁止民用车辆通过主检查站离开斯洛夫扬斯克,理由是乌克兰军方正在城外的公路上移动,只允许汽车沿着辅路离开。

乌克兰议长兼代总统奥列克桑德尔·V·图奇诺夫(Oleksandr V. Turchynov)在基辅对议会表示,行动"会分阶段进行,会以负责任的、平衡的方式展开。"

他还说,"目标是保护乌克兰公民。"

图奇诺夫曾在最近几天坚称,俄罗斯士兵和乌克兰武装分子联手加入了夺取警察局和斯洛夫扬斯克全城的活动。图奇诺夫说,乌克兰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同时他也给出了"不会发生内战"的保证。

显示出局势紧张的一个迹象是,周一时乌克兰差一点就发生了银行挤兑。随着民众取出存款并将积蓄兑换成坚挺的货币,乌克兰中央银行不得不将一项关键利率从6.5%提高到9.5%,从而减缓该国货币格里夫纳的快速贬值。货币的贬值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于是也加剧了物价上涨,进而加剧了东部居民面临的困难,后者在抱怨新政府对经济管理不善。

Andrew Higgins自乌克兰基辅,Andrew Roth和David M. Herszenhorn自莫斯科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官媒称2019年淡化海水将输入北京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官媒称2019年淡化海水将输入北京
Apr 16th 2014, 07:20, by 黄安伟

北京——中国官方媒体周二援引多名官员透露的消息报道,计划在北京以东兴建的一座海水淡化工厂有望在2019年为这个干旱的首都提供很大一部分饮用水。报道指出,政府与国企正在大举投资海水淡化项目,希望缓解华北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些报道援引官员在周末期间及周一的讲话称,按照规划,这座工厂将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并已获得省发改委的批准。官方还表示,计划工厂在2019年完工,每天供应100万吨淡水,或可满足北京逾22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的用水需求。民粹主义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版的一篇报道的大标题是《2019年海水进京》(Seawater to Supply Beijing in 2019)。

这座工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之一的核心部分,为北控阿科凌(Aqbewg)的海水淡化项目的第二期。北控阿科凌是挪威企业阿科凌(Aqualyng)与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后者的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大型国企的分支。

官员们表示,项目一期在北京以东的唐山市曹妃甸区兴建了一座工厂,已在日产5万吨淡水,供给本区使用。其中的海水来自渤海。渤海位于中国东北部,紧邻黄海。根据官方媒体的报道,规划中的二期工程规模更大,预计造价为70亿元人民币,而连接到北京的270公里管线的预计造价则为100亿元。

报道还说,海水进京的成本约为每吨8元,是目前居民自来水价的两倍。

多年以来,华北地区饱受干旱问题的困扰,而中央与地方政府官员一直在迫切地寻找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提供饮用水的途径。

受影响的地区包括北京,以及人口1200万的天津。天津的一座造价260亿元人民币的工厂拥有海水淡化项目,采用以色列的设备,隶属于一家国有大型集团。2011年,这座北疆发电厂拥有天津的两个淡化工程之一,每天向郊区供应1万吨淡化水。工厂计划将日输水量提高到18万吨。

除了海水淡化项目,还有一项名为"南水北调"的浩大工程,旨在从中国南方的长江及其支流向北方调水,年输水量至少达200亿立方米。这项工程包含一系列的渠道与大坝建设,预计造价约4000亿元。

东线工程与中线工程已建设多年,并且超出了预算。西线工程则要穿越高耸而崎岖的青藏高原,仍处于规划阶段。

去年12月,中国政府宣布,东线工程一期正式开始引水,从长江输水到北部省份山东的德州。完全竣工后,东线工程将有1467公里长的运河与水道干线。东线工程有着挥之不去的污染问题,官方不得不下令建造426座污水处理厂。

中线工程全长1200多公里,从湖北省调水至北京。它也深受各种问题的困扰,并遭到环保人士的批评。根据规划,它还需要搬迁约35万农村居民来为渠道让路。

《环球时报》的报道称,自从2008年9月开始运行以来,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已向首都供水15亿立方米。这项工程从首都周边的河北省的水库向北京调水。河北省官员曾对这一调水项目表示反对,因为该省本身就面临巨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Patrick Zuo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军方报纸从客机失踪联想到珍珠港事件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军方报纸从客机失踪联想到珍珠港事件
Apr 16th 2014, 06:07, by 储百亮

在搜寻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370航班过程中,评论人士们都在搜肠刮肚地寻找类比,以传达一架波音777-200可以这样人间蒸发是何等的不可思议。而中国的官方军事报纸《解放军报》大概是第一个拿飞机的失踪和日本袭击珍珠港做比的媒体。

在周二的报纸中,一篇评论文章试图从飞机的失事总结军事上的教训,调查人员认为这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已经坠毁在澳大利亚以西的南印度洋。文章称,如果说在这个年代,一架大型飞机都可以这样消失,那么飞机就仍然可以用于出其不意的军事攻击,就像1941年日军对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的袭击一样。

文章称,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一起,利用这次搜寻行动的机会来改善对此类事件的国际协作。但是它同时还表示,中国的军队需要引以为戒,认识到保持警惕的重要性,当飞机在3月8日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发飞往北京的途中大幅度改变航线时,马来西亚方面没能做出及时的应对。

"最著名的偷袭之战,当属日军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文章写道。

"一般人认为,只要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立体化信息化侦察防御体系,传统意义上的突然性就很难达成,"文章称。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署名为方星,但他或她的身份并未透露,而这个名字也有可能是化名。

"但马航客机失联的现实警示我们,偷袭之战仍可能在我们这个星球发生,"文章称。"很难说,马航客机的失联不会对战争狂人和恐怖分子起到"示范"作用。"

在失踪飞机的227名乘客中有约三分之二为中国公民,因此这场灾难引起了公众的密切注意,并希望政府有所作为。事实上,中国在搜寻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它做出的贡献却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即它的搜寻能力和它派出的飞机和船只规模是否相称。

4月5日,中国的官方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搜索舰艇"海巡01"轮探测到了可能来自失踪飞机航空记录仪的信号。但是报道没有给出多少细节,而从搜索设备的照片看,似乎不是一些能够用于如此深度搜寻的仪器。本次南印度洋搜寻行动的负责人、澳大利亚的安格斯·休斯顿(Angus Houston)在周一说,调查人员已将那些信号作为错误线索排除。

对于这个牵涉到一艘民用海事监管船的事件,《解放军报》并无详述。但是文章提出媒体对搜索行动的报道也是一场"舆论战"。

舆论战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这篇文章称。"可以说这是一次典型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舆论战。"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深水探测器提前返航一无所获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深水探测器提前返航一无所获
Apr 16th 2014, 05:46, by KIRK SEMPLE

马来西亚吉隆坡——官员们周二表示,随着无人潜水器首次被部署在海底搜索失联的马航370次客机残骸,对失联客机的搜索已深入黑暗的印度洋深处。

然而,负责协调搜寻行动的澳大利亚机构表示,鱼雷形潜水器"蓝鳍金枪鱼-21"(Bluefin-21)的首次搜索行动被迫中断,原因是它已到达水下约2.8英里(约4.5公里)的操作深度极限,由此触发安全系统,迫使它返回了水面。

蓝鳍是在周一晚间执行此次搜寻任务的。据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透露,,它在这次短暂搜索中捕捉到的数据未能揭示"值得注意的目标"。第七舰队负责协调美国海军的搜寻行动。

官员们此前估计,这片海域的深度是2.8英里,也许还更深,这一深度达到了蓝鳍的下潜能力极限。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席协调员安格斯·休斯顿(Angus Houston)说,如果蓝鳍遭遇的挑战太大,相关机构将不得不调用一台下潜能力更强的潜水器,搜寻行动可能会因此耽搁。

官员们表示,如果天气许可,他们计划于周二让蓝鳍潜入同一海域;天气预报称届时将有零星阵雨和局部风暴,海浪高度将达到6英尺(约1.8米)。不过,关于相关机构是否计划用另一艘潜水器替代蓝鳍,目前没有尚无明确消息。

调用蓝鳍标志着搜寻行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重点已转向海底。

配备了声纳绘图技术的蓝鳍开展工作的这片海域,正是澳大利亚海军舰船"海盾号"(Ocean Shield)上的美国技术人员于过去两周探测到四组ping信号的区域。

人们本打算让这台设备在水中停留大约20小时——2小时用于潜下海底,16小时用于勘测,2小时用于浮上海面。但官员称,这台潜水设备在六小时后便超过了它的深度极限。

与此同时,飞机和船只仍在继续搜索海面,希望能找到飞机残骸。搜寻已持续数周之久,但仍未发现这架飞机的任何残骸。

按照计划,将有多达9架军用飞机、两架民用飞机和11艘船协助周二的搜索工作。飞机和大多数参与搜寻的船只都会被部署到残片可能漂到的区域,该区域距离侦测到水下ping信号的地方有数百英里。

周一,相关机构宣布了部署蓝鳍并把搜索重心转到海底的决定。

此前,"海盾号"上的一支美国团队一直在使用一台名为拖曳式声波定位仪的水听设备,以拖网方式来搜寻飞机飞行记录仪发出的信号。飞行记录仪即通常所谓的黑匣子。

在澳大利亚珀斯西北方向大约1000英里的区域,他们于4月5日侦测到两组信号,又于4月8日侦测到另外两组。他们本来希望捕捉到更多的信号,以便更好地定位信号源头。

但是,由于没有侦测到更多的ping信号,而黑匣子的电池据信已经耗尽,相关机构便认定不太可能侦测到更多的信号,因而需要改变战略。负责搜索的官员认为,黑匣子和飞机残骸可能会提供关键证据,说明这架波音(Boeing)777-200为何会于3月8日偏离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预定航线,并与飞机上的239人一同消失。

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Michelle Innis自澳大利亚悉尼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FBI警告美国青年别被中国政府利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FBI警告美国青年别被中国政府利用
Apr 16th 2014, 04:44, by 王霜舟

[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

美国政府发布了一段关于美国人格伦·达菲·施赖弗(Glenn Duffie Shriver)一案的28分钟视频。这名美国人在上海期间收受了中国情报机构的钱财,目前已因试图为中国窃取美国国防机密而被定罪。

联邦调查局(FBI)称,他们希望准备留学的美国学生看一看这段视频,以便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可能会成为外国情报机构的招募目标。

这段题为"别被利用:对海外留学生的警告"(Don't Be a Pawn: A Warning to Students Abroad)的视频对施赖弗的案件进行了戏剧化处理。施赖弗大学期间曾在上海求学,2004年毕业后又回到上海继续学习中文、寻找工作。他看到一则启事,以120美元(约合747元人民币)的报酬找人写一篇关于中美关系的文章,于是前去应征。

通过这件工作以及一名叫做阿曼达(Amanda)的联络人,他被介绍给了"吴先生"和"唐先生"。这两人给了他数千美元,怂恿他去应聘美国政府的工作。施赖弗两次参加了外交人员考试,结果失败,随后又申请加入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共获得了7万美元。

他还没能获得美国政府的任何职务,也没能接触到任何敏感信息,就已经遭到逮捕。2010年,他承认了"阴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情报官员提供国防信息"的罪行,并被判处四年监禁。

根据美联社201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在之前的三年里,至少有57人被联邦检察官指控,因为他们涉嫌参与了向"中国情报特工、国家机构、个人或商业组织输送机密情报、敏感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活动。

施莱弗案件的视频在披露之初就招致了一些批评。其中有关古筝乐曲及中国古代谚语的部分招致了强烈的批评。商界知情人士称这段视频带有"意外产生的戏谑感",是"美国政府在冷战(Cold War)期间经常炮制的劣质反苏片的升级版"。《国家期刊》(National Journal),这段视频"让我们汗颜",还指出视频看上去是用华盛顿唐人街冒充上海拍摄了部分场景,效果糟糕之至。

联邦调查局还披露了一段四分钟的视频,内容是采访狱中的施莱弗,前述的半小时情景再现视频在播放片尾字幕时截用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四分钟视频比那段戏剧化视频简洁得多,成本估计也低得多,其中显示身穿卡其色囚服的施莱弗对自己的决定深感懊悔,并称是贪婪驱使自己做出了决定。

他说,"不要自欺欺人。招募者非常活跃,目标就是年轻人——他们会在目标身上大把撒钱,等你上钩。"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陈柳、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从胡耀邦之死到天安门的枪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从胡耀邦之死到天安门的枪声
Apr 16th 2014, 04:32, by 储百亮

很少有哪位被罢黜的领导人的去世时间能带来如此重大的后果。198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参加会议时,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突然脸色苍白、摇摇欲倒。他请求离席,并因心脏病发作而倒地。25年前的4月15日,住院一周的胡耀邦离开人世,他的死引发了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示威活动在6月3到4日的武力镇压中达到高潮。

鲍彤表示,若不是因为胡耀邦突然离世,学生抗议者会失去一件强有力的象征性武器,当时的领导人无法轻易斥责悼念胡耀邦是非法的。鲍彤曾在1989年担任党内高级幕僚,胡耀邦倒地时,他就在会上。抗议、镇压和后续的意识形态寒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官方依然对这些事情讳莫如深。

鲍彤在北京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没有这个事情,一切会很不一样。那次事件的导火索是是否允许学生按照他们的要求哀悼耀邦。"党内官员常常彼此直呼其名。

胡耀邦生前,许多人都认为他体现着共产党较为宽宏大量的一面,愿意实行一定程度的政治自由化;在他死后,这种看法甚至更加深入人心。邓小平和党内其他元老指责胡耀邦对学生抗议和异见知识分子的立场太软弱,而后于1987年1月解除了他的总书记职务。1989年,哀悼胡耀邦成为了公众表达不满的一件工具,不满情绪是因为腐败,以及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遭受的政治束缚。

"实际上,胡耀邦去世是燎原的星星之火,但我们不可能知道,若不是他离世,事情会有多大不同。"北京的学者周舵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1989年6月4日之前的几天里,他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绝食抗议。6月4日那天,他和其他人与军队展开了谈判,要求军队让剩下的学生离开广场,免遭血洗。

"我们在1988年就开过会,与会者都在讨论国家的未来,人人都觉得,接下来的一年会出问题。"周舵说,"政治改革停滞不前,人们的期望值被抬高,而后变成失望,保守派正日渐得势。事实证明,是胡耀邦的死把所有的因素聚到了一起。"

胡耀邦去世两天后,数千名大学生从北京西北部行进到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随即占领了广场。他们要求当局允许他们参与追悼胡耀邦,还敦促中共领导人追随胡耀邦那套更为开明的做法。接下来的几周,示威活动扩展到了全国,吸引了大量的普通市民、甚至吸引了一些忘乎所以地想尝试自由表达意见的官员。抗议激发了民众日渐强烈的呼吁,他们要求实施政治问责制,结束审查制度,逐步走向民主,不过,大多数参与者都接受由一党继续执政。

前中共高级领导人的秘书鲍彤说,如果没有胡耀邦离世的火种,"社会会出现不同意见,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尖锐的冲突,这些冲突大概会和物价或什么有关。但是这个事件使这些问题成为邓小平的面子问题。"

刚开始,由邓小平幕后掌控的领导层出现了分歧,对于如何处理骚乱犹豫不决。接替胡耀邦担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及其盟友倾向于以相对缓和的方式回应学生的要求,学生们要求当局放松审查制度,让共产党接受更广泛的公众监督,并承认抗议是合法的爱国运动。

然而,邓小平推开赵紫阳,下令在北京城区实施戒严,以镇压他认定的由反动派一手策划的"动乱"。邓小平警告称,让步只会招致对方得寸进尺。一开始,北京各处的抗议人群堵住了军队。然而,经历了数周的犹豫和准备之后,邓小平命令在北京周边集结的数以万计的士兵于6月4日夺回天安门广场。士兵用实弹射击威胁要阻碍军队前进的人群,愤怒的居民时或向士兵发起攻击,点燃士兵的车辆。

自1989年以来,关于6月3日和4日以及此后数天内遇难的具体人数一直存在争议。政府起初说共有将近300名士兵和平民死亡,但却从未提供细节。据外部观察人士估计,共有成百乃至上千的平民遭到了致命性枪击,或是被刺刀刺死,或是遭到了军车碾压。不管到底有多少人,中国政府始终希望人们淡忘此次流血事件;今年是天安门事件的25周年纪念,看样子,官方届时肯定会通过审查来压制纪念活动。

近来,经过多年漠视之后,中国共产党低调地向胡耀邦表示了敬意。但是,中国国家媒体都没有对意义重大的胡耀邦逝世纪念日进行报道。一些香港报纸和中国大陆网站报道称,胡耀邦的门生胡锦涛于周五拜访了位于中国东南省份湖南的胡耀邦出生地。胡锦涛是2002年至2012年的共产党总书记。中国网站上的许多报道随后都被删除。

身形瘦小、面容慈祥的胡耀邦曾是一名人称"红小鬼"的儿童革命者,14岁时便加入了共青团。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积极推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措施及一项政治正常化措施,以便治愈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创痛。然而,他的开明倾向和冲动的处事方式惹怒并最终疏远了邓小平及其他共产党领导人。不过,胡耀邦仍然得到人们的敬爱,由此保住了自己在政治局的位子,这个领导团体当时共有17名成员。

1989年,有流言称胡耀邦是因为遭到抨击而倒下的。这些流言虽然没有依据,但是,关于胡耀邦在4月8日政治局会议上倒下的具体情形,仍然有不少相互矛盾的说法。

支持对抗议者采取强硬立场的中国前总理李鹏写过一篇关于1989年事件的文章。文章后来遭到泄露,并于2010年发表在了香港。胡耀邦"突然脸色苍白,呼吸不均,双手发抖,"李鹏写道。胡耀邦"慢步向门厅走去,突然一下倒在地上。"

但是,当时也在会上的前共产党幕僚鲍彤却说,他记得胡耀邦倒在了官员们在中南海会议厅所使用的一张桌子上。中南海是中国领导人居住的地方,四周有围墙包围。

鲍彤说,"会议在讨论教育局的一份文件。"

"耀邦说,'紫阳同志,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我想请假。'紫阳问他,因为他看见他把手放在心脏的地方,'耀邦同志,你是不是心脏问题发作了?'"鲍彤说。胡耀邦回答道,有个医生诊断他得了心脏病。

鲍彤说,"他一边解释,一边倒在了桌子上。他无法走路,然后紫阳说,'啊,你心脏病犯了!别动,耀邦,千万别动。'"

"他双臂张开倒在桌子上;紫阳说,'赶紧叫医生,'然后他问会上有没有人带硝酸甘油。江泽民支支吾吾了一下说到,"我没有心脏病,但是我的老伴儿总让我带,'然后他就把药拿了出来。但是没人知道这药应该怎么用。紫阳说,'有谁知道这怎么用?'然后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说,'我知道,我知道,'然后他就把药放进了耀邦嘴里。"

曾在胡耀邦心脏病发作后对他进行治疗的王敏清医生在发表于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说,时年73岁的胡耀邦可能因为操劳过度而加速了死亡。王敏清写道,医生要他卧床静养,让护士帮助他解大小便,但他不听劝告。

他"总想下床,"他写道," 胡耀邦没能绝对卧床静养。"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陈柳、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儿童读物里有色人种为何这么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儿童读物里有色人种为何这么少?
Apr 16th 2014, 00:00, by 沃特·迪恩·迈尔斯

据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联合儿童图书中心(Cooperative Children's Book Center)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2013年出版的3200本儿童书籍中,只有93本是和黑人相关的。

我从很小就开始阅读了,但我那时并没有把文字视作什么特别的东西。我想我的继母在我们位于哈莱姆的那间小公寓里给我念书的时候也没多想,她不过认为自己是在陪我消磨时光罢了。我会舒服地趴在她的腿上,看着她的手指缓缓划过页面。我继母的阅读能力可能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但这对她念给我听的《真实罗曼史》(True Romance)杂志来说也足够了。我那时还不太明白这些故事都说的什么,"胸怀"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有的人会"心都碎了"。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可以靠着妈妈,想象着那些角色,猜想他们在做什么。

后来,我的姐姐们也往家里带回了一些漫画书,我便也要妈妈读给我听。正是这些杂志和漫画把我推向了一个富于想象的历程。后来,当我拿到第一批属于我自己的书,比如《万能小引擎》(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每日一则圣经故事》(Bible Stories for Every Day)和《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等等——我也用它们来展开同样的旅程。在我的脑海里,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攀爬山丘(《万能小引擎》里的故事情节——译注);当大卫和巨人歌利亚(Goliath) 在平原上搏斗时,我就站在大卫的旁边;金发姑娘喝粥时,我仿佛也和她一起尝到了粥的味道。

到了十多岁的时候,我已经在脑海里和罗宾汉一起叱咤森林,也和《红色英勇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里的亨利一起在炮火声中颤抖。后来,当妈妈的问题让她开始无力招架,我便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里的斯蒂芬·迪德勒斯(Stephen Dedalus)一样,开始和跟妈妈过不去的魔鬼较劲儿。那时,我也刚刚开始探寻自己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从我读的书里找到了我是谁,那就是一个可以感知大悲和大喜的人(当然喜的程度更深),一部五幕的莎士比亚戏剧就可以让我的情绪上天入地,而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的诗句又可以让我平静缓和下来。在我看来,每本书都是一幕独特的风景,任我在其中徜徉。

在一些难熬的日子里,比如当我的叔叔被人谋杀后,我们全家因为悲伤和酗酒变得萎靡不振,或是当我意识到我们家的经济情况并不允许我去上大学,我开始感到了绝望。我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即便是在该去上学的日子也可以在中央公园待上好几天,看个不停。

然而,这其中似乎还缺了点什么。除了圣经里面的人物,我还需要更多的角色来帮我认清自我,即便是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戏剧,甚至我最钟爱的巴尔扎克笔下的角色也不够。后来,我渐渐认识到了自己是谁,那就是一个白人主导的世界里的黑人少年,而我意识到这些书中的角色及他们的生活和我并不相同。我并不想成为"黑人"的代表或是什么"多样化"的华丽例子。我真正想要,确切地说是需要的是,成为自己眼前如万花筒般的世界里不可分割且备受认可的一部分。

在那之后,书籍也并没有就此成为我的敌人,而是更像我已经不能坦然相处的朋友。我不再阅读,不再上学。在我17岁生日那天,我加入了军队。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已经弄丢了自己原本会成为的人——这是一个奇怪的想法,虽然我在那时还不能够表达,但这个念头在现在看来却无比清晰。

从军队退役后的日子非常难熬,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在跌跌撞撞地前行,只保留了稍微那么一点理智来让自己活下去。在知道我要辍学之后,我在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的一位英语老师跟我在学校的走廊上进行了一次我人生中最简短但却最有意义的谈话。在这次谈话的鼓励下,我开始为一份本地的通俗小报撰写小专栏,还为一些男性杂志撰写一些活泼的小文章。必须要说,看见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对我来说有所帮助,但也很少。

后来,我读到了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的一篇小说:《萨尼的蓝调》(Sonny's Blues)。我并不很喜欢这则故事,但我的心绪却因为它而感到轻松了许多,因为这则故事发生在哈莱姆,而故事的主人公和我熟知的人们一样,也都是黑人。鲍德温的故事给这些和我一样的人赋予了人性,也让我感到了自己的人性,就像给了我一种许可,那就是对我自己的生活版图进行写作的许可,而我之前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它。

在城市大学(City College) ,我和鲍德温有过唯一一次会面,我向他倾诉了他的故事给我带来的影响。"我完全懂你的意思,"他说。"我为了找寻自己的身份,不得不离开哈莱姆和美国,这难道不可悲吗?"

那天和鲍德温分别后,我对自己见过了一位让我如此崇拜的作者,并且还和他有一段类似的经历感到十分得意。后来我才意识到,假如我在十四五岁就看过了鲍德温的故事该多好,甚至还应该更早,在我下意识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之前,那些的话这些故事对我来说会更有意义。

现在,我成了一名作家;不过在我看来,我也像个景观艺术家:我为那些贫民区的年轻人描绘他们熟悉的场景,然后在这些场景里加入各种他们熟悉的人物,如兄弟、朋友和姑妈。已经有上千个年轻人跑来告诉我说,他们因为这个或那个理由而喜欢我的书,但我强烈怀疑的是,他们也不过是从我的书里发现了当年我在《萨尼的蓝调》这本书里发现的东西。从我的故事中,他们猛然认出了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找到了依据,并且通过一个真正了解他们是谁的人确认了自己的价值。而这,就是认可带来的最大程度的震撼。

以我现在的年龄,我发现自己已经不仅在检审我毕生的作品,还已经开始思考要如何把手中的接力棒传下去,好让那些为我所看重的东西得以延续。1969年,当我刚开始踏入儿童文学界,这个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有色人种的小孩从没在童话故事里出现过,下层社会的小孩也是如此。现在,全美国范围内的公立学校约40%的学生都是非洲裔或拉美裔,而他们和白人小孩在书中被呈现的差距更加显得触目惊心。我常常在午夜梦回问我自己,对此到底有没有人真的在意?

在我为我的《怪物》(Monster)一书做调研时,我接触到了一位在法庭里无偿为穷困的当事人辩护的白人律师。我问他说,要找到那些愿意出庭为出生贫民区的当事人作证的证人一定很难吧,他回答说,寻找证人并不像电视上有时候演的那么难,"真正棘手的地方在于让陪审团把我的当事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看,而不是'那些人'当中的一员,"他说。

而我忽然意识到,这也正是我在写那些贫民区的小孩时想做的事——让他们在读者的眼中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他们受得起任何的修辞和描述,并且他们在这个国家是有价值的。

多年以前,我曾在一个变压器公司的人事部工作。有一次,我们需要招聘一名药剂师;在我看来,有两名候选人是这个职位的杰出人选,一个是从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毕业的白人小伙,另一个是从关柏林大学(Grambling University,现为关柏林州立大学)毕业、具备相似资历的黑人小伙。我向部门领导建议说,可以把他俩都派到实验室去,让实验室主任来最终决定。部门领导看着我,仿佛我说的话奇怪得让他一时难以理解。"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吗,"他说,"那个黑人才做不了药剂师。"

我向他指出,黑人小伙的简历和学历都显示他够格,于是我俩之间的紧张氛围骤升。后来,我和这位上级对峙,让他指出这个关柏林大学毕业的候选人有哪点不能做药剂师。他压低嗓门嘟囔了句什么,才勉勉强强让两位候选人都去实验室主任那里接受面试了。

简直就是种族歧视,我当时想。不过再一想,我却意识到我错了。这是种族歧视,但却不是简单的种族歧视。在那之前,我的那位白人同事从来就没见过一位黑人药剂师,或者黑人工程师,或者黑人医生。我意识到,我们录取员工的标准并不是他们的简历,而是我们头脑中关于一个成功应聘者的先入为主的设定和印象。话说回来,我当时的老板哪里能想得到一个黑人也可以做药剂师呢?

书籍传授价值,探索我们共同的人性。而当一些小孩从没在书里出现过,这意味着什么?未来那些白人人事经理将从何渠道获取对有色人种的印象?未来那些白人贷款专员和白人官员将从何渠道对有色人种进行了解?未来那些黑人小孩将从何了解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将来可能成为什么人?

而那些关于黑人的书又到底是什么情况?出演了《异星兄弟》(The Brother From Another Planet)这部电影的黑人男演员乔·莫顿(Joe Morton)曾说,在为数不多的以黑人为主的电影里,黑人也都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不是在反抗奴隶制就是在对抗种族歧视。出版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黑人的历史通常被描述为奴隶制的民间传说,然后就快进到了民权运动。人们常说,黑人小孩,尤其是黑人小男孩不爱看书。呵呵,这难道奇怪吗?

革命尚未成功。

沃特·迪恩·迈尔斯是儿童和年轻成人读物作家,代表作为《怪物》(Monster),他曾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青少年文学大使。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3月16日。
翻译:老S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波士顿爆炸案嫌犯在幽禁中等待审判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波士顿爆炸案嫌犯在幽禁中等待审判
Apr 16th 2014, 00:11, by MICHAEL WINES, SERGE F. KOVALESKI

波士顿——他无法和其他犯人打交道、交谈或祈祷。他唯一的访客是自己的律师团队,一名心理健康顾问和他的直系亲属,后者似乎很少会来探望他。

每周,他可以写一封信——三页双面信纸——打一次电话,而且对象只能是他的家人。如果他要读报刊杂志,狱方会去除其中的分类广告和读者来信。政府认为,这些版面可能会成为暗语的载体。他不看电视,也不听广播。他很少走出监房,最多也只能去一块狭小的开放空间。

自从警察在波士顿郊外的一个院子里找到身受枪伤、藏身在一艘船上的焦哈尔·萨纳耶夫(Dzhokhar Tsarnaev)以来,时间已过去了近一年。今天,他在一家守卫森严的联邦医疗机构内度日,等待着11月的审判。他被控协助策划并实施了波士顿马拉松(Boston Marathon)爆炸案。此次爆炸导致三人死亡,至少260人受伤,其中发生了杀戮和劫持,迫使当局封锁了整个波士顿。本周二距离爆炸案发生正好一周年。

现在,根据美国司法部长批准的所谓特别行政措施,轮到20岁的萨纳耶夫正式与外界隔绝、关入监狱了。这种限制的实施对象都是被认为将对他人构成巨大威胁的囚犯,不过联邦官员还是在私下里表示,没有多少证据表明,焦哈尔和他的哥哥塔梅尔兰(Tamerlan)不是孤立的、在美国成长起来的恐怖分子。法院下令,禁止他的法律顾问和家人把他说的话或写的东西披露给外界。

法院的文件,再加上特殊措施实施之前他和家人的通话片段,让人得以一窥他的生活。去年5月,他对身在达吉斯坦的父母说"一切都不错",他吃的餐食中有鸡肉和米饭,他的支持者也在以他的名字设立的银行账号中存入了大约1000美元(约合6220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他至少收到了1000张卡片和信件。他的律师写道,许多都来自那些敦促他皈依基督教的民众。不过,也有一些卡片和信件来自他的崇拜者和支持者,他们认为他是无辜的。

周二年满35岁的威斯康星州单身母亲克里斯泰尔·克拉里(Crystel Clary)就是当中的一个。她说,自4月15日的爆炸案发生一个月后,她给萨纳耶夫写了10次信。她在信里对他给予了道德支持和一些简短消息,比如艾米纳姆(Eminem)的最新专辑,以及新上映的电影。她说,狱方把生日贺卡和情人节贺卡给退了回来,并称她没有得到许可,不得给萨纳耶夫写信。克拉里说,她写的信还没被退回来,但她还没有收到萨纳耶夫的任何回复。尽管如此,她依然在自己的Twitter账号里展示了焦哈尔·萨纳耶夫和塔梅尔兰的照片,后者在警方抓捕二人的行动中被击毙。

她说,"看得出来他不是凶手,这个案子有太多疑点。"

在法庭文件中,检方似乎从数千页文件和万亿字节的数字信息中搜集到了大量证据,其中包括了他们所说的萨纳耶夫在医院病床上的供词,以及他号召别人对美国人发动圣战的鼓动。

检方依靠这些证据,对他提起了30项刑事指控,其中17项指控足以判处他死刑。马萨诸塞州联邦法院审理案件一向不慌不忙,这次给控辩双方留出了19个月的时间准备庭审。检方说,审理过程可能会长达三个月。

萨纳耶夫的公共辩护法律团队包括五名律师、至少两名调查员,以及一群律师帮办和助理。团队后来称,19个月是"火箭般的时间表",对于他们正在构建的焦土式辩护策略来说,这点时间实在有限。检方强烈抱怨,萨纳耶夫的辩护团队再三要求全面接触检方的文件,而且法庭要求他们提供的信息本已远比检方要少,但他们却对移交裁定置若罔闻。

萨纳耶夫被关在马萨诸塞州德文斯的联邦医疗中心(Federal Medical Center)。这是一座只收治男性的监狱医院,关有1042人,还有131人待在比邻的一座安全级别最低的营地内。萨纳耶夫的健康情况不为外界所知,不过法院文件提供的线索表明,他在抓捕行动中受到的最严重的伤势至少已经愈合。警方的行动导致他于去年4月落网。

他被关押的地点和时限由联邦法警决定。对他实施单独囚禁时,力度上留下了一定的余地:例如,从技术角度说,特殊行政措施只准每个月写一封信,不过实际上,他能每周发一封。

除了把萨纳耶夫和其他在押人员隔开之外——政府声称,这么做是为了他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他大可利用在外面放风的一点点时间。但仅此而已。

曾担任助理联邦地区检察官与马萨诸塞州反恐协调员的格里·莱昂(Gerry Leone)负责过"鞋子炸弹客"理查德·里德(Richard Reid)的案子。2001年12月,里德试图炸毁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一架从巴黎飞往迈阿密的航班。莱昂表示,里德一天会被幽禁23个小时,只有一小时接触阳光的时间。他还说,与萨纳耶夫一样,和里德有关的所有通信都会被截获并接受检查,看是否有隐藏的讯息。

莱昂称,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防止涉嫌恐怖主义的人员在牢房里策划更多的阴谋。

"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恐怖分子的谍报技能。他们会借此招募其他人,"他说。"他们会利用许多不同的形式与其他人联系,试图破坏安保。"

Susan C. Beachy和Alain Delaquérièr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日本暧昧的核政策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暧昧的核政策
Apr 16th 2014, 00:09, by 加藤典洋

东京——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时,他发表了题为《美丽的日本与我》(Japan, the Beautiful, and Myself)的演讲,唯美地讲述了所谓的日本精神,还多次引用日本的经典诗句,并提及茶道和插花。而当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在1994年获得该奖项时,他的演讲题目是《暧昧的日本与我》(Japan, the Ambiguous, and Myself),他从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却与西方结盟一事说起,以批判的立场谈论了日本诸多的暧昧之处。

上个月末,我又想起了日本的"美丽"和"暧昧"之间的反差。当时,日本政府在海牙的核安全峰会上宣布,将向美国移交超过700磅(约合300多公斤)武器级钚和大量的高浓缩铀。我那时突然想到,日本在核武器政策上的暧昧,可能与《致美丽的国家:我对日本的愿景》(Towards a Beautiful Country: My Vision for Japan)的作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的民族主义议程相悖。

尽管日本并不拥有核武器,但日本有核武器政策。这个战略是日本外务省在1969年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出的。此份文件的存在一直秘而不宣,直到《每日新闻》(Mainichi Shimbun)在1994年刊出了这份文件。该文件称,"我们暂时将保持不拥有核武器的政策,"但同时"保有制造核武器的经济和技术潜力,同时确保日本在这方面不会受到干预。"这种姿态也被称作"技术威慑",它本质上就是暧昧不清的,而日本外务省坚称该文件是研究报告而不是政策表述,这种做法更强化了它的暧昧性。

在2000年发表的讨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前景的文章中,裁军倡导者乔纳森·谢尔(Jonathan Schell)在描述各国在核武器问题上可能采取的立场时,对实力和意图进行了区分。当时,瑞典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却没有这种意图;利比亚有意图,却没有能力。相比之下,日本是唯一既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又有这种意图的国家,但却没有采取行动。它开创了一种类型的核威慑,这种核威慑依靠的不是任何公开的威胁,而仅仅是对一种潜在可能性的暗示。

尽管各种事实都显示了上述威慑效果,但日本政府仍然否认其寻求技术威慑,因为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它将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精神,而且还会激怒日本民众。日本人一直强烈反对核武器。于是,日本成功地向其他国家表明,它可以制造核武器,而且如果有必要也会这么做,同时又让何人都难以提出指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一方面,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寻求和平主义的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非核三原则":"日本将既不拥有、也不制造核武器,也不允许将核武器引进日本领土。"另一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实施了以封闭核燃料循环为核心的核能政策,这样生产出的核燃料可被用于支持所谓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日本有一个这样的设施,用来开展研究,但已经出现大量问题,目前不具有商业可行性。尽管核燃料循环可以通过对废料再加工来生产钚,但通过强调其坚持非核三原则的决心,以及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的特殊身份(不过这个因素并未言明),日本已经成功逃避了通常状况下对拥有此类材料的限制。

但如今,日本技术威慑策略已经不再是秘密,而这一策略的两个支柱也正在瓦解。安倍内阁对东亚邻国采取了对抗性立场。它还弱化了日本之前不向特定类型的国家出口武器的承诺,这些特定国家包括遭武器禁运,或卷入国际冲突的国家。其他国家察觉到了安倍政府可能想要放弃非核三原则,已经开始表达对日本钚储备的担忧。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已经发现,越来越难以解释为何应该继续实施核燃料循环政策。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后,日本48个商业核反应堆目前全部停运,公众对研发更多专门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想法,表达了越来越强烈的反对。

更糟糕的是,1988年生效的《日美原子能协定》将于2018年到期,这个协定允许日本回收和储存从美国提供给日本核电站的燃料中提取的钚。外界普遍认为协定将延期。但今年1月,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归还一些钚和高浓缩铀(也就是日本上个月同意归还的材料)。这些核材料是美国根据另一份更早协议借给日本的,供日本研究使用。表面上看,华盛顿的要求似乎只是确保核材料安全的广泛行动的一部分。然而,此举已在日本国内外引发了猜测,认为美国政府对安倍政府的好斗姿态产生了忧虑,可能正在重新考虑是否延长1988年的协定。

如果安倍继续推进对抗性的议程,他的政府可能会失去美国的支持。那样的话,日本要么就必须遵守适用于其他国家的核材料方面的规定,要么就会因为藐视这些规定而陷入孤立。我们只能指望,日本不同寻常的核威慑手段最终将对安倍本人产生震慑效果——让他知道,暧昧将遮盖日本的美丽。

加藤典洋(Norihito Kato)是文艺评论家,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教授。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对话冲绳 (下):美军基地去留之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对话冲绳 (下):美军基地去留之争
Apr 16th 2014, 00:13, by 加藤嘉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1月,我第一次来到冲绳。我问国立琉球大学的佐藤同学,"冲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什么问题需要在你这一代得到解决?"

佐藤琢磨了一阵,回答"还是基地问题。本质上与我说的不公平被对待是一回事。中央政府从来把我们看作是日本的附属地和麻烦地,哪里的市民愿意接受外国军事基地呢?"

2013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第三次访问了冲绳。围绕普天间(Futenma)机场迁移问题的舆论斗争正逢高潮。

冲绳县仅占日本总面积0.6%,却集中了驻日美军的74%。美军基地占冲绳面积十分之一,尤其饱受争议的普天间机场位于宜野湾市中心(该基地面积4.8平方公里,约占宜野湾市总面积的25%),迫使市民们与美军基地"同舟共济",一会担心军机坠落,一会厌烦军机噪音,父母还要担心自己的女儿被美国军人强奸。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我去过普天间基地旁的冲绳国际大学。由于美军平时训练噪音很大,又持续不断,研究室窗户玻璃比一般的厚很多,据研究室工作人员说,这笔费用由政府资助。

鉴于多数冲绳人的不满,日美两国曾在2006年达成协议,将普天间机场迁往同在冲绳县的名护(Nago)市边野古(Henoko)。然而,2009年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时任首相鸠山由纪夫突然做出"把普天间机场至少迁移到县外"的发言。鸠山前首相过于迎合冲绳的"失言",直到民主党下野也未成为现实。

2013年12月3日,安倍晋三会见访问日本的美国副总统拜,探讨推进普天间基地前往边野古。我在冲绳当地感觉到,那一刻的冲绳舆论正强烈"反击"安倍为首的自民党的政策,同时攻击冲绳出身的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违背了竞选时主张美军基地"迁移到县外"的公约,最终接受了中央政府向边野古迁移的计划。作为民选的冲绳最高行政长官,曾反对该迁移计划的现任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也接受了安倍内阁的方案。

我在冲绳县首府那霸市内随机访问了几个行人。10个人中6个很愤怒地主张"又受骗了",3个人无奈地说"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一个人平静地回答"反正这样,冲绳就是这样"。

12月4日,冲绳两大报纸之一《冲绳TIMES》封面头条刊登了刚实施了的民意调查,说"70%以上的回答者不欢迎这一决定,约80%的回答者认为普天间基地应该迁移到县外"。主张"强迫冲绳这一小岛接受基地的不合理性"的冲绳国际大学佐藤学教授在同一版面发表评论说,"在冲绳县内,把边野古新基地视为振兴经济发展之关键的人是不少的。有不服从于国家压力的人也理所当然。两成左右的县民支持安倍政权的政策说明我们具备着健全的民主主义。但不过是两成,不能把这群人的主张理解成冲绳真正的民意。"

我在冲绳期间,与当地出身的国会众议院自民党议员国场幸之助先生交流。正被中央政府与冲绳舆论夹在中间的他,显得相当疲惫。"毕竟是在日美之间决定过的事情,只好把普天间基地迁移到边野古,别无选择。但迁移过程怎么也需要十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变数,前景很难说。"

变数很快就发生了。2014年1月19日,边野古所在地名护市举行市长选举(投票率为76.7%)。主张"反对迁移到边野古"的候选人稻岭进取胜,击败了接受基地迁入,并获得安倍内阁支持的候选人末松文信。建设军事基地也需要征用码头和公路,必须得到市长批准。新市长强有力地主张"为了名护的未来,我将拒绝所有迁移手续。"基地迁移的前景确如国场议员所说,充满变数。

稻岭进胜出当晚,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表示,"我们很严肃地接受这一现实,将继续推动冲绳的振兴与发展,在美军基地问题上全力以赴减轻冲绳方面的负担。"基地建设必然牵涉到环境污染、市民安全、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干扰等敏感问题,普天间基地能否迁移到边野古,将取决于日美两国政府如何向冲绳政府与市民"减轻负担"。

佐藤同学对我表示说,"我不指望中央政府立即把在冲绳的美军基地迁走,但认为政府最起码有责任向我们提示未来路线图,比如2030年前把74%的比例缩小为50%什么的。这样的话,我们也会有动力接受现实,面对未来,继续做日本人。"

长远地看,佐藤的看法在我看来有一定的说服力。日美两国政府在紧密沟通的前提下向冲绳方面提示未来路线图,并逐步把它落到实处才是有效的处方药。

2014年2月12日,新任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首次访问了冲绳。抵达冲绳后,肯尼迪大使即刻来到位于系满市的"和平祈念公园",并为埋葬着18万具战殁者遗骨的墓地献上了花束。

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努力向肯尼迪解释了驻日美军基地集中于冲绳的不公平现状,并请求说"在这里,围绕驻日美军的事件、事故、以及环境问题等很多,需要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减轻基地负担的问题也重要,希望大使女士能够发挥力量。"对此,肯尼迪回应,"我们应该尽力减轻基地负担。"在与名护市长稻岭进的会谈中,肯尼迪大使也接受了名护方面"请把我们的方针传达给奥巴马总统"的请求。

不过,肯尼迪大使的访问很难说不是"形式大于内容"。事实上,美国在"冲绳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当事者,不如说是旁观者。至于日本中央政府与冲绳方面之间的矛盾与折磨,在美国政府看来是事不关己。肯尼迪的访问顶多是对冲绳的一种安抚,以及向东京施压,推动中央政府"说服冲绳"。

美国政府这种置身于矛盾事外的态度,是日本政府必须读懂的。

对于提倡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奥巴马来说,日本务必是可信任的同盟国。但近年以来,冲绳美军基地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慰安妇问题、韩日关系恶化、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问题等不断干扰美国对美日同盟的定位。在美国政府眼里,日本似乎已经从"听话的追随者"变成了"麻烦制造者"。

鸠山由纪夫担任首相期间曾悄悄对奥巴马说"Trust me(相信我)"。结果表明,鸠山先生不仅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信任,还因"冲绳问题"使得日美同盟关系陷入信任危机。去年12月底,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美国驻东京大使馆随后发表声明,"日本是美国重要的盟友和朋友。尽管如此,令美国感到失望的是,日本领导人采取了会激化与邻国紧张态势的行动。" 据我判断,这种信任危机至今仍未从根本上消除。4月23至25日,奥巴马总统将访问日本,日本政府对奥巴马给予国宾礼遇,可见日方格外重视这次首脑外交,希望借此修复同盟关系。

美国对"日本角色"担忧的最大原因无疑来自中国的崛起。在奥巴马看来,通过再平衡战略妥当处理对华关系才是美国亚太政策的重中之重。为此,"可信任的日本"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这样才能保持亚太地区的权力均衡,符合美国的基本利益。

从中美日三国关系的视角看,日本在对华关系上已经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增添了不少"麻烦",倘若普天间基地迁移因为日本方面的政策失误延误或流产,那么冲绳问题不仅将再次动摇日美同盟的信任基础,还会影响亚太地区的权力格局。毕竟,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何接触(engage)崛起的中国,同时转移(hedge)其崛起带来的风险才是长期战略挑战。

冲绳问题不可忽略的另一面是经济。冲绳经济往往被讽刺为"基地经济"。

我在冲绳五次搭乘出租车,司机们都对美军基地现状表示接受,甚至"欢迎"。比如,有个司机亲口对我说,"美军基地在这里,其实是折衷的选择。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除了日本政府给冲绳提供的巨额扶助金之外,还有大量冲绳人在美军基地工作。美军家属也在这里生活消费,我们是从中受益的。实际上,美军基地的存在保证了冲绳的财政、内需和就业。"

我所交流的不少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有人甚至表示"倘若基地被迁走,我们恐怕要失业了"之类的担忧。可见,冲绳的民意是错综复杂的,而且究竟什么是处于十字路口的冲绳之"真正的民意",恐怕需要谨慎看待,持续观察。

冲绳能否自立,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与发展?2014年日本中央政府拨给的"冲绳复兴预算"为3460亿日元,同比增长459亿日元,比冲绳方面向中央政府要求的3408亿日元还要高。这一预算直到2021年将每年保持3000亿日元以上。这是被视为对冲绳的"特殊照顾",毕竟冲绳在为整个日本的国家安全承担着美军基地这一"负担"。

在冲绳期间,我作为"外地人"参加了主题为"从观光业的角度探讨冲绳2030"的公民论坛。观光从业人员、普通教师、大学生、文化人、企业家从各自角度发表自己对未来冲绳的看法,其中大部分人对冲绳特有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表示高度的信心,并认为冲绳应该依靠这些自己所拥有的天然资源发展未来经济,而有意或无意地避谈基地问题,使我感到有些不自然。

虽然与会者或多或少都认为冲绳应该摆脱"基地经济",而建立"自立经济",却几乎没有一个人,提出"自立经济"的具体蓝图。我问美国驻冲绳总领馆的一名外交官,"冲绳能否实现自立经济?"对方回答:"恐怕不能。说到自力更生,这里恐怕缺乏人才、时机、以及觉悟。"

完成在冲绳期间所有任务,即将飞回东京的时刻,我在那霸国际机场的候机厅所思考的是,对于冲绳方面来说,无论实现"基地迁移"还是"经济自立",完全依靠自己的能量说服中央政府,抗衡国家利益,赶出美军基地恐怕艰难而不现实,倘若冲绳人真的有决心实现史无前例的自治,恐怕需要转换思维,并站在长远的角度建立能够培育人才与执行力的崭新体制。

登上飞机。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在能够清晰地瞭望普天间基地的宜野湾市嘉数高台公园偶遇一名高中男生的情景。

我问他,"你经常来这里吗?"他回答说,"没事干的时候偶尔来一次,玩一玩。"

我很自然地问他,"那里的基地,你怎么看?想赶走吗?"

他也很轻松地回答,"哦,还是要吧,如果中国要进攻过来,我们需要它。"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后"日本作家,曾在中国学习、生活近十年,著有《中国的逻辑》、《爱国贼》、《日本镜子》等,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三国+1"是加藤嘉一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专栏,记录他对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及其互动的观察与思考。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15年,历史成为预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15年,历史成为预言?
Apr 16th 2014, 00:14, by 曹然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今天在塞尔维亚发生的一切,明天就会发生在俄罗斯。"

今年恰逢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15周年,这句当年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们声援塞尔维亚的口号仿佛仍在耳边回荡,如同一句宿命感的预言。

历史与现实似乎在此刻汇聚。1999年3月24日,由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脑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拒不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开始了对南联盟78天的轰炸。毫不知情的俄罗斯总理叶甫盖尼·普利马科夫当时还在赶往华盛顿斡旋的飞机上,震惊于西方的独断专行。2014年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宣布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合并,在演讲中他说:"我们有科索沃独立这一先例,这是我们西方的伙伴自己造成的……他们推行霸权主义,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世界的命运要由他们决定。"掌声与欢呼几次打断他的演讲,俄罗斯人有如感到终于告别了1990年代的孱弱。但历史的清算之后,它或许将面临与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一样不确定的未来。

1998年,科索沃危机爆发,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和塞族警察发生多次流血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南联盟对占科索沃人口90%的阿族实行种族歧视、武力镇压和清洗,遂牵头促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与科索沃阿族代表展开谈判。最终米洛舍维奇拒不接受美国草拟的和平方案,宁愿遭到轰炸也要"捍卫科索沃"。

如此一来,米洛舍维奇暂时挽救了他风雨飘摇的权威。"他的形象从来没有那么高大过,他完全是抗击西方侵略、保护民族利益的英雄,"我的朋友、50岁的塞尔维亚人斯拉夫科·伊万诺维奇(Slavko Ivanovic)说。从2011年到2012年,我几次前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那里被毁又重建的弗拉查尔居民区和死难平民纪念碑旁永远有新鲜花束,上面铭刻大字:"Zasto?"(为什么)他们也确有理由发问。根据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的数据,那场轰炸中北约共投下2300枚导弹、14000枚炮弹,非精确打击造成学校、医院和民居损毁,至少500平民死亡,其中不少是儿童。在塞尔维亚一次普通的酒局往往发展成对西方的控诉大会。"我是看着同事死在我面前的,"53岁的米尔科(Mirko Rankovic)说,当时他是国家电视台的摄像师,一天夜里,炮弹穿过了位于贝尔格莱德的电视台办公楼,它的废墟至今矗立在市中心。他把短了一截的右臂伸到我面前:"我们只不过在制止分裂国家的行径,他们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这场战争使俄罗斯与塞尔维亚一样承受了15年的屈辱。两个东正教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与传统纠缠在一起——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就是因为俄国派兵登陆巴尔干,声称要保护所有土耳其领地上的东正教徒,受到塞尔维亚人的热烈欢迎。但它的野心被英、法、土联军挫败。到了20世纪末,俄罗斯内外交困,美国不但开始主导俄国的传统影响力范围,还通过资助周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运动逐渐挤占俄国的战略生存空间。俄罗斯忧虑会最终落得与塞尔维亚同样的命运。刚好在北约轰炸后上台的普京一反叶利钦迎合西方的做派,开始了复仇之路。

两国都在彼此的道路上看到了自己。2014年3月的克里米亚也出现了挥舞俄罗斯国旗的塞尔维亚人,高喊口号:"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这种激情在科索沃北部的米特罗维查塞族聚居区格外强烈。"我很高兴看到克里米亚重回俄罗斯,这片土地对他们来说是神圣的,就和科索沃对于我们一样。至于西方说这一行动没经过安理会许可、违反了国际法,完全是伪善——当年谁批准北约轰炸我们了?正义始终站在我们这边。"米特罗维查居民司提凡·维利科维奇(Stefan Veljikovic)对我说。因为工作,2012年我常到米特罗维查,那里就像是俄罗斯的卫星城,普京的面孔、俄罗斯国旗与塞尔维亚国旗紧密融合。汽车上的普京车贴写着:老大哥注视着一切。科索沃塞族人至今把回归塞尔维亚的希望寄托于俄罗斯。

这个受辱的共同体分享了过去与现在,未来似乎也将彼此交织。

当年的米洛舍维奇深知科索沃对于他的统治意味着什么。经过近十年的动荡与战乱,塞尔维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如果再失去科索沃,将是他权力的终结。挑战西方虽然没有胜算,但虽败犹荣,可以塑造一个伟大斗士的形象,成功转移民众对国内事务的注意力。当世界惊呼吞并克里米亚是十九世纪做法,少有人注意到普京采取了与米氏相似的策略:多年来,俄罗斯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来维持相对其他前苏联国家而言较高的收入水平(平均月工资820美金,乌克兰为400美金),从而维持了稳定。但进入2013年以来,结构性困境使经济发展开始大幅度放缓,它已经接近了增长的极限,消费与投资也持续疲软。俄罗斯亟需改变目前的增长模式,但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3月17日,就在普京发表戏剧性演说的前一天,俄罗斯经济部首次承认出现了经济危机。但这一声音很快就被莫斯科大街小巷挥舞着普京肖像的人群所淹没。根据全俄民意研究中心(Russian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他的支持率一个月内上升10%,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峰——72%。

北约轰炸开始后,米洛舍维奇在短时间内也得到过这种礼遇,仇恨与愤怒使人们忽略了其他,但轰炸持续几周后,年轻人开始厌倦无休止的躲避、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死亡的恐惧和无望的前途。他们渴望正常生活。"我崇拜过他,"37岁的奥列格·马尔科维奇(Oleg Markovic)这样表达对米洛舍维奇态度的变化,当年他曾经响应号召随着人潮彻夜守在多瑙河大桥上,人肉对抗空袭,但是如今,他说:"我更渴望普通的生活。我不再想改变世界,不再在乎谁掌握全球霸权,我只想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国家,得到普通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我只希望那混乱的10年快点结束。"

美国助了他们一臂之力。《纽约时报》《外交政策》等媒体都报道过它对塞尔维亚反对派运动的资助,美国作家詹姆斯·派克(James Peck)《完美的错觉:美国政府如何利用人权》(Ideal Illusions: How the U.S. Government Co-opted Human Rights)也描述了18个青年反对组织如何在美国专家的培训下策划革命。由于美国外交人员当时被禁止进入南联盟,工作会议往往在布达佩斯召开,行动的细节被反反复复讨论,从何时启动、如何发动人群到当天的行进路线和领导人物所在位置。2000年10月5日,十几万人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聚集,很快占领了议会大厦,终结了米洛舍维奇时代。奥列格便是其中的一员。

十多年来,虽然不时在对欧洲的向往和南斯拉夫时代西方造成的屈辱感之间挣扎,塞尔维亚的欧洲之路已经不可逆转。它发动革命的经验很快作为成功典型在东欧和中亚其他地区蔓延复制——从格鲁吉亚2003年玫瑰革命,乌克兰2004年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到2014年乌克兰的"再次革命",大批年轻人参与了塞尔维亚革命领袖的培训课程(CANVAS),资助方则包括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和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等组织。俄罗斯的反对力量是他们的重点支持对象。

俄罗斯会是革命的下一个目标吗?近年来,在普京压倒性支持率背后,对其内政不满的反对组织越来越活跃,如今外交政策也引发抗议——3月15日,莫斯科爆发了六万人反对干涉乌克兰的大游行。也许只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回顾历史,扩张、随之而来的制裁和经济危机的加剧往往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许多俄罗斯观察者认为,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敌对和油价的压低都可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灾难,使普京"以面包代替自由"的威权统治难以继续。普京的明天会和米洛舍维奇相似吗?我们仍不得而知。

曹然曾供职于国际组织,研究前南斯拉夫地区问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法国极右翼政党声势壮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法国极右翼政党声势壮大
Apr 16th 2014, 00:17, by ALISSA J. RUBIN

巴黎——前不久的一个周六,颓败的法国南部城市佩皮尼昂的一个宽敞的展厅里满是人。人群仿佛在为某个体育明星加油一样高声喊着:"马琳!马琳!马琳!"

当法国最大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富有魅力且颇为复杂的领导人马琳·勒庞(Marine Le Pen)大步走上台时,人群高声喊叫、欢呼起来,然后几乎在没有提示的情况开始严肃地唱起了法国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马琳的父亲是国民阵线的创始人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普遍被认为是个反犹和排外人士。现在,一直身为名流的马琳似乎正在将该党从法国政坛的边缘参与者改造成一个更主流的角色。她有条不紊地让该党的形象变得温和,充分利用人们在经济方面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根深蒂固的反移民和反穆斯林情绪以及对政治权威集团的嫌恶。

"我们已经有500万人失业了,为什么还允许更多移民进入法国?"马琳前不久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

和其他所有人一样,45岁的马琳是过去五年里保守民粹主义在整个欧洲积聚力量的一个体现。现在正是这种民粹主义在多个国家重塑意识形态之争,挑战欧盟数十年来推动更深层次融合的绝佳良机。

在周日的市镇选举中,国民阵线在11个市镇获胜,亲国民阵线的候选人在另外三个地方胜出。这种强劲表现足以震撼传统的左翼和右翼政党,促使人们期望——或是担心——国民阵线,以及英国、荷兰和意大利等国的极右翼政党会在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大有斩获。

法国正在努力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日渐加剧的全球竞争以及什么人算是法国人的问题。对这样一个国家而言,马琳传达的是一种民粹主义、反精英、反欧盟、地方保护主义和光明正大地反移民等讯息。

"对那些想来法国的人,我们有欢迎或不欢迎的自由,"她在佩皮尼昂对不断鼓掌的人群说。看上去人群几乎全是白人。

她和她的工作人员称,国民阵线现在是"一个爱国者的政党"。但不同于美国的茶党(Tea Party)运动,她的哲学不是反政府。相反,她支持政府,只要政府支持她和她的支持者的看法——在他们认为的真正的法国人心目中,传统的法式生活是怎样的。

"我们希望明确我们有权来决定国家目标的轻重缓急,"马琳在集会上说,"人们希望在法国活得像个法国人,而不是沙特阿拉伯人或卡塔尔人。"

至于欧盟,她嘲笑那是"欧洲的苏联"。

在一定程度上,马琳依然处在她父亲采用反犹为主题的阴影下。她父亲一度称纳粹的毒气室是二战"历史的细节"。

但自2011年接手该政党以来,她一直在推行一个计划,通过强调经济议题、尝试招募更多可靠的候选人、侧重地方选举、在欧洲议会中赢得更多席位,一个选举周期一个选举周期地扩大该党的选民基础。

目前正值奥朗德(Hollande)领导的社会党(Socialist Party)及其劲敌人民运动联盟(UMP)极度虚弱,尚不清楚在法国政界的这种特殊时刻过后,该党能否延续这种成长的势头。

国民阵线的魅力始于马琳自己轻松友好、心直口快的风格。这种风格把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成了几个巧妙的短语,唤起了现在似乎正在衰落的法国的荣耀,同时承诺慷慨大方的政府福利没有削减的必要,除非相关福利是面向她认为不值得享有福利的移民的。

她的举止有些居高临下,但她那沙哑的声音——她吸烟多年,现在吸电子烟——让她的姿态变得柔和了,似乎乐于接受挑战性问题。她的答案可能不会很深刻,但不同许多政客,她不会含糊其辞。她把帮助法国摆脱英格兰统治的圣女贞德(Joan of Arc)作为自己的偶像。

如果5月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和她预料的一样,她将尝试与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志同道合的代表组成一个极右翼集团。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他们怀疑一旦经济复苏,国民阵线的声望便不会继续扩大。

"这种时期总是有利于极端思想,"前不久离任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总干事一职的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说。曾在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任职多年的他指出,过去一个世纪,法国出现了一场强大的右翼运动。

但马琳是无法简单归类的。希望大幅限制移民并退出共同货币欧元的同时,她支持同性恋者的权利,不过不赞成同性婚姻。马琳离过两次婚,现任男友是以国民阵线候选人身份竞选佩皮尼昂市长但未能成功的路易·阿利奥(Louis Aliot),她的形象和美国的社会保守派领导人相去甚远。

许多分析人士称,马琳总体上看似乎下定决心要让该党摆脱反犹太人和种族主义的过去。去年秋天,她将国民阵线的一名候选人逐出了党,因为那名候选人在她的Facebook页面上放了一张黑人司法部长克里斯蒂亚娜·陶比拉(Christiane Taubira)和一只黑猩猩在一起的照片,还配上文字称两者是一体的,一样的。

与此同时,马琳无法、或许也不愿阻止观点更激进的人支持她。

让·若海斯基金会激进政治观察中心(Observatory of Radical Politics at the Jean Jaurès Foundation)主任让-伊夫·加缪(Jean-Yves Camus)表示,即使马琳不能成功地当上总统,她也正在推动整个政治讨论向右翼方向发展,让她自己的观点在法国和欧洲其他地方正当化。

"法国右翼的一个大错误是,每当国民阵线赢得选票时,右翼就会采纳国民阵线的竞选议题,"加缪说。

当佩皮尼昂的集会结束时,人们涌上台去和马琳当面打招呼。

25岁的失业人员迈丘(Matthieu)钦佩地看着一只胳膊抱着一个孩子的马琳。身穿黑色牛仔裤和黑色夹克的他不愿透露自己的姓。

"她还是这么真诚,她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他说,"我们必须回归,恢复一些民族爱国主义。"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4月2日。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