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教皇劝喻阐述改革教会扶助弱者理念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教皇劝喻阐述改革教会扶助弱者理念
Nov 27th 2013, 13:10, by LAURIE GOODSTEIN, ELISABETTA POVOLEDO

在担任10亿罗马天主教徒领导者的头九个月里,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通过各种方式显示了自己重塑教会的愿景——如通过布道、新闻发布会、采访,或对游客随便发表的评论。

周二,方济各用直白的语言公布了自己的目标。这再次印证了这样一种印象,即他打算敲醒夜郎自大的教会,并通过关照那些需要扶助的人,号召所有天主教徒与他一道,投身于重塑教会的宏大事业之中。

方济各对梵蒂冈的等级制度发起了挑战,他呼吁分散教会的权力,称梵蒂冈、甚至教皇本人都必须与主教、平信徒,特别是女性合作。

方济各在成为教皇后发布的首篇劝谕中写道,"与因为固步自封、只顾自己安危,因而运转不良的教会相比,我宁愿看到一个伤痕累累、承受痛苦、满身污浊的教会,因为我们活跃在街头。"

他写道,"我不希望这是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中心地位,最终却被固执和成规束缚手脚的教会。"

名为《福音的喜乐》(Evangelii Gaudium)的劝谕是教皇发表的训诫——不如通谕权威,但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告。梵蒂冈发言人费德里科·隆巴尔迪神父(Rev. Federico Lombardi)表示,教皇在今年8月用西班牙语起草了劝谕,以此反映去年开启了"新福传运动"的主教会议。

方济各对教会的指示,与他对这个世界的问题作出的分析有着紧密的联系。方济各用很大的篇幅谴责全球经济体制和自由市场的"独裁统治",称自由市场延续着不平等,"吞噬"脆弱的部分,比如人类及环境。

他用通俗的语言写道,"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冻死街头没有登上新闻,而股市跌了两点却能成为新闻,怎么会这样呢?"方济各会是一名让人铭记的教皇,这种语言风格已经成了他的标志。

天主教大学戴顿大学(University of Dayton)的神学家文森特·J·米勒(Vincent J. Miller)撰写一些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文章。米勒表示,虽然其他教皇也对这种经济制度提出过批评,但方济各作为第一个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对经济不公表达了看法,也拿教会与之进行对比。

米勒说,"他谈到了将贫者排除在外的经济制度,而他在担任教皇的时间里,一直在展示并实践包容的态度。"

数月以来,许多人都在仔细分析方济各的言论,以寻求改革的蛛丝马迹。教皇利用这份劝谕,重申了教会关于堕胎、同性恋和向妇女赋予神职等问题的教义。关于堕胎,他说,"试图通过消灭另一个生命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并不'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对身处困境的女性给予足够的陪伴,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确实很少,"这些女性之所以希望堕胎,可能是因为遭到了强奸或者是因为自己极度贫困。

方济各没有在劝谕中的任何地方明确提到同性恋或同性婚姻。但是他说,教会不应屈服于"道德相对主义",他引用了美国主教所写的一份关于照料有"同性恋倾向"的人的劝谕,并对相关观点表示赞同。教皇称,美国主教是对的,教会必须坚持"客观的道德标准,这种标准适用于每个人"——即使同性恋权益支持者会认为,教会是在推行偏见和干涉个人自由。

与前任一样,方济各也表示,向女性赋予神职"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他承认"很多女性都在与神父分担牧职"。他还说,"我们需要创造更广阔的机会,让女性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教会工作。"但他并没有详细阐述如何实施这一点。

但是,劝谕详细讲述了神父如何才能提供更好的训诫。他说,这是判断神职人员与他的教众亲密与否的"试金石"。方济各说,神职人员和平信徒都在被训诫所折磨:"平信徒必须聆听训诫,而神职人员必须进行训诫!这种情况很令人失望。"

方济各提出了让教会更松散的构想。他说,主教和神父更了解信众的需求。教区应该成为"触及信众的家庭和生活的"地点,而不是"一个远离信众的无用建筑,或是由特定的少数人所组成的只顾自己的小集体"。

方济各写道,"简而言之,平信徒在上帝的子民中占绝大多数。其中的少数人——晋铎的神职人员——要为他们服务。"

天主教新闻社(Catholic News Service)梵蒂冈分社社长、《梵蒂冈日记》(The Vatican Diaries)的作者约翰·塔维斯(John Thavis)说,"他明确阐述了一些自己所期望的变革,包括进一步分散权力、对教会的多元性持开放态度,以及更注重传播救赎福音,而不是专注于教会的教义和规矩。"

Laurie Goodstein自纽约、Elisabetta Povoledo自罗马报道。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民众抗议政府放弃与欧盟达成协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民众抗议政府放弃与欧盟达成协议
Nov 27th 2013, 11:24, by DAVID M. HERSZENHORN

尤里·V·卢岑科(Yuri V. Lutsenko)曾经是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的现场指挥,上个周日,他看着数万民众聚集起来,抗议政府放弃跟欧盟达成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和贸易协议的决定。天是灰蒙蒙的,站在台上的卢岑科强烈地感到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一股深深的歉意涌上心头。

他告诉群众说,"我相信,九年前站在恢弘的橙色广场的每个人,今天又会站出来。我希望你能够接受我个人的道歉,因为有些事情至今未能完成。"

这是十年以来乌克兰第二次陷入这种骚动之中,近些天来,数万示威者高声要求国家摆脱后苏维埃时代的印记,决然地进入欧洲这个更繁荣的运行轨道上。

上周,愤怒的人们爆发了,因为他们的领导人屈服于来自莫斯科的压力,表示将不再与欧盟达成协议。而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看来,这项协议是逃离克里姆林宫的控制,追随东欧其他往日卫星国的足迹,走上现代化和富裕道路的关键一步。

此事不仅关系到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命运,俄罗斯为了对谈判施加影响而采取的强硬策略——包括贸易威胁和能源供应上的钳制手段,能否压过万千国人的民心所向,也是一个关键。

对于欧洲来说,争取乌克兰和其他前苏维埃共和国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而且欧元区内经济持续走软,欧盟声望已然受到质疑,这个时候已经无法承受这种羞辱性的失败。

许多乌克兰人表示,从苏维埃时代结束以来,该国的政治领导人就被认为是群体性的失败。与此同时,人们表示,他们也知道自己所受到的限制:该国在能源,特别是取暖的天然气上几乎完全仰仗俄罗斯,同时,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军力的重要驻扎地,其中黑海舰队大部分就部署在这里。

卢岑科指着国旗的颜色,告诉群众们说,"我们国家的基础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这样,这个国家才不再是暂时刷成了黄蓝两色的后苏维埃时代的军营。我们必须明白,要换掉的不只是总统,还有整个体制。"

卢岑科深知体制之恶。在担任现场指挥之后,他进而担任议会领袖,并在维克托·A·尤先科 (Viktor A. Yushchenko)总统任内担任内政部长,而这位总统曾在2004年富有争议的大选时遭暗杀未遂,受到二噁英毒害。2010年总统选举,之前革命中的反英雄人物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ich)当选,卢岑科旋即被捕,以滥用职权的罪名下狱,直到亚努科维奇受到西方压力,才于今年早些时候获得赦免。

支持融入欧洲的人将希望寄托于那些政治和贸易协议上。协议谈判进行了四年多时间,亚努科维奇一直都表示将会在本周四立陶宛维尔纽斯的一场重要会议上签署这些协议。

塔拉斯·贝热佐维茨(Taras Berezovets)是一位政治顾问,其客户包括了一些国会议员。他说,总统吊起了人们的胃口,部分原因是他瞄准了2015年的大选。

贝热佐维茨在一次访问中表示,"亚努科维奇向人们做出了保证;欧洲是他承诺的。"

在民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等分歧之下,乌克兰国内政治环境愈发复杂。该国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说俄语,信奉俄罗斯东正教,倾向于跟莫斯科保持密切的联系。而西部说乌克兰语的占绝大多数,乌克兰天主教信众甚多,人们不信任俄罗斯,甚至怀有敌意。

周三在基辅,有零星报道指抗议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了冲突。同时,在狱中的前总理尤利娅·V.·季莫申科(Yulia V. Tymoshenko)表示,她已经开始绝食以声援示威者。

乌克兰还是一个经历了血腥和悲惨历史的国家。专家说,二战期间乌克兰有将近750万人死亡。该国历史上一直被势力更大的霸权统治,包括奥匈帝国和苏联。乌克兰也一直是战争的主战场,包括了十七世纪那场延续三十年,将俄国人、哥萨克人、波兰人和土耳其人悉数卷入的毁灭性战争。

俄罗斯统治乌克兰的想法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卢岑科在一次访问时说,"这是一个持续几百年的问题了;乌克兰生活在一个多边形里,被莫斯科、伊斯坦布尔和华沙夹在中间。形象地说,俄罗斯纹章上的双头鹰虽然看着不同的方向,但是每时每刻都想着要咬乌克兰一口。"

他还说,俄罗斯使用了多管齐下的控制手段,包括俄罗斯可以去怂恿乌克兰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俄罗斯东正教有能力加剧动荡,有可能施加经济制裁,当然,还包括可以关闭天然气管线。

翻译:邓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移动芯片商高通在华遭反垄断调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移动芯片商高通在华遭反垄断调查
Nov 27th 2013, 11:13, by 潘亚当

总部位于圣迭戈的移动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发起的一场反垄断调查的目标。这个消息一经披露,便让高通的股价下跌了1.5%,还让人开始担心该公司在其增长最快的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国家发改委称,调查内容是保密的,"高通周一在其网站上表示。"公司并不清楚国家发改委已对高通提出了违反《反垄断法》(Anti-Monopoly Law)的任何指控。"

中国政府在最近几个月里加强了对企业的审查,其重点是腐败问题以及抬高消费价格的商业行为。周日,中国国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对航空、日化、汽车、家电、医药、电信等六个行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并加大反价格垄断的打击力度。

高通的大部分营业收入都来自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大部分利润则来自手机网络技术和手机技术的授权业务。在截至9月的财年里,高通从中国市场赚取的收入总计为123亿美元(约合749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49%。这当中有一部分源自在中国组装,但却在海外市场上销售的手机。

高通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传出之际,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正为明年推出提速的4G高速无线网络做准备,此次提速很可能需要使用高通开发的技术。中国政府选择这一时机对高通展开调查,让一些人质疑其动机是不是在即将到来的与这家美国公司的专利授权费谈判中抢占先机。

据路透社报道,雷蒙德·詹姆斯公司(Raymond James)的金融分析师塔维斯·麦考特(Tavis McCourt)表示,他们公司怀疑"这次调查与中国移动即将于2014年初推出TD-LTE网络有关,和芯片定价及授权费定价的谈判也有关联。"

中国在2007年通过了《反垄断法》,有权进行相关调查执法工作的三个政府机构分别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和发改委。此次调查是由负责价格监督检查的国家发改委发起,这意味着中国政府的目标是赶在4G服务于明年推出之前,把它的价格降下来。

今年,国家发改委指责美赞臣营养品公司(Mead Johnson Nutrition)、达能集团(Groupe Danone)等六家海外奶粉生产企业触犯了反垄断规定、涉嫌价格操纵,随后对它们展开了调查。这场调查致使相关企业交出了1.09亿美元的罚款,中国国有通讯社新华社称,这是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

此前的纪录是在2013年1月创下的。当时,国家发改委以操纵价格为由,对韩国和台湾的六家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处以了约5600万美元的罚款。此外,高通首席执行官保罗·E·雅各布斯(Paul E. Jacobs)曾经坦承,美国对中国通信公司的限制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监控门"的曝光,已经对高通在中国的业务造成了伤害。这话说了没几天,国家发改委就对高通展开了调查。

最近有报道称,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的高管表示,与政府有关的一些中国客户有可能正在减少对思科设备的采购,以此作为对美国国安局"监控门"以及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今年通过的一项法律的回应。这项法律禁止联邦机构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采购中国公司生产的信息技术设备。11月14日,思科发布消息称,上一季度,来自中国的订单下降了18%,而本季度的全球收入预计会下降8%到10%。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泰国反他信示威愈演愈烈,包围多个政府部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泰国反他信示威愈演愈烈,包围多个政府部门
Nov 27th 2013, 09:00, by THOMAS FULLER

曼谷——周二,泰国执政党指责抗议者制造混乱局面并试图推翻政府。此前,数千人聚集曼谷街头,包围了关键政府部门,并威胁要把抗议活动推向全国。

随着泰国的政治斗争持续并愈演愈烈,国家局势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抗议者周二包围了内政部,并威胁要切断农业部、旅游部和交通部的供电。而此前,外交部和财政部已于周一被占领。

泰国执政党泰党(Pheu Thai)议员高盖·比古尔通(Kokaew Pikulthong)说,"占领政府办公场所的行为就是一种暴动。"

泰党称,它已向司法部长办公室控诉抗议者试图推翻政府。高盖说,抗议者"希望泰国陷入无政府状态"。

抗议活动的领导者是反对派头号人物,他们正在追求一个看似荒唐的目标,即彻底根除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对泰国的影响。他信是一个商业大亨,也是泰国前总理。2008年,自从他滥用职权的罪名成立后,他就一直在流亡。他信在乡村地区仍然很受欢迎,而他的妹妹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是现任总理。

2010年的抗议以血腥的军事镇压告终,此次抗议是那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其领导者是素贴·特素班(Suthep Thaugsuban),直到最近,他都一直是反对派民主党(Democrat Party)的一位重要领导人。

"我坚持认为,这是在没有流血冲突的情况下消除他信体系影响力的最好办法,"素贴周二在Facebook上的一条讯息中说。"我们只会过来,然后坐在这里。"

周二,曼谷的一个刑事法庭以破坏和平和侵犯财产的罪名对素贴发布了逮捕令。

素贴周二晚间在对支持者发表讲话时,呼吁抗议者周三"包围"曼谷的所有政府部门及全国各地政府的办公场所。

抗议者似乎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而保安部队又无力阻止他们扰乱政府运作的核心,这种情况反映出,这个两极化社会的政府或者是没有能力维持秩序,或者根本不愿意维持秩序。

美国等国家的政府都建议他们的公民避开抗议地区;在泰国动荡的近期历史中,他们曾多次这么做。虽然截至目前抗议活动还是和平的,但美国大使馆警告称,这些抗议很可能会发展成"冲突,并升级为暴力冲突"。

曼谷是一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面积广阔的大都市,它的很多地区都没有受到抗议影响。

素贴或许比任何人都更能代表泰国持续不断的动荡。在泰国,政客们一旦下台就会走上街头,自他信2006年被军方赶下台后,这种模式就一直存在。

素贴是2010年的副总理,他当时签署了一项命令,让军方驱散占领一个中心购物区的他信"红衫军"支持者,其中有些人还带着武器。随后的镇压行动导致数十人丧生,公民领导人目前一直在敦促双方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他信的政党是泰国现代政治史上最成功的一个,从15年前成立以来,它已取得了每次全国大选的胜利。近年来,他的党派曾两度失势,一次是因为2006年的军事政变,另一次是因为2008年法院下令解散该政党。(随后该党以另一个名字重新成立,并于2011年再度掌权。)

反对派议员周二在议会的辩论中指责总理英拉是被他信提名的。

虽然此次抗议规模巨大——据《曼谷邮报》(Bangkok Post)估计,周日聚集的人群达40万左右——抗议领导人的目标模糊却疏远了一些商业领袖和知识分子。泰国议会的一些反对派成员对素贴和抗议领导人表示了指责,虽然他们的指责比较温和,这也许表明了,此次抗议活动可能并没有得到主流反对派的支持。

周二,泰国前财政部长、民主党高级成员空·乍滴甲瓦尼(Korn Chatikavanij)指责政府没有倾听"民众的声音"。

他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抗议者的行为。"

Poypiti Amatatham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45亿年孤独旅行后,ISON彗星将和太阳亲密接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ecome a UX Designer

Check out our immersive UX Design program in London and change your career in just 8 weeks.
From our sponsors
45亿年孤独旅行后,ISON彗星将和太阳亲密接触
Nov 27th 2013, 08:19, by KENNETH CHANG

在太阳系最偏远的地方消磨了头45亿年的光景后,一颗彗星将于本周四与熔炉般的太阳擦身而过。

ISON彗星与太阳的亲密接触,以及太阳的热量与引力可能造成的解体事件,将给科学家们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使他们一窥组成行星的成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高级科学家凯里·M·利塞(Carey M. Lisse)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它好比是太阳系形成时期留下的恐龙化石。"

如果这颗彗星能存活下来——尽管利塞博士等众多专家认为不能——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靠近地球,或许能为12月初的夜空增添一缕耀眼而迷人的光亮。届时,最佳观测时间将是几近破晓与刚刚日落的时候。它现在太接近太阳,不易被看到。

近年来,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了许多掠日彗星,不过这一颗与众不同。2012年9月,位于俄罗斯的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发现了这颗彗星,并用其缩写命名为ISON。它似乎发源于奥尔特星云(Oort Cloud),也就是距离太阳约1光年的彗星云团。多数之前的掠日彗星似乎都是环绕太阳多次的一颗大彗星的碎片。

ISON很可能是在数百万年前因一颗经过恒星的引力分裂出来的,从而第一次被推到了内太阳系的轨道上,不过这也相当有可能是它的最后一次。

"我们将看到它被烤得冒烟,"利塞博士说。

随着ISON进入内太阳系,NASA的各个航天器,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和火星侦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开始持续拍照。NASA的行星科学主管詹姆斯·L·格林(James L. Green)说,"这颗彗星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没几颗彗星曾在那么远的位置被发现,而且一些科学家起初以为,ISON的直径有几英里,可能成为"世纪彗星",亮度堪比满月。

不过,随着ISON经过火星,NASA的飞行器拍摄的照片显示,它的直径至多有四分之三英里(约合1.2公里),比多数彗星都小。

由于ISON在很远的地方就被发现了,天文学家们有大量时间来为观测做规划。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可以拍摄红外照片。它的测量显示,ISON彗核周围包裹着大量的二氧化碳。"看起来像是,二氧化碳或许是太阳系早期很基本的一种分子,而不是一氧化碳,"利塞博士说。

随着ISON迫近太阳,彗尾的行为揭示出通常不可见的太阳风的运动。太阳风是太阳持续喷射出的粒子流。

最近几天,ISON的表现得不太稳定,时明时暗。这让人们猜想,它已经分裂了。"我们的确不知道它是否还是一整块,"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的天文物理学家卡尔·巴塔姆斯(Karl Battams)说。

就算是分崩离析,也可能很有帮助。利塞博士称,科学家们知道细尘颗粒物如何聚集成BB弹和弹珠大小的较大颗粒物,他们也知道彗星大小的天体如何构成行星。可是,他们还没搞清楚BB弹和弹珠大小的物质如何变成彗星。

利塞博士说,"BB弹和弹珠相互碰撞的时候,会碎裂开来,"他继续解释,通过观察反向过程,科学家可以看到它们一开始"是怎么聚集到一起的"。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将发射“玉兔”号无人月球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将发射"玉兔"号无人月球车
Nov 27th 2013, 07:29, by 王霜舟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的一名发言人于周二表示,中国将在12月初向月球发射无人月球车。此次发射的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这个名字源自一则讲述月中白兔的中国古典神话,通过网络投票中选。

搭载月球车的是嫦娥3号探测器,它将尝试在月球软着陆。重140公斤(300磅多一点)的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探测。

中国太空计划网站上的样机图像显示了一个盒子状的金色车辆,它有两块宽大的太阳能板和六个轮子。据太空计划公布,此次任务的目的是探查月球的地质情况,收集土壤样本,包括收集有商业利用价值的物质。

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表示,嫦娥3号的任务是中国太空计划中迄今最艰难的任务之一。

这是中国的第三次探月任务,也是中国首次尝试在月球软着陆。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环绕月球运行。嫦娥二号则在2010年和2011年绕月运行,随后进入更遥远的太空。该系列任务是以中国的一位女神命名的。

2003年,中国太空计划首次将宇航员送入绕行轨道。从那时开始,中国又执行了四次载人任务。中国已发射了一个太空实验室,还计划在这个十年结束前发射一个空间站。

中国试图取得可与美国和俄罗斯相媲美的太空飞行成就,并在与印度等地区性对手的攀比当中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有鉴于此,这个项目对政府非常重要。11月5日,印度发射了一个火星探测器。

李本正否认中国是在和印度进行太空竞赛。据中新社报道,李本正说,"如果印度这次能圆满实现环火星探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但中国航天的活动,从来没有想跟谁搞竞赛,"李本正说。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强硬回应中国设防空识别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强硬回应中国设防空识别区
Nov 27th 2013, 06:31, by THOM SHANKER

华盛顿——中国宣称有权管辖更多的东海海域没几天,美国两架远程轰炸机便飞越了该海域上方的争议空域,挑战中国扩展管辖权的尝试。

相关海域和岛屿是导致中日关系日益紧张的根源。五角大楼官员周二表示,在中国上周六宣布在争议海域和岛屿上空设立"防空识别区"之前很久,那两架B-52轰炸机执行的日常训练任务就已列入计划。然而,美国此举传达的讯息很明确。

五角大楼的一名高级官员周二表示,此次训练任务"展示了确立已久的、在国际空域自由通行的国际权利"。这名官员称,中国单方面宣布扩展管辖权的行为"是一种挑衅,是开展对话的障碍,只会增加该地区出现错误估计的风险"。

此次飞行没有按北京方面新声明的要求进行事先通知,但中国军方并未立即做出回应。北京的新声明称,中国有权对进入该区域的航空器进行识别和监控,甚或对其采取军事行动。

中国的这一声明出人意料,是它在与美国争夺亚洲影响力的过程中最大胆的举动之一。更广泛地说,中国在这场争夺中的对手还有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其中包括日本。作为该地区长期以来的主导力量,美国一直在极力增加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曾使美国转移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此后,美国于2011年在所谓的"转向"亚洲战略中承诺,将把精力重新集中在该地区。

日本的卷入只是增加了形势的变数。中日之间的历史关系原本就十分复杂。在经济上,中国已快速超越日本,但中国依然保留着对上世纪日本帝国军事入侵的痛苦回忆。在保守派领导人安倍晋三(Shinzo Abe)的领导下,日本拒绝在相关岛屿引发的争端中向中国让步。长期以来,那些岛屿一直处在日本的控制之下。

对白宫而言,事实可能会证明,在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着手准备对中、日、韩进行长达一周的访问之际,此次冲突升级会极大地分散他的精力。奥巴马政府官员急于应付的是诸如跨太平洋贸易协定和朝鲜问题之类的问题。

争议岛屿目前处于日本管辖之下,在日本被称作尖阁诸岛,在中国被称作钓鱼岛。日方认为,该岛上空属于其领空范围。美国官员对这种僵局日益感到担忧,他们表示,应该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僵局。按照条约,如果日本受到攻击,美国有义务保卫日本。

不过,中国和美国的亚洲盟友都知道,美方的焦点一直在别处。当奥巴马总统和国会因预算及医改计划发生争斗,不得不取消亚洲峰会之行时,这个现实变得前所未有地明显。

中国的行动是否代表它正在公开尝试填补美国在该地区留下的安全真空?面对这样的追问,五角大楼官员指出了美国在本月袭击菲律宾的灾难性台风当中的表现,以此作为回应。美国迅速调动了数百名海军陆战队(Marine)队员,数十艘运输机和一整支航母攻击舰队,相比之下,中国提供的军事援助相对薄弱。

然而,心怀亚洲的奥巴马总统拥有的是一支新的国家安全队伍,这支队伍还在磨合之中,对该地区的经验相对较少。

上周,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苏珊·E·赖斯(Susan E. Rice)发表了她关于亚洲政策的第一次重要演讲。她在演讲中没有提到美日安保条约里的共同防卫条款,她的同僚认为这一遗漏无关紧要,因为美国官员经常信誓旦旦地重申该条款,然而,这一点却让某些日本人感到担忧。

不过,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在回应中国的最初公告时可谓争分夺秒。他发表了一则声明,重申美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对盟友和伙伴的承诺。美国在此重申自己的一贯政策,即《美日安保条约》(U.S.-Japan Mutual Defense Treaty)第五条适用于尖阁诸岛。"

美国官员周二表示,美国军方会继续在该区域进行标准的周期性飞行训练。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上校于上周六发布识别区声明的同时,国防部还公布了一张地图、几个地理坐标和中英双语的规定,规定说"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日本政府的消息,声明发布后,几家飞经该空域的日本航空公司开始向中方报备飞行计划,其中包括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和全日空航空公司(All Nippon Airlines)。上述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两家航空公司,一个团体于周二晚些时候代表它们发布声明,表示会接受当局的要求,停止报备飞行计划。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说,"我认为,为了向中国彰显我们的坚定决心,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专家说,一段时间之内,人们可能无法清楚地知道中国将如何执行相关规定,包括进入识别区的外国飞行器应如何提前报备航班计划和识别标志。不过,他们说,这份声明措辞严厉,新划设的中国防空识别区又与日本于1969年设立并沿用至今的防空识别区有重合,这些事实令人担忧。

讲述中国管控新防空区的方式时,国防大学的大校孟祥青对中国主要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表示,一旦外国航空器进入识别区,包括防空导弹在内的地面导弹部队就应进入警戒状态。

Mark Landler自华盛顿、Martin Fackler自东京、Jane Perlez自北京对文本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女孩抗议父母买日本车离家出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女孩抗议父母买日本车离家出走
Nov 27th 2013, 06:08, by 潘亚当

上周,中国西南部大都市重庆传出报道,一名14岁女孩为了抗议父母购买新车的举动,离家出走了三天。

是什么激起了如此愤懑的反应?这位名叫婷婷的女孩,是对他们选择的型号感到失望?还是新车不够时髦,入不了她的眼?还是她父母选错了颜色?

都不是。婷婷的反对是因为那是辆日本车。

"我不能接受这么没有骨气的父母,"她在重庆郊区的开县接受采访时说,"我坚决不同意买日本车,要买就买中国车!他们这样做是没有尊严的行为。"

据《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报道,直到父母同意将车退掉并承认错误后,婷婷才回到家中。她的行为较为极端,但也反映了许多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日本的敌意,这种敌意来源于两国的领土争端以及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的冲突。2012年末,日本政府从私人业主手中购买了尖阁诸岛,从而再一次激起这种敌意。这个中国东海上由一系列无人居住的小岛组成的岛链,在中国称为钓鱼岛,中国亦声明对其拥有主权,并指责日本窃取这些岛屿。

中国各地举行了大规模的公开抗议活动,其中有的演变为暴力事件。日本的汽车和企业遭受破坏,西安的一位车主被一群人殴打,险些致死,只因为他开的是一辆丰田。一些中国人选择抵制从日本进口的产品,看来这个想法在婷婷这里引起了共鸣。

"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去支持我们的敌人,"她对本地报纸《开州日报》的记者说,"同学们知道我家买日本车都会瞧不起我的。"

中国于2009年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丰田和本田公司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去年出现了首次下滑。日本的三家车厂——丰田、日产和本田——在2013年9月实现了销售额的回升,当时中国汽车市场气势如虹,处在八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在北京,许多日本车至今还会贴些标语以免被毁坏。经常见到的一条是这样写的:"车是日本车,心是中国心。"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核电厂破土动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核电厂破土动工
Nov 27th 2013, 04:04, by SALMAN MASOOD, 储百亮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周二,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Nawaz Sharif)主持了耗资95.9亿美元(约合584.2亿元人民币)的核电厂的破土仪式,这座由中国在卡拉奇援建的核电厂旨在缓解巴基斯坦旷日持久的能源危机,标志着中国在成为主要核供应商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此次协议是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一次重大的新进展,令双方此前在巴基斯坦内陆的恰什马建造的核反应堆项目相形见绌。官员们说,此次交易仍有待最后落实。它与美国和印度近些年打造的核轴心构成了越来越强的对峙,巴基斯坦官员一直把美印核轴心视为眼中钉,中国官员则把它视为一种地缘政治挑战。

谢里夫在动工仪式上说,"2200兆瓦的核能项目开始动工,这的确是巴基斯坦能源史上令人自豪的时刻,"他还说,项目将在六年内竣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和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Pakistan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的官员出席了仪式。

能源供应依然是巴基斯坦最迫切的忧虑之一,在去年5月的大选中,它也是一个主要的议题。当时,谢里夫多次在竞选演讲中承诺,要终结阻碍经济、造成严重后果的能源短缺问题。上任之后,他的首访国是中国,并在访问期间讨论了核电厂项目。

官员们说,新项目的核心是两座新型的中国产ACP-1000核反应堆,中方还会提供浓缩铀作为燃料。

然而,巴基斯坦官员几乎没有提供筹资计划的细节。今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批准了一笔66亿美元的贷款,协助稳定苦苦挣扎的巴基斯坦经济,应对能源危机。

谢里夫在演讲中没有提到项目融资问题,不过他说,他已向中方投资者保证,他领导的政府"将竭尽全力支持他们。"

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巴基斯坦问题专家张力说,通过双方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中方已表明扩大与巴基斯坦核能合作的意图。

张力在电话采访中说,"两国都表达了在民用核能方面扩大合作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用水晶球也可以预知这个项目的出现。"

新项目并不是没有出现争议的可能。中巴商定在恰什马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之后的几年里,中国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和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该集团是由47个国家达成的协议机制,目的是限制核技术和核原料的出口。

张力说,中国几乎肯定会视这些新项目为双方早些时候在中国加入核供应国集团之前所签署协议的延伸,"不受后来新规的约束"。据核问题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中国不会考虑为这些反应堆寻求该集团的批准,后者几乎无力应对无视其规则的成员。

"我的分析是,这个问题不会引发太多争议,"张力说,"印度政府肯定会有所反应,但我觉得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印关系,因为它不是突然出现的事情。中国和印度已多次就此事交换意见。"

关于核供应国集团可能做何反应,张力说:"我觉得NSG不会正式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过去的经验是,成员国会达成默契,所以在之前的NSG会议上,这种问题从未闹得沸沸扬扬。"

事实上,据信导致核供应国集团削弱的主要事件之一是2005年美国与印度达成的商业核协议,该协议的性质与巴基斯坦在全球压力下研发核武器类似,是激怒巴基斯坦官员的持久源头。

中国外交部尚未对这一中巴合作项目发表评论。但它曾在过去表示,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核合作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并且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条例。

为弥补自身的能源短缺,巴基斯坦还希望与伊朗达成一项天然气管道协议。这一尝试因伊朗遭到国际制裁而搁置,但巴基斯坦官员依然在进行推动。周二,谢里夫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萨尔塔杰·阿齐兹(Sartaj Aziz)正在伊朗商讨此事。

周二,谢里夫还宣布了将在该国其他地方再修建六座核电站的计划。但张力说,除了卡拉奇的那两座核反应堆外,中国不大可能再在巴基斯坦修建核反应堆。选择卡拉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那里被视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和贸易中心,其地处沿海的位置也提供了丰富的水,可用于冷却反应堆。

"如今,人们对迪拜、香港、吉隆坡和新加坡等城市充满羡慕,"谢里夫在实况直播的讲话中说,"我希望看到卡拉奇跻身这些海港和工业中心的行列。"

Salman Masood自伊斯兰堡、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报道。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B-52轰炸机飞越中国“防空识别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B-52轰炸机飞越中国"防空识别区"
Nov 27th 2013, 02:46, by THOM SHANKER

华盛顿——五角大楼(Pentagon)周二表示,美国的两架远程轰炸机飞越了中国前不久宣布划定的"防空识别区",完成了一次日常训练任务。

中国政府上周六表示有权对进入该区域的航空器进行识别和监控,甚或对其采取军事行动。该识别区覆盖了日本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和岛屿。这一声明可能会导致部分领海引发的本已紧张的争端升级。

美国官员称,那两架B-52轰炸机执行的任务在中国上周末发出声明之前很久就已列入计划,此外,美国军方还将继续维护飞越自己认定的国际空域的权利。

五角大楼官员说,两架轰炸机完成了从关岛始发的往返飞行,飞越了引发中日主权争端的海域和岛屿所在的地区。

官员称,中国未对此次轰炸机飞行做出回应。

奥巴马政府越来越担心相关岛屿引发的紧张对峙,对峙可能会将美国卷入一场冲突。根据条约,如果日本受到攻击,美国有义务保卫日本。

这些岛屿在日本被称作尖阁诸岛,在中国被称作钓鱼岛,目前处在日本的管辖下。日本认为,这些岛屿上方的领空也属于自己。

周二,白宫副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Josh Earnest)重申了奥巴马政府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声明"具有煽动性,毫无必要",而且"影响该地区的稳定"。

在中国宣布划设北京方面所谓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几小时后,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发表声明,表示对此举深感担忧。

"我们认为,这一行动意在改变该地区的现状,会影响该地区的稳定,"哈格尔说,"这一单边行动增加了误会和错误估计的风险。"

哈格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声明丝毫不会影响美国如何在该地区开展军事行动。"

国防部官员说,两架B-52轰炸机的飞行训练可以被视为美方对上述承诺的一种强调,那就是要维护国际空域的传统规则。

哈格尔的声明说,美国已经"通过外交和军方途径向中方"转达"关切,此外,我们正在和地区盟友及伙伴进行密切磋商,包括日本。"

他在声明末尾指出,美国"将坚定不移地履行对盟友和伙伴的承诺。美国在此重申自己的一贯政策,即《美日安保条约》(U.S.-Japan Mutual Defense Treaty)第五条适用于尖阁诸岛。"

中国一直尝试就处于争议中心的日控东海岛屿问题对日本进一步施压,前述举动似乎是这方面的又一个步骤。

在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上校发布识别区声明的同时,国防部还公布了一张地图、几个地理坐标和中英双语的规定,规定说"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杨宇军在国防部网站发布的评论中说,设立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根据其中的一条规定,在该区域飞行的所有航空器都须向中国当局报备飞行计划。

根据日本政府的消息,在中方上周六发布声明后,几家日本航空公司开始向中国报备飞行计划。周二,日本国土交通省(Japan's Transportation Ministry)要求其停止报备,一个团体于周二晚些时候发布声明,表示会接受当局的要求。该团体代表日本最大的两家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和全日空航空公司(All Nippon Airlines)。

名为日本定期航空协会(Scheduled Airlines Association of Japan)的前述团体表示,他们已经"判定,即使没有向中国提交飞行计划,也无需担心飞行安全。"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说,政府和各家航空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岸田文雄说,"我认为,为了向中国彰显我们的坚定决心,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Martin Fackler自东京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必须抓住三中全会的机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必须抓住三中全会的机遇
Nov 26th 2013, 23:43, by 斯蒂芬·S·罗奇

香港——在五年一度的三中全会上,中国领导人会制定经济政策。今年的三中全会已在11月12日闭幕,会上取得的共识是,中国必须脱离那种专注于向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制造出口产品的增长战略,而是转向一种从13亿消费者身上寻求更大支撑的路径。

但在过去将近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敦促政府实施这些改革,而上一届中国领导人并未展开行动。这次有什么不同呢?

有两个理由相信,当前领导层最近作出的承诺是可信的,他们实行的改革将是重大的,乃至历史性的。

首先,一年前上台的习近平主席有着牢固的权力基础,对党、政府和军队都拥有无可争议的控制权。与他不同,他的前任,1993年至2002年掌权的江泽民和2002年至2012年掌权的胡锦涛,都用了多年时间来巩固权力。

其次,自文化大革命后那些风云突变的年月以来,今天中国实行变革的迫切性要比任何时刻更强。就像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不确定的环境中,以事实而不是意识形态为基础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一样,习近平也必须采取相同的措施来避免增长下滑和社会动荡。

权力稳固并且有迫切性,并不能保证会取得成功,但这两个因素能表明中国会有很大的决心,努力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三中全会发布的几份决策文件中所阐述的经济转型,显示了中国发展战略的显著转变。现在,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得到了强调(包括燃油、食品、药品等必需品的价格;服务;还将最终包括人民币的汇率)而不是允许政府随意设置价格。

这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新态度,能够解决很多经济失衡问题:如制造业产能过剩;消费者储蓄账户中的存款利率由央行确定,其结果是银行得到补贴,储户受到惩罚;由于汇率受到严格控制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由于为了支持出口而限制人民币升值,中国不得不通过发行国债来向国内经济注入过量的流动性。这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使许多中国家庭无法承受住房的高昂价格。允许人民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自由波动,能够帮助消除这些市场扭曲的现象。

或许政府最大的挑战是把中国家庭的行为模式,从受恐惧驱使的储蓄者,转变成更为积极的消费者。

三中全会解决这种恐惧的方式是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公众对此已经等待了很久。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改善农民权利、建立更公平的土地产权体制、改革落后的户口制度。户口制度使近2亿名外来务工人员几乎不可能将社保福利从家乡转移到就业地。政府还计划将国有企业利润中高达30%的比例,用于为福利项目融资,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

世界其他国家应当欢迎中国从生产者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消费型社会的再平衡过程。但这对美国而言可能是一个尤其重大的挑战。在过去20年里,中国和美国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而这种关系让双方都越来越感到不适。中国通过生产廉价的产品和购买美国国债来支撑美国的增长目标,而美国消费者则通过自己对廉价进口消费品的巨大需求来帮助中国。

就像在恋爱关系中一样,挨得太紧对于经济体而言,也不是能够长久的状态。它可能会导致国家失去信心、产生摩擦,甚至最终引发贸易战。

中国走向再平衡的转变即将到来,这种转变将会改变中美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的交往规则。美国对这种可能性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由于长期依靠中国充当全球最大的制造国,美国发觉中国发生转变,不再关注于支撑美国的过度消费,而是更有兴趣把资金投入社会保障,不再购买美国国债,也不再帮助美国压低利率之时,可能会感到痛苦。

美国需要摆脱那种无法承受经济战略转变的心态。美国必须转变对当前这代人消费的关注,更多地关注于为了子孙后代而储蓄和投资。考虑到当前迟缓的复苏和高到难以接受的失业水平,转变心态并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能。

中国的三中全会提出的结构调整,对亟需增长的经济体,如美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中国消费者即将到来的崛起,将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机遇,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都会从中获益。然而美国领导人需要有远见,也要有决心,通过储蓄、创新、投资来恢复竞争力,否则就无法抓住这个机遇。非对称的再平衡——中国实现结构调整,而美国无动于衷——就会导致失败。

在35年前举行的更早的一次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抓住机遇让中国上演了现代历史上最恢弘的经济发展故事。美国也需要一个类似"三中全会"的时刻。

斯蒂芬·S·罗奇(Stephen S. Roach)是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Jackson 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高级研究员,曾担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其新著《失衡:相互依存的美国和中国》(Unbalanced: 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一书即将出版。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加利福尼亚证明了奥巴马医改的成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加利福尼亚证明了奥巴马医改的成功
Nov 26th 2013, 23:45, by 保罗·克鲁格曼

不用说,奥巴马医改的推出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但它是一种怎样的灾难呢?是因为管理的失败,搞砸了一项根本上颇为健全的政策的初步实施?还是说它已经证明《合理医疗费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我们都知道存在分歧的两党分别希望你会持何种观点。奥巴马政府告诉公众,一切问题最后都会得到解决,他们还呼吁国会民主党人保持冷静。而共和党人则宣称,这个项目简直就是无可救药地失败,它必须被取消或者用其他东西来代替……哎,其实他们根本不愿意用任何东西来代替它。

在这样的时刻,你会很想进行一次受控实验。如果我们在一个看似美国的地方,推出一个看似奥巴马医改的项目,但是项目管理人员有能力,推出了一个运行正常的网站,情况又将如何?

好吧,你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来看看加利福尼亚。

奥巴马医改并不只是在加利福尼亚运行良好。许多运行自己在线医保交易所,而不是依赖于政府医改网站HealthCare.gov的州都表现良好。肯塔基州的网站Kynect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康涅狄格州的Access Health CT也是一样。纽约的情况也还不错。而且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从2006年开始,马萨诸塞州就有了一个类似奥巴马医改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者叫做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

不过,加利福尼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案例。首先,它规模巨大:如果一个系统能为3800万人服务,它就能为所有美国人服务。此外,加利福尼亚除了有一个真心想帮助无保险人员的政府以外,很难说它有任何其他的特殊优势。当马萨诸塞州开始实施罗姆尼医改的时候,它的无保险居民人数已经相对较少了。然而,当加州开始进行医疗改革时,它22%的非老龄人口都未参保,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8%。

最后,加州官方对追踪登记进程的数据尤为坦诚。而且相关数据越来越鼓舞人心。

首先,登记量在急速增加。此时此刻,每天都有1万多名申请者完成登记,按照这种势头,加州可以顺利完成2014年的总体覆盖目标。还有,请试想一下,如果奥巴马政府的官员取得了与之相当的成功,全国每天大约有10万人完成登记,媒体现在的报道将会多么不同。

同样重要的是登记者的信息。按照计划,医疗改革必须生成一个平衡的风险池——也就是说,除了较年长的、健康状况较差的美国人以外,年轻的健康美国人也需要登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10月,22.5%的加州登记者的年龄都在18岁到34岁之间,略微超过这群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所以,加州的情况是一个概念验证。对,奥巴马医改具有可行性——实际上,如果能得到正确实施,它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当然,坏消息是,大多数美国人都没能足够幸运地住在奥巴马医改得到正确实施的州。他们要么被联邦政府医改网站所困,要么就遇到了有着相似或更严重问题的州医保交易网站,比如俄勒冈的网站。他们究竟能否体验到成功的医疗改革?

答案是,或许能。乌云绝不会瞬间消散,但交易网站却在逐渐改善——几天前,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John Boehner)无意中说明了这一点。博纳在一次作秀中尝试在哥伦比亚特区医保交易(DC Health Exchange)网上进行登记,然后神气地在博客上发讯息称,他没有登记成功。然而,他在文章底部发了一条附言,承认医保交易网站在"几小时后"打电话给他,目前他已成功登记。

而且哥伦比亚特区的交易网站称,博纳的办公室让打电话过来帮他完成登记的工作人员拿着电话、听着"大量爱国的等待音乐"等了35分钟;如果博纳的办公室没有这样做的话,这次交易就会更快完成。

变通方案的使用或许会越来越多,例如,鼓励人们直接去找承保人。这样做将暂时使交易网站失去其中一项功能——使价格比较变简单,但它将是一个很好的短期应对措施。人们也不应该忘记,奥巴马医改的成败于保险行业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很快就会大力争取让人们登记。

再说一遍,奥巴马医改的推出是个灾难。但是,抛开那些小问题不论,我们在加州看到了医疗改革的前景。它会成功的。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缅甸解除报禁,私营报社却面临生存困难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缅甸解除报禁,私营报社却面临生存困难
Nov 26th 2013, 23:48, by THOMAS FULLER

缅甸仰光——缅甸政府今年解除了实施50年的私营报纸禁令时,本国记者都为之欢呼雀跃。

然而,十几家日报蜂拥出版六个月后,经受住了军事独裁狂风暴雨的那些记者却在世俗得多的问题上苦苦挣扎。这个问题就是市场的力量。

尽管人们普遍期待压抑的需求会带来机遇,但各家报社表示,意外的低发行量、广告不足及互联网的竞争让它们处境艰难。

"每家报社都在失血,"发行了一份日报的密希玛媒体集团(Mizzima Media Group)的首席执行官密瑞(U Sonny Swe)说。"必须要做好战斗的准备,还要准备好失败。"

在今年推出的12家日报中,有三家已经停业。报社称,剩下的九家也都没有盈利。

缅甸各家新日报面临的部分挑战与全球新闻业多年来遭遇的问题别无二致,比如纸媒读者人数逐步下滑。

不过,这些缅甸新日报还要在一个充斥着军事统治遗风的贫穷国家办报。私营的日报需要与曾是军政府喉舌、现在继续发行的国有报纸竞争。

私营报纸在大城市的派送仍不稳定,尤其是在雨季,乡村地区的派送更是几乎不存在。报社表示,私营报纸的零售定价是每份20美分(约合1.2元人民币),对许多读者来说太贵了。国有报刊的售价是它的零头。

上世纪60年代,军政府对私营报纸下了禁令。缅甸当时的英文名为Burma。1988年上任的将军允许私营周刊出版,但必须经受严格的审查。2011年,文官政府掌权,并于去年废除了审查制度,允许获得执照的日报从今年4月开始发行。

《7天日报》(The 7 Day Daily)是其中的一家新报纸。执行主编迎迎乃(Daw Nyein Nyein Naing)称,很难找到优秀的记者。她说,手下的记者都对Facebook上了瘾,经常把独家消息放上Facebook,而不是把报道发给编辑。

她还抱怨,许多读者似乎更喜欢那些在她看来刊登真实性存疑的、耸人听闻报道的日报和周刊。"人们不看重质量,"她说。

"办一份日报曾是我们的梦想,"迎迎乃说。"有时候,我感觉或许缅甸办日报还太早。我们现在没有把最好的质量呈现给读者。大概我们还没准备好,尤其是在人员方面。"

缅甸的未来尚难预料,宗教暴力之争与军方权力及影响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个国家。编辑们认为,缅甸各地都非常需要高质量的报道。

十一媒体集团(Eleven Media Group)的主席丹图昂(U Than Htut Aung)称,今年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几场暴力对抗就突显了这一点。该集团同时发行日报和周刊。

今年3月,中部城市密铁拉爆发教派骚乱,他手下的一名摄影师被一群愤怒的佛教暴徒赶走。身处附近城市的第二名摄影师被派往那里,结果他也遭遇了一群四处劫掠的暴徒,被迫到警局躲避。报社又派出了扮作商人的第三名摄影师,小心地拍下城里的照片。当地几十座房屋被烧毁,至少44人遇害。《十一日报》(The Daily Eleven)的照片成为杀戮事件发生后第一批发自密铁拉的影像资料。

丹图昂称,《十一日报》的发行量约为8.5万份,虽说是缅甸最大的私营日报,也尚未盈利。

实际上,该报由集团内的一份体育周刊补贴。这份周刊13年前开始发行,一直在赚钱。

可是,规模较小的报纸就得不到这种财务支持了。

老记者迪苏(U Thiha Saw)在军政府统治期间与审查部门有过多次冲突。他如今管理着缅甸唯一的私营英文日报《缅甸自由日报》(Myanma Freedom Daily)。

"我们省吃俭用,卖了公寓,"迪苏说。"还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了一些钱。"他还是缅甸记者协会(Myanmar Journalists Association)的副主席。

迪苏也在考虑寻找外部投资,却担心他们的钱会有"附带条件"。

记者们表示,他们面临来自国有报纸的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因为国有报刊的售价只是他们的零头,而且有源源不断的广告。这种情况是从军事统治时期延续下来的,因为那时只有国有的日报。

伊洛瓦底(Irrawaddy)是受众广泛的新闻网站,同时发行一本月刊。英文版主编觉刷莫(U Kyaw Zwa Moe)称,国有报纸是缅甸新闻自由的绊脚石。

"在民主社会里,你不会看到信息部发行报纸,"他说。"对新闻自由、私营及独立媒体集团来说,这都是一种障碍。"

部分新的日报,虽说属私营性质,却有老牌军方权贵的支持。

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简称巩发党)发行的《联邦日报》(Union Daily)对其使命直言不讳。巩发党是由前将领成立的政党,目前在国会中占多数。

报纸主编温丁(U Win Tin)曾是一名陆军军官。"《联邦日报》反映的是巩发党的政策,"他说。"我们为巩发党做宣传。"

编辑们认为,长期看来,无论是私营还是国有,办报都很可能会越来越艰难。

缅甸的互联网正在改善,大型外资电信企业准备架设手机网络,或许会让数千万民众首次用上网络。因此,缅甸也很可能追赶网上看新闻的全球趋势。

"报纸对缅甸来说实在是一个新兴行业,所以每个人都在办报,"密希玛的首席执行官密瑞说。

"但是你不会想做10年的报纸,"他说。"我们的未来是移动媒体。"

Wai Mo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台风“海燕”和汶川地震,两场灾难的不同应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台风"海燕"和汶川地震,两场灾难的不同应对
Nov 26th 2013, 23:59, by 王霜舟

大约是我看到台风"海燕"遇难者的第二个集体掩埋地时,我得出结论:这场灾难与过去的不同。我以前报道过一场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是2008年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大地震,那次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或失踪。

而这次发生在菲律宾的暴风,相比之下没有那么严重。截至目前,死亡人数是5235;还不清楚是否会达到估计的1万人,该估计数字是在11月8日台风袭击后不久有人作出的。

然而,这次菲律宾发生的台风却让人感觉比中国那次地震灾难更严重,虽然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这里的10倍以上。这里的一些尸体好几天过去了都无人清理或掩埋,这里的一群群饥民在路边等待救援。

这两场灾难的差别在哪里呢?这是我在报道台风"海燕"的破坏性时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部分解释在于中国政府和菲律宾政府应对灾害的能力,另一部分则在于灾害本身的性质。

台风"海燕"在其所到之处造成很大的破坏。台风带来的风速接近每小时约240公里,引发了风暴潮,导致高达约4米、像一堵墙似的海水席卷莱特岛的沿海地区。台风夷平了房屋、卷走了汽车,把人带入了大海,或把人困在迅速被海水淹没的建筑物中。在这场暴风发生一个多星期之后,工作人员仍在清理连接塔克洛班市机场和市中心的道路上的淤泥和瓦砾。

四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摧毁了该省山区的几个城镇,包括北川县城,其废墟被保留下来作为一个纪念遇难者的遗址。在那次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的最大城市是都江堰,这座有着63万人口的城市中有一些公寓楼、学校和医院倒塌。附近的大都市成都和重庆则大体上没受影响。在中国,需要努力寻找才能看到死者。这部分因为地震的特点就是将很多遇难者埋在了倒塌的建筑下。部分也因为中国对信息的控制。地震后有好几天,士兵都在阻止记者沿山路去比如北川等地方。《纽约时报》报道了都江堰附近一个停尸间里父母悲痛欲绝的场面后,当地便禁止了外人进入。

台风"海燕"席卷的地方,尸体到处可见。连着好几天从塔克洛班市机场出来的主要道路两旁都能看到尸体。一天早上,我和菲律宾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一起出门,他们的任务是收回尸体。在距离一个很多记者和救援者住的大体完好的旅馆约几百米的海滩上,他们开始工作。到中午时分,他们已经在废墟中找到了约6具尸体。他们把遇难者装进尸袋,然后将其放在路边,尸体要在路边等待一天,直到被运走。在塔克洛班市政厅附近的政府办公楼院子里,一些尸体停放了近一周时间,政府才开始把它们集体掩埋。

在四川,动用士兵封锁道路等措施限制了人们进入灾区,让报道集体掩埋地变得极为困难,在地震爆发后的最初几周里,只有为数不多此类现场照片和文字见诸媒体。集体掩埋地的情况在很久以后才有所报道,比如2011年国家媒体《中国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男子照看掩埋着6000名映秀镇人墓地的故事。

震区由重兵把守并不只是为了阻止媒体报道。人民解放军在抢险救援行动中起着重要的用作。道路上到处都是人民解放军的卡车。晴天时,整天都能听到解放军的直升飞机飞往偏远村庄的声音。与在菲律宾不同,这里每天都有人抱怨救援物资分发缓慢,我在四川时,只见到一个人说他没有得到足够的食物。

上周,菲律宾海军副指挥官海梅·S·贝尔纳迪诺少将(Rear Adm. Jaime S. Bernardino)承认对台风的反应"有点缓慢",他将其归咎于这场暴风的强度。

我在菲律宾海军的达古潘市号运输船上采访了贝尔纳迪诺,达古潘市号刚刚把近400吨的救援物资运到塔克洛班市,并把近4000名难民运出该市。贝尔纳迪诺用一个水瓶子来代表一场典型台风的破坏程度,接着,他把手放瓶口以下四分之一的位置来表示菲律宾军队的反应。

他说,"这可能没有达到所需的水平,但这是我们任何时间、所有时间都能做到的。"

他说,军队在这场灾难中的表现比往常好,"但是,灾害的破坏程度却大大高于往常,"他将手举过头顶说道。

这场灾难的破坏程度的确是造成菲律宾反应缓慢的部分原因。道路被大量的残垣碎片堵塞,塔克洛班机场不堪重负。就连作为救援物资中转地的宿务市也应接不暇,宿务市大体上未受这次台风影响,但由于缺少从飞机上卸货的设备,比如叉车,这里出现了救援物资积压的问题。

救灾准备不足的问题在菲律宾引起政治内讧。总统贝尼尼奥·S·阿基诺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试图淡化这场灾难,他在11月12日接受CNN采访时说,死亡人数更可能是2000或2500。而塔克洛班市长阿尔弗雷德·S·罗穆亚尔德斯(Alfred S. Romualdez)则指责中央政府没有派出足够的部队维持该市的稳定。

在中国,很少能听到这类言论。公众主要的不满是腐败和豆腐渣工程导致教学楼倒塌,而附近的其他建筑则没倒,但这种不满遭到噤声。政府警告那些遇难学生的家长不要接受采访。调查学生死亡人数的活动人士谭作人被关了监狱,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艺术家活动人士艾未未代表谭作人讲话时,遭到成都警察的殴打,受了重伤。

那场地震发生的6个月后,我重返四川,灾区重建工作的速度令我惊讶。那场灾难以及对其的响应似乎反映了中国的现代历史,反映了从毛泽东时代的致命政治运动向邓小平改革时代一心强调增长的转变。有关过去的问题,出了什么错以及出错的原因等,都被压到一切的增长驱动所掩盖,只剩下重建和向前发展。

在菲律宾,人们已经在问这些问题,而且还会继续问下去。就目前来说,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仍没有答案:对台风灾害的缓慢反应将预示重建工作的节奏吗?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被祖国遗忘的朝鲜刺客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ecome a UX Designer

Check out our immersive UX Design program in London and change your career in just 8 weeks.
From our sponsors
被祖国遗忘的朝鲜刺客
Nov 26th 2013, 23:51, by CHOE SANG-HUN

他曾是朝鲜最具杀伤力的间谍之一。

1983年10月9日,姜民哲(Kang Min-chul,音译)和另外两名朝鲜特工炸毁了缅甸仰光的烈士陵园,密谋杀害到访的韩国总统。按行程安排,总统那时应该刚刚献了花圈。然而炸弹没能击中目标。总统乘坐的车迟到了。但17名韩国人,其中包括四名内阁部长,在袭击中丧生。

因为姜民哲的这一行为,他被所有人遗忘。朝鲜否认和那次袭击有任何关系,韩国宣布爆炸是朝鲜制造的暴行,在韩国,几乎没有人想要记住一个因为那次事件而在缅甸的监狱里煎熬的朝鲜人。2008年,姜民哲去世,终年53岁。在他被关押的25年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来自他祖国的人前来探望。

如今,爆炸发生30年后,他的故事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重见天日:朝鲜的对手、韩国国家情报院(South Korean 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前副院长罗钟一(Ra Jong-yil)写了一本关于姜民哲的书,题为《被遗忘的恐怖分子》(Forgotten Terrorist)。

尽管作者毫不迟疑地将姜民哲定性为一个"凶残的罪犯",但他的书却在为那些他所说的"被抹去"的人安魂。这些"被抹去"的人有成千上万名,这些年轻人来自韩国和朝鲜,经过训练后成了冷战时期的秘密战士。这本书对两国的政治领袖都进行了猛烈抨击,在这些人的任务出了差错后,领导人否认他们的存在,也并未将他们的命运告知其家人或公众。

"我无意颂扬他,"罗钟一说。"但想到那些将姜民哲置于他当时所处的境地,却没有出来承担责任,什么也不做,还掩盖这件事的人,我会感到更加痛苦和愤怒。他是那些在韩国和朝鲜长期对峙中牺牲,后来又被遗忘的无数年轻人之一。"罗钟一是一名政治学家,曾担任大学校长。

朝鲜战争在1953年以一纸停战协议画上句号,自那以来的几十年间,韩朝两国一直在进行秘密战争,它们将特工作为间谍或杀手偷偷运送过境。韩国不时会发现朝鲜卧底的踪迹。1996年,一艘朝鲜潜艇在韩国东海岸搁浅,其中共有包括船员和特工在内的26人。后来,在一处山顶发现了其中11人的尸体围成了一个圈,头部各有一个弹孔。1998年,另一艘朝鲜潜艇又在同一海岸搁浅。当韩国官员打开舱盖时,他们发现了9名男子,其头部或胸部均有枪伤。

韩国官员称,许多朝鲜人不愿被韩国当局抓到而是选择自杀,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亲人免于被贴上"叛徒家属"的标签。然而,一些人的伤口显示,他们是被处决的。

并不只是朝鲜训练了特工。据估计,有大约6200名韩国人在渗透到朝鲜后至今仍下落不明。在经过前特工的多年申诉后,韩国官方开始了一个低调的项目来补偿特工的家人,这些家人中有一些过去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特工。

罗钟一的书是基于姜民哲的庭审记录,及对其前狱友和监狱长的采访写成的。姜民哲被关在仰光附近的永盛监狱(Insein Prison)时和他们成了朋友。姜民哲实施爆炸的主要目标是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Chun Doo-hwan)。但缅甸的外交部长漆莱(Chit Hlaing)到全斗焕下榻的酒店陪同他一起去烈士陵园时迟到了几分钟,这几分钟扭转了全斗焕的命运。当遥控炸弹爆炸时,全斗焕乘坐的汽车还在一英里(约合1.6公里)之外。

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姜民哲和另两名特工金镇寿(Kim Jin-su,音译)和申基哲(Shin Ki-chul,音译)看到爆炸后,便跑向了仰光河,那里本来应该有一艘快艇等着把他们送到一艘朝鲜货船上。

罗钟一在书中根据缅甸的政府文件和其他一些信息重现了当时的场景。书中写道,当时快艇没在那里。于是三人分散开,步行或游向河的下游,他们不知道,下游也没有什么货船。仰光港没有准许那艘船进入。缅甸警方和部队抓住了他们,申基哲在枪战中身亡。

金镇寿和姜民哲的手榴弹在手上炸开,被捕时他们都身受重伤。罗钟一说,他相信朝鲜情报部门的头目改装了这些手榴弹,这样一来它们就能立刻爆炸,炸死特工,不留下任何与朝鲜相关的证据。

金镇寿失去了一条手臂和一只眼睛,他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很快就被处决。姜民哲也失去了一条手臂,但他供认了罪行,被判处死缓。罗钟一的书里写道,在监狱里,姜民哲学会了缅甸语,还学会了如何用一只手爬上监狱院子里的芒果树。同狱犯人还记得他时常担心,因为自己供认了罪行,他在朝鲜的母亲和姐妹可能已遭遇不测。他皈依了基督教,一位狱友为他施洗礼并命名马修(Matthew)。

罗钟一发现姜民哲的案例几乎纯属偶然。1998年,他在准备对仰光的正式访问时,开始详读一些文件,其中就看到了一份有关姜民哲的情报简报。

简报说,姜民哲在15年的服刑期间没有一位访客,已经陷入了极度的绝望。

罗钟一被这一案例深深触动。"我感到一丝愧疚,"他在采访中说道。"让一个人独自承担所有的责任,在痛苦中死去,这样对吗?韩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后来派遣了特使互访商谈和解事宜,还互相称赞对方。但是谁都没有提到那位肢体残缺、关在外国监狱里的人。我们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这样生活,这样对吗?"

他说服了时任军情局局长、后来成为缅甸总理的钦纽上将(Khin Nyunt),允许韩国外交官探望姜民哲,给他带些食物和有关朝鲜半岛的消息。姜民哲告诉他们以及他当时的狱友,如果获释,他希望能去韩国。

然而,当2004年钦纽被免去总理职务后,大使们对姜民哲的探望便中断了。罗钟一向韩国政府呼吁,要求他们协调释放姜民哲。

但是,当时的韩国政府一心想要推行与朝鲜和解的"阳光政策"(Sunshine Policy),不愿做任何可能会影响对朝友好关系的事。

"对那时的韩朝两国政府来说,让姜民哲留在监狱里都是更省心的选择,"罗钟一说道。"朝鲜否认他的存在,而韩国无视他的存在。"

罗钟一说,姜民哲在极度绝望中度过了余生。他担心自己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在2007年之后。那一年,朝鲜和缅甸恢复了两国在爆炸事件后切断的外交关系,朝鲜使节又回到了仰光。他担心自己的食物会被下毒。他告诉监狱长和狱友们,即使他被释放了,也是有国难投。

他患上了肝癌,于2008年5月18日去世。罗钟一一直在询问缅甸官员姜民哲遗骨的下落。"他们不知道,"他说。"他们说,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问及此事的人。"

翻译:谷菁璐、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永兴岛,中国海权战略的前哨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loudMailin

Incoming Email for your web app. Get started in minutes and scale effortlessly when you need it.
From our sponsors
永兴岛,中国海权战略的前哨站
Nov 26th 2013, 23:56, by BREE FENG

中国南海的永兴岛,距海南省有16小时的航程,物资供应依赖外界运输,似乎不适合开展任何工商业务。然而,尽管存在物流方面的这些困难,中国的一些大型公司却纷纷来这个小岛开设办公室,或者捐赠物资和服务。他们的决定很可能受到政治、而非经济层面因素的影响。

以前只有很少中国士兵和渔民居住在永兴,但自从2012年7月它被指定为新的地级市三沙的政府所在地之后,永兴一跃成为了全国的焦点。

三沙实际上由数个岛屿组成,去年其行政区划升级的时候,南海领土争端正在令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南海的部分海域,中国卷入了与菲律宾、越南、文莱和马来西亚之间的领土争端。台湾也声称拥有大片海域的主权。

永远阳光灿烂的永兴,有着湛蓝的海水和棕榈树,看上去可能像是一个岛屿天堂,但它却对北京来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我们为企业发出的营业执照,不仅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凭证。"三沙市工商局局长谭宏才今年7月接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属报纸的采访时说。"它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延伸到西沙、南沙、中沙诸群岛及相关海域的证明。"

三沙市由西沙、南沙、中沙诸群岛组成,它们分别是帕拉塞尔群岛、斯普拉特利群岛和马科斯菲尔德沙洲的中国名字。

"这向外界宣示着,我国对这一区域有着无可争议的主权!"谭宏才说。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份《我爱三沙》的歌谱。今年7月,在三沙市建地级市一周年的庆典上,居民们唱响了这首歌。

也是在7月,三沙市市长肖杰宣布,包括中国铁建与三一重工在内的21家公司,已获准在该市设立办事处。

不出意外的是,国有企业已经在率先改造三沙的基础设施。例如,中国南方电网正投资3亿人民币,为永兴和附近的一个岛屿修建电网。过去一年,包括国企和民企在内的其他公司也抓住机会,通过投身三沙的发展来表现他们的爱国精神。

去年12月,总部设在海南省的基建类集团海南高速的董事长宣布,公司将捐赠500万人民币,为永兴修建一所幼儿园和小学。英利集团——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捐赠了价值500万人民币的光伏发电系统。今年4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一位主管宣布,将捐助一座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站。波鹰科技公司则捐赠了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海水淡化系统。

长城汽车向驻守永兴的武警捐赠了两辆巡逻车,新华网在报道此事时表示,这些捐赠体现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还有日用品;中国企业还纷纷捐献洗涤剂、厨房用具,甚至苹果醋丸。然而,归根结底,三沙是由国家提供的强大支持来维持的。中央政府已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期望把曾经偏僻沉寂的永兴改造成一个现代化城市,符合它作为三沙市政府所在地的新地位。

截至今年7月的12个月里,中国已经在永兴的基础设施改造上投资了240亿人民币,包括修建一个新的港口、一个污水处理厂和一家医院,新华社10月报道。

据《海南日报》报道,今年3月,天津的南开大学与三沙签署协议,担任其"政府智库"。这篇报道说,南开大学将协助指导三沙的发展,并鼓励年轻学者在该地挂职,支持其发展。

《海南日报》称,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都和三沙签署了合作协议。

新华社报道,去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永兴开设了北京以外的第一家分馆,提供了3000册图书以及200种报纸。今年4月,中国政府又向永兴赠送了2万册图书。

与此同时,政府也不断提醒游客和当地居民:三沙具有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意义,中国拥有对它的主权。

在永兴的一条街道上,矗立着一块展示给世人看的高大石碑,上面绘制着中国地图以及标志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九段线"。

讯息很明确:这是中国的地盘。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