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乌克兰抗议者与政府达成妥协撤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抗议者与政府达成妥协撤离
Feb 17th 2014, 10:22, by ANDREW HIGGINS

乌克兰基辅——周日,乌克兰示威者与官方达成了赦免协议,始于去年12月的占领市政府的运动至此结束。最近有迹象表明,这场动荡的政治危机中,冲突双方都在寻求缓和紧张的局势。

到现在为止,其间时常发生暴力冲突的抗议运动已经持续到了第三个月。一群群戴着头盔的年轻男子曾手持木棒威胁称,如果官方不迅速撤销与这场抗议运动相关的所有刑事案件,就会再次夺取市政府大楼。之后,乌克兰总检察长宣布终止所有的相关刑事案件,并认定示威者已经满足了1月29日颁布的一项法律中规定的获得赦免的条件。

该法律规定,示威者在对格鲁舍夫斯基大街(Hrushevsky Street)解除封锁,并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后,才能获得赦免。通往政府主办公区的格鲁舍夫斯基大街上现在烟尘弥漫,堆满了路障。

警方从格鲁舍夫斯基大街上的路障附近撤离,示威者也清理出了一条狭窄的通路,供车辆在杂乱堆积的垃圾、轮胎、沙袋和冰雪中穿行,这表明双方都不想回到上个月那种至少导致三名示威者丧生的流血冲突。然而在周日晚间,戴着面具和头盔的男子仍然在阻拦几乎所有的汽车和行人。

示威者部分解除封锁的举动,以及在当天早些时候撤出市政府的决定,至少暂时缓和了他们与总统维克多·F·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之间的对峙。亚努科维奇去年11月放弃了一项与欧盟的贸易协定,并且让乌克兰转向了俄罗斯,于是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乌克兰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有4600万人口,国内存在尖锐的意见分歧。

在布鲁塞尔发出的一份声明中,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对撤出市政府之举表示了欢迎。她说,在经过数周的讨价还价之后,"过去几天里采取了若干个重要的举动,来缓和乌克兰的局势,为当前的政治危机提供了一个乌克兰式的出路。"

与此同时,数万民众涌进了基辅的独立广场,参与了一场喧闹但和平的反政府集会。民众发表演说,谴责了亚努科维奇的"土匪政权",并呼吁他辞职。

双方到底有多大意愿取得长期的谅解,甚至了结争端,周二时可能会更清晰。届时议会将重新开会,亚努科维奇或许会提名一位新的总理人选,自上一任总理1月辞职以来,总理职位一直空缺。

上个月,反对派的一名领导人物阿尔谢尼·P·亚采纽克(Arseniy P. Yatsenyuk)回绝了亚努科维奇让他担任总理的邀请。亚采纽克周日在一次集会上说,针对示威者的大约2000宗刑事案件都必须撤销。

在乌克兰周报《镜报》(Dzerkalo Tyzhnia)网站上发表的一则访谈中,尤利娅·V·季莫申科(Yulia V. Tymoshenko)说,她愿意为了终结危机而参与谈判,但可以讨论的"唯一议题"是总统辞职的方式,包括"对其家人给予保护的保证"。季莫申科是乌克兰前总理,也是反对派领导人。在2010年的大选中负于亚努科维奇后,季莫申科曾遭监禁。

周日,自由广场周围,为了阻拦防暴警察可能发动的攻击而树立的障碍物多数都还在原处,由头戴面具的男子把守着,他们均手持自制的盾牌和木棒或铁棍。尽管示威者已经不再满满当当地挤在市政府里,但官方仍然无法进入政府大楼。

许多在周日离开市政府的抗议者表示,他们反对腾出大楼的决定。反对派领导人做出的这个决定,是一项赦免协议的一部分,协议的目的在于减轻政治危机。乌克兰前总统列昂尼德·M·克拉夫丘克(Leonid M. Kravchuk)上个月表示,这场危机已经把乌克兰推到了"内战的边缘"。周六,官方释放了超过200名因示威遭到羁押的人员,但直到总检察长周日发出声明,他们连同其他一些人仍然在受到调查。

博格丹·布尔特努克(Bogdan Burtnuk)是来自乌克兰西部的一名活动人士,他在去年12月加入了占领市政府的行动。他说,还没等"他们释放所有人质,并为他们洗脱罪名"就离开,是一个错误。他指的是,遭羁押者获释后仍然可能会面对刑事指控。腾出政府办公大楼的协议得到了民族主义政党全乌克兰自由联盟(Svoboda)的支持,自由联盟与立场更为强硬的势力,如"正义部"(Right Sector)关系不和,后者是激进团体的一个联盟,主张亚努科维奇辞职是任何政治解决途径的先决条件。

腾出政府大楼的行动由瑞士驻基辅大使监督。总部位于维也纳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正在努力缓和乌克兰的局势,瑞士目前是欧安组织的轮值主席国。

瑞士外长迪迪埃·伯克哈尔特(Didier Burkhalt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腾出办公楼的决定是一个"积极的发展"。现在办公楼里画满了涂鸦,宣称这里是"革命总部"。不过伯克哈尔特敦促称,"各方都应当持续专注地参与,从而在广泛而有包容性的政治对话中达成必要的妥协。"

然而深深的疑虑仍然存在。数十名身着迷彩服的年轻男子周日早间离开市政府之后,晚些时候又回到了那里,他们在楼外像军人一样站成方阵,宣称如果总检察长不签署正式的命令,解除所有针对示威者的指控,他们就会重新夺回大楼。

这个团体的指挥者说,"我们不信任他们。"他只透露自己的名字叫安德里(Andriy)。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教授印度教著作在印度被下架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教授印度教著作在印度被下架
Feb 17th 2014, 08:52, by ELLEN BARRY

新德里——在与印度出版巨人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的较量中,一名身体孱弱的84岁退休校长俨然成了《圣经》中大卫一般的人物。

本周,这位老校长蒂纳纳特·巴特拉(Dinanath Batra)迫使企鹅出版社撤回并销毁了一本有关印度教的学术著作的剩余书册,这是他右翼活动人士生涯的一次巅峰。该书的作者是一名美国教授,巴特拉称这本书"邪恶"、"肮脏"、"变态"。

巴特拉为捍卫其宗教一直坚持不懈地发起诉讼,他的努力有时会取得成效,但还从未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印度的学者本周也颇感震惊,他们不明白,究竟是什么让企鹅出版社如此害怕,以至于如一名作家所说的,与"不知名的印度教狂热分子"寻求庭外和解。《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警告称,可能出现"与塔利班类似的力量"。一位知名专栏作家谴责称,"自由主义的印度已经被打烂。"

该消息在这个正准备迎来重大变革的城市引起了涟漪。目前距大选还有三个月,预计世俗派的印度国大党(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Party)将遭遇其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惨败,输给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

人民党领袖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竞选中重点宣传了自己的经济政策,以迎合受挫的印度新兴中产阶级,同时小心地不去使用印度教右翼的分裂性语言,虽然他毕生致力于相关的右翼组织和活动。

与此同时,执政的国大党的言论自由记录并不光彩,印度在全球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里的排名不断下滑。曾几何时,就连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著作《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都在印度遭禁,只因为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领导的国大党政府担心可能会冒犯到穆斯林。

但是如今,许多学者和知识分子都担心,印度正在经历一场意识形态的变化。他们指出,莫迪与印度教右翼组织民族志工组织(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有着长达数十年的渊源。以往在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府执政时,都爆发过宗教和历史问题上的斗争。以宗教为主题的艺术家一直是极端团体所针对的目标,各种形式的暴力威胁从未远去。

至于巴特拉,他说他和人民党毫无瓜葛,但他预计,他的这种行为在大选之后会势头更足。

他说,"好日子来了,兄弟们——我看到了政治氛围发生改变的迹象。国大党正在倒下,第三个阵线联盟东山再起,莫迪也在走向前台。60年的统治正走向终结。"

企鹅出版社印度分社没有解释为什么决定撤下温迪·多尼格(Wendy Doniger)的《印度教徒:一段别样的历史》(The Hindus: An Alternative History)。该书于五年前在印度和美国出版。2011年起诉这家出版商之前,巴特拉发出了一则声明,警告说,该书已经"伤害了无数印度教徒的宗教感情",违反了《印度刑法典》(Indian Penal Code)295节A款,责任人最高可被处以三年监禁。

四年之后,没有证据显示企鹅的妥协与即将到来的选举有任何关系,但在本周,一些评论人士认为,这两件事关系密切。

左翼作家、活动人士阿兰达蒂·罗伊(Arundhati Roy)给企鹅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质问这家公司在"没有圣令、禁令,甚至连法庭令都没有"的情况下为什么妥协。企鹅出版社也是她本人的出版商。罗伊在《印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写道,"你们到底在怕什么?选举还有几个月,法西斯分子目前也只是在进行竞选活动。是的,情况看起来很糟,但是他们尚未掌权,至少现在还没有,你们就已经屈服了?"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就此认定人民党领导的政府将有意插手意识形态之争为时尚早。

撰写了有关莫迪的大量文章的印度著名专栏作者阿肖克·马利克(Ashok Malik)表示,这种说法是在"散布恐惧"。人民党上次掌权要追溯到十多年前。他说,当时"卫道士对历史课本问题感到群情激昂,而不幸的是,课本由国家编写"。不过,他说包括莫迪在内的人民党现任领导层"认为那场争论已经过去了",如今把注意力放到了该党的目标选民更为重视的目标上,比如扩大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

"他的纲领关注的是经济,他也必须忠于这一纲领,"马利克说。"二三十年前,莫迪或许是多多少少信仰其中很多东西。不过,他在过去12年里担任了邦级的首席部长,而且还是在古吉拉特邦。事实证明,这一经历让他获益良多。"

他还说,"内心深处,莫迪或许是个卫道士,但是,如果跟他今天的政治诉求无关的话,他会讲求实际。"

没什么争议的是,印度的宽容之名正在褪色。多尼格的书不过是面临高额诉讼威胁的书籍被撤回的最新一例。

今年1月,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印度分社(Bloomsbury India)不顾作者的反对,撤回了《印航的坠落》(The Descent of Air India)一书,并向书中遭受猛烈抨击的与国大党联盟的一名政府部长公开致歉。去年12月,最高法院下令暂缓调查性书籍《撒哈拉秘闻》(Sahara: The Untold Story)的出版,直到印度金融业与地产业巨头撒哈拉印度帕里瓦尔集团(Sahara India Pariwar)提起的一宗诉讼得以解决。

记者兼文学评论人尼兰贾纳·S·罗伊(Nilanjana S. Roy)表示,连续执政10年后,国大党的衰落大体上要归咎于自身。

上周四,一群知名学者联署的请愿书开始流传,其中几人长期在美国。文中要求改革印度的刑法,进而保护严肃的学术著作免受无理诉讼的侵扰。文中还称,"在印度,所有形式的学术、知识与艺术表达均日趋艰难。"

然而,本周在巴特拉简朴的办公室里,气氛颇为轻松,甚至带有喜庆色彩。他给成天来了又去的大批记者分发饼干,逐一提及给他写来贺信的人,包括古吉拉特大学的校长。

"我就跟你讲讲审理这起案件的一名法官的意见吧。他说,'我翻开书,读到一半就放下了,太庸俗、太下流。'这就是法官给出的意见,"巴特拉说。他还表示,现如今,"社会将有所转变,同时还会发出警告:不要出版这种垃圾书。"

企鹅出版社的退让使得巴特拉倍受鼓舞。他表示,下个目标是多尼格的另一本书《论印度教》(On Hinduism)。他已经往书上贴了不少翠绿的便条。他还梦想着创建一个委员会来审核印度公立中小学的课本。当被问及他希望换掉多少课本时,他摆了摆手:全部都要。

"替代书本将问世,"他说。"我们会给出指导意见。"

Hari Kumar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湛、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联合国调查揭露朝鲜反人类统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联合国调查揭露朝鲜反人类统治
Feb 17th 2014, 07:27, by NICK CUMMING-BRUCE

联合国调查人员称朝鲜为维持其政治制度而犯下了众多反人类罪行,并建议将朝鲜送交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周六,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报道称,在一篇引用幸存者及脱北者证词的报告中,调查人员详述了朝鲜人遭受就地处决、强奸、强制堕胎和奴役的情形,以及他们因政治、宗教、种族及性别原因遭受迫害的情形。美联社援引了这份报告的非官方大纲,报告将于周一发布。

该新闻机构的文章写道,报告称,朝鲜为维持现存政治制度而出台的政策和决定构成了反人类罪,朝鲜完全明白这些举措会加剧饥馑、造成死亡。3月17日,调查小组将在日内瓦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提交这份报告及372页的详细附件。外界普遍预计,这份报告将成为迄今为止有关金氏统治家族三代领导人60年来虐待及压制民众行为的最权威描述。

人权理事会在将近一年前成立了该调查小组,试图让国际社会关注核武计划以外的朝鲜问题,调查的焦点是一个实行政治压迫的制度。联合国人权事务主管纳瓦·皮莱(Navi Pillay)曾表示,这种制度"允许政府虐待其公民,在21世纪,这种程度的虐待本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朝鲜遭到国际刑事法院调查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因为这个倡议需要获得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的支持,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朝鲜的传统盟友,几乎肯定会阻止相关行动。

小组成员完全清楚,要让朝鲜领导人为调查组报告的罪行负责,政治上存在种种阻碍。但他们仍然表示,希望更大力度的国际审查能对该国政府的虐待行为形成威慑,为朝鲜民众提供一些保护,并起到推动变革的作用。

研究朝鲜劳改营的权威人士戴维·霍克(David Hawk)告诉美联社,虽然法律学者和人权组织此前也曾得出朝鲜犯有反人类罪的结论,但这是联合国专家首次得出同样的结论。

调查组利用幸存者、专家目击证人和卫星图像提供的证据描述了劳改营网络里的情形,据信这个网络仍然关押着多达12万名囚犯。囚犯们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忍受蓄意制造的饥饿,并且频繁见证公开处决,其中一些囚犯被判刑是因为"牵连罪"。

由于朝鲜禁止调查组进入朝鲜,调查组便在东京、伦敦、旧金山和韩国首尔举行了公开听证会,以此扩大人们对朝鲜情况的关注。听证会上出现了一些十分悲惨的故事,比如饥饿的儿童因为偷了几粒米而被狱卒用棍棒打死,一位母亲被迫把自己的孩子淹死在了水桶里。

去年9月,调查组负责人迈克尔·D·柯比(Michael D. Kirby)曾告诉人权理事会,"一些普通民众告诉我们,仅仅因为观看外国肥皂剧或持有宗教信仰,他们就遭受了折磨和监禁。"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疆乌什警方击毙八名维族袭击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新疆乌什警方击毙八名维族袭击者
Feb 17th 2014, 05:59, by 储百亮

香港——周五,在地处中国偏远西部、民族矛盾严重的新疆地区,当地警方开枪射杀了8人。据中国国家媒体报道,这是因为这些袭击者此前拿着用煤气罐制成的炸弹发动了攻击。报道称,另有三名袭击者已自爆身亡。

官方报道并未指明投弹者的身份,但他们的维族人身份是很明确的。维族是一个讲突厥语的民族,由于该地区汉族人数量的逐渐增加,以及政府对他们的文化和穆斯林信仰施加的控制,他们的憎恨情绪日渐增长。与此前许多讲述与维族人的冲突的官方报道一样,前述报道也把这些袭击者称为恐怖分子。

此次暴力事件发生在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据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当时,一些人骑着摩托车,另有一人开着装满天然气罐的车,朝正准备开始巡逻的警察碾来。官方的新疆新闻门户网站天山网说,袭击者还使用了砍刀。

"公安民警在处置过程中,击毙8人,抓获1人,"天山网报道称。"3名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发生自爆死亡。"

天山网报道称,两名警官和两名群众受伤。乌什县官员拒绝置评。

新疆长期受到民族矛盾的困扰,然而,暴力事件日益增长的频率却说明局势正在恶化。前述最新死亡事件发生之前,去年年末以来已有30多名维族人在新疆南部被警方枪杀。最新的这次对抗发生之前,南疆阿克苏地区另有一个地方发生了致命冲突,新华社报道称,1月24日,安全部队击毙了六名袭击派出所的人。

2009年7月,维族人在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街道上袭击汉族人,至少造成200人死亡,自此之后,新疆地区的民族仇恨不断加剧。汉族人也以袭击维族街坊的方式进行了报复。

中国政府将暴力事件归咎于受伊斯兰极端主义鼓动、获得外国势力支持的维族人。支持维吾尔族自决的人士则表示,政府的激进安全政策让那些携带原始武器的维族人感到绝望,引发了暴力事件。政府数据显示,新疆共有2180万人口,其中维族人占46%左右。很多维族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土地和商业机会。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Bree Feng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生在韩国为俄国而战的奥运冠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生在韩国为俄国而战的奥运冠军
Feb 17th 2014, 05:59, by CHOE SANG-HUN

韩国首尔——周六,当短道速滑运动员维克托·安(Viktor Ahn)摘得冬季奥运会(Winter Olympics)男子1000米项目的金牌后,他绕场一周,一边挥舞着俄罗斯国旗,一边唱着俄罗斯国歌。对韩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酸楚的时刻。

维克托·安在韩国的名字是安贤洙(Ahn Hyun-soo),他是韩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滑冰运动员之一,为他的祖国赢得了许多奖牌,包括连续五次取得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和取得了三枚奥运会金牌。在韩国,奥运金牌是民族荣誉感的强烈象征,而取得金牌的人则被尊为爱国者。在这里,安贤洙这个名字无人不知。

安贤洙的父亲安吉元(Ahn Gi-won)在俄罗斯索契对韩国新闻机构韩国联合通讯社(Yonhap)说,"作为一个韩国人,我希望他唱的是韩国国歌。但他在韩国做了各种尝试,都没有机会恢复他的名誉。"

韩国人对自己的短道速滑运动深感骄傲,韩国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的奥运会金牌数量要多过韩国参加所有其他冬奥会项目所得金牌的总和。

安贤洙现年28岁,2011年,在与韩国体育界官员发生激烈分歧之后,他决定做出改变,效忠俄罗斯,并取了一个俄罗斯名字。许多韩国人因此指责他背叛祖国,只是为了从一个急于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取得金牌的奥运会主办国手上获得现金奖励。

但其他人则视他为这个国家短道速滑世界丑恶面的牺牲品。这个星光熠熠的世界丑闻不断,有人说,教练们喜欢搞派系斗争,会体罚运动员,并操纵比赛来提拔那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员,及去打压那些他们不喜欢的运动员。

到周日,韩国媒体、网络博客作者和Twitter用户纷纷祝贺安贤洙,恭喜他战胜了他们国家丑闻缠身的短道速滑运动管理机构。"比起一名韩国人得到金牌,他得到金牌更让我高兴,"一名韩国人在Twitter上写道。

在2006年意大利都灵的冬奥会上,安贤洙赢得了三枚金牌。但那之后,有关方面禁止他重回国家队,速滑联合会的官员表示,他经常受伤,年龄太大,而这项运动需要培养更多有才华的年轻运动员。

安贤洙和他的父亲则指责速滑联合会,说它放弃了一位著名的滑冰运动员,只因为他遭遇了暂时的挫折。而韩国总统朴槿惠(Park Geun-hye)看来也默认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运动员安贤洙拥有最佳技巧,但他却无法作为韩国人来追逐他的梦想,而是代表另一个国家比赛,"朴槿惠上周一在安贤洙超越韩国选手赢得了男子1500米的铜牌之后说道。"我们必须自问,他的问题是不是源自我们体育界的不合理现状。"

她批评"那些在选拔运动员时对一些选手有所歧视的体育界领导",还说,"这种做法会埋没出色运动员的天才,破坏我们运动员团队的竞争力。"

在取得了短道速滑项目的胜利后,安贤洙亲吻了冰面。"在过去八年里,这一刻总在我的眼前闪现,"他说。"就在这个时刻,我确信我做了正确的决定。"

韩国的速滑联合会没有对安贤洙的胜利做出反应。之后,对其网站的访问暂时中断,据韩国媒体报道,这可能是因为有许多愤怒的用户想要批评联合会。

在Twitter上,另一名用户写道,"安贤洙高举的是俄罗斯国旗,而不是韩国国旗,必须有人对此做出解释。"

翻译:曹莉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称美国不是南海争端当事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称美国不是南海争端当事方
Feb 17th 2014, 04:05, by KEITH BRADSHER

朝鲜问题及中美双边关系成为了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本周东亚之行的主要议题,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却照样在持续发酵。

周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上将(Jonathan Greenert)前一天的言论提出了异议。格林纳特上将当时表示,如果菲律宾遭到攻击,美国会履行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的义务,帮助菲律宾。不过,格林纳特非常谨慎,没有提及美国可能提供多大程度的帮助。

周五下午,华春莹回应称,"美方不是南海争端当事方,应恪守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谨言慎行,多做有益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过去几年中,中国日益强硬,声称对一些南海岛屿、浅滩、渔场拥有主权,其中一些处所位于菲律宾周边几乎南达婆罗洲的地方。周四访问菲律宾期间,被问及如果中国因南海争端攻击菲律宾,美国是否会提供帮助时,格林纳特回应称,"当然,我们会帮助你们,我不知道具体会是什么帮助,但我们有责任,因为我们签订了条约。"

在周五晚间举行的另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卿约翰·克里支持菲律宾提出的要求,赞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解决南海问题。根据美国国务院提供的文字记录,克里表示,"就南海问题而言,重要的是通过符合海洋法和法治本身的和平及非对抗方式消除分歧。"

中国官员拒绝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问题,尽管中国是签署国。中国官员表示他们倾向于与各个国家举行单独的双边会谈,因为此类谈判会让他们获得强大的杠杆,可以左右那些比中国小得多的邻国。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S·阿基诺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上周引用纳粹德国1938年侵占捷克的例子,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菲律宾反对中国对该国西岸海域的领土要求,使得中国甚为不满。中国外交部另一名发言人洪磊在2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指出中国曾在二战期间与轴心国作战。

"将中菲南海争议同二战历史相提并论令人匪夷所思,毫无道理,"他说,"中方对菲方有关说法感到震惊和不满。"

2月8日,洪磊还对负责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R·拉塞尔(Daniel R. Russel)的质疑声音表示了谴责。拉塞尔质疑的是中国近期的海上主权主张,后者不仅涉及菲律宾周边海域,还涉及几乎远达马来西亚婆罗洲海岸的水域。

"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是历史形成的,并受到国际法的保护,"洪磊说。"中方一直致力于与直接有关的当事国通过谈判和磋商解决。"

阿基诺在上周的采访中说,谁也不应该担心美国政府的支持表态会促使菲律宾公然挑衅中国,因为菲律宾非常清楚,本国的军事力量比中国弱很多。

有关方面于12月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于过去两周在菲律宾分阶段发布。调查结果表明,阿基诺或许正在利用人们对中国领土野心的深切担忧。菲律宾人表示,与其他全国性政策相比,他们对阿基诺政府保卫国家领土权利的做法及外交政策感到更加满意。

2月7日,阿基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强烈表示,他绝不会放弃菲律宾长期以来对本国海岸附近岛屿及环礁的主权主张,虽然他乐意承认,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甚为薄弱,根本不足以对抗中国日益强势的领土野心和稳步发展的军备建设。

他说,"人们对中国究竟持何目的感到困惑——我认为,没有哪位专家能提出无可争议的结论。"

防务咨询和分析公司简氏信息集团(IHS Jane's)本月早些时候估计,到明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就会超过德法英三国的总和。

菲律宾的公众舆论往往倾向于强烈支持美国,尤其是在台风"海燕"过境之后,因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却几乎什么也没做,尽管如此,菲律宾的许多学界精英仍然怀疑美国,怀疑阿基诺总统扩大驻菲美军数量的希望。他们认为,中菲两国目前的矛盾与西方抵抗纳粹进攻或遏制前苏联的行为并不相同,而与美国最近无法给面临激进伊斯兰组织挑战的国家带来稳定有关。

阿基诺执政联盟的议员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说,"我们必须不惜代价地避免成为一个前线国家——我们可不想成为巴基斯坦或阿富汗。"

周三,白宫还宣布奥巴马总统将于4月出访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白宫在声明中说,在菲律宾,"他将与阿基诺总统着重讨论我们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包括推动防御同盟的现代化,通过增长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Growth)和我们深厚持久的人际联系来扩大经济联系并刺激经济增长。"

国务卿约翰·克里此次访问的停留地点包括韩国、中国和印尼,但不包括马尼拉。去年12月中旬访问亚洲期间,他曾在马尼拉停留,并拜访了去年11月被台风"海燕"重创的城市塔克洛班,还向菲律宾宣布了美国的支持,其中包括4000万美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的海事安全援助。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克里会见中国博客作者谈网络自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克里会见中国博客作者谈网络自由
Feb 17th 2014, 02:57, by MICHAEL R. GORDON

北京——周六,一群中国博客作者与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进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会面,要求美国关注互联网自由。

周五,克里来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商讨地区事宜。上述会面期间,这些博客作者一个接一个地向克里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中国公民获得信息的能力受到了限制,而中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前景至多也只能说是不明朗。

"你会与那些渴望自由的中国人站在一起",帮他们"摧毁这道限制网络访问的'防火长城'吗?"腾讯财经的记者张贾龙问道。腾讯财经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公司的一个部门。

2011年,张贾龙曾因发帖谈论艺术家艾未未和中国官方的矛盾而被拘留三天。他要求克里对一些报道进行调查,这些报道称,一些美国公司曾帮助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访问网站的范围进行控制。

调查性记者王克勤说,网络自由事业正在"倒退"。美国官员称,王克勤曾因发表批判性报道而被迫离开一家经济类出版物。

他说,"网络自由度还不如以前。"

原新华社记者、某博客网站联合创始人马晓霖说,网站已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他还表示,如果中美两国关系出现改善,他希望中国政府放松对互联网的控制。

他说,如果中国成为美国的真正伙伴,"中国政府可能会感到更加自信。"

为了安抚这些博客作者,克里说人权问题是他在与中国官员会面时经常提到的问题,而他曾反复提起媒体和宗教自由的事业。他说他并未听说关于美国公司帮中国官方控制互联网访问的批评,但承诺会调查此事。

克里说,"很明显,我们认为如果中国的网络更加开放,中国经济将更加强大。"

在克里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他中国高官会面一天后,美国大使馆组织了这次40分钟的会面。

会面期间,克里有时似乎倾向于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博客作者们则担心情况不容乐观。某重要门户网站主管王冲同时是一个独立外国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想要知道,美国能以怎样的方式帮助习近平建设民主。

克里表示,美国官员正在多条战线开展工作。至于中国的民主,他说,"已经有了缓慢的进展。"

他表示,中国的选举虽然"局限在一个党派内部",但"地方层面"经常有"非常激烈的争论"。

他指出,对于美国官员来说,在强调人权担忧的同时,与中国官员保持沟通非常重要。

克里说,"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突然插话说:'按照我们的方式做。这样更好。'"

然而,部分博客作者似乎期待克里拿出更加引人注目、更加激烈的姿态。财经记者张贾龙表示,他很担心那些"良心犯",特别是人权活动人士许志永和作家、活动人士刘晓波,前者于上月被判四年有期徒刑,后者在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后遭到监禁。刘晓波在服刑期间荣获2010诺贝尔和平奖

张贾龙想要知道克里是否会探访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并称刘霞健康状况不佳。克里没有直接回应,但表示他在北京只待一天半的时间。

克里说,"我们在所有中美会晤中不断强调这些问题,无论会晤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举行,无论会晤的级别,我们将继续这么做。"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日两国就非洲问题打响舆论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日两国就非洲问题打响舆论战
Feb 17th 2014, 00:05, by BREE FENG

过去一周,中日就非洲问题相互攻击,两国外交矛盾毫无缓和迹象。

周四,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为中国在非洲的行事方式进行辩护。卢沙野说,中国是"真诚"的,"不像有些国家"是出于一己私利或者某种政治目的。

卢沙野的这番声明是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本月出访莫桑比克时发表言论后做出的,当时,安倍说,日本不会榨取非洲的资源,而是会"创造就业"。安倍晋三的发言人谷口智彦(Tomohiko Taniguchi)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不能给非洲领导人提供漂亮的住宅或漂亮的部委大楼。"相反,日本的政策是"真正向非洲的人力资本提供援助"。

通讯社报道称,安倍晋三是在努力将日本在非洲的作为与中国、欧洲和美国区别开来。然而,在中日关系紧张期,中国外交部对安倍的言论进行了愤怒回应,称安倍的言论"很不专业,也十分可笑"。

由于几个东海小岛引发的主权争议及日本的战时遗留问题,中日关系一直颇为紧张。安倍12月份参拜靖国神社招致中国和韩国愤怒抨击,靖国神社里供奉着在战争中死亡的日本军人,还有被定罪的战犯。

周日接受新华社线上采访时,卢沙野称,非洲国家"已经看出来",日本盯着非洲的资源和市场,希望和中国抗衡,并争取在联合国的投票。

卢沙野批评日本对非合作都是空话,而中国给非洲的援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在非洲资助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大楼、公路和铁路——通常是通过用资源做担保的贷款。

"安倍访问非洲期间,日方说中国只会搞基础设施建设,"卢沙野说。"问题是,非洲要发展你不搞基础设施建设行吗?你日本为什么不帮非洲搞基础设施建设呢?"

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几天后,中国政府发起了一场全球性的外交运动,抨击安倍的行为,北京认为安倍无视日本的战时历史。

安倍的非洲之行包括科特迪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承诺提供数亿美元对非援助,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解晓岩随后不久便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他将日本领导人称为"亚洲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文章称,解晓岩举着几张照片,称照片中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犯罪行的受害者,他说他想让非洲人了解日本在亚洲曾经的所作所为。

自12月26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以来,已有超过12名驻在全球各地的中国大使通过当地报纸和电视台阐明了北京的立场,解晓岩是其中之一。

本月,中国驻美大使、中国前驻日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上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侵略战争拒不悔改的历史观源于靖国神社"。他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对全世界的一大挑衅。

周五,《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日本驻美大使佐佐江贤一郎(Kenichiro Sasae)的评论文章,佐佐江贤一郎在文章中呼吁中国"停止教条式的反日宣传运动,和我们通力合作,发展着眼于未来的双边关系"。

周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国大使的近期动作旨在确保世界各国"清醒认识安倍此次参拜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北京最近的外交攻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公关宣传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中国加大了推行公共外交的力度,包括试图提高中国在缅甸开发工程的形象,以及建立一个附属于外交部、由退休的资深外交人员领导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

上周,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官方报纸《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中日间舆论战十分重要,中国这一次"绝不能输"。

"这场中日'舆论甲午战争'没有硝烟,但它却形同二十一世纪的特殊战场,"文章写道。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1月17日。

翻译:谷菁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人买便宜衣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人买便宜衣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Feb 16th 2014, 23:56, by FLOYD NORRIS

数十年来,价格的下降让美国消费者在家庭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支出减少了,这部分就是服装。但这样的日子可能会一去不复返。

根据美国政府本周发布的报告,服装的消费价格在2013年上涨了0.6%。涨幅虽然小,但已经是服装价格连续第三年上涨。在2011年之前的13年里,服装价格只有两年出现过上涨。

服装价格长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一个以低廉价格进口服装的时代也随之形成。这让所有主要工业国家的服装生产业蒙受了损失,但对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而言却是一个福音,因为大家可以省下更多的钱来购买其他东西。

1987年,服装占美国全部个人消费支出的5.4%。到2009年,这一数字下降到3.1%。2012年略有回升,达3.2%。2013年的数据尚未出来。

2010年发生的事件可能标志着以低廉价格进口服装的时代结束了,在那一年,恶劣气候导致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三个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产量减少。印度直接禁止了出口,棉花价格开始攀升。2011年上半年,棉花价格曾短暂升至每磅2.19美元(约合人民币13.25元),这个数字在2010年年初还不到70美分。

2011年底,棉花价格又回到1美元以下,但之前的一波升势已经把美国服装的通胀率推至了2011年的4.6%,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远高于当年3%的整体通胀率。这是自1991年以来,服装价格的上涨第一次超过了整体通胀率。

2012年,服装通胀率降至1.8%,略高于整体通胀率;2013年为0.6%,远低于1.5%的整体通胀率。

本周的报告显示,去年的服装价格在12月出现了下滑,每年的圣诞销售季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2.3%的月跌幅是8年以来12月跌幅中最小的——也许这是一个迹象,表明跟以前相比,服装零售商更成功地避免了大幅折价出售商品。对季节性因素进行调整之后,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的服装价格比11月上涨了0.9%。

中国仍然是一支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力量,但其力度可能已经不如从前。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上涨,它在廉价服装生产领域的部分地盘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国等国蚕食。到去年11月截止的12个月中,美国进口服装的19.4%来自中国,这个数字虽然创下新高,但增幅已经放缓了。

在自1986年年底开始的过去27年中,美国服装价格只上涨了17%。儿童服装一直是增长最为乏力的门类,这可能是因为父母买家对该门类的价格特别敏感。数据表明,男孩服装类价格涨幅仅为1%,而同期女孩服装类价格下降了6%。男士服装价格上涨速度快于女士服装,但同期鞋类价格增幅达29%,高于服装的所有其他门类。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1月18日。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在香港遭虐待的印尼外佣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在香港遭虐待的印尼外佣
Feb 16th 2014, 23:48, by 格拉蒂亚娜·德慕斯蒂耶

今年23岁的印度尼西亚女佣艾维亚纳·苏里斯特亚宁斯(Erwiana Sulistyaningsih)上个月从香港回到她的故乡印尼爪哇省时,几乎无法行走。她身上满是划伤和烧伤的痕迹,据称她在香港的雇主曾殴打她,还曾囚禁她数周。

每年都会有数十万名像艾维亚纳这样的印尼年轻女性离开家,前往亚洲和中东各地,居住在当地人家中做佣人——做饭、清扫、看管小孩和老人。多数人每月都会把一部分薪水寄回家中,为依赖外劳汇款的印尼经济提供助推。在拥有700万人口的香港,居住着超过32万名外来家佣,其中将近一半来自印度尼西亚。

尽管香港对外佣的法律保护比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要好,但管辖其生活和工作的条款却存在歧视性,并催生了一种可能导致虐待的环境。艾维亚纳肯定不会是第一个在香港遭受毒打的外佣,而且除非法律做出修改,她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香港法律对外佣最苛刻的一项约束是要求外佣与雇主同住。许多雇主只肯给外佣没有窗户的窄仄橱柜做卧室,有时甚至还会更糟。同住的规定意味着佣人必须一天24小时待命,而且如果遭遇有虐待倾向的雇主,这些外佣几乎走投无路,求助无门。

香港对外佣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均一的,每月517美元(4010港元,约合3130元人民币),算下来明显低于本地人每小时3.85美元(30港元)的最低工资。由于向工作时间更长的外佣支付了明显更少的薪水,香港实际上制造了一个由外来女性佣工组成的底层阶级。这些为香港照料儿童和老人的女性,实际上处在社会经济层级的最底端。

法律条文存在缺陷,而且还经常被人公然违背。许多雇主和求职中介会收走外佣的旅行证件,以防她们不经许可就离开香港。她们的薪酬时常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常常被迫每周工作七天。

每年都会有数千名外佣因为合约纠纷向香港劳工处投诉。非政府组织移民工牧民中心(Mission for Migrant Workers)在2013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8%的外佣表示曾受到雇主肢体侵犯。

然而每年仍然有数千名女性来到香港,因为这里有机会赚到在本国赚不到的钱。这批女性为其母国的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有来自菲律宾的外劳,2012年向本国汇回了240亿美元,菲律宾是香港外佣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国,而印尼外佣向国内汇回了71亿美元。

摄影记者的工作让我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2月之间,来到了印度尼西亚和香港,调查印尼佣人的招聘过程和她们在香港的生活条件。我采访了许多佣人,尽管一些人表示满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佣人讲述了悲惨、虐待的故事,数量之多令人惊讶。

2012年11月我在香港和26岁的丽思塔(Lista)交谈时,她对在香港的这份新工作十分兴奋。但在谈到她对薪水的期待后,她几乎是以开玩笑的口气说,香港的生活条件并非总是那么好。她的姐姐要辞去女佣的工作,才得以脱离她睡的那个狭窄角落:一个没有窗户的储物间。她还不无惊恐地谈到,她的朋友被迫在雇主一家都睡觉后,睡在雇主家餐厅的桌子上。

尽管外佣在这块中国的领土上承受的许多困苦,要归咎于香港的法律体系和粗暴的雇主,但实际的情况却更加复杂。印尼政府和私营企业的商人积极地支持着这个存在缺陷的体系。

在印尼西爪哇省的南安由,我遇到了本达·皮特林(Bunda Pitrin)和她的丈夫米连托(Milyanto),她们是招聘佣人的中介公司经纪人。他们向年轻的女村民和她们的家人兜售在国外过上更好生活的梦想。

每向雅加达的一家招聘中心送去一名佣人,他们就能得到685美元酬劳,他们承诺会向女子的家人返还30%,以此鼓励家人让她离家。

今年26岁的雅玉·罗莉亚·苏班迪亚(Yayu Rolya Subandiyah)于2012年8月来到香港。前往香港前,按照印尼政府的规定,她在爪哇的一家培训中心待了六个月,在那里她学到了烹饪、清洁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英语和广东话。

像所有同胞一样,她也必须偿还培训课程的费用。这些外佣抵达香港时,多数都要放弃每月薪水中的一大部分,来偿还国内的培训费用。这样一来,她们就被栓到了香港的新工作上,一旦情况恶化,要想离开也变得更难。

对雅玉来说,与雇主的关系很快就复杂了起来。那份工作开始第二周,她的雇主发起了脾气,甩了一些清洁用品到她眼睛里。她出于恐惧,逃了出来。她的第一反应是躲到介绍工作的中介公司,可是她发现那里的中介并不想了解她的麻烦,而是鼓励她回到雇主家。

通过创造出条件,让印尼女佣身负债务,同时限制她们的行动并且支付低薪,印尼和香港的政府以及招聘机构,实质上迫使这些外佣陷入了一种契约奴役的境地。香港人应当敦促政府,纠正法律中的歧视,并为佣人提供更多的保护。印尼人也应当做出应有的努力,重塑招聘体系,使其更重视外劳的安全和尊严,而非利润。

就像雅玉在香港对我说的,"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被羞辱、被折磨。"

格拉蒂亚娜·德慕斯蒂耶(Gratiane de Moustier)是摄影记者。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经济改革后,古巴政府建公寓楼稳定“军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经济改革后,古巴政府建公寓楼稳定"军心"
Feb 16th 2014, 23:49, by DAMIEN CAVE

哈瓦那——在这座破败城市里光鲜亮丽的社区中,老宅子被升级贴上了进口瓷砖。商人们外出享用寿司,开着豪华的奥迪车(Audi)回家。现在,为了跟上发展,政府正在给自己人打造特别的福利,这是一项名为"格拉玛"(Granma)的住房开发项目,该项目将建造一片门禁森严的建筑群,内有数百套舒适的公寓,并计划建设附属的影院和学校。

长期在内政部任职的官员,51岁的罗伯托·罗德里格斯(Roberto Rodriguez)说,"20年前,我们挣的工资还算不错。可是世界已经变了。"他是第一批搬入公寓的住户之一。

古巴正处于转型之中。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打乱了既有的阶级和身份秩序,于是那些做小生意的,或者能获得外资的古巴人,地位超越了许多尽职的共产党员。这些追逐名望的新途径不断拓宽,对奖励顺从者的旧体制构成了挑战,有鉴于此,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Raúl Castro)正在加倍努力地提升忠诚党员的地位,维系他们在当下,以及在卡斯特罗兄弟离世后的忠心。

古巴各地的格拉玛项目和"军人之城",是为了安抚部下而建设的充满加勒比色彩的大楼,专门留给1959年古巴革命最热切的捍卫者,也就是与军方和内政部关系密切的家庭。这些新近建造粉刷的公寓带有阳台和空调,是政府给中层军官发放的最公开的礼物,它们也是古巴新的混合经济体制的清晰标志,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必须不时地和私营企业展开竞争。

这个住房项目只是一个例子,它表明了在卡斯特罗为古巴制定的规划中,军方扮演着广泛的角色。它也鲜明地表现出,卡斯特罗试图开放经济,但又不想让权力架构瓦解的核心矛盾——为了建造这个权力机构,他和他的同志们一直奋斗了五十多年。

分析人士和前军官表示,在短期内,卡斯特罗进行经济自由化的试验时,要依靠军方来推行改革并维护稳定。然而,劳尔·卡斯特罗一生从军,担任国防部长长达49年,他对军队毕生的奉献恐怕会进一步巩固军方的地位。过去,军方就常常会对那些可能会挑战其特权地位的变革大加阻挠。

"劳尔知道,依赖军队不是他要的答案,不过他也知道,在这个时刻,他绝对需要军方的效忠。无论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他们会一直追随他。"密切关注古巴军方的加拿大学者哈尔·克列帕克(Hal Klepak)说。

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和劳尔·卡斯特罗曾长期领导游击队,鉴于这段历史,他们在有需要时,总是会向军队求援。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古巴的专业人士阶层纷纷外逃,军人们执掌了政府各部门,把持了国有化的工业企业。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古巴武装部队的规模已经从高峰时的超过20万人,削减到了5.5万人。不过,军队对经济的参与也受到进一步的推动。

作为古巴总统,82岁的劳尔·卡斯特罗加速了一些学者所说的"军事寡头"的发展。经济政策委员会(Economic Policy Commission)主席马里诺·穆里洛(Marino Murillo)曾是一名军官。古巴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Cimex由埃克托尔·奥罗萨·布苏廷上校(Héctor Oroza Busutin)执掌,海外古巴人汇回古巴大约10亿美元(约合60亿元人民币)资金由该集团处理,此外Cimex还有其他业务。劳尔·卡斯特罗的女婿路易斯·阿尔贝托·罗德里格斯上将(Luis Alberto Rodríguez)在隶属军方的控股公司Gaesa担任高管。据估计,该公司控制着古巴经济的20%到40%。

而且它的影响力还在增强。2011年,该公司的一个金融部门以7.06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意大利电信集团(Telecom Italia)所持有的古巴电信公司27%的股份。Gaesa还拥有一个由数百家零售店组成的集团,出售从食品到电器的各种商品。它对旅游业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强,控制着许多豪华大巴车队、一个小型航空公司和越来越多的酒店。该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现在还负责着一个自由贸易区,这个自贸区建在马里埃尔的一个新货柜港附近,后者是古巴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

军方的利益使得极少数的一群人获得了商业特权,尤其是那些高级军官。

"他们的生活几乎比任何古巴人都要好,"曾在古巴工作的前中情局(CIA)人员布赖恩·拉泰尔(Brian Latell)说。

专家说,但是在中低层,他们的声望和相对较多的财富都已受到了侵蚀。目前,古巴的职业军人往往拥有居住在海外,或者可以拜访迈阿密的朋友或亲属,他们回来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在古巴冷清的商店里无法买到的iPhone或新衣服。

然而,军人必须上报他们收到的所有汇款,而且不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接触"外国人或生活在国外的古巴人。这就限制了他们接触普通古巴人不仅用来购物,而且还用来改善居住条件和做小生意用的资金。

"这正在促使大量的人才从国有部门流向私有部门,"75岁的退休上校豪尔赫·达马索(Jorge Dámaso)说。他经常在博客中批判政府。"与酒保或做小生意的人相比,军队中的大多数人都发现自己的生活质量出现下降。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处于劣势。"

新建的住房在整个国家都十分短缺,许多古巴人认为这也是进行偏袒的另一次尝试。根据政府提供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军队的建筑预算已经增加了一倍多。内政部常常被形容为军队的一个分支,如果将内政部考虑在内,整个武装部队目前是古巴第二大的建筑实体。

格拉玛是古巴几个新的军队住房开发项目之一。在卡斯特罗革命开始的地方圣地亚哥-德古巴,许多古巴民众还在被飓风"桑迪"(Sandy)损坏,现在摇摇欲坠的房屋中挣扎度日,他们对那里类似格拉玛的项目发起了猛烈的批评。但是由于想要媲美私营部门或其他国家的生活,这个项目的色调和建筑风格看起来有些像佛罗里达州的公寓大楼,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过去两年,一种博弈贯穿了古巴的经济政策: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往往不知道何时该让市场发挥作用,何时又该保护共产主义体制。例如,古巴官员近来开展了一项行动,打击销售服装和其他物品的小摊主,人们广泛认为,这场执法运动是为了对政府自己的零售网络有所帮助。

在军队待过32年的达马索说,虽然古巴领导人希望改善经济状况,但同时又很希望能守护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古巴。

"如果你手里有一桩由军人经营的买卖,当转型开始时,你才不会赶走那批人呢,"他说。"这样做是为了在未来的古巴社会中,为地位稳固的势力集团保留一席之地。"

翻译:张薇、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尼日利亚新法视同性恋为罪犯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尼日利亚新法视同性恋为罪犯
Feb 16th 2014, 23:54, by ADAM NOSSITER

尼日利亚包奇——那名年轻男子在法庭长凳上遭受鞭刑时大声呼喊。法警的皮鞭抽打了他20下,这名男子的侧身和背部布满了累累伤痕。

然而,法官回忆说,法庭外的群众仍不满意,因为根据当地的伊斯兰教法,同性恋应被石头砸死。

法官努胡·易德里斯·穆罕默德(Nuhu Idris Mohammed)上个月在包奇的伊斯兰教法庭进行审判时称赞了自己的宽大仁慈,称"他本应被杀死"。法警也展示了自己的技巧:从肩部开始抽,接着向下猛力鞭打。

在这个尼日利亚北部的大城市中,同性恋倾向是不可原谅的。另外九名被伊斯兰宗教警察指控为同性恋的人目前被关在中心监狱。当地居民及官员表示,两周前,法庭外的人向他们投掷石头和瓶子;目击者称,其中一些暴民甚至想放火烧了法庭。

自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Goodluck Jonathan)上月签署并在全国推行一项严酷的法律,将同性恋当做罪犯对待以来,被捕的同性恋人数增加了数倍,支持者被迫转入地下,一些惧怕该法律的人已经出国寻求庇护,新闻媒体也纷纷要求进行打压。

自英国殖民统治开始,同性性行为在尼日利亚就一直属于非法行为,但在南部地区,极少有人被定罪,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北部地区,也只是偶尔出现被定罪的情况。新法律不仅禁止同性婚姻,而且还更进一步,要求将"直接或间接"地"公开展示"同性恋关系的人判处10年监禁。该法律还要求处罚参加同性恋俱乐部和社团的人,并惩处同性恋的支持者。国际社会因此对该项法律的广泛影响提出了批评。

"这部严苛的新法律使原本已经非常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瓦·皮莱(Navi Pillay)发表声明称。"该法声称禁止举办同性婚礼,但实际上做得更多,"她补充说。"我很少见到哪部法律中,能在这么短的段落里,直接侵犯这么多项基本的、普世的人权。"

据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透露,在54个非洲国家中,有38个国家将同性恋视作非法行为,在毛里塔尼亚、苏丹、索马里,以及根据伊斯兰教法治理的尼日利亚北部,同性恋会被判死刑。最近,乌干达总统拒绝签署一项对同性恋处以无期徒刑的法案,不过他称同性恋属于病态。在塞内加尔,媒体会定期"揭露"同性恋,同性恋会被处以五年监禁。

权利倡导人士表示,他们已经记录了尼日利亚多个州中同性恋被捕的情况,但该国北部地区受到的打压最为严重。据包奇的官员及居民透露,乔纳森发布的全国禁令加剧了这里及其他地区的反同情绪。在伊斯兰教法盛行的包奇,身穿绿色制服的伊斯兰教宗教警察(Hisbah)会去搜寻被伊斯兰教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这或多或少地重新唤起了各个社区对'净化'的兴趣,人们开始谈论'道德净化',"尼日利亚生殖健康与性权利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Sexual Rights)执行主管多萝西·阿肯奥瓦(Dorothy Aken'Ova)在评价上述法律时说。"在过去没有人议论的地方,这项法律也促使人们开始琢磨,'谁的行为看起来可能是同性恋呢?'它迫使人们藏到柜子里。"

包奇当地官员表示,他们想要彻底清除同性恋,把他们关起来,惩罚他们。当地律师不愿意为同性恋辩护。同性恋的保释请求被拒绝,用检察长达乌德·穆罕默德(Dawood Mohammed)的话说,因为这"符合被告的最大利益"。街头愤怒的民众则表示他们已准备好自己动手匡扶正义,向同性恋开战。

当地唯一支持这些被关押同性恋的人是两名同性恋权益活动人士,他们会悄悄进出这个区域,但不敢在这里过夜。"他们看到我们就会开始哭,恳求我们带他们离开这个地方,"其中一名活动人士、26岁的塔希尔(Tahir)从监狱回来后说。他和他的朋友、29岁的巴拉(Bala)给被关押的同性恋送去了食物。两名活动人士担心被起诉,便称自己是被关押者的亲属以避免引起怀疑。

塔希尔说,大多被关押者已被家人抛弃。由于担心受到报复,塔希尔没有说出自己姓氏。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年轻人,塔希尔说——其中有裁缝、学生,"就是一些工作的年轻人。"其中一人是一名学校校长,已经结婚,有八个孩子,其中四个是领养的。

被鞭打的年轻人已经躲了起来。巴拉说,在监狱内,守卫会嘲笑同性恋,把他们比作"怀孕的女人"。

在包奇市中心一家餐馆接受采访时,其他客人不时向两名活动人士投来怀疑的目光,"我们得离开这儿,"巴拉说。两人匆忙结束了采访,跑到一个不受伊斯兰教法管辖的南部偏远城镇。"我们在这儿不安全,"巴拉说。

当地官员和活动人士都认为,乔纳森总统签署的新法律进一步加强了该国反同性恋情绪,推动检察官、公民等采取行动。这部法律"完全禁止任何同性恋行为",穆罕默德说。

一直以来,尼日利亚媒体基本上支持该法律——主要报纸尼日利亚《卫报》(The Guardian)最近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同性恋和动物类似吗?》(Are Gay People Similar to Animals?)——政府官员则对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批评进行了愤怒回应。

尼日利亚代理外交部长维奥拉·奥恩乌里日(Viola Onwuliri)近日称赞该法是"民主之举",并表示西方批评者一边推动民主,一边又批评一个民众支持的法律,十分虚伪。去年3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调查表明,98%的尼日利亚人称自己认为社会不应接受同性恋。

"每个文化都有其认为神圣或重要的东西,我不认为我们的总统和议员在这一点上做出了违背我们文化的事,"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Olusegun Obasanjo)周四接受采访时表示。2004年,奥巴桑乔在位时,他对非洲主教表示,"同性恋行为"是"明显违反圣经、违反自然的,绝对不是非洲人能做出来的事"。

对于尼日利亚同性恋来说,出柜的风险非常高。"在北方,你会被杀死,"塔西尔说。"你会给你的整个家族带来巨大耻辱。"

翻译:许欣、谷菁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强生去除婴儿洗发露中有害化学成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强生去除婴儿洗发露中有害化学成分
Feb 16th 2014, 23:56, by KATIE THOMAS

新泽西州斯基尔曼——即将出现在货架上的数百万瓶强生婴儿洗发露(Baby Shampoo)将有所改变,而唯一的线索是瓶身上的四个字:"升级配方"。

这种洗发露还是原来的琥珀色、会打出原来那种泡沫,而且或许最为重要的是,仍带有好几代美国人熟悉的那种唤起儿时沐浴回忆的熟悉味道。

这款洗发露,以及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销售的百种其他婴儿产品之所以有所不同,并非是因为添加了什么东西;而是因为少了些什么。它们不再含有可能有害的两种化学物质:甲醛与1,4-二噁烷,即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与环保团体审视的两种物质。

两年前,为了回应消费者施加的压力,强生承诺在2013年底之前从其婴儿产品中去除这两种化学物质。本月,公司宣布目标已达成。经过配方改良的产品正在世界各地上架,并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取代原有产品。

强生公司在采取整体行动,从其个人护理产品中去除一系列越来越不受欢迎的化学物质,此举是其中的第一步,也是大型消费产品生产商中迄今采取的最大规模的此类行动。

强生还承诺,2015年年底以前,从所有的消费产品中移除包括此类化合物在内的多种化学物质,范围涉及露得清(Neutrogena)和可伶可俐(Clean & Clear)等颇受欢迎的品牌。

这样做,强生无异于在走钢丝,一方面投入数千万美元来去除某些化学物质,另一方面又坚称它们是安全的。

强生高管表示,公司是在响应消费者行为的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多掌握相关知识的公众要求,各大企业对他们的担心予以更积极的回应,尤其是涉及到产品成分问题的时候。

1999年,强生收购天然护肤品公司Aveeno的时候,在消费者当中进行了品牌成分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成分的细节并不太关心,只是希望成分越简单越好。"现在,他们跟我们说的刚好相反,"公司北美市场消费产品部的研发副总裁凯茜·萨莱诺(Cathy Salerno)说。

其他一些生产商也对此类担忧予以了回应。去年秋季,沃尔玛(Walmart)宣布,公司将最终要求供应商从清洁与个人护理产品中减少或消除10种化学物质。

塔吉特(Target)表示,将监控供应商使用可能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情况,并奖励采用较为安全的化学物质的那些企业。宝洁(Procter & Gamble)则承诺,在今年底以前,去除安全性存疑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和三氯生。

对于强生宣称的这些正在去除的物质实为安全的说辞,一些环保团体持有不同意见,并表示希望强生对其中的危害性更为坦诚。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赞扬了强生信守承诺。

"很多公司只是口头上说要采取行动,不过强生实际上做到了承诺的事情,"乳癌基金会(Breast Cancer Fund)的项目与政策主管珍妮特·努德尔曼(Janet Nudelman)说。她还联合他人创建了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正是这家组织之前敦促强生对这些化学物质采取行动。

即使是去除之前,消费者也不会在瓶身上找到甲醛和1,4-二噁烷的名字,因为严格来说,它们并非配方成分。

受美国政府委托的科学家已将甲醛明确列为致癌物质,而1,4-二噁烷在动物实验中也被发现与癌症有关。甲醛的产生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季铵盐-15等防腐剂会释放出这种物质。1,4-二噁烷则是在改善其他物质温和性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对于一家销售了数十亿瓶标榜"无泪配方"的婴儿洗发露的企业而言,温和性至关重要。

强生弃用了会释放出甲醛的防腐剂,并表示已将1,4-二噁烷的水平降至极其有限的痕量,即1到4ppm之间。

强生高管还很快指出,甲醛会出现在许多天然产品中。他们宣称,一个苹果给人带来的暴露值,大于15瓶的婴儿洗发露。而且,强生产品中1,4-二噁烷的浓度低于安全限值。

然而,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 )2009年公布的外部分析报告显示,在强生的许多婴儿产品中,1,4-二噁烷浓度已达目标水平。不过,隶属于该联盟的环境工作小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执行主管希瑟·怀特(Heather White)称,虽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这些化学物质的长期效应,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累积暴露是危险的。

"小孩会不会因为洗发水里的甲醛得癌症?"怀特问道。"我们不知道答案。可是,为什么他们的洗发水里要有致癌物?有疑问的时候,就应该去掉。"

不过,去除并非易事。为了重新打造旗下的婴儿产品,强生的科学家们面临棘手的任务:如何既能去掉存疑的化学物质,又能让公司某些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毫发无损?

"围绕这有不少的焦躁情绪,"萨莱诺回忆道。近200人的团队在该项目上工作了两年时间,而萨莱诺是负责的高管之一。"营销部的同事坚持要求,产品要一模一样。"

然而,甫一开始工作,科学家们就发现,替代问题成分往往会带来一连串的意外后果。有一种新的防腐剂会导致像雪景球那样,瓶底产生颗粒物沉淀。但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蜂蜜般金黄的洗发露会变成暗沉的褐色。另一项改变则会将其粘稠的质地变得像水一样。

团队的下一步工作是从婴儿产品中去除名为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另一类防腐剂,然后是去除成人产品中的这类防腐剂,以及其他一些化学物质。

萨莱诺等人称,他们有时候会对那些宣称天然成分必定更好理念的那些批评人士感到恼火。"我想提醒人们,毒藤就是天然的,"她说。

不过,萨莱诺也表示,他们客户的担忧不容忽视,尤其是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那些担忧。"这正是强生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的确是需要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她说。

"我告诉别人,在公司待了28年,这是迄今为止我经手的最具挑战性的项目,"萨莱诺说。"不过,它真的事关荣誉问题。"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1月18日。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外来移民成纽约出租车司机主力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外来移民成纽约出租车司机主力军
Feb 16th 2014, 23:52, by MATT FLEGENHEIMER

纽约——在长岛市一个车库的休息室内,一群出租车司机聚集在取暖装置旁,在接班前玩着加纳版的西洋棋。

"希腊人、非洲人,还有几个海地人,"出租车公司55 Stan长期以来的总裁斯坦利·维萨克(Stanley Wissak)边说,边跟他所经过的每辆黄色出租车的司机打招呼。

"斯坦利,你好吗?"一个司机问候道。维萨克点了点头,那人随即离开。

"埃及人,"老板说。

尽管移民逐渐开始在计程车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长期以来,美国出生的计程车司机一直是这个行业的中坚分子。但现在这个群体已几近消失。

纽约市出租车及礼车委员会(Taxi and Limousine Commission)表示,如今纽约市出租车和可租用汽车的司机中,只有8%出生于美国。根据该委员会12月发布的记录,黄色出租车的司机群体中缺乏美国出生者的现象尤其明显,他们当中只有6%生于美国。

夏勒咨询公司(Schaller Consulting)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引用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些数据与20世纪80年代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当时纽约市出租车和可租用汽车的司机,有62%出生在美国。截至199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36%,到2000年又降到了16%。

如今,出租车行业的劳动力几乎完全变成了移民,这种现象对出租车行业造成了深刻影响,也重新塑造了司机和乘客间的关系。

过去那一代常见的景象是,司机中有对纽约无所不知的老手、有在各场试镜之间奔忙的新演员,还有试图通过开车来挣钱念大学的学生。但现在,这样的景象已经基本消失。

之前和现在的司机都说,这个趋势基本可以归结于20世纪70年代出租车租赁条款的变动。根据目前的规定,司机每天都需要工作很长时间——正常的班次时间为12小时——才能赚够每天租赁的费用,如此一来,学生、演员或其他年轻的纽约人就无法再像原来一样,通过每天花一些时间开出租车,来赚些外快了。

"我刚开始开车时,想的是它可以成为从事其他工作的跳板,"59岁的出租车司机约翰·麦克多纳(John McDonagh)说。他是在皇后区中村长大的。但是,超过35年的开出租车经历使他改变了想法,他开始认为这份工作不是跳板,而是"我的宿命"。

改变租赁条款的另一个后果是:出租车公司不再那么关注司机成功与否了。

"当时开车的工作比现在好多了,"曾在20世纪70年代开过出租车的记者、作家汤姆·罗宾斯(Tom Robbins)说。"如果我这一天过得不错,老板的日子也会好过。如果我这一天做的不行,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实行租约制度,老板就能旱涝保收了。"

今年86岁的维萨克说,现在加入这个行业生于美国的司机,"基本已经超过了55岁甚至65岁",通常是刚刚失去了另一个行业的工作。

而且,大多数移民都不认为开出租车是最好的选择。

"我认为,对任何工作者,无论是生在美国的人还是移民,这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纽约出租车工人联盟(New York Taxi Workers Alliance)的执行总监拜拉维·德赛(Bhairavi Desai)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根据委员会的报告,孟加拉是黄色出租车司机最常见的来源国。报告称,超过23%的司机都出生于孟加拉,而2005年时这个比例还不到14%。那一年,巴基斯坦是司机最常见的来源国。

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司机和乘客的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乘客一般都是年轻、富有的男性。通过出租车后座的显示屏进行调查时发现,超过40%的乘客家庭收入都超过了10万美元,其中还不包括17%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乘客。调查显示,70%的乘客都在35岁或35岁以下。

研究出租车历史的前纽约市出租车司机格雷厄姆·霍奇斯(Graham Hodges)说,"一名年轻的股票经纪人和一位50岁的孟加拉人,能产生共鸣的几率非常低。"

在如今这个年代,电视机荧幕已经成了分散乘客注意力的诸多潜在因素之一,乘客与司机的关系之所以会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既有司机的,也有乘客的。

"人们坐进出租车,就开始打电话,"罗宾斯说。"他们错过了很多东西。"

美国本土出生的司机的缺乏似乎还把一些人联系在了一起。52岁的约翰·亚伯拉罕斯(John Abrahams)来自布鲁克林公园坡,他回忆起了某天在公园大道上偶遇另一名出租车司机的情景。

"我望过去,看到了一名白人男子,"亚伯拉罕斯说。"于是我们都笑了。他说,'我经常跟我的旅客说,这座城市还有另一个白人出租车司机。我找到他了。'"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共和党并不在乎工人的尊严和自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共和党并不在乎工人的尊严和自由
Feb 16th 2014, 23:49, by 保罗·克鲁格曼

随着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明确否认说奥巴马医改在破坏就业,一部分(虽然肯定不是全部)共和党人已经不再在这个问题上撒谎了,开始转向另一个争论。他们承认,好吧,任何因医疗改革导致的工作时数减少,都是工人自己的自愿选择——但正如保罗·瑞安(Paul Ryan)议员所说,这依然是件坏事,因为他们会失去"工作的尊严"。

咱们来说说这话在21世纪美国是什么意思。

抽象地去谈工作的尊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薪水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谈平等的尊严根本是犯傻。2012年,最顶尖的40位对冲基金经理和交易员共得到1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2亿元)的薪酬,相当于40万名普通工人的收入。如此悬殊的差距,真的有人相信工作有平等的尊严吗?

事实上,最不乐意去尊重普通工人的努力的,恰恰是那些中了财富大奖的人。过去几个月里,我们被许多愤怒的亿万富豪轮番教训了一通,他们生气的是自己的优越地位没有得到捍卫和承认,他们认为那是他们应得的。比如上周在CNN财经(CNN Money)上,投资家萨姆·泽尔(Sam Zell)捍卫了受到"嫉妒"的"百分之一",并断言"百分之一更努力。百分之一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人人有尊严!

还有一个不尊重工人的群体:共和党政客。2012年,众议院多数派领袖埃里克·坎托(Eric Cantor)议员为庆祝劳动节,发了一条臭名昭著的Twitter,祝贺……那些自己创业的人。大概那一条引起的强烈反对让他有些愧疚;在不久前共和党的会议上,坎托先生据称曾向同僚发出呼吁,要他们尊重一下没有自己生意的美国打工人士。显然,这里面暗示他们以前没有给予这样的尊重。

总的来说,美国劳动者对自身价值的体认,要强于富人或保守派政客给予他们的哪怕最微乎其微的一点尊重。然而,还是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自身经历认识到,勤奋的工作不足以带来财务上的安全感,或给孩子提供像样的教育。在上月《合理医疗费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实施以前,很多人要么无法得到医疗保险,要么无比害怕失去带有保险的工作。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挣扎里谈工作的尊严是很虚妄的。

那么,怎样才能给美国劳动者的生活带去更多尊严,而不是巨大的收入差距呢?不如向他们保证:医疗、向其子女开放的机遇、最低工资这些不可或缺的东西不会消失,哪怕他们被老板炒了鱿鱼,或是工作岗位流向了海外。

试想:说起提升美国老年人的尊严,将他们从相当普遍的贫困和依赖之中拯救出来,还有什么措施比社会安全福利和联邦医疗保险的效果更好?华盛顿的财政批评者已经把"福利"变成了个坏词,但这些项目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赋权能量和解放力,正是因为它们让美国人可以得到社会安全福利,并能无条件地置身于联邦医保覆盖范围内。

与此相反,保守派企图废除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安全网,代之以最低限度的项目和私人慈善,这实际上就是要剥夺低收入工人的尊严。

不仅如此:这还是在打击他们的自由。

当今的美国保守派热衷于谈自由,讥笑自由派在鼓吹的是"保姆政府"。可一旦说到时运不济的美国人,保守派就摆出一副言语刻薄的家长作风,衣食无忧的国会议员跟处境艰难的家庭讲起工作尊严的大道理。此外他们也开始鼓吹强调干预的政府。比如众议院共和党人企图往农业法案里加入一个条款,允许各州对食品券领取者强制实施毒品检验。(我的博客上有一位评论者提出建议,应该对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雇员进行强制毒品检验,这些机构得到了巨额暗补。这一招肯定会让他们惊慌失措。)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在乎美国工人的尊严和自由,你应该支持增加福利,而不是减少,支持一个更强大的社会安全网,而不是去削弱它。

你尤其应该支持和赞美医保改革。不要理会那些宣称奥巴马医保是奴隶制的人;现实是《合理医疗费用法案》能给数百万美国人带去力量,让他们真正得到政客们假装在热爱的那种尊严和自由。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