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外界认为中共查处徐才厚传递强势政治信号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外界认为中共查处徐才厚传递强势政治信号
Jul 1st 2014, 03:22, by 储百亮

香港——周一,中国共产党将现已退休的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开除党籍,并把他移交给调查机关进行处理。他的罪名是收受巨额贿赂,帮助他人晋升职衔。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反腐行动中影响最大的举动。

直到2012年末退休以前,徐才厚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极高职位——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成了中国数十年来,遭到清洗的最高军方领导人,也是习近平清理统治精英阶层,巩固党政军领导权的行动中被公开提到姓名的最高官员。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声明称,由25名高级官员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开除了徐才厚的党籍,并在听取始于3月的秘密调查的结果之后,把他的案件移交给了司法部门。纪委是中国共产党负责调查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部门。

"经审查,徐才厚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晋升职务提供帮助,直接和通过家人收受贿赂,"纪委在提到这次会议时说。"利用职务影响为他人谋利,其家人收受他人财物,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并涉嫌受贿犯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官方的声明阐明,其他可能违纪的官员也需要从中获取教训。

声明中称,"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高级顾问克里斯托弗·K·约翰逊(Christopher K. Johnson)称,徐才厚是20多年中受到清洗的级别最高的军方领导人。约翰逊还在电话采访中说,但是习近平在利用反腐行动巩固自身权力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更多、甚至权力更大的人进行打击。

"我觉得习近平正在加大力度,他的目标是其他一些即将被揪出来的人,"约翰逊说。"这是自邓小平时代以来,针对军方人物最高调的打击行动。通过此事,习近平向所有抵抗者传达出了一个信息。此事也传达出了国防体制改革的信息。"

1992年,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将两名军方高层——杨尚昆及其同父异母的弟弟杨白冰——赶出了权力的中心,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可能会削弱邓小平自己偏爱的领导人江泽民。约翰逊说,如今,随着自己准备重组军队结构,习近平发出了一个同样强势的信号。

"这是自邓小平赶走杨氏兄弟以来,对军方最高调的打击行动,"他说。

在周一的会议中,成为打击目标的前高官也并非只有徐才厚一人。新华社宣布,政治局还开除了前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以及一家国有石油企业集团的前高管蒋洁敏和王永春的党籍。党内调查人员发现李东生收受巨额贿赂,蒋洁敏和王永春则被控有类似的不端行为。

研究中国军事的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政治学副教授傅泰林(M. Taylor Fravel)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徐才厚一事有助于遏制官员腐败,同时帮助习近平加强对党的控制。"考虑到中共的构成方式,任何人事决定都是有政治含义的,"他说。

徐才厚曾是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高级军官,并在2002年到2004年期间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在人员晋升方面有很大发言权。两名接近高层的人士表示,最近几周发放给官员的一份简报称,徐才厚被控收受大量现金和礼物,帮他人直接晋升至军中高级职务。在此番声明发布之前,这两名人士——一位是军事研究人员,另一位是电视制片人——均要求匿名,因为讨论秘密调查可能会被官方追究责任。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自北京、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世界杯再次暴露非洲足坛信任危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世界杯再次暴露非洲足坛信任危机
Jul 1st 2014, 07:15, by DAVID WALDSTEIN

巴西巴西利亚——对于非洲来说,这是一届创造历史的世界杯,不仅仅是因为大量争执不休的会议、停赛决定,以及球员的拒赛威胁。这是第一次有两支来自热爱足球的非洲大陆的球队闯入了世界杯的淘汰赛。

但周一,这种成就感在几个小时内就被现实击垮,两支球队坚苦奋战,但最终都输给了备受看好的对手,也留下了一些更令人难忘的印象——训练基地的罢训,运载现金的飞机,以及各种错失的机会。

阿尔及利亚在加时赛中1比2输给德国,尼日利亚0比2不敌法国,这是自2006年以来,非洲球队首次没有进入四分之一决赛。尽管非洲在历史上涌现了诸多耀眼的球员,但却没有一支球队走到半决赛。

"我们为什么会提早回家?"尼日利亚队教练史蒂芬·凯希(Stephen Keshi)在球队周一被淘汰后问道。"如果我在场上踢球,我觉得我不会想回家。或许有些球员的注意力不在比赛上,他们可能在想着很多其他事情。"

共有五支非洲球队闯入这届世界杯,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三支球队中的一些球员曾进行抗议,或临时就奖金问题与足协进行谈判。这些球员担心他们永远都拿不到奖金。

喀麦隆队甚至在登机飞往巴西之前,就采取主动。球员们要求预先获得世界杯出场费,而且是现金。他们表示,否则他们不会参加比赛。上周,加纳球员拒绝训练,威胁要在与葡萄牙的比赛中罢赛,除非他们很快拿到300多万美元(约合20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

一天之后,尼日利亚球员也拒绝训练,向该国足协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现在就给我们钱,否则我们就回家。

最终,加纳总统和尼日利亚总统出手干预,处理混乱局面,但此时积怨已经爆发。加纳的两名顶级球员——凯文·普林斯·博阿滕(Kevin-Prince Boateng)和阿里·苏利·蒙塔里(Ali Sulley Muntari)在最后一场比赛前被禁赛,争端变得愈发个人化。

世界杯是全球最盛大的体育赛事,每个国家都可以借此机会通过自己的球队向世界展示风采。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令人不快的问题。

"我觉得,每一支国家队都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特点,"《非洲团结一致:透过足球看非洲》(Africa United: How Football Explains Africa)的作者史蒂夫·布卢姆菲尔德(Steve Bloomfield)说。"在非洲,有时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有问题的不仅是非洲。四年前,法国队内部出现问题。每届世界杯中,荷兰队都会出现内讧。"

加纳队上周在现金到达之前,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罢训。当时距离他们与葡萄牙的生死战只有两天时间。这可不是为关键比赛做准备的好做法,加纳队最终以1比2输掉了比赛。

周四,在对阵法国之前,尼日利亚队员效仿加纳队员的做法,拒绝训练,并威胁如果拿不到报酬就罢赛。最终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Goodluck Jonathan)出面干预,向球员保证世界杯后能拿到钱。

凯希否认尼日利亚曾有罢赛之虞,并称周日政府官员前往球队探视时携带了一笔奖金。剩下的钱有望在不久之后支付。

"不管我们拿到什么钱,都无非是一笔额外奖励,它激励今天出场的每一个人去竭尽自己所能,"他说。

许多非洲球员在欧洲等地财力最雄厚的联赛中获得成功,他们的成功是这种反复出现的纠纷的因素之一。他们在那些联赛中体验了头等舱的旅行和有保障的酬劳,因此当本国的足协给出的待遇低于这些时,他们就没那么能容忍了。

曾任《独立报》(The Independent)驻肯尼亚记者的布卢姆菲尔德说,非洲球员往往对本国足协缺乏信任,他觉得有这种想法是情有可原的。

多数足协是在世界杯结束后向球员支付酬劳的,即在世界足球管理机构国际足联(FIFA)将款项下发后。

但是非洲的一些球员已经认定,他们只有在世界杯比赛前才有谈判的资本,尽管这样做看上去像是在绑架国家。布卢姆菲尔德估计,如今像博阿滕和科特迪瓦的迪迪埃·德罗巴(Didier Drogba)这样的球星的影响力已经盖过他们各自国家的足协,可以代表队友去解决酬劳支付问题。这些队友不在欧洲踢球,收入远不及他们。

科特迪瓦在本届世界杯上没有发生任何纠纷,但是,作为本次赛事中最具才华的球队之一,他们很失望自己没能走得更远。然而德罗巴说,非洲球队之所以无法打到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更多地是一个概率问题,而非财务纠纷所致。

"世界杯32支球队,我们只有5支,"他说。

国际足联一直在留意这些纷争,并参与了近来的酬劳谈判。它希望将来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都在谈罢赛了,球员要拿到钱才肯比赛,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让人很难过,"国际足联秘书长杰罗姆·瓦尔克(Jérôme Valcke)说。"要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也让人难过。"

翻译:许欣、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在一战炮火中诞生的现代新闻摄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在一战炮火中诞生的现代新闻摄影
Jul 1st 2014, 08:38, by CRAIG ALLEN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规模杀戮降临欧洲战场,19世纪的战术与20世纪的武器在泥泞的战壕中相遇,而新闻摄影也在战场上迅速演进。机枪、飞机、坦克、火焰喷射器、毒气和潜艇首次得到了广泛使用,被将军们送入正面攻击战场的部队注定要以失败告终,数百万人命丧疆场。

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杀戮场景,见证它们的摄影师第一次可以如此近距离地置身前线,拍摄下战斗以及士兵休息和玩乐的场面。

"在一战中,首次出现了'纪实性事实'(documentary truth)这个概念,"希拉里·罗伯茨(Hilary Roberts)说;她是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的摄影策展人,也是《宏大战争:摄影叙事》(The Great War: A Photographic Narrative)的合著者。"在此之前,由于新闻摄影作品通常很稀少,报社的图片编辑们能使用那种仅仅可以代表、说明状况的图片,而不是真正展示事件本身的照片,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和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内战(Civil War)期间,摄影还处于萌芽阶段,感光底片需要长时间曝光,而且必须立刻在巨大的移动暗房中进行冲洗。当时的相机又大又笨重,摄影师只能用它们来拍摄风景和摆好姿势的人像。战斗进行的场面是无法拍摄的,摄影师不得不在战斗发生之前和之后记录战争。

一战爆发时,尺寸较小的相机和胶片已经出现,因此专业摄影师可以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快速拍摄照片。柯达于1900年推出布朗尼相机(Brownie),令业余摄影得以普及。1912年面世的袖珍式柯达(Vest Pocket Kodak)很快成为了士兵中最流行的相机。虽然英军和其他一些军队禁止士兵把这些相机带到前线,但很多士兵并未遵守这个禁令。

"摄影似乎在士兵的个人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博多·冯德威兹德(Bodo von Dewitz)说;他是一战摄影领域的专家,不久前从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Museum Ludwig)的摄影策展人职位上退了休。"这让他们感到自豪,因为他们可以用照片让家人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用照片记录下他们英勇参战的经历。1916年之后,有一些严格的规定限制哪些画面可以展示,哪些不可以。但是对士兵从前线寄给家人的照片,就无法那么严格控制了。"

独立摄影师们被远远隔离在前线之外,给那些依赖照片来描绘战地新闻的报社带来了麻烦。

"1914年时无法获得专业新闻图片,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罗伯茨说。"每个国家的报社都感到无所适从,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们不断向当局施压。"当局达成的解决办法是任命官方的摄影师,而大多数官方摄影师在参军之前,都曾在报社任职。他们使用的是可以生成小尺寸玻璃板底片的中画幅相机——普及了35毫米胶片的徕卡(Leica)相机10年之后才会面世。英国任命的第一位摄影师是欧内斯特·布鲁克斯(Ernest Brooks),他的首个任务是记录惨烈的加里波利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协约国军队试图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却以失败告终。

布鲁克斯不遗余力重建他早前曾亲眼目睹的战争场面,甚至直接摆拍。他伪造照片的事情被其他记者曝光之后,布鲁克斯就再也没有摆拍过了。次年,即1916年,英国出台了名为"事实宣传"(Propaganda of the Facts)的政策,禁止摆拍或伪造照片,声称那破坏了协约国军队的可信度。

冯德威兹德说,在已经成为历史记录组成部分的一战照片中,有很多实际上与图释并不吻合。"假照片有些是在演习中拍摄的,有些是在后方摆拍的,有些是从电影中截取的,"他说。到现在,这些照片仍然时不时和一战故事一起出现。摄影师的角色是对文字报道加以说明,还是讲述一个无需配文、可以独立存在的视觉故事?哪种程度的摆拍是可以接受的?这些都是一战中首次出现的问题。

"从很多方面来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贯穿在了摄影记者如今的工作中,"罗伯茨说。"在有关战区的摄影方面,同样的争论仍然在继续——当前的战争和一战不同的地方可能在于,战争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

布鲁克斯后来报道了西线战事,一战结束时,他作为一名备受赞誉的摄影师,成为英国皇室的官方摄影师。但因为战争期间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创伤,他的职业生涯戛然而止。罗伯茨说,她认为布鲁克斯遭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就是当时所说的"炮弹休克"(shell shock),只是没有被诊断出来。

"他闯下各种祸事,"罗伯茨说。"因为醉酒被逮捕几次,然后又发生了一起丑闻,他最终失去了所有职位,破了产。"

虽然布鲁克斯在二战爆发的头几年即已过世,如今的战地摄影师却欠了他和他的同事很多很多。

"他们真的为如今的战地摄影奠定了基础,"罗伯茨说。"看看摄影师现在能够利用的技术,我觉得他们的成就非常了不起。我在想,如今正在记录叙利亚冲突或世界各地其他冲突的摄影师,如果他们能带上如今的设备——数码相机和长焦镜头等等——回到100多年,拍摄一战的照片,我不知道他们拍得能比当年强多少。"

敬请关注Twitter账号@allenc5150和@nytimesphoto。或在Facebook上关注Lens。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俄罗斯黑客威胁多国能源企业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俄罗斯黑客威胁多国能源企业
Jul 1st 2014, 06:28, by NICOLE PERLROTH

旧金山——私人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称,俄罗斯黑客一直在系统性地把数百家西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以及能源投资公司作为攻击目标。

这些攻击背后的动机似乎是商业情报。研究人员称,考虑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

研究人员表示,俄罗斯黑客把相关公司作为攻击目标的手法,也让他们有机会远程操纵工业控制系统,方式与美国和以色列在2009年用"震网"(Stuxnet)电脑蠕虫病毒控制伊朗一处核设施的计算机系统,并摧毁该国五分之一的铀供应时,所采取的做法大致相同。

俄罗斯的袭击已经影响了超过84个国家的1000余家组织机构。2012年8月,位于加州欧文的安全公司CrowdStrike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这类攻击。该公司注意到,一个异常老练、咄咄逼人的俄罗斯组织正在针对能源领域,以及医疗保健、政府机构和国防承包商作为发动攻击。

该组织被称为"活力熊"(Energetic Bear),因为其绝大部分受害者都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CrowdStrike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黑客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支持,因为他们看上去掌握着一定资源、颇为老练,而且袭击均发生在莫斯科的工作时间。

加州山景市的电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周一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说明了类似的结论,并增加了一个新元素——与"震网"类似的远程控制能力。

除基本的黑客手段,如发送大量包含恶意链接或附件的电子邮件外,该组织还通过所谓的"水坑式攻击"的手段,感染能源行业工作人员和投资者常去的网站。

在这种攻击中,黑客并非直接把受害者的电脑网络当做攻击目标,而是用恶意软件感染他们的目标经常访问的网站,比如中餐馆的网上菜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访问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就会意外下载被称为恶意软件的代码,帮助黑客侵入自己的计算机网络。

研究人员称,俄罗斯黑客小心翼翼地掩盖自己的痕迹。他们用加密手法隐藏恶意软件,这样人们就很难识别他们的工具和来源。在一些个案中,研究人员发现的证据显示,这些黑客正在探查受害者电脑的核心,也就是电脑中的BIOS,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不同于可以修复和升级的软件,一旦硬件被感染,电脑通常就不能用了。

上周,芬兰网络安全公司F-Secure也向其客户讲述了俄罗斯黑客组织的情况,赛门铁克将该组织命名为"蜻蜓"(Dragonfly)。

过去六个月,研究人员说该组织变得更有攻击性、更老练了。

俄罗斯黑客侵入了工控软件厂商的网络,在许多石油和能源企业用来让员工远程操作工控系统的软件中植入了所谓的"木马"(Trojan)程序。于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下载最新版本的软件时,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黑客的恶意软件也下载下来。

赛门铁克、F-Secure和CrowdStrike的研究人员表示,至少有三家工控软件厂商受到了影响。第一家是工控系统远端访问工具厂商;第二家是专门生产工控设备的欧洲企业;第三家是研发风力涡轮机、天然气厂,及其他能源设施管理系统的欧洲公司。由于有保密协议,安全公司没有透露这些公司的名称。

据安全研究人员估计,已有超过250家公司下载了受感染的软件更新。

赛门铁克在周一的报告中写道,"这些行动不仅使袭击者在目标组织的网络中取得了一个滩头堡,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对受感染的工控电脑实施破坏的途径。"

尚无证据显示俄罗斯黑客组织打算利用它在一些网络中的阵地来实施破坏,赛门铁克安全应对部门的负责人凯文·黑利(Kevin Haley)在采访中说,比如炸毁石油钻井平台或发电设备。黑利说,明显的动机是更多地了解能源公司的经营、战略计划与技术。他还说,"但实施破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最近,CrowdStrike的威胁情报总监亚当·迈耶斯(Adam Meyers)说,"活力熊"已经将目标对准金融领域的公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组织还在利用水坑手法,攻击投资能源行业的一些公司经常访问的网站。

迈耶斯说,一旦有人访问受到感染的网站,黑客就会入侵他们的系统,并扫描他们的设备,以确定是否值得攻击,然后再植入先进的黑客工具。对于一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设备,黑客就会清除自己的工具,接着寻找其他目标。

"他们攻击性很强,"迈耶斯说。"也在非常小心地掩盖他们的足迹。"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张志军访台遭遇抗议,仍称此行相当成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张志军访台遭遇抗议,仍称此行相当成功
Jul 1st 2014, 06:31, by 王霜舟

自1949年内战后分裂以来访台的最高级别大陆官员表示,他的访问相当成功,尽管与此同时,由于遭遇激烈的抗议,他此行最后一天的露面不得不草草收场。

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于周六晚返回北京后表示,"如果拿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与过去65年遇到的相比,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过去65年遇到的挑战和难题大得多。"

张志军的四日行程受到支持独立的示威活动干扰,反对和欢迎他到访的抗议者之间发生冲突,双方又和警方有摩擦。上周五,在南部城市高雄附近,张志军差点被激进分子泼出的白漆击中。白漆被泼到了张志军的随行保镖身上。第二天取消了三场会议。

张志军原计划在4月访台,巩固他和台湾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王郁琦在今年2月的历史性会晤中的讨论成果,当时,双方举行了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官方会晤。不过该访台计划被迫推迟,原因是示威者于3月和4月持续23天占领台湾立法会,抗议执政党国民党在审议与大陆的贸易协定时走捷径。

中国认为实行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两岸最终必须实现统一。在台湾总统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的贸易迅速扩大。不过,在台北,由学生领导的名为"太阳花运动"的抗议活动,突显了岛内对大陆的意图普遍心存担忧,他们担心大陆是否会利用贸易和投资来增强对台影响。

大陆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在今年6月初表示,任何涉及台湾主权的问题,都"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这则声明促生了反对张志军来访的抗议活动,许多人要求充分公开他和王郁琦及其他官员的谈话。示威者还抱怨说,太阳花运动的核心要求仍未得到满足,即通过立法允许当局对两岸协议实施更严格的监督。

"我不反对两岸对话、协商、谈判,但前提应在于两岸之间的官方对话谈判有明确的监督机制,"抗议领袖之一林飞帆在Facebook上写道。"如果远来的客人,不怀好意,甚至出发前早已呛明今日不是来作客,而是来作主,连基本的为客之道都没有;那么,自以为'以礼待之'为最高原则的主人,已不只是颟顸乡愿,更是作贱自我。"

张志军会见了包括学生、农民、退休人员和地方官员在内的各类团体。不过,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政治学者徐斯俭说,批评之声多半都被挡下了,他基本听不到。台湾中央研究院是一家受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位于台北。

徐斯俭说,"他们选择了这些草根团体,可是我们不认为,这些团体能代表台湾整体社会。他们精挑细选地制造了张志军和台湾各行各业民众沟通的假象。这是一种宣传。"

他说,台湾民间社会"在竭尽所能地表达我们的不同看法"。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总统宣布停火结束,西方与俄罗斯相互指责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总统宣布停火结束,西方与俄罗斯相互指责
Jul 1st 2014, 09:21, by DAVID M. HERSZENHORN

莫斯科——乌克兰总统彼得罗·O·波罗申科(Petro O.Poroshenko)周二凌晨表示,他已经命令军队继续对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分离反叛活动进行打击,正式终结了仅仅维持了10天的停火。他说,这是因为反叛者拒绝放下武器,并且还在继续攻击政府军队。

此前,波罗申科曾与俄罗斯、德国、法国领导人召开第二次旨在推动和平进程的四方会谈。

周五,欧洲领导人向俄罗斯发布了最后通牒,说如果周一之前,俄罗斯还不采取具体行动来结束暴力冲突,欧洲就会对俄罗斯实施额外的经济制裁。然而,战斗仍丝毫没有缓和,而且还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也并未朝欧洲设定的目标取得任何毫无进展。

尽管其他三名领导人呼吁继续停火,但波罗申科在凌晨1点前不久表示,他已经认识到反叛者的领导人根本无法控制他们的武装人员,而且政府军在不断受到袭击的情况下,不能只采取防御手段。停火是波罗申科在6月20日单方面开始实施的,已于周一晚上10点到期。

"我们要发动攻击,解放我们的土地,"波罗申科在全国声明中说。"结束停火是我们对恐怖分子、叛乱分子、掠夺者,以及所有折磨平民,损害地区经济,扰乱薪水、养老金、奖学金的发放,轰炸铁路,毁坏水管,让民众无法过正常的平静生活的人所做的回应。"

"过去、现在和将来,和平一直是我的目标,"他说。"改变的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

尚不清楚波罗申科让军队继续打击反叛者的命令能产生多大作用。

自分离派的反叛活动大约三个月前开始以来,政府军就一直无法遏制叛乱,双方都有数百人丧生。

乌克兰政府和美国等西方盟友对俄罗斯表示了谴责,称俄罗斯在向反对派提供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并允许俄罗斯公民越境加入反叛武装。

克里姆林宫没有立即对波罗申科的声明作出回应,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对乌克兰政府提出了指责,称政府军在乌克兰东部的暴力行动仍在继续。

在乌克兰前总统列昂尼德·库奇玛(Leonid Kuchma)上周领导的初步和谈中,反对派领导人要求,正式和平谈判的前提是乌克兰军队完全撤离。

波罗申科最初在6月20日单方面宣布停火时,是一项更广泛和平方案中的一部分,该方案有15点内容。他当时表示停火将持续一周。

尽管对抗从未真正停止,但周五,在欧洲发出最后通牒后,波罗申科正式将停火延长至周一晚间。

波罗申科在声明中坚称,为了给东部的顿巴斯带去和平,乌克兰政府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10天来,我们向顿巴斯、乌克兰以及全世界证明了,我们致力于和平解决外部势力挑起的冲突,"他说。

他接着说,"因为武装分子的犯罪行为",我们失去了实现和平的"唯一机会"。

即便在竭力争取继续停火时,各国政府的代表也提到了停火的失败。周一,北约(NATO)最高指挥官菲利普·M·布里德洛夫(Philip M. Breedlove)上将在华盛顿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有停火协议,但俄罗斯依然在武装乌克兰的分离派,而且还在提供给分离派的军事装备中增加了防空武器。

最近几周,分离派已击落多架乌克兰飞机,包括上月被击落的一架军用运输机。那架运输机被击落时,造成49人死亡。上周,一架军用直升飞机被击落,9人丧生。

布里德洛夫表示,分离派击落飞机时用的"极有可能"是俄罗斯提供的防空武器,不过他接着说,"我们还没有证据表明两件事情直接相关。"

阿纳托利·克利扬(Anatoly Klyan)是在持续的暴力冲突中遇难的人之一。他在由政府控制的第一频道(Channel One)工作了40年。

第一频道表示,68岁的克利扬和他的团队,在与入伍士兵的母亲,及其他一些记者共同乘坐小巴,前往顿涅茨克州首府北部的一处乌克兰军事基地时,巴士遭到了乌克兰军队的轻武器攻击。

克利扬腹部中枪,但却继续拍摄。记录该事件的视频画面中有他中枪后在车上的样子,人们还能听到他告诉同事,自己举不动摄影机了。

第一频道称,这次行程是反叛武装组织的。

自大约三个月前对抗开始以来,克利扬至少是第五名在乌克兰东部遇难的记者,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是任何一场袭击的目标。

然而,俄罗斯外交部(Foreign Ministry)周一发表了一份声明,愤怒地就克利扬和其他记者的遇难谴责乌克兰政府,并对其他一些记者遇袭的事件表示抗议。

Michael R. Gordon自华盛顿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大连中石油管线爆燃暴露安全隐患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大连中石油管线爆燃暴露安全隐患
Jul 1st 2014, 07:29,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编辑 曹莉

北京——周一晚,中石油大连分公司的一处石油管线发生大面积原油泄漏并随后起火,伴有爆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有关方面对周围两万多居民进行了疏散。大火在夜里10时许被彻底扑灭。

周二凌晨,中石油集团在其官网上刊登一则对事故的说明,将责任归咎于民企施工破坏管道。"6月30日18时30分,大连岳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金州新区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水平定向钻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线钻通,导致原油泄漏。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周二上午,大连公安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对事故的通报,表示已将五名相关责任人进行控制。"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通报还称事故已得到妥善处理,未影响到自来水管网,且除了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它指标均正常。

近年来,中石油事故频发,而此次泄漏着火为中石油大连自2010 年以来的第八次事故,揭示出大连这个中国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石油这家垄断型央企的管理混乱。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油港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了爆炸漏油事故,泄漏的1500吨油入海,造成430余平方公里海面污染。2010年10月24日下午,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情。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1年8月29日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储运罐起火爆炸。据现场知情人员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2013年6月2日14时3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位于甘井子区厂区内一联合车间939号罐着火,该罐用于储存焦油等杂料,火灾造成2人受伤,2人失踪。

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主任唐再林对纽约时报中文网说,近几年来,每年7月前后大连都会发生石油事故,对本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2010年原油泄漏污染大连海岸之后,唐再林曾在市民里征集头发,用丝袜包起吸附海岸的油污。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纽约时报中文网说,大连随城市化发展,其市区人口稠密,早已不适合建设石油设施。"人口密集程度这么高,炼油厂设施有污染,管道建设有问题,早就应该减少或关闭一些设施,"他说。同时,"中石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儿出问题,管理上也有问题。"

此次事故的发生正值针对中石油的腐败调查引发更多的官员被调查,将矛头更明确地指向曾担任中石油一把手、并从其发展中获利的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

现年71岁的周永康曾在20世纪90年代掌管中石油。2012年末就在习近平正式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当局先后拘留了二十多名周永康的前助手和同僚,以及这些人的商业盟友,其中包括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或其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七名高管。

周一下午,负责党内反腐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网站上公布几项反腐新进展。除宣布开除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党籍,并将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外,还公布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和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疆113人涉恐怖主义被判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新疆113人涉恐怖主义被判刑
Jul 1st 2014, 02:01, by 《纽约时报》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新疆喀什地区法院对113名被告作出监禁判决,他们的一系列罪名包括组织和参加恐怖主义活动。

涉案的四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人刑期不等。据报道,他们的罪名还包括: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窝藏包庇罪、重婚罪、持有和贩卖毒品,以及帮助毁灭证据。

接受判决的人员都有维吾尔族人的名字。多数维族人是穆斯林,在新疆,维汉关系持续紧张。

另据报道,中国检方已经对涉嫌参与3月1日昆明火车站袭击案的四名嫌疑人提起刑事诉讼。持刀者在昆明火车站打死了29人,官方媒体事后说,嫌疑人都来自新疆。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老虎养殖威胁濒危野生虎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老虎养殖威胁濒危野生虎
Jun 30th 2014, 23:32, by 莎伦·盖纳普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警方突击搜查了南方省份广东省雷州市的一场家居派对,此次行动披露了在某些中国显贵中显然颇为流行的堕落消遣,即先看着一只老虎被宰杀,然后再享用被视为山珍海味的虎肉。

过去几年里,有15人被拘捕及并被控杀死了10多只老虎。其中一名徐姓房地产开发商认罪称,自己在2013年吃了三只老虎。公诉机关称,他"有吃虎鞭、喝虎血酒的特殊嗜好"。

《南方日报》报道称,这种"视觉盛宴"已成为某些富商和政府官员的时髦消遣。一名官员对《中国日报》表示,特权阶层把这种宴席当做"一种消遣和炫富的资本"。

中药需求加速了全球最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老虎的灭绝,中医认为,从虎须到虎尾,老虎身上几乎所有的部位都有某种药效。

不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以下简称CITES)秘书处委托展开了一项新研究,研究报告表明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CITES根据一项由180个国家签订的条约监管老虎交易。

报告写道,"'财富'正在取代'健康'成为老虎的首要消费动机。"老虎各部位"的药用消耗在减少,而作为奇异奢侈品的消耗在增多"。

这种需求事关声望和财富。华丽的虎皮(展示为一种奢侈的家用装饰品)和"壮骨酒"(一种成本极高的灵丹妙药,通过把虎骨浸泡在米酒里制成)是最让人梦寐以求的物品之一。

商业化的中国老虎养殖场给这门致命的生意提供了动力,这些养殖场里饲养着5000多只老虎,囤积着大量的冷冻虎尸和器官肢体。这些养殖场维系的虎市刺激了对野生老虎的偷猎行为。

中国在此类非法交易中非常引人注目,将成为下月举行的CITES代表会议的关注焦点,此次会议将就如何制止老虎交易和其他亚洲大型猫科动物交易展开讨论。

当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20世纪之交撰写《丛林之书》(The Jungle Book)时,亚洲大陆大约还分布着10万只野生虎。今天,这里也许只剩下3200只野生虎了,它们散布在13个国家,导致老虎灭绝的原因有印度的狩猎战利品运动,有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疯狂追逐皮草的时尚热潮,栖息地的消失,以及与人类和偷猎的冲突。

在黑市,老虎相当值钱,对老虎的需求在上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的漏洞允许人们饲养濒危物种及"利用"从圈养的濒危物种身上获得的某种产品。这让老虎养殖场成为了颇具产业规模的大生意。养殖老虎的数量从1993年的约85只,飙升到今天的5000多只。(越南、老挝和泰国也饲养老虎,不过规模要小得多。)虽然CITES在2007年通过决议规定,"不应以交易老虎身体部位和派生物为目的饲养老虎,"然而类似的养殖仍在继续。

2010年是中国的虎年,商业化的中国老虎养殖场里的惨象受到了保护组织和媒体的监督。恐怖的图像记录了老虎被塞在狭小破旧的混凝土圈养场里的情形。许多老虎瘦成了皮包骨。还有一些老虎因近亲繁殖成了畸形虎。

此后的情况似乎丝毫没有改变。

一些养殖场以动物园为名对外经营,几只身体健康的动物在欢呼喝彩的游客前表演。其余动物则被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虽然这些动物园把自己粗略伪装成了教育或保护基地,它们却无助于保护这一物种。从没有哪个老虎养殖场成功地把老虎放归野外。

两家规模最大的养殖场(每家都养有1000多只老虎)刚创业时,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的创业资金,国家林业局是一个职责自相矛盾的机构,它既要保护野生动植物,又要监管和推动集约化的老虎养殖场。

在中国,养殖老虎是合法的,销售老虎的身体部位则是非法的。如果得到林业部的许可证,销售养殖动物的兽皮可以获得法律豁免,此类许可证本来是颁发给以教育或科研为目的的项目的。

为总部位于伦敦的环境调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工作的卧底调查员发现,许可证的颁发过程充斥着各种失当行为。

2012年,他们发现,动物标本剥制师在利用林业部的许可证为私人客户准备兽皮标本。这些文件似乎常常可以反复使用——洗白经非法渠道获得的兽皮由此变得轻而易举——对方还给调查人员提供了缺乏任何批文的兽皮。

人们对老虎市场的规模和监管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不过,CITES的报告表示,中国允许处理虎皮和老虎身体部位的公司享有"内部交易特权",享有特权的"主要是老虎养殖场,但它并不是唯一的特权享有者"。

报告还说,养殖场想方设法把囤积的虎体部位推向市场。报告说,"鉴于当局在非法交易中侦查到越来越多的冷冻虎尸......而且中国在继续生产以含有虎骨为暗示卖点的酒类,政府对私人持股公司的监管也许不足以保证老虎的安全。"

不过,中国的舆论在慢慢朝着反对"利用"野生动物转变,在更加年轻的一辈中尤其如此。公益广告、广告牌和社交媒体宣传发挥了作用。影星成龙和姜文在广告中现身说法,"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今年春天,一个由富裕人群发起的呼呼活动促使中国立法机构对野生动物消费做出规定,食用或购买濒危物种者可能会面临10年监禁。不过,目前尚不清楚,照此规定,圈养的老虎是否算是濒危物种。

鉴于中国的虎制品交易规模依然让人捉摸不透,其他国家必须在下个月的CITES会议上要求中国公布答案,追究责任。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政府官员是否涉入了黑市,涉及程度有多深,需要了解中国是否对国内的虎制品销售交易心照不宣地予以支持。对以根除腐败为最优先任务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而言,这是一系列尴尬的问题。

野生老虎命悬一线。全球必须劝说中国逐步取消老虎养殖场,终结老虎交易,承诺履行国际合作保护公约,从严执法。如若不然,这种全球最大的猫科动物将无法幸存。

莎伦·盖纳普(Sharon Guynup)是一名记者,她与摄影师史蒂夫·温特共同著有《永远的老虎:拯救世界上最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Tigers Forever: Saving the World's Most Endangered Big Cat")一书。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起草“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起草"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Jul 1st 2014, 00:00, by 吴伟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

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此为第十五篇。

上一篇:赵紫阳组织研讨社会主义民主

1986年12月,就在各专题组陆续开始工作的同时,中央政改办也开始着手研究政治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设计工作。

总体方案,即邓小平所要求的"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它是政改研讨最后形成的报送中央政治局、中央全会和党代会讨论通过的总体性文件,是此次研讨是的最终成果。经过11月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后来一段时间的研讨,赵紫阳和研讨小组的几位领导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目标和重点大体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鲍彤考虑,研讨工作任务很重,时间也很紧,必须从进入研讨的第二阶段开始,就对将来的总体方案要搞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形成一个大体的思路。为此,中央政改办调整和加强了综合组的力量,调在文件起草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政改办成员孙方明 、陈群林 加入综合组的工作。鲍彤还要求综合组的人员在平时就要始终想着这个问题,可以找时间采取"挂牌"(即公布要讨论问题,政改办成员自由参加讨论)的方式,邀请对此问题有兴趣的研究人员来共同讨论。

12月11日晚上,综合组首次"挂牌",讨论政治改革总体思路的框架。这是政改办从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始正式研究总体思路问题。这天晚上参加讨论的有鲍彤、陈一谘、陈福今、孙方明、吴伟、高山、顾云昌、徐冲、张占斌、陈晓鲁和沈荣华。

讨论由综合组负责人孙方明主持并首先发言。他说,明年3、4月份前后写给政治局常委的总体报告,是不是可以写实为主。至于将来提交七中全会讨论的文件,则重点要说理。梳理一下,可不可以有这样几层:一个是紧迫性和长期性;二是目标和重点;三是七个方面的内容;四是步骤和具体任务。高山说,写给政治局讨论的东西要实,纲目清楚。

鲍彤是个写文件的大高手,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他以往起草文件的经验。鲍彤说:给高层领导写建议和给全党写文件,二者是有区别的。起草党的文件,有一个统一认识的问题;给领导的建议,领导大都已经知道的,或者是领导布置的题目,就不必谈什么意义。这两种写法不一样。给领导的报告,每次要有发展、要有侧重,还要考虑到如何转变为给全党的文件的问题。我们现在是讨论透一个问题,给中央写一个报告,最后把几个报告统在一起。但是要同步考虑,如何写向全党的总的说明文件。

鲍彤认为,总体思路和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不同。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案是非考虑不可的,但是在现阶段不是我们的重点。指导具体的改革工作将来是书记处、国务院的事,要靠一系例文件来指导,这是根据总的原则、方针来起草的。这些改革进程中的具体指导文件不应该是出自于我们办公室。我们要考虑的,恐怕是一个思路性的东西。    

鲍彤进一步说,在专题研讨临近结束时,我们就要考虑搞一个全盘托出的东西,一个给下面征求意见的东西。要考虑到将来改头换面的问题,从现在起就要把我们研究的论据、思路、存疑的问题都提出来,留给深入讨论和将来起草文件时使用。专题小组汇报以后,每个专题向常委的报告,要由我们办公室起草,搞的东西要尽可能的充实一些。应当承认,有些我们还不能自圆其说,但是,提法要尽量准确。各专题小组不要在虚的问题上花太多的精力,要比办公室的第一次汇报有进展。鲍彤说,我的理解,(邓)小平现在的考虑是,要急于拿出几项现实的东西,能干点什么,怎么干。

鲍彤认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个问题必须讲,但能提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什么样的程度,恐怕要适度、要稳健。政改的基本原则,应该放在建设与改革的报告当中,政治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党内民主问题要放在政治报告中党的部分中去说(1986年12月初,按照邓小平的意见,中央书记处决定,次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要有两个报告,一是由胡耀邦作政治报告,二是由赵紫阳作"建设与改革"的报告)。党以自身的改革来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和商品经济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这次会议之后,很快发生了大规模的学潮。随之而来的是胡耀邦辞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的冲击。政改办要应付来自左的方面设置的重重羁绊;另外还要准备向研讨小组的第二次汇报,同时继续推进专题研讨工作,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再就总体报告的起草开过专门的会议。但是,从综合组几个人的角度说来,这根"弦"始终还是绷在脑子里。

1987年的3月,党内和社会上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达到高潮,本来应该是初春的天气却正在经历着一场"倒春寒"。但是在中央政改办的"小气候"里,却依旧是改革开放的春天。此时,中央研讨小组已经陆续召开了多次会议,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设想和具体措施开始逐步清晰起来。早在2月份,邓小平又再一次叮嘱赵紫阳,十三大上要拿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随着研讨进程的深入,动笔起草综合报告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1987年3月7日上午,综合组开会,开始研究综合报告的提纲。在此后的几天里,几个人分头执笔,大体上形成了一个写作大纲。3月21日上午,综合组几个人碰头,再次研究了这个综合报告大纲。陈群林在会上发言说,对正在进行的研讨工作要有一个大体的估计。现在的研讨成果有几种情况,一是已经研究了但研讨小组还没有定论的;二是已经正在组织实施的;三是基本还没有开始的。现在还有几个专题组的汇报紫阳他们还没有听,更没有表示意见。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怎么反映到报告里,得研究一下。

综合组这次会议确定,要按照已经商定的大纲,开始动笔。当时这个提纲的内容包括十个部分:第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第三,党政分开;第四,人民代表大会的改革;第五,政府改革,主要是机构改革;第六,司法制度改革;第七,公务员制度;第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第九,法制化;第十,党本身的改革。分工是,其中一、二、三、十等部分由孙方明执笔,四、六、八、九部分由政改办成员吴国光执笔,五、七部分由笔者执笔。

4月7日下午,中央政改办召开例会,讨论了由综合组起草出来的综合报告初稿。鲍彤在会上对这个稿子发表了意见,他认为这个写法比较适于向中央常委报告。但要向全党作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说明,则需要按照另外的结构来组织。他说,一种是经济改革决定的写法,高屋建瓴,重点在说理,这是给全党看的。另外一种是简单写法,给中央高层领导看的,一讲要干什么,二讲怎么干。我们这个文件,我考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要干什么?比如党政分开等等;具体做哪几件具体的事情?一、二、三。前面再加一个说明。有一些规章则作为附件。他评论说,现在这个稿子,第四个部分写得好。你们要以第四部分为标准,再搞出一个稿来。现在研讨中只有六、八部分还没有搞清楚,别的都可以写了。

就在这一时期前后,重新组织起草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工作,也提上了中央高层领导的工作日程。邓小平决定,由中央代理总书记赵紫阳主持这件工作,将原来考虑的两个报告合为一个。赵紫阳对原来由胡耀邦组织的报告起草班子做了些调整,确定由鲍彤在主持中央政改办工作的同时,主持十三大报告的起草,起草组人员也有增加。经起草小组研究,确定十三大报告中要有两个部分集中讲政治体制改革,即报告中专门讲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五部分,和讲党的建设的第六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起草都由中央政改办承担。于是,政改办派出陈群林、吴国光加入了十三大报告起草组的工作。政治体制改革综合报告由综合组孙方明负责,吴国光、吴伟仍然参与综合报告的起草。

4月3日下午,政改办召开例会,讨论十三大报告中政治体制改革部分该怎么写。鲍彤对会议作了一个小结性发言,一共讲了五条。他说,我赞同刚才发言同志的意见,第一,对于现状,可以讲点描绘。现状讲清了,坚持什么改革什么,怎么搞就清楚了;第二,坚持什么?三条,一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共和国根本制度;二是已经建立的人民自己的国家机器;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这里边第一个,人民共和国就是我们找到了一种治理国家的形式,它可以使人民能够充分表达意见,管理国家。它的具体形式是需要探索的,这是一个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二是我们建立了这个国家机器,但是并不是我们一建立了它,它就能正常运转。怎么分工、制约、发挥出效率,也是需要探索的;三是党的领导作用问题。党执政,处在领导地位,但并不等于党如何领导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说,建立了但远还不是自然完善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这样讲,就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讲清楚了。

鲍彤的第三个问题讲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说,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特别是领导体制,是从人民战争走过来的,在那个年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适应了产品经济。毛主席当初提不出我们现在说的两个转变,是他没有必要提,因为那个时候是搞阶级斗争,是搞产品经济的。现在我们不搞阶级斗争,也不搞产品经济了,那就必然有个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政治体制呢?旧体制集中体现在权力过分集中,人治因素太大,对于长治久安、国家机器的协调运转是不利的。

第四个问题,鲍彤说,报告中对现行体制的弊端只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小平同志在"8.18讲话"中明确讲到的,权力过分集中。就讲这一句话。要表明我们研讨的指导理论是小平1980年的讲话。第五,是要把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提到前面来。长远目标不必发挥,不和高级阶段联系起来,近期目标要着重讲制度化。在讲两个转变(指"从革命体制向建设体制转变,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时讲制度化,在近期目标时也讲。以这个话为起点,把制度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鲜明的提出来。最后当然要讲,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党委带头。

4月15日下午,改办开会继续讨论十三大报告第五、六部分的稿子。吴国光作为政改办派出参加十三大报告组政治改革部分的执笔人,在会上介绍了他对起草党的建设部分的思路。他说,在十三大报告中应该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实现从革命党向建设党的转变,向执政党的转变。这里面包括的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从非法斗争、武装斗争到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转变;二是从搞阶级斗争、领导群众运动到协调社会各方利益、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转变;三是从夺取政权的任务到集中力量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转变。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对党自身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党对国家的领导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党的力量在于联系群众,如果党失去了与群众的联系,党自身就会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党的活力在于民主,离开了党内民主,党就会变成少数人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

4月20日晚上,政改办还临时开了个小型讨论会,有综合组和其他组的几个同事参加。在大家讨论了鲍彤出的题目"群众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有些什么要求"之后,鲍彤又谈到了十三大报告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起草进度问题。他说,今天下午,陈小鲁、张占斌("社会主义民主"专题组联络员)找我谈民主组汇报问题,我说民主组的问题要拉一个单子。紫阳同志6月出国回来以后要安排三次汇报,6月下旬拿出总体方案来。6月底、7月初要向中央常委汇报,修改后到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七中全会可能在9月开,要讨论十三大报告的稿子。政治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讨论,更要提前一些。

此后,4月的23日、28日,5月的3日、4日、8日,中央政改办连续进行了多次内部讨论,研究、调整、修改政治体制改革的综合报告和十三大报告第五、六部分的稿子。此前,政治体制改革综合文件的标题一直都比较含混,有时称为"综合报告",有时称为"总体设想"。在这几次会上,经过争论,大家对这个文件的题目最后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同意定名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

同时,大家还重点讨论了如何调整和划分这两个文件的角度和侧重点,并对这两个稿子的体例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多数人认为,这两个文件,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提供给的对象不同,用途不同,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提供给中央七中全会讨论的改革总体设想,实际上是一个改革的总体方案。虚的东西,要有,但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政治体制改革要干点什么,怎么干,步骤是什么。而十三大报告的两个部分,是报告给党的代表大会、给全党、全国人民看的,要更侧重于说理,要讲清楚改什么,为什么要改。但也有部分人担心,总体报告首先是要在政治局会上讨论通过的,写实的东西多了,太具体就可能出现不同意见,甚至发生争论。这样做,不利于政改方案的最后通过。

到1987年4月下旬和5月上旬,上述由政改办负责起草的两个文件,正式的送审初稿都已完成。鲍彤向赵紫阳汇报了这两个文件的起草情况和讨论中的一些想法。赵紫阳同意了政改办的以下意见,即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作为一个在党的七中全会上讨论和通过的文件,讲到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步骤较多,将来应该在内部掌握和择机出台,不作公开发表;而十三大报告讲政治体制改革的两个部分,则侧重务虚,讲改革的必要性和原则较多,将来要让全党、全国都知道,都明白。鲍彤说,这叫一件事情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内部表达,一种是公开表达。

紧接着,这两个文件的初稿分别进入了不同的送审和修改程序。总体设想稿,报送给了赵紫阳和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几位成员审阅。然后根据各位领导的意见,政改办综合组将进行再修改。而十三大报告的两个部分,则需要同十三大报告组起草的报告其他部分整合,然后才能送中央五人小组(胡耀邦辞职后按照邓意见成立的领导机构,部分代行中央常委职权)和常委审阅。这件工作,到5月中旬也基本完成。

十三大报告初稿完成以后,首先送赵紫阳审阅。赵紫阳认为,稿子总的结构还可以。他对阐述初级阶段理论部分比较满意,认为有新观点;而对党的部分不满意,但认为不是写作的问题;对于经济改革部分也不满意,认为没有讲清楚。对政治体制改革部分,赵紫阳的初步意见是,政改部分多了,长了一些,可能是因为内容比较多。鲍彤解释说,是考虑到领导不熟悉,所以多写了具体的做法。将来中央领导看过了,就可以去一些干货,加一些虚的。

吴伟,现代历史学者,1980年代由鲍彤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干吗不让陈光标发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干吗不让陈光标发钱?
Jun 30th 2014, 23:29, by 克里斯托弗·布拉特曼

上周,一名来自中国的百万富翁试图给纽约无家可归的男男女女提供300美元的现金(和午餐)。但纽约市援助会(New York City Rescue Mission)并不支持该计划。援助会表示愿意帮助安排午餐,但不会配合他发放现金。结果,大约200名无家可归者在享用撒有芝麻的金枪鱼和菲力牛排时,发现他们不会获得现金。援助会将代表他们接受九万美元的善款。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那种愤怒及耻辱感。

回收业巨头陈光标希望在世界金融之都树立慷慨捐赠的榜样。陈光标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宣布发放每人300美元(约合1870元人民币)的计划。

援助会执行董事表示,他担心一些救济对象会用这些现金购买毒品或酒。这种悲观看法(及家长作风)非常普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其他国家的情况说明,我们应该乐观一些。

从全球范围来看,现金是摆脱极端贫困的主要工具。除了粮食,联合国还给叙利亚难民发放ATM卡事实说明,这些现金计划发挥了作用。有人做了随机试验,为贫困的墨西哥家庭、肯尼亚村民、马拉维女学生等很多人提供现金补助。结果显示,有时候,人们只是在饮食、住宿方面获得改善。不过,他们常常会开始做生意,赚更多的钱。

在乌干达,我和同事与一个非营利组织合作,为世界上900名最贫困的女性提供150美元,以及为期五天的商业规划培训。18个月后,这些女性的收入比随机选择的对照组的收入多一倍

穷人不会浪费补助金。最近,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两名经济学家查阅了拉丁美洲、非洲及亚洲的19项有关现金转移的研究。几乎所有研究都说明,烟酒支出有所下降,或保持不变。只有两项研究显示,有些人的烟酒支出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即便是在这些研究中,情况也是有好有坏。

你可能担心,这种捐赠会增加人们的惰性。但在大多数试验中,人们在获得赠款后,更加努力工作。

你或许还会担心,纽约的穷人与众不同。在乌干达,普通民众都处于贫困之中;因此人们很容易相信,他会就如何使用现金做出正确决定。但纽约的无家可归者不是普通民众。药物滥用的情况非常普遍。这里的乞丐或许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穷人有所不同。

我曾经也这么想。但现在,我不再那么确定了。几年前,我开始在利比里亚城市贫民区工作。我和同事寻找那些无家可归或靠贩毒偷窃谋生的男人。很多人酗酒、吸毒。我们对1000名男子进行了随机试验,测试了不同的项目。我们的试验之一就是发放200美元现金。

几乎没人浪费这些钱。在获得现金后的几个月里,大多数人的衣、食、住都有所改善。与生意不断扩大的乌干达人不同,利比里亚人在一年后回到了起点。200美元不足以让他们成为商人。但这笔钱暂时帮他们改善了生活,这也正是所有福利项目的基本目标。我们还开展了一个疏导试验项目,以减少犯罪及暴力行为。项目单独运作时作用不大,但在与现金发放计划结合之后,它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我还没有在美国与无家可归者相处过。或许我会看到很多显著的差异。但我问自己:既然利比里亚的无家可归者和吸毒者没有滥用现金,那我们为什么认为纽约的无家可归者会浪费这些钱呢?

2010年,《多伦多星报》(The Toronto Star)的吉姆·兰金(Jim Rankin)问了他自己同样的问题。因此,他给乞丐发放了五张价值50美元的Visa及MasterCard预付卡。他们买了什么?大多是食物。打了一些电话,买了一些衣服。一对夫妇还买了酒。

回到这名百万富翁及纽约援助会的问题上。该援助会完全有权保持谨慎。或许我们的首要义务是不造成损害,但我觉得这是第二义务。我们首先应该对围绕着我们应该援助的对象的陈腐看法持怀疑态度。

这些陈腐看法造成一些后果:家庭独立计划(The Family Independence Initiative)试图为美国贫困家庭提供资金,以此作为他们设定并完成目标的回报。它的示范项目带来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该组织面临的第一大阻碍是什么呢?捐赠者及其他非营利机构的不信任,他们坚信,穷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纽约,纽约家庭优惠机会计划(Opportunity NYC Family Rewards)开展了针对贫困人口的现金转移试验。该组织在三年的时间里给数以千计的家庭发放了8700美元的现金。随机评价显示,自由职业者有所增加,饥饿和极端困苦的情况有所减少,至少在实施现金转移计划期间是这样的。

这些项目没有将长期无处安身的人纳入计划。他们真的如此不同吗?我不知道。即便分发现金能够发挥作用,这无疑只是整个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克里斯托弗·布拉特曼(Christopher Blattman)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科学系副教授。

翻译: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一战爆发百年,萨拉热窝上演嘉年华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一战爆发百年,萨拉热窝上演嘉年华
Jul 1st 2014, 01:13, by JOHN F. BURNS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这位身着正式场合才穿的草绿色制服的奥地利上校感到愤怒,并毫不犹豫地表达了他的看法。

"这是不对的,"埃尔温·菲茨(Erwin Fitz)上校说。"这是场马戏。"

上周六,这位现年59岁的陆军历史学家来瞻仰萨拉热窝的这个街角,1914年6月28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和他的妻子苏菲(Sophie)在这里被刺杀,这一事件促进了当时脆弱的欧洲秩序的崩溃,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让这位上校生气的是些恶作剧:一群快乐欢笑的人正爬进一辆敞篷汽车的后座,汽车是仿照费迪南大公夫妇死亡时乘坐的那辆制造的,这在他看来极为不敬。这辆汽车是萨拉热窝的一位车迷和他15岁的儿子用一辆旧式路虎(Land Rover)改造的,是波黑首都的一些人借周六纪念刺杀事件100周年的日子狂欢的一部分,上周六的天气像刺杀发生的那天一样的炎热。

对这座30万人口的城市里的其他人来说,这个百年纪念日要更严肃一些。正午时分,罗马天主教大教堂的钟声在城市的上空齐鸣,以纪念刺杀发生的时刻,更严格地说,是那致命的几枪开过之后约一小时的时刻,在重新修建的市政厅里,人们正在为日落时开幕的一场维也纳爱乐乐团(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音乐会做准备工作,音乐会是这次纪念活动的核心节目,主要由欧盟(European Union)组织,并掏钱赞助。

然而,在这座仍带着过去一个世纪中三次战争伤痕的城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的教派战争,有11500个萨拉热窝人在其中丧生),萨拉热窝的许多方面却没有那么深沉的气氛。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那个刺杀事件的100周年纪念日看起来更像一场盛会,而不是一个思考的时刻,是什么样的人类精神,或是1914年什么样的国家间纠缠,导致了那场战争的爆发,据某些历史估计,到1918年结束时,那场战争吞噬了多达2000万人的生命。

在暗杀者扣动扳机的这个街角,当年的一家杂货和熟食店现已是一座博物馆,博物馆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穿着模仿费迪南大公当时的衣着制作的制服,正在一辆车里摆姿势,车也是仿照当年费迪南大公夫妇乘坐的格拉夫·施蒂夫(Gräf & Stift)敞篷豪华轿车的样子。那个孩子是埃米尔·卡皮塔诺维奇(Emir Kapitanovic),今年15岁,他是这辆车的主人的儿子,他的座位旁边放着一顶类似霍恩贝格公爵夫人苏菲遇刺时戴的那种带有花纹衬纱的宽边帽子,他正把帽子作为道具,递给那些急切要上车坐到他身边,一起合影留念的女士和年轻姑娘们。

刺杀了奥匈帝国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的是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加夫里若·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他希望用这个方式解放南斯拉夫,使其摆脱外国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开始正式纪念普林西普,因为他的暗杀行动导致了奥匈帝国的解体,使波斯尼亚作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获得重生。他当年开枪时站立的地方曾被一对镶嵌的脚印所标记。脚印现已不复存在;镶嵌过脚印的混凝土路石现在陈列在博物馆里,这是近几年调整的一部分,为的是消除所有神化普林西普的东西,让参观者来决定他是一个解放者,还是奉行无政府主义的杀人犯,或是受宗派和民族仇恨驱使的恐怖分子,所有这些观点都被1990年代那场战争之后深度分化的波斯尼亚所接受。

奥地利军官菲茨上校先的这一天,是从位于萨拉热窝的一个山坡上的狮子墓园(Lion Cemetery)的纪念活动开始的,那里埋葬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波斯尼亚死亡的2254名奥地利士兵。这位上校说,纪念活动在一个巨大的狮子雕像下举行,狮子雕像是奥匈帝国残留在该市的很多遗迹之一,参加纪念活动的包括一个奥地利军乐队,以及来自15个国家的大使和武官,这些国家在奥匈帝国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在1914年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后,站在了奥匈帝国一边。

这位上校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静静地说,这些大使中没有一位是来自现在与奥地利一起同为欧盟成员的国家,而是来自在二战中与奥地利及其主要盟国德国敌对的国家。那些旧日的盟友在目前的纪念活动中像是幽灵,这些国家早已把激励了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39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民族主义狂热化为灰烬,在萨拉热窝的活动中,它们小心翼翼地处理自己的角色。

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后果的一个学术会议,当法国、德国、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在会前征集讨论话题以及由谁来就这些话题发言时就陷入了争论之际,而显得异常地平淡无奇。会议的地点是费迪南大公夫妇乘火车前往萨拉热窝之前度过他们最后一个夜晚的、塞尔维亚人占多数的艾利德扎镇,最后,这个在该镇的好莱坞酒店(Hotel Hollywood)举办的会议,有意避开了任何关于普林西普的角色或其他触及战争罪恶的有公开争议的议题。

妥协是在欧盟及其驻此地使团的引导下做出的,目的是试图让波斯尼亚敌对的宗派组织在波斯尼亚未来的问题上采取一种不那么多疑和摩擦的姿态,这是相对于结束了1990年代宗派杀戮、由美国调协的代顿协议签署以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这几个主要参与者所表现出的那样姿态而言。欧盟驻波黑特别代表丹麦外交官皮特·索伦森(Peter Sorensen)把他的角色描述为,在代顿协议允许的各个组织"为维持其政治空间,每天都在进行的激战"作裁判员。

但是,索伦森和其他欧洲外交官没能成功说服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政治领导人加入到共同的对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百年纪念活动中来。相反,波斯尼亚最激进的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拉德·多迪克(Milorad Dodik)上周五带领他的支持者在萨拉热窝郊区鲁卡维卡一个勉强维持的公园里竖起了一个约2米高的普林西普塑像,鲁卡维卡在1990年代曾是塞尔维亚的一个军事重地。上周六,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在位于萨拉热窝东南方约110公里的维谢格拉德还为普林西普及其同谋者举行了多场纪念活动,他们还在那里重演了那场刺杀。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