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摩根大通卷入庞氏骗局调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摩根大通卷入庞氏骗局调查
Oct 24th 2013, 13:24, by BEN PROTESS, JESSICA SILVER-GREENBERG

美国联邦当局正准备在针对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刑事调查中采取行动,理由是怀疑该行对伯纳德·L·麦道夫(Bernard L. Madoff)的庞氏骗局视而不见。

摩根大通刚刚就其抵押贷款业务达成了一项130亿美元(约合790亿元人民币)的临时和解协议,这起与麦道夫有关的案件又紧随其后,让这家美国最大的银行的声誉再遭重创。

知情人士透露,检察部门与摩根大通初步探讨了所谓的"暂缓起诉协议",这反映出调查的深度。此类安排将暂停对摩根大通的刑事起诉,作为交换,该行将缴纳一笔罚款、做出某些其他让步,并且认可一旦出现不佳表现,就将面临指控。检察部门还可能要求摩根大通雇佣一家独立监督机构。该行曾反复强调,在麦道夫问题上"所有员工均表现诚实"。

暂缓起诉协议是受到司法部青睐的惩罚大企业的手段,能够让检察部门表现强硬,同时又不会伤了企业的元气。虽说如此,但它一般只在不端行为较为严重的时候启用。几乎从未听过说被用在大型美国银行身上。

不过知情人士还表示,政府尚未排除对摩根大通的国内银行业务部门施加更为严厉的惩罚的可能性。检察机构可能会要求该部门在违反《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的刑事指控上认罪。《银行保密法》是美国联邦法律,其中规定,金融机构应向政府报告可疑活动。

知情人士称,检察部门与监管摩根大通的一家机构讨论了刑事起诉的后果,这突显了对认罪可能会在该行引发动荡的担忧。这家监管机构是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它向检察部门保证,不会插手此事。

摩根大通的代表、货币监理署及检察部门均拒绝评论此事。知情人士透露,当局可能在年底宣布一项行动。他们还表示,检察机构正在权衡,是否要对与麦道夫有业务往来的摩根大通雇员提起刑事诉讼。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些雇员正在接受调查。

相关调查由联邦调查局(FBI)与驻曼哈顿的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牵头,中心议题是,摩根大通是否没有尽到提醒联邦当局留意麦道夫行为的义务。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麦道夫都以摩根大通作为主要银行,因此后者有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他的行为。

本案的结果很可能取决于一系列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表明,即便是在针对麦道夫的运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之后,摩根大通仍继续与之合作。另一桩法律诉讼中披露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一名摩根大通雇员承认,麦道夫的超高收益率似乎"有点好得太不真实"。

相关知情人士要求不透露姓名。他们谨慎地表示,政府尚未决定起诉任何之前或现在的摩根大通雇员。而且,与该行的讨论本身也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尚未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有两名知情人士指出,比起要求摩根大通认罪,检察部门更可能寻求达成暂缓起诉协议。

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Law School)的数据库显示,无论是摩根大通,还是其他任何华尔街大银行,以前均未施行过此类协议。在大型美国银行中,仅美联银行(Wachovia)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的银行部门曾达成过暂缓起诉协议。

可是,假如寻求认罪,政府将再次给予摩根大通及其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重重一击。该行一度是银行业监管圈里的宠儿。

比方说,汇丰(HSBC)为和解一桩洗钱案支付了19亿美元,不过,美国司法部并未起诉这家英国银行。这起案件加深了一种担忧,那就是,各大型银行变得规模如此庞大、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此盘根错节,以致于没法起诉。

然而,负责摩根大通案件的曼哈顿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Preet Bharara)不同意这种看法。在最近的一次发言中,巴拉拉表示,他拒绝接受有些公司所说的,"因为我们规模太大,对我们采取行动,天就会塌下来"的说法。

"我不认为有任何公司大得不能起诉——没有人重要得不能被关进监狱。"巴拉拉在另一个场合说。

盯上摩根大通和麦道夫案关系的不仅有驻曼哈顿的联邦检察官和联邦调查局。两名知情人士称,美国货币监理署最近也发给摩根大通一份通知,说该机构很快将因麦道夫案对该行处以罚款。

欧文·皮卡德(Irving H. Picard)是为麦道夫案受害者追回资金的受托人,他曾在2010年起诉了摩根大通。一同遭到起诉的还有瑞银集团(UBS)、汇丰和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 Bank Austria),不过曼哈顿的一家联邦上诉法院已经驳回了他对这些银行的起诉。皮卡德最近请求美国最高法院受理他的上诉。

摩根大通否认了皮卡德的指控。

摩根大通正处在面临政府严查的困难时期,现在又出现了这些新发展。

而且,摩根大通还纠缠在涉及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子女雇佣决定的调查中。巴拉拉的办公室也正在调查该行在能源市场的一些交易是否属于操纵行为。

麦道夫案特别棘手。它是超过一代人时间里最臭名昭著的金融犯罪案件,任何行动都会把摩根大通跟它联系到一起。麦道夫精心策划了一个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年的庞氏骗局。据估计,他损失了来自投资者的约170亿美元现金。该案件账面损失逾640亿美元。

麦道夫跟摩根大通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摩根大通成为麦道夫的主要往来银行。皮卡德称,摩根大通先后从这种关系中"赚取了至少5亿美元的费用和利润"。

皮卡德的诉讼资料中说,摩根大通"罔顾自己反洗钱的职责",通过让麦道夫的经纪公司在该银行的账户中"进出上百亿美元",赚到了可观的收入。

在2006年左右,摩根大通也开始从事跟麦道夫所谓的"支线基金"(feeder-fund)投资者有关的衍生品交易。"支线基金"是一种对冲基金,它们用客户的资金向麦道夫投资。

差不多在那个时候,摩根大通内部开始有些人对此表示担忧。

诉讼资料中援引的一封电邮显示,2006年2月,摩根大通的一名员工在研究过麦道夫的一些交易记录后写道,"我有一些顾虑和疑问,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麦道夫的暗箱中进行的。"

但摩根大通的衍生品交易还是发展壮大起来,其投资者获得的回报跟相关支线基金利润的挂钩。皮卡德的诉讼资料中称,到2007年6月,摩根大通的非标准金融产品(Equity Exotics)部门已经向投资者销售了逾1.3亿美元的这种衍生品。

当月,摩根大通的员工申请把总额提高到13.2亿美元,诉讼资料称。

2007年6月15日,当摩根大通的一个委员会开会研究这个申请时,又有人表示了对麦道夫的怀疑。该银行的一位高级风险管理人员发电邮给同事,说该银行的另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刚刚告诉我,很多人觉得麦道夫的头上疑云重重,据推测,他的投资回报属于一个庞氏骗局"。这位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还说,"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但根据皮卡德的说法,摩根大通的进一步调查就是打了个电话给麦道夫,并"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没有后续行动"。

类似的担心足以阻止摩根大通自己的私人银行与麦道夫做生意。在一封电邮中,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主管表示,麦道夫的"魔法一般的信号太难以忽视了"。

麦道夫在2008年12月被捕后,皮卡德说,摩根大通的许多电邮显示,该银行对此并不感到惊讶。

在提到2007年6月那次会议的议程时,一名员工写道,"这个东西最好永远不要曝光!"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窃听门激怒亲密盟友默克尔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窃听门激怒亲密盟友默克尔
Oct 24th 2013, 11:01, by ALISON SMALE

柏林——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掌握的文件已经导致了一些外交后果,本周三情况继续恶化,这次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德国。该国宣布,愤怒的领导人已经打电话给奥巴马总统,要求确认她的手机没有遭到美国情报机构的监控。

华盛顿急忙保证,欧洲最强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不是他们目前监视的目标,未来也不会是,但显然没有提到过去是不是。这是奥巴马在48小时内第二次接到关系密切的欧洲盟友的电话,此前法国人已经发出过类似的怒吼。他在通话中表示,美国情报机构入侵他国搜集资料这件事的不断曝光,不应该破坏几十年来大西洋两岸来之不易的信任。

这两起事件都表明了斯诺登交给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的文件给美国带来的外交挑战。上周,格林沃尔德和eBay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Pierre Omidyar)签订了一个建立新媒体平台的协议,其部分目的在于利用格林沃尔德手里掌握的数据,曝光其他真相。

美国的核心外交关系继续遭受损害。上个月,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推迟了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因为巴西新闻媒体以格林沃尔德的资料为根据,称NSA截获过罗塞夫、她的助手,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讯息。上周末,德国新闻杂志《明镜》周刊(Der Spiegel)称,它现在掌握的一些斯诺登文件表明,美国情报部门曾在墨西哥前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Felipe Calderón)在任时窃取过他的往来通讯。

本周一,就在美国国务卿约翰·F·克里(John F. Kerry)即将抵达法国之际,该国《世界报》(Le Monde)报道称,美国对法国公民进行了大规模监视,法国外交官也遭受窥探。愤怒的法国人召见了美国驻法大使查尔斯·H·里夫金(Charles H. Rivkin),对于报道中所说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的30天中,美国收集了法国7000万份通话情况,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表示了"极度严厉的谴责"。

本周三,在美国情报办公室网站的一份声明中,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R·克拉珀(James R. Clapper)对《世界报》这篇报告的某些方面提出了异议,笼统地称它不准确,具有误导性。

他没有提到《世界报》的另一篇报道。那篇报道称,美国的监视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法国在联合国和华盛顿的"外交利益"上。《世界报》说,在联合国2010年6月9日支持对伊朗实施制裁的投票中,NSA搜集的信息发挥了重大作用。

两名分别来自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的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周三抵达柏林访问。仅仅几个小时后,德国政府披露,它收到未加详细说明的信息,称默克尔的手机被监听。

默克尔的发言人斯特芬·塞伯特(Steffen Seibert)表示,如果证明属实,此举"完全不可接受"。在这轮指责之前,《明镜》周刊曾于今年6月披露美国在大规模监听德国的通讯。这在德国激起了一种极为不安的反应,因为纳粹和共产党政府过去的监听活动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创伤。

默克尔本人在共产主义的东德长大。塞伯特援引了她对奥巴马说的原话,"作为亲密的盟友和伙伴,而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的这种关系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不应当对政府首脑的通讯进行这样的监听。"

"这将是对信任的极大破坏,"塞伯特援引默克尔的说法称,"此类行为必须立即终止。"

德国政府的声明没有透露这种怀疑的消息源或其性质。不过,《明镜》周刊在其网站中称,该杂志向政府提交了报道问询后,默克尔采取了行动。"显然,联邦情报局(Federal Intelligence Service)与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Federal Office for Securi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找到了足够的合理依据来与美国政府对质,"《明镜》写道。

德国著名的公共电视频道ARD援引匿名消息称,所谓的监听针对的是默克尔的官方手机,而不是她的私人手机。

消息在柏林曝光一小时后,身处华盛顿的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Jay Carney)出现在新闻媒体面前,通报奥巴马和默克尔的电话交流,"总统向默克尔总理保证,美国目前没有、将来也不会监听她的通讯。"

奥巴马承诺,情报工作正接受严格审查,而且他明白,有必要在安全与隐私之间寻求平衡。这与他向奥朗德、墨西哥及巴西的承诺一致。

《明镜》周刊今年6月的首次披露,令奥巴马和默克尔在柏林的那场酝酿多时的会晤差点不欢而散。2008年,奥巴马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曾到访柏林,在大约20万人面前发表了讲话。

而今年6月到场倾听奥巴马在勃兰登堡门演讲的人数大幅减少,均为受到邀请并经过严格审查的德国人和美国人。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勃兰登堡门成为德国统一与自由的象征。

演讲前不久,奥巴马和默克尔在总理官邸并肩站立,回答关于美国对外国人电话和电子邮件通讯进行监控的问题。在默克尔本人的亲自催促下,奥巴马表示,全球情报工作所挫败的恐怖主义威胁中,也包括针对德国的威胁,而默克尔对此表示同意。

Melissa Eddy自柏林、Dan Bilefsky自巴黎、Jackie Calmes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白宫官员因在Twitter上匿名挖苦政客遭免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白宫官员因在Twitter上匿名挖苦政客遭免职
Oct 24th 2013, 06:50, by JACKIE CALMES

华盛顿——一名白宫官员周二晚间确认,某白宫内部人士被曝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Twitter账户抨击公众人物和同僚,由是遭到免职。这名被免职的官员此前正在积极参与与伊朗的核谈判。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核不扩散事务前负责人约菲·约瑟夫(Jofi Joseph)就是@NatSecWonk的主人,这个账号曾匿名对多位人士进行比较尖刻的挖苦,其中包括:前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本·罗兹(Ben Rhodes),以及政府的主要对手之一、身为众议院监管与政府改革委员会(House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Committee)主席的加州共和党众议员戴罗尔·R·伊萨(Darrell R. Issa)。

政府官员称,约瑟夫被曝光是该Twitter账户的作者,因此已于上周被免职。白宫官员通过电子邮件确认"他已不在白宫工作。除此以外,不谈论人事问题"。

率先披露此事的是《每日野兽》网站(Daily Beast)的记者乔希·罗金(Josh Rogin),他是约瑟夫Twitter账户谈论的对象之一。

"我有一种直觉,那就是很多人都想朝@joshrogin的脸揍一拳,"约瑟夫在社交网络Twitter上写道,此前曾有报道称,罗金在华盛顿的一个俱乐部遭到了一名喜剧演员的殴打。

总体上说,约瑟夫受到了白宫同僚的尊重和喜爱,所以他的秘密生活让同事们倍感吃惊。他在@NatSecWonk上称自己是"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局势的敏锐观察者",经常会"毫无歉疚地说出其他人只敢在心里想的事情"。目前该账号已经消失。

在自己描述的这种精神的引领下,约瑟夫把希拉里作为了一个主要目标。他写道,作为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的国务卿,她"既没有什么政治目标,也没有任何成就。"他称伊萨是个"蠢货",然后又说,"但他已经发现@HillaryClinton在试图洗白对班加西事件的责任"。他指的是去年发生在利比亚城市班加西的恐怖袭击,该事件共导致包括美国大使在内的四名美国人死亡。

40岁的约瑟夫拥有外交政策方面的背景。奥巴马上任之前,他曾在国会(Capitol Hill)为民主党人工作,其间与新保守派领导层搭上了关系,其中包括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和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的那些外交政策制定者。

奥巴马执政初期,约瑟夫担任前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国会女议员埃伦·陶舍尔(Ellen Tauscher)的高级顾问,陶舍尔当时是奥巴马政府负责军备控制和防扩散问题的副国务卿。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鲍勃·凯西(Bob Casey)的外交政策顾问,并在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领导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任职。

保卫民主基金会(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是一个新保守派团体,2011年,约瑟夫曾是该团体成员。该团体网站上的约瑟夫个人简介写道,"在国会任职期间,约菲是一家专业服务公司的高级顾问,为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工作提供战略规划及政策分析方面的帮助。"

他在保卫民主基金会的熟人包括切尼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汉娜(John Hannah),弗吉尼亚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托(Eric Cantor),以及保守派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塞默(Charles Krauthammer)。约瑟夫的妻子卡罗琳·莱迪(Carolyn Leddy)是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的共和党职员。在布什政府时期,莱迪曾在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任职,并且还是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工作人员。2007年,莱迪随团访问了朝鲜的宁边核设施。约瑟夫在政治网站"政治人"(Politico)发表了道歉言论。

"起初我只是刻意用戏仿的方式讲述华盛顿的文化,但我的言论逐渐演变成了一系列不恰当的刻薄评论,"他告诉该网站。"我为此事负全责,并且真诚地向我攻击过的所有人道歉。"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北京村官举办奢华婚礼招腐败质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北京村官举办奢华婚礼招腐败质疑
Oct 24th 2013, 03:50, by 狄雨霏

如果你认为在曼哈顿结婚费用会非常高,试试在北京结婚吧。据北京媒体报道,北京郊区的一名村官最近花费了超过160万元人民币(约合26万美元)为儿子举办婚礼。然而,一个工资不高的政府雇员举办如此奢侈铺张的婚宴的行为引发了怀疑:他哪来这么多钱?

10月初,北京东北郊清河营村的村委会副主任马林祥为儿子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婚宴。这场婚宴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密切关注,据说还引起了反腐机构的注意。问题包括:

马林祥是如何支付这些婚宴费用的呢?婚宴头两天在村里设宴超过200桌,第三天在国际会议中心设宴。由于位于2008年奥运会举办场地,该中心还被称为奥林匹克公园会议中心。

48岁的马林祥随后去职,他是遭到了开除,还是自己辞职的呢?相关部门免除他职位的举动合法吗?

这个拥有宝贵土地的村庄现状如何?有关违规销售保障性住房——包括向不具备购买资格的官员亲属出售住房的报道是怎么回事?

该村庄是如何通过挖掘该奥运场所的泥土获利的呢?当一名村民拒绝填塞鱼塘的时候,他为何会受到持刀男子的袭击呢?这名村民报案之时,警方为何给他两万元人民币呢?

《法治周末》在周二发表的详细报道中提出了上述所有问题,《法治周末》是权势强大的中共中央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的报纸。

周三,记者给村委会打电话寻求马林祥和其他人置评,但电话要么无人应答,要么被立即挂断,要么就得到了没人能回答问题的答复。

这个问题触及了这个一党制国家的一个政治热点:官员滥用职权,利用权力获得财富。

就像《南方周末》2011年报道的那样,如果商业及政治关系网足够大,关系足够深,甚至连"小官"都能获得"巨额财富"。

《南方周末》查看了自2001年以来因贪污被判刑的17名地方官员或更低级别的官员的案件,这些案件涉案金额都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有的甚至达到数千万。或许值得注意的是,该报纸指出,其中有13起案件发生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之后,那一年,为了抵御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投资数万亿元人民币发展经济,其中包括给予地方政府的拨款。

的确,豪华婚礼在中国并不少见。据媒体广泛报道,去年,山西省的一个煤老板花7000万元人民币给自己女儿在中国南部的海岛省份海南举办了一场婚礼。这个煤老板名叫邢利斌,据报道,他包下三架飞机把客人接到婚礼现场,现场外还停着多辆红白相间的法拉利(Ferrari)。在中国,高规格婚礼的一项主要支出是邀请司仪和著名艺人唱歌的费用。

这种铺张庆典也引来了普通百姓和媒体的批评。但是,政府此时正在大力惩治腐败,而清河营的婚礼涉及官员,受到了更严格的审查。

当地媒体普遍在报道中引用马林祥的话说,他的新亲家是江苏南通的富商,用于国家会议中心宴会的钱都是他们出的。他说,他只付了村里流水席的账,花了大约20万人民币。

"如果他儿子的婚礼费用让亲家出,他的面子往哪里搁"?《法治周末》引用几名持批评态度的村民的话说,同时补充说,这些村民要求匿名。

《法治周末》写道,婚礼几天之后,随着报道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反贪机构纪委在当地的分支机构称,经初步调查,并未发现挪用公款的现象,但调查仍在继续进行。

之后,《法治周末》的姊妹报刊《法制日报》报道,马林祥称自己已接到免职通知,而他也已经写了辞职信。

《法治周末》援引村民的话说,马林祥和他的家人有好几辆豪车,包括一辆梅赛德斯-奔驰SUV(Mercedes-Benz SUV),而且还在附近的高级别墅区拥有房产。

该报纸周二报道称无法联系到马林祥,并引用了马林祥在10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自己的收入都是合法的,不怕组织调查。"组织是人们对共产党的常用简称。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葛兰素史克收益因中国销量暴跌而受重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葛兰素史克收益因中国销量暴跌而受重创
Oct 24th 2013, 02:30, by BARRY MEIER

制药商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周三报告,公司第三季度收益因中国市场销量暴跌而受重创。葛兰素史克目前仍在中国接受贿赂调查。

葛兰素史克报道,第三季度,随着竞争者抢占市场份额,其药物和疫苗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跌了61%。

公司称,其三季度的全球销售额为65.1亿英镑,亦即101亿美元(约合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

这家制药巨头的首席执行官安伟杰(Andrew Witty)告诉分析人士,要判断中国对公司销售准则的调查将在多长时间内影响公司收益,目前还为时过早。

中国调查者称,葛兰素史克参与了一项广泛的贿赂和腐败活动,为增加药品销量而利用旅行社向医生和政府官员支付非法款项。安伟杰表示,这种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调查仍在继续,过程复杂而详细,"他告诉分析人士,"我们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重新赢得中国民众的信任十分必要,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交易中,葛兰素史克的股票中午收报50.71美元,下跌了1.05美元。

该公司表示,该公司前九个月的全球销售总额达到了196亿英镑(约合304亿美元)。该公司重申,他们预期,2013年的总销售额将增加1%,每股收益将增长3%至4%。

葛兰素史克表示,公司这段时间的营运利润增长了11%,主要原因是减少研发开支等成本控制举措。

最近,葛兰素史克获得了四项针对新药物或新疫苗的监管批准,两项在美国,一项在欧洲,一项在日本。

去年,葛兰素史克在美国缴纳了30亿美元的罚款,承认曾通过不当手段推广抗抑郁药,并隐瞒糖尿病药物文迪雅(Avandia)的安全数据。

中国政府正在调查其他制药公司可能存在的贿赂行为。不过,葛兰素史克面临的问题对安伟杰来说是一个挫折,因为他一方面努力巩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一方面也努力提升公司作为制药行业道德领袖的形象。

翻译:陈柳、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欧洲的浮华与堕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欧洲的浮华与堕落
Oct 23rd 2013, 23:43, by 罗杰·科恩

伦敦——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曾经驳斥意大利陷入危机的言论,因此出了名。他指出餐厅里宾客满座,飞机票也很难订。他还曾提出,投资意大利的一个好处在于"我们这里有美丽的女秘书"。简言之,他是一个在大事临头的时代不那么正儿八经的男人。但他也是二战后意大利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还曾在欧元陷入严重危机后的两年里主政。

这是一个谜,现在依然如此。贝卢斯科尼已经被判税务欺诈,被禁止担任公职两年,还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而他想通过做社区服务的形式服刑,有可能重操旧业成为一名歌手。

意大利人并非不务正业的民族。几乎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都灵人或米兰人更正经、更勤快。在高高在上的超级富豪们试图影响世界议事日程的时代,贝卢斯科尼这位亿万富翁代表着范围远超意大利的"时代精神"吗?当现实世界里的欧洲政客显得软弱无力的时候,他成了一个表演者。在后意识形态时代,他是一个带来欢笑的插科打诨者,是沉迷于真人秀的郁闷大众眼中的超凡人物,还是形象重于一切的世界里一个讲究着装品味的人。

这一切都有点道理。欧洲陷入了一场诡异的危机。你在欧洲大陆各地都能捕捉到绝望的画面,但并没有人挨饿,还似乎有足够的"精彩好戏"阻止民众造反。人们渴望得到消遣;技术能够满足这一点。富人令人怒火中烧,但在潜意识层面又具有某种强烈的吸引力。欧洲各国首都的市中心充斥着金钱、房地产经纪人和各种名牌。全球超级富豪愿意在有法治的地方买下落脚点。这正是"老欧洲"可以提供的。

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不是贝卢斯科尼,但他同样爱财(尽管并非同样富有),同样爱出风头,同样性子火爆,同样具有肾上腺素支撑的人格面具。法国人对他感到厌倦以后,便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选举"正常人"(Monsieur Normal)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出任总统。但现在他们却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奥朗德似乎太正常了一点,难以让身陷危机的他们分散一下注意力。

当然了,贝鲁斯科尼主要是意大利社会的产物,尽管他身上也带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在上世纪80年代曾在这个国家做过记者,那时意大利国家政治要比现在重要。位于威尼托街(Via Veneto)的美国大使馆里有很多外交官(还有特工),他们对北约(NATO)同盟的软腹部感到发愁,还担心文质彬彬的的意大利共产党人进入政府。可话说回来,那时的政治也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游戏,一个任人唯亲的封闭体系,其可允许的极限由美国人说了算,即把共产党拒之门外。在意大利,忠诚是一个本地的概念。

不能把罗马太当真。曾扮演历史主角、但早已不再如此的这座城市,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它沉湎于日复一日的缅怀,缅怀那金碧辉煌但影响力已经式微的宫殿和挤满日本人的美丽废墟。难怪罗马崇尚的是奢侈,而非劳作。我常常觉得,它是一个穿着华服的流浪儿。

这令我想起了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的杰作《绝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它是一部来自贝卢斯科尼时代的以虚无为主题的电影(男主角是一位陷入写作瓶颈的作家,福楼拜想要写出一本虚无之作的雄心令他着迷),详细描绘了关乎罗马资产阶级的所有一切,他们的放荡形骸,他们所跳的康加舞,他们那自欺欺人的绝望。他们得到了以华丽方式结束一切的权利(意大利的邮轮不是都沉了吗?)。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没有人能像意大利人那样在唯美上达到极致。它同时也是令人不安的欧洲危机的写照,充满了伪善、谎言、怨恨、残忍和空虚的性行为。索伦蒂诺制造的美感让人沉醉,但当你醒来的时候,却要面对现实的困扰。

片中的小说家男主角名叫杰普·加姆班德拉(Jep Gambardella),西装口袋里永远插着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装饰方巾。他问想要勾引的一个女人,她是做哪一行的。"我是有钱人。"真是好职业,他评论道。在另一个场景中,他被指控为厌恶女人的男人。他强调,不,你说的一点都不对,"我其实是一个厌世者。"于是马上有人恭喜他:"谈到憎恨,你必须把目标定得高一点!"

一个年轻的女孩把颜料投向空白的画布,然后用手推抹(她因此获得了数百万的报酬);一位日本游客暴毙;时髦的上层人士被飞刀逗乐;有人的人生跌至谷底;一只长颈鹿出场了,还有一些鹳鸟,一个有权势的侏儒,以及一个104岁的准圣徒。("真的吗?她看上去年纪还要更大些。")加姆班德拉最好的朋友情场失意,写作又不顺,于是决定离开。他的结论是:"罗马让我很失望。"

场面很华美。但明显散发出一股野蛮的气息,同样明显的是,这种欧洲"文化"来自上层。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上海的小学办得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上海的小学办得好
Oct 23rd 2013, 23:41, by 托马斯·弗里德曼

每次造访中国,我总是惊叹于外界对于中国未来的预测反差这样大。最近,一些国际投资人开始"做空"中国,认为不久之后的某天,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中国强劲的经济引擎就会熄火。老实讲,如果我今天也要做空中国,那么肯定不是出于地产泡沫的原因,而是因为环境污染方面的泡沫。在中国最大的那些城市里,环境污染的泡沫正在迅速地膨胀。乐观者则看法不同:你要有心理准备,中国只是刚刚开始崛起,我们将要看到的是,中国过去三十年在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终于要获得回报了。我不是一个赌徒,所以我只会做一个旁观者。为什么这些乐观者并不完全是在说疯话?如果你想要一些证据,那么你或许应该去参观一所上海的小学。

我的旅伴之一是温蒂·柯普(Wendy Kopp)。柯普是为美国而教组织(Teach for America)的创始人。其他旅伴是美丽世界(Teach for All)项目的多位领导者。美丽世界项目构建在前者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在全球32个国家运转。我们造访了中国表现最好和最差的一些学校,想要找到个中的秘密——为什么上海的公立小学能够在2009年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考试中独占鳌头。这个测评项目对65个国家的15岁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评,考察他们对于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的掌握。

我们造访了上海蔷薇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这所小学共有754名学生,59名老师。访问之后,我觉得我找到了那个秘密。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

当你坐进蔷薇小学的教室,跟学校校长和老师见了面,你会发现,他们无止境地强调那些造就优质学校的根本原则。这些根本原则我们都很清楚,但是想要在整个教育系统里持续地推广则非常有难度。它们是:下大决心给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在职业上不停进行发展,在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学校领导坚持以最高标准要求学校,并且营造出重视教育、尊重老师的学校文化。

上海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在于有更多的学校在更多的时间里执行这些基本原则。我们以教师职业发展为例。通过十年的努力,学校校长沈珺见证了学校由差变好的转变——特别是考虑到40%的学生都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沈校长说,她的老师每周有70%的时间用在教学上,30%的时间用在发展教学技能和备课上。而这个比例要比一所典型的美国学校要高得多。

26的腾蛟(音译)是蔷薇小学的英语老师。他说学校早上8:35上课,下午4:30放学,一般每天会安排三节35分钟的课程。我旁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英语课。滕老师备课非常仔细,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说,一天里剩下的时间会用来备课,接受网上培训或者跟同事一起培训,请其他老师听自己的课,指出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观看特级教师是怎么上课的。

他说,"你会学到很多教学技能,可以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教育专家会告诉你,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很多,控制班级规模,采用高科技,控制上学的时间;但是最重要的是给老师时间来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观摩最好的教学过程,并对所教授课程加深认识和理解;这比任何一项投资的回报都要大。

滕老师说,他的工作还包括了"家长培训"。每个学期家长会来学校三到五次,学习电脑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子女完成作业,并在网上学习。29岁的克里斯蒂娜·鲍(Christina Bao)也是蔷薇小学的英语老师,她说她每个礼拜都尝试着跟所有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或者网上聊天,沟通两到三次,让他们清楚小孩的学习情况。她说,"我会告诉家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 然后,鲍老师还郑重地提到,"我会告诉家长,如果学生表现不太好,千万不要打小孩。"这算是中美之间很大的一个文化差异吧。

安德里亚斯·施雷彻(Andreas Schleicher)是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们,2003年,上海的教育系统还是非常"普通"的。"但是十年之后,上海的教育系统已经在世界领先,同时极大程度上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差别。"他也认为,进步背后的原因是,在中国最好的学校里,老师很大的一部分时间用来在同事之间相互学习,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而在美国,老师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教学。他说,结果就是,像在上海这样的地方,"整个教育系统有本事把原来一般的老师,变成非常有工作效率的老师",与此同时,"教育系统再把最好的老师派往最具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去。"

中国也有很多一般的学校,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不过好消息是,通过坚持那些中美教育者都明白,且肯定会奏效的基本原则,上海用十年时间,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些学生已经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技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然,他们在坚持基本原则方面相当系统,义无反顾。对了,沈珺校长还跟我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翻译:邓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夹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欧洲小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夹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欧洲小国
Oct 23rd 2013, 23:46, by DAVID M. HERSZENHORN

摩尔多瓦基希纳乌——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O·罗戈津(Dmitri O. Rogozin)已经阴森森地警告过摩尔多瓦,企图拉近和欧洲的距离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但这还不够。

在结束上个月对摩尔多瓦的访问时,罗戈津借着即将到来的冬天对这个贫穷的前苏联共和国大加威胁,"我们希望你们不要冻僵,"他说。摩尔多瓦的冬季供暖完全依靠俄罗斯的天然气。

威逼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极少在这里露面的俄罗斯东正教会(Russian Orthodox Church)大牧首基里尔一世(Kirill I)对西欧进行了谴责,"宗教在那里根本已经消失。"三天后,最猛烈的一击来了:俄罗斯官方以模糊的饮用安全问题为由,对摩尔多瓦葡萄酒实施禁令,这是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这种克里姆林宫矢口否认的恐吓行动并非只针对摩尔多瓦。眼看欧盟(European Union)计划在下个月的一次大会上和多个前苏联共和国达成政治和贸易协议,俄罗斯已经在或明或暗地发出威胁,直截了当地对那些比它弱小的邻国说,它们最好还是跟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一起加入俄罗斯的海关联盟。

这种为维持影响力而进行的疯狂行动让人联想起冷战时代的竞赛,表明北约(NATO)向前苏联领地的扩张在俄罗斯官员中激起了强烈的不满。俄罗斯同时还希望遏制住欧洲经济力量发起的一场类似的东进行动。近几个月来,这种粗暴的手段已经给整个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混乱。

不过,摩尔多瓦所承受的压力是比其他地方要大的,这个36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夹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目前是欧洲大陆最穷的国家,每年的人均经济产出约为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不及阿尔巴尼亚的一半。

除了摩尔多瓦葡萄酒禁令以外,有传闻说一场打击移民的行动可能会将数万名在俄罗斯工作的摩尔多瓦人驱逐出境,让许多家庭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此外还有人担心苹果等产品也会被禁,这种禁令如果在收获季节实施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然而这个国家脆弱的联盟政府的领导人们并没有被吓倒,俄罗斯的手段反而让他们愈发下定决心,要完成和欧盟的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

"摩尔多瓦要想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具备欧洲精神的欧洲国家,唯一的机会就是签署这些协议,"总统尼古拉·蒂莫夫蒂(Nicolae Timofti)在接受采访时说。

蒂莫夫蒂说,葡萄酒进口禁令显然是出于政治目的的,俄罗斯要通过海关联盟将前苏联共和国重新组成一个经济联盟的想法正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我们明白俄罗斯对这个地区有地缘政治上的考虑,但另一方面,我们这里的老话说,'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总统说。"重建一个曾经存在的联盟是不可能的事。不过俄罗斯还是在努力保持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

在接受采访时,蒂莫夫蒂和其他政府官员都说俄罗斯的举措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起到了反作用,促使企业开始减少它们对俄罗斯市场的依赖。

欧洲领导人对俄罗斯的行动表示的谴责,并在采取反制措施,比如取消目前贸易规则中对摩尔多瓦葡萄酒免关税进口的限制。

欧盟扩大事务和邻国政策专员史蒂芬·傅勒(Stefan Fule)前不久和摩尔多瓦总理尤里·莱安卡(Iurie Leanca)共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傅勒说,"我们会不断地跟我们在莫斯科的朋友说,对我们的合作伙伴施加任何压力都是不能接受的。"

傅勒说,正在考虑中的协议"显然对我们的邻居摩尔多瓦有益,而且对我们邻居的邻居也是如此。"

该国议会中最大的党派仍然是共产党,共产党反对与欧洲签订政治和贸易协定。这个月,共产党开始要求提前举行大选,目的是将本届政府赶下台。本周二,议会在两周内第二次驳回了共产党发起的针对现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在发生了一系列离奇事件之后,摩尔多瓦政府几乎在今年早些时候分崩离析。第一起事件发生在去年12月,一名商人在和该国一些最高官员狩猎时被意外杀死,时任总理的弗拉德·菲拉特(Vlad Filat)也在这些官员之中,随之而来的争议导致他下台。

现任总理莱安卡说,虽然政府正在进行彻底整改,包括推行反腐措施和整改司法系统,希望最终能加入欧盟,但结果尚不能确定。"威胁还在,因为我们还没有不可逆转地走上发展之路,走上我们的未来之路。"莱安卡说。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摩尔多瓦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可以走的一条路是拥抱民主价值观,并在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可以发展的社会,一个可以正常运转的、经济繁荣的社会。"他说。"我们也可以永远留在现在的灰色地带,没有法治,人们对未来有没有信心,并为此纷纷离开这个国家。"

翻译:经雷、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终结养老制度的不公是改革关键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终结养老制度的不公是改革关键
Oct 23rd 2013, 23:57,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编辑王强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作为主要改革领域之一的养老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受到普遍关注。上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共同召开了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闭门研讨会,据媒体报道,会议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已基本没有悬念,但具体的方案以及相关政策何时出台尚无定论。

但从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看,改革虽被冠以"顶层设计",但决策思路仍局限于延长退休年龄等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难以从根本上触动制度层面的改革。

上个月,中国媒体就曾披露,人社部已有成型的方案,正在修改完善,延迟退休等改革的总体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最近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指出,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

但可能是担心延长退休年龄的方式太过敏感和反对者众多,即将开始的养老体制改革采纳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方案。但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在本质上与延迟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年龄区别不大。

不论是延迟退休年龄还是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都是从技术层面解决中国严重的养老金缺口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金缺口成为中国养老制度改革中最头疼的难题之一。这一难题在过去十几年中不断累积风险,目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养老金缺口的学术名称叫做养老金制度的转型成本。中国从1991年开始建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正式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从此,中国的养老制度由原来的企业养老变革为社会养老。但改革之初,由于老人没有积累以及中年人积累不足,导致养老金的隐形债务。为解决这一问题,就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补养老金缺口,结果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

所谓养老金缺口问题,也就是养老金空帐问题,指的是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是空的。而为了不出现当期支付危机,中国采取了财政补贴的方式支付退休人员的当期养老金。

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养老金缺口的严重性。该报告称,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该报告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而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万亿元。也就是说这其中近三分之二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多个省市已经收不抵支。

而中国社科院在2012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中国养老金的空账额首次超过2万亿。

去年6月,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合作撰写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回应称,并不存在养老金现金流缺口的问题。曹远征随后解释称,这次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是利用资产负债表的算法,不同于养老金现金流的算法,是以国家统计局往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测算的是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2012年年初也曾明确表示,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经济参考报》在去年7月份的报道中认为,实际上,胡晓义否认的"缺口"并非指"空账",而是现金流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当期发放没有问题。

虽然在政策补贴下,中国养老金当期发放没有任何问题,但从长远看,养老金空账问题无人否认,否则,也就没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讨论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或者延长养老保险缴费的年限了。

而属于制度层面的"养老双轨制"问题,从目前的信息看,并不会很快终结或大动干戈。这也是民众对目前不公的养老制度普遍不满的一个主要方面。

郑秉文在去年接受《经济参考报》时称,民众不满,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进行攀比,以及出于对退休养老"双轨制"和"碎片化"养老制度的强烈不满。所谓"碎片化"就是缺乏统一性。就养老保险制度而言,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实行有明显差异的养老制度。

最初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只涉及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未将机关事业单位包含在内,由此形成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属国家保险模式,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而企业人员则需要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更不合理的是,前者在退休后享受的待遇远优于后者,据全国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孙洁在媒体上披露,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可拿到在职工资的80%至90%,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只能领到在职工资的40%至60%。

养老双轨制已经被诟病为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公平之一,也是中国养老体制的各种矛盾的关键症结点。虽然中国曾在2008年试图通过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部分解决养老制度双轨问题,但由于上海、山西等试点省市的抵触情绪,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改革一直拖到今天,而政府公务员的养老制度改革则始终未被触及过。

此次的养老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让人们再次对制度公平充满期待,并希望改革不要总拿民众"开刀",而不触动政府部门的利益。

但如果顶层设计最终确定延迟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那意味着改革仍旧是首先拿民众开刀,因为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由于不用自己负担保险费用,所以延迟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根本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10月10日的一篇报道说,正在研讨中的养老体系改革顶层方案,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并轨,实现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但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消息涉及政府公务员养老体制的改革,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务员仍被排除在改革之外,果真如此,显然有失社会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仍然会存在下去。

今年8月份时,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外界表示,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决策部门在最终面对"并轨"问题时,仍然难以大刀阔斧、一步到位。

路透社本周一的报道说,胡晓义在当天明确表态说:"双轨制改革,一方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另一方面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但他也称,解决养老双轨制等重大问题改革,目前无法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学术研究团队,分别牵头进行养老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上述研究机构提交的设计方案中,主张对养老保险体系动大手术的是清华大学,该方案虽然由于建议延迟退休年龄而备受争议,但该方案也态度鲜明地主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彻底并轨。

但这份追求最终公平的方案并未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可,据《第一财经日报》上周二的报道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讨论会只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四家机构提交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评议,清华大学的方案被排除在外。

国家行政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目标要缩小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待遇差别。主管部门应将三方统筹起来考虑,建立人人都能公平享受的国家养老制度。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快报》醒目标题呼吁警方释放记者陈永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y wonderful memories are captured in black and white.

With digital photographs, the art is now in creating black and white images. This course will teach you how to use Photoshop techniques to create beautiful images.
From our sponsors
《新快报》醒目标题呼吁警方释放记者陈永洲
Oct 24th 2013, 00:02, by 王霜舟

香港——中国南方广州市一家报纸在头版大胆呼吁释放被抓记者,引起网民纷纷支持,媒体和商界名人也纷纷表示同情。

周三的《新快报》头版用大字体刊出三个字的标题"请放人",文中称,该报记者陈永洲因调查中联重科公司(Zoomlion)的财务问题在10月18日被长沙警方拘留,中联重科是中国第二大建筑设备制造商。

长沙警方称,陈永洲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于10月19日正式被刑拘,湖南省会长沙是中联重科的总部所在地。《新快报》这份敢说敢言的小报曾发表系列文章,质疑中联重科的营收和利润数字。

由湖南省政府部分持股的中联重科,否认了有关其捏造财务数据的指控。该公司在深圳和香港上市的股票在5月份《新快报》指控其伪造销售数额之后暂停交易。

《新快报》周三称,已经复核了15篇由陈永洲撰写的有关中联重科的文章,只发现一个小差错。该报称,"我们一直以为,只要负责任地去做报道,就不会有问题。但事实证明,我们太天真了。"

该报称,陈永洲被传唤至广州市公安局,周五被从700公里以外的长沙前来广州的警察拘留。《新快报》援引陈永洲妻子的话称,他被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车带走。

周三早上,该报头版的截图在新浪微博和其他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引发公众的广泛支持,人们对此事的反应与今年早些时候广州另一家报纸《南方周末》刊文对不断增加的媒体管制表示担忧之后相似。

至少有一家报纸《新京报》发文表示支持。"长沙警方不能沉默。到底掌握多少证据,赶紧亮在阳光下。人该抓还是该放,不是比谁有权,也不是比谁嗓门大,请依法。"

著名博客作者李承鹏写道,中央电视台这些官方媒体出错时政府从不抓人。他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发帖称,"一家报纸说点真话,但凡有些错误就抓人。究其实质,是想让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声音,一种答案,一份通稿。你为什么不只办两个人看的报纸?"

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多年来,国内一些经财记者写我们的报道时,即不看财报,也不看公告,自己胡说八道。但不至于动不动就抓记者吧?一篇文章能把一个好公司写垮吗?"他的微博有1600多万关注者。

一些评论人士提出,长沙当局是否是在与当地政府有关联的强大企业要求下这么做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发帖写道,"警察是维护法制的,不是为某特定公司和人群看家护院的。"

连中共机关报旗下的《环球时报》的总编胡锡进也支持全国记协介入,保护记者权益。胡锡进曾与中国媒体界比较自由化的人士有分歧。

倡导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在香港的研究员阿莲(Maya Wang)说,她记不起来有哪家中国报纸曾这么直率地要求释放自己的某个记者。

她说,"他们刊登这个要求的事实让人很震惊。"

她说,"别的报纸也曾为自己的记者说话,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头版。我觉得宣传部门会找他们谈话,指责他们这么做。"

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说,《新快报》头版的公开呼吁和尖锐语气都值得关注,"我记不得有此类先例,头版社评如此尖刻如此犀利。"

该报强调称,将这件事公诸于世,是在尝试了其他渠道均无效之后的不得已之举。班志说,"他们会首先联系主管部门、政府官员,试着解决矛盾。他们不想被视为扩大事端,或是小题大做,或是把这件事炒成更大的正义问题。那将是你惹麻烦的时候。"

陈永洲是最近几个月来《新快报》被抓的第二个记者。第一个记者是刘虎,他8月份在北京被拘留,罪名是诽谤几名当地政府官员涉嫌腐败,涉及到的官员包括重庆市前副市长和陕西省公安厅厅长。

班志远说,虽然中国最近收紧了对媒体和网上言论的控制,但财经报道依然是个相对开放的领域。虽然所有中国新闻媒体都归宣传部门管,但出版物经常打擦边球,部分是为了吸引读者。《新快报》所在的广东省传统上涌现中国比较大胆的媒体。这里远离政治中心北京,紧邻媒体自由的中国特别行政区香港。

1月份,广东省会广州市的《南方周末》记者因一名宣传官员重写该报关于政治改革的新年社论而发起抗议。他们捍卫自己在中国媒体系统内有限自主权的努力,在网上赢得广泛支持。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储百亮(Chris Buckley) 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Mia Li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