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中情局与参议院,谁偷窥了谁的电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情局与参议院,谁偷窥了谁的电脑?
Mar 6th 2014, 10:01, by MARK MAZZETTI

华盛顿——在四年的时间里,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调查人员在弗吉尼亚州北部的一处秘密设施辛勤地工作,仔细查阅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简称中情局)的文件,为了编写一份有关中情局拘留和审讯项目历史的报告。这处设施由中情局建立,拥有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和加密锁,目的是让委员会成员能够阅读大量高度保密的文件,最终完成一份长达6000页的报告。

如今,这处办公地点正处在这家情报机构与它在国会监管者斗争的风口浪尖之上,也成了中情局检察长进行的一项调查的焦点。两名政府官员说,中情局的检察长已把该问题提交给了司法部。

一些资深议员认为,中情局的特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搜查了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使用的计算机,目的是了解委员会是如何得到该机构2009年对审讯项目的内部审核报告的。民主党参议员周三一致表示,中情局妨碍了国会由宪法赋予的监管者角色,并表示,其行为可能触犯了联邦法律,要求奥巴马政府给予答复。

但另外一些未公开表态的官员则暗示说,行为不当的是委员会,因为他们进入了自己没有授权进入的中情局的部分计算机网络,还拒绝承认上述指责。中情局局长约翰·O·布伦南(John O. Brennan)周三晚间发表声明说,一些议员"决定对中情局的活动进行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站不住脚的指控",这让他"深感失望"。

布伦南说,他"相信,相关部门将会找出,如果真有什么错误的行为,它到底出现在哪里,究竟是在执行机构还是在立法机构"——这意味着,委员会成员也会受到审查。

争议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情局是否有权搜查弗吉尼亚设施里的计算机。一名中情局官员在上周为一项《自由信息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诉讼提交的文件中说,该机构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确保委员会的调查人员可以在不受中情局监视的情况下独立工作。

这名官员在这份提交法庭的文件中写道,即使委员会的工作是在中情局的设施中开展的,中情局已经建立了一个"网络共享盘",与中情局主要的计算机网络是分开的。

这份法庭文件中说,根据参议院委员会和中情局之间的协议,"SSCI的工作人员在这个单独的共享硬上创建的文件,将不会成为 '中情局记录'的一部分,即使该工作成果是在中情局的计算机系统中创建和储存的"。文件使用了参议院情报委员会(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的首字母缩写SSCI。

情报委员会去年12月就完成了这份关于审讯和拘留的长达6000页的报告,但报告没有被解密,其中一个原因是,委员会与中情局目前对一些结论存有争议。6月,布伦南对委员会做出了长达122页的回复,质疑了报告中罗列的事实,以及调查的主要结论:2001年的"9·11"袭击后,中情局的审讯方法未能带来有价值的情报。

但在12月,委员会的民主党成员、科罗拉多州参议员马克·尤德尔(Mark Udall)透露说,中情局对自己的审讯项目进行了内部审核,得出了许多与参议院相同的结论。

几名官员说,中情局决定搜查委员会在弗吉尼亚办公地点的计算机,是因为它怀疑委员会的调查人员通过未授权的渠道进入了中情局的部分计算机网络,获得了内部审核报告。这可能违反了1986年的联邦《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该法律禁止政府雇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政府计算机。

上个月,布伦南给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罗恩·怀登(Ron Wyden)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与这部法律有关。此前,两人在情报委员会的一个听证会上对此进行了交流。这封信的内容周三被公开。布伦南在信中说,该法律"的确适用于"中情局,但提到了法律中的一个条款,这项条款并没有禁止任何美国情报机构从事"经过法律授权的调查性、保护性或情报活动"。

Matt Apuzzo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掀起“谁弄丢了乌克兰”大辩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Try New Relic at no charge

Deploy New Relic and get your Nerd Life t-shirt. Monitor your Ruby, PHP, Python, Java and .NET web apps in less than 2 minutes.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掀起"谁弄丢了乌克兰"大辩论
Mar 6th 2014, 09:24, by PETER BAKER

华盛顿——在莫斯科,尤其是早年那段不怎么美好的日子里,人们总在问一个问题:kto vinovat——"这事怨谁?"自从弗拉基米尔·V·普京总统(Vladimir V. Putin)命令部队进入乌克兰以来,美国首都也在开展这项俄式运动。

很多右翼人士坚称,莫斯科的侵略行为是奥巴马总统采取软弱的外交政策造成的。一些左翼人士则指称是前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的错,他对伊拉克的入侵摆出了一个先例。而整个政界都在指责情报界,说他们没能预见到俄罗斯会向克里米亚半岛派兵。

这场"谁弄丢了乌克兰"的争论,和冷战期间常见的那种相互指责有着诡异的相似性,这种指责的开端是1949年共产党入主北京后,美国曾争执谁弄丢了中国,但这次有21世纪科技的助推,还加入了一些21世纪政治风味。在演说与专栏中,在Twitter、有线电视脱口秀以及国会听证会上,各党派人士抓住一切机会,试图将这场东欧危机描绘成对政治对手的控诉。

奥巴马作为总统自然成为多数批判的目标,有人指责他过分软弱,不只是在对付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显得软弱,还有对叙利亚、伊朗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无赖角色。事不凑巧,偏偏这时候他提出了将陆军规模削减至二战前水平的方案,更是向鹰派拱手送上更多弹药。还有些人不忘把枪口对准前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他们知道她可能会参加2016年的总统竞选。

"说到底这都是窝囊的外交政策造成的,"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在对一个保守派政治团体讲话时说。"总统损害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信誉,"共和党领袖、肯塔基州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在参议院说。

最挑衅的可能是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参议员,他在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初选中面临来自右翼的挑战。格雷厄姆将乌克兰危机溯源至2012年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遇袭事件,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及另外三名美国人在那次事件中身亡。

"这事始于班加西,"格雷厄姆在Twitter上说。"当美国人被杀害却没人付出代价时,你就等着这种侵犯行为上门吧。#乌克兰。"

他还发了一条说:"普京基本上就是从班加西、叙利亚、埃及——所有奥巴马参与过的事情——得出结论,他是个软弱、优柔寡断的领导人。"

白宫发起了反击。"共和党今天都说到班加西是克里米亚问题的起因之一了,他们为了批奥巴马总统已经不择手段,"总统的高级顾问丹·法伊弗(Dan Pfeiffer)在Twitter上写道。

总统本人显然也被这股批评的势头惹到了。他没等别人问就主动表示,说他被普京占了先手是无稽之谈。"我还想说一说某些报道的写法,有人暗示俄罗斯的行动是经过机智的策划的,"奥巴马在周二说。"我倒觉得这不是一种实力的表现,它更多地是在说明,邻近俄罗斯的国家对这类干预有着深切的担忧和怀疑。"

这套反奥巴马的说辞已经酝酿多年。批评人士指出,他重新审定欧洲导弹防御计划,将太多精力用在和莫斯科修复关系上,这都是在向俄罗斯服软。他们提到了叙利亚,还有他警告巴沙尔·阿萨德总统(Bashar al-Assad)不要跨越使用化学武器的那条"红线",而且他没能按计划发起报复性的打击。

在白宫官员看来,面对这么一位曾经将驻阿富汗兵力增至三倍、加大在巴基斯坦、也门等地的无人机打击力度、下令发动袭击杀死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总统,说他软弱并不恰当。奥巴马的捍卫者指出,当初布什当总统的时候,普京照样毫无顾忌地与格鲁吉亚开战了。

布什在这场骂战中也未能幸免。一些自由派人士说他当初入侵伊拉克,导致美国在指责俄罗斯入侵他国时语气硬不起来。

雷切尔·玛多(Rachel Maddow)在她的MSNBC节目里说,"我们从持续将近10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抽身也就是几年前的事,那场战争当然也是用捏造出来的借口发动的。所以在领导愤怒的国际社会对侵略行为做出反应时,美国政府有些尴尬。"

另一位MSNBC主持人克里斯·马修斯(Chris Matthews)表示赞同。"当初为我们入侵伊拉克吹响号角的那群人,如今又因为另一个国家——俄罗斯——做了类似的事而吹起号角,"他说。"需要说的是,主要的不同在于布什-切尼那帮人在他们身后留下了成千上万具尸体。"

有些共和党人担心他们的做法有些过头了。前参议院助手约翰·阿尔约特(John Ullyot)认为,奥巴马的软弱促使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这样的说法是"不够诚实"。阿尔约特说,"普京有他自己的行事方式,他会去做自己认为有必要的事,不管在白宫里的是谁。"

还有一些共和党人在小心地微调他们的批评,以免漏掉俄罗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来自威斯康星州的保罗·瑞安(Paul Ryan)众议员在CNN说,他认同共和党的主张,是奥巴马"表现出的软弱形象招致侵略行为。"

"但是,"他补充说,"我们一定要搞明白这事该怪谁。应该怪弗拉基米尔·普京才对。"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债券市场或将出现首例债务违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债券市场或将出现首例债务违约
Mar 6th 2014, 04:17, by NEIL GOUGH

香港——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公司一直在国内市场出售数额创纪录的债券。但分析人士立即指出,这些公司从未遇到违约的情况,这一迹象表明,市场力量没有发挥作用。

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上海的一家小公司已经表示,公司可能无法支付周五到期的年利息。此事致使该公司面临成为中国国内债券市场首家违约公司的风险,可能会带来更广泛的后果。

周二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组件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公司可能无法支付8980万元人民币的利息。该公司于2012年向国内投资者出售了1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

超日表示,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只筹到了约400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超日面临违约,除非获得救援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得到额外现金。

截至周三,该公司似乎在解决债务问题方面似乎没有进展。超日公司发言人刘铁龙表示,"公司昨天发布了有关债务支付情况的公告,到目前为止,事情没有新的进展。"

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潜在的债务累积问题,投资者的主要担忧对象往往是地方政府不断扩展的借贷规模,或者影子银行领域迅速且通常难以控制的增长。然而,国内公司债券市场目前也出现了违约的苗头,为评估中国债务问题的总体情况提供了又一个衡量指标。

"就中国而言,关注的焦点是一个违约案例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是否会最终伤害整体债券市场,"擅长债务重组的香港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合伙人泰德·奥斯本(Ted Osborn)说 。"如果国内债券发行者出现违约的情况,市场的反应是震荡还是崩溃?"

周三,中国的公司债券出现下跌。衡量债券市场整体状况的指标中债新综合回报指数当天下跌了0.16%。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从无到有,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及日本的债券市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汇编的官方数据,未偿付的公司债券总额从2005年年底的约50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去年年底的8.5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规模极其庞大,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依然不够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将外国投资者拒之门外,批评者还表示,它的风险定价机制表现欠佳。

国内债券市场没有违约的状况一直异于常理,即使按照中国自己的标准也是如此。过去,把以美元计价的证券卖给离岸债券市场的国际投资人的中国公司,曾经出现过债务违约。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去年违约的事情便是太阳能行业的一个显例。

分析人士认为,就这一点而言,潜在的国内债券违约蕴含着积极的意义,是市场正在成熟的一个标志。

周三,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的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及该行其他一些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说,"我们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正常的经济需要通过违约来更恰当地定价债券和其他债务产品。一些债务产品出现违约,其严重程度和一家主要金融机构发生崩溃无法相提并论。"

尽管如此,官员们一直对公司违约相当警惕,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企业倒闭或重组,违约可能导致裁员,引发社会动荡。如果违约涉及国有企业,这一点尤为明显。

超日公司不由政府经营,曾在2013年初遇到支付债券利息的问题。不过,当地媒体的报道和分析师报告显示,那个时候,上海地方官员和该公司有政府支持的债券承销人设法达成了支付本金的协议,以便超日公司能够负担债券利息。

鉴于超日的付息日为本周五,该公司在此之前获得救援并非全无可能。不过,几名分析师已于周三将此次违约解读为既成事实。

周三,野村证券(Nomura)中国经济学家张志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让超日公司违约"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中国金融行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对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张志伟还写道,由于该公司的财政困局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债券市场的即时反响也许不会涉及全局。虽然如此,我们依然认为,今年年内,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部门将出现更多的信贷违约情况。"

Hilda Wang 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许欣、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谨慎评论乌克兰危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谨慎评论乌克兰危机
Mar 6th 2014, 03:10, by BREE FENG

中国与国际社会一同呼吁乌克兰恢复和平与稳定,同时却继续拒绝指责其传统伙伴俄罗斯。

本周二晚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在电话里讨论了乌克兰持续不断的危机。俄罗斯的亲密盟友、乌克兰总统维克托·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被罢黜后,俄罗斯实际上已经占领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一则声明,习近平对普京说,中国支持国际社会为缓和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

声明表示,习近平说,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的官方回应也许没能达到俄罗斯对其战略盟友的期望。俄罗斯外交部曾于周一发表声明,暗示俄罗斯在北京有一名强大的盟友。据天空新闻(Sky News)报道,声明说,中俄在乌克兰局势问题上持有"广泛一致的见解"。

不过,中国外交部的态度较为含糊,说的只是双方均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得到"恰当的处理"。到目前为止,中国外交部的代表一直对中国是否支持俄罗斯近期在乌克兰的行动的提问避而不答。

本周一,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避开了相关提问,重申中国将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中俄关系学者陈玉蓉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外交部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不是一个"中国可以说是道非的问题"。陈玉蓉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是俄罗斯内政。

其他中国分析人士重申,中国希望看到的是稳定。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表示,"这不仅仅因为乌克兰是中国的老朋友。"中国在乌克兰还有其他利益。

他表示,其中之一是中国的农业正面临严重挑战,可以与乌克兰就此展开合作。他还提到了一家中国公司在去年12月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访问北京期间签订的一项协议,该公司准备投资30亿美元(约合184亿元人民币)在塞瓦斯托波尔建设港口。

此外,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关系日益增进,并从这个前苏联国家——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国——进口武器。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就是从乌克兰购买的。

但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在贸易和地缘政治方面仍是一个远比乌克兰重要的盟友。北京和莫斯科经常在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保持相同立场,中俄都是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俄罗斯还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商。

周三,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发表社论,呼吁北京方面支持邻国俄罗斯。

"我们倾向于赞同挺俄罗斯的舆论,"《环球时报》称,"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抵制西方力量的东进,不仅攸关俄自身的命运,也同中国的重大战略利益直接相关。"

该社论写道,俄罗斯是中国"最值得借重的"伙伴,至少在"未来几十年"是不可替代的。

该报还公布了周二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在1073名参与者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支持俄罗斯进驻克里米亚,因为这会转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关注。该报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王海运的话说,中国人民乐意看到有人反抗西方国家的干预。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40岁以后才明白的道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40岁以后才明白的道理
Mar 5th 2014, 23:28, by 帕梅拉·德鲁克曼

巴黎——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这篇专栏发表后不久,我将迎来44岁。步入成年以来,我总是在每个10年离我远去时才理解到它的要义所在。现在看来,20多岁的时候,我本不应该发狂似的急于找到一个丈夫;我应该发展事业,享受最后的自由时光。以至于到了30多岁,我一直在反刍20多岁时累积的苦楚。

这一次,我想把目前经历的这10年想个明白,从而节省一些时间。在巴黎这个全世界的存在主义中心步入中年,简直是雪上加霜。由于这里典型的细腻精致和悲观主义的结合,法国人把中年细分成"40岁危机"、"50岁危机"和"正午恶魔"(一名法国作家将其形容为,"当一个50多岁的男人爱上小保姆的时候")。

在现代社会,40多岁的人是如此繁忙,以至于很难对他们做出评价。研究人员说,40多岁是新的"人生高峰时段",事业的最高峰和养育子女的最艰难时刻在这里重合。如今,40多岁的职场人士是这样的一代:他们的收入已经翻倍,双胞胎幼儿却还在蹒跚学步。

现存的文学作品认为40多岁是过渡阶段。据说,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把40岁称作"青春时代的老年"。在巴黎,40岁是服务生开始称呼你为"夫人"、但不再向你眨眼以示玩笑的时候。人们传统上认为,你仍然算是年轻,但一切都每况愈下:健康、生育能力、未来阅读《汉姆雷特》(Hamlet)以及学会如何烹饪韭葱的可能性。在我的同龄人中,存在着一种"只争朝夕"的心态:我们虽然还有时间尝试第二次,但最好现在就行动起来。

我认为40多岁期间发生的最大过渡,是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学习和成长了一点,虽然这很不可思议。再过10年,我们40多岁时的恍然大悟一定会显得无比幼稚(我在大学时,有个人曾告诉我,"蚂蚁能看见分子!")

但就目前而言,为了巩固我们的小小成就,以下列出了我们现在知道、但10年前不知道的一些事:

如果你不那么在乎他人对你的看法,你对他人的了解会大大增多,达到让你吃惊的地步。在结束对话之后,你不再琢磨刚才发生了什么。其他人的想法和动机终于清晰地显露出来。

人们一直在尝试着影响你对他们的看法。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他们就像在传递一条自己的个人口号,比如"我对孩子的教导很宽松";"我的薪水有小几十万呢";"我是如假包换的,并没有试图去投射出一个自己的形象!"

不用吃药而能连续睡八小时,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事实上,划掉不用吃药。

没有人是真正成熟的。我们更年轻的时候会怀疑这一点,而一旦我们自己开始写书、参加家长会时,我们才知道这句话一点没错。人生是一场即兴的演出,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更自信而已。

没有什么灵魂伴侣,至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那种。20多岁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每个人在世上都不止一个灵魂伴侣,而是有30个。(告诉某个同事后,他说,"恩,我正努力跟她们所有人睡觉。")实际上,"灵魂伴侣"不是什么先决条件。这个名号是争取来的,要由时间造就。

你会错过一些近乎灵魂伴侣的人。友谊方面也是这样。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人,与你共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或者几天的时间。如今,他们生活在香港,而你们再也不会见面。人生便是如此。

情绪化的表现既累人,又没意义。多年前出席一场婚礼时,我躲在角落里生闷气。一位年龄较大的英国绅士看到了,他热心解释道,我这是中了"可怕的情绪化场景"的招。到了40多岁,这些就看来不再有什么必要了。首先,你不会再被邀请参加婚礼。而且,你和伴侣对两人的例行争吵轻车熟路,花上过去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吵完了。

原谅各位前任吧,就连坏蛋也原谅。他们也不过是在即兴发挥而已。

当你遇见魅力四射的人时,提高警惕,可别被迷晕了。年届不惑,你已经能够更好地鉴别自恋狂,免得他们毁了你的生活。你明白,"善良"虽不足以缔结友谊,但却是一个朋友必不可少的特质。

人在年轻时的怪癖会固化为成年人的臭毛病。20岁时可爱的东西,30岁时或许会讨人嫌,到了40岁可能会挺危险的。还有,40岁的时候就能看出同龄人70岁时大致会是怎么样。

人身上与他人的共性要多于特性。我做了不科学的估算,我们95%的地方一致,5%的地方独特。明白这一点多少让人失望,但也多少让人解脱。

不过,还是要找到自己人。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去年在采访中说,他最喜欢艾美奖(Emmy Awards)的地方是喜剧编剧集体登台领奖。"看着这帮又丑又矬的衰人,个个都像是怪物。然后我想,'这是我,我就是这样,和我的同伴在一起。'"到了40岁,你就不想待在潮人身边,而是想在自己人身边。

干脆地说"不"。如果不想与某些人共进午餐,就永远别提。他们的失望程度比你想象中要小得多。

不必对上帝是否存在作出判断。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本来就在担心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在监控你的电子邮件了(而且客居法国,时不时就会打破不成文的文化惯例),最好别知道是否还有什么东西在盯着你。

最后,还有几条从40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小建议:

别买太小的牛仔裤,指望马上能减肥什么的。

如果获邀去和时尚业的人吃午饭,别套上你最"时尚"的衣服。穿黑衣。

如果喜欢模特身上的衣服,就照原样买下来。别指望自己捣腾出同样的造型。

不喜欢爵士乐的话,没关系。

好奇她到底是他的女儿还是女友?是女友。

搞不清对方是男是女的时候,是女的。

帕梅拉·德鲁克曼(Pamela Druckerman)著有《美国妈妈养法国宝宝》(Bringing Up Bébé: One American Mother Discovers the Wisdom of French Parenting),是本报特约观点作者。
翻译:王湛、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型城镇化”,都是老问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新型城镇化",都是老问题
Mar 5th 2014, 23:45, by 李华芳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4年3月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了他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城镇化",他使用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一说法。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早先新华网的一篇报道提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修改完毕并上报,预计将很快会发布,报道引述分析称"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李克强谈及的"新型城镇化"与中国之前的城镇化过程相比较,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即"土地的城镇化"转到了"人的城镇化"。这是一个方向性的变革,这一改革能否成功,还有待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推行。

2009年以来,关心这个领域的学者已就方方面面的问题有过争论。经济学家黄亚生教授和我最近编著了一个集子《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变革的反思》,辑选了围绕城镇化争议而展开的论述。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虽然是一个新的变化和新的提法,但都蕴涵着老问题。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的确是"人的城镇化",其他一切问题可以说都是因此而起的。在《真实的中国》一书中,我们大致解释了"人要入城去"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大城市与小城镇的矛盾;二是城乡不公;三是外来者与城里人的矛盾。

第一个问题:人是到大城市去,还是就地城镇化。换句话说,城镇化到底是要以发展大城市为主还是建设小城镇为主?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及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不过根据国际经验,对比其他国家内排名前几位的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就会发现北京、上海、广东都还有很大的吸纳人口的空间。所以不存在现阶段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问题,需要协调的是外来者与城里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同时,大城市会有溢出效应,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而不管是就地城镇化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可能面临沦为形象工程或者所谓"鬼城"的困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的利用率远没有大城市来得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阻止自发成长起来的城镇。从总体上来看,尽管城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城镇化率过半百",即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报称2011 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1.3%。但《真实的中国》一书认为这是一个数字繁荣,其中有很大的水分。在书中,我们讨论了不同统计口径造成的这种数字繁荣。产生水分有三个原因,一是将"城镇化"当成城市化,但中国的很多镇其实就是改了个名字,行政级别上调整了一下,城镇实际上并没有城市所有的福利;二是将农民工当成城里人,其实外来务工者并不享受城市福利;三是以常住人口代替户籍人口,不顾两者享有的公共服务区别,造成人为的数字繁荣。如果按照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经济学教授文贯中的测算,中国的城镇化率约在36%,即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扣除了农民工群体。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需要大力发展。

第二个要面对的问题是城乡不公。城乡土地不同所有制和不同价格造成了巨大差异。《真实的中国》一书中有多篇文章涉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造成的问题。一方面,如果农村土地仅仅用于农作,尽管也可能因为种植经济作物等增加收入,但是与变更农地用途获得的巨大收益比起来就显得小很多,所以限制农地用途不利于农民增收,也无助于解决城乡不公问题。

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村集体用地无法直接参与市场流转,必须先更改土地用途才能入市。而目前入市的唯一办法就是农村土地被政府征用转换成城市土地,然后进入市场交易。这样一来,农村土地的所有制也就从集体所有变成了国家所有,而农民往往被排除在这个土地制度转换的过程中,利益得不到有效代表,即便得到补偿也往往份额较少。城镇化本意在提高失地农民的待遇,但却有可能使失地农民的境遇变差。更严重的是,由于得不到公正的补偿,经常造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同样无助于解决城乡不公,也不利于城镇化进程。

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外来者与城里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是由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的。户籍制度也与前两个问题相关。我们在书中讨论了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对劳动力的流转产生了巨大的限制,这一方面减缓了城镇化的进程,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大量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另一方面也使得城镇化过程中对外来务工者造成大规模的公共服务歧视。现行户籍制度将外来者排除在城市福利体系之外,这种歧视的恶果可能还被低估了。除了显性的制约城市发展、造成待遇不公外,还制约了内需,造成社会矛盾,对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一种损害。如果不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不仅无助于启动内需,而且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3月5日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了"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其中就蕴涵了户籍制度改革问题。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即便是根据最保守的估计,目前也有超过1亿的农村户籍的人口已经在城镇工作生活居住,但绝大部分未能获得城镇户籍。不管是按照中国的宪法,还是按照已经在城里的工作生活的农民实实在在缴纳的税款,他们都应当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福利。目前公安部预计到2020年会形成新型的户籍制度,尽管实质意义并不明确,但我们希望这背后的潜台词是全面实现自由迁移。

《真实的中国》的最后部分还提供了部分地方城镇化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这些地方实践与中国改革的历史一脉相承。这一来得益于中国地方大,有足够的空间来容忍失败。二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上的弹性换取时间上的紧迫性。一项改革的紧迫性,往往会因为一个地方有所突破,就减少了民众对政府施加的压力,从而使得政府具有了一定的改革正当性。充分鼓励地方实践,吸收好的经验,鼓励地方之间的相互学习,这也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可行途径。

李华芳是专栏作家,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他与黄亚生编著的《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变革的反思》2013年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何俊仁:为了香港人的普选权我们愿意坐牢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何俊仁:为了香港人的普选权我们愿意坐牢
Mar 5th 2014, 23:55, by MICHAEL FORSYTHE

从1997年起,香港政府大楼上就飘起了中国国旗,但这片土地和中国大陆一直是分开治理的,保留了它从英国人那里承继的司法制度和各种公民自由。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就可能会看到其中一项自由权利的行使:集会自由。假使中国的全国立法机关设置条件,限制选民的选择,倡导通过普选形式推举香港最高领导人"行政长官"的人们,就计划在这座世界金融重镇的核心区域开展静坐示威。

上一次香港行政长官的选举是在2012年,是由选举管理委员会投票选出。香港有超过700万人口,而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却不到1200人。但是中国人大常委会已于2007年决定,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选举"可以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周二,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北京向新闻界宣布,"实现普选是香港的一件大事,也关系到香港未来的稳定和发展。"但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运动的组织者称,如果在提名过程中就排除了那些被认为对北京不友好的候选人,那么更大范围的选举权也就毫无意义了。受到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所著的《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的启发,他们已经准备好进行示威,甚至为此坐牢。

在这篇文章中,这位美国19世纪的超验主义哲学家写道:"如果一个政府会不公正地将任何人投入监牢,那么正义之士的真正去处也就是监牢。"

62岁的何俊仁(Albert Ho)是香港立法会委员、知名律师。去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在香港停留期间,何俊仁曾为他代理相关事务。他是占领中环运动的支持者。他说,一旦北京对行政长官的候选人资格做出限制——这可能会在今年发生,或许是9月——就将引发抗议。在一次采访中,他解释了这一运动背后的原因:

问:来自北京的草案如果设置了限制条件,这可能会引发占领中环运动吗?

答:如果这些条件让北京能够将一些持不同政治信仰的候选人排除在外,换句话说为了达到排除的目的而设下政治标准,那就将使我们最终的制度与国际标准不相符合。那么我想,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就没有必要再等待行政长官在未来将这一模式提交讨论了,因为这一模式必将受到那些条件的限制,所以我们可能会立即推动占领中环的行动。

问:从某一方面来说,占领中环运动将会是最后一步棋,可以说,人人都会是输家,对吗?

答:是的。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只想把所有的牌亮出来。我们不希望让北京感到意外。我们知道中央政府机构相当庞大。而在香港人民和中央政府高层之间常常是缺乏沟通的。

问:你有信心这会带来任何好结果吗?

从形势来看,现在是最有可能实现行政长官普选的时机,因为我们争取实现的这个时间表,是由中国最高决策机构在2007年向香港庄严承诺的。这是给予我们的时间表。

问:所以你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为占领中环而坐牢?

我们准备好了坐牢。我们不会刻意避开警察的抓捕。如果我们被捕,也不会在警局寻求保释。对于施加的任何罪名,我们不会进行辩护。我们不会寻求减刑。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当充分的入狱准备。不只是我,还有许多其他人也会和我一起走进监狱。当香港变得如此不公正时,监狱就变成了我们的正义之地,著名的美国哲学家梭罗就这么说过。他说,在不公正的地方,唯一的正义之地就是监狱。

我们将会这么做。他们知道我们是说真的。北京真的需要在知悉后果的情况下做出一个严肃的决定。我们不希望他们在不正确信息的引导下做出决定,所以我们才会这样清楚明白地阐明立场。我知道北京如今处于威权统治之下,对民主有着许多敌意,因此我没有任何乐观的理由。但我也并不过分悲观。我对于成功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因为即使是中国领导人也会意识到,从很大程度上整个国家都处在十字路口。是时候整个国家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改革方向了,而允许香港民主化,使之成为一个典范,这将相当重要。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克里米亚不欢迎俄罗斯军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克里米亚不欢迎俄罗斯军队
Mar 5th 2014, 23:53, by 奥尔加·杜克尼琴

乌克兰辛菲罗波尔——上周六以来,乌克兰的自治区克里米亚的政府总部就被特种部队占领。尽管他们的军服上没有任何标记,但是在这里,没人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克里米亚新的地方政府现在由一个亲俄罗斯的总理领导。该人几乎毫无民众支持,上周才被安排到这个职位上。他说,面对着基辅"法西斯主义"的新临时政府,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需要保护。

然而这些领导人并不能代表克里米亚民众。我是乌克兰族,乌克兰语和俄语都是我的母语,我与很多俄罗斯族人共同生活和工作。他们从来没有邀请俄罗斯入侵,也不需要俄罗斯提供的"保护"。

克里米亚的主导情绪并不是喜悦,而是恐惧。就连本地讲俄语的知识分子也是如此,尽管他们一直积极捍卫着自身的语言权利和文化认同。

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中,大多数人并不希望在街头见到俄罗斯的坦克和士兵。他们理解,如果占领持续下去,可能就会破坏自己的生计。克里米亚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许多克里米亚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准都依赖于旅游旺季的进账,那时许多度假的游客都会来到黑海放松。他们不可能靠俄罗斯军队配给的物资活着,他们也知道如果离开了乌克兰其他地区,克里米亚经济无法维系,因为这里的电和水要靠乌克兰供应。

那项把俄语从乌克兰的两种官方语言中去除的法律既拙劣又鲁莽,的确触怒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南部的俄罗斯族。那项法律是乌克兰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被推翻后,在革命胜利的狂热情绪推动下颁布的。不过基辅的临时政府已经撤销了那项法律,那么需要"保护"克里米亚俄罗斯族的原因是什么呢?

克里米亚人能第一手地看到亚努科维奇的腐败印记,他在逃离总统官邸之后,在黑海海滨留下了一座烂尾的奢侈别墅。亚努科维奇和他的儿子奥列克桑德尔(Oleksandr)在克里米亚各地夺取地产,建造奢侈的住宅或经营生意,由总统控制或为他谋利。他们运用卑劣的手段,禁止普通乌克兰人造访海滨、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地点,剥夺他们进入本来属于公众财产的土地的权利。

如果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打击亚努科维奇所代表的那种大范围腐败的任何可能性都会烟消云散。

在俄罗斯周末进军之前,许多克里米亚人——包括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鞑靼族——登上火车和飞机,前往基辅。

他们通过在线的社交网络,建立了互助小组,帮助不管什么民族的其他克里米亚人做出逃离计划。

这里四处弥漫着不安全感,亲乌克兰的活动团体正在辩论,是该逃离还是该斗争。这些团体主要是俄罗斯族组成的,而这恐怕会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感到不快。他们担心,如果留在克里米亚,随着和平示威遭到无情镇压,他们会陷入无助的境地,之后还会被污蔑成"叛徒"。互联网成了他们接触自由世界的唯一途径。不久,会不会有小船穿过黑海风暴交加的水面,前往土耳其呢——就像苏联时代走投无路的民众,试图穿越铁幕逃亡时所做的那样?

有一群人毫无疑问会留在这里,坚守自己的权利,他们就是乌克兰最大的穆斯林族群,克里米亚鞑靼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1944年,斯大林政权残忍地把这个族群连根拔起,用军方的运输手段将他们分散地送往中亚地区。从戈尔巴乔夫时代开始,离散鞑靼人的子孙开始回家,现在在拥有200万人口的克里米亚,大约有30万名鞑靼人。被迫流放的痛苦回忆,仍然萦绕在他们的集体记忆中。

鞑靼人社区的领袖呼吁保持冷静。他们动员起民众,组成不携带武器的小组来保护自己的村子。然而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数很少但很活跃的群体,可能只有数百人,即萨拉菲派(Salafi)穆斯林,他们或许并不会遵守族群内温和派领导者的指示。

俄罗斯媒体惯于使用穆斯林民众中这一小部分极端派的观点,来不公平地代表全体克里米亚鞑靼人,把他们描绘成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尽管鞑靼人立场坚定地投票支持乌克兰的民主派政党,这与一些投票给亚努科维奇的亲俄政党的俄罗斯族恰好相反。

普京知道这些吗?俄罗斯领导人或许冷酷决绝,但他们并不是瞎子。他们大可以用尽浑身解数,通过各个电视频道播放无耻的宣传,在俄罗斯国内和克里米亚遮蔽公众的眼睛和耳朵。然而俄国人进入克里米亚之后,尽管能看到精心组织的集会和贪腐的本地傀儡,肯定也能发现自己不受欢迎,甚至招致民众的恐惧——就连他们原本以为会热情欢迎的俄罗斯族,也是这样的态度。

如果克里米亚半岛发生人道主义灾难,难民试图逃往乌克兰其他地区或逃向其他国家,产生的危机肯定会影响普京在国内的政权。

如果普京无法看到这些警告的迹象,如果他扩大入侵的范围,进犯乌克兰其他地区,进而加剧危机,就会犯下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时所犯下的相同错误。那次灾难性的侵略加剧了苏联帝国的垮台。普京需要好好记住那次的教训。

奥尔加·杜克尼琴(Olga Dukhnich)是政治学者。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昆明事件的两个版本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昆明事件的两个版本
Mar 6th 2014, 00:07, by 杰安迪

上周六在中国西南城市的一个火车站砍死29人、砍伤143人的袭击者,是有志当圣战者的人呢,还是寻求逃离中国的未来难民?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描述,一个来自共产党官方,另一个来自得到美国政府资助的一家新闻服务机构,它们对事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为什么这6名男子和2名女子,从自己在西部边远新疆地区的老家,来到近1500公里以外的云南省省会昆明,并在那里下决心要杀死尽可能多的人。

虽然当局还未给出被捕者的民族成份和家乡,但人们普遍认为他们是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人讲一种属于突厥语系的语言,他们大部分信奉穆斯林教,近来,维吾尔族与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据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报道,这些袭击者可能是被逼入绝境的,因为他们多次试图从中国与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离开中国,皆未成功。自由亚洲电台是一家受美国国会资助的媒体。其报道援引一个匿名消息源称,这8人去年逃离了他们的老家、丝绸之路城市和田市,那是在当地维吾尔族人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之后,冲突导致几十名维吾尔族人死亡。该消息源称,中国警方逮捕了试图从莫亨附近的边境离开中国的其他30名维吾尔族人之后,他们放弃了尝试。

"他们不能返回和田,但也不能在昆明做任何生意,因为他们没有带身份证,而且新疆地区的警方还发布了对他们的逮捕令,"自由亚洲电台援引该消息源的话说,该电台把这个消息源描述为一位在昆明生活的维吾尔族人。

他说,他们孤苦伶仃,后又听说新疆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增加,这让他们的绝望变成了杀人倾向。近几个月来,有100多名维吾尔族人在新疆发生的暴力事件中被警方开枪打死或打死,当局称这些事件为"恐怖主义袭击",但流亡组织则说,警方的所作所为与违法杀人没什么两样。

这位消息人士说,"他们给政府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也可以做些事情。'"

与这个描述相抵的说法是云南省党委书记秦光荣给出的,他对中国广播网称,这8个人原先是想出国参加"圣战",曾试图途经越南离开中国,云南与越南接壤,但没能"出去"。

他说,他们未能离开中国,也不能返回新疆,于是决定在昆明发动"圣战"。

该报道称,秦光荣的说法是基于一名嫌疑人的供述,这名女嫌疑人在火车站被警方击中受伤。其他3名嫌疑人也已被逮捕。据国家媒体报道,有4名袭击者被当场击毙。

这篇引述秦光荣说法的文章已被该广播电台从其网站上删除,但之前已被其他媒体转载。

虽然这两种描述在关键点上有出入,但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最值得注意的是,袭击者在决定采取暴力行动之前曾试图离开中国。尽管无法确定真相,但这两种解释都不能说是毫无道理。

在阿富汗战场上曾经捕获到维吾尔族战士,包括后来被关在位于关塔那摩湾( Guantánamo Bay)的美国拘留中心的22人。2011年中国当局说,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袭击并杀死了十几人的一群维吾尔族人,曾在巴基斯坦接受过训练。

但是流亡组织和人权倡导者说,中国政府夸大了受伊斯兰主义影响的暴力威胁,甚至将维吾尔族异见人士也说成是分裂主义者。近年来,许多试图逃离中国的维吾尔族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边境附近被捕获到后,被遣返原籍接受处罚。

2009年曾出现过一个引起国际关注的情况,在时任国家副主席、现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带着12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援助访问柬埔寨的前一天,有20名寻求避难的维吾尔族人被从柬埔寨遣返回新疆。

北京称被遣返的维吾尔族人是罪犯。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使者曾和这些人进行过面谈,作为处理他们避难申请的一部分,联合国称他们害怕受迫害的说法可信。

后来再也没有听到过那些寻求避难者中任何人的消息。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全球新兴市场不再是稳赚不赔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全球新兴市场不再是稳赚不赔
Mar 6th 2014, 00:01, by LANDON THOMAS Jr.

说到投资新兴市场,很少有哪些公司像生产健力士(Guinness)、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和斯米诺(Smirnoff)三大品牌产品的英国企业帝亚吉欧(Diageo)那么热心。但现在,由于全世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麻烦,帝亚吉欧已经从摇旗呐喊变成了四处辩解。

今年,帝亚吉欧公布令人失望的盈利情况时,公司高管给出的理由包括中国政府对高官饮酒的管束、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和汇率引发的担忧、泰国的政治动荡、尼日利亚饱和的啤酒市场、土耳其宗教力量的回潮,以及其他一些难题。

像帝亚吉欧一样,最近大批其他跨国企业也将利润下滑归咎于新兴市场的波动。

从宝洁(Procter & Gamble)、百胜(Yum Brands)、可口可乐(Coca-Cola)这样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到IBM和思科(Cisco)这样的科技产业领导者,十多年前涌向这些繁荣经济体时,曾为此洋洋自得,但现在却锐气大减。随着众多发展中国家债务水平的上升,复杂的政治局势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些公司已调低了增长预期。最近,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可能会开战的风险。

最新的受害者是法国酸奶业巨头达能(Danone)。在该公司去年210亿欧元(289亿美元,约合177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中,60%以上来自新兴市场。俄罗斯是其在发展中国家里的第一大市场。

因此,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紧张日益加剧之际,达能上月披露公司利润10年来首度下降,同时该公司股价也在周一大幅下跌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这些在全球扩张的大公司中,没有哪一家放弃发展中国家,因为那里的前景依然普遍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更乐观。

但即便是像IBM这种表现优异的企业,也在今年透露面向中国的销售额下降了23%。前不久,该公司宣布,到2015年,将会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销售额比例提高到30%,而最初设定的目标比例是22%。旗下拥有肯德基(KFC)和必胜客(Pizza Hut)的百胜在1月表示,公司2013年的每股收益较前一年下降9%。该公司50%的营业收入来自中国。中国也是导致该公司业绩下滑的很大一个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对百胜的一家鸡肉供应商进行了调查。

"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实现,"花旗集团(Citigroup)股票策略师托比亚斯·列夫科维奇(Tobias Levkovich)说。前不久,列夫科维奇发表的一份报告分析了标普500股指(Standard & Poor's 500)中的哪些企业投资新兴市场的力度最大。

根据列夫科维奇的统计,至少有20%的销售额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有51家。他指出,自从去年夏天市场开始对新兴经济体的前景产生担忧以来,他的新兴市场指数在行情上行时的表现低于大市,在行情下挫是表现也会更差。

他说,从现在开始,"投资者会更密切地关注这种东西"。

不过,也存在例外。销售重型机械的卡特彼勒(Caterpillar)与经营汽车业务的大众(Volkswagen)继续在中国等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表现良好。

在企业给出的各种理由中,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较为严重的挫折,更多地反映的是文化割裂,而非经济问题。

比方说,帝亚吉欧之所以是土耳其市场的大牌,是因为2011年以21亿美元收购了拉克酒(raki)行业的霸主梅伊酒业(Mey Icki)。拉克酒是一种茴香味的酒,为土耳其国饮。后来,土耳其的伊斯兰派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禁酒措施,包括晚上10点到清晨6点禁止零售店贩卖烈酒。

2013年下半年,帝亚吉欧的产品在土耳其市场上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0%。与之类似的是,在该公司公布的业绩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也大幅下降,而原因是政府开展了反铺张浪费的运动,从而使官员减少了酒类助兴的娱乐活动。

帝亚吉欧的女发言人柯丝蒂·金(Kirsty King)表示,公司仍致力于在新兴市场的经营,并援引了首席执行官伊凡·梅内塞斯 (Ivan Menezes)近期所说的话。

"我们一贯明白,新兴市场会出现波动。我们正面临着一些周期性挑战,"梅内塞斯在公布最新的公司业绩时说。"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南非、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多个新兴市场取得了增长。"

其他一些企业也受到了与经济波动无关的意外打击。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监控争议爆发后,因为思科和IBM与该机构存在联系,北京方面做出了激烈的反应,再加上当地供应商的竞争加剧,部分造成了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糟糕表现。

IBM一度股价飞涨,过去两年却在原地打转,大幅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43%的涨幅。百胜在新兴市场上的赌注更是大胆,而其股价的表现也与IBM差不多。

相比之下,帝亚吉欧表现略好,股价在2012年上扬逾30%。不过,自从2013年初新兴市场的问题开始酝酿,它的股价就基本没什么变化,尽管大市飙升。

因此,虽然各家企业发誓会继续专注于全球范围内看到的增长机遇,但是在大型新兴市场中的投资,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不会再被视作完全稳赚不赔的机会。

"过去的确是受到了热捧,"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全球化问题专家达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说。"可是,这些国家中,很多国家繁荣的原因是大笔借债和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而这种泡沫当中隐藏着腐败和治理失灵。"

翻译:陈亦亭、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