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阿瑟·盖尔布去世,曾给时报打下烙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阿瑟·盖尔布去世,曾给时报打下烙印
May 21st 2014, 11:49, by SAM ROBERTS

阿瑟·盖尔布(Arthur Gelb)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他在《纽约时报》曾连续数十年都是一个主导性人物。他将《纽约时报》的都市报道和艺术报道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帮助时报在现代塑造了自身的形象。阿瑟·盖尔布周二在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90岁。

其子,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总经理彼得·盖尔布(Peter Gelb)透露,死因系中风并发症。

盖尔布在1944年被录用为送稿生(copy boy),之后一路晋升,并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了《纽约时报》独一无二的人物。他作为评论人、首席文化记者、都市版主编、执行副主编及执行主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89年,他在执行主编任上退休。

瘦高的盖尔布——身高6英尺2英寸(约1米88)——无论担任哪个角色都不知疲倦、躁动不安、咄咄逼人,热情洋溢地回应可能挖到的猛料时如此,对其他管理层成员的突发奇想做出激烈反应时也是如此。那些突发奇想的念头常常来自同样不知疲倦的A·M·罗森索(A. M. Rosenthal)。罗森索在纽约城市学院(City College)就读时比盖尔布高两级,之后在时报的管理层级上也总是领先一步。罗森索最终担任了主编,这是新闻编辑部的最高职务。

盖尔布在为文化版撰稿时,在日益壮大的外百老汇发现了许多新星。他的评论和新闻报道对不少崭露头角的新星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包括伍迪·艾伦(Woody Allen)、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迪克·格雷戈里(Dick Gregory)、兰尼·布鲁斯(Lenny Bruce)、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约瑟夫·帕普(Joseph Papp)和科琳·杜赫斯特(Colleen Dewhurst)。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作为编辑部领导层之一,在构思和执行一系列单日独立版面时,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如周一体育版(SportsMonday)、科技版(Science Times)、美食版(Dining)、居家版(Home)、周末版(Weekend),以及在周日发行的专题杂志。所有这些尝试,在扩大和加深新闻报道的同时,都成为了广告的持久载体,即使在经济形势不佳时也是如此。其他报纸竞相效仿这种做法。

在盖尔布担任都市版主编任内,时报在弗兰克·塞皮科(Frank Serpico)警官披露的情况激发下,对警队的系统性腐败进行了调查。这平衡了时报对时任市长约翰·V·林赛(John V. Lindsay)的政府不时表现出的热情拥戴,也催生了推行改革的纳普委员会(Knapp Commission)。

时报出版人小阿瑟·苏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周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盖尔布"为我们的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洞见"。

盖尔布还发起或主管了许多获奖的调查报道,如揭露一名歹毒的美国纳粹分子背后有鲜为人知的犹太渊源;一名低调的郊区女孩在下东区过着吸毒成瘾的隐秘生活;一尊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突出展示的古希腊花瓶出处并不光彩,是从意大利走私而来。(该博物馆的理事会包括当时的时报出版人阿瑟·O·苏兹伯格[Arthur O. Sulzberger]。)

盖尔布和罗森索共同编辑了数册由时报文章、专栏和讣告组成的文集。他们也卷入了一场涉及他们的朋友,作家耶日·科辛斯基(Jerzy Kosinski)的争议。《村声》(The Village Voice)在1982年指称科辛斯基犯有抄袭等文学罪行。

在被人指责袒护科辛斯基之后,盖尔布和罗森索授意在艺术休闲版发表了长达6000单词的文章进行反驳,称科辛斯基的祖国波兰的共产党政府策划了一场抹黑行动,他是其中的受害者。多年以后,批评家爱德华·诺伊尔特(Edward Neuert)在Salon网站上写道:"现在我们清楚了,科辛斯基最有力的构思是自己的生活。"

时报前记者埃德温·戴蒙德(Edwin Diamond)在1993年的著作《时报之后:新纽约时报幕后》(Behind the Times: Inside the New New York Times)中写道,罗森索和盖尔布"很聪明,不至于会向评论人士施压,撰写吹捧的评论",但是"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推动,在新闻版面上刊登涉及朋友的正面报道"。

盖尔布以栽培新秀而著称,他提携了很多后辈,包括莫琳·多德(Maureen Dowd)、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艾达·露易丝·赫克斯泰勃尔(Ada Louise Huxtable)、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弗兰克·里奇(Frank Rich),以及首席摇滚乐评人约翰·罗克韦尔(John Rockwell)。

"他具有一般的编辑身上惊人地罕见的特质,"曾是时报影评人的作家雷纳塔·阿德勒(Renata Adler)说。"他能让你想写东西。"

他还作为研究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的专家,与妻子芭芭拉共同经营了第二项事业。他们出版了两本权威著作,阐明了奥尼尔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人物所具有的影响力。

盖尔布和芭芭拉·斯通(Barbara Stone)是在时报编辑部相识的,当时两人都是时报的小职员。芭芭拉·斯通是小提琴家雅沙·海飞兹(Jascha Heifetz)的侄女,也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作者、剧作家S·N·贝尔曼(S. N. Behrman)的继女。阿瑟·盖尔布与芭芭拉·斯通在1946年结婚,同年盖尔布从纽约大学毕业。盖尔布逝后,芭芭拉仍在世。他在世的家人除了儿子彼得,还有另一个儿子,在马萨诸塞州设计和建造房屋的迈克尔(Michael);孙辈四人,包括执导纪录片《寿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的戴维·盖尔布(David Gelb);以及曾孙辈一人。

盖尔布承认:"我不敢肯定,自己会不会愿意为我这么一个编辑工作。我很明白,并不是每个记者都会迫不及待地去追我提出的无数线索(那些线索有时可能并不可靠),有人会觉得我仿佛是个疯子。"

但是他记得,在与记者进行了一次尤具挫败感的猫抓老鼠游戏之后,他得到了自己的甜蜜复仇。

"有一天中午之前,我在都市版的编辑部里问了一个又一个记者,有没有空,"他说。"我问的前四个人都号称,在忙活我之前交给他们的任务。第五个人,彼得·米里恩斯(Peter Millones)说自己能腾出时间来。我说,'给你一张棒球世界大赛(World Series)的票。'"

尽管他时常言行莽撞,但有时候也会停下来反省。

担任编辑时,他抓住一名记者,和蔼地开始问:"你知道他们都怎么说我吗……"

那名记者实事求是地说道,"嗯,肯定啊。"

盖尔布追问,"都说什么?"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用NSA情报活动反击美国间谍指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用NSA情报活动反击美国间谍指控
May 21st 2014, 12:28, by DAVID E. SANGER

华盛顿——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从未提到过,当侵入大型国有油企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电脑时,它在设法寻找什么,然而,愤怒的巴西人做出了猜想:公司内部关于巴西海上石油储备的大批数据,亦或向外国公司发放勘探许可的方案。

NSA也没有透露,它深度侵入中国电信的计算机系统意欲何为。中国电信是为该国大小城市提供手机和互联网服务的规模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不过,NSA前承包商雇员、目前流亡俄罗斯的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披露的文件几乎毫无疑义地显示,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军队的情况,因为军方人员会忍不住使用商用网络收发信息。

NSA对中国互联网交换设备巨头华为和总部位于香港的海底光缆运营商Pacnet的意图则更为明显:一旦掌握了这些公司的专有技术,NSA就能获取始终在美国之外往来的无数日常通话和电子邮件记录。

还有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负责反垄断事务的委员华金·阿尔穆尼亚(Joaquín Almunia)。他没有经营公司,可是惩罚过包括微软(Microsoft)和英特尔(Intel)在内的许多公司,而且刚刚和谷歌(Google)达成了临时协议,而该协议将大大改变谷歌在欧洲的运营模式。

在以上的每个例子中,美国官员均私下里坚称,美国从未代表本国的特定企业采取监控行动。不过,政府没有否认,会为了提升美国经济优势而进行常规情报活动,而这些活动切合美国就如何保护国家安全所做的广泛定义。官员们说,总之,尽管NSA不能监控空客(Airbus),再把结果交给波音(Boeing),但它却可以随心所欲地监控欧洲或亚洲的贸易谈判代表,并利用监控结果帮助美国贸易官员——而且由此引申出去,还将帮助他们试图支持的美国产业和劳动者。

现在,NSA监控世界各地企业的每个案例,都成了中方自辩的重要论据。中国认为,奥巴马政府起诉五名人民解放军成员的举动,为资本主义的虚伪性注入了新的含义。在中国看来,美国自行设计了规则体系,定义了"合法"监控和非法监控的范畴。

中国辩称,该定义的目的是让美国经济获益,因为它是以私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可侵犯为中心建立的。在中国的思维中,该定义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予NSA尽可能宽泛的权利,使其能够毫不顾忌当地法律,监控从中国到沙特阿拉伯等地的国有企业、乃至私营企业的通话或电子邮件讯息,只要它们参与了在美国看来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活动。NSA称其在全球范围内都遵守美国的法律,不过也承认,其他地方的法律对它的行动不构成障碍。

"中方要求美方就针对中方的网络窃密和监听监控活动作出清楚的解释,并立即停止此类行为,"中国国防部在周二发表的一则声明中表示。为把本国的61398部队的行为——即美方在周一宣布的针对五名中国军人的起诉书中提到的网络战行动——和NSA的行为划上等号,中国采取了广泛的举措,这则声明就是其中之一。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是一个明显的佐证。在美国看来,巴西的能源政策就是在这家国企内制定的,公司和政府可视为一体。因此,基于与美国窃听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通话相同的理由,NSA作为搜集外国情报的机构,有权刺探这家公司。去年9月,罗塞夫在联合国谴责NSA,说该机构的活动等同于"违法了国际法",是对巴西主权的"侮辱"。

实际上,NSA对国有石油公司的痴迷,和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痴迷如出一辙。沙特阿拉伯、非洲、伊朗和墨西哥的国有油企常常成为美国的情报目标。美国官员称,刺探公司信息以获取经济政策情报,与实际上窃取公司机密有所区别。

国家情报总监小詹姆斯·R·克拉珀(James R. Clapper Jr.)在NSA的一些资料于去年首次被泄露后表示,"正如我们已多次表示过的,我们绝不会利用我们的海外情报能力,来为美国公司窃取外国公司的商业机密,也不会把我们搜集到的情报交给美国企业以强化他们的国际竞争力,或增加他们的收益。"

官员们说,NSA实施该政策的一个原因是,和中国不同,他们不知道该帮哪家公司,是去帮苹果(Apple)却不帮戴尔(Dell)?还是说去帮谷歌却不帮雅虎(Yahoo)?

不过,在阿尔穆尼亚的例子中,NSA窃听的数据流极有可能是高度针对特定公司的。阿尔穆尼亚当时正在处理涉及苹果、摩托罗拉移动公司(Motorola Mobility)、英特尔和微软的反垄断问题。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公司从能获得此类情报的美国官员那里搜集到了什么信息,假如他们确实有所斩获的话。不过,前情报官员表示,这些公司无法获得任何可能有助于加强竞争的情报。

美国官员有时会刺探一些企业的情报,原因是他们怀疑这些公司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成为了朝鲜或伊朗的技术供应商。伊朗在纳坦兹的主要核浓缩工厂中,离心机所使用的工厂控制器主要由德国电信公司西门子(Siemens)生产。美国和以色列设计了旨在袭击西门子设备的"震网"(Stuxnet)蠕虫病毒——该公司是否知道自己的机器受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攻击,至今还不清楚。不过,美国官员可以辩解说,在本案中,NSA的目标是国家安全,而非公司竞争力。

与此相反,当61398部队窃取西屋电气(Westinghouse)和美国铝业公司(Alcoa)的情报时,它是在窃取对方进军中国市场的商业机密和市场战略。

但一些外部专家表示,起诉书中的其他内容可能会给中国利用美国司法部的逻辑依据驳斥美国政府提供了机会。一些涉嫌针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 Steelworkers union)及太阳能公司SolarWorld的中国网络间谍活动,似乎是要获取有关贸易申诉的情报。

曾在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司法部任职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法学教授杰克·戈德史密斯(Jack Goldsmith)周二在Lawfare博客上写道,这"听起来跟美国对企业的网络窥探行动像极了"。

Andrew W. Lehren自纽约、James Glanz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欧洲极右势力鼓吹反美亲俄路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欧洲极右势力鼓吹反美亲俄路线
May 21st 2014, 08:54, by ANDREW HIGGINS

法国勒谢奈——上周,在凡尔赛宫附近举行的一场集会中,法国最大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安排了各种看着眼熟的戏码和民粹主义主题内容。这些内容在欧洲各处的民族主义运动中颇为常见。

密密匝匝的人群挥舞着国旗,热热闹闹地唱了一阵国歌,当发言者谴责外国人不劳而获,而且特别恶毒地谴责欧盟时,人群中发出了掌声。

但是,这个集会虽然是正在抬头的法国极右势力在本周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选举前举办的一个拉票活动,却也宣传了一个与保守派选民通常顾虑的事情相距甚远的议程:为什么欧洲需要打破它对美国的"顺从",把俄罗斯视为一支和平力量、一个对抗道德沦丧的堡垒。

就在欧盟与华盛顿共同谴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亲俄分裂分子在乌克兰东部制造的混乱时,欧洲右翼民粹主义者却被一种逆势高涨的、对俄罗斯及其总统普京的浓厚兴趣和喜爱所吸引。

"俄罗斯对极右势力的影响,在欧洲各地是一种普遍现象,"匈牙利研究机构政治资本研究院(Political Capital Institute)的一项研究显示。该研究还预测,"由法国国民阵线牵头"的极右翼政党,可以在欧洲议会形成一个亲俄阵营,或者最起码是放大之前非常微弱的亲俄声音。

亲俄情绪仍然主要局限在欧洲政坛的边缘地带,虽然不论在左翼还是右翼,普京都拥有更为主流的崇拜者和同盟者,其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和德国前总理格哈特·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普京的独裁倾向和好斗的民族主义作风,令他在欧洲多方树敌;上周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个同性恋活动上,有人戴着普京面孔的面具游行,面具被涂成了粉红色,并抹上了蓝色眼影和红色唇膏。

即使在极右团体中,对俄罗斯的同情和对华盛顿的怀疑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为了从欧盟官僚手中夺回权力,他们抓住一切事由,和布鲁塞尔的政策制定者以及欧洲精英阶层的传统智慧唱对台戏。

但是,这也反映了公众对二战后主导欧洲的信念和体制出现质疑,其中也包括欧洲大陆与美国的关系。

"欧洲是一具庞大的病躯,"法国哲学家阿兰·德伯努瓦(Alain de Benoist)说,他是位于巴黎的欧洲文明和研究小组(Research and Study Group for European Civilization)的创建者之一。

德伯努瓦是被称为"新右派"的法国政治思想学派的领军人物,他说,"现在很明显,俄罗斯是美国霸权的主要替代品。"他说普京也许"不是人性的救星",但是"亲俄有很多很好的理由"。

俄罗斯的一些欧洲拥趸,尤其是那些有宗教倾向的,被普京强烈反同性恋和腐朽西式思维的形象所吸引。另外一些人,比如国民阵线领导者的外交政策顾问埃梅里克·肖布拉德(Aymeric Chauprade),以及在凡尔赛附近的集会上做主旨发言的马琳·勒庞(Marine Le Pen),则更多地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强调俄罗斯具有制衡美国的作用。

几十年来,国民阵线和欧洲大陆其他地方的类似组织,一直被作为沉浸在反犹主义和欧洲往昔法西斯主义等有毒信念中的怪胎而被无视,但现在他们不再被无视了。这些组织有望在本周的选举中获得可观的票数。选举本周四在英国和荷兰拉开序幕,周日在欧洲全面展开。

但他们不可能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团:来自不同国家的民族主义者往往会彼此争吵,而不是同心协力。

英国独立党(United Kingdom Independence Party)领袖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已经和勒庞发生龃龉。独立党强烈反对欧盟,并批评美国外交政策,

但法拉奇和勒庞已至少在俄罗斯的问题上拥有一些共同点。这位英国政界人士最近告诉一家英国杂志说,普京"作为一个操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人",是他最崇拜的全球领导人。勒庞也表示钦佩普京,并呼吁与克里姆林宫结成战略联盟,组建一个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泛欧联盟"。

比利时人吕克·米歇尔(Luc Michel)是欧亚民主与选举观察机构(Eurasian Observatory)的领导者,该组织从俄罗斯公司那里接受了一些资金支持,但自称是无关政治的独立机构。米歇尔支持建立一个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一直延伸到葡萄牙里斯本的新"欧亚"联盟,清除美国的影响。而国民阵线强烈主张恢复法国主权力量,不再受制于布鲁塞尔,因此对于这种新的欧亚集团几乎没有热情。但对于欧洲没有独立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国民阵线感到愤怒,同样也希望从俄罗斯那里寻求帮助。

法国议员玛丽安·马雷夏尔-勒庞(Marion Maréchal-Le Pen)是马琳·勒庞的侄女,她在最近的竞选集会上发言时抱怨说,欧洲领导人在华盛顿的授意下,为在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国压制民众的独裁者铺开了红地毯,但却把"俄罗斯人视为排外的怪物"。她还说欧盟"是美国的贵妇犬"。

抵制美国的力量早就在法国深深扎了根,特别是在左翼团体中;冷战期间,这些团体经常站在苏联一边。强烈反共的法国右翼对美国没有那么敌视,但是右翼的边缘团体却常常把美国视为对法国影响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威胁。

在接受采访时,肖布拉德否认自己是反美人士,说自己反对的只是美国对敌对势力和观点采取不宽容态度。他说,乌克兰危机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西方不能接受俄罗斯的观念也有其正当性。

肖布拉德在凡尔赛附近的集会上说,"欧盟屈从于美国,在乌克兰煽风点火",而不是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寻求妥协,让乌克兰的两大阵营和平相处",欧洲背弃了莫斯科,并支持对一个"均衡的多极世界"怀有敌意的美国。

俄罗斯也提供了一个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前景,肖布拉德认为,在那样的秩序下,欧洲就不用"屈从于为美国和欧洲金融寡头服务的技术官僚精英,"以及"被消费主义的欲望和性冲动所奴役。"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老兵看病难,白宫承担政治压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老兵看病难,白宫承担政治压力
May 21st 2014, 09:25, by MICHAEL D. SHEAR, JONATHAN WEISMAN

由美国退伍军人医院管理不善的指责带来的政治动荡日益加深,白宫周二奋力加以控制,而急于在中期选举中利用这一议题的共和党人则揪住相关报道不放,以此作为奥巴马总统治理无方的新证据。

总统的副幕僚长罗勃·纳伯斯(Rob Nabors)将于周三飞抵菲尼克斯的那家退伍军人医疗机构,以对最恶劣的报道作出评估。这些报道称,政府工作人员伪造数据,或是创建秘密的等候名单,以掩盖老兵们看医生之前遭受的长时间拖延。

奥巴马还将派遣幕僚长丹尼斯·R·麦克多诺(Denis R. McDonough)周三前往国会山,与参议院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主席、来自佛蒙特的独立参议员贝纳德·桑德斯(Bernard Sanders)进行磋商。联邦议员们正在为跨党派立法奔走,目的是赋予主管老兵事务的官员更大的权限来解聘要为此负责的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简称VA)人员。预计众议院将于周三就一项提案进行投票,而参议院将很快就此项立法召开听证会。

在白宫内部,幕僚们表示,并不存在政治恐慌,虽说这一议题带来了严重关切——他们称,此事不同于共和党上次的鼓噪,即抗议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对茶党团体格外严加审查。

根据白宫官员的描述,奥巴马非常想要看到相关调查结果:一是针对VA监察长提出的指控,二是纳伯斯和VA部长埃里克·新关(Eric Shinseki)共同牵头的针对该部门医疗活动的全面审核。白宫新闻发言人杰伊·卡尼(Jay Carney)拒绝透露,奥巴马何时会再次公开说明此事。

"部分指控让他很不高兴,如果其中一些证明属实的话,他会特别难过,"卡尼说。

共和党议员加强了对奥巴马的批评攻势,一些人明确指出,他们准备利用退伍军人医院事件,为奥巴马政府无能这个大政治主题提供炮弹。

竞选总统的时候,奥巴马曾谴责VA运营的医院拖延老兵看病时间、对他们照料不周,并且发誓自己领导的政府将着手应对病人积压的问题,大幅改善医疗质量。在2008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他承诺要打造"21世纪的VA",直面他口中的"崩坏的VA官僚体系"。

然而,总统任期已过五年有余,奥巴马再次不由自主地暴露在政治风险之下,而造成这种风险的似乎是不受他直接管控的官僚体系。

在回应退伍军人医院的拖延问题时,奥巴马治下的白宫采纳了一种已成为惯例的处理政治危机的公关模式:政府官员宣扬他们的愤慨之情,同时敦促大家耐心等待调查完成。

白宫还从回应去年秋季HealthCare.gov网站推出失利的经验中借鉴一二。当时,奥巴马派出一名高级幕僚协助修复医保网站,并加强纪律管理。通过派遣纳伯斯来协助新关进行全面审核,白宫安插了一名自己人来提供直通奥巴马的信息渠道。

截至目前,白宫官员对要求新关辞职的呼声置之不理,处理手法类似于他们此前断然否决让凯瑟琳·西贝利厄斯(Kathleen Sebelius)因医保首秀失误而辞去卫生与公众福利部长一职的呼吁。卡尼于周一表示,总统仍对新关有信心。

卡尼称,对于很可能于周三付诸众议院投票的立法,白宫支持其目标。这项提案已有至少七名来自民主党的联合发起人,包括俄勒冈州众议员彼得·A·德法西奥(Peter A. DeFazio)等直言不讳的自由派,因此以绝对优势通过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这项立法的通过,不太可能阻止国会中批评奥巴马的人士——尤其是共和党人——寻求利用这些针对退伍军人医院的指控来在秋季的选举前获取政治优势。

Richard A. Oppel Jr.自纽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承受安全问责压力,通用接连召回故障汽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endinBlue Email Solution

Unlimited Contacts, Real-Time Tracking & Custom Segmentation. Try now for Free!
From our sponsors
承受安全问责压力,通用接连召回故障汽车
May 21st 2014, 09:36, by BILL VLASIC, CHRISTOPHER JENSEN

周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又宣布了四起召回行动。今年迄今,通用汽车宣布召回了1350万辆汽车,已是公司历史上召回汽车最多的一年。

周二的召回行动涉及240万辆轿车、卡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对于这家美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来说,召回行动代表着非同寻常的巨大转变。今年2月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联邦官员、汽车安全倡导人士和消费者的巨大压力之下,这是因为,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通用汽车都未能修复点火开关存在问题的车辆。通用汽车已经承认,这个缺陷与13人的死亡有关。

作为回应,公司已经在安全操作方面做出了大范围调整,并且在更加积极地查找问题。公司今年召回汽车的累积数量,已远远大于去年召回的75.8万辆,是去年国内销量——近280万辆——的四倍还多。目前,在任意时间点,美国的注册汽车大约有2.5亿辆。

不过,通用汽车最近在安全问题上采用的强势出击手法,并没有让一些最激烈的批评者感到满意。

康涅狄格州的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周二在采访中说,"他们只是在控制损失,对因为他们长期掩盖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愤怒做出反应。"

由于通用汽车未能及时将汽车点火开关的缺陷告知政府官员,上周,美国交通部对其处以了3500万美元(约合2.2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已是法律允许的最高额度——并对其安全措施实施监管。

随着州级和联邦机构开展更多调查,这家汽车生产商目前迫切需要证明,自己提高了对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通用汽车的首席执行官玛丽·T·芭拉(Mary T. Barra)今年4月在国会的听证会上说,公司打算迅速根除问题,对汽车进行修理。

"通用汽车的全体员工以及我本人都下定决心要设定新标杆,"芭拉说。

通用汽车已任命公司历史上首位负责全球汽车安全事务的副总裁杰夫·博耶尔(Jeff Boyer)。公司还增加了35名产品调查员,研究保修索赔等数据,寻找以前可能未发现的汽车缺陷。

今年迄今,包括周二宣布的四起召回行动,通用汽车已经因为安全问题在美国发起29宗召回,涵盖了十几款车型和多种有缺陷的零部件。

对通用汽车来说,这是羞愧难当的经历。2009年破产保护并获得495亿美元的联邦救援款之后,通用汽车一直在宣传公司的全面改进。

一些行业分析师称,芭拉和公司承受的压力起到了作用。

汽车业调研公司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的分析师埃里克·伊巴拉(Eric Ibara)说,"看到她兑现了证词和新闻稿中的诺言,这让人感到宽慰,但事实上,这反映了联邦监管机构正在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维修这些汽车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周二宣布召回的车辆需要2亿美元的维修费,因此,通用汽车今年在安全措施上的总花费将达17亿美元,会抹掉很大一部分利润。 

此外,尽管通用汽车的销量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其汽车质量的声誉已经遭受重创。

就在最近这次召回行动的同时,布卢门撒尔和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推出了一份提案,目的是使企业更难以封锁产品可靠性案件中的法庭记录。

今年的召回规模打破了通用汽车公司之前的记录——2004年的1070多万辆。

通用汽车周二表示,最新一轮召回的汽车中包括1300万辆大型运动型多功能车。这些车的前座安全带长期使用后容易老化和断裂。

存在问题的车型是2009至2014年款的别克昂科雷(Enclaves)、雪佛兰Traverse和GMC Acadias,以及2009至2010年款的土星Outlooks。

通用汽车没有披露是否知晓与该问题有关的事故或人员受伤情况,但它告诉经销商,在维修完成之前,不得销售这些型号的新车或二手车。

第二起召回则涉及超过100万辆的2007至2008年款的中型车,包括雪佛兰迈锐宝(Malibu)、迈锐宝Maxx(Malibu Maxx)和庞蒂克G6轿车。这些车型的电缆问题可能导致司机难以换挡。

通用汽车表示,已经得知18起事故和一人受伤与该问题有关。

另外两起召回行动的规模更小,但涉及刚刚上市的几款新车型。

通用汽车称,正在召回1402辆2015年款的凯迪拉克凯雷德(Escalades)和凯雷德加长版(Escalade ESV)。这两款车型存在一处焊接问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时只有部分安全气囊启动。

通用汽车还表示,将召回58辆重型雪佛兰西尔维拉多(Silverado)和GMC西拉(Sierra)皮卡。这是规模最小的召回行动之一。两种车型来自2015年款的产品系列,车上一个发电机的紧固件可能会松动,进而带来火灾风险。

投资者也注意到了通用汽车的种种问题。当天,整体股市下跌不到1%,但通用汽车的股价下挫了将近3.5%,至每股33.07美元。

今年以来,通用汽车的股价已下滑了将近20%。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泰国军方再次干政,允许反政府抗议继续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泰国军方再次干政,允许反政府抗议继续
May 21st 2014, 05:47, by THOMAS FULLER

曼谷——周三,人们对泰国军方的意图愈加疑惑。一天前,军方首脑宣布实行戒严并遏制媒体自由,但却允许抗议者继续进行抗议活动,抗议者也热火朝天地照办了。

80年前,泰国从君主专制国家转变为民主国家。这至少是泰国军方自那时以来第12次干政。这也是军方首次介入泰国最近的政治动荡,动荡始于六个月之前,已经使政府陷入瘫痪。

最初几个小时,谁也不知道这份声明该如何理解。军方借由这份声明获得了驱散和逮捕抗议者、审查媒体及掌控诸多政府职能的广泛权力。

军车和全副武装的士兵纷纷在曼谷街头就位,一些电视台关了门,军方还发布了一份警告,要求人们不得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挑衅性言论。

然而,许多社区连一个士兵也看不见。工作单位和学校仍处于开放状态,人们仍在购物,股市收盘价只跌了1%,交通也像正常工作日一样拥堵。游客还在与面带微笑的士兵合影。

数以千计的泰国人决意表达对执政党的不满,他们聚集在一条宽阔的大道上,在袭人的热浪中舞蹈和欢呼。

"快乐地抗议吧!"前议会成员沙迪·翁农德伊人(Sathit Wongnongtoey)告诉人群,声音非常洪亮。"我们的抗议会越来越激烈——每天24小时!"

支持政府的示威者也在曼谷市郊继续集会。

泰国政治问题权威专家提蒂南·蓬苏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说,"字面上说这是戒严,感觉却不像。"

然而,一切如常的曼谷街景掩盖了军方对泰国政治的干预,分析人士说这种干预风险很大,因为泰国军方有推翻政府及实施专制统治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质疑军方动机的泰国教育部长乍都隆·柴桑(Chaturon Chaisang)表示,实施戒严以前,军方并没有通知临时政府。

陆军总司令巴育·占奥差(Prayuth Chan-ocha)是一名性急敢言的职业军人,数月以来一直公开表示不愿卷入这场政治危机,但他在周二担起了调停者的角色,准备召集各方,敦促各方达成协议。他说,"这就是我宣布戒严的原因;否则没人会听。"

巴育称这一行动并非军事政变,但却对这次戒严的持续时间闪烁其词。"不要问我这种局面将持续多久,"他说。"没人愿意实施太久的戒严。我希望各方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记者问他是否会听命于临时政府,他没有回答。

巴育面临着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在这个分裂的社会促成某种和解,分裂的一方是曼谷的传统富豪精英,他们支持反政府示威者,另一方是权力基础位于外省的民粹主义执政党,该党由暴发户大亨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领导。

泰国的上一次军事政变发生在2006年,那次政变推翻的正是如今主导泰国的政治运动。但分析人士称,当前的僵局比军方过去接管的所有事态都要棘手。

作为东南亚的头号经济体,泰国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政府。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该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分歧,以至于无力管理自己。

"军方此举要冒很大的风险,"提蒂南说,"为了达成妥协,他们将不得不给各方一点教训。各方都会把他们往不同的方向拽。如果人们觉得他们偏向某一方,事态可能会很快恶化。"

外国的反应基本上是批评。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称此举为"事实上的政变"。

"军方启用了一项100年前的陈旧法律,这项法律让文官政府从属于军方,实际上是让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丧失权力,"人权观察组织亚洲区主任布拉德·亚当斯(Brad Adam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泰国军方力图让公众相信,军方是依照国家的最大利益行事的。周二上午,军方控制的一家电视台发布了一条讯息:"我们呼吁民众不要恐慌。请照常进行你们的日常活动。实行戒严不是政变。"

截止周二晚间,尚不清楚哪一方会从军方的介入中获益。

如果军方决定强制举行选举——并确保反对派无法破坏选举——执政党多半会被视为最终的受益者。但如果军方推迟选举,便会增强曼谷权贵的力量。

泰国宣布戒严几小时后,美国发表了一份声明,敦促各方尊重"民主原则"。"我们期望军方信守承诺,使戒严成为旨在防止暴力的临时行动,不破坏民主制度,"声明称。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泰国的最大投资者之一。日本表示,"严重关切泰国局势。"

回答问题时,巴育显得很焦躁。

当记者重复提问是否会举行选举及何时举行选举时,巴育抢白了一句,"我建议你去看医生,治治耳朵。"

Poypiti Amatatham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文件称福岛核电站员工核泄漏后抗命逃离现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文件称福岛核电站员工核泄漏后抗命逃离现场
May 21st 2014, 06:07, by MARTIN FACKLER

 东京——日本一家主要报纸周二报道了一份此前未公布的有关福岛核电站灾难的记录,该记录显示,三年之前,在福岛核电站危机最危急的时刻,数百名恐慌的员工尽管接到了坚守岗位、尽最后努力重新控制失控反应堆的命令,但却依然逃离了受损的核电站。

《朝日新闻》(The Asahi Shimbun)称,在2011年3月的前述灾难发生几个月后,灾难发生时担任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Daiichi plant)站长的吉田昌郎(Masao Yoshida)曾在政府调查人员进行的一系列讯问中描述了这一事故。该报称自己已获得一份长达400页的讯问文字记录副本。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提及了这些讯问,但讯问内容此前从未完整公布。

这份文字记录可能是吉田昌郎为这一事故留下的唯一一份证词,他已于去年死于癌症,享年58岁。日本人普遍认为,吉田昌郎是这场灾难中的少数几位英雄之一,这些人无视停止向过热反应堆注入海水的命令,阻止了危机失控。

这些文字记录让人们对那些惊慌工人在3月15日的表现有了一些令人胆寒的了解,当时是一次严重地震和海啸摧毁该核电站关键冷却系统四天之后,核电站似乎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吉田昌郎对调查人员称,650名工人乃至中层管理人员逃往附近的一座核电站,只剩他和另外68名员工在尝试阻止一座反应堆的堆芯发生熔毁,该反应堆所在建筑刚刚发生了爆炸。人们最终确定,这次事故中有三座反应堆熔毁,该反应堆就是其中一座。

以上说法如果属实,将会使先前有关当天情况的描述受到质疑。先前的描述称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简称东电)疏散了所有的人,只留下了少数高度敬业的工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阻止了那场核危机进一步恶化。

那次事故将放射性物质抛撒到了日本北部的大片地区,人们曾指责政府和东电,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公开事故经过。在事故发生三年后公布前述事实,必然会再度引发此类指责。作为日本数一数二的报纸,《朝日新闻》抨击政府没有公开有关那次事故的所有记录,甚至在着手重启日本的一些未受损核电站时依然如此。事故发生后,出于安全方面的担忧,日本停用了那些核电站。

在一次常规新闻发布会上,政府首席发言人、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没有质疑《朝日新闻》那篇报道的准确性。他表示,之所以尚未公开吉田昌郎及事故中其他相关人员的讯问文字记录,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用作公开记录的。不过,他没有解释其中原因。

东电发言人泗水辽(Ryo Shimizu,音译)反驳了《朝日新闻》报道当中的一个关键内容,称公司记录显示,吉田昌郎当时下达的是一个措辞较为模糊的命令,要求撤往"低辐射区域",这个术语可以包括6英里(约合10公里)外的邻近电站。他表示,鉴于此,东电并不认为逃离的员工真的违反了命令。

《朝日新闻》称自己获得的是一份逐字记录,记载了调查人员从2011年7月到11月对吉田昌郎进行的超过29个小时的讯问。该报称,这份记录和政府对其他771人的讯问记录都存放在首相办公室,其他人的讯问记录基本上仍未公开。

据该报报道,吉田昌郎在文字记录中回述了当时的情况,刚开始,他担心核电站2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在3月15日凌晨发生的爆炸会使反应堆的外壳破裂,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将使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但核电站的辐射测量仪并未显示异常读数,吉田昌郎由此推断,反应堆的外壳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他说,尽管如此,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在早晨6:42命令工人转移到核电站内辐射最低的地方,直到他确定读数正常为止。他还说,他希望核电站的720名工作人员留在近处,以便迅速回来参与控制事故的工作。

《朝日新闻》称,据吉田昌郎回忆,他通过核电站的内部电话会议系统告诉员工,"留在第一核电站厂区待命,以便迅速回到工作岗位。"

报道称,他表示,许多员工没有理会他的命令,反而开始征用东电的大巴,或者驾驶自己的车逃往另一个核电站,即较新的福岛第二核电站(Fukushima Daini)。他说,大约90%的核电站员工都离开了,虽然有些人下午开始返回。

《朝日新闻》称,吉田昌郎曾告诉调查人员,听说许多管理人员都逃离了核电站之后,他感到很吃惊,不得不与另外那个核电站联系,命令他们立即返回。

"事实上,我从未要求他们撤退到2F,"报道援引吉田昌郎的话说。2F指的是第二核电站。"等到我听说他们去了2F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翻译:张亮亮、陈亦亭、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指12名俄罗斯人侵犯人权,对其实施制裁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指12名俄罗斯人侵犯人权,对其实施制裁
May 21st 2014, 05:28, by MICHAEL R. GORDON

华盛顿——周二,奥巴马政府对12名俄罗斯人实施了制裁,理由是他们侵犯了人权,其中有些人曾羁押了一位著名律师并致其死亡。美方说,这名律师曾设法揭露俄罗斯官员的欺诈罪行。

宣布此次制裁的依据是美国在2012年通过的一部法案,该法案以前述律师谢尔盖·L·马格尼茨基(Sergei L. Magnitsky)的名字命名。马格尼茨基于2009年11月在羁押中死去,他的案子已成为俄罗斯侵犯人权状况的一个标志。

2013年4月,美国根据《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Act)对18名俄罗斯人实施了制裁,美国议员和人权活动人士曾预计奥巴马政府会在去年12月扩充制裁名单。

白宫官员对周二实施的制裁三缄其口,显得比今年美国为应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及乌克兰危机而采取制裁时更谨慎。奥巴马政府没有召开记者电话会议,这和公布与乌克兰相关的制裁声明时的情形形成了对比。

财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表示,周二被点到的被制裁者中,有10人和马格尼茨基案有关。据财政部透露,10人中包括三名在看守所工作的医生拉里莎·利特维诺娃(Larisa Litvinova)、德米特里·克拉托夫(Dmitry Kratov)和亚历山大·高斯(Alexandra Gauss),他们"拒绝"给马格尼茨基提供"适当的治疗"。财政部还对伊戈尔·B·阿利索夫(Igor B. Alisov)实施了制裁,他是一名俄罗斯法官,负责在马格尼茨基死后对其逃税案进行审判。

财政部还提到,有四人参与了被马格尼茨基揭发的"犯罪阴谋"。

此次制裁包括冻结这些人可能在美国拥有的所有资产,并禁止给他们签发赴美签证。

人权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主席戴维·J·克雷默(David J. Kramer)表示,去年12月,白宫曾拒绝扩大制裁名单,因为那个时候,奥巴马政府依然在力图与俄罗斯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

虽然制裁被延后出台,克雷默还是表示,他"对这份名单感到相当满意。"

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珍·普萨基(Jen Psaki)否认了制裁名单被延后出台。"我们一获得可靠的信息,就把新名字添加到了名单里。"她在一则声明里说。

除了周二被点到的12个人,克雷默表示,他听说俄罗斯总统的亲密助手亚历山大·I·巴斯特雷金(Aleksandr I. Bastrykin)已被列入根据《马格尼茨基法案》拟定的一份机密制裁名单中。奥巴马政府官员拒绝对巴斯特雷金被列入这样一份名单的说法做出评论。

马格尼茨基在莫斯科接受审前羁押期间去世,时年37岁。对他的死后审判裁定他逃税罪名成立。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解放军老兵集会抗议美国重返亚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解放军老兵集会抗议美国重返亚洲
May 21st 2014, 05:15, by AMY QIN

一群人民解放军老兵聚集在深圳的一座公园,抗议他们认为的美国对中国领土争端的干涉。

门户网站网易的报道显示,老兵们高喊,"美国鬼子滚出亚洲!"

示威活动于周日进行,相关图片出现在了官方媒体新华网上。照片显示,这群人大部分较为年长,列队举着横幅,上面醒目地展示着民族主义口号,向习近平主席表衷心的同时,强烈敦促美国"滚出亚洲"。可以看到,一名老兵在向冒雨围观的群众讲话。

此次示威在莲花山公园举行,发生在越南迸发的暴力反华抗议活动之后。上周的数天时间里,对中国决定在中越均宣示主权的南海地区架设钻井平台一事,越南抗议者颇为激愤,大肆破坏外企工厂。在这些抗议中,至少有两名中国人身亡,另有逾百人受伤。

深圳的示威活动似乎由当地的老兵团体"深圳市两参老兵"组织。"两参"的意思是曾为国参加战争或核武试验。相关战争通常包括国共内战、朝鲜战争及1979年出兵越南的战争。

这些老兵身穿军装,不仅表达了对习主席的支持,似乎还提出愿意再上战场。横幅中印的其他一些口号写道:"参战老兵挺习总,再披戎装保疆土。"

"保家卫国人有责,"还有一条横幅写着。"重返前线保疆土。"

可以认为,老兵们的抗议反映了许多中国人对美国重新关注该地区的普遍忧虑。在上月的亚洲之行中,奥巴马总统寻求向盟友表达美国的坚定支持,同时试图让北京放心,华盛顿并未努力遏制中国。

不过,随着相互冲突的领土主张——中日在东海,以及中菲和中越在南海——带来的对立情绪有所升级,一些中国人认为,美国应承担部分责任,因为它助长了地区伙伴对抗北京的信心。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英国卫星公司将公布与失踪客机的全部通讯记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英国卫星公司将公布与失踪客机的全部通讯记录
May 21st 2014, 03:27, by NICOLA CLARK

巴黎——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370航班乘客家属强烈要求该失踪客机的搜寻工作增加透明度,鉴于此,全球卫星通讯公司Inmarsat周二证实,该公司将很快公布在飞机失踪当天接收到的完整通讯记录。

飞机失踪当天是3月8日,该公司对旗下一颗卫星当天接收到的一系列转瞬即逝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了分析。该分析发挥了关键作用,将对飞机失事地点的搜寻范围缩小到了南印度洋离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约500英里(约合800公里)的一片区域。

然而,搜寻工作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仍未发现那架波音777-200飞机或239名机上乘员的踪迹。这促使乘客亲属和部分外部专家呼吁调查人员公开Inmarsat据以得出结论的数据,希望发现有助于定位该飞机的工作失误或遗漏线索。

"对我们来说,当务之急是向相关人员的近亲和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Inmarsat在与马来西亚民航局(Department of Civil Aviation)联合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

两家机构强调原始通讯数据只是调查的一个因素,并表示"正在推进公布数据通讯记录及相关分析详情,以供公众使用"。

Inmarsat伦敦总部发言人乔纳森·辛纳特(Jonathan Sinnatt)表示,公司正在与马来西亚政府——以及来自英国空难调查处(Air Accidents Investigation Branch)、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和波音(Boeing)等机构的技术顾问——合作准备一个信息"包",该信息包将首先提供给此次事故的遇难者家属,然后再由马来西亚当局在网上发布。他说,这个过程预计需要大约一周时间。

长期以来,Inmarsat的工程师一直强调,从370航班接收到的信息非常有限,总共只有14个数据点,其中包括飞机与该公司卫星之间的七次自动传输"声脉冲",也就是电子握手,以及那颗卫星与澳大利亚珀斯一处地面卫星接收站之间的七次相应传输。

"确实只有14个数字,"辛纳特说,"对不了解这项技术的人来说,这些数据毫无意义,正因为此,目前我们正与调查团队合作,以便拿出一个关于数据使用方法及其意义的解释。"

迄今为止,Inmarsat一直以调查所依据的严格国际协议为由,拒绝回应未参与调查的一些科学家的指责和媒体的相关猜测。这些科学家称,该公司的分析可能存在缺陷,媒体的猜测则是,飞机残骸可能位于离澳大利亚、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水文专家正在测绘的海床很远的地方。

一些评论人士曾公开指责调查组,称他们故意隐瞒了可能会推翻Inmarsat结论的信息。

Inmarsat的工程师认为针对他们工作的指责属于误导性的事后批评,最近几周还私下表达了对这类指责的不满。

"我认为,很多人为分析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些大错特错的尝试,他们都是善意的,但不幸的是,他们没有理解那些根本要素,"一名Inmarsat雇员表示。此人因无权讨论此事而要求匿名。

此人表示,通信记录公开之后,"我估计很多人都会尝试分析这些数据",并揣测其含义。

一些调查人员也为自己在公布Inmarsat数据方面保持沉默的做法进行了辩解,称他们是担心这些数据会被中国及其他地方的情报机构用来追踪其他飞机。

上周,为失踪飞机调查人员担当顾问的法国调查与分析局局长雷米·茹蒂(Rémi Jouty)在巴黎告诉记者,他对Inmarsat"所做的工作抱有极大信心"。据他所说,Inmarsat的工作已经"十拿九稳地"确定,370航班坠落在了他所谓的南印度洋"可操控"搜索区。

为企业提供卫星及通讯问题咨询服务的加州前系统工程师蒂姆·法拉尔(Tim Farrar)在自己的博客上密切跟踪了飞机的搜寻工作,他表示,公布Inmarsat原始数据的决定让他深受鼓舞,希望这些数据能有助于平息一些关于370航班命运的比较极端的猜测。

"信息少之又少,关于事情经过的设想和猜疑却很多,整个过程也非常不清晰,"法拉尔说。他还说,失踪飞机乘客的亲属曾联系过他。

"我认为,他们是想让其他人看看这些计算序列和支持数据,看看他们是否能复制Inmarsat所做的工作,"法拉尔说。"我认为这种想法很正常。问题在于能否获得这件工作所需的足够信息。"

翻译:陈亦亭、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俄未能就天然气东输达成协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俄未能就天然气东输达成协议
May 21st 2014, 02:20, by JANE PERLEZ

北京——周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未能宣布就一项天然气交易达成协议,虽然有关方面曾高度期待双边政治利益将有利于这个项目的最终完成。

但是,商业方面的考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天然气价格问题,中俄已经就这个问题争论了将近10年。普京的发言人德米特里·S·佩斯科夫(Dmitri S. Peskov)说,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相关谈判仍在继续。

据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在上海会见习近平后,普京表示,"得知双方在天然气项目东线的价格协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感到很高兴。"

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将"尽快"开始;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多次协商之后,声明仍然使用了这一措辞,表明双方无法及时消除在天然气价格方面的异议,使得两位领导人无法在会晤期间宣布这项交易。

能源分析人士此前预测双方最终将达成协议,部分是因为俄罗斯可能愿意接受中国的强硬压价,以便增加俄气公司向亚洲销售天然气的渠道,远离不景气的欧洲市场。

有些分析人士认为,另一个有利条件是两国的政治诉求一致。根据这种逻辑,鉴于美国和欧洲正在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中国将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帮助;同时,由于美中关系目前比较紧张,中国也会愿意与俄罗斯站在一边。

"考虑到这些政治和商业方面的催化剂,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吃惊,俄气公司也不例外,"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高级研究员詹姆斯·亨德森(James Henderson)说。"人们本来认为,既然普京到访中国,欧洲又存在各种政治问题——这将促使双方突破界限。"

人们还曾预计普京会答应中国的价格要求,部分是因为俄罗斯经济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预计,俄罗斯2014年的经济增幅将为0.2%。

不过,东京能源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高级分析师伊藤庄一(Shoichi Itoh)表示,中国并不急于签订协议。"中国已经从中亚,现在还有缅甸获得了足够的天然气,可以维持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他说,"除非俄罗斯在价格上让步,否则中国没理由签协议。"

最近几周,普京曾反复强调,俄罗斯认为自己的经济未来与中国密切相关。中国正在慢慢超越美国,有望成为全球头号经济大国。普京对中国的重视也符合他保守的民族主义观念,这种观念强调家庭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抨击他眼中的西方的道德沦丧。

普京于周二抵达上海,出席由中国主办的一次亚洲国家会议。普京此行并非国事访问,但习近平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向普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不光确保在东海进行中俄海上演习的船只停泊在上海,还在会议之初就与普京进行了一对一会晤。

新华社称,这次领导人会晤结束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已提议建立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还将深化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北京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时殷弘称,中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保持了官方的中立,但这种立场已经开始向支持莫斯科的方向倾斜,因为中美之间的氛围"很糟糕"。

时殷弘称,如果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取得进展,这项天然气交易将是"一份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财政援助的合同,只不过表现为商业付款而已"。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广场人”怎样从颠覆走向重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广场人"怎样从颠覆走向重建
May 20th 2014, 23:27,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在1995年的一次著名采访中,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谈到了她破裂的婚姻和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的不忠。她说,"我们的婚姻里有三个人,这有点拥挤。"最近,当我试图描述"广场人"所引发的政治和地缘政治变化时,我想起了这句话。"广场人"指的是一群新近联通起来、充满抱负的中产阶级人士,从开罗到基辅,从伊斯坦布尔到德黑兰,从突尼斯到莫斯科,他们聚集在广场上,要求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大的发言权,要求更好的政府治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现,这些广场人就像是一个自发出现的第三政党,夹在他们和驯服的传统的反对派之间,因此,他们的政治变得有点拥挤——但有趣多了。

的确,作为这些刚刚形成网络的政治力量聚集、合作和推动变革的场所,"广场"的确正在颠覆传统的政治和地缘政治。但接下来最需要关注的是,哪些广场人能从颠覆走向重构——可以利用其追随者的能量和初生的渴望,把它们变成政党、选举和善政。当然,今天的这些激动人心的例子中,最有趣的要数乌克兰的广场人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之间的对抗。

普京此前只是在盘算着自己的腐败勾当,他与邻国乌克兰保持着一种仅由两者构成的关系,而曾经统治乌克兰的亲俄领导人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更加腐败。突然间,从社会下层自发地聚集起来了一批新兴的、联通起来的、雄心勃勃的中产阶级乌克兰人,他们厌倦了体制腐败,厌倦了落后于欧盟邻国的状态,要求亚努科维奇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和贸易关系。他们还要求了一些东西,这种东西现在每个广场都十分常见:作为拥有权利和义务的"公民"的待遇,而不是被当做寡头政治家或外部势力的玩物。

然而,亚努科维奇却选择与俄罗斯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关系,于是,基辅的广场人推翻了他,这全面地挑战了普京受克格勃(KGB)影响的世界观。普京不相信政治抗议可以是自发的。如果一大批乌克兰人聚集在基辅的广场上,要求结束腐败,与欧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这只能是因为中情局(CIA)、北约(NATO)或者欧盟煽动或收买了他们。普京的思维模式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结合可能会让"民众"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东西,并赋予他们与彼此合作及自下而上采取行动的工具——这对普京来说绝对是奇谈怪论。

普京正在向后看,企图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恢复俄罗斯的沙皇帝国,而基辅的广场人却在向前看,试图与欧洲合作,从而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他们相信,与欧洲经济一体化将从外部带来司法改革、透明度和法律规章,这些是他们无法从底层创造出来的,也是他们的领袖永远不会从上层推行的。对于基辅的广场人,欧盟和乌克兰的合作是国家复兴的重要手段,但对普京来说,这是对他"势力范围"的直接威胁。

土耳其也一样。为了抵制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伊斯坦布尔中心塔克西姆广场(Taksim Square)附近唯一的绿地上建设购物中心,一个自发的运动诞生了,但它很快变成了对埃尔多安独裁统治的抗议活动。这让埃尔多安发了狂。他创造了一个仅由两方构成的宇宙,其中只包括他自己,以及官方的土耳其反对党和电视台,而那些电视台迫于他的淫威,完全被驯服和阉割。因此,土耳其广场人创造了一个新的反对派,并通过Twitter和YouTube,创建了自己的电视网络,。

但埃尔多安却凭借多次胜选而战胜了土耳其的广场人。为什么?周五刊登在福布斯网站(Forbes.com)上的一篇来自土耳其的报道给出了一个答案。埃尔多安的支持者主要在农村,大多数人不使用YouTube或Twitter。他们"是科盲;他们从电视上了解新闻",而电视受到埃尔多安控制。"电视新闻频道只报道抗议造成的破坏和伤亡,这些精心挑选的画面最终给人的印象是,疯狂的捣乱分子正在让国家陷入无政府的状态。"普京已经在莫斯科和乌克兰使用了同样的宣传策略。

无法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变成能够赢得选举然后执政的政党,这是广场人的致命弱点——无论是在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还是在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的运动中。

莫伊塞斯·纳伊姆(Moisés Naím)在这个话题上写了一本非常有见地的著作,叫做《权力的终结》(The End of Power)。或许正如他最近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中所讲的:如今,"通过Twitter、Facebook或短信呼吁抗议肯定会吸引很多人,尤其是为了反对某种东西的时候——任何东西,真的,只要是让我们愤怒的。问题是,在游行之后会发生什么。……在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活动的背后,很少有着一个运转良好的、更加长期的组织,能够跟进抗议者的诉求,承担复杂的、面对面的、枯燥的政治工作,而这些工作才会为政府带来真正的改变。这就是普林斯顿大学信息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 at Princeton University)的学者泽奈普·图费克奇(Zeynep Tufekci)提出的重要观点。泽奈普写道,'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绕过审查或者组织抗议活动需要做一些单调乏味的组织工作,而这些工作也帮助建立了决策机制,和让势头持续下去的战略。如今,各种运动可以直接跳过这个步骤,但这通常对他们有害无益。'"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和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的民主专家丹尼尔·布伦伯格(Daniel Brumberg)指出,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了全新宪法的最成功的广场人在突尼斯,该国在阿拉伯国家中"拥有最强大的公民社会机构——尤其是强大的工会联盟,以及商业、人权和律师协会——可以在世俗和宗教的派系之间进行调停。"这些派系均曾为了推翻突尼斯的独裁者而聚集在广场上。突尼斯也受益于置身于政治之外的军方,以及这样一个事实:世俗势力和伊斯兰派势力之间存在力量平衡,因此必须相互包容。

乌克兰出现了许多监督政府的公民社会组织,确保广场人的意志不会被窃取,这让我感到鼓舞。至于乌克兰的广场人能否也带来具有包容性的政治——从而尊重该国东部更加亲俄罗斯的人口的意见——还需拭目以待。如果没有广场人,这些国家就不可能改变,但如果没有公民社会机构和兼容并包的政治,任何改变都无法持续。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我。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应对中国环境危机需要制度性变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应对中国环境危机需要制度性变革
May 20th 2014, 23:25, by 刘本, 王彦

中国的全国立法机构颁布了对《环境保护法》的一项覆盖广泛的修订案,这些修订被广泛认为是可以挽救中国环境恶化严峻形势的重大举措。

官方现在有了更强的执法权力,包括对屡次违反规定者处以最高15天的行政拘留,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罚款力度。一些合法注册的公民社会组织,现在也获准提起公益诉讼。

上个月底通过的这部法律,强化了以环保目标评价官员的做法,很长时间以来,评价官员主要是靠经济表现。新法律也提升了透明度,要求主要污染者披露污染数据,也要求地方政府公布环境质量和环保执法的相关信息。

这些变动给面对空气、水和土壤严重污染的千百万人带来了希望。我们相信,新的《环保法》是政府的一个信号,显示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此外,对于中国多年来为环境变化而努力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胜利。仅仅在10年前,这项法律的多数修订条文都还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单凭法律本身,很难结束排污企业时常不受惩罚的情况。只有对党国体制的组织形式采取深入的根本性变革,才能降低中国极端的污染水平。

环保执法在全国各地都收效欠佳,原因主要在于监管机关面临的利益冲突限制了它们履行职责的能力。地方环保局的大部分预算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而地方政府又与排污企业维系着紧密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此外,地方环境监管预算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排污费。而这些费用则是基于排污量征收的,这就导致了一种扭曲的后果:减少污染就意味着,关键的环境执法资金也会减少。

如果这种系统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环保机关就不大可能运用这项新法律向其赋予的更强的执法权力。给地方领导制定更严苛的环保目标,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并不能解决环保监管和排污产业之间的核心冲突。

这些问题在中国广为人知,其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广为人知,比如将执法权力从地方政府手中收归中央、进一步拆散政府与其监管的企业之间的联系、完全用与污染执法无关的资金来源支付监管预算。然而这样的改革远远超出了环保法规的影响范围,也需要从根本上反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

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验都表明,要监督污染的企业,不只需要监管机关,还需要公民和民间组织。按照这种思路,中国的新法律通过扩大透明度、促进公共参与、允许起诉污染企业,增强了污染企业和监管机关受到的"社会监督"。

中国领导人仍然害怕因为违反污染法规而引发的民众抗议,避免社会动荡仍然是首要的任务。政府仍然在限制公民运用法律权利去协助控制污染。还有其他法律限制着民间组织的注册,这使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环保组织几乎不可能发展。

目前,上访者和环保倡导人士面临着受到恐吓甚至逮捕的危险。法院对于棘手或敏感的案件,常常连受理都不愿意。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规定,拆散集体诉讼,并将单个的案件下发到指定的低级法院。因此,公民时常并不能利用法律对抗污染企业,尤其是与政府有很强联系的那些。于是公民监督往往受挫,污染只会加剧。新法律或许能增强公民的力量,但仍然未能纠正在实践中制约公民行动的系统性障碍。

中国对法律改革并非全心全意的尝试,这对于党国体制是一个巨大风险。它会提高公众对良好政府的期待,然而并不能为环境情况的改善打下充分的基础。污染无法受到足够监管的情况因此加剧,将会引发公众更大的不满。尽管很多公民并不会愿意冒险采取激进的行动,但越来越多人会断定,只有扰乱秩序的行动才能迫使政府有所作为。全国各地由环境引起的抗议越来越多,这已经向政府显示出了这种党国体制路线的代价。

要保护中国糟糕的环境,最终还是需要政府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直面其经济和政治模式的局限。需要中央的领导层拿出勇气,压倒政府和企业界的既得利益者,正是他们在反对建立公正的行政和司法体制来监督污染。还需要以明智的态度,允许社会有真正的自由,使其可以监督环境,而又无需担心受到报复。

这些建议会触及当前权力结构的核心,但同时也会触及中国深重的环境危机的核心。中国新领导层已经表现出在最高领导层对抗腐败的勇气。他们现在肯定也可以对挽救中国的环境,表现出相同的决心。

刘本(Benjamin van Rooij)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美中商业和法律教授,著有《在中国监管土地和污染》(Regulating Land and Pollution in China)。王彦(Alex Wang)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UCLA School of Law)助理教授,曾在北京担任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中国环境法项目主任。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危机拉近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危机拉近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May 20th 2014, 23:27, by NEIL MacFARQUHAR, DAVID M. HERSZENHORN

莫斯科——本周一,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表示,他正在撤回俄乌边境的俄罗斯军队。这是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他第二次做出此番表态。普京还赞扬了基辅政府愿意就结构性变革进行谈判,而他之前曾称基辅政府非法,是法西斯军政府。

但是,这些和解性表态可能不是说给美国和欧洲听的,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普京。不,普京的目光更有可能锁定在中国身上。他本周二抵达中国,种种迹象表明,他决意显示自己也打算转向亚洲。

实际上,自从2012年重登总统之位以来,普京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东方。虽说如此,在乌克兰问题上和西方关系搞僵,使得俄罗斯与亚洲的关系,尤其是与作为经济引擎的中国的关系,成了关键的战略重心。欧洲正在试图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而且如果危机加剧,西方有可能实施严厉得多的制裁,所以莫斯科需要一个替代性的选择。

最近几周,普京一再强调,俄罗斯认为其经济前景系于中国,并指出这个亚洲邻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经济强国。而且,亲近东方的做法,也和普京最近转向保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保持了一致。这种意识形态强调宗教、家庭价值观和爱国主义,跟普京认为越来越不信神明、相对主义盛行的颓废西方形成了对比。

"如今,俄罗斯坚定地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外贸伙伴,"普京在出访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克里姆林宫于周一发布了相关采访记录。"在全球经济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加强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及俄中两国之间的投资增长是重中之重。"

普京宣布俄罗斯军队撤离俄乌边境的表态,有可能在预定于周日进行的乌克兰大选之前,帮助缓和局势。不过,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针对中国做出的姿态,因为北京在藏、维、以及若干知名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和少数宗教派别的问题上麻烦不断,因而对分离主义颇为敏感。

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本周一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也是普京第三次宣布撤兵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撤离证据。

在普京为期两天的中国之行中,中心议题很可能是一个长期遭到搁置的协议:从2019年左右开始,俄罗斯从新西伯利亚油田输送天然气到中国。10年来,双方对这个协议讨价还价,但一直没有在天然气价格上达成一致。

专家预计,俄罗斯终于准备好了达成协议,就算仅仅是为了让华盛顿和西欧知道,他们的天然气还有其他销路,而且他们还拥有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朋友。

"因为目前我们与西方关系太僵,也没别的办法,"瓦西里·卡申(Vasily Kashin)说。他是总部位于莫斯科的政策研究机构战略与科技分析中心(Center for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y)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需要去亚洲,尽快达成不管什么协议。"

普京将在6月6日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中亲临现场。他很可能会在那里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讨论乌克兰危机。如果普京握有和中国新签订的天然气协议,西方制裁的威慑作用就会遭到削弱。

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普京指出,中俄去年的双边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约合5600亿元人民币)。虽然俄罗斯与整个欧盟的双边贸易规模要比这大得多,2012年的总金额约为3700亿美元,但从单个国家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规模跟与德国等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处在同一水平。2012年俄美贸易额只有区区260亿美元。

俄罗斯和中国的边境线超过2600英里(约合4200公里),长期以来关系都不算和睦。俄罗斯对紧邻其南疆的经济巨人抱有戒心,因此阻挠中国对俄投资,特别是在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等领域,只有两个小型协议成为例外。本周一,普京明确表达了对中国更加欢迎的态度。

"这是一项重大转变,"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驻华盛顿的学者克里夫·盖迪(Clifford Gaddy)说,"表明俄罗斯对与中国拉近关系有多么认真。"盖迪写过一本关于普京的书。

他还表示,"这是言论上的转变,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们的行动是否会跟着转变。"

盖迪指出,奥巴马政府强调制裁正在扰乱俄罗斯的经济,却几乎无视其推动俄罗斯变得更加依赖中国。

俄罗斯希望中国同意帮助他们修建一座桥梁,把克里米亚的刻赤港口跟俄罗斯的大片疆土连接起来。这不仅是提供宝贵的专业知识,而且也是默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认为,这种吞并是非法的。俄罗斯与其吞并的领土之间没有任何陆路连接。

今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反对克里米亚公投,中国投了弃权票。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前,俄罗斯组织了那次公投。由于中国投了弃权票,普京在宣布合并克里米亚时赞扬了中国。

俄罗斯和中国还计划本月底在中国举行联合海军演习,而且习近平主席还是为数不多的在索契冬奥会上露面的大国首脑之一。

当然,中俄也未必一定会达成这项天然气协议。阿列克谢·米勒(Alexei Miller)是国有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首席执行官,上周末他宣布,除了价格之外,中俄已经谈妥了一份为期30年的合同的其他所有条款。

专家指出,多年来,双方一直在价格上谈不拢。但外界普遍认为,价格差距已经从每千立方米数百美元减少到了50美元或更少。之前,莫斯科的谈判策略是等待,等中国人明白自己对自然资源的胃口有多大,就会主动找上俄罗斯的门,接受有利于俄方的条件。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不主动的策略告一段落了。

"随着制裁不断升级,俄罗斯已经没有时间了,"投资银行晋新资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油气分析主管伊达·达夫列特申(Ildar Davletshin)说。"获得一条真正出路的需要已经变得愈加迫切。"

Andrew Higgins自布鲁塞尔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垃圾焚烧的中国难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垃圾焚烧的中国难题
May 20th 2014, 23:29,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编辑 曹莉 王强

5月11日发生在南方旅游城市杭州的"邻避运动"暂时得到了平息。但在这次数千人参与的群体事件中,53位市民因为抗议政府将在离城区25公里的美丽乡村建设一个号称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而被警方拘捕。当天的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暴力事件,抗议者还与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多人受伤。

该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再次突显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矛盾,城市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公众之所以对垃圾焚烧项目持反对意见,根本原因在于对政府的不信任。

根据当地政府公告的数据,抗议者们反对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第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天就可以处理杭州36%的垃圾产出,大约为3,000吨垃圾,二期工程建成后,日烧垃圾5600吨。如此庞大的焚烧量令当地居民们担心垃圾焚烧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危害他们的健康,遂引起了大规模的抗议。

项目所在地的余杭区政府在9日表态说,如果无法获得公众支持,不会继续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承诺:"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群众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

与环境健康有关的抗议活动近年来在中国各地不断爆发。而垃圾焚烧项目更是成为触发附近居民们举行大规模环境抗议活动的导火线。越来越多的抗议令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头痛不已。他们认为市民们应该支持和理解这些市政公共项目。但是,利益相关方之一的市民们批评政府在这些公共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不透明和忽略公众参与,并担心在项目运营后政府监管不力,而令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如致癌物二噁英(PCDDs,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是毒性最大的化合物之一)等危害人们的健康。

但目前,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各地最主要的城市公共管理难题之一。每天,巨量垃圾的产生不但挑战市政管理部门的智慧,也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的生活。

近年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国家,中国产出的垃圾量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众多大城市面临垃圾围城之困。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国在2004年超过美国成为城市固体废物(municipal solid waste)产出最多的国家。该报告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垃圾产出上面临如此巨大和迅速的增长。"

以杭州为例,杭州市市政部门在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杭州产生的固体垃圾量每年增长大约17%,相当于全国平均增幅的两倍。而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今年一季度,杭州每天平均产生生活垃圾8400吨,刚刚过去的3月份,最高一天的生活垃圾达到9700吨。《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2008~2020年)修改完善稿》预测,到2020年杭州市区日均垃圾量为12000吨。如果不增加新的垃圾处理厂,"杭州垃圾围城"并不遥远。

杭州市的垃圾困局只是中国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面临垃圾不断增长、"垃圾围城"的问题,在北京等人口聚集的特大城市,垃圾问题更是突出。

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垃圾构成也出现变化。北京的非政府组织自然大学(Nature University)负责垃圾项目的研究员陈立雯表示,1970年代之前,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大部分垃圾为有机物。"而70年代末以后,无机物越来越多,难以回归土地。她对纽约时报中文网说:"北京等大城市在1990年代之前,对垃圾的处理大多采取简单填埋,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1990年代末开始,随着垃圾之困日益严峻,各地纷纷开始上马垃圾焚烧发电厂。

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被中国各地市政管理部门作为垃圾处理消解的重要途径,垃圾焚烧发电被官方宣传为认为是一种高效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是大规模处理垃圾最有效的方法。2012年,由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编制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土地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的城市,要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但是,垃圾焚烧过程中,都会产生二噁英,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噁英是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有毒物质会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很大危害,有效控制二噁英等物质的产生与扩散,直接关系到垃圾焚烧及垃圾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考验着政府对于此类项目运营过程中的监管能力。在西方国家,运营者会通过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和严密的管理流程减少二噁英的产生,政府也会履行严格的监管。

近年来,中国正在建更多的垃圾焚烧设施,以此作为对填埋项目的补充。按照中国的计划,全国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要建造大约300家焚烧厂。政府的目标是将焚烧处置的生活垃圾比例从2010年的18%提高到2015年的35%。

中国各地强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驱动。与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不同,垃圾焚烧项目不但可以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还可以利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电力获得巨大利润。所以,围绕垃圾焚烧所产生的激烈争论不但涉及技术问题、监管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商业利益问题,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演变为中国当下最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级公共事件之一。

但最近几年来,垃圾焚烧项目遭遇了越来越强烈的"邻避主义" (Not In My Back Yard,英文原义为"别在我家后院",是指社区居民对选址于本社区的具有负外部性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反对,是伴随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而出现的新型社会现象,并在近几年受到国内的广泛关注。)从2007年6月北京由于居民反对叫停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建设后,中国已经发生了多起因为垃圾焚烧选址引发的群体事件。大部分项目因为居民的强烈反对而被叫停,或者另行选址。

每次事件的原因都大同小异,即抗议者不满意政府背后操作、忽视民意以及担心政府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过程中监管不力。抗议者们认为,每一个环节若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未来项目运营中造成环境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    

在此次杭州事件中,北京的非政府组织自然大学(Nature University)专门研究中国垃圾问题的研究员毛达称,中国民众担心此类设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相关计划在不征询公众意见的情况下就公布于众。他称,比如此次杭州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还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估。

而据《北京青年报》报道,5月7日,多名村民通过微信获知在没有进行环境综合评价和相关批示的情况下,大型的施工机器就要开进拟定的垃圾焚烧厂位置施工。

"垃圾焚烧发电厂秘密开工"的消息由此在周围24个行政村中流传。当晚9点,就有上万居民聚集在拟建垃圾焚烧厂的地点,反对建垃圾焚烧厂。

政府在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如环境影响评估之后、忽视公众参与等,以及与民间缺乏沟通、对项目运营后监管不力,进一步造成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曾经参与了北京市北部地区小汤山附近一个垃圾焚烧项目的抗议活动的律师黄小山接受采访时称,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本、美国、英国都曾遭遇过"邻避运动"这一难题,但这些国家都在很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为什么中国从2007年起,针对邻避运动不但没有任何解决方案,反而愈演愈烈,进入一种死循环。"

他说:"解决邻避主义的前提,需要法治社会,需要有诚信精神、契约精神。即政府有公信力,老百姓也是可以讲道理的、理智的,整个民族要有妥协精神。但中国目前并没有这种前提。也没有一个沟通的机制。"

毛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的难点在于"政府在主导一个公共建设项目时,仍不不太愿意跟有意见、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公众去对话。"

在中国,政府无视民意以及不兑现承诺的案例并不在少数。2009年上海的江桥垃圾焚烧厂扩建工程,在听证会反对率很高的情况下,上海环保局仍然审批通过该垃圾焚烧厂扩建项目;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2011年,在中国东北的海滨城市大连,政府虽然表面上宣布停产一个因市民强烈反对的PX项目,但事后,该项目却悄然复产,舆论批评政府丧失诚信。

因此,虽然发生在杭州的"邻避事件"暂时被平息下去,当地政府也承诺会充分尊重民意,并且宣称会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控制二噁英、对垃圾焚烧发电场的运营进行严格监管,但市民的担心仍无法真正散去。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