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马航班机神秘失踪,全世界纷纷猜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马航班机神秘失踪,全世界纷纷猜测
Mar 13th 2014, 09:21, by ERIK ECKHOLM

世界各地的餐厅、聊天室,当然还有电视台休息室,全都在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一架现代客机怎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

除了可想而知会有的UFO猜测之外,还有一种想必是开玩笑的说法,那就是电视剧《迷失》(Lost)正在秘密拍摄新一季的剧集。Twitter上有数十种关于MH370的传言,有些是开玩笑,有些比较认真,前述说法也在其中。

在飞行员和航空专家常去的聊天室里,人们对技术方面的可能性进行了更为专业的讨论,比如突然出现的降压,或者大规模的电气故障。他们还就应答器为何会被关闭进行了讨论。但是,就连知识最丰富的人也陷入了逻辑困境。

除了故事多半会以可怕的悲剧收场以外,困扰人们的一直是事实的缺失,人们的猜测热情也由此升温。

"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事实不明,"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社会心理学家、《饮水机效应》(The Watercooler Effect)的作者尼古拉斯·迪丰佐(Nicholas DiFonzo)说。

引发人们强烈兴趣的另一个因素是危险持续存在的感觉。"任何让我们感到不太安全或受到威胁的事情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迪丰佐说。"这是我们的天性。"

但他补充说,人们关注此事的主要原因或许仅仅是因为事情的神秘性,它使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侦探的角色。

如此多的不确定性也为持有特定立场的人敞开了大门,他们可以就自己偏爱的主题展开讨论。

说完"目前下结论当然为时尚早"之后,许多美国新闻主播都会转而谈论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他们临时找来的嘉宾都是些老一套的角色,包括前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调查员、曾担任飞行员的作家、安全专家,以及与这起事件尤其相关的海洋学家。对于这件迄无成果的猜测工作,这些人都在尽力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

CNN请来了据称是资深新闻界人士的丹·拉瑟(Dan Rather),拉瑟说,"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曾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深海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指出,泰国湾和马六甲海峡的水相对较浅,水流却很急,并且猜测飞机已经飞入印度洋。

关于恐怖主义假设,立场最坚定的是Fox新闻频道(Fox News)。"我不害怕恐怖主义这个词,"肖恩·哈尼蒂(Sean Hannity)说,并且敦促他的专家嘉宾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马来西亚的最新声明表明,飞机似乎曾改变航线,这样一来,人为破坏似乎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官方发布又一个矛盾说法之后,半岛电视台美国频道(Al Jazeera America)以BBC式的风格谨慎地强调了未知因素。

中国政府官员力图遏制关于恐怖主义的猜测;他们表示,马来西亚的调查手法越来越让他们感到担心。中国的活跃博客作者大多受到了限制,但仍然有人推测,情形可能是飞机突然改变航线,马来西亚军方便错误地击落了飞机,又在意识到错误之后掩盖了自己的举动。

伊朗可能觉得有些尴尬,因为机上两名携带假护照的乘客都是伊朗公民。周二,一名颇有影响力的伊朗议员称整个事件是美国发动的一种心理战,为的是"破坏伊朗与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

DigitalGlobe组织了一场亚洲水域的众包数字搜寻,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把全球范围的强烈兴趣、这次事件的神秘性和现代科技结合在了一起。DigitalGlobe是一家总部位于科罗拉多的卫星成像公司。该公司已经公布了目标区域数千平方英里海域的新卫星照片。据《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称,截至周二,已有8万多名志愿者搜寻了显示有疑似残骸的地方。

在研究先进定位技术的专家当中,讨论的重点是现代飞机为什么没有配备万无一失的求救装置。汉斯·彼得·布朗德莫(Hans Peter Brondmo)供职于诺基亚(Nokia)旗下的一个部门,负责包括全球定位和绘图方法在内的创新。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自己的帆船就配有一台能在遭遇不幸时浮上海面发出求救信号的设备。"搜寻技术是现成的,"他说,"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还没把它用到飞机上?"

最有技术见地的一些评论出现在总部位于英国的聊天室"职业飞行员流言网络"(Professional Pilots Rumour Network)里。尽管名字中带有流言二字,该聊天室仍在航空界广为人知,而且是少数几个并非相亲网站的"飞行员聊天室"之一。

这些评论——许多都是自称为资深飞行员或机组成员的人写的,作者没有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的讨论范围涉及雷达性能,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之间通讯传递的方式。看起来,这里还有许多关于气压突然降低或缺氧如何让机组成员和乘客迅速失去意识的讨论,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关于没有求救信号的问题,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并自称为资深洲际飞行员的发帖者写道,"借助管制员飞行员数据链通信、高频、甚高频、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和卫星通讯,我会想出办法来找出一条遇险讯息。"他还说,这"最多只需5秒钟"。

此人声称,如果发生了爆炸或解体,人们就会看到残骸。因此他假设,要么是发生了劫机,要么就是"缺氧问题使机上所有人丧失了行动能力"。

一名英国发帖者回复称,"真是缺氧的话,为什么所有通讯手段,不管是手动还是自动,全都如此突然地停止了工作?"

即便是这群人也免不了提出一些离谱的猜测。一名机组成员写道:"这架飞机会不会是实实在在地'失窃了'?飞机上会不会有一批货,某些组织真的很想得到那批货,因此会不择手段地去取?"

这些相对专业的人士也对马来西亚官员前后矛盾的言论感到失望。一名英国评论人士写道,"我觉得,我们是被NTSB的信息发布会宠坏了",因为他们会"冷静清晰地通报信息,完美无缺地处理记者提问"。他说的NTSB是指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简称NTSB)。

黄安伟(Edward Wong)对本文有报道贡献,Mia Li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马航乘客家属在京追问搜救进展并索赔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马航乘客家属在京追问搜救进展并索赔
Mar 13th 2014, 09:01, by 黄安伟, BREE FENG

最初的震惊已经过去,现在也还不是哀悼的时候。

周三,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370航班227名乘客的家属和朋友已经安顿下来,他们意识到这可能会是一场漫长的等待。自上周六以来,他们一直渴望得到有关亲人的消息,不过几乎没有什么消息。

周三,在北京丽都酒店举行的早间会议上,他们再次向马来西亚官员及马航高管追问有关搜索行动的消息。他们还坚持要求马航支付这场磨难中的所有费用。飞往北京的航班在起飞后不久便消失,这使他们备受折磨。

马航作出回应,同意向每名乘客的家属提供3.1万元人民币,以承担他们的费用。马航高管王明财(Ignatius Ong Ming Choy)向聚集在酒店宴会厅的大约200人表示,会在当天晚些时候分发现金,地点是丽都酒店或家属们所在的其他三家酒店中的一家。王明财讲话时,马航的其他几名高管及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坐在房间前方的桌旁。

王明财在后来的会议中表示,"我们知道你们中有些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

讨论还未涉及死亡赔偿问题。人们预计晚些时候会进行此类谈话。家属们在周三似乎比较克制,他们可能已经接受了找到生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的现实。就在两天之前,愤怒的亲属在王明财和另一名马航高管安排这些家人前往马来西亚时,向他们扔水瓶,那架波音777客机是周六从马来西亚起飞的。

在周一的会议上,马航高管门没有提供什么信息,周三也是如此,这或许带来了更多困惑。在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告诉记者,"只有在你把它看成是混乱的时候,它才是混乱。"

这个封闭的宴会厅开始像一个火车站了:人们脱了鞋,坐着等待,吃饭,努力忽略越来越臭的环境。

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报道亲属们的失望情绪。周三,带有民族主义立场的官媒《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社评,文章称,"我们搞不清楚马来西亚方面发布的的各种信息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以及马方是否公布了迄今掌握的全部相关信息。"

"我们担心,吉隆坡未必有能力对信息进行有效整理,那么他们是否应当考虑让中国参与对最原始信息的研判呢?"文章称,"全世界都在看着。"

周三在丽都酒店,乘客亲友也询问类似问题,但看起来他们对一些后勤问题同样关注,他们和王明财交涉的内容包括能提供多少个座位,什么舱位,每个家庭都可以预定计划飞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包机航班吗?马航能在北京提供更好的酒店和食物吗?

王明财在上午的会议上多次表示,"我们会进行研究。"会议理论上不对新闻工作者开放,但现场还是有些记者。听众中有几人站起来,要求马航道歉。还有必然会出现的关于救援努力的问题,以对马来西亚政府与军方无能的指责。救援行动现已扩展到两片海域。有人得知,马来西亚的新闻报道称,军方可能追踪到一架飞机曾经往西穿越了马来半岛,到了马六甲海峡的另一边,而这或许就是失踪的波音。

"飞机失联以后他们通知了什么人?"一名男士问到,口中的"他们"指的是马来西亚官员。"他们通知所有人了吗?"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达图·伊斯甘达·萨鲁丁(Datuk Iskandar Sarudin),以及马来西亚民航局(Malaysian Department of Civil Aviation)的一男一女两名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其中的女士称,"如果女儿失踪了,你会去问所有的邻居。"

亲属之中,乔研(音译)被指定为会议主持,他拿着话筒站在宴会厅前方,点名提问。

一名中年男士站了起来。

"几个国家都在海上找,"他说。"只在海上找,我们什么答案也没有。我们可以也看看周边国家的森林和山区。"

他说,飞行员也许设法把客机降到了偏远的陆地,如果是这样,飞机就可能被困住了,无法与外界联络。

一名女士低声说,"要是在山区,他们应该已经找到了。"

家属与马来西亚驻华大使之间的交流有一些火气。为了让气氛显得融洽一些,大使从马航高管坐着的桌后站起来和家属对话。一名中国男子问,周一交出护照之后,他为何还没有拿到签证。大使表示,使馆已经处理了315宗签证申请,正在尽量加快工作。

周日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给亲属颁发护照,而马来西亚政府则在批准签证申请。部分家属已于本周早些时候搭乘商业航班飞离北京。

大使还表示,假如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发现飞机,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将努力安排亲属获得这些地方的签证。他说,自己周二与其他大使进行过商讨。

"如果需要去第三国的签证,北京的马来西亚大使馆将与这个国家合作,全面合作,不管是泰国、印尼,还是其他任何国家,"他说。

上午的会议于10点半左右结束。人们纷纷下楼去吃午饭。然后,他们在宴会厅的一张桌子前排队登记稍后领取赔偿金的名单。马航贴出了一张家属可获得现金赔偿的乘客名单。奇怪的是,里面还包括护照遭窃并被两名伊朗男青年冒用登机的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

下午6点左右,两名警察出现在宴会厅里。一人看着电视,另一人坐在护照申请处旁边。马航的一名雇员用话筒叫出人名,然后亲属们一一走进小房间去拿自己的那份钱。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Mia Li和Patrick Zuo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许欣、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袭击香港知名报人9嫌犯被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袭击香港知名报人9嫌犯被捕
Mar 13th 2014, 08:36, by 储百亮

周三,香港警方宣布,他们对一件严重袭击案展开的调查取得了突破。此次残忍袭击针对的是一位知名的报纸总编,事件让当地的记者同行纷纷感到后背发凉。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处长周三宣布,两名涉嫌实施袭击的男子已在边界对面的中国内地被捕,另有七名涉嫌参与袭击的同案犯在香港被捕。

香港警务处处长曾伟雄(Tsang Wai-hung)在通报对九名嫌犯的抓捕时,对于持刀袭击案的幕后主使和动机都未做回答。这次袭击的对象是以调查性报道见长的中文大报《明报》的前总编刘进图(Kevin Lau Chun-to)。曾伟雄称,两名主要嫌犯据信是黑社会成员,他还表示,刘进图从事的新闻工作可能并不是这次街头袭击案的动因。刘进图因为袭击而身受重伤,至今仍在住院治疗。

曾伟雄在一场出席者众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我们相信袭击者为受雇行凶,且两人有黑社会背景。"他拒绝说出嫌犯的名字,但表示两人均为37岁,是香港居民。

曾伟雄说,"至于疑犯的动机,我们现在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根据我们手上掌握的资料,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与新闻工作有关。"

曾伟雄作为香港警方最高官员公布调查进展,足以显示此案受到的强烈关注。2月底的一天,刘进图从他的车中走出后,一名男子从摩托车上下来,用一把砍刀反复插入他的背部和腿部。袭击者然后跳上等候在一旁的摩托车,香港的调查人员得出结论,此人与共同作案的摩托车手越过边界逃往了内地。

随着中国内地方面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打压香港的新闻自由,刘进图以及他负责编辑的报纸早就成为了人们担忧的焦点,而这次的袭击事件引来了香港新闻界的强烈抗议,也引发了街头的示威活动。

今年1月,刘进图突然被解除了《明报》总编的职务,引来该报员工和其他香港记者的指责。他们认为,看起来是该报的所有者为了避免来自内地当局及其支持者的压力,牺牲了刘进图。该报的所有者否认了这种说法,但这场辩论使得刘进图遇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曾伟雄说,七名被捕的同案嫌犯中,至少有一些似乎也是黑社会成员。

《明报》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对抓捕嫌犯表示欢迎。声明写道,"促请警方追查到底,揪出冷血的幕后真凶。"

在与香港相邻的广东省,警方积极配合,追踪并抓捕了两名嫌犯。但现在香港政府必须说服内地当局移交嫌犯。

1997年,中国从英国政府手中收回了香港的主权。当共产党在隔着一条边界的内地实施广泛的言论审查时,香港的法律和法庭会保护当地媒体不受这种审查的限制,它也依旧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但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之下,对于从香港逃往内地的嫌犯,还没有现成的引渡程序。

对于需要多久才能将嫌犯带回香港,曾伟雄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广东警方对此案没有做出任何评论。在周三公布调查进展后,本报当晚曾试图联系广东省公安厅的警官,但他们并没有回答相关问题。

曾伟雄说,"我们相信,我们掌握了这两名袭击者的充足证据,因此我们提出了移交的请求。"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纽约大楼煤气爆炸至少6人死亡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纽约大楼煤气爆炸至少6人死亡
Mar 13th 2014, 08:44, by MARC SANTORA

纽约——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Consolidated Edison)在周三上午9:13接到电话:东哈林的第116街和公园大道路口的两座建筑附近有煤气味,昨晚就可以闻到,而且变得更浓了。

不到20分钟后,两座大楼消失了,一场巨大的爆炸将其夷为平地,一英里外(约合1.6公里)都能感觉到震动。

市政府官员称爆炸是煤气泄漏引起的,目前已经导致至少六人丧生,20多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救援人员赶在天黑前在瓦砾中进行了搜寻,希望能找到至晚上7点前仍失踪的九名居民。

爆炸导致周围建筑物窗户破碎,瓦砾飞到了附近的街道上。有人被困在汽车、废墟和隔壁的公寓里。还有的向浓烟滚滚的火场奔去,不顾一切地尝试救援。

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这两栋建筑的原址——公园大道1644号和1646号附近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说事发前没有什么预警,至少肯定不足以让人有时间安全撤离那个区域。"像这样的惨剧是最糟糕的,因为没有征兆,没时间救人,"他说,并提醒人们,搜寻工作"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负责管道安全监管的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在周三晚上派出一个小组到达现场协助调查,但煤气泄漏的原因尚未查明。

珍妮佛·萨拉斯(Jennifer Salas)和她的丈夫乔迪·萨拉斯(Jordy Salas)住在公园大道1644号;她说在大楼倒塌时,她的丈夫和两人的狗在公寓里,至今生死不明。

怀有身孕的萨拉斯哭着乞求消防队员寻找她的丈夫。

两夫妇和多位邻居都表示此前曾闻到类似煤气的味道,但这种情况在周二晚间似乎恶化了。

"昨晚闻起来像煤气,但是气味接着又没了,我们就都去睡了,"她说。

另一对夫妇,莎沃恩·卡诺(Shavonne Cano)和未婚夫科利·鲁伊尔(Corey Louire)也说在周二晚上闻到了煤气,睡觉时还把一扇窗户打开了。第二天早上他们还是能闻到气味,因此给爱迪生联合打了电话。

鲁伊尔说对方叫他不要打开手机或其他任何东西,并离开在公园大道1652号的公寓和大楼。听到爆炸声时他正在大楼的门厅里。

爱迪生联合女发言人伊丽莎白·马修斯(Elizabeth Matthews)确认在上午9:13接到过公园大道1652号一名顾客打来的电话,报告有浓重的煤气味。爱迪生联合的两个小组两分钟后被派出,刚好在爆炸发生后到达。

消防局(Fire Department)称他们在上午9:31接到了第一个火警,两分钟后到达现场发现建筑物已经倒塌。两座大楼共有15间公寓;其中一座在一楼有一间教堂,另一座有一家钢琴店。

根据楼宇局(Buildings Department)的记录,两座建筑都是五层楼,约55英尺高。

伤员已被送往附近多家医院;其中多数在接受治疗后出院。官方称有13人被送往哈林医疗中心(Harlem Hospital Center),包括一名伤势危急的15岁男孩;22人被送往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包括一名有头部创伤的女性重伤员;18人被送往大都会医疗中心(Metropolitan Hospital Center),全部是轻伤。

当天晚些时候,附近的一些街角已经恢复正常:一家人在遛狗;路过的汽车里——偶尔还有行人的身上——传来音乐;年轻的医护人员身着医院制服,手里拿着公园大道高架铁路边的小店买来的咖啡。

但灾难的迹象依然能看到。很多路人戴着医用口罩,让人想起不久前的慌乱景象,当时到处是灰色的浓烟,人们在这一带跑来跑去,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楼宇局的记录显示,公园大道1646号的后外墙在2008年发现了"多处竖直裂缝,对建筑的安全性构成威胁。"从记录上看不出险情是否已经排除。

爱迪生联合公司称,公园大道1644号曾在2013年5月17日报告有煤气味,当时判定是客户管道有轻微泄漏,并进行了修复。

该市政公司会定期检查全市的管道基础设施——其中有些设施已经有127年历史,官员称发生爆炸的街区在2月28日做过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报告。

一根主供水管破裂后在大楼前形成一个水坑,加大了救援工作的难度,同时也被视作引发爆炸的一个可能因素。

调查人员在检查水管是不是在爆炸发生前破裂的,如果是,喷出的水可能导致了煤气管的破裂。

Al Baker、Alain Delaquérière、David W. Dunlap、Stephen Farrell、Matt Flegenheimer、Sandra E. Garcia、Michael M. Grynbaum、Joseph Goldstein、Javier C. Hernández、Sheelagh McNeill、Mark Pargas、William K. Rashbaum、Eli M. Rosenberg、Nate Schweber、Michael Schwirtz、Ashley Southall、Kate Taylor、Julie Turkewitz及Alex Vadukul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客机失踪事件暴露马来西亚威权政治弊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客机失踪事件暴露马来西亚威权政治弊端
Mar 13th 2014, 05:25, by THOMAS FULLER

近60年前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凭借对信息的严密控制、对反对派的恐吓以及直到最近还很强劲的经济增长,马来西亚的统治精英一直牢牢把持着权力,不曾间断。

然而,全世界对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370航班失踪一事的困惑已经对该国的专断政治文化提出了挑战,还让该国惯受娇纵的领导人受到了全世界批评人士的严厉评判。

文官政府和军方领导人周三透露,军方雷达曾接收到疑似失踪飞机发出的信号。过去四天他们一直知道此事,但却没有公布。飞机看上去是在往西飞,严重偏离其飞往北京的预定航线。

如果雷达收到的信号确由失踪飞机发出,可能意味着要彻底重新解读飞机最终所在的位置。周三,在一个挤满了多国记者的房间里,官员是在连珠炮似的质问声中才承认,雷达最后一次记录的标绘点显示,飞机正在往印度洋方向飞行——而且处在巡航高度。这意味着飞机可能会飞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由此质疑,马方为什么没有早点儿公布这一信息。

"全世界终于感受到了我们多年以来的失望情绪,"曾为马来西亚一名反对派政客担任助理的管理顾问李怡美(Lee Ee May,音译)说。

 李怡美说,周三,听到出身权势政治家族的国防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Hishammuddin Hussein)驳斥一名记者关于搜救工作混乱无序的说法,她觉得很尴尬。

"如果你想把它看成混乱,就只能看到混乱,"希沙姆丁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多国记者列席了这场新闻发布会。

马来西亚遭受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灾祸相对较少,几乎没有应对这么大规模的危机的经验。同时,马来西亚还是一个族群分化的社会。因为执政党内部的任命制政治,以及阻拦或禁止该国少数族群从政的族群偏好制度,有才能的人经常无法跻身政府高层。该国少数族群主要是华人和印度人。

约占人口半数的马来人几乎把持了所有的政府高层职位,并且凭借"本土儿女"的地位获得了许多政府优惠。

威权主义法律一直在帮助执政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把持权力,同时制约正在崛起的反对派。

就在370航班失踪的前一天,反对派领袖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被判五年监禁,依据则是一条几乎从未得到执行的鸡奸罪法律。批评人士称,该案的目的是在执政党声望不断下降时抑制反对派的上升势头。

周二,反对派政治人士卡巴·星(Karpal Singh)也被法院判定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行,依据是一条殖民时代颁布的法律。

"我们认为这是政治迫害,不是法律诉讼,"律师、马来西亚律师协会(Malaysian Bar Council)前负责人阿姆比加·斯里内瓦桑(Ambiga Sreenevasan)说。

阿姆比加说,政府已经习惯了为所欲为,失踪航班引发的危机迫使官员承担责任,而他们不习惯承担责任。

"马来西亚人已经接受了他们的领导人不回答问题的事实,"她说。"如果你从未遭遇任何有意义的严峻挑战,你当然会觉得洋洋自得。"

相对富裕的马来西亚拥有3000万人口,国际知名度比不上泰国和新加坡等邻国。马来政府寻找失踪飞机的混乱举措是国际舞台上的一场不受欢迎的笨拙表演。

此次危机促使有关部门开始反省,马来政府为什么会显得组织混乱,似乎还无法确定关于失踪航班的一些看起来很基本的事实。

三天的时间里,官员坚称有五名乘客没有登机,他们的行李已在飞机起飞前被卸下。但是,马来西亚警察总长周二说,这种说法并不属实:他说,每个办理了登机手续的乘客都上了飞机。没人对上述矛盾说法作出解释。

独立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Merdeka Center)主任易卜拉欣·苏费安(Ibrahim Suffian)说,对于此次危机的回应表明,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对细节不够关注。

"人们能够容忍不注意细节的态度,"他说。"你通常不会问太多的问题,也不会有太多期望。"

易卜拉欣说,此次危机还突出了政府的无能,而政府的无能与人们对权威的顺从和不愿出头的态度有关。他说,"人们的态度往往是:等着上面的指示吧。"

然而,虽然人们对救援行动提出了批评,但也有人承认,这次飞机失踪事件非比寻常,或许没有哪个政府能有充分的应对准备。

"这几乎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情况,"曾在哈佛大学求学的经济学家、前马来西亚高级公务员拉蒙·纳瓦拉特纳姆(Ramon Navaratnam)说。"谁都会猝不及防。"

目前,马来西亚官方陷入了尴尬处境,人们的问题很多,他们能拿出的答案却寥寥无几。

"他们从来没有面临过展开此类行动的压力,"管理顾问李怡美说。"但是,国际社会已经盯上了他们,他们根本无处藏身。"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日能否正视历史,德国可资借鉴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日能否正视历史,德国可资借鉴
Mar 13th 2014, 05:48, by 狄雨霏

"为什么不让他参观大屠杀纪念碑?"长居北京的香港作家陈冠中问道。"他"指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陈冠中是小说《盛世——中国2013》(The Fat Years)的作者,该书描述了一个超级自信的中国。这里陈冠中讲的是,有媒体报道,德国政府不希望中国领导人本月晚些时候访问柏林时正式参观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治疗极权主义和侵略战争导致的国家创伤需要艰难的理智辩论和诚实正直,德国政府有过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它担心自己被拖进中国和日本有关二战历史的争斗中,路透社和《明镜》周刊(Der Spiegel)报道。

这几个月来,中国和包括安倍晋三(Shinzo Abe)首相在内的日本高级官员,就谁对亚洲和平的威胁更大——是崛起的、不民主的中国,还是在东京参拜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进行了含蓄的,以及不那么含蓄的口舌交锋。

两国都宣称对东海的一些岛屿拥有主权,这更是加剧了紧张关系。1月24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似乎把德国拖入了这场交锋:它在Twitter上发布了德国已故前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1970年在华沙的标志性照片,当时勃兰特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纪念碑前下跪,其谦卑姿态令世界震惊和难忘。

"中国大使: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新华社称。

中国暗示日本缺乏勃兰特那种"正视"的态度。然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没有做到"正视",陈冠中说。

2011年,鉴于这个问题的深度,陈冠中等知识分子企图举办一个会议,让愿意诚实、痛苦地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谈论的中日历史学家坐到一起。这个会议本打算在2012年,即1937年南京大屠杀75周年举办;日本军人当年曾血洗这座城市。

中国政府称,至少有30万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而其他各方估计在3万至20万人之间。上个月,北京宣布了两个国家纪念日——纪念南京大屠杀的12月13日,以及纪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9月3日。

然而,由于这场战争被深度政治化,以及中国在某些方面对日本的厌恶程度如此之深,要找到愿意挑战政府说法的中国历史学家不容易,陈冠中说。总体而言,中国对自己过去的历史讲真话的时候并不多。人们需要面对一些真正的问题,比如这场战争中的通敌行为等。但是如果不能进行诚实的讨论,开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陈冠中放弃了。由于历史原因,柏林本来是举行这种活动的好地方,他说,但是"开会的想法从来没能进入计划阶段"。

与此同时,德国回拒习近平参观大屠杀纪念碑的报道似乎惊动了柏林官员,他们需要获得中国的支持来解决乌克兰发生的危机;在乌克兰,俄罗斯事实上已经占据了克里米亚。

上周日,在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通话时,习近平表达了支持的态度,默克尔告诉习近平,她对他即将访问德国"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发言人说。

习近平访问德国的行程安排目前尚未公布。本周二,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康拉德·拉克斯(Konrad Lax)说,没有公布行程完全是因为现在还为时尚早。"对于中国代表团的意愿,我们并没有否定或怠慢,"拉克斯说。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官员说,具体行程安排可能直到3月21日才会知道。如果习近平要访问那座纪念碑,他可以以私人身份去。"来访的国家元首可以参加一些不在正式计划内的活动,这也是常事。"他说。

个人来说,陈冠中希望习近平能参观那座纪念碑。中国主席可能会在历史、讲真话,以及和解方面学到一些东西。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马军方雷达曾看到不明光点,疑似失踪客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马军方雷达曾看到不明光点,疑似失踪客机
Mar 13th 2014, 04:22, by MICHAEL FORSYTHE, THOMAS FULLER

马来西亚雪邦——四天的沉默不语和闪烁其词之后,马来西亚军方周三终于承认,他们曾记录到一些雷达信号,一开始却没有予以理会。这些雷达信号本有可能会促使有关方面对一架失踪客机展开拦截和跟踪——相关数据极大地扩展了该飞机可能经过的区域。

官员表示,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MH370班机最后一次与地面控制人员取得联系时,来自其当时所在位置的雷达信号表明,这架原本向东北飞往北京的飞机或许曾经转向。马来西亚空军首脑告诉记者,随后,军方雷达在几个不同地点侦测到了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这架飞机似乎在向西飞越马来西亚半岛,飞入印度洋。最后监测到的飞机位置是在泰国湾以西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里也是搜索和救援工作最初的集中地。

上周六,军方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来调查这个不明光点——光点的路径表明,它最后似乎来到了人口密集的槟榔屿附近。直到后来,军方才意识到这些雷达数据的重要意义。随后,搜索范围扩展到了半岛以西及以东的水域,面积将近2.7万平方海里——比南卡罗莱纳州还大——但官方并没有为扩大搜索范围的做法提供详细解释。

马来西亚空军司令罗查理·达乌德上将(Rodzali Daud)说,军方仍然无法确定,雷达是否曾监测到这架失踪的飞机向西飞行。在MH370停止向民航地面控制人员传输识别信号之后,一个不明光点突然出现在了军方的雷达荧幕上,对于这个巧合,他拒绝提供其他解释。当时,飞机已经飞行了40分钟。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确定,这是不是同一架飞机,"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Hishammuddin Hussein)告诉记者。"所以我们才要在两个区域进行搜索。"

马来西亚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等美国机构的官员提供了这些雷达数据。周三,这些机构的发言人拒绝了置评请求,要求记者向马来西亚官方了解MH370的情况。

如果专家确定这些雷达信号的确反映了MH370的飞行路径,搜索范围就很可能必须扩展到印度洋一些面积广阔的新区域。罗查理上将表示,最后的雷达光点出现在槟榔屿西北方向约200英里(约合322公里)的地方,当时是当地时间周六凌晨2:15。他还说,相关数据显示飞机处在"飞行高度295",这里使用的是航空术语,指的是海拔2.95万英尺(约合9000米)。这个高度接近该飞机的正常巡航高度——凌晨1:30作用,人们最后一次听到飞机飞行员的声音时,飞机的巡航高度为3.5万英尺。这架波音(Boeing)777携有可供飞行6小时的燃油,原计划从吉隆坡飞往北京,行程超过2500英里。

"我完全不知道这架飞机到底发生了什么,"Flightglobal的运营和安全编辑戴维·利尔芒特(David Learmount)说。"可能的情况实在太多,所以完全没有意义。"Flightglobal是一家面向航空业的新闻和数据服务机构,总部在英国萨里。

雷达数据的存在表明,当这架飞机飞离马来西亚时,马来西亚官方或许错过了派军用飞机去拦截、识别及追踪这架飞机的机会。罗查理上将说,之所以没有派出拦截飞机,是因为这架不明飞机来自民用空域。

数天来,官方声明已经把与370航班最后取得联系的时间往前推了近一个小时,推到了凌晨1点30左右。机上的异频雷达收发机似乎在凌晨1点21分停止了工作,该装置的功能是自动传输识别信息,以及包括飞行高度在内的其他相关数据。之后,该飞机将会在雷达屏幕上显示为一个无法识别的光点。特定的天气状况,甚至是鸟群,偶尔也会以光点的形式出现在雷达屏幕上,被误以为身份不明的飞机。

一名美国航空官员指出,马来西亚周三发布的声明表明,他们依然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东西两边同时搜寻失踪飞机。这名官员称,如果飞机真的如雷达屏幕光点显示的那样转而向西,那就没有理由继续在东边搜索。

即便如此,美国的"基德号"和"平克尼号"驱逐舰,以及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舰船,仍然继续在半岛以东水域巡逻。希沙姆丁称,总共有来自至少12个国家的42艘舰船和39架飞机参与搜救工作。希沙姆丁同时是马来西亚的代理交通部长。

"到现在,泰国湾几乎饱和了,"美国第七舰队发言人威廉·马克斯准将(William Marks)说,"我们也在相同区域搜寻。"

中国的一家官方科研机构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些卫星照片。照片似乎显示了三个大型物体,漂浮在越南附近的南海,那里离失踪飞机的预定航线不远。照片虽然周三才公布,但该机构称照片是周日拍的。尚不清楚它们对搜救工作是否有帮助。最近几天,许多报道都称在泰国湾或南海发现了疑似失踪飞机残骸,包括一片油迹、一个木筏和一个大箱子的盖子。不过,近距离的观察已经否定了这些说法。

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失踪飞机和搜救进度信息不完全,有时甚至不准确或相互矛盾,马来西亚政府因此遭到了抨击。周二,马来西亚一家报纸援引罗查理上将的话称,军方雷达曾追踪到飞机。消息出来之后,其他一些高官纷纷予以否认。

失踪飞机上的大部分乘客都是中国人,尽管马来西亚总体上同中国关系良好,但马来西亚方面发布的混乱和矛盾信息还是在中国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指责。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民族主义中文报纸《环球时报》周三发表社评,指责马来西亚未能以及时可靠的方式发布信息。当前,和许多机上乘客的亲戚一样,几十名中国记者也来到了吉隆坡,寻找答案。

"我们搞不清楚马来西亚方面发布的的各种信息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以及马方是否公布了迄今掌握的全部相关信息,"《环球时报》的社评说。"马来西亚在这一核心信息上严重前后不一,不能不沉重打击外界对其扮演搜救核心角色的信任。"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沙姆丁坚称,本国政府一贯开放、透明。"如果你认为搜救工作混乱,那是因为你希望这样看,"他说。

Keith Bradsher和Chris Buckley自香港、Patrick Zuo自北京、Eric Schmitt和Matthew L. Wald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克里米亚,一个野心碰撞的半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克里米亚,一个野心碰撞的半岛
Mar 12th 2014, 23:36, by 曹然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在欧洲,或许只有在深入黑海的克里米亚,方能感受东西方强权如此剧烈的野心碰撞。

在过去的一个月,乌克兰再次爆发革命,亲西方的反对派夺取了政权。亲俄派和莫斯科派遣的武装力量联手占领了克里米亚的政府机构、电视台和军事基地,拒绝承认基辅政权的合法性。不料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加入俄罗斯,决定16日就半岛的未来举行全民公决。普京的态度十分明确:如果不能控制乌克兰新政府,至少掌控克里米亚,不管让它独立还是并入俄罗斯。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若放任俄国,似乎就证明自由世界无法自保。

其实,这样的情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不断重演。今天的克里米亚很大程度上是俄国野心的造物:它不断突围,从草原伸展到温暖的海洋,不甘心被欧洲阻断扩张的步伐。

自2009年起,我几次旅行到克里米亚。穿越乌克兰南部的平淡无奇的草原驶入半岛,很快置身于一个统一又矛盾的世界。在半岛最东部的巴拉克拉瓦港,悬崖峭壁上废弃着热那亚人和土耳其人的堡垒,透明的海面上游弋着俄国军舰,俄罗斯海军基地飘扬着红蓝白国旗。苏联的镰刀锤子标志在墙上还未褪色,旁边又刷上了乌克兰国徽,一幕幕令人应接不暇。

驱车从塞瓦斯托波尔海岸的盘山路进城,山丘上层层叠叠的白色民居和发光的海浪一样炫目。入夜这里将灯火点点,几乎是一座希腊式城市。但这里又是如此俄罗斯。

克里米亚在乌克兰度过的历史还是太短了。1954年,为了庆祝所谓"俄罗斯与乌克兰兄弟结盟300年"——实际上是吞并乌克兰300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这里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是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鞑靼族各占百分之二十五和百分之十二。俄罗斯族倾向于加入俄罗斯,而鞑靼族——曾经在二战时期被斯大林流放至中亚数十年后才重返家园的民族,激烈反对俄罗斯的武装入侵。半个多世纪后,这里仍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冲撞与焦虑。

帮我开车的大学生安德烈⋅季莫申科夫(Andre Timoshenkov)是俄罗斯族,他望着窗外闪过的乌克兰国旗,突然愤世嫉俗起来:"我们讨厌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应该不错,至少日子会好过很多。"他父亲多年前到俄罗斯打工,一去不归。对于这里的六成俄罗斯族居民来说,把自己称作俄罗斯人、把克里米亚视为俄罗斯土地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许多商店店员找给我的明明是格里夫那(乌克兰货币)零钱,却说:"找你五卢布。"

他乡成了故乡:俄国人本是黑海的后来者,为寻找温暖的出海口历经漫长的开拓。在他们之前来往于此的人们已是封存的记忆。在塞瓦斯托波尔海滩上,情侣们在古希腊城邦的残垣断壁上凝望夕阳。在费奥多西亚(古称卡法,Kafa)的热那亚人海港遗址,堡垒和十三世纪的石头教堂俯瞰着空荡的隔离区。当年来自君士坦丁堡的船只必须在此检疫,终日热闹非凡。这样的贸易点曾环绕整个半岛,掌控了黑海商业。今日从这里向海上望去,只见崭新的集装箱码头,海东边不远便是俄罗斯。狭小的陆地总是无法承载强盛民族的野心。

在克里米亚,不仅城市都有希腊化名字(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辛菲罗波尔—Simferopol,费奥多西亚—Feodosya,伊芙帕托利亚—Evpatoria),建筑也都是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只不过在海边雪白的雕花护栏旁,老人们用手风琴伴奏唱着苏联歌曲。18世纪,俄国吞并东乌克兰,占据克里米亚,将鞑靼统治者及其宗主奥斯曼帝国逐出此地。作为启蒙时代的君主,叶卡捷琳娜女皇废弃了城镇本身的突厥语名字,赋予它们希腊式名称;这些建筑也是她的工程。这是夸耀俄国与古典文明的渊源,昭示它已摆脱野蛮落后。

还是在塞瓦斯托波尔。花坛里躺着死狗,马路上到处是破损的疤痕,欧式建筑新刷的劣质涂料已经片片剥落。市容维护如同婚后往往发福的俄国女人,美丽难以持久。几个眼睛通红的醉鬼大白天提着酒瓶挡住了去路,我只好绕道而行。女皇伟大的西化构想并未实现,这里仍然迎合了外界对俄国(或整个斯拉夫世界)的一切偏见。

沿尘土飞扬的小路进入中部小城巴赫切萨莱(Bahchesaray),依然可以体验另一种克里米亚生活。这里曾是克里米亚鞑靼汗国的都城,14至18世纪势力远至乌克兰草原。在低矮的四角民居和清真寺宣礼塔的簇拥下,可汗宫殿虽比不上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壮观,却也明艳可人。戴头巾的鞑靼妇女在宫门口叫卖核桃甜饼和干果,她们的长衫与王宫墙上的彩绘一样色彩斑斓。征服汗国后,叶卡捷琳娜女皇将王宫作为博物馆保存下来,满足人们对于神秘东方情调的探究。它注视着克里米亚不断被俄罗斯的雄心壮志所重塑,无论是后宫、妃嫔、阉人还是可汗和苏丹,都应只属于过去。

沙皇的梦想还不止于此。沙皇眼中,克里米亚不仅是"新俄罗斯",还是对未来的允诺:俄罗斯是拜占庭的唯一合法继承者,有朝一日,它将在黑海地区重建帝国,连接所有东正教徒居住的土地。1853年,奥斯曼帝国大厦将倾,俄国趁虚进军巴尔干半岛,自称土耳其领地上所有基督徒的保护者。欧洲列强决心使危险的俄国止步克里米亚。在塞瓦斯托波尔,白色希腊式建筑与浪花相辉映的海岸,英、法、土联军围城11个月,最终击败了俄国军队。城市几乎彻底毁灭,但又恢复了昔日的荣光,用无数座纪念碑昭示了俄国控制黑海的坚决。

乌克兰独立二十年后,俄罗斯试图恢复对黑海的统治。这次,它号称要保护乌克兰所有俄语居民的安全。正如过去一样,俄罗斯对西方秩序不以为然;它又一次尝试定义和创造东方秩序。克里米亚火药桶并未失效。它又走到了幕前:这是永恒的东西方角力赋予它的命运。

曹然是媒体人,曾供职于国际组织,研究前南斯拉夫问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不妨实行联邦制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不妨实行联邦制
Mar 13th 2014, 00:00, by 斯科特·穆尔

上周,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虽然代表和委员们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中共领导人做出的决议,但两会的召开也时常会引发有关政治改革的辩论。

代表委员们在许多问题上展开了讨论,包括最近发生在中国南方一座火车站针对平民的暴力屠杀事件,官方称这与中国西部的一个分离主义组织有关。然而,对中国长远政治改革来说,最有希望的一条发展路径却没有出现在议事日程上,那就是联邦制。

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不以联邦制治理的国家中最庞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北京严格掌握着所有政治权力和主要决策权。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一些国家已经通过赋予次国家地区极大的自制权,来解决地域辽阔、文化多元区域的治理问题。联邦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联邦制甚至可以与威权主义尴尬地共存。

联邦制对中国有诸多好处,但这将需要北京的领导人赋予地方政府真正的政治权力和决策权。在现行的体制下,省级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仅仅是执行高层制定的政策。

为了执行中央政府的指令,地方领导人可以在支出方面享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多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都会设下特定的目标,省级和地方政府必须实现,但地方官员可以用他们视为合适的方式调配资源。例如,中国的能源立法设下了能效目标,每个省负责各自的达标。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地方政府开支占全部政府开支的比重要高过联邦制的美国和瑞士的比例。但这种经济权力的下放并不等同于联邦制:地方政府仅仅执行政策,他们没有决定权。

这种等级结构反映的是在中国存在已久的一种政治思想。从历史上来看,大一统思想是所有政府自然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且中国的学者和领导人一直以来也在警告"地方主义"的危害。

但采纳联邦制将帮助现代中国缓解它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理问题:事实上,地方官员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就算不是全无兴趣,至少也是漫不经心的。受制于这样一个体制,中国的地方官员承担了许多职责,但不向民众负责,他们因而更重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不是遵从治理污染和改善社会福利等长效目标。结果就是,环境和社会政策的执行常常十分糟糕。如果省级和地方官员在制定政策上有更大的发言权,那么他们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结果也会有更大的利害关系。

这向来是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央政府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而地方政府在不伤及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这些标准。如果地方领导人可以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标准,他们就会有更大的责任和兴趣来确保达到标准。

然而,联邦制对中国最大的益处还在于,它也许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动荡不安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不分裂国家的前提下,联邦制是响应地方自治要求的最佳方式。在应对西藏和新疆的分离主义组织时,这是最明智的长期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包括这两个地区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为"自治区"。而实际上,北京决定一切,这些地区享受的自治权力与多数联邦制国家的自治权全然不同。这种背离从长远来说不太可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实行联邦制将从一定程度上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体制中占有相应的分量,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对更大自治权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对于北京来说,要解决存在多年的台湾问题,联邦制是唯一可见的、和平的长期解决方案。中国已经表明,台湾独立是不可接受的,但台北也同样毫不含糊地说,它绝不会接受一个不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实行某种形式的联邦制,台湾、香港、澳门和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维持极大的自治,是未来最可行的道路。

当然,在中国可行的联邦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的联邦制可能不会有多少相似之处。它可能看起来会更接近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构架,对比西方联邦制国家,它们的中央政府权力更大,许多规定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设置的。例如,印度的宪法赋予中央政府权力,在国家完整性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干预。

联邦制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经验是,采纳一种更松散的结合方式,国家往往能变得更强大。如果中国的领导人想要保障国家长久的和平与繁荣,他们最好开始设计一条走向联邦的道路。

斯科特·穆尔(Scott Moore)是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攻读中国政治。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选择西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选择西方
Mar 13th 2014, 00:02, by 奥列克桑德尔·V·图奇诺夫

乌克兰基辅——此时此刻,全世界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苏维埃帝国正在走向最后的覆灭。克里姆林宫一直在努力实施的帝国复兴计划已经失败:乌克兰证明自己长大了,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可以主宰自己的国内和外交政策。

是时任总统维克托·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拒绝倾听乌克兰人加入欧盟的渴望,这才引发了2013年秋天在基辅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是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的积极支持下决定诉诸武力,这才导致他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也是亚努科维奇不择手段,向自己的人民开枪,才使他失去了作为总统的合法性。

克里姆林宫的一项策略是把某些地区从基辅手中抢走,在东部和南部建立类似于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飞地,从而削弱乌克兰。俄罗斯需要这种僵持的冲突,以便防止后苏联时代的各个共和国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阻碍它们并入欧洲和北约(NATO)的体系。

莫斯科的计划已被挫败。事实证明,在作为傀儡扶植起来的独裁者面前,乌克兰人民更强大。反对派势力迅速掌握了局势,巩固了议会的权力,并依法设立了一个新政府。及时的行动平息了国内的抗议活动,但也引来外国的侵略。

事件的先后顺序很说明问题:2月21日,乌克兰的2004年宪法被恢复;2月27日,我们组建了一个全国联合政府;2月28日,俄罗斯军队离开基地,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屯兵乌克兰边境。

这种无耻且无理的侵略行径有一个半遮半掩的理由,叫"保护俄语居民",其实它的目标很明确:削弱和肢解乌克兰,在欧洲创造又一个不稳定区域,妨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换句话说,莫斯科的目的是阻止苏维埃帝国的最后覆灭。

在克里米亚,俄罗斯军队已经封锁了我们的政府大楼,接管了我们的通讯基础设施,并且夺取了我们的军事基地和军火库——与此同时还希望挑起乌克兰的武力还击,从而为俄罗斯的全面军事入侵提供借口。这些都跟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中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采取的手段极为相似。

乌克兰军方和政府在尽一切可能避免落入这个圈套,维持住和平的局面。乌克兰人已经做好保卫祖国的准备,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基辅抗议活动中的死难者尸骨未寒;我们不能容许再出现流血事件了。

我们非常清楚,一旦使用了武力,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乌克兰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庞大的武器储备,国内的核电站和重要的天然气管道,全都指出了一场灾难的潜在规模。

1994年,乌克兰放弃了自己的核武器,用以换取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安全保证以及它们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一旦这份协议被撕毁,可能导致核武器的全球扩散。在军事侵略的威慑面前低头,也会令法律的尊严和国际机构的信誉受到严重侵害。

冲突的升级对整个西欧都将是一场劫难。它会终结全球安全体系,破坏其根本基础。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然而,俄罗斯的肆意妄为就连索马里海盗也做不到。

如今,乌克兰人民已经在集体安全和欧洲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了空前的团结。我们选择西方标准,拒绝新苏维埃帝国主义。我们不想再玩"大哥小弟"的游戏。

莫斯科必须明白,我们在基辅的广场上发现了什么。使用武力是会引火上身的,更多的时候,这只会带来你最不想看到的结果。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两个主权国家,乌克兰人民会独自决定该走什么路。如果拒绝接受这个现实,一场新的冷战已经是最起码的后果。

乌克兰愿意在两国合作的基础上和俄罗斯联邦展开一切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我们希望建立起公平、互惠的关系。俄罗斯需要三思而后行。

苏维埃联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现实,开启一个合作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根基应该是平等,以及乌克兰人民选择自己的政府和命运的权利。

奥列克桑德尔·V·图奇诺夫是乌克兰代总统。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经济制裁俄罗斯,白宫内部有分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经济制裁俄罗斯,白宫内部有分歧
Mar 13th 2014, 00:03, by PETER BAKER

华盛顿——奥巴马总统正在想方设法在不动用武力的前提下,约束并最终扭转俄罗斯对乌克兰南部的侵犯。而此时,奥巴马的团队发现,对于应该以多大的力度运用美国手中的经济武器,内部意见出现了分歧。

奥巴马政府官员认为,他们有能力通过制裁手段严重破坏俄罗斯经济。一些官员认为,如果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拒绝交出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并进而吞并克里米亚,那么美国应该及早动用这种力量,不要拖得太晚。

然而另一些政府官员,尤其是经济官员,却对破坏性尤为巨大的选项十分警惕。他们认为,那些举措可能会疏远盟友,还会激发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美国大型企业向白宫施加了极大压力,这些企业不想让自己的生意因为单边制裁而被竞争对手抢走,也不想冒受到克里姆林宫报复的风险。

周三,奥巴马会在白宫接见乌克兰新总理阿尔谢尼·P·亚采纽克(Arseniy P. Yatsenyuk)以示支持。目前奥巴马尚未采取任何会构成经济伤害的举措,部分原因是给外交努力留一个机会。尽管他取消了贸易谈判和军事合作,但唯一的制裁举动只是禁止向有限几个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发放签证,这些人被认为应当为乌克兰主权受到损害而负责。

总体而言,即使国会不通过新立法,奥巴马也有权采取力度强得多的措施,不过国会仍在推进旨在惩罚俄罗斯的不同法案。上周,奥巴马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不仅授权实行更多的签证禁令,而且也授权采取冻结资产及其他经济举措。但是他实际上并没有针对任何目标采取这些举措,他说这是为了保留"视俄罗斯的动作而调整我们下一步的应对的灵活性"。

奥巴马政府官员表示,内部辩论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要为其所作所为惩罚俄罗斯,政府内部对这一点有广泛的共识,而且这种共识与日俱增。问题在于何时采取惩罚,力度该有多大。除了冻结个人的资产之外,政府还可以制裁银行,甚至可能把俄罗斯剥离出美元经济体系。

"有人对动作力度太大或太快心怀警惕,也有人希望总统能表现出决心,"一位与白宫有接触的前政府官员表示。

现任及前任官员表示,最坚定地支持强硬行动的,是那些与乌克兰关系最密切的官员,如负责该地区的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J·纽兰(Victoria J. Nuland),以及美国驻乌克兰大使杰弗里·R·派亚特(Geoffrey R. Pyatt)。较为担心压垮俄罗斯经济的官员包括财政部长杰克·卢(Jack Lew)、奥巴马的新任贸易代表迈克尔·费罗曼(Michael Froman),以及奥巴马的国际经济顾问卡罗琳·阿特金森(Caroline Atkinson)。

当下迫切的问题在于,是要在周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之前采取行动,从而预先阻止问题的发生,还是要等到公投以后,看俄罗斯会有何反应。不过经济制裁需要花时间筹备,这一点可能会使局面更为复杂。尽管美国在禁止外国人赴美方面有着很大空间,但政府在冻结资产时,需要罗列充分的证据,以防在法庭上遭遇挑战。

为了赢得支持,奥巴马最近几天联络了一些不常联系也不是大国的盟友,他与西班牙和哈萨克斯坦领导人通了电话。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则给塞浦路斯领导人打了电话,许多俄罗斯富翁和企业把资产放在了塞浦路斯。

美国官员称,如果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或者更深入地进犯乌克兰,从而使危机升级,内部的共识就会更强。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不与俄罗斯接壤,水、电以及其他能源均依靠乌克兰供给,官员们愈发担心俄罗斯也许会占领更多乌克兰领土来为这块区域提供补给。

"如果他们真的进行吞并,升起俄罗斯的三色旗,那我们面对的就是全新的情形了,"斯特罗布·塔尔博特(Strobe Talbott)说。"普京是搅局的人,必须要用某种方法把他赶出局。谨慎的小步前行不会起任何作用。"塔尔博特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总裁,曾任副国务卿,著有多本关于俄罗斯的著作。

但美国商业界在警告政府不要过度反应。一些商业团体,如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和美俄商会(United States-Russia Business Council)的代表们纷纷在白宫和国会举行会议,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他们试图说服政策制定者,任何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都会对它之后的行动产生切实的影响,不但成本高于收益,而且会牵扯多国。"我们的诉求基本上是抛开眼下的事态,着眼于长期策略,"一位商业界人士透露。"我们会去支持有效的政策。"由于涉及私下的讨论,此人不愿公开身份。

尽管美国与俄罗斯每年的贸易额仅有400亿美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美国商业界却认为,这个数字并不能代表美俄之间真正的经济联系。举例来说,由于美国福特公司(Ford)在俄罗斯的两座汽车装配厂使用的都是由欧洲进口的原材料,所以这些并不会反映在美俄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数字中。

波音公司(Boeing)向俄罗斯出售或出租过数百架飞机,并且预计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各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还需要1170架飞机,价值近1400亿美元。波音公司在莫斯科有一个设计中心,此外波音公司最近还宣布要在俄罗斯建设新的生产和培训设施,同时该公司35%的钛也依靠俄罗斯供给。

"毫无疑问,大型的经济集团,尤其是能源业的,并不想让我们采取行动,"詹姆斯·B·斯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说。他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副国务卿,现在是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and Public Affairs)院长。

现在奥巴马政府所面对的难题是预测普京下一步的动作。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局长约翰·O·布伦南(John O. Brennan)说,普京表示对乌克兰东部俄语区居民的安全心怀担忧,是为了可能在那里采取的行动做准备。

"他做出决定了吗?"布伦南周二对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说。"我想只有普京自己知道他是否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我们所做的是努力确定他的理由、他下一步会如何行动、他会考虑的因素,以及一旦决定越过边界,他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Eric Schmitt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童鹤、张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日本人爱存钱,拖了安倍经济学的后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人爱存钱,拖了安倍经济学的后腿?
Mar 13th 2014, 00:21, by HIROKO TABUCHI

东京——西村由佐(Yusa Nishimura,音译)包里零钱的多少可能正影响着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为日本提出的经济复苏计划。

西村总会尽可能地存下所有的500圆硬币——价值不足30元人民币,是日本面值最高的硬币。23岁的西村甚至将它们排列展示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样一来数起来更方便。

在增长缓慢的日本,像西村这种囤积现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在15年的通货紧缩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村的钱越来越有价值。她一直计划花钱去温泉度个假,但如果她再等一等,价格可能会更低。

但是就在安倍努力领导日本走出通货紧缩之时,他迫切需要展示其努力的成果,因而正在呼吁像西村这样爱存钱的人,为了经济发展,为了他们自己,改变节俭的思维方式。

但是像很多日本人一样,西村没法相信这套说法。"我从没有经历过通货膨胀。这在我看来不像是真的会出现,"西村说道。她在港口城市神户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在安倍的领导下,日本已经经历了某种形式的复苏,而西村等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则可能会抑制经济复苏的进程。

就在欧洲投资者纷纷因为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增加而忧心忡忡的时候,有更多人在怀疑,日本摆脱通缩的效果是否如它吹嘘的那么好。而近来的数据又显示,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出乎意料地低迷,于是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担忧。周一,政府表示,经济增长甚至比预期更慢,受到低于预期的消费支出和资本支出的影响,年化增长为0.7%。

安倍的理论是,如果有更多人认为,物价和工资会在未来不跌反涨,他们就会现在趁商品价格上涨之前开始消费。为了赶超物价上涨的速度,他们也会将资金投入收益较高的投资中。而公司相信自己会迎来一个销售额和利润更高的新时代,就会提高价格和工资,由此完成一个积极的经济周期。

安倍说,日本复苏之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物价下跌之后,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安倍上个月对国会说,"要改变一种存在逾15年的通货紧缩思维,是不容易的。"

对多数国家来说,物价的小幅上涨再正常不过。在美国,一个巨无霸汉堡包的售价在1998年大约是2.5美元,如今超过4.5美元。从世纪之交开始,美国的物价涨幅已经从每年的1.5%增加到4%。

但是在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末,整体物价就没有再增长过。巨无霸汉堡包现在的售价基本和1998年一样:大约300圆(约合28元人民币),相当于3美元左右。而另一种受欢迎的快餐食品——吉野家(Yoshinoya)连锁餐厅的牛肉饭——则从90年代末的400圆跌至现在的280圆。在同期,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也同样下降了。

安倍希望他推出的政策会对此做出改变。自从2012年末上台以来,他一直追求积极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来结束通货紧缩。安倍第一步就推出了一项影响巨大的货币政策,将日本的货币供给翻了一番,通过压低日元汇率和抬高能源和食品进口的成本来推高物价。

东京NLI基础研究所(NLI Research Institute)的高级经济学家斋藤太郎(Taro Saito)说,在击退通货紧缩方面的缓慢进展,反映了克服根深蒂固的预期和行为的难度,对那些从没有经历过通货膨胀的年轻一代日本人来说尤其如此。

老一代人还记得20世纪70年代造成物价飞涨的"石油危机",以及日本80年代所经历的资产泡沫。而从近期来说,他们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在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如何跌入紧缩的深渊。但是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通货紧缩多年来成为常态之后,年轻一代的日本人比起他们的上一代对通胀的预期要小得多。

这也使年轻一代成为更谨慎的消费者。去年政府的一项家庭调查显示,代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由60到69岁成员做主的家庭,消费增加了2.7%,而由30岁以下成员做主的家庭,消费则减少了0.8%。经济学家担忧,计划中四月份开始的消费税增加,会进一步打击消费者的情绪。

斋藤太郎说,"人们长期以来对物价的感受,可能会影响个人对通胀的预期。"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质疑,击退通货紧缩的障碍是否真的来自安倍的政策,而不是消费者。

东京中央大学(Chuo University)的经济学教授井村进哉(Shinya Imura)说,"应该是通过对商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来推动物价上涨。但现在发生的事则不是这样的。企业是迫于投入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价格。这就意味着,企业没有什么手段能很快提高工资,而消费者也不会购买更多商品。"

Zhiyi Yang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阿里收购消息未出,传媒公司股价先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阿里收购消息未出,传媒公司股价先涨
Mar 13th 2014, 00:20, by NEIL GOUGH

香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公司最近掀起一股收购狂潮,使作为其收购对象公司的股票,在收购消息公布后激涨。

然而,在阿里巴巴最近做一笔交易时,虽然离收购消息公布还有些日子,但收购对象的股票就已经开始猛涨;阿里巴巴签下协议,将斥资逾8.04亿美元收购一家香港传媒公司的控制股权。

2月25日,文化中国传播公司按照香港市场管理规则暂停交易,等待公司的宣布。事实证明,所宣布的就是阿里巴巴于周二做的那笔收购交易。但是,文化中国传播股票在停盘前的三个交易日里,股价已激增了53.7%。

这三天期间,该公司股票日均交易量是此前30天的日均交易量的500%还多。

著名香港投资活动人士戴维·韦布(David Webb)周三说,"虽然该公司已经宣布过在就某些未说明的交易进行谈判,但这种交易活动仍异乎寻常。我估计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会介入调查。"

负责监管香港市场的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周三拒绝发表评论,阿里巴巴公司也拒绝评论。记者给文化中国传播公司打了电话、发了电子邮件,也给该公司此次交易的金融咨询机构:瑞东金融市场有限公司打了电话、发了电子邮件,两者都没有马上回复。

文化中国传播公司的股票在周三重新恢复交易,一天前这家公司宣布将向阿里巴巴发行新股,这将让阿里巴巴持有该公司60%的股权,新股份总价值为62.4亿港元,或8.04亿美元,相当于每股50港分。文化中国传播公司的业务是在中国投资影视、报纸和多媒体公司。

这一消息使文化中国传播公司的股价飙升,以每股1.83港元收盘,超过停盘前最后一次交易价186%。

这是今年第二次发生的、阿里巴巴投资引发一家香港公司股价飙升的事情,韦布称这种现象为"阿里泡泡"。1月份中国一家小型医药数据公司、中信21世纪公司(Citic 21CN)的股价,在阿里巴巴同意以约1.7亿美元(合10.4亿元人民币)收购其控制股权后,飙涨近400%。

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在公司宣布重大交易消息之前异常增长可能是巧合,普通股票的投机交易并不违反市场规则。但是这种交易模式也可能是向监管者发出的一个警告信号,会引发对内幕交易或是其他非法操纵市场活动的调查。

就文化中国传播的情况来说,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曾有过两次披露,这可能会吸引投机性投资。

该公司在1月中旬曾停盘一周,其间,公司在1月17日宣布最近正在与未指明的有关方面就"某些可能的交易以及该集团未来的商业发展"进行谈判。该公司股票在1月21日恢复交易,股价在之后的几天中下跌。

文化中国传播公司股票为期三天的涨势从2月20日开始。2月20日当天,股价比前一天涨了24%,交易量达2.49亿股,约是过去一个月的日均交易量的6倍。

涨势一直持续到2月24日,当天文化中国传播公司宣称:"除公司正与独立第三者就若干可行交易进行磋商外,确认不知悉导致股价变动之任何原因。"该公司还称,已签署了与这些谈判相关的保密协议。第二天上午,公司股票暂停交易,停盘两周之后,阿里巴巴宣布了收购的消息。

由富豪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及其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互联网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和百度,近几个月来都在大举收购,收购对象包括中国和外国的物流、电子商务、游戏开发商、以及其他公司。收购狂潮没有消退的迹象。周一,腾讯宣布斥资2.15亿美元收购京东公司15%的股权,京东是中国仅次于阿里巴巴的第二大电商公司,而腾讯的电子商务在中国排不上名次。

京东在1月份的一次监管备案中宣布,正在计划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拟融资15亿美元。这两家公司于周一宣布,在京东上市之前,腾讯会增持京东股票,以达到京东20%的股权。

而阿里巴巴则正在计划一笔更大的融资上市方案,分析人士称这笔融资计划可能会超过Facebook在2012年价值16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

周一的京东与腾讯的联姻,是腾讯对阿里巴巴核心业务迄今为止的一次最直接的攻击。阿里巴巴在周二做出反击,其收购文化中国传播公司控制股权的一个后果是:腾讯公司过去三年对文化中国传播公司所持的8%战略股权,将被冲淡为3%。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王岐山批评吉林省委书记言论被删除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王岐山批评吉林省委书记言论被删除
Mar 13th 2014, 00:10, by AMY QIN

网上媒体周二就据说是王岐山的言论议论纷纷,王岐山是中国位置最高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责备吉林省省委书记搞"形式主义"。

据说这些言论是在周一的吉林省代表的闭门讨论会上讲的,这让人们罕见地看到了一点共产党精英政治的内幕。该讨论会是全国人大年度会议的一部分,全国人大是中国的橡皮图章立法机构。网上的讨论援引了国家媒体《中国经营报》、以及香港的《星岛日报》的报道。这些报道很快就被包括香港亲北京的《大公报》和中国热门新闻门户网站网易新闻在内的许多其他媒体转载。

据这些报道称,担任中纪委书记和政治局7位常委之一的王岐山刚在讨论会上发了言,在等待吉林省省委书记王儒林(与王岐山没有亲戚关系)的回应。

王儒林开始念一份显然是写好的稿子,就在这时,王岐山打断了他,要求他"讲短点!"

这些报道称,当王儒林回答说,可能短不了之后,王岐山生气地说,"你说话肯定是说我的发言如何如何重要。"

王岐山接下来说,"我刚才又没稿子,你怎么知道并事先打印出来那么多呢?这不是形式主义么?你不用念了!"

"形式主义"的指控是严重的,因为党内高层领导人已经下令要杜绝"不良"工作作风。"形式主义"是共产党发誓要消除的四个毛病之一,其他三个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形式主义指的是过于拘于礼节而忽视实质性的东西。

党内高层领导很少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指责另一位高层领导,尤其是以这样一种唐突的方式。这一批评似乎相当恰当,因为国家媒体新华社随后报道称,王岐山发言的重点是需要强化党内监管,改善党内工作作风。

然而,新华社并没有提及对王儒林的批评。截至周三,网上关于王岐山发怒的报道大都已被删除。只有少数报道、包括一段香港凤凰卫视的视频短评,还可以访问。

一个中文网站在周二曾转载了那条报道,该网站的一位住北京的编辑说,"那应该是真的,被删除是因为太敏感了,吉林省的官员感觉这太丢脸了。"据他的经验,这种闭门会议一般不让记者参加,除了少数来自国家媒体的摄影记者,他们在会议开始时进去拍一些照片。但是,这一消息显然是从参加会议的代表那里透露了出来,他说。

这位编辑说,"我们转载之后,影响力很大。不过,后来网络管理办公室的人先找到我们,要求删除这一消息,说那不是一件好事。这之后,吉林省的人也来了,要求删除转载,因为他们觉得那太丢脸了。"这位编辑为了避免给自己找麻烦要求匿名。

"但是这种事儿很正常,"这位编辑说,"删除这些敏感文章的事儿很正常。"

《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