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微软收购诺基亚主力业务,人才与技术兼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reating iOS Games: Beginner Course

Marin Todorov teaches you how to create an iPhone game easily and simply using Cocos2d in this $99 online course.
From our sponsors
微软收购诺基亚主力业务,人才与技术兼得
Sep 3rd 2013, 13:59, by NICK WINGFIELD

微软(Microsoft)表示,已经和诺基亚(Nokia)达成协议,以大约72亿美元(约合4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诺基亚的手机和服务业务,这是一项大胆的举措,目的是转变微软的业务,以迎合把微软抛在身后的移动时代。

周一晚间,微软和诺基亚表示,这单全现金交易的一个结果是,诺基亚的3.2万名员工将加入微软,该交易将把芬兰移动手机的先驱企业,变成微软移动业务的引擎。

在这单交易签署之前,微软前高管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一直执掌着诺基亚,交易完成后,他将重新加入微软,这让他成为微软首席执行官斯蒂文·A·鲍尔默(Steven A. Ballmer)的潜在接班人。鲍尔默已经表示,未来12个月内,他将从公司退休。

在一次电话采访里,鲍尔默在芬兰表示,"这桩协议绝对是微软迈向未来的大胆一步。我们对它给微软带来的人才资源感到激动。"

诺基亚曾是手机行业最强大的公司,不过,随着该行业向智能手机时代转变,它丧失了大部分荣光。目前,三星(Samsung)和苹果(Apple)几乎瓜分了全球智能手机业务的所有利润。

自埃洛普于2011年2月加入诺基亚,和微软签订协议,把微软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改成统一标准之后,多年以来,业内人士和分析人士一直揣测着,诺基亚和微软之间可能会达成于周一晚间宣布的这种特大交易。

自该协议签订后,这两家公司在手机业务的资产已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不过,对于把两家公司中的任意一家变成手机行业的领导者,这份协议的收效甚微。根据科技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Windows Phone只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3.7%。

诺基亚依然是世界上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商,但这主要是因为低端手机的缘故,而现在低端市场的消费者正在流失。诺基亚已不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之列。

一个大问题是微软和诺基亚合并之后在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功,它们在以前的密切合作中并不如意。鲍尔默说,微软和诺基亚联合后将比之前各自单独运营更加灵活,他指的是两家不同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纠葛可能会阻碍发展。他说,"其中存在分歧。"

高德纳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卡罗来娜·米拉内西(Carolina Milanesi)说,她认为这笔交易会让两家公司能更迅速地对移动市场中的变化做出反应。她说,"它们需要动作快一点。"

大笔收购总是危险重重,特别是在技术行业,收购面临着要将不同背景的员工整合成一个统一体的诸多挑战。

这次收购诺基亚的交易类似于谷歌花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Motorola Mobility)的举动,摩托罗拉移动公司让出了对一系列移动专利和需要借谷歌所有权来提高价值的手机业务的控制权。

虽然微软依然有从利润丰厚的软件行业中赚取的大笔现金,但在当前该行业市场已被像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公司瓜分的情况下,很多人怀疑诺基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还能支持多久。微软还面临着诺基亚最终会沦为其他公司收购目标的风险,这为这两家公司早前合作关系的前景制造了不确定性。

微软将支付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以及服务业务,支付21.8亿美元获得诺基亚的专利许可。诺基亚将著名的手机业务转让出去后,将只剩下三方面主要业务:网络基础和服务;地图和定位服务;以及技术发展和许可部门。

该公司将继续以诺基亚之名进行运营,授权微软在10年内拥有在其移动手机上使用诺基亚名字的权力。诺基亚董事会主席里斯托·西拉斯玛(Risto Siilasmaa)在采访中说,"对今天的诺基亚来说,这是一次重生。"

西拉斯玛还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的一职。自从埃洛普计划在这笔交易完成后就加入微软时起,他就辞去了首席执行官一职,并取消了自己在诺基亚董事会的席位以避免利益冲突,这一收购交易计划在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目前他已经是诺基亚的一名执行副总裁,在西拉斯玛手下任职。

鲍尔默没有对埃洛普是否会接替他的职位这一说法进行评论,由于埃洛普对微软十分熟悉,以及移动业务对微软未来的重要性,他被认为是接替鲍尔默的主要竞争者。鲍尔默说,"我们的董事会正在进行公开交接程序,会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候选人。"

高德纳公司的米拉内西说,"我认为这增强了他成为CEO的潜力。完全说得通。"

埃洛普是加拿大人,他的家人现在依然生活在西雅图地区,他在一次采访中说,他认为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分叉点",第三种基于Windows手机(Windows Phone)的移动生态系统将会成为iPhone和谷歌安卓操作系统手机的一个更强的替代选择。

鲍尔默说,他在微软外最先打电话去讨论自己退休和公司继任者的人是埃洛普和西拉斯玛,这显示出与诺基亚的合作对微软公司是多么重要。

鲍尔默说他与诺基亚关于收购交易的谈话"在过去几个月里开始热烈起来",但是这最初却始于2月份在巴塞罗那召开的一次移动行业大会期间。

这笔交易对微软来说还具有经济层面的吸引力。由于诺基亚在芬兰,因此微软可以利用一部分在国外的现金来支付收购交易,这样就能避开将现金转回美国再支付时要缴的大笔税收。微软在其历史上最大一次收购案例,用85亿美元收购Skype时,也采用了类似方式。

收购诺基亚的计划很可能让其他那些在设备上使用微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公司不满,比如HTC和三星(从某种更小的范围上来说)。但是微软在这一方面几乎没什么损失。鲍尔默说,目前已经售出的Windows Phone,诺基亚手机所占比例超过80%。

翻译:张薇、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萨默斯入主美联储不利经济复苏?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萨默斯入主美联储不利经济复苏?
Sep 3rd 2013, 11:46, by BINYAMIN APPELBAUM

华盛顿——外界普遍预计,奥巴马总统将提名劳伦斯·H·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出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的下一任主席,但这样做似乎会妨害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刺激经济的努力。

由此引发的紧张情绪甚至令某些分析师断言,假如获总统提名的是萨默斯而非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L·耶伦(Janet L. Yellen),会让经济增长放缓、就业机会减少、利率提高。

由于美联储在抑制借贷成本的行动中有所迟疑,过去数月间,所有举债的企业和购买房产、汽车的个人都承受了更高的利率。利率上升反映出了市场对经济情况改善的乐观情绪,也反映出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减刺激举措的规模。但大批金融分析人士从中也看到了"萨默斯效应"的蛛丝马迹。

许多投资者原本预计,将获提名取代本·S·伯南克(Ben S. Bernanke)成为央行领导者的会是耶伦,这样的选择可以传递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的清晰信号。然而,投资者们如今却在努力预测,萨默斯将会如何改变美联储。

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安,是因为信息极少而揣测又很多。萨默斯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还曾担任过两年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但近年来很少谈及货币政策。他曾在只言片语间,对美联储政策的收益和后果表示过某种怀疑和担忧,投资者们只好揣摩其中的深意。

"人们不知道拉里(Larry)会做些什么,"大型债券基金管理企业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 El-Erian)说。"目前缺乏与拉里的观点有关的信息。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作出评估,只有一些二手、三手的说法。"

新任美联储主席的到来总会伴随某些疑虑,但其影响此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美联储的政策效力,越来越取决于其为投资者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美联储的7位委员中,将在明年被换掉的可能多达5位,这一事实更是增强了不确定感。

奥巴马上个月说,他会在秋天公布选谁来坐美联储的头把交椅,而考虑中的人选至少有三个:萨默斯、耶伦以及美联储前副主席唐纳德·L·科恩(Donald L. Kohn)。但总统的高级经济顾问们一致支持选择萨默斯。他们认为萨默斯能创造性思考,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危机管理者,这是他们尤其看重的素质,因为按照他们的预期,当美联储开始从它长达6年的经济刺激行动中抽身时,可能会面临艰难的的选择。

他们还坚持认为,萨默斯支持美联储为振兴经济所实施的举措,并且会把这些举措继续下去。

不过,萨默斯曾经对美联储买进国债和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行为提出过批评。他警告称:如此大规模地买进债券会对金融市场造成扭曲。他说这种办法"对实体经济而言并不像大多数人所以为的那样灵验"。许多投资者因此猜测,与耶伦相比,他会更迅速地寻求终结此类债券购买行为。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北美首席经济师朱莉娅·科罗纳多(Julia Coronado)上周表示,由于投资者们预计萨默斯将获提名,10年期基准国债的收益率已经开始上扬。她补充说,如果萨默斯最终获得总统的提名,与耶伦获提名的情况相比,这一收益率可能会高出0.5个百分点。克罗纳多估计,未来两年,萨默斯效应将令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5至0.75个百分点,这会减少35万至5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被提名的是萨默斯,她写道,"美国要付出的代价是较高的市场波动性和较高的利率,以及不那么强劲的经济复苏。"

200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国家央行领导层的变动而言,美联储领导者的变动往往会对金融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联储是地位最接近全球央行的一个机构;但这同时也反映出美联储主席的职责过于重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美联储主席受到的限制要少于其他国家的央行负责人。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叙利亚越线,美国对伊朗软硬兼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Try New Relic at no charge

Deploy New Relic and get your Nerd Life t-shirt. Monitor your Ruby, PHP, Python, Java and .NET web apps in less than 2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叙利亚越线,美国对伊朗软硬兼施
Sep 3rd 2013, 11:26, by ROBERT F. WORTH

华盛顿——在奥巴马政府阐述对叙利亚政府发动惩罚性空袭的理由之际,一些支持采取军事措施的人认为,政府最有说服力的一条理由是需要向另一个国家传递一个讯息,这个国家就是伊朗。如果美国不执行自己在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一事上设定的"红线"标准,照这个思路下去,伊朗会嗅到软弱的气息,进而更大胆地推进对核武器的探索。

然而这样一种讯息和寻求同伊朗温和派新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开展对话的努力又有可能是相冲突的。在同伊朗这个长期敌人的关系上,华盛顿方面一直挣扎着试图达到强硬和外交相平衡,寻求对话就是这种意愿的最新表达。

最近的两次外交尝试令外界猜想华盛顿和德黑兰可能会建立一个秘密沟通渠道。上周,奥巴马总统第一届任期内的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高官、联合国现任高级大使杰弗里·费尔特曼(Jeffrey Feltman)前往伊朗,同伊朗新任外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会面,讨论如果美国对叙利亚发动空袭,伊朗可能会做出什么反应。

与此同时,阿曼的苏丹也在德黑兰同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举行会谈。他经常充当美国和伊朗的中间人。

费尔特曼和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阿勒赛义德(Qaboos bin Said al Said)均绝口不提为两国政府传话的事。但这些前奏,以及伊朗领导人发出的出人意料的温和声音,给人感觉美国或许有希望在本月联合国大会(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的会面前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在不危及美伊关系缓和进程的前提下,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

这些希望很有可能为时过早:即使鲁哈尼和他的外长急于达成一项协议,结束围绕伊朗核计划的未来而起的争端,他们能否兑现承诺也很难说。谈判从去年开始就被搁置了,外交政策上的最终决断也取决于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分析人士称,不管总统鲁哈尼的政治观点是什么,他的权力在国家安全危机中已经被进一步削弱了,强硬派可能会因此得势。

和奥巴马一样,鲁哈尼宣称自己的目标是缓和同西方的紧张局势并让核谈判"更透明",这令他很容易受到国内保守派的攻击。鲁哈尼在2003年签订了一项允许联合国调查员进入伊朗的协议,国内保守派至今对此事不依不饶。

伊朗前核谈判代表侯赛因·穆萨维安(Hossein Mousavia)说,"我确信,鲁哈尼和扎里夫想化解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敌意,可是,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可能会是一个破坏因素。"穆萨维安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访问学者。

撇开核武器不谈,关于化学武器的争论已经引发外界的疑问,让人质疑伊朗对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多大。20世纪80年代,在长达十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朗因为化学武器攻击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对许多伊朗人而言,化学武器问题是一个需要小心处理的问题。上周,鲁哈尼引发了一些争议,原因是他在英文Twitter账户上发帖,强烈谴责叙利亚动用了化学武器,但他没有点明是谁动用了化学武器。

扎里夫在他的Facebook页面做出了类似的评论,还有一些人的言论则更进一步,其中包括一名伊朗前外交官,此人表示,伊朗不应该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伊朗国家媒体援引伊朗前总统阿里·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Ali Akbar Hashemi Rafsanjani)的话,谴责阿萨德对自己的人民动用了化学武器,尽管政府后来否认了这些评论。

然而,叙利亚依然是伊朗必不可少的一位盟友,依然是和总部位于黎巴嫩的真主党(Hezbollah)联系的重要纽带。没有迹象显示伊朗领导人会袖手旁观;本周日,到大马士革拜访阿萨德的一支伊朗代表团重申了伊朗对叙利亚的承诺。不过,鉴于伊朗经济陷于瘫痪,其对叙利亚的军事支持代价不菲。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中东研究项目主任迈赫尔扎德·布鲁杰迪(Mehrzad Boroujerdi)说,"问题是,如果战事变得对阿萨德不利,伊朗会在哪个节点上放手?"

布鲁杰迪还说,如果有更多的证据出现,显示阿萨德的军队已经使用化学武器,那将提升继续支持阿萨德的政治成本。

有一件事是清楚无误的:今年早些时候,伊朗高官说,外国攻击叙利亚将被等同为攻击伊朗本土,在那以后伊朗领导人的措辞发生了转变。一些分析人士说,对于美国更直接地介入叙利亚冲突的前景,伊朗甚至感到有些宽慰,这场冲突偶尔会被描述成"伊朗的越战"。

尽管美伊相互厌恶对方,最终,他们可能还是会在叙利亚问题上找到共同点。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伊朗事务分析员卡里姆·萨德杰普尔(Karim Sadjadpour)说,"此刻,美国和伊朗正在叙利亚进行一场零和结果的间接战争,当阿萨德垮台时(如果他垮台的话),双方将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极端的逊尼派(Sunni)圣战分子。"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64岁,横渡佛罗里达海峡并不老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Retargeting on Facebook?

Get more sales and conversions with Facebook retargeting. Try it free for 14 days. Set up takes just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64岁,横渡佛罗里达海峡并不老
Sep 3rd 2013, 10:51, by LIZETTE ALVAREZ

迈阿密——这一次,连大自然都表示叹服。黛安娜·尼亚德(Diana Nyad)终于征服了从古巴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110英里(约合177公里)海上通道。这条通道已经困扰了她35年。

鲨鱼绕道,洋流和缓,劳工节(Labor Day)那个周末几乎没有暴风雨天气光顾。

周一下午将近两点,这位64岁的耐力游泳选手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的斯马瑟斯海滩的浪花之中走出来,神情呆滞,浑身晒得发红。她在海水中游了将近53个小时,从起点哈瓦那开始,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天两夜。她安全地游过了环境险恶的佛罗里达海峡,这片恶名昭彰的水域中满是鲨鱼、水母,还有暴风和变幻莫测的墨西哥湾流。就这样,她成了在没有防鲨笼保护的情况下,成功游过这段水道的第一人。

这是她的第五次尝试。此前四年,她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和精确的计划,还怀着坚定的决心。她的面部因为在盐水中待的时间过长而显得憔悴并有些浮肿。她倚着一个朋友,在沙滩上说:

"我要告诉大家三件事。第一,我们绝对要永不放弃。第二,对于追逐梦想而言,什么年纪都不算老。第三,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它需要一个团队。"

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少会有人试图创造耐力纪录,而尼亚德的壮举让Twitter和Facebook上充满了关于耐力和勇气的言论。连奥巴马总统都在Twitter上发帖称:"恭喜黛安娜·尼亚德。绝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尼亚德的成功建立在多次失败之上。 她第一次尝试是在1978年,那时她28岁,最近一次尝试则是在去年,当时她62岁。每一次尝试之后,她都会随之做出改变,认识到如何调整,向谁请教,以及考虑哪种新保护措施。尼亚德游完之后不久,她的朋友兼首席教练邦尼·斯托尔(Bonnie Stoll)说,"戴安娜做足了功课。"

两年前的夏天,她游到中途时生平第一次哮喘发作,并长时间未能缓解,最终放弃。斯托尔表示,今年,尼亚德为35人的支持团队添加了一名肺病专家。

箱形水母的毒性格外大,一直是一个危险源头。尼亚德之前几次尝试时曾被严重螫伤,不得不停止。为了打破这个循环,她今年找了一名箱形水母专家,帮助她遏制这种威胁。

到了晚上,尼亚德穿上一套特制的长衣长裤,以便保护自己。她涂了大量的"防螫"凝胶,将自己隔离起来,抵挡毒液的影响。周六夜间,她还用特制的假体面具遮住了脸部。但这个面具戴着并不舒服,严重割伤了她的嘴和舌头,而且妨碍呼吸,因此她在第一晚之后就丢弃了面具。

这次,她在游泳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箱形水母的攻击。最终遇上一群水母的时候,她已经接近了基韦斯特。一些防鲨潜水员游到尼亚德前面,驱散了水母群。

2011年,尼亚德决定请一组携带特制电子器械的防鲨潜水员来赶跑这种攻击性生物。试错的过程也带来了新的选择。她知道了哪种潜水服在海水中对皮肤更好,哪种特制的营养凝胶和液体饮料能给她提供最多的能量。(她在踩水的时候摄取食物,有时会通过管子摄取。)然而,有两件事情是尼亚德无法控制的:天气和洋流。这一次,两者的情况都非常好。

斯托尔说,"我觉得大自然发了话,'你知道吗?让她尽管游吧。'"

在过去的几次尝试中,暴风致使她偏离路线,推迟了进程。与之前不同,本周末只有一场风暴。斯托尔表示,周日晚间,风暴来袭,持续时间刚刚不到90分钟。尼亚德按部就班,在防鲨潜水员的陪伴下在风暴中前行。

鲨鱼一直是个威胁,但这次没有碰到鲨鱼。

斯托尔表示,有利的洋流帮助尼亚德急速前进,比预计时间足足早了一天到岸。一般说来,尼亚德每小时能游1.6英里左右。斯托尔称,在洋流的推动下,尼亚德有一段游程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5英里,"每项条件都对我们有利。"

为了集中注意力,尼亚德与往常一样求助于自己喜爱的歌曲。一次又一次,她在脑海里哼着歌,划水的节奏与音乐的节拍完美契合:有一段游程跟的是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远行的车票》(Ticket to Ride),另一段则是《平装书作家》(Paperback Writer)。

歌曲让她保持节奏,还让她保持清醒。

2011年那次尝试之前的一个月,尼亚德曾说,"游泳是终极版的感官剥夺。它的隔绝程度要严重得多,只有你孤零零与自己的思想在一起。"

多年来,也有其他一些人尝试从古巴游到基韦斯特,均以失败告终。今年6月,澳大利亚人克洛艾·麦卡德尔(Chloe McCardel)用11个小时游出了14英里,随后因水母螫刺而被迫放弃。

2012年,另一个澳大利亚人彭妮·帕尔弗里(Penny Palfrey)游了79英里,随后因洋流湍急而放弃。

1997年的时候,苏茜·马罗尼(Susie Maroney)的确完成了全程,但她是在船只后面拖着的防鲨笼里游的,牵引力让事情简单了许多。1978年进行首次尝试的时候,尼亚德也使用了防鲨笼,这次则没有采用。每当结束一次失败的尝试,心力交悴、筋疲力竭地爬上船的时候,她都发誓那是她最后一次尝试。2011年8月,第二次尝试失败后,她表示,"这是个童话,但童话不会成真。"

斯托尔称,经过去年夏天的尝试,她确信佛罗里达海峡是游不过的。"我觉得人类没法做到这一点,否则她早就做到了,"斯托尔说,"很高兴我错了。"

翻译:黄铮、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共和党对是否叙动武分歧严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uild - Release - Deploy

Automate your build process. Integrates with 50+ Dev tools.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共和党对是否叙动武分歧严重
Sep 3rd 2013, 09:10, by JONATHAN MARTIN

华盛顿——美国国会将就是否对叙利亚展开袭击行动进行投票,这将给人们提供一扇绝佳窗口,展示出共和党的哪一派在全年的外交政策内部激辩中占有优势:究竟是传统的鹰派,还是势力越来越大的袖手旁观派?

共和党在国家安全议题上的分歧已在无人机的使用、对埃及的援助及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监控行为等领域爆发。这在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和兰德·保罗(Rand Paul)之间的对抗中显露无疑。前者来自亚利桑那州,是退役海军飞行员,曾在越南战争期间被俘;后者来自肯塔基州,有自由意志主义倾向,是参议院新人。麦凯恩曾称保罗及其同道为"疯鸟",令人印象深刻,而保罗则暗示麦凯恩等鹰派"长满了苔藓"。

不过,与是否应攻击叙利亚的争斗相比,这些时不时出现的小争执不值一提。在这个问题上,几乎可以肯定,曾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麦凯恩与可能参加2016年大选的保罗将会成为该党两翼的主要代言人。

麦凯恩一直主张干预叙利亚内战。本周一在白宫与奥巴马总统会晤后,麦凯恩表示,倘若国会不批准总统的建议,将会酿成"灾难",而且这种拒绝将导致美国"彻底丧失"信用。

周日,保罗则明确表示反对奥巴马的建议,在Twitter和电视访谈节目中对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冷嘲热讽。

"约翰·克里,恩,出了名地说出了,恩,你怎么能要求一个人为一个错误战斗到最后一刻呢?"保罗说。"我倒想问问约翰·克里,你怎么能要求一个人为一个错误首先献身呢?"

一名高级幕僚周日表示,保罗将在众议院发起游说活动。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来自密歇根州的共和党人麦克·罗杰斯(Mike Rogers),将与同样来自该州的共和党人贾斯廷·阿玛什(Justin Amash)等新兴势力先锋人物展开对决。在后者看来,攻击将会让美国陷入危险的外国纷争,应予以反对。

不过,就连并非保罗积极支持者的一些共和党人也意识到,此时此刻,出于对战争的厌倦,以及保守派对奥巴马的深层不信任,美国民众与共和党均易受到"回到美国"思想的感召。

共和党资深策略师亚历克斯·卡斯特利亚诺斯(Alex Castellanos)称,"美国人对数千英里之外遥远而陌生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事情越来越不以为然了",因为美国"被危机搞得疲惫不堪"。"他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了,而且每当领导人表示'没有好的选择',却又非要大家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狐疑满腹。"

结果就是,卡斯特利亚诺斯说,"兰德·保罗实际上与对危机感到厌烦的美国公众和疲惫不堪的共和党成员完全同步。"

保罗很清楚,这次投票正好提供了机会,至少可以暂时重新定位共和党外交事务的核心。此次辩论也给他提供了再度成为具有自由意志主义倾向的茶党运动中意见领袖的机会。此前数月,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获得了大量关注。

曾加入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的共和党策略师、外交政策专家丹·赛诺尔(Dan Senor)哀叹,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不主政白宫时,它们党内都会出现"新孤立主义"倾向。不过赛诺尔也表示,共和党人中的这种情绪让保罗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他是一个成熟的政坛人物,知道如何发掘并利用这些情绪,"赛诺尔说。

一些共和党众议员的资深幕僚称,保守选区对打击叙利亚的兴趣并不大,而且正如一个人说的那样,在国会议员那里,"奥巴马政府一分钱的信用也没有。"

对于支持更强硬外交政策的共和党人而言,这正是令他们担心的地方。

"我们不能围绕总统和国会的对立,或是总统对责任的推卸来展开这场辩论,"周日,在CNN的《美国国情》(State of the Union)节目中,密西根州共和党人罗杰斯说。"我们可以再找个时间来进行这些辩论。而这一次,真正的讨论重点是美国能否维护自己的信誉,与生化武器的扩散和使用展开斗争。"

这些干预主义者的希望是,赋予此次投票其他的意义——不是通过投票帮助一个被藐视的民主党总统,而是向叙利亚,以及一个可能更危险的国家伊朗发出信号。

"现在看来,对共和党而言,似乎投票反对奥巴马最合理,"非保守派游说者和作家迈克尔·戈尔德法布(Michael Goldfarb)说。"10天后,投票反对奥巴马将会像是投票支持阿萨德,尤其是如果共和党成功阻止了美国的军事行动,并导致使用了化学武器的阿萨德在伊朗的帮助下大获全胜。"

Kitty Bennett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黄铮、谷菁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各界对薄熙来案审理褒贬不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Ridiculous Developers

We destroy mediocrity. Whether you need a quick fix or a contract-to-hire, we have developers in the US & Europe ready for you. Hire an elite engineer with TopTal.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各界对薄熙来案审理褒贬不一
Sep 3rd 2013, 07:19, by 黄安伟

北京——根据中国国家媒体的宣传,对前共产党高官薄熙来的戏剧性审判明确显示,中国人民正在享受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所带来的好处。

周一,共产党周报《学习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薄案审理看司法公开》的评论,其措辞与其他国家媒体极为相似。评论称,为期五天的审判的透明性及程序"显示了中国的自信:对本国法治的自信、对事实的自信、对民众辨别是非能力的自信"。

很少有法律或政治分析人士会对这次审判做出如此高的评价。不过,中国国内仍在争议,这场审判究竟是会促进中国建立一个具有正当程序的独立司法体系,抑或只是一场政治表演。中国的法庭由共产党控制,薄熙来受审的罪名是受贿、挪用公款和滥用职权。

或许,要说这次审判是场表演——而且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其中有关于三角恋的肉麻证词、一栋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法国度假别墅,还有一架飞往坦桑尼亚的私人飞机——最明确的迹象正是官方媒体尖刻的标题和文章,审判还在进行的时候,这些媒体就对薄熙来表示了谴责。

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通过这种报道来了解审判进程的,他们看到的标题都类似于共产党喉舌《人民日报》网站上的这条标题:《公诉人:薄熙来拒不认罪,必须依法从严惩处》。

共产党还基本把指控范围局限于薄熙来职业生涯早期的经济违纪,并未提及他最近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期间众所周知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因为后者可能会涉及党内政治。此外,政治分析人士和党内知情人士都说,几乎可以肯定,薄熙来的有罪判决已经提前确定。

然而,一些自由派法律学者却对此次审判相对的透明性表示了赞扬,因为共产党领导人采取了出人意料的做法,允许大量经过删节的庭审记录公布在实时更新的法院微博上,尽管牵涉其他领导人的关键证词并未公布。

"(庭审)是公开的,辩护人的权利也得到充分尊重,"北京大学法律学教授张千帆说。学者童之伟说:"薄熙来庭审比中国其他腐败高官的庭审要公开。"

分析人士说,此次审判可能会使一些中国人对法律程序的重要性留下印象。单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审判的确非同一般:检方的几名重要证人都出席了审判,这样就为薄熙来提供了与他们对质的机会;法官还允许薄熙来宣布,他希望撤销在面临"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所做的供述;此外,庭审记录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审判过程的窗口(虽然有些模糊)。

大多数中国刑事审判都没有这些环节。审判时间之长也让很多人颇为震惊——以前的此类审判都只持续了一两天,包括去年那次针对薄熙来之妻谷开来的与此案相关的审判,以及对前重庆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审判。谷开来谋杀英国商人的罪名,以及王立军的叛逃等罪名,都已被法庭判定成立。

上周,一名与司法体系有联系的人士在审判结束当天说,高级官员已经向全国安全和司法体系发布内部命令,要求有关方面学习薄熙来案的审判过程。此人称,这些官员是在表示,此次庭审的程序和法官表现可以作为运用正当程序的典范。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对司法体系的长期改革有何意义,同样不清楚的是,这会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上个月宣布的司法改革新尝试产生怎样的重复。

就连对薄熙来审判所体现的新风格表示欢迎的法律学者都承认,这的确是个例外,但不一定会成为样本。鉴于薄熙来通过在重庆推行新社会主义政策赢得了普通中国民众的欢迎,以及薄氏革命家庭在党内的地位,中国领导人无疑是被迫给了薄熙来一些表达意见的空间,同时也加上了严格的限制。

理论上,此次审判将会说服一些人,那些人曾经确信,去年对薄熙来的清洗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允许公众目睹薄熙来与证人对质的过程增加了审判的合法性,而且,薄熙来的辩驳越是激动,公众就越是相信他已经被给予了足够的平台。

看样子,至少当局是这么算计的,但薄熙来的很多支持者,特别是中国西南城市重庆的居民,仍然不信服。

重庆年轻的小学音乐教师李美舒(音译)说,"我们一致认为,他是政治权力斗争的牺牲品,2000万元是个小数字,他倒台绝对不是因为这些钱。"她指的是对薄熙来及其家属受贿金额的粗略估计。

其他许多人也表达了与李美舒一样的看法。共产党领导人明显希望,鉴于普通百姓对普遍性的腐败极其不满,指控薄熙来受贿350万美元(约合2142万元人民币)就足以抹黑他。但腐败问题在中国实在是太过普遍,很多中国人由此认为,这个数额是一场政治清洗行动的虚伪烟幕。

法学学者表示,司法系统不可能大规模复制对薄熙来的审判,即便共产党领导人习近平已经承诺,开展反腐行动时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自薄熙来接受调查以来,当局进行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一些遭受腐败指控的所谓"老虎",比如与周永康关系密切的中央委员蒋洁敏,周永康是前安全事务负责人及薄熙来的盟友。但这些人中,没人像薄熙来那样激发了大众的想象力。如果他们接受审判,他们的案件不一定需要当局采用同样多的策略来满足法律合法性的要求。

与此相似,最近压制言论自由的行动也没有遵循什么正当程序,一些推崇自由主义的中国公民在行动中遭到拘押。上个月,知名维权律师许志永因"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正式逮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逼迫许志永噤声的借口。

近期的薛必群(Charles Xue)被捕一事也引发了此类批评。这名美籍华裔商人因涉嫌招妓而被拘留。国家电视台对薛必群供认罪行的报道没有确证他的过错,反而让很多人产生了关于法定权利的质疑。电视台播放了英国财务调查员韩飞龙(Peter Humphrey)认罪的影像,此举也受到了质疑。

薄熙来获得了在法庭发言的自由,但这存在明显的限制。他的言论局限于他的家庭生活和经济问题。公开的庭审记录没有显示他提出的政治内斗问题,而很多人都表示,是政治内斗致使他倒台。根据一名庭审列席者提供的非官方文字记录,薄熙来提到了争夺高层领导地位的斗争,并表示自己曾听命于一个由周永康领导的党内机构,实施了一个掩盖计划。但官方记录没有保留这些言论,也没有保留薄熙来关于调查人员对他发出具体威胁的言论。

"接受审判的时候,薄熙来很好地维护了共产党的利益,"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中国研究项目副教授冯崇义在一封邮件中说。"他通过严谨的辩护'演示了'中国法治方面的进步。他还触及了底线,但没有泄露有关其前政治局同僚的任何丑闻,由此维护了党的利益。理所当然,法院将适时公布审判之前谈好的判决,尽管这并不符合法律程序。"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对本文有报道贡献。Mia Li、Shi Da和Amy Qin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闽中食品印尼股东大战美做空机构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闽中食品印尼股东大战美做空机构
Sep 3rd 2013, 04:04, by NEIL GOUGH

香港——周一,中国闽中食品有限公司表示,该公司收到了其最大的股东及时发出的收购要约,后者是一家印度尼西亚食品公司。上周,在受到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做空机构的抨击后,该公司在新加坡的股价下跌了一半。

周一,由印尼亿万富翁林逢生(Anthoni Salim)掌控的印多福食品公司(Indofood Sukses Makmur)提出以每股1.12新元(约合5.38元人民币)的现金收购闽中食品有限公司的剩余股份,总价为7.34亿新元。这个报价是闽中食品有限公司股票前日收盘价格的两倍多。

闽中食品有限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市场午市最后90分钟恢复交易,股价飙升112%,报收1.125新元,略高于收购报价。股价的快速上涨可能也与做空机构疯狂的购买行为有关,这些做空机构试图放弃指望闽中股价继续下跌的赌约,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轧空。

印多福是一家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从方便面厂到油棕种植园的各种业务。印多福本已拥有闽中29.3%的股份,并于周一表示获得了更多股份,总份额达到33.5%。闽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荣及其他高管已经承诺接受印多福的报价。

周一之前,闽中股票在8月26日中午时分最后一次转手,价格为每股53新加坡分,由于加利福尼亚做空机构格劳克斯研究所(Glaucus Research Group)发布报告指责闽中公司伪造销售数据、篡改历史财报并夸大资本支出,其股价在早间交易中下跌48%。

格劳克斯研究所的报告称,闽中公司"在其业务规模和财务状况上极大地欺骗了监管者和投资者,我们由此认为,该公司的股票应当停盘,其股票是没有价值的"。

闽中公司的股票自8月26日起暂停交易。周日,该公司对指控做出正式回应,驳斥了格劳克斯研究所的"草率结论",称该研究所"完全不了解闽中的业务模式和中国的经营环境"。

印多福为收购案提交的股票交易申请没有提及格劳克斯的指控,也没有提及闽中的相关回应。

然而,由于印多福的收购要约意味着闽中的当前市值出现大幅溢价,不光比闽中最近的股价高111%,还比过去六个月的平均股价高将近7%,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轧空。

做空者下注赌一个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又在股价意外回升时被迫停止出售,开始购买这些股票,这种情况就是轧空。购买股票是为了缓解空仓,以便锁定收益或控制损失,但这会进一步抬高股价。

在海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主要股东,往往会通过收购要约来回应西方做空者的攻击,印多福的收购请求只是这一系列交易中最新的一个。

在上海广告投放公司分众传媒(Focus Media)受到做空机构浑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的攻击后,其股东批准一群由管理层和私募股权集团领导的投资者以37亿美元将公司全部买下,这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此类私有化行动。

截至周一仍不清楚,等到在雅加达上市的印多福收购成功之后,闽中的股票是否会被新加坡交易所移除。该印尼公司将在未来两至三周内通过正式收购文件公布更多细节。

新加坡银行大华继显(UOB Kay Hian)正在代表印多福处理收购事宜。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石油工程承包商富豪华邦嵩被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Retargeting on Facebook?

Get more sales and conversions with Facebook retargeting. Try it free for 14 days. Set up takes just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中石油工程承包商富豪华邦嵩被查
Sep 3rd 2013, 03:13, by NEIL GOUGH

香港——周一,中国一名身家亿万的石化企业家成了一周之内第五个卷入一项腐败调查的业内巨头。这项调查仍在继续触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

这个企业家名叫华邦嵩,47岁。其公司惠生工程(Wison Engineering Services)在周一晚些时候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的文件中称,他"目前正在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部门的调查"。

最近几周,中国加强了反腐力度,集中整肃石油行业。华邦嵩的公司是中国油气行业中最大的非国有承包商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CNPC)便是它最大的客户之一。

上周,CNPC及其子公司中石油有四名高级管理人员被撤职,并因官方声明所说的"严重违纪"嫌疑而遭受调查。"严重违纪"这种说法指的几乎都是贪污腐败、受贿或挪用公款。

周日,中纪委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国资委主任蒋洁敏也涉嫌"严重违纪"。国资委是一个权力很大的机构,负责监管中国最大的非金融国有企业中的政府资产。由此看来,调查力度似乎有所升级。蒋洁敏曾担任CNPC总经理,后来还曾担任集团董事长,直到今年3月。

蒋洁敏是精英机构中共中央委员会现任委员,也是自习近平于去年11月掌权以来公开接受调查的最高层官员。习近平承诺要对各个层级的官员腐败进行打击,"老虎苍蝇"一起打。

此案知情人士援引一些高级官员的话说,这些调查都是围绕周永康的亲信展开的。周永康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之一,曾执掌中国的国内安全机器五年之久,于去年11月退休。进入中央之前,他曾长期担任石油行业高管,还曾担任CNPC总经理。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充斥中国的种种虚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ient Tracking Software

Want more clients? Stride helps you track new leads, moving them from prospect to client. Sales can be painful, but the software you use shouldn't be. Try Stride!
From our sponsors
充斥中国的种种虚假
Sep 2nd 2013, 23:42, by 法兰克·布鲁尼

北京——如果它像鸭子一样叫,那它很可能就是一只鸭子。

如果它像狗一样吠呢?它很可能不会是一头"非洲狮"。

这件事发生在中国河南省漯河市的一家动物园里,标签上写着的并不是笼子里展示的东西。当时一名母亲正在教她年幼的儿子如何通过叫声来辨别动物,当他们面前的动物发出一种比狮吼声要和缓一些、而且让人"耳熟"的叫声后,这一骗局就暴露无遗。一只毛茸茸的藏獒在那里顶替丛林之王,没人能被骗过去。

报道称,在漯河动物园,这种鱼目混珠的行为比比皆是:在狼的笼子里有另一只狗,在豹子的巢穴里则是一只狐狸。这就像是诺亚(Noah)的代用品方舟,更是活生生的证据,证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以如此的灵活性和雄心制作赝品。

动物园的故事是在我上周到达这里前夕曝光的。之后的新闻都被对落马的中共权贵薄熙来的"世纪审判"所占据,庭上传出的严重贪婪和腐败指控,对他一度获得的小人物利益代表的声誉构成何等的嘲讽。鉴于庭审记录几乎实时公布,这场庭审似乎(至少在最初看来如此)是政府提高透明度的大胆新实践。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这种透明度有一部分伪造的。许多记者无法进入法庭,部分证词显然被修订过,还有一些官方照片看起来被安排过,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张照片中,身材高大的薄熙来被夹在两名法警中间,而这两个人都不可思议地比薄熙来更高。突然间,魁梧的英雄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这显然就是政府想让他展现的形象。而中国观众对着一块夹层虚假蛋糕大快朵颐:一场虚假的公开审判,审判对象是一名被指弄虚作假的民粹主义者,而他的外表被人为搞得矮小。

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大陆,而我震惊于矛盾的现实。一方面是我完全预料到的,就是这里以令人喘不过气的节奏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

另一方面则是在实干的同时,也有如此之多的夸大、粉饰、欺骗和误导。

在北京,我对一名相识的市民说道,"这座城市的绿化程度比人们告诉你的要好。"

"并非如此,"她回应道。她解释说,我们碰巧走过的树既不具备代表性也不完全诚实。这些树与其他数千万颗树一样,是为2008年奥运会所种植的,那时北京构建了一种徒有其表的生态友好,让世人惊叹一番。我后来还被告知,在这场奥运会上的开幕式上,一名可爱的小女孩假唱《歌唱祖国》,因为真唱的小女孩被认为在电视摄像机前不够可爱。

当然,多数城市都会美化一番,以吸引远道而来的客人,至少这些树将在这里生长下去,而就连碧昂斯(Beyoncé)也刷了次把戏,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就职典礼上使用了预先录好的声音。所有伟大而有自尊的国家都擅长在某些领域弄虚作假,有其专门的造假技巧:委内瑞拉有"塑料的"选美参赛者;意大利有低报的税收申报;英国有空洞的礼仪;美国则有旁氏骗局。造假是一种全人类行为。

但中国人的造假已经出神入化,或者至少是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最臭名昭著的是媒体报道的食品掺假:老鼠肉当羊肉卖;廉价酒装在优质瓶子里;酱油用散落在理发店地板上的头发制成,经加工后达到最优美味。2007年还有一则轰动的新闻报道称,有人售卖纸板箱馅的包子,但随即事情发生超现实的诗意转变:这则报道本身受到了可能造假的质疑。

严重的问题包括虚假药品等,不那么严重的问题包括假扮的僧侣,他们的虔诚装饰和庄严举止是一个幌子,目的无非是收集捐款和兜售灵修小饰品。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一座佛教名山上的两座寺庙被关闭,原因就是这样的骗子。

7月,有一整座博物馆被关闭,据称其4万件文物中有许多年代并不久远。想知道暴露的马脚之一?号称有4000年历史的文物上的文字写法,直到最近100年左右才开始广泛使用。

我曾经读到,一家苹果(Apple)冒牌店和真店如此相似,以至于它的雇员和顾客都上当了。

我遇到的北京人告诉我其他很多以假乱真的事例。

其中一人提到"假评论者",此人解释说,你无法知道,对网贴或网上视频的认可和狂热吹捧是真的,还是付费的产物,据信后者在这里格外流行。

另一名北京人提到"假离婚"现象,夫妇们会解散自己的家庭,从而变成两个各拥有一套房产的个人,他们正设法利用这种方式,避免在出售第二套房产时缴纳额外的税负,一旦完成房产交易,他们就会复婚。

《纽约时报》的张大卫(David Barboza)在今年3月报道过此事。上个月,他又发表了一篇揭露中国庞大的假收据和假发票行业的报道,雇员利用这个行业欺骗公司,公司再利用假收据和假发票欺骗政府。2009年,在政府打击该行业的一次行动中,有1045个假发票制作窝点被关闭。

我一直在询问那些比我更了解中国的人士,这一切说明了什么。他们说,这是企业家精神亢奋的一个范例,是一个经济体快速而迅猛地发展,以至于监管毫无意义、真正的警觉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一个范例。他们说,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事物的表面往往比它们的灵魂吸引更多关注,同时这也是依靠印象、氛围、半真半假真相的政治体制的衍生物。

无论如何,这种现象都是腐蚀性的,它有损国内外民众对这个巨大国度和它的各种产品的信任。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常常会危及人们的健康,也许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我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戒心重重。我总是心存怀疑。

在乘坐缆车下长城时,我注意到缆车上有一块标牌称,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1998年6月28日到长城游览时,乘坐的就是这部缆车。我的缆车一停,我就冲向降落平台,试图查看其他缆车的内部,看看它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标牌。工作人员阻止了我,于是我永远也无法确定:我的缆车真是比尔坐过的那一部?抑或我成了又一个中国骗术的可怜受害者?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并在TwitterFacebook上关注我。

翻译:林蒙克、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诺贝尔桂冠诗人谢世,从未停止质疑与真诚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Retargeting on Facebook?

Get more sales and conversions with Facebook retargeting. Try it free for 14 days. Set up takes just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诺贝尔桂冠诗人谢世,从未停止质疑与真诚
Sep 2nd 2013, 23:58, by MICHIKO KAKUTANI

在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说,自己珍视的那种诗不仅是"在世界上演奏的惊喜变奏",同时也"是对世界本身的回归"——它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异,"如同伴随着一阵焦躁的抖动,电视机画面突然恢复正常,又或者让颤动的心脏回复正常节奏的那一下电击。"

这非常适合描述他本人最好的作品:那些用魔力般语言书写的诗歌,仿佛捕捉到某个时间与空间的特性——也就是20世纪下半叶的北爱尔兰——与此同时,它们又令人震撼,使人重新思省人类的处境。不管是早期诗歌中描写自家农场与无情的大自然,抑或后来诗歌中描写爱尔兰如何遭受暴乱的破坏,希尼始终拥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可以收集"不能言说的可感知之物",用词句捕捉个人与广大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灵的中心与外延"之间的关系。他的诗句富于音乐性和质感,十分赏心悦目,有时也令人感到辛酸和痛苦;诗中充满灵活摇曳的音节,令他颇具霍普金斯(Hopkins)与史蒂文斯(Stevens)之风,而对物质世界清醒的认识又深化了他与哈代(Hardy)和弗罗斯特(Frost)的共同之处。

希尼曾经说,写作对于他,就像"一次旅行,所有目的地都变成里程碑而不是终点",尽管每首诗各有不同的主题——自然、神话抑或当代爱尔兰——他的诗始终有一种连贯性:对人类必死命运与人生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对"继续前进"这种品质的赞美,不管是描写一个在山地辛苦劳作、艰难谋生的农夫,还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每天都要应对北爱尔兰不断升级暴力的人们。历史的喧嚣在表面之下悸动:爱尔兰"覆满尸骨的土地"是欧洲血腥历史的一部分,正如希尼诗歌中的泥炭沼泽,淤积土中埋葬着人们的尸体,他们都是挣扎中陷落下去或被谋杀的人,还有古代仪式上的牺牲品。

就连在他的早期诗歌《自然主义者之死》(Death of a Naturalist, 1966)和《通往黑暗之门》(Door Into the Dark, 1969)中,死亡与腐朽也是自然四季循环的一部分。在其中一首诗里,他写到"大肚子的青蛙""摆出泥巴手榴弹的姿势"坐在那里;在另一首诗里,"霉菌有老鼠般的灰色",蔓延过被储藏起来的新鲜水果,带来腐烂与衰败的征兆。在《火鸡观察》(Turkeys Observed)中,他写道:

"但一只死去的火鸡蜷缩着。
伸开它的脖子,拔掉它的毛,看吧——
它只是另一只悲惨的盘中物,
遍布黑色灰泥的一具皮囊。"

这些早期诗歌是纪念希尼成长的农场世界,他捕捉那里日常生活中的韵律与他儿时那种"物质性、生物性的存在",敏锐地留意着四周生命的声音:"雨落在树上,天花板上老鼠的声音,一列火车从屋后田野上的铁路隆隆开过。"有时候,希尼会描绘他与家庭的联系,在他的名作《挖掘》(Digging)这首诗中,他把父亲用铲子挖掘的工作和他自己用笔写作的工作做对比,发掘久已失落的"生命的根源",它们"在我脑海中觉醒"。

20世纪70年代,在《北方》(North, 1975)和《田野工作》(Field Work, 1979)等作品里,希尼开始涉猎北爱尔兰局势等更复杂的问题。田园诗般的想象开始变成"装甲车"、"机枪手的位置",以及"午茶时分无目的的子弹"等形象。

"1968年到1974年,北爱尔兰发生的外部现实与内部动力是改变的症状,它们被公认为暴力的改变,但不管怎样也都是改变,"他在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上说道,"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少数族裔来说,改变早就应当发生。"他又补充,"长期酝酿的危机突然之间就破壳而出。"

在使用古典格式的《精神的层次》(The Spirit Level, 1996)一诗中,有"尸体像破烂的肉块,如雨水般落下"的可怖画面;在另一首诗里,对停战的希望成了一个个体生命摆脱同类阴影的梦想。他后来的很多诗歌又重新拥抱平凡的生活,回归那些描绘自然世界的诗歌,但多了一丝艰难得来的无怨承受。

希尼总在重新审视个人与公众的关系,他避免党派"钻石般的绝对真理",不断质疑诗人的位置,试图从20世纪历史的震荡中学习,同时又对来自想像力的内心指示保持真诚。

《站台岛》(Station Island, 1984)是对但丁作品的精彩重写,发生在几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宗教朝圣地的一个爱尔兰岛屿上,在这首诗里,希尼作品中的所有主题都汇聚为一首交响乐。现在、过去与神话融汇贯通,满溢而出;艺术家心中互相斗争的要求凝聚成鬼魂的形式:文学的鬼魂,来自诗人过去经历的鬼魂与来自爱尔兰历史的鬼魂,比如一个年轻的诗人,头发"像青鸟一样光滑"、一个被子弹打中头部的商店店主表亲,他"像热流一样颤抖并消逝"。到全诗末尾,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鬼魂作为心灵向导出现,劝诫诗人为写作的欢乐而写,他还说:

"……持续偏离主题。
当它们拓展外延,是时候去游泳了
游出你自身,去把元素填满
用你自身频率的特性,
回音、探索、调查、诱惑
以及黑暗大海中幼鳗的微光。"

翻译:董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对着门,还是对着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Try New Relic at no charge

Deploy New Relic and get your Nerd Life t-shirt. Monitor your Ruby, PHP, Python, Java and .NET web apps in less than 2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对着门,还是对着墙
Sep 2nd 2013, 23:56, by 六木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如果我们只是消极地对着墙,用本国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者,困惑、误解和冲突便由之而生;但倘若在墙上开一扇门,面对着门意味着接受更多的可能性,用开放的态度去主动了解他者的文化,就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包容天下。

上厕所原本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但自从我鼓起勇气分享了在美国遇到的关于上厕所的困惑之后,一群美国学生也向我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如厕的遭遇。

这个暑假,威廉玛丽学院的17位学生参加了该校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暑期留学项目,在北京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而我是他们在北京的带队老师。抵达中国的第二天,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约我在一个酒吧见面。他们中有几位在美国时就曾是我的学生,久别相逢异常激动,我们拥抱、干杯、叙旧。未等我发问,他们就开始抱怨中国的蹲厕,说用不习惯。在随后的半个小时里,他们不停地描述自己第一次用蹲厕的场景,诧异、困惑、无奈、失落。我虽然早已习惯了外国朋友跟我抱怨这类事,但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能数落那么久,而且把细节说得如此清楚,以致于我们在中国的初次见面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厕所味道。

怨声散去之后,出现了一时短暂的宁静,没有人说话。Adam Siegel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场面,问可否向我请教一个问题。他在美国已经学了两年中文,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他带着一脸困惑和纯真说:"你上厕所的时候,是对着门,还是对着墙?"话音未落,众人皆捧腹狂笑。在接下去的30分钟里,他们又开始探讨到底应该对着哪边,最后的结论是对着门,Adam十分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以前都对着墙。此后,所有人都会拿"对着门,还是对着墙"开他的玩笑,Adam为此感到特别尴尬。

这原本是一个十分私人的选择,但此时此刻却成了跨文化交际中一个严肃的命题,也是这些美国学生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个切身且关键的困惑。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探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课堂上、宿舍中、餐桌旁、酒吧里,处处都是他们分享经历和交换想法的地方。但是北京毕竟是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更何况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中在被戏称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所以他们在这个城市的体验并不能代表已经体验了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二线城市和农村。两个星期后的山西之行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体验区别于书本上传统概念的中国的机会,使他们对中国有了更直观的接触,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宇宙中心"其实是他们自己。

自从浩浩荡荡的一队美国人踏出太原火车站起,他们就注定了在随后的两天内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他们肤色混杂,但都说着一口英语,偶尔也说几句带着口音的中文,他们对这个新的环境充满好奇,一直忙着拍照。可是不久之后,他们在相机的人脸识别器中发现,周围无数人也正举着相机和手机在拍他们。

在五台山我们下榻的宾馆里,餐厅所有服务员都注视着我们用餐。她们脸上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笑容满面地望着我们。每次上菜服务员都走到我这边把菜递给我,报个菜名后就匆匆离开。不久后,我发现在通往厨房的那扇门后,掌勺的厨师们也都抽空出来偷看两大桌的老外,看他们品尝着自己做的菜肴。在五台山顶,每次我们开始站队合影的时候,就有如一声召唤演出开始的吆喝,引得众人围观,冒出无数的相机。一个和尚问我的一些学生可否与他合影,得到允许后他从口袋里掏出iPhone让我给他们拍照。见我多拍了几张,旁边另一位等得不耐烦的和尚赶紧把他推开也要求合影。

于我来说,这次旅行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或者说"荣幸",是我生平头一次在自己的国家受到了准"老外"的待遇。我常常被问道"你是中国人吗?"得知我是中国人后他们就夸我的英文好,说觉得我是华裔。在太原火车站外的一个肯德基店里,我们一队人马站着等空座位,里面所有人都看着我们,又由于我是唯一一个亚洲人,所以最后人们都会把目光落在我的身上。我带Adam去买吃的,一位年轻男子跟在我们身后,想与我们说话。在我们等待的时候,他逮住机会问我胸前的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秩序。"我答道。他说他知道是秩序,但追问我是什么意思。"纪律、规矩的意思。"我解释道。他说谢谢,然后很满意地带着笑容走开了。当时我一头雾水,后来猛地意识到原来他是在考我,看我到底是不是中国人。Adam问我他说了些什么,我说他想借跟我说话的机会靠近你这个"老外"。

我应该为此觉得我的同胞们很无礼甚至愤怒吗?我没有。相反,这位年轻人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我,那时我也会想与外国人合影,也会想跟他们攀谈练口语并天真地想要建立一些跨国友谊。只是那时的我胆子还不够大,我没有办法摆脱山里人的内向,我也只能远远地看着,脸上带着友好的笑容和憧憬的目光。

但是对于这些美国学生来说,被围观一事要复杂得多。在一次讨论中,我提到了这个话题,要求他们每个人对此发言。出乎我意料的是,只有少数几位同学表示"不舒服",大部分学生觉得无所谓、不在乎,有些甚至觉得有趣、好玩。对此觉得不舒服的学生在乎的并不是"被看",而是这种目光背后透露出的排斥和不欢迎,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一些学生对此不敢苟同,认为那些人只是出于好奇而已,没有恶意。也有人表示自己本来就不属于这个地方,那些人虽然注视着自己,但是他们表现得很友好,他们微笑着,看起来很单纯。

我的另一位学生叫文杰锐,他对一些同伴的抱怨嗤之以鼻,在被问及是否在意这种注视时他的回答是"我习惯了"。小时候在摩洛哥生活过很多年的他,已经习惯了各种目光。同时,他还在北京顺义生活过一年,所以也了解中国人的习惯。"甚至在美国,人们也会常常看我,所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另一位美国学生也同意杰锐的看法,"在美国,我们也会注意到身边不一样的人,只是我们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这么做是不礼貌的。"

然后他们反过来问我是否在美国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我必须承认,在威廉斯堡这座美国古老的历史小镇,很多场合我常常都是焦点。除夕当天,我和一位女性中国朋友穿着传统的中国服饰去朋友家吃年夜饭,去超市买甜点的时候,我们过于明显的东方气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某个悠闲的下午,我带着一些学生在学校的大草坪上打太极,正在享受日光浴的穿着比基尼的女生和光着膀子的男生、路过的游客、上自习的学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有的甚至在远处跟着比划起来;在很多其他生活场合中,我也常常由于身为唯一一名亚洲男性而招来诸多关注。成为焦点的时候,我选择了接受这些友好、好奇的眼神,享受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短暂聚光。

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作为奥组委的通讯员代表在某报社做了一个题为《开一扇门,有容纳大》的演讲。那时的北京文化比纽约还多样,处理好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如果我们只是消极地对着墙,用本国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者,困惑、误解和冲突便由之而生;但倘若在墙上开一扇门,面对着门意味着接受更多的可能性,用开放的态度去主动了解他者的文化,就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包容天下。

所以在这个"看"与"被看"的矛盾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看"这一既定事实本身,而在于观者的出发点以及被观者看待这件事的角度。在国际化和城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地区,"老外"还并不多见,更别提一群老外了。我相信,大部分观者都是友好的,只是受文化程度或者交际习惯的影响,他们不会用西式的更"文明"的礼仪与陌生人交流。在太原街头一些在饭馆工作的年轻人试图用英文跟我们打招呼,说完"Hi"之后就腼腆地笑起来。对于一个只有中学文凭的人来说,能用一个英文词去开一扇门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但却还因此被解读为"挑衅"或"愚弄老外"就显得有些不大公平。

在很多年前,我母亲一直反对我娶一个洋媳妇。甚至有时我想邀请外国朋友去我家,她都不忘提醒我事先跟朋友打好招呼,因为她担心全村的人都会来我家像参观稀有动物一般来看"老外"。这几年,也许父母已经习惯了我跟各个国家的女子左拥右抱的合影,有时聊天还催我赶紧在美国找个对象,不过前提是让我教未来的妻子说中文。一个农民出身的母亲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努力跟上国际化的步伐,我们有必要给其他像我母亲一样的国人一点时间。当然,国人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

对于被观者来说,背靠着一堵文化高墙一味抱怨只会使自己在这场跨文化交际中陷入困境。有些人,如我的这些学生们,却明智地抛弃了"对着墙"的选项,在这个神秘而刺激的新文化环境中果断选择了"对着门"的开放态度。文化没有一种标准,也就是没有对与错之分,但是在这中间的选择和解读的角度却可以改变你的体验和观念。你可以选择关注中国蹲厕的不方便之处,也可以选择其造价低廉、相对卫生和有利健康的积极面;你可以选择关注餐厅服务员不善言谈的内敛以及躲在门背后厨师的偷看行为,也可以选择关注他们身上特有的山里人的淳朴和善良品性;你可以选择关注肯德基餐厅所有人无礼的注视,也可以选择这种注视给你带来的"宇宙之王"的豪迈感;你可以把街头年轻男子的那句"你好"或者"Hi"解读为调戏和不尊重,但也可以把这一行为当作他们对你表示崇拜和友好的方式。我十分欣慰看到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深入地探讨这些文化现象,把抱怨文化冲突的时间花在了探究其原因并在实践中体验、理解和学习上。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在那里人们彼此各异但却互相尊重,多样的文化在包容中生生不息。

在上厕所时,对着门还是对着墙的确只是一个私人的选择,两者都可以。但是在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对着门"的态度是大多数人的首选。Adam真诚地望着我期待我的答案,"我喜欢对着门,"我解释道,"毕竟这样安全、舒服得多。"

六木曾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现代语言文学系任教,现居北京,是对外汉语教师。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探索网络数据安全的国际共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探索网络数据安全的国际共识
Sep 2nd 2013, 23:45, by 约亨·比特纳

这个夏天,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的丑闻让我们德国人不禁想起了过去。美国情报人员被指对我们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监控,因此不断受到声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是记者们,是那么理直气壮。这个事件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从充满各种极权主义的年代已经走了有多远——能到达现在的位置,我们既感到自豪,也同样谦卑。

整个争论过程却让我感到一丝得意。我不否认储存大量数据会带来的危险,但我们德国人对此感到烦恼时,却把烦恼的原因搞错了。

德国人对于数据保护的担心源于80年代早期,那时联邦宪法法院(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裁决,每个公民都有权了解谁,特别是国家,掌握有关他的什么数据。结果数据存储本身——无论是否有人真的去读取——都被认为是对公民自由的侵犯。此后我们并没有再更新对于隐私的理解,即便后来互联网、光纤电缆和智能手机大行其道。

且不言其他,这样陈旧的观念让我们无法就我们的担忧,与美国进行沟通。如果我们能以更为现代的语言阐释我们的焦虑,也许更容易让我们的美国朋友相信,就数据保护的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很重要。合适的关切度存在于德国的偏执和美国的天真之间,但是到底在哪儿呢?

简单地说,传统的德式个人数据偏执表现为:美国和德国或许现在都是民主国家,但国体可能发生变化。也许有一天情报机构会利用他们所了解的信息,来识别和恐吓公民。我们记得盖世太保(Gestapo)。我们记得斯塔西(Stasi)。

美国的立场正相反,认为虽然NSA对全世界的通讯进行监听的行为不好,但是今天恐怖分子才是对自由的真正威胁。要是情报机构还是未能从支离破碎的信息中挖掘出情报,那该怎么办?还记得9·11吗?

双方的历史观都有缺陷。德国人倾向于忘记,在过去60多年间,我们的政府没有滥用过公民数据,至少对数据的使用规模,没有大到勾起我们对极权主义的记忆。即使万一德国再经历一次独裁统治,政府掌握你的Facebook好友,对你而言也是最无关痛痒的问题。

德式焦虑的存在也是因为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已经继续前进了:多数人对于分享个人信息,甚至隐私信息,已经不再感到别扭。1983年西德国防部长免除了北约欧洲联军副总司令君特·基斯林(Günter Kiessling)的职务,因为传闻他是同性恋。当时认为他有可能因此而被敲诈。如今,德国有一个同性恋外交部长。

我们已经经历了德国人所说的Wertewandel,即价值观的转变。一个社会越自由,公民对于处理个人数据感觉就越自在。随着人们分享更多的数据,个人相对而言就会受到越多保护,就像一条鱼在鱼群中那样。

美国政府收集数据似乎是出于另一类偏颇的焦虑。"我们为什么不能全时段收集所有的信号呢?"NSA局长基思·B·亚历山大上将(Gen. Keith B. Alexander)在2008年曾这样问道。德国人听到这样的问题肯定会大吃一惊。一个立志做到无所不知的安全体系应该不仅让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还会让所有未来的总统们都感到非常不舒服吧。

想像一下,如果下一个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不是为了争取全球对隐私权展开讨论,而是为了钱。那么某些政府或公司愿意为区区一张NSA硬盘快照,出多少卢布或人民币呢?

而且如果数据可以被存储,那也就可以被改写。想象有人潜入NSA的电脑,对一些信息进行改写后,再将其导回数据流。举例来说,这样的侵入行为对于高频交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后,我们通过自然科学了解到,复杂系统经常比单个的元素更加聪明。没有任何一只蚂蚁知道蚁丘如何运转,但所有的蚂蚁都享用蚁丘带来的福利。互联网同理。这个新兴的系统运行良好是因为它对于所有人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一个用户可以一手遮天。但如果这一点发生变化,互联网可能就不再为大多数人提供服务,而是会转向服务少数人——那些统治者。

以上这些能否成为我们就现代而有效的数据保护方式达成共识的起点呢?德国或美国都没有垄断最好的数据收集或保护传统,相反,双方应是互补的。考虑到我们各自的历史包袱,难道我们不应努力搁置各自的意识形态,开始进行探讨吗?

约亨·比特纳(Jochen Bittner)是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时政版编辑。

翻译:刘京砚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杂牌电脑商高速挺进服务器市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杂牌电脑商高速挺进服务器市场
Sep 2nd 2013, 23:49, by QUENTIN HARDY

调研公司高德纳(Gartner)和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本季度电脑服务器出货量和销售量市场份额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展示了世界正在向云计算和利润率不高的通用服务器过渡。

对于销售适用于特定目的服务器的知名公司,以及希望利用像惠普(Hewlett-Packard)这样的知名品牌来推升销售量的公司来说,这两份报告带来的是一个坏消息。

乍看上去,你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变化。IBM高端机的营收仍然独占鳌头,在高德纳的报告中​约为32亿美元(约合196亿元人民币),IDC的报告中为33亿美元。但是,与这两家分析公司去年同期的数字相比,IBM的这部分营收减少了9.7%和10%。

高德纳的报告显示,各种电脑总出货量最大的公司是惠普。其中主要是搭载X86芯片的通用服务器,X86是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上最常见的芯片架构,英特尔(Intel)是这类芯片最大的生产商。同样,与2012年第三季度相比,惠普虽然在出货量上保持了领先,但降幅却达到13.6%。

但报告中真正的亮点在于,大公司在失去市场份额,"其他"公司的增长势头却颇为迅猛。两家分析公司所说的"其他"公司,主要是指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制造商,它们售出的电脑非常便宜,但品牌知名度很小,或者没有品牌 。

在高德纳的报告中,"其他"公司的营收为27亿美元,仅次于IBM和惠普,排在第三位,增幅达7.9%(与IBM一样,惠普的服务器营收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在IDC的报告中,戴尔(Dell)的营收略高一些,把"其他"公司挤到了第四位。

"其他"公司的出货量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高德纳表示,这些公司的出货量为969342台,增幅相当惊人,为14.4%。思科(Cisco)的增长率远逊于通用服务器制造商。

这种计算机是由广达(Quanta)这样的公司出产的。它们装在紧凑包装的机架中,进入世界上的大型数据中心。Facebook的一名工程师称,去年,广达生产的机架在Facebook的服务器中占80%。

这些数字中还有其他亮点:戴尔进军服务器市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它侵占的可能主要是惠普的份额。这是否会转化为云计算用户的新需求,目前尚不清楚。思科基于网络的服务器也有所增长,它们与该公司向着基于网络的云计算整体推进有关。

但就目前而言,真正的亮点是不知名的供应商正在崛起,对于它们不露声色的强劲力量,云计算数据中心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宫崎骏宣布退休,新作《起风了》引争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Try New Relic at no charge

Deploy New Relic and get your Nerd Life t-shirt. Monitor your Ruby, PHP, Python, Java and .NET web apps in less than 2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宫崎骏宣布退休,新作《起风了》引争议
Sep 3rd 2013, 00:04, by ADAM W. KEPLER

根据《综艺》(Variety)网站报道,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宣布退休,不再拍摄电影。宫崎骏现年72岁,34年里执导拍摄了11部动画长篇,包括《龙猫》、《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2003年,《千与千寻》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宫崎骏制作公司的总裁星野康二星期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宫崎骏的最后一部作品《起风了》在这次电影节上放映。"宫崎骏决定,《起风了》将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他将会退休,"星野先生说。更多细节将会在下周于东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个公告的措辞为宫崎先生继续拍摄短片作品留下了余地。

《起风了》在日本和韩国都遇到了争议。这部影片是对掘越二郎的虚构性描写,他是设计了A6M零式战斗机的工程师,这种机型被用在1941年的偷袭珍珠港战役中。有些日本保守势力因为片中的反战姿态而批评宫崎骏。因为这种战斗机在"二战"中是日军的象征,因此一些韩国网民又指责宫崎骏把它的发明者浪漫化。

2011年,宫崎骏接受《Cut》杂志的访谈,内容由《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翻译成英文,他解释了自己拍摄这部影片的原因:"妻子和工作人员问我:'为什么要拍一个制造战争武器的人的故事?'"他说,"我想他们是对的。但有一天,我听说掘越曾经喃喃自语,'我只想创造美好的事物。'那之后我就明白自己找对了主人公。"《起风了》在日本6周内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上周迪斯尼公司宣布取得了这部电影在美国的发行权,但上映日期还未最终决定。本月,这部电影将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和纽约电影节(New York Film Festival)上映。

翻译:董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捷安特创始人的梦想:让台湾变成单车骑行之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uild - Release - Deploy

Automate your build process. Integrates with 50+ Dev tools.
From our sponsors
捷安特创始人的梦想:让台湾变成单车骑行之都
Sep 3rd 2013, 00:15, by AUSTIN RAMZY

台湾台中——自行车生产商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Giant Manufacturing Company)成立的地方,周围是翠绿的稻田,还有土地庙,骑车走一小段便能听到南海的波涛。但在很多年里,捷安特创始人刘金标(King Liu)一直不喜欢骑车欣赏四周的美景。他骑着新车转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车子的一切正常。

历经几十年的奋斗后,捷安特的确一切正常。现在,按营收计算,捷安特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商。去年,捷安特设在台湾、中国大陆和荷兰的工厂生产了630万辆自行车,营收18亿美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捷安特不仅以自己的品牌销售自行车,还为像崔克(Trek)、Scott和Colnago这样的大品牌供货。

作为捷安特的董事长,现已79岁高龄的刘金标每天依然要投入10小时到工作中去。在过去40年里,他的工厂每年都要生产数以百万计的自行车,到如今,他终于开始享受这些自行车了,每天骑车让他身形匀称,肤色呈棕褐色。刘金标一头花白的短发,手腕上戴着一个心率监测仪,他以这样的形象,成了台湾自行车骑行热潮的代言人。

他说,"我担负着让台湾成为单车骑行之都的使命。"

从2007年开始,台湾的自行车销量猛涨,自行车道也增加了,台湾最大的两座城市台北和高雄也已发起了自行车共享项目。其中的每一步,刘金标都在坚持不懈地推动。

他从小镇工匠到业界巨人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台湾及其经济发生的更大转型。台湾曾是一个产品遍及全球的世界工厂,默默无闻地为外国大牌企业生产自行车、手机和电脑,但现在,台湾已经有了像捷安特、HTC和宏碁(Acer)这样的企业,它们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变成了全球品牌。在取得这种成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它们能否维持领先地位,继续创新

对刘金标而言,答案不仅在于卖出更多捷安特的产品(不过他的骑行倡导运动肯定有助于销售),而且要关注自行车可以怎样减少污染、让人们更健康,以及帮助城市更好地运行。"对他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成功的公关,但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这个,"台湾最大的电话公司中华电信(Chunghwa Telecom)前董事长贺陈旦(Ho-chen Tan)说,"他向人们展示出,即使到了他这个年龄仍然能这么做。他的鼓励和身体力行是人们追随他的动力。"贺陈旦也经常骑自行车。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刘金标的转变,和许多像他这样的骑行者一样,是受到了2007年上映的电影《练习曲》(Island Etude)的激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环台湾骑行的故事,剧中重复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看了那部电影后想,那句台词是在批评我,难道不是吗?"刘金标说,"那时我73岁,我想,如果现在不骑车,我就永远都骑不了了。"于是,他接受了电影的挑战,计划进行一次环岛骑行。

他进行了六个月的训练,但他坦承这并不够。在2007年那次环岛骑行时拍摄的照片上,他圆圆的肚腩将运动衫撑得鼓鼓的,脸上一幅愁容。"哎,那次骑行真的很惨,"他说,"我后背痛、睡觉时会呼吸暂停,还有高血压等等,都是老人家的问题。"其间他有一次被车撞倒并擦伤,不过他坚持了下来,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575英里(约925公里)的旅行。

在生意上,他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决心。从一所技术高中毕业后,他尝试过好几个行业,包括运输、化工、食品进口、五金器具。后来,在1972年他决定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一个自行车厂。那时,他38岁,依然受困于之前一次创业的损失。那是一家位于海边的鳗鱼场,在一场台风中被毁。

"头四年我们根本没有订单,"他说,"台湾货的形象很糟糕。"

他幼时台湾还在由日本统治,他也因此学会了说日语。于是,他前往日本了解当时一流的自行车制造产业。重大突破出现在1977年,当时,捷安特的执行长罗祥安(Tony Lo)与美国的标志性品牌施文(Schwinn)达成协议,为该品牌制造自行车。

后来,施文既成了捷安特的优势,也成了它的软肋。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自行车销量猛增。1980年,在施文芝加哥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后,捷安特成了施文的主要供应商。到80年代中期,施文三分之二以上的自行车都是由捷安特制造。

后来,施文决定找新的货源,并于1987年与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签订协议,在距离香港不远的深圳生产自行车。"我们被吓住了,"刘金标说。鉴于捷安特75%的订单依赖施文,它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捷安特开始把精力集中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上,在欧洲和美国设立了业务部门。捷安特牌自行车的销量逐渐提升,同时施文开始走下坡路,并于1992年申请破产。行业顾问杰伊·汤利(Jay Townley)说,施文从未能依靠在中华自行车公司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汤利当时是施文的高管,后来供职于捷安特在美国的分公司。

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认识刘金标的汤利说,在那个年代,自行车行业的大多数高管都对健康不感兴趣。"所有人都抽烟,所有人都喝酒,"他说,"也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不过很少像你现在看到的这样。"他说,刘金标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舞场高手。

如今,刘金标把心思都集中在了他的自行车上。每天清晨,他都会绕着捷安特位于中部城市台中的总部骑大约25英里。如果因为下雨或出差而无法训练,他会觉得很郁闷。他说,"我做不到不骑车。"

在环岛之后,在2009年他从上海骑车到北京,行程1000英里。这次的旅程合情合理,因为现在,捷安特的制造部门大部分都在中国大陆。它在大陆设有六家工厂。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产地,但中国大陆出口的自行车中,大约80%是由台湾企业拥有或经营的工厂生产的。

尽管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数减少了,但休闲骑行者人数正在增加,使大陆成了一个关键市场。捷安特的战略是专注于质量更好、定价更高的车型,这种战略使得捷安特成了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休闲骑行正在大陆兴起,而在台湾已经十分流行。自2000年以来的大部分年份里,台湾自行车的年销量都在60万辆左右浮动,在2008年激增至130万辆。现在,台湾人每年要买90万辆自行车。

刘金标相信,街道被汽车和摩托车挤得水泄不通的台北,是台湾成为"自行车骑行之岛"的最大障碍。台北市政府正在拓宽马路两侧的自行车道,拓展公共自行车项目,努力让这座城市变得更能吸引骑自行车的人。从9月到5月,"微笑单车"(YouBikes)的月使用量增加到了79万人次以上,提高了近六倍。该计划使用的是捷安特三速自行车,租金每小时不到1美元。

刘金标知道自己有能力吸引人们骑自行车。明年的80岁生日,他计划重走2007年的路线,再次骑车环岛。"我希望向人们展示,我现在比刚开始骑单车时更强壮了,"他说,"如果我的精力比73岁还好,应该是大新闻了。"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