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伊拉克议员遭劫,政治环境黑帮化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伊拉克议员遭劫,政治环境黑帮化
Jul 28th 2014, 07:37, by TIM ARANGO

巴格达——上周五接近午夜时分,什叶派民兵乘坐八辆黑色越野车抵达巴格达一名重要的逊尼派政界人士的家中,绑架了此人和他的四名保镖。这一肆无忌惮的行径,眼看就要进一步地搅乱这个业已深陷政治危机的国家。

保镖们表示,在巴格达东南部边缘地带的一个秘密地点,对方用一根铅管殴打了他们几个小时。折磨他们的人逼迫他们承认,自己的老板、巴格达省议会议长里亚德·阿达德(Riyadh al-Adhadh)预谋支持打着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简称ISIS)旗号战斗的逊尼派武装分子攻入首都巴格达。ISIS目前控制着伊拉克北部和西部的的大片区域。这起事件最终以被劫持的五人获释告终。它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伊拉克的政坛生态,就像是一部肆意挥洒恐怖和暴力元素的黑帮电影。

美国等大国一直在施加外部压力,要求通过政治方案解决日渐加剧的伊拉克危机。奥巴马总统已提出,要想美方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甚至包括对武装分子发动空袭,伊拉克就必须首先组建一个包容的新政府,而且来自逊尼派和库尔德人这两个伊拉克的主要少数群体的人士必须在政府中出任一些实权性职务。

伊拉克在国际社会的支持者最近对政府采取的几项政治举措表示赞扬——任命了逊尼派人士萨利姆·朱布里(Salim al-Jubouri)为议会的新议长,并且推举了一名库尔德人出任总统。国际社会还催促伊拉克政府迅速选出由多数群体什叶派占据的新总理人选。然而,绑架案再次表明,美国提出的政治和解要求似乎与伊拉克的政治现实相去甚远。

在经历痛苦的折磨后,遭劫持的五人于周六下午返回了各自的家中。被扶着下车时,保镖们浑身伤痕,流下了眼泪,不过他们仍然活着。看起来,这起本可引发政治危机的事件暂时不会带来麻烦。在人口稠密的逊尼派聚居区阿达米亚,当地人宰杀了一头羊庆祝他们的归来,妇女们四处抛洒着糖果,男人们则长时间地鸣枪以示庆贺,让子弹飞过屋顶。

"我们生活在一座丛林里,"获释不久的阿达德周六在家中接受采访时说。

争取阿达德获释的努力和伊拉克议会新议长及总理努里·卡迈勒·马利基(Nuri Kamal al-Maliki)有关,还和西方外交官对伊拉克领导人施加的压力有关。后者担忧劫持事件会进一步破坏伊拉克的政局,加剧宗派之间的对立。

不过,最终让阿达德重获自由的却是一名势力强大的民兵组织领导人的直接介入: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什叶派武装和政治团体"正义联盟"(Asaib Ahl al-Haq)的领导人卡伊斯·卡扎利(Qais al-Khazali)。该组织曾与美国作战,并在最近的叙利亚内战中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总统领导的政府并肩作战。

如今,"正义联盟"及其他一些与伊朗结盟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得到了马利基授予的广泛许可,有权在巴格达进行安保工作,并根除逊尼派叛乱者在首都内部安插的所谓的地下组织。政府官员认为,这些组织正在协助ISIS向巴格达挺进。

阿达德遭绑架一事似乎就属于这种行动。

在采访中,阿达德谨慎地表示劫持他的人不是效力于"正义联盟"的武装分子,但卡扎利对其他组织的影响力确保了他获释。不过,这里的人普遍认为,阿达德遭绑架一事实际上就是"正义联盟"干的。

阿达德表示自己没有受到伤害,不过几名保镖遭到了毒打。其中一名伤痕累累的保镖流着泪说,"他们从午夜开始打我,一直打到太阳升起来,"同时要求他详细说明阿达德参与反叛活动的情况。"我说,'据我所知,他完全没做过坏事,相信我。'"

阿达德称,绑架者告诉他,他们认为他和ISIS有联系,并且"他们来巴格达时我会帮助他们。"

马利基领导的政府频频以恐怖主义指控为借口来对付逊尼派议员。2012年,阿达德曾因被控资助恐怖主义而被关押了几个月。他否认相关指控,并于随后获释,显然是因为缺乏证据。2011年年底,政府指控出身逊尼派的副总统塔里克·哈希米(Tariq al-Hashemi)涉嫌恐怖主义,随后又剑指同样来自逊尼派的财政部长拉菲·埃萨维(Rafi al-Essawi)。现在生活在土耳其的哈希米被缺席判处死刑。埃萨维也逃离了伊拉克。

周六,当阿达德家附近热热闹闹时,两名年轻男子正坐在街角的家具店里。他们回忆起了一个人垄断暴力的年代。他们说,当年的情景和今天不同,现在各种民兵组织和武装分子都能有恃无恐地搞杀人和恐吓。

两人中的阿布·阿卜杜拉(Abu Abdullah)说,"我觉得伊拉克需要另一个像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那样的领导人,来充当某种官方凶手。"

名叫阿布·穆罕默德(Abu Mohammed)的另一名男子也表示,解决伊拉克乱局的办法是回到过去。他解释说,那时候,生杀大权只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

"必须有某个像萨达姆那样的人迅速让伊拉克恢复法律和秩序,"他说。

Omar al-Jawoshy、Falih Hassan和Ali Hamza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在青海玉树目睹佛教徒的辛勤放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在青海玉树目睹佛教徒的辛勤放生
Jul 28th 2014, 09:22, by 杰安迪

中国玉树——32岁的牧民格拉佐玛(Gelazomo)在一条横贯玉树的河流的石岸边弯着腰,手里握着一双筷子,一边吟诵藏语祷文,一边寻找着她期望能带来救赎的小生命。

每隔几分钟,她就会从淤泥里挑出一只微小的河虾,然后将它放入水桶中。在她身旁,还有数十名藏人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劳作,其中还有小孩和老人,远远望去,他们仿佛是在淘金。

看着这些获救的甲壳类动物在水桶里游来游去,她解释称,"佛陀教导我们,应该用仁爱与慈悲之心对待其他生命,无论它们多么渺小。"

佛教鼓励信徒敬畏众生;一些信徒拒绝吃肉,其他人则买下将要被屠宰的动物,然后放生。在玉树,信徒们纷纷来到巴塘河,拯救那些微小的水生甲壳生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它们并不值得关注。四年前,这个以藏人为主的城市发生地震,30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

佛教僧人表示,在地震将玉树大部分地区夷为平地之后,人们越来越信仰宗教,对"放生"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表示,当地寺院收到的捐赠出现猛增,在这个12万人口的城市中,陌生人之间普通的善举也越来越多,玉树位于香港西北部大约1300英里(约合2093公里)处。

格拉佐玛说,"我拯救这些生命,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和家人,也是为了所有地震遇难者。"像很多藏人一样,格拉佐玛也只使用单名。

格拉佐玛将幼小的儿子绑在背上劳作,她表示,很多玉树人遭遇了损失与创伤,这加深了他们对佛法的信仰,而佛法强调尊重众生。

其他人表示,这些微小的生命可能是在地震中遇难的亲属或朋友的转世。

67岁的游牧人切恩鲁普(Chenrup)表示,转世为苍蝇或狗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我们与鱼有同样的感受,"素食主义者切恩鲁普说。"使它们摆脱痛苦是我们的责任。"切恩鲁普每天要在淤泥里挖八个小时。

从清晨到黄昏,灵魂拯救者们努力挖取那些因为夏季河水退去而搁浅的生物,这条河流的水源来自冰雪覆盖的高山。这些虾只有铰下的手指甲大小,几乎是不可能在久经日晒的淤泥里发现它们,只能通过其轻扭动作找到它们。在将它们挖出放入水桶或纸杯后,挖掘者们将它们放回河流中。

在青藏高原上,从贫瘠的山坡到遥远山谷处的寺院,成千上万的多彩经幡迎风招展,宗教信仰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很多人吃肉,而且大多数农村家庭饲养家畜,但大家可以经常看到系有彩带的牦牛和山羊,这种彩带表明,它们是被放生的。

在整个青藏高原,放生活动支撑着一个不断发展的小型产业。自2008年以来,四川省的吉龙寺(Kilung Monastery)已经通过一个主要由海外信徒资助的项目,拯救了数以百计的牦牛、绵羊和山羊。参与者可以买下将被送往屠宰场的动物,一头牦牛1000美元(约合6200元),一只山羊100美元。游牧家庭也会留出一头动物,用于提供羊毛(165美元)或奶(35美元)。该寺院接受网上支付,可以使用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

当地僧人承认,这种做法对送去屠宰的动物数量的影响很有限,但他们称,这样做可以提醒人们注意生命的神圣性,而且还能给信徒带来具体的好处。

据称,现年101岁的西藏宗教人物恰扎仁波切(Chatral Rinpoche)一生拯救了100多万只动物。他在写给信众的一篇文章中说,放生可以带来更好的收成,放生者也会更加健康和长寿。"最大的罪业莫过于杀生,任何有条件的善举,功德都不及拯救和救赎生命,"他在一篇广泛传播的文章中写道。"所以,如果你祈求幸福和如意,就去放生吧,这是至高之路。"

数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强制推行无神论。然而目前,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佛教。在这种情况下,放生成了一种颇受欢迎的表达虔诚的方式,对于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尤其如此。他们往往会从市场购买乌龟或鱼类,然后在公园或寺庙的池塘里放生。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做法持批评态度。这些批评者称,把热带动物放生到北方的气候之中,只会造成另一种残酷的死亡——在寒冷的冬季被冻死。在整个亚洲,尤其是有大量中国人聚居的城市,寺庙外都有人出售关在笼子里的鸟;放生后,这些鸟有时还会再次被逮住,再被出售。但更常见的下场是,它们会因为无法保护自己而死去。

环保人士称,这种做法还导致一些侵入性物种的引入,而这可能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在美国,有人认为人们在放生活动中,曾释放过凶猛的中国肉食性鱼类黑鱼,因为人们在从波托马克河到密歇根湖的水域中发现了这种鱼。这让捕捞鲈鱼的渔夫和水生生物学家们感到紧张,因为他们担心,这种黑鱼可能会吃掉本地的物种,或者把本地的物种挤出去。

玉树在藏语中又称结古,山峦与河流在这里都具有神圣的色彩,普通藏人对养育他们的这片生态脆弱的土地,怀有一种深刻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抗议者曾试图阻止非法的采矿活动,所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爆发了多次暴力冲突。三江源是玉树之外的一个保护区,长江、黄河、湄公河发源于此。

藏人流亡团体表示,去年8月,警方使用警棍、催泪瓦斯和电棍,驱散了一个露天钻石矿外持续三天的大型抗议,据称有数十人在镇压中受伤。

最近一天上午,26岁的僧人丘扬多吉(Chuyan Dorjee)也加入了在巴塘河沿线挖掘的队伍。他解释了为何许多藏人都有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如果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就必须保护动物和青草,"他说。"我们都与彼此息息相关。如果它们失去了生存地,我们也将失去生存地。"

许多人都在烈日下辛劳,其中很多都已经七八十岁了,这种情景很有感染力。20岁的哈凯穆(Ha Kaimu,音译)也在挖掘者之列。他在当地的市场有个出售袜子和内衣的货摊,这天他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哈凯穆是一名回族穆斯林,最近才从临近的甘肃省搬到玉树。他说,这种集体性的善举让他深受感动。

"在我的家乡,即使有个子更大的动物陷入困境,都不会有人尽举手之劳。但是看看这里的人,他们正在拯救那些微小的动物,"他说话的时候,几名妇女真诚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怎么会有人不感动?"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加沙停火难持久,克里外交斡旋困难重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加沙停火难持久,克里外交斡旋困难重重
Jul 28th 2014, 10:08, by MICHAEL R. GORDON

华盛顿——上周未能成功推动一份结束加沙战事的协议后,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正在尝试挽救B计划:一连串的临时停火。克里希望,它们或许会开启一扇门,通往旨在达成一项长远方案的巴以谈判。

然而到了周日,就连在完成这件事上,克里也遇到了困难,尽管奥巴马总统在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话时表示,对遇难者人数与日俱增的局面越来越担忧,并敦促他接受紧急人道主义休战。

外交努力之所以面临这样艰苦卓绝的局面,部分原因是自2012年加沙上一次停火以来双方均发生了深远变化。这一次,以色列和哈马斯(Hamas)似乎都很固执,而且以色列官员看上去对克里推动的停火一周的倡议不屑一顾。鲜有美国国务卿在访问期间受过如此对待。

哈马斯两年前同意停火后,未能获得期盼中的好处。现在,为了得到以色列开放主要过境关卡并松绑贸易禁令的承诺,哈马斯拒绝妥协。

而以色列发现了比之前预想的更难对付的哈马斯隧道网络,并受到了射程超过以往的导弹的攻击。于是,以色列决意要在消除了那些威胁后才停手。

因为没有能够在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直接斡旋的一方,让看上去势不两立的双方和解的挑战变得愈加艰难。

美国并未直接与哈马斯接触。与哈马斯来往最密切的两个国家——卡塔尔和土耳其——又与埃及关系紧张,而克里努力的大框架则来自埃及制订的停火方案

曾任国务院高级官员的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员罗伯特·达宁(Robert Danin)表示,尽管完全放弃克里为达成停火而进行的努力还为时过早,但其面临重重艰巨的挑战。

"没有迹象表明任何一方特别迫切地希望停火,"达宁说。"双方均不认为停火意味着冲突的结束,而是都把休战看成是一种调整部署以便进行下一轮战斗的途径。"

7月21日,奥巴马总统宣布停火的窗口已经敞开,因为哈马斯"在加沙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损坏"。但以色列军方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评估。

在埃及和以色列进行了五天的马拉松式的外交奔走之后,克里向内塔尼亚胡呈上了一份名为《加沙人道主义停火框架》(Framework for the Humanitarian Cease-Fire in Gaza)的机密草案

提交的时间是在上周五。一个版本称,计划于周日达成持续七天的停火。

两天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在开罗就达成加沙危机的"持久解决方案"开始进行谈判。对于"持久解决方案"的说法,哈马斯可以解读成取消经济封锁,而内塔尼亚胡则可以解读成消除该组织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

克里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份文件使用的措辞基本上能够被以色列所接受,因为其中关于边境关卡及安保的部分条款,和2012年11月达成的加沙停火协议及埃及本月给出的提议是一致的。

不过,以色列官员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份可以提出意见的工作草案,而是似乎认为它过于倾向于哈马斯的立场,却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应对以色列受到的安全威胁。方案的主要内容被泄露给了以色列媒体,该国政坛左右两翼随后众口一词地对克里发起了源源不断的指责。

上周五夜间,在开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遇挫的克里坚称这份草案从头到尾都未定为"正式提案",并将泄密一事称为"添乱"。

虽然没能达成七天的停火协议,以色列和哈马斯还是同意暂时休战12小时,克里则赶到了巴黎。他在那里会见了欧洲多国的外长,以设法为停火提供支持。他还和代表哈马斯谈判的卡塔尔和土耳其同僚举行了为期三日的会谈。克里与这两国外长会晤的照片无益于缓解以色列的担忧,不过,美国官员表示,为了把哈马斯拉上谈判桌,必须展开这些讨论。

周六,克里再次敦促双方延长最初的12小时停火。他的算盘是,通过促成一连串的短暂休战期,获许仍然有办法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启动谈判,讨论长远方案。

以色列方面一开始宣布再停火四小时,以保证之前宣布的12小时停火期限,不会在本国内阁就是否把停火再延长一天进行的讨论得出结论以前到期。

一些美国官员认为,哈马斯把四小时停火的消息视为以方不守信用的标志,因为这和告知他们的一天停火方案并不吻合。

这一点,或许还有加沙内部的武装人员与常驻卡塔尔的哈马斯政治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Khaled Meshal)之间的分歧,导致哈马斯朝以色列接连开火,并最终致使以色列以牙还牙。

通过卡塔尔,克里终于在周日成功地说服哈马斯宣布停火24小时。不过,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互不信任似乎一如既往。

即使批评者指责克里在做无用功,他和手下的团队依然坚持自己的计划。之前那轮旷日持久的努力已经失败,未能达成让巴勒斯坦建国的更深层次的和平协议。就连加沙停火,如今克里也得设法挽救。

"现在,我们有方法制止流血了,"国务院的一名高级官员说。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乌克兰战事阻碍马航空难调查工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战事阻碍马航空难调查工作
Jul 28th 2014, 04:30, by ANDREW E. KRAMER, ANDREW HIGGINS

乌克兰祖赫雷斯——周日,马来西亚政府与乌克兰分裂分子达成协议,获许进入在叛军控制的地区被击落的一架马来西亚客机的坠毁地。然而,仅数小时后,乌克兰政府军发起行动,以夺回散布着飞机残骸的大片地区。此举再次让保护坠机现场的国际努力陷入停滞。

激烈的战斗可能会让取得突破的希望落空,并给从坠机现场搜集证据并找回剩余遇难者遗体的行动造成更多延误。乌克兰安全部门的官员表示,他们必须控制现场,以防止分裂分子破坏有关飞机遭击落的线索。

到周日傍晚,乌克兰的先头部队已经封锁了从该州首府顿涅茨克通往位于沙赫乔尔斯克东北部的坠机现场的一条主要公路,但尚不清楚政府军是全部还是部分控制了现场。这片区域占地约为14平方英里(约合36平方公里)。

发布到网上的视频似乎显示,乌克兰的装甲车出现在了坠机现场附近。周日早些时候去过那里的记者也表示,叛乱分子的踪影无处可寻。

战斗沿着这条公路展开,场面瞬息万变、混乱不堪,让人完全看不出谁控制着哪片地方。火箭弹的碎片躺在烈日下的碎石路面上,地平线上有许多地方升起了滚滚黑烟。

在沙赫乔尔斯克城外距坠机现场约10英里(约合16公里)的一处关卡,一名叛军指挥官表示,乌克兰政府夺回了该地区。反对派领导人亚历山大·博罗代(Alexander Borodai)也证实,政府军正在向前推进。

"将民兵组织逐出现场的企图无可辩驳地表明,基辅正试图毁灭证据,"他在顿涅茨克告诉记者。他的说法似乎是为了反驳早些时候出现的指控,即反叛分子一直在篡改证据,以掩盖自己在飞机坠毁一事上扮演的角色。

分裂分子似乎处于警戒状态,驾驶着成队的大巴和装甲车从顿涅茨克开赴战场。这条公路上,一直到祖赫雷斯的路段皆由他们控制着。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简称OSCE)派出的监察团之前每天都会奔赴坠机现场,但周日却无法抵达该区域。

7月17日,马来西亚一架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波音777-200喷气式客机在乌克兰东部上空被击落,MH17航班上的298人全部遇难。乌克兰和美国官员宣称,飞机由叛乱分子发射的一枚俄制地对空导弹击落。俄罗斯和叛军则否认和事件有关,并指责乌克兰应对此事负责。

由外国的警察和法证专家组成的小队人马已设法抵达坠机现场,但利用更大规模的人手保护现场的努力多次落空。

周日早些时候,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的办公室通过电子邮件宣布,他已与博罗代达成了协议,"允许部署国际警察人员进入坠机现场。"此时,现场将有更多国外人的可能性似乎增加了。

欧安组织发言人表示,约有30名未携带武器的荷兰警察在消息公布后从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出发,准备前往飞机残骸的散落地。不过,由于战事不断,驱车前往顿涅茨克后,这支荷兰警察队伍不得不推迟了进一步深入该地区的计划。

位于海牙的荷兰公共安全与司法部(Ministry of Security and Justice)连夜下令本国警察周日进行此番调度。这和驻扎在哈尔科夫的荷兰警方特派团负责人早些时候作出的决定相左。这名负责人本来打算推迟行动,等待基辅的乌克兰议会周四举行表决,从而给国外警力的部署提供他口中的"法律依据"。

虽然大多数遇难者的遗体已被收敛并空运到荷兰等候辨认,然而能抵达现场的鉴证调查人员的规模还是不足以确保能找到所有的尸体。他们还打算搜集飞机残骸,以便为找到肇事者提供证据。由荷兰主导的国际调查行动打算追查到底,还原MH17航班失事的真相。在此次空难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遇难者是荷兰公民。

对乌克兰军方来说,失事地点为战略要地。乌军方正在设法封锁从东部通往顿涅茨克的走廊,以免该市的分裂分子从俄罗斯边境方向获得补给和增援。

周日,在顿涅茨克以东的五六座城镇爆发了冲突。在北部一线也发生了战斗。据报道,戈尔洛夫卡遭到的一次炮击导致了至少13名平民遇难。

坠机现场无人守护的时间越长,搜集证据的机会就越渺茫。关于飞机残骸和乘客物品遭破坏的报道日渐增多,对此,澳大利亚在周日表示,准备派遣一支不携带武器的警队前往坠机地点,以防止局面进一步恶化。澳大利亚有数十名公民乘坐了MH17航班并遇难。

飞机残骸散落在一片种着麦子和向日葵的乡间田野里。来自欧安组织的监察员在上周五走访了失事地点后表示,有部分飞机残骸已经被移走,还有些手提行李被拉开了,里面空无一物。

"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事发地,展开工作,然后撤离——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在该国首都堪培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澳大利亚曾考虑准许部分执行任务的警察携带武器,不过,阿博特称,他已决定不这么做。

"毫无疑问,这会是一次风险重重的任务,"他说,"不过,我得到的所有专业见解都认为,履行任务的最安全的方式,是解除武器,使其成为一次警方主导的人道主义任务。"

Andrew E. Kramer自乌克兰祖赫雷斯、Andrew Higgins自基辅报道。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 Michelle Innis自澳大利亚悉尼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宣布青藏铁路将延伸至边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宣布青藏铁路将延伸至边境
Jul 28th 2014, 03:56, by 黄安伟

北京——据中国共产党官方喉舌《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中国计划在2020年以前将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延伸至印度、不丹和尼泊尔边境。

这项工程将延长一条157英里(约合253公里)的铁路,这条铁路预计下月通车,从西藏首府拉萨开始,到达日喀则市,那里是受敬仰的宗教领袖班禅喇嘛传统上的驻锡地

延伸计划遭到了西藏活动人士的批判,称这会导致更多的汉人移民来到拉萨及藏区其他地方。《人民日报》周三的报道援引西藏自治区铁路办副主任杨育林的话说,以日喀则为起点,还会增加两条线路——一条通往印度和不丹边境附近的亚东,另一条通往尼泊尔边境附近的吉隆。

中国和印度的喜马拉雅地区边境线争端由来已久。双方有两个争议地区:一个是喜马拉雅西部位于中国境内的阿克赛钦地区,毗邻印度的拉达克地区;另一个在东部,位于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其中阿鲁纳恰尔邦的争端最为激烈。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BuzzFeed撰稿人因抄袭被解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BuzzFeed撰稿人因抄袭被解雇
Jul 28th 2014, 03:37, by RAVI SOMAIYA

BuzzFeed网站总编辑本·史密斯(Ben Smith)表示,网站上周五开除了一名撰稿人,因为发现他写的500篇文章中,有41处"句子和词组是从其他网站复制粘贴的"。

这名撰稿人名叫本尼·约翰逊(Benny Johnson),28岁,是该网站的热门政治文章编辑,专门撰写盘点式的政治新闻,比如《就职仪式中24个愉快的第一次》。

史密斯写了一份致歉信,贴在该网站上,信中说:"Twitter用户从周三开始,陆续指出了BuzzFeed撰稿人本尼·约翰逊从其他网站照搬的短语和句子。"约翰逊的文章最初遭到质疑时,史密斯还站在他那边。但在对他的文章进行了检查后,史密斯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他离开。"有问题的文章已经被修正,每一篇都添加了编者按,史密斯说。

BuzzFeed一直在试图对成名记者——最近聘用了克里斯·汉比(Chris Hamby),此人写的公共诚信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文章还赢得了今年的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和那些专门写盘点文章等热门网上内容的撰稿人兼收并蓄,该网站的大部分流量都是热门网上内容吸引的。

该网站于七年前创办时,并没有坚持传统的新闻标准,因为它当时没有原创新闻,史密斯说。但它现在已经"在全美和世界各地拥有大批富有进取心的记者,我们用高标准要求报道对象。我们将会、也必须对自己坚持同样的高标准。"

约翰逊抄袭的内容大多数似乎来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国会山报》(The Hill)和《卫报》(The Guardian)。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指出,约翰逊曾反对别人抄袭。上周,他在一条Twitter消息中指责其他网站擅自使用他的某篇文章,"请跟我重复,"他写道,"复制和粘贴别人的作品叫做'抄袭'。"

约翰逊于2013年初加盟BuzzFeed,上周六他被解雇的消息传出后,他在Twitter上发表了道歉声明。"对于那些有所贡献但未被提及的撰稿人,对于所有看到过我的署名的人,我感到由衷地抱歉,"他写道。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旧恨新仇,中日关系危机重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旧恨新仇,中日关系危机重重
Jul 28th 2014, 01:40, by 王霜舟

有关中国和日本紧张关系的一项新研究指出,这两个亚洲对手之间的历史纠纷已转化为目前的对抗,而且消除冲突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渺茫。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在其报告中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敌意正在强化为对抗,似乎越来越难以用外交手段解决。"这篇发布于上周四的题为"旧怨与新恨:演变中的中日紧张关系"的报告,分析了自从日本政府购买了一群东海中无人居住的岛屿以来,两国关系是怎样在两年间显著恶化的。

报告说,这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Senkaku)、中国称为钓鱼岛的岛屿,是双方最棘手的问题。但是,两国关系问题已超出这五个在日本管辖之下的无人居住的礁石。"中日关系的恶化,已急剧上升到超越岛屿主权争端的问题,给制造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武装冲突带来风险,"总部在布鲁塞尔的国际危机组织说,这个非政府组织致力于防止武装冲突。

中国已增加了这些岛屿附近的巡逻,并希望日本承认这些岛屿的主权存在争议,而东京则一直拒绝承认。中国在东海上空设置防空识别区的宣布引来美国及其东亚盟国做出表示担心的回应。海岸警卫队船只数量的增加,以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日本自卫队的军舰和军用飞机数量的增加,已导致了几次危险的近距离接触,使意外事件上升为更广泛的双方武力交锋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报告写道:

由于不信任的深化,政治意志日益减少,双方都越来越多地采取安全措施。日本正在调整其国防力量,以建立保卫其西南部偏远岛屿的能力。中国的年度军费预算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主要支持海军、空军和导弹建设,以加速其近海力量投射的能力。所有这一切都在让战略威胁成为常态,使威胁感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虽然没有迹象表明任何一方打算发动军事进攻,但意外冲突的风险遍布三个战场:钓鱼岛/尖阁诸岛;西太平洋的公海;以及东海上空。有争议岛屿附近的巡逻舰艇之间的遭遇似乎得到了控制,但是,有渔船进入时,情况就变得更不稳定。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增加其远海能力,扩大在西太平洋的活动,它与执行巡逻或侦察任务的日本自卫队发生更多的接触。由于对交战规则的解释截然不同,以及深刻的相互猜疑,这类接触是摩擦和潜在危险的主要来源。中国领导人和国家媒体越来越多地强调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占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不久在纪念抗日战争爆发的仪式上做了讲话,国家媒体每天都在发表日本战犯的笔供。该报告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2月参拜东京的靖国神社,"重新揭开了旧日的伤疤,进一步缩小了外交活动的空间,"靖国神社供奉日本上百万的战争亡灵,其中包括几个甲级战犯。

报告虽然把中日双边关系的状态描绘得颇为悲观,但对一个可能性仍持有希望,那就是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也许能为习近平和安倍晋三的会面提供机会。虽然日本一直在寻求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但自从岛屿争端升级以来,习近平一直拒绝与安倍晋三举行正式会谈。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 Cindy Hao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十三大前,赵紫阳与“左”斗智斗勇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十三大前,赵紫阳与"左"斗智斗勇
Jul 27th 2014, 23:57, by 吴伟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

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此为第二十二篇。

上一篇:政改总体设想艰难过关

1987年初胡耀邦被迫辞职后,邓小平提议由赵紫阳代理总书记,这表示了邓小平心目中,十三大上总书记这个职务,非赵莫属。但是,当时中共高层的政治格局中,还有另外一派与邓小平格格不入的政治力量,这就是以陈云为首的保守老人集团。

邓陈矛盾由来已久,虽然邓小平在党内的政治较量中占了上风,但是陈派仍然有着巨大影响,在胡耀邦辞职以后,他们属意的总书记人选是主管中宣部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邓力群当时是党内左的势力在前台的领军人物,得到党内保守元老的青睐睐。那段时间,以强硬保守派著称的政治元老王震就利用他的身份四处活动,到处打招呼,拉赞助,提出要邓力群在十三大上做总书记。甚至当着赵紫阳的面,他就直接说,你最好不要当总书记。赵紫阳在《改革历程》中回忆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力群每有困难或不便讲的话,常常让王震出来。大约在1987年夏季,叶选宁(中共元老叶剑英之子,后任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部长)打电话给我,说王震想找我谈一次话,于是我就去了王家。王震劝我说,你不要接任总书记,国务院的工作很多,离不开你,书记处的事不多,可让姚依林去搞就行了。谈话时叶选宁在场。我当时因为也不想任总书记,所以就请王震去说服邓小平。后来有人告诉我,王震实际上在积极活动,想要推邓力群当总书记。所以许多人担心,要我无论如何不要把位子让给邓力群,这就引起了我的警惕。"

1995年,赵紫阳接受新华社资深记者,历史学家杨继绳采访时说:"我确实不愿当总书记。我愿意在总理岗位上把经济改革搞下去。但是,当时让我代理总书记我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在那种形势下,只有我能代。我代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如果耀邦下台以后排山倒海地反自由化,就了不得。我代总书记,首要任务是少伤一些人,把运动控制住,把反自由化调整到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多次讲过不当总书记。现在我想,让别人搞就没有十三大这个结果,肯定不如我。"

赵紫阳这话说得不错。当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力群发动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铺天盖地的袭来的时候,能成为改革开放中流砥柱的,只有赵紫阳了。自从1987年1月担任了代理总书记以后,他就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所能利用的各种场合,给这场反"自由化"划框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迅速取代了胡耀邦,成为了胡乔木、邓力群等一干左派们的新的政治对手。在左派们的疯狂打压面前,虽然赵紫阳独木难支,不得不暂时退却,在一些场合也讲一些反"自由化"的话,但是他讲的目的,在于限制。得到邓小平支持的1987年的"5.13"讲话("5.13"讲话主要批评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扩大到经济领域,并讲到了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反对僵化的观点),就是他这种"跪着造反"的典型范例。这个讲话给了左派们想用反自由化阻挡改革开放的企图以致命一击,使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来了个"急刹车",改革开放再次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流,为中共十三大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在当时反"资产阶级自由化"那种政治高压下,前面已经拿下了一位总书记,赵紫阳为什么还能如此大胆,敢于顶着这场政治风暴,公开地和左派们寸土必争?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来自他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另方面,也来自他对邓小平立场和态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赵紫阳正是准确地把握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他才在反"自由化"的大潮中得到邓小平的支持,敢于顶风大讲改革开放,敢于用改革开放来限制反"自由化"。

从邓小平方面说来,他之所以要支持赵紫阳限制反"自由化",原因也同样是如此。在赵紫阳发表"5.13"讲话的20多年后,时任中央政改办负责人的鲍彤在同笔者谈到这个讲话时曾说:"碰到两个基本点相互冲突的时候,邓坚最后要坚持的是四项基本原则。但是当四项基本原则要把改革搞掉的时候,他又认为不行了,还是要搞改革。邓小平是真正要搞"两个基本点"的。他为什么同意紫阳作5·13讲话?那是因为邓小平看到,耀邦下台后再继续搞反资产阶级自由化,那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了。所以他同意紫阳说的,现在大气候变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再继续反下去,那就要影响你的另一个基本点改革开放了。9月份就要开始十三大,当时已经是5月份,离9月份只有四个月了,再搞下去三大还能开成一个什么会?那不成了反自由化的大会了?所以当紫阳提出,要把十三大开成一个改革开放的大会,邓小平立刻就同意了,这才有了紫阳在"5.13"那扭转乾坤的一举"。

1987年下半年的6-9月,在中央高层,有关十三大的筹备、十三大报告和政治体制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由于赵紫阳作了"5.13"讲话,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风潮得到了扼制,整个党内和社会上的舆论环境也开始向改革开放方面扭转。7月1日,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即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重新发表,政治体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开始在新闻媒体上有计划地进行,各种关于经济、政治改革的宣传文章逐步多了起来。从表面上看,一个有利于十三大召开的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正在形成。

但是,党内的左派势力们并没有因为十三大的临近,而放弃他们企图用反"自由化"阻止改革的脚步、阻止政治体制改革方案通过的努力。赵紫阳在他的《改革历程》中谈到过一件事情。1987年夏天的一天,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给赵紫阳转来一封北京市副市长王大明的信,反映中宣部的一些局长得知邓小平讲,今后主要是反左,情绪很不正常,说了不少出格的话,什么"要坚持顶住呀!","现在胜负未分呀!"等等。赵紫阳明白,反"自由化"这件事情并没有完。这些左派们还不甘心,而是在窥探时机,时刻准备掀起更大的风浪。7月11日,赵紫阳找来中宣部部长王忍之、常务副部长王维澄,根据这封信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赵紫阳说,中宣部的精神状态不好,听到邓小平讲反左是主要的,就觉得大势不好,如丧考妣。你们这种状态如何能正确宣传贯彻三中全会的路线呢?赵紫阳要他们切实负责转变中宣部这种立场。但他俩当场毫无悔改表示,只推说他们完全不知道此事。

赵紫阳知道,中宣部这种状态的根子,不在于两个部长,而在于主管中宣部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当时距离十三大的召开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赵紫阳认为,要为十三大创造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政策在大会上得到顺利通过,就必须扭转目前改革开放舆论宣传方面的不力局面,解决党的主管宣传理论工作部门与中央唱对台戏、打横炮、使反劲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从解决高层人事上入手。为此,在那几个月里,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赵紫阳做了三件事:

第一,改变邓力群主持思想战线工作的地位,由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启立接管。

早在1987年3月间,赵紫阳就曾向小平提议,调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到中宣部协助邓力群主持意识形态的工作,得到邓的同意。赵紫阳的目的是"掺沙子",理由是,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增加一个人,就会听到不同的意见。两个人管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下面情况可以反映上来,不会像完全由一个人管那样,下面意见反映不上来,我们的意见也贯彻不下去。但是事情到了陈云那里,陈表示不同意,认为宣传工作还是由邓力群一人管为好,否定了赵的意见。

随着十三大的临近,赵紫阳觉得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他正式向邓小平建议,十三大邓力群可以进政治局,给他一个说话、发表见解的地方,但不进书记处,不再负责思想战线方面的工作。这件事正酝酿的时候,党内的老同志李锐(50年代曾任水电部副部长兼毛泽东的秘书,1959年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受到批判,1979年平反,后曾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给赵紫阳写了一封信(具体写这封信的时间不详),反映邓力群在延安时期生活作风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编者按:李锐信中讲的邓力群生活作风和道德问题,是1940年代整风时,李锐被隔离审查。作为整风工作人员的邓力群借机和李锐的妻子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被揭发出来后,受到杨尚昆主持的党内会议的批评),认为象他这样品质不好而又保守僵化的人,不应当负责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工作。李锐还附上了当年杨尚昆主持党小组会批评邓力群时的原始记录。李锐亲自把这封信送给鲍彤转给了赵紫阳。李锐在信中还说,"最近听说,还有人在活动他进政治局当总书记,这就更加令人担忧无已,寝食不安。我一直认为,邓力群是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反对派,十三大后,决不能让他留在中央领导班子之内。这样可以使党在前进的道路上除掉一块绊脚石,去掉一个隐患。"赵紫阳把这封信转给了邓小平阅后划了个圈,批了三条:一、旧事不重提;二、不再主管思想宣传;三、可做政治局(候补)。胡启立后来向李锐传达邓小平这个批示,但只传达了前两条。(第三条涉及十三大人事安排,在档案未公开前不能外传。本文也不便于进行说明。)

阻挡邓力群当总书记的当然不仅仅是李锐这封信。邓小平对邓力群一直印象不佳,他担心邓力群当总书记后,否定改革开放。恐怕这也是邓小平不让邓力群当总书记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李锐信上的批示被送给了陈云、李先念传阅。陈云和李先念对邓小平的做法都有所保留,在批语中都说邓力群的好话,李先念说,"邓力群是个好同志,还要很好地发挥他的作用"。但他们也不便正面反对邓小平不要邓力群继续主管宣传工作的批示,所以这件事就算是在老人们那里通过了。

后来鲍彤对这件事情有过一段回忆,他说,1987年7月7日邓小平会见中央五人小组(指胡耀邦辞职后中央成立的代行中央常委职权的临时领导机构,由赵紫阳、万里、杨尚昆、薄一波、胡启立组成)之后,"启立找我说:'小平同志说,邓力群的形象太坏。'这大概是小平的原话。启立告诉我:'小平说,以后宣传工作,不要邓力群管了,由启立管。'他说:'我一个人怎么管啊?我要成立个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于是,胡启立就提了个名单,他说:'我要找两个人帮忙,一个是鲍彤,一个是陈俊生,这两个人是帮得上忙的。'这样,就成立了一个中央宣传思想理论工作领导小组。"

9月14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赵紫阳宣布,由胡启立主管意识形态,成立中央宣传理论工作领导小组,由胡启立任组长,成员有鲍彤(中央政改办负责人)、陈俊生(国务院秘书长)、王忍之(中宣部长)、温家宝(中央办公厅主任)、钱李仁(人民日报社社长)等。十三大后,这个小组又增加了一个副组长,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

第二,撤消邓力群任主任的中央书记处研究室。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是邓力群控制的左倾思想笔秆子大本营,聚集了一批反对改革开放的秀才,他们是邓力群手下左派势力的中坚力量。

早在1985年底,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的时候,由于邓力群对改革开放的对立态度,中央书记处就曾经以调整工作分工的名义,决定邓力群只分管意识形态,不再兼任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职务,这个职务交由王兆国担任,并就此电报的形式向各省市发了通知。哪知道会后邓力群向陈云汇报发牢骚,陈云震怒,给胡耀邦打电话说,"这事不能这么干吧!"结果,书记处的决定被推翻,通知收回,邓力群仍任原职。

一年多前胡耀邦没有做成的事情,赵紫阳这次还要做。赵紫阳认为,邓力群不再主管思想理论工作以后,由他任主任的书记处研究室也应该撤销,这样可以使其彻底失去控制思想理论界的组织基础。为此,赵紫阳向邓小平提出了撤销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建议,理由是十三大后中央书记处不再起决策作用,而是成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的办事机构,其下面不宜再设一个政策研究部门。邓小平表示支持。

在1987年7月7日邓小平家里召见的中央五人小组会上,还确定由邓力群兼主任的书记处研究室解散。因为这个研究室在邓力群主持下,长期以来制造怀疑改革开放的舆论并散布这种情绪。邓小平在会上还说,十三大还要邓力群担任政治局委员。(邓小平先是在李锐的信上批示以同意邓力群十三大担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为条件,换取其不再主管宣传工作;后来因要换取他同意撤销其任主任的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便在原有的"候补"基础上同意邓力群十三大做政治局正式委员。邓小平在处理邓力群问题上,态度确实有变化,说穿了,是个策略。)

书记处研究室撤销后,在当时的中组部长宋平的帮助下,邓力群对研究室的骨干都一一做了妥善安置,其中一个主要的去向,就是中组部新成立的党建研究所。按照邓力群的说法,书记处研究室的撤销帮了他的忙。1989年之后,从研究室出去的人,担任副部长级以上职务的有十几个。如果一直在研究室,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撤销《红旗》杂志。

《红旗》杂志,同样是左派势力的大本营。当年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真理标准讨论中,所有中央媒体都参加了讨论,唯有《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复按照汪东兴的意见,按兵不动。后来邓小平批评说,不卷入就是卷入,意指《红旗》站到了"两个凡是"一边。熊复由此检讨,被胡耀邦保护过关。但在此后的改革开放中,熊复和他的《红旗》始终不改其左的面目,在反"自由化"是更是一马争先。为此,赵紫阳认为,《红旗》杂志不能再保留。赵紫阳在回忆录中说,是他向邓小平提出了撤销《红旗》杂志的建议,邓表示支持。

《红旗》的撤销,没有像书记处研究室那样立竿见影,而是采取了分几步走的方式,前后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1987年8月17日,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了《中央组织部关于〈红旗〉杂志社领导班子调整的请示》,宣布《红旗》总编辑熊复辞职,一副总编和一顾问同时被免职,杂志社的工作暂由副总编辑苏星主持。

12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开会讨论《红旗》杂志问题。会上胡启立传达了12月16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机构改革小组关于中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关《红旗》的决定:撤销红旗杂志社,由中央党校主办一个党内的理论刊物,由中央书记处组织实施。1988年1月5日,中央办公厅起草的《关于撤销红旗杂志社由中央党校主办一个党的理论刊物的实施方案》报中央书记处。12日经书记处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并经政治局常委审阅同意。

这期间,胡启立到杂志社讲了一次话,他说,从中央来说,继续办中央一级权威性的理论刊物,而且叫《红旗》,值得研究。刊物代表中央的声音,有权威性,人家就不大好讨论,很难发表不同意见,有顾虑。放在中央党校,作为重要理论阵地,更便于理论探讨。"

1988年5月30日,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党校创办<求是>和撤销<红旗>杂志社的决定》,1988年6月16日,《红旗》出版了最后一期;7月1日,挂在中央党校名下的《求是》创刊,邓小平题写了刊名。

后来有人说,《求是》杂志前身是创刊于1958年的《红旗》,这是没有根据的。虽然两个单位人员未变、都在一个地方办公,但是1988年《红旗》明确宣布停刊后,《求是》才宣布创刊的,不存在前者改名为后者的历史事实。

中共十三大前党内这场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博弈,从十三大最终开成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大会、政治体制改革终于提上全党日程这个结果看,是赵紫阳取得了上风。当然,没有邓小平的支持,赵紫阳是完全无法取胜的。他胜就胜在了他掌握了邓小平"两个基本点"的精髓。虽然在20个月以后,他在处理学潮问题上仍然不免与邓小平摊牌,成为党内保守势力的又一个牺牲品,但是赵紫阳在1987年一力扭转反"自由化"的狂澜,为党的十三大开成一个改革开放的大会所做出的种种艰苦努力,仍然不失为中共党的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应当为岁月所磨灭。

吴伟,现代历史学者,1980年代由鲍彤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人民币也弄一个金本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人民币也弄一个金本位?
Jul 27th 2014, 23:44, by 夸西·科沃腾

伦敦——上个月,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吸引了大量关注,而在1944年7月发生的另外一件大事——以新罕布什尔州山区度假胜地的名字命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 conference)——可能在塑造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更重大的作用。它不仅催生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而且还确立了美元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为什么对我们如今的状况来说,这很重要呢?正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一样,如今西方面临的巨额债务和财政压力,和中国等经济大国的崛起,也促使我们思考金融的未来。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镑一直是全球的"储备货币",主导着贸易和金融体系。"像英镑那样稳固"成为了一个广为使用的比喻。英镑以略低于每盎司4英镑的固定兑换率与黄金挂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你无法再把英镑兑换成黄金。金本位制于1925年再度启用,但是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说,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之举。

为了维持英国的出口竞争力,该国的物价不得不强制降低10%,更重要的是,工资也是如此。由于美国农业和工业出口量在上世纪20和30年代猛增,美元实际上已经取代了英镑。在上世纪20年代,为财政拮据的魏玛共和国提供帮助的也是美国银行家。而英国作为一个资本出口国来说,已经颓势毕露。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时候,美国持有全球黄金供应量的大约60%。"想想诺克斯堡的黄金,"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的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哈里·德克斯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处在有利地位的原因。"他还说,"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想要的任何货币。"

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官价,还规定所有其他主要货币——英镑、法郎、马克、日元——即便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之后也要与美元挂钩。这个体系一直延续到1971年。那时候,越南战争和林登·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的"大社会"(Great Society)计划导致美国资金吃紧。随着赤字和贸易逆差的不断增长,美国要维持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已经步履维艰。因此,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总统不顾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Arthur F. Burns)的反对,放弃了在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的美元兑黄金固定官价。

国际批评家说,取消美元和黄金的挂钩,是美国对其身为国际货币体系担保人的职责的背弃。几十年来,情况已变得更加糟糕。美国欠公众的债务达到17.6万亿美元,巨额贸易赤字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尽管中国和波斯湾国家等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极为不满,重新审视这个体系的机会却从未出现。在美国面临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之际,就连美国人自己也质疑美元的安全性。

中国拥有近4万亿美元的储备——这是其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带来的累积——因此中国拥有充足的筹码,可以要求在树立货币新秩序的过程中拥有领导地位。但是,中国人在不久的将来争取货币霸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过去的25年中,中国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一直在奉行积极的出口增长政策。它接二连三地让人民币贬值,1美元在1980年时可以兑换1.50元人民币,到1994年时可以兑换8.72元。(今天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6.20元人民币,美国认为这个汇率仍然遭到人为压低。)

中国会不会有朝一日也让人民币和黄金挂钩,就像英国1821年时做的那样呢?从中国的储备来看,它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而且如果将来有事实证明,美元是一种价值不可靠的储备的话,中国在政治上可能也有这么做的意愿。

当然,英国在1821年对金本位制的采用,导致了一个急剧通缩期的恶化;根据一些人的计算,在这个通缩期内的1818到1822年之间,消费品价格降低了近50%。

然而,金本位制的支持者认为,在19世纪的其余时间里,是金本位制确保了英国在财政和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如英国历史学家A·J·P·泰勒(A.J.P. Taylor)所说,19世纪的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平衡的预算和金币,一个国家就无法兴旺发达。"自凯恩斯以来,西方一直试图否定这个观念,并且纷纷倚重于赤字开支和法定货币,而支持它们的,主要是"政府债务不会违约"的预期。

中国不像西方那样负债累累,但它正在通过促进消费者需求的方式,设法"重新平衡"本国经济;而中国消费者也希望享受西方世界享有的那种生活质量。2010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14%,而且没有明显伤及中国的出口。

在扩张制造基地并占领国际市场后,中国可能发现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它的产品。最终——比方说,20年后——它可能会将人民币和黄金挂钩,认为这种恒定而永久的东西是比美元更优越的价值储藏手段。有了收支平衡的预算和金本位的货币,中国经济可能会比现在还要令人生畏。这样的举措将标志着"中土之国"的真正回归。在今天恐怕很难想象,但从很多方面看,这种设想作为一个国际货币管理体制,要比尼克松不经意间在1971年建立的浮动汇率制更稳定,当年正是这个制度彻底推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夸西·科沃腾(Kwasi Kwarteng)是英国保守党议员,著有《战争与黄金:关于企业、冒险和债务的五百年史》("War and Gold: A Five-Hundred-Year History of Empires, Adventures and Debt.")。

翻译:土土、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考虑限制年度煤炭消费总量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考虑限制年度煤炭消费总量
Jul 27th 2014, 23:47, by 储百亮

香港——在减少雾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之下,中国政府在考虑强制限定煤炭消耗量。煤炭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碳污染的主要来源。不过,这将是一个可调节的限额,煤炭的消耗量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长,而决策者对于中国的排放还将在多长时间内继续增长仍然莫衷一是。

在制定明年年底出台的新的五年计划的同时,高级官员们正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因此,习近平主席及其同僚的决定,将对遏制气候变化的努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领导人尚未发表对煤炭或碳排放限制的看法。不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环境政策的王毅教授在电话采访中表示,资深的政策顾问普遍支持从2016年开始对煤炭消耗量设置全国性限额。

王毅说,"我觉得在这件事上存在着广泛的共识,问题是如何实施。"王毅是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资深成员。"如果我们能够限制煤炭使用量,就几乎相当于限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为煤炭是如此主要的污染和排放来源。"

王毅和另外一些人都表示,与一些专家提出的限制所有类型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相比,限制煤炭使用量更易实施。在世界范围内,一半的煤炭消耗量来自中国。

对煤炭消耗量的这项限制将比现有限制措施更严,后者不是强制性的,执行情况也很宽松。但该限制将与未来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挂钩,因此未来几年煤炭消耗量可能继续增长。

对于中国应该以何种速度采取削减煤炭消耗量的行动,中国的政策顾问仍然存在分歧。一些官员担心,实施更严格的限制会拖累经济。他们提到了一些可能的状况,比如煤矿关闭、就业流失、以及在核能、水电和太阳能等替代性能源无法及时供应情况下的能源短缺。

"主要的困难是,发展替代性能源需要的时间,以及这些替代性能源上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中国东部的厦门大学的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政府现在更加专注于清理雾霾,但如果经济不稳定,政府的重心可能会回到经济增长上来。"

严格的限制措施还可能遭到强大的煤炭行业及相关官员的反对,华盛顿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高级经理杨爱伦(Ailun Yang)说。杨爱伦主要研究中国的排放和能源政策。

"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获得大型国有化石能源企业以及经济上极其依赖这些行业的大省份的参与,"她说。

一些经济学家称,另一方面,在降低煤炭消耗量方面采取有魄力的行动,可以鼓励新的清洁增长模式,从长期来看将对经济和环境大有裨益。

此外,一些专家说,雾霾在国内引发的不满日益强烈,给政府造成了新的压力。在发电站、锅炉和火炉内燃烧的煤炭是吞没北京等城市的肮脏空气的主要来源,许多旨在减少雾霾的措施也会减少碳排放。

"目前空气污染的整体状况让讨论发生了显著变化,"杨爱伦说。"争取控制措施的政治余地大大增加了。"

多个省份和大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已经对煤炭消耗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或是设定了减少煤炭消耗的目标。

然而,对中国的减碳行动来说,一个令人担忧的最新威胁可能来自煤制气工厂,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的亚洲项目主任芭芭拉·费雯丽(Barbara Finamore)说。一些官员一直在促进煤制气工厂项目,将其作为减少颗粒物空气污染的办法。

这些工厂可以为大城市供气,减少这些城市的煤炭需求,但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除了两个正在运营的煤制气工厂,中国的地方政府已经提出了建设48个此类工厂的计划。

"没有全国性的使用量上限,煤炭生产和空气污染转移到中国的其他地区的危险切实存在,"费雯丽说。

中国国家能源局今年曾呼吁研究机构提出有关"2020年的能源和煤炭消耗总量上限,以及落实这些上限的可行路径"的方案。

王毅教授最近在中国科学院负责的一项研究提出,中国应该计划使煤炭消耗总量在2025年达到45亿吨的峰值。但中外的其他研究者表示,更早地达到峰值是可行且必要的。

北京的国家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呼吁中国在2020年左右开始减少煤炭消耗量。他最近在一篇论文中写道,中国的"煤炭的实际消费量已经非常接近40亿吨,已经到了国内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

同时在争论的还有中国是否应该设定一个碳排放到达峰值的时间,如果需要,应该定在什么时候。其他国家的政府在敦促中国设定时间,以更好地判断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迄今一直拒绝这么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担心,这种最后期限会成为把柄,引来沉重的国际负担。但据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中国的气候谈判负责人解振华本月说,政府可能在2015年上半年"提出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的时间"。

正在就一份新气候变化协定举行磋商的各国政府已经同意提出各自的减排份额,从而争取明年在巴黎达成协议。此前的几次努力以失败告终,部分原因是中国及其他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拒绝响应富国的呼吁,制定约束性的减排目标。

中国大致从2006年开始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头号排放国,多数研究都表明,在工业化、财富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驱动下,该国的排放量至少在未来十年内还将继续上升。

这种上升趋势还将持续多久,专家还存在分歧,甚至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专家之间都有争论。

"这方面争议很大,"中国社科院的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政策专家潘家华在一次电话采访中说。"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我相信2025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判断是可靠的,但是有人认为这是不现实的,说是要等到2030年甚至更晚。"

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一次国际谈判中,各国政府同意尽力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如果维持在这个水平,全球气温平均值在本世纪内将比工业革命前的平均值高出3.6华氏度(约合2摄氏度)。

目前看来,基本上所有国家的行动都很慢,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Ecofys咨询公司能源和气候政策总监尼古拉斯·胡内(Niklas Höhne)说,即便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做更多的贡献,中国也必须在21世纪2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这样哥本哈根目标的实现还留有一线希望。包括他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只要产业、税收和消费政策得当,中国可以在2025年前后做到这一点。

前中国政府能源研究人员杨富强在谈及二氧化碳排放时说,"如果设置煤炭上限可以帮助我们在2020年实现煤炭总量峰值,那么在2025年前后达到二氧化碳峰值就有把握了。"杨富强现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驻北京高级顾问。

但是中国政府机构的多名专家说,过早达到峰值在经济上是有危险的,中国近期进行的两项研究称,在2030年前实现这个目标无论如何都是不切实际的。

"你要现在就达到峰值,中国可以用停止经济发展来实现,"中国科学院的王毅说。"但代价就是老百姓走上街头。"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Kiki Zhao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王湛、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好狗狗也会羡慕嫉妒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好狗狗也会羡慕嫉妒恨
Jul 27th 2014, 23:49, by JAMES GORMAN

任何狗主人都能作证,狗狗简直和人一样容易嫉妒。

但真的有人能把罗斯科(Roscoe)的愤懑与奥赛罗(Othello)的痛苦相提并论吗?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哈里斯(Christine Harris)表示,答案是,如果你抚摸另一只狗,罗斯科会有某种表现。哈里斯博士认为,这种表现是嫉妒的一种形式,尽管这种形式不像成年人类的嫉妒形式那么复杂、扭曲。

其他一些科学家也认同这种情形下会出现某种情况,但并不都相信那是嫉妒。而罗斯科和他的同类,无一例外均不便发表评论。

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哈里斯博士已经对人类的嫉妒情绪进行了多年研究。当时,她部分是受了父母的边境牧羊犬表现出的怪异行为的启发。她说,当她抚摸他们时,"其中一只会用头把另外一只的头挤开"。这种情形看上去当然像嫉妒了。

但因为已经对人类进行了研究,她了解有关嫉妒的不同思想流派。一些科学家认为,嫉妒要求有能力对自身和他人进行复杂思考,这似乎超出了狗狗的能力。其他一些人则认为,尽管我们对嫉妒的描述颇为复杂,但这种情感本身或许并不复杂。

以前就有人研究过主人眼中狗狗的情感。在其中一项研究中,著有《一只狗的内心》(Inside of a Dog)的认知科学家、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客座副教授亚历山德拉·霍罗威茨(Alexandra Horowitz)发现,狗狗表现出来的所谓的内疚表情似乎与害怕受到惩罚更相关。

哈里斯博士以针对孩子的研究工作为基础,设计了一个试验,大胆进入了狗的情感这个棘手领域。

当狗主人抚摸一只逼真的、能吠叫并发出呜呜声的填充玩具狗,并与其说话时,他们自己的狗会走过来,推自己的主人或那只玩具狗,有时还会大叫。试验结束后,许多狗狗会嗅那只填充玩具狗的臀部。哈里斯博士称,这表明,那些狗狗以为玩具狗可能是一只真狗。

为了看看随便什么通常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会不会让它们有所反应,哈里斯还记录了狗主人在抚摸南瓜灯笼并和它说话,以及大声朗读儿童读物时发生的情况。那些狗少有注意灯笼的,对那本书,狗狗的关注度则更小。

在与同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职的卡罗琳·普鲁沃(Caroline Prouvost)共同撰写,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一篇文章中,哈里斯得出结论称,那些狗表现出了一种"原始"形式的嫉妒,不像人类的嫉妒那么复杂。但它也是发生在一种社会三角关系之中,狗狗会尝试确定获得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对手,因此这种情感与人类的嫉妒类似。

其他科研人员对这项研究的反响各异。霍罗威茨博士说,她很欣赏该研究的目标,但她认为,研究者没能证明,被观察到的行为真的代表嫉妒。

"可以被证明的是,当主人向外界给予关注的时候,狗狗似乎想要得到这种关注,"她说,"这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西比尔·哈特(Sybil Hart)曾经研究过婴儿的嫉妒心理。哈特说,她认为这项研究"做得很出色,观点令人信服"。

 哈特说,如果人们发现了婴儿和狗狗的嫉妒之心,"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天生的"。了解这一点对于管理成人的嫉妒情绪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消除嫉妒心理的努力并不是非常成功,"哈特博士说。"我们正努力消除嫉妒情绪,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或许我们应该试着更好地理解它。"

哈里斯在研究中写道,嫉妒"在许多文化中都是故意杀人案的第三大诱因"。

杜克大学杜克犬科动物认知研究中心(Duke Canine Cognition Center at Duke University)的主任布赖恩·黑尔(Brian Hare)说,无论犬类的这种行为被称作什么,对他们的主人而言,都会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影响。

"寻求关注可以引发狗狗类似于嫉妒的表现,比如有时候出现攻击性,"他说。"因此,对于可能有攻击性问题的狗狗来说,避免让他们感到被忽略也许十分重要。"

翻译:陈亦亭、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非洲中产阶级壮大,消费需求渐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非洲中产阶级壮大,消费需求渐旺
Jul 27th 2014, 23:56, by NICHOLAS KULISH

约翰内斯堡——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以新的方式推动这片大陆的经济,使人们燃起希望,想象非洲会在未来数年取得成功,堪比亚洲四小龙(East Asian Tigers)在20世纪下半页的崛起。

见证了整个非洲多年不间断的经济扩张后,政府、分析人士和投资者正在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片增长迅速的大陆上的消费者和工薪阶层,而不仅仅是通常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在过去,这些价格的上涨推动了该地区的繁荣和萧条的循环。

5月,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在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中预计,非洲今年的外国投资将达到800亿美元(约合5000亿元人民币),创下纪录,且投资不仅仅流向资源开采,进入制造业的资金比例也有所增加。

"发展是真实的,在发展的背后,大量商机正在出现,"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的高级政治经济师西蒙·弗里曼特尔(Simon Freemantle)说。

虽然非洲经济有时很混乱,且难以量化,却给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都提供了大量统计方面的弹药,支撑各自对将来的看法。该地区的增长并不平衡。在许多国家,不平等状况正在加剧。数以百万记的人口依然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在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和其他地方暴力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像以前一样,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持悲观态度。

整个大陆的中产阶级扩张迅速,但人口增速太快,以至于非洲贫困人口的绝对人数也同时在增加。塞内加尔达喀尔的寿司店及卢旺达基加利的精品咖啡馆并没有改善偏僻地区自给自足的农民的生活。

然而,一个令人充满信心的迹象是,非洲国家最近成功地利用了国际资本市场。尽管不久前发生了恐怖袭击,但肯尼亚上月向国际投资者出售了价值20亿美元的债券。这笔资金中的一部分将被用来为基础设施项目买单。两个月前,赞比亚发行了价值10亿美元的债券。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口额从1995年的680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逾4000亿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气、贵重金属和钻石等自然资源的总出口额达3000亿美元。安哥拉的日产油量达180万桶,这正是该国首都罗安达拥有众多炫目的精品时装店的原因。

但最迅速的增长部分来自其他行业。比如,虽然南非整体经济不景气,但如今,黑人中产阶级的支出高于白人中产阶级。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该国的黑人消费者长期被忽视,他们的消费均发生在经济领域的边缘地带,在被称作私人商店的非正式便利店购买肥皂、盐和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在实行种族隔离的艰难岁月里,伊图梅伦·莫蒂贝利(Itumeleng Mothibeli)的祖母便在一个小镇上经营着这样一家商店。那里位于城市边缘,根据种族制度,黑人都被驱逐到了那里的社区。

如今,莫蒂贝利为武凯尔房地产基金(Vukile Property Fund)管理着14家购物中心,遍布南非的四个省份。该公司以长期被回避的乡镇市场为目标,因为那里有较高的销量、营业额和客流量。当年,他祖母的商店只是家旁边的一层砖结构建筑,而他管理的都是大型西式购物中心,生意兴隆。

"过去,城镇中心矗立着大教堂,"30岁的莫蒂贝利在将公司的一辆金色丰田卡罗拉(Toyota Corolla)开进戴维顿购物中心的停车场时说,"现在则是购物中心。"

敏锐把握机会的企业正在非洲开店营业。

4月,万豪国际(Marriott)达成了收购总部位于南非的普罗梯亚酒店集团(Protea Hospitality Group)的协议,该集团旗下拥有116家酒店。Forever 21和瑞典的H&M等服装公司也计划在这里开设首批店铺。沃尔玛(Wal-Mart)在南非的子公司Massmart在乌干达和莫桑比克等十几个非洲国家设有门店,并计划于明年进入安哥拉。

去年,本田(Honda)在肯尼亚开设了该公司在非洲的第三家摩托车子公司,包括一座新装配厂。为了跟上非洲大陆啤酒消费者的需求,喜力(Heineken)计划每年在非洲投资近7亿美元。中国制鞋企业华坚正牵头在埃塞俄比亚建设一个投资20亿美元的特别经济区,该经济区将主要服务于轻工制造业。

或许没有哪个国家能像尼日利亚那样明显地说明这其中的隐患和机遇。尽管该国今明两年预计会以7.3%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有恃无恐地活动在尼日利亚东北部的博科圣地(Boko Haram)的武装分子实施的绑架和谋杀,令世界震惊。

拉各斯的一家市场和社会研究公司,战略研究与管理洞见(Strateg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sight)的执行董事阿德瓦莱·奥帕瓦莱(Adewale Opawale)表示,他不仅亲眼见证了街头的汽车数量,以及从拉各斯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架次的显著变化,也见证了人们做生意的方式的巨变。

消费者正在从怀揣现金东奔西跑地购物,转变为用接入了互联网的手机(很多人有多部手机)从在线零售连锁企业那里下单。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从该国日渐增多的中产阶级身上盈利了。

"尼日利亚的消费市场有大量机会,"他说。"尼日利亚正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20个经济体之一。"

但商业成果在社会中和这片大陆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一项针对顶级非洲品牌的研究发现,在25个顶级品牌中,除了肯尼亚的Safaricom以外,其他均来自尼日利亚或南非。十大顶级品牌中,七个来自南非。对非洲的经济成功而言,如何分配这种增长带来的利益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关于统计数据显示经济繁荣的新闻标题和民众生活得到稳固改善之间的关系。

"穷人在非洲过去十年的迅速增长期中过得怎么样这个问题,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首席经济师姆苏利·恩库贝(Mthuli Ncube)说。"从长远来看,贫困和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关键取决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要有结构调整,即劳动力会从低生产率行业转移到高生产率行业。"

翻译: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联合国为什么无所作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联合国为什么无所作为?
Jul 27th 2014, 23:44, by 森古伯塔

最近,联合国安理会的马蹄形会议桌上不乏各种情绪。

提到在乌克兰坠毁的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客机上丧生的婴儿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几度哽咽。在回忆自己看到"暴徒"抢走遇难者手上的结婚戒指的照片时,荷兰外交大臣弗朗斯·蒂莫曼斯(Frans Timmermans)几乎怒不可遏。在朗读一长串姓名和年龄——它们都属于在以色列对加沙的最新攻击中遇难的儿童——的过程中,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里亚德·曼苏尔(Riyad Mansour)沉默了片刻。

乌克兰和加沙的冲突,更不用提叙利亚战争,给外交官们提供了一份份情绪激动的关于平民苦难、乃至所谓的反人类罪行的证词。然而,拥有15个成员国的安理会却一直无法让这些冲突划上句号。

问题不在于世界大国不在意这些问题,而是他们太过在意。

每场冲突都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而外交规则使得它们,以及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英国、中国和法国——有权否决安理会的一切行动。美国共否决了14份草案,其中大多与巴以冲突有关;俄罗斯否决了11份与其盟友——比如叙利亚政府——相关的草案。

"如果某场危机与某个大国的国家利益有关,他们就会试图阻止安理会进行干涉,"于周五结束任期的法国驻联合国大使热拉尔·阿罗(Gérard Araud)说。结果,"联合国负责处理对任何人都没关系的危机。"

或者,偶尔会处理主要与法国的利益相关的事务。比如在中非共和国的冲突中,法国曾把世界大国聚集起来,批准了一项联合国维和任务。

然而,加沙问题并非如此。虽然武装冲突中的死亡人数已攀升至逾800人,但是,安理会预计不会就上周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的呼吁保护平民的一份决议草案采取迅速行动。上周晚些时候,安理会成员国称,在采取行动之前,他们要等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为达成停火协议所进行的努力奏效。至于乌克兰,安理会似乎同样无力拿出一个能解决这场危机的政治解决方案。纽约大学国际合作中心(Center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New York University)的分析人士理查德·高恩(Richard Gowan)称,乌克兰危机已经演变成了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而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对巴沙尔·阿萨德总统(Bashar al-Assad)领导的政府的支持,已经导致有关该国冲突的决议连续四次遭到否决。

尽管安理会有崇高的原则,尤其是有权在一地的权力机构无力保护平民时为其提供保护,但长期以来,否决权使得常任理事国能够反对一切危及自身战略利益的事情。

法国和英国均支持在发生大规模暴行时限制否决权的提议。这个主意最初是由几个小国在几年前提出的,但一直遭到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无视。

上周,最为严厉抨击联合国的人士争分夺秒地提醒常任理事国,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

"在安理会日程中的一些项目里,对保护平民的强调值得称道,但在说到保护承受最多暴力的巴勒斯坦人的职责时,不应予以回避,"巴西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吉列尔梅·德阿吉亚尔·帕特里奥塔(Guilherme de Aguiar Patriota)周二在安理会的公开辩论中说。

高恩指出,在近几个月里,安理会证明,和终结战争相比,它在让各方保持冷静上更为有效。

马航MH17航班被击落后,西方认为应对事件负责的是分裂主义叛军,并谴责俄罗斯对他们予以支持。安理会随后设法通过了一项温和的决议,以派遣国际调查人员前往坠机现场。同样地,安理会还通过了一项决议,授权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进入叙利亚被反对派占领的地区;第一批车队已于周四启程。

高恩称,这类姿态是"一种减压阀",推迟了在相关冲突上更广泛的政治解决方案的最后期限。

"有时候去安理会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愤怒之情,"高恩说,"有时候去安理会则是因为它可以为达成协议争取时间。"

然而,乌克兰问题的决议尽管规定派出调查人员,但并不具备任何强制约束力——至关重要的是,也不包括任何通往和平的途径。在决议通过两天后的周三,乌克兰的两架喷气式飞机被击落。乌克兰政府立即把矛头指向了俄罗斯。

Somini Sengupta是《纽约时报》驻联合国记者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以色列中断停火,恢复打击加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以色列中断停火,恢复打击加沙
Jul 27th 2014, 23:56, by ISABEL KERSHNER, BEN HUBBARD

耶路撒冷——来自加沙的火箭弹排炮周日上午射入以色列领土之后不久,以色列军方宣布,其加沙攻势原定持续到午夜的人道主义停火提前结束。

人们能看到巨大的烟云从靠近色列边境的加沙城东部居民区升起,城市街道上巴勒斯坦人的数量比周六大为减少,看来人们都已再次躲藏起来。

军方在周日上午10点多发表声明说,"由于哈马斯在整个人道主义停火期间不断发射火箭弹",军队已经恢复其在加沙地带的空中、海上和地面行动。一些以色列政客开始谈论让以色利攻势升级的可能性,以色列对哈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攻击如今已进入第20天,迫使双方立刻大范围停火的周末紧张国际努力看来已经失败。

周日下午,哈马斯收回了其先前对暂时停火的拒绝,并表示,"抵抗组织"将会同意一个于当地时间下午2点开始的24小时休战。一位哈马斯官员在加沙发表声明说,哈马斯的决定是"在联合国的斡旋之下"做出的,出于对加沙人民的考虑,他们正在为标志斋月结束的开斋节做准备。以色列没有立即对哈马斯的声明做出回应。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面临着来自其执政联盟伙伴、以及他所在政党内部的某些部长的政治压力,不要在这个时刻缓解对哈马斯的攻势。

右翼党派犹太家园党(Jewish Home party)的领袖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在其Facebook网页发表声明说,"以色列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有可能决定性地战胜哈马斯,解除其火箭弹,拆除其地道。"

他认为,哈马斯虽然受到重创,但尚未被消灭,由于以色列公众一致支持这次行动,现在不是停火的时候,停火将会让哈马斯重整旗鼓。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彼得·勒纳中校(Lt. Col. Peter Lerner)说,自从最初的12小时停火于周六晚8时结束以来,已有25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射入以色列。以色列表示,在其内阁周六晚开会期间,将继续停火4个小时,内阁会议之后,以色列宣布,在联合国的请求之下,将把停火时间延长到24小时。但以色列对夜间的炮火做出部分回应,用炮弹袭击了加沙南部的拉法,勒纳说。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以色列军方袭击的目标是"恐怖分子",并说,"如果平民受到无意伤害,哈马斯对此负有负责,因为它又一次拒绝了以色列的人道主义停火建议。"

声明在列举了过去几天中几次对临时停火的违反之后,指责哈马斯"存心恶意利用加沙平民,把他们当作人体盾牌"。

声明补充说,为了让加沙地居民准备开斋节,联合国已经要求延长停火时间。

以色列曾表示,在临时停火期间将保持其在加沙的防御力量,继续拆除哈马斯的地道网络,武装分子曾使用这些地道渗透以色列领土。

据军方消息,一名以色列后备役军人在以色列位于加沙边界的一个临时区域待命时,被夜间来自加沙的迫击炮弹打死,这使自从冲突于7月8日开始以来的以色列士兵死亡人数增至43人。已有1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被打死,其中大多数是平民,据加沙卫生部和监测小组称。

周日早晨,有七枚火箭弹发射到以色列领土。其中两枚被以色列的铁穹反导弹防御系统截获,五枚落在开阔地带,没有造成伤亡或损害,警方表示。

曾任国防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的以色列议会中间派议员沙乌勒·莫法兹(Shaul Mofaz)周日对主要的希伯来文新闻网站Ynet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内部和边境线上有足够的兵力,让地面行动进入"下一个阶段",他建议"要让哈马斯领导层付出直接代价"。

Isabel Kershner 自耶路撒冷、Ben Hubbard 自加沙城报道。
翻译: Cindy Hao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