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美国将指控中国军方人士盗窃商业机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将指控中国军方人士盗窃商业机密
May 19th 2014, 12:50, by THE NEW YORK TIMES

华盛顿——据执法部门透露,美国司法部即将宣布对几名中国人的指控。这几人来自中国军方,被控盗窃美国公司的商业秘密。这将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对外国公职人员提起商业间谍指控。

司法部长埃里克·H·霍尔德(Eric Holder)将在周一上午10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指控内容。预计周一即将公布的法律文件还将透露被盗窃机密的美国公司的名称。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富翁波罗申科加入乌克兰总统角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富翁波罗申科加入乌克兰总统角逐
May 19th 2014, 09:45, by DAVID M. HERSZENHORN

乌克兰基辅——去年12月的一个星期日,乌克兰的抗议似乎即将陷入大规模的暴力冲突。此时,亲西方的亿万富翁彼得·波罗申科(Petro Poroshenko)挤进了正在总统府外冲突的反政府示威者与防暴警察之间。他爬上一辆似乎要冲进人群碾压的推土机,抓起了一个橘红色的塑料扩音器。

他喊道,"朋友们,冷静!"被派来与示威者对抗的亲政府暴徒则对他大加辱骂,高喊反犹太人的脏话,尽管他信仰乌克兰东正教,并非犹太人。场面十分混乱,但是48岁的波罗申科仍然坚持在现场,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同时也为他赢得了亲欧反对派领导者的地位,尤其是打破了人们对富豪的成见。

现在,距离乌克兰举行总统大选还有不到一周时间,波罗申科再一次挤进了其他寡头宁愿回避的纷争。最近的民调显示,波罗申科这个被称为"巧克力大王"的甜食商人成了大热门,在与最有力的对手、前总理尤利娅·V·季莫申科(Yulia V. Tymoshenko)的竞争中,有望第一轮投票就取胜。季莫申科坚持表示,民调数据有误,她会赶超上来。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ev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在4月29日至5月11日之间举行的调查显示,波罗申科得到了34%选民的支持,季莫申科则为6%。国会议员、前经济部长谢尔盖·季吉普科(Sergey Tigipko)支持率为4%,另有25%民众表示尚未确定投票意愿。这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正负3个百分点。

在表示已经确定投票意愿的民众中,波罗申科的支持率为54.7%,季莫申科9.6%,季吉普科6.7%。波罗申科足以在第一轮投票取胜,避免第二轮投票。

波罗申科在俄罗斯拥有大量商业利益。此时东部分离派的暴力活动仍然困扰着乌克兰,而波罗申科的必胜势头日渐显现,重新勾勒了乌克兰冲突的格局。这让克里姆林宫感觉,有望产生一个清晰的谈判伙伴。官员和分析人士表示,这似乎促使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软化了立场。

在数周的侵略威胁过后,普京现在似乎排除了仿照在克里米亚的做法,在乌克兰东部攫取土地的可能性,甚至还对向前推进选举表达了有保留的支持。

"要么掀起某种形式的内战,进入这种灰色地带,并因此被完全隔绝,面对更严重的经济制裁,"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乌克兰问题专家阿德里安·卡拉特尼茨基(Adrian Karatnycky)在描述普京面临的选择时说。"要么就看看是不是有可能和这个新人讨价还价,他在俄罗斯有生意,而且外界都知道他从来不是个热衷于民族主义的人。"

波罗申科跻身乌克兰政界已久,曾在前总统维克多·A·尤先科(Viktor A. Yushchenko)任内担任外交部长,也曾在被推翻的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任内担任经济部长,还长期担任议员,并短暂担任过议长。

"对波罗申科的考虑是,他是个务实派,还曾在亚努科维奇政府任职,"卡拉特尼茨基说,"他是一个可以促成妥协的人。站在这个角度,这或许意味着普京愿意留一个机会,尝试一下能否取得自己想要的。"

但普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仍不得而知。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他想要乌克兰保证不会加入北约(NATO)。另一些人认为,只有政府联邦化,从而永久性地削弱基辅的力量,他才会满意。此外,还有人相信他会继续破坏乌克兰的稳定。

最近,波罗申科表现出了和解的口吻,承诺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并在周日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反对举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公投。他还把正常化作为自己的竞选议题,向选民们保证如果他当选会保障安全,不过也强调了较为传统的讯息:就业。

波罗申科的看法在基辅的过渡政府中,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包括他认为政府应当在东部打击武装叛乱。

在某些方面,波罗申科已经被当成了候任总统。在最近几周,他频繁与全球领导人会晤。

但尽管西方似乎对波罗申科担任总统的前景颇为激动,但乌克兰的良性政府倡导者却担忧,波罗申科的商业利益,以及他与其他寡头的关系,或许意味着他在很大程度上会维持现状。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反华力不从心,越南政府进退两难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反华力不从心,越南政府进退两难
May 19th 2014, 07:21, by 储百亮, 黄安伟

越南河静省——数百人骑着摩托车,高喊着冲进了李雪颖(音译)位于胡志明市北边的工厂,一心想要报复中国。其中一些人紧握着红金两色的越南国旗,将那些不知所措的保安逼到了角落里。他们破坏建筑、打碎家具、抢走电脑,高喊着"越南万岁"。在越南工业中心地带的其他一些地方,同样的场景也有上演。

越南以往也曾多次对抗世界大国。越南曾经赶走对本国实行殖民统治近百年的法国,后来又让美国遭遇了一场颜面尽失的失败。同样的精神也出现在了越南距今最近的意志较量当中,这一次的起因是中国试图将日益增强的实力投射到离越南海岸更近的地方。

然而,本周暴力事件所针对的目标——业已成为越南经济生命线的外国企业——让越南政府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政府助长了民众的愤怒,忽视这种愤怒会让它在国内遭受指责。另一方面,如果与宿敌中国进行一场无望取胜的战斗,又可能会危及越南与一些投资者的关系。在越南经历几十年的战争和腐败之后,正是这些投资者拉升了越南的经济。

"越南的官方历史几乎都是关于挺身对抗中国的,"《影与风:现代越南观览》(Shadows and Wind: A View of Modern Vietnam)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坦普勒(Robert Templer)说,"这样一来,当民众说自己正是在对抗中国时,政府很难指责他们。"

这种矛盾心理的标志之一是,暴力缓解后,越南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向数百万民众发了一条短信,一方面称赞抗议者的反抗行为,一方面也明确表示,他领导的威权政府不会容忍持续的动乱。

新闻机构报道称,这条短信的内容是,"总理要求并呼吁所有越南人发扬爱国精神,以合法行动捍卫祖国的神圣主权。不允许坏分子煽动有损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的极端行动。"

河静省至少有一名中国工人被杀,这里的许多工人都登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免得遭到镇压。但那些留下来的人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与此同时,一些人对这些暴力行为表示了谴责,并且遗憾地表示,抗议者在盛怒之下把非中国企业当作了目标。

一些人认为,中国在越南沿海部署石油钻井平台的决定相当于入侵。许多人称,有关中国船只在钻井平台附近用水炮瞄准越南船只的刺眼报道激化了他们的愤怒情绪。

"我们是一个坚强爱国的民族,"一名中年工人说。他所在的工厂已经停产。

最近这场与中国的斗争始于本月初,当时中国将前述钻井平台移到了距越南海岸仅140英里(约合225公里)的地方,理由是相关水域属中国所有,中国还声称拥有南海大约80%水域的主权。中国的此类主张以及对东海的领土要求在整个地区引发了担忧,该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声称,自己对这些资源丰富的战略性水域的部分区域拥有主权。

在曾经遭受占领的越南,民众认为中国的举动无异于挑战本国主权,由此产生了愤怒的爱国主义情绪。

批评人士称,越南政府惯于在政治上有利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情绪。这一次,政府放任媒体报道相关争议,电视台也对中国发起了愤怒的声讨。此后,官方采取了非同寻常的一步,允许媒体报道和平的抗议活动。

一开始,各城市中心的抗议活动是和平的,催生了多姿多彩的照片,照片里的越南人挥舞着国旗,汇成了人海。然而,分析人士表示,接下来,由于胡志明市附近的工人和河静省的工人相继开始攻击外资工厂,使得越南政府措手不及。数十栋建筑被四处劫掠的人群纵火焚烧,或是被夷为平地,或是受损严重。

政府逮捕了400多人,并就商业损失发表了焦虑的声明。不过,对于越南的威权政府来说,平息钻井平台引发的怒火可能不像制止抗议活动那么容易。近年来,中国自身也在因海上争端和其他争议而起的反日抗议活动中尝到了类似的教训:起初得到容忍的抗议活动最终恶化成了针对日本工厂和办公场所的攻击。

在这次事件中,控制民族主义情绪也许格外困难,原因是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极其复杂。中方曾帮助越南革命者和法国作战,并且常常被越南用作社会主义政策的样板。另一方面,中国也常常被越南视为侵略者,最近一次中越战争就发生在不久之前的1979年。

近期以来,中越两国政府都不愿意讨论那场战争,它因越南入侵柬埔寨而起,夺走了数以千计的人命。不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越南史教授、目前身处河内的彼得·B·齐诺曼(Peter B. Zinoman)表示,在两国结束敌对状态以后的多年之中,越南共产党一直在进行一场反华宣传运动,其中"充斥着极端刺耳的种族主义言论和比喻"。

今天的许多越南成年人就是在这种恶言谩骂的风潮下长大的,虽说与此同时,越共和中共已经补合分歧,两国政府也在设法扩大跨境贸易往来。

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加深了许多越南人的矛盾感受。近年来,大量外资涌入越南,受到当地欢迎,其中也有中国投资人和承包商的贡献。不过,越南政府的批评者始终坚称,其中的一些投资只是让越共干部得了好处,对广大民众几无裨益。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称,中国将钻井平台部署到位的决定已经越过雷池,踏进了一片越南政府及其批评者能够取得共识的区域。

今年早些时候,越南报纸打破长期的缄默,报道了1974年的一次军事冲突,在那次冲突中,中国从南越手里夺取了对南部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中方称西沙群岛——译注)的控制权。部分是因为顾及南越人对这一耻辱的敏感,当局一直避免报道此事,然而,近期的新闻报道却对这场战役进行了英雄主义的描述。

到中方移动钻井平台之时,反华情绪已经在慢慢发酵了。

越南对中国的怒火已经"从知识分子和干部精英群体扩散到了工人群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研究越南政治的荣休教授卡尔·A·塞耶(Carl A. Thayer)说,"这是一种新现象。这是民粹主义的压力。"

分析人士说,针对企业的暴力活动激增,这一事实证明其动机远比民族主义更为深层。他们称,抗议工人的行动还包含着对低工资和本国政府的怨恨。

越南事务专家坦普勒说,"我认为,暴力事件背后的愤怒情绪不光与反华情绪有关,与河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也存在同样密切的关联。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巨大的怒火,化解这股怒火的方法少之又少。"

不过,一些工人坚称,他们愤怒的原因没有那么复杂。

胡万恒(Ho Van Hang)说,"我们的怨气和工资无关,只和中国有关。"

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河静省、 黄安伟(Edward Wong)自纽约报道。Chau Doan自河静省、Keith Bradsher自香港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莫迪赢得选举,承诺建设强大印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莫迪赢得选举,承诺建设强大印度
May 19th 2014, 03:32, by GARDINER HARRIS

新德里——周六上午,预计会成为印度下一任总理的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跟随一支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进入了这里的一些殖民地时代修建的平房,这些平房依然是印度的权力中心。莫迪承诺,他"将努力让印度变得自立、强大"。

莫迪策划了对长期执掌印度的甘地家族的历史性胜利。在游行队伍途经的几个地方,莫迪被祝福他的人群所包围,人们向他唱起了赞歌。当他停下来和人群打招呼时,人们向他抛洒玫瑰花瓣。

莫迪在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总部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该党于周五在议会赢得了决定性的多数席位。这是印度历史上首次有甘地家族领导的印度国民大会党(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Party)之外的政党取得这样的成绩。

"谢谢你们这样来欢迎我,从还在机场的时候开始,我心里就充满了感激,"莫迪说。

同党内高级成员会面后,莫迪启程前往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他是在那里当选为议会下院议员的。他去了著名的Kashi Vishwanath神庙,那里供奉的是英武强壮、沉思默想的湿婆神(Lord Shiva)。之后他去了印度圣河恒河的岸边,他已承诺将清理恒河。在一些地方,恒河跟一条敞口的下水道相去无几。

观众行列之中有26岁的拉杰夫·宾德(Rajeev Bind),他是从离瓦拉纳西将近30英里(约合50公里)的一个村子赶来的,因为莫迪"是唯一一个能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政治家"。

"所有政客都说自己会有所作为,但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你会相信他,"宾德说,"他能赢得你的信任。"

周五,当选举结果清楚表明莫迪大获全胜时,瓦拉纳西很多地方的电力供应中断,这次电力供应中断让许多人怀疑,莫迪能否真正解决印度的种种重大问题。

莫迪在新德里接受祝贺时,任印度总理一职10年的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在不远的地方发表了简短的告别演说,其间正式提出辞职,并祝福新一届政府一切顺利。

辛格说,"我的一切都来自这个国家,来自这片属于我们的伟大土地,在这里,我这个成长于印巴分治(Partition)时期的贫困儿童获得了授权,晋升到显要的职位。这是我永远都还不清的债,也是我将会终生佩戴的荣誉勋章。"

辛格退休后将住进一座简朴的平房,每个月有1000美元(约合6230元人民币)的退休金。他被公认为一名正直之士,执掌着一个腐败肆虐的政府。他谦卑地接受了为印度主要政治家族的子孙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暖位的角色,人们最终认为,他的这一举动削弱了总理一职的地位。

莫迪承诺要恢复总理一职的地位,并曾在演讲中表示,他的胜利"属于12.5亿印度人"。

68岁的拜厄斯·蒂瓦里(Byas Tiwari)聆听了莫迪的演讲,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人民党的众多支持者当中挤出了一条路。蒂瓦里于上周五晚从临近一个邦的偏远村子乘火车赶到了这里,为的是亲眼看到莫迪本人。他说,他已经将近30个小时没吃东西、没洗澡了。

蒂瓦里说,"莫迪是一位可靠的政治人物,我已向神祈祷赋予他巨大的权力。"

和其他数亿民众一样,蒂瓦里也对莫迪寄望甚高。例如,蒂瓦里说,他相信莫迪会给他这样的老人提供养老金。

实际上,莫迪所属党派基本已经承诺要终止再分配制度,这是甘地家族长期以来一贯奉行的政治模式,印度经济并未因这些政策获得多大益处。人们对执政的国大党的反感情绪如此强烈,以至于莫迪在竞选过程中竭力回避详解他的许多政策,然而,人们对他的期望如此之高,他若是不能快速改善印度不景气的经济状况,民众可能会对他大失所望。

每个月,印度都有将近100万人口加入求职行列,而印度经济不能为所有求职者创造出足够的工作岗位。印度有半数人口在25岁以下。莫迪必须找出途径来安置膨胀的年轻人口,动作还得快,如其不然,周五的选举地震或许不会是最后一次。

Hari Kumar 和 Vishnu Varma 自新德里、 Betwa Sharma 自印度瓦拉纳西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购直播电视集团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购直播电视集团
May 19th 2014, 04:22, by MICHAEL J. DE LA MERCED, DAVID GELLES

周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正式同意斥资约480亿美元(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收购直播电视集团(DirecTV),这笔交易将进一步改变美国人为电视付费和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在适应宽带和视频服务的种种变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电信巨头正寻求行业整合,建立更大的全国性企业,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加入它们的行列。

康卡斯特(Comcast)已经寻求以45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Time Warner),从而巩固自己作为一家主要高速互联网提供商的地位。而由日本电信公司软银(SoftBank)控股的Sprint,也已经表明对与T-Mobile美国公司合并的渴望。

这笔交易之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从该领域的一名相对较小的参与者,转变为仅次于康卡斯特的第二大提供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凭借其U-verse服务拥有大约570万客户,而作为其收购目标的卫星电视运营商在美国则拥有2030万客户。

根据协议,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用股票和现金支付每股95美元的价格,这比直播电视集团周五的收盘价溢价大约10%,比收购消息传出前的交易价格溢价大约30%。

包括直播电视集团的债务在内,这笔交易的规模大约在671亿美元。交易完成后,直播电视集团现有股东将拥有合并后公司15%到16%的股份,预计交易将在一年内完成。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收购交易,以谋求扩张。这笔交易是该公司多年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三年前以390亿美元收购T-Mobile的计划流产之后,该公司宣布的最大的交易。收购T-Mobile的计划遭到了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激烈反对,因为这将导致美国无线运营商数量的减少。

如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可能不会面对那么多来自联邦政府的压力。监管机构可能会积极地看待这笔交易,因为合并后的公司可以与实力增强的康卡斯特相抗衡。

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股东和分析师们是否对这桩收购交易抱有热情,他们目前质疑交易在战略上是否得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我有点挠头,"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吉姆·纳伊尔(Jim Nail)说,"卫星电视几乎是一种前途无望的技术。我不认为它是能够长期做下去的生意。"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朴槿惠因渡轮事故解散海岸警卫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朴槿惠因渡轮事故解散海岸警卫队
May 19th 2014, 03:47,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本周一,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郑重宣布将解散韩国的海岸警卫队(Coast Guard),称韩国需要"进行改革,需要一场重大的变革",以此告慰上个月死于渡轮海难的数百名高中生。

朴槿惠在电视镜头前深深鞠躬,为未能防止"世越号"(Sewol,旧译"岁月号")渡轮事故及海岸警卫队的拙劣救援行动表达了"由衷的歉意"。"世越号"渡轮重6825吨,于4月16日沉没

她说,"最终的责任人是身为总统的我。"

朴槿惠此前已就沉船事件数次道歉,尽管如此,她在周一发表的全国直播电视演讲依然是她就此做出的最明确公开道歉。截至周一,已有286人确认遇难,另有18人失踪,使得此次事件成为了韩国和平时期最严重的灾难之一。此事也发展成了朴槿惠最大的政治危机。上周末,警方拘留了200多人,这些人试图游行前往她的办公室,要求她下台。

"我们未能救回那些本应获救的学生,"朴槿惠说,"我会让此事成为韩国重生的机会。"

她承诺重组政府,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灾难。她表示将解散海岸警卫队,称海岸警卫队没有竭尽全力拯救学生。大部分死者和失踪者都是困在渡轮上的学生,渡轮船员曾反复敦促他们留在业已危险倾侧的船内。4月16日,首批抵达现场的海岸警卫队船只救走了弃船的船长和其他船员,但却几乎没有采取救助被困学生的行动。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平壤公寓坍塌,朝鲜官员罕见道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平壤公寓坍塌,朝鲜官员罕见道歉
May 19th 2014, 02:05,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韩国政府官员周日表示,朝鲜首都平壤一栋23层的公寓楼于上周坍塌,里面可能有90多家住户。朝鲜方面此前曾报道,某建筑工地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

周日早些时候,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把周二发生在平壤平川区的这起事故归咎于"施工草率"和"监管不力"。报道称事故引发了"人员伤亡",但没有给出具体数字。

周日,首尔统一部(Ministry of Unification)的一名官员以匿名为条件表示,事故可能造成了"相当多的人"遇难。

朝中社表示,政府已经组织了重大的救援行动。该社还报道称,政府高官和执政党劳动党的高官已经向遇难者家属和平川区居民致歉。据朝中社报道,人民保安部部长崔富日(Choe Pu-il)慰问了遇难者家属,称他和他执掌的部门应当为此次"不可原谅的罪行"负责,这种承认政府过失的举措相当罕见。

韩国官员表示,出事的公寓尚未完工,但据信已有多达92户家庭入住。这名官员说,在朝鲜,住户经常会在公寓楼竣工之前入住。

根据朝中社的报道,救援行动已于周六结束。周日,劳动党主要报刊《劳动新闻》(Rodong Sinmun)和其他一些朝鲜新闻媒体刊载了高官鞠躬致歉的照片,致歉的对象似乎是聚集在某建筑工地的一群该区居民,这是朝鲜统治权贵公开作出悔悟姿态的又一罕例。

朝鲜援引平壤市劳动党第一书记金秀吉(Kim Su-gil)的话报道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un)"听闻消息后彻夜未眠,深感悲痛"。

2011年末,金正恩的父亲过世。金正恩随即接掌权力,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此后便投入大量资源翻新平壤,在这座样板城市掀起了建设热潮。对政府最忠心耿耿的人都住在平壤。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其他建设项目还包括一个滑雪场和多个游乐场。

最近访问过平壤的一些人士称该市在金正恩的领导下换了新颜,但外部分析人士称,这名年轻领导人把资源花在了一些快速见效的项目上,很大程度是为了取悦朝鲜的权贵,与此同时,朝鲜的大量人口却面临着长期的食品短缺。以父亲和祖父为榜样的金正恩坚持要求相关建设项目迅速完工,亲自设定完工日期,并勉励现场的士兵和工人提前完成任务。

尽管脱北者报称朝鲜频频发生施工事故,但朝鲜政府很少通报相关事故。韩国新闻媒体推测,朝鲜迅速通报这起事故可能意味着遇难人员为数众多。朝鲜上次承认发生重大事故还是在2004年,当时,朝中边界附近龙川的一个火车站发生爆炸,死伤数百人。

人们认为,金正恩不像父亲金正日(Kim Jong-il)那么深居简出。他一直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身体力行、更重视人民福祉的领导人。朝鲜的官方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他会见民众及指出地方政府和党内官员所犯错误的活动。

韩国新闻媒体周日猜测,金正恩承认了这一灾难,并让他的政府迅速道歉,目的是以先发制人的方式遏止针对他政策的批评,并向他领导的民众显示他和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之间的不同。4月16日,韩国一艘渡轮沉没,导致304人失踪或遇难,其中绝大部分为高中生。因未能预防事故,且对事故处理不当,朴槿惠领导的政府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她本人也因迟迟未就这起灾难道歉而受到了抨击。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大国俄罗斯的大抉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大国俄罗斯的大抉择
May 19th 2014, 00:01, by 马克西姆·特鲁多约博夫

莫斯科——在苏联解体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俄罗斯在一个困扰着该国民众及其统治者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俄罗斯人希望自己的国家是一个令其他国家畏惧的帝国主义大国,还是一个主要关注民众福祉的国家?

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说看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已经决定颠覆这种平衡,选择雄心勃勃的扩张主义政治,而非国内发展。让人民富裕的确是好事,但到了一定程度却会滋生一个缺点:它会造就思想独立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可能试图通过投票,把他们的统治者赶下台。

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宏伟的战略更安全——至少对俄罗斯的当权者来说是这样。保卫前苏联的俄语人口在国内外造成了如此强烈的紧张氛围,以至于相比之下国内经济议题变得无足轻重。当国家陷入帝国主义狂热时,谁在乎经济衰退、公共服务糟糕、腐败蔓延呢?

但通过推动俄罗斯的扩张主义,普京真的做出了更安全的选择吗?在调查人员问及俄罗斯的要务应该是什么时,受访者普遍意见不一。在俄罗斯非政府调研组织勒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48%的人赞成把该国的国际地位排在第一位,而47%的人表示他们赞成政府把重点放在为个体的富裕创造条件上。

差不多十年前,有迹象表明,这个难题就要被解开,俄罗斯会优先经济发展,并以和平的方式建设国家。勒瓦达中心2005年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6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生活在一个生活水平更高的国家,而36%的人认为国家的"强大"是第一位的。但事实证明,这种局面很短暂。

回到2007年,哈佛大学商科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是克里姆林宫的经济事务顾问。当时,他和他的团队在一篇有关俄罗斯的竞争力的分析文章中写道,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超越了许多政府中都会出现的常见政策分歧",而且"直击这个国家本身的目标"。

他们接着写道:"这个目标是政治,还是人民的富裕?没有明确的机制可以解决这些不兼容的抱负。相反,相互矛盾的信号可能会相互抵消,而且更糟糕的是可能会造成有关未来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

人们必须记住,在一个大众媒体处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国家里,民意可能很容易被扭曲。几年来,尤其是2011年年底爆发街头抗议,克里姆林宫惊讶地发现民众严重不满后,官方的宣传机器一直在忙着制造或夸大所谓的俄罗斯人面临的威胁。普京展开了激进的信息攻势,旨在分化和吓阻他的同胞。

目前这波反乌克兰和反西方宣传攻势中,贯穿着乌克兰的法西斯主义者,及其美国操纵者的丑恶形象——但它只是一项更庞大的公关战略中最新的章节。在以往的鼓动宣传中,俄罗斯政府就曾发出耸人听闻的警告,含糊其辞地说有人阴谋推翻政府;也曾攻击那些被指试图侮辱俄罗斯教会的艺术家;还曾警告说,同性恋群体以及一个"恋童癖游说团体",正在利用互联网破坏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甚至俄罗斯的社会。

这些威胁被国家控制的媒体大肆渲染,成为了俄罗斯政府的借口,从而提高安全预算、推动反同性恋立法、用法律禁止"亵渎宗教",并加强对互联网实施管控

克里姆林宫目前的宣传运动以"乌克兰威胁"为核心,如此大张旗鼓是为了提供一个借口,好在俄乌边境开展军事活动、在乌克兰境内进行可能的秘密行动,并针对西方发动全面的信息战。

考虑这次媒体攻势的激烈程度,只有一半俄罗斯人选择了主权和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没有选择民众的福祉,这表明了俄罗斯人相对而言是清醒的。

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社会学家弗拉基米尔·马贡(Vladimir Magun)说,"尽管宣传攻势很强,这个国家一半的人仍然抵制了帝国主义的诱惑。"

普京吞并克里米亚的做法似乎深得人心,但这是因为其真实的成本受到了隐瞒。马贡说,俄罗斯公众对面前的宣传说辞欣然买账,相信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件免费的礼物,但这就像是在没有价签的商店购物一样。走到门口时,我们恐怕会大失所望:没有明码标价的商店通常非常昂贵。

由于普京的冒险活动,俄罗斯人的借贷成本会提高、卢布将贬值,此外存款也会缩水。普京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经济下滑,甚至是一场局部战争。

普京必须明白,他无法摆脱俄罗斯经济的现实:如果俄罗斯的全球竞争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我们就无法在竞争中领先。俄罗斯经济正在衰退,尽管影响尚未波及大多数俄罗斯民众,但是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还在后面。我们迟早要面对这些后果。

普京将会辩白,俄罗斯因为在国际舞台上的雄心,而受到了西方的惩罚,我们俄罗斯人必须锲而不舍。

这就是苏联政府当初强加给公民的那种社会契约:敌人就在门外,我们必须都蹲下。普京之所以重新渲染这种受到围困的心态,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如何以此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世界舞台上的"强大"和国内的经济繁荣之间只能有一种选择,这根本是无稽之谈。俄罗斯完全可以在实现国内繁荣的同时,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世界强国。

马克西姆·特鲁多约博夫(Maxim Trudolyubov)是俄罗斯《新闻报》(Vedomosti)评论版主编。

翻译:陈亦亭、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人:再多一些拥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人:再多一些拥抱
May 19th 2014, 00:09, by 狄雨霏

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种种变化席卷中国大地——股市、私人汽车和时装——但有一件事似乎没有变:人们不爱相互拥抱。中国人在身体接触上很保守。

这一点如今也在发生改变。

最近,似乎所有人都开始拥抱彼此了。朋友间相互拥抱,家人间也相互拥抱。以往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拥抱都是外国人强加给中国人的。现在,这种拥抱也可能是中国人发起的。真是时过境迁。

去年,我家孩子的中国钢琴老师首次见到我婆婆,并拥抱了她。婆婆是爱尔兰人,就像英国人一样,并不爱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因此,虽然她很感动,但脸上还是写着惊讶。

教师们也加入拥抱的行列。据《现代快报》报道,由于担心孩子们情商不足,在全球竞争中落后,南京的六合区实验小学去年秋天开设了情商课程。

三年级的作业:今晚拥抱你的父母。《现代快报》称,如今该区已有60所学校开设了情商课。

我请教的朋友中,大多数认为这个变化是因为受了西方人的影响,尤其是喜欢拥抱的北美人。根据《中国日报》最近刊登的一篇名为《学生利用拥抱缓解对立》(Students Use Hugs to Ease Tensions)的英文报道,其他亚洲国家——就连一本正经的日本——可能也受到了影响。文章记录了一群在北京学习的日本人和中国路人的"拥抱活动"。这些学生拥抱了大约200名中国人,目的是增进在东海上存在领土争议的中日两国之间民众的感情。

活动的发起者渡边浩平(Watanabe Kohei)说,"中国人拥抱的时候有点害羞",但是很友好。

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拥抱。在职业场合拥抱仍然不恰当——除非人人都喝大了。eDiplomat网站建议外国外交官不要拥抱中国同行,这个建议很可能说对了。网站警告,"中国人不喜欢陌生人碰他们。不要和他们触碰、拥抱、跨胳膊、拍他们后背或进行任何身体接触。"

在一篇名为《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拥抱》的文章里,博客作者"珠海阿龙"认为,人们不愿意拥抱是因为可能让人意乱神迷。抱一下异性朋友,"心里会不会荡漾起一丝涟漪?"此外,他说,中国人更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

他写道,"我们希望每一次两性的身体接触都能带来充分的刺激与快感。要是整天逮谁抱谁,把不该抱的也抱了,这种快感就会降低,这是一种浪费。"

2003年,旅美华人作家鲁鸣写了一本题为《缺少拥抱的中国人》的书。

他在一封邮件中写道,"那时候人们真的几乎不拥抱,即便是在家里。我不记得父亲和母亲拥抱过我。"

他说,"现在已经改变了,我认为这很好。我们可以使用肢体语言文化克服中国人传统上的保守。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接触。一个真诚的拥抱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鲁明把这一变化归因于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媒体、旅居海外的华人和外国文学。他回中国探亲时总是要拥抱母亲和姐妹。

"我妈妈还活着而且身体健康的时候,我总是拥抱她,她也很感动。我的姐妹说,'你可真是西化了',但她们喜欢被拥抱。生命短暂,你不知道下一次相见是什么时候。"

最近从中国飞抵柏林时,我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前来迎接和我同机抵达的一对老年夫妇,两代中国人拥抱在一起。

老年夫妇似乎是青年女子的父母。母亲和女儿拥抱了一下。这不奇怪。女性比男性更爱拥抱,在哪都是如此。但年轻男子也上前拥抱了老年男子。老年男子搂住了他,有点僵硬,但满脸笑容。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党内民主要从中央做起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党内民主要从中央做起
May 19th 2014, 00:12, by 吴伟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

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此为第十五篇。

上一篇:赵紫阳:共产党必须搞民主

党内民主,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一再宣称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但是中共建党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党内的民主生活却很少正常过(所谓正常指符合党章规定)。到了文革时期,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发展到了极端,党内的正常组织生活秩序被破坏殆尽,党章几乎成了一纸空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生活秩序开始得到恢复,但实际情况按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十二条准则(全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中共在总结毛泽东时期党内民主生活遭破坏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为保证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而制定的党规性文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规定的要求却仍然相去甚远(当然,十二大党章中也仍有许多需要修改完善之处)。1986年10月,由赵紫阳主持的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开始以后,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问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政治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专题之一。

党内民主专题,全称是"党内民主和党的组织专题"。要搞好这个专题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熟悉党内高层情况、党务工作经验丰富而又富有改革意识的人来主持。在研讨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赵紫阳点名由中央政改办的负责人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周杰担任这个专题研讨小组的负责人。周曾经长期在胡耀邦直接领导下工作,为人谦和,作风慎密,是主持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

1986年11月25日,由周杰主持的党内民主专题小组办公室正式开张,该小组初期有8人。小组以对外委托课题、对内开座谈会、收集资料、阅读文件等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工作。中央政改办派出的专题小组联络员陈小鲁、黄海也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

就在党内民主专题研讨小组的工作刚刚开展不久,1987年1月,党内元老以"反自由化不力"为名,采用非正常方式迫使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辞职。这一事件的发生,和其后"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的高压,无疑给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正常化为目标的这项专题研讨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困惑和困难。但专题研讨仍然在艰难中进行着。

1987年2月6日下午,中央政改办举行"党内民主专题汇报会",政改办和专题小组办公室的全体研究人员到会。会上,周杰将专题小组成立后两个多月来的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并重点讲解了专题组已经形成的汇报提纲初稿,向政改办的研究人员征求意见。就在前不久,中央研讨小组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赵紫阳和研讨小组其他成员已经重点就党内民主、十三大的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大量的意见。这些意见,专题小组的提纲大都已经吸收了进来。在周杰介绍提纲稿,及大家发表了意见之后,鲍彤对这个提纲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鲍彤很清楚当时来自党内左派们的压力,知道说话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扣上"自由化"的帽子。但是他仍然有针对性地就党内民主问题谈了六点意见:

第一,对党的最高领导人也应该建立监督制度。应该规定,不能模范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人不能担任党的书记,缺乏公道、正派、守纪律品德的人不能担任书记。应该对党的高级领导人建立起监督制度。现在的稿子中缺少一个对这个问题的归纳,如果中央领导同志同意,应该考虑建立哪些制度,建议这些制度由谁来搞。

第二,中央委员会的作用。中央全会一年开一次,恐怕不行。中委应该懂得如何监督,如何集中全党的意志,如何处理全党全国最重要的问题。

第三,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单独作为一个专题。我赞成八大党章中的提法,剥夺党员权利就是违反党章。要建立畅通的党员反映意见的渠道。基层党代会应该讨论本地区群众的要求、情绪、意见。这种会议同工作会议不同,不是上下级关系,而应该是民主的,党委要听党代会代表的。

第四,干部的民主管理问题,还不大明确,应该具体化。第一步是不是先做到真正的民主选举。监督怎么搞,也要有点具体办法。

第五,要有明确的具体步骤。不要从党章修改不修改的角度来考虑,而要按照迫切性和条件成熟程度来考虑。中央、基层,一头一脚,还有干部调整等等。

第六,要着眼于全党积极性的发挥。最终可否讲要形成一个"团结民主"的局面,或是"团结和谐"的局面。紫阳曾经问我,哪种概括更好,我向他提了"民主团结稳定和谐"八个字。

在中央政改办和专题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党内民主专题的汇报提纲终于成型。1987年3月28日下午,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第四次会议在中南海举行,听取党内民主专题研讨小组汇报。出席会议的有中央研讨小组赵紫阳、胡启立、彭冲等3人,田纪云、薄一波请假。会议特邀胡乔木、高扬(时任中央党校校长)二人参加。其他参加者有党内民主专题小组周杰等9人,其他专题小组负责人温家宝等7人,中央政改办鲍彤等23人。

周杰在会上就党内民主的专题研讨做了汇报。

在周杰汇报到党内民主也要抓两头时(所谓"抓两头",是指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化也要从中央和基层两方面做起),赵紫阳说,党政分开现在是讲抓两头,这个是有道理的。党内民主是不是也是这样?说中间可以缓一点,根据是什么?中央和基层民主问题抓两头,理由如何?民主问题我们说过中央和基层吗?

胡乔木说,关键是中央,中央搞好了基层就好办了,这个问题可以再议一下。

赵紫阳接着说,还有一个问题,前一段有同志不太赞成民主集中制这个说法,是什么意见?毛主席说过的民主集中制,民主是手段,集中是目的,这要斟酌。和我们现在说的民主是不是一样?胡乔木回答道,有同志说民主中就已经有少数服从多数的意思,但它不能成为一个组织原则。赵紫阳似乎对这个回答不满意。再问了一句,有的同志不赞成提民主集中制意思是什么呢?鲍彤回答说,就是说民主本身就有了集中的意思不必再提集中。赵紫阳说,资产阶级民主也是少数服从多数嘛。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个说法似乎不妥当,是不是还要这样提?好像事先划了这么一个框框,是不是不用这个意思,可以再研究一下。从过去的理解,是上面先定了,然后再通过一下民主形式。这是个问题。

当周杰汇报中建议撤销市县一级党委常委会时,赵紫阳问,说全委会(按照中共党章规定,各级地方党代会选举产生同级党的"全体委员会"即全委会,全委会产生"常务委员会"即常委会)是决策机构,全会闭会期间会不会书记一个人说了算?当然这说的是地方党委。鲍彤回答说,所以考虑到加强配套,一是取消常委一级;二是减少全委会人数,三是加强议事制度。赵紫阳说你一个月开一次会也是加强了书记的作用,全会要增加次数。高扬补充说,全委会开的少会出现个人说了算。不一定是第一把手说了算,一两个书记就搞坏了。

赵紫阳接着说,有些事不能一下子理清,全委会闭幕期间还是要有个集体领导机构,但注意不要影响全会的决策作用,否则就变成加强书记的作用了。从实际出发,一是要加强全委会,二是要限制书记个人权力,三是加强常委作用。第一步这样可能好一些,不然全委会不能经常开,势必造成书记说了算。

高扬插话说,我个人看书记可以减少,一正一副或者两副就可以,这样碰头会就可以减少。(在当时体制下,地方党委大都有多名副书记,有时遇有重大问题,甚至不召开常委会,几个正副书记开个小会就定了,这种会就叫做"书记碰头会"。这种决策方式违反中共党章。)赵紫阳说,可以不搞副书记,省里大事提到常委会议定,要加强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作用。取消常委现在看时机不成熟,严格来说只能减少一个层次,这就是书记碰头会。

赵紫阳还建议省长、市长不要当党委副书记,党委的副书记是专职协助书记搞日常党务工作。要形成这样一种体制,常委会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党的日常工作书记来管,政府日常工作省长来管。他说,关于撤销常委会,上次(指研讨小组第二次会议)议的时候认为可以,现在看来实际上可能不可行。

当周杰汇报到关于纪委的职能问题时,赵紫阳问,不正之风属于党纪还是属于政纪呢?党纪由党管,政纪由政府管,这个问题怎么分才好?以权谋私是党纪管还是政纪管?一个区长以权谋私是监察部门处理还是纪委处理?他说,尚昆同志曾经提过多次,什么是党风,党风不正指的是什么?赵紫阳认为,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以党纪代替了政纪。高扬插话说,我们是党专政,不犯党纪,犯了别的没大事。赵紫阳说,也有些事违反了法纪,但是不犯党纪,如走火打死个人。他认为应当先搞法纪政纪问题,再从党纪上考虑。鲍彤补充说,应该是法、政、党这样的顺序处理为好。这就理顺了。

赵紫阳又问,什么是党的纪律?鲍彤回答:违反党章与党的决议。赵紫阳说,党的纪律是不执政时期传下来的。有些在党执政之后可以不归入党纪,纯粹的党纪就是党纲、党章、党的决议。什么样的情况做党纪处理?标准主要是党章,党的决议。鲍彤补充说,侵犯党员民主权利也是这样。

汇报在最后提出了修改党章的问题。自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开始以来,几次会议上研究的问题在多处涉及到现有党章,需要考虑在十三大上修改。赵紫阳要求搜集一下自政改研讨以来有多少问题涉及党章,可以一并考虑。有哪些事要由中央常委决策,这个问题也没有定。

赵紫阳建议,党章修改问题由中办、中组部来搞。中办牵头组织几个人。这样,十三大筹备工作,人事一个组,政治报告一个组,这个问题(指修改党章)一个组。修改党章也算十三大筹备工作的一项。然后他问胡启立行不行?胡启立说可以。赵紫阳又问中央办公厅正、副主任温家宝和周杰,二人都点头同意。

在专题报告汇报完之后,周杰就专题组代中央起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工作规则》接着做了汇报。在汇报中,赵紫阳插话说,政治局委员只有在分管范围内的临机处置权。除此之外,要严格区分个人意见与代表组织的意见。个人意见不是指示,是建议。现在是一提建议下面就要办,这要区分清楚是个人建议还是组织建议,个人建议不必事事照办。胡启立也说,要想办法解决中央的同志下去之后能够了解真实情况的问题,而不是前呼后拥发指示,不能一说话就是指示,要解决这个问题。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高扬抱怨说,耀邦同志到河北就是这样,很多指示。赵紫阳说,地方党组织确实也有难题,如果你不传达,也许有人就会说,你怎么扣压总书记的指示?

在汇报到有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规定时,赵紫阳说,能不能区分一下,哪些事情常委会可以决定,哪些则要报告政治局,如果事事都要报告政治局就要讨论两次。实质性的问题是常委会处理什么问题。他建议说,能不能这样划分,常委决定日常问题,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实际上,中共高层在什么是重大问题,什么是日常问题上,从来就没有明确划分过,也很难划分,往往是根据主要领导人的意见确定。)书记处是政治局的办事机构,常委会是处理日常工作的重大问题,而政治局是重大方针、重大决策。

胡乔木插话认为,没有必须划清这个界限。赵紫阳说,不划完全没有可以遵循的恐怕不行,要完全划清也难办。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没规定要求有,有了又觉得很难办,我看还是得有个规定。不适合可以调整,我们搞制度化,没有程序怎么制度化?我们的法律规定许多都是原则,恐怕还是要有具体规定。多年来党内不愿意搞具体规定,延安时代就有规定。当然没有完全按规定办,1957年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胡乔木仍然坚持说规定是没有用的,赵紫阳说得有个规定,胡乔木说许多人是习惯法,美国的副总统有没有权就是习惯,搞规定没有意思。这时候,鲍彤插话说,大的界限还是要有个规定,重大问题经过政治局,而政治局授权常委,就日常重大的问题由常委会讨论。

赵紫阳给他与胡乔木之间的这场争论作了个结论,他说,美国总统也要受一些法律制约,总的讲是互相制约。任何条文中都有个制约的问题。我们常常批评繁文缛节,但这些东西完全没有也可能出问题,也可能发生很大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做些规定,但不能完全靠这个东西,人的作用和法制也得相结合。有了好的规定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要有个起码的规定。这里有法治和人治的问题,先有法,人再去发挥作用。

赵紫阳接着说,政治局不能讲闭会期间,随时可以开会还闭什么会?(按照中共十二大党章规定,中央全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在全会闭会期间由政治局及其党委会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但党章对政治局会议多长时间召开一次没有规定。赵在这里是明确反对汇报提纲中"政治局会议闭会期间,由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的说法,认为政治局随时可以开会,主张将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归之于政治局。)常委决定问题有些需要通报政治局,有些需要提交政治局,有些可以不报,不要用政治局闭会期间这个词。高扬补充说,常委需要紧急处置一些重大问题。紫阳表示同意,说,可以加上。比如突发的外交事件,你开政治局会来不及,需要紧急处置。日常的工作决策和紧急处置的一些重大问题,常委可以决断,事后要报告政治局。常委会是三种内容,一是自己可以定的事情,一种是定了之后要告诉政治局一下的,一种是定了之后要报告政治局批准。

胡乔木说,政治局要每周开会。赵紫阳说,不大可能,常委要每周开会,是第一线(即处理日常工作和决策)。政治局会议至少每月一次,也可能半个月一次,全会半年一次。常委会叫每周例会。书记处不开会,不实行集体领导,而是首长负责,分工办事。常委是第一线,书记处不开会不发文件。鲍彤说,这个大格局定了就好办了。

赵紫阳说,这基本上等于延安时代和建国初期的建制,总书记等于当时的秘书长,常委则等于当时的书记。在政府工作的人员基本上不当党中央书记,书记中有政治局成员但不多。书记处为常委服务办事,这样较大的变动是书记处。胡乔木说,这是党政分开,不然分不开。赵紫阳说,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工作、政府工作都要分开。

赵紫阳最后说,重大的问题在于理顺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工作规则。这点修改党章也要讲。书记处、政治局、常委都是什么性质?这不仅仅是工作规则问题,而且属于改革党的领导制度的问题。可以写入十三大报告当中,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关系、性质是重大问题。一经确立就不能再变。有些属于规则的问题,比如会议、纪律、日程等等,这些东西可以再考虑,精简一些。大的问题你们提出来,搞个暂行工作规则。

散会前,赵紫阳还交代鲍彤说,社会民主问题还要进一步研究一下。找个时间谈一谈,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等怎么搞?

本系列其他文章:

1. 70年代末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2.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

3. "波兰团结工会事件"的微妙影响

4. 邓小平为什么重提政治体制改革?

5. 赵紫阳担纲启动政改方案

6. 政改研讨小组的第一次会议

7. 风云突变:胡耀邦落马

8. 鲍彤提出与邓小平"对表"

9. 围绕"反自由化"进行的博弈

10. 赵紫阳改变"大气候"的"5.13讲话"

11. 阎明复:要制定政党法

12. 党政分开必须从组织制度入手

13. 政改研讨触及党的高层领导制度

14. 赵紫阳:共产党必须搞民主

吴伟,现代历史学者,1980年代由鲍彤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官场重新流行叫“同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官场重新流行叫"同志"
May 19th 2014, 00:13, by 狄雨霏

对于你正在与之打交道的中国官员,即使你心里有点把他当成哥们、兄弟,或者老板——也不要用这些词来称呼他。根据广东省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说法,这些称呼受到了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广东省纪委本周三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公告,它读起来有点像一本《礼仪指南》(Miss Manners)手册——但却具有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特色。该公告要求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的称呼纪律,并警告说,在党政机关里使用"庸俗化"的称呼会"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

那么,应该怎么称呼官员呢?

"同志",云南省共青团出台的另一个通知表示,据《环球时报》报道。广东省的公告建议称呼这个人的姓名,或者直接使用老式称谓"同事"。

官员们在工作压力之外,还要注意行为举止,在回答市民的询问时不准说"不晓得"、"别找我",四川省彭山县今年2月出台的一个要求规定,据《环球时报》报道。

注重称呼和行为方式,是习近平在党内广泛推动打击"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中共担心其成员对职权和特权的滥用正在招致公众反对它。

广东纪委尖锐地指出,某些称呼带有"江湖习气",是黑社会帮派用法。而这不免带出了一个问题:这些称呼可能是受到了来自哪里的影响。

另一个挑战是"头衔夸大"的问题。中国新闻媒体最近刊登文章解释说,人们很想避免对上司或其他当权者表现得不敬,因此他们会夸大这些人的头衔。"碰到某个人时,你只能把他往上称呼,不能往下",《环球时报》援引《南方周末》的一则报告说。

即使像"哥们"这样的俚语式称呼也是有等级的。以下是一个简短的词汇表,从现在开始你就不能用它们来称呼官员了:(注意,其中很多称呼不适用于女性,但是那些通知里没有提到对女性的称呼。)

"哥们",适用于等级比你低的人。

"兄弟",也适用于等级比你低的人。

"老板",适用于等级比你高的人。

"老大"——犯罪团伙的老板,也适用于等级比你高的人。

那么怎么称呼他——或者她呢?

"同事"。男女皆宜,具有平等主义意味,理论上适用于每一个人。

"同志",也是男女皆宜,不过平等主义意味更强,在过去​​几十年里,这几乎是对他人的统称。

一个麻烦的问题在于:"同志"一词,如今已被同性恋权利倡导者用来称呼同性恋者(通常是男同性恋者)了。一个礼仪雷区也就横亘眼前。《礼仪指南》,有何建议?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老红木”需求毁坏湄公河森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老红木"需求毁坏湄公河森林
May 18th 2014, 23:39, by 黄少杰

一家环境监测机构称,中国对豪华家具高涨的需求以及文化传统的复兴,不仅破坏了东南亚邻国的森林,还在整个地区引发了一波犯罪狂潮,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总部位于伦敦的环境调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最新发布的报告称,非法砍伐和腐败行为已成为交趾黄檀几近消亡的一个原因。这种热带硬木生长在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现在已越来越稀有。

这份报告是根据过去10年的调查得出的。报告中称,这些国家的法律都禁止砍伐和出口这种木材,但中国对这种色彩浓艳的木材(在中国被称为"老红木")需求如此之高,因而推动了整个地区的非法砍伐和走私活动。"从2000到2013年,中国共进口了350万立方米的红木木材。2000年以来,几乎一半的中国红木进口——1666471立方米,价值将近24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来自湄公河流域。"

近几年的调查发现,目前在泰国最多还有10万棵交趾黄檀,在邻国则几乎绝迹。

砍伐殆尽的森林很难恢复。需要"50到100年才能产出木材",环境调查署的高级森林项目负责人杰戈·沃德利(Jago Wadley)在接受采访时说。

该机构发现,受到威胁的不光是树木,还有人命,比如当非法砍伐者遭遇执法人员时。

"这个行当使用的工具是链锯、枪支,甚至火箭筒,"报告写道。在泰国,"自2009年以来,有数十名护林员遇害",原因是在森林中遭遇盗伐者时发生枪战。那些盗伐者来自偏远的农村或柬埔寨。据报道有45名柬埔寨盗伐者"被泰国军队射杀,而这只是2012年一年的数字。"

作为监管工作的一部分,环境调查署的卧底调查人员见到了一些商人,他们以现金或毒品作为报酬,让贫穷村落的村民砍伐这些木材,并最终把木材卖给中国的交易商,在此过程中常常要贿赂政府官员,该组织森林保护项目负责人费斯·多尔蒂(Faith Doherty)说。

多尔蒂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时我们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弄明白真实的状况和背后的参与者。"

多尔蒂说,为了探究湄公河流域遥远森林中的树木遭到砍伐,最终满足中国"前所未有"的需求的整个过程,也使用了中国政府和联合国(United Nations)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的贸易数据。

至少从大约600年前的明代开始,红木家具在中国就已经备受推崇。但直到最近,红木的消费才达到了报告中所指出的那种不可持续的水平。对豪华商品的需求在毛泽东时代曾长期受到压抑,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繁荣中才爆发起来。

"中国过去30年用掉的"亚洲红木资源,"是明清两朝加起来的两倍,"现居北京的红木家具和木材收藏家于鸿雁说。"中国家具史大致也是一部采伐史。"

消费量的激增使价格一路飙升。2011年,调查人员发现,上海一张红木床的零售价高达100万美元。行业协会中国红木委的数据显示,高级红木家具的价格在2013上涨了三倍。该机构预测,红木家具的价格2014年将稳中有升,这一预测迄今为止似乎已经得到证实。

文化传统并非驱动红木市场火爆行情的唯一因素,投机行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的新贵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储存财富,于鸿雁表示。"这几年房市股市不怎么好,因此红木木材和家具开始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出现,"他说。"人们炒作红木就像炒股票一样。"

从1998年起,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就把交趾黄檀列为"脆弱"物种。去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简称Cites)在附录二中将其列为"濒危"物种,如果没有Cites的许可,禁止所有交趾黄檀木材的出口。

不过,Cites的禁令只涵盖原木、锯好的木材和木板,环境调查署已经敦促Cites的各缔约方弥补这个漏洞。

于鸿雁说,"商人可以在产地粗加工,然后作为家具半成品进口,这样就避开了Cites的禁令。"

为了应对木材贸易的需求,该机构的报告呼吁中国暂停所有从湄公河区域进口红木的活动,直到来源国家拿出证据,证明未来的出口不会威胁到该国交趾黄檀的数量,因而是可持续的。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这种稀有硬木的喜爱似乎没有消减。

"过去我们中国人会说买圈椅,买一张字台,"于鸿雁说。"现在大家都说买红木圈椅,红木字台。材料被摆在了第一位,所以这种价值观已经变了。"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梦”移民加拿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梦"移民加拿大
May 19th 2014, 00:08, by 纪思道

1931年,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创造了"美国梦"这个词。

亚当斯说,美国梦不仅是对财富的追求,它还代表跨越障碍和社会阶层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亚当斯承认,美国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标,但是与其他任何地方相比,美国都更接近这个目标。

亚当斯的观点在当时没错,而且数十年来一直如此。当我的父亲,一个东欧难民在二战后抵达法国时,他决定接着前往美国,因为在那里,社会阶层没那么重要,社会更看重个人能力,也能提供更多机会。

但是,美国梦如今似乎遭到了破坏,部分原因是不断增加的不平等性。或许美国梦只是换了国籍,目前在加拿大或欧洲更容易找到它——今年政治竞选的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如何把它找回来。

《纽约时报》上个月的一篇报道——作者是戴维·李哈德(David Leonhardt)和凯文·奎利(Kevin Quealy)——指出,美国中产阶级不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群,加拿大已经明显在税后收入中位数中处于领先水平。其他欧洲国家也有超过我们的趋势。

可以说,实际上的差距比文章提到的还要大。加拿大人基本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险,而美国人则需要用他们的税后收入来缴纳医疗保险费。同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提供的数据,美国人的工作时长平均要比加拿大人多4.6%,比法国人多21%,多于德国人的程度则达到了令人惊讶的28%。

加拿大人和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也比美国人长。他们孩子的死亡率比我们要低。与加拿大女性相比,美国女性因为怀孕或生孩子而死亡的几率要高一倍。此外,虽然我们的大学仍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从平均水平来看,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孩子都能比我们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最令人警醒的是:OECD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对于16岁至24岁人口的算术能力和技术精通程度,美国在富裕国家中排名最后。

经济流动性难以衡量,但是几项研究表明,与欧洲相比,在经济状况处于底层20%的美国家庭出生的孩子,进入顶层的几率更低。丹麦儿童提升社会阶层的机会是美国儿童的两倍

当我们的未来在相当大程度上已经在出生时被决定时,我们又回到了被我们的祖先所摒弃的封建制度。

"机会平等——也就是'美国梦'——一直是备受珍视的美国理想,"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最近的演讲中指出。"但现在的数据显示那就是个空话:美国已经成了发达国家中不平等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且其机会平等程度也处于最低水平之列。"

虽然总体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法国快。但是在美国,增长的一大部分都落入了社会顶层那1%的人手中,而法国下层99%的人都比美国下层99%的人处境更好。

三个数据点:

美国社会顶层1%的人目前拥有的资产总额比位于底层的90%的人所持的总资产还多。

六个沃尔玛(Walmart)继承人的资产总额与底层41%的美国家庭的资产之和一样多。

去年,最顶级的六名对冲基金经纪人和交易者的人均收入超过了20亿美元,骇人听闻的"附股权益"所得税减免起到了一定作用。奥巴马总统无法为全民学前教育筹集到资金;今年为全民学前教育提出的联邦预算——这对我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只会比这六个大亨一个月的收入多一点。

不平等现象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它让比尔·白思豪(Bill de Blasio)成了纽约市长,使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成了明星,还让经济学家托马·皮克提(Thomas Piketty)成为了一个英雄人物,甚至连我十多岁的女儿有天都问我要他那本696页的大作。人们越来越强的意识是个充满希望迹象,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实施一些政策来创造机会、遏制不平等。

我们可以不再为私人飞机和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提供补贴,然后把这些钱用来投资早期教育项目,这样有助于打破贫穷的循环。我们可以减少对监狱的投资,加大对学校的投资。

我们可以征收金融交易税,并利用这笔收入来扩大收入税抵免和职业院校等就业项目。此外,正如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艾伦·S·布兰德(Alan S. Blinder)所说,我们可以给创造新就业机会的公司提供课税津贴。

是时候让流亡在外的美国梦回家了。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对外政策:一天里的两种声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对外政策:一天里的两种声音
May 19th 2014, 00:40, by 傅才德

中国与越南和菲律宾因竞相申索南海主权而陷入了激烈的领土纠纷,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之间因东海争议岛屿归属问题而产生的紧张局势也在继续发酵。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两名高层领导人周四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表了迥异的看法,这两人分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习近平在北京的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纪念会议发了言,发言主旨的最贴切总结或许是凯文·贝肯(Kevin Bacon)在1978年电影《动物屋》(Animal House)中的一句不朽台词:"保持冷静,没有问题!"

中国国防部网站的报道称,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

他还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此前一天,越南河静省一家台湾钢铁厂至少有90名中国工人被涌进来的人群打伤,一人死亡,这一暴力事件的起因是中国在中越两国都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部署了一座庞大的钻井平台。与此同时,菲律宾称已因中国要在一处争议珊瑚礁填海造陆而提出了正式的外交抗议。习近平的发言与中国军方领导人房峰辉上将的言论截然不同,房峰辉的言论同样发表于周四,其时他正在访问五角大楼,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马丁·E·邓普西上将(Martin E.Dempsey)召开新闻发布会。当时有人向房峰辉提问,请他评论中国和越南之间因钻井平台而起的紧张局势。

根据他发言的翻译版本,他说:"我们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我们在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上是坚定不移的。"

房峰辉上将说,"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此语再次反映了中国的一贯立场,也就是说,即便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领土争议,中国对其申索的领土仍然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越南政府制止暴力,海上对峙依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越南政府制止暴力,海上对峙依旧
May 18th 2014, 23:18, by JANE PERLEZ

越南河内——越南官员周六暗示,将不容忍与中国纠纷所引发的暴力的进一步发展,并宣布将对参与上周袭击外商企业的300多人追究法律责任。

越南公安部调查机关负责人黄公斯将军(Hoang Cong Tu)说,"他们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形象,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他在越南首都河内告诉记者说,有两名中国工人死亡,140人受伤,这是官方首次描述损失情况。

据中国通讯社新华社消息,外交部周日宣布中国已经从越南撤出3000多名中国公民。报道称,中国正在安排包机、包船去河静省接一家被袭击的建筑承包公司的工人回国。

越南爆发的抢劫和放火事件导致几十家工厂被毁,事件的起因是中国本月初在距离越南海岸约230公里的有争议水域安放深海石油钻井平台。中国安放钻井平台的决定激怒了越南政府,越南政府因此允许人们进行抗议以示对中国的不满,中国是越南的强大得多的邻国,也是该国历史上的敌人。但是抗议蔓延到了河静省和胡志明市周边的工业地区,并迅速演变成越南工人的暴力活动,这让政府措手不及。

周六,越南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通过国有移动电话公司发短信,警告市民不要参加"非法抗议活动",并威胁说,参加非法活动者将会面临严重后果。而总理此前发出的信息更为模棱两可,一方面支持抗议活动,一方面呼吁停止骚乱。

在河内给外商当顾问的一位美国人表示,越南政府一直想把越南描绘为外国投资的一个安全和低成本的选择,现在政府担心会失去投资者。

"这真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发展,"这名顾问说,他因担心损坏与政府的关系,要求不具名。

但是,在导致中国与越南对峙的主要问题,也就是中国在南海安放一个贵重的钻井平台一事上,双方仍坚持各自的立场。

尽管中国和越南两国政府都不再提海上发生了什么,但了解此事的两位人士周六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两国依然僵持不下。

两位中的那个越南人说,一支由中国海军战舰和海警船只组成的舰队正在一个16公里周长的范围内巡逻,以保护这一钻井平台。由越南战舰和海岸警卫队(Coast Guard)组成的一个更小的舰队则继续试图冲破中国船只的防线。

此人表示,中国船只试图阻止越南船只,导致双方船只多次发生撞击,这位人士因担心会惹怒越南的专制政府而拒绝公开姓名。该越南人认为,中国船只正在扩大巡逻范围。此人说,当越南船只试图突破中方的巡逻线时,中国船只开到离巡逻范围越来越远的地方去阻止越南船只,从而进入到更加接近越南海岸线的水域。

两位中的另一位是在越南国外关注此事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他说,已有4到5艘中国护卫舰被派到巡逻圈外,在钻井平台附近大约有40艘中国海警船只,平台上空还有直升飞机。他补充说,该水域内还有40艘其他类型的中国船只,包括渔船。

这名官员说,越南已派出3到4艘战舰驶向这一水域,但到目前为止,它们尚未接近钻井平台或其巡逻圈。他说,中国船只将约20艘越南海岸警卫队船只保持在距离钻井平台约20公里远的地方。

在外交前线上,中国和越南均表示出要把对方拖垮和战胜的决心。

据越南新闻门户网站Vietnamnet描述,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Truong Tan Sang)周五表示,"中国说,越南应该撤离。这是我的家。为什么要我撤离。"他补充说,"我们不会妥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在周四访问华盛顿期间说,"中国在自己的管辖海域进行钻探作业,是坚定不移的。"

他还说,我们"不惧任何外来的干扰和破坏。"

中国和越南就钻井平台发生的较量在东南亚引起警觉,中国的大胆举动明显是为了加强其对南海的控制。中国对南海约80%的水域宣布拥有主权。

即使在中国国内,安放这一钻井平台的举动也被认为是一个强硬信号,分析人士暗示,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许是给此举最终开绿灯的人,因为这个决定涉及一家国有企业搬动一个极其昂贵的设备,以及动用相当大的海军力量。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准军事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在这个区域出现,表明这不是石油公司中海油的决定。这家石油公司不可能调动80艘舰船。这表明,行动的决定是很高的领导层做出的,可能是习近平。"

时殷弘说,他有点不解习近平为什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似乎决定与周边的第三个国家挑起斗争。

自2012年8月以来,中国一直在为东海一系列小岛的主权问题与日本进行激烈的外交和海上对峙,北京与另一个邻国菲律宾的关系也在恶化,原因是南海的一座环状珊瑚岛,菲律宾认为该岛属于自己,但中国目前占据着该岛。

北京在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 中国称西沙群岛——译注)附近水域安放钻井平台的做法,让又一个邻国感到不安。时殷弘说,"鉴于当前与日本和菲律宾之间的紧张局势,从战略常识的角度来看,不该开辟新的战线。"

但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从上台以来一直奉行更自信的外交政策,与越南的抗争是习近平中国力量投射渴望的又一个强有力的表达,时殷弘说。

越南与日本和菲律宾不同,不是美国的条约盟友,但一直在谨慎地向美国接近,以便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越南对美国的兴趣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像耐克(Nike)、英特尔(Intel)、甲骨文(Oracle)和戴尔(Dell)这样的公司都在越南建有大型工厂。

尽管华盛顿表示的友好姿态,越南一直没有允许美国军方使用其港口,也没有同意参加联合演习。

华盛顿的分析人士说,中国在钻井平台上采取攻势的一个可能后果是,越南也许会重新考虑其对美国军方的冷淡态度。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