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力保球门,奥乔亚成为墨西哥的英雄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力保球门,奥乔亚成为墨西哥的英雄
Jun 18th 2014, 11:34, by ANDREW KEH

巴西福塔莱萨——当有成千上万人同时尖叫,希望把你的声音盖下去时,要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可是一件难事,不过,这并未阻止墨西哥队的球迷周二时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出这样的尝试。

他们穿着红绿两色的球衫,在身着黄色球衫的巴西球迷的海洋中,形成了几处西瓜色的斑点,不知疲倦地对着球场叫喊了两个小时。待到终场哨声响起,他们发出了卡斯特劳体育场(Estádio Castelão)最响亮的声音,他们嘴里五花八门的呼喊声逐渐汇成了一个名字,那就是墨西哥队的门将吉列尔莫·奥乔亚(Guillermo Ochoa)——或是他的昵称梅莫(Memo)。

面对这个星球上最杰出的进攻阵容之一,奥乔亚用几次无以伦比的扑救,力争让墨西哥以0-0战平了巴西。这是才刚开赛不久的世界杯赛上最令人惊叹的表演之一,它让墨西哥队的球迷离开泥泞的球场时,感觉就像自己已经赢了。

奥乔亚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球,"我从未梦想过能踢这样一场比赛。有些晚上是这样的,你站在那,哪怕闭上眼球好像都会往你身上跑。确实有那样的比赛。"

直到赛前最后一刻,墨西哥队教练米格尔·埃雷拉(Miguel Herrera)才指定了自己的开场门将,最终,他选择了奥乔亚,而不是何塞·德赫苏斯·科罗纳(José de Jesús Corona)。这对曾在2006年和2010年入选世界杯球队名单、但两次都没上过场的奥乔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埃雷拉说,奥乔亚冷静的行止让他在竞争中胜出。

埃雷拉提到这个决定时说,"我们没有搞错。看起来梅莫已用自己的态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作为往届世界杯的替补球员,他现在正在享受世界杯。"

奥乔亚化解了四次本应万无一失的进球机会,上半场和下半场各有两次。第69分钟,巴西球星内马尔(Neymar)侧身用左脚凌空抽射,被奥乔亚用左大腿挡住。

第86分钟,巴西后卫蒂亚戈·席尔瓦(Thiago Silva)冲入禁区,在人群中跃起,将一记传中球顶向球门。然而奥乔亚倒地用双手将球击飞了。这是他的第六次扑救,队友们纷纷跑过来拥抱他。

巴西队教练路易斯·菲利佩·斯科拉里(Luis Felipe Scolari)说,"他们有一位非常棒的守门员,他今天发挥超常。这就是我们赢不了的原因。"

事实证明,福塔莱萨的狂欢盛宴唯一缺少的就是进球,整个城市到处装饰着绿色和白色。国旗在公寓窗外飘扬。本地主要的大街都在沿路兜售球队的球衫,稍窄的街道上则拉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三角旗。

比赛前一晚,巴西队队长席尔瓦对本国球迷提出了一个请求,他说:"能不能和我们一起唱国歌,就像我们球员在球场上那样。请拥抱你身边的人,和我们一起唱国歌。我想这会激励我们向前冲。"

周二晚,当巴西队队员步入场球场时——每位队员都把手搭在前面一名队员的肩上——席尔瓦的愿望成功地实现了。几乎全都身穿黄色球衫的巴西队球迷震耳欲聋地高唱国歌,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继续高唱着体育赛事中通常会被省略的第二段国歌。

开场后那段激烈而充满冲撞的时间里,体育场里依然一片嘈杂。墨西哥队追着巴西队满场跑时,似乎在克服强烈的紧张情绪。他们很难有机会控球,一旦控球了,又会出现传球失误,触球动作笨拙,很快又把球权拱手让出。

一刻钟后,两队稳定下来一点,各自都创造了一些像样的机会。第24分钟,赫克托·埃雷拉(Hector Herrera)直捣巴西队的球门,迫使儒利奥·塞萨尔(Júlio César)用指尖把球挡出门楣外。墨西哥队还会有12次射门,可是至少有半数都打高了。

然后奥乔亚开始发挥。埃雷拉获得进球机会后不久,内马尔就头球攻向远点,迫使奥乔亚伸展全身奋力一跃,就在球将要越过底线的一瞬,他用右手把它挡开了。这极有可能是他本场比赛中最艰难的一次防守。中场休息前一分钟,保利尼奥(Paulinho)摆脱防守在门前近距离起脚,被奥乔亚再次发威挡下。

斯科拉里先是开玩笑说他不喜欢奥乔亚,而后对他镇定和站位大加赞赏。斯科拉里说,巴西队的球迷和新闻媒体低估了墨西哥队,他说墨西哥人拥有这项运动的技巧和知识。斯科拉里本来还可以提一提疯狂的墨西哥球迷的。

"他们很强大,"奥乔亚说,"也很刻薄。"

在奥乔亚奉上了技艺超群的个人表演后,他们在高唱他的名字。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澳大利亚继续向西南搜索马航客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澳大利亚继续向西南搜索马航客机
Jun 18th 2014, 10:15, by KEITH BRADSHER

澳大利亚堪培拉——澳大利亚官员表示,该国计划继续在印度洋海域对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失踪的370航班进行搜寻,方位在上个月进行了海床仔细搜索的区域的西南面。

这架波音777-200型客机从马来西亚吉隆坡起飞,载着239人飞往北京,于3月8日凌晨消失。在此后的几个小时里,飞机与伦敦卫星通讯公司Inmarsat所运营的一颗卫星进行了一系列电子"握手"。此次搜索区域向西南方向转移,反映了对这些握手信号的分析结果。

卫星数据显示,飞机绕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最北端后,曾向南转向,飞越印度洋。澳大利亚军方退役将领、此次搜寻任务的负责人安格斯·休斯顿(Angus Houston)表示,这仍然是调查者在搜寻飞机的过程中持有的最佳线索。

"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对海床进行全面搜索,"他说。他还表示,"那些电子握手是我们目前掌握的最有力的信息。"

6月10日,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The 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聘请私人公司辉固调查(Fugro Survey)沿着飞机可能的最后地点的弧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搜寻。这条弧线是根据卫星数据测算出来的。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还在招标,希望在月底前能找到一家商业承包商,部署拖曳式深海潜水设备,对海底进行详细搜索。休斯顿说,拖曳式搜索不需要等海底绘图工作结束,今年夏天就可以开始。

他还称,金达利作战雷达网(Jindalee Operational Radar Network),即澳大利亚本国的远程超视距雷达系统当时没有关注这架飞机可能经过的区域,亦未能侦测到它。调查人员也没有从一次水下撞击声中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探测到这个撞击声的是澳大利亚珀斯附近的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的声学研究者,时间差不多是在这架飞机停止电子握手,似乎耗尽燃料的时候。

澳大利亚船只"海盾号"(Ocean shield)上个月对飞机潜在坠海点所在圆弧的东北半段的小片海床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搜索。开展这项工作是因为,此前"海盾号"曾在那里探测到声音,并被认为是飞机的黑匣子发出的定位脉冲信号。不过,后来经过重新分析,又发现这些声音并非黑匣子的脉冲信号。

Inmarsat驻伦敦的副总裁克里斯·麦克劳克林(Chris McLaughlin)周二在电话采访中说,Inmarsat不会指责搜寻工作者追踪这些信号的做法。4月,搜索人员在Inmarsat估算的区域的东北部监测到了这些信号。

"Inmarsat的模型说明,MH370的坠海点可能比人们早些时候探测到的脉冲信号所显示的地方更加靠南," 麦克劳克林说。他还称,波音公司和法国电子集团泰雷兹(Thales)的专家,以及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调查人员"对这些数据所做的另外四项独立分析也表明,位置还要往南,在更靠近第七条弧线的地方"。这条弧线根据Inmarsat的卫星从飞机上接收的最后信号测算而来。

"所以我们认为,搜索的下一阶段将围绕这些数据的计算结果展开,"麦克劳克林说。

周二,BBC援引Inmarsat管理人员的话说,虽然澳大利亚对探测到的声音表示极大关注的做法无可厚非,但Inmarsat对卫星握手信号的模型早就表明,飞机最可能的最后地点要更加偏向西南。

然而,Inmarsat在周二的声明中称,"由于缺乏飞机性能和追踪方面的数据,所以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目前仍无法确定飞机在南冰洋的确切的最后地点。"

澳大利亚官员称,他们下一步的首要任务是详细绘制海洋地形图,以便在未来几个月里深海潜水设备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以较快速度进行长距离拖曳,尽量减少撞上没有事先发现的海底山的风险。

澳大利亚断定,时至今日,全部残骸均已沉入水底,或是因为在水里泡了这么长时间而无法被认出来自失踪飞机,因而不打算进一步从空中搜寻漂浮的残骸。 "经过一段时间,因为浸水太严重,包括座椅坐垫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沉下去了," 休斯敦说。

当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的一架航班2009年在巴西沿海坠毁时,头几天还能在海面看到大量残骸,但到了第16天,水面上就什么都没有了,到第26天,视觉搜寻即告停止。

在马航飞机搜寻工作的早期,一个担心是,飞机可能降落在了某片平滑的海域,然后沉入水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不会留下空中搜索人员要寻找的漂浮残骸。

实际上,现在对搜寻人员而言,不管可能性有多小, 飞机完好无损地沉入了海底反而变成了最好的情况。在广阔的海床上,相比于落水时裂成许多碎片,完整的飞机更易找到。

根据大小、形状以及在深达六公里的水中滑行或翻滚时水的阻力的不同,这些碎片的下沉速率和方向各不相同。

"我们可能会面临一片非常分散的残骸区,"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少将特雷沃尔·琼斯(Trevor Jones)周一接受采访时说。

更让人担忧的一点与海床的地形有关。法航那架飞机坠海后,沉到了大西洋海底一片相当平坦的沙质平地上。这一点为找回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这两个黑匣子提供了便利。

相比之下,在马航飞机可能所在的印度洋海床,有相当大的区域山岭沟壑纵横交错,一些地方还有几十米深的淤泥。澳大利亚官员表示,一个担心是,黑匣子可能扎进了淤泥深处,而像衣服那样的更轻的物体可能会慢慢下沉,落到淤泥表面。

类似"海盾号"上月拖拽的美国海军"蓝鳍-21"(Bluefin-21)那样的深海潜水器的声纳能够穿透进海底悬浮的较稀的淤泥,但也许无法进入更浓稠的淤泥深层。

澳大利亚官员和海洋学家表示,会顺着残骸表面下沉的淤泥在今后几个月乃至几年将其掩埋起来的可能性非常小。淤泥的沉积速率非常缓慢,在一些地区一年只会有一两微米,而这个厚度只是人类毛发直径的零头。

在即将展开搜寻工作的更偏南的区域,沉积速度可能会稍微快一点,因为上涌的冷水可能会在上层海水中供养更多生命。但堪培拉澳大利亚国防学院(Australian Defense Force Academy)的海洋学家罗宾·罗伯逊(Robin Robertson)表示,那里的沉积速率依然不足以掩埋残骸。

在3月末和整个4月负责从空中对印度洋大片地区进行搜索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上校克雷格·希普(Craig Heap)表示,在残骸搜索期间,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新西兰、韩国和美国的飞机记录的飞行时间约为3000小时,其中包括在飞机可能坠落的偏远海域上空飞行的近900小时。

"我们依然很失望,而且总是会失望,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找到,"他说。但他也称,此次搜索让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军事飞行员相互合作,在这一点上,此次搜索是不同寻常的。最近,围绕东海的空中和海上主权问题,这三个国家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休斯敦对失踪飞机最终会被找到表示乐观。但其他一些澳大利亚官员表示,由于海床上泥沙淤积,再加上残骸分散,而且飞机最后的飞行路线也不明确,所以即使能找到失事飞机,寻回黑匣子,可能也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Nicola Clark自巴黎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借助“渺子”技术检测福岛核电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借助"渺子"技术检测福岛核电站
Jun 18th 2014, 09:36, by MATTHEW L. WALD

对于遭受震灾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来说,一种名不见经传的粒子,可能会扫除其清理工作中的一大障碍。

这座核电站内有三座毁损的反应堆堆芯,数以百吨计的高放射性的铀、钚、铯和锶变成了一团糟。2011年的海啸和地震致使这里发生堆芯熔融,反应堆里的大部分物质都在密闭空间里重新凝固成奇形怪状,被反应堆和建筑物的一些结构件包围着。

或者说,至少工程师是这么认为的。没有人真正知道这座核电站里面的状况如何,因为其废墟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很多都还没有经过检查。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半,攀爬到里面查看仍然太过危险,把相机放进去则可能增加泄漏风险。工程师甚至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建立计算机模型,从而了解堆芯的完整程度和熔融程度,因为在事故发生几天后,这些建筑物内的测量系统就停止了运转。

尽管这些建筑物可能在泄露辐射,但它们也是由非常厚的混凝土和钢材建成的,所以用X光或其他传统成像技术,在安全距离之外进行扫描是没有用的。

要清理反应堆,就必须使用定制的特种工具,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技术总监邓肯·W·麦克布兰奇(Duncan W. McBranch)说,"如果对建筑物里的状况有很好的了解,特种工具的设计就能做得好很多。"但"没人知道里面的情况,"他说。"没有人愿意进去探查。"

在这种情况下,渺子(muon)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未来几天内,负责初步清理工作的承包商东芝(Toshiba)和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有望签署正式协议,部署一种新的技术。专家认为,即使隔着10英尺(约3米)厚的混凝土和钢材,这种技术也可以绘制出反应堆熔融堆芯的三维图像,并且可以把铀和钚与其它物质区分开。

多年来,美国能源部(Energy Department)一直在努力推动这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且已经授权利用该技术的较低级版本,从事一项用途更有限的工作: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公司正在依靠一种采用这种技术的设备,检测货运集装箱,打击铀或钚走私活动,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核弹。该实验室的新版本拥有更加宏大的目标,它将专注于测绘,而不是仅仅进行检测。

该技术所采用的原理是,地球上的一切东西都在持续受到渺子的"轰炸",渺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有点像电子,但是比电子重约200倍。受到宇宙辐射的作用,渺子会在大气层中脱离分子,像雨水一样洒落在地上。由于渺子的穿透力非常强,它们中的大多数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直接穿透到地球的另一边,而其运动轨迹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有时候,渺子也会恰巧撞到原子核,这种情况发生时,渺子就会改变方向。这种现象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让你了解它撞到的东西有怎样的形状和密度。检测这些散射的粒子,推断它们从什么东西上反弹回来,这种技术被称为"渺子断层扫描"。

"这和X光技术有些相似,但其物理学原理的细节是不同的,"麦克布兰奇博士说。

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国际决策科学公司(Decision Sciences International)表示,它可以使用渺子断层扫描技术,在45秒内扫描一个40英尺规格的货运集装箱,检测出里面是否有铀或钚,不过无法获得详细数据。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科学家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技术是另一个版本,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可能长达数周。但是最后它可以产生出一幅三维图像;并把混凝土、钢和水,与铀、钚等极重物质区分开。

"时间并不紧,图像不需要绘制得很快,只需要绘制得很好,"决策科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坦顿·D·斯隆(Stanton D. Sloane)说。官员们透露,测试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最终图像将在明年完成。

"我估计,把熔融导致的随机结果和工程结构部件区分开,是相当容易的,"斯隆说。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所属的能源部,还没有与决策科学公司签订制造所需硬件的正式协议,不过相关硬件可能会由该公司制造。

斯隆不愿透露制造设备的成本有多高,但以核工业的标准来看,这个项目并不大。东芝会报销洛斯阿拉莫斯的花费,官员们表示,这笔费用应该不会超过50万美元(约310万人民币)。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发这项技术已经花费了大约400万美元。决策科学公司另外花费了一些资金来促进它的商业化,但并未披露具体金额。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对福岛项目的贡献主要是在软件上。与软件配套的装置已经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小型反应堆上进行了测试,装置包括两个广告牌大小的探测器,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两侧。每个探测器就像是教堂的管风琴一样,由一系列管道组成,每根管道里都充入了包括氩在内的惰性气体,每当有渺子撞击时,它就会发出信号。探测器会追踪哪些管道被进出的渺子击中了,是以什么角度击中的。("紧跟"渺子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测算检测到的撞击时间,工程师可以识别出同一个渺子的进出。)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伊拉克局势恶化考验中石油巨额投资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伊拉克局势恶化考验中石油巨额投资
Jun 18th 2014, 09:44, by BREE FENG, 黄安伟

 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和随之而来的内战所引发的动荡,在2008年后渐渐平息,有分析人士称,中国成了那场冲突的最大赢家,至少在石油利益上是如此的。中国最大的国有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成为伊拉克石油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再加上愿意接受更低的利润,使中石油集团拿到了主要的政府合同,并在伊拉克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此刻,公司正在紧张地观察着愈演愈烈的伊拉克危机,他们对风险的承受力面临考验。训练有素的逊尼派圣战组织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简称ISIS)在本月发起了大规模攻势,威胁要在伊拉克重新挑起内战。

一名中石油集团代表在周日晚间通过短信回答了记者用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他说,"我们会和合作伙伴一起,密切留意局势的变化,确保公司人员和财产安全。"

在公司的宣传册上,中石油集团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协助美国入侵后的伊拉克重建其石油基础设施。伊拉克的油田规模居世界前列,中石油集团在其中掌握着巨大的份额。

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位于南部,那里的居民以什叶派阿拉伯人为主,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队在当地得到广泛支持。宗教领袖还可以调动那里的什叶派民兵。因此,已经攻占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逊尼派阿拉伯圣战分子夺取油田的可能性是不大的。ISIS近日在北部展开战斗,夺取了几座城市的控制权,但是还没有向什叶派为主的巴格达发起大规模攻击。

中石油集团的油田中,位置最靠北的是艾赫达布(Al Ahdab),在巴格达东南方向110英里(约合177公里)以外。另外三个由该公司运营的油田分别为鲁迈拉(Rumaila)、哈尔法亚(Halfaya)和西古尔纳1号(West Qurna 1),都在最南端接近伊拉克-伊朗边境的地方。另一家中国国有能源企业中国石化在北部的一座油田占有份额,但那里属于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自治区,受到令人生畏的库尔德民兵保护,他们已经誓言保卫家乡这块山峦叠嶂的土地不受ISIS侵扰。

看到ISIS闪电般地攻占北部城市,其中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连南部的外国石油运营商都紧张了起来。行业网络出版物《伊拉克石油报道》(Iraq Oil Report)在周一称,BP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已经撤离了部分或全部外国工人。报道称,这个消息是当地的伊拉克雇员透露的。(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State Department]在周日宣布,将从驻巴格达大使馆撤出相当一部分员工。)

BP没有回应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置评请求。埃克森美孚的一位发言人说公司不会公开讨论安全问题。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报道,上周五,即6月13日,逊尼派武装分子向巴格达进发之际,国际原油基准价超过了114美元,为九个月来首次。但这个价格在周二就回落了。

对于在南苏丹、安哥拉等局势动荡地区进行投资,中石油集团并非生手。公司在全球能源勘探领域属于新人,至少跟西方企业相比是这样,包括它在内的中国几大国有能源巨头需要满足中国迅速增长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

中石油集团称其在伊拉克石油业投入了40亿美元。2008年,中石油集团的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伊拉克政府签署了开发艾赫达布油田的服务协议。第二年,中石油集团在一项BP牵头的联合投资中占股37%,共同开发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中石油股份公司从2009年开始了在哈尔法亚油田的运作,去年十一月,该公司向埃克森美孚购买了西古尔纳1号油田25%的股份。

目前,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已经恢复到了2003年美国入侵前的水平。2012年,伊拉克超过伊朗,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中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但其石油产业依然受到基础设施和安全问题的困扰。

中国在增加从伊拉克的石油进口。进口量去年增长了约50%,使伊拉克成为中国第五大原油进口国。

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不仅限于石油产业。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中都有投入。隶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中国青年报》估计,在伊拉克工作的中国人达到了1.5万人。

中国的建筑和承包公司通常会向海外工地派出大量中国劳工。一旦危机波及到这些地区,中国官员就被迫要考虑组织大规模的撤离行动。据中国的国有新闻媒体道,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时,中国官员安排了3.5万名中国公民撤离,主要是通过海路。

五月初访问安哥拉时,李克强总理和当地40多名中国商人会面,探讨了中国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中国外交部网站上的一则公告称,李克强向商人们表示,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海外中国公民的福祉,计划加强在全球的领事服务。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爆炸疑为袭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爆炸疑为袭击
Jun 18th 2014, 06:58, by DAVID M. HERSZENHORN

莫斯科——周二,乌克兰中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而就在一天前,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公司)在一场有关定价的纠纷中声称,要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事发后,乌克兰官员很快认定,此次爆炸属破坏行为。

公共事业官员说,天然气输送没有中断,正在通过其他管线向乌克兰客户和其他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

爆炸发生在波尔塔瓦地区一处人烟稀少的地带。波尔塔瓦位于首都基辅和乌克兰东部交战地区之间。乌克兰东部正在进行着亲俄分裂分子和乌克兰军方之间的内战。现场视频显示,一团巨大的火焰腾空而起,冲向数百英尺的高空。

爆炸破坏了乌连戈伊-帕玛里-乌兹戈拉德(Urengoy-Pomary-Uzhgorod)输气管道的部分区段。这条管道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北部,横贯乌克兰,延伸到斯洛伐克边境,长度超过1800英里(约合2900公里)。乌克兰内政部长阿尔森·阿瓦科夫(Arsen Avakov)发表声明称,调查人员的主要推测是,这是一场蓄意袭击。

"内政部正在进行调查,以确定爆炸的原因,"阿瓦科夫在声明中说,"我们正在考虑几种可能性,包括一个重要的可能性:这是一次恐怖袭击。据当地居民说,就在起火前,他们听见了两次巨大的爆破声,这可能证明有人故意实施爆炸。"

这段损毁的管道位于地下大约六英尺的位置,负责把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德国、法国、瑞士、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管道一年可以输送2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俄气公司切断对乌克兰供应的决定,以及要求乌克兰提前支付天然气费用的做法,令因定价引发的斗争骤然升级。俄罗斯曾抱怨乌克兰拖欠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款项,而乌克兰政府坚称,在俄气公司拥有控股权的俄罗斯政府,对乌克兰索要的价格过高,且正在利用能源关税作为两国间更广泛政治纠纷的筹码。

周二,乌克兰东部的冲突仍在继续。其间,卢甘斯克市附近的迫击炮袭击导致俄罗斯电视记者伊戈尔·科尔涅柳克(Igor Kornelyuk)和录音师安东·沃洛申(Anton Voloshin)丧生,他们生前效力于国有的俄罗斯电视台(Rossiya)。

二人的死亡引发了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 Lavrov)的激烈谴责。拉夫罗夫抨击了基辅政府旨在镇压分裂叛乱分子的持续军事行动。拉夫罗夫正在阿塞拜疆巴库进行访问,他在那里回答一名记者的提问时,也发表了指责西方的言论。

拉夫罗夫说,"这一事件向基辅的西方靠山发出了强烈信号,它们应该停止对暴力活动不顾后果的支持,让基辅当局实现总统彼得罗·O·波罗申科(Petro O.Poroshenko)的承诺——开启由所有地区参与的、关于国家未来的真正全国性对话。"

国有管道公司乌克兰天然气运输公司(Ukrtransgaz)在一份声明中说,爆炸发生在下午2点20分,火势和破坏性影响在大约一个小时之内就得到了控制。

"多亏了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的设计特点,以及对应急响应规程的遵守,乌克兰天然气运输公司有效地应对了紧急情况,持续为乌克兰的消费者提供不间断的天然气供应,且仍在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该公司说,"破坏被控制在局部,这进一步证明了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的可靠性。"

该国内政部长阿瓦科夫指出,在5月25日大选前,乌克兰政府已经挫败了两次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西部地区袭击天然气管道的企图。乌克兰官员称,它们来自亲俄罗斯的活动分子,旨在引起外界对乌克兰管线系统可靠性的质疑。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习近平亲属退出多项商业投资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习近平亲属退出多项商业投资
Jun 18th 2014, 07:42, by 傅才德

香港——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准备处理或许是中共执政六十多年以来最大的官员腐败案件,有新证据显示,他一直在敦促自己的家人出售价值数亿美元的资产,以减少自己在政治上的把柄。

去年1月,就在习近平刚上台后,他的姐姐和姐夫完成了出售手中持有的北京一家投资公司50%股份的交易。那家公司是他们与一家国有银行合作成立的,而购买这些股份的是由腰缠万贯的金融圈高层肖建华联合创办的一家企业。按照他的说法,此举是习近平家族退出投资的持续行动的一部分。

肖建华的女发言人在声明中称,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家人"。

查阅中文记录发现,肖建华的说法的确有证据支持。从2012年到今年,习近平的姐姐齐桥桥和姐夫邓家贵退出了在至少10家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房地产业。通过出售、清盘,以及其中一次将资产转让给亲密的生意伙伴,这对夫妇退出的公司总共价值数亿美元。这是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在2012年6月的一篇报道中盘点的习近平家族财富的一部分。

习近平或其妻女没有直接牵涉投资利益。不过,他的姐姐和姐夫涉足了广泛的商业活动,属于政治局高层的亲属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这些亲属利用家人的政治地位积累了大量财富。

上台后,习近平立誓"老虎和苍蝇"一起打,以巩固党的信誉。"老虎"与"苍蝇"分别指代的是参与腐败或不法商业活动的高官和小官。但是,外界怀疑,他是否会大规模打击统治阶层亲属的金融交易,毕竟这些人深深融入了中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商业文化中。

记录显示,齐桥桥和丈夫邓家贵及女儿张燕南依然持有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公司股份和房地产,其中包括一栋俯瞰香港浅水湾的顶级地段别墅。尚不清楚相关投资的出让价格让他们获利还是亏损——也就是说,尚不清楚习近平要求家人退出投资的命令是否给他们造成了困境。

然而,处理大量财富的举动可能会让习近平在领导反腐运动时的根基更稳固。知情人士告诉《纽约时报》,反腐运动涉及一只公认的"老虎",即去年12月被控制的前安全事务负责人周永康

香港科技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丁学良表示,前不久去大陆时,党内和政府的一些官员告诉他,习近平要求家人退出各自的投资。

"这是一件最基本的事情——他必须这么做,"丁学良说,"如果做不到,他就很难说服其他家族更加自律。"

过去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该国的高层统治家族积聚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包括企业股份和房地产。许多投资是在矿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涉及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其中一家稀土矿业公司的部分所有权直到不久前还由邓家贵掌握。

在2007年至2012年期间统治中国的九人政治局常委会中,至少有四人的家族分别拥有或控制着价值超过1.5亿美元(约合9.3亿元人民币)的记录在案的资产,其中包括习近平、前总理温家宝、周永康以及曾在党内排名第四位的贾庆林的家族。

随着中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积敛财富的现象引发了要求官员公布资产的呼声。中国的收入差距属全世界最悬殊之列,远比邻居日本、韩国和台湾严重。不同于中国,这些地方没有共产主义渊源。

这个话题在中国仍然充满政治意味。尽管习近平的亲属在出售资产,但那些公开呼吁官员在更大程度上公布财产的人却受到了惩罚,其中包括律师许志永。他以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的罪名而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报道了中国权贵阶层名下资产的《纽约时报》和彭博社的网站,在中国大陆遭到了长时间的屏蔽

齐桥桥随母姓,有时也使用化名"齐莲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文件显示,2012年末,齐桥桥和丈夫开始出售他们在北京的主要控股公司——秦川大地投资公司——名下的资产。2007年,习近平升任政治局常委。数周之后,秦川大地成立,当时的投资额约合270万美元,四年后这个数字就飙升至1.56亿美元。

记录显示,秦川大地于2011年末公布的11项资产中,至少有8项目前不再属于这家公司。

秦川大地的两笔资产被史维学经营的企业收购。他是一名房地产高管,因为在热带岛屿海南岛修建度假村而近期登上了头条。这些度假村中包括一栋状似苹果树的"七星级酒店"。石伟学的房地产公司中联亚总部设在北京,它也是秦川大地在华中省份湖北投资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后者已于去年清算。

骆哲宏是来自华东省份浙江的房地产业和矿业高管,与秦川大地共同持有西部地区青海省的一家采矿公司。习近平曾于2002年至2007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记录显示,骆哲宏收购了秦川大地35%的股份,而且还把它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股份都买了下来。

本报无法联系到史维学和骆哲宏予以置评。齐桥桥和邓家贵也没有回复询问投资事宜的传真。

肖建华在声明中透露,本月,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他的商业帝国及其政治联系的文章后,他的集团曾就资产处置问题联系秦川大地。

通过一名女发言人,肖建华表示,公司股东"自动退出其辛苦创业合法经营的商业项目,退出的项目基本和投入等价或者承受了较大损失。"

通过一家上海控股公司,邓家贵还曾持有东部省份江西的一家稀土矿业公司超过六分之一的股份。这家矿业企业的公告称,去年公司名下的资产约合21亿美元。记录显示,邓家贵目前不再是这家上海企业的股东,就算是,这家公司也不再持有前述矿业公司的股份。

今年4月,这部分股权被一家国有的航空投资公司收购。稀土是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的关键材料。

齐桥桥和女儿张燕南及丈夫邓家贵仍然在中国各地拥有多家公司,涉足从海南到北京的大片区域。本月审阅的记录显示,这对夫妇仍然持有他们在深圳的投资公司远为实业,而该公司的资产达数千万美元。

张燕南还是香港一栋大别墅的所有者。记录显示,这是她于全球金融危机十分严重的2009年初以1.5亿港元(当时约合1.32亿元人民币)购得的。从那时开始,这栋别墅大幅升值。

记者本月查看这栋别墅后发现,它已经空置多年,疏于打理。香港的亚热带植物已经慢慢长满房前的小路,从黑金相间的铁闸门下面冒出来。位于同一条街道上的另一栋别墅近期挂牌出售,标价为2.38亿港元。

此外,齐桥桥和邓家贵夫妇二人尚未出售秦川大地名下最值钱的三笔资产,其中包括湖北襄阳的两家基建公司。这三笔资产的总价值至少为2.34亿美元。

提交给政府的文件显示,虽然在将近六年的时间里,秦川大地的控股结构都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去年10月8日,秦川的所有权从这家人那里手中转移到了长期业务伙伴徐再胜的名下。

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新兵标准更看重学历而非身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新兵标准更看重学历而非身高
Jun 18th 2014, 04:53, by 王霜舟

中国耗费了多年时间精简军队,按人数算,这是全球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不过,中国军方最近的现代化举措也许会让其部队规模再膨胀一点。据中国官方媒体《中国日报》周二报道,人民解放军将录取比原有士兵个子略矮和体格略胖的新兵。

该报援引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的消息称,解放军希望通过放宽对身体条件的限制,来扩大符合入伍条件的兵源,征召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士兵。新标准遵从了中国人体格上的广泛变化,原因是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和不断变化的饮食习惯让中国人变胖了。

中国军方的官方报纸《解放军报》今年2月报道称,过去20年里,中国士兵的平均身高已经增长了2厘米,腰围增长了5厘米。这些变化意味着,根据旧有参数生产的坦克对现代士兵来说可能过于局促了,步枪的枪托也可能过短了。

据《中国日报》报道,根据新的征兵标准,男兵的身高只需达到160厘米,即将近5英尺3英寸,而不是162厘米,女兵的身高必须达到158厘米,而不是之前的160厘米。报道没有说明体重要求有何变化,只说"放宽标准是为了让更多发福的年轻男子进入军队。"

对纹身的要求也被放宽了,报道称,新兵身上可以有纹身,条件是穿军装后裸露部位的纹身不得超过2厘米,或者全长不得超过10厘米。

中国军方还制定了一些旨在吸引拥有更高学历的候选人的政策。据《中国日报》报道,在拥有大量大学的主要城市和地区,军方只批准当地征兵办征召至少有高中学历的候选人。在其他地区,征兵人员则将努力征召符合这一标准的候选人。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派杨洁篪赴越南对话南海争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派杨洁篪赴越南对话南海争端
Jun 18th 2014, 02:27, by JANE PERLEZ

河内——中国和越南周二宣布,一名中国高级官员将于周三在河内与越南展开对话,讨论中国在争议水域所设置的引发冲突的深海钻井平台。

会面的双方将是中国官员杨洁篪与越南副总理范平明(Pham Binh Minh)。这是自5月初以来,两国首次进行高层对话。当时,两国船只在这座钻井平台附近发生冲撞

这里的外交官表示,杨洁篪是负责外交政策的国务委员,以坚定地推行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扩张而著称,不太可能在这种紧张局势中做出退让或带来突破性进展。由于事态的敏感性,这些外交官员要求不具名。

他们称,杨洁篪将很可能重申中国的立场,对越南争取国际支持的做法表示反对。越南认为,中国将钻进平台设置在距离越南海岸120英里(约合190公里)的地方,靠近两国均宣示主权的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越南称之为长沙群岛[Truong Sa],中国称为南沙群岛——译注),侵犯了越南的主权。

这些外交官认为,杨洁篪将强调,越南不应向美国寻求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支持。

奥巴马政府谴责了中国设置钻井平台的做法,称之为"挑衅"行为,但是,除了表达对中国单边举动的不满之外,并没有表现出出手干预的意愿。

让越南共产党领导层颇为头疼的是,越南究竟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据信,其16名政治局委员中,有一部分持亲美立场,而其他人则仍倾向于中国及中共。

中越两国海警船只每天在这座钻井平台周围发生摩擦,让一些美国官员颇为警觉,担心此类事件会演变为冲突。

不过,奥巴马政府中的一名熟悉中越两国船队的官员表示,过去几周,局势似乎有所缓和,变成了"危险的稳定状态"。

中国在钻井平台周围部署了几十艘海警船,用于提供所谓的保护。美国官员称,在较远的海域,还有五艘监督行动的中国军舰。

美国官员表示,相比之下,尝试渗透到钻井平台周围的越南海警船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而且越南军舰也离得更远,部署在越南海岸附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二在北京表示,杨洁篪将鼓励"就相关问题同越方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我们希望越方着眼大局,与中方相向而行,妥善处理当前事态,"她说。

官员称,杨洁篪将与同时兼任越南外长的范平明会面,但他是否会与更高级别的领导人会面尚不得而知。

越南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在访问菲律宾期间曾表示,他将参照菲律宾就与中国的争端提请的仲裁,考虑在联合国对中国采取法律行动。中国对阮晋勇的表态予以了严厉批评。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谁是伊拉克教派冲突的赢家?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谁是伊拉克教派冲突的赢家?
Jun 17th 2014, 23:42, by 史蒂文·西蒙

华盛顿——从近期关于伊拉克的大部分评论来看,这个国家在逊尼派叛乱分子的迅速行动之下,早已过了崩溃的临界点。在来自叙利亚的顽固武装人员,以及伊拉克北部和西部持同情态度的民众的支持下,叛乱分子控制了伊拉克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摩苏尔的大部分地区,攻占了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家族所在的提克里特。他们还围困了萨马拉,那里有什叶派最著名的圣陵。如果他们在接下来几周里兵临巴格达城下,也不必感到震惊。

但是对巴格达发动袭击,甚至夺取巴格达,都只是胜利的幻觉。这场叛乱只会以失败告终,叛乱分子在巴格达和德黑兰(尤其是后者)的什叶派仇敌,力量一定会得到加强。

首先,请看看人口分布方面的残酷现实。与叙利亚不同,逊尼派在伊拉克人口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约有25%,虽然他们在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占大多数。在巴格达,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第二次海湾战争所引发的更早的一次逊尼派反叛。那时巴格达也是攻击目标,逊尼派人口当时约占巴格达的35%。随着逊尼派在军事方面越来越强硬,什叶派开始反击;到2008年怒火平息之时,逊尼派人口下降到了这座城市的12%。

如果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简称ISIS)的武装分子进入巴格达剩余的逊尼派社区,很可能会受到欢迎。但是他们能够利用的资源不会很多,而且也无法得到在随后的巷战中需要的战略纵深。

此外,与叙利亚的情况相似,逊尼派的攻势很可能会促使伊拉克军队发生转变,从目前可怜兮兮的一团糟,变成一支更强韧、行动更有效的部队。

在叙利亚,2011年当叛乱分子发动进攻时,军队惊慌失措;放弃阵地的现象很普遍,大片领土被反对派武装夺取。但是,随着不称职的指挥官被杀或被解职,新的指挥官在军队当权,军队得以运用其强大的火力优势,来打击日益分化的对手。此外,由于成功整合了民兵,再加上伊朗提供的情报和战术建议,政府军的作战能力得以成倍提升。这种趋势很可能会在伊拉克重现。

逊尼派的进攻特点不仅会激发军队的斗志。叛乱分子实施了大规模处决,而且还运用了宗教象征。他们称,进攻的目标是把"污秽"——即什叶派教义和信众——从两座最神圣的什叶派城市纳杰夫和卡尔巴拉清除出去。在一场以少数人口对多数人口发动的战争中,这是一种自杀式的策略。什叶派的反击将会比上一次更加猛烈。

除了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以外,叛乱分子所选择的作战对象还拥有强大的朋友,而且伊拉克的未来对于这些强大的朋友来说十分重要。

伊朗已经向伊拉克总理努里·卡迈勒·马利基(Nuri Kamal al-Maliki)的政府承诺会提供援助,而且据称已将伊斯兰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s Corps)的精锐部队派往伊拉克。美国也派遣航空母舰和水陆两栖攻击舰前往波斯湾,而且还在情报方面加强了对伊拉克政府的援助。

虽然华盛顿不太可能直接用武力攻击叛乱分子——既是因为叛乱分子没有美国空军力量最善于摧毁的那种目标,也是因为美国不愿意再次让军队陷入伊拉克——但美国所提供的顾问协助、物资援助和外交支持,也能让伊拉克挺起脊梁。美国与伊朗进行合作的印象——不论是真的还是只是想象,也都能起到帮助。

一些海湾国家由于感觉伊朗控制了伊拉克,暗地里支持反叛分子作为报复。但此时,尽管这些海湾国家的公民可能会私下资助叛军,但政府并不会支持反叛分子的军事行动,因为他们担心那样会使局面失控。

此外,一旦战争结束,逊尼派就会陷入比以往更孤立的境地。虽然奥巴马总统呼吁伊拉克建立多族群的执政联盟,但是仍然无法想象马利基不让逊尼派参与统治的立场,现在能够扭转。

简而言之,虽然逊尼派的攻势迅速取得了成功,但是这种自杀性的袭击将加强而非削弱什叶派对伊拉克的控制。

尽管如此,马利基也不太可能有勇气在短时间内夺回伊拉克西部,以逊尼派为主的地区。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一样,伊拉克其他区域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伊朗,它坚持采取的国内政策,也会使通过政治手段来重组国家的任务更难以实现。

这对华盛顿而言并不是个理想的结果:别的不说,美国政府对马利基政府的支持,将使美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的任何努力,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复杂,美国会发现自己和伊朗结成了一个奇怪的联盟。

美国决策者或许认为,叛乱分子在对美国利益造成真正的威胁之前,就会自取灭亡。但是他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即使这场宗派冲突中能产生一些类似"赢家"的东西,那也绝不会是在华盛顿、摩苏尔或巴格达——而是在德黑兰。

史蒂文·西蒙(Steven Simon)是华盛顿中东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他曾于2011年至2012年,在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担任中东和北非问题高级主任。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摊牌(一):一国两制与民主香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摊牌(一):一国两制与民主香港
Jun 17th 2014, 23:53, by 张洁平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一、

三十年前,香港漫画家尊子画过一幅漫画:盛装的新娘蒙着头巾,正在大婚的仪式中叩拜父母。父亲的样子是邓小平,母亲是撒切尔夫人,而她身边的新郎只是一卷纸,纸上写着《中英联合声明》。

一场新娘做不得主的盲婚哑嫁。

与中国熟悉的"孩子回到亲生母亲怀抱"、以及西方常说的"东方明珠落入共产政权"都不同,这是香港人眼中的"回归"故事,留下不少香港人对那命运改写时刻的真实记忆:惊慌、茫然、还有隐隐的屈辱。

那是1982年到1984年的中英谈判,前途问题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起在每个人头顶,而530万香港人坐在家里,等待宣判。他们甚至没有资格说点什么。有香港代表去到北京,希望向邓小平当面表达港人的意愿。1984年6月,邓小平回应了他们那句著名的话:"中英谈判不是三角凳。"

"三角凳"一度在香港成为流行词。人们反覆咀嚼它的意思:香港要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回归与否、怎么回归是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事,是两个国家的主权谈判,跟香港民意无关,香港人根本没有资格上谈判桌。

在中方看来,这是外交上果决的大智慧;而对没来得及有真正"解殖"过程的香港来说,则划下一道隐秘伤口。"这伤口至今还在,没有好,甚至刚刚开始被意识到,"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罗永生说。

三十年后的今天,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讲了另一个故事,几乎像是当年尊子漫画的平行版本:

女儿18岁前,父母说不能谈恋爱。18岁生日那天,父母又说,时机还不成熟,5年后才考虑让她自由恋爱,女儿默默接受。23岁生日前夕,父母说在考虑了"循序渐进"和"实际情况"两大因素后,决定女儿可在28岁自由恋爱……万万没想到,当她28岁生日快要来临时,父母突然对"自由恋爱"作出解释:你的恋爱对象需要让我们先挑,他必须不与我们对抗。一直沉默的女儿听后,问道:自由恋爱,难道不就是全凭个人意志去选择吗?

这是陈健民对1997回归以来,香港人争取《基本法》中所承诺的民主之路的比喻。"女儿"是香港,"父母"是北京,"自由恋爱"是民主普选,从2003年开始,每一年"女儿"和"父母"之间都因为争取"自由恋爱"爆发激烈争吵;而如今,正是"28岁生日快要来临时"。

根据2007年12月全国人大的决议,香港可以在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怎么选?谁说了算?公开的激烈争论从去年开始,席卷全城。

民主派人士和他们的支持者(根据历年立法会中直选议席的得票统计,约占选民6成)坚持,香港要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真普选";而北京主管港澳问题的各级官员则明确表态,邓小平早在中英谈判期间就提出的"候选人必须爱国爱港"以及遵守《基本法》才是谈普选的基础。《基本法》与国际标准未必矛盾,但"爱国爱港"的政治表述,则令民主派强烈担心会成为筛选候选人的门槛,让北京不喜欢的人物无法参选行政长官。他们担心,争取了十几年的"普选",最后只有"假普选"。

时隔三十年,香港再次走到了政治上命运攸关的时刻。这一次,很多香港人不甘心呆在谈判桌外了。

一场可能是回归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激进社会运动"占领中环"正在酝酿。运动的方式很直接──如果没有"真普选",就"公民抗命",不惜以违法(而后伏法)的牺牲手段"占领中环",瘫痪政经中心;试图凭这张蓄势未发的底牌强行登上谈判桌,逼迫中央妥协,落实"真普选"。

而另一边,一直通过港澳事务官员"放风"的北京,则直接摊牌。6月10日,国务院首次发布针对香港问题的白皮书,全面宣示中央政府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内涵与边界的立场。

像是三十年前那句针对主权谈判的"三角凳",2014年的白皮书,针对民主治权,字字句句仿佛又在提示香港人:认清自己的位置。

二、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这份《"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长达2.3万字的文件,系统回顾了"一国两制"的诞生过程、回归17年以来它在香港各个领域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宣示了北京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立场。

作为官方正式文件,白皮书虽没有法律效力,但常被中国政府用于发布重要政策或权威表态。1992年至今,在"地区"问题上,国务院发布过关于西藏的白皮书9次,台湾的2次,新疆的2次。而此次,是国务院首次针对香港问题发布白皮书,并同时翻译成七国文字,向国际社会发送。

白皮书提出,目前,"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一些"在经济社会和政制发展问题上的不正确观点",而这些观点与"一些人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和基本法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有关,因此,是时候"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

白皮书起草的主要参与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白皮书的起草开始于一年多前,选择此时发布,不可回避的正是目前争议激烈的行政长官普选问题。

强世功说,跟以往北京对"一国两制"的表述明显不同的是,白皮书还"特别强调了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白皮书中写:"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高度自治权的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剩余权力'",并详细列出了"全面管治权"所包括的内容。在强世功看来,用"全面管治权"这个概念概括基本法赋予中央在香港实行的权力,"强化了中央治港的理论基础"。

自2003年北京在香港强推涉及"国家安全"的基本法23条立法,引爆了回归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抗议、50万人上街游行之后,强世功认为,中央治港政策一直在不断微调,从过去"井水不犯河水"的放任不干预政策,调整至重视"沟通"、"对话"的话语权,再到普选前夜,强调全面管治权,白皮书展现了这种思路的调整。

更引人注目的是,白皮书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和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个表述在白皮书文本中反覆出现达6次之多,并放置在传统的"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之前,声明这是对"包括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等在内的治港者"的基本要求。

这个表述最早来自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所做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中国大陆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这一提法亦是之后习近平提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依据。然而,压力"内"、"外"有别,白皮书首次将香港问题放在"对外"的"国家安全"层面阐述,令不少港人愕然。

在白皮书发布之前,曾有两个以上接近中央与香港高层的消息源向笔者透露,随着2017年普选的临近,香港问题更倾向于被放进"国家安全"的框架处理,而不仅仅是"一国两制"框架。这一转变让北京的知港派忧虑,也令部分开放的香港亲中派政治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忧。强世功回应这一点时十分谨慎,他承认"一派人确实更关心国家安全的问题","鹰派"与"鸽派"正在治港问题上博弈,但也强调中央政府到目前的取态仍然是"平衡木"。

对普选问题,白皮书的表态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制度必须符合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的法律地位,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规定,经普选产生的行政长官人选必须是爱国爱港人士。"

"爱国者治港",这个30年来一直以领导人讲话与党报文章的形式存在的中央治港"潜规则",至此作为普选的条件,首次正式写进官方文件。

在白皮书发表之前,香港民间社会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已经降至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据2014年上半年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调查,随机抽样的人士中有48%对一国两制"有信心",45%"没信心",净值仅有3%,是回归以来最低位。

白皮书的发表令局势雪上加霜,犹如在香港舆论投下一枚炸弹,引发社会的强烈不安与反弹。香港网友Alex Fan在主场新闻形容:"开着电视见到中国政府公布了白皮书,震撼程度可相比25年前我在电视镜头看到北京六四事件。"感叹"一国两制已死"、"假面舞会提前结束"、"唯有占领中环"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泛民主派的公民党党魁梁家杰甚至表示,如果白皮书的论述是在1990年颁布《基本法》时发表,香港就不会在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占领中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陈健民对媒体回应称:"香港人要求的是最基本的尊重。其实北京越是尊重两制,香港人就越是尊重一国,但不断用一国压两制,反抗一国的力度就会越大。如果'高度自治'受到威胁,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香港人支持民主运动。"

不过,也有不同看法。曾任律政司司长的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在接受采访时便回应表示,白皮书并没有什么逾矩之处,香港社会反应过度是因为部分人过去对"一国两制"有误解,"这次中央只是系统地讲清楚"。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接受传媒集体采访时亦表示留意到关于"国家安全"的新提法,但认为在香港正进入激烈争议普选议题的时期,"中央透过白皮书讲清楚坚持的原则、忧虑、和希望的发展方向,对香港是好事。"

三、

香港的民主化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始终绷紧着香港和北京的神经。是否及怎样达至"普选"是基本法起草过程中争议最大的地方,也是后来遵照邓小平指示加入"循序渐进"原则,走到没有退路的今天,悬在眼前的最大难题。

研究了全世界15个国家民主转型经验的耶鲁大学教授林茨(Juan J. Linz)曾在1996年出版的名著《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中断言了这个难题的结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完成民主化之前,香港不可能变成一个民主政体,无论那里的民主运动范围和力量有多大。"

去年10月刚刚去世的这位著名社会学家认为,香港正好代表了民主转型经验的特殊案例:"在非民主化的国家之中是否可能产生一个有效运行的民主政治亚体制?"他经过分析后判断,无论政治上还是主权结构上,都不可能做到。

这也正是香港当下困境的核心来源。

对香港来说,现实政治中,民主的发生并不像民主派所期待的那样顺理成章:公民社会、言论自由、法治完善、行政高效、经济富足……种种社会基础都已具备,民主转型理应水到渠成。可惜上述只是充份条件,最重要的必要条件却是:香港有完全的能力决定自己可以怎样做。

但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决定将香港的立宪权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换言之,"自治"并不是本质性的,《基本法》的框架决定了香港特区的所有权力来自中央下放及授予。1997回归以来的政治实践,让香港人大致摸清了"一国两制"的底线,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岳总结为:"一般社会和经济事务决策,中央绝少干预,但在政制发展问题上,中央会毫不犹豫地行使其最终决定权。"尤其在民主化的问题上,实际上中央从没有放松过主导角色。白皮书的发布,也是例证之一。

回归以来,民主派人士在谋求香港民主化改革时,反覆重申着同一个道理:如不尽早建立民主制度,香港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曾在2004年的《明报》上发表文章,认为"香港已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活跃的公民社会、批判性强的传媒和议会内外的政党政治令管治日趋困难。在这环境下必须建立民主,才能驾驭政治局势。若不建立民主制度,就会出现政治滞差,即政治制度无法应付社会的政治诉求……民众或者变得犬儒冷漠,或者就容易走向民粹主义,各方利用群众运动及情绪来支持其政治路线,社会会更不稳定。"十年过去了,每一年,每一个月,都有人在发表早日落实普选的拳拳之言。

基本法中规定,1997到2007香港实行代议制选举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同时定下"最终达至普选"为宪制目标。因此从2003年开始,香港民主派人士就开始争取2007年实现普选。但全国人大三次针对《基本法》释法,将落实普选的时间表从2007年推到2012,最后推到2017。学者们眼看着理论推演中的代价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逐一变成现实,却无能为力。

对北京而言,"民主香港"同样是个意料之外的难题。

它并非"一国两制"最初的本意。无论是邓小平最初的"一国两制"构想,还是白皮书中提到的,1983年中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形成的十二条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要义均指向经济制度,是为了保障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马岳看来,"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思是"在主权统一的情况下,透过政治制度安排,赋予香港特殊的地位,在回归后继续以资本主义都会的角色来贡献国家经济发展",其实是49年中共建政之初,对香港"长期打算、充份利用"政策的延续。而基本法中关于司法独立、社会自由等安排也是为了让资本主义在这些配件下继续茁壮成长。换言之,北京需要,且只需要香港"马照跑、舞照跳",而不是什么政治民主。

此外,在中英谈判一直到基本法起草之前的香港,主流社会也确实没有表现出"民主"意识的集体自觉。当时香港的大多数民意既不求民主,也不愿回归,而是希望继续成为英国殖民地,即"维持现状";或者主权回归中国,治权留给英国。只有很少一部份知识精英与进步学生提出"民主回归",更少数的人提议公投式的"命运自决"。

四、

在香港和北京之间,有过短暂的一瞬,"民主香港"引发了共鸣。虽然三十年后回看,这段共鸣几乎像是错置了历史时空,尽是美丽的误会与一厢情愿的天真。

那是1983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港元暴跌,市民到超市抢购日用品,人心惶惶。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鉴于事态严重,先后致函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信中,他们反驳主流社会对殖民统治的眷恋,支持"民族回归",同时要求给予香港"民主自治",来稳定香港局势。港大学生会的去信中这样表述"民主治港"的诉求:"坚持港人民主治港的原则,而中国不干涉香港内部事务,将来香港地方政府及其最高行政首长应由市民普选产生。"

学生会给赵的信件其实难以代表多数学生的意见,此事曾在港大及中大学生内部分别引起极大争议。但以论政团体"汇点"为代表的本地知识精英与"进步学生"站在同一立场,表态支持民族立场的回归,同时向中共换取港人自治的民主制度,形成"民主回归"派,与社会主流的"维持现状"选择相抗衡。(注:"汇点"即是民主党的前身。)

谁也没想到,四个多月后,学生们竟然收到赵的回信。

1984年3月,赵紫阳覆信中大学生会,承诺:"中国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一定会符合香港同胞的愿望和利益";5月,覆信给港大学生会:"将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即你们所说的'民主治港',是理所当然的。"

赵紫阳的信函在本地传媒引起轰动,"民主治港,理所当然"被视为中国政府首次以书面方式表明对香港民主化的肯定态度──英国给不了的,我们可以给──这种表态,为当时在舆论上处于劣势的中方,开创出有利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大陆,"香港大学生支持回归"则被官方媒体《人民日报》等作为港人渴盼回归的代表声音广泛报道,亦在本港亲中媒体刊登,成了抗衡主流保守舆论的重要旗帜。

"民主"承诺所换来的舆论支持,就这样给了"回归"最后一把推力。

1984年12月19日,持续了两年、长达22轮的中英谈判落幕,中国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五、

关于这份受国际法约束、决定香港命运的最重要文件,英方谈判小组成员卫奕信(David Wilson)有个有趣的回忆:"我们希望制定出犹如《大英百科全书》般详尽的协议,但中方想要的,却是一份两三页A4纸大小的文件。"

最终出台的联合声明正文部份,的确只有1536个字,恰好两页A4纸。其中,关于政治体制只有两句话:"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由选举产生。"

从《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公布,到《基本法》1990年最终出台,期间经历了六年的时间。这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大陆亦经历了八十年代从最激昂到最保守的转折。关于"一国两制"与香港政体,北京和香港各自有了更深刻、也更警醒的理解;而《联合声明》的笼统含糊,给这些新的理解在《基本法》的最终定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强世功发表在《读书》杂志中的专文《基本法之谜》,记录了这段诡谲的历史。

"在基本法起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政治民主化讨论也如火如荼,民主普选,三权分立学说尘嚣云上。本来《联合声明》中只规定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由选举产生,并没有规定普选产生。可在这种政治氛围中,普选概念很容易引入基本法。"然而,1986年的北京学潮触发了邓小平的担忧,他在大陆推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同时,开始担心香港。"对香港而言,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窗口会不会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基地?会不会在回归之后成为导致中国政治动荡之源?……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香港民主化的关键是香港管治权是否能够掌握在爱国爱港阵营手中的问题……问题在于:'普选就一定能选出这样的人来吗?',为此,小平主张循序渐进,不能很快普选。同时,他明确提出基本法中要赋予中央干预香港的必要权力,防止香港出现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

1987年4月邓小平接见《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表达指导性意见。此后,《基本法》中关于普选的条文加入"循序渐进"等限定条件,最终定为:

第45条: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第68条: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

同一时期,港英政府一反常态大力进行民主化改革:1982年区议会引入选举、1983年市政局选民资格扩充至全港市民、1984年发布香港代议政制发展绿皮书、1985年立法局引入间接选举……民间涌现大量议政团体,连同最早支持"民主回归"的本地知识份子发展为香港的民主派。他们一面热切关注中国的变化,一面在香港民间推动民主启蒙,为97后的"港人治港"做准备。

没有人想到,更大的变数还未到来。

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是中国当代史的一次急转弯,也急煞车般地中断了香港对于回归的浪漫想像。承诺"民主治港理所当然"的赵紫阳被迫下台;而发生在北京的杀戮,通过电视画面一帧一帧钻进港人心里。在这之前,他们在香港游行、捐款、唱歌,热切地支持天安门广场的学生,前所未有地认同这个青春呼唤变革的祖国;这之后,他们悲愤交加,捐血、捐款给受伤、逃亡的学生,从国语学校退学,去中国银行大规模提款希望它垮掉,然后集体移民……

八九事件让香港人明白,回归中国不只是中央领导人笑谈的"换旗换督",在一个政治独裁的中国,必须有更具批判性的民主自觉与行动,才可能尽力维护"港人治港"。80年代"民主回归"的主要倡导者、学者罗永生回忆:"八九事件把整个香港社会都动员起来了,香港人到那时才真的知道专制是什么,通过看到民主的反面,才真的去想民主是什么,然后才大规模地去思考什么是政治。八九之后,'民主'脱离了'爱国',变成了一种对中国、中共更强的批判。"

而此时,正是《基本法》草案出炉后的第二次公众咨询期(1989年2月﹣7月)。六四事件之后,排山倒海的批评投向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明报》创办人查良镛和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退出起草委员会。民主化最积极的倡导者、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创办人李柱铭和司徒华,则被中国政府撤除草委会的职务。

而北京仍然力排众议,在草案中加入新的条文:第23条。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在多数条文称得上显示了足够诚意的《基本法》里,第23条却如同埋进美丽肌肤的定时炸弹,不断刺痛着港人的神经。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一国两制"承诺兑现,除了尚无民主选举之外,香港的司法独立、言论及媒体自由、游行及集会自由均得到保障。香港市民对中国政府及"一国两制"的信心也不断升高。"五十年不变",在大多数香港人看来,邓小平这句承诺如果可以实现,五十年之后也许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然而远远没有等足50年。不过5年之后,2002年底,北京提出希望香港尽快落实第23条立法,这条明显危及到香港社会自由的法令唤醒了自1989以来深藏在港人心中的焦虑。2003年的7月1日,回归纪念日,超过50万港人走上街头,抗议23条立法为《国家安全条例》,并同时提出争普选、保自治的民主诉求。

这场回归以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游行,改变了香港的政治乃至文化生态。本土意识的苏醒、回归后民主运动的起点,都从这里开始。而中央治港政策的演变,北京在香港事务、包括在媒体言论自由中的现形,也从这里开始加码。为庆祝回归而特别在香港设立的公众假期7月1日,从此反而成了各界团体集体游行示威的日子,而他们共识度最高的核心诉求便是:"尽快落实真普选"。

2014年,不论有多大的争议之声,港府将就2017普选出具草案。十几天后的七月一日,恐怕是这句口号可以最后一次用上的日子。白皮书在此时出台,加之"占领中环"运动此前宣布将在7.1"誓师",香港可能迎来97之后最愤怒躁动的"回归日"。

张洁平为自由撰稿人,现居香港。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朝鲜政府倒台利大于弊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朝鲜政府倒台利大于弊
Jun 17th 2014, 23:45, by 苏密·特里

纽约——朝鲜是一个不间断的威胁。通过近期的卫星图像得知,丰溪里(Punggye-ri)核基地的活动在增加。平壤政府似乎已经完成了第四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其弹道导弹项目也在继续发展。这次把手指放在按钮上的是31岁的金正恩(Kim Jong-un),他似乎比他臭名昭著的前任更加难以预料。

目前,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稳定有利害关系的主要国家——通过采取软性制约的政策做了回应。它们试图遏制平壤的过分举动,但仍然允许朝鲜政府继续存在:它们担心朝鲜政府的灭亡将带来动荡,而朝鲜半岛的统一会使韩国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付出代价。

但这是个狭隘的看法,因为朝鲜政府的灭亡在战略和经济方面带来的长期利益,将远远超过短期需要付出的代价。

金正恩政府的倒台首先会带来巨大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安全处理朝鲜的核武器、遣散其庞大的军队、为朝鲜人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管理难民流动。但好处马上就会出现,尤其是安全方面。

大约2500万朝鲜人——其中包括8万到12万在劳改营作苦力的囚犯——将从世界上最独裁的一个政府手中获释。受到朝鲜威胁的国家也将松一口气:韩国目前正受到朝鲜突击队或常规军事行动的威胁,日本处在导弹袭击的射程以内,美国则担心它将被卷入朝鲜半岛的常规战争,或者平壤可能会廉价出清其核材料。

甚至连被视作金氏政府盟友的中国,都将从朝鲜政府的倒台中获益:中国不必再给朝鲜提供燃料、食物及其他货物,并因为支持一个不合群的国家而在外交方面付出代价。

而韩国获得的经济机遇还要更大。重建朝鲜,并将其与韩国融合的费用可能会高达2万亿美元(约合12万亿元人民币)——甚至比德国冷战后统一的花费还多,后者估计在1.9万亿左右。但是,韩国国防预算将会立即减少,这能够冲抵一部分支出。韩国今年一年的国防预算就在320亿美元左右。

统一将造成人口构成的剧变。由于韩国人的平均寿命为81岁,而每名女性平均只生育1.2个孩子,韩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很快。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年龄在15到64岁之间的韩国人将从2017年开始减少,到2030年,人口总数也会开始降低。

朝鲜人口的年龄偏低,生育能力更强。朝鲜的年龄中位数为33.4岁,而韩国的年龄中位数为40.2岁。如果实现统一,朝鲜将给韩国带来逾1700万的潜在劳动力,韩国现有3600万劳动力。

还会有其他经济效益。目前,韩国几乎全靠进口满足能源及矿物需求。朝鲜的煤、铀、菱镁矿及稀土金属的储量丰富,据称,总储量价值6万亿美元,但朝鲜目前无法进行开采。韩国的技术可以发掘这些资源,促进整个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

长此以往,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可能会成为像德国一样的区域性消费及工业大国,德国目前是欧洲最强大的经济体,尽管该国需要应对25年前西德、东德统一带来的代价与剧变。高盛(Goldman Sachs)在2009年曾预测称,如果朝鲜半岛重新统一,那它的GDP会在30到40年的时间里赶超法国、德国,甚至日本,成为"亚洲的德国"。

考虑到这些益处,美国及其盟友必须改变对朝政策。它们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遏制举措,有意地去加快金氏政权的垮台。

这种更严厉的政策需要去设法切断金氏政权的所有非法收入来源,包括毒品走私、伪造货币,以及军事装备出口,还要扩大制裁规模,冻结平壤的所有海外银行账户。5月29日,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根据这些原则,批准了相关提案;这一提案理应成为法律。美国政府还应该采取更多举措,通过加强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和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的广播工作,削弱平壤方面对其人民的控制。

对那些在该地区进行了战略投资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来说,要让它们接受这个方案似乎有困难。但华盛顿方面可以向中国保证,朝韩统一后美国不会在现有非军事区以北的地区——或者朝鲜半岛的任何地方驻军,以此获得中国的支持。其实一旦来自北方的威胁解除,韩国的民族主义者自己就会反对驻军。

金氏政权垮台的前景可能会令人感到不安,但这是实现朝鲜半岛重新统一的必经过程,重新统一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因此,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必须摒弃"软遏制"政策,这些政策人为地延长了金氏政权的寿命。对于心中所愿,他们不应该太过谨慎。

苏密·特里(Sue Mi Terry),前中情局分析员,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维泽赫德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学者。这篇观点文章据《外交》(Foreign Affairs)杂志2014年7月/8月刊一文编辑。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教授集体呼吁慎与孔子学院合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教授集体呼吁慎与孔子学院合作
Jun 17th 2014, 23:59, by AMY QIN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呼吁大学捍卫学术自由原则,终止或重新谈判孔子学院项目的协议,目前已有近100个由中国政府支持的这一文化和语言项目进入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校园。

该协会的学术自由和终身职位甲级委员会(Committee A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本月准备了一份声明,在声明中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指出,通过允许中国政府在孔子学院内部制定学术人员招聘和监管原则、设计课程,以及限制可讨论内容的范围,美国的学院和大学牺牲了自己机构和员工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声明称,"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国家机构的一个部门操作,被允许置学术自由于不顾。"

声明还说,"成立孔子学院的大多数协议都带有保密条款以及对中国政府的政治目的和惯例做出的不可接受的让步。"

孔子学院被广泛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雄心勃勃的文化外交努力,该项目被世界各地的大学所接受,作为向学生提供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的低成本高效益的一种方法。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援引北京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的话说,自从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这个得到中国政府大笔补贴的项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400多家孔子学院。

然而,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有关孔子学院声明的发布表明,该协会已加入到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行列,在最近几年中开始抵制这一项目。去年12月,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曾发表了一份类似的声明,呼吁大学切断与孔子学院的关系,还援引了两个加拿大大学的例子,由于担心孔子学院对学术自由带来威胁,他们拒绝或终止了开办孔子学院的协议。

其中一个例子是,安大略省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 in Ontario)决定于2012年关闭该校的孔子学院,此前一名在该校孔子学院担任助教的人,向安大略省人权法庭(Human Rights Tribunal)投诉,指控该校孔子学院的歧视性招聘做法。这位名叫索尼娅·赵(Sonia Zhao)的助教指控称,通过要求她隐瞒自己的法轮功信仰,该校"让歧视合法化"。法轮功是一种被中国禁止的精神运动。

该校去年夏天在其网站上提供的最新情况表示,孔子学院在招聘过程中"将某些类别的申请者排除在外,这有悖该校平等包容的价值观,也不符合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反歧视政策。"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声明中引用了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人类学退休教授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去年10月份在《国家》(The Nation)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孔子学院的文章。萨林斯写道,孔子学院"看来在加拿大和其他地方比在美国遇到了更严重的阻力"。

萨林斯写道,北京在与美国大学进行谈判时似乎更灵活,尤其是在希望进入像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或芝加哥大学这些名校的校园时。

尽管有这些更大的让步,但美国大学仍发现,与北京签订的协议中常常包括一些与他们的学术自由概念不一致的要求。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研究中国政府与外交政策的朱恩·托伊费尔·德雷尔(June Teufel Dreyer)曾在2012年对《纽约时报》说,"有一大堆禁止讨论的话题。你被告知不能讨论达赖喇嘛(Dalai Lama),或是邀请达赖喇嘛来学校。西藏、台湾、中国的军队建设、中国领导层的派系斗争等,这些话题都属于禁止之列。"

美国和加拿大协会的声明表达了与萨林斯结论中所表达的态度一致的共鸣。

萨林斯写道,"开办了孔子学院的名校应该率先改弦易辙,率先强调其中涉及的问题远比他们自身的具体利益重要。他们通过开办孔子学院,已经加入到一个外国政府的政治和宣传努力之中,这种做法与他们在其他场合承诺的自由探索和人类福祉的价值观相悖。"

尽管这两个协会的声明都将孔子学院与其他由政府支持的文化项目,比如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和法语联盟(L'Alliance Française)做了比较,但这两家协会指出,其中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和那些机构不一样,孔子学院设在大学的校园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郑裕彤私有化旗下上市公司遭否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郑裕彤私有化旗下上市公司遭否决
Jun 18th 2014, 00:06, by NEIL GOUGH

香港——亚洲富豪郑裕彤以24亿美元(约合148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大陆地产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将其私有化的计划,赢得了持有该地产公司99.84%有资格股份的投资者的支持。不过,这是不够的。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周一晚些时候表示,自己的母公司,也就是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公司提出的收购计划未能成功,因为仅持有具有投票权的总股份0.16%的投资者投了反对票。周二在香港股市,新世界中国地产的股价下跌了22%。

郑裕彤这次失败的尝试是败在所谓的"数人头"规则的收购的最新例子,该规则不仅考虑投票的股份数量,还要另外参考实际参与投票的股东人数,也就是所谓的人头数。

批评"数人头"规则的人称,该规则让某些持有投票股的股东可以被操纵。2009年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在经过调查之后,阻止了亚洲首府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以22亿美元将自己控股的电信公司电讯盈科公司私有化的企图。法庭发现,赞成收购的投票股份曾被操纵,以股票分割的形式让持赞成股的人数得以通过人头数检验。这个案子的部分结果是,香港在2012年取消了"数人头"规定。

金融及企业监管网站Webb-site的出版人兼香港收购委员会(Takeovers Panel)副主席戴维·韦布(David Webb)说,"人头数检验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过时的做法,让现代企业监管的一股一票原则无能为力。"

韦布说,"'数人头'规则能够被滥用到促成一个方案上,比如电讯盈科的股票分割案,也可以被滥用到阻止一个计划上。"韦布曾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举报电讯盈科案存在投票操纵嫌疑而立了功。

虽然香港对当地注册的公司废除了'数人头'的规定,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只有13%是在当地注册。大多数公司则是在开曼群岛或百慕大群岛注册,这些地方仍使用人头数检验。据韦布的网站数据显示,有75%的香港上市公司的注册处所是在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这两个离岸中心。

人头数检验不适用于传统的收购或直接从股东购买股份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香港需要获得持有至少90%投票股的股东支持。反之,当一个公司,像郑裕彤的公司那样,试图通过"协议收购"进行收购时,则要考虑"数人头"的因素,"协议安排"是一种由法院协调的收购过程,这种做法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和南非也很常见。

这种收购方式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所需要的赞成股份的门槛较低,而且收购的过程可以更快。根据这种安排,收购计划只需要75%参与投票的股份支持就可以通过。但还却需要赢得50%以上实际投票的股东的支持。

香港关注资本市场交易的英国博问律师事务所(Berwin Leighton Paisner)合伙人马可·詹(Mark Chan,音译)说,"协议收购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做法,因此也更确定。但是,与正常的全面收购相比,这么做不够灵活。协议收购真正取决于你的股东基础,以及你认为你能得到的支持水平。"

香港的问题是股东很少不怕麻烦地把股份注册在自己名下,因为这个过程很繁杂,主要是填表。而他们通常会任由中央结算系统将他们注册在一个没有注册商标的指定公司名下。

在以协议收购的形式进行投票时,这个被指定的公司在需要进行"数人头"的时候只被当成两票,即一个赞成票,一个反对票,而这个公司或许会持有收购目标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新世界发展公司在3月份宣布以6.8港元每股的价格竞标收购新世界中国公司,这个价格比该公司股票在竞标前的交易价格高出30%。新世界发展公司在这笔交易中,对自己已经持有了70%的新世界中国公司的估价约为600亿美元。

但是当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新世界中国公司股东开始为这一报价投票时,投赞成票的99.84%股份由255名注册股东持有。另外持有该公司0.16%股份的股东投了反对票,这部分股票的股东是494名注册散户,这部分人数占比60%,足以让这一交易无法通过"数人头"这一关。

新世界发展公司现在必须等待12个月,才能再次竞标收购这一公司。

香港在两年前废除"数人头"的规定后,将其替换为,在协议收购中如果有10%的独立股份投票反对,投票则无法通,这类似于正常收购案例中有90%股份支持才算通过的门槛。

韦布说,"香港上市公司中有75%的公司是在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注册的公司,这两个地方应该效仿香港。"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