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在故土,和曼德拉最后的告别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在故土,和曼德拉最后的告别
Dec 16th 2013, 12:19, by LYDIA POLGREEN, JOHN ELIGON, ALAN COWELL

南非库努村——周日,人们聚集在东开普省绵延的绿色山峦之中,把这片土地的一个孩子送回这里。君主与总统、酋长与牧师、社会名流和平民老妪、伙伴和狱友都来到库努村,送别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南非在这个偏远的村落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在献给这位世界斗争与和解的象征性人物的悼词中,南非总统雅各布·G·祖马(Jacob G. Zuma)说,"在通往自由的漫长道路上,您的身躯已经止步,而我们的旅程仍在继续。在您走完最后一程之际,南非仍会继续崛起。"

葬礼在一个容纳了数千人的巨大礼堂拉开帷幕,里面有唱诗班,也有电视摄像机,有祷告,也有回忆。

在经受了几个月的病痛和健康恶化后,曼德拉于12月5日去世。在这次葬礼之前,这片土地上处处都在举行悼念和纪念活动,这一次是对曼德拉的最后告别。葬礼让南非走进了一个后曼德拉时代,而这个时代似乎必将考验曼德拉的影响力能否持续。

曼德拉的国葬把他生活的诸多方面融合在了一起。葬礼除了规模庞大的国家仪式,还有迈着整齐步伐的士兵、21响的鸣枪、排列成队的喷气式战斗机,以及基督教祷告——曼德拉终身都是卫理公会派教徒——还有他出生的泰姆布(AbaThembu)部落的传统和仪式。

的确,在他成为自由斗士、逃亡者、世界最著名的政治犯,以及后来宽容与和解的象征性人物以前,纳尔逊·曼德拉只是泰姆布族王室的一个男孩。

曼德拉在库努村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童年时光,他对这里的感情很深,他甚至曾告诉女儿玛卡兹维(Makaziwe,他在世的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如果不埋在这里,我的骸骨将会颤抖。"玛卡兹维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讲述道。

他有三个孩子也被埋葬在这里:一个同样名为玛卡兹维,在9个月大时夭折的女儿;他最年长的儿子、在1969年的一次车祸中丧生的泰姆比(Thembi),当时曼德拉还被关在罗本岛(Robben Island)上;还有于2005年死于艾滋病的儿子马克贾托(Makgatho)。

虽然与葬礼中的军事礼仪和基督教圣歌相比,泰姆布的仪式并不那么显眼,但它却是整个过程的重要部分。当曼德拉的遗体被送回他家时,酋长、泰姆布王国的国王、一个卫理公会派牧师和曼德拉的家人都在那里用祷文和歌曲迎接他。曼德拉家族的朋友、政治领导人班图·霍洛米萨(Bantu Holomisa)说,周六晚上,曼德拉的遗体就躺在他的卧室里。

下葬前把遗体送回家是这里的一项重要传统。曼德拉家族的一位长辈说,家人和长者必须"和遗体说话,告诉逝者:'你不再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会把你送往最终的安息之地'"。这位长辈要求匿名,因为她不想被人认为在违背家族意愿行事。

遗体要在家里放一段时间这一点也很重要,她补充说,"是为了和家里的神灵联系。"

在这里,不管他或她走过什么样的道路,葬礼不仅是赞颂一个人的生平,也是追忆逝者生前故事的集会。逝者各个生活阶段的相关人会被请来发言致辞。在曼德拉的国葬现场,这一传统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艾哈迈德·卡特拉达(Ahmed Kathrada)在令人动容的发言中称,曼德拉让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团结在了一起。在那次让曼德拉获刑27年的叛国罪审判中,卡特拉达也是被告之一。

"今天,我除了悲痛,也无比自豪,身为我们的一员,你用自己的一生和现在的离世,把南非人民和全世界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了一起," 卡特拉达说。

马拉维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 Banda)也坦率、由衷地表达了对曼德拉的称赞,称其是非洲领导人的楷模。

"我懂得了领导国家就是爱你为之服务的人,那么你为之服务的人也会爱上你,"班达在回忆同曼德拉见面的收获时说,"就是用无私、奉献去服务人民,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大约5000人出席了曼德拉的国葬,数百万人观看了电视转播。

从库努村顺着公路一直走,就到了马比利尼(Mabeleni)村。在这里,诺克万尼莉·萨佩帕(Nokwanele Sapepa)和她家四代人聚在一起,和曼德拉进行最后的告别。

"马迪巴(Madiba)走了,"萨佩帕说,"我们再也看不到他这样的人了。"她用的是曼德拉的族名。

在墓地边上,南非军方的总牧师蒙瓦比斯·贾曼吉尔(Monwabisi Jamangile)做了最后的发言。

在灵柩即将入土时,贾曼吉尔将军说,"现在,你在造物主的怀抱里得到了最终的自由。"

21响鸣枪响彻大地。

喷气式飞机在头顶列队飞过。

葬礼号在悠悠青山间回响。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的遗体被送回了大地。

Lydia Polgreen和John Eligo自库努村、Alan Cowell自伦敦报道。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金正恩姑母似未受丈夫清洗影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金正恩姑母似未受丈夫清洗影响
Dec 16th 2013, 10:44,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上周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un)的姑母金敬姬(Kim Kyong-hui)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了朝鲜国有媒体发布的一份领导人名单上,这表明,在她的丈夫张成泽(Jang Song-thaek)遭到清洗和处决后,她似乎未受影响。

朝鲜中央通讯社(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周六宣布了负责为上周五去世的89岁的前朝鲜劳动党(Workers' Party)委员长金国泰(Kim Kuk-tae)筹备国葬的委员会高官名单,其中包括金敬姬。

在朝鲜,一名官员的名字是否能出现在这样的名单里,是衡量该官员是否受到政府青睐的重要标尺。在这份主要由党内和军方高级官员组成的名单中,金敬姬排第六位。名单中还包括了据称与张成泽关系密切的朝鲜副总理卢斗哲(Ro Du-chol),令最近韩国的一些报道变得不可信起来,这些报道称卢斗哲可能在张成泽落马后选择逃亡,以躲避一场范围越来越大的政治清洗行动。

长期以来,现年67岁的张成泽一直被认为是朝鲜的二号人物和金正恩的导师。朝鲜政府宣布,张成泽因叛国罪于周四被处决。朝鲜还表示,将清洗与张成泽关系密切的人。张成泽被指在执政党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军(North Korean People's Army)中扶植自己的势力。

外界普遍认为,张成泽和他的妻子对于金正恩是家长式的人物,一直在帮助他树立作为最高领袖的权威。过去几周,张成泽遭到清洗的消息传出后,金敬姬的名字也从朝鲜媒体上消失了,这引发了外界对金敬姬命运的猜测。

一般来说,朝鲜叛国者的整个大家族都会被处决,或关进朝鲜的劳改营,但分析人士说,金正恩可能会对金敬姬网开一面。金敬姬是金正恩的父亲、朝鲜上一位统治者金正日(Kim Jong-il)唯一的妹妹。

身材瘦小、形容枯槁的金敬姬今年67岁,据报道称身体欠佳,在他哥哥执政期间很少露面。但是在金正日去世之后,她扩大了公众影响力,担任了更多职务,并在金正恩公开露面时陪同左右,多次参加金正恩主持的会议。

面无表情、僵硬地坐在一张超大椅子上的金敬姬,是朝鲜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性面孔。朝鲜领导班子的画面中多数是穿着军装的军事将领。

分析人士一直把她看做是朝鲜的摄政王,在朝鲜云谲波诡的内政中为金正恩提供指导,确保金氏王朝顺利完成朝代更迭。但是,金敬姬的地位以及她与丈夫的关系究竟如何,一直众说纷纭。

一些分析人士说,金敬姬对金正恩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她目前是金正恩最年长的血亲,也是金正恩与其祖父、朝鲜开国领袖金日成(Kim Il-sung)的关联之一。正是因为金日成在朝鲜民众中的神圣地位,帮助金正恩确立了他统治朝鲜的正当性。在张成泽被处决后,朝鲜国有媒体告诫朝鲜民众,要继续效忠于金正恩从他父亲和祖父那里世袭的血统。

甚至在张成泽倒台前,就有韩国的分析人士猜测,张成泽已经和妻子形同陌路。据韩国媒体报道,他们的独生女儿2006年在法国自杀。在12月8日宣布张成泽为叛国者的党代会上,张成泽被指"道德败坏、生活腐败、玩弄女性"。

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Saenuri Party)在议会的副领袖尹相铉(Yoon Sang-hyun)12月8日告诉记者,金敬姬已经和张成泽"分开",没有对清洗张成泽提出反对。朝鲜以前也曾经清洗过高官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但很少主动向公众披露官员被处决的信息。对于此事是意味着朝鲜政局的动荡,还是证明了金正恩的自信,分析人士仍莫衷一是。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用极其强烈而个人化的语言对张成泽被处决进行了谴责。

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本周》(This Week)节目采访时,克里说,"首先,这充分显示了金正恩是多么残忍和鲁莽,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他是多么没有安全感。"该节目于上周日播出,是在克里的亚洲之行前录制的。

克里承认,要评价极其不透明的朝鲜政府很难。但是他说,仍然有足够证据证明,金正恩"冲动、不稳定,仍然担心自己在权力架构中的地位,密谋消除任何潜在的对手或竞争者"。

克里说,最近的事件突显了朝鲜去核化的紧迫性。不过,他的语言似乎无助于劝说朝鲜采取更紧密的合作。他说,金正恩领导着一个"残忍、恐怖的独裁政权"。

另一方面,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说,这次处决不仅传递出有关金正恩的令人担心的信息,而且还应该会让朝鲜最亲密的盟友中国感到非常尴尬。

麦凯恩在CNN的《美国国情》(State of the Union)节目中说,"我认为,显然,这名年轻人能够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考虑到他所拥有的工具和手段,我认为这非常危险。中国也应该明白这里点。"

"他们必须控制住这名年轻人——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张成泽被处决之后,朝鲜人民军最高政治领袖崔龙海(Choe Ryong-hae)次帅现在被认为是在朝鲜影响力第二大的人物。

不过,韩国世宗研究院(Sejong Institute)朝鲜政治制度研究员郑相昌(Cheong Seong-chang)提到了朝鲜政权以往的一些著名的"二号人物"的命运,他说,"在朝鲜斯大林式的封建体制下,即使是崔龙海也只不过是'领导人的门徒或战士',随时可能被除掉。"

Brian Knowlton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欧盟宣告与乌克兰的贸易谈判破裂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欧盟宣告与乌克兰的贸易谈判破裂
Dec 16th 2013, 11:29, by ANDREW E. KRAMER

乌克兰基辅——上周日,欧盟和乌克兰就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贸易协议举行的谈判宣告破裂,聚集在乌克兰基辅的抗议者数周以来一直要求签署这项协议。欧盟一位高级官员态度激烈、措辞愤怒地发表声明,几乎是在指责乌克兰总统对谈判毫无诚意。

欧盟负责扩大事务的欧委会委员史蒂芬·傅勒(Stefan Füle)在Twitter上写道,即使乌克兰危机正在呈现严重化的迹象,乌克兰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ich)的言行仍越发不一。周日,数十万抗议者挤满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座主要广场和周围的街道,规模不逊于之前的几次周末集会。

傅勒的声明向人群发出了直白的讯息:要想重启关于欧盟协议的谈判,乌克兰政府很可能必须作出改变。

傅勒表示,针对这项贸易协议的进一步讨论能否继续下去,取决于乌克兰政府是否会发出明确的信号,但他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工作暂停了",他在随后的一条Twitter消息中写道,自己已经告诉乌克兰副总理谢尔盖·阿尔布佐夫(Sergei Arbuzov),政府必须对签署这份协议表现出"明确的诚意"。

在布鲁塞尔,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总部,官员证实了中止与乌克兰会谈的决定。

在跟布鲁塞尔进行了多年谈判之后,亚努科维奇预定于上月下旬签署这份欧盟联合协议,但随后他却宣布不会签署这项协议,因为与之相关的一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要求乌克兰采取过于严苛的财政紧缩措施,也因为俄罗斯扬言要对乌克兰进行贸易制裁。

尽管亚努科维奇坚称自己最终打算签署与欧盟的协议,但是他的政府已经开始与俄罗斯就一些具有竞争性质的经贸协议进行谈判。

上周,迷惑不解的西方高级外交官前往基辅。亚努科维奇告诉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以及美国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Victoria Nuland),他打算签署欧盟的贸易协议,不打算加入俄罗斯主导的与之竞争的关税同盟。

阿什顿从乌克兰返回后,周四在布鲁塞尔表示,"亚努科维奇清楚地告诉我,他打算签署欧盟的联合协议。"

但是到了周五,乌克兰政府再次向部长们下达命令,准备调整乌克兰海关和贸易的立法,使之与俄罗斯主导的关税同盟相协调,而不是欧盟联合协议保持协调,《乌克兰真理报》(Ukrainskaya Pravda)报道。这加重了政府转变方向的感觉,恐怕会进一步加剧基辅街头持续不断的大型示威。

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和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托弗·S·墨菲(Christopher S. Murphy)都是外交关系委员会(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成员,他们也现身独立广场,表达了美国对示威者诉求的声援。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支持你们的正义事业,也就是乌克兰人决定自身命运的主权权利,"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说法赢得了大量的掌声。他接着说:"你们争取的命运系于欧洲。乌克兰会让欧洲变得更好,欧洲也会让乌克兰变得更好。"

在之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麦凯恩和墨菲表示,如果乌克兰政府进一步使用暴力来对付示威者,美国参议院就会考虑对乌克兰政府实施制裁。墨菲说,他陪同麦凯恩前来这里,是为了表示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支持乌克兰的示威者,他说这次集会的和平性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麦凯恩斥责俄罗斯破坏乌克兰与欧洲签署贸易和政治协议的做法,称此举是在干涉乌克兰的主权内政。但他又说自己站在台上,面对着呼吁乌克兰总理米克拉·阿扎罗夫(Mykola Azarov)及其政府下台的人群,与对俄罗斯的斥责不存在任何矛盾。他说为了乌克兰人民和人权"站出来说话,是我的责任"。

亚努科维奇周日会见两位参议员之后,他的办公室发表声明说,他"再次强调了欧洲一体化是乌克兰的不变追求"。

这份声明还表示,亚努科维奇向麦凯恩和墨菲保证,"政府将尽一切可能,确保和平示威的权利。"

亚努科维奇计划周二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两位领导人一直在进行经济援助方面的会谈。但很多反对派人士担心,亚努科维奇准备签署一项协议,承诺乌克兰将加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建立的关税同盟。

David M. Herszenhorn自基辅、Andrew Higgins自布鲁塞尔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斯诺登泄密程度或将永远成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斯诺登泄密程度或将永远成谜
Dec 16th 2013, 09:31, by MARK MAZZETTI, MICHAEL S. SCHMIDT

华盛顿——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情报和执法调查人员已得出结论,他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在离开美国前,从机密的政府计算机中提取的所有资料具体都是什么。

调查人员们仍无法掌握数据的泄漏程度,这是因为斯诺登工作过的NSA夏威夷基地和NSA的其他基地有所不同,当时没有配备最新的软件,因而不允许NSA随时监督雇员们究竟在其庞大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哪一个角落进行操作。

相关调查已经开展了6个月。官员们表示,斯诺登在窃取资料时还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来掩盖自己的踪迹,那就是通过使用其他安全局雇员的密码登录机密的计算机系统,以及破解用来限制进入系统部分区域的防火墙。

"他们已经花了成百上千个工时,努力重现他提取的所有资料,但他们还是无法掌握他所拿走的全部资料,"奥巴马政府一位高级官员表示。"我知道,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和此事有关的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

斯诺登能够如此熟练地穿行于美国最机密情报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之中,利用其盲点,这显示出计算机安全措施依然十分落后,尽管几年前奥巴马总统就曾在2010年的维基解密(WikiLeaks)泄漏事件之后要求提高安全标准。

斯诺登的泄密引发了一场有关NSA监控权在国内外扩张的全国大讨论,在他揭露出美国监听外国领导人的行动后,也让奥巴马政府不得不竭尽全力修补与盟友们的关系。

一个检查NSA运行情况的总统顾问委员会周五向奥巴马提交了报告。白宫表示,报告在下个月以前不会对外公布,届时,奥巴马会宣布其中哪些建议他已接受,哪些没接受。

斯诺登将他手上的文件交给了几位记者,这几位记者中又有人将文件与几家新闻机构共享,这引发了对美国政府监视友好政府行动的一系列曝光。在10月与《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中,斯诺登说,他已将下载的所有文件交给了记者,自己并没有保留任何备份。

最近,一位NSA高级官员告诉记者,他相信斯诺登依然掌握着一些文件尚未公布。这位官员是里克·莱吉特(Rick Ledgett),他正带领着NSA的一个特别工作组调查斯诺登泄密事件,他表示,自己会考虑建议赦免斯诺登,以换取这些文件。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没错,这事值得好好谈谈,"莱吉特对CBS新闻频道(CBS News)表示。"我需要得到保证,剩下的资料能确保安全,而我所说的保证的标准很高,不是仅仅做出口头保证就行的。"

斯诺登获得了俄罗斯为期一年的避难许可,目前正在该国生活工作。6月,美国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以间谍罪和盗窃政府财产罪向斯诺登提起诉讼,但俄罗斯政府已拒绝向美国引渡斯诺登。

斯诺登已表示,如果获得特赦,他会返回美国。但外界却不确定,在美国政府宣称斯诺登的泄密行为给国家安全带来如此重大的破坏以后,奥巴马是否会特赦他。而总统很可能不得不就此做出一个决定。

由于NSA尚不确定斯诺登到底拿走了哪些文件,政府官员有时最先从准备发表相关文章的记者那里了解到泄漏的具体文件,这让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没有什么时间来通知外国领导人即将公布的泄密信息。

事实最后也许证明,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机密信息泄露事件。此事发生后,NSA一直在努力改进其计算机网络,与此同时,司法部展开了对斯诺登的调查。

政府高级官员透露,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华盛顿办公室的探员正主持此项调查,他们相信,斯诺登作为承包商雇员在夏威夷基地工作期间,有条不紊地在几个月时间里下载了那些文件。这些官员表示,探员们相信,他没有任何帮手。

但就算斯诺登精通技术,一些美国官员也责怪安全局没能及时安装相关软件,来识别安全局员工在计算机网络内进行的异常活动。据估算,NSA约有3.5万名员工,是所有情报机构中最多的。

一位NSA女发言人拒绝就此事置评。

2010年曾出现过一次类似事件,一等兵切尔西·曼宁(Chelsea Manning)向反保密组织维基解密提供了数以十万计的军事通话记录和外交电报。那次事件之后,奥巴马政府已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出现政府雇员下载大量机密文件并加以传播的行为。

2011年10月,奥巴马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建立一个特别行动小组,担负起"震慑、识别和减小内部威胁的任务,包括保护机密信息不被利用、泄漏,并且不在未经许可的状态下遭到公布"。这一行动小组由司法部长和国家情报总监领导,负责制定政策和新技术来保护机密信息。

但其中更新计算机系统以追踪情报机构雇员的数字足迹的改革却开展地十分缓慢。

"我们没法按一个开关就让所有这些改变立即实现,"一位美国情报官员说道。

最近与NSA局长基思·B·亚历山大上将(Gen. Keith B. Alexander)有所交流的前政府官员表示,这位上将说,在斯诺登下载机密文件的时候,NSA距离设施到位,能够捕捉此类活动,不过数月之遥。

就在联邦调查局和NSA的调查继续开展的同时,国务院和白宫已经化解了斯诺登泄密事件给美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带来的影响。

"国务院还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与各国进行沟通,告诉它们斯诺登所获资料的相关情况,"奥巴马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表示。此位官员还说,国务院常常把监听外国领导人的行为称为国家间的"正常活动"。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美军舰在南海险些相撞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美军舰在南海险些相撞
Dec 16th 2013, 09:50, by JANE PERLEZ

北京——美国国防部一位资深官员上周六说,美国和中国的两艘海军舰艇险些在南海相撞,当时一艘中国军舰从一艘美国巡洋舰的前方横穿而过。这一迹象表明,两国在公海的紧张关系正在加剧。

这位官员表示,当时正在国际水域行驶的美国导弹巡洋舰"考本斯号"(Cowpens)改变航向,避开了这艘中国军舰,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当时,考本斯号正在观察同在附近区域的中国新航母。

这起差点造成碰撞的事件发生在12月5日,但直到上周五才得以公布。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海上强国,而美国自二战以来就是太平洋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的海上大国,这起事件是两国角力加剧的一个新例证。

这起海上事件发生之际,正值奥巴马政府严厉批评中国强行设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了日本也宣称拥有主权的岛屿和领空。中国在宣布识别区时表示,他们会要求进入该区域的飞机事先提交飞行计划。美国和日本均至今无视这个要求。

中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没有对这起海上事件的置评要求作出立即回应。

这名国防部官员和美国海军的专家表示,考本斯号当时正在观察中国航母辽宁号,后者从北海舰队青岛总部的母港起航,第一次来到南海。由于这起事件很敏感,他们都要求匿名发言。

国防部官员说,这艘中国军舰在不到200码(约183米)的距离径直从考本斯号的前方横穿而过。这艘中国军舰类似于美国的坦克登陆舰,与辽宁号航母一起编队航行。

他表示,该艘中国军舰的战术"特别咄咄逼人","无益于增加两国海军之间的合作"。

分析人士表示,这起紧张的近距离对峙事件,突显了该地区当前局势的危险程度。

"它显示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焦虑情绪,这是非常令人不安的,"罗得岛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中国海事研究所(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副教授莱尔·J·戈尔茨坦(Lyle J. Goldstein)说。"国际政治形势推动双方提升紧张气氛,我觉得中美都不会作出让步。双方也都不知道对方的'红线'在哪里。"

2009年3月,在南海的国际水域,五艘中国军舰对美国监测船"无瑕号"(Impeccable)进行骚扰,为了避免发生碰撞,无瑕号不得不采取了紧急操作。

美国对中国军事行动的侦察监视一直都是敏感问题。2001年,在中国南方附近的水域,一架美国EP–3侦察机跟一架中国战斗机相撞,导致美国和中国的双边关系降至冰点。

在那之后,中国官员曾向美国高级官员表达不满,称美国飞机窥视中国水域,是把中国作为敌人来对待,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近日透露。作为回应,美国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中国的行动缺乏透明度,才促使美国开展侦察活动,这位官员说。

一些美国官员说,考本斯号遵守了国际准则。

"我们的巡洋舰是在南海的国际水域作业,离海岸并不近,距离航母也在适当范围,"这名国防官员说。

他说,跟辽宁号航母编队航行的中国军舰,开始向美国巡洋舰贴近,然后从它的前方横穿过去。在美国军舰做出回避动作之后,两艘舰艇用英语进行了"驾驶台对驾驶台"(bridge-to-bridge)的交流,这位官员说。"虽然气氛紧张,但很专业。"他说。

在一份正式声明中,总部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Pacific Fleet)表示,"我们需要确保专业航海技术的最高标准,包括舰船之间的通信,从而减小发生意外事故或灾难的风险,这一事件突显了这样的需要。"

目前尚不清楚考本斯号当时距离中国的航母有多远。但是海军专家说,由于美国的雷达很精密,因此并不需要靠得很近就可以监视辽宁号。

这艘中国航母是翻新的乌克兰船只,于去年入列中国海军,目前尚未完全投入使用,而且搭载的飞机数量也没有满编。不过,随着中国更加大胆自信地主张在该地区的领土诉求,美国海军希望了解,中国打算如何使用这艘航母。

中国新闻媒体报道,辽宁号离开母港时,有两艘导弹驱逐舰和两艘导弹护卫舰与它编队航行。

美国和中国的海军官员每年都举行会晤,对海事规则和事件进行讨论,但一直到现在,这种会晤都相当随意,戈尔茨坦说。"海军安全磋商机制协定让美国方面感到失望,"他说。

该名国防部官员把伊朗与美国海军之间的行为和操作跟中国的作类比。"我们也在伊朗海军附近开展行动,"他说。"交流很唐突,但也算专业。"

海军专家说,考本斯号和中国军舰在南海发生的这起事件势必会引起忧虑。中国声称南海逾80%的水域都属于其管辖范围,而且中国已经发出了打算宣示这一主张的信号,实际上已经从菲律宾手中夺取了南海争议岛礁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中国官方称为黄岩岛——译注)的所有权。

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嫦娥三号让中国加入月球俱乐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嫦娥三号让中国加入月球俱乐部
Dec 16th 2013, 08:49, by 储百亮

香港——据中国官方电视台的报道,嫦娥三号航天探测器上周六在虹湾着陆,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控制航天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

美国和苏联是另外两个实现了所谓月球软着陆——在着陆后航天器仍可以工作——的国家,而上一次进行类似的航天任务已经是37年前的事了。

中国官方电视台报道了嫦娥三号离地后经13天的航行成功抵达月球的消息。中国新闻网站上展示了一张照片,并称那是航天器在月球表面拍下的。上一次的软着陆是1976年由苏联人完成的,当时距离毛泽东的死还有一个月,由他发起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动荡岁月已经进入尾声。如今的中国远比那时更富有、更强大,并渴望成为一个受到全世界尊重的大国,在政府看来,在太空的强势存在是获取先进技术、强大军事力量和更高地位的关键。

中国媒体对此次登月大加颂扬,认为这是国家科学声望上升的证明。电视报道中可以看到,在北京的控制中心内,工程师们痛哭着拥抱在一起,用他们的手机给彼此拍照。

"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官方新闻机构中国新闻社称,"中国成功加入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终于有权利与发达国家共享月球上的资源。"

着陆数小时后,嫦娥三号携带的一辆名为"玉兔"的太阳能月球车开始对虹湾进行探测,这是一片由凝结的熔岩形成的相对平坦的平原。根据中国的一个传说,嫦娥是月亮上的一位仙女,有一只会制作长生不老药的玉兔陪伴。

"从这辆搭载了相当多仪器的月球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计划,"太空历史学家、登月事务专家安德鲁·柴金(Andrew Chaikin)说。中国太空科学家称,搭载的仪器包括一种收集信息的雷达,可以探测到月球表面以下深达300英尺(约合91米)的地方。

"从中有望得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发现,"柴金说。

然而也有专家说,该计划象征着中国对太空怀有的志向不仅限于此。在强调探测的同时,为未来的计划进一步磨炼技术也是嫦娥三号的使命。休斯顿月球与行星研究所(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科学家保罗·D·斯普迪斯(Paul D. Spudis)在一封邮件中说,看起来这个重309磅(约合140公斤)的着陆器载荷可达其自重的十几倍。

斯普迪斯说,"它会做一些新的科学研究,但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一个全新的、潜力巨大的月球表面载荷运输系统进行太空测试。"

定于2020年前的某个时间进行的另一次嫦娥飞行任务打算将月球上的岩石等样本带回地球,这就需要一个更大的航天器,能够把一个载具运送回来。那一次任务将会需要一种更强力的火箭,中国已经开始展开研发。

在十年内,中国还会拥有唯一一个在运转的空间站。一直向全球15个国家的宇航员敞开大门的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定于2020年退役,而如果一切顺利,到那时中国自己的一个规模小很多的空间站将做好发射的准备。中国不在允许使用国际空间站的国家之列。

虽然取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名字,中国的玉兔月球车却有可能在一些美国政治人士和策略制定者中间引发担忧,他们认为美国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会失去在太空所向无敌的地位。不为外界所了解的中国太空机构是接受军方管辖的,这愈发令人心生警惕。2011年国会通过了立法来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进行双边往来,但没有禁止多边接触。

一些中国太空工程师此前曾慷慨激昂地保证,最终能实现让宇航员往返于月球,那将使中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这一壮举的国家。中国在2003年将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研究中国太空活动的琼·约翰逊-弗里斯(Joan Johnson-Freese)是位于罗德岛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的一名教授,她说在2011年的一份政策文件中,中国称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但是政府在载人计划方面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

"当然,他们正在把每一块砖都摆到位,这样一旦他们作出了这个决策,就可以开始推进了,"约翰逊-弗里斯教授说。"但是中国人是不喜欢冒险的。在确信每一块砖都能到位前,他们是不会批准这个计划的。"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致习近平主席的一封信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致习近平主席的一封信
Dec 16th 2013, 06:39,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备忘录 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自:贵国的一位朋友

尊敬的习主席,近些年,全球投资界一直在进行一场拉锯战,其中的一方认为中国是一个行将破裂的大泡沫,因此便"高声叫喊看空中国";另一方则认为,中国虽然存在巨大的问题,但却同时拥有强有力的手段和智慧的领导人,因此就会找到发展之路,即使发展的速度会更为平缓。我倾向于后一个阵营,然而,目睹中国最近的一些表现,我不由得开始琢磨:您治下的系统,难道不像我想的那么稳固?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乐见中国成功地赋权于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参与塑造中国的未来,更好地融入世界。有些人对您说,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希望看到中国失败,那些人全都是不知所云。今天,我们两国的经济和命运是完全密不可分的。

所以,我希望中国人民过得好。许多美国人也这么想。这就是我今天给您写信的原因。我认为,您眼看着就要犯下一个极其可怕的错误了。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路透社(Reuters)的中文网站最近被封,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和《纽约时报》的中文网站则已经被封数月。更重要的是,《纽约时报》和彭博新闻社在中国有20多名记者,他们的签证在12月底就要到期,而到目前为止,您的政府一直拒绝给他们续签签证——此举明显是在报复这两个机构,因为它们揭露了中国高官亲属聚敛巨额财富的行为,其中也包括您的亲属。据传言,您有意取缔前述新闻机构在中国的报道权。

一些中国专家对我说,您感到我们已经越过红线,所以才采取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强制取缔措施。您似乎认为,游戏规则是外国新闻媒体、地方媒体和社交媒体可以随心所欲地报道地方和省级的腐败事件和社会抗议事件——实际上,这样的报道是中央政府追查和遏制腐败的一种途径——然而,类似关注绝不能触及中共最高领导人的财产交易。

习主席,如果说果真有人越过红线,那这也是您手下的官员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您自己的媒体上就有足够多的短篇报道暗示——它们透露了冰山的一角——共产党高官的家族广泛存在敛财行为。这一类的资产攫取也许并不全属违法,不过,如果官员们并未以权谋私,并未利用高层缺乏透明度的优势,敛财的规模肯定不会这么巨大。

就在去年3月,中国当局迅速从网络博客空间删除了一组照片,照片反映了发生在北京的一起车祸命案,该案据信涉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一名亲密盟友的儿子。涉案车辆是一辆法拉利(Ferrari)。司机遇害,两名和他在一起的年轻女性身受重伤。死者这么年轻,怎么买得起法拉利?

既然有如此多的中国人在网上谈论此事,外国新闻媒体绝不可能永久性地忽略此类报道。中国经济的金融化和股东文化的出现迫使中国公司和市场遵循国际准则、对公司架构和股东情况进行公开备案,有鉴于此,这样的局面甚至更加难以逃避。

有了这些备案材料,不可避免的情况就是,在中国的记者会像我们这样,雇佣会计师及律师仔细检查这些公开材料,从中发现一些事情。比如说,前总理温家宝90岁的母亲只是一名退休教师,但却在中国一家大型金融服务公司拥有价值约为1亿美元(约合6.0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温家宝的儿子、女儿、弟弟和妻弟也都变得非常富有。

越过红线的究竟是谁?我们认为,是您的一些同事及其子女胃口巨大的贪婪之心,以及促使这些行为曝光的新技术。这种技术不会销声匿迹,因此,过度敛财与贪污的情况最好是销声匿迹。《纽约时报》和彭博社对此类事件的曝光极大地帮助了您的领导工作。这是心脏病发作前的一种警告。纵观历史,中国政权灭亡的头号原因就是贪婪与腐败。

如果您把我们的记者通通赶出中国,我可以告诉您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将在香港、台湾及韩国设立办公室,在那里专心梳理金融资料,而不再有可为平衡的其他选择,无法在中国旅行,无法与中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无法撰写关于其他问题的详尽报道。这还将迫使我们驱逐中国的记者。你们既然要蒙住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不会让你们享受我们的开放。

习近平主席,您的看法没错,高层巨额敛财行为的曝光确实会给共产党的统治带来巨大威胁。但是,如果您因此责备那些曝光过度敛财行为的人,而不是那些敛财的人,那您就错了。

20世纪80及9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中国可以在封闭的政治体制下侥幸维持市场开放。但我认为,到了21世纪,这样的局面不再是一种可能,即便是也绝对达不到过去的程度。过去10年间,世界从相互连接走向了高度连接。净效应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出现了财富集中于顶层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底层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与组织权,更多的监督权——透明度——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涌现。

中国版Twitter新浪微博拥有3亿多用户,有一半中国人都在使用网络,中国人使用的手机达到了10亿部,其中很多都拥有拍照功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当中,腐败及过度敛财的行为不可能只受到当地人的关注。您不妨在字典中查找如下词条:占领华尔街、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和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这些故事都可以让我们知道,当财富集中在顶层、权力在底层散布、透明度无处不在的时候,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北京方面应该担心,如果这种促使一些精英致富的秘密幕后交易——每天都有更多的中国人得知并私下讨论此类交易——依然是公众讨论及改革的禁区,如果大规模抗议由此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公众会有何反应。

习近平主席,为了您自己,也为了中国的稳定,请不要犯下这种错误,不要责难这些传达信息的人。您在中国需要建立的防火墙不能与真相作对。它必须与腐败作对。

敬上,

中国的一位朋友。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许志永被北京检方正式起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许志永被北京检方正式起诉
Dec 16th 2013, 07:42, by 杰安迪

北京——一名知名维权人士的律师周五表示,这名维权人士已因参与一场反腐运动而遭中国检方正式起诉,这场反腐运动促成了全国各地的一些街头集会,引起了共产党领导人的警惕。

北京检方没有公开宣布针对维权人士许志永的指控,但许志永的律师表示,官员们于上周五下午打电话通知他周一去取起诉书复印件。

许志永的律师张庆方表示,他估计指控罪名会与上周警方建议的罪名相一致,主要是许志永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如果罪名成立,许志永有可能面临长达五年的监禁。

许志永被起诉一事尽管不出人们的意料,但却仍然突显了中国的一些改革倡议者面临的危险,这些人试图将理想转化为街头运动。40岁的许志永是一位顽强的权利卫士,曾是由党主导的一个地方人大的成员。他努力通过法律解决社会不公,利用国内媒体及网络来争取社会对司法改革的支持,并因此成名。

针对许志永的指控是因为他参与组织了新公民运动,该运动意在推动中国实行法治和教育改革,并提高政府官员的财产透明度。

许志永于今年8月被捕,当时,通过街头集会呼吁中国领导人公开财产的运动遭到了广泛镇压。大多数此类抗议活动都非常短暂,而且规模较小,尽管如此,该运动利用公众对腐败及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的厌恶情绪的能力仍使当局感到不安。

最近几个月,至少有18名与该运动有关的人士被拘留;其中三人于上周在中国东南部的江西省接受了审判,法律倡导人士表示,办案过程充斥着违规行为,当局还涉嫌使用刑讯。周五晚间,活动人士李蔚及袁冬的律师表示,这两人也遭到了与许志永类似的指控,因为他们在北京街道上拉起横幅举行集会,呼吁政府官员公布隐蔽的财产。律师称,他们尚未收到起诉书。

许志永在狱中依然保持反抗立场,张庆方表示,许志永对受审的机会表示欢迎,即便他被判无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张庆方在一次采访中说,"许志永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公民对社会改良的理性推动。他曾告诉我,'如果你们坚持用审判我来唤醒民族的良知,我会平静地接受这份殊荣。'"

周五,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的官员没有回应我们用传真发出的置评请求。之前,就是这家检察院成功地提出了让刘晓波获罪的起诉。刘晓波是一名政治改革倡导人士,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目前正在服刑。

人权维权人士对持续不断的镇压行动感到心灰,当局不仅在行动中抓捕了一些资深维权人士,还抓捕了王功权等主流实干家,后者是给新公民运动提供了资金支持的一名自由派商人,于今年10月被捕。

位于香港的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员阿莲(Mera Wang)说,对许志永及其同道的起诉是一只晴雨表,可以显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领导层究竟会在镇压异见人士的道路上走多远。她指出,许志永并没有公开呼吁推翻共产党,只是在集中精力为政治和司法改革建立广泛的支持。

她说,"他努力完成的事情既有创新又有节制。他吸引了许多中产阶级民众的加入,凭借以教育和反腐为中心的观点和运动打动了他们。"

在建议对许志永提出起诉的文件中,警方援引了去年和今年在北京发生的七起抗议事件和其他一些抗议事件,前七起抗议要求官员披露个人财产,其他那些抗议则呼吁政府取消禁止农村移民子女入读城市公立学校的规定。该文件说,发生在教育部门前的一次集会吸引了100多人参加,这些人"侮辱了教育部的官员"。

张庆方对当局迄今为止处理此案的手法表示了失望。上周五晚,他在发表于网上的评论中指出,检方提出起诉的速度快得非比寻常,而起诉的依据是他们一周前才从警方那里接到的129份卷宗。他质疑,自己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把这些卷宗复印完,检察官们怎么来得及把它们读完?他写道,"你们为什么不维持一点儿起码的体面?"

杰安迪(Andy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对本文报道有贡献、Patrick Zuo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周永康被正式调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周永康被正式调查
Dec 16th 2013, 04:22, by 安思乔, 储百亮

北京——据与中国政坛精英有关联的消息人士透露,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他共产党领导人已经批准了一项针对权势强大的前国内安全机构负责人周永康的腐败调查,震动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次有如此高级别的官员成为正式腐败调查的对象。在推动反贪污运动进入新层面的过程中,习近平打破了一个长期以来的禁忌。周永康曾是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成员,该机构成员通常会免受此类调查,退休成员也不例外。

针对周永康的首要指控源于过去一年当中的调查,其间,与周永康有关联的一些官员及石油公司高管被控滥用权力及贪污腐败。前述消息人士表示,这些调查已经涉及周永康的儿子周滨及其他家庭成员。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习近平及其他领导人于12月初达成一致,同意让周永康直接接受负责根除腐败与权力滥用的党内委员会的正式调查。他们表示,一名高层官员前往周永康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住所,将调查的决定通知了他,之后,周永康和妻子贾晓烨一直处于被看守的状态。

前述消息人士包括国家广播机构的一名官员、一名前省级党内腐败调查人员、与党内精英有亲属关系的一名律师、一名有类似背景的女商人,以及另一名女商人、一位中共已故领导人的孙女。由于讨论敏感的政治话题可能会遭受责难,他们都要求匿名。

"现在不像过去几个月,那时候他接受的还是秘密调查,限制也比较松,"前述律师说道,"现在变成正式调查了。"

自2012年11月成为共产党领导人以来,习近平已经积聚起了强大的权力,如今,他似乎正在通过该案件加大控制潜在挑战者的筹码。

周永康虽已退休,但却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强大对手。

周永康掌控大量国家资金与权力,其规模按中国政治的标准来衡量也属惊人。周永康曾学习油田勘探,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政府石油部门度过,并对该领域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繁荣发展,能源需求激增,石油行业在国内外迅速扩张。

后来,周永康成为政治局常委,负责监管共产党庞大的安全机构,控制着中国的警察、检察官、法院及主要情报机构。在周永康监管期间,共产党领导人强调"维稳"对党的生存至关重要,国内安全预算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军队预算。周永康冷酷、粗犷的外貌突显了他的公众形象——一个不好惹的政治人物。

拿周永康开刀,一旦案子进展不顺或在党内官员及包括退休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内的元老当中引发不和,习近平就可能会破坏党内精英的团结。周永康在江泽民担任国家主席期间成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后来又成为一名省委书记。

"一方面,与之前的做法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因此有可能面临阻力,"华盛顿战略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K·约翰逊(Christopher K. Johnson)表示。"另一方面,习近平喜欢释放信号,并一贯藐视长期以来的政权统治规则,他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直到现在,腐败调查所涉级别最高的政治人物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内的级别比常委要低。其中包括周永康的盟友薄熙来,后者于今年9月因腐败、贪污和滥用权力被判处无期徒刑。

目前还不清楚,周永康是否会被起诉及受到惩罚;即使查实了罪行,党内调查也不一定会导致刑事指控。政府迄今没有就此案发表任何公开声明,周永康本人也没有,后者和其他中国高级领导人一样,不在记者能够接触的范围之内。率先报道对周永康的调查决定的是包括明镜和博讯在内的一些海外中文新闻网站,路透社(Reuters)后来也进行了报道。

执掌共产党领导权后,习近平曾郑重宣告,要对党内低层和高层的腐败现象同时开战,也就是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本月年满71岁的周永康无疑是一只老虎。不过,他的巨大权力和专横冷酷的名声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评,自薄熙来于去年被关押后,他的影响力似乎有所下降。

周永康于2012年11月退休,此后,接替他掌管国内安全事务的官员未能在中共政治局常委谋得一席之地。党内人士说,这一举动表明,党内精英对该职位在周永康时期积聚起来的影响力感到担忧。

不久之后,党内反腐官员还开始罢免和调查多名官员和公司高管,他们的职业生涯都和周永康有关。在连串调查中率先落马的官员是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诚,他是在周永康担任四川省委书记的1999年至2002年间平步青云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纪委的调查人员拘押了来自四川的其他一些官员和商人,还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一些现任或前任高管展开了调查,周永康就是从该公司逐级实现党内升迁的。中纪委是负责调查重大腐败案件的党内机构。其中一些案件的调查对象和周永康的儿子周滨有关。据接近中共领导人的前述消息人士透露,周滨在过去几个月里接受了讯问,最近几周还遭到了拘押。

前述前反腐调查人员说,周永康"真正的问题和对他妻儿的腐败指控有关。即使他没有直接参与妻儿的腐败行为,他也可能被追究责任。"

这名前反腐调查人员透露,周永康家族在石油部门的影响力能够带来许多非法的财富来源,包括获取油田开采权、劳务合同、设备销售权和石油经销权。

包括人权维权人士在内的其他一些批评者曾表示,周永康对法院和法律秩序问题的影响力也达到了滥权的地步。不过,对这些问题的任何调查都有可能引发政治动荡,迄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的系列拘押或调查表明周永康因此类问题受到了调查。

到目前为止,官方尚未宣布对任何一个涉案关键人物提出正式的刑事指控。党纪调查可以比警方调查的范围更广,其结果也不需要公之于众。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针对周永康的调查是由中纪委的一个特别小组负责的。他们说,警方的高级官员也在从旁协助。在中国,通常只有当党内调查结果建议采取法律行动时,当局才会考虑对高官提出刑事指控。

身为已故党领导人孙女的前述女商人说,"为了牢牢控制局面,他们在北京精心挑选了不少官员来负责本案。"

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自北京、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报道。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选择性纪念曼德拉,不许影射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选择性纪念曼德拉,不许影射
Dec 14th 2013, 02:41, by DAN LEVIN

1964年,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被一家南非法庭以叛国罪判处终身监禁。他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

2009年,长期以来倡导人权的刘晓波被一家中国法庭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11年。他目前仍在狱中。但是将这两名都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犯加以比较之前,请你再想一想。中国国家媒体甚少提到刘晓波,他的名字也已在中国的微博网站上被禁。周三,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国有报纸《环球时报》罕见地提到了他,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激烈地对一家未指名的西方媒体表示不满,称它"故意把注意力放在刘晓波被监禁的事情上,还称赞他为'中国的曼德拉'"。

"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他通过奋斗、宽容以及弥合差异的努力带领非洲人民赢得了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该评论文章称。它还说,相比之下,刘晓波"挑战了权威",而且对他的"处理都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的。这个体系能保证一个由13亿人组成的社会平稳运行。"

刘晓波被拘捕和判刑是因为他参与了《零八宪章》的起草,一封呼吁中国实现更大民主自由的请愿书。2010年,刘晓波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但他未能出席颁奖仪式。"可以说,刘晓波让我们想起了纳尔逊·曼德拉,"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rn Jagland)在奥斯陆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说,当时他站在一把代表着被监禁的刘晓波的空椅子旁。

《环球时报》的评论与中国政府2010年的愤怒反应完全一致。当时,中国政府指责诺贝尔委员会干涉中国内政。该评论称,"只有中国法律才有权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否违反了中国法律。"

曼德拉于12月5日去世,享年95岁。中国的宣传官员在公开赞扬这位南非前总统的时候,跳过了曼德拉生命中的许多片断,希望把曼德拉描述成一个能增加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政治人物。这并不容易,因为曼德拉作为人权斗士、政治犯以及种族隔离结束后的南非民主社会领导人,他的行动可以被视作对中国政府威权统治的坚决反对。

为了阻止人们对曼德拉的影响进行公开讨论——这有可能会激发人们反思中国劣迹斑斑的人权纪录——官方已经要求中国媒体和网络公司严格遵守官方认可的脚本,不要强调曼德拉对人权和民主的宣扬、与达赖喇嘛(Dalai Lama)的友谊,以及南非以前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同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达赖喇嘛是西藏的精神领袖。

据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令说,"各媒体和网站要慎重取材适度报道。"他们也担心中国的社交媒体。"必须立即删除微博和博客上所有利用曼德拉葬礼来攻击我们政治体制f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评论。"

事实上,南非的种族隔离政府也曾利用审查来维持对南非大多数人的统治,这些人都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但是,中国政府却把曼德拉描述成了与中国建国领导人毛泽东一样的自由斗士。周二,南非驻华大使贝基·兰加(Bheki Langa)支持了这种态度。

"他们都是非常强大的领导人,为自己人民的自由而奋斗,他们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告诉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2009年,中国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又成了南非最大的出口国。1998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已经退休一年半。

曼德拉也曾对共产主义表示出兴趣。但是中国政府的批评者说,他对民主的接受,在政治上做出的让步,以及有限的任期都让他和毛泽东截然不同。在毛泽东进行独裁统治的数十年间,中国有几千万人死于饥荒和迫害。

"曼德拉不是毛,"2011年曾被中国警方拘留过80天的异见艺术家艾未未说。"曼德拉的一生都在与独裁统治作斗争,毛则建立了一个独裁政权。曼德拉留下了一个能够自由投票的国家,而毛却留下了一个封建的独裁政权,这个国家仍然没有投票权。"

中国的自由派并不是唯一对这种比较感到不满的群体。自曼德拉逝世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毛派都批判国家媒体竟然把这位南非领导人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侮辱了毛泽东的影响。

在毛派网站"乌有网刊"上,署名"锟铻山人"的人写道:"看到报纸、电视、网络等一些媒介不遗余力地为曼德拉歌功颂德,不觉暗暗发笑:比起毛泽东来,曼德拉要差十万八千里!在毛泽东时代的30年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毒食品,没有雾霾天。"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预算大战告终,美国人却没有得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预算大战告终,美国人却没有得救
Dec 16th 2013, 00:00, by 保罗·克鲁格曼

看来行家的共识是共和党在刚刚完成的预算协议中成了输家。总体支出会比2011年制定的自动减赤强制约束标准略高一些。与此同时,民主党人也避免了在社会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和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上做出任何让步。我想这样可以算民主党得了一分吧。

然而,如果可以说这一轮共和党输了,那么失业者输得更惨:失业救济不会延期,130万工人将在本月底失去经济来源,接下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救济金耗尽。如果你从一个纵深的视角来看——如果你看看自共和党在2010年控制众议院以来的状况——你会看到一场反政府意识形态的胜利,而这已经对美国劳动者构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首先,说一些关于政府支出的事实

2013年末的美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件事情格外值得注意,那就是许多保守派人士一口咬定在奥巴马时代,政府势力有惊人的增强。他们以为这种政府支出激增是从哪里来的?的确是有一个大型的新项目即将生效,也就是《合理医疗费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但是它根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一旦奥巴马医保全面实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计将给联邦总支出带来的增长仅为约3%。你要去问那些咆哮着说失控政府的人,他们还能举出别的项目来吗,你得不到答案的。

与此同时,确凿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我们正经历一个政府精简的时代,幅度是空前的;将通胀因素考虑在内,政府总支出(包括州和地方政府)自2010年来已经下降了将近3%,人均降幅约5%。

我说空前不是随口说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没见过像这样的政府削减,可能自二战后部队复员以来都不曾有过。

减了哪里?情况是很复杂的,但最明显的削减是在教育、基础设施、研究和保护上。《复苏法》(Recovery Act,奥巴马的刺激政策)实施的时候,联邦政府向州和地方的教育系统提供了大量援助。然后援助停止了,地方政府开始解雇成千上万的教师

与此同时,公共投资在大幅下降——降幅大到很多观察者称之为"暴跌"——州和地方政府取消了交通工程项目,推迟了道路养护。类似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这些机构的研究人员也遭到重创。水土保护方面的支出削减幅度极大

对于这些残酷的削减,有三件事情要搞明白。

首先,它们是不必要的。华盛顿可能在债务和赤字的事情上大呼小叫,但市场对美国的信用度从来没表现出半点担忧。事实上借贷成本一直保持在接近历史最低的水平。

其次,削减造成了严重的短期经济破坏。小政府倡导者总爱说减少政府支出能鼓励私人支出——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他们这么说可以。然而近年的削减是在一个糟的不能再糟的时间里进行的。当时金融危机留下了一片废墟,家庭艰难地应对着房产泡沫时欠下的债务;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商家也不愿意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削减根本就是在推高失业率——随着家庭收入下降,消费支出也就下降了,进一步加大破坏力。

这种结果加剧、延长了美国的就业危机。政府支出的这些削减,是我们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五年多后失业率仍这么高的原因。

最后,如果你看看我列出的削减重灾区,你会意识到它们主要是与长远投资有关的。所以我们不只是面临短期的伤害,我们的长远预期也在恶化,在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侵蚀下,这种糟糕的前景显得愈发真切。

那么,再说预算协议:是的,这是民主党的一次小胜。可能还是向着恢复政治理智迈出了一小步,因为一部分共和党人暂时认识到,一个对白宫和参议院都没有控制力的政党是不能够通过敲诈勒索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但是从大局来看,这是一个持续数年的、造成严重破坏的政策,将毫无必要的苦难强加在努力工作的美国人身上。而此次的协议,没有给这种大局带来太多改变。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对付雾霾,上海的办法是降低标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对付雾霾,上海的办法是降低标准
Dec 16th 2013, 00:03, by 朱丽叶·拉皮多斯

12月前九天中有七天,上海的空气质量非常糟糕,政府劝告孩子和老人留在室内。一些航班和体育赛事被取消,商店里的口罩销售一空,雾霾笼罩上海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甚至在太空也可以看到这里的污染。

本周四,上海环保局宣布将采取行动来减少警报次数——至于方法,不是降低污染水平,而是降低安全标准。

空气质量是根据每立方米的颗粒物浓度来测定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建议是每立方米不超过25微克,远远低于上海的警报触发标准75微克,而这个标准现在已经提高到了115微克。即使是在这样宽松的标准下,上海也不得不发出警告:12月8日,空气质量指数为238,12月6日达到了创纪录的482——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高出19倍。

上海环保局如此自欺欺人,连政府经营的《中国日报》也称这是"在不情愿地默认城市空气质量的糟糕"。当然,该报纸也表示,此举的官方理由是"原来的标准过于严格,因为冬季长三角地区霾很常见。"

把"常见与否"而不是"安全与否"作为设立警报的依据显得毫无道理,至少没什么像样的道理,但上海环保局就是这么做的。《中国日报》表示,到了夏天,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时候,上海有可能"把严重污染警报的标准恢复到原有水平"。

朱丽叶·拉皮多斯(Juliet Lapidos)是《纽约时报》编委会(editorial board)编辑。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跪着造反”的历史况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跪着造反"的历史况味
Dec 16th 2013, 00:06, by 钱钢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有三位历史的见证者,在香港出版过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录性著作:《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3),作者吴伟,曾为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研究人员,该办公室主要负责人鲍彤的秘书。另两本,《赵紫阳与政治改革》(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作者吴国光,曾是《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研究人员,中共十三大报告起草组成员;《中南海日記——中共两代王储的陨落》(香港,明镜出版社,2002),作者吴稼祥,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政治组副组长。

"三吴实录",可与赵紫阳的《改革历程》(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09)、杜导正的《赵紫阳还说过什么》(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0)、杨继绳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0)和《陈一咨回忆录》(香港,新世纪出版,2013)互为参照。吴伟的书有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其他见证者的记录,亦有精到的引证和评述。

《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问世之际,中国政改的"气温"正跌至历史低点,许多朋友已放弃对体制内变革的所谓虚妄期待。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秘书的鲍彤,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的灵魂人物。六四事件中他身陷囹圄,出狱后十余年来,始终直言论政,尖锐批评当局。他如何看待当年这场改革?

2012年年底,80高龄的鲍彤在为吴伟书所作的序言中说:

在1980年代的后半期,中共中央确实曾经进行过一次政治体制改革。在赵紫阳的主导下,这次原本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行政改革,演变成了使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现代政党转型的一次勇敢的尝试。尽管由于这次改革超出了邓小平所能忍耐的限度,在邓和党内保守势力的狙击下失败了,但是,它为中国的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留下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知识界有句话叫"跪着造反",读吴伟书方知,最早将此说法用于中国改革的人是鲍彤。鲍彤曾引述德国女革命家卢森堡讲的"跪着造反",描述经济改革之初赵紫阳如何用"商品经济"一词颠覆"计划经济"(吴伟书46页)。政改难于经改,何止百倍。1980年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话音方落,保守派便借口波兰事件叫停改革。胡耀邦在任的数年中,曾几次呼吁政改,并在干部制度改革等方面有动作,但形格势禁,政改未成气候。1986年,邓小平重提政改,赵紫阳主持研讨,一场危险系数更高的"跪着造反",在政治领域发动。

只有回到历史现场,才能体味情境之凶险。赵紫阳很清楚,政改,既不是对现行体制的小修小补,也不是根本颠覆,是"相当大的改变"(吴伟书16页)。他主持政改研讨不久,胡耀邦中箭落马,反自由化运动呼啸而来。那样的氛围下,政治改革几成不可能的任务。吴伟的书为两种力量的激烈博弈留下了翔实记录。它让后人看到赵紫阳如何扭转改革颓势:他先是限制反自由化的范围,尽力保护受冲击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继而,通过召集宣传、理论、新闻条线干部、党校干部和中央部级干部在中南海发表"5.13"讲话(1987年),重新强调改革;很快,改革力量强劲反击,他们获得邓小平的支持,掌握起草中共十三大报告的主动权,最终在是年秋天,推动十三大开成了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大会——在倒胡和反自由化运动仅数月后,有这样一个以政治改革为旗帜的空前开放的党代大会,而且竟有倒胡大将邓力群在差额选举中落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段历史中的改革派,充满坚韧,也充满妥协。赵紫阳和他的研讨团队清醒地知道,所谓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吴伟书232页)。鲍彤提醒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老一代领导人对改革的承受力,而邓小平的承受力是其中关键。鲍彤是策略大家。在反自由化的喧嚣声中,1987年1月5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缓和学潮、让学生和青年冷静下来的《社会主义的幼驹与资本主义的老马及其他》一文。起草十三大报告的过程中,他深思熟虑,提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得到赵的支持,邓的首肯。这一理论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使中共有可能重回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在政改方案的研讨中,他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一样,作为基本概念是提出来了,但调子不敢唱得很高,因为,高度民主不是近期所能达到的。民主与稳定、民主与效率有一定的矛盾,按照小平同志讲的,现在是以活力、效率、积极性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244页)。

笔者时为《解放军报》记者,即使在军报那样的红色党媒,支持政改的气氛同样浓厚。记得报社领导从中宣部开"周会"回来,传达"活力,效率,积极性"的提法时,大家相视苦笑。然而不久后我们就看到,十三大后,政治改革迅速升温。吴伟记述了多方面探讨和试验:通过"党政分开",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弊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准备改革人大制度和选举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多党合作体制;开始增加新闻透明度;强调保障公民权利;推动社会协商对话和基层自治;凡此种种,无不显示政治图景有望大幅改观。

六四,坦克碾碎了政改。这使许多人断言:中共"永续执政"紧箍咒下的政治改革是死路一条。因为这是与虎谋皮,是在如来佛手心翻跟斗,是医生给自己做颅脑手术。但是《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告诉读者,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中国80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由多重力量共同推动的。有体制内力量,也有体制外力量。体制内最重要的人物,是政改的发起者也是终结者邓小平,和政改的主导者也是罹祸者赵紫阳。

要看到邓小平的多面性。不能忘记,邓是毛泽东祸国殃民罪行的长时间近距离目击者,是文革的受害人,他绝不愿意回到毛的无法无天时代。他1980年的"八一八"讲话,当然有解决高层人事问题的具体目的,但也确有对制度弊端的痛定思痛。1980年他与李维汉的谈话谈及反封建,1987年7月他与中央五人小组的谈话,再次谈到"中国的弊端在于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吴伟书266页)。这是中国政改之所以发生的关键。此外,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确是众望所归。他屡遭整肃的浮沉经历,使国人对他抱有同情(同情是强有力的民意),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曾得到党军元老、底层民众和知识界的共同支持,这也是中国政改得以发生的黄金机遇。他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无可避免,同样是"跪着造反"——跪在毛泽东的巨大阴影前造反。但在左膀右臂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强有力推动下,改革大幕终于开启。

赵紫阳与邓小平,对政改目标的认识不尽一致。邓重效率,重稳定(在他看来毛氏专权是乱源),强调民主是手段,不能迁就民主化情绪;赵则明白,政改必然导向民主政治。然而,正如赵在经改中主张找到一条速度可以慢些,但有效益,人民得到实惠的路;在政改中,他同样谋求渐进。他希望在十三大迈开第一步后,经过三至四届党代大会,也就是2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和整个国家体制向民主制度的转变(吴伟书608页)。他知道,在党内保守势力极为强大的条件下,改变共产党一党专制是不可能的,只能另辟蹊径,从改变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入手,通过民主和法治的途径,限制党的权力(吴伟书580页)。

鲍彤是主持政改研讨的灵魂人物。十三大前赵紫阳曾和他探讨,是否提出政治开放的口号。在与政改办研究人员的讨论中,他说:现代社会应该是开放的社会,我们现行体制中的许多弊端都产生于封闭,不实行开放是解决不了的。但还没有把握将它写入十三大报告。现在大体上还处在孙中山讲的训政阶段,提出政治上开放,可以鼓舞人,也会起到煽动作用,引来非难。他说:"党禁是否开放,结社是否开放,报刊是否开放,竞选是否开放,迁徙是否开放,等等,这些将来都是应该做的,但在现在这个阶段,只能是有限的,要一步一步的来。"(吴伟书271页)针对政治封闭的体制弊端,十三大报告提出的是"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鲍彤关注民主在中国如何切实起步。他认为,保护公民权利、实现基层参与、实行群众监督这些方面是可以做到的。要讲选举、讲人大、讲绝不允许侵犯公民权利(吴伟书232页)。在本书序言中鲍彤说:"当年,我们这些参加搞改革的人,知不知道在中国的条件下搞政治改革是有风险的?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支持大家的,是一个信念,就是中国要搞改革,要搞政治改革,而且不是口头上纸面上的改革,凡是做得到的都开始着手做,至于一时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就把目标放在那里,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吴伟书2页)

许多年后,在激进与渐进的路径争议中,"跪着造反"的比喻被抽离原初的语境,添加了苟且、暧昧、犬儒甚至共谋的语义,成为卑琐图像。作为80年代政改的亲历者,我作证,这个词语所描述的,是当时最现实的选择。这不是什么优美的姿态,也无关尊严。政治是可能的艺术,迂回永远是行动者的选项。当年的"跪着"是策略,背后,有支撑"造反"(体制叛逆)的顽强信念,有"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胡耀邦语)的壮士之心。"跪着造反",让改革者从云端站到地面,殚精竭虑,在死亡谷中摸索生路。

80年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枪声中落幕。吴伟认为这场改革是"使共产党由革命党向现代民主政党转变、由一党独裁的政治体制向宪政民主体制转变的一次有益尝试。"(吴伟书585页)这场政治改革为什么失败?原因错综复杂。他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变化是关键因素"、"党内高层保守势力的强大"、"党内中高层普遍缺乏'从革命党向现代政党转型'的思想基础"、"赵紫阳主持中央工作的权力并不稳固,且有脆弱性"、"以赵紫阳为首的党内改革派没有得到社会力量的响应和支持"等诸方面进行了冷峻梳理(586页)。这些都是需要彻底反省的沉重课题,最后一条尤应痛加检讨。

我只想说,没有宿命,没有决定论。如果政改一开始就注定死亡,如果从来就没有突破的机会,那么,吴伟记录的悲壮历史,岂不成了自欺欺人的荒诞剧?

时移世易,此段历史不可能重复。今天的环境更加凶险,但政改的条件已更成熟。中国所有的变革者——无论在野在朝,是激是渐,或跪或站——都应从《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中获得鲍彤所说的"宝贵的借鉴"。宪政之门的钥匙并非仅有一把。新一代政治家需要对前人已付出惨重代价的历史,有起码的认知乃至尊重。更大的可能是,宪政大门将由数把钥匙合力打开。

钱钢是中国大陆传媒人,《唐山大地震》一书作者,曾任《解放军报》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现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烟草业对发展中国家发起法律攻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烟草业对发展中国家发起法律攻势
Dec 16th 2013, 00:08, by SABRINA TAVERNISE

烟草企业正竭力对抗世界范围内禁烟法规的兴起,采用一种鲜有人关注的法律策略来拖延或阻挠法规出台。健康倡导人士与官员称,烟草业警告一些国家,它们的烟草法规违反了日益增多的贸易与投资协定,并越来越可能面临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法律战。

随着富裕国家吸烟率下降,加上烟草企业试图维持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市场的稳定,这种策略近年来势头强劲。行业高管称,只有少数几个主动诉讼的案例,而且给各国政府提供法律意见是利益攸关的大企业遵循的惯例。

不过,反烟人士表示,这一策略是为了恐吓中低收入国家,让它们不去应对它们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健康威胁:吸烟。他们还表示,相关法律策略正在损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条约——《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该公约旨在减少吸烟现象,方法是鼓励对烟草制品的广告、包装和销售加以限制。公约于2005年生效,已有170多个国家签署。

警醒于年轻女性吸烟率的上升,非洲南部国家纳米比亚2010年通过了一部控烟法案,但很快就发现自己遭受了烟草业连珠炮似的严厉警告,称这部新法令违反了贸易协议,并导致该国没有承担相应义务。

"我们收到了它们大捆大捆的信件,"纳米比亚卫生部长理查德·卡姆维(Richard Kamwi)博士说。

三年过去了,由于害怕面对昂贵的法律持久战,该国政府仍未执行法案中的任何重要条款,比如限制广告,或是在香烟包装上标识健康警告。

随着美国与11个环太平洋国家就一项新的重大贸易协定进行的谈判进入收官阶段,这一问题如今变得尤为紧迫。该协议意在成为国际商务准则的典范。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1970年到200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烟草消费量增长了一倍多。其中多数来自中国,不过在传统上吸烟率较低的非洲,增长也很可观。现如今,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烟民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Margaret Chan)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针对乌拉圭、挪威和澳大利亚的法律诉讼,是"蓄意行为,目的是恐吓"希望采用控烟措施的国家。

"这只狼不再披着羊皮,它已张开血盆大口,"她说。

不论是发达国家的法律,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法律,烟草公司都反对。行业高管说,他们尊重国家保护公众健康的努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香烟广告,他们在宣传自己的香烟品牌时遇到了困难。通常情况下,唯一剩下的宣传空间就是包装盒,但是这个空间也在萎缩,因为一些国家要求在包装上印制触目惊心的癌症患者照片;在澳大利亚,香烟品牌名称只能用统一的粗体字母印在单调的橄榄绿背景中。

"抹去我们的商标,就抹去了我们的合法产品在原产地和质量方面对顾客的保证,这意味着我们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及其特性变得模糊且难以区分了。"英美烟草集团(British American Tobacco)的监管事务负责人加雷思·库珀(Gareth Cooper)说。

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曾经对一些国家施加压力,让它们对美国的烟草公司开放市场。随着一些国家的吸烟率出现上升,人们变得愈发愤怒。2001年,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颁布了一道行政命令,禁止政府部门为烟草行业进行游说。

但是,其他类型的贸易协定出现了,赋予了烟草公司多种权利。

这些协定旨在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保护投资者的资产不被外国政府没收,来促进贸易繁荣。它们允许企业直接起诉,而不必让国家来代替企业提出案件。乔治城大学哈里森公法研究所(Harrison Institute for Public Law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的法学教授罗伯特·斯顿伯格(Robert Stumberg)称,自20世纪90年代起,这类协定的数量出现激增,从80年代后期的几百个增加到3000左右。他的客户中就有一些反烟团体。

无烟草青少年运动(Campaign for Tobacco-Free Kids)的国际法律协会主任帕特里夏·兰伯特(Patricia Lambert)表示,在非洲,至少有四个国家——纳米比亚、加蓬、多哥和乌干达——已经收到烟草公司的警告,称这些国家的法律与国际条约相抵触。

"他们试图恐吓大家,"澳大利亚麦凯布法律与癌症中心(McCabe Center for Law and Cancer)主任乔纳森·利伯曼(Jonathan Liberman)说。该中心为遭受烟草公司控告的国家提供法律支持。在纳米比亚,烟草公司表示,在卷烟包装上印制大幅警告标识的要求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并可能助长造假行为。

英美烟草在纳米比亚的子公司向该国政府发出了法律意见书。总公司的库珀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各国应该"考虑实施有些法规可能影响贸易的大局。"

贸易律师托马斯·布利基(Thomas Bollyky)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一名研究员。他说,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投资案件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它们不具备专门的法律知识或资源来进行诉讼。

乌拉圭已经承认,如果行将卸任的纽约市长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的基金会没有出资捍卫控烟法案,该国可能已放弃该法律,并与菲利普莫里斯国际集团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简称菲莫国际)和解。(该公司去年的净收入为770亿美元[约合468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乌拉圭的国内生产总值)。布利基表示,就连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面对投资协定的要求时,都放弃了实施控烟法律的计划。

最受关注的法律之争正在澳大利亚上演。该国的烟草行业去年在国内法院败诉。菲莫国际已经根据澳大利亚和香港签订的投资协定提起诉讼,该公司在香港拥有一家分公司。该案将在新加坡审理,并且不对外公开。案件最终将由外部仲裁员,而不是法官裁定。

斯顿伯格表示,菲莫国际拥有数十家分公司,因此该公司能够"更巧妙地玩这个协定游戏"。

有些公司甚至向某些国家付钱,让它们在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就烟草行业的案件向其他国家提起申诉。乌克兰向世贸组织提出投诉,反对澳大利亚的包装规定,尽管这两个国家没什么贸易往来。库珀承认,他的公司正在帮乌克兰支付法律费用,但他表示这是世贸组织贸易争端中的标准做法。

引导纳米比亚通过控烟法案的卫生部官员巴舒培·马洛波卡(Bashupi Maloboka)表示,烟草行业的做法已经延缓了本来就十分缓慢的立法过程。

去年退休的马洛波卡表示,"令人担心的是,他们有钱有资源,他们就能用钱买到任何东西。"

但卫生部长卡姆维博士表示,他希望推动2010年法律得以实施的规定将于明年完成。"我们已经决定采取坚定立场,"他说。"如果他们想要去法院,那我们就在那儿见吧。"

翻译:黄铮、土土、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国际品牌的监督审查机制难以杜绝血汗工厂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国际品牌的监督审查机制难以杜绝血汗工厂
Dec 16th 2013, 00:11, by STEPHANIE CLIFFORD, STEVEN GREENHOUSE

在中国广东一家经过沃尔玛(Walmart)认证的工厂,检查人员来往其间,对这里生产的超过200万美元的产品进行了认可。这些产品将赶在圣诞之际被摆上沃尔玛的货架。

检查人员有所不知,这些为沃尔玛生产的造型活泼的产品,包括宠物狗的驯鹿造型西装和圣诞夫人造型服装,没有一样是在这家工厂生产的。由总部设在新泽西的奎克宠物用品集团(Quaker Pet Group)下单订制的这些产品,其实都是中国工人在另一家非正规工厂缝制的。依据相关文件及受访的管理人员,这家工厂尚未经过沃尔玛为保障劳工、工人安全及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认证程序。

为获得向沃尔玛供货的许可,奎克订单的承包商就把产品运到了一家已经过认证的工厂,向检查人员进行展示,仿佛一切都是在那个厂房里缝制起来的,从未离开过。

这批产品在沃尔玛店面上架不久,就质量问题百出。

在美国以西1500英里(约2400公里)处,孟加拉西北部,为欧洲多个公司生产毛线衫的罗莎塔针织厂(Rosita Knitwear factory)以高分通过了一次检查。四名检查人员对该厂的几百项内容均划勾审核,给予通过。总共12个审查大类,包括工时、补偿、管理手段、健康与安全,工厂都获得了最高评价"优秀"。"在工作条件方面——未有工人投诉,"检查人员的记录显示。

2012年2月,检查进行之后10个月,罗莎塔的工人在工厂内暴动,毁坏机器,并指责管理层在加薪、福利和加班费上食言。一些工人声称遭到过性骚扰,或被警卫殴打。但检查报告中对这些遭遇只字未提。

随着大批西方企业投向远离企业总部所在地的低收入国家,以生产便宜的服装类、电子类以及其他产品,工厂检查已成为海外产品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

《纽约时报》进行的一项广泛调查却揭示出,这一旨在保护工人并确保生产质量的检查系统本身却漏洞百出。检查通常浮于表面,以致于忽略了生产场所最基本的安全设施,如紧急通道。即使检察人员要求严格,工厂经理也能想办法耍花招,掩盖严重的违规行为,如雇佣童工或封锁出口。由于缺乏强制手段或跟进措施以保证落实,检查中指出的危险情况往往需耗费数月方能得以修正。

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全球供应链专家达拉·奥鲁尔克(Dara O'Rourke)表示,工厂监督措施已实行了20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数千家工厂越来越多地采用较廉价的"划勾"式检查后。"检查人员在检查速度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无法跟进服装业的真实情况,"他说道。"我们看到工厂和品牌通过了多次审查,但却坑害了工厂的工人。"

然而,像沃尔玛、苹果(Apple)、盖普(Gap)和耐克(Nike)这样的大公司仍然在使用监督程序。这不仅是为了确保按时按质生产,而且通过检查让消费者放心他们没有使用狄更斯笔下的血汗工厂,以塑造企业正面形象。此外,西方公司现在依靠检查人员去发现工作环境中的隐患,如连接不当的电路,或堆满杂物的楼梯通道。有工厂由于这些问题引发灾难,数百名工人死难后,相关公司被控失职和剥削行为。

在4月孟加拉的拉纳广场(Rana Plaza)工厂大楼坍塌事件中,有1129名工人丧生。此事件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于工厂监督程序的审视。压力之下,世界上最大的几家零售商签署了协议,以提高检查标准,强化安全措施。尽管许多组织把协议视为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一些长期在检查机构和劳工组织工作的人士对于单纯依靠检查体系来保证工作场所安全,表示质疑。他们认为,毕竟,自从孟加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之一以来,对其工厂的检查次数已稳步增长。但在过去10年间,仍有1800名工人死于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

基本原则顾问团(Arche Advisors)是设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监督组织。其可持续及创新主管拉凯拉·杰克逊(Rachelle Jackson)说到,"我们对孟加拉的工厂已进行了20年的检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情况毫无变化?为什么情况毫无改善?'"

尽管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在今年夏天都指定了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根据新的协议来制定更为严格的监察及防范措施,这些努力也仅限于针对孟加拉。其他主要的服装生产国,如中国、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越南尚未得到更多的关注及更全面的检查。这些国家的数千家工厂毫无疑问会继续接受无关痛痒的"划勾"式的审查。

审查自身的缺陷

20年前,因其海外工厂雇佣低龄工人,并发生工作场合虐待情况,盖普、耐克、沃尔玛及其他公司形象受损。自此,以监督检查工厂为业的公司就生意兴隆。每年,这些监督企业要对世界各地雇员总计达几百万的5万家工厂进行评估。去年,仅受沃尔玛一家委托,就进行了1.15万次检查。受市场需求增长的刺激,三家最大的上市监督公司SGS,天祥集团(Intertek)和必维国际检验集团(Veritas Bureau)的股价在过去两年间增长了50%。

对工厂主而言,检查事关重大。几百万美元订单的得与失完全取决于评估结果。利益攸关,工厂经理们使出浑身解数以蒙骗审查人员。贿赂并非奇闻异事。经理们经常在提前得到检查风声后,会打开封锁的出口,清理拥堵的楼道,或让低龄童工在那一周不要来上班。

根据俄勒冈州波特兰的设计及采购公司S Group的创建人兼董事总经理加里·佩克(Gary Peck)所言,不经许可就把订单分包,或交给未经认可的工厂(如奎克宠物用品集团在中国的订单),是"非常,非常普遍的。"

尽管几乎所有的零售商在合同中都严禁此类行为,但因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订单大批量需求,供货商仍我行我素。

即便是在合格工厂里进行的检查也漏洞百出。总部设于蒙特利尔的NTD服装有限公司(NTD Apparel)是沃尔玛的合同商。NTD雇佣了一个公司对孟加拉塔兹雷恩制衣厂(Tazreen factory)进行了检查,而之后该厂有112名工人在11月份的火灾中丧生。监督人员的问卷中问到工厂每一层是否有足够的灭火器和烟感。但却没有检查工厂是否有火灾紧急通道,或防火楼道。安全专家认为这些设施本可以挽救生命。

"如果要进行划勾式的检查,那你最好参照恰当的检查条目,"丹尼尔·威德尔曼(Daniel Viederman)说道。他是非盈利性监督组织维泰(Verité)的首席执行官。

UL检测服务公司(UL Verification Services)执行了对塔兹雷恩的那次检查。其总裁萨义夫·季诗达(Sajeev Jesudas)表示对紧急通道和防火楼道进行验收是"当地建筑检查机构的责任。"孟加拉一直以来因为对于工厂建筑的官方检查少之又少,而被诟病。

基本原则顾问团的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加德纳(Greg Gardner)认为,西方零售商和品牌对于审核级别的需求经常不一样。如李维斯(Levi's)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这样的公司希望进行全面——而费用高昂——的审查,而其他公司则更倾向于有限度且廉价的审核,以免影响与钟意供货商的关系。

审查可以非常简洁。一个检查人员可以在6至8小时内对有1000名雇员的工厂进行检查,对与生产相关的全部问题进行审核,比如薪水、童工或有毒化学物质。一些检查人员仅接受过5天的岗前培训,而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规定,检查人员的培训及辅助审查经验累计达到3年后,方可主持对美国境内一定规模的工厂进行检查。

在罗莎塔事件中,工人暴动后,从该厂购买毛线衫的西方公司开始警觉。其母公司,香港的南洋针织集团(South Ocean)集团委托重新对其进行检查。

这次检查是由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维泰负责进行的,开足了火力。检查人员发现工厂内存在"持续进行的身体虐待"及"口头及心理上的骚扰",而经理会逼迫迟到的工人罚站"数小时,没有间断。"

维泰检查人员在为期3天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工资计算错误、化学品容器仅以英文标注及生产任务指标过高。工人若无法完成指标,即会受罚或被解雇。检察人员记录下工人"经常遭到粗鲁对待,"包括如果提出请病假或休年假,会受到经理的冷嘲热讽。监督人员同时发现有员工因家中有人过世未能上班,而遭到经理解雇,以及参加工会和抗议活动的工人遭到警卫殴打。

维泰的威德尔曼表示,作为一家大型监督公司,SGS之前进行的检查突显了划勾式检查的弊病。SGS对于工厂的检查仅有1天,对于检查内容基本上只要求"是"或"否"的答案,可能收取的检查费也不高。

他指出,SGS仅在工厂里对工人进行了访谈,而不是在厂区外——如公共汽车站或家中,这些工人可能畅所欲言的地方。工人在厂区里一般不会直言不讳。

全球劳工与人权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Global Labor and Human Rights)执行主任查尔斯·克纳汉(Charles Kernaghan)在读到SGS对罗莎塔的检查报告后大为震惊。"检查人员认为一切正常,"他说道。"这显示出这些监督机构的工作有多么不力。"

SGS的可持续发展经理埃菲·马里诺斯(Effie Marinos)为公司的检查结果进行了辩护。她表示SGS遵守了企业社会责任倡导组织(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提出的检查规程。该组织负责为欧洲企业进行工厂认证。

马里诺斯表示,罗莎塔的检查规程中并未要求在厂区外对工人进行访谈。她提醒到,此类行为会破坏西方企业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

"你不想以不信任的态度为出发点,认为他们想糊弄你,他们的行为不道德,"她说道。"这会破坏整个关系。"

绕道而行

沃尔玛的采购订单上印着"需合乎道德标准。"

据奎克宠物用品集团一位前任雇员,在2011年中旬,以沃尔玛为最大客户的奎克开始寻找更廉价的工厂去生产时髦的宠物狗服装。因担心奎克报复,此人要求保持匿名。奎克同时为Petco公司,PetSmart公司和其他小型零售商供货。

奎克把目标锁定在广东东莞玖泰手袋礼品厂。奎克总裁尼尔斯·维尔德(Neils Werde)在参观过工厂后,于2011年6月发函玖泰厂方代表。根据前任雇员提供的一封邮件,维尔德在其中写道,"我对贵厂很满意。祝你们在沃尔玛检查中好运。"

但检查迟迟未能进行。这位前任雇员谈到,奎克管理层开始担心玖泰可能无法通过检查。

但仍然可以变通一下。依然由玖泰生产这些服装,但奎克在订货单中把生产商填写为怡聪塑胶制品厂(Ease Clever Plastic Manufactory),一家当时经过沃尔玛认证的工厂。根据全球贸易数据库磐聚网(Panjiva),怡聪是一家正规工厂,为塔吉特百货(Target)及数家大公司供货。而玖泰,正相反,在数据库中只有一条记录,2011年对波多黎各供过一小批货。

最棘手的问题则是如何让玖泰生产的服装通过沃尔玛检查人员这一关。据前任雇员讲,对怡聪的检查安排在2011年9月,届时沃尔玛的代表将对宠物狗服装在该厂生产进行确认。

据前任雇员,玖泰直接把服装运到了怡聪。玖泰厂方代表后来发给维尔德的邮件中也大体描述了这些安排。

"沃尔玛的检查人员到场,并表示,'噢,服装是在这里生产的。'检查没有你想的那么严格,"这位前任雇员讲到。"厂里有成品区,只要把纸箱子打开让他们看看就行。"

玖泰厂方代表,胡(音译)在给维尔德的催款邮件中详细说明了整个安排运作情况。

胡的邮件里写到,7月,一家香港的KYCE公司作为中间人帮助安排了宠物狗圣诞服装的订单。胡表示,"玖泰仅负责生产。"

9月,"我们把服装挂在"展柜里,然后"在检查时,运到怡聪的沃尔玛产品仓库,"胡补充道,并提供了服饰的照片。胡又写到,检查之后,衣物又被送回玖泰,经过最后的整理后,被打包送至航运码头。胡和KYCE的代表对于要求对此事进行评价的多封电邮未作回应。

根据沃尔玛的采购订单,整个9月,奎克从中国盐田向美国各处的货港发出价值210万美元的宠物服饰。采购订单明细中包括圣诞夫人服装、圣诞老人服和驯鹿服——这些都是玖泰的胡先生讲到在自己工厂生产,以及后来拍了照片的产品。但采购订单中的供货商是怡聪,而不是玖泰。

怡聪的一位销售经理谢杰伊(音译)上个月在电话中被问及检查及货运事宜时表示,公司允许对其沃尔玛许可进行使用。在讲到玖泰工厂经理时,谢表示,"他的工厂还没有经过审查——他利用我们厂是因为我们厂已经经过了审核。"他同时说明这样的情况只发生过一次,就是为了给同行帮个忙。

据胡的电子邮件和奎克前任雇员,货到迟了。而沃尔玛上架销售这些产品后不久,据前任雇员透露,奎克就开始收到投诉。沃尔玛对圣诞夫人服装进行质检时发现衣服上有破洞,服装未能通过检验。沃尔玛的行政人员随后召集奎克员工到沃尔玛上海采购办公室去说明情况,据前任雇员讲,奎克当时并未向沃尔玛坦白其分包订单的行为。

2013年3月,沃尔玛通过其全球道德热线接到关于此次擅自分包订单的举报,并对此进行了调查。

公司发言人凯文·加德纳(Kevin Gardner)确认了分包事件发生于2011年。沃尔玛管理层"在调查结束后与供货商见面,梳理了调查结果,并强调我们对于分包的要求。

尽管沃尔玛在产品生产近两年后才通过热线举报得知此事,但沃尔玛以此为例,证明其调查及合规体系是有效的,并非难以为继。

加德纳表示,"我们进行了调查。我们与供货商进行了会谈。我们认为这表明这些程序确实起到了作用。"

今年1月,沃尔玛出台了"零容忍"政策,提出对未经公司许可就擅自进行订单分包的供货商,将终止合作。该政策的出台缘起于,在塔兹雷恩工厂的火灾灾后现场,发现了本要运到沃尔玛的服装,而该工厂并无沃尔玛的生产授权。

奎克集团及维尔德拒绝发表评论。据加德纳表示,这家专营宠物用品的公司仍然是沃尔玛的供货商。

猫鼠游戏

工厂经理分发给员工的问答题内容明了:如果检查人员问起,"有工伤记录吗?"他们要回答,"没听说过任何工伤情况。"

如果检查人员问,"厂里有体罚现象吗?"员工要回答,"没有。"如果问起厂里有没有童工,员工被教导要回答,"严令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少年。"

《时报》获取的这份由中国工厂管理人员准备的问答卷只有一个用处:欺骗检查人员。

供货链专家和监督人员表示,工厂管理人员经常和检查人员玩猫鼠游戏。他们为了通过检查,赢取利润丰厚的订单,不择手段。

专家们举了几个真实的例子。一名监督人员提到,一次检查中,为了让厂房看上不显得过度拥挤,一个厂子把几台生产设备搬到了检查期间停放在外面的卡车里。还有几名监督人员讲,在中国,无论何时只要检察人员出现在厂区,扬声器就开始播放一首特定歌曲,提醒低龄工人从后门溜走。还有一名监督人员讲,在印度进行检查时,有些工厂展示出细致的图表,详细描述健康和安全措施。而同样的图表就像舞台道具一样,从一个厂被转到下一个厂。

对于以大型零售商为客户的监督公司而言,检查无休无止。范围之广也令人咋舌——仅孟加拉就有5000家服装生产厂。在世界各地与1000家工厂有业务合作的零售商愿意为一次检查支付的费用也许不会超过10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只能进行为期1天的划勾式检查——而不是花费5000美元,进行为期5天的彻查。这样总共的检查费用是1百万美元,而不是500万美元。

"检查公司面临巨大的价格压力,只能在商言商了,"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奥鲁尔克说道。

公平劳动协会(Fair Labor Association)是一家非盈利性组织,曾代表苹果公司对中国的富士康工厂进行检查。该组织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雷·范希尔登(Auret van Heerden)表示许多检查人员行程过紧。"很多人在一个工厂就进行一天检查,还有的一天要对不止一家工厂进行检查。"他说道。"这些人坐上飞机,第二天又转战到另一个城市。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或停留。"

许多供应链专家表示,尽管已取得一些改善,但监督制度有其固有的缺陷。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的工厂里,5至14岁的孩子每天工作长达11个小时为耐克和其他体育用品公司缝制足球。此事件不久前曝光后,这些公司深受震动。

一项研究发现巴基斯坦制作足球的工人中有一半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水平。很多人甚至在家中进行缝制,让检查人员更难发现这些工厂的违规行为。

作为回应,耐克要求其在该地区的主要合同商银星集团(Silver Star)把生产任务集中在一家大型工厂里。耐克明白合同商们深谙如何对付监督体系,因而未走寻常路。要求银星建立推选工人代表的体系,并让工人代表负责指出安全、工资和其他方面的违规行为。

"我们非常清楚,仅靠监督本身是不够的,"耐克首席发言人格雷格·罗希特(Greg Rossiter)讲道。

范希尔登表示,"无论你多么频繁造访,都无法确保工厂合规——无论你派多少个检查人员,也无法实现这一点。只有当工人有话语权,可以指出不规范的行为时,工厂才会照章办事。"

然而,在一系列严重灾难之后,在不断疏于发现严重违规行为之后,即便对检查业进行严密的组织和监督,能否依靠它在不同国家改善工厂生产条件,许多专家仍持怀疑态度。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长期从事检查工作的希瑟·怀特(Heather White)表示,"这一切都始于一个梦想,然后成为一个组织,最后却以骗局告终。"

Keith Bradsher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9月2日。

翻译:刘京砚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