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共和党推动制裁伊朗作梗白宫核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共和党推动制裁伊朗作梗白宫核谈
Jan 14th 2014, 11:55, by MARK LANDLER, JONATHAN WEISMAN

华盛顿——眼下美国和伊朗即将迈入核谈判的一个关键阶段,奥巴马总统正在发起一场激烈的行动以巩固后方,他要阻止参议院共和党人支持新一轮的严厉制裁,以免外交努力毁于一旦。

这项提案旨在彻底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其发起人已经得到了59位参议员的支持,这样一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就已经进入射程范围内了,一旦达成,奥巴马所威胁使用的否决权就能够被推翻。迄今已经有16位民主党人和总统背道而驰,提案的发起人希望再争取一些。

这场争斗给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奥巴马政府的官员称,相比之前为了达成一项为期六个月的临时协议而进行的谈判,这次的谈判还要更艰巨。上周日签署的临时协议只是暂时冻结了伊朗的核项目,换取了制裁的有限缓解。伊朗官员威胁说,一旦美国在谈判期间实施新一轮的制裁,他们就离开谈判桌。

白宫在谈起这个问题时措辞极为严厉,称投票通过新一轮制裁无异于"向战争进发",并对那些支持提案的议员发起质疑,要求他们向公众阐明,自己支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副国家安全顾问本杰明·J·罗兹(Benjamin J. Rhodes)说,"这是明摆着的,如果你放弃外交途径,就得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看看制裁能否促使伊朗投降,当然我们认为这不太可能,要么就考虑军事行动。"

然而有来自两党的参议员愤怒地驳斥了这种描述方式,说伊朗当初愿意进行谈判,本身就是国会施加制裁的结果。他们说,西方需要用更多的制裁来作为一种"外交保险政策"才对,以备伊朗违反临时协议,或者谈判最终破裂。

这些态度的背后,是中期选举年里各种政治盘算的强力融合。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这样的亲以团体在游说国会增加对伊朗的压力,许多议员现在已经相信,德黑兰威胁要退出谈判是虚张声势。

有国会助手称,临时协议的签署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参议员可能倾向于给外交一个机会,还有一些则对这个半年协议的条款心存忧虑。协议的全文至今仍未公布,这引来了批评人士的怀疑。不过白宫在周一称,议员很快就能拿到这份协议。

奥巴马及一些高级官员不断在和议员们会面,为他们的外交行动作辩护,试图止住这股制裁的冲动。他们援引情报评估报告称,制裁是会破坏谈判的。他们还提出,一旦谈判破裂,国会总是可以迅速发起制裁。

"和平和外交是我优先考虑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向国会发出这个讯息,现在不是施加新一轮制裁的好时机,"奥巴马在周一和西班牙总理马里亚诺·拉霍伊(Mariano Rajoy)会面后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应该让外交官和技术专家去做他们分内的事。"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内华达州参议员哈里·里德(Harry Reid)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他顶住了压力,没有同意就制裁提案进行投票。一方面要继续自己一直以来对以色列的强势支持,一方面又要维持和白宫同样坚固的联盟,里德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助手们称,在1月28日发表国情咨文之前,里德不会允许参议院就任何提案进行表决。

他们说,民主党人是理解奥巴马的微妙处境的,他在一项伊朗提案上首次使用了总统否决权,而如果首次否决就被推翻,那将是一次历史性的打击。然而民主党人认为,目前这样的平静只能维持几周,而不是几个月。

一些知名的民主党人最近选择支持该提案,比如科罗拉多参议员、民主党参议院竞选委员会(Democratic Senatorial Campaign Committee)主席迈克尔·贝内特(Michael Bennet)。助手们说支持制裁的民主党参议员数量足以推翻总统否决权,而众议院可能也有不惧怕否决权的资本。

国会山的一些人说,这项提案的命运可能会被来自伊朗的新闻所左右。如果报纸开始在头版报道伊朗经济出现复苏,或曝出伊朗和盟友之间的贸易规模激增,里德可能会在压力之下同意进行表决。制裁的倡导者称,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两种现象都已经出现了。

"伊朗的经济已经稳定下来,现在开始呈现一种积极的态势,"保卫民主基金会(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总干事马克·杜博维茨(Mark Dubowitz)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情绪有所转变。"

有报道称伊朗和俄罗斯正在商谈一项石油换商品的计划,一些民主党人因此指责德黑兰违反了临时协议的约定。白宫说,它也有类似的担忧,并指出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周一向俄罗斯外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 Lavrov)提出了这个问题。

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女发言人特琳·M·海登(Caitlin M. Hayden)说,这样交易和美伊的协议是"不一致的,可能会触发美国的制裁。"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海平面上升,潮水威胁美国东海岸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海平面上升,潮水威胁美国东海岸
Jan 14th 2014, 10:39, by JUSTIN GILLIS

在曼哈顿下城区,水边那间白色小屋如此不起眼,以至于几天前在炮台公园散步的游客都没多看它一眼。

但走近了看,位于海岸警卫队(Coast Guard)一栋大楼背后的小屋屋顶上树着天线和其他一些装置。虽然比衣橱大不了多少,但这间小屋正在帮助科学家观察这个时代的环境科学大谜团之一。

小屋里的设备连着水里的探测器,那些探测器追踪着纽约港的潮水涨落情况。它们的读数每六分钟便会向卫星发送一次。

尽管现在的这些设备都是最先进的,但有一种检潮仪却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便在炮台公园,一直运行到现在。负责设备运行的是一个政府机构,该机构最初是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设立的。对那些正在努力研究海平面已上升了多少且还将上升多少这个问题的科学家而言,这么长的数据记录非常宝贵。

科学家们用了几十年时间来研究所有会影响海平面上升的因素,现在,他们的研究终于要得出结论了。这些科学家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觉到美国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险。

全球气候科学家的官方立场是,如果排放物继续快速增加,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可能最高会上升三英尺(约合0.9米)。但一些科学证据表明,这个数字甚至会更高,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达到五英尺或以上。

一些科学家称,因为诸多原因,东海岸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但最重要的是,就在海平面在上升时,这片地方的陆地却正在下沉。而这要追溯到上一个冰河时期,它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大约2万年前。

那时,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地区覆盖着一个厚度超过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巨型冰盖。随着冰盖的扩展,它的重量迫使地壳下沉。相应的,远离冰盖的地区往上凸起,就像有人踩着气球的一端,导致另一端鼓起来一样。如今,那个冰盖已经融化了,原来直接被冰盖覆盖着的那片地区正在上升,而周围凸起的地方则正在下沉。

从缅因州南部到佛罗里达州北部,一直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下陷,而这种下陷表现出来的,则似乎是海平面在上升。

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地区是下沉速度最快的。在19世纪,岛上的各个社区共容纳了数百名居民,但现在,那些社区都已消失不见了。1910年前后,霍兰德岛(Holland Island)的人口达到巅峰水平,有近400人,岛上有商店、学校、棒球队和几十处住宅。但随着水面上升,小岛被侵蚀,这个居民区不得不被遗弃。

到最后,只剩下唯一一处坚固的维多利亚风格房屋屹立在存留下来的一小块土地上,在涨潮时像是矗立水中一般。几年前,《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记者戴维·A·法伦特霍尔德(David A. Fahrenthold)详细记录了那处房屋的倒塌。

除了东海岸一带陆地的普遍沉降以外,随着时间流逝,处于松软沉积物上的一些地方也很可能会逐渐下沉,所以局部的地面沉降很可能会比地区趋势更糟。新泽西州的许多沿海地区就是如此。在找出这个因素方面,炮台公园所提供的海平面记录尤其有价值,因为那里的检潮仪安装在基岩上,所以相关记录可以免受沉积物沉降的影响。

或许最奇怪的因素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以及附近的几个地点有关。弗吉尼亚州现在的低洼海岸大约在3500万年前受到了一颗流星撞击——撞击的力度非常大,它或许导致了东海岸所有生物的死亡,并引发海啸的巨浪冲向了蓝岭山脉。流星的撞击扰乱了方圆50英里地区的沉积物的分布,降低了沉积物的强度。诺福克就位于这个地区的边缘地带,有些科学家认为这场远古时期的灾难或许就是这里下沉速度尤其快的原因之一,虽然其他科学家不确定这是一个重大原因。

海岸被淹已经成了诺福克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抬高街道和改善排水,诺福克投入的资金数以百万美元计。而真正为这座城市提供保护将需要高达10亿美元(约合60.4亿人民币)的资金,诺福克官员表示他们没有这么多钱。数年前,诺福克市长保罗·弗赖姆(Paul Fraim)因为承认最后可能必须要抛弃某些地方而登上了头条。

东海岸周边的市政规划者都想知道:事情会变得多么糟糕,以及会以怎样的速度变糟?

仅仅几周前,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肯尼思·G·米勒(Kenneth G. Miller)和罗伯特·E·科普(Robert E. Kopp)与他们的几个同事对所有已知因素进行了考虑,这是目前最具雄心的尝试。他们以新泽西为中心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个问题不只与遥远的未来有关。

例如,根据罗格斯的预测,考虑在被暴风雨摧毁的泽西海岸(Jersey Shore)买房或重建房屋的人应该知道,当他们还完30年期的贷款之后,海平面可能已经上升了将近1英尺(约合0.3米)。于是与过去相比,这里会更容易发生海岸洪灾,并带来进一步的财产损失。

据罗格斯预测,即使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只上升8英寸(保守估计),在炮台公园这样的基岩地区,海平面会相对上升14英寸,新泽西沿岸平原的海平面则会因为沉积物沉降而上升15英寸。他们估计,到2100年,如果全球海平面上升28英寸,炮台公园的海平面就将上升36英寸,沿岸平原则为39英寸。

这些数据颇为惊人,但是美国公众仍极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然而,在诺福克等城镇——即便在没有风暴的情况下,这里的居民已多次经历洪灾,而且这里的有些住房根本卖不掉——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过去两三年真的有所改变,"诺福克环保组织湿地观察(Wetlands Watch)的负责人小威廉·A·斯泰尔斯(William A. Stiles Jr.)说。"你现在可以听到人们说,'我不想再在开车上班的路上淌盐水了,我需要一些解决方案。'"

翻译:陈亦亭、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安倍承诺慷慨援助与中国竞争非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安倍承诺慷慨援助与中国竞争非洲
Jan 14th 2014, 08:41, by MARTIN FACKLER

东京——本周一,日本首相出访非洲三国的行程画上了句号,他在此行中提供了价值可达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和发展项目,以此帮助日本追赶中国在非洲大陆留下的深刻印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表示,他希望扩大日本在非洲的影响,开发这个既能为日本的工业经济提供矿产资源、又能成为日本商品的新市场的地区。

安倍晋三已把非洲列为自己外交攻势的核心目标之一,以此襄助他在国内推出的增长政策,该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旨在结束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局面。

由于把更多关注投向非洲,安倍晋三正在把日本推入非洲的资源争夺斗争,参与斗争的还有中国、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企业。日本对寻找所谓的稀土金属新资源尤为热切,这是电子产品和手机使用的原料。目前,日本主要是从中国进口这些原料。

然而,日本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中国,后者十年来一直在非洲大举投资。安倍晋三访问非洲的时候,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开始了非洲四国的访问行程,这样的巧合似乎是为了突显这场激烈的竞争。

日本官员曾表示,中国自2000年以来为非洲提供了750亿美元(约合4531亿元人民币)的发展援助资金,日本虽然无法达到中国的援助水平,但却希望通过其他的方式来缩小差距。方式之一是利用日本的援助训练非洲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便将日本的支援举措与中国的项目区分开来。中国的项目主要雇佣中国工人,提供给非洲人的工作机会很少,由此受到了批评。

此次访问还改变了日本一贯的单调外交风格,展示了很多技巧。周五,安倍晋三与他人互开玩笑,甚至与科特迪瓦总统阿拉萨内·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交换了球衣。次日,安倍晋三还观看了在阿比让举行的柔道大赛。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股市低迷中国证监会放慢IPO节奏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股市低迷中国证监会放慢IPO节奏
Jan 14th 2014, 03:19, by NEIL GOUGH

香港——中国证券监督机构采取措施加紧对新股发行的限制之后,有五家公司于周一中止了新股发行计划,这是新股发行禁令实施一年后,中国大陆在力图重启市场时面临挑战的最新信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上周日宣布,该机构将对向投资者推销首次公开发行(IPO)新股的公司展开调查,同时监督公司高管在此类会议上的言论,以确保他们不会有披露证券交易所公开备案文件未包含信息的违法行为。

证监会还说,将对试图以高出行业平均市盈率的价格发行新股的公司进行监督,并要求他们发布额外的风险公告。证监会表示,不遵守规定的公司将被禁止发行新股。

前述五家公司都是2012年末以来首批获准在中国大陆发行新股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周一表示,将暂停公司在深圳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的计划。创业板是二板市场,主要服务于初创企业,中小板是另一个二板市场。

这五家公司是北京东方网力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汇金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绿盟科技、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述五家公司在向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声明中一致表示,他们暂停上市是为了应对证监会的举措。这五家公司宣布取消上市之前,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上周五宣布取消IPO计划。

前述事态发展令中国的经济计划受到挫折,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领导层在去年11月召开了会议,相关计划于会后出台,要让市场在新股上市的过程中扮演分量更大的角色。

尽管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上证综合指数却是去年亚洲表现最差的股指

受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1日的IPO暂停政策的影响,已有逾700家公司等待在上海和深圳出售股票,投资者由此担心市场会被积压的上市计划淹没。决定取消对IPO市场限制的时候,证券监管机构公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总体上在上市进程中给予市场更多自由。

除了宣布重启IPO,监管机构还公布了几项改革举措,计划将市场监管从以审批为本的制度——即由监管机构审查各项交易——转向与美国类似的以信息披露为本的体系,让公司自行承担完全合规的责任。

与此同时,中国的监管机构正尝试调整规则,使股票销售的估价过程更加透明。

中国的IPO市场一直受到大量案例的困扰,案例中的公司的股价在交易首日——唯一一个涨跌幅可以超过10%的日子——飙升,随后几天就跌至发行价以下。这使中国的很多普通投资者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基准股票指数交易量从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减少。

然而,设法控制股票上市后的异常股价浮动之时,证券监管机构可能会促使IPO候选者的管理层及其主要股东重新考虑寻求在国内售股是否值得,如果他们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估价的话。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吴伟访谈:80年代与当前改革的异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arn to Code Websites

in 10 weeks with a part time course. Learn html, css and javascript from the best instructors. Apply now!
From our sponsors
吴伟访谈:80年代与当前改革的异同
Jan 13th 2014, 02:20, by 储百亮

吴伟是一位前体制内官员。上世纪80年代,他曾深度介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主导的有限政治改革。吴伟也曾担任赵紫阳高级幕僚鲍彤的秘书。1989年,当邓小平不再支持赵紫阳并下达了向在天安门广场静坐示威的学生开枪的命令后,那些改革就此告终。吴伟在六四之后被拘并被调查,之后进入出版和商业活动。他持续密切关注中国政治,去年在香港出版了《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一书。

在一次采访中,61岁的吴伟讨论了他在80年代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用来理解目前中国领导层正在进行的市场改革的动机,及国家主席习进平治下的社会调整。采访节选如下:

问:

习进平说党承诺实质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你在1980年代参与了中央领导的改革项目。和现在相比,当时的改革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哪些不同?

答:

当然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整个社会背景方面的差异。八十年代改革是在解决"四人帮"后,由胡耀邦主导真理标准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的基础上引发的。人们通过总结文革的历史教训,对毛泽东遗留下的这套理论,这套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再认识,得出了中国不改革这没有出路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整个民心- 老百姓,包括知识界,也包括邓小平和多数在文革中吃了苦头的中共党内高层领导人,大家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认识。因而,推进改革是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党内虽然有少量反对改革的保守力量,但是从总体上说,改革得到了全社会,包括中共党内的普遍支持。人们至今仍然把八十年代看做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那时候确实是民心齐。

而现在呢,人们普遍最关心的,不再是改革,而是在看你执政党能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能不能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现在的改革,不再是民众的改革,只是官方的改革,是官方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持一党政权的合法性而进行的权力再分配的盛宴而已。与八十年代相比,民众对于改革的关注度和支持度都已经大幅度下降。

八十年代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执政党强调改革开放时,舆论环境都相对开放;凡是执政党强调反自由化时,舆论环境就相对收紧。近一年来的情况却是有点吊诡,当局在强调改革的同时,却加紧了对舆论的管控,舆论界被压制得很厉害,各大媒体,知识界的精英们大都感觉进入了一个舆论环境的冬天。连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和微博,也开始进入半死不活的状态。知识界,和社会底层民众已经基本失去对改革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也就谈不上支持或者不支持改革了。而且,整个中国的思想界,现在已经处于半撕裂状态。

问:

鉴于这些不同,你认为可以从80年代的改革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

八十年代的改革和现在的改革还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八十年代执政党能够和敢于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和经济体制改革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当时那场政治体制改革,本身就是由执政党所主持的和领导的,是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提出和推动的。他认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下去。那个时候对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政分开,党内民主这些问题,邓小平都是完全支持的。虽然赵紫阳提出的政改方案在很大的程度上超出了邓小平所建议的内容,但邓小平仍然没有反对,没有表示不同意见,只是说注意不要搞三权分立,他对政改方案表示了完全赞成的意见。

我觉得,从邓小平1980年讲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到后来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通过的政治改革方案,这在他的思想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认为,邓小平开始时在他的内心里对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是赞成的,是想试试看的。虽然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他同样认为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不错,后来也是邓小平支持党内保守势力,扼杀了这场由他亲自提出的政治改革。其中的原因,不是邓从一开始就反对搞政改,而是他通过一年多的政改实践,看到了搞政治改革可能出现的后果,会超过他所能承受的底线。他发现这场改革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放出来的是民众的民主要求和情绪这个"魔鬼",这已经超过了共产党所能允许和控制的范围,有可能威胁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1989年的学潮,让他直接感觉到这种危险,加上当时学生采取了不妥协策略,为了维护共产党统治地位的稳定,他坚决出手镇压了学潮,也由此中断了中共执政史上唯一一次政治改革。即便如此,邓小平也没有彻底否定八十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他仍然坚持说,十三大报告"一个字也不改",只不过他后来对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字也不再提而已。

问:

在你的书中,你描述了1988年的一次党内学习会,会上准确地预测,对党的控制最主要的威胁将来自学生抗议。

答:

1988年下半年,鲍彤主持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做过社会动向预测,曾经预计到中国可能在1989年的上半年发生一定的社会动荡,甚至可能达到中等程度的社会动荡。那一年,赵紫阳主持的中共中央在物价闯关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失误,出现了抢购风潮。同时,知识界,包括学生中的很多人对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缓慢、双轨制下滋生腐败表达了强烈不满。根据这样一些社会动态,我们判断出现新的学潮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将是难免的。而且从当时国际上的情况,尤其是东欧国家进行改革的经验来看,也表明明改革中会出现相当大的不稳定因素。

对这个问题,赵紫阳提出要中央研究室做专题研究,并提出对策方案。研究也搞了,对策也提了,但是说实在话,现在回过头看,我认为重视程度是不够的。那个时候,执政党对于处理改革过程中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缺乏认识和经验。特别是没有能预计到党内不同意见的争论会走向对抗与尖锐化。我感觉,赵紫阳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党内会出现问题,后来恰恰是这个问题,成为导致镇压学潮、赵被撤职,和政治体制改革中止的主要原因之一。做为一个总书记,赵是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但是他又不是一个非常成熟政治家。他一直认为邓对他主持的改革是支持的,但他没有去想邓小平不支持他的时候会怎么样,没有对于党内斗争尖锐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许在他内心里想到过这些问题,但在当时条件下,他没有,也不可能对任何人,包括鲍彤在内,敞开了讲这些问题,更不可能让他的幕僚们去研究这个问题。

问:

和1980年代末相比,你如何评估当前发生社会危机的可能性?

答:

我认为,发生社会动荡的条件,现在和八十年代有很大差别。首先,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心态与现在不同,人民普遍是要求改革、支持改革的。虽然通过1988年物价闯关的失败,人们对危机来临的预感有所加强,但人们对价格双轨制所带来的腐败是深恶痛绝的,对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是支持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人们对于腐败有很强烈的反感,对于腐败的承受能力还不很高。现在与那时不同。过去20多年,已经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权贵对国有资产的掠夺,完成了权贵利益集团对于经济的瓜分,执政党、官场和整个社会已经走向深度腐败,人们心里面对于腐败现象已经习以为常,或者说承受能力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社会矛盾、官民矛盾、社会分配不公在加剧,但人们对许多事情已经见怪不怪,换句话说叫做承受能力大大增强,直接以街头行动进行反抗的情绪从总体上已经弱化。和那个时候相比,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反而要低得多。

第二,1989年发生的社会运动,知识精英和学生是主体。但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近年来当局对于公众舆论的打压,大多数民众和知识精英都进入了一个"猫冬"的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所谓自律状态。经过六四镇压以后20多年的所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业的实际压力,整个学生的心态和八十年代的更是没有办法相比。学生的政治参与程度和参与要求都大幅度下降。从这个角度说,社会爆发中等规模或者大规模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也大幅度下降。

第三,经过1989年镇压以后,社会上以大规模街头运动进行反抗的可能性也大幅度降低。从目前情况看,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主体都是底层民众,或因强拆、或因腐败、或因司法不公等原因而引起,表现出地域性、行业性、局部性的特点。我认为,六四镇压在人们心理上形成了一个恐惧的阴影。加上当局近年来用强力实行维稳,加强了对有组织化维权的镇压,造成了人们对公开参与表达不满的行动产生了心理上的一种恐惧。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当局对于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也极为恐慌,他们要把发生有组织社会反抗运动的所有萌芽都扼杀在胚胎状态。这一点,从他们不顾舆论压力,坚持以刑事罪名对许志永、王功权等新公民运动的参与者进行审判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我认为,尽管现阶段中国"到处都布满了干柴",发生小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广泛存在,但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如果没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引爆,在现有条件下几乎不可能。

问:

你认为当前中央领导是否吸取了八十年代改革的经验教训?

答:

我感觉他们对80年代的改革并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他们没有去研究当时的那场政治改革,为什么要搞党政分开,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和法治,为什么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们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现在中共的权力集中程度已经比八十年代大大进了一步,已经演化为一种维稳体制。他们不敢谈民主,不敢提宪政,更不敢用宪法、法律和制度去"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种心态与邓小平相比,已经是大退了一步。当年虽然是邓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虽然他对于改革是有底线的,但在80年代的改革当中,邓小平并不是不敢碰政治问题。他提出了党政分开,提出了反对权力过分集中,提出了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等等。对政治改革问题,当时他是敢碰的。而现在的执政党中央虽然偶尔也讲到政治改革,但那只不过是巩固党国体制的一个障眼法而已。

问:

你如何评价去年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内容?

答: 

当前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党的改革,而不是民众的改革。它是以维护党权、全面维稳为最终目标的。决定公布之后,曾经引起一些人的欢呼,认为比八十年代的改革大前进了一步。说实施,决定在经济改革方面的一些提法、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有没有进步?我说,有进步。但总体上说,我对于这个改革不看好,因为这个改革,除了经济上为了维持增长不得做些调整之外,在其他方面没有多大进步,特别是在政治上舆论控制上是大大倒退了的。在经济改革方面,从总体上说,我认为它是一个矛盾的东西。它提出仍然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仍然要加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对国企垄断问题却只字不提。中国现在整个经济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国企垄断。国企是权贵利益集团的大本营。虽然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看起来好像是个进步,但实际上,这和国企的主体地位是矛盾的。有国企的特殊地位存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根本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市场主体——企业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如果在市场环境当中有 垄断地位存在,说谁是主体,谁不是主体,那么企业的平等地位是不存在的。

另外,要真正把革进行到底的话,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也是绕不开的,邓小平早就明确说过这个问题。改革过程中,有大量的既者利益者、既得利益集团在妨碍改革措施的落实。不下决心解决利益集团的阻碍,改革无法深入;要利益集团问题,又不得不拿自己的官僚队伍开刀。改革的半途而废是可以预期的。在坚持现有意识形态之下,现有的党国领导体制之下,进行所谓经济改革,只能是有限的市场化,而不可能是完全市场化。当这场改革走到一定的程度,妨碍了中国的各种利益集团生存的时候,改革就会面临两种选择,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下决心彻底打破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前者,意味着改革失败,后者,则意味着中国真正走上转型之路。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本采访用中文进行。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为何总吃朝鲜的亏?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为何总吃朝鲜的亏?
Jan 13th 2014, 23:55, by 乔纳森·D·波拉克

华盛顿——张成泽曾被普遍认为是朝鲜的第二号人物,在他被处决一个月后,中国仍然处在尴尬的境地,难以处理跟与世隔绝、目中无人的朝鲜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很明显,中国的对朝政策长期以来都很失败,虽然北京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

对于朝鲜的内部权力斗争,迄今为止,中国的官方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呼吁其保持国内稳定这样的套话。但张成泽的下台,必定给中国的高层决策者带来了深深的不安,他们再次发现自己被挡在了外面。

几乎所有迹象都表明,这一事件让中国领导层措手不及。相比之下,在此事发展到12月8日朝鲜中央政治局(Politburo)会议这个高潮整整五天之前,韩国情报部门就披露了张成泽倒台的消息。

金家王朝有意尽量把这件事瞒着中国。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吐露对朝鲜的失望,但是没有人可以或者愿意把平壤对中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依赖转变为卓有成效的影响力。

从中国改革之初邓小平主政时期开始,北京就已经进行过多次尝试,希望说服朝鲜进行逐步的经济改革,与外部世界发展正常关系,并更多地注意中国的利益。然而,朝鲜继续着索取和忤逆并在的一贯作风,比如多次对韩国发出威胁,并加速了核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的研发,全然不顾中国和其他所有国家的反对。除了让朝鲜采取了一些温和的行动,在北部推动非正式的市场化进程之外,30多年来,中国的对朝政策可谓毫无建树。

中国跟朝鲜领导者之间的接触主要是通过张成泽进行的。他并未因此成为北京的人,但他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比平壤任何所有领导人都丰富。张成泽控制了朝鲜的多个商业利益集团,并负责朝鲜在中国边境的经济特区建设,从而聚集了巨大的经济势力。

北京大概是指望张成泽有意打开一扇通向朝鲜的小窗口。他们也许还认为,张成泽有希望成为稳定的倡导者——中国长期寻求这种稳定,但一直都没有成功。

但数十​​年来,张成泽无疑在平壤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树敌无数。在朝鲜的统治集团中,对他太过关照中国利益的怀疑也日益增加。一旦金家王朝的第三任领袖金正恩(Kim Jong-un)要求重新分赃,张成泽积累的财富以及他跟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就注定了他的倒台。

跟张成泽有关系的朝鲜官员现在纷纷受到怀疑;据报道,还有其他人遭到了解职或处决。在金正恩巩固权力并要求所有下属都绝对忠诚的过程中,支持跟中国合作的人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在朝鲜没有了可靠盟友,中国就必须应付金正恩了,这位鲁莽而浮夸的年轻领袖对中国一向不理不睬。

张成泽的下台,是中国对朝政策一长串失败中的最新一次。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对中国而言,朝鲜是一个缓冲国,北京用它来避开美国的压力。但更多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中国成为了朝鲜的一个缓冲国,因为北京仍然是平壤的主要支持者。

中国的外交政策目前显得大胆而张扬,但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仍然极端不愿意承担风险。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北京会继续对朝鲜表现出这样的谨慎,甚至是彻头彻尾的胆怯。

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那场战争对中国共产党和军队中比较传统的势力集团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不过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当前的担忧在束缚北京的手脚。由于朝鲜不按常理出牌,拥有大量武力,领导层又很排外,中国担心朝鲜采取极端行动,在朝鲜半岛引发更大的危机,并很快把中国卷入其中。中国没有现实的方法来控制朝鲜的行为,所以宁愿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会疏远平壤的举动。

虽然中国坚称想与朝鲜建立正常的邦交关系,但它没有准备好向这个孤立、恼人的邻居提出坚决的条件,更谈不上对政策进行重大的重新评估了。因此,金正恩没有理由听取中国的意见,他还将继续积极地防范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被动局面有一个例外,就是它在促进跟汉城之间的关系。韩国跟中国之间的贸易额目前已逾2500亿美元,超过了它跟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额之和。(中国与朝鲜的双向贸易额约为60亿美元)。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已经受北京邀请前往中国进行了一次国事访问,金正恩尚未受到同样的欢迎,甚至都不能确定他是否想要这样的欢迎。

朝鲜的行动和目标带来了的风险在加大,中国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得很不安。张成泽被清洗事件,突显了北京对平壤缺乏影响力。美国和韩国双方都期望中国有更大作为,但北京似乎在政策上犹豫不决。

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也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出现了政策失败,但北京逃避风险的态度显示了中国非常缺少决心和想象力。如果北京、首尔和华盛顿之间不进行更为坦诚的交谈,那么严重威胁朝鲜半岛的潜在风险仍然会保持在令人不安的高水平上。

韩国和美国似乎做好了跟中国开展认真对话的充分准备。只是北京似乎还不能下定决心,一场对中国势必不利的严重危机依然有可能发生,却不能未雨绸缪地去做些什么。

乔纳森·D·波拉克(Jonathan D. Pollack)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约翰·桑顿中国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的主任,著有《没有出路:朝鲜、核武与国际安全》(No Exit: North Korea, Nuclear Weapons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一书。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共和党是穷人的公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共和党是穷人的公敌
Jan 13th 2014, 23:59, by 保罗·克鲁格曼

突然间,志存高远的政治家们也可以谈论帮助穷人了,甚至必须这么做。这对民主党人来说很容易做到,他们只需要做回FDR(富兰克林·罗斯福)或LBJ(林登·约翰逊)时期的民主党就可以了。但这对共和党来说要难得多,作为一个劫贫济富的政党,他们已经难以甩掉"罗宾汉的对立面"的帽子。

共和党要甩掉这个帽子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它实在是名副其实。共和党人正在竭尽全力地伤害穷人——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如果他们在2012年的选举中胜出,他们还会施加更大的伤害。此外,共和党对穷人的残酷不光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恶意(虽然这是部分原因);它还深深根植于该党的理念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共和党领导人最近在演讲中声称他们真的在乎穷人,但几乎完全举不出具体的政策。

让我们共和党近期的表现说起。

美国当前最重要的政策是推出了《合理医疗费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即奥巴马医改(Obamacare)。然而,共和党控制的大多数的州拒绝实施这个法案的一个关键部分,即扩大联邦医疗补助(Medicaid),从而拒绝向500万低收入美国人提供医疗补助。奇怪的是,即使提供这笔补助根本不需要什么成本,他们仍然费尽心机地拒绝让穷人获得补助;联邦医疗补助扩大带来的几乎所有成本都会由华盛顿支付。

与此同时,这些共和党控制的州正在削减失业救助、教育融资等福利。如我所说,说共和党正在竭尽全力伤害穷人,这并不夸张。

如果2012年赢得了国会选举,共和党又会做些什么?其实和现在差不多。别忘了,自从2010年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以来,共和党提出的每一个预算提案都涉及对联邦医疗补助、食品券和其他扶贫项目的大幅削减。

话说回来,共和党人就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么?很遗憾,答案是,基本上不可能。

首先,他们坚定地相信,帮助穷人的努力实际上只会让贫穷长期存在下去,因为这会令穷人工作的积极性的降低。公平地说,这个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的确,在应用于失业保险时,这完全是扯淡。认为失业率很高是因为我们"给不工作的人发钱"是一个谬误(无论你把失业者搞得多么绝望,他们的绝望无助于制造工作机会),而这个谬误被包裹在一个谎言里(几乎没有人为了获得救助选择继续失业)

然而,我们零敲碎打、杂乱无章的扶贫计划,的确对努力改善处境的低收入家庭形成了惩罚效果:挣得越多,能领取的福利金就越少。实际上,这些家庭面临很高的边际税率。他们每多挣一美元,就要被政府收走一大半,某些情况下甚至不低于80美分。

问题在于,我们能够采用何种手段来降低这些高企的实际税率呢?我们可以干脆大幅削减福利金;这样只会让穷人雪上加霜,从而降低找工作的积极性。穷人不仅会生产率下降,还会活得更为悲惨;当你营养不良又缺乏医保的时候,很难享有低边际税率的好处。

或者,我们可以放满福利金削减的步调。实际上,这就是奥巴马医改众多未曾言明的优点中的一个。就是说,它不仅改善了众多穷人的生活,还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因为随收入提高而医保福利逐步减少时,这些家庭还能获得补贴,而不是一旦富到不够格领取联邦医疗救助(Medicaid)的时候,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不过,用这种方式来增加积极性意味着,在福利制度上增加开支,而非削减,而且必须用向富人增税的方式来为之承担成本。然而,难以想象共和党的任何领头人物会愿意走这条路,或是这样做了之后,能在无可避免的初选挑战中赢得胜利。

关键是,一心向往小政府及给富人减税的党,或多或少地非得伤及穷人,而不是助他们一臂之力。

他们能改弦更张吗?这么说吧,共和党人并非一向如此。实际上,我们所有的重大扶贫项目,无论是联邦医疗救助、食品券,还是劳动收入税收抵免,过去都得到了两党的一致支持。或许将来的什么时候,共和党会重返温和道路。

不过此时此刻,共和党人与美国穷人为敌,难以自拔。无论保罗·瑞安(Paul Ryan)和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之流如何卖力地想说服我们并非如此,这一点都改变不了。

翻译:王湛、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闯进福岛无人区的牧牛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闯进福岛无人区的牧牛人
Jan 14th 2014, 00:04, by MARTIN FACKLER

日本浪江町——他的抗议或许是世界上最异想天开的抗议之一。

由于不满日本政府将福岛核事故令人不安的真相全盘抹去的做法,长泽正见(Masami Yoshizawa,音译)回到了自己位于被摧毁的核电站附近的牧场,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具有放射性的无人区。他没有邻居,但却有大量的同伴——被遗弃在这里的数百头牛。他发誓要阻止政府屠杀这些牛。

一辆大型推土机——是为了不让农业官员进入——像一名沉默的哨兵停在最近重新命名为"希望牧场"(Ranch of Hope)的牧场入口,守护着门前的小道。小道旁是变白的牛骨和手写抗议标语。

"让'希望之牛'活下去!"其中一条标语称。另一条写在一个涂成黄色的牛头骨上的标语称:"核反抗!"在如今已颇为拥挤的牧场内,正在发出低嚎的牛从拥挤的牛棚跑到了破旧不堪的牧场上,有些甚至还来到了亮着温暖灯光的农舍的庭院。

"这些牛是人类在福岛所干的蠢事的活生生的证据,"59岁的长泽正见说。这个声音粗哑但是表达清晰的人以前也曾对他的政府表示过抗议。"政府想杀掉这些牛,因为它想抹除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情,然后诱使日本回到核事故之前的状态。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长泽正见绝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在核事故发生前,他养牛的目的就是杀牛取肉。但他表示,以前杀牛是为了获取食物,现在杀牛则是因为牛受到了污染,不再有利用价值,这两者之间存在区别。他认为,牧场里被他和其他在事故发生后逃走的牧场主所遗弃的牛,与那些被迫抛弃家园,在核撤离区之外住了两年半的8.3万人一样,都是受害者。

他对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心。牧场附近的一个放射量计的测量值大约为政府设定的撤离标准的1.5倍。但是他更担心,随着日本经济展现出人们等待已久的复苏迹象,东京也在积极筹备2020年奥运会,日本政府会把福岛核电站三座核反应堆熔毁的事给忘掉——这表明他的抗议既是一个政治声明,也是一个人道主义声明。

"如果官方说杀掉这些牛,"他说,"我就下定决心要反着来,我要拯救它们。"

在核电站周围的城镇,牛肉行业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如今,这里只剩下了希望牧场的牛。

居民离开后的几周,这里有成群成群的牛死于饥饿。活下来的牛逃离原来的牧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和大街上四处寻找食物,对来往于灾区与外界之间运送工人和供给的卡车形成了交通障碍。农林水产省的官员称这些动物是"能够行走的事故残骸",并下令人们把它们围起来杀掉,然后掩埋尸体或者与其他放射性垃圾一起焚烧。

不久后,感到愤怒的长泽正见便会时不时回到牧场,喂养剩下的牛。最后,他决定搬回来,把牧场变成该区域所有被遗弃的牛的避难所。目前,这片80英亩(约合32.7公顷)的牧场上有大约360头牛,其中超过半数都是其他人留下来的。

虽然他说自己的抗议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对自己不顾潜在危险回到这里的解释仍然带有一些情感色彩。他说,他在走访那些被遗弃的牧场时感到非常恐惧。他看到一排排死牛,它们的头栽在食槽里,也就是原来它们等待喂食的地方。在一个谷仓,一头刚出生的小牛在已经死去的母牛旁边嘶哑地嚎叫。他给这头小牛起名为草莓,正是拯救这头小牛的冲动,激发了他拯救其他被遗弃的牛的想法。

他依然在疏散区搜寻那些往往瘦骨嶙峋的幸存者。通常,他必须牵着它们的耳朵,才能让它们跟着自己回家。他尝试避开警方设立的路障;严格说来,任何人住在疏散区都属违法。然而,他被抓到过六次,并被迫因进入疏散区而在事先已写好的道歉信上签字。他按照要求做了,但每次都会打破下不为例的承诺。

长泽正见对挑战权威并不陌生,他以前就抗议过核能。但他说,福岛核电站事故过后,他感到特别伤心,因为害怕那场事故会永久性地毁了他从父亲那里继承过来的牧场。

而更是火上浇油的是,浪江町的人尤其有一种被领导人欺骗的感觉。在听到核电站传来的爆炸声后,他和镇上的其他许多人最终一起逃进了放射性烟雾里,因为政府没有公布有关那次事故的关键信息。从他家厨房就能看到发电站的烟囱和起重机。

"我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理念才能继续活下去,"未婚并独自一人住在牧场的长泽正见说,"后来,我意识到,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听话,当局让干什么都愿意?于是我决定要变成反抗者。"

在前不久一个寒冷的早上,长泽正见用一辆小型推土机拉着一捆捆黄色的稻草喂牛。他说,现在的牛的数量,大约是他的牧场能持续承受的数量的两到三倍。为了吃到一口稻草,饥肠辘辘的它们相互推挤着,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

长泽正见说,其中一个担心是饲料快用完了。鉴于规模过大的牛群已经把他的牧场吃得只剩植物根茬了,他现在靠别人捐赠的饲料和资金。另一个担忧是,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下生活对牛群和他有什么影响。

事故发生后不久的体检结果显示,他体内的放射性铯含量很高,不过他说,在过去两年里,他体内的铯含量已有所下降。他试图尽可能降低自己受到的污染,采取的办法是使用过滤过的水,并到该区域之外的地方购买食物。

然而,牛群在不断地摄入土壤和草料中残留的放射性物质;因为他收到的别人捐赠的饲料也大多来自该地区,因此也受到了污染。

其中十头牛的头上和肚子上长出了白色的小斑点,他认为这是生活在放射性环境下的结果。专家称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斑点,但他们表示,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其中包括过度拥挤造成的真菌感染。

长泽正见赢得了一小群支持者,但批评他的也大有人在。那些批评人士称,他是为了表达政治观点而让牛生活在不人道的环境中。

"看看那些动物过度集中地挤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这样非常不人道,"研究了那些白斑的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ging and Cancer at Tohoku University)病理学家福本学(Manabu Fukumoto)说。

长泽正见挪揄道,如果一开始就被当做屠宰用牛来养,这些牛的寿命要比现在短得多。

现在,地方政府对长泽正见的反抗采取了一种非常日本化的解决办法:视而不见。浪江町的官员称对他或是任何生活在疏散区里的人不知情,但事实是,他们已经恢复了牧场的供电和电话服务。

长泽正见不是那么容易无视的。他继续出现在日本的新闻媒体上,利用牧场上装的一个直播摄像头提供的内容打理着一个博客,时不时还会独自一人在福岛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的总部前举行抗议。

"并非所有日本人都逆来顺受,"长泽正见说,"我的牛和我会证明,依然有改变的可能。"

Hisako Ueno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印外交龃龉背后的文化鸿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美印外交龃龉背后的文化鸿沟
Jan 14th 2014, 00:05, by ELLEN BARRY, BENJAMIN WEISER

新德里——周五,二三十名电视台工作人员兴奋地聚集在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一个贵宾出口外,等待一架来自纽约的航班。他们已经严阵以待了两个小时,每当有几名乘客进入视野,他们就急忙把镜头贴到玻璃幕墙上。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还没有哪位乘客的阵势可以比得上德芙雅尼·霍布拉加德(Devyani Khobragade)——这名外交官因为签证欺诈和虚假陈述而在纽约被捕,这些罪名与她给家政工人的待遇有关。当其父出现时——霍布拉加德已被人从另外一个出口迅速带走——他面对镜头露出笑容,并告诉记者,"你们的深情厚谊让我感动。"

霍布拉加德的回国似乎把美国和印度持续了一个月的外交风波带向了一个高潮。而这场风波多次险些导致两国关系出现裂痕。美国检方立场坚定,而印度也移走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的安全屏障,取消了使馆进口食品和酒类的特权,并为美国领事馆的雇员及其家人发放了新的身份证明,上面特别注明,如果有严重违法行为,他们将会被逮捕。

直到周五,美国国务院勉强同意撤回驻新德里大使馆的一名同级外交官,这件事似乎才算得到解决。

然而,这起偶然事件暴露出了世界上两个最大民主国家在文化上的巨大鸿沟。美国本能地保护一名其当局称受到虐待的女佣,而印度人也本能地同情本国的外交官。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处在社会中上层的印度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佣人。这些佣人的工作时间很长,而工资远低于霍布拉加德承诺的每月573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元)。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民族自尊心,而这在选举年格外引人关注。在霍布拉加德被逮捕后的一个月里,她已经成为了受到一个傲慢的超级大国摆布和羞辱的印度主权的象征。

Firstpost新闻网站的高级编辑桑迪普·罗伊(Sandip Roy)说,"自从苏联解体之后,总是有这种感觉,那就是美国太骄傲自大了。德芙雅尼的遭遇被无限地放大了,被看做了一种单边行为,类似于, '我要侵略阿富汗,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在过去的72个小时里,这次纠纷很快归于平静,这似乎是因为美国官员为缓解紧张关系所做的一次努力。

霍布拉加德在纽约的律师丹尼尔·N·阿沙克(Daniel N. Arshack)曾同意,上周末与检方的谈判破裂之后,"本周的关注焦点将是外交解决方案"。阿沙克说,霍布拉加德的丈夫——一名大学教授,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七岁,皆为美国公民,目前仍在纽约。

上周四提交给曼哈顿的联邦地区法院的起诉书称,这个名叫桑吉塔·理查德(Sangeeta Richard)的家政工告诉检察官,她被迫每周工作94到109个小时,而且这些时间里打电话和吃饭的休息时间有限。文中还称,去年夏天,理查德告诉霍布拉加德,她对工作环境不满,希望回国,但遭到雇主的拒绝,并被扣押了护照。

霍布拉加德于12月12日在送女儿上学时被捕,被控虚报理查德的工资金额以获取家政工的工作签证。印度报章刊文指出,她遭到脱衣搜身,然后被关在警局里,与瘾君子一起,最后才得以保释。对搜身一事,印度人觉得尤为无礼。作为回应,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性措施,包括移除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周围的安全屏障。这一案件在数周时间里成为了印度新闻媒体的头条。

上周三,印度授予尚在被捕状态的霍布拉加德完整的外交豁免权和其他特权。这些权利之前并不适用于领事馆的职位。尽管印度接到了美国提出的收回豁免权的请求,却予以了回绝,并将她调至德里的印度外交部的新职位上。美国国务院随后要求她离境,于是她于周四晚间离开。

理查德通过代理其纽约事务的受害者服务组织安全领域(Safe Horizon)发表声明称,得知霍布拉加德已离开美国让她感到失望。"作为劳工,我捍卫了自己的权利。我只希望被告霍布拉加德出庭回应针对她的指控,"理查德说。

让美国观察人士——尤其是驻曼哈顿的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Preet Bharara)——不解的是,为何对理查德遭遇的愤慨少得可怜?实际上,印度报纸常年刊载家政工遭虐待的报道,而且不少受访人士称,如果本案发生在印度,舆论会同情原告。

不过,由于是在美国,霍布拉加德又代表了印度,许多受访者认为,她的遭遇是对印度的羞辱。

"不能只看德芙雅尼本人,大家支持的是她的处境,"在三号航站楼外蹲点的记者之一苏哈吉特·森古普塔(Subhajit Sengupta)说。"她的行为是错误的。美国的行为也是错误的。由于美国的作法针对的是一个国家,这就会被看成是荣誉问题。"

周五整晚等待她出现的另一名记者什韦塔·巴贾杰(Shweta Bajaj)则表示,对于今冬霍布拉加德案受到的密切关注,她感到颇为震惊,还有点困惑。她自称这是其记者生涯中首次看到印度"在面对美国时坚持立场"。

"而且还都不涉及巴基斯坦,"她说。

Ellen Barry自新德里、Benjamin Weiser自纽约报道。Hari Kumar自新德里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湛、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宋彬彬为文革中校长被打致死道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宋彬彬为文革中校长被打致死道歉
Jan 14th 2014, 00:19, by 储百亮

在北京一所女子中学的副校长卞仲耘遭拳打脚踢、被折磨得满身是血后抛弃不管、最终在孤独中死去近半个世纪之后,一名共产党高干的女儿,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最臭名昭著的杀戮中的表现,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而这种忏悔立即引发了争论。

在步入老年的红卫兵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当年的暴力行为表示懊悔,在那场1966年开始的暴力运动中,毛泽东号召学生打倒学校和党的领导,毛泽东指责那些领导人阻碍了他建立一个具有纯洁意识形态的革命社会的前景。

来自宋彬彬的道歉,周一由《新京报》报道后,马上引起关注,在很多中国新闻网站被精选。这是一位老革命的女儿对被人们普遍描述为十年文革中的第一起打死老师的暴力表示的道歉。

宋彬彬的父亲宋任穷上将曾先后在毛泽东和邓小平手下担任要职。宋彬彬本人也因一张她代表首批红卫兵与毛泽东见面的照片而出名。但是多年来(其中许多是在美国度过的),她对卞仲耘之死缄口不言,卞仲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副校长,宋彬彬当时是该校的学生。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依然是个敏感的篇章,有关讨论受到严格的审查。习近平在上月庆祝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仅简短地提到文革一次。

出生于1949年的宋彬彬,周日在北京对聚集在师大女附中的以前的老师和学生表达了歉意。

据《新京报》的报道,她说,"请允许我表达对卞校长的永久悼念和歉意,没有保护好校领导,是终生的伤痛和懊悔。"

宋彬彬含着泪读了一份准备好的发言,表示"对卞校长的不幸遇难是有责任的。"(卞仲耘当时虽是副校长,但她是该校的负责人。)该报刊登了一张宋彬彬及其他以前的学生在卞仲耘半身塑像前鞠躬的照片。

道歉全文刊登在《共识网》上,这是一个专门讨论思想和政治的网站,她在道歉书中说,"文革是一场大灾难。"

"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她说,"我希望所有在文革中做过错事、伤害过老师同学的人,都能直面自己、反思文革、求得原谅、达成和解。"

宋彬彬的道歉立即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引发了对立的观点。一些人对她的话表示欢迎,另一些人则称这些话来得太迟,而且不充分。还有一些人则说共产党本身应该道歉。

北京大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学者印红标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宋彬彬在面对自己的过去上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歩,但谣言夸大了她在卞仲耘死亡一事中起的作用。

但是,住在北京的退休文学教授崔卫平说,宋彬彬缺乏坦诚,崔卫平写过有关中国在回忆或忘却自己痛苦的过去上挣扎的文章。

崔卫平在电话采访中说,"考虑到她的身份,这还不够。她在红卫兵中是个重要人物,对她的要求应该比普通人高。说自己目睹了一场谋杀,之后又说自己不知道凶手是谁,这毫无意义。"

宋彬彬表示懊悔的宣告,看来也不大可能让卞仲耘的鳏夫王晶垚满意,多年来,他一直指责宋彬彬及其他人掩饰他们在1966年8月5日卞仲耘被打死一事中的表现。

现年93岁的王晶垚从那天起就一直保留着对妻子的记忆,也一直想从行凶者那里寻找真相。妻子死后不久,他给她遍体鳞伤的尸体拍了照,还在家里放着她的灵位。他周一在电话采访中说,听说了宋彬彬的道歉,但不是直接从她那里听到的。

他说,"因为她做的那些事,她是个坏人。她和其他人都受到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是所有罪恶的根源。他干了很多坏事。这不是个人问题,"比如宋彬彬这样的个人,"整个共产党和毛泽东都有责任,"他补充说。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为了清洗那些被视为意识形态敌人的领导干部,但文革之初那些最坚定的支持者却都是有权势的党内官员的子女,这些子女把文革当做表现自己、打造自己革命资历的机会。宋彬彬就是首批红卫兵中的一员,但这批人很快失去了毛泽东的恩宠,后来往往也受到其他更激进团伙的攻击。

宋彬彬是师大女附中首批组建红卫兵的学生之一,红卫兵是宣誓捍卫毛泽东革命意志的年轻人,组织了针对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批斗大会,指责他们破坏文化大革命。

宋彬彬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中称,她和该校其他红卫兵领袖曾两次劝阻殴打卞仲耘以及其他校方人员的学生,当时校领导们被拉到学校的一个操场上。宋彬彬在《记忆》杂志上写道,后来她才听说卞仲耘快不行了。《记忆》杂志主要刊登回忆文革的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行。她写道,一名党内高官叫她不要把卞仲耘死的事情说出去。

但是,对此事的其他描述主要引用卞仲耘的鳏夫王晶垚的说法,称宋彬彬通过煽动或暗中支持学生动武,之后又有意不予施救,对卞仲耘之死起了较大的作用。

在文革接下来的混乱中,很多其他人被打死。根据共产党1980年发表的一项估计,1966年8月和9月间,北京有将近1800人在遭受了红卫兵和其他激进者的打击后死亡。

卞仲耘被打死两周之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宋彬彬和其他红卫兵代表,城楼下的广场上聚集着众多崇拜毛的学生。

这次接见让宋彬彬在同龄人中出了名,据当时报纸的报道,毛泽东建议她改名"要武"。但在1968年,宋彬彬的父亲失宠,导致其全家受到牵连。

文革后,宋彬彬去美国念书,在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得博士学位。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2012年曾介绍过宋任穷后代的近况,其中提到她在麻萨诸塞州的环境保护局工作。在周日的发言中,她说自己已于2003年回到中国。

《新京报》问宋彬彬如果人们对她的道歉表示怀疑,她会如何回应。她说,"如果没做好准备,我就不会站出来了。"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明明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政局变幻令泰国主打啤酒突然失宠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政局变幻令泰国主打啤酒突然失宠
Jan 14th 2014, 00:22, by THOMAS FULLER

泰国乌隆他尼——在泰国这样一个如此迷恋饮食的国家里,政局混乱或许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到啤酒上。

由泰国最古老的啤酒厂酿制的胜狮(Singha)啤酒是该国的象征,也是全世界的泰国餐厅的主打饮品。但最近几周,这个牌子的啤酒遭到了一些泰国人非正式的抵制,因为他们愤怒地发现,这家啤酒公司背后的富商家族里的一个成员,是反政府示威的一名领导者。这些示威者正试图让预定于下月举行的选举成为泡影。

很难简明扼要地解释泰国的政局动荡,但抵制啤酒这件事却体现了泰国现如今的一个重要分歧:一方是曼谷中上层阶级的抗议者,另一方则是其他一些省份的数百万选民。抗议者让政府下台、阻止选举的企图让那些选民很困惑,也很愤怒。选举几乎必然会让政府重新掌权。

今年28岁的姬帕思·必罗巴迪(Chitpas Bhirombhakdi)是这家啤酒公司的女继承人,也是曼谷抗议中的重要参与者。上个月,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援引她的话说,许多泰国人对民主缺乏"真正的理解","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在位于泰国东北部的这里,她的上述言论引发了明显的愤怒。这片广阔的地区曾是贫穷的水稻种植区,最近几十年,这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得到了大幅改善,这在部分上得益于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的政策。亿万富翁他信是泰国前总理,也是这些抗议活动的焦点。

几十年来,泰国东北部为整个国家供应着家政服务人员、建筑工人和出租车司机。如今,占泰国总人口三分之一的这块地区投出的选票,也对当前执政党的当选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他信的妹妹,现任总理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那些抗议者决意要让这个政党当下台。

姬帕思有志从政,也是19世纪的一位泰王的直系后人。但在东北部批评她的人看来,姬帕思是上层阶级的象征,他们紧握着封建势力的残余,不相信农村选民能在投票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她很富有,而且生活在富人圈里,对农村生活一无所知,"45岁的巴查达朋·参达布特(Patsadaporn Chantabutr)说。他在乌隆他尼以外的一座村庄担任小学教师,与这里的许多人一样,他也对抗议表示了密切关注。"我们并不认为自己只是乡巴佬。"

抵制活动在东北地区扩散传播,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和口耳相传。与此同时,姬帕思在自己的Facebook页面上写道,她是在为了国家而战斗,她并不想"侵犯"他人的权利。她并没有否认自己说过泰国人对民主缺乏理解的话,但她还表示,"我想告诉你们,我从来没有看不起农村人。"

向她寻求进一步澄清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

克万猜·布赖巴那(Kwanchai Praipana)是被称为"红衫军"的亲政府组织在东北部的一名领导人物,他说抵制啤酒是为了向与抗议者有联系的公司发出一条讯息:农村人会在选举时投票,也会用钱投票。

"我们想告诉支持这些抗议者的商人,他们站错队了,"克万猜说。"他们必须明白,他们的收入来自农民。"

邦佬酿造厂(Boon Rawd Brewery)生产胜狮啤酒和豹王(Leo)啤酒,后者价格较低,在东北部地区很受欢迎。该公司拒绝透露抵制活动造成的具体损失。但有些店主说,作为饮酒高峰期的新年前后,胜狮和豹王啤酒的销量降低了很多。

克罗·洪·尼德(Khrua Khun Nit)是这里最有名的餐厅,其店主吉迪沙·斯里参(Kittisak Srichan)说,上个月他把餐饮区的胜狮啤酒和胜狮瓶装水下架了。"我不想惹恼顾客,"吉迪沙说。"顾客对我说,'你为什么要卖这个?这种啤酒唯一的用处,就是冲脚。'"

Facebook页面上充斥着这种场景的照片:一瓶瓶胜狮和豹王啤酒被倒在了人们的脚上,这在泰国是一种带有侮辱意味的动作。

姬帕思和抗议的其他领导人物认为,执政党,尤其是过去10年掌控泰国政治的强大的西那瓦家族,破坏了泰国的民主。姬帕思曾在2011年竞选议员,但并未成功。对于英拉在抗议开始后发出的重新举行选举的呼吁,抗议者仍不满意——分析人士称执政党几乎肯定会在选举中获胜。

相反,示威者希望能"暂停民主",从全国不同行业中挑选出一些人组成"人民委员会"来统治泰国,取代现有的制度。很多人说,他们渴望回到绝对的君主制,因为泰国还没有为民主制做好准备。

近几个星期,抗议者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开始试图破坏选举登记程序。他们计划从周一开始"封锁曼谷",阻断主要的路口,美国大使馆已建议美国公民准备充足的现金和能维持两周的食物和水。此外,还一直有传言称,一场军事政变正迫在眉睫。

姬帕思的政治活动似乎已经在家族企业内引发了不少担忧。上个月,在一封被泰国媒体曝光的信中,必罗巴迪家族的长者、啤酒厂首席执行官讪滴·必罗巴迪(Santi Bhirombhakdi)对姬帕思参与领导抗议表达了失望。他在信中写道,他和家族其他成员已"多次"讨论过姬帕思的政治生涯,并警告了这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信件曝光后的几天,姬帕思的父亲初蒂南·必罗巴迪(Chutinant Bhirombhakdi)宣布,他和妻子以及姬帕思将改姓,似乎是为撇开政治活动和家族生意之间的关系。他没有公布新的姓氏,但姬帕思现在似乎在用母亲的婚前姓氏吉达恭(Kridakorn)。

而对于泰国东北部的商店店主、53岁的乍鲁婉·他侬(Charuwan Thanom)来说,改变姓氏不能让她消气。

"现在她没法恢复自己的形象,"乍鲁婉说。在大家庭的新年聚会上,乍鲁婉保证不会有豹王啤酒。

"之前我们一直在喝这种啤酒,喝了好多年了,"乍鲁婉说。"它的味道没变。但我的感情变了。"

翻译:陈亦亭、陈柳、谷菁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