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中国百万失独家庭渴望政府经济补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百万失独家庭渴望政府经济补偿
May 1st 2014, 00:20, by 狄雨霏

上周,来自全国大约100万失独家庭的240名父母代表聚集在北京,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补偿损失。

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因为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巨大数量是由实施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该政策规定大多数城镇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

一个声称失去独生子女的家长以笔名"涧石"在"失独者之家"网站发表文章称,几天后,计生委回复称,"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该文章最初发表在山东《聊城晚报》上。周二,敬一山在《新京报》发表了题为《帮扶失独家庭需系统的体恤制度》的评论文章证实了相关细节。

计生委的回复"有些冰冷",敬一山写道。"于法无据,也许是现阶段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对那些失独父母来说,这答案显得有些冰冷。"

独生子女政策有所松动,但该政策已经导致中国出现了大约1900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一些失独父母表示,政府应该提供经济补偿,因为政府禁止他们生更多孩子。据政府估计,每年约有7.6万名独生子女因为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死亡,这意味着逾15万名家长在非自愿的情况下陷入无子女的状态。

中国的福利及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以下期望设立的,即子女将在父母年老时赡养扶助父母。中国《婚姻法》详细说明了相关法律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没有另一名家属的签名,病人可能无法接受手术,无法进入养老院。并且,如果长辈的养老金不足,子女或其他家属或许可以提供经济帮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照顾年长父母,并为他们在复杂且超负荷的医疗体系中找到门路,而病人在医院有时很难获得医生的注意。失去独生子女除了带来痛苦,也意味着贫穷。敬一山在文章中指出,一些失独老人要求国家根据他们的情况,设立特殊养老院。

涧石在网站上写道,计生委在意见书中表示,计划生育家庭通过控制人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涧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称一名没有透露姓名的"山东省计生委专家"表示,独生子女家庭作出了"牺牲",而不是"贡献"。

"请注意,他用的字眼是'牺牲'而不是像国家卫计委所说的'贡献',"涧石写道。"这种牺牲,大多是被迫的、非自愿的。"

两人都提到,计生委回应称,"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标准立场——集体高于个人。

计生委还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帮扶救助已做出制度安排,并不断加大扶助力度。"

失独家庭通常能够获得地方政府提供的现金资助或医疗保障,但扶助力度因地而异。涧石表示,自今年起,政府设定了城镇居民的扶助标准——每月大约340元人民币,即每年大约408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的补助只有城市居民的一半。他指出,这个标准相当于"中国中等发达地区"居民"一个月的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钱不足以支付生活开支和医疗费用。

他写道,"早日确定简便合理的救助程序和适度可调的补偿标准,才能早日安慰失独父母的凄苦之心。"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人民日报》称外来语破坏汉语纯洁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人民日报》称外来语破坏汉语纯洁
May 1st 2014, 00:23, by AMY QIN

很少有哪种重要语言像汉语普通话一样感受到了全球化和现代化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例如,由于人们目前对键盘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许多中国人都忘了如何用手写字。一档颇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甚至还让人们比赛,看谁能凭记忆写出复杂的汉字。

中国正在发展的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就不那么独特了:外语词的融入。吸收外语词往往被视作世界大同的积极现象,而中国却不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现象——至少从国家媒体来看并非如此。

《人民日报》在上周的一篇社评中对外语词的涌入进行了抨击,说这些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

"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人民日报》称。"外语词的过度使用现象日趋严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规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众不满。"

这篇社论指出,如今WiFi、CEO、MBA、CBD、VIP和PM2.5等词的使用越来越广,希望能借此阐明它所谓的"零翻译"是出于何种原因,它关注的主要是用罗马字母书写的英语外来词。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人民日报》问道。"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该报采访的几名语言学专家就这种现象给出了多种理论,从英语缩写使用者图省事的"懒惰",到"西方文化的强势",再到优秀翻译的缺乏。

"早年,说起著名翻译家,傅雷、朱生豪、许渊冲、陆谷孙等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武波告诉《人民日报》,"现在,你能想起谁?凤毛麟角!"他用的这个中文成语是表示某个事物很稀缺。

据来自政府部门的语言学专家夏吉宣说,中国借用外来语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和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国人的文化自信会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而增长,"夏吉宣告诉《人民日报》。"到时,外来语泛滥现象将逐步'退潮'",他说,现有的一些借用词汇甚至可能恢复成汉语表述。

尽管《人民日报》的文章并未呼吁彻底消除外来词,但文章的确强调必须让外语词汇的使用更有意义,并且尽可能使用外语术语的中文翻译。

在去年9月发布的《第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表》中,多数外语专有名词都是缩写词语,比如"IQ"、"IT",以及"WHO"。表中的有些中文译名现在已经比英文原名更为流行,比如"AIDS"的中文译名。虽然政府正大力推广中文译名,还有一些英语专有名词仍被广泛使用,比如"GDP"或"PM2.5"。《人民日报》的另一篇社论称,第二批和第三批外语词中文译名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夏吉宣说,"email"是从外语词转为汉语词的一个成功例子。他说,人们一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伊妹儿",现在则改用两个最常见的字,"电邮",或者"邮件"。

不过,并非所有语言学家都认为,外语词汇使用数量的增多一定会威胁到汉语。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中文教授梅维恒(Victor Mair)在一封邮件中写道,"不存在完全纯洁的语言。"梅维恒说,语言的不断变化是"自然的",不仅如此,"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实际上是一种健康的现象,"他举例说,英语和日语都是"强大的"语言,但都包含大量外来词汇。

 梅维恒说,之所以汉语里的英语词汇远远多于英语里的汉语词汇,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专有名词来自西方,尤其是与科技有关的术语,要把一个专有名词翻译过来并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外,语言学家还表示,汉语拼音系统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意味着,几乎所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都熟悉拉丁字母,因此,他们看到和使用拉丁字母时并不觉得别扭。

在中文中减少使用外来词的明显努力,看来是为了削弱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对中国影响的更广泛运动的一部分。去年12月,教育部宣布要取消全国高考中的英语考试。

据报道,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在2010年接到通知,要求其在节目中不再使用诸如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和MP3等英文缩写,而分别使用冗长的汉语翻译:"美国国家篮球协会"和"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在中央电视台网站上看一下关于"NBA"的页面,就能看出这一运动是多么成功。)

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对外语词持同样的反对态度,这可以从《人民日报》社论的在线互动栏目看出来。

"如果按照专家的说法,汉语岂不是早就不纯洁了?"一名微博用户写道,他还给出了一些已经被汉语吸收进来的外语词的例子,比如表示小巷子的蒙古语"胡同",以及来自梵语的表示一瞬间的"刹那"。

其他的评论则更加尖刻。"为何不声讨简体字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一名用户问道,简体字指的是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提高识字率对很多传统汉字的写法做了改变。

另一名用户问到,"那CCTV这个台标怎么处理呢?"

如果以先例为指导的话,外来词很可能会在汉语中保留下去。

梅维恒说,"当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名叫阿Q时,(阿Q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当中国股市离开A、B、ST和G就几乎不能正常运转时,对那些恐惧字母的学者们来说",他们反对汉语中使用拉丁字母表达的战斗似乎"还没打响,就已经失败了。"

翻译:陈柳、陈亦亭、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给切尔诺贝利一顶3.2万吨的帽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给切尔诺贝利一顶3.2万吨的帽子
May 1st 2014, 00:27, by HENRY FOUNTAIN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在世界上最严重的民用核设施灾难的遗址旁边,一座空前绝后的建筑工程拔地而起,指向这里日渐衰败的天际线。

在厚厚的混凝土板的反辐射防护下,无数的工人正在建造一座巨大的拱顶。它包裹在大量锃亮的不锈钢下,体量之大足以覆盖自由女神像。这座建筑极为超自然,看起来就像是被外星人扔到这片苏联时代的工业区中一样。如果一切顺利,到了2017年,这座重达3.2万吨的拱顶将被安置在聚四氟乙烯垫轨上,巧妙地滑去覆盖在那座破败的防护建筑上。老的防护是为了包裹1986年4月爆炸燃毁的反应堆释放的放射性残余物而兴建的。当拱顶的两端封闭后,将有能力在日渐陈旧的防护建筑倒塌的情况下,包住所有的放射性尘埃。

通过几近消除大气遭进一步污染的风险,这座拱顶将解除挥之不去的灾难重演的威胁,哪怕是有限的重演。在28年前的那段梦魇般的日子里,放射性尘埃严重污染了周边的大面积平原地区,将村镇变为鬼城,里面回荡着过往生活的回声。

这座拱顶还将允许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开启任务艰巨的最后阶段,即移除遭严重污染的反应堆废墟,以便将其进行永久性的安全储存。这一任务将由国际社会移交到乌克兰手中,从而带来了新的忧虑,尤其是在俄罗斯威胁乌克兰边境线的局势下。

不过,目前看来,这座日渐增高的拱顶是进步的象征。

拱顶由法国建筑企业联合体Novarka打造。"这是座不可思议的建筑,"Novarka的项目总监尼古拉·卡耶(Nicolas Caille)说。"你没法拿它与任何其他的东西类比。"

各国正在辩论原子能作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的未来,而这座拱顶响亮地提醒人们,核能尽管拥有诸多好处,但也背负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差池,巨大的挑战就会随之而来。

正如日本自三年前福岛核电站熔融事故以来体会的那样,核污染的控制与清理工作挑战着工程能力的极限。

其间的成本也极为可观——单是切尔诺贝利拱顶,最终花费就将达15亿美元左右(约合94亿元人民币)。拱顶项目主要由美国资助,还有其他约30个国家出资。

而且,要想让这座放射性灾难遗址真正安全,或许要花上好几代人的时间。

工程人员将切尔诺贝利拱顶的设计寿命定为100年;根据他们的测算,这是彻底清洁该地区可能需要的时间。然而,乌克兰的长期决心一直存疑,而该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又引发了新的关切。因此,就连一个世纪也可能并不足够。

不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的核安全主管文斯·诺瓦克(Vince Novak)表示,这座拱形建筑相当强大。他所在的机构负责管理该项目的融资。他说,如有必要,"它或许可以维持300年,乃至更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被比作引爆了一枚巨大的脏弹,爆炸把放射性物质喷向四面八方。爆炸后引发的大火进而把更多的污染物送入了大气中,随后它们被风带到了该地区的各个地方,并进入了西欧地区。

因此,这场灾难和其他两起重大的核电站事故截然不同,其中的一起是1979年发生的三里岛核事故,另一起是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在那两次事故中,核反应堆堆芯都发生了熔融,不过堆芯物质——即核燃料——依然处于防护装置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个反应堆机组没有这样的防护机制。不过,这只是反应堆机组的设计缺陷之一。控制核裂变反应的系统性能不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堆功率会迅速升高,脱离控制。

这就是1986年4月26日清晨的头几个小时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经历的情况,当时,工作人员在对反应堆的一些安全系统实施一次有欠考虑的测试。在短短几秒内,反应堆功率呈几何级数增长,堆芯被蒸汽炸得四分五裂。

有几名工人当场死亡,然而,四号机组的大部分技术员和一开始到场的消防员都因为暴露在高浓度的辐射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历了痛苦不堪的死亡过程。

据官方统计,有数十人遇难,还有许多人身患疾病。辐射更导致成千上万人在灾难后罹患癌症,不过相关人数依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在紧随其后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当局派遣军队去扑灭反应堆大火,疏散普里皮亚季附近的村庄和城市,大多数核电站员工和他们的家人都住在这里。当局招募劳工加速建造钢筋混凝土防护层,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石棺。当这些工人接触到的核辐射变得过高时,他们会被另一批工人替换下来;总共有五十多万人参与了最初的事故清理工作。

那是近30年前的事情了。然而,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其周围,时间仿佛被冻结了。

核电站附近依然有一片大约1000平方英里(约合2590平方公里)的隔离区,只能通过哨卡进入。尽管核辐射浓度在经历自然的放射性衰变后,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这片区域实际上依然空空荡荡。有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森林已经覆盖了一切。在曾有4.5万人生活的普里皮亚季,社区中心的壁画的油彩纷纷脱落,体育馆的地板中间长出了一棵树。

石棺周围的辐射水平被详细绘制下来,拱顶建筑工人必须待在指定区域内。每个人都带着放射量测定仪,这是一种探测器,如果石棺发生泄露,放射浓度增加,它会发出声音预警。不过,除此以外,工人们会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身着常规工作服。

然而,在这里工作实在是非同一般。卡耶说,"当你第一次抵达这里时,你会觉得百感交集。事故发生后,我们有许多人一直在参与相关工作,或者来过这里。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多德说,拱顶安放到位后,按计划,乌克兰将最终开始清除不稳定的石棺和剩下的燃料。此举将确保放射物质不会最终渗入地下水,地下水被污将危及300万基辅居民的供水。乌克兰还必须为其回收的高放射性废料建立一个存储场。

目前还不清楚,清理工作的资金从哪来,尤其是考虑到该国目前局势动荡。华盛顿的乌克兰驻美国大使馆的官员没有回应我们的置评要求。

不过,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性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工作能否完成,如果可以,最终需要多长时间?

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更紧迫的问题是在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建好拱顶。

 诺瓦克说,"对于当前局势会如何影响这项工程,我感到十分担忧。"

靠近乌克兰北部边境的切尔诺贝利远离克里米亚和其他存在争议的区域。"切尔诺贝利及其隔离区依然保持着平静,我们的承包商在继续工作。"诺瓦克说。不过今年3月,西方专家曾被疏散过一次,时长一周。

该项目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支撑施工方继续干到明年而毫无问题。不过他说,在今后几个月内的某一时刻,必须拿出一个筹集额外资金的"政治决定"。

诺瓦克说,早在乌克兰陷入政治动乱之前,他们就对不得不要求捐款国贡献更多资金感到担忧了。"不过,让整个项目半途而废风险太大了,我不认为,有任何人想看到这样的前景。"

翻译:黄铮、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巴菲特为可口可乐食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巴菲特为可口可乐食言?
May 1st 2014, 00:19, by 乔·诺切拉

对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来说,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六总是一个开心的日子。这一天,他的企业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会在奥马哈举行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

成千上万的股东突然间出现在这座城市——去年有超过3万人——在那里,他们在冰雪皇后(Dairy Queen,由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的公司之一)吃冰激凌,在波仙珠宝店(Borsheims,伯克希尔在奥马哈长期拥有的珠宝店)买首饰,在戈瑞(Gorat's)和皮科洛(Piccolo's)餐馆用餐。根据他的致股东信,今年的特色还将包括一个扔报纸比赛,此外,一位下盲棋的国际象棋手和一位美国乒乓球冠军,还将接受所有与会者的挑战。

不过,投资者主要还是来聆听巴菲特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回答问题的。周六,他们的答问时间将持续六个小时,有些问题会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有一些问题会让巴菲特有机会谈论"买入并持有"的股票投资策略,正是这一策略让现年83岁的巴菲特成为仅次于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美国第二大富豪。长期以来,巴菲特一直把他的年度股东大会称作"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音乐节",但它实际上更像一个布道会。

不过,我想知道的是,今年的与会者是否有人会追问,他为什么弃权,而没有利用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持有的4亿股,来投票反对可口可乐的股权薪酬计划,虽然用巴菲特自己的话来说,他认为这个计划"太过分了"。

我之所以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周一,在巴菲特的决定引发了广泛批评后,他接受了《财富》(Fortune)杂志斯蒂芬·甘德尔(Stephen Gandel)的采访。在这次引人注目的采访中,他的语气与上周的一些言论截然不同。当他首次向CNBC的贝姬·奎克(Becky Quick)承认自己没有对薪酬计划投反对票时,他看起来紧张不安,有点尴尬。他说,他的理由是,他喜欢可口可乐公司及其管理团队,他不想做任何可能被认为是在贬低他们的事。巴菲特之前在谈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时,曾强烈反对高管薪酬过高,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他既懦弱又虚伪。其他的很多人也是如此。

但利用几天时间抚平了伤口之后,巴菲特在接受《财富》采访时采取了攻势。他告诉甘德尔,他之所以弃权,的确是在表明立场。"这是伯克希尔发出的一个非常响亮的声音,"他说。"这显然意味着我们不同意这个计划。"他接着说,可口可乐董事会只不过是在像世界上所有董事会一样行事:"其他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们也要这么做。这些企业从来不会想到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整件事。"然而,巴菲特也没有试图促成这样的一次重新审视,虽然在这件事上,他这么做再合适不过。

事实上,巴菲特在接受奎克采访时有句话说对了:他应该感到尴尬。事实上,比我意识到的还要严重。我最初以为,巴菲特不想冒犯其他董事,尤其是力挺股权计划的薪酬委员会成员。但巴菲特2006年就离开了董事会。(四年后,他的儿子霍华德[Howard]加入了可口可乐董事会。)作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他应该感到,投票反对这个计划是义不容辞的,或者,至少应该事先让外界知道他会怎样投票。

针对可口可乐股权计划的谴责是冬青顾问公司(Wintergreen Advisers)的戴维·温特斯(David Winters)发起的。当我询问他对巴菲特的最新言论有什么看法时,他告诉我,如果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年会的一个月前就宣布他将弃权,可能就会成为影响投票结果的一个因素。他说,"如果人们知道巴菲特同意我们的看法,认为这个计划过分了,投票结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结果,83%的股票支持该计划,自从会议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就一直在对外界大肆宣扬这个数字。

(可口可乐在一份声明中补充说:"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会尊重巴菲特对股权薪酬计划的原则立场。作为我们最大的股东,巴菲特先生是公司及管理团队的有力支持者,多年来一直是一名了不起的顾问。"换句话说,反正我们没受到什么损失,好极了。)

在今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对买入并持有的"价值"投资策略进行了精妙的阐述。他向股东们解释说,他们不应该被市场的白噪音所干扰,并表示,尽管他和芒格在选股时可能会犯错,这些错误也不会是灾难性的,比如,不会是"在长期上涨的行情中,基于对价格走势的预期,并受到从众欲望的驱使才做出的购买行为"造成的那种灾难。

在购买股票方面,所有人都应该把沃伦·巴菲特当做榜样。但是,在高管薪酬的问题上,要听从他的建议,但不要效仿他的做法。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制裁普京的后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制裁普京的后果
May 1st 2014, 00:18,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你大可以对乌克兰局势长篇大论、说个不休,但这个故事的95%涉及的是普京,以及他选择如何定义"俄罗斯利益"。事实是,俄罗斯及其邻国需要对"俄罗斯利益"给出不同的定义。但是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普京掌权的日子里,莫斯科到底能不能以不同的方式定义自身的利益?如果不能,我们该如何阻止普京的举动,同时又不会破坏俄罗斯的稳定呢?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制裁确实导致了动荡,那么我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确信那样对我们更好吗?

我认为,为了防止普京进一步破坏乌克兰稳定,进而阻扰该国5月25日的总统选举产生一个合法政府,美国和欧盟加大了对普京的制裁力度,这是正确的举动。但是,对于成功制裁普京的后果,我们最好也要做些准备。

在冷战时期,我们生活的世界被围墙隔开,削弱俄罗斯似乎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战略。但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世界相互关联,而且相互依存的程度已经大大加深,削弱俄罗斯的做法回过头来可能会困扰我们。当世界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朋友可以像敌人那样迅速要了你的命(见希腊),而对手的崩溃可能会像它的崛起一样危险(见俄罗斯或中国)。

俄罗斯仍然有数以千计的核弹需要控制,还有数以百计的核弹设计师。我们需要俄罗斯的帮助来打击黑帮犯罪、贩毒和网络犯罪。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俄罗斯来制衡中国,来充当全球性的能源供应商,并为所有的俄罗斯老人提供社会保障。

目前实施的制裁不会削弱俄罗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令俄罗斯元气受损,而如果制裁范围扩大,的确能对俄罗斯造成真正的伤害。普京是否会改弦更张?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领导人不会做出一些有攻击性、民族主义的疯狂举动,尽管这样的举动会惊扰市场,而且似乎违背本国的经济利益。普京的举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全球化的确意味着,无论专制者愿意为这样的行为付出多大的代价,这种代价几乎总是会比预期的更高昂、而且来得更快。

看看吧,我们仅仅实施了有限的制裁,就促使全球投资者竞相逃离,他们今年已经从俄罗斯撤走了500亿美元的资金。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刚刚下调了俄罗斯的评级,现在只比垃圾级高一个档位,导致其借贷成本升高。同一天,俄罗斯央行把一项关键利率从7%上调至7.5%,试图让卢布免受冲击。俄罗斯卢布兑美元的汇率今年已经下跌了8%,而俄罗斯股市跌幅已达13%。

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上周报道:"由于投资者要求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俄罗斯在八周内第七次取消发债计划。"标准普尔因此表示,持续紧张的地区局势可能"让已然虚弱的经济增长前景雪上加霜"。

我看到俄罗斯承受的经济压力并不喜悦。而且,我们也要愿意考虑俄罗斯对于保护其边境的合法利益。但如今的问题是,普京总统是如何定义这些利益的——他在胡说八道。说到底,乌克兰想要做的是什么?允许美国部署核导弹吗?不是。加入北约吗?不是。它甚至都没有寻求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它想签署一份"联系国协定"(Association Agreement),该协定将向乌克兰企业提供进入欧洲市场的更宽松的准入,而且也要求它们遵守欧盟的规章。乌克兰改革派认为,这有助于在国内增进法治,使乌克兰在全球更有竞争力。乌克兰人想要引入的是欧洲的规则,而不是北约的导弹!

事实上,普京也应该为俄罗斯做这些事,而不是努力阻止邻国与欧洲结盟。而普京只关心增进国力,而不增进民众的福祉。他想要政治上的全盘控制,让自己和自己的小集团有权窃取大量的财富,同时找到其他国家作恶的借口,分散俄罗斯公众的注意力。这些都不是我们需要尊重的地缘政治利益。

乌克兰并没有威胁到俄罗斯,但乌克兰的革命威胁到了普京。乌克兰示威的主要诉求是从欧盟引进一套基于规则的制度,这将打破掌控基辅的盗贼统治——后者与普京想要在莫斯科维持的那种盗贼统治相似。普京不在乎德国是否遵守欧盟的规则,但当其他斯拉夫国家,比如乌克兰,想要遵守欧盟的规则时,就会在国内对他构成威胁。

不要相信有些人说的,制裁没有用,要想对俄罗斯施加影响只能动用坦克。(这正符合普京的心意,将迫使所有俄罗斯民众向他靠拢。)正相反,我们应该担心,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制裁的效果会过于明显。不要相信有些人说的,我们正在挑战俄罗斯的"空间"。我们没有。真正的问题是,乌克兰人,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整体,正在挑战普京的"价值观"。

即使我们想要阻止他们,我们也做不到。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已经让他们强大起来。接受这一点吧,普京同志。

翻译:土土、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