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普京进军乌克兰试探西方底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普京进军乌克兰试探西方底线
Mar 3rd 2014, 11:58, by STEVEN LEE MYERS

莫斯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最近的举动,几乎让人们毫不怀疑他打算瓦解乌克兰的新政府,迫使后者要么做出让步,要么接受主要由俄罗斯族聚居的区域被实际分割出去的后果,这些地区有克里米亚、敖德萨,甚至包括东部的工业中心。

俄罗斯正通过诡辩、宣传,以及强横的军事威胁极力推行这一目的,其目标既有美国,也有美国在欧洲的盟国,以及乌克兰。对基辅和西方国家的政府而言,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普京会以多么强横的姿态继续推行自己的目标——这可能会引发一场更为激烈地军事和外交冲突。

到目前为止,克里姆林宫还没有表现出会屈服于国际压力的迹象,不过它也还没做出挑衅性最强的举动——公开命令俄国军队增援已经进入克里米亚的军队,并将进犯的范围延伸到乌克兰南部或东部。

"八国集团"(G8)峰会定于6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奥巴马总统中止了参会的准备工作,加拿大、法国和英国也做出了同样的姿态。周日在被问及此事时,普京的发言人德米特里·S·佩斯科夫(Dmitri S. Peskov)不以为意地干脆做答,"这不是俄罗斯的损失,是G8的损失。"

普京还没有就乌克兰的危机公开发表评论,这让他的最终目标显得不确定又难以预测。然而面对着旨在推动乌克兰远离俄罗斯,加深与欧洲联系的大规模示威,普京的策略是挫伤示威的影响。在这种策略之下,普京已经让羽翼未丰的新政府陷入了组织失灵、无法取信与人的境地,迫使它做出妥协,让乌克兰完完全全地保留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尤其是对于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姆林宫宣誓要保护位于乌克兰的同胞免于受到心向西方的多数派压制,这种表态与俄罗斯在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土争议中扮演的角色极为相似,如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这两个从格鲁吉亚分裂出来的区域在苏联解体后,外交地位一直尴尬,也一直受到克里姆林宫或明或暗的压力,直到2008年爆发战争,俄罗斯击溃了准备不周的格鲁吉亚军队。

当时,俄罗斯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发表的强烈警告置之不理,承认这两个地区是独立国家,而且从长期来看,几乎没有为其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尽管受到了一些警告,但普京似乎又在盘算着,由于俄罗斯十分重要,别国不会做出更有力的反应。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周日警告说,美国会考虑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可能包括冻结资产和禁止俄罗斯高级官员前往美国。

一旦俄罗斯的军事干预升级,尤其是如果遭遇抵抗、发生流血的话,几乎可以肯定会惊扰投资者,致使俄罗斯原本就不稳定的经济受到重创。鉴于卢布汇率已经出现贬值,人们很快就揣测,周一股市开盘时会出现振荡。

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在克里姆林宫内部引发了强烈的愤怒,目前来看在这种盛怒之下,经济的得失只是次要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社会、宗教联系,这一点常常被人低估,尤其是被美国低估。更重要的是,普京和他身边那些最受信赖的助手,认为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是西方为了削弱俄罗斯的关键利益而一手策划的政变。

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下属的战略评估部(Department of Strategic Assessment)负责人谢尔盖·乌特金(Sergei Utkin)说,过去官方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反美论调都被当做拙劣的宣传,显然是服务于政治目的,但现在,似乎的确反映了克里姆林宫的世界观。"这对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一场灾难,"他说。"问题是在俄罗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它的后果。他们认为国家很强大,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专家表示,普京对这些事件持何种看法,仍然对事态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是不是相信,通过展示俄罗斯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乌克兰推行自己的目的,他已经取得了成功?又或者他认为任务只是完成了一半,而且既然已经鼓动起了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他只能向前推进?

在克里米亚全境部署的俄罗斯部队,实际上已经切断了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尽管俄军的部署已经在某些基地激起了与乌克兰部队的紧张对峙,但佩斯科夫仍然拒绝承认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行动。俄军的举动促使一位新任地区领导人要求俄罗斯给予保护,并且向克里姆林宫提供了介入的口实。

乌克兰及外国官员表示,俄罗斯族支持者在俄罗斯秘密机关的唆使下,现在正在其他城市举行示威,包括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这些示威也可能会引起呼吁俄罗斯干预的类似呼声。

周六夜间俄罗斯议会上议院一致同意授权采取干预,表决前的辩论中诋毁美国的语气让人想起了冷战中最黑暗的时期。乌克兰及其他西方国家官员表示,表决前俄罗斯的第一批增援部队已经开始抵达。不过,表决还是向普京赋予了更有力的资源,使他可以发起更大规模的常规军事行动,从而在乌克兰保卫"公民和同胞"。克里姆林宫称,普京在与奥巴马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时用过这样的说法。

佩斯科夫说,普京并没有下令采取行动,不过一旦现在危机恶化,"他手边所有的选项都可以使用"。他强调,俄罗斯支持统一的乌克兰,但也表示该国新领导人违反了在德国、法国、波兰外长斡旋下达成的协议,即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由亚努科维奇担任总统,直至12月举行新的选举。

他提到,回归那些协议的条款之后,才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但那就意味着解散美国和其他国家已经表示过支持的新临时政府,并且让亚努科维奇重新担任总统。上周五,亚努科维奇在去向不明一周之后,在俄罗斯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举行了一场离奇的新闻发布会。佩斯科夫说,"他可能是最不适合角逐总统职位的人,"这反映出亚努科维奇在莫斯科的声望已经大大受损。"但他才是合法的那一个。"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奥巴马坐视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坐视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
Mar 3rd 2014, 10:40, by PETER BAKER

华盛顿——周日,俄罗斯向克里米亚半岛派遣了更多兵力,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奥巴马总统由此启动了一项旨在孤立莫斯科、阻止它侵占更多乌克兰领土的策略,虽然他在国内面临着加大回应力度的压力。

奥巴马在椭圆形办公室打电话召集盟友,派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前往基辅,并批准了一系列旨在"让俄罗斯为此事吃到苦头"的外交和经济举措——这种说法来自一名政府官员。但总统仍然发现,到处都有人建议他实施力度更大的行动。

"在普京的俄罗斯周边制造一个民主套索,"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如是呼吁。"重新评估导弹防御体系,"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如是建议。"退出索契峰会,"领导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表示,他这里指的是将由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主持召开的G8峰会。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民主党督导理查德·J·德宾(Richard J.Durbin)则说,干脆"把他赶出G8"。

对于奥巴马来说,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一事带来的挑战比其他任何国际危机都大,在这场危机的中心,相关建议提出的似乎都是同一个问题:奥巴马是否足够强硬,能够对克里姆林宫的前KGB上校发起进攻?

面对叙利亚、伊朗、利比亚和埃及问题的时候,华盛顿各政治派系的分歧一直非常大,棘手程度一如奥巴马在坚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维持适当平衡的任务。但是,随着拥有核武的老对头回到冷战时的形态,后果似乎更加严重,挑战似乎更加严峻,各方的呼声也似乎更加统一。

"这是他总统任期内最重要、最艰难的外交政策考验,"曾任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副国务卿的职业外交官R·尼古拉斯·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说。"奥巴马是北约领袖,所以他面临的风险非常高。欧洲没有哪个人的权力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不得不担起领导任务。"

上任之时,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上的经验并不丰富,在这个主要威胁来自伊斯兰极端主义和内战的新世界里,他已经多次经受考验。目前,克里米亚危机给他带来了一次重大威胁,此次威胁与他的一些前任面对了四十年的威胁非常相似——欧洲中部的地缘政治斗争。

首先,目前已经垮台的基辅亲俄罗斯政府竟然不顾他的警告,朝抗议者开了枪;如今,普京也没有理会他让俄罗斯待在乌克兰境外的警告。

奥巴马猝不及防,只好在普京着手制造既成事实的时候开始奋起直追。周日,普京又派了几千人去增援本来就有6000人的俄罗斯军队,从事实上使这个居民基本讲俄语的半岛从乌克兰分离了出去。

一名高级政府官员表示, "俄罗斯军队现在已经完全掌控了克里米亚半岛。"这名官员要求匿名。

在华盛顿,没有哪个重要的政治领导人呼吁进行军事回应,但却有很多人希望奥巴马采取进一步的举措,包括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为乌克兰提供经济支持。

奥巴马已经公开抨击了普京的行动,称这些行动"违反了国际法"。不过,他把最尖刻的谴责言辞留给了克里,后者周日称这些行动是"无耻的侵略行为","普京总统令人震惊的蓄意选择",并指责普京"软弱"、"铤而走险"。

周日与德国、英国及波兰的领导人通话时,奥巴马决定派克里和其他一些外交官去欧洲争取NATO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支持,寻找办法来支撑经济脆弱的乌克兰政府。

在一系列电视采访中,克里表示美国可能会抵制6月的索契峰会,并且警告称,俄罗斯可能会被踢出G8集团,尽管德国曾公开表示反对这个提议。不过,奥巴马向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其助手所谓的"退出"方案,也就是保全面子摆脱危机的方法。他提议用欧洲观察员来代替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军队,防范针对俄语人口的所谓威胁。克里姆林宫进行干预,使用的理由正是这种威胁。

奥巴马的助手们表示,他们没有看到此类威胁存在的证据,认为这是一个虚假的借口,并且想要普京拿出证明。私下里,他们说他们并不认为普京会接受这一要求,同时也承认,奥巴马多半无法在短期内扭转克里米亚被占领的局势。他们表示,他们现在的重点是阻止俄罗斯进一步入侵东乌克兰,这会致使乌克兰出现民族分裂。

此次危机使奥巴马的外交手段暴露在苛刻的审视之下,批评人士纷纷断言他过于被动。

考克称,普京之所以悍然入侵,根子是在去年的9月,当时,奥巴马不顾国会两党的反对,撤消了以空袭惩罚叙利亚针对平民的化学武器攻击的计划。奥巴马转而接受了俄罗斯的提议,共同努力,移除化学武器。

"我认为,他当时就看出了奥巴马的软弱,"考克提到普京时说,"现在这些事情就是后果。"

Jonathan Weisman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互联网金融崛起进行时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互联网金融崛起进行时
Mar 3rd 2014, 10:59, by DAVID BARBOZA

上海——去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下属部门向数亿用户提出:把您的钱给我,我们会给您提供高于中国的银行的利息。

储户们的纷纷涌入让公司应接不暇,他们企图获得比中国政府定下的低利率高出一大截的利率。到今年2月初,有8100万人签购了阿里巴巴公司的货币市场产品,它的名字是余额宝,对应的英文翻译是"leftover treasure"(意为余下来的财富)。

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打造的这项基金产品,催生了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目前,该基金管理着高达400亿美元(约合24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其他大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亦步其后尘,它们承诺的回报甚至比余额宝还要高。结果,这些产品对利率这个中国政府用以管理经济的关键工具造成了冲击。

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任教的张春说,"这是利率自由化的开始。人们想让自己的存款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这是绕过监管的一条途径。"

个性张扬、言语犀利的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坚称,中国的金融规则正在挤压规模更小的投资人和一般消费者的生存空间。他立誓要改变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他在去年6月的演讲中说,"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进来进行变革。"

迄今为止,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的储户,目前,他们的现金存款最高能挣到7%的年化收益。传统银行很少能这么慷慨。它们目前的年化收益率是3.3%。

过去多年,作为更大胆的改革举措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决策者一直承诺要放开利率,其目的是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经济以更持续、更健康的方式实现增长。也许是出于银行和其他国有机构的强烈反对,国家对利率的控制仍未放开。

分析人士说,政府决定允许互联网公司提供更广泛的投资和金融服务,此举是为了打造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选择,而说到底,是为了放松对利率的管制。

尽管这些服务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小——在9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中只占500亿美元——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惊人增长正在加剧业内对存款的竞争,给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有银行施加压力,后者已经备受资金严重缩减的困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还正赶上政府设法遏制影子银行发展的当口,影子银行会掩盖在监管者视野之外存在的巨大的风险和债务。

不是所有人都心花怒放。近几周,批评者已经把互联网产品斥责为"吸食银行血液的吸血鬼",并警告称,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风险。中国监管机构在2月末表示,它们正在考虑管理这一行业的新规则。

从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金融行业领导者的角度而言,它们在淡化新投资产品的风险。他们表示,它们的业务是合法运营的,并且将资金用于低风险的投资。分析人士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当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举例来说,尽管网络储蓄推广时是以类似储蓄账户的方式进行的,可它们依然是具有风险的投资产品。分析人士说,这类产品是不保本的,如果消费者开始蒙受损失,就会出现挤兑狂潮。

过去十年里,政府通过限定最高储蓄利率和最低贷款利率支援了国有银行,这两种利率之间的大块利差,也即净息差,帮银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些利润对于在上世纪90年代蒙受巨大损失的银行其后进行改组是不可获缺的。

另一方面,储户们却一直看着自己的现金存款不断缩水,原因是通胀率通常比政府控制的储蓄率要高。经济学家表示,前述政策的执行类似于对储户征了某种税。

这种政策也迫使一些富裕的中国投资者将他们的资金转移至艺术品、黄金和房地产这类硬资产。近来年,许多投资者纷纷通过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甚至是本地的银行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以追求较高的回报。但这些产品可能具有风险,因为它们的资金常常会以高息形式借贷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当地政府的基础设施公司.

如今,投资者纷纷开始转向互联网投资产品。像余额宝这样的高利率产品恰恰暴露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薄弱之处,特别是在实施固定利率的情况下,中国投资者的选择比西方投资者要少。

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如今正在打破这些制约,纷纷针对有一些手上有闲钱的普通储户推出诱人的高回报产品,这些人里就有25岁的北京医保顾问高月。从10月起,她已经在自己的余额宝账户里存下了约1.5万美元(约合9.2万元人民币)。

"只要收益高于银行存款,我就愿意把钱放在那儿,"她在采访中表示。"这样至少升值幅度会大于通货膨胀率。"

阿里巴巴是这一新领域的引导者。这家公司多年来主宰着网购市场,旗下有用户众多的淘宝和天猫,甚至还成立了为小企业提供借贷的业务分支。2013年,公司的在线支付服务、中国版贝宝(Paypal)支付宝与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手,进入了银行和金融业。天弘是一家政府支持的小型基金管理公司。10月,支付宝同意投入11.8亿元,拥有了天弘的控股权。

随后,支付宝开始鼓励它的8亿注册用户将他们在线账户内的任何剩余资金转移至由天弘设立的新网上基金余额宝内。天弘推出基金的回报要高于银行利率。

很快,余额宝的势头便一发不可收拾。分析人士表示,余额宝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简单和便捷。持有支付宝账户的人最少可以转一块钱到余额宝,也随时可以将钱取出,不会受到任何经济损失。他们在自己的手机上就可以查看每日收益。

香港银行界人士张化桥(Joe Zhang)说,"余额宝的魅力所在是投入之少。你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小巧就是它的杀手锏。"

余额宝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利率?公司高层表示,他们主要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投资。在这个市场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会相互进行借贷,通常为短期。去年,由于银行——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银行——急缺资金,银行间拆借利率开始飞涨。

之前在惠誉公司(Fitch Ratings)研究中国银行的朱夏莲(Charlene Chu)说,"银行肯定是缺少现金的。这就是为什么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在抬高。"

在美国,贝宝也曾多年投入一项类似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最后在2011年结束运营。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大型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进入银行或投资领域。

但是贝宝前首席执行官比尔·哈里斯(Bill Harris)说,美国互联网公司正在错失一个重要的机会。"没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们根本还没有尝试过,"哈里斯说。"如果一家科技公司这么做,他们可以在不需要任何人力的情况下建立起系统。亚马逊(Amazon)可以这么做。贝宝可以这么做。苹果(Apple)可以大手笔地这么做。我认为他们错过了这个机会。"

分析人士表示,高涨的银行间拆借利率显示了银行业承受的压力,也就是说银行或金融机构可能会违约,导致损失;或者如果情况改善,银行间拆借利率有可能会下降,但这对储户来说也就意味着低利率和低回报。

但至少从现在来看,互联网金融市场利润可观。阿里巴巴和它的合作伙伴管理着超过2500亿元的资金,他们预计每年仅仅从管理和服务费中就将得到2.5亿美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百度和腾讯也和其他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新的基金产品,合作的公司包括国有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

"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气候,"全球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的银行业专家庄瑞豪(Johnson Chng)说。"互联网企业所瞄准的那部分市场,是银行不会考虑的。"

翻译:张薇、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朴槿惠敦促安倍晋三反省侵略历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朴槿惠敦促安倍晋三反省侵略历史
Mar 3rd 2014, 08:54,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周六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发起了新一轮的批评,敦促他要用足够的坦率和勇气去面对该国20世纪初期的侵略历史,尤其是帝国陆军的妓院对亚洲女性的奴役行为。

"真正的勇敢之举不是去否定过去,而是直视历史的本来面目,向正在成长的一代讲授正确的历史,"朴槿惠说,她在此处所指的是1910到1945年间,日本对朝鲜半岛实施的颇为暴虐的殖民统治。"一个人对过去的历史否定越多,就会越悲惨,越孤单。"

就在一天前,安倍政府表示将重新审视1993年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道歉,那次道歉的对象是通常会用"慰安妇"一词来委婉指称的性奴隶。

朴槿惠此番言论是在朝鲜半岛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1919年起义周年纪念日那天做出的,演说进行了全国电视转播。这是一个重要的全国性节日,韩国领导人历来会参与纪念,并利用这个机会向日本和朝鲜做出或友好或警告的姿态。

除了抨击日本,今年的演说还在朝鲜问题上发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讯号,提议在一分为二的朝鲜半岛上实现亲人的定期团聚。上月底,朝韩双方进行了三年来的首次家人团聚;数百位因朝鲜战争而离散的老人有了几天的相聚时间。

在朝鲜的核武器计划等问题影响下,朝韩关系在去年陷入低谷,而今的亲人团聚被认为是双方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朴槿惠称这次团聚是朝韩改善关系并最终实现统一的重要一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和美国将朝鲜半岛从日本手中夺回后在平壤和首尔分别建立了傀儡政权,这种分裂至今令朝韩两国人抑郁难平。

"一个恢复统一的国家,一个恢复统一的朝鲜半岛,将令三一运动之精神得以圆满,我们的先辈在运动中揭竿而起,吁求民族独立和自尊,"朴槿惠在提到1919年的反日运动时说。

由于这段殖民历史,韩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双边关系在朴槿惠和安倍晋三任内愈发恶化。

自去年2月就职以来,朴槿惠一直拒绝和安倍晋三举行首脑会议,并对这位日本领导人持续发起猛烈的抨击。韩国认为他是一个煽动民族主义的政客,试图对他的国家在二战中的历史加以粉饰,拒绝为其中的一些骇人行径负责。安倍晋三近日参拜了供奉有已定罪战犯的神社,令紧张气氛进一步加剧。

在上月访问首尔时,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呼吁华盛顿在东北亚的两个主要盟友能"将历史问题抛诸脑后",更好地携手应对朝鲜核武威胁,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加以制衡。

但是在上周六提到安倍政府重新审视道歉一事时,朴槿惠没有心情谈和解。

东京方面在周五称,一组学者将对1993年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Yohei Kono)发表的道歉加以审视,以判断其是否具备历史依据。

所谓的"河野谈话"是日本第一次承认在征募女性向日本士兵提供性服务时使用了胁迫手段,这种立场在当时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支持。但近年来,日本一些民族主义政客以证据不充分为由,呼吁推翻这项声明。

"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认知,是其行进方向的指针,"朴槿惠在周六说。她提醒日本,河野谈话是促使韩国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的关键文书。

在演说中,她用了很大的篇幅谈到,昔日的性奴隶多年来难以平复的怨愤,是日本迫切需要去化解的,她们一直在奔走呼吁,要求日方给予赔偿。

朴槿惠说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因为在237位曾公开袒露其痛苦经历的韩国女性中,已经只剩下55位尚在人世。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普京剑指乌克兰,西方匆忙应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普京剑指乌克兰,西方匆忙应对
Mar 3rd 2014, 07:31, by STEVEN ERLANGER

乌克兰基辅——周日,乌克兰和西方领导人努力劝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希望他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下令入侵东乌克兰。与此同时,俄罗斯军队及其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支持者正在解除当地乌克兰抵抗力量的武装,或是使之丧生抵抗能力。

三个月前,针对总统维克托·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领导的政府的抗议活动在乌克兰开始,活动现已转变成一场带有冷战色彩的大国对抗,对有关后苏联国家领土不可侵犯的国际协议构成了严峻挑战。

俄罗斯的侵入还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新的危机,后者支持基辅的新政府,现在却发现自己面对着一场越来越不加掩饰的入侵乌克兰行动。

一名美国官员表示,美国情报机构发现,又有数千名俄罗斯士兵于周日抵达克里米亚,增援已经到达该地区的俄罗斯军队。上述官员没有提供有关部队类型的更多细节,也没有说明奥巴马政府是否认为普京将在未来几日派遣更多士兵。

一名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表示,俄罗斯军队目前已经"完全掌控克里米亚半岛,在当地的空军及海军士兵大约有6000名"。该官员确认了俄罗斯援军周日乘飞机抵达乌克兰的事实,并表示俄罗斯军队已经成为占领军,在那里"安营扎寨"。

这名官员表示,乌克兰军队大多待在自己的兵营里,有些部队还把武器存放入库,以避免局势升级。

刚被任命为乌克兰海军司令的丹尼斯·别列佐夫斯基(Rear Admiral Denis Berezovsky)少将绝对是个亲俄派,在他宣誓效忠克里米亚人民之后,尴尬不已的基辅当局立即解除了他的职务,并表示会对他的叛国罪行进行调查。

一段YouTube视频显示,焦虑的别列佐夫斯基少将满头冒汗,目光低垂,快速地低声念着声明,"本人,别列佐夫斯基·丹尼斯,宣誓效忠克里米亚人民,并承诺根据相关规定保护克里米亚。"

另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在周日晚间宣布,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将于周二访问基辅,以显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办公室发表声明称,默克尔周日晚间与普京进行了电话通话,她指责俄罗斯破坏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违背了1994年《布达佩斯协议》(Budapest Agreement)关于尊重乌克兰独立与主权的条款。

前述声明称,普京赞成默克尔的提议,同意派遣一个"事实调查小组",以便开展政治对话,该小组可能会由总部位于维也纳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领导。

默克尔与俄罗斯总统保持着紧密联系,即便这样的联系并不总是友好。在欧洲与莫斯科的对话中,默克尔经常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德国还在与波兰携手努力,试图将乌克兰拉向欧盟。

当天,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P·亚采纽克(Arseniy P. Yatsenyuk)首先用英语告诉记者,"这是紧急状况。这不只是威胁,是实实在在地向我国宣战。"他这番话指涉的事件是俄罗斯议会下院(Russia's Parliament)于周六批准俄罗斯在乌克兰任何地区部署军队,只要俄罗斯认为当地的俄语民众面临危险。亚采纽克警告称,乌克兰已经处于"灾难边缘",并请求国际社会支持基辅政府。周日,克里谴责俄罗斯实施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侵略行为",并威胁称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当天晚些时候,他表示,许多人都说俄罗斯"正试图吞并克里米亚",这种说法是真的。今年6月,普京将主持八个工业化国家(G8)在索契举行的峰会,但英、法、德三国已经加入了美国的行列,暂停参与峰会预备会议。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在欧洲一台广播频道(Europe 1)说,莫斯科必须"明白,任何决定都有代价"。德国外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则表示,"局势日益紧张,我们走上了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但"目前仍有扭转局面的可能性。我们仍然能够阻止欧洲出现新的分裂"。

在莫斯科,普京的发言人德米特里·S·佩斯科夫(Dmitri S. Peskov)不屑地做了回应。"这并不是俄罗斯的损失,"他说,"这是G8的损失。"

周日晚上,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来到基辅,以便与新政府见面并表达支持。他表示,他的目的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北约(NATO)联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安抚波罗的海诸国等拥有俄罗斯少数民族的成员国,以及波兰等乌克兰盟友,向它们保证北约已经做好了保护它们的准备。乌克兰与北约有一些军事和政治合作,但却不是北约成员。

北约召开会议之前,其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告诉俄罗斯,必须停止针对乌克兰的军事活动和威胁。"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United Nations Charter)的准则,"他说,"它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威胁。俄罗斯必须停止其军事活动和威胁。"

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官方机构宣布将于3月30日进行自治公投,当地的乌克兰部队由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数百名士兵打着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临时政府的旗号活动,他们分散开来,意图说服势单力薄的乌克兰部队交出武器,或是宣誓效忠于新政权。基辅的新政府则试图让克里米亚的乌克兰部队保持忠诚,同时又命令他们不要开火,除非受到攻击。前乌克兰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尤里·伊雷因(Adm. Yuriy Ilyin)在克里米亚告诉记者,乌克兰士兵不幸地成为了这种局面的"人质"。伊雷因已于周五离职,据称是因为心脏病突发。乌克兰海军是从俄罗斯黑海舰队分离出来的,两支海军由此存在密切联系,人们对此事的感情也由此变得更加复杂。

出现在克里米亚街头的士兵比以前有所减少。一些没有佩戴标志的重武装士兵已经在各个乌克兰军事基地周围严阵以待,但却没有试图进入这些基地。

在塞瓦斯托波尔港,亲俄罗斯的"自卫"军队封锁了乌克兰海军主要驻地的入口。这里没有俄罗斯士兵的身影,乌克兰官员在室内工作,持有武器的乌克兰卫兵则在紧闭的大门后巡逻。

亲俄罗斯的示威者拉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塞瓦斯托波尔不要法西斯"。他们敦促乌克兰官员加入自己的阵营,不要为基辅的"法西斯非法政权"效力。示威者将香烟、糖果和瓶装水塞进大门,交给乌克兰卫兵。

门外,亲俄罗斯活动人士谢尔盖·谢廖金(Sergei Seryogin)说,"他们必须作出选择——要么服从基辅的法西斯主义者,要么站在人民这边。"他说,基辅"政权是非法的",所有的军官和文职官员都不应该理会它。

周日,为了替自己的接管行动辩解,俄罗斯加大了宣传力度。他们宣称俄罗斯公民受到了不明威胁,并称克里米亚的乌克兰军队发生了"大规模叛变"。西方记者称,这种说法似乎没有事实根据。俄罗斯国有通讯社俄通社-塔斯社(Itar-Tass)援引俄罗斯边防机构的话说,1月和2月共有67.5万名乌克兰人逃到了俄罗斯,当地还出现了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迹象。

Alison Smale和David M. Herszenhorn自乌克兰辛菲罗波尔、Andrew Higgins自塞瓦斯托波尔、Noah Sneider和Patrick Reevell自辛菲罗波尔 Andrew Kramer自基辅、Stephen Castle自布鲁塞尔、Somini Sengupta自联合国、Peter Baker、Michael R. Gordon、Mark Mazzetti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日本重新评估慰安妇问题官方谈话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重新评估慰安妇问题官方谈话
Mar 3rd 2014, 07:48, by MARTIN FACKLER

东京——一名日本政府发言人周五说,日本将重新审视20年前发表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道歉声明。这份声明针对的是被迫在日本战时军营妓院服务的女性,其中许多女性来自韩国。日本此举可能进一步激怒韩国。

这名发言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说,一个学者团队将调查起草这份声明时所使用的历史证据。该声明于1993年由时任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Yohei Kono)发表,也被称为河野谈话(Kono Statement)。声明首次承认日本的帝国军队至少间接参与了强迫"慰安妇"在二战期间为日本士兵提供性服务的活动。"慰安妇"是日本对这些妇女的委婉称呼。

菅义伟没有表示这次调查是否可能导致该声明被废除。废除这一声明极有可能引发韩国的强烈反应。在韩国,"慰安妇"是一个极具情感煽动力的话题,被视作20世纪早期日本对韩国残暴殖民统治的一个象征。

目前也还不清楚菅义伟的说法是否只是为了转移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的极右翼支持者施加的压力。这些人认为,由于没有足够客观依据能够支持这些妇女的证词,即日本军方曾强迫她们提供性服务,应该废除这一声明。(大多数学者反驳了这种观点,称由于军方允许这些妓院运营,它至少间接参与了此事。)

安倍内阁的官员们说,菅义伟并不支持废除道歉声明,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样的举动会受到美国等国家的谴责,后者将该问题视为人权问题。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组建一支学者团队的做法都可能会点燃美国的愤怒,美国已经因为两个亚洲盟友无法共同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而感到失望。美国官员在访日期间曾多次敦促口无遮拦的保守派安倍晋三,不要采取粉饰历史的做法,这可能会让日本在该地区陷入孤立。

许多韩国人认为,日本右翼的行动证明其在对待慰安妇和其他日本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受害者问题上缺乏悔意。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甚至拒绝与安倍会晤,除非日本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更多忏悔。

周五的举动可能也会让华盛顿和其他国家政府再次陷入担忧,即安倍晋三可能会回归早些时候的民族主义路线,挑战他所谓的对日本战时历史的受虐狂式观点。安倍上台后第一年保持了实用主义的作风。近日以来,安倍政府一直面临着右翼议员日益强烈的呼吁,要求重新讨论河野谈话。分析人士说,安倍12月份参拜了东京一处饱受争议的战争神社,这似乎让他们受到了鼓舞,使其更加直言不讳。

最近,民族主义议员曾要求政府调查河野谈话的证据是否充分。参与起草河野谈话的一名前官员被找到,以证明河野谈话的主要依据是16名前慰安妇的证词,没有发现任何文件可以支持她们的说法。

上述证词似乎证明了议员们的观点。这些议员质疑这些妇女的证词,指责她们存有政治动机。他们说,这些妇女没有受到胁迫,她们是为了赚钱才去妓院工作的妓女。

菅义伟周五似乎屈从了压力,表示将组织一个研究人员团队来调查这一声明。他说这个团队将秘密开展工作,这明显是为了避免政治干预。

菅义伟告诉议会的预算委员会,"我们将组建一个团队,重新审视和了解事件背景。这将极其艰难,不过,重新审核并弄清楚当时的真相是重要的。"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数百名战时妓院工作者公开自己半个世纪前的遭遇,这一问题开始引发国际关注。

学者们说,数万名朝鲜及其他国家女性在日本战时的军营妓院工作,许多幸存者目前已经八九十岁,她们说,自己被诱骗或强迫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导致她们此后无法生育。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家庭财产过度集中于房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家庭财产过度集中于房产
Mar 3rd 2014, 07:07, by KEITH BRADSHER

香港——中国飙升的房价出现下跌可能不会令该国银行蒙受直接损失,但任何类型的房价暴跌都可能引发众怒,一项覆盖范围广泛的、新的家庭财务调查显示。

这项研究去年夏末对2.8万个家庭的9.9万人进行了调查,迄今为止是中国最大的个人财务状况学术研究。该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把绝大多数积蓄用在购置住房上,而较高的首付比例和房价上涨过快相结合,意味着即使房价跌去一半,也仅有5%的住房价值低于尚未偿还的房贷余额。

但这项由成都西南财经大学进行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家庭把总资产的过多份额投入到了住房上,而分散投入到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中的资产份额非常之少。中国的房价已经飙升了十余年,在一些突然通过高速铁路与大城市连接起来的小城镇,房价涨幅高达20倍,而大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大幅飙升。

如果房价下跌,"他们不会只是有点生气,而是会愤怒至极。"这项研究的牵头人、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甘犁说。

中国政府上周宣布,在经过多年的两位数百分比增长之后,房价增速出现减缓,上海和深圳股市应声下跌,上周一和周二大盘跌去4.5%,之后稳定在较低水平。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缓房价的上涨,比如迫使银行对首套房要求30%或以上的首付,对二套及更多住房则要求更高的首付,或者干脆不提供房贷。

官方媒体报道,一周前,杭州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试图通过降价来减少大量未售出的公寓库存,遭到了高价位买入公寓的早期业主的抗议,要求撤销降价。还有一些迹象显示,占中国经济产出将近五分之一的建筑业的增长步伐也已开始放缓。

官方媒体《中国日报》周三发布了异常直率的社论,警告"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房价成为金融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他们应该尽早准备应对房价下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中国经济疲软的另一个迹象是,政府上周六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今年二月的商业信心降至八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该指数从一月的50.5降至50.2。50表明制造业在扩张,低于50表明在收缩。

分析师们警告说,尽管银行可能已经限制了和家庭房贷有关的风险,但银行系统向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和像钢厂这样的建筑供应商提供的大量贷款尚未偿付。自去年夏天以来,钢材价格就一直在下滑,这可能表明需求不足。

中国家庭平均把66%的资产投入到住房上,北京的这个数字现在为84%,西南财大的研究发现。美国的这个数字约为41%。

中国富裕家庭往往把资产分散投到其他资产上,比如私人公司的股份,因此住房资产的比例才没有被拉得更高。但中产阶层已经把几乎全部资金都投入到了住房上,甘犁说。

这项研究发现,87%的城市居民已经拥有自己的住宅,因此,支撑房价的首次购房者数量可能所剩有限。该研究还发现了城市化进程可能会放缓的迹象,因为已经有数量庞大的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人从农村搬迁到了城市。

这项调查的资助方是西南大学和国有的农业银行。但甘犁表示,该调查是完全独立的,遵循了最新的统计标准。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昆明火车站惨案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昆明火车站惨案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Mar 3rd 2014, 03:15, by 杰安迪, 储百亮

中国昆明——周六夜间,约10名穿着黑衣、戴着面罩的歹徒来到位于中国西南部的昆明火车站,持刀砍向那里的工作人员和乘客,有时还会把长长的匕首和尖刀反复刺向因震惊或动作迟缓而未能逃走的人们。

警方当场击毙了四名歹徒,结束了此次屠杀,那时候,火车站的广场和售票厅已经躺满了尸体,幸存者则躺在血泊中呻吟。据国家新闻媒体报道,共有29人死亡,143人受伤。警方捕获其中一名歹徒,但其他数人据称仍在逃亡。目击者称,至少有一名歹徒是女性。

官方称,此案中的袭击者来自位于中国偏远西部的新疆地区。此案对曾承诺要让这个存在民族矛盾的地区保持稳定的政府发出了令人惊恐的挑衅。目前,该地区因为愈演愈烈的暴力事件而动荡不宁。

还没有任何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但官方已于周日表示,此次袭击是由来自新疆的分裂势力策划和执行的恐怖袭击。在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与中国政府的矛盾正在激化。据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此次袭击表示了谴责,并呼吁"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

昆明是云南省首府,气候温暖、植被繁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居民说,这里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流血事件,他们感到非常震惊。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住在火车站附近的48岁居民杜振武(音译)在电话采访中说。"依我看,这样的事情谁也想不到。"

此次袭击引起了普遍的厌恶和恐惧情绪,极有可能促使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镇压力度。最近几个月,政府的镇压已经导致一系列血腥冲突,致使100多人丧生,几乎所有死者都是维吾尔族。

此次袭击让人权活动人士和维吾尔族流亡人士颇为震惊。他们称,安保部队一直在使用过度的武力,有时针对的还是手无寸铁的抗议者。

昆明的暴力事件让整个中国震惊,电视、网站和报纸都提供了关于此次袭击的可怕画面,并对此案进行了令人痛心的描述。周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层誓称要对此类暴力事件的凶手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这帮恐怖分子毫无人性,惨无人道,"负责国内治安和安全的共产党领导人孟建柱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的采访时说。"他们丧尽天良,我们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但是专家称,如果官方报道属实,此次袭击就似乎暴露了一个严重的安全漏洞,还给习近平提出了一个麻烦的问题:政府日益严厉的政策迄今未能制止新疆的暴力行为,这种暴力行为如今还蔓延到了一个最近并未出现重大民族矛盾的遥远省份,原因何在?

"这绝对是情报失误,"古纳拉特纳(Gunaratna)教授谈到昆明袭击事件时说。"但这是新疆事态的自然演进,因为据我估计,在过去12个月当中,新疆发生了200多起袭击事件,甚至有可能更多。情况越来越糟。"

维族人的语言属于突厥语系,大部分人遵循逊尼派穆斯林的温和传统,他们在文化上与中亚各国类似民族更为相似,与汉族人则不太相像。政府数据显示,新疆共有2200万居民,维族人所占比例略低于一半,受鼓励迁移至新疆的汉族人目前占40%。

新疆大学研究新疆地区动荡的教授潘志平表示,此次袭击发生在远离新疆的地方,因此尤其令人担忧,此外,就像去年10月发生在北京的较小规模袭击一样,此次袭击可能预示着遭到社会疏离的维族人会在新疆之外的地方发动更多袭击。去年10月,一群维族人开车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撞进人群,造成两人死亡,40人受伤。

潘教授说,"去年的天安门袭击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再加上这次的事件,说明更多的恐怖活动可能会扩展至新疆之外,就像俄罗斯车臣地区的暴力活动蔓延到该地区之外一样。"

"这里情报是个问题,"他表示。"如果没有可靠的内线,你不可能在事件发生前进行阻止。"

总部位于瑞典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 World Uyghur Congress)致力于为维族人争取自决权,其发言人迪里夏提·热西提(Dilxat Raxit)表示,去年发生在北京的袭击事件促使相关部门对维族人实施了更广泛的搜查和关押,包括昆明市的维族人,该市有很多来自新疆的商贩。

"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活动,同时也敦促中国政府减轻系统性压迫,"迪里夏提说。"如果此次事件真的是维族人所为,那我只能说,这可能是那些忍无可忍的人采取的极端行为。"

周日全天,数百人在昆明的各个献血中心排队献血,一些悲剧及英雄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据中国新闻社报道,火车站西边一家小饭馆的老板在袭击期间庇护了200人。报道称,屋里人太多,有的人只好站在桌子上。

夜幕降临,数百人来到火车站,点亮蜡烛,摆上白菊,这种花在中国是哀悼的象征。50岁的卡车司机杨威(音译),"谁会想要这么残忍地杀害无辜民众,我真的想不出来。"

他说话的时候,一群铁路员工正在收拾遇难者的行李。其中有一些彩色背包,以及通常属于农民工的塞满东西的编织袋,还有一辆装有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

杰安迪(Andrew Jacobs)自昆明、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报道。Ye Fanfei自昆明、Chen Jiehao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安徽“公益明星”欲整容成雷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安徽"公益明星"欲整容成雷锋
Mar 3rd 2014, 00:03, by 王霜舟

在中国中部的安徽省,穷人、无家可归者和时运不济的人常常得到张艺冬的帮助。筹措资金和吸引公众关注来帮助底层人群,已经成为了张艺冬的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博得不少名气,以至于中国媒体称他为"公益明星"。他经常被比作雷锋。雷锋是一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政府就他对战友的无私奉献进行宣传,把他塑造为共产党偶像。

张艺冬说,他把雷锋当成一个榜样;雷锋被称为是毛泽东革命事业中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现在,他已经在这种模仿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本周,他开始进行一系列整容手术,目的是为了看上去更像雷锋。

"不管中国有多开放,多发达,我们都不能忘记雷锋精神。"张艺冬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通过这个行为告诉更多的人,学习雷锋不能只是喊口号。"

张艺冬说,他想通过改变自己的外形,增进公众对雷锋的意识。两年前,雷锋去世50周年之际,一场高调的宣传活动让雷锋的名气获得了小幅回升。

1962年,22岁的雷锋被倒落的电线杆砸中而过世,政府将他树立为大公无私和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象征。他为战友们缝被子、补袜子,并且在夜间用手电筒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还收集了大量牛粪当肥料。

近几年,一些学者和普通中国人对这种做法和雷锋的大多数传记本身进行了严格审视,他们认为雷锋事迹有政治宣传的嫌疑:一个所谓的普通士兵,他的照片打光技巧良好,日记内容详实,里面充斥着表达忠诚的词句,他的形象也打造得太过精心。

和雷锋一样,张艺冬有时也会遭到质疑。去年,他参加了陈光标举办的一个活动。陈光标是回收业大亨和慈善人士,以厚颜大胆的自我宣传而闻名。陈光标想奖励张艺冬80万人民币,帮助他开展慈善事业,张艺冬拒绝了。网上有不少人说这件事只是在作秀,目的是提升两个人的形象。

张艺冬说,他欢迎大家监督,他还表示为公众利益服务需要一定程度的高调。

"我觉得批评是好事,"他说,"表明人们在关注这件事。"

张艺冬的整容手术是合肥市一家医院免费提供的,从周四开始,首先进行一系列真皮填充玻尿酸注射。很多见过整形外科医生的人都会认可这种手段的目的。

"这包括嫩肤和微整形,让我的脸看起来像雷锋。"张艺冬说,他现在32岁,比雷锋去世的时候大10岁。"雷锋当年很年轻。"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城市街道不是越宽越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城市街道不是越宽越好
Mar 2nd 2014, 23:29, by 利·加拉格尔

自1月1日以来,在曼哈顿上西城一处半径为两个街区的区域内,就有三名行人在不同的交通事故中丧命。今年年初以来,还有19人在纽约的其他地方遇难。这22个人只是纽约市大量的交通死亡事故中的最新案例。警方数据显示,去年,该市有176名行人被小汽车或卡车撞死,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数字。

最近,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宣布了一项针对交通死亡事故的新行动——"零死亡愿景"(Vision Zero),措施包括开更多罚单,降低最高限速,重新设计十字路口。与此同时,警方也已经开始处罚乱穿马路的行人,放置指示牌和栅栏,鼓励人们按照红绿灯过马路。纽约市警察局正在购入激光测速枪、测速和红灯摄像头。这都是些好主意。但问题不只是警方监控不足、行人注意力不集中、司机鲁莽大意,问题在于街道的设计不符合它们的使用方式。

在城市规划领域,城市街道通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道路之一。它们往往设有较窄的车道,很多直角,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交通规划人员称之为"社会摩擦"(social friction)。街道上有树、停放的汽车和其他"固定物体",与宽阔的乡村道路相比,司机需要更加精确地驾驶,绕过这些东西。

纽约市到处都是这样的街道。那为什么行人死亡事故在不断增加呢?

让我们看看大多数行人死亡事故发生在哪里。去年,皇后区是行人死亡事故最多的一个区,很多事故发生在宽阔的主干道上,这些道路上车速较快,比如北方大道(Northern Boulevard)、跨岛快速道路(Cross Island Parkway)和皇后大道(Queens Boulevard)。

布朗克斯区也有很多这样的道路,该区去年交通死亡事故的增长率最高,是2012年的两倍多。布鲁克林展望公园西路(Prospect Park West)、曼哈顿西端大道(West End Avenue)等风景优美、车速较快的道路上也发生了很多死亡事故。

这些道路不是紧密的乡间街区,这些主要道路更像是交通动脉。这些有四到八条车道的快速道路连接着各个郊区城镇,车速限制为60英里每小时(约合96公里每小时)。

对于行人来说,这些道路极其危险。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School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院长埃里克·邓博(Eric Dumbaugh)发现,主干道每增加一英里,交通死亡事故的增加幅度最高可达15%。

但纽约市的快速道路与郊区主干道有很大的不同:路上除了汽车,还有数百万的行人。在这个行人日益增多的城市,我们的道路却是围绕着汽车设计的。

任何减少交通死亡事故的综合方案都必须包括对道路的重新设计。例如,皇后大街不是一条城市街道,它其实是一条装扮成城市街道的高速公路。我们要么把它当成高速公路,设立隔离带和防护栏,甚至人行天桥,要么把它当做城市街道,缩窄车道,增加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以及各种障碍物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摩擦"装置。(另一个方法:延伸到街道的树枝可以创造一个遮篷,充当自然的减速装置,就像社会摩擦装置一样。)

道路规划者一直在谈论"道路瘦身"的种种好处。"街道瘦身"是指缩小机动车道,同时增加自行车道、花坛、以及步行广场等元素,广场上可以配备桌椅。看看前纽约市交通局长珍妮特·沙迪-汗(Janette Sadik-Khan)那些颇具开拓性的相关工作就知道了。她把这个城市许多庞大的交叉口重新设计成了公共广场,其中最负盛名的项目是,把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的那一段百老汇大道改成了新的、面积为2.5英亩的步行空间。在做出这些改变之后,车祸的伤亡率下降了40%。

这些举措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沙迪-汗最初只用油漆和长椅就改造了时报广场。除此之外,这似乎是大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良机,而这个事业与公共自行车同样崇高,而且还能挽救生命。

我们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司机开车太快。有些道路就是用来让车辆快速行驶的。怪行人不够小心也是不公平的,他们已经很机警、很警惕了。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把车和行人混在了一块。

如果我们在机动车司机可以全速行驶的地方鼓励人们步行,放置再多针对行人的安全提醒也没有意义。这就好像把帝国大厦楼顶的围栏拆掉、然后让人们靠常识来避免失足跌落一样。

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与那些最令人焦虑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这些公共卫生问题,比如自闭症或癌症,没有明显的解决办法。但要解决交通事故的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清晰,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然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又是该做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显而易见的是,未来的街道会更窄、更安全,而且风景更好。

利·加拉格尔(Leigh Gallagher)是《财富》(Fortune)杂志的副主编,著有《郊区的终结:美国梦的方向》。

翻译:许欣、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不能再用冷战策略处理地缘政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不能再用冷战策略处理地缘政治
Mar 2nd 2014, 23:27,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眼下俄罗斯正因为掌管乌克兰的盟友倒台而感到恼怒,另外还在继续保护着掌管叙利亚的那个凶残的盟友,因此许多人在说,我们回到了冷战时代——还说奥巴马阵营没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利益或朋友。我对此不以为然。我不认为冷战又开始了;今天的地缘政治其实要比那时候有趣很多。此外我也不认为奥巴马总统的谨慎是完全错误的。

冷战是一个独特的事件,是两个全球性意识形态、两个全球超级大国的角力,双方都拥有覆盖全球的核武力量,身后都有大量的盟友。事实上,世界在当时成了一个红黑两色的棋盘,每一格由谁来控制,都会影响到双方对安全、福祉和权力的感受。此外,它还是一场零和博弈,苏联及其盟友的任何一点"得",对西方和北约都是一种"失",反之亦然。

那场博弈已经结束。我们赢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更老和更新博弈的组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外交政策教授迈克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 Mandelbaum)说,当下地缘政治的最大分歧出现在"那些希望强国的国家和希望富民的国家"之间。

前者包括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它们的领导人一心要通过强国来建立权威、尊严和影响。前面两个有石油,最后一个有可以换食品的核武,因此它们的领导人可以在藐视全球体系的同时生存下来,甚至还能崛起。与此同时,它们还在玩着一种老旧的、传统的权力政治游戏,以把持各自的地盘。

后者专注于通过人民的富足来建立国家的尊严和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欧盟、拉美的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和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中的所有国家都属此类。这些国家清楚,当今世界最大的一股潮流不是新冷战,而是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结合。它们把精力放在建设理想的学校、基础设施、带宽、贸易体系、投资机遇和经济管理上,让它们的人民可以过得更好,因为在如今这个世界里,任何一份中产阶级工作都比以往需要更多的技能,而不断创新的能力将决定他们的生活水平。(这是可持续权力的真正来源。)

不过还有个日渐壮大的第三类,一些既无法施展强权也不能营造繁荣的国家。它们组成了一个"无序"世界。它们其实成了强权和繁荣的下水道,因为它们把精力都消耗在了一些有关原始问题的内斗上:我们是什么人?我们的边界在哪里?橄榄树是谁的?这些国家包括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苏丹、索马里、刚果以及其他一些纷扰之地。那些追求强权的国家的确会参与到这些国家的是非里——俄罗斯和伊朗都在叙利亚加入博弈当中——而更关心繁荣建设的国家则竭力避免和无序世界扯上关系。它们乐于去缓解那里的人道主义悲剧,但它们知道在如今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你去"争取"这样一个国家,得到的只是一张账单。

事实上,乌克兰在这三股潮流里都沾点边。那里的革命是因为政府在俄罗斯的劝阻下放弃了和欧盟的一项贸易协议,俄罗斯希望把乌克兰控制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而许多着眼于富民的乌克兰人则支持和欧盟的协议。这种分歧还在俄语人士较多、更倾向俄罗斯的乌克兰东部引发了分离主义的言论。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世界正在认识到,美国已经大幅提高了海外干预的标准。这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苏联构成的生死威胁已经不复存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经历——牺牲了太多的生命和两万亿美元却没有构成多少持久的影响,美国能源独立性的提高,我们在阻止9·11再度发生的情报工作上获得成功,还有我们现在意识到,以我们的能力、资源或耐心,往往不足以解救无序世界中最动荡的那些国家。

冷战中的策略制定是直截了当的。我们有"遏制"政策。它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几乎不计代价地去做。批评奥巴马的人现在在说,在叙利亚的事上他必须"做点什么"。我能理解,那里的混乱有一天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如果有一种策略,能够用可以自我持续的方式解决叙利亚问题,哪怕只是停止那里的杀戮,付出的代价又是我们能够承受的,不会影响到我们为自己的长治久安而在国内做的事情,那我赞成。

但我们应该从近年在中东的经历中吸取教训:首先,我们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复杂性知之甚少;其次,我们可以在付出可观代价之后,制止这些国家正在发生的坏事,但无法凭一己之力促成好事;再次,当我们试图去促成好事时,我们就有可能要承担起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责任,然而那真的应该是他们自己去承担的事。

欢迎您在Twitter上关注我。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华盛顿辩论用无人机打美籍恐怖分子的合法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华盛顿辩论用无人机打美籍恐怖分子的合法性
Mar 2nd 2014, 23:42, by MARK MAZZETTI, ERIC SCHMITT

华盛顿——他通常被人称为阿卜杜拉·沙米(Abdullah al-Shami),这个阿拉伯语名字的意思是"叙利亚人阿卜杜拉"。但他的化名掩盖了一个事实:他出生在美国,而美国正在决定是否要除掉他。

激进分子沙米现在成了一场争论的核心问题,美国官员称,沙米目前藏身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贫瘠山区。美国政府内部正在争论,奥巴马总统是否应该再次做出超乎寻常的举动,批准在海外打死一名美国公民。

奥巴马担任总统以来支持过定点清除的行动,而上述争论中涉及定点清除行动引发的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政府可以不经审判就杀害美国公民;巴基斯坦基地组织(Al Qaeda)受到打击的领导层是否仍会对美国构成紧迫的威胁;美国的秘密作战行动应当由中央情报局主导,还是由国防部主导?

美国官员和外部恐怖主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只提供了有关沙米的最基本的信息。

沙米生于美国,可能是德克萨斯州,他在孩童时期与家人搬到了中东。奥巴马政府官员拒绝提供沙米的个人信息,比如真实名字和年龄,称该信息属于机密。官员们也拒绝透露涉及其出生地,以及离开美国后的去向的任何具体信息。但是他的化名在圣战分子听来,有一层熟悉的涵义:2005年,一个名为阿布·阿卜杜拉·沙米(Abu Abdullah al Shami)的基地组织作战人员与其他三人逃离了位于阿富汗巴格拉姆的美军监狱,三年之后,该人在一次无人机袭击中死亡。

一名前反恐官员回忆称,沙米在2008年引起了美国当局的关注,那段时间,另一名美国人布莱恩特‧尼尔‧维纳斯(Bryant Neal Vinas)正在巴基斯坦接受基地组织的训练。当时,当局担心一大批接受恐怖主义培训、持有西方国家护照的人可能会来到美国。维纳斯后来被抓获,在被带回美国后,承认了恐怖主义指控。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沙米进行了调查,并断定他出生在美国,但他在幼年时离开美国后,与这个国家便再无关联。之后,沙米娶了一名基地组织高层人物的女儿,因此一路高升,跻身巴基斯坦基地组织的高级领导层。去年,他似乎获得提拔,成为基地组织的高级策划人员之一,负责谋划巴基斯坦国外的行动,包括针对驻阿美军的密谋。

奥巴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表示,"我们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沙米参与了简易爆炸装置(IED)的制做和分发。"这种装置一直是驻阿美军的头号杀手。

国防部、中情局、FBI的发言人,以及白宫的一位女发言人都拒绝置评。

作为基地组织的一名高层,沙米异常低调。他没有拍摄过宣传视频,激进组织用来鼓动追随者、筹集资金、招募新作战人员的许许多多网络论坛似乎也没有提到过他。

监控激进组织网络交流和宣传视频的赛德情报集团(SITE Intelligence Group)表示,他们没有发现聊天室里出现有关沙米的聊天记录。

沙米的命运引发了争论,这是自中情局2011年9月在也门实施无人机袭击,打死安瓦尔·奥拉基(Anwar al-Awlaki)以来,奥巴马政府首次讨论击毙海外美国人的计划。不到一年前,奥巴马公布了新准则,对开展致命的无人机行动设置了更严格的条件。奥巴马去年5月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期间宣布新准则时,白宫承认,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有四名美国公民在无人机袭击中丧生。

白宫透露,只有奥拉基是定点清除的目标。

就像奥拉基的情形一样,在评估击毙沙米是否有法律依据时,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也有参与,但奥巴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仍然存在分歧。几名官员表示,中情局长期以来一直主张除掉沙米,国防部起初不愿将他加入袭击目标的名单,但最近也开始支持中情局的立场。

目前尚不清楚奥巴马对于是否应该除掉沙米持怎样的态度。美国官员表示,作为奥巴马提出的新规定的一部分,在海外针对美国人发动致命袭击的行动,应当由国防部,而不是中情局实施。这一规定意在允许政府官员在行动实施后,可以更自由地探讨。

这让涉及沙米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只有中情局拥有秘密行动的授权,可以在巴基斯坦实施无人机袭击。这是2004年中情局与巴基斯坦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达成协议,允许中情局在巴基斯坦实施无人机袭击的一个条件。

10年后,很多人指出,无人机项目的透明度依然非常低。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贾米勒·贾弗(Jameel Jaffer)表示,"政府想要取得的权威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披露的信息又如此之少,这很值得关注。"贾弗参与过对定点清除计划开展的法律挑战。

一些议员对有关无人机的新规定感到愤怒,称这些规定过于严格。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本月曾谴责,这样的新环境"用条条框框拴住了自己"。

Michael S. Schmidt和Matt Apuzzo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最高法院一个延续至今的历史错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uild an Online Store

Over 80,000 ecommerce brands trust Shopify. Get started with a 14 day free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最高法院一个延续至今的历史错误
Mar 2nd 2014, 23:33, by ADAM LIPTAK

最高法院1944年对是松丰三郎诉美国政府案(Korematsu v. United States,简称:是松案)的裁决糟糕至极。在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战争歇斯底里症的驱使下,最高法院支持了要求11万日裔美国人离开家园、关入拘留营的一项行政命令,此举为其声誉抹上了污点,也破坏了它理应坚持的宪法原则。

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把是松案和德雷德·斯科特(Dred Scott)案相提并论,称它们都属于最高法院所犯下的最可耻错误。1857年的斯科特案中,法院做出了黑奴是财产,而不是公民的裁定。

大法官史蒂芬·G·布雷耶(Stephen G. Breyer)曾写道,是松案彻底失去了作为判例的资格。他在最近的一本书中写道,"这个裁决已名誉扫地。很难想象未来会有任何法院会引用它来支持自己的裁决,或借鉴它的判决结果。"

不过,是松案从未被推翻。

要求最高法院撤销判决的呼吁几乎在裁决做出之后就立即开始了,已经坚持了70年。尤金·V·罗斯托(Eugene V. Rostow)1945年在《耶鲁法律学刊》(The Yale Law Journal)中写道,"对西海岸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案进行公开修正,对法院、对国家都有好处。"

最高法院所面对的法理问题是,它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才能推翻一个决定。它对当下发生的争议进行裁决,但居民被大规模拘禁这样的事件没有再出现过。

未能发表一个权威的声明可能也反映出司法创造力的缺乏。法院可以谈论以往裁决的可取之处,而除了墨水,谈论是松案也不需要任何成本。

法院将很快在一桩与2012年一部联邦法律有关的案件中有机会做这件事。该法律允许在未经审理的情况下,对被指控为恐怖组织提供支持的人进行军事关押。该法律没有改变"与美国公民被拘留有关的现有法律或权力机关"。这似乎包括了是松案的裁决。

在编号为13-758的赫奇斯诉奥巴马案(Hedges v. Obama)中,为了敦促最高法院审理他们的案子,挑战这部法律的原告们请求大法官们考虑是否应该推翻是松案。

这桩最新的案件并不是推翻是松案的理想途径。纽约联邦上诉法院驳回了这起案件,称原告并没有受到那种赋予他们起诉权的侵害,它也丝毫没有提及是松案。联邦总检察长小唐纳德·B·韦里利(Donald B. Verrilli Jr.)很可能会反对最高法院审查是松案,理由是上诉法院在起诉权问题上的裁决是正确的 。

但彼得·H·艾恩斯(Peter H. Irons)说,这桩新案件代表着一个机会。艾恩斯是一名律师,他发现了政府在是松案中行为失当的证据,后来帮助案件的主人公是松丰三郎洗脱了因为留在军事限制区而获得的罪名。

他和一些其他律师最近写信给韦里利,要求他和这些原告一起,要求推翻是松案的判决。他们提醒韦里利,他的前任、代理联邦总检察长尼尔·库马尔·卡特亚尔(Neal Kumar Katyal)2011年为政府律师在是松案中的行动"承认了错误"。这些律师不顾下属的抗议,在最高法院曲解和隐瞒了一些证据。

卡特亚尔也为这个执行部门辩护。国会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1982年,一个国会委员会作出决定,拘留日裔美国人是一个源自"种族歧视、战争歇斯底里和政治领导人失责"的"严重的非正义行为"。决定中还说,"是松案的决定在历史的法庭上已经被推翻"。

但做出这个裁决的法院还没有这么做。艾恩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最高法院是最不愿意正式道歉和撤销此案的政府机构。"

他说,即使法院拒绝审理赫奇斯案,该案还是可以提供一个机会,理由是,大法官在判令中附加拒绝审查的声明并非前所未有。艾恩斯说起这份声明,"这样的一份声明是法院做出的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姿态,尤其是如果它受到大多数大法官支持的话。"

对1944年是松案裁决提出异议时,大法官罗伯特·H·杰克逊(Robert H. Jackson)写道,最高法院"一直奉行着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认可种族歧视的原则,以及转移美国公民的原则。"

他补充说,"这个原则就像一个上了弹药的武器,任何能够提出一个急需的可信说法的权力机关都可以使用它。"

大多数律师和学者都认为,这个武器实际上早已失去杀伤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在2004年的一篇文章中问道,"如果再发生一次恐怖袭击,我们会怎么说?更准确地说,如果阿拉伯裔美国人被赶进集中营,最高法院会怎么说?我们是否仍然确定,战争时期的是松案判例不会被延伸到 '反恐之战'?"

最高法院有很多办法来回答这些问题。消除一个武器的杀伤力是一回事,毁掉它则是另外一回事。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1月28日。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金边市民尝试新生事物:公共汽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金边市民尝试新生事物:公共汽车
Mar 2nd 2014, 23:32, by THOMAS FULLER

柬埔寨金边——这个有将近200万人口的城市有很多现代都市具备的便利设施,比如宽带互联网、自动柜员机和豪华餐厅。但直到本月,柬埔寨的首都还没有公共交通系统。外出时,居民们需要习惯乘坐危险的摩的或一路吃着灰的敞篷嘟嘟车。

如今,在一项由日本政府资助的试验中,金边在尝试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城市公共汽车。10辆公交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沿着城市主道莫尼旺大道(Monivong Boulevard)穿梭,看看它们是否会受到柬埔寨人的欢迎。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apan'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代表江上雅彦(Egami Masahiko)表示,由于柬埔寨经济稳步增长,金边的街道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这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他表示,公共交通是"一个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

自公交车从2月5日开始运行以来,很多好奇的居民上车试坐。

最近一个早上,一名乘客——13岁的高中生盯着窗外说道,"我们不知道我们这是去哪儿。"她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坐公交车,"是一种新经历。"

柬埔寨有大量私家巴士,它们载着人们穿越乡村,连通省级城市与首都。但直到现在,发展金边公共交通系统在政府工作事项中仍然排名靠后,因为在这个国家,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用上自来水。

红色高棉(Khmer Rouge)的种族灭绝统治严重破坏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以至于柬埔寨人想当然地认为,在包括交通在内的很多生活领域,他们通常要靠自己。红色高棉统治于1979年终结。

一些在首都乘坐由日本赞助的新公交车的人表示,公共交通系统的缺乏说明在这个国家,政府援助非常罕见,公民意识非常淡薄。

"这里的人没有长远的眼光,"柬埔寨电视女演员肯·瓦纳丽(Khem Vannary)说,"他们不明白公交车怎么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瓦纳丽是公交车试验的热情参与者。

瓦纳丽说,她对在街道上目睹的混乱状况感到悲哀。几乎没人遵守交通规则。她说金边的交通状况就像是一场混战,像"一群不听大人话的孩子",她好奇这些公交车是否会起到作用。2001年,由日本赞助的一次尝试仅持续了几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

这次新的尝试依靠的是租来的巴士和临时工作人员,但似乎很快赢得了追随者。在交通高峰时,这些公交车常常人满为患,该线路的一名主管说,目前约有3000人每天都会乘坐公交车。

售票员的衬衫上写着,"为了金边更美好的明天,乘坐公交。"然而,公共交通系统的近期前景却仍不明朗。政府还没有设定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如果这一个月的尝试宣告成功的话,接下来的长期服务何时启动。

日本代表江上雅彦强调了用低票价吸引顾客的重要性。他说,他不认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能够赢利,至少在初期不会。他说,"它需要进行补贴。"

金边市政府似乎不是这么打算的。政府发言人朗·迪芒什(Long Dimanche)说,已经选择了一家私营公司来运营这些公交车,"不会有补贴"。迪芒什说,承包商"有相关专长的",但他拒绝说明是哪一家公司。

他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将启动长期服务。

如果这样的话,许多城市居民可能需要快速了解一些乘坐汽车的基本知识。

这次试点项目的监管者凯·索万维佐(Khay Sovanvisal)说,在终点站,从他的白色帆布帐篷旁走过的人们常常好奇地向他提问。他每天大概能发出500份宣传册,里面列出了票价——1500瑞尔(不到40美分)——并声称,"并不是很贵"。

一名妇女急匆匆地找到索万维佐,先是为自己的打扰表示了歉意,然后询问,她的亲戚已经在城市另一头上了车,什么时候会抵达这个终点。

"这我可说不准,"索万维佐耐心地回答说,"公交车每10分钟一趟。这要取决于她上的是哪趟车。"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2月20日。

翻译:许欣、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赵紫阳担纲启动政改方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hop Tervis tumblers.

Create a one of a kind personalized gift. It's fun and easy to design!
From our sponsors
赵紫阳担纲启动政改方案
Mar 3rd 2014, 00:07, by 吴伟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

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此为第五篇。

上一篇:邓小平为什么重提政治体制改革?

上篇提到,从1986上半年开始,邓小平在内部讲话和同外宾谈话中,开始反复谈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86年6月10日,邓小平在听取经济情况的汇报时,就要求中央书记处"考虑一下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允许用年把时间搞调查研究,把问题理一理,把主意拿好,然后再下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4页)

此后,邓小平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胡耀邦开始动员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的力量,收集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资料,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1986年9月13日上午,邓小平听取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时,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再次讲了几点意见。他说,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党政分开;其次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三是精简机构;第四是提高效率。邓小平强调,不能照搬西方的,不能搞自由化。过去我们那种领导体制也有好处,决定问题快,如果过分强调搞互相制约的体制,可能也有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7-178页)赵紫阳接着说,从最近材料看,对政治改革有三种主张:一是主张搞多党制,改变一党执政;二是主张首先解决权力机关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三是主张首先解决党政分开的问题。邓小平说,那就由紫阳同志主持议一下。

邓小平的这个决定出乎大多数人意料。按理说,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党和国家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全局性大事,应该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直接主持,而且胡所主持的中央书记处已经对这项工作有所准备。可耐人寻味的是,邓小平这次却没有按常理出牌,反而把它交给了总理赵紫阳。有人曾经问过赵,为什么要你来搞这个研讨小组?赵紫阳的回答是:"小平同志让我做,我就做呗。"为何如此,目前也没有公开权威的解释,只能做私下的猜测,也许是因为邓在此时已经下决心十三大要胡耀邦下台了。

1986年9月18日,赵紫阳召集拟议中的 "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几位成员开会,研究如何开始研讨工作。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工作在赵紫阳的主持下正式启动。时任总理办公室负责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鲍彤列席了这次会议。会后,赵紫阳给邓小平和中央常委写了一封信,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成立中央政治体制研讨小组,成员为五人,赵紫阳、胡启立、田纪云、薄一波等四人;另外加上彭冲,因为彭冲是主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

第二,这个小组定名为'研讨小组',是因为它不是权力机构。研讨小组的职责是:为政治体制改革探讨思路和设计蓝图,提供中央政治局常委决策。要在明年10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把有关政治改革的头绪理清楚。

第三,在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力求精干。办公室应当组织一批人认真地阅读材料,自己也应该认真阅读材料,并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材料向小组推荐。应当有计划地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自己也要座谈,并把议论的主要内容向研讨小组报告。

第四,办公室由鲍彤、严家其、贺光辉负责。负责人以后还可以增加,但不超过七人。授权办公室挑选10到20名有研究能力者组成工作班子。将来确定专题之后,再组织专题研究班子。

第五,办公室成立之后,即应紧张工作。在最初的1个月内,要搜集国内外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议论,提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重点的基本看法。研究的着眼点应是: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这封信是赵紫阳在会后委托鲍彤起草的。据鲍彤对笔者回忆,赵紫阳当时还和他说:"原来这个小组的名字叫'中央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是我建议还是叫'研讨小组'好。我们这个小组只研讨,不决策。"

10月4日,鲍彤召集小组办公室的几位负责人开了一个办公会,研究了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商定由各方面推荐研究人员。10月6日下午,研讨小组的成员胡启立、田纪云在中南海听取了鲍彤等人所作的研讨小组办公室筹备工作的汇报,并对办公室的工作方式和研究进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0月7日,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召开了组建后的第一次全体人员的会议。除了几位负责人外,有借调到位的六名研究人员参加。这时,笔者因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期间曾对政治改革问题有较多接触,经曾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的陈一谘推荐,也加入了这个团队,并在这次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名闻已久的鲍彤。

在这次会上,鲍彤首先宣布了研讨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在介绍了研讨小组的组成和任务之后,他说,紫阳前几天在研讨小组成立的会上说,"这件大事解决了,可以去见马克思了",可见他对这件工作的重视程度。今天宣布办公室成立,要立即展开工作。这个办公室,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十三大",生命大概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我们要拿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意见,起草出文件,并经中央政治局、中央全会通过,提供给"十三大",时间紧迫。

鲍彤还说:研究可以无禁区,但是宣传有纪律。政治问题很敏感,我们要强调保密。紫阳讲了要"滴水不漏",因为我们现在是中央正式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班子,如果中央还没有决策就泄露出去,会造成党内社会上的混乱。谁泄露出去谁就要负责任。

中央政改办的工作地点,设在了北京地安门西大街38号,中央办公厅招待所(现金台饭店旧址)。刚开始时,研究人员包括我在内,只有七个人,其余六人为孙方明(来自中宣部,原任朱厚泽部长秘书)、吴国光(原人民日报评论员)、迟福林(原国防大学教师,中央党校研究生)、吕长春(原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人员)、李丹钢(原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人员)、周大力(原北京市委研究室工作人员)。另有陈一谘、陈福今(原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组织工作,起着秘书长角色,鲍彤合称他们为"二陈"。

中央政改办全室工作人员划分成联络、信息、秘书和行政四个组。笔者所在的秘书组负责编发两种内部刊物。一种是对中央高层的,叫《研讨情况》,由鲍彤亲自签发,到研讨结束时,共编发了80期。另一种是对内作为研究参考的,叫作《内部资料》,由"二陈"签发,前后共编发92期。

政改办第一阶段的工作,就是集中力量,收集和研究国内外各种议论,提出对政治体制改革涵义、重点的初步看法。

从10月10日开始,政改办连续密集地召开各种座谈会。据笔者的记录,在第一阶段研讨的一个月时间里,由中央政改办主办的各个方面的座谈会共8次,11个半天,到会并作发言的有官员、学者、基层干部等各方面人士近百人次。另外,还派出有关人员参加了外单位的几次座谈会。吴国光在他的书中记述说:"每次座谈会之后,政改办都整理出相关的材料,上送中央研讨小组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用周杰(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话来说,这是'给领导下点毛毛雨',让他们逐渐了解社会各界对于改革的看法,熟悉有关政治改革的设想。"(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第72页)

在这段时间里,政改办还坚持在每周的二、五下午召开内部例会。每次例会都事先确定一到两个主题,到会人员以座谈的形式发表意见。讨论没有什么框框,也不分上下级,可以插话、争论,有时候甚至会发生小小的辨论。

针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这个题目,鲍彤数次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实现从革命体制到建设体制的转变。建国37年来,这个转变并没有完成。1954年宪法,1956年八大决议,都没有预料到几年后发生文革,为什么?就是没有看到,也没有实现从革命体制向建设体制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但也没有提出这个转变。革命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是高度集中,是群众运动。我们现在所有的体制都带有十分浓厚的这种色彩。现在必须实现从武装斗争、群众运动的体制转到正常的建设体制上来,使社会的每个细胞都能发挥它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对我们的政治体制自我重新认识。党要重新认识,政府也是这样。

在最初的几次例会上,大家重点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目标和重点"进行讨论。关于涵义,大家的认识逐渐集中到鲍彤提出的"从革命体制向建设体制转变"这个提法上来。还有人提出了党要"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经讨论,这"两个转变"基本上成了大家的共识。关于目标,形成了"远期目标是高度民主、法制完备;近期目标是提高效率,走向制度化"的意见。至于主要内容,大家比较一致的是党政分开,机构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当然也有不同意见,比如有的人提出要从党内民主着手,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也有人说,应该通过贯彻落实宪法,实行司法独立,新闻自由,保障公民权利,等等。

鲍彤是中央政改办的主要主持者,也是办公室的灵魂。他长期工作在中央最高层领导人身边,对现行体制的了解可以说比我们中任何一个人都要透彻、深刻得多。在研讨第一阶段,他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座谈会和政改办内部例会。每次会上,他总是以其睿智的语言和顺手拈来的事例典故,或是引领话题,或是插话补充大家的看法,或者在会议结束时,画龙点晴,对大家的看法作出小结。他的发言,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给大家以重要启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大家都很爱听他的发言。

10月16日的会议上,鲍彤谈的是对中共这个体制的再认识。他说,过去战争年代,我们只有一个中心——党,把其他组织看成是这个中心联系群众的纽带,工作靠的是群众运动。现在我们成了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就要把战争体制、运动体制转变成正常体制。现在我们要的是稳定,是在稳定中的发展。可这个现行体制,它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怎么可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的稳定?搞什么都是"大搞群众运动",用运动的方式、打仗的方式搞建设,这样不行。

他说,在现代社会里,每一种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功能,可我们经常是不去用这些组织 (这里说的社会组织,指各党派、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NGO组织、企事业单位,直至基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等) ,非要自己把它们的事都包揽起来,另搞一套。这些年来,我们是在按照自己的模式去构造一切社会组织,使各种社会组织退化成了一种单细胞动物,从上到下都一个模式,而不是要各种社会组织各有特点,各司其职。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他回忆说,1980年他刚刚到赵紫阳身边担任秘书作时,赵紫阳问他,政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鲍彤回答说是秩序。鲍彤解释说,在政治这架机器当中,各种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位置,承担一定的功能,运行中必须遵从一定的秩序。这本是常识,而在中国,现在却成了需要启蒙的东西。我看,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常识,改革就是回归常识。

随着讨论的深入,讨论的议题逐步集中到党政分开上来。许多人认为,现实中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执政党组织凌驾于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之上的现象十分严重。中共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设立党组管理行政事务,党的组织部门直接管政府干部,政法委直接管案子,等等,都是以党代政的表现。邓小平曾说,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大家对此都有共识。无论说到哪个方面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同党的领导体制挂上钩,都需要首先解决与党的关系问题。所以,党政分开成了后来几次例会的主题。

10月30日的例会,鲍彤在大家的发言之后,对党政关系问题也谈了看法。这个发言,可以说是对大家近来讨论的一个总结,讲得十分精彩。由于讲话较长,本文只摘录其中一部分:

"关于党政分开的涵义。我赞成'党政分开'这个提法,因为党和国家机关的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应该区分开来。它的基本涵义,是把党的领导职能与国家机关治理国家的职能(特别是政府的管理职能)分开,以理顺党和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关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党政分开,利弊如何?大家讲了许多利,可否概括为这样几条:(1)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威信;(2)有利于国家机关建立正常的指挥系统和提高效率;(3)有利于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政治体制改革。

利弊问题,可以再加深一层,想一想有没有危险?想得严重一点:有没有失去领导地位的可能?说得平稳一点:会不会削弱党的领导?

我认为,削弱党的领导现象,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但不是由于党政分开,而是由于党政不分。党委书记直接干预某项目的人、财、物,把自己降到了计委或经委工作人员的地位。党委书记办案,降到了法院审判员的地位。

现在和将来能够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党的地位的因素,不可能产生在党外,只可能产生在党内。在党已经执政并成为无可匹敌的政治力量以后,如果党内有腐化、官僚化的因素,如果听其蔓延滋长,那才是最可怕的危险。文化大革命乱了十年,党的主席可以任意处置国家主席,是党外人士搞的吗?不是,完全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党政不分,党的权力化、行政化。

讲到这里,需要把'党政分开'的依据搞清楚。我认为'党政分开'的基本依据就是'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具体来说,就是(1)党的决议要通过法律程序,才能成为国家生活的大政方针;(2)党要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充分独立的活动;(3)一切党组织、党员的活动都必须既符合党章,又符合宪法和法律。

'党的领导'这个概念也需要搞清楚。实现了大政方针,就是起了领导作用。比方说,党在政法方面的大政方针是什么?照我看,最重要的是健全法制,法院独立审判,公检法相互制约,大家依法办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等等。"

鲍彤的这个发言,还谈到了实行党政分开的有利条件、党政分开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等问题。会后经过整理,刊载在了政改办上送给研讨小组各成员的内参《研讨情况》上。对后来党政分开的专题研讨,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吴伟,现代历史学者,1980年代由鲍彤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