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 中国汽车业跃跃欲试瞄准西方高端市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汽车业跃跃欲试瞄准西方高端市场
Oct 18th 2013, 14:48, by KEITH BRADSHER

中国武汉——西方几家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层透露,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开始要求这些企业为它们供应符合美国和欧洲监管标准的零部件。

这样的需求首次清楚地表明,经过了十多年的准备,中国制造商们终于感到,自己已具备了向西方大规模出口汽车的能力。

周四,中国商务部一位高级官员在当地的一场汽车产业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应准备好应对进口车高关税的下调,这是政策转变的又一个信号。中国官员从未如此明确地谈及这种政策转变。商务部负责汽车行业对外投资策略的陈林表示,关税下调后,中国汽车制造商"恐怕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陈林还表示,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还应准备好,在政府减少对外资汽车制造商的限制后作出调整。按照目前的规定,外资汽车制造商无法在中国建立独资装配工厂,只能通过和本土企业建立股权对半的合资企业来建厂。

关税下调后,跨国企业向中国出口汽车将容易得多,而同时取消合资限制可以让跨国企业能够理顺其中国业务的管理。一直以来,它们的中方合资伙伴都会坚持指定自己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参与合作项目,通过这个来了解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虽然陈林没有明确说出,然而对西方国家来说,中国现在降低贸易壁垒将使它们未来更难对中国汽车出口设置对等的限制。陈林间接地认同了这一观点。他在讲话中指出,多数国家和中国不同,不要求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合资来在它们的市场上建立任何装配厂。

陈林在武汉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的一次专题讨论中说道,"我们注意到了这个政策的不平衡的问题。"全球汽车论坛是一个年度会议,吸引了全球各地汽车行业的首席执行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一次简短的采访中表示,他预计中国制造商将会在未来五年内进入美国市场。中国贸促会是一家政府控制的组织,负责指导中国的出口企业。

总部位于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德尔福(Delphi)的首席技术官兼全球副总裁杰弗里·J·欧文斯(Jeffrey J. Owens)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开始定购未来三年的零部件,全部符合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标准。欧文斯表示,它们所定的部件全都是针对中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的。

这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计划进入西方市场中利润最高的那部分细分市场,而不是从竞争者众多的紧凑型和微型轿车市场起步。

另一家大型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李尔公司(Lear)的亚太区总裁蒋孔克(Jay K. Kunkel)表示,他的公司也正开始接受更多来自中国企业的定单,购买符合西方监管标准的零部件。

欧文斯和蒋孔克拒绝说出是哪些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意出口。欧文斯表示,那些符合西方监管标准的汽车零部件也会符合中国的有关标准,但是会更贵一些。

符合国际标准的部件也可以在中国进行制造,未必需要进口。德尔福今年已在中国开了三座工厂,还有六座在建造中。

最新公布的消息显示,后来成立的和那些以私营资本为主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如吉利和长城,对于向西方市场出口最有兴趣。而成立较老的国有车厂则不那么热情。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副总裁周郎辉在一次简短的采访中表示,他的公司对出口没有兴趣。尽管上汽集团三年前就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但仍由上海市政府控股。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在参加一场专题讨论时表示,制定国际战略是有价值的,但他对东风汽车的策略几乎一字未提。半个世纪以来,东风汽车一直是中国重工业的重要根据地。他警告说企业不该盲目发展。他说,"我们选择错了,就淘汰了。"

朱福寿没有证实或否认法国新闻媒体的连续报道,即东风正在就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 Peugeot Citroën)30%股份进行洽谈。

在大型汽车市场中,中国享受着全球最高贸易堡垒的保护,由此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例如,中国对进口轿车及小型货车征收25%的关税,而美国对这些产品仅征收2.5%的关税。

中国历来都会通过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从而发展起世界规模的产业,然后在想要出口的时候再降低壁垒。四年前,当中国开始加大太阳能组件和风力发电机出口的时候,它取消了对生产这两种产品时使用国产部件的高要求,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及风力发电机制造基地。

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官员一直对允许中国企业进入其市场的某些特定领域十分谨慎,因为中国在这些领域对自己的国内市场仍设置了重重保护。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时候,中国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因此获准维持一定的贸易壁垒,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远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及国内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向其他新兴市场出口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亚洲市场。它们还没尝试向发达国家大规模出口整车,不过向西方市场出口汽车零部件的范围已经很广,且还在增长。J. D. Power公司和其他咨询公司所做的相关分析发现,在汽车质量方面,中国品牌的汽车制造商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区别似乎主要在于中国制造商的工程预算有限。他们往往会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而不是质量。

制造上的弱势在中国制造商整合系统的能力上尤为明显。他们的发动机、变速器、空调系统、车门等是分开设计的。这些部件各自运转可能都不会有问题,但组装起来就不一定了。

汽车的耐撞性一直是中国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难题,这需要很多不同的部件在受挤压时可以按预知的方式发生变形。实际上,在西方进行的初步碰撞测试中,一些中国汽车受撞后会立刻支离破碎,得到了近几十年的最低分。

中国已经开始要求对在国内市场出售的轿车进行碰撞测试,而且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取得进步。鲜为人知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观致汽车最近让汽车行业大吃一惊,该公司的一款汽车在欧洲的碰撞测试中获得了五星的最高评级。

在设计出色、协调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人就可算是世界一流的了。威汉汽车销售公司董事长冯守明表示,在中国组装的福特车(Ford)比在美国组装的更好卖。该公司在武汉拥有一个高挑宽敞的福特经销店和一群西装笔挺、士气高昂的年轻销售员。

"美国组装的汽车,工艺不如中国的好,"他说。"车门装得不那么密合,顾客看到的时候会非常挑剔。"

Hilda Wang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曹莉、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英国核工业向中国投资打开大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英国核工业向中国投资打开大门
Oct 18th 2013, 13:44, by STEPHEN CASTLE, 储百亮

伦敦——本周四,英国表示将允许中国企业入股英国核电厂,并最终获得多数股权。

这项带有限制性条款的协议,为中国快速增长的核工业在英国近20年中新建第一座反应堆的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开辟了道路。

本周四,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参观中国南部一座核电站时宣布了这个消息。

英国的整体计划是在2030年之前,在五处地方修建至少12个新的核反应堆,这个项目即属于其中之一。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难后,德国和日本等国减轻了依赖核电的程度,这个项目却反其道而行之。英国有九座老化的核电厂。

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在一封电邮中对奥斯本的声明进行了总结,称根据两国签署的一项协议,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和国际核能服务公司(International Nuclear Services)等英国公司,也将在中国的核电扩张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自己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在进行中,未来几年里,国内将修建几十座核电站。目前中国拥有17座反应堆。

导致三个核反应堆部分熔毁的福岛地震和海啸发生后,在数月时间里,中国暂停了核电站的修建,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原有步伐,中国已经把目标调低,将2015年的核电发电装机容量预期从5000万千瓦降至4000万千瓦。

中国对英国核工业的兴趣,突破了主要侧重于国内的现状。虽然中国在跟巴基斯坦广泛开展核电合作,但其核电工业仍然主要关注在国内的大型建设项目上。

奥斯本宣布的消息,激起了欧洲国家应该把哪种战略性资产开放给中国投资的辩论。

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在伦敦说,"在民用核能领域,欧洲与中国合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很多法国企业在这些领域与中国合作,所以我不觉得这件事很难接受。"

一些欧洲巨头已经在英国能源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比如法国电力集团(EDF)和德国公用事业企业意昂集团(E.On)。前者是一家法国国有控股的电力公司,英格兰西南部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拟建的核电站应该会由它监督施工和最终营运。英国把核电产业开放给中国投资,使得北京在高度敏感的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引起了人们的疑虑。

英国政府表示,所有中国投资都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本周四称,中国投资者很可能只会拥有欣克利角项目的少数股权,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在后续新电站持有的股份可以是多数股份。"

伦敦研究机构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高级研究员安东尼·弗罗加(Antony Froggatt)说,中国的角色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法国在中国有相关合作。他说,"如果政治关系恶化,我想他们更有可能撤出资金,而不是关掉电站。"

德国希望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厂,在2050年前几乎完全转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但与此同时,英国却正在核电上押下重注。此外,英国虽然也在推动页岩油和页岩气的生产,但也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削减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更新老旧的核电厂来实现。

然而很难确定英国在中国的帮助下能否达成这个目标。欣克利角项目位于萨默塞特郡,其详情估计将于下周初公布,其中包括英国政府给出的电价保证,这可能会导致用户需要交纳更高的电费。英国表示,国家不会为这个预计耗资220亿美元(约合134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提供直接补贴。对国家补贴进行监管的欧洲监管机构可能会对这个数字表示异议。

新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全面并网后,可以为整个英国提供约7%的电力,足够500万户家庭使用,而且不会增加碳排放量。

但是,关于欣克利角核电厂的谈判却漫长而艰难。已经在英国运营15个核电厂的EDF,最初是打算跟英国天然气公司(British Gas)的所有者森特理克集团(Centrica)合作。但森特理克退出了合作的磋商,称参与这个项目不会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这个挫折突显了在西方国家新建一座核电厂代价何其昂贵,风险何其巨大。在法国弗拉芒维尔和芬兰奥尔基洛托,两座由法国设计的核电厂在修建中遇到了技术问题和成本大量超支的困扰。去年,德国的两家大型公用事业企业莱茵集团(RWE)和意昂集团决定,不会将一座本来规划在威尔士落成的电厂投入建设,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以及获得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跟很多欧洲公用事业企业一样,EDF的股价最近也承受着压力。

英国核工业协会(Nuclear Industry Association)是该国的核工业行业协会,其负责媒体关系的主管克斯蒂·亚历山大(Kirsty Alexander)说,EDF找其他公司合作,是因为"前期资本投入非常巨大,要以十亿英镑计算。在核电领域,前15年看不到任何投资回报。"

中国广核集团(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有可能进行投资,它是广东台山核电站的大股东,周四奥斯本就是在这座核电站宣布的这个消息。

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在2011年超过美国,目前为11.45亿千瓦,略高于美国的10亿千瓦。中国核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总容量的1.1%,这个数字在美国约为10%。从实际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来看,核电在中国占2%,在美国占19%。

Stephen Castle自伦敦,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报道。Keith Bradsher自武汉,Stanley Reed自伦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法国驱逐移民事件引发民众抗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法国驱逐移民事件引发民众抗议
Oct 18th 2013, 14:12, by ALISSA J. RUBIN

巴黎— 法国最近将一名19岁的亚美尼亚学生和一位15岁的科索沃女孩驱逐出境,为了能把那个女孩和其家人一同送回科索沃,警方直接把她带离了校车。此事震惊了整个社会,引发的愤怒情绪愈演愈烈,周四,学生群体中爆发了抗议活动,谴责驱逐事件,并要求内政部长辞职。

作为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总统领导的社会党(Socialist)政府的成员,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一直强力倡导遣返罗姆人(Roma)。但他也同样赶走了其他缺少完备移民文件的群体,而且保守派领导的上届政府也一直遵循这样的政策。

周四,政府似乎开始质疑瓦尔斯的判断力,至少是对允许警方把孩子带离学校进行遣返这件事表示质疑。

谈及科索沃女孩的案例,政府发言人纳贾提·瓦洛-贝勒卡西姆(Najat Vallaud-Belkacem)表示,"假如他们真的拦下了一辆校车,在其他同学的面前带走一个孩子,那真的是令人发指。"

遣返科索沃女孩莱奥娜达·迪布拉尼(Leonarda Dibrani)是在围绕法国罗姆族少数民族出现的种族政治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但亚美尼亚学生卡奇克·卡沙特里扬(Khatchik Kachatryan)的情况并不适用。卡沙特里扬已于周六被遣返。

许多人都曾以为,比起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领导的上一届政府,奥朗德政府处理法国罗姆人问题时会采取一种对抗性较小的方式。但目前看来,基本没什么变化。驱逐事件被曝光后,欧盟(European Union)表达了震惊,并扬言要对法国予以制裁。

法国境内约有2万罗姆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来自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居住在城郊地区的临时营地,常常四处流浪。其中某些人被指责组织年轻女孩和儿童进行犯罪活动,专对游客下手,特别是在巴黎、马赛和里昂。

内政部长已经就迪布拉尼10月9日被驱逐一事启动了一项调查。预计周五就会出结果。政府方面也已经承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便会废止驱逐令。

对于罗姆族移民引发的社会问题,瓦尔斯已经越来越直言不讳。9月,他在电视访谈中发出的"必须把他们中的多数人驱逐出境"的言论,引发了一波批评的浪潮。接受BFM电视采访时,他宣称法国"不会欢迎这些人"。

他还在另一次采访中表示,罗姆人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融入法国社会。

他的坦诚比法国政府的驱逐政策还要令人震惊。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法国人都和他意见一致,认为应该驱逐罗姆人。瓦尔斯受到普遍欢迎。

尽管法国人通常觉得,罗姆人总会干些小偷小摸的事,但这并不适用于迪布拉尼。她的老师表示,当着同学们的面,迪布拉尼被迫走下校车、坐进警车里,这让一些人以为她犯了罪。

 迪布拉尼已经在法国住了五年,她的老师们表示,她说一口"流利的法语",这些老师写了一封公开信,对驱逐事件表示抗议。这封信已经被法国捍卫移民儿童受教育权的团体无国界教育网(Network for Education Without Borders)在线发表。

"把罗姆族孩子送回他们毫不了解的国家,他们也不懂当地的语言,我们对这种做法感到极度震惊。"迪布拉尼曾经就读的安德烈·马尔罗初级中学(André Malraux Junior High School)和杜桑·卢维杜尔高级中学(Toussaint L'Ouverture High School )的老师们在公开信中写道。

无国界教育网的发言人里夏尔·穆瓦永(Richard Moyon)称,通过该组织的努力,有孩子在校读书的家庭被驱逐出境的情况已大大减少。但他表示,现任政府"不负责任",因为如果更保守的政府上台,这样的驱逐先例会导致更严厉的遣返政策。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安倍晋三未参拜靖国神社改献祭品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安倍晋三未参拜靖国神社改献祭品
Oct 18th 2013, 11:36, by MARTIN FACKLER

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周四拒绝了支持者的请求,没有参拜在东京的争议性战争纪念神社,而只是礼节性地献上了一份祭品,这是安倍今年第三次拒绝参拜,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免惹怒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

自从去年12月上台以来,鹰派的安倍晋三一直受到外界的密切关注,外界想要看到,他是否会展示出可能具有挑衅性的、民族主义的一面,这样的举动可能会使日本陷入孤立,同时破坏他恢复日本在该地区地位的努力。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正日益增强。在当选日本首相之前,安倍曾誓言将参拜这个称为靖国神社(Yasukuni)的地方,以证明他正如许多分析人士所说,深信日本并非二战中的侵略者。

不过,在当选日本首相之后,安倍晋三一直小心地避免一些言论和行为,以防止激起该地区的愤怒,以及防止被中国指责成危险的修正主义者。分析人士说,安倍此举可能也是美国方面施压的结果,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最主要盟友。美国已经警告日本,在东海一系列无人居住小岛的控制权问题上,不要加剧与中国业已紧张的僵持关系。

靖国神社供奉的是战争中的日本死难者,包括已经被定罪的战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可能会激起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强烈反应,因为这触及了与战争历史有关的敏感问题。许多日本保守派人士说,参拜行为不应该被政治化,因为这只是为了纪念日本在战争中的死难者,包括在二战中死亡的310万军人和平民。

不过,靖国神社不光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场所,也是极右势力的聚集点,部分原因是靖国神社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把日本描述为一个意在把亚洲从西方殖民者那里解放出来的正面角色,却在战后的东京战争罪审判中被不公正地贴上了罪犯的标签。在许多中国和韩国人看来,靖国神社就成了日本拒绝忏悔其在20世纪对大部分亚洲国家实施帝国主义侵略的证据。

在本周四开始的一年一度的秋季大祭,安倍第三次遇到了参拜靖国神社的呼吁,这些呼吁来自他领导的执政党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右翼忠实支持者,此前的两次分别发生在今年4月的春季大祭以及8月15日二战结束68周年纪念的时候。与前两次一样,安倍以首相的名义献上了一个传统的祭品,不过是自掏腰包,此举明显是为了在不需要做出过于官方的姿态或是参拜靖国神社的同时,讨好支持者。

安倍献上的祭品叫做"真榊"(masakaki),这通常是一根经过装饰的榊树枝,或是榊幼树的盆栽。榊是一种常绿乔木,在神道教中被奉为神树。

中国外交部周四谴责了安倍的行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侵略历史"。她还说,日本领导人应该"尊重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在安倍之前的两次献祭之后,中国政府也谴责了他的行为,不过如果他真的参拜了靖国神社,预计批评的措辞会更加激烈。

日本政府高级发言人、内阁官房副长官加藤胜信(Katsunobu Kato)周四告诉记者,纪念为国家死去的人"理所应当",但他拒绝对安倍献上祭品一事发表评论。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广告盈利下降,谷歌发展移动设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广告盈利下降,谷歌发展移动设备
Oct 18th 2013, 10:21, by CLAIRE CAIN MILLER

旧金山——过去十多年来,谷歌(Google)搜索广告业务似乎有着几近魔术般的生财能力。但是如今这种魔力开始慢慢减弱,因为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移动设备,而谷歌在这上面的广告就没那么能赚钱了。

在谷歌拿出了好过预期的第三季度财报后,股东们在周四的盘后交易中将股票推高了8%。然而这份财报依旧暴露了公司面临的深层次挑战:随着桌面搜索、广告业务以及在美国的整体业务趋于成熟,公司的增长速度在放慢,单位广告销售盈利在下降。

问题在于移动广告的费用为桌面广告的一半到三分之二,虽然它们最终促成购买的几率仅为桌面广告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那是因为广告商还没找到移动广告的最佳形式,这类广告的效率跟踪相对比较难,在小屏幕设备上购买对消费者来说也更麻烦。

在一次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谷歌高层表示对这个挑战是了解的,他们强调公司正在向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迈进,此外还在开发硬件和商务服务等非广告类业务。

"多年来大家一直在谈多屏幕的世界。现在已成事实,而且是少有人预料到的程度,"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说。他说多数消费者拥有不止一台设备,而家居使用以及眼镜、手表等佩戴使用的设备会出现激增。对手表的提及格外引人瞩目,谷歌在考虑制造一款手表,但还从未公开宣布过这个消息。

每天有150万台Android设备被激活,而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首台摩托罗拉(Motorola)手机——Moto X。公司在鼓励广告商转向移动平台,比如所谓的"增强推广活动",要求它们在购买桌面广告的同时也买移动版广告,同时推出了一些新工具,比如可以在各设备上跟踪消费者,然后告诉推广者,该消费者是否在手机上搜索某物品后,到电脑上进行了购买。

佩奇还提到了一些长期研究项目,比如由谷歌提供资金支持的医疗创业公司Calico,打算调查人的衰老及其成因。"要将和谷歌的规模相称的、数量可观的一笔钱投在投机性的东西上是很困难的,"佩奇说。"你们也许应该要求我做出更多长远的投资。"

仔细看谷歌的营收增长,可以发现主要的增长动力在欧洲的部分地区以及巴西和日本,还有Google Play上的应用销售,而这部分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微乎其微。

"总的来说,谷歌在做的事,正是它应该做的,投资新兴市场和移动技术,"施蒂费尔·尼古劳斯公司(Stifel Nicolaus)的互联网分析师乔丹·罗恩(Jordan Rohan)说。"目前我们还没看到任何跟这些相关的盈利,但它们在推高营收,有朝一日会带来更多可盈利的业务。"

然而在谷歌的核心业务,也就是广告销售上,广告商为每次广告被点击所支付的费用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下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主要是因为移动广告的费用比桌面少。

据eMarketer的数据,谷歌在网络广告上依然领先,拿走了所有数码广告收入的41%和移动广告收入的53%。然而广告业务正在它眼皮子底下发生转变。

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据数码营销公司Search Agency的数据,上季度谷歌在电脑上得到的广告点击数量是不升不降的,而平板电脑上的点击量增加了63%,手机上增加了一倍以上。与此同时,电脑广告正在变得更加个人化和自动化。

随着广告业的形势转变,谷歌开始向广告商提供新工具。上周公司宣布了一项改动,让它可以将人们的照片、评论等社交网络活动显示在网络广告上。它在努力争取电视广告业务,包括推出了两款新产品——用于在电视上看网络视频的Chromecast,以及超高速互联网和电视接入服务Google Fiber,后者目前仅在堪萨斯州堪萨斯城可以用上。

谷歌的广告创新已经引来隐私倡导者和一些消费者的批评。近几周,谷歌在广告中使用个人信息的计划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Gmail中的个人化广告也惹来了官司。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国会开始艰难预算谈判以避免危机重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国会开始艰难预算谈判以避免危机重现
Oct 18th 2013, 08:51, by JONATHAN WEISMAN, JACKIE CALMES

华盛顿——美国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的发生,政府也重新投入运转,在此背景下,国会的谈判者于周四投身于艰难的预算谈判,以避免数月之内重现危机。他们迅速达成一致,要降低自己的着眼点,不涉及两党过去三年里一直未能谈成的那类大交易。

自终结僵局的协议于周三晚间获得批准之后,达成交易的责任一夜之间就从参议员领袖手中转移到了预算委员会(Budget Committee)领袖手中,他们是华盛顿州民主党参议员帕蒂·默里(Patty Murray)和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保罗∙D∙瑞安(Paul D.Ryan)。这两位议员虽然职位稍低,但却拥有各自党派的忠诚拥戴,因此依然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推销员。此外,政治方面的压力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不过,长达16日的政府停摆和政府迫近债务违约的局面造成了可观的经济成本,放大了各方对两党取得突破,哪怕是较小突破的需求。

周四,奥巴马总统在白宫表示,"目前的关键是达成一个预算,这个预算应该削减我们不需要的项目,填补无助于创造就业岗位的企业税收漏洞,为有助于我们实现增长的项目——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和研究——腾出资源。"他的话给国会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与此同时,他将在谈判中扮演什么角色还不明朗。

在12月13日这个期限到来之前,参众两院的新预算会议究竟能拿出什么结果?这个问题依然笼罩着深切的怀疑,其根本原因是过去三年里,国会始终未能就削减赤字和支出投入达成所谓的大交易。12月13日的期限足以让国会继续为政府维持运转提供拨款,直至明年1月15日。

随着谈判范围的暂时缩小,搁在谈判桌上的是过去的失败谈判留下的建议,也就是寻找可以削减的其他项目,如农业补贴、联邦养老金、美国邮政服务(Postal Service)和失业保险,以及填补相对较小的税收漏洞,数额可能仅为550亿美元。

双方依然有希望达成决定性的预算协议,尽管如此,三周的预算危机还是搅乱了美国政坛的权力架构。

总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决心,自始至终团结在一起的民主党人确信,在总统的支持之下,自己以远比以前强大的姿态进入了下一轮谈判。已打出关闭政府这张王牌的共和党人则受到了削弱,内部分化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

本周四,共和党领袖、肯塔基州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对保守的《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 )表示,"政府停摆不会被拿来讨论。"他的话反映了共和党在进入下一阶段谈判时的追悔心态。

即使如此,共和党进入新谈判时仍然拥有一个优势:如果谈判失败,名为自动减赤的下一轮全面支出削减计划将会自动生效,力度甚至比第一轮还大。民主党远比共和党更想避免这种结果。

瑞安和默里都对谈判发表了积极的看法。

瑞安说,"我们的目标是为美国人民谋福利、控制债务、精明地减少赤字,同时采取一些我们认为能促进经济增长、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的措施。"

默里说,"我们认为,双方可以找到共同立场。"

从定义来看,共同立场意味着不存在大的交易。如果有大交易,双方就需要对一个存在根本差异的问题进行艰难得多的磋商。这个交易就是,以共和党反对的提高征税来换取减少医疗保险(Medicare)、医疗补助(Medicaid)和社会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等方面的开支,而民主党一直誓称,如果不控制对富有个人或企业的税收减免,他们就不接受上述做法。

在最后关头达成协议后,美国政府饱受损伤、精疲力竭,在预算问题上几乎回到了3月份的状况。今年3月,国会共和党人和白宫未能阻止自动减赤在军事和国内事务项目上生效。

由共和党领导的众议院和由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分别通过了差异显著的预算方案,尽管民主党多次尝试组织旨在弥合差异的会议委员会,共和党却一直予以抵制——这种情况直到本周才改变。

周三,国会决定维持政府开门至1月15日,将美国债务上限到期日延至2月7日,并且通过另一项国会动议决定进行正式的预算协商。

马里兰州众议员、众议院民主党首席谈判代表克里斯·范霍伦(Chris Van Hollen)说,"没人能保证成功,但我们能说的就是,如果我们不努力、不团结起来、不进行对话,失败就是必然的事情。"

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谈判人员在周四的一次关门早餐上基本达成一致,不会达成内容包括大量新税收以及对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福利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协议。长期看来,老龄人口增长带来的更多福利支出会增加政府负债。

他们一致同意,谈话的目标将是出台一项更为适度、能够树立信心的政策,以之取代2014年的自动减赤。谈判人员还可以确立更高的目标,制定一个能在未来九年内节省至少1万亿美元的协议,以便完全取代不留余地的自动减赤政策。但双方都对此不抱希望。

助手们说,奥巴马试图在白宫的电视讲话中表现出妥协的口吻,有些共和党人却还是认为,他听起来有些为自己党派的胜利得意。他提出的预算目标比国会谈判人员所设定的范围更广,但两党领导人都没有把这个目标排除在外。

"与过去几年相比,这应该不难,因为我们的开支已经比几年前少了一些,"奥巴马说。"我们的赤字是几年前的一半。现在的债务问题具有长期性,我们完全可应对这个问题,不用亏待我们的孩子、不用亏待我们的孙辈,也不用损害当前这代人通过辛苦工作换来的安全保障。"

翻译:张薇、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卡通版习近平教你怎样成为国家领导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卡通版习近平教你怎样成为国家领导人
Oct 18th 2013, 07:34, by 王霜舟

比起出了名严肃的前任胡锦涛,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显得更为真诚自然。不过,在一则刚问世的卡通视频中,习近平及其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显得要比中国惯常的描绘有趣得多。

这则时长五分钟的视频有中英两个语言的版本,展现了美国、英国和中国选择领导人的过程。中文版三天前出现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优酷上,已经吸引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

字幕中显示的视频来源是"复兴路上工作室",而外界对其基本一无所知。总部位于广州的南都网数字报首先对视频进行了报道,文中称未能检索到该工作室的其他信息。

"复兴路上"的用词与中国的官方宣传有着密切的联系。稍有变化的"复兴之路"被用作国家博物馆一个展览的标题。该展览描绘的是,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共产党在建设中国中所起的作用。

该视频在网上存活了这么长时间,这说明官方宣传机构要么是与它的创作有一定的关系,要么是至少予以了默许。这则短片反映出,官方试图将中国的领导人选拔描绘为一个公平而有序的过程。习近平的笑脸被安在了卡通躯干之上。

在亚洲的多个民主之地,用卡通来表现政界人士是常事。比方说,台湾选举期间,漫画风格的候选人笑脸被印在了大巴、海报和名片上。

不过,在中国大陆,这样轻松地表现领导人就不那么常见了。最近的一次例外是制作中的一部关于少年毛泽东的动画片。

这则展现如何选择领导人的新动画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其中表现了习近平在中国官场各个级别往上跳的过程,有些像是电子游戏《大金刚》(Donkey Kong)中的主人公,只是没有了滚动的圆桶。视频中并未提及中国政坛的各个派系、习近平"太子党"身份——他的父亲是党的元老之一——的重要性,或是选拔领导人过程中时或出现的党内激烈博弈。最接近的地方就是有几句话提到,每个中国领导人向最高职位升迁的过程中将经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

不过,美国政治的一些混乱领域被重点表现。英文版中谈到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称,"没有雄辩的口才、超强的体力,尤其是源源不断的雄厚资金,那是万万走不下来的。"搭配的画面是贝拉克·奥巴马挥舞着成堆的现金。

在描绘中国领导人选拔过程的部分,讨论了官员面临着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等问题的更高期待。视频中还讲到,民众在网上揭发官员不当行为,从而带来了更多的监督。

视频的结尾部分含蓄地嘲讽了那些声称中国政治体系需要民主化的批评人士。旁白是这样说的,"条条大路通总统,各国各有奇妙招。'全民总动员'、一战定乾坤的票决也好,'中国功夫'式的长期锻炼、选贤用能也好,只要民众满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这条路就算走对了。"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Shi Da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斯诺登否认将NSA机密文件带至俄罗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斯诺登否认将NSA机密文件带至俄罗斯
Oct 18th 2013, 05:34, by JAMES RISEN

华盛顿——本月,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在一次内容广泛的采访中说,他今年6月逃到俄罗斯时并没有携带任何NSA的机密文件,并保证俄罗斯情报官员无法获得这些材料。

斯诺登称,飞往莫斯科之前,他已把自己获得的机密文件全部交给了在香港遇到的记者,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拷贝。他说,他之所以没把这些文件带到俄罗斯,是"因为这样做不符合公众利益"。

他还说,"亲身携带这些材料的拷贝,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吗?"

他还坚称自己有能力不让中国间谍获得这些文件,因为他对中国的谍报能力很了解。他说,作为NSA承包商雇员,他曾以中国的活动为行动目标,还曾教授关于中国网络反间谍活动的课程。

他说,"俄罗斯和中国获得任何文件的可能性为零。"

美国情报官员曾表示,非常担心这些文件落入外国情报部门之手,但斯诺登说,他相信NSA知道,他并没有与俄罗斯或中国合作。他说,他公开表示自己不再携有任何NSA文件,正是为了解释,他为何确信俄罗斯无法获得这些材料。他说,此前他之所以不愿意透露这个讯息,是因为担心相关记者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上周,在一次持续数天的深度采访中,斯诺登对美国官员和其他批评者对他的指控作了详细回应,提供了一些新的情况,有助于人们了解他为何对NSA感到失望,为何决定披露这些文件。他还谈论了文件泄露所引起的关于监视的全球争论。此次采访通过加密的网络交流进行。

隐私维护倡导人士对30岁的斯诺登表示赞扬,政府官员则称他是叛国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因为向媒体泄露NSA文件,他还面临《反间谍法》(Espionage Act)项下的指控。他在采访中说,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揭秘者,之所以揭露NSA监视网的相关信息及其大量采集通讯数据(其中包括美国人的通讯数据)的做法,只是出于美国的最大利益。

他还说,对情报工作范围的公众讨论十分必要,而他引发了这种讨论,因此对美国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这些项目若是秘密持续,危险比遭到曝光大得多,"斯诺登说。他还表示,与任何具体的监视行动相比,他更担心的是美国人对NSA监视范围的无知。

"只要能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即便是最具攻击性的不道德项目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因为人们知道它、支持它。"他说。"但是,秘密实施的项目没有受到公众监督,所以不具有这种合法性,这就是个问题。这种做法还意味着'暗中控制'的标准化,而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公众对能造成巨大公共影响的决定毫不知情。"

斯诺登说,他在香港期间从未想过叛国,在俄罗斯时也是如此。俄罗斯将为他提供为期一年的庇护。他说他可以确保中国间谍无法获得相关材料,NSA也知道他做到了这一点。他说,他在情报部门工作时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并且补充说,在NSA对中国采取的行动中,他曾经"有权接触每个目标、每个活跃行动。所有行动。"

"如果这一点没有保障的话,"他还说,"NSA就会无数次地拍着桌子谴责泄密事件造成的损害。然而,NSA并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来说明泄密事件造成的损害。除了一些匿名前官员所说的'我们认为'、'或许'、'必须假定'之外,他们什么也没说。他们没说'中国将会潜伏起来',也没说'中国军方把我们关在了门外'。"

周四,NSA的一名女发言人没有回应对斯诺登的声明置评的请求。

斯诺登说,泄露NSA文件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最晚是在中情局(CIA)日内瓦站做技术员的时候,他已经产生了这种想法。斯诺登说,在那里的经历增加了他对情报工作的怀疑,同时也使他确信,通过控制链来工作只会带来惩罚。

他驳斥了《纽约时报》上周的报道,该报道披露,他在日内瓦工作时,上司在他的人事评估报告里放入了一段负面评语,原因是怀疑他试图窃取无权接触的机密文件。(后来,CIA否认了他受到斥责是由于这个原因。)斯诺登说,那段评语是一名高级经理放入他的档案的,为的是对他进行惩罚,因为他试图警告CIA,电脑易于受到攻击。

斯诺登说,2008年和2009年,他在日内瓦担任电信信息系统员,负责从信息技术、电脑网络到维护供暖和空调系统的所有事务。他开始奋力争取升职,但却卷入了一起被他称为"鸡毛蒜皮的电子邮件口角"的事件,他在事件里质疑了一名高级经理的判断。

斯诺登说,几个月之后,写年度自评的时候,他发现了CIA的人事网络申请软件的缺陷,这些缺陷将使申请资料易于受到黑客攻击。他说,他向上司提出了警示,他的上司却建议他放下这件事,不要捣乱。他说,技术团队也把他晾在一边,但他的上司最终批准他测试系统,以证明系统确有缺陷。

斯诺登说,他遵命进行了测试,方法是以"一种非恶意的方式"给他那份显示系统存在隐患的评估文件添加了一些编码和文本。斯诺登说,他的直接上司签署了测试结果,通过系统把它发了出去,级别更高的一名上司却大发雷霆,并且在斯诺登的人事档案里加入了批评性的评语,这名上司恰巧是斯诺登早些时候质疑过的那个人。

斯诺登说,他曾考虑向CIA的监察长投诉此事,因为他觉得这是报复。他还说,他想不起自己是真的提出了投诉,还是说一名上司劝服他放弃了投诉。CIA的发言人拒绝就斯诺登对这一事件的陈述及他是否提出过投诉发表评论。

不过,斯诺登说,这个事件让他确信,试图通过体制解决问题只会招来惩罚。他说,他听说过一些人因为揭露情况而受到报复的事情,其中包括托马斯·A·德雷克(Thomas A. Drake),后者因为向《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披露NSA在分包中滥用公款而受到迫害。(上周,德雷克在莫斯科会见了斯诺登,给他颁发了一个奖项,以表彰他的行为。)斯诺登还知道,有一些NSA雇员曾因在一封连环往来的电子邮件中让一名高级经理受窘而卷入麻烦,邮件里包含着这么一句话,"这里是PLA还是NSA?"PLA指的是中国军队。

斯诺登补充说,情报机构内部"有许多异议人士,其中有些人甚至相当容易被看出来。"不过他说,人们被"恐惧和虚伪的爱国主义表象"约束住了,他把这种状态形容为"对权力的顺从"。

斯诺登说,他相信,如果他试图以内部人士的身份质疑NSA的监控行动,他的努力"肯定会遭到永久性的掩盖",而他自己也"早就身败名裂,早就完蛋了。"他说"这个体制不管用",还说"你必须向不当行为的最大责任人报告不当行为"。

斯诺登说,他之所以最终决定采取行动,是因为他发现了监察长在2009年提交的一份机密文件,文件阐述了NSA在布什(Bush)政府期间未经授权展开的监听项目。他说,他是通过"脏字眼搜索"找到这份文件的,按他的描述,这种搜索是系统管理员检查电脑系统,搜索不当内容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删除这些内容,清洁系统。

他是这么说这份报告的,"它的机密等级太高了,不应该放在现有位置"。他打开文件,只是想确认它不属于现有位置。他说,看到它披露的信息后,"好奇心就占了上风"。

他还说,他读了这个绕过现有监管法律的计划,之后得出结论,该计划是非法的。他说,"如果级别最高的政府官员都能违法,不必担心受到惩罚,甚至不必担心任何后果,那么秘密机构就会变得无比危险。"

他不愿透露自己阅读前述报告的确切时间,也不愿讨论他为泄密而收集NSA文件的后续行动发生的时间。不过他说,读到这份报告的事情促使他用行动实践自己的决定。他说,"读到这样的东西,你不可能意识不到,它对我们拥有的所有这些体制意味着什么。"

斯诺登说,他披露NSA相关信息的决定带来的影响大于他的预期。他还说,他没有干涉得到文件的记者都写了什么。他说,他把文件交给他们,是因为他想让"公布文件的决定远离"自我偏见的影响,还因为"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就位,可以确保记者的工作不受干扰。"

斯诺登拒绝提供自己在莫斯科的生活条件细节,只是说他没有受到俄罗斯政府的控制,可以自由地四处走动。

翻译:陈柳、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不要让福利制度吃掉孩子们的未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不要让福利制度吃掉孩子们的未来
Oct 18th 2013, 00:10,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政府停摆的危机终会消退。两党也终会再次尝试在税收、投资和福利上达成协议。不过,我敢打包票,这种谈判产生的一个后果将是:老年人、华尔街和工会统统会拥有发言权,并让他们各自的利益得到保护。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小规模的修修补补,因为一旦有人指责"拿老人开刀来弥补赤字"或是让"死亡陪审团"来裁定如何合理分配临终医疗,我们的政坛人士就会一溜烟地跑掉。这一次能有什么不同吗?在没有经济崩溃的威胁时,只有一样东西可能催生有意义的变革,那就是一场有关税收、开支和福利改革的民众运动,而领导者应是组织性最弱却会被短视思维影响最深的人——今天的年轻人。

不管年轻人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是我们拖延问题的真正受害者。等我们婴儿潮一代都退休了——现在的速度是每天退休7000到1.1万人,如果目前的税收和福利制度不变,那就不会留下多少给今天的Facebook世代。不过,有多大的可能性看到他们从Facebook中抽身,来到父母面前,不仅要求富人尽其责,还要求上一代整体给这一代留下财富?真可惜,年轻人根本不关心。但是,果真如此吗?

等一下!是谁在向伯克利(Berkeley)、斯坦福(Stanford)、布朗(Brown)、南加大(USC)、鲍登学院(Bowdoin)、圣母大学(Notre Dame)和纽约大学(NYU)成群的学生演讲,敦促这些"未来的老年人"展开保护自身权益的运动?他就是因预测次贷泡沫破裂而大赚一笔的传奇投资人斯坦·德鲁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而相伴左右的常常是哈莱姆儿童社区组织(Harlem Children's Zone)的主席杰弗里·卡纳达(Geoffrey Canada)。德鲁肯米勒是该组织最大的资助者。不过,他们二人为何要举办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式的校园巡回活动,既不唱歌也不跳舞,只是向一群年轻人展示,假如当前的税收、增长率、国防开支和福利制度保持不变,他们就会遭受严重打击?

上周在圣母大学,面对异常拥挤的人群,德鲁肯米勒说,"我们这代人,我们60年代把总统拉下了马,因为我们不想与越南打仗。人们都说,年轻人不投票;年轻人不在乎。我希望,过了今晚,你们会在乎。你们和后代都面临着显而易见的危险。"

每当(我的朋友)德鲁肯米勒受到同样来参会的老年人质疑,他这是企图挑起代际战争的时候,他都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不,战争已经开始了,孩子们输了。我们不过是想给他们拿回一些残羹冷炙。"

两人用一个接一个的图表说明以下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开支、投资、福利及扶贫项目为年长者带来大量好处;由于从现在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翻一番,而需要赡养老人的18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只有17%,情况只会变得更糟。这种不平衡将会致使年轻人身负重担,而且在经济增长较慢的情况下,这将迫使政府削减对基础设施项目、学前教育计划(Head Start)及医疗和科技研究方面的投资,而这些研究能够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也能为将来创造就业机会。

德鲁肯米勒并不想要自己获得减税。他将社会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及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视作重大成就,因为它们降低了年长者的贫困率。他和卡纳达只是坚信,年轻人只有发起反越战规模的行动才能打破特殊利益网,迫使政治人士进行改革,实际上,这些改革将会为现在及未来的老年人、如今的中产阶级及想要成为中产阶级的人提供保障。(请看他们在纽约大学的演讲:http://www.youtube.com/watch?v=fbgIiAnpcPc

德鲁肯米勒鼓励年轻人自己构思解决方案,不过,当被问到如何解决时,他建议:增加对资本收益、股息及附带收益的税率——目前主要向富人和老年人倾斜——使它们达到劳动所得税的水平;促使所有消费者在获得医保的时候对价格更加敏感;对社会安全福利和联邦医疗保险申请者的资格进行调查,确保它们惠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逐步上调获得福利资格的年龄下限,取消公司税,以便那些真正创造工作机会的人拥有更多资源来创造工作岗位。

卡纳达解释称,在哈莱姆儿童社区,"我们已经向所有的孩子承诺:如果你们遵守游戏规则,在学校表现优秀,避免吸毒、成帮结伙、犯罪及少女怀孕问题,我们就会帮助你们进入大学,走上成为中产阶级的道路",以及走向一个有财务保障的未来。但他还表示,"我今年61岁,如果仍不减少目前在我这一代人身上的资金投入,我的孩子们将丧失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社会服务、教育及医疗服务的机会。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就是在要求哈莱姆的贫困儿童资助总体上比他们富裕的上代人,然后使他们负债累累。看着他们生活在一个吃掉下一代粮食种子的国度,我感到非常气愤。"

翻译:黄铮、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撤销“两房”,到底好不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撤销"两房",到底好不好?
Oct 18th 2013, 00:38, by LISA PREVOST

取消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风声,目前还只是风声而已。但在国会考虑是否以及如何取消"两房"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警惕,一旦政府介入住房金融市场的程度显著降低,消费者将来的借贷能力或将大受影响。

"消费者可能面临无法获得担付得起的抵押贷款的风险,"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住房金融与政策主任朱莉娅·戈登(Julia Gordon)表示。

房利美和房地美近年来饱受诟病,因为"两房"曾大量投资高风险贷款,结果在金融危机期间让纳税人掏了18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04亿元)的救助金。此后,"两房"吸取教训,专注于针对优质抵押贷款(Prime Mortgage)的担保和保障,同时也发挥填补私人资本逃离所致亏空的作用。目前,"两房"持有或担保着美国的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

随着住房市场渐渐复苏,国会拟将部分或所有风险重新转移给私营部门。上个月(2013年8月——译注),奥巴马总统表态支持参议院两党的提议,逐步取消政府担保的"两房",并成立一个新机构取而代之,大幅降低政府介入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程度。

众议院拟定的一部竞争法案甚至更加激进,该法案提议将抵押贷款市场完全私营化。

即便"两房"的取消在所难免,政府也应保留其部分担保,以确保房贷的广范覆盖和安全性,戈登表示。

"市场私营部门喜欢盯紧每一笔贷款——他们只给百里挑一的客户发放贷款,"她说。"政府如果撤出太多担保,就会催生真正的细分市场,只有财力雄厚、且信用评分无懈可击的人,才能拿到优质、安全又优惠的抵押贷款,而其他人就都与之无缘了。"

戈登曾就职于联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她援引分析资料估计,如果政府担保的比重继续维持"相当大"的水平,借贷成本会上升0.5个百分点;而如果政府完全撤出担保,借贷成本则会足足上升一个百分点。之所以会多出半个百分点,是因为"市场会对高风险贷款保持警觉,"海军联邦信贷协会(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的企业经济学家艾伦·麦克伊钦(Alan MacEachin)表示。海军联邦信贷协会是弗吉尼亚州的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400万名会员。"如果风险更大了,市场就需要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就是说,借款者必须承担更高的利率或风险溢价。"

一旦政府的资助大幅减少,借款人或将不得不承担更多首付,麦克伊钦说。他补充道,"贷款条件还会更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在本轮次贷危机当中,若政府不介入,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麦克伊钦认为,至少近两年还不太可能发生任何改革。特别是,如今已处盈利状态的"两房",正在替政府偿还那笔"相当可观"的救市资金。

而个人理财网站MyBankTracker.com的联合创始人亚历克斯·马特杰内克(Alex Matjanec)指出,尽管人们普遍对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负面看法,但有关改革的讨论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两房"发挥的积极作用。

改革派的中心论点之一,就是一旦取消"两房",纳税人就无需被迫去救助这两家管理不善的机构。但是马特杰内克认为,这种说法看似是在保护纳税人,实则站不住脚。

"一旦某家大银行倒闭,"他说,"我认为政府还是会像对待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一样对待它,无论如何都会给予救助的。"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9月8日。

翻译:彭月明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
Oct 18th 2013, 00:33, by 乔·诺切拉

《1984》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伟大著作。在这本预言式的小说里,他把极权主义进行了逻辑推演,展示了它在极端情况下的模样。政府以老大哥的形象出现,监视一切、知道一切。党重写历史,掌控当下。异端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供群众批判。还有一个真理部宣传着党的三大口号: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戴夫·埃格斯(Dave Eggers)的新小说《圆圈》(The Circle)中,也存在着奥威尔式的三条简短口号。他是不是有意模仿《1984》来构建《圆圈》?对此我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但我知道,他的新书最后也很可能具备同样的预见性。

埃格斯这本书的主题是,如果按照逻辑推演,丧失隐私的情况达到极致,将会出现怎样的景象。他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政府上,而是放到了日复一日地闯入我们隐私地带的科技公司身上。你将看到,圆圈是一家硅谷公司,是谷歌(Google)、Facebook和Twitter的邪恶混血。埃格斯成功地捕捉了此类公司的文化——免费、工作狂,外加虚情假意——就算夸张也夸张得不多。

圆圈公司拥有巨大的权势,因为它已演变为互联网的主要门户。由于几近一统天下,它有能力从每个用户身上搜集大量的数据,进而能在几分钟之内找到任何人的下落。它甚至搜集了很多非用户的数据。圆圈已开始在各种地方安置小型隐蔽摄像头——公司高层坚称,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犯罪。它还想往小朋友体内植入芯片;公司声称,这样就能够避免诱拐。圆圈呼吁政府保持"透明",意思是说,议员需要佩戴微型摄像头,这样全世界都能看清他们的一举一动。最后,那些拒绝佩戴的议员发现,自己成为了怀疑的对象——毕竟,他们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而这,就是圆圈公司的逻辑推演下的结果。

当然,没有一个公司员工认为自己在作恶。恰恰相反,他们自视为梦想家,只有一个善意的目标: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跟现实世界里的许多硅谷高管的想法如出一辙。

圆圈公司的一名创始人在对员工讲话时提到,"我们即将迎来第二次启蒙运动。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不会允许人类大多数的思想、行为、成就和知识流逝,就像从一个漏桶里溜走。"公司相信,如果它能消灭人的秘密,那么大家就不得不无时无刻做最好的自己。它甚至还有一种想法,要让政府要求选民使用圆圈系统——这样就能强制他们在选举日投票。当然,对于掌握在手中的数据,公司也找到了很多方法来赢利。至于说消灭隐私的负面影响,圆圈的高管大手一挥,似乎认为太无足轻重,根本用不着考虑。

此番对未来的展望是否过于离奇了?当然是,不过也没有超过《1984》的程度。《圆圈》一书设想的是,如果我们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的话,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实际上,让人震惊的是,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因为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揭秘,我们现在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有能力阅读我们的电子邮件并监听我们的电话。我们在Gmail账户中使用的关键字,会被谷歌用来显示相应的广告。让人联想起奥威尔的是,Facebook有一个首席隐私官。它上周取消了一项隐私设定,于是每个Facebook用户都能搜索到任意一个该网站的用户。第二天,谷歌就推出了一项计划,允许它利用消费者的言论和好恶来推介受他们青睐的产品的广告——谷歌之所以知道这些信息,是因为,好吧,谷歌全知全能。

所以,就算还没有走到埃格斯描绘的那一步,我们也在越来越靠近。我没有Facebook或者Twitter账号。但每隔几天,我总会收到这两家公司中某一家的电子邮件,告诉我谁谁谁正等着我加入他们的行列,进入社交媒体的世界。邮件中选取的人士,即那些我潜在的"朋友",往往不过是我在生命中短暂接触过,绝不是什么真正的同事。这些公司知道我还认识这些人,真让我不寒而栗。

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什么事情,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也许一开始你就不应该去做这件事。"这句话很像出自戴夫·埃格斯笔下的人物之口。这种思维方式或许哪天就会让我们失去最后的一点隐私。《圆圈》真是警世良言。

(如果大家还惦记着,那么,以下就是《圆圈》里的三大口号:

共享即关怀。

秘密即谎言。

隐私即盗窃。)

翻译:邓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澳洲学者提出美中共存的亚太格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澳洲学者提出美中共存的亚太格局
Oct 18th 2013, 00:44, by JANE PERLEZ

澳大利亚一直是美国最忠诚的盟友之一,但由于澳大利亚经济严重依赖对华的铁矿石出口贸易,澳大利亚的态度如今有点模糊。那么,澳大利亚的一名前国防官员提出一个可能激怒美国的观点——美国应该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分享权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国抉择:美国为什么应该分享权力》(The China Choice: Why America Should Share Power)一书中,澳大利亚2000年国防白皮书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战略研究学教授休·怀特(Hugh White)称,通过照顾中国的利益,美国将会降低在他看来不断增长的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怀特认为,这绝不是华盛顿某些人所说的绥靖政策,而是一种现实的解决办法,它能够解决许多人眼中的未来几十年的主要问题:中国和美国将如何解决它们的根本分歧。

他说,如果这两个国家继续在太平洋争夺主导地位,结果将是一场新的冷战——或者更糟,一场公开的冲突。许多美国分析人士同意,中美两国间是有可能发生冲突的,而且可能性或许还在不断上升。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正在中国面前遭受挫败,并必须考虑一个分享权力的方案才能避免战争。

"美国和中国在该地区扮演着不同且不兼容的角色,这驱动了两国的战略对抗,"怀特在最近访问北京时说。他在北京与几个学术团体进行了对话,包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一批基本上并无异议的听众。"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而与之相反,中国的最低目标至少是与美国平起平坐。美国想要独大,中国想要平等,这本身就是不兼容的。"

中国和日本在东海对几座岛屿存在领土争端,这些岛屿在中国被称作钓鱼岛,在日本被称作尖阁诸岛(Senkaku)。怀特对这场争端中可能发生的局面,描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前景。

怀特说,"中国正寻求利用岛屿争端向亚洲其他国家证明,面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美国也保护不了其亚洲盟友。"他说,中国愿意就岛屿问题向日本施压,如派遣舰只近距离巡逻,在日本软化立场前拒绝交流,这意味着,中国"有很高的把握,相信美国不会支持日本"。

他警告说,中国"严重低估"了华盛顿支持日本的决心。

怀特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他把双方在东海交火的风险定在20%,交火中,中方或日方会击沉对方舰只、击落对方飞机。他说,这个风险听起来不算大,但是考虑到它将造成的恐怖后果,其风险比表面上看起来要高。

他说,"对于可能导致此类后果的事件,20%的几率已经非常高了。"他估计,一旦发生这样的对抗,日本寻求美国支援的概率将达到90%,而美国提供支持的概率为95%。他说,中国和日本的冲突升级为美中之间战争的可能性很高。

怀特并不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从1995年到2000年,他在澳大利亚国防部担任过多个高级职位,其中包括分管战略和情报的副秘书。由于澳大利亚与美国之间亲密的盟友关系,以及两国之间高度的情报共享,怀特在政府任职期间能够了解美国的一些秘密。

怀特与华盛顿的许多官员共事过,就凭这一个原因,他的观点就吸引了很多关注。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将《中国抉择》列入了今年伯纳德·施瓦茨图书奖(Bernard Schwartz Book Award)的入围短名单。该奖项主要颁发给向大众解释当代亚洲,或美国与亚洲关系的著作。(获奖者将于10月底公布。)他承认,他的观点的确属于很刺激但并不流行的类型。

美国官员的反应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过咱们还是可以一起吃个午饭,"他说。"许多美国官员认为,美国的特殊地位将会胜出。"

1985年到1990年,怀特曾担任时任国防部长金·比兹利(Kim Beazley)的私人秘书。比兹利目前是澳大利亚驻联合国大使。两人是好朋友。那么,比兹利是否同意他的看法?

"他不同意我的观点,"怀特说。"他无法想象一个美国没有最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世界。"

然而,在亚洲,怀特的观点赢得了支持,在一些地区,甚至有人完全赞同,尤其是在奥巴马最近缺席了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亚洲峰会之后。

印尼的两位著名作家、前哈佛尼曼学者萨巴姆·西雅坚(Sabam Siagian)和恩迪·M·巴尤尼(Endy M. Bayuni)上周在《雅加达邮报》(The Jakarta Post)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如果华盛顿与北京通过谈判得出一套新的权力分配安排,而不是寻求通过在该地区拉拢盟国和友邦来遏制中国崛起,可能更有利于美国。"文中还说,"亚洲欢迎的美国政策,势必要与2011年的'转向亚洲'有很大不同,而且要多一些现实,少一些狂热。"

这仿佛是怀特观点的简化版。

休·怀特的著作《中国抉择:为什么美国应该分享权力》已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离乱,叙利亚难民的异乡漂泊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离乱,叙利亚难民的异乡漂泊
Oct 18th 2013, 00:47, by NORIMITSU ONISHI

约旦马弗拉克——今年春天,韦达德·萨尔汗(Wedad Sarhan)在家中阳台上给植物浇水,看着这些植物在度过冬季之后重现生机,她觉得十分开心。小小的阳台上充满了茉莉花的甜美香味。八年前栽种的杏树首次开出了花朵。

几分钟后,一枚火箭弹在阳台上爆炸。韦达德当时站在屋里。她的两个孙女在爆炸中受伤。她们的父亲哈桑(Hasan)立即将一个女儿送到附近的诊所,但他没有意识到那个被埋在衣服堆下面的女儿伤势更为严重。

韦达德找到了她。"我扯着她的衣服把她拖了出来,"她回忆称。"我把她抱在怀里,然后开始喊,'腿没了!'"

当天晚上,萨尔汗一家逃离了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的家乡——德拉,跨越边境来到了约旦,三代人沦为难民。这个大家族已经因为叙利亚内战变得支离破碎,现在又被迫分散在约旦和叙利亚两地。

如今,与其他涌入这个越来越不友好的地区的叙利亚难民一样,来到约旦的萨尔汗家制定了一个模糊的计划,要回到那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家乡。然而就在距离这里仅半小时的车程地方,无情的战争仍在继续,迫使萨尔汗一家在这个新家中重新开始生活。

他们不安地摸索着这个新地方,心怀忐忑地将孩子送到新学校读书,勉强做起新生意。他们通过简短的、时断时续的手机通话了解留在叙利亚的家人的最新消息。

"我们家的故事只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韦达德的长子努曼·萨尔汗(Noman Sarhan)说。"你会发现有些叙利亚家庭的经历没我们惨,还有一些家庭的遭遇则更加可怕。但几乎所有叙利亚家庭都有一些共同点:有亲属遇难或受伤,被拘禁或被通缉。每个家庭都在经历苦难。"

到目前为止,内战已经致使逾200万像萨尔汗一家这样的叙利亚人逃至中东,甚至是欧洲地区。

在马弗里克以南大约40英里(约合64公里)的地方,也就是约旦首都安曼,韦达德·萨尔汗与一个受伤的孙女待在一家康复中心。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她起初还挺高兴的。但在细数家族的损失时,她变得十分忧伤。

她的两个孩子和九个孙辈在约旦很安全。但还有六个孩子和21个孙辈仍然困在叙利亚。一个女儿与家人搬到了一所废置房屋,另一个女儿则在尚未建成的房屋里避难。最小的儿子最近被狙击手击中了左腿。另一个儿子因为从事反抗活动遭到政府军的通缉,正在逃亡。还有两个儿子被拘禁,其中一个被关在大马士革的军事监狱里。韦达德表示,她已经八个月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而她的丈夫——62岁的侯赛因(Hussain)目前被困在家乡,躲在一个由反政府武装掌控的地区,那里经常受到炮弹和火箭弹的攻击。由于担心家中被洗劫,他拒绝离开。

战事出现缓解的时候,他有时会爬到附近的小山上,寻找手机信号。他在挂断电话之前问他的妻子,"我很好,大家还好吗?"

长子的负担

38岁的努曼·萨尔汗说了一个笑话,"约旦人都去哪了?"这个笑话在逃至马弗拉克的叙利亚人中间广为流传。

大多数叙利亚难民并没有前往营地,而是来到了马弗拉克等城市,马弗拉克的人口翻了一倍,达到25万人。由于享有勤劳、机智、擅长做生意的名声,很多叙利亚人都已经找到工作,有时会抢走约旦人的工作机会。还有一些人则开始做生意,包括努曼和他的妻子菲达(Feda)。菲达最近靠着一位表亲投的2.5万美元(约合15.2万元人民币)开了一家发廊。

努曼是萨尔汗家中第一个跨境进入约旦的人。13个月前,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约旦。他们一直住在安曼的一个公寓里,几个月前将房子转交给他的弟弟哈桑,好住的离他受伤的女儿所在的康复中心近一些。除此之外,菲达·萨尔汗在马弗拉克还有亲人,庞大的叙利亚人口成了一个商机。

"我不愿意在约旦做生意,"努曼·萨尔汗说。"我不想在这儿定居,但我需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在叙利亚战争之前,努曼是大马士革机场的一名飞机维修工。

作为家里的长子,努曼从小就明白照顾兄弟姐妹是他的责任。

但像现在这样照料弟弟哈桑和其他亲人,可能会把他拖垮。在战争的形势变换中,努曼和他的国家都看不到什么出路。

一位母亲的痛苦

57岁的韦达德忧心忡忡。她的丈夫已经两天没有打电话了,这说明德拉地区的战事还在继续。目前还没有三儿子的消息,就是照理应该仍被关在大马士革的军事监狱里的那个儿子。

但有些令人宽慰的消息。在数月没有联系后,她的两个女儿中小的那个终于得以看望去年被拘禁的五儿子。他没什么事——并松了一口气。

韦达德说,"我儿子以为我死了。"想到儿子因此感到十分痛苦,韦达德的泪水便夺眶而出。

她的儿子们表示,母亲现在给人感觉把保护孙女杜阿(Douaa)当成了一个使命,火箭弹攻击致使杜阿失去了左腿膝盖以下的部分。当时杜阿只有17个月大。她已经成功地接受了两次手术,现在他们在讨论给她装一条假腿。

对叙利亚造成严重影响的这场战争于2011年3月在德拉爆发。当时,一群男孩在学校的墙壁上喷涂反政府涂鸦,被阿萨德的军队逮捕和虐待,由此引发了抗议。

过去,韦达德的儿子都对政治不太感兴趣。但是,与德拉的很多人一样,他们很快加入了反政府运动,虽然没有直接加入武装斗争,但却在帮忙组织抗议。

儿子的不幸

29岁的哈桑·萨尔汗是六兄弟中唯一没有参加反政府运动的人。

"我只想照顾妻子和孩子,"他说。"我见过他们是如何对待参加革命的人的。我不感兴趣。"

目前,哈桑和妻子拉玛(Lama)还有他们的孩子住在安曼的一套房子里,房子建在一个山石颇多的山腰上。他会乘城市公交送大女儿上学,除此以外,他很少出门。他也很少与住所附近的其他叙利亚难民打交道。

"这附近有一个叙利亚男人,一条腿没了,"哈桑点起一支烟,说道。"我们该谈论什么呢?'我女儿断了一条腿,你也断了一条腿。'"

虽然安全,但是在安曼的和平中,哈桑和拉玛仍然感觉怅然若失。他总说想在杜阿学会用假肢走路之后回到叙利亚,回到德拉。那里有充足而免费的水,盛产水果,生活轻松。他的脸突然恢复生气,双眼圆睁,嘴角浮现少见的微笑。他来约旦才仅仅几个月,所以叙利亚的吸引力仍然很强,另外或许因为他擅长蒙骗自己的记忆,魔术般变出了一个早在31个月、10万人丧生之前就消失了的生活。

哈桑·萨尔汗的住所阳台也朝西,山谷对面有个巴勒斯坦居民区,建在另一个石头很多的山坡上。1967年后,巴勒斯坦难民来这里定居,此后便再也没有离开。

诺曼·萨尔汗几个月前曾住在哈桑家里。他说;"我一年前来这里的时候,其他叙利亚人和我都开玩笑说,我们三四天之后就会回家,最多一个月。现在我们开玩笑说,会不会15年后我们还在这里,然后跟巴勒斯坦人一样还在说回家的事。"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尽管冷嘲热讽,中国仍将投资美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尽管冷嘲热讽,中国仍将投资美债
Oct 18th 2013, 00:54, by 储百亮

美国国会通过避免当前发生债务违约的法案后,中国方面周四作出的反应包括欢迎、警告和讽刺。只有一名退休官员强调这样一个尴尬事实,即目前而言中国别无选择,只能继续与美元捆绑在一起。

中国领导人似乎与美国领导人一样,对美国国会终于达成预算协议感到如释重负,该协议将使美国联邦政府避免债务违约。中国外交部女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政府对华盛顿达成这一协议表示欢迎。

根据《中国日报》网站的报道,华春莹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符合美自身利益,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

但是中国官方媒体的嘲讽和警告很可能继续。

中国政府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违约将给中国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打击,还会带来政治和外交上的头疼问题:如何向中国人民解释政府为什么要把如此多的国家财富投入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尤其是在官方的新华社嘲讽美国无能并呼吁要"去美国化"的时候?

呼吁世界剥夺美国主导地位的那篇如今已出名的新华社署名文章的作者,并没有对美国国会达成协议感到宽慰。

专栏作家刘畅周四写道,"华盛顿的政客没有做一点实质性的工作,只是又一次推迟了全球对美国金融体系信心最终破产的时间。"

这篇并不完全通顺的英文评论继续写道,"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对债务问题采取拖拖拉拉、不负责任的政策,终有一天'山姆大叔'将突破债务限制,苟延残喘的美国经济将滑入不可救药的的深渊。事实上,美国可以自救。"

但是退休的中国政界人士成思危解释说,相比那些刺耳的新闻标题给人的印象,中国的选择更加有限,情况也更加复杂。

在国会通过这项法案前夕,成思危在周三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暂时未能找到其它可以代替美债的保险投资工具。"

这篇报道总结成思危的言论称,"中国持有美债不能减持是不得已之举。中国持有大量美债,一旦减持,将令美债价格进一步下跌。而中国需要稳健保险的投资工具,美债仍是较好选择,暂时找不到其它工具代替。"

成思危是一个退休的经济学家,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算不上共产党权力的顶端。但是他的说法可能反映了一个无情的真相,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客面临潜在违约仍相互角力的行为反应相对低调。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央行数据显示,9月底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为3.66万亿美元(约合22.32万亿元人民币)。根据美国政府数据,截止7月份,中国的1.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美债。很难找到其他投资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的需要,而人民币距离成为广泛使用的储备货币、足以取代美元的地位还相去甚远。

经济学家说,为减少持有如此多美国国债所面临的危险境况,中国要更快地推进国内经济改革,使国民增加支出,让国内消费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评论员余丰慧对新华社说,"痛定思痛。扭转贸易顺差过大,外储增长过快的局面,尽快实现贸易账户平衡。"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