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禁止一名中国人参会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禁止一名中国人参会
Mar 25th 2014, 11:17, by 狄雨霏

在一名中国男子近距离拍摄一名为父亲作证的女子的照片后,联合国禁止了该名男子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Council)会议。这名女士的父亲因政治活动被判无期徒刑,目前正在中国服刑。联合国表示,这种拍摄行为属于"恐吓"。

这一事件让人们注意到了一个很少如此明显表露的公开秘密——一些名为非政府组织的中国机构,实际上正在积极努力推动中共政府的政治目标,还可能会对北京方面认为对其利益不利的人进行监视。

周一,联合国发言人罗兰多·戈麦斯(Rolando Gómez)通过电话表示,"考虑到情况的严重性,我们决定取消他的通行证。"理事会会议将于周五结束,会议期间这名男子的通行证已被取消,但戈麦斯表示,"他将再也无法回来。"

戈麦斯称,"他的通行证本来也会于周五到期。尽管如此,我们也不会再允许他进入这栋建筑。全面禁止。"

不过,戈麦斯还表示,这名男子所在的组织还没有被禁止参加人权理事会会议。

该机构名为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注册参加了人权理事会的会议。根据其网站公布的信息,协会高层领导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前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前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裔炯,以及前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

统战部隶属中共中央委员会,负责与共产党认为支持该党的国内外组织或个人组成联盟。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总部位于北京一栋守卫森严的政府大楼内。协会所在地府右街135号,邻近统战部总部,街道对面就是中国领导人居住和工作的中南海。这是北京戒备最为森严的街道之一。

一名记者从上周四开始尝试通过电话和邮件联系该协会,之后于周一试图登门拜访,但遭到一名身穿黑色衣服、戴着耳机的男子的阻止。他身后站有一名士兵。主楼是一栋新古典风格的大型建筑,带有副楼,全部由白色石头砌成,外面有高高的围墙。

这名记者被带到了警卫室。她在那儿见到了自称姓熊的协会代表。他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摄了她的记者证和名片,但拒绝回答有关日内瓦事件的问题, 称自己不知道此事。

"对,我们是非政府组织。我们的办公室在这儿,"他说,"我们在别的地方也有办公室,不能告诉你在哪儿。"

在被问到是不是藏人时(这可能符合该协会的使命),熊先生说,"不,我是汉族。"他还表示,人们经常误认为他是藏族人,"因为我很'黑'"。

然后他就离开了,并称会向上级领导转达采访请求。

联合国发言人戈麦斯拒绝透露被禁止出席人权理事会活动的那名男子的姓名。此人拍摄的是24岁的王天安(Ti-Anna Wang),她的证词讲述的是父亲王炳章的遭遇。王炳章曾试图在中国建立反对党,2002年在越南遭到绑架,后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次是总部位于日内瓦的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监督组织"(UN Watch)邀请王天安发言。

会议的目的是审议联合国的一份人权报告,即进行"普遍定期审议"(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报告于上周四核可,由于一些拖延而比预期晚了一天。之所以延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西方非政府组织纷纷呼吁为3月14日在押期间去世的中国维权人士曹顺利默哀一分钟。

联合国监督组织已提请人权理事会主席波德莱尔·恩冬·艾拉(Baudelaire Ndong Ella)取消相关中国机构的非政府组织资格,并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正式投诉此人的行为。

"人所共知,涉及此事的中国非政府组织,会在联合国做出与中国政府步调一致的表态,"联合国监督组织的执行主管希勒尔·纽尔(Hillel Neuer)写道。"我们认为,这起事件是蓄意的恐吓行为,目的是报复我们的代表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合作。"

联合国公开评论此类事件的做法非比寻常,这或许会令中国感到尴尬。去年11月,中国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理应保持最高的人权标准。

王天安在加拿大接受采访称,此人的行为让她感到惊讶和困惑,"这既不是专业的间谍手法,也不是非政府组织专业的做法。"

此人先是公然拍摄王天安和她的笔记本电脑屏幕。由于违反规定,联合国的一名员工要求他停止拍摄。之后,他用半遮在上衣里的拍摄设备继续秘密拍照。不过,他再次被发现,随后被安保人员驱走并强制删除了图片。

王天安当时近距离看到了他,后来在Twitter上张贴了一张从人权理事会听证会的联合国电视转播中截取的画面,声称就是此人。她表示,自己不知道他的姓名。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许欣、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将叫停NSA批量监听活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将叫停NSA批量监听活动
Mar 25th 2014, 09:25, by CHARLIE SAVAGE

华盛顿——一些政府高级官员说,奥巴马政府正打算推出一项立法提案,对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大规模通话数据收集项目实施影响深远的整改,如果在国会被通过,它将终结该项目中让隐私保护倡导者极为担忧的那部分做法。这个曾经秘而不宣的项目于去年被曝光。

他们说,根据这一提案,NSA将结束系统性收集美国人通话习惯数据的做法。这些记录会由电话公司掌握,有关部门不会要求电话公司在正常的期限之外继续保存这些数据。此外,NSA只有在获得法官的允许之后,并且凭借一种新的法庭令,才能获得特定的通话记录。

奥巴马总统今年1月份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想要让NSA停止大规模收集通话记录的行为,但同时仍旧保有这种能力。然而,他也承认,这不容易做到,并要求司法部和情报官员在3月28日,即周五之前拿出一个方案。目前能够授权该项目的法庭令将于当天到期。

政府的高级官员说,在提案中,奥巴马政府决定要求外国情报监视法庭(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延长这一项目,至少再延长一个90天的周期。不过,这些官员说,根据政府已经制定、目前支持的这份方案,该项目随后将经历一些大幅改动。

这些官员说,根据政府所展望的新的监视法庭令,电话公司需要迅速、不间断地,以技术上兼容的数据格式提供通话记录,包括接到命令后,打出和收到的任何新通话的数据。

凭借新的法庭命令,政府还可以从电话公司获得距离存在嫌疑的号码两个"节点"的打电话者的相关记录,即使这些人是其他公司的客户。

NSA目前把电话数据保留五年。但美国政府在经过考虑之后,拒绝要求电话公司将客户通话数据保存18个月以上。18个月是联邦规定的一般期限,一些公司曾经拒绝这么做,此前,这被视作将数据留在它们手中的主要障碍。一名高级政府官员说,情报机构认为,这个改变的影响有限,因为数据越旧,重要性越小。

NSA利用这个曾经保密的通话记录收集项目——有时也被称作215项目,这是根据《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第215条命名的——分析打电话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可能潜藏的恐怖分子同伙。这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单边设立的秘密监控项目的一部分,它被免于任何法律约束和法庭监督。

2006年,在布什政府试图为这些项目找到更多法律依据的更大范围的行动中,司法部说服监视法庭开始授权该项目。司法部称,215条允许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获得法庭令,从而获得被认为与调查"有关"的商业记录,因此,215条可以被解读为,允许NSA大规模收集美国公民的通话记录。

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的执行主任马克·卢腾伯格(Marc Rotenberg)称,"考虑到215项目超出了目前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且并非卓有成效,"该提案提供了"一条合理的出路"。他说,尽管他希望看到对其他监控机构实施更多改革,该提案已经着手应对了大规模电话记录项目引发的主要担忧。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贾米勒·贾弗(Jameel Jaffer)说:"我们对提案的细节还有很多疑问,但我们认同政府的观点,即NSA的大规模电话数据收集应该终止。"他接着说,"正如我们在项目曝光后所指出的那样,政府能够在不把成百上千万人置于长期监控下的情况里,追踪恐怖分子嫌疑人。"

这项提案将和国会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法案一起等待投票。其中有一些法案会继续授权当前的项目,只做一些小的调整,还有一些提案则要求终止该项目。

政府的提案中的一个条款还将说明,《爱国者法案》215条未来是否应当被解读为允许大规模通话数据的收集。该条款将于明年到期,除非国会重新授权。

然而,提案将不会影响基于215条款的其他大规模信息收集项目。例如,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已经获得了大规模收集国际汇款记录的法庭令。经手这些国际汇款的包括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

去年,在NSA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泄密之后,NSA的这个项目被曝光,随后被解密。此次曝光引发的争议打乱了国会通常状况下的党派界限。

美国政府一直无法说出该项目阻止了哪些恐怖袭击的发生,但辩称这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埃及判处529名伊斯兰主义者死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埃及判处529名伊斯兰主义者死刑
Mar 25th 2014, 09:03, by DAVID D. KIRKPATRICK

埃及明亚——本周一,当明亚镇一所法院的法官们宣判529名伊斯兰主义者死刑时,他们聚集在法院外的亲属们发出了哀号和怒吼。这529人被指控谋杀了一名警官,法官们仅仅经过两次开庭审理,便给所有人定了罪。在相隔仅几英里远的省城,居民们说学校提早放了学,由于担心发生骚乱,很多人留在了家中。

但是这些亲属回家了,街上很快变得寂静无声。

这项离奇的判决让9个月来不断升级的镇压达到了高潮,由军方主导的埃及政府曾把穆斯林兄弟会支持的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Mohamed Morsi)推下台,现在他们似乎终于在明亚把穆尔西的支持者们恐吓到近乎沉默的地步。明亚可能是穆尔西支持者最大的据点,20年前这里还是一场激烈的伊斯兰主义叛乱的心脏地带,而且这里的人扬言要再次组织起来反抗军方主导的新政府。

"他们想吓唬我们,让我们不敢上街反抗,他们想让我们知道,反抗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些人被判处死刑的理由,"穆罕默德·哈菲兹(Mohamed Hafez)说,他的兄弟也在这场审判中被判处了死刑。他说,因此这些亲属们没有给他们那么做的借口,而是安慰自己说,集体死刑在某些方面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表明这场审判本身就是"一场闹剧",是"不合法的"。

法律专家说,这是现代埃及历史上最严厉的集体判决,他们认为此举无视法律程序,罔顾合理性,而且上诉胜诉几率极低。在经过两次短短的开庭审理之后,这个三人合议庭便做出了判决,被定罪的人中有大约400个没有到庭。埃及国家新闻媒体称这些被告是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他们被定的罪名是参与了去年8月的暴乱,那场暴乱是7月穆尔西被推翻后政府进行的血腥镇压引发的。

但是,很多伊斯兰主义者本周一表示,他们不敢对这项判决公开发表意见或进行抗议,当记者试图跟他们交谈时,他们往往会焦虑地回头张望。

这跟去年秋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虽然新政府已经牢牢控制了明亚以北三小时车程远的首都,但这里的公开反抗活动还很普遍。新政府已经成功地瓦解了伊斯兰主义组织,这个变化就是迄今为止最清楚的证据,仅仅一年之前,这些组织看上去还可以构成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多数派选民群体。

夜幕降临明亚之后,一群人高呼反对军事统治、反对当天法院判决的口号,在阿布希拉尔(Abu Hilal)附近的街道上游行,那里的伊斯兰主义组织的势力特别强大。有几个人说,当天早些时候大学里曾有过抗议活动。

但跟仅仅几个月前在同一些街道上进行的游行相比,这个由数百人组成的队伍明显规模更小,也更加胆小怕事。就连旁观者都一再告诫来访的记者要赶紧逃走,说警方的枪声就要响起来了。(没必要逃走:骑着摩托车的探子报告说警察正在赶来时,人群自动就解散了。)

"恐惧,害怕,"侯赛因·塔马姆(Hussein Tammam)说,他是一些被定罪者的律师。"自去年秋季以来,事情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说。"安全管控严格了很多,比上世纪90年代还要糟糕。"90年代时,安全部队粉碎了以明亚为中心的武装叛乱。

维权人士表示,这项判决也标志着埃及各级法官对军事接管的热情支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埃及个人权益行动( Egyptian Initiative for Personal Rights)的刑事司法研究员卡里姆·迈扎特·恩纳拉(Karim Medhat Ennarah)说,"与大规模处决相比,在司法系统内出现如此残酷的判决,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无论是埃及国内还是国外。"

他称这是"相当荒唐的",并指出法院不可能证明500人每个人都在一名警察被杀的事件中发挥有意的作用,特别是在只进行了一两次的短暂审讯之后。"很明显,这是为了威胁、恐吓反对派,特别是伊斯兰主义反对派,但法官参与政治怎么会到了这种程度?"

针对被罢免总统的伊斯兰主义支持者,此前已经有过多宗严厉的、快速判决的案件,此次只是最新的一个案例,比如法官在对一些抗议学生进行了10天的审讯之后,做出了几项监禁17年的判决。在明亚,另一项涉及600名被告的大规模审判将于周二开始,这些人被控洗劫了另一个警察局。塔马姆律师表示,审理新案件的将是同一名法官。新闻报道称,遭到监禁的穆斯林兄弟会精神领袖穆罕默德·巴迪耶(Mohamed Badie)被列为被告之一,尽管据信巴迪耶当时在开罗。

虽然专家们表示,周一做出的死刑判决几乎肯定会有所减轻,"但极其严厉、快速的裁决说明,埃及这个国家的基本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运转不良,"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埃及司法制度的专家内森·布朗(Nathan Brown)在有关该裁决的邮件中写道。"无所顾忌的压制似乎仍是常态。"

他指出,60年前,为阿拉伯世界创建了模板的强权军人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总统(Gamal Abdel Nasser)为巩固权力,设立了特别法庭,开展走过场的审理,他曾利用此类法庭监禁了数以千计的伊斯兰主义者,并处死了很多伊斯兰主义领导人。但这一次,传统的司法系统——曾被认为是威权主义统治下的自由主义滩头阵地——也非常合作。

布朗教授说,"据称,纳赛尔在去世前曾告诉一些法官,他那么做是为了避免将他们卷入他觉得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但他表示,在新的打压行动中,司法系统中某些部门的"热情损害了它的国际声誉"。

在明亚,那些认可裁决结果的人会公开庆祝,他们并不担心曾经专横跋扈的伊斯兰邻居的报复行为。"就他们对一些警察局和教堂的所作所为而言,判处529人死刑并不过分,"24岁的法庭书记员、科普特基教徒米纳·拉姆齐(Mina Ramzi)坐在街头咖啡馆说。"这是对那些可能考虑再做此类事情的人的警告。"

一些要求匿名的伊斯兰主义者发誓称,裁决引发的愤怒会为抗议活动提供新的动力。

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出于对重新崛起的警察势力的忌惮,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安全管控太严格了,"当地大学的一名教职工在周一晚间的游行结束后表示。"我38岁了,从没看到过世界上其他地方出现过这样的死刑判决。只有埃及有。"

Asmaa Al Zohairy 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及盟国将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及盟国将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
Mar 25th 2014, 07:45, by ALISON SMALE, MICHAEL D. SHEAR

荷兰海牙——周一,美国及其最亲密的盟友将俄罗斯踢出了由8个工业化民主国家组成的集团,以此惩罚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对克里米亚的闪电式吞并,同时威胁称,如果普京加紧侵略乌克兰,它们会采取更严厉的制裁。该集团是最为高端的工业化民主国家俱乐部。

自乌克兰危机上月爆发以来,奥巴马和加拿大、日本及欧洲四大经济强国的领导人首次举行会晤,在一次核安全峰会期间举行了两个小时的闭门会议,希望打造一条对抗俄罗斯的统一战线。

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他们并未决定对俄罗斯的能源、银行与金融、工程和军工业实施制裁。奥巴马政府的一名高官称,这些是俄罗斯经济的关键部门。这些国家在名为《海牙宣言》(Hague Declaration)的联合声明中表示,只有在普京进一步发起侵略活动——比如将自己的军队开进乌克兰内陆——的情况下,它们才会实施这种远比目前严厉的惩罚。

"最沉重的打击是行业性制裁,可能引发这种制裁的最明显导火索则位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奥巴马政府的这名高级官员说。

奥巴马政府的一些批评人士称,中止俄罗斯G8集团成员国身份的举动表明,美国及其盟友缺乏决心,不敢采取更严厉的举措来迫使俄罗斯放弃吞并乌克兰的举动。奥巴马政府的一些官员也承认,中止俄罗斯成员国身份的举措基本上只有象征意义。

不过,此举表明西方的决心比克里米亚危机早期有所加强,危机早期,德国和其他一些盟友曾表示,考虑将俄罗斯踢出该工业化民主国家俱乐部为时尚早。该集团于1998年接纳俄罗斯的举动本是为了象征东西方的合作,如今将其踢出集团,必将重新引发有关冷战式对抗的声音。

在本地举行会晤的前述七个国家宣布,将抵制原定在索契——不久前,普京在位于黑海边的该地举办了冬奥会——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同时表示,他们将于6月在北约(NATO)和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另行举行会议。

"我们将暂停参与八国集团的活动,除非俄罗斯改弦更张,"前述七个国家宣布。他们的言论是一种含蓄的呼吁,希望普京圈子之外的俄罗斯领导人敦促普京改变方向。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迫切地希望加入由全世界最强经济体组成的这个紧密的小圈子,并最终在1998年如愿以偿。尽管普京本月对取消索契峰会的威胁不屑一顾——周一,普京的外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 Lavrov)也在这里表现出了类似的不屑态度——这对谋求声望的俄罗斯政府依然是个打击。

普京非常看重该集团的成员国身份,以至于在轮到俄罗斯首次举办该集团的年会时,他投入了全部的力气。他重建了家乡圣彼得堡城外一处沙皇时期的衰败宫殿,部分就是因为考虑到了即将举行的峰会。他还新修了一系列宅邸,供每位领导人居住。此外,俄罗斯雇用了西方的一家公关机构,以便宣传自己的东道主地位。

刚刚离任的美国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A·麦克福尔(Michael A. McFaul)说,"显然,此举基本上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过,象征确实至关重要。俄罗斯想成为八国集团的一分子。对他们来说,这象征着他们加入了一个大人物俱乐部,一个大国俱乐部——也许我应该补充一句,这还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俱乐部。"

西方各国团结一致,准备在此刻和将来对俄罗斯实施惩罚,如果后者不改变路线的话。对于这种表现,奥巴马政府表示满意。前述奥巴马政府高官表示,在谈论俄罗斯的问题和迅速援助乌克兰的必要性时,与会各方"真的不存在太多歧见"。

此次惩罚可能会让德国付出经济代价,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却一直是最直率地反对普京的行动的西方领导人之一。在此次危机中,她和德国外长与普京及其他俄罗斯官员的接触最多。

去年,德国商家对俄罗斯出口了将近400亿欧元的商品,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总值也与此相差无几,进口商品几乎全都是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满足了德国约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不过,最近两周,默克尔加大了德国的回应力度,因为她认定普京吞并克里米亚的行动违反了相关承诺,认定他选择了过时的民族主义道路,选择了武力,没有选择最近数十年里一直支配东西方关系的合作性谈话,以及尊重现有国界的立场。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对俄关系的长期领导者,人们由此认为,如果更严厉的制裁势在必行,德国的支持可谓至关重要。奥巴马政府官员说,任何类似的制裁都会对"全球经济和单个国家造成影响"。

这名官员说,"俄罗斯人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他们将承担大得多的损失。"

俄罗斯辩称,实际上,克里米亚自18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领土,1954年才被苏联领导人尼基塔·S·赫鲁晓夫(Nikita S. Khrushchev)划入了乌克兰版图,而这不过是他在苏联内部作出的一种友好姿态而已。俄罗斯方面表示,他们之所以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目的是保护乌克兰的俄语群体免受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伤害,后者帮助推翻了更亲俄的前乌克兰政府。

不过,西方领导人指责俄方的军事入侵违反了国际法,而且违反了俄乌之间以及俄国和外界之间的特定协议。俄罗斯称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其他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口面临人身安全威胁,他们也对这种说法予以了驳斥。

西方领导人是在核安全峰会的间隙举行会晤的,此次峰会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就已列入日程。默克尔在对德国记者发言时指出,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她回忆说,1994年,乌克兰与美国、英国及俄罗斯签订了旨在确保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由此宣布了要放弃苏联时代的核武器。

她指出,俄罗斯"明目张胆地违背了该协议。"

Alan Cowell自柏林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为调和日韩盟友修改行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奥巴马为调和日韩盟友修改行程
Mar 25th 2014, 07:12, by MARK LANDLER

华盛顿——周二夜间,当存在分歧的日本和韩国领导人在奥巴马总统的撮合下在海牙进行和解会谈时,为期三个月的紧张的幕后美国外交努力也将功成圆满。

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措包括:奥巴马总统致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随后美国驻日大使卡洛琳·肯尼迪(Caroline Kennedy)与安倍晋三共进午餐;把东京和首尔都放进奥巴马下个月亚洲访问的行程,予以安排;以及在一个最中立的地方——一个通常用来裁定国际争端的庄严荷兰城市——来解决这场邻国之间的争端。

"东北亚的外交有点像高中的低年级舞会:凯西不想和杰米一起坐,但是如果萨莉过来和他们一起坐,她说不定就会同意,"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的亚洲问题高级顾问迈克尔·J·格林(Michael J. Green)说。"美国永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相当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自从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于一年多前上台执政以来,他们几乎已经到了不愿与彼此交谈的地步。他们之间的对抗复杂而又非常个人化,既植根于二战历史,又与他们自己保守且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倾向有关,正是由于这些因素,长期的积怨便更加难以化解。

目前,这场争执越来越让白宫感到头疼,特别是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这种敌意,在美国的两个关键亚洲盟友之间挑拨离间。这会使中国在东海获得更大的自由。如果存在分歧,日本与韩国在核问题上对朝鲜施压时也难以提高效率。

12月,美国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在访问日本和韩国期间也曾试图解决两国的争端;当时,他呼吁安倍晋三和朴槿惠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引起紧张的举动,也不要发出会产生类似影响的声明。

然而,安倍晋三不顾拜登劝告,仍坚持对靖国神社进行参拜。靖国神社是供奉日本战争亡灵的地方,由于这里也供奉着战犯,所以在韩国和中国人眼中具有沉重的意义。12月26日,安倍晋三在其政府的第一个周年的纪念日参拜了靖国神社,促使日韩关系进一步深度恶化。

因为坚信这两个国家不会主动修复关系,所以白宫提出要在荷兰的核安全峰会上,与奥巴马总统一同举行一个"三边"会谈。欧洲这个会谈场所和防止核扩散的主题都很合适。"这是一个多边会议,会议的地点不在亚洲,"一名高级政府官员说,"这次多边会议的主题,也是日韩两国持有一致立场的唯一问题。"

奥巴马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3月6日致电安倍时,他就说自己想将两个盟友撮合到一起。在那天的一次午餐上,肯尼迪给这个想法填入了一些具体内容。美国官员说,安倍愿意接受建议,但是在日本,用民族主义的言论去戳韩国人的伤痛是一个嗜好——即便安倍不这样,那些他身边的人也免不了这么做。

肯尼迪对拜登说,对于日本给人留下的这种试图去赞美战争历史,而不是去忏悔它的印象,如果安倍能够"真心实意地采取措施"去改变,那么还是能够重新赢得朴槿惠的信任的。两国的外交官都已经开始着手重建互信的工作;美国会给予鼓励,但把具体的操作留给它们自己。

最令韩国忿忿不平的恐怕是"慰安妇"问题,在二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女性被日本人绑架或引诱到军妓营工作。日本在1993年曾发表一份被称为河野谈话(Kono Statement)的正式声明,就这一虐待行径致歉。但随着日本民族主义的抬头,安倍的一名高级顾问说日本打算重新审视这一声明,从而再一次点燃首尔的怒火。

本月早些时候,安倍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对日本国会说,他的政府不打算改变或收回河野谈话。安倍还承诺会对身边的人加以管束,让他们不要发表挑衅言论,不过一名助手还是在周日对1993年的道歉表达了质疑,表明了安倍所面临的挑战。

白宫还有一道障碍需要跨越:奥巴马计划在四月访问亚洲,以弥补去年十月因政府停摆而取消的安排。政府在原本前往马拉西亚和菲律宾的行程中加入了日本这一站。

这让韩国及其华盛顿支持者大为警觉。在《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格林和他在布什政府的同僚车维德(Victor Cha)和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说,"访问东京和马尼拉的重要盟友,却跳过了另一个重要盟友韩国,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的首次亚洲之行,"将令朴槿惠感到难堪。

在经过激烈的内部争论后,白宫又将首尔加入到行程中。分析人士称,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海牙会议上,韩日双方就有了同样的动力,愿意做出有效的磋商,因为一个月后他们都将作为东道主接待奥巴马。

"在本国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安倍和朴槿惠都不希望只是听总统向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好好相处,"格林说,"他们希望能鼓吹他们各自的成就。"

翻译:陈柳、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俄吞并克里米亚再度考验北约角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俄吞并克里米亚再度考验北约角色
Mar 25th 2014, 05:46, by STEVEN ERLANGER

伦敦——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一事,突然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制衡莫斯科的核心角色带来了新生,而同时得以突显的,还有关于北约的抉择及其行动能力的种种问题。

上周二,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旋风出访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传达的讯息是,向它们保证北约成员国的身份意味着受到美国的保护。不过,鉴于西方极为不愿动用武力来回应俄罗斯的侵略之举,尚不明朗的是,一旦弗拉基米尔·V·普京总统(Vladimir V. Putin)继续尝试在前苏联地区扩张莫斯科的影响力,北约的集体安全保障对乌克兰等非成员国意味着什么?

伊恩·邦德(Ian Bond)在伦敦的研究机构欧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任外交政策主管,他说,"普京刚刚让北约有事可做了,但问题是,北约能有所作为吗?"他还表示,目前至关重要的是阻止普京进一步行动。"假如俄罗斯部队进入乌克兰东部,北约该怎么办?"他问道。

老话是这么说的,北约的目标是,让美国进来,让德国下去,让苏联出去。现如今,普京表现得更像是冷战中的对手,辩称俄罗斯有权保护全世界的俄罗斯人。因此,尽管"转向亚洲"的说法被大肆宣传,美国却将面临在欧洲保持并展示军力的更大压力。

乌克兰危机揭幕以来,美国已在北约的框架下分别向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派出了更多的F-16和F-15战斗机。美国开启了机载警报与控制系统(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简称Awacs),让预警机飞临波兰与罗马尼亚的边境,并且下令增加与黑海舰队进行的演习。

奥巴马总统上周一表示,"作为北约盟国,我们对集体防务许下了郑重承诺,我们也必将遵守这一承诺。"

卡内基欧洲中心(Carnegie Europe)的主任扬·特肖(Jan Techau)说,乌克兰危机"彻底地提醒人们,北约为何有用。假如没有北约,东欧和西欧现在就会为切实的生存问题而挣扎。现实是不用。"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爱沙尼亚分析师卡德莉·利科(Kadri Liik)说得简明扼要:"现在待在北约里真好。"

一些官员,比如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已经表态,北约"没有在此寻求军事选项,这不是克里米亚战争。"不过,欧洲改革中心的邦德认为,此类表态是个错误。"有可能普京会听进去,然后认为进军乌克兰东部也跟接管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一样后果有限,不过是几周绵软的制裁,"他说。

邦德表示,他更希望看到积极的军事演习,而且要马上进行。他说,驻欧美军计划今年7月在乌克兰军演,"或许有理由提前进行。"

不过,在财政紧张时期,美国加强此类参与也可能让欧洲日渐式微的投入进一步缩减,而这种努力是为了打造一个具备必要能力的欧洲安全与防务整体。

随着北约对阿富汗问题的长期介入的结束,对俄罗斯和欧洲的重新重视也可能会让该联盟推迟旨在让自己变成全球性力量,有能力应对像恐怖主义和网络战这样的威胁而采取的努力。这些目标本应是下一届北约峰会的重点。峰会将于9月在威尔士召开。

美国前驻北约大使、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现任主席伊沃·H·达尔德(Ivo H. Daalder)说,眼下对这个大西洋联盟而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是确保第五条款——集体防御的承诺——看上去是坚定的而且进一步得到加强。这意味着增加部队部署,以及像去年11月举行的"不变的爵士乐"(Steadfast Jazz)那样的演习。那次演习是十多年来首次依据第五条款举行的演习,演习所在地位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附近。参加演习的法国兵力远多于美国兵力,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下次演习时发生变化。下次演习将在2015年举行,预定的演习地点在伊比利亚半岛附近。

"过去二十年间加入北约的那些盟国之所以这么做,从根本上是因为它们希望得到美国和北约提供的安全保护,而过去三周发生的事情提醒他们,这么做是对的,"达尔德说,"但对于保卫这28个国家,我们必须严肃对待,通过制定严肃的应急计划、像'坚定爵士'那样的严肃军演以及对武装力量进行可见的部署来做到这一点。"

近年来,随着美国寻求与俄罗斯和解并强调中国构成的威胁日益严峻,就连美国对第五条款的承诺也受到了质疑。北约的一名高官称,直到2009年北约才起草了一份保卫波罗的海国家的作战应急计划,那时离它们加入该联盟并得到联合防御承诺已经过去了五年。

这名北约官员称,同样地,2008年,第二届布什政府力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该北约,却未"认真地想清楚如何保卫它们"。当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一次联盟峰会上,普京不请自来地进入宴会现场并表示,他认为乌克兰"不算个国家",并向北约发出警告,俄罗斯永远都不会接受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

布什的提议遭到了德国、法国和意见不一的北约的拒绝,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仅仅得到了它们有一天会成为北约成员的承诺。

"2008年时那么犹豫不决,没有坚定地做出选择是个错误,"利科说,"我们当时体现出了北约不团结,并且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制造既成事实的机会。"

自那时以来,联盟内部一直未就扩张达成过一致。与此同时,俄罗斯以保护受到威胁的俄罗斯人为借口,对抗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亲西方的政府,导致格鲁吉亚部分领土成为独立国家,现在又吞并了俄罗斯黑海舰队(Black Sea Fleet)总部所在的克里米亚。

美国大学国际服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at American University)院长詹姆斯·戈德盖尔(James Goldgeier)称,北约从未理清应该如何对待像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这样的国家。"我们过去从未,而且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能解决那片地区的不安全问题的方案,"他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知道,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对普京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在他看来,确保乌克兰不西化要重要得多。"

翻译:黄铮、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彭博亚洲资深编辑不满编辑方针辞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彭博亚洲资深编辑不满编辑方针辞职
Mar 25th 2014, 04:47, by RAVI SOMAIYA

周一,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一名驻亚洲的资深编辑本·理查森(Ben Richardson)宣布辞职,称辞职原因是不满公司去年年底对关于中国的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处理方式。

去年11月,多家新闻机构报道称彭博拒绝刊登一篇调查性文章,理查森是在那之后离开彭博的第三名采编人员。那篇文章揭露了中国一名顶级富豪与中国一些高层领导家族之间的联系。

"我离开彭博是因为那篇报道遭受不当处理的方式,也因为公司后来在全球新闻界发布的误导性声明,"他在写给媒体新闻网站Romenesko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他还写道,彭博雇员如果公开发声,就会面临法律后果。

彭博公司证实理查森已于本月离职,但拒绝进一步置评。理查森在LinkedIn上的简介显示,他是2008年加入彭博的。记者周一未能立即联系到理查森本人。

在去年秋天的文章中,包括《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在内的几家新闻媒体援引彭博新闻社未具名雇员的话报道称,由于担心彭博新闻社被驱离中国,该社的高级编辑决定不刊登涉及中国显贵的前述文章。彭博新闻社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否认了相关文章被毙的说法。

上周,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董事长高逸雅(Peter T. Grauer)在香港表示,公司应该重新考虑商业新闻之外的报道,因为它们损害了彭博金融数据终端在中国市场的巨大销售潜力。他没有具体指明需要重新考虑的文章。理查森在他的电子邮件里说,高逸雅的评论"从商业角度说明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思维框架。"

理查森写道,"显然,有必要就媒体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展开一场热烈的讨论。彭博没有进行这样的讨论。"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要求美国停止网络间谍行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要求美国停止网络间谍行为
Mar 25th 2014, 05:03, by 杰安迪

北京——有新闻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以黑客手段入侵了中国最大电信公司的电脑网络,中国政府由此于周一要求美国对这些行动作出解释,并停止网络间谍行为。

前述新闻报道依据的是美国国安局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提供的文件,讲述了NSA如何渗透华为的服务器,并且监视该公司的高管,以求发现他们是否和中国军方存在关联。入侵行动的目的还包括挖掘华为的技术,获得华为的手机、光纤和网络集线器用户的通讯记录。

美国官员一直在设法阻止华为进入美国通讯市场,因为他们担忧,华为的设备可能会给中国黑客窃取美国公司和政府机密提供一道"后门"。

华为的创办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工兵,该公司坚称自己独立于中国政府之外,但却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被隔绝于北美市场之外。前述文件没有透露NSA是否发现了相关证据,表明华为的独立性比它自称的要小。

《纽约时报》和《明镜》周刊(Der Spiegel)于上周六刊登了相关新闻报道,《明镜》周刊编写的《NSA综合体》(The N.S.A. Complex)一书包含了前述文件。

和斯诺登之前的爆料一样,对美国网络间谍活动的这一最新披露可能会让奥巴马政府曝光并遏止中国网络间谍活动的努力变得复杂。斯诺登去年告诉香港一家报纸,NSA侵入了中国的移动电话公司和网络枢纽,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和服务器。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斯诺登的这些说法均未得到独立证实。

周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有关NSA和华为的新闻报道表示"严重关切",呼吁两国加强努力,结束这种间谍活动。

"我们一贯认为网上信息通信技术应该使用于一国的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不能利用这样的手段来进行网上的窃密监听监控行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方也一贯主张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制定相关的规则,来共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中国官方媒体对相关新闻报道的反应相对比较冷淡,主要新闻门户就此事进行的报道也颇为有限。

相对稀少的谩骂声音可能和时机有关。上周四,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携母亲和两个女儿抵达中国,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此外,周一下午,习近平主席在海牙参加核安全峰会(Nuclear Security Summit)期间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晤。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马来西亚总理称失联客机坠入南印度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马来西亚总理称失联客机坠入南印度洋
Mar 25th 2014, 03:29, by THOMAS FULLER, 储百亮

澳大利亚皮尔斯空军基地——一家英国卫星公司解决了围绕3月8日失踪的马航班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他们使用了一种复杂的数学算法,确定失联飞机是在南印度洋的海中结束了航程。以"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物理法则为指导,这家名为Inmarsat的公司分析了飞机信号频率的微小转变,由此推断出飞机的航线,以及它可能所处的最终位置。官员们说,这种方法以前从未被用于调查空难。

本周三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达克(Najib Razak)宣布,据信失联班机上无人生还。这是有关这架波音777飞机命运的首个确定性消息,让机上乘客的亲属悲痛欲绝。

面容肃穆的拉达克说,"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点,远离任何可能的降落地点。因此我怀着深切的悲痛和遗憾告知大家,根据这一最新数据,MH370航班最后落入了南印度洋。"

纳吉布似乎急于给乘客亲属带去一些确定性的消息,过去两周多的时间里,亲属们一直在抱怨自己获得的信息不完整,有时还相互矛盾。失联班机上有三分之二的乘客是中国公民,该航班于3月8日午夜从吉隆坡出发,原定飞往北京。

不过,许多怒不可遏的中国乘客亲友拒绝相信这个消息,他们痛哭流涕地嚷嚷着,马来西亚人在撒谎,在隐瞒他们手头的信息。

众多乘客家属聚集在北京的丽都酒店等待失联航班消息,其中一名女性家属说,"马来西亚政府没说实话。所有的政府都是腐败的。马来西亚政府有所隐瞒。"

此次发布的消息对于解决飞机消失的更深层谜团几乎没有帮助,也不能说明,某个掌握飞机航行和飞行系统详尽知识的人为何会让飞机急剧偏离航线。调查人员已经仔细核查了机上239名乘员的背景,包括两名飞行员和空乘人员。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为前述核心问题找到答案。

尽管人们早有预期,失联航班已坠海的消息依然是一记重击,扑灭了许多人日渐绝望地坚守着的希望,这些人原本希望飞机因某种原因遭到了劫持,被带到了某个隐蔽的地点,机上乘客依然还活着。

宴会厅里的几个人当场瘫倒,被放上了带轮担架,带到了停车场,那里停满了警车和救护车。在酒店内,每隔几英尺就有穿着深蓝色制服的警察在实施警戒,禁止大量你推我搡的记者进入宴会厅。从宴会厅出来的几名女性哭得十分伤心,她们的朋友和家人不得不扶着她们走到电梯前。

一名穿着红色滑雪服的年轻女性说,"我们要知道真相。中国政府应该加快步伐,为我们找出真相。没人在意我们,没人在意我们家人的生命。"

中国知名社会评论人士李承鹏说出了许多中国人对前述官方声明的深深怀疑。他在自己的微博里为700万粉丝贴出了一条讯息,把纳吉布的新闻发布会称为排练好的表演。他写道,"刚才其实不是在公布真相,而只是在表演公布真相,看上去,好有排练的痕迹。政客无耻,查下去!"

马来西亚总理此次的声明依据的是新的卫星信号数据分析结论,该结论排除了飞机从3月8日的已知最终位置向北飞往陆地的任何可能性。分析断定,飞机肯定飞向了南方,最后一次记录到信号时,飞机应该即将耗尽燃料,并且位于一片风大浪急的深海上空,距它能安全着陆的任何地点都有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以上的距离。

周一,在澳大利亚一架军方搜寻飞机发现了一些疑似失踪飞机残骸的漂浮物后,搜寻行动更紧密地集中在那片区域,舰船纷纷赶去调查。

前述分析当中的一个假设是,至少是在飞行的最后几个小时,该飞机飞行的高度和方向都比较稳定,这表明飞机是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下飞行的。专家称,这当然是一种可能的情形。"'航向选定模式'没有智能,"一名要求不具名的前波音飞行教练说,指的是飞机自动驾驶模式的一种设置。他说,"飞机只知道'保持当前航向',其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名教练曾在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培训波音飞机飞行员,他表示,在那种模式下,飞机多半会一直平稳飞行,直到一个引擎的燃料供给耗尽为止,但在这之后,飞机多半会迅速失去平衡,如果没有熟练的飞行员加以控制,飞机就可能坠毁。马航飞机起飞时携带了充足的燃料,足以飞往距吉隆坡2500多英里的北京,还留有确保安全的富余;基于这一点,马来西亚官员估计,飞机可能一直在空中飞行,直到记录到最后的卫星信号大约半小时以后。

周一发现的漂浮物是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一架P-3猎户座(P-3 Orion)侦察机的机组人员在澳大利亚珀斯西南约1500英里处看到的。澳大利亚当局称,澳大利亚海军测绘船"成功号"(Success)已经奉命去寻找并打捞那些漂浮物。中国一架军用飞机也报告称,可能在相关搜寻区域看到了漂浮物。不过,中方看到的漂浮物是在不同的地方,而且不太确定,跟卫星图像里的漂浮物痕迹一样。

机身及其他体积大的部分很可能已沉入海底,对它们的搜寻可能会集中在疑似路线附近的有限范围之内。不过,搜寻漂浮残骸的范围可能会越来越大。调查人员称,残骸会提供飞机坠海的证据。

曾通过实验研究澳大利亚周围洋流的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海洋学家埃里克·文塞比勒(Erik van Sebille)表示,南印度洋的条件"极其不利",波浪、旋流和风的强度都居于世界前列。南印度洋的洋流可能会让漂浮残骸向四面八方分散。

"那里的整片海洋就像是一台弹球机,"文塞比勒博士说,"很难追踪或预测水往哪儿流,也很难进行目前来说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倒推水是从哪儿来的。"

找到飞机的飞行记录仪,也就是黑匣子,对查明导致飞机失踪的可能原因至关重要。这种设备能发射信号,帮助搜索人员锁定它们,不过,要想在黑匣子电池电量耗尽之前找到它,搜寻人员已经只剩大约两周的时间。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周一表示,将把一套水下声波定位系统(Towed Pinger Locator System)调配到该区域,该系统能定位水下2万英尺的黑匣子。"这一举措完全是出于谨慎,为的是将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提前调配到离搜寻区域更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如果找到残骸,我们就能尽快行动,因为黑匣子声脉冲发送器的电池寿命是有限的,"第七舰队(Seventh Fleet)作战部官员克里斯·布德中校(Cmdr. Chris Budde)在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声明中说。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Thomas Fuller 自澳大利亚皮尔斯空军基地、 储百亮(Chris Buckley) 自马来西亚吉隆坡报道。Michael Forsythe 自马来西亚雪邦、Nicola Clark 自巴黎、黄安伟(Edward Wong) 自北京、Matthew L. Wald 自华盛顿、Michelle Innis 自澳大利亚悉尼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从哪下手遏制普京?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从哪下手遏制普京?
Mar 24th 2014, 23:40,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不管是在莫斯科还是华盛顿,很多人似乎都一心想要重启冷战。我不是其中之一。但如果我们要迎来一场新冷战,那我有一个条件:我想要一次新的月球发射。

太空竞赛(Space Race)以及它所带来的科技不单单是美苏导弹竞赛的副产品,但那场竞赛肯定为它们注入了活力。好吧,如果我们又要开战,那这一次我想来一次地球竞赛(Earth Race)。我希望美国能牵头制定一项能源政策,来削弱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油气独裁,还能附带地催生一些科技。这些科技将减缓气候变化,让美国成为全球的科技和道德领袖,并且确保下一代能在地球上茁壮成长。

与刺激/赤字之辩相反的是,关于能源,现在真的有能让民主党和共和党进行一场"大妥协"的原料——如果奥巴马总统想试着忘却的话。这种能源大战略将是第一位的。美国能源政策中战略意图的缺乏程度令人震惊。两党都多次让我们的经济被中东和拉美的石油暴君,以及能源业的兴衰挟持。

能源创新公司(Energy Innovation)的首席执行官哈尔·哈维(Hal Harvey)称,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关键要素是,首先"同时优化购买力、可靠性和清洁性,而不是以其中一方为代价来改善另一方"。其次是"利用新技术,我们终于有能力建立一个能引以为豪的能源体系,并且通过选择这样的未来,我们将催生出更多的技术,这些技术会带来真正用得起、可靠、清洁的能源"。第三是"确保我们丰富的天然气真的能开启一个真正清洁的未来"。

这便是奥巴马应该向石油业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提出的交易。"你们真的想让美国开发天然气?真的想自由地把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全球市场上去——只要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并以削弱普京主义的方式影响全球市场?你们真的想建成Keystone输油管道?好吧,我都同意。但作为回报,你们要为我搭起通向美国安全、清洁能源的未来的一座桥梁。

哈维认为,这份协议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为了确保天然气是福音而不是祸患,油气产业——以及受制于它们的议员——必须遵守国家规定,根据已知的最佳手法开采天然气,包括防止甲烷泄露的诸多策略。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威力比二氧化碳大得多。

第二,我们需要为发电行业制定一个国家级的清洁能源标准。一种流行的做法是,要求公用事业企业增加零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核能——所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比如,每年增加2%。制定这样的标准将为可再生能源创造市场。可再生能源可以压低成本,确保将天然气作为替代煤炭的过渡性燃料,而不是太阳能、风能或其他清洁能源。有30个州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这种做法,极为成功地刺激了新技术的发展。

第三,我们必须提高能效,加速开发清洁电力技术,这需要把我们现有的研发项目提高到应有的层次,或许应该是目前水平的三倍。这将是我们长期优势的来源。

第四,我们必须实施与收入无关的碳税政策——这是共和党的主意,得到了美国德高望重的议员、里根政府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George Shultz)的支持——从而取代工资税和企业税。

我讨厌Keystone工程。与钻井相比,从沥青砂中提取石油的碳排放量更高,而且破坏地貌。但是,如果非得批准这个工程,才能产生一个真正具有变革性的清洁能源政策,那我就同意。你不可能不做什么交易就来改变既得利益,但必须是明智的交易。

这一项在能源领域的大妥协将推动我们的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和气候政策。如果我们的北约盟友也配合采取类似的行动,就可以及时地大幅削弱普京利用能源要挟邻国的能力。这也可以使美国人免受价格冲击——因为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免费的,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农场、沿海城市和公共健康系统的适应力,让我们的能源政策朝着利用自身优势的方向上倾斜,我们的优势是技术,不是石油。

Macro Advisory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纳德·穆萨维扎德(Nader Mousavizadeh)最近在回忆过去时对我说,一位美国能源公司高管曾经告诉他:"我们唯一永远不会缺少的,就是技术。"我们要利用好我们的优势。

我真不愿看到奥巴马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数着医改网站(HealthCare.gov)上签保单的人数过日子。他必须意识到,普京的克里米亚大冒险已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那就是把美国带向清洁能源的未来——此举会让我们更强大,让普京更脆弱,让世界更安全。

翻译:陈亦亭、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经济低迷源自政策软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经济低迷源自政策软弱
Mar 24th 2014, 23:38, by 保罗·克鲁格曼

目前似乎没有重大经济危机正在发生的迹象,很多地方的决策者都为此而自我夸耀。比如,欧洲的决策者们正在因西班牙的经济复苏而沾沾自喜:该国今年的增长速度似乎会至少比先前的预测快两倍。

不幸的是,这意味着西班牙经济增速是1%,而不是0.5%,该国的经济状况非常低迷,青年失业率高达55%。就连这也可以被当成是个好消息,只能说明我们已经对可怕的经济状况司空见惯。现在的状况之糟糕,已经超出了几年前每个人的想象,但大家似乎越来越接受这种悲惨局面,已经把它视为一种新常态。

这种事是怎么会发生的呢?当然,它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近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思考,部分原因是有人让我对日本摆脱通货紧缩陷阱的举措进行一个新的评估。我认为,我所称为的"怯懦陷阱"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既是指一些政策制定者某种贯彻始终的倾向:他们大体上拥有正确的思路,但在现实中却畏首畏尾;也是指这种怯懦最终在政治上、甚至在经济上导致的事与愿违。

换句话说,叶芝(Yeats)说得对:最优秀的人信心尽失,最糟糕的人却满心狂热。

关于"最糟糕的人":如果在过去几年里,你对经济辩论有所关注,你就知道美国和欧洲都有势力强大的"痛苦党团"(pain caucuses)——这些党团极有影响力,强烈反对任何有可能让失业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政策。美国和欧洲的"痛苦党团"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但它们都总是错误,又从不自我怀疑,其斑斑劣迹同样令人侧目。

在美国,华尔街和国会各有一批人,五年多来一直发布着耸人听闻的警告,说会出现通货膨胀失控和利率飙升。你可能会认为,既然这些可怕的预言一个都没有成真,人们可能就会重做考虑,但是这些年来,同样这一批人还在受邀作证,而他们也仍然在老调重弹。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采用严厉的紧缩计划已经四年了 。这些计划的设计者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它们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它们对经济的影响会是积极的,因为紧缩政策会激发人们的信心。不用说,信心仙女从未出现过,而经济和社会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尽管如此,这些权威人士却说,紧缩必须继续,直到提振信心为止。

那么,优秀的人有怎样的反应呢?

优秀的人的确有,他们不认为大规模失业的局面是无法挽救或者是不应该挽救的。奥巴马政府的核心——或者至少是经济模式——没有问题。美联储(Federal Reserve)顶住了那些声称魏玛之春、通货膨胀即将来临的人的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公布了研究成果,驳斥通货紧缩无痛的说法。但是,这些优秀的人似乎从来不愿意将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

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奥巴马的刺激计划。由于当时糟糕的经济局面,这项计划的力度明显不够。这并非所谓的后见之明。我们当中有些人一开始就警告称这项计划可能力度不够——而且因为它被过度吹嘘,持续的高失业率可能最终会使公众对整个刺激计划失去信心。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人们不太了解的是,美联储其实已经以自己的方式做了同样的事情。从一开始,负责货币政策的官员就排除了最可能会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尤其是那些发出愿意容忍(至少临时容忍)较高通胀率的信号的政策。所以,他们实施的政策让人们失望,最后还给人留下了无所可为的印象。

甚至连日本可能也处于同样的状况——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日本彻底摒弃了过去的政策,最后采纳了西方经济学家在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一直推崇的激进货币刺激政策。然而,人们对整体情况仍然缺乏信心,在制定通胀目标等政策方面,仍然倾向于把标准订得低于实际需要。这样,日本无法实现"经济腾飞"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新政策给日本带来的经济增长,根本不足以使它真正摆脱通货紧缩。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优秀的人会这么怯懦,而坏人却充满自信。我认为,答案与阶级利益存在很大关系。但是,这是另一个专栏应该讨论的问题。

翻译:土土、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涉合规调查辞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涉合规调查辞职
Mar 24th 2014, 23:45, by NEIL GOUGH

香港——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周一发给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该行一名主要交易撮合人辞职,此人是美国政府针对摩根大通在中国的招聘行为进行调查的重点对象。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银行业联席主管特蕾泽·埃斯珀迪(Therese Esperdy)在这份备忘录中说,方方最近"告知我们他要辞职",方方在摩根大通任职已有十多年,他辞职时的位子是摩根大通负责对中国投资的首席执行官兼亚洲银行业务联席主管。

自去年起,摩根大通一直是美国一项联邦反腐败调查的对象,调查针对的是该行的"子女项目"(Sons and Daughters)招聘计划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也就是摩根大通招聘中国高官以及商业领袖子女的做法,是否与该行赢得某些具体投资银行业务中的角色有关系。

方方年近50岁,他是在电子邮件中讨论过上述招聘做法的几位摩根大通高管之一,这些电子邮件已被上缴给美国政府。他在一封邮件中写道,"你们都知道,我一直很相信'子女项目',它"与得到中国公司的咨询业务"几乎成线性关系"。

方方或摩根大通银行的其他高管还没有作为美国调查的结果被指控犯有不当行为。

方方辞职的消息最初由《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

这份备忘录显示,方方辞职之后,摩根大通任命了另一名资深银行家、曾任该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的龚方雄接任中国投行业务主管一职,他将主要负责建立客户关系的业务。

摩根大通还任命顾宏地和赵竞为中国投行业务联席主管。

方方一直被认为是摩根大通中国业务能手之一,他在中国政府和商业圈的深厚人脉,接连不断地为摩根大通带来利润丰厚的承销和咨询业务。

这种人脉的一个例子,即此前曾被报道的摩根大通与中国光大集团之间的关系,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和布鲁克林联邦法院调查人员的调查,光大是一个由中国政府持股的金融服务与银行业集团。

根据记录和采访材料,2010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为儿子加入摩根大通的事情找过方方。方方对其请求表示欢迎,一天后,他在一封邮件中敦促同事们讨论"今后我们如何能够更大地联动这个客户"。

唐双宁的儿子唐晓宁曾在高盛银行(Goldman Sachs)和花旗集团(Citigroup)任职,在唐晓宁在摩根大通任职期间,摩根大通不断接到唐双宁属下公司的业务。据研究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旗下的Capital IQ的材料,2012年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曾雇佣摩根大通来为公司的一笔价值1.62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的股份销售提供咨询服务,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是光大集团下属的一个主要做可再生能源的子公司。

当年5月,唐晓宁的合同到期时,摩根大通面临一个转折点。在方方的敦促下,唐晓宁的合同得以延长。方方写道,"鉴于我们与中国光大目前的情况,我认为我们也许需要与晓宁再签一份合同。"

2013年11月,在美国进行调查的消息传出几个月后,摩根大通退出了为中国光大银行出售股份的承销业务,光大银行是国有光大集团的一个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去年12月进行的募股筹集到30亿美元,是香港2013年最大的一笔首次公开募股。

今年1月,摩根大通由于招聘调查的担心,退出了另一笔业务,也就是天合化工集团在香港募资1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的计划。天合化工集团是一家中国的非国有公司,摩根大通此前曾雇佣该公司总裁的女儿。

方方于2001年在香港加入摩根大通,以前他曾是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这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公司。在加入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之前,方方曾在香港和纽约受雇于美林(Merrill Lynch)银行,担任投资银行家。

方方与政府的关系在2011年进一步加强,因为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该机构负责给国家提建议,共有2000多名委员,其中有政府官员、也有名人和商人。方方是中国人,毕业于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曾在纳什维尔州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获得MBA学位。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台湾官方称强制驱散抗议学生有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台湾官方称强制驱散抗议学生有理
Mar 24th 2014, 23:43, by 王霜舟

台湾台北——台湾行政院院长江宜桦周一表示,政府在当天早些时候将示威者强制驱离立法院是有理由的。与此同时,学生为抗议一项与中国大陆签订的贸易协议而继续占领立法院。

行政院院长江宜桦说,"昨天晚上所发生的,不是街头上的游行而由警察镇压,相反地,是抗争民众冲进行政院,要企图占领这所大楼,破坏我们的行政运作。"他指的是内阁的办公楼。至少有110人受伤,其中包括52名警官,警察使用了木棒,后来还使用了镇暴水车来阻挡不断扩大的抗议人群。在一份网上发表的声明中,自上周以来一直占领着立法院的抗议者称,他们"严厉谴责对手无寸铁的学生采取的暴力行动"。

江宜桦说,周一早上警察清理行政院大楼时逮捕了61人,其中有35人可能会被起诉。

政府现在面临的问题正在扩大,一些学生组织已经呼吁在台湾全岛罢工停课,以让更多的人能到首都台北市参加抗议活动,台湾是一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自治岛屿。

在抗议者被清理几小时之后,江宜桦周一在行政院举行的为时一个小时的记者会上呼吁学生不要推动罢工。

他说,"这件事情的本质,是来自于社会各界对于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以及未来的审议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绝对没有理由构成以这个事件、以这样的议题为藉口去发动全国性的罢工、罢课。"

这项与大陆签订的贸易协议将允许两岸在一系列服务领域、从银行业乃至殓葬馆,进行投资,协议触及了人们关心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包括台湾的独裁历史、以及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令人不安的关系,不断崛起的中国认为台湾岛是其领土的一部分,最终必将与大陆实现统一。

虽然许多参加抗议的学生彻头彻尾地反对这一协议,但其他抗议者则称,他们支持降低某些行业的贸易壁垒。他们说,他们最本质上反对的是这一协议在台湾立法院通过的方式。执政党国民党的党员强行将这一动议提交至立法院进行投票,而没有对协议进行承诺的逐条审查。

对此,反对党民进党大呼作弊。很多抗议者把国民党的做法称为"独裁",这个尖锐指责暗示着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民主化之前,国民党曾在台湾独揽大权的历史。

学生领袖林飞帆周日在被占领的立法院的讲台上喊道,"政令宣导,罔顾民意,既不民主,又无法治。"

国民党在立法院拥有稳定的多数席位,这意味着该党有足够的票数最终核准这一贸易协议,该协议是由代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半官方机构于2013年6月签署的。

台北市国立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政治科学研究学者林继文说,"政府一直在尽可能低调地做这件事。"

"政府不想让社会来讨论这件事,只想在短时间内将协议通过。这不仅仅引起学生的愤怒,还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马英九总统把与中国大陆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他说,该协议对维持台湾的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他说,没有这一协议,台湾就不能与其他国家和贸易组织签订协议,比如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简称TPP)组织,该协议也是2010年与大陆签订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的一个后续协议。

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在马英九执政的6年期间快速增长,贸易额几乎翻了一番,去年达到1970亿美元。但是有关贸易协议的一些争议围绕着一种担忧,那就是中国大陆可能会利用经济来进一步强化对台湾的主权。

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至洁说,"贸易问题的背后一直都隐藏着主权问题。这是一种独特的台湾担忧。我认为这个服务贸易协议是马英九总统向着与中国大陆达成和平协议、或与其增进基本关系而迈出的一步。"

占领立法院的学生说,他们将继续抗议,直到该贸易协议被退回立法院进行逐条审查为止,他们还呼吁通过另一项法律,通过该法来更严格地审查与中国大陆签订的协议。

与对待行政院的抗议不同,政府对占领立法院的行动表示出暂时的容忍。江宜桦说,"立法院是一个民意代表聚集讨论国家法律及其他政务的地方,有时我们也会看到,立法院里因为大家意见还没有办法获得共识而暂时会停摆几天。"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