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纽约时报: 阿里巴巴公开叫板港交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阿里巴巴公开叫板港交所
Sep 28th 2013, 01:25, by 白天娜

香港——中国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向香港交易所发出回击,称港交所对阿里巴巴不同寻常的管理层结构的态度,让其面临被世界上其他交易所超过的危险。阿里巴巴可能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是世界上最受人期待的一次。

在香港交易所拒绝改变规定后,阿里巴巴这周放弃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港交所阻止公司偏重双重股权而不是个人股权的形式,或是赋予一个股东对公司运营有巨大发言权的形式。

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是一个由28位合伙人组成的董事会,该公司坚持要求保留其提名超过半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利。一名与这家中国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士说,阿里巴巴现在正开始推进去纽约上市的计划。

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周四晚在一篇署名博客中极力捍卫了这种结构,称其没有等级和官僚的结构是保持公司成功和创新的关键。

蔡崇信写道,"合伙人制是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它在保证股东核心利益的同时,能让我们坚持自身的信念 ——这一点我们不能,也不会改变。"

他还写道,"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

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首席执行官李小加(Charles Li)为其证券交易所运营者的态度辩护,称那是为了香港更大的公众利益。

但是一些银行家说,阿里巴巴抛弃香港的决定,是对这个亚洲金融中心的一大打击,在2009年到2011年间,港交所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股发售市场,但从2011年起,其新股发售交易数大幅下降。

阿里巴巴第一季度的利润为6.687亿美元(约合40.9亿元人民币),它在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据着制高点,该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可能会融资150亿美元,这将使其成为自Facebook上市以来的最大一笔、最令人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Facebook在2012年5月的首次公开募股中融资160亿美元。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叙利亚危机考验联合国公信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叙利亚危机考验联合国公信力
Sep 28th 2013, 00:15, by 纳德·穆萨维扎德

美国和俄罗斯就迫使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达成的协议,应该会让所有希望联合国重新发挥作用的人高兴,但同时也会让他们感到恐惧。10年前因搞砸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而颜面扫地之后,联合国面临的问题是,它能否既提供国际合法性,又能让全球真正实现和平。

叙利亚的苦难并非始于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也不会因为交出这些武器而结束。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和俄罗斯外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 Lavrov)上周达成的时间表根本不可能实现。俄罗斯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施压,要求其交出战略威慑,即化学武器,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阻止美国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而不是要推动阿萨德放弃掌权。随着这场持续了30个月的内战继续进行,交战各方愿意放下武器,为和平政治交接创造条件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小。如果联合国认可美俄达成的协议,联合国必然会在协议夭折时受到指责。

那么,联合国制度的支持者应该绝望吗?这是伊拉克乱局的再次上演吗?

不是。与2003年不同,美国现在利用外交手段,或者说利用联合国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采取军事行动有理,而是要避免采取军事行动。与此同时,俄罗斯正试图在全球事务的决策中重新占据一席之地——而不只是在安理会(Security Council)上行使否决权——并且结束华盛顿强行推动政权更迭的倾向。这两方面的努力对国际秩序而言都是积极(即使幅度不大)的动态。

坏消息是,没有因使用化学武器而立即受到惩罚的阿萨德政权还能继续顽抗。它在军事上的韧性已经超出许多观察人士的预测,而反对派的分裂,以及日益被伊斯兰主义武装分子渗透这一点,给阿萨德提供了重要的谈判砝码。这场内战会继续打下去,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代价,阿萨德政权(正确地)相信,自己正在同危险的、无组织的反对派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好消息是,已经不再期待阿萨德即刻垮台的西方,现在可能会重拾去年达成的《日内瓦公报》(Geneva Communiqué),将其作为政治过渡的基础,最终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府。在军事僵局持续的情况下,对和平进程的需求迫在眉睫,就像理查德·C·霍尔布鲁克(Richard C. Holbrooke)在1995年为终结波黑的战争而设计的那种结构上精心构思、并通过强有力谈判达成的那种和平进程。由美国、俄罗斯和联合国牵头的谈判,还必须纳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样的进程将避免让叙利亚陷入分裂,并将该国交给一个各界广泛接受的政府。

在叙利亚作为一个国家被毁灭之前,必须要让现政权为使用化学武器而付出切实、持久的代价,而且必须把消除化学武器的协议当成一剂催化剂,推动叙利亚政治过渡,最终建立一个合法政府。

前景令人气馁,而且危险重重。俄罗斯也许决定以肯定会不顺利的核查和政治进程为借口尽可能拖延,同时(有几分理由地)辩称,反对派作为谈判方,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控、越来越不可接受。不过,如果阿萨德在战局逼迫之下再次使用化学武器,那么即使没有联合国的批准,美国也可能觉得有必要做出武力回应。

对西方来说,叙利亚危机的的长期教训应该是,在今天,事关国家安全的政治活动,需要争取实际上和原则上的合法性。仅仅指出一方犯下反人类罪,已不再足以构成军事干预的理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生拙劣的战争后,美国和欧洲领导人现在还必须表明,军事干预有可信的机会改善那些身处险境的平民的生活,并且有助于增进那些以和平为名参战的国家的安全。

对惯于反对西方主导的干预行动的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合法性考验也同样紧迫。这是因为,如果联合国的行动具备正当的理由,而他们依然坚持阻挠,他们会加速让联合国变得无足轻重。没有几个国家或几国的民众希望安理会成为奉行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橡皮图章,同样地,如果安理会成为一个盾牌,躲在它的背后可以进行以捍卫主权为名的可怕暴行,那么安理会就会丧失可信度。

纳德·穆萨维扎德(Nader Mousavizadeh)是Macro Advisory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曾在1997年到2003年期间供职于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还与科菲·安南(Kofi Annan)共同撰写了《斡旋: 战争与和平的一生》(Interventions: A Life in War and Peace)一书。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蚕食”的游戏精神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蚕食"的游戏精神
Sep 28th 2013, 00:26, by 粲然

因为标注着"日本最具人气益智图画游戏书",所以动心买下的,就是这套由竹下文字撰文、铃木守绘图的《小巧手游戏书》。

拿到手一看,是套装帧上毫无悬念的平装绘本。没有镂空拼贴、没有各种巧妙开关、图画虽然出自大师手笔,却也算不得多大惊喜。虽然丛书从头到尾谈的都是游戏,以搭积木、画画、当小厨师、搭火车道等儿童最喜欢的内容为主题展开线索。但是,呃,故事情节简单之极,实在和"最具人气"、"益智"这些名头搭不上边。

翻来看去,实在没什么亮眼之处,只是心疼花了几十块大钱,把儿子米尼揪了过来,头凑头趴在书上看——

《咚咚!搭积木》——《小巧手游戏书》第一本。第一页画的是两个小朋友,一人拿了个圆柱型的积木,第三个小朋友跑了来,身上扛着一条长方形的积木;第二页,长方形积木搭在两个圆柱形积木上,变成一条凳子了!三个小朋友坐在凳子上。那一边,又有几个小朋友拿着其他形状的积木跑来。第三页,小朋友们把积木搭在长凳子上,哇,变成一只长颈鹿了。可小朋友们还是继续搭了下去……书页不断地翻:小朋友们搭大山、搭汽车、搭恐龙、搭阻挡恐龙的城墙、搭城市……我和米尼把木积木拿过来,一边看、一边搭积木。

这本书绝对不是设想中的"怎么教孩子怎么搭积木""积木如何搭出各种形状"这样足以让父母按图索骥的教科书式绘本。但是,边翻动书页边操作着积木,非常奇怪的,这本书的魔法慢慢显露出来。

接着看下去,这套书里的另外几本,延续着这样的思路。

《火箭小蜡笔》说的是:小朋友们抬来一个蜡笔盒。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蜡笔:一人拿一根,先画出各种颜色的线;接着各自的线条开始变化,有的是螺旋形、有的是曲线……;小朋友各自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后来,他们合力画了一只大鲸鱼,大鲸鱼吞没了一切!把小朋友都吞到肚子里了。小朋友只有奋力画着线,火箭小蜡笔飞啊!冲破大鲸鱼的肚子,又变成五颜六色的线条,最后全部回到蜡笔盒里。

《超级小厨师》说的是:小朋友们扛来苹果,削了皮、削成片、又削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又煮了鸡蛋、拌了沙拉、切了面包,做成世界超级好吃三明治!送给大恐龙吃。

米尼对这套书的反应,只能算一般。因为共读这套书之后会操作起积木(或蜡笔、仿真厨具),他对游戏的兴趣,明显比这套书大很多。

但是,这套书对我是有魔法的。像一根小小的蜡烛"咻"地点亮在我脑海中的莽荒大漠。火花那么小,却又那么独特。

在此之前,我自诩是"乐于进行亲子游戏"的妈妈。所谓亲子游戏,就是埋头搭着积木,然后大声叫起来,说:"米尼,你看!妈妈搭了栋房子!"或者炫技式的画图,然后喊:"米尼,看妈妈画了什么!这是月亮下的大海。你看,这里还有船,海边还有一辆小汽车!"或者忙于穿针引线,说:"看,这样就是绣花!"或者掀开一锅乱炖,长叹一口气说:"过家家真好玩啊!"——没错,我就是这样"乐于进行亲子游戏"的妈妈。

就好像带着游客的导游,埋头走到某个目的地,完成工作式地介绍说:"这就是这里最美丽的景点——好,我们继续往下一站走"。这样的比喻,还是在看了这套书后突然想到的。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这样的游戏方式有问题。

孩子的体验不是结果导向的。孩子、尤其是婴幼儿的感受极其细微、琐碎、片面。相对于突然耸立在面前的积木大楼,他们有时候对某块圆柱形的积木、某个层面的空间、某一瞬间的平衡感更感兴趣。就好像,我们拉着孩子的手往某个目标前进,但他们总是会为路旁的小花、不起眼的路牌、肮脏的垃圾桶、吃着草的山羊停下脚步,聚精会神,好像这些才是他的目的地似的,和孩子一起分享的路,从来不应该是一往无前。

我是一个刚愎自用的妈妈,虽然结论早就摆在眼前,但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浪费了那么多的游戏时光,就好像径直朝前走,已经把孩子抛得那么远一样。两周岁五个月的米尼,也许从来没在意过我是否搭起过一栋高楼、是否画完整一副画、是否绣成一朵花……真正打动他的,可能是某一个形状、某一条线条、某一次光线迷离下的穿针;不是着急着把一片叶子涂满,而是把色彩一点一点渲染过去,悠悠然说着:"看,像秋风吹过一样,树叶渐渐的、渐渐的发黄了。"——着眼于细微的孩子需要这些东西,而我仅仅是做出"妈妈无所不能"的样子,炫耀式地垒砌高楼,再哗啦一声推翻它。把孩子心中稍纵即逝的感受也推翻了。

这套书骤然点醒的,是我对孩子游戏精神的理解。这是一部分以孩子为主视觉叙事绘本的魔法。它们不仅让孩子觉得"对吖,我就是这样想的",还像一段隐晦却有力的公案,潜伏在父母心中,有朝一日做狮子吼。

从某种角度来说有相似之处的,是"描述孩子成长飞越一瞬间"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第一次独自上街去买东西,可是个伟大的探险啊。虽然只是去离家不远的街口小店,可对小朋友来说充满着一桩接一桩的冒险事件──有一辆自行车迎面冲过来,好危险!跌倒了,膝盖破了皮,会哭吗?手中的硬币掉了,该怎么办?终于走到小店门口,要怎样跟老板开口买东西?……成长每一小步、每一个感觉都草蛇灰线、惊心动魄。

这些用细密感触描述的绘本,像挽留大人匆匆脚步的手。请一定静下心来看一看,孩子的感受力并不是狼吞虎咽,一蹴而就。它就像——嗯,像什么呢?读罢《小巧手游戏书》,我想到一个词。孩子的感受力,是蚕食。

像春天的蚕宝宝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吞食着树叶。因为那么渺小,让饕餮巨胃的大人们哈哈大笑起来。可他们依旧有条不紊地按照成长的神秘规律进行着,吃完这一片、下一片、再下一片……树叶。

和幼儿一起游戏,必须像《小巧手游戏书》一样,依照"蚕食"的逻辑,引导他们在每一个阶段有所得。搭积木的第一步,是木头的触感、是形状、是承载的方式,再下来、是三块积木搭成的凳子,是四块积木搭成的小桥……很久以后才是高楼大厦;厨房过家家游戏的第一步,是水果的表里、是食材的味道、是热汤在锅里叫的声音,再下来,才是撕碎面包、打蛋……很久以后终于做出的第一个三明治……以缓慢堆砌的方式呼应他们蚕食的感受力,以持续的静默等待他们自发的执行力。亲子游戏需要脱离我们固有的行为节奏。

粲然是母亲,亲子阅读爱好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巴西人对NSA的疯牛报复计划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巴西人对NSA的疯牛报复计划
Sep 28th 2013, 00:22, by 凡妮莎·芭芭拉

在本周二联合国大会的开幕日上,我们巴西的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在演讲中对美国进行了斥责,因为有报道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巴西公民、政府成员和私营公司员工的电子通讯进行了监听。罗塞夫看上去像一位生气的学校校长,似乎直接在跟美国总统奥巴马讲话。当时奥巴马正坐在边上,等着发表他自己的演讲。

罗塞夫称这些监视活动"违反国际法","严重违反人权和公民自由权益;是对涉及企业活动的机密信息的入侵和盗取;尤其不尊重别国主权。"当她要求"解释、道歉,并保证将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活动"时,显得像是自己遭到了冒犯。而上周,当她得知NSA也监视了她的电子邮件、电话和短信后,她取消了原定访问美国的计划。

总而言之,这就是巴西人所说的"愤怒的迪尔玛"(Dilma Bolada)的一个好例子(里约热内卢的一名公关人士甚至用这个名称创建一个假的Twitter账户,来取笑总统著名的急脾气)。

她作出的强烈反应可能主要是象征性的,而非一种希望获得实际成果的政治行为。也有人认为,她纯粹是想藉此提升自己的人气,为明年总统大选做铺垫。但是在巴西,人们在这件事上是支持她的,因为过去四个月中,大家一直密切关注着爱德华·斯诺登 (Edward J. Snowden)泄露NSA监控活动的新闻。

今年7月,巴西《环球报》(O Globo)首次报道了NSA监视巴西公民的活动。这一系列文章以斯诺登提供给居住在里约热内卢的美国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的文件为依据,讲述了NSA如何在巴西利亚建立了一个数据收集中心,有系统地侵入当地电信网络系统,截获了数百万巴西公民的电子邮件和电话记录。在美国本土,NSA需要搜查令才能对公民展开窃听,但在国外却不需要。一份文件显示,巴西和另外一些重要国家被划归到同一个类别,在"朋友、敌人,还是麻烦?"的标签下,遭到NSA的密切监视。

像大多数巴西人一样,我听到美国政府可能已经掌握了我的电脑和电话数据也很恼火。但好的一面是,我希望他们能一直保留我的文件备份,因为几个月前我才发现,我怎么也找不到电脑上的一段重要视频了(奥巴马先生,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请尽快把文件"summer2012.wmv"发给我)。

美国表示,截取这些数据也是为了保护其他国家不遭受恐怖主义袭击。但罗塞夫对此做了回应,"总统先生,巴西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在重要问题上,巴西的战略并不仅限于在外交领域展示坏脾气。罗塞夫已经提出过,要建立"一个民用的多边框架,用于治理和利用互联网"。它将通过保护网上个人信息,来确保"表达自由,安全和对人权的尊重"。

但暂时来说,我们这些民众也有自己的计划。在巴西的朋友中,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玩笑:每当你写一封私人电邮时,都可以添几句写给NSA特工看的客套话,祝愿他们度过美好的一天或感恩节快乐。有时我会为正文内容添加一些额外的解释和注脚,用来概括全文,并解释一些可能比较难翻译的葡萄牙语单词。

更有甚者,一些人发出荒谬不经的电邮,纯粹只是为了迷惑NSA特工。例如:先使用一些关键词来吸引NSA监控筛选器的注意,比如"化学兄弟"、"巧克力炸弹"或"不要再把我的心当作人质,我的感情就像是原教旨主义者引爆的炸弹。"(这是我个人最爱的句子之一,灵感来自于一个专门用来扰乱NSA视听的"在线句子生成器")。

接着,你再胡乱给朋友和熟人写一些重大信息,比如,"布朗博士是如何从利比亚民族主义者那里偷走了钚",或者"为什么可怜的哥斯拉必须去攻击纽约市"。有人建议写得越疯狂越好,以便让NSA怀疑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我把这称为"疯牛病"战术(vaca louca,这个词来自于疯牛病,不过它也可以指伊万特·桑格罗[Ivete Sangalo]唱过的一首巴西歌曲《疯狂节奏》[Levada louca],大多数人最初都把歌名听错成了"A vaca louca"——我有点说离题了)。

总之我要说的就是,我本月早些时候看到了一则新闻,它使用这个词十分贴切。这则新闻是:一群巴西黑客为了抗议NSA的监控活动,不小心攻击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网站。

这绝对是我们的"疯牛报复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凡妮莎·芭芭拉(Vanessa Barbara)是小说家,文学网站A Hortaliça的编辑,也是巴西报纸《圣保罗页报》的专栏作家。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66号公路之旅:出芝加哥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66号公路之旅:出芝加哥记
Sep 28th 2013, 00:29, by 卫西谛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直到上路前,美国66号公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仍然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但我们心中的信念是:只有穿越腹地,才能见到真正的美国。翻开《孤独星球》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会读到这样一句话:"想要沿着66号公路而行,你得成为一个业余的侦探。你常常会碰到经年不断的路线、径直通往农田的死路、被风滚草淹没的沙漠残余路段、经历粗糙且不满车辙痕迹的路况。"后来的事实验证了上述每一个要点,但有时候这种"恫吓"就像是经过乔装的诱惑。

2013年5月10号,我和太太降落在亚特兰大机场,开始了62天时间、穿越26个州的美国公路之旅,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驱车12000英里(约两万公里)。66号公路之旅,是这次旅行的一部分,从芝加哥开到洛杉,我们总共花了14天。

66号公路有"母亲之路"的别称。1926年开始修建铺路、1985年被从公路系统中删除;从芝加哥到洛杉矶、经过八个州、三个时区;全长2448英里(约4000公里)……。除了这些数字,我对这条路的具体印象,也许可以算上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小说《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里沿着这条公路迁移的人们?还有皮克斯动画片《汽车总动员》(Cars)里这条路旁被遗弃的小镇?或许还可以加上一些零星的公路电影的片段、旅游杂志的图片?仅此而已。

如今这条路已经改名66号历史公路(Historic Route 66),更多层面是作为文化景观而存在。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条路是不远的历史;对于外来的旅行者来说,这条路则是未知的旅程。但就像旅行指南网站wikitravel上说的,无论是谁,"66号公路都代表了这些理念:自由、向西部迁徙、以及美国中心的孤独感"。

作为14天66号公路全程之旅的开始,把车开到写有"起点"(Begin)字样的路牌下再出发,似乎是必须的仪式。这个路牌从1926年以来,随着芝加哥城市的发展有过两三次小的变迁,如今位于亚当街(Adams Street)东端,芝加哥美术馆的街对面。在这块路牌能被伸手够得着的高度以下,贴满了全世界各地旅客带来的粘纸。这里地处芝加哥的商业圈大环线(Loop),四周高楼林立,是游人必到的地方。

前一天,我们从高架立交上接近芝加哥时,一组壮观的摩天大楼天际线由远及近出现在眼前,极像是人造山脉。美国作家罗伯特·M·福格尔森(Robert M. Fogelson)在《下城》(Downtown)一书中纪录百年前的一位记者这样描写芝加哥:"向上伸出的檐角光芒四射,那景象不亚于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放出的光芒"。

读到这句话,会让人联想起1871年10月8号开始的芝加哥内城火光冲天的情景。那场著名的大火整整烧了36个小时,有300人丧生,九万人无家可归,有五分之三的建筑化为灰烬。有一种传说是这场火灾是一头牛踢翻灯笼所引起,至今仍无定论。那是一个多风、干燥的秋季。当时芝加哥的建筑几乎都是木质结构,为了精美的雕刻和外饰,他们把人行道都用木材包裹起来。

这场大火催生了建筑中的"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人放弃了木质结构,开始采用钢架结构。大火过后不到六个星期,就有300多座大楼开始建造。15年后,全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落成。为了在有限的地区和时间内重建城市,芝加哥的建筑师们暂时放弃了传统的建筑美学,设计了一批钢架结构、横向大窗、简洁立面的高层建筑。"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路易斯·亨利·苏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此时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另一位建筑大师丹尼·伯南(Daniel Burnham)为这座城市提出了"只做大规划"的口号。这些几乎决定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芝加哥的城市格局。所以有一种说法是,1871年的大火是对芝加哥的"隐秘的祝福" 。

对于今天已经习惯用GPS来导航的外来者,来到芝加哥的市区,钻进密集的摩天楼之间,必定会手足无错。卫星信号无法穿过狭小的街道上空被接收,GPS只能一遍一遍地报错、重新定位、搜索新路径。我们从66号公路起点处出发,沿着亚当街一直向西,开上一阵才能摆脱这个"隐秘的咒语"。

然而现成的GPS导航系统在66号公路之旅中又是无用的。无用是因为它太实用了,只会千方百计地将你导向现有的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或最短距离的计算方式将你带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于是我们不得不寻找别的方法。一是使用为旅行者提供的纸质公路图;二是wikitravel这样一些网站上详实的路径描述;三是将特制的66号公路电子地图置入到GPS系统中。看起来后者是最便捷的,但遗憾的是我们使用的GPS机器和该电子地图不兼容。而依循纸质地图或文字描述来开车,我们掂量自己已经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叫做"Road tips 66"的APP。这是一个电子地图,以红线标出历史上的66号公路所在,卫星可以将汽车定位。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人时刻盯着手机屏幕上车的位置,指挥开车的人直行或拐弯,确保车行驶在红线上。我们称之为:人肉导航。

这个软件还有一个功能,是以绿色图标指出公路沿途或周边值得留意的地方:各个景点、旧餐厅、老加油站、汽车旅馆、以及鬼镇。所以,一路上我们以"小绿点"统称这些地方。——"前方有小绿点",开车的人得到提醒之后,就开始减速,准备停车下来看看。我们差不多以这种方式,行驶了四千公里。

从起点开出之后,第一个著名的"小绿点",是一家叫做路·米歇尔(Lou Mitchell's)的餐厅,这家店开张于1923年,比66号公路修建还要早上三年。据说在当年,有很多人是吃了这家店的煎蛋卷和甜甜圈才踏上西进之路的。这样古老的餐厅几乎遍布整条66号公路。而我们则上路心切,临时将第二天清晨出发的计划,改在了当天的下午,结果去到路·米歇尔时,已经过了这家早餐店的营业时间。

既然车已经停下来,就走到隔壁街区的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去参观。这座火车站曾经出现在美国悬疑大师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著名的警匪片《铁面无私》(The Untouchables)中:一辆婴儿车在枪战中从车站台阶上滑落,这是向前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默片《战舰波将金号》中"奥德萨台阶"的场景致敬的段落,令影迷印象极深。事实上,我个人对芝加哥的第一印象就是来自这部影片,觉得这座城市里出没着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扮演的艾尔·卡彭(Al Capone)式的黑帮大佬。走进联合车站之后,才发现现实和电影相去甚远:那段著名的车站台阶在电影中显得又高又宽,但事实上要狭小低矮多了。

这个著名的火车站启用要比66号公路修建早一年。此后的14天路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这条公路实际上始终跟随着自东向西的铁道。

我们从亚当街左转上Ogden Ave,往南一直开下去就是出芝加哥的方向。这条大道经过市郊西塞罗(Cicero),这里曾经那位禁酒时期最著名芝加哥黑帮艾尔·卡彭贩卖私酒的运营基地,现在也还保留着一些上个世纪五、六时年代建筑,比如几个汽车旅馆。但总体而言,这条大道已经和美国其它大城市的郊区没有两样了,每隔一段路程就会出现:大型超市、快餐店、二手车大卖场。

离芝加哥这座"风城"越来越远,建筑物开始变得低矮、稀疏。道路显出道路本来的面目,让我们逐渐有了"终于开始66号公路之旅"的感觉。在傍晚矫饰而精致的光线地鼓动下,我们寻觅路旁有怀旧气氛的建筑物,随时停车,带着新鲜的热情下车拍照。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正举着相机围在一家老旧的汽车修理厂门口。有位男子正好出来锁门,见我们对这栋建筑如此感兴趣,很正经地问我们是不是想买下这座房子。在我们摇头说只是路过后,他没再多说一句,转身消失在街角。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的火光迅速熄灭,我猜这家萧条的店铺一定早已成为他人生的牢笼了。

车一直往西南方向开,晚上我们计划投宿前方乔利埃特(Joliet)城外的汽车旅店。在经过一个叫做Countryside的地方之后,66号公路有很长一段已经成为现在的55号州际高速的路基。过去的时光,已经被风驰电掣在高速上赶路的车辆压在车轮下面。这种想法,忽然和刚才那个男子失落的神情呼应了起来。

卫西谛是电影文化工作者,自由撰稿人,主编出版多部电影评论集。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阿兰·德·波顿:读书无用,但仍要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阿兰·德·波顿:读书无用,但仍要读
Sep 28th 2013, 00:36, by 《纽约时报》

《如何思考性这件事》(How to Think More About Sex)的作者年轻时看到克尔恺郭尔(Kierkegaard)说他只读"被处死的人写的作品",大为震撼。

你的床头柜上现在放的是什么书?

我在读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位当代作家杰夫·戴尔(Geoff Dyer)的新作《地带》(Zona)。这本书的主题听起来非常无味——关于安德列·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电影《潜行者》(Stalker)的随笔——但幸运的是,像戴尔的大部分作品一样,它其实讲述的是作者自己:他的痴迷,他的恐惧,他越来越强烈的(还总是讨人欢喜的)疯狂感。这本书全靠作者的声音将其撑起,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就。

你读的上一本真正伟大的书是什么?

我一直很痴迷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忆似水年华》(In Search of Lost Time)。这本小说内涵丰富,两个忠诚的普鲁斯特迷可能因为完全不同的原因而爱上这本书。有的喜欢里面的晚宴,有的喜欢其中讲述的艺术史,有的喜欢书中对嫉妒的描绘,有的则喜欢里面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孩。而我喜欢的普鲁斯特是他作为心理散文家的那一面,他以帕斯卡(Pascal)、拉罗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和司汤达(Stendhal)等伟大的法国道德家们的那种法医般的敏锐(加上十足的冷幽默),观察他笔下人物的动机和情感;我喜欢他写的这样的句子:"毫无疑问,生发出爱情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魅力,而是他说的这样的话:'不,我今晚没空。'"

你最喜欢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有哪种体裁是让你有阅读的快乐但同时又产生罪恶感的?

我钟爱散文。这种体裁不像历史书或者小说那样有那么多限定。我头脑中的散文是自蒙田(Montaigne)一脉相承下来的,以温暖的、人性化的、随意的、感人的语调,来处理大量的准哲学主题。你会觉得你认识了一个朋友,而不只是一类主题。我喜欢的散文家很多,比如爱默生(Emerson)、梭罗(Thoreau)、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西里尔·康诺利(Cyril Connolly)、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劳伦斯·韦施勒(Lawrence Weschler)、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亚当·高普尼克(Adam Gopnik)和尼克尔森·贝克(Nicholson Baker)。

你最近有没有读到哲学方面的好书?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人生的智慧》(The Wisdom of Life)中愉悦而病态的悲观主义带给我很多慰藉。他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生命看作是'虚无'所具有的充满喜悦安宁中的一段毫无用处、令人不安的插曲。""也许可以这么说:'今天很糟糕,而且以后只会越来越糟,直到最糟糕的事情发生。'"我们的时代有个错误的成见,认为让一个人高兴起来的唯一方法是告诉他高兴的事。而实际上,告诉他一些夸张的悲哀的事,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你可以要求美国总统读一本书,你会选哪本?给英国首相呢?

你们的总统是个复杂的人,他充满激情、勇气和雄辩。同时他也是一个勤奋、易怒、务实的法律专家。我偏爱前面那一方面,所以我想在他面前放一些能帮助他产生正确的直觉的书。我会特别让他关注惠特曼(Whitman)和梭罗,这两位伟大的美国作家有着坦诚的仁慈、勇气和自由。至于英国首相,他迫切需要读一读约翰·洛克(John Locke)和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作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宪法问题。

你孩提时代最喜欢的书有哪些?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小说人物或者主人公?

我小时候很不喜欢文学,父母们是不是可以因此不必那么担心孩子们不爱读书。我喜欢的是乐高积木,以及一些实用性的书,比如《核电站内部探秘》(See Inside a Nuclear Power Station)。直到青春期的早期,我才意识到书的意义,然后让我继续读下去的是经典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6岁的时候,我有点迷茫——通常是在哲学书架的通道里,在一种郁郁寡欢、戏剧化的状态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克尔恺郭尔(Kierkegaard)声称他只读"被处死的人写的作品"。

在学生时代,哪些书对你的影响最大?

法国散文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我的影响最大,直到现在他在很多方面还在影响着我。我喜欢他用隐晦的方式谈论非常大的主题(像是爱、文学的意义、摄影),在形式上很新颖、有独创性。他关于摄影的散文《投影描绘器》(Camera Lucida),是高度严密而又私人化的散文的典范。如果我没有读过他的《恋人絮语》(A Lover's Discourse),我不可能写出我的第一本书《关于爱》(On Love)。巴特在形式层面上教给了我勇气和创新。

上一本让你大哭的书是什么?

在读朱迪丝·克尔(Judith Kerr)可爱的儿童故事《老虎来喝下午茶》(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时,我始终被感动得要流下泪来。它讲的是一位叫苏菲(Sophie)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在房子里喝下午茶的时候,一只老虎意外出现了。你以为她们会吓坏了,但实际上她们非常从容地应对这位来客——她们的反应是在悄悄暗示我们要用达观的态度和好心情来应对生活中意想不到的挑战。

上一本让你大笑的书呢?

我一直在读一本非虚构类的漫画书,名叫《沙发小说》(Couch Fiction),作者是英国心理分析学家菲利帕·佩里(Phillippa Perry)。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心理分析图书,带我们探视了一个男人对自己与母亲和女友之间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以及他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里面的图画和对白是琼科·格拉特(Junko Graat)创作的;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很有趣,而且总是一语中的,发人深省。

上一本让你大怒的书呢?

我在读乔纳森·萨夫兰·弗埃(Jonathan Safran Foer)精彩的《吃掉动物》(Eating Animals)一书时,对食品行业非常气愤。这本书如此震撼和感动了我,可是几年过去了,我却没有就自己的义愤采取任何行动,而只是站在了正义这一边,我为此感到迷惑和深深的焦虑。这也令人恐惧地证明,在变化无常的读者手中,书籍有时完全不起作用。

你读过的最好的爱情故事是什么?

歌德(Goethe)的《少年维特之烦恼》(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像是西方爱情故事所有主题的精华。它也是对"不成熟"的一种探究。维特对夏洛特(Charlotte)的爱的基石是他的爱无法得到回报。假设夏洛特答应了他,也许他的爱早已化为乌有了。换句话说,这个爱情故事巧妙地指出了标准的爱情故事在多大程度上向我们隐藏了成熟的恋情的真实面貌。应该让年轻人看看这本书,它有一种警示作用。

你有没有觉得哪位建筑师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你最喜欢的建筑类图书是什么?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他的思想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文章很有说服力。他的风格特别清晰、直率、有趣、善辩。他的书配有美丽的插图和图片。我推荐《走向新建筑》(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这本书。非常遗憾的是,尽管很多建筑师在模仿勒·柯布西耶的风格,但是极少有人从他那里吸取了关于文学和散文风格的正确经验。

如果你能与一位作家会面,包括过世的和还活着的,你会选谁?你想从他/她那里知道什么?

我想见见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对理想社会(在建筑和道德方面)的不同寻常的愿景不断地启发着我。他在世的时候感到悲伤、孤独、被迫害、被误解。我想试试做他的朋友。

如果你能与一个文学人物见面,你想见到谁?

普鲁斯特笔下的阿尔伯蒂(Albertine)听起来不好对付,但是却让人受益——在我眼里,她是一个正派女子,一个假小子,而不是阴阳人。

在所有的作家中,哪些是你最喜欢的?在同辈作家中呢?

我的人生在很多方面被蒙田、司汤达、弗洛依德和W.H.奥登(W. H. Auden)控制(以及毁灭)着。我经常想起W. G.西博尔德(W. G. Sebald)和雷沙德·卡普钦斯基(Ryszard Kapuscinski)。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尽管他跟我不是同一代人。他被人遗忘的著作《月之火》(Of a Fire on the Moon)让我着迷,这本书是关于科技和美国的长篇散文,内容丰富,值得更多人阅读。在世的作家中,我非常喜欢的有:米兰·昆德拉、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和尼克尔森·贝克。

如果要你给一个年轻人列一个书单,供他/她做好步入成年的准备,你会选哪些书?

我会选西奥多·泽尔丁(Theodore Zeldin)的《情感的历史》(Intimate History of Humanity),这本美丽的书尝试把历史的宏大主题与个人心灵的需求联系起来。我还会推荐恩斯特·冈布里奇(Ernst Gombrich)的《艺术与幻觉》(Art and Illusion),这本书探索的是视觉艺术和心理学。人在青春期会经常产生绝望的情绪,所以我建议他/她读一些像帕斯卡和乔兰(Cioran)这样的悲观主义者的作品,以获得慰藉。我特别推荐一本悲伤、辛酸、探索性的小书,名叫《不平静的坟墓》(The Unquiet Grave),作者是西里尔·康诺利(署的是他的笔名Palinurus)。

你接下来计划读什么书?

我想读克里斯·韦尔(Chris Ware)的新书《构筑故事》(Building Stories),不幸的是这本书一度脱销(这是一个极大的疏忽),最近才又有供货。同时,我觉得道格拉斯·库普兰(Douglas Coupland)写的关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最新小书,会给我带来一段美好时光。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1月27日。

翻译:王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宝宝为什么会抱着玩具不放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宝宝为什么会抱着玩具不放手?
Sep 28th 2013, 00:38, by PERRI KLASS, M.D.

 "你的宝贝呢?"妈妈对她抽泣的3岁女儿说,"你需要你的宝贝!"

她的大女儿开始在两个松松垮垮的大包里翻找,最后得意洋洋地拽出了一个毛茸茸的粉红毯子。3岁的小女儿一把抓过毯子把它塞到自己的下巴底下,紧紧握住。"你的宝贝在这儿呢!"妈妈和姐姐异口同声地说。哭声渐渐平息,我们得以继续进行医疗检查。

所谓的移情对象——心爱的毯子,破烂的毛绒动物玩具,无法替代的衣物——是儿科诊室里的常客。一些孩子在接受检查或打疫苗时需要抓着它们来减轻压力,而另一些孩子没有这些心爱之物就根本出不了家门。随便找一小群家长来问问移情对象的事——或安抚毛毯,或心爱玩具——你总会听到一个好故事,通常是在什么关键时刻放错或丢失了的珍贵物品。

假如你向成年人提问,你会发现有人竟然会告诉你儿时挚爱的毯子名字,或为一只毛绒玩具熊而泪眼婆娑。

英国的一些专家首次提到"移情对象"这个术语,他们提到的是维尼熊和阿鲁西斯——这是电影《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版本的泰迪熊;最近的文献化身则是兔子古纳什——莫·威廉姆斯(Mo Willems)三部绘本中的形象。但美国移情对象的造型可能是拖着毯子的莱纳斯,出自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M. Schulz)的花生漫画,最初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行,那也正是关于此现象最早开始精神分析讨论的时刻。

1953年,杰出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博士(Dr. Donald Woods Winnicott)向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提交了一篇论文:《移情对象和移情现象——关于首个非我占有物的研究》(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 A Study of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该论文发表在《国际精神分析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上,将儿童与其安抚物以熟稔的儿科经验进行了明确的精神分析。

"家长们意识到了它们的价值,并在旅行时随身携带。"温尼科特博士写道,"妈妈听由它变得又脏又臭,明白一旦清洗就可能破坏婴儿体验的连贯性。"在温尼科特看来,这种对象,加上他所称的"合格的母亲",帮助孩子们探索分离的基本问题。

"孩子知道泰迪熊不是妈妈,但他们能从中得到某种满足。它既不是妈妈,也不仅仅是个毛绒玩具。"史蒂夫·图珀(Steve Tuber)说,他是纽约市立学院(City College)的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授,曾写过一本有关温尼科特的专著。

孩子喜好的专一性——和感情——与其对特定人物发展出强烈的特殊依恋感的能力是平行的。移情对象是"妈妈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婴儿精神健康教授艾利西亚·利伯曼(Alicia Lieberman)说。

纽约市立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临床和发展心理学教授阿里埃塔·斯莱德(Arietta Slade)说:"这是一个适应机制,你可以这么考虑,除了妈妈之外,孩子还能依赖其他事物,帮助他们保持被安慰和舒适的感觉。"

有些父母可以"提示"一个方便的对象(并多买几个以备不时之需),但儿童往往只受他们自己神秘而热情的偏好指引,而且通常不接受替代物品——掉转车头回去只为了那个真正的安抚物,此类故事司空见惯。

移情对象"只能由婴儿制造",图珀博士说,"孩子选择真正属于他们的那样东西。"

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家长担心移情对象变得过于重要,照看它、维护它已经变成一大负担——或者它阻碍了孩子在此年龄应有的成熟与独立。

"父母感觉不安,这是因为他们担心弄丢了移情对象,或它沾染了太多病菌,或看上去太孩子气,而这在美国文化中是个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儿科发育行为医生芭芭拉·霍华德博士(Barbara Howard)说。

"最大的问题是招致坏名声。大家都说不上来到什么年龄就不该再抱着安抚物,但你就是会因此被人笑话,"她补充说。

当孩子渐渐长大,某些移情对象,尤其是毛绒玩具,开始拥有了鲜明的个性,逐渐转变为既是安慰者又是虚拟朋友的混合角色。就像维尼熊既是克里斯多·罗宾(Christopher Robin)的玩伴和朋友,偶尔也会扮演问题儿童的角色。《故园风雨后》中的泰迪熊阿鲁西斯还一直被带进了牛津(Oxford)校园。

实际上,霍华德博士提出,多达25%的年轻女性去上大学的时候会带着儿时的移情对象。年轻人走向大学校园,无论带或不带毛绒玩具或小零碎或最爱的旧毯子,这都在提醒人们,对分离——以及安慰和依恋的复杂性——的挑战,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年时期。

小孩子和移情对象在一起的熟悉画面,通常是甜蜜而略微让人忍俊不禁的,偶尔疯狂甚至绝望,它在提醒我们,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来说,学会谈判、享受、分离和重聚,这都是必需的修行。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3月12日。

翻译:Skandha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城阿斯塔纳,怀旧不仅限于叼羊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新城阿斯塔纳,怀旧不仅限于叼羊
Sep 28th 2013, 00:41, by JANE PERLEZ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这座现代建筑林立的城市让人觉得像一个小迪拜。但它坐落在亚洲干草原中央,而且在这里,尖端的当代建筑和传统娱乐活动融为一体。

一栋金字塔结构的多层玻璃建筑的窗户上有白鸽图案,象征着对和平的向往。一栋外形像冰激凌蛋筒的大楼高高耸立,向该国总统努尔苏丹·A·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A. Nazarbayev)致敬。正是纳扎尔巴耶夫在16年前将哈萨克首都迁至此处,并用石油带来的数十亿美元打造出了这座样板城市。

最新的建筑是一座歌剧院。歌剧院内部是用米黄色和红色意大利大理石装饰的,富丽堂皇,有一盏重3500磅(约合1600公斤)的波西米亚风格玻璃枝形吊灯。歌剧院大厅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足球场。

但在这些新潮而昂贵的设计背后,哈萨克斯坦游牧血统的古老传统正在体育场上重新兴起。有人说,这些传统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时期。

怀旧之情不仅限于体育运动。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虽然喜欢这座阔气的新城,但也会深情地回忆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那时,苏联领导人尼基塔·S·赫鲁晓夫(Nikita S. Khrushchev)把这里变成了一场提高苏联粮食生产运动的总部。当时,这里还叫切利诺格勒。

最近,在这座城市市郊一座泥泞湿滑的体育场里,首届中亚叼羊(kokpar)锦标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叼羊是一种马术运动。

纳扎尔巴耶夫打造的首都似乎远在另一个世界。叼羊是绅士运动马球的硬汉版,在阿富汗也被称作布玆卡兹。参赛选手不是骑在马背上用木质球槌争相进球,而是徒手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只无头绵羊或山羊。然后他们抓着那具动物尸体奔向终点。

叼羊比赛没有门柱,充当球门的是巨型大锅,有点像房屋后院的充气式游泳池。马背上的选手将动物尸体扔过锅边便可得分。

每队有四名骑马参赛的选手。马匹和选手们在那具动物尸体周围推搡、碰撞、冲刺,马鞭被呼呼扬起。这种粗野、有剧烈身体接触的运动便是在这种乱哄哄的场面中进行的。

"用死羊进行比赛是很残忍,但在我们国家,这很正常,"退役选手马拉特·巴伊图格罗夫(Marat Baytugelov)说,"最难的是抢到目标。你必须要有很强的臂力和耐力,骑术还必须精湛。"他在看台上观看比赛,此刻主队正痛击来自塔吉克斯坦的选手。(过去,为了能看得更清楚,村民们会聚集在山顶上。)

他接着说,动物尸体的重量不是随意的,有强制性要求。至少要30公斤,即66磅。

阿斯塔纳将举办2017年世博会(Expo 2017)。中亚锦标赛正是世博会的前奏。届时,叼羊比赛有望成为明星赛事,至少会吸引中亚观众,乃至更远地方的人。

为此,正在这座体育场进行的比赛邀请了土耳其的一支队伍参赛。预计这支队伍在2017年还会来阿斯塔纳参加比赛。土耳其这支队伍的经理锡南·赛赛尔(Sinan Secer)说,叼羊比赛在土耳其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生活在希腊的土耳其人也会举行叼羊比赛。

他说,这项比赛目前还没能进入西欧。西欧的动物权利倡导人士抗议使用动物尸体。但比赛使用真动物还是假动物是"小事",他说。"不一定非得是动物尸体。"事实上他说现在确实在考虑用假的动物尸体。

在远离群马冲撞场面的阿斯塔纳市中心,66岁的谢里克·鲁斯坦贝克夫(Serik Rustambekov)说,自己对叼羊比赛(kokpar)这个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不感兴趣。他是这座新城的规划设计师之一。

但对于新阿斯塔纳诞生之前的那个时期,鲁斯坦贝克夫的确饱含深情。在被称作右岸(Right Bank)的阿斯塔纳旧城,他依然从事着自己的建筑工作。右岸依然没有左岸(Left Bank)那些昂贵的新建筑。

1954年,当赫鲁晓夫把第一批拓荒者从俄罗斯和乌克兰送来这里种粮食时,7岁的鲁斯坦贝克夫和家人住在两间屋子里。按照莫斯科的计划,这么做会让苏联的粮食供应赶上美国。他说,那时这座城市约有10万人,而现在,这里有大约70万人。

"他们带来了由拖拉机牵引的雪橇车,后来又带来了人手。其中一些是拖家带口的年轻人,"他说,"一切都是从其他地方组织起来,再被运到这里来的。有时,他们还会用飞机运来粮食。"

他说,火车从圣彼得堡拉来混凝土板材,人们用这些板材建起了低层公寓楼。那些公寓楼现在还在。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让旧首都阿拉木图的公务员搬到新建的高楼里时,居住在那些公寓楼里的家庭,就已经在这里了。

许多政府工作人员不愿离开阿拉木图的国际化气息,那里有维也纳风格的咖啡馆、欧式的人行道和遮荫树。

因此,上世纪90年代末,当鲁斯坦贝克夫在制定阿斯塔纳最初的规划方案时,他设计了一条普普通通的步行街。那是一条舒适的幽静小道,通往伊希姆河(Ishim River)岸边。"可以买花、喝咖啡、吃冰激凌、租自行车,"他说,"冬天还可以租到溜冰鞋或越野滑雪板。"

和这里其他所有东西一样,这条步行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一个宏大的名字:千年走廊。据说,阿斯塔纳每一处新建筑的细节都经过纳扎尔巴耶夫的批准。他为这条步行街剪了彩。但鲁斯坦贝克夫说,五年后,这种简单已经不再受人青睐。

"市政府拆毁了步行街,"他说,"在那里建起了一个大型住宅小区。"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苏丹人抗议政府提高油价,多人丧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苏丹人抗议政府提高油价,多人丧生
Sep 28th 2013, 00:43, by ISMA'IL KUSHKUSH

苏丹喀土穆——这一次,人们不是在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活动人士组织下走上街头的。不用谁来组织他们,怒火蔓延得已经足够广泛。

本周,年轻的抗议者们高呼口号,在喀土穆位于尼罗河对岸的临近城市恩图曼(Omdurman)示威游行。他们呼喊着,"人民要推翻这个政权!"和"拒绝高物价!"

政府取消汽油补贴之后,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而这势必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令其他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自周日以来,由此引发的严重抗议活动已经席卷了苏丹的若干城市,并已造成人员死亡。

现年25岁的抗议者莫亚西尔(Moyasser)说,"经济形势非常困难。"他不想让自己的全名出现在报道中,因为担心遭到政府的报复。

整个大喀土穆地区都爆发了示威活动,其中一些示威活动中,公交车、加油站等公共财产遭到了破坏。一名目击者在喀土穆非洲路(Africa Road)上看到了至少六辆着火的小汽车。另一名目击者则看到示威者朝小汽车扔石头,并用燃烧的轮胎和砖头封锁了一条道路。

政府部门已经做出强力回应。官方发布的声明承诺,将对"破坏活动"报以"铁拳"。苏丹警方表示,包括警务人员在内,已经有29人在骚乱中丧生,"训练有素的破坏分子"和"暴徒"应该对此负责。

但一些活动人士称,死者据信至少有100人,这些人大多死于政府之手,医院里已经人满为患。为了驱散抗议者,安全警察部队在使用催泪瓦斯和警棍之余,还曾使用实弹射击。

"我认识两个被杀死的人,"莫亚西尔说,"一个是中弹身亡,另一个被毒打致死。"

随着抗议活动的升级,互联网服务在周三和周四早些时候被关闭。当局称,"暴徒"袭击并捣毁了当地一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设备。但活动人士称,关闭互联网是苏丹政府有意为之,旨在封锁与事件相关的消息。

自从南苏丹在两年前独立出去,并把原本由两国共享的石油收入抽走75%之后,苏丹政府一直在对经济进行艰难的调整,取消汽油补贴便是最新的一项举措。眼下,该国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40%,苏丹镑则急剧贬值。

"取消补贴的同时,也必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经济学家阿夫拉·马赫迪(Abla el-Mahdi)表示,"但政府未能通过直接转移支付和提高最低工资,对穷人做出补偿。"

她补充说,虽然政府承诺救济穷人并提高最低工资,"但人们对政府没什么信心"。

尽管如此,苏丹政府依然表示,将继续推行自己的经济改革政策。

"一个不敢做出对社会有益的正确抉择的政府,是不值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苏丹副总统阿里·奥斯曼·塔哈(Ali Osman Taha)周三对一群大学毕业生说。

苏丹的政治反对派毫不迟疑地对政府提出了批评。

"我们反对提高燃料价格,"人民大会党(Popular Congress Party)的卡迈勒·奥马尔(Kamal Omer)说,"这突显了执政党的失败。"

奥马尔称,从爆发抗议活动至今,已经有隶属于多个政党的35名活动人士被捕。他说当前的抗议浪潮是"饥饿者的一场革命"。

奥马尔补充道,"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9岁的活动人士、苏丹革命青年联盟(Coalition of Sudanese Revolutionary Youth)成员阿姆贾德·法里德(Amjad Farid)警告说,抗议活动将会持续下去。

"在所有这一切发生之后,我们不能退让,"他说,"苏丹人的鲜血不能白流。"

过去两年间,苏丹的异见人士曾试图在这个国家组织和掀起一场类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但在1964年和1985年,人民起义曾两度成功推翻军政府。

专栏作家阿卜杜勒-拉蒂夫·布尼(Abdel-Latif el-Bouni)十分谨慎地避免把当前的事件描绘成一场革命。

"人们都料到了会发生这种事。但迄今为止,它不过是苏丹人做出的愤怒反应,"他说,"而愤怒不足以带来改变。"

但他补充说,"假如积蓄起了政治力量,那它就有可能变成一场革命。"

持续了五天的抗议活动也给恩图曼造成了经济损失。舒哈达广场(Al-Shuhada Square)是很多公交车的中转站,以往总是人头攒动,但现在商店不是闭门歇业就是处于半开放状态。

47岁的售票员萨利赫·易卜拉欣(Salih Ibrahim)称,平日里驾驶面包车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250位司机中,"只有30位露了面。"

易卜拉欣说,很多司机都害怕抗议者袭击他们的车辆。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根本弄不到汽油,因为恩图曼的许多加油站都烧毁了。

"来了的这些伙计都是从黑市上买的汽油,价格不是21镑,而是30镑,"易卜拉欣说,"所以他们把乘客的票价提高到了3镑",合68美分(约合4元人民币),比正常价格高出一倍。

现年37岁的阿卜杜勒-穆奈姆·伊斯梅尔(Abdel-Munim Ismail)登上了一辆面包车。他说,"我没的选,我得回家呀。"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哈鲁尼:穿着神职长袍的推销能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哈鲁尼:穿着神职长袍的推销能手
Sep 28th 2013, 00:47, by SOMINI SENGUPTA

联合国——身着什叶派(Shiite)神职人员的传统细羊毛长袍,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本周降临纽约,在一连串旋风般的演讲、Twitter帖子、电视访问及精心策划的非公开会议中,把自己变身为推销好手。

本周二,他在联合国大会发言的结尾提到了《摩西五经》(Torah)和《圣经诗篇》(Psalms),引发了掌声,随后他微微一笑。当天,他还招待了一群媒体高管。与此同时,他的幕僚长与十几位有影响力的美国商届领袖会面,这样的安排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周三傍晚,在酒店举办的烤三文鱼晚宴上,鲁哈尼直截了当地告诉一群美国前任外交官和伊朗问题学者,他绝不会放弃本国浓缩铀的权利,但愿意迅速解决与西方在核问题上的对峙。第二天,在早晨进行的公开演讲中,他把矛头对准了以色列的核武器;在晚间举办的800人宴会上,他又与伊朗颇具影响力、但往往心存疑虑的流亡犹太人拉近关系。

不过,在这场为结束伊朗孤立局面而展开的热火朝天的外交表演中,时而会很难看清鲁哈尼的真面目。他到底是像伊朗内阁所坚称的,是一位真正有变革能力的伊朗领袖?还是如批评人士所言,无非是老观念粉饰一新的化身?

在本周进行的多次电视访问和公开演讲中,他不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已做好准备与西方打交道的温和派。但同样明确的是,伊朗国内会立刻对他所说的一切进行解构。这又引发了他能否实现与西方妥协的不确定性,即使他真有此意。

鲁哈尼还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谴责了纳粹,但旋即以他并非历史学家的说辞来缓和。虽然他呼吁进行"有时限"的会谈以解决核对峙,但却没有出席或许有机会与奥巴马总统碰面并进行握手的一次午餐会。就连那些折服于他的魅力的外交官也指出,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议,尽管他们同时表示,他也没有从西方官员那里得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以便向国内选民交差。

本周密切关注鲁哈尼一举一动的人士把他描绘为严肃、克制,一心扑在讯息传达上。外界看来,他意在表达,自己已准备好实施具体步骤,使伊朗与西方的关系正常化;他同时还想表明,他是个讲道理的人,而且享有来自伊朗民众和宗教权力集团的支持。他看上去有点着急,却又表示活动可能进行得快了些。

"他来到纽约不是为了通过演讲来进行谈判,或者是来拱手认输。他来到这里是为了开启谈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院长瓦利·纳斯尔(Vali Nasr)表示,"他非常聪明、非常务实,他现在同时也在展示,他无畏且敢于承担风险。主动与西方接触让他承担了伊朗领导人可能遇到的最大风险。"

他和前任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有天壤之别。内贾德曾利用联合国大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以色列、否认纳粹大屠杀,并提及"9·11"由美国人一手策划。鲁哈尼则仅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以色列一次,号召该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onproliferation Treaty)。

但和内贾德一样,他坚持认为,伊朗有权打造他所坚称的民用核计划。周二晚,在联合国总部对面的纽约千禧联合国酒店(One U.N. New York),约20名前任外交官和伊朗问题学者出席了晚宴。一名与会嘉宾回忆到,有人直接问鲁哈尼:伊朗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的回答很简单,"这名客人说道,"我们在进行核浓缩。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是我们的权利。"由于参加的是非公开会议,此人要求匿名。

这名客人还称,通常波澜不惊的鲁哈尼仅有一次略显烦躁,即讲到以色列抱怨伊朗核计划的时候。他回想起,鲁哈尼尖锐地指出,以色列自身就拥有核武器。

第二天早上,在裁军问题会议上,鲁哈尼在讲话中呼吁以色列放弃核武器。

这样的言论导致一些批评人士宣称,鲁哈尼只是个批了伪装的内贾德,两人推行的目标是一致的。以色列内务兼情报部长尤瓦尔·施泰尼茨(Yuval Steinitz)在联合国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鲁哈尼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欺骗全世界,但不幸的是,许多人乐意上当。"

"我看到的要点是,实质内容和内贾德非常相似,但他以一种更为友善而柔和的方式表达出来,"反对伊朗核计划联合会(United Against Nuclear Iran)会长、曾任奥巴马顾问的加里·萨莫雷(Gary Samore)说道,"这正是标准的魅力攻势。"

在外人眼中,鲁哈尼似乎充满矛盾。他身着神职人员的服装,却配了一双高档正装皮鞋。与他的宗教头衔相比,他更喜欢被称为鲁哈尼博士,因为他有法学博士学位。通过Twitter,他的办公室既会向伊朗女子排球队表示祝贺,又会抨击对他在联合国大会讲话断章取义的做法。

鲁哈尼领导德黑兰的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Research)期间,M·侯赛因·哈菲兹安(M. Hossein Hafezian)曾与他共事近10年,他表示,"鲁哈尼绝非一个传统的什叶派神职人员。"他把鲁哈尼形容为一个政治"内行",一个温和派,但不愿别人说他"西化、或是自由派,因为这是咒骂。"

然而在伊朗和美国,仍有人表示怀疑。威廉·H·鲁尔斯(William H. Luers)曾任美国驻外大使,如今管理着倡导组织伊朗项目(The Iran Project)。他说,"鲁哈尼必须证明:这不仅仅是魅力攻势,他说的话是真心实意的,如果得到回应,他就会准备好进行接触。"

他表示,同理也适用于奥巴马总统。"一路下来,已经分歧太大,"鲁尔斯说,"我们双方都说了太多。有那么多的不信任,以至都无法表示我们进行了一次不错的谈话。"

翻译:刘京砚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夏俊峰妻子描述与丈夫生离死别的最后时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夏俊峰妻子描述与丈夫生离死别的最后时刻
Sep 28th 2013, 00:58, by 杰安迪

中国沈阳——正当张晶坐在床上描述着行刑者到来之前与丈夫见面的最后痛苦时刻时,她注意到一束刚送来的志哀白百合。"对不起,我得把这束花送给我丈夫,"她说,接下来,摄影和录像的人跟着她走到放她丈夫骨灰的临时灵位前,争着拍下这个悲痛的完美场面。

一天前张晶的丈夫夏俊峰因杀死两名城管被执行死刑,这件事轰动了全国,张晶说她感谢这么多陌生人的关注,这让她得以分心,有些人从650公里以外来到这个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杂乱无章的老工业城市。她说,"我只是不希望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

但是,在为救丈夫进行了一场引起社会关注的努力之后,她说,她希望媒体对这件事的最后关注,能帮助实现一个最终愿望:为夏俊峰正名。夏俊峰是一个没有营业执照的路边小贩,他的律师称他用刀刺死两名打他的人是正当防卫。她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为还夏俊峰一个清白而努力。"

尽管政府审查机关到头来还是屏蔽了大多数同情夏俊峰的媒体报道,但他们不能阻止公众对夏俊峰的同情,他在其他大多数国家都不太会被当做英雄。在夏俊峰被执行注射死亡之后的几个小时里,中国社交媒体到处都是悲愤的帖子,人们认为判夏俊峰死刑是审判不公。很多帖子试探将他不幸的命运与共产党革命英雄之女、曾十分有权势的政客之妻谷开来的命运作对比,谷开来在去年因谋杀一名英国商人被定罪,但却免去了死刑。

中国最高法院在周三驳回了夏俊峰的上诉,没有对这一决定做出任何解释,但很多分析人士说,这是为了确立中国城管的权威,城管是普遍遭人诟骂、低收入的法规执行人员,他们的职责是维持城市秩序。"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政治决定;是杀鸡儆猴之举",夏俊峰义务律师团成员钟国林说。

纪录片制片人胡立夫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拍摄张晶为救丈夫所进行的唐吉诃德式的争夺战,他说,从工厂下岗的中年工人夏俊峰,靠在街边摆摊为生, 他成了很多中国人对政府积怨的发泄口,这个政府经常能干出任意虐待百姓的事情。他说,"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关注他的案子是出于一种意识:这种事可能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人身上。支持他已经成了宣泄愤怒的出气口。"

这种支持有很多方式,包括给张晶和她13岁的儿子提供慷慨的经济帮助,张晶的儿子充满感伤的绘画激发起公众更多的同情。他的一套精装本画册很快被抢购一空,不少作品也在全国城市的私人展览中售出。周四下午,一位陌生人爬了6层楼梯,来到他们拥挤的家,买下了一幅帆布画,上面画的是一只孤独的鱼,被困在一个漂浮在海洋里的鱼缸中,而海洋里到处都是五彩斑斓快乐游弋着的鱼。这人在离开前说,"我只是为了表示一下支持。"

在丈夫被关押的四年中,39岁的张晶从一个害羞、自称是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农妇,转变成一个替权益被践踏者说话的口才流利的人。她在中国版Twitter,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将近10万人,她通晓中国刑法的详细条款,也深知那些被广为报道的城管欺负人的事件,政府对城管的管理十分松懈。她说,"以前,我只关心自家的事。"

初中毕业的张晶在一个理发学校与夏俊峰相识,她回忆自己第一次用电脑时笑着说,"我都不知道怎么打字。"那台电脑是一名参与她丈夫案子的律师两年前送给她的。

整个下午,随着支持者和陌生人进进出出,随着房间里连续播放的佛经,张晶一直保持着一丝微笑。她早已被教会,最好不要把感情流露到公众面前。

然后,她开始细述被允许与丈夫见最后一面的半个小时,这是两年半以来她第一次见到丈夫。狭小的会面室里站了十几个看守,夏俊峰被拷在椅子上,手脚都不能动,一个钢丝网屏障把两边隔开。

一连串温柔的词语和道歉涌了出来,其间夏俊峰请求要为他继续上诉,后来,一个看守开始了令人心悸的倒计时。她回忆说,剩最后几分钟时,他们做出最后一次身体接触的绝望试图。他用力将身子向前倾,她努力把胳膊伸进间隔的开口,用一根手指摸到了他憔悴的脸。

就在回忆这一刻时,她开始哭泣。她说,"几分钟前我还在摸他脸,几小时后我用一个袋子取回了他的骨灰。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就是我不想一个人呆着的原因。"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Patrick Zuo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