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星期六

纽约时报: 把美国人从失业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把美国人从失业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Dec 28th 2013, 01:25, by 保罗·克鲁格曼

美国的100多万失业者将得到一份最残酷的圣诞"礼物"。他们的失业救济将被切断。你看,国会的共和党人坚持认为,如果你找了几个月还没找到工作,那肯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所以,你需要额外的刺激:那就是极端的紧迫感。

因此,失业者本来已经很糟糕的处境就要雪上加霜了。显然,有工作的人的生活会舒服很多。然而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也会让他们蒙受损失。那么,让我们讨论一下有工作的劳动者面临着什么样的苦境吧。

有些人会告诉你,雇佣关系就像其他任何市场交易一样;劳动者出售某种东西,雇主们则要购买他们提供的东西,他们只不过是做一笔交易。但是,任何在真实世界工作过的人——或者看过漫画呆伯特(Dilbert)的人——都知道,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上,就业一般会涉及一种权力关系:你有一个老板,他告诉你该做什么,如果你拒绝,你可能被解雇。这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如果雇主们重视自己的员工,就不会提出无理的要求。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有一首乡村音乐的经典曲目叫做《我不要这工作,滚开》(Take This Job and Shove It)。然而目前没有,以后也绝不会有一首歌叫做《我不要这个耐用消费品,滚开》。

所以,雇佣是一种权力关系,而高失业率极大地削弱了工人在这一关系中已经处于弱势的地位。

我们实际上可以把这种弱势地位量化,只需要看看辞职率——每月主动辞职的劳动者比例(不是被解雇)就可以了。显然,一名劳动者想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可能会有很多理由。不过,辞职有风险;除非一名劳动者已经找到了新工作,否则的话,他(她)不知道得花多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份新工作,也不知道新工作与旧工作相比是更好还是更差。

当失业率很高、求职者数量大于工作机会的时候,辞职的风险会大得多。因此,可以预计,经济繁荣时期辞职率会上升,经济低迷时会下降——事实的确如此。在2007年到2009年的经济衰退期间,辞职率大幅下降,目前仅有部分反弹,反映出经济复苏的不足和乏力。

现在想想这对劳动者的议价能力意味着什么吧。经济强劲时,劳动者就有了更多的筹码。如果他们对待遇不满意,而且知道如果自己被解雇很快能找到一份新工作的话,他们就可以选择辞职。可是,在经济低迷时,劳动者手里就没什么牌可打,雇主可以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或者付给他们更少的工资,或者两者皆有。

是否有迹象表明现在正在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为什么会出现。就像我刚才所说,经济复苏乏力不足,而这种低迷的所有负担都落在了劳动者肩上。企业利润在金融危机期间大幅下降,但是很快出现反弹,而且不断飙升。实际上,目前,企业的税后盈利比2007年萧条之前的水平高了60%。我们不知道这种盈利增长有多少是来自于劳动者的恐慌因素——也就是企业可以压榨那些知道自己无处可去的劳动者。但这至少是部分原因。事实上,尽管无从确证,企业在经济低迷时期的盈利状况比充分就业时更好是有可能的。

此外,如果说这一事实解释了为何我们的政治制度对失业者漠不关心,我不会认为这很牵强。不,我并不认为企业高管们正密谋着如何保持经济低迷。但我认为,降低失业率之所以不是首要政治任务,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劳动者来说,经济可能很糟糕,但美国的企业过得挺好。

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改变那种目标的优先级安排是很重要的。

最近在进步派中出现了一种有点奇怪的辩论,一些人认为,民粹主义和对不公正的谴责是偏离正轨,充分就业才应该成为重中之重。然而,正如一些主要的进步派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充分就业本身就是民粹主义的主张:低迷的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失去工作的主要原因,而企业和富人阶层过分强势,是我们对就业问题置之不理的主要原因。

目前有太多美国人生活在对经济的恐慌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行动来结束这种状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把就业问题重新提到议程上来。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应对中东危机,海湾国家要团结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应对中东危机,海湾国家要团结
Dec 28th 2013, 01:26, by 本·菲什曼

华盛顿——12月15日,前沙特情报局长图尔基·费萨尔亲王(Prince Turki al-Faisal)发表言辞激烈的讲话,指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软弱、不可靠,以及差劲的判断力。就像在利雅得和阿布扎比一样,他的言论在耶路撒冷可能也受到了大力欢迎。虽然双方都不会公开表达这种观点,但如今这些中东对手之间的共同点,似乎比他们同美国的更多。

以色列和海湾国家都对与伊朗达成的临时核协议深表怀疑。这些国家倾向于认为美国已经丧失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意愿。因此,它们对美国的安全承诺越来越怀疑。以色列和海湾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也许有着同等的不满,但它们不应该指望仅仅通过抱怨奥巴马总统来影响伊朗谈判的下一阶段。如果以色列和海湾国家不开始对话——更重要的是——开始携手合作,它们将会继续错过提出其他可行性举措的机会。

奥巴马政府曾试图就这种批评给予回应,重申了美国保证其盟友安全的承诺(在我作为总统的国家安全幕僚的四年中,这一直是一个工作重点)。12月7日,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参加麦纳麦对话会(Manama Dialogue)时逐条列举了美国长期以来在海湾地区的防御承诺,很多海湾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这一地区安全论坛。同一天,奥巴马在华盛顿参加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组织的萨班论坛(Saban Forum)时,再次表示美国与以色列的安全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这些声明体现了美以两国五年来密切的军事合作。那以色列和海湾国家为什么没有被说服呢?

对于以色列来说,无论安全协助达到多高的层面,似乎都不足以消除他们的焦虑,他们担心如果外交程序宣告失败或伊朗在短期内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和技能,美国最终会接受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而不是对伊朗的核设施发起军事打击。

奥巴马曾承认,以色列不应该指望依靠其他国家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但他现在要内塔尼亚胡放弃军事打击计划,相信美国能通过倚仗制裁政策的外交和武力来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等于就是让以色列把安全问题交给别人。

海湾国家一直担心被美国出卖给他们的波斯对手,特别是在美国总统于2009年首次提议与伊朗进行接触之后。与伊朗达成的临时核协议结果引发了焦虑情绪。他们担心西方国家会接受一个长期协议,这种协议解决了伊朗的核计划问题,却忽略了伊朗支持恐怖主义、在各个地方——从黎巴嫩、叙利亚到巴林、伊拉克和也门——播下宗派暴力种子的能力,海湾国家认为这种威胁是事关存亡的。

在以色列和波斯湾国家眼中,美国是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国家,那里的民众厌倦战争,议员们正在削减国防预算,领袖们经常把转向亚洲的战略挂在嘴边。而伊朗及其盟友却位于自家的家门口。面对这种危险近在咫尺和无从防备的根本性失衡,靠美国的军事部署、演习和军售是难以克服的。

以色列和波斯湾国家似乎还意识到,既然奥巴马心意已决,国际社会又普遍支持对伊朗采取外交手段,那么,美国在该区域的伙伴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了。

在西方似乎准备好接纳伊朗之际,以色列会不会顶着被国际社会孤立的风险,发动一场危险的军事打击?波斯湾国家会不会真的开始购买中国的军事装备,依赖俄罗斯海军来保护他们的港口?

对于耶路撒冷、利雅得和阿布扎比的领导人来说,还有另一条路能摆脱僵局,那就是携起手来,为中东地区的安全建立起另一个安全基础。他们应该坐下来一起制定一系列联合实施的行动,然后把提案带到华盛顿,以换取美方更加坚定的承诺,虽然这种方式看起来有些别扭。

举例来说,波斯湾国家可以推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谈判,方式是明确阐明他们和以色列之间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公开接纳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的和平外交成果,对于放弃"回归权"的巴勒斯坦难民承诺提供一个补偿方案。

波斯湾国家可以采取联合行动,孤立真主党(Hezbollah)和哈马斯(Hamas),支持立场温和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ian Authority)和黎巴嫩政府;共同承诺让约旦免受叙利亚内战的波及;联手遏制可能出现的违背反伊朗制裁的情况。将一份以以上几点为基础的联合提议递交白宫,能够为构建地区安全框架铺平道路,美方的传统伙伴从框架中得到的益处,要大于与他们为敌、和伊朗同一阵线的对手们的得益。

这并非易事,它需要一贯采取相反行动的各国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互信。海湾国家必须得有一些好处,好向本国人民交代,否则与以色列的任何协议它们都会否决。不过,如果以色列和波斯湾国家真的对美伊"坏"协议引发的后果感到担忧,携手合作也许是他们影响协议条款唯一的选择。否则,他们将不得不静待事态发展,寄希望于对伊谈判能够自行破裂——这样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将超出他们的控制。

·菲什曼(Ben Fishman)是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高级咨询研究员,2009年到2013年期间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任职。

翻译:许欣、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投资涌入美国小城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投资涌入美国小城
Dec 28th 2013, 01:30, by TIMOTHY WILLIAMS

俄亥俄州托莱多——回过神来的那一刻既令人惊讶又颇为沉重。长期以来有"玻璃之城"(Glassy City)名号的托莱多居然会急需玻璃,而且无法立刻生产出来。

于是,托莱多求助于中国来制造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扩建所需的360块玻璃板,每块重1300磅(约合590公斤)。由于之前中国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玻璃生产国,一些本地人对此颇为抵触。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该市的领导人却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双边关系。

过去七年间,托莱多与中国之间发展出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企业投入了逾1000万美元(约合61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在当地兴建了两座酒店、一栋餐饮大楼,以及一处69英亩(约合28公顷)的水景地产。市长迈克尔·P·贝尔(Michael P. Bell)四年中四次前往中国招商引资。他的名片两面印刷,英中双语。

中国的大型高校华侨大学最近签署协议,准备在托莱多设立一所分校。当地官员还与一家中国企业进行了初步谈判,想找到一种办法,让中国制造工业工具,然后运往托莱多组装,打上"美国制造"的名义,以便高价销售。

托莱多还达成了一项协议,明年将在当地博物馆展出珍奇的中国古董,而且市里还计划在会展中心举办一场中国技术交易会。近些年来,共有超过百名托莱多商界人士出访中国,数百名中国投资者回访,这些投资者还受到了托莱多交响乐团(Toledo Symphony Orchestra)特别演出的款待。

"作为俄亥俄州的无名小城,我们能做到这些相当了不起,"当地的大湖区经济发展协会(Regional Growth Partnership)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迪恩·蒙斯克(Dean Monske)说。

托莱多绝不是唯一与中国紧密合作的美国城镇。

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达122亿美元。相比之下,根据总部位于纽约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的直接投资额为71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也是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投资者在底特律收购商业与住宅地产,这些地产因底特律陷入财政困境而价格低廉;还达成了协议,资助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一个15亿美元的滨水开发项目。今年早些时候,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前往中国促进贸易,讨论的议题包括,让中国投资该州耗资910亿美元,但已陷入困境的高速铁路项目。

俄克拉荷马州、南达科他州和田纳西州也加大了吸引中国投资的力度。

然而,托莱多这个有28万左右人口,以蓝领为主的小城似乎做到了四两拨千斤,与此同时,费城和旧金山的市长却从中国空手而归。

"他们看了看地图,了解了我们的位置,也看到了我们的优势。"贝尔市长指的是托莱多毗邻美国和加拿大多座大城市的地理位置。这名托莱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ledo)橄榄球队当年的防守前锋喜欢与人打交道,他说,"他们能看出来,这里得到一点支持,就会有起色。我们有潜力,他们帮一把就能做到很棒,而且很可能不需要花太大力气。"

经过初期的主动接触——"没人听说过托莱多,"贝尔说——市政府和商界领袖开始宣传托莱多的"风水"。该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的交汇地,这里还有五大湖区最繁忙的杂货港。房屋价格合理,有一批废弃工厂,空间广阔。这些工厂中有一部分曾经生产过行销全球的玻璃窗、玻璃瓶和挡风玻璃。

中美企业高层称,托莱多不那么正式的"握手文化"也不无裨益。需要在大城市的官僚体系里慢慢走程序的协议,在这里可能几周时间就完成了。

英文名为西蒙(Simon)的郭志新在城里拥有托莱多公园酒店(Park Inn Toledo)等多处地产,最近携家人移居此处,将托莱多的官员介绍给中国要人的关键人物正是他。郭志新长长的履历中包括为中国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工作,后者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向西方投资开放的功臣,以及为包括亨利·A·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在内的政府和企业高层担任翻译。

不久前,郭志新坐在他的公司,五大湖国际集团(Five Lakes Global Group)的一间会议室里接受了采访。他说,"想到美国的时候,不能只盯着纽约和洛杉矶。不要误会,洛杉矶很精彩,纽约很棒。可是,如果想融入美式生活,就来托莱多吧。"

贝尔市长表示,他一直努力向市民传达外国投资的必要性及缔结个人关系的重要性。商界领袖们称,他们认为贝尔下月让位于前市议员D·迈克尔·科林斯(D. Michael Collins)之后,相关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科林斯表示,自己无意于改弦更张,尽管外界对市里的几宗土地收购有批评意见。

贝尔说,有一次他去到中国,官员们晚上一起畅饮。席间,主人拿给他两杯高度数的白酒,而且还加了些别的东西,一杯里有蛇血,另一杯里则是蛇胆。

贝尔回忆说,由于潜在投资系于此,他抓起有蛇胆的那杯酒,把蛇血推给了负责经济发展的时任副市长蒙斯克。两人都一饮而尽,让主人们目瞪口呆。

"坐在桌对面的老兄说,'我在中国一辈子都没这么干过,'"贝尔说。这名习惯用熊抱来缔结友谊的市长马上出了名,中国之行中每到一座城市,他的大胆之举都已传播开来。

"为期10天的访问结束时,陪同我的人说,'其实,拥抱并不符合这里的规矩,'"贝尔说,"'那你干嘛不拦着我?'"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转述了助手的回应,"因为奏效了呀。"

"有意思的是,"贝尔说,"他们也开始拥抱我了。"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