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 奥巴马顾问组呼吁约束NSA监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顾问组呼吁约束NSA监控
Dec 13th 2013, 11:27, by DAVID E. SANGER

华盛顿——负责审议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的情报操作的一个总统顾问小组认为,一项收集美国所有境内电话数据的NSA项目应当继续,不过为了改善隐私保护,该项目将会面临更广泛的新限制,了解报告内容的几位官员透露。

这些官员表示,顾问小组的报告还主张,应当明文规定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保护外国公民的隐私权,并将这些措施公之于众。一些外国公民的电话记录、互联网上的通讯或活动也会被NSA收集。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举措会到什么程度,而且情报官员也在竭力争辩,在监控居住在外国的非美国人时,情报人员不应该受到多少限制,因为他们不受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

根据预期,这个顾问小组还会建议白宫高级官员,包括总统,直接审阅通讯受到NSA例行监听的外国领导人的名单。NSA在过去十年里一直监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电话,奥巴马总统曾为此向她道歉,并且承诺监听行动已经中止,而且不再继续。但是他拒绝向墨西哥和巴西领导人作出同样的承诺。

奥巴马政府官员表示,白宫已经接管了这个项目的监督权。"我们不会再把它留给吉姆·克拉珀(Jim Clapper)管了,"一位官员说。吉姆·克拉珀是国家情报总监,在过去,他似乎是定期审查这些项目的最高官员。

然而这可能会受到情报部门的抵触。两个月前接受采访时,即将卸任的NSA局长兼网战司令部(Cyber Command)司令基思·B·亚历山大上将(Gen. Keith B. Alexander)表示,大幅减少美国对外国公民的间谍活动是很幼稚的。审阅过NSA项目的官员们表示,让他们震惊的一件事是,NSA甚少遭遇挑战,去权衡对外情报收集行动带来的好处和一旦项目败露可能造成的破坏孰轻孰重。

预期会提出的建议中,有一条是白宫对情报收集行动进行例行审核。中情局(CIA)的秘密行动就需要进行年度审核。

官员们表示,另一个可能提出的建议是成立一个法律倡导人士参与的组织,他们会像公共辩护人一样,在外国情报监视法庭(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简称FISA)上面对NSA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律师进行抗辩。FISA是一家秘密法庭,监管电话和互联网元数据的收集行为,以及针对恐怖主义和谍报活动嫌疑人开展的监听活动。奥巴马已经暗示,他反对FISA法庭不设置任何抗辩程序。

顾问小组的报告首次显示出,前NSA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揭露出的信息,会导致他公之于众的那些项目发生变化。斯诺登从NSA的档案库中取得了数千份文档,并将其中一些交给了新闻媒体。在华盛顿,斯诺登受到了广泛的谴责,因为他打破了保守秘密的誓词,而且他还前往俄罗斯接受庇护,而不是面对指控出庭受审。但现在看来,斯诺登披露的文件似乎达到了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自己寻求的那种效果。

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女发言人凯特琳·海登(Caitlin Hayden)拒绝讨论该小组的任何具体建议。"我们的审议对情报收集工作进行了整体的研究,目的是确保在收集情报之时,妥善地应对公民和盟友的安全问题,以及美国人和世界各国公民所共有的隐私顾虑,"她说。"我们需要确保情报资源能够最有效地支持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以及更有效地权衡情报活动的风险和回报。"

她还说,审议工作尤其关注于"检查涉及国家元首时,有没有作出恰当的姿态;我们如何与最紧密的盟友和伙伴进行协调;情报活动中还应该再增加哪些适当的指导原则或约束。"

由五人组成的顾问小组中包括情报和法律专家,其中数人与奥巴马有长期的联系。顾问小组定于在本周末向白宫提交篇幅很长的非机密报告。小组成员有理查德·A·克拉克(Richard A. Clarke),他曾在克林顿及布什父子的政府中任职,之后成为数字战专家;中情局前副局长迈克尔·J·莫雷尔(Michael J. Morell);以及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R·桑斯坦(Cass R. Sunstein),他曾在奥巴马政府任职,其妻萨曼莎·鲍尔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顾问小组中还有两位知名法学专家:隐私法专家彼得·史怀亚(Peter Swire)和宪法专家杰弗里·R·斯通(Geoffrey R. Stone),后者曾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奥巴马一度在该学院担任教职。

顾问小组的成员拒绝在报告发布之前讨论他们提出的建议。但是因为他们向奥巴马的高级幕僚进行初步汇报的消息已经传开,所以顾问小组主要的结论也通过散碎的叙述传了出来。两名官员说,顾问们对情报机构做事情的方式所提出的挑战,比他们想象的力度更大。

报告提交给白宫之后,预计还将交由政府的国家安全官员进行另一轮审阅。奥巴马曾表示,他计划公布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官员们说,这可能要等到明年年初。官员们还表示,顾问小组的完整报告会在某一时刻向公众公开。

对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发生后情报机关启动的项目进行重大改革的提议,到目前为止大都受到了情报机关的反对。例如,亚历山大上将曾向国会表示,NSA不可能停止收集大量美国电话呼叫数据,除非有了一种高效的方式快速搜索AT&T和Verizon等电信企业持有的数据。很多这些企业保存数据的期限不超过18个月,而且它们表示不希望承担保存更长时间的负担和法律责任。

然而亚历山大上将在两个月前的一次采访中提出,要再等数年,美国研发出相应的技术以后,政府才没有必要在其自身的存储设施存放搜集来的那些数据。

Michael S. Schmidt、Charlie Savag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参议院通过总统提名人选投票上演拖延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参议院通过总统提名人选投票上演拖延战
Dec 13th 2013, 10:50, by JEREMY W. PETERS

华盛顿——如果说参议院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存在最低点,那么,本周他们似乎已经离这个最低点近得可怕了,因为2013年的最后一段日子在国会山(Capitol Hill)上恶化成了一场看谁最恶毒的耐力赛。

周四晚上,参议员们即将进入第二次提名确认投票深夜会议,这个时间的会议是民主党人报复共和党拖延战术的方式。于是,参议员们大口大口地喝着红牛,在办公室里睡觉,愤怒地发出指责。

"我觉得,这就像是一群四年级学生在沙盒里玩,我认为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应该对此负99%的责任,"田纳西州共和党参议员拉马尔·亚历山大(Lamar Alexander)说。他通常是比较含蓄内敛的。

"他应该把'参议院的终结'这几个字写在自己的墓碑上,"亚历山大埋怨道。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称,本周"混乱、令人困惑,是对时间的可耻浪费"。

"我不愿归罪于某个党派,"他补充说。不过,他接下来就这么干了,"但明摆着的事实是,共和党里的一部分人基本上是在坚持拖过所有这些最后期限。"

上月,民主党取缔了共和党通过拖延阻挠总统提名的大部分权力,对此感到愤怒的共和党人正在从参议院有200年历史的规章手册中拿出一切可用的程序障碍,尽量拖慢参议院对奥巴马总统的一系列提名进行投票的进程。

民主党人希望弄得对方阵营的议员极不舒服,以此迫使对方投降,于是便不分昼夜地在各个时间段安排投票。里德威胁称不会让任何人回家,直到积压的几十个候选人的投票结束为止,哪怕这意味着议员们要在国会山上过平安夜。

里德安排的投票会一直持续到周六下午,而且会在下周推动另一批候选人的投票,部分候选人需要每人30小时的辩论,比如被提名掌舵美联储的珍妮特·L·耶伦(Janet L. Yellen)。

两党成员怨气最大的并不是缺少礼貌或两党合作——这些东西他们似乎早就不指望了——而是他们声称自己看到的一个事实 ,那就是他们自称敬畏有加的制度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鲍勃·C·伯德(Robert C. Byrd)要是在这里的话,肯定已经中风了。"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奥林·G·哈奇(Orrin G. Hatch)说。他指的是已故的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罗伯特·C·伯德,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认为他体现了举止得体、容忍克制的参议员操守。

一些参议员表示担忧,既然民主党已经单方面改变了拖延战术的规则,更加情绪化、更加不受控制的参议院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乔·曼钦三世(Joe Manchin III)说,"我们担忧的情况才刚刚开始。事情的未来发展确实让人担忧,让人极度担忧。"有三名民主党参议员不支持变动规则,他也是其中之一。

民主党的努力正在产生成果,周四凌晨1点刚过不久,参议院以51票对44票的表决结果,确认了对科妮莉亚·T·L·皮拉德(Cornelia T. L. Pillard)的提名。皮拉德将到美国最具权力的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任职,在这场关于拖延战术的斗争中,她是处于两党较量核心的候选人之一。

周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几名候选人的任命也被一一确认。

共和党人抱怨说,参议员把时间浪费在了重要性一般、无关痛痒的任命提名问题上,没有去处理应该在年底之前解决的诸多重大议题。

内布拉斯加州共和党参议员德布·费希尔(Deb Fischer)谴责她的同僚说,"我无法想象,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

在参议院这个机构,任何一个成员都有能力拖慢任何一件事务的进程。它的许多事务都需要获得全体参议员的认可,这种做法使得参议员可以非常迅速地推进较为普通的任务,比如批准低层次的任命提名。

共和党人已经阻挠了为奥巴马提名的待确认候选人举行的数十次表决,方法是拒绝给予一致认可,这样一来,规定的辩论时间就不能免除。不但如此,他们还利用辩论时间在参议院发泄怨气。

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说,"坦白说吧,出于小肚鸡肠的党派考虑,参议院民主党人夺走了国会的权力,夺走了制衡一任蛮横总统的一种手段。"当日早些时候,保罗对国会山的报纸《点名》(Roll Call)表示,他认为,在"地狱冻结"之前,参议院不会以全体同意的方式批准任何提名。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反总统抗议在乌克兰东部遭受冷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arn to Code Websites

in 10 weeks with a part time course. Learn html, css and javascript from the best instructors. Apply now!
From our sponsors
反总统抗议在乌克兰东部遭受冷遇
Dec 13th 2013, 09:38, by ANDREW ROTH

乌克兰顿涅茨克——鱼贯走进顿涅茨克冶炼厂的时候,工人们想向基辅独立广场的抗议者传达一条讯息:回去工作吧。顿涅茨克冶炼厂是本地一家规模庞大的工厂,建于前苏联时期。

维克多·鲁齐延科(Viktor Ruzyenko)说,"解决的办法相当简单,那就是弄一些坦克把示威者赶出广场。即便是在共产党统治那会儿,我都没见过这么可耻的事情。"鲁奇延科是一个有30年工龄的老工人,刚刚下了夜班,走进霜冻的清晨。

西方高级外交官和反对党领袖已经呼吁乌克兰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Yanukovich)尊重民意,签署和欧盟的联系国协定,抗议者还希望他宣布辞职。然而,在这个亲欧的西部和亲俄的东部之间严重分化的国家,上述情况只反映了一半的现状。在乌克兰的东部,也就是亚努科维奇的根据地,人们设想了一个不同的未来,那就是迅速终结抗议,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签订加入关税联盟的协议,该协议会把乌克兰和俄罗斯、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更紧密地绑在一起。

欧洲和俄罗斯就乌克兰的未来展开的较量,已经在这里引发了强烈的情绪,以及对乌克兰可能会爆发公开冲突的担忧。

35岁的程序员谢尔盖·叶尔莫连科(Sergey Yermolenko)说,"这就是乌克兰通行的行事方式:东部的人挣钱,西部的人把钱吞了。"早些时候,叶尔莫连科曾在一家国有铁路公司上班。他说自己"完全支持总统"周三对独立广场的清场行动,还把抗议者推倒列宁(Lenin)雕像的举动称为"粗鲁的流氓行径"。

叶尔莫连科说,"我们的产业以重工业为主,都是些铁路和工厂。跟欧洲比起来,我们更需要俄罗斯。"

周四,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对记者说,亚努科维奇"有意"和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果真如此的话,这将是他最新的一次变脸。可是,分析人士倾向于不理会他的保证。他们指出,亚努科维奇以前也曾做出类似的承诺,并且警告称,眼下的僵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亚努科维奇于上个月放弃了和欧洲的协定,中断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为延缓破产而展开的贷款计划谈判,自那时起,乌克兰一直在和俄方进行谈判,希望获得后者的经济援助。按计划,亚努科维奇将于下周和普京见面。

不过,有关乌克兰可能加入关税联盟的传言已经进一步激怒了基辅的抗议者,官员们也矢口否认官方在展开此类谈判。和亚努科维奇见过面的西方外交官说,他继续坚称,最终他将和欧洲签署协定。从他突然决定不签协定的时候开始,他一直在这么说。

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发表了一则声明,呼吁欧盟派出一支调解代表团,任务是"在政府和民主派反对党及民众之间发起圆桌会议,确保目前的危机得到和平解决"。

反政府示威者继续占领着基辅的独立广场,与此同时,更多抗议者乘大巴从全国各地抵达那里,尤以来自乌克兰西部的人为多。在广场附近马林斯基公园(Mariinsky Park)的一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区域,几千名支持政府的抗议者正在大批警力的保护下举行集会。

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基辅最近几周的政治骚乱正在顿巴斯地区这里扩散。顿巴斯是亚努科维奇的出生地,他在这里当了五年的一把手。上世纪70年代,乌克兰还属于苏联的时候,亚努科维奇还因伤人在这里的劳改营服过刑。

这里的市中心没有路障。列宁塑像完好无损地屹立在中心广场上。

亚历山大·A·卢基扬琴科(Aleksandr A. Lukyanchenko)已经当了11年的顿涅茨克市长。身为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Party of Regions)的成员,他挺过了2004年的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也见证了亚努科维奇重新掌权。他对抗议领袖和抗议同情者所说的话一笑置之。抗议同情者当中包括利沃夫市长,他曾经宣称,如果联邦政府试图占领该市,当地警方将与其开战,此举使得数万名示威者周末前往独立广场,进行抗议。

"他们的方法达不到任何目的,"卢基扬琴科在采访中说,"只会给乌克兰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他说的是抗议者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的呼声。

基辅的独立广场通常又被称作梅丹,为支持独立广场抗议而举行的小规模抗议吸引了大约100名支持者。卢基扬琴科嘲讽地把这些抗议称作"我们的小梅丹"。

在国家经济停滞之际,本地人对抗议的反对立场并不一定会为亚努科维奇带来新的支持。随着乌克兰在破产的边缘摇摇晃晃,亚努科维奇眼看着自己的支持者不断减少。

许多人认为,基辅的冲突是亚努科维奇集团的政客和野心勃勃的反对派成员之间的角力,反对派试图利用学生运动一举上台。

55岁的塔季扬娜·科洛米琴科(Tatyana Kolomychenko)说她对参加抗议的学生感到同情,称他们是反对派手里的"木偶",但她也不支持亚努科维奇,并且没有在上一届选举中投票。

科洛米琴科正在自己位于市中心的吸尘器商店外铲雪,她在中途休息时说,"我不相信政治,还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相信政治。"

在顿涅茨克国立技术大学(Donetsk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亚努科维奇的画像和其他杰出校友的画像一起悬挂在一面牌匾下面,牌匾上用英语写着"荣誉博士"。这里的许多学生都表示,自己从未想过前往独立广场,与那些守在路障旁边的学生为伍。

"如果他们果真赶走了亚努科维奇,又会上来一个新的亚努科维奇,"学机械工程的学生季格兰·纳尔塔基扬(Tigran Naltakyan)说,"乌克兰政界已经没有传奇英雄了。"

纳尔塔基扬说,真正支持亚努科维奇的是他家乡顿涅茨克地区的商业领袖和政界人士。"如果没有顿涅茨克,他啥都不是。"

David M. Herszenhorn自乌克兰基辅、Steven Lee Myers自莫斯科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朝鲜称金正恩姑父张成泽已被处决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朝鲜称金正恩姑父张成泽已被处决
Dec 13th 2013, 03:13,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朝鲜周五表示,朝鲜领袖金正恩(Kim Jong-un)的姑父张成泽(Jang Song-thaek)已因企图动员军方发动政变而遭处决,张成泽曾被认为是金正恩的导师。

据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报道,周四,一个特别军事法庭以违反朝鲜刑法的种种罪名判处67岁的张成泽死刑,并在宣判之后立即执行了处决。

朝中社报道称,"他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他一意孤行地密谋在军中散布自己策划的恶毒阴谋,认为只要他能发动军队,就能推翻领导人。"

早在张成泽被处决之前,朝鲜的这次清洗行动就已经引发美国和韩国的担忧,他们担心,金正恩现在可能会对他所认定的敌对势力发动攻击,也许会再次进行核试验,或者挑起和韩国的海上冲突。日渐增多的迹象也让朝鲜的保护者中国感到不安,因为这些迹象表明朝鲜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可能会让这个已然麻烦缠身的中国盟友发生动荡。

张成泽据信是朝鲜的二号权势人物,也是金正恩上台后遭到清洗和处决的最有名的朝鲜人。韩国官员称,金正恩正在借助"恐怖统治",试图巩固自己在朝鲜这个拥有核武器的封闭国家的权力。张成泽是金敬姬(Kim Kyong-hee)的丈夫,而金敬姬则是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正恩之父金正日(Kim Jong-il)的妹妹。

在过去40多年里,张成泽在朝鲜精英阶层中地位稳固,曾在金正日手下担任多个党内重要职位。

周日,在执政党朝鲜劳动党(Workers' Party of Korea)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朝鲜解除了张成泽的一切重要职务,并将其开除出党。然后,朝鲜一反对内部政治实行保密的传统,在周一公布了张成泽"反党"、"反革命"罪行的细节,指控他组建"宗派",破坏金正恩的领导。

这样的指控似乎决定了张成泽的命运,一些分析人士在指控公布时就表示,他们认为张成泽会被处死。从那时起,朝鲜媒体开始了一场针对张成泽及其"党羽"的仇恨宣传,援引了钢铁工人称想"把他们扔进火炉"的说辞。然而,一些分析人士当时仍然怀疑,金正恩不至于处决一个和自己家族有姻亲关系的人。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用行动纪念曼德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用行动纪念曼德拉
Dec 13th 2013, 00:03, by 纪思道

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本周争相赞颂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功绩,曼德拉泉下有知一定会露出微笑。他有一种顽皮的幽默感,而他比谁都清楚,美国等国家如今对他笑脸相迎,可在他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曾遭到它们傲慢的拒绝。

自曼德拉去世后,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但对我们从中吸取教训的反思却少得出奇,而在对曼德拉的吹捧中透着一股虚伪的气息,因为我们与此同时还在出售武器给世界各地的专制政权。我们不需要翻旧账:是的,里根总统,或者作为国会议员的迪克·切尼(Dick Cheney),在80年代曼德拉需要帮助的时候辜负了他,但今天的情况更要紧,在为政治犯主持公道这件事上,奥巴马总统做得不够。

要是我们美国人打算捍卫曼德拉的精神,那就应该为政治犯大声疾呼,不管他们被关押在中国、古巴、叙利亚和伊朗,还是在盟国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巴林。我们应该更强硬地反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因为曼德拉说过:"没有巴勒斯坦人的自由,我们的自由就是不完整的。"

奥巴马总统献给曼德拉的悼词有着他一贯的雄辩姿态,但他忽略了我们自身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去站在正义的一方。

曼德拉去世那天,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在访问巴林——一个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暴力专制的非民主政权,奥巴马政府却丝毫不以为耻。

与巴林国王相谈甚欢的哈格尔没有强硬而公开地提及纳比勒·拉杰卜(Nabeel Rajab)这样的人物,这位举世敬仰的人权活动人士是巴林人权中心(ahrai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主席,目前正在狱中。也没提到阿卜杜拉·哈迪·卡瓦贾(Abdulhadi Al-Khawaja),一位在美国接受了教育的女性,曾在她的言论中引用甘地、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曼德拉——如今她由于倡导人权而身陷囹圄。是的,在安全方面的考虑对美国至关重要,但我们真的连那些将曼德拉的战斗继续下去的人也要抛到一旁?

"未来的民选总统和总理们正被关在由美国提供武器的政府的牢房里,"人权第一组织(Human Rights First)的布莱恩·杜利(Brian Dooley)说。"有朝一日,纳比勒·拉杰卜或阿卜杜拉·哈迪·卡瓦贾也许会在巴林政府任职,美国需要跟这个政府打交道。要想避免当初对曼德拉犯下的错误,美国应该开始呼吁释放他们。"

奥巴马在悼词中这样评价曼德拉,"他改变了法律,还改变了人心。"那么让我们真地回心转意,不要只是用言语致敬,还要向其他倡导和平民主演变的人给予更坚定的支持。想想埃塞俄比亚,美国在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没有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去为埃斯金德·内加(Eskinder Nega)这样的政治犯奔走,这位记者被以恐怖主义的罪名判了18年徒刑。

人权观察组织( Human Rights Watch)执行主任肯·罗斯(Ken Roth)说,他心目中的当代曼德拉是刘晓波,一位伟大的中国作家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因倡导民主和人权而被判处11年徒刑,目前正在狱中。等中国成为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时,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可能就要发表演说赞颂刘晓波的道德文章了,可是他现在就很需要领导人们站出来说话。

曼德拉的一生教给我们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国际压力是能起作用的。1963年和1964年曼德拉被关进监狱时,南非政府本打算处决他。但是由于国际上的强烈抗议,他被改判为终身监禁。

最后,为了进一步向曼德拉的传奇致敬,奥巴马总统可以采取更有力的手段,推动古巴关塔那摩湾监狱的关闭,抹去这个美国国家荣誉的污点。看一看萨米尔·纳吉·哈桑·穆克贝尔(Samir Naji al-Hasan Moqbel)所遭受的无端折磨,这位来自也门的关塔那摩囚犯曾在《纽约时报》撰文讲述他拒绝进食后的遭遇:

"我生病了,在监狱医院里拒绝被喂食。ERF(极端反应部队)的一个小组,8个穿着防暴装备的宪兵冲了进来。他们把我的手脚捆在床上。他们强行在我手上插了输液管。我就这样被捆在床上度过了26个小时。这期间我不能上厕所,他们就插了一根导管,非常痛苦和侮辱人,且毫无必要。"

总统先生,你不能把这方面的责任推到约翰·博纳(John Boehner)头上。

是的,对我们这些不在政府内部的人来说,倡导人权的话说起来很轻松,而手握职权的官员要在人权和其他重要事务之间寻找平衡,困难要大得多。一些政治领导人看到我这番话,无疑会觉得我简单粗暴且有失公允,忽略了与存在问题的盟友进行合作的现实政治压力。但他们不应忘记上一代的事,他们的前任曾经出于同样理由,对纳尔逊·曼德拉的事保持沉默。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曼德拉功成不居得民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曼德拉功成不居得民心
Dec 13th 2013, 00:04,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全世界对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献上的敬意表明,我们不仅是在曼德拉逝后向他送别,我们同时也失去了某个方面的领袖,这种领袖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之所以缅怀,也同样是因为这种痛失。曼德拉身上凝聚了超乎寻常的"道德权威"。原因何在,他是如何获得这种权威的?

讲述曼德拉的一部电影里的一幕可以很大程度上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以前曾撰文介绍过的《成事在人》(Invictus)。请注意,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曼德拉担任南非总统仅有的一届任期,他力邀该国极富盛名的橄榄球队跳羚队(Springboks),踏上赢得1995年橄榄球世界杯赛(Rugby World Cup)的征程,进而通过胜利,开始弥合种族隔离给这片土地留下的创伤。但是在种族隔离终结后,刚刚由黑人开始领导的南非,体育委员会曾在赛前告诉曼德拉,希望改变几乎全是白人的跳羚队的名称和队服颜色,从而更好地反映南非的非洲黑人特质。然而曼德拉拒绝了。他对黑人体育官员说,要想让白人在黑人领导的南非感觉自在,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拿走他们珍视的所有符号。"那是自私的想法,"由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的曼德拉在电影中说。"那样做不利于国家。"之后曼德拉又谈到南非的白人,"我们必须要以克制和慷慨让他们惊讶。"

这短短的一幕中,体现出了许多重要的领导经验。首先,领袖产生道德权威的一种方式是有意愿不时地挑战自己的支持者,而不只是挑战对手。只向支持者说他们想听的话,当领导会很容易。向人施以恩惠,当领导会很容易。一帆风顺时,当领导也会很容易。真正难能可贵的是号召整个社会齐心协力做一些艰巨的大事。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仅要求另一方的支持者做艰难的事——就南非而言,就是要求白人放弃权力,让占多数的黑人统治国家——更要让自己一方的支持者也做一些艰难的事:就南非而言,就是要求黑人在经历了白人这么多年根深蒂固的残暴统治后,不要进行报复。

多夫·塞德曼(Dov Seidman)的公司LRN为公司领导者提供管理方面的咨询,他还著有《怎样》(How)一书。塞德曼认为,曼德拉获得道德权威的另一个来源在于"他信任民众,把真相告诉了他们",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想听的话。"能信任民众,告诉民众真相,包括难以接受的真相,这样的领导者会赢得民众的信任,"塞德曼说。不会让追随者感到焦虑和不确定的领导者通过忽视真相或隐瞒真相来让他们感到宽慰,但追随者往往内心深处知道真相是什么,因而无法长期感到宽慰。

塞德曼说,最后,"曼德拉能够做成大事,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塞德曼解释道,"凭借非凡的谦逊,以及信任民众让他们了解真相的意愿,曼德拉创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空间,吸引了足够多的南非人相互之间给予足够多的信任,从而使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完成了转变的艰巨任务。"

塞德曼解释道,曼德拉之所以鼓舞人心,"原因在于他没有把南非的变革时刻据为己有。变革的意义并不在于他身陷囹圄的27年,也不在于他需要惩罚谁。"变革的意义在于,从种族主义走向多元主义,而且途中并不停下来寻求报复。"曼德拉并没有把自己变成希望之光,"塞德曼说。"在他看来,他担任领袖的挑战在于激发起其他人的希望,这样他们就会去开展艰巨的和解事业。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曼德拉通过让自己显得比变革更渺小,进而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换句话说,曼德拉和他的伙伴,南非前总统F·W·德克勒克(F.W. de Klerk)鼓动起了足够多的人民,超越了过去而不是纠结于过去。塞德曼提到,今天的美国政治太过关注于"左右民众,而不是提升民众"。今天的美国政治太过注重在某个小区域里,吸引经过民调验证的特定人群,为的只是左右足够多的选民给自己投票,让自己的一方赢得50.1%的选票——刚刚够当选,但并不足以施政,或者做任何艰巨的大事。曼德拉的领导才能在于,他能够凝聚关键数量的南非民众高瞻远瞩、向前迈进,而不仅仅是左右影响票数差额的少数选民。

正是因为今天在许多国家缺乏这样的领导人物,过去四年里各个国家才会有成千上万具有巨大力量的个人涌向广场,伊朗、埃及、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莫不如此。然而,令人惊讶的一点是,这些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般的运动,没有任何一个已经建立起了具有可持续性的民主制度。那将是一个宏大艰巨的工程,只能靠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而且事实表明,要想产生如此一致的目标和关注,仍然需要一个领袖,而且需要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领袖。

"民众正在摒弃那些通过其职务的正式权威进行统治,依靠源自等级制度的权力发号施令的领导人物,"塞德曼说。"他们渴望的是真正的领袖,那些依靠自己的道德权威鼓舞民众、提升民众、凝聚民众,引领他们走上共同道路的领导人物。"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回到回不去的故乡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回到回不去的故乡
Dec 13th 2013, 00:10, by 叶一剑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去年10月,我花了七年时间一边做田野考察一边思考写就的书《乡愁里的中国》正式出版。那时我还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名政经记者以及下属的21世纪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在这本书中,我试图建构一个我对中国命题进行思考的逻辑框架。我将中国分为四个层面: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化的中国、域外中国(大陆之外的中国),将城市作为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和制度性议题之一,来表达对城市本身和城市中国的关注。

而在书的封面上,我很悲情地提出了一句话"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后来这句话广为流传,并成为很多人购买这本书的直接原因。我接触到的很多读者也向我反映,他们之所以为这句话所打动,是因为这句话让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与这句话描述的感觉很吻合。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当下引发热论的城镇化,并且给我们讨论和思考城镇化提供了一个视角。

我想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一波城镇化,一个是人口迁徙,一个是社会变迁。

从人口角度来讲,随着从农村到城市的空间转移——从山区到平原、从西部到东部、从内陆到沿海,人口在空间上也重新布局,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包括区域经济的改变,城市本身的改变,以及传统乡村社会的改变。

另一方面,今天乡村的改变,包括它面临的危机,不仅是人流出的问题,还有外面的东西进到了乡村,带去了什么样的改变的问题。

比如公共空间,其实村庄最早的公共空间来自于祠堂。我在河南商丘虞城县的一个村子出生长大,记得小的时候村子里一年至少有一次祭祖仪式,所有叶氏家族的人都会在清明节时去祭祖。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商丘原叫归德府,叶家是归德八大家之一。我们家族有四个分支,每个分支都要派代表,一个一个进去祭祀。祠堂是朝南的,两面挂的都是叶氏家族历代名人的画像。旁边则是唱大戏的。那个场面非常大,构成了我童年时代一年中最热闹的记忆、最壮观的场面。这样带有明显宗法色彩的祭祀活动,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乡村社会非常综合的公共空间。但在今年8月我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那个祠堂大门紧锁,锁已经生锈,以至于我们开了很久才打开。院子里蒿草丛生,几块残碑躺在祠堂正堂走廊的角落里,一个明代的石雕烛台隐于蒿草丛中,风吹日晒,铭文模糊。显然已经很久没有族人们在此聚会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公共空间就是乡村集市。逢单日的早晨,周边村庄的人就会带上自己家出产的商品来交易。对很多当地村民来说,这也是很好的交流场所,见到老乡说说话,甚至比买了卖了什么东西还重要。比如说我母亲,她很乐意早晨起来去集市,因为见到了谁,知道了谁的近况,又听到了什么新鲜事,对她来说很重要。

但是现在集市已经衰退。除了人口外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部搞过一次万家超市进农村。超市里什么东西都能买到,集市的生存空间就被挤压了。但由于物流渠道受限,实际上很多农村的超市最后变成了假货的集散地。表面上看起来,任何一个知名品牌都能在超市里找到,但仔细一看,很多知名商标不是加了个点,就是少了个横,或者字体稍微变一下。这样一种超市的进入,不但消灭了公共空间,同时还对农村的公共健康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使当地本来就很脆弱的社会生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破坏,而想重新建构原来的东西,则变得非常困难。

在我写完《乡愁里的中国》后,我曾对"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这句话陷入沉思,事实上,不仅我们"流浪的一代"在城市里会时常陷入这句话背后的现实带给我们的困惑,而且,我们这个国家有很多事情都正处在这样一个悬浮的状态,进退失据,进退两难。比如我们的改革,在无法有效的深入的时候,开始有很多人怀念起过去,在这种"时代乡愁"诱导下,开始出现回到过去的声音。

可是,我们的未来真的可以在过去的光影里找到吗?我们对未来道路的寻找真的必须要回到过去吗?就像我们回到故乡,一定是要回到我们一路走来的那个地方吗,那个属于自己的乡村记忆亦或城市记忆?

几乎没有什么意外,哪怕是在我们这个保持了太久农耕传统的国家,也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一个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潮流之下,我们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村庄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是以前农村的样子。这一变化更多时候是蕴含了美好的想象来展开的,比如,你现在到很多农村地区让当地的农村居民谈谈他们的生活愿景,估计会有不少人回答"希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依然会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包括: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的不宜居,生活在城里的人,更加陷入到一种精神失落中去,而农村地区,更加不堪忍受,很多留存着丰厚历史人文价值的村落被快速地消灭。

我在河南豫东的村庄出生并度过自己的童年,直到今天,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到村里去过年。我注意到一些明显的变化,以前过年的时候,很多生活在外地的人会和我一样,回到村里,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户家过年的时候也不回来了,房子破落了也没有人修。很多人已经离开村里,到城里去生活了。

可以预见的是,对很多人而言,再想回到故乡的时候,那个乡村恐怕是回不去了。正在经历城镇化变迁的我们,会成为没有故乡的一代人吗?

为此,我试图梳理和总结出,如何在我们很多人终将到达的城市建构起一个新的故乡来,一个心灵的故乡,精神的故乡,甚至是能够给我们一个社会身份的故乡来。而这也是我们的城镇化所需要达成的一个结果,否则,一个让几代人都陷入精神失落中的社会变迁,对一个国家而言,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直到今年春节之前,虽然我清楚的记得我们家里保存着一套祖上传下来的家谱,但自从我四爷去世时见过一次,此后好像就没翻出来看过。那是一摞一度沾满灰尘、其中几本的封面已被虫蛀的古版图书,我也没有专门翻开看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有关我们家族的历史,大多是从父亲和奶奶的口中听说过一些。再后来,我知道我们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人,新修了一本有关我们商丘叶氏历史的小册子,但我也没有仔细看过。

但是今年春节,受到越来越多的户家哪怕是在春节期间也大门紧锁的触动,我尝试对我们的村庄和我们叶氏家族的历史有所了解。所以,我找来了新修的小册子,翻出了我们的家谱,还找来了我们虞城县的县志。让我吃惊的是,我们这个村庄竟然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村庄,我从小读书的叶老家小学所在地,在将近600年前,就是我们叶氏子弟诵读的地方;还有我们小时候洗澡的池塘,在当年竟然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莲池,池塘中间的土堆,当年是一个修有亭台的小岛,荡舟莲池,饮酒作赋,实乃逍遥之处;我们的叶氏祠堂,以及我们的祖坟所在地(当年前面有好几个石狮和石马,一度深为当地人敬畏),在很多年前,都是我们这片村落的敬畏之地,每年祠堂前庙会和祭祖仪式,构成了我童年的重要记忆。

按照历史的记载,在我们的村庄西南,一条小河流过,春华秋实,花开花落,与村庄一起,见证一代又一代叶氏族人的喜怒哀乐。现在这条小河痕迹还在,但水流已少,更没有什么风景和神韵了;我们的小学也因为学生生源的流失几近停办,那个莲池,水面也变得很小,那个小岛也早没有了当年的风韵。

不过,纵然如此,也足以使我重新思考我对我们这个村庄存废和兴衰的前景——在之前,我几乎确定地认为,随着我父母年龄的增长,一定会随我出来到城里生活,至于那个村庄,我们家的老屋,甚至祖坟,很多年后,会和消失的很多村庄一样,一起淹没在时间的尘埃中。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这个有着600年历史的村庄怎么能够就这样消失呢?怎么能这样就此被人忘记呢?太可惜了,我需要改变她被消失的命运,为此,我需要更多的回到这里,并为避免她的消失而做点什么。在我看来,纵然随着时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我们的乡村小学,我们的村庄,这里的风景终会被改变和消失,但也应该用一种更温和、具有传承性的方式被改变,或者被重塑。

于是从今年春节开始,我尝试更有针对性的发掘一些与我们村庄、我们家族、我们县和商丘市有关的历史,我希望为一直存在于中国历史角落中的精彩或暗淡、快乐与伤悲作传。

更长远的计划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片土地、这个村庄和我的父老乡亲,顺应历史潮流的转变,赢得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美好未来。作为这个长远计划的一部分,或者说起步,我从今年7月份开始,用自己家的土地开始了家庭农场的实验。在我的想象中,老家农场秉承"有家,有健康"的理念,将蔬菜种植回归传统耕作方式,遵循大地和自然的规律,拒绝农药、化肥、反季,每周一次,为会员家庭配送安全、健康的菜品。作为中国家庭农场的实践者,老家农场希望通过蔬菜供应,推动地区城乡融合,倡导"田园的,快乐的"生活方式,并为城市社区家庭回归田园提供体验之所。

这是一次不以商业为目的的乡土实验,尽管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模式探索,至少能够实现农场的自负盈亏,并有所盈利,为农场的经营者提供一个基本上和当地城市居民不相上下的收入。而这还不是我实验的最为精髓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尽管我在这个农场的开办过程中,也进行了相应的投入,比如购买了配送蔬菜的面包车,整治了农田并在菜地周围布置了篱笆,在地边打了水井,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简单的美化,而且,在接下来,为了建立相应的对会员客户的接待能力,还会适当改善我们家里的条件和环境,让我们的院落更清洁,以方便接下来我将文化沙龙搬到我们村里去。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将我在城市里的朋友和见闻介绍到我们那个村庄,以使得我们的村庄不仅从村容村貌、经济结构上得以改善,还希望能够为这里带来精神状态的改变。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以资本的逻辑和城市的逻辑对广大村庄的改造。在我的计划中,这是一个原住民直接参与的乡村建设,也是一个城乡互动发展的治理样本。虽然,这个计划的最终实现,以及效果的真实性,还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但是这至少代表了我对回到故乡的一种态度。

我常常记起自己在欧洲、台湾和日本旅行期间看到的那些乡间美丽的小镇,我也向往在那样的小镇生活,希望自己的村庄可以像那些小镇一样独特的存在着,有着自己的风貌、精神、文化和富足,不是消失,而是变得更好。到那个时候,她不仅是属于我的,更是属于这片大地的,属于那片土地上的历史的。

里尔克在其《世界上最后的村庄》中写道,"离开村落的人们流浪很久了,许多人说不定死在半路上。"那让我们现在就回到故乡,趁我们还活着的时候。

叶一剑现为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凤凰网城市与旅游中心总监。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大学能否在海外项目中坚守自由价值观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大学能否在海外项目中坚守自由价值观
Dec 13th 2013, 00:12, by TAMAR LEWIN

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北京大学可能会开除批评中国政府的夏业良教授,当这个消息传来时,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的教员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夏业良是一名经济学家,韦尔斯利学院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后,他曾在今年夏天访问过韦尔斯利学院。

9月,韦尔斯利学院130名教员给北京大学校长写了一封公开信,警告北大,如果夏业良教授因为他的政治观点而被免职,那么他们就将重新考虑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关系。一个月后,夏业良就被开除了。北大表示,这是因为他的教学,而非因为他的政治观点,但是韦尔斯利学院的许多人都对此表示怀疑。然而,经过诸多争论之后,韦尔斯利学院的教员投票决定保留合作关系,因为学院院长也比较愿意这么做。

与美国企业一样,美国的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也一直在海外扩张它们的品牌,建造校园和学习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这往往都是在有着独裁政府的国家展开的。与企业不同,学校宣称他们更重视理想和原则,尤其是学术自由,而不是收入。但是,当国外的教授因为自己的言论而受到影响时,大多数学校也不过只是表示一下担心而已。与那些过去由教员做主的外国项目不同,现在大多数更新的项目都由行政人员和资金来推动。

"全球化引发了各种各样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不像原来只是孩子们去法国度过大学的第三年那样简单了,"支持夏教授的韦尔斯利学院教授苏珊·雷韦尔比(Susan Reverby)说。"让别人使用我们的名字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在何处划定界限?与其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后,他们的教员是否就变成了我们的同事,所以我们有责任支持他们?我们要等着下一个天安门事件发生吗?"

韦尔斯利学院绝不是唯一在这些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学校。许多美国大学都与北大有合作,但是对夏业良被免职做出反应的没有几个。

"我们与北京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时清楚地知道,美国的学术自由标准是100年演化的产物,"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人文与科学学院院长理查德·萨勒(Richard Saller)说。去年,斯坦福大学在北大开设了一个投资700万美元(约合4255万元人民币)的中心。"我们认为沟通是更好的策略,但是占领了这样的道德高地,我们就无法与一些大学进行沟通了。"

本周,上海的华东政法大学著名教授张雪忠因为拒绝为其指出共产党毁弃法律的文章道歉而被免职。这所大学与许多外国机构有合作,其中包括与俄勒冈州威拉姆特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法学院的一个交换项目,以及与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法学院合作的一个EMBA项目。

如今,许多大学都在中国寻找立足点: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今年开办了一个上海校区,杜克大学(Duke)明年也将在昆山开设分校,而中国的审查制度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担忧。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下令禁止在课堂上讨论七个话题,其中包括人权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错误。

当然,这种问题也存在于其他地方。去年,当耶鲁大学(Yal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合作成立一所人文科学学院时,耶鲁教员不顾耶鲁校长的反对,通过了一项决议,表示对新加坡"近年来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缺乏尊重的做法"感到担心。

"关于耶鲁和新加坡,还有无数问题有待解答,"耶鲁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说。"我们不知道,具有新加坡特色的自我审查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我仍然认为整个安排是不恰当的,而且对这个项目在这样的地方以这种方式设立深为遗憾。"

上个月,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校长弗雷德里克·M·劳伦斯(Frederick M. Lawrence)暂停了与耶路撒冷一所巴勒斯坦大学耶路撒冷(圣城)大学(Al Quds University)为期15年的合作项目,因为校园里身穿黑色军服的示威者做出了纳粹式的敬礼。有关方面要求圣城大学校长对示威行为表示谴责,但这位校长的回信却让劳伦斯感到"无法接受且令人怒火中烧"。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但是与圣城大学合作双学位项目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却留了下来。

很多美国大学辩称,他们在国外的存在本身就有助于传播自由主义价值观,并推动其他社会走向开放,而离开将会一无所获。

"我认为,目前沟通比规则更重要,"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主席艾伦·古德曼(Allan Goodman)说。"宣扬沟通是我们这个协会的本能,因为这个过程会带来改变。"

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执行总监肯尼思·罗斯(Kenneth Roth)警告称,大学必须做好准备,取消那些违反了自由基本原则的合作。"我确实看到了自由教育的价值,但要看实施自由教育的条件是什么,"他说,"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希望通过吸引西方知名大学来为自己受到诸多限制的自由教育正名,那么这些大学就真的有可能对它们作为建校基石的价值观做出妥协,因为他们非常渴望进入中国。"

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一些大学已经成立了研究中心,而没有建分校,这部分是为了避免做出难以解除的承诺。

韦尔斯利学院教员的抗议确实产生了一些作用:韦尔斯利学院的校长宣布,一个教员小组将就"合作的界限与内容"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需要获得全体教员的批准。韦尔斯利学院正邀请夏业良赴美两年,作为访问学者参加该校的"自由计划"(Freedom Project)项目。

但考虑到中国大学的行政部门都有党委,负责该项目的社会学教授托马斯·库什曼(Thomas Cushman)仍然非常担心。"我们不是让他们采纳《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他说。"我们是在问,与一个恐吓其人民的政权合作,对韦尔斯利学院意味着什么。我担心,正式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影响我们这里的工作——有可能在我们的交流项目中,我们也只能派那些讨论安全话题的人参与。"

美国大学在国外建立分校的时候,通常就已经达成了明确协议,保障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内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也默认了当地对校外言论的限制。"我认为任何国家都有这种情况,"杜克大学教务长彼得·兰格(Peter Lange)说。"你在那里的行为受到那个国家的法律的约束。"

纽约大学在阿布扎比和上海的分校也认同上述理解,两所学校都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资助。虽然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顿(John Sexton)将该校视作第一所全球性大学,但这种愿景遭到了很多批评。该校教师对塞克斯顿投了不信任票,部分是因为这个问题。

2011年,三名异见人士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遭到逮捕,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呼吁纽约大学进行抗议,当时该组织的中东地区主管萨拉·利娅·惠特森(Sarah Leah Whitson)表示,"当政府因为一个学者的政治信条而对他进行迫害时,纽约大学还会宣扬在阿布扎比学习的美妙之处吗?"

纽约大学回应道,无论在阿布扎比还是其他地方,该校都没有介入学术任务之外的事情。

今年9月,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纽约大学分会向理事会写信表达了他们对海外分校的担心。"接受外国政府给予的大量资金,会致使纽约大学及纽约大学的每一名教授,在道德上作出妥协,"信中写道。"在这种情况下,学术自由通常是第一个牺牲品。"

信中写道,在一个敌视言论自由的国家里构筑起的泡沫里工作,教师重要的公共角色会遭到遏制。

教授协会纽约大学分会的会长安德鲁·罗斯(Andrew Ross)说,理事会没有回复。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撞人老外非法打工被遣送出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撞人老外非法打工被遣送出境
Dec 13th 2013, 00:16, by MIA LI

一位在北京居住的外国人骑摩托车撞到一名步行妇女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后,数百万中国网民先是对他表示同情,后转变为严厉批评,这位外国人已被拘留、罚款,现在面临被驱逐出境。这是中国互联网上常常能看到的人们匆匆下结论和采取极端立场趋势的一个最新例子。

12月3日,中国各地的人都被网上的一组照片所吸引,在这组照片中,一位穿着黑色长外套的中国妇女在北京街头抓住一辆摩托车不放,她似乎在与一位年轻的外国人争吵,这位外国人的国籍和年龄不详。

照片附带的文字解释称,"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医药费'。"这件事似乎符合中国常见的一种情形,有人假装受伤企图讹诈无辜路人、或者甚至是过来救助的人。互联网上很快充满了谴责这位妇女的声音。

一个评论说,"丢了我们整个国家的脸,"另一个问道,"值得为点钱在外国人面前丢整个国家的脸吗 ?"

但是仅在几个小时内,公众的看法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因为这位妇女把她的经历告诉了新闻媒体,而且警方公布了监控录像。据《京华时报》报道,录像显示该外国人骑摩托车快速行驶,在人行横道上将该女子撞倒。

对这位外国人更不利的是,一名路人将用手机拍下的视频上传到了网上,视频显示,该国男子用流利的汉语辱骂那个妇女近三分钟。视频上还能看到他试图用力迫使妇女放开他的摩托车,直到路人把他从女子身边拉开。

根据《新京报》录制的一段采访视频,这位被称为李女士的妇女告诉该报,她当时被撞"晕了"。这段视频已被观看了超过100万次。"我做了一辈子生意。我讹诈你1000多块钱啊?"她对着没有出现在采访中的那个外国人说。她还给记者看了她受伤的照片以及医疗记录。后来,她哭者说到,"我非得告他。"

当天晚上,北京警方宣布,这位外国人不仅将那位妇女撞倒,而且他骑的摩托车没有上照,他本人也无摩托车驾驶执照。

周三,警方称,该外国人和他的父亲在北京"非法工作",将被遣返回国,遣返之前他们分别被拘留5天和14天,并分别被罚款5000和10000元人民币。雇佣他们的公司也被罚款2万元人民币。

一则网上评论说,"我们很高兴看他走。"

那个最先向网上发布照片及解释文字的摄像者通过《京华时报》公开向李女士道歉。"尊敬的李阿姨、各位网友、以及此次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所有朋友:我深表歉意!"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坏账银行”信达香港首个交易日股价飙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坏账银行"信达香港首个交易日股价飙升
Dec 13th 2013, 00:19, by NEIL GOUGH

香港——国有"坏账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周四在香港挂牌上市的第一天上涨幅度最高达33%,由于对其首次公开募股的巨大需求,信达在上周已经募集到约25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信达股票上午的交易量很大,股价一度上升到每股4.79港元(约合3.75元人民币),比其上市定价的每股3.58港元高出三分之一。这给信达的票面市值增加了约430亿港元,按其股票总数为355亿股计算。

信达股票的强劲表现意味着投资者对中国IPO需求的复苏,这对中国光大银行来说是个好兆头,光大银行试图募集到最高达28亿美元的资金,其计划的周五挂牌上市价就是按此目标而定的,这将成为香港今年最大的一笔股票上市交易。

从表面上看,信达公司和光大银行有着截然相反的业务。光大银行主要通过传统的借贷息差赚钱,这部分收入占其总收入的约77%。经济状况好时,公司和个人借款更多,有充足的资金还钱,光大的生意也最好。

相反,信达则是政府建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这些公司通过处理银行坏账帮助它们摆脱困境。当贷款者无力偿还从像光大这样的银行借来的钱时,信达公司折价收购这些死账,然后通过从借款者那里索取现金、股票或其他资产的方法,收回购买坏账的开支,以此方式赚钱。信达的IPO实质上代表下的一种赌注:中国经济放缓会制造新一轮的坏账。

到目前为止,投资者似乎对这两次股票上市都十分感兴趣。本地的个人投资者对信达股票的需求是为他们原来预留的份额的160倍。光大银行此次IPO是它第三次尝试在香港上市。该银行前两次上市的努力都由于市场低迷而被放弃,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8月。

光大银行是10月份以来寻求在香港上市的第三家中国银行。中国银行的利润一般来说都在健康增长,但分析人士预计中国会出现新一轮的坏账风波,银行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募集资本并建立进入资本市场的新切入点。中国金融监管者从现在开始到2018年期间将逐步实施更严格的资本要求,银行也需要在此之前稳固自己的资本基础。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