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纽约时报: 皮克斯如何设计《怪兽大学》卡通形象?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皮克斯如何设计《怪兽大学》卡通形象?
Aug 24th 2013, 00:37, by MEKADO MURPHY

在2001年的喜剧片《怪兽电力公司》(Monsters, Inc.)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设计了各种黏糊糊的、可怕的、逗人喜爱的、毛茸茸的或者歪歪斜斜的生物,来当怪兽故事中的居民,这些怪兽利用人类尖叫的能量为他们的城市供电。如今,这部电影的前传《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于6月21日上映(指北美公映——编注),把其中人们熟悉的主人公——矮小、绿色、独眼的麦克(Mike)和他高高的、毛茸茸的伙伴萨利(Sully)——带回了学校。

这所大学里还有几个有趣的新人物,但是其中最令人好奇的是阿特(Art),他是一个有着紫色长毛的、嬉皮士式的怪兽,主修新世纪哲学。在麦克和萨利加入的男生联谊会Oozma Kappa("我们OK!")中,阿特是个格格不入的人。

他身体宽大,站着的时候像彩虹,他是那种会写心情日记的人,会兴奋地"跟你一起大笑,也会跟你一起大哭的人"。从阿特的体型,到他无忧无虑的性格,到他走路(惊恐时的)的姿势,阿特的设计难度很大。

电影制作人们努力根据大学生的类型来设计里面的人物,比如运动健将、酷小子和书呆子。但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丹·斯坎隆(Dan Scanlon)在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市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总部通过电话说:"我不知道阿特是哪种类型。他很神秘。后来我们以一种奇怪而神奇的方式设计出了这个角色。我们意识到它自成一格。"

下面是对阿特形象演变的回顾,由斯坎隆、绘图艺术家克里斯·佐佐木(Chris Sasaki)和制作设计师里基·涅尔瓦(Ricky Nierva)讲解。

扩展概念

斯坎隆最初想把阿特设计成戏剧系的学生。所以佐佐木先画了一些像右图这样的草图,阿特看起来更像戴着围巾的短吻鳄。"一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这个长条形的、胸部高挺的人物,他更戏剧化、更夸张,"佐佐木说。但是故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了,阿特变得更神秘了。

"我设计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挫折,因为我们不知道从何设计,"他说,"我记得自己闹着玩的时候,画了个字母A,在中间画了两个圆点当眼睛。我想,嘿,这个有点好玩。也许他就长着两条腿。"这个草图是那个形象的最初版本。"我想,有这样的腿,他走路的时候一定能做出非常滑稽的姿势,观众看着也一定觉得很有趣。"

软芯铅笔,弹力十足

斯坎隆画的这些铅笔素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阿特更多样化的动作和他的目的。这些素描帮助创意小组想出一些可能的动作。

在有一幕里,他把自己蜷成一个圈,像轮胎那样滚着走。在另一幕里,他把自己伸展成一根长线,这样他能在床底下滚动。

"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向克里斯或里基这样的人解释每个角色的特点以及他在故事里的用意,"斯坎隆说,"我最了解这个故事需要什么的人物。我们有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能设计出迷人的角色。我让他们知道需要创造什么样的角色,并启发他们去创造。"

弦外之音

当Oozma Kappa的成员有被逮捕的危险时,阿特尖叫道:"我不能回去坐牢!"像这样的俏皮话到处都是,使这个人物显得更加复杂,更加扑朔迷离。

涅尔瓦用记号笔画的这个粗糙的草图,是最早通过的造型,努力捕捉阿特古怪而难以捉摸的天性。

"我本来认为他应该是一直在掉毛,"涅尔瓦说,但是他补充说,"我们放弃了这一点,因为你不想让它到处留下毛发痕迹。从技术上讲,这是个难题。"

他说,当技术部看到那幅画后,他们有点紧张。"我还拿他头上那撮毛做文章,真的让它更难处理了。"

最后成形

美术指导戴斯·堤(Dice Tsutsumi)画的这幅画是设计师们所说的"粗糙色彩版"。它是角色最后定型时的一个版本,完全用粘土做成雕塑,作为初步设计模型。"你要再研究一下颜色和毛发,"涅尔瓦说。

堤先生提议把阿特画成紫色的,而条纹的想法来自佐佐木。"我记得想做条纹是为了从某种角度看像无脚跟短筒袜,"佐佐木说,"所以我把条纹加到了毛发图案中。"

整个设计过程中唯一没有变的是阿特的大嘴,它占据了脸的很大一部分。创意团队不想让它的牙齿太锋利。

"我们想让那些牙齿感觉不那么可怕,还有点可亲,"佐佐木这样解释这些牙齿圆圆的外形,"我们想让它们不那么对称,分不出哪个是中间那颗牙。"

运动中的怪兽

在电影中,阿特毛发浓密,特别是脚上,毛上有不同颜色的小斑点。他的站姿、运动和胳膊有3个灵感来源。

第一个灵感来源是异想天开的表演团体Mummenschanz。"我给丹看了YouTube上的一些视频,其中有一场表演,有一个人站在一个巨大的螺旋管里,"涅尔瓦说,"那个管子的形状是一个玩大球的人物。"

另一个灵感来源是《布偶大电影》(Muppets)。像那些人物一样,皮克斯想让阿特和其他怪兽吸引人,可接近,不太可怕。第3个灵感来源是《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短剧里克里斯·法勒雅斯(Chris Farleyas)扮演的励志演说家马特·福利(Matt Foley),他住在"河边的一个房车里"。

"是克里斯·法勒雅斯站立的姿势启发了我们,"涅尔瓦说,"他讲道理的时候,把两条腿分得很开,把手放在两腿之间。我们很喜欢那个形象给人的感觉。"

《怪兽大学》自2013年8月23日起在中国大陆公映。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6月16日。

翻译:王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共读的留白与挑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共读的留白与挑战
Aug 24th 2013, 00:40, by 粲然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刚开始都很好。在某本绘本共读时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就好像意气风发地和小鲸鱼周游在大海上,借由某个契机举目四望,始觉风向变了,漫无目的的嬉游不知何时已进入真正的航道。螺号震响,大旗飘扬、传说中瑰丽、有趣的幻想王国开始展露它伟大的细部,展示它的巍峨与秩序。成长翻开它令人肃然起敬的新一页。

这本引起我家"骑鲸之旅"重大转折、强烈撼动我内心的书,叫《风到哪里去了》,该书原版书名《When the Wind Stops》,作者是夏洛特·佐罗托(Charlotte Zolotow)。

这本书里有个小男孩总在无穷无尽的提问——

"白天不见后,太阳到哪里去了?"男孩问。"白天并没有不见,它只是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们这里是晚上,别的地方就是白天。太阳会到那个地方升起。"他妈妈回答。

"风停了以后,又到那里去了呢?"小男孩问。"它吹到别的地方,让那儿的树跳舞去了。"他妈妈回答。

"蒲公英的绒毛被风吹到哪里去了呢?""带着新的花籽飞到别家院子的草地上去了。"

"山到了山顶以后,又到哪里去了呢?""下了坡,变成山谷啊。"……

"那么冬天结束以后呢?"小男孩最后问。"冬天结束后,冰雪融化,小鸟归来,春天就来了啊。"

小男孩笑了,因为他终于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循环着,没有什么会不见的。"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绘本,蕴藏着抚慰人心,值得终生铭记的箴言。真想这些话能深植在米尼灵魂之中。抱着这样热切的盼望,我卖力地共读了一遍又一遍,带着米尼躺在海边木麻黄树下,看随风吹拂每一棵树的颤动,看海浪扑倒、太阳落下、蒲公英籽吹远……我努力做着这些事,希望他置身在不断死亡与复生的世界中,并明白自己永无失去。

可是,有什么做错了——当然,他也会问我,"妈妈,风到哪里去了",或者"太阳下去了,是到别的地方去了吗?"可是,不管我认真作答、抑或他自问自答,答案总这样平平淡淡、俯首可得。我是说,这是一本惊心动魄、蕴藏大美的绘本。可在我们共读时,它失去了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个傍晚,落日西沉、晚霞满天。米尼沿着越来越暗的海岸疯跑,我坐在他身后,绞尽脑汁回想自己怎样通过蒙昧不明的生长,最终对眼前世界做出自己的结论。对人世间一个又一个疑问,是如何一个一个做出解答。在千篇一律的波涛声中我想了很久。

在成长衍生各种各样问题时,人们会遇到两类回答。一类回答通常是"前置式"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地球是圆的"、"汽车在路上走,飞机在空中飞、轮船在水里游"……它们带着"这样想才是对的"、"我是正确答案"的面孔,先于个人的体验产生,在人们行为还未行差踏错前就深植入他们脑中;而另一类回答则是"总结式"的。这类答案需要人们经过萌生疑问、付出努力才能最终获得。

前置式的答案,因为长期被人们不假思索地相信与履行着,久而久之,往往成为社会法则和公论的一部分。总结式答案因为个体体验差异,呈现千差万别的理解。

人们对前置式答案的反应是机械的。而总结式答案因为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往往被他们惊喜地获得,并坚决捍卫。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妈妈呼哧呼哧朝饭勺上吹气。"妈妈,这是干什么?"孩子问。"饭烫,妈妈吹吹。"母亲解释说。一开始,孩子对"烫"是没有概念的。如果父母把"烫的东西会伤害人"这样前置式答案植入他们脑中,他们也许会奉行下去。但偶然有一天,他们自己把烫嘴的东西囫囵吞进口中,哇一声大哭起来。心里猛然敞亮了。"这就是'烫',烫的东西真不能碰!"——这便是总结式的答案。

总结式答案,更接近自然的成长方式。

上面说的,就是我在《风到哪里去了》这本书里犯下的错误,以及那个春天傍晚我的所有顿悟。

我一直在谈论着亲子共读的种种魔法与福德。但孩子进入两岁后,一方面共读的习惯业已确立,另一方面孩子的智慧、个性、自主意识不断彰显。懵懂期的狂欢缓缓止息。亲子共读再也不是、也不能是无所不至的了。

它需要符合成长的逻辑。需要等待。等待孩子对广袤世界的某一个细微之处发出自己的疑问。

需要像捕蝉的螳螂那样,像正午太阳投落的影子那样,紧紧尾随在孩子好奇的眼神之后。而不是先于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喋喋不休。

勇猛如孩子,他们不要一个洞开无余的天下。荆棘密布、危险四伏的人生反倒更受欢迎。

知识和述说开始需要的是:延迟性满足。

是的。对《风到哪里去了》这本好书来说,我最大的过错就是读得太早了。对一个尚未感觉失去之痛苦的孩子大谈"永无失去",就好像给某个富二代愣头青开出一张任意提取的空白支票一样。这种行为丧失了本身固有的力量。

在日复一日的共读中,我总是在想,一本摊开的书,在孩子心目中,到底以怎样一种方式存在着呢?

我也想过,妈妈在孩子心中,是以怎样一种方式存在着呢?

这两个问题,在某些时候恰恰有同一个解答。

在最近的妈妈随手记里,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最近总是想:原来一岁孩子妈妈给出的爱,和两岁孩子妈妈给出的爱——有非常大的不同吖!孩子刚出生那会,妈妈要学着给他们换尿布,给他们喂奶,学着隔一阵醒一次;孩子一岁时,妈妈要学着鼓励他们走路,在他们摔跤时尖着嘴吹小伤口,要学着看着他们的眼睛,缓慢地、重复地说话。但两岁,两岁的爱又不一样了……现在,米尼两岁五个月了,我经常带着巨大、无所不包容的热情跑向他,然后抽一口气、停下来,惊异地想,'原来对于两岁的孩子,妈妈的爱需要那么多抽离、需要那么多留白。'"

书和共读也是一样的。它们与母爱何其相似,它们是人生的力量源泉、是心灵的栖所。

然而,必须清醒且理智地看到,孩子依附母爱、依附书本,是需要凭借这样的爱、宁静和慰藉,真正的,渐行渐远。

是时候了,无论共读或是母爱,都是时候学着扶着年幼的孩子,走到漫天风雨的世界面前,停下来,哆嗦着嘴唇说:"来,试着自己走一段。"

唯有如此,骑鲸之旅才能纵深入幻想王国的腹地,你和小鲸鱼才能邂逅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惊喜。

如果说,在0—2岁骑鲸之旅笔记里,我最强调的是"演绎",是通过书本和日常生活的"接轨",是幻想王国降临心田。那么,2岁—2岁半的亲子共读,留白与挑战便是当之无愧的关键词。孩子的成长有如此多细密复杂的面向,需要妈妈伴随、需要妈妈挑衅、需要妈妈激发、需要妈妈抚慰,同时,也需要孤独且彻底的:空白等待。

哪怕对孩子而言,书所传递的勇气和善意,不仅在阅读之中,更在阅世之中。

粲然是作家、妈妈、亲子阅读爱好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艺术市场全球化,各国画廊参展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艺术市场全球化,各国画廊参展忙
Aug 24th 2013, 00:48, by GRAHAM BOWLEY

仅仅在过去几个月里,纽约艺术品经销商戈登·维内克拉森(Gordon VeneKlasen)就跑了许多地方,他飞往香港参加香港首次国际艺术展;他在威尼斯的哈利酒吧(Harry's Bar)办了一次50人的聚会;在自己位于伦敦的画廊布置了一场展览;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与美国收藏者闲谈了三天;接着又飞往瑞士参加艺术领域的另一项盛会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51岁的维内克拉森已经在曼哈顿当了25年的艺术商。他回忆起以前更简单的时光,仅仅是10年前,他还可以坐在自己位于东77街的画廊里等着客户登门。

他说,"那时的生活文静多了。你呆在画廊里,别人会来找你。出差都是因为非常特别的原因,而且不经常。现在,客户令我们疲于奔命。"

如今,全球化已经波及艺术市场,经销商们也不得不从他们位于纽约、伦敦等受人尊敬的艺术之都的舒适画廊里走出来,马不停蹄地奔走于迈阿密、香港、巴塞尔、圣保罗等世界城市接二连三举办的艺术展之间。

这些艺术展通过给人以似乎无休止地盯看艺术品、艺术家和社会名流的机会,提供了画廊无法提供的东西,已和水晶香槟一样受欢迎、令人向往,而且生机勃勃,它们不仅吸引来自基辅、上海、多哈和阿布扎比等地的新贵阶层,而且也吸引严肃的美国收藏者,这些收藏者现在更喜欢在国内外的展览上浏览艺术品。

然而,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颠覆性的经济不仅打乱了艺术商的生活,而且也对艺术市场产生了震动,尤其是那些比顶级画廊低档的画廊。

虽然大型画廊付得起——而且支付——艺术展收取的高昂入场费及环球旅行的费用,但是其他画廊则发现它们会因为费用过高而无力参加艺术展或无法参与竞争。纽约上东区(Upper East Side)和苏荷区(SoHo)等重要画廊区已经开始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的连锁反应。

47岁的克里斯托弗·达梅利奥(Christopher D'Amelio)是曼哈顿的一名艺术商,他说,"对于中型画廊而言,这些都是挑战。"达梅利奥今年关闭了自己的画廊,成了一家更大画廊的合伙人。

资金雄厚的大型画廊正通过在北京或香港开设新画廊扩展他们的市场。而世界各地的艺术展则越来越多地成为了艺术界进行交易的地方。

据欧洲美术基金会(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艺术市场报告,世界各地的经销商2012年通过当地或国际艺术展卖出的作品平均占在他们总销量的36%,比2010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这个报告是艺术经济研究所(Arts Economics)对6000名经销商进行调查后发布的。

对于某些艺术经销商来说,这个比例甚至更高:维内克拉森表示,10年前,75%的销售是在自己的画廊做的,但如今,将近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是通过旅行完成的。

艺术经济研究所的报告称,有些经销商每年参加的展览多达10个。

美国艺术经销商协会(Art Deal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执行理事林达·布伦贝格(Linda Blumberg)从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回来后说,"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的艺术展只有四个;90年代时有50个;现在猛增到180个。我在巴塞尔碰到的一些经销商太疯狂了。他们去香港,然后去威尼斯,之后又去柏林和伦敦。很难想象一年12个月中哪个月没有艺术展。这种生活十分紧张。"

对于经销商来说,这种生活也需要精心计划,而且成本很高。画廊必须准备要带在路上的作品,然后还要运输这些作品,印制目录,并派人提前去布置展位,那是他们面对世界的场所,虽然是临时的、但很重要。举例来说,维内克拉森今年聘请了暂露头角的视觉艺术家亚伦·柯里(Aaron Curry)来设计其在香港的展位,他从洛杉矶运去了几百幅丝制屏风的面板。一些纽约的大型画廊能派出多达20名员工前往展览会工作;把路费、住旅馆钱、为收藏者举办聚会的花销,以及艺术品的保险费和安装费加起来,一次展览的费用可高达30万美元(约合184万元人民币)。

"过去,我们周六下午会坐在画廊里,盼着有人进来,"纽约佩斯画廊(Pace Gallery)的阿尔内·格利姆彻(Arne Glimcher)说。"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选择去什么地方。我们必须前往不同地方,把艺术品送到收藏者面前,而不是指望收藏者主动来找艺术品。"

有些经销商只是在勉强参与。纽约艺术品经销商葆拉·库珀(Paula Cooper)自己会去参加一些展览,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派画廊里的其他人去参加。她为自己称之为一个更深沉时代的逝去感到愤慨,仅仅在五年前,她还可以与艺术家和收藏者坐在一起谈论艺术。"现在,和世界上所有交易一样,艺术经销正在变为一个全球性的业务",她说。

 格利姆彻说,他也更愿意派画廊里的其他人去参加展览。

他说,"艺术展有辱艺术的尊严。站在展位上叫卖自己的商品,那不是销售艺术的方法。"

展览对艺术家也造成影响,他们开始根据艺术展的日程安排而非自己的创作节奏来创作作品。

不是每个人都能玩这个游戏。虽然一些小艺术经销商可以用在展览会上靠近较大画廊的展位设展位的方法,来提高知名度,但很多经销商仍在想办法从等待参展的一长串名单中往前挤,那些赢得参展机会的经销商则必须更努力地工作以收回成本,其中包括展位费、机票、旅馆和娱乐支出。一个展位最低价格是1.5万美元,中型画廊的展位可能在4万美元左右,如果需要更大的空间,展位费甚至会达到10万美元以上。

达梅利奥从1996年起就和一个生意伙伴在西切尔西街22号上经营着自己的画廊,他经历过恐怖主义对纽约的袭击以及最近的经济衰退。他说,仍有他以前那种中型画廊的生存空间。但是,他在1月份关闭了自己的画廊,成为戴维·茨维尔纳(David Zwirner)的一个合作伙伴,后者是最有名望的大型画廊之一,能够提供适合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上生存所需要的商业资源,包括后勤支持助理、公关人员、高品质的网站及被认可的品牌,这些资源使画廊具有能够吸引最好的艺术家并将他们的作品带给最富有的买主的能力。

达梅利奥说,"这完全是国际化的。"他说,经销商需要旅行,去认识那些在这个市场里在任何时候最有钱的艺术品买家。"如果你不这么做,你的艺术家就会离开你去找那些这么做的画廊。"

翻译:陈柳、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士兵为枪杀阿富汗平民道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士兵为枪杀阿富汗平民道歉
Aug 24th 2013, 00:52, by JACK HEALY

华盛顿州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周四,罗伯特·贝尔斯(Robert Bales)上士为他冲入阿富汗人家中枪杀16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含泪道歉,但他说他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犯下这样的罪,这是多年来美国人犯下的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我所做的是一个懦夫的行为,"他坐在此地一间军事法庭的证人席上哽咽说道。"对于那些被我夺去生命的人,对于他们的家庭,我真的、真的很抱歉。"

这是一场针对40岁的贝尔斯上士在2012年3月实施的屠杀进行的听证,将决定他是否能获得保释资格,而上述未经宣誓做出的声明则出现在听证会的第三天。今年6月,他表示认罪,承认自己偷偷地离开了他在阿富汗南部的作战基地,冲入由泥墙包围的院落,那里当时有数十名阿富汗平民正在睡觉。他踢打他们,在一间间房子里追赶他们,向他们开火,并点火焚烧几个人的尸体。

两天里,幸存者和目击者做出了令人痛心的证词,描绘出一幅幅无法忘却的场景,展示了贝尔斯所犯罪行之残忍,以及这些罪行给受害者带来的巨大伤痛。留胡子的阿富汗男人赶了差不多7000英里(约为11265公里)的路来为听证会作证,讲述他们的家庭成员几乎被杀绝。一个瘦弱的男孩说,他目睹姐妹被枪杀后痛哭不止。一名医生描述了一个叫扎达娜(Zardana)的年轻女孩如何无法再自己穿衣,也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去洗手间。

在这次听证会上,贝尔斯静静地坐着,双手常常在身前紧握,有时也会在公诉人播放屠杀录像的时候看录像。周四,他说他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了怎样可怕的后果。

"如果我能够把他们的家人带回来,我马上就会这么做,"他说。"我无法估量他们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每次看到我的孩子们时,我就会想起这个问题。我知道我杀了他们的家人。我把亲人从他们身边夺走。"

他含泪讲述了自己如何令家人蒙羞。他展现出某种特殊的情绪,为自己令美军蒙羞,玷污了一些"非常好的人,乃至一些英雄"的名声而道歉,在三次派驻伊拉克和一次派驻阿富汗的任务中,这些人曾与他共事。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表示自己的歉意,但他在道歉中却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

他说,"我不知道原因。"

贝尔斯的律师也没有提供任何线索。他们在辩护中提到,贝尔斯受到创伤后压力症及创伤性脑损伤的折磨,痛苦不堪,这名出色的士兵因为参与四次战争派驻任务而饱受压力,最终崩溃。但他们没有向六人陪审团提供任何相关证据,陪审团负责评定贝尔斯是否应该被判处终身监禁,且无保释可能,或者是否在服刑20年后应给予他获得自由的机会。控辩双方将于周五作出结案陈词,之后陪审团将进行商议。

为他作证的几个人回忆,说他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儿子和邻居,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个慷慨大方的高中朋友,一个勇敢的士兵——亲历爆炸,见证了伊拉克暴乱的血腥与恐怖。

贝尔斯在周四表示,在结束服役从伊拉克回国后,他深深地陷入了愤怒、脆弱及恐惧的情绪之中。贝尔斯表示,自己曾接受过咨询,但过了一个半月,他没有看到任何好转,因此选择退出。贝尔斯说,他不想参与第四次派驻任务,不想重返战场。

在对屠杀行为及导致屠杀行为的种种事件的长篇叙述中,检察官将贝尔斯描绘成一个爱喝酒,并有暴力倾向的失望不满的士兵。他们表示,贝尔斯深陷经济困境,他想与妻子离婚,而且没能被提升为三级军士长,也让他受到了打击。

在阿富汗,他开始服用类固醇,有时会大发脾气,还曾对另一名士兵大喊大叫,还重击并用膝盖撞击一名阿富汗司机,这名司机搬着一个装有供应品的箱子,不小心打到了贝尔斯。

周四,贝尔斯表示,他觉得到处都有威胁,并看到隐藏的炸弹和塔利班(Taliban),而其他士兵什么也没看到。在枪击发生的前一天,贝尔斯花了八个小时慢慢地砍开一棵倒地的树,塔利班武装分子曾将这棵树当做地标,以说明这里的路边放着炸弹。

他说,"我不能放任不管。"

他在陈述当中承认,道歉不能使任何人的妻子、孩子或父母起死回生。

他说,"光道歉是不够的。"

翻译:林蒙克、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谷歌对苹果,谁的语音功能更强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谷歌对苹果,谁的语音功能更强大?
Aug 24th 2013, 00:47, by DAVID POGUE

"你的点评是我读过最愚蠢的东西。要描述你的愚蠢又同时避免任何侮辱性语言,让我倍感压力。"

两周前点评了谷歌(Google)的Moto X手机后,这样的电子邮件已成为我每日生活的亮点。

这些写信给我的人似乎对我点评中的一句话尤其不满:"Android的语音命令功能还是无法与Siri相提并论。"

天呐,我真的是犯傻了。谁会傻到在一场宗教战争中站队呢?我要是写了"保守派人士比自由派人士长得好看",或是"在堕胎问题上支持生命的人车开得不如支持选择权的人好",都会比这下场要好些。

但是,手机语音识别技术孰优孰劣,这可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旦触屏成为手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语音识别就变得至关重要。没有物理按键或按钮,输入文字和运行软件控制则会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步骤也很繁复。

所以,我干脆花了两周时间潜心研究语音识别功能,到哪里都带着一部iPhone和一部运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我会同时对着两部手机讲话。我想要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优缺点。

当人们说起语音识别的时候,他们其实指的是三类不同的功能,也常常会加以混淆。它们分别是口述功能,手机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命令功能,用户通过说话来操作电话;还有网络信息搜索功能。这三类功能的优劣有很大的分别。

举例说,这两个系统的口述功能都还相当差劲。Android手机和iPhone的语音功能Siri都会在听写时出很多错。当你听到人们狂批手机的听写问题,宣布"我放弃了",他们通常指的是口述功能。

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想想吧。你要求手机能够理解不同的口音,且发声时距离麦克风的距离各异,房间里的背景杂音也各不相同。这个功能真能管用的话,那就是奇迹了。

最新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不需要网络连接就能够进行基本的口述操作。在Android系统中,你一边说,文字就会一边出现在屏幕上。而只有当你停止发声时,Siri才会开始显示文字。

从另一方面来说,Siri能够理解格式化指令,如"大写"、"全部大写"和"不空格",还有各种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星号"、"省略号"等等。而Android只理解基本的符号,如"句号"、"逗号"和"感叹号"。

第二类功能,手机控制指令,对更多人来说则要成功许多。你可以说:"打电话给妈妈"、"给埃米莉(Emily)发短信"、"7点30分叫醒我"、"放点比利·乔尔(Billy Joel)的歌"、"提醒我到家时喂猫"等等。

当然,能在不触碰手机的情况下进行操控,这对安全很重要。如果你必须在开车的时候与你的电话进行互动,与它对话肯定会比盯着它看要安全。

但也不要忘记了便利的因素。说"打开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要远比翻看满是图标的主屏幕快得多。另外,"将我的闹钟设在早上8点",也要比使用时钟应用省上375次手指按键的时间。

在这方面,Siri具有优势。举例说,开车的时候,你听到短信的声音,你可以说"读出我的新信息",Siri就会高声地读出来。它甚至会询问你是否要口述回复,在此期间你都无须将视线从路上移开。Android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两个操作系统都可以调用手机自带的一些应用。它们能够识别像"约鲍勃·巴尼特(Bob Barnett)周四中午见面"(日历[calender]中的一个交互功能)、"记住要还钱给哈罗德(Harold)"(备忘录[notes])、"发一封电子邮件给丹尼·库珀(Danny Cooper)"(邮件[mail]),还有"史蒂夫·阿尔珀(Steve Alper)的家庭住址是什么?"(通讯录[contacts])这样的指令。

然而,Android系统在网络搜索功能上要远超iOS。这两种手机在某些方面都十分出色,如获取天气预报的更新("本周末底特律的天气会怎样?")、时间("比利时现在几点?")、股票价格、体育信息("下一场牛仔队[Cowboys]的比赛是什么时候?")、兑换("32欧元兑换成美元是多少?")、计算("离情人节[Valentine's Day]还有多少天"?),以及其他各种网络搜索指令("一块好时[Hershey]巧克力中含多少卡路里的热量?"、"下一次日食是什么时候?"、"怎么拼写schadenfreude[幸灾乐祸]一词?"、"找一张1985年款科尔维特[Corvette]车的照片"等等)。

但网络搜索是谷歌的看家本领,因此Android系统的反应速度总的来说要快得多。(想在iPhone上尝试这种"说什么找什么"的感觉,可以下载谷歌搜索[Google Search]的应用。)

Android特别令人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可以不进行查找就向某地拨打电话("呼叫34号街上的梅西百货[Macy's]"),以及指示方向("告诉我如何通过公共交通前往拉瓜迪亚机场[La Guardia Airport]"),因为它的地图应用好得不可思议。它在回答关联问题时也更智能。如果你的第一个问题是,"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是谁"?你可以接着问,"她的丈夫是谁?"

不幸的是,Android有一个阿喀琉斯之踵,实际上,更像是阿喀琉斯的整条腿。想要发布语音指令,你必须点击谷歌搜索栏上的麦克风图标。而且它只在主屏幕或谷歌即时(Google Now)的界面下显示(从底部向上划)。所以当你的手机处于锁定状态,或在使用另一个应用时,就无法发出任何语音指令。

在iPhone上,你只需按住主键或是耳机线上的遥控器,就能在手机睡眠或在使用其他任何应用时启动语音控制功能。

换句话说,想要使用Android手机的语音功能,你必须常常拿起手机,还得总是看着它,这让该功能失去了许多意义。例外的是:像Moto X这样的摩托罗拉新手机,可以设置为随时收听指令。

Siri在搜索餐厅和电影的表现上也更好。两部手机都能听懂"附近不错的印度餐厅"或"呼叫代尔福德路上的橄榄园餐厅(Olive Garden)"。但Siri还能够订座,这多亏了它与OpenTable.com服务的结合。例如,你可以说,"预订周六晚7点的一家平价意大利餐厅。"

同样,针对问题,Siri的应答界面会给出迷人的、经过整理的答案,"本周有什么电影上映?""给我找出《迷途知返》(The Way, Way Back)的影评。"或"今天的《蓝精灵2》(The Smurfs 2)的场次是什么?"而Android只是显示出谷歌搜索的结果。

这也关乎个性:Siri有,而Android没有。

这里我们指的是俏皮话、笑话、态度,以及直呼你的姓名。如果你问Siri,"你老爸是谁?"她回答:"就是你。我们可以开始谈正事了吗?"你说,"把我传送上去,Siri。"她会说,"请除去你的腰带、鞋子和上衣,掏空你的口袋。"你说,"说脏话挑逗我吧。"她回答,"腐殖质、堆肥、浮石、淤泥、砾石。"

现在,在苹果和谷歌的男粉丝大战中,幽默可谓小把戏。当你提到Siri的个性时,仇视苹果的人会气得把自己眼睛挖出来。"这不实用!只是廉价的把戏!要描述你的愚蠢又同时避免任何侮辱性语言,让我倍感压力!"

这也没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哲学流派里的两个阵营。(当然,还有Windows Phone和黑莓[BlackBerry],但它们的语音识别功能十分有限。)

所以,放下武器吧,男粉丝们。一旦你花时间了解,两套系统都特别好用。(这个网站上有个非常出色的Android语音指令列表:j.mp/12kEFDo。Siri的也有一个:j.mp/16Yy4yy。)

尽管Siri具有优势,但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而且两套系统都在迅速改进。很快,我们会更少地借助手机进行交流,而是会更多地与手机交流。

E-mail: pogue@nytimes.com

翻译:曹莉、林蒙克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湖南武冈市尘肺病调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湖南武冈市尘肺病调查
Aug 24th 2013, 00:55, by 李岱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8月初,湖南省邵阳产煤重镇武冈市的文坪镇一千多名尘肺患者联名给邵阳武冈市政府、市矽肺办、市信访办、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写了一封公开信,强烈要求进行工伤认定,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

其实,从今年5月起,文坪镇及周边乡镇的众多尘肺病患者就开始了集体维权行动,多次集体去武冈市政府讨要说法,人数一度增加到600多人。然而,镇政府却派人上门威胁他们说,如果再闹事就取消参与者的低保甚至要把他们抓起来。文坪镇石井村3组的三期尘肺患者刘先良参加了6月底的一次集体维权行动,当晚他的低保证就被镇政府收走了。

邵阳武冈市(县级市)是全国百强产煤县之一,煤矿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邵阳新闻在线"今年2月一篇文章提供的数据,仅邓家铺、龙江两个主矿区煤炭储量7875万吨,潜在价值达236.25亿元,可供2个年产30万吨的矿井开采70年以上。

武冈市因煤而兴,但由于采掘技术落后以及忽视劳动保护,大量的煤矿工人患上了尘肺病。

2013年7月23日至24日,我作为尘肺病救助志愿者和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等媒体前往邵阳武冈市调查当地尘肺病情况。走访期间,当地政府并不希望我们调查当地尘肺病的真实情况,更不希望公之于众,不断采取跟踪、盘查等手段阻碍我们调研。虽然如此,经过两天的走访,我们还是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文坪镇是武冈产煤重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坪镇内的小煤窑几乎"遍地开花"。据文坪镇党委委员喻心烁向随行的《潇湘晨报》记者介绍说,那时候的小煤窑有几千家。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防护条件差,下井的村民长期吸入各类粉尘。经过2012年整合,文坪镇目前有国有煤矿2家,私营煤矿6家。曾在镇内的尤麻坪煤矿连续干了8年的矿工李中秋介绍说,在井下工作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打的是干钻,没有湿化作业,粉尘浓度相当高。当时煤矿井下仅有鼓风机做除尘设备。

李中秋说:"我们没有劳动保护用品,连口罩都没发一个。"

目前仍在井下挖煤的文坪镇火云村尘肺患者李友华说,到现在井下仍然采用干式作业(打干钻)。他说:"这样的煤矿在武冈还十分普遍。单位曾经发放过口罩,是普通的棉纱口罩,对于防粉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每人每个月只发放四只口罩,长期重复使用这样的口罩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人口超过4万的文坪镇如今已成为尘肺病重灾区。尘肺病患者李中秋、肖雄国、蒋康平等人曾自发对全镇26个村进行走访统计,并登记造册。他们统计的结果,目前文坪镇的尘肺病患者有1472人,其中一期病人607人、二期病人487人、三期病人378人。据他们进一步调查,邵阳武冈市原龙江区(现文坪、龙溪、司马冲、双江、大甸等镇)有近三千名尘肺患者,而武冈除了龙江矿区外,还有邓家铺矿区也是产煤大区,估计尘肺患者数量也很惊人,但目前还无人调查和统计。

我们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尘肺患者基本都没有得到职业病赔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无钱医治很多人放弃了治疗,坐等死亡降临。很多尘肺病家庭都是债台高筑。我们调查了解到,近三年来仅文坪镇就有50多位尘肺患者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死亡,目前,还有近400位三期尘肺患者已濒临死亡。

武冈市文坪镇三联村尘肺患者李清迪7月刚刚去世,去世时仅仅50岁,他的一个哥哥也因尘肺病于去年去世。文坪镇三联村村委秘书李小刚告诉我们说:"三联村目前有尘肺病人86人。"这些患尘肺病的村民都在本镇的煤矿采过煤。

文坪镇双江村八组的李烈伟,50岁,在镇上刘家村的小煤窑一直从事挖煤工作长达20多年。六年前被确诊为尘肺病,至今已经卧床四年。现在他病情恶化,已经无法自主呼吸,需要通过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为治病,家里已经为李烈伟花去了14万元,治病的钱很多都是借债。李烈伟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年幼的孙子孙女,全家的生活来源仅仅是儿子每月2000多元的打工收入和妻子与老母亲的种菜收入。他所在的双江村目前约有二、三期尘肺病患者45人,像他这样严重的还有三四个,此前已经有三名患者去世。

文坪镇花园村61岁的三期尘肺病患者姚作元,在文坪镇的7家煤矿先后工作了25年。2010年被诊断为三期尘肺病。三年来,他的体重从120多斤降到了60多斤。目前,他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每天受疾病困扰他都无法入睡。家里已一贫如洗,他基本上放弃了治疗。

从2010年起,武冈市政府协调各乡镇煤矿,对尘肺病患者进行补偿,标准是一期、二期、三期分别一次性补偿1万、2万和3万。患者在拿到补偿时必须签署"尘肺病一次性了结"的字样,一次性补偿意味着自动放弃今后追索的权利。我们走访发现,目前仍有一部分尘肺病患者没有领到补偿,而1万至3万的补偿对于尘肺病患者需要支付的巨额治疗费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我们在武冈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对文坪镇田中村三期尘肺患者王林生进行了访谈。这已经是他三年来第八次住院了,每次住院都要花费二、三万元,一年至少花费在五万元以上。此前他曾在文坪的茶山湾煤矿工作了十多年,更早的时候在当地的小煤窑四处挖煤。因病情较重,在政府协调下,王林生获得了2.9万元的一次性补偿,这在当地算是相当高了。当时他们拿到补偿款时签了一份收据,收据上写有"尘肺补偿一次性了结"的字样。收据只有一式一份,掌握在政府手上。

在医院,我们还见到了58岁的尘肺病三期患者蒋绍秋,他在文坪镇当地的小煤窑工作了20多年,2010年被确诊为尘肺三期,并发气胸和肺大泡。这是他一年半以来第八次住院,总共花费了十几万元。他当时拿到的一次性补偿款是1.5万元。

据李中秋等很多尘肺患者反映,武冈所有煤矿每个月都要从每个矿工的工资里扣除60到100元的安全费,按每月60元计算,武冈近万名矿工,每年被扣掉的安全费就高达700多万元,这些年来,这笔费用累计也是一笔巨款。但矿工们很疑惑,这笔钱最终到哪里去了,为何这些年里,他们这些矿工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安全保障。

8月5日,当地有10位尘肺病代表拿着本文开头所说的那封公开信再次到武冈市政府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要去找企业,找政府是没用。"

听到这个答复,尘肺病人们一脸茫然,因为当年的很多企业都已经不复存在,很多发了财的老板们也早已不知去向。

李岱是尘肺病民间救助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元债务泡沫在土耳其濒临破灭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元债务泡沫在土耳其濒临破灭
Aug 24th 2013, 01:16, by LANDON THOMAS Jr.

在伊斯坦布尔这座高楼大厦如野草般丛生的城市里,没有哪栋楼比蓝宝石大厦(Sapphire tower)更高。

如今,它的存在象征着经济崩溃之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伊斯坦布尔的山丘上布满了大量新楼房,与这些建筑一样,蓝宝石大厦——它高856英尺(约合261米),是土耳其的最高建筑,也是欧洲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靠廉价贷款修建的,这些美元贷款大量涌入了土耳其、巴西、印度和韩国等增长迅速的市场。2009年,为了促进美国和其他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恢复,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和其他主要中央银行大幅降低利率,而且还加大了印钞机的运行强度。这些资金便是从那时开始流入的。

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美联储在其行将卸任的主席本·S·伯南克(Ben S. Bernanke)的领导下,很快就会开始拧紧资金阀门,所以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很可能预示着这个新兴市场即将陷入萧条,而导致萧条的原因就是未偿付的贷款、走弱的货币,最后可能还有开发商和银行的破产。

本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几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和货币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由于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会减少它在美国的刺激措施,利率开始缓慢攀升,于是国际投资者持续在从新兴市场回收资金。周一,印尼的基准指数骤降5%,周二又大跌3.2%。印度股市在之前的两个交易日下滑5.6%之后,又降低了0.3%。

有些分析人士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市场对伯南克繁荣期的结束(不管是真的还是人们想象的)作出了反应。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独立咨询公司派经济学(Pi Economics)的蒂姆·李(Tim Lee)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泡沫,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伯南克泡沫。"

并非每个人都像蒂姆·李一样担心。然而在亚洲,新兴市场曾在16年前因本国货币崩溃而爆发经济动荡,在那里,就连乐观主义者现在都开始担心各国美元债务的快速增加状况,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土耳其,还发生在巴西、印度和韩国等正在陷入困境的经济体。

当土耳其里拉或印度卢比还比较强势的时候——过去一直如此,情况最近才发生了变化——当地公司有着很大的动力来以较低利率借入美元。

但是,在当地货币随着恶化的经济形势开始变弱时,就会带来双重影响:对于借款人来说,偿还美元贷款将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贷款者则会对借款人脆弱的本国货币愈加感到不安,因而可能会减少甚至大幅降低借款人的信用额度。

虽然巴西的美元贷款数额最大,其未偿贷款的数额为2870亿美元(约合1.76万亿元人民币),但是很少有哪个国家像土耳其那样如此依赖这个资金来源。在土耳其,共计约1720亿美元的美元贷款相当于土耳其经济规模的22%。

最近几个月,土耳其里拉兑美元汇率下跌了4.5%。雪上加霜的是,人们还在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公共广场上举行抗议活动,对一名开发商出资建造的不受欢迎的建筑物表示反对。这名开发商与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有着密切的政治和文化关系。

高盛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预测美元兑里拉的汇率将变为2.2,也就是说将出现15%的小幅贬值,目前的汇率为1.95。"土耳其的经济奇迹建立在流动性和土耳其里拉大幅度升值的基础之上,"伊斯坦布尔环球资源合作伙伴(Global Source partners)的经济学家阿蒂拉·耶西拉达(Atilla Yesilada)说。他曾经历过土耳其1994年和2001年的金融危机。

这些贷款——其中很多的期限都相对较短——还突显了新兴市场的繁荣发展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特征:野心勃勃的政府急于推动高调投资项目,而政治人脉深厚的商业团体也做好了接手这些项目的准备,政府和商业团体之间有着强有力的联系。

就这一点而言,土耳其的蓝宝石大厦是一个完美案例。

2011年初,这座54层的大厦开放之时,埃尔多安为它进行了剪彩。它是基莱尔集团(Kiler Group)的标志性建筑。自埃尔多安于2003年掌权以来,许多主要从事建筑行业的集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基莱尔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监管披露文件表明,该集团共计1.64亿里拉的债务中有1.54亿里拉都是美元——用当前的汇率就是约7900万美元。公司管理人员说,这个数字中有2500万美元都与蓝宝石大厦有关。集团的债务大部分都是短期的,文件还指出,大厦所带来的现金收入直接进入了工程主要债权人Akbank的账户,这些都反映了该工程面临的风险。Akbank是土耳其第四大银行。

美元贷款的利率为6.5%,而里拉贷款的利率则为11.5%,鉴于这种区别,基莱尔集团和其他集团会选择美元贷款也就不足为奇了。公司在最新的披露文件中承认了这种风险:如果美元兑土耳其货币的汇率升值10%,公司就将损失1180万土耳其里拉。

基莱尔集团的首席财务官拉西姆·卡安·阿伊托古(Rasim Kaan Aytogu)称,因为这项工程是用美元来记录收益的,所以不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他还说住房的需求很强劲,其中66%的房子都已售出。

"这个房产在整个欧洲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说。"而且它正在成为旅游热点。"

但是土耳其的房地产专家却说,房子(售价从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不等)的销售并未达到预期水平,而且蓝宝石大厦没有它的竞争对手的那种声誉,其中包括特朗普(Trump)和Zorlu集团所修建的大厦。此外,公司披露文件还显示,游客前往大厦观景台观赏风景所带来的收益从一开始就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翻译: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官媒批薄熙来自我辩护是“无赖”与“狡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官媒批薄熙来自我辩护是"无赖"与"狡辩"
Aug 24th 2013, 01:19, by 安思乔, 黄安伟

中国济南——在审理前共产党头面人物薄熙来的法庭上,公诉人周五举证声称,薄熙来知晓一位富商为薄家在法国里维埃拉购买的别墅,也知晓代管这座别墅的英国商人索要佣金的情况,这名英国商人后被薄熙来的妻子谋杀。

这些证据是为了证明薄熙来知道其家人从富商徐明那里接受礼物的情况。但薄熙来在法院审理的第二天否认自己知晓这些犯罪行为,此地的法院史无前例地通过官方微博很刺激地公布了这次审理过程。微博的使用说明共产党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把对薄熙来的审理透明化,但也面临着这样做会暴露检方弱点、从而进一步强化公众对薄熙来的支持的风险,薄熙来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庭,是个饱受争议的新左派政客。

党的领导人周五采取措施降低了这场审理的一些观赏性。一名知道审理情况的人在周五晚上说,根据上级要求,当天发布的笔录比周四发布的简略得多。新的笔录在发布前经审时间增加了,里面关于薄熙来及其律师反驳的内容减少了。

共产党不仅在法庭上、而且通过国家媒体加强了对薄熙来案子的攻势。周五,各家官方媒体纷纷发表评论,称指控薄熙来贪污受贿的证据确凿,薄熙来曾在快速扩张的西南大都市重庆市任市委书记。这些评论称赞审理公开公正,评论差不多已预先对薄熙来作出判决。

"关于事实,薄的态度却是施逞诡计,百般抵赖",共产党报纸《光明日报》网站上的一则评论这样写道。"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薄熙来的自保在物证下瞬间塌陷,让他的诡辩苍白无力、让人发笑。"

审理可能会在周六结束,判决结果预计将在几周内出来。

周五,薄熙来再次谴责检方的主要证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谷开来,她出现在一段视频中,那是在一次针对薄家财产对她审问时录制的。

针对谷开来的证词,薄熙来问,"到底可信度有多少?她疯了,经常说假话。她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办案人给她施加巨大的压力,让她揭发我。"

公诉方证人提供的证词形象地描绘出薄家的生活,看来其中到处都有徐明送的礼。根据证词,薄熙来的小儿子薄瓜瓜2011年在徐明的资助下去了趟非洲,从那里给他父亲带回一大块稀有动物的肉,并坚持说应该生吃。但父亲薄熙来还是把肉做熟了,这让薄瓜瓜大为失望,这块肉够全家人大吃了一个月。徐明还为当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Harvard's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念研究生的薄瓜瓜和40名同学的2011年中国之行提供了资金。至于那座别墅,薄熙来曾给妻子出装修设计方面的主意,谷开来在证词中说,"他对建筑装修都很内行。"

2012年8月,谷来开因谋杀英国人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被判死刑,缓期执行,实际上等于终身监禁。海伍德的死亡以及其引发的丑闻导致薄熙来下台。薄熙来被指控犯有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罪。贪污指控中有一条声称他私吞了被指定用于一个建筑项目的500万公款,滥用职权罪指责他试图阻碍海伍德谋杀案的调查。

周五的证词主要围绕那栋别墅。法国的材料显示,这栋别墅曾为帕特里克·德维莱尔(Patrick Devillers)所有,德维莱尔是薄家的一个法国朋友。根据在法庭上宣读的德维莱尔和其他人的证词,德维莱尔是出面为谷开来购买这座别墅的挂名人,谷开来在十几年前用徐明提供的320万美元买下这座别墅,作为给儿子的一笔投资。

公诉人称谷开来用法国房产管理公司里不同的人来代管这栋别墅,以掩盖她的所有权。与薄家有多年关系的海伍德在2007年被找来代持谷开来在这栋别墅的股份,后来在2011年他被取消代持权。检方称他随后要求谷开来付给他220万美元,并威胁了她的儿子薄瓜瓜;因为这个威胁,谷开来在2011年11月将海伍德毒死。

公诉人在周五讲述的故事,与2012年8月审判谷开来时官方提供的信息有些出入,这是官方版本不一致的一种迹象。去年,官方称海伍德索要钱的数额更大,达2200万美元,主要作为对一项在重庆没有成功的房地产项目的赔偿。当时公诉人称,为了得到这笔钱,海伍德威胁了薄瓜瓜,这让谷开来十分害怕。

薄瓜瓜刚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开始上课,他没在周五回复记者要求置评的电子邮件。记者也未能联系到海伍德的家人以求置评。

据知情人士称,法院、警方和国家安全部门的官员周四晚在济南碰面,重温庭审过程。虽然薄熙来在周四的激烈辩护引起一些沸沸扬扬,但据他们判断,情况仍在控制之下。该人说,"官方好像并不认为那太出乎意料了。"

但是,毫无疑问,周五公布的证词是经过更严格审核的。上述人士说,虽然谷开来的证词录像在法庭上播放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在法院网站上发布的只是11分钟的片段。在录像中,谷开来向一个审问者讲述了徐明给薄家买的贵重物品,其中包括鲍鱼、机票,以及她儿子要的一种赛格威式的电动代步车。

薄熙来称自己对徐明给的东西一概不知情。一些法律学者说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自由派律师和权利维护者江天勇说,"薄熙来今天的辩词是他不知晓谷开来受贿,这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如果他不知情且没有参与受贿,他就没有责任,即使他与谷开来是夫妻。"

黄安伟(Edward Wong)、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Patrick Zuo自济南、Mia Li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