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我们该用西方科学来衡量中医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我们该用西方科学来衡量中医吗?
Oct 1st 2013, 00:27, by 史蒂芬·T·阿斯马

几年前的北京之行期间,我感冒了。我的妻子是中国人,她希望我好起来,于是带我去了当地的一家餐馆。我们坐定后,她点了一只活甲鱼。店主送了过来,在我惊讶的注视中,服务员随手切开了甲鱼的喉咙,把血倒进玻璃杯中。在这番骇人的情形下,他们又倒上了一盅白酒,这是谷物酿成的一种烈酒。站在桌边的店主和服务员带着明显的自豪神情示意我喝下这剂猛药。我皱紧了眉头,鼓起勇气一饮而尽。

当天晚上及接下来几天,我感觉好多了,不过并不能确定原因何在。是安慰剂效应吗?也许当天晚上我的身体已经在康复了,喝下它完全是多此一举。还是说白酒送服的甲鱼血加速了我的康复?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龟类的血液中含有某种微妙的化学特性,有助于减轻某些病症?

许多西方人会对甲鱼血的药用价值予以嘲笑,不过同样一群人中,少说也有一部分会痛饮奎宁,或是会听从奥兹医生(Dr. Oz)的建议用茄片来治疗皮肤癌。我们全都生活在"水蛭吸血疗法"和抗生素之间巨大的灰色地带。替代医学近年来取得了爆炸性的发展,重新唤起了对一个哲学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认识论学者所说的"划界问题"。

划界问题主要涉及的挑战是区分真正的科学和伪科学,在进化论学者和创世论学者之间的论战中,动不动就会被搬出来。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中,创世论常常因为其主张不能被证伪的理由而受到驳斥(即证据既不能证明其自然神学信仰是成立的,也不能证明它是不成立的)。"证伪原则"是由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首先提出的,而他或许算得上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乍一看,这条标准也显得很不错。它令人满意地排除了伪科学人士,以及各路江湖郎中的奇谈怪论。但是,的确如此吗?

当代科学哲学家拉里·劳丹(Larry Laudan)宣称,哲学研究者尚未给出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可信标准。就算是实证科学的基石"证伪原则",也将前沿物理学里许多合理的理论排除在外,却将不少怪论包含在内,比方说,如果倡导者精挑细选能验证其预测的现象,占星术也可以算成科学。而且,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以降的科学史学者指出,正经的科学很少会在证伪的观测结果甫一出现时抛弃某项理论,反而会将反面证据归为实验误差(有时会持续数十年)。奥地利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甚至全盘抛弃了所谓的"科学方法"。他认为,科学不是产生真理的一种特殊方法,而是常规人类推理中的一种有缺陷的门类(充满了误差、偏误和修辞性的劝说)。最后,增进理性,也并非总是能减少轻信。

我们乐意认为,严格运用逻辑将会减少奇谈怪论。实际并非如此。即使是精通归纳与推理的亚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也相信,资助图坦卡蒙墓穴探险的卡那封伯爵(Lord Carnarvon),可能死于法老的诅咒。

替代医学的问题,尤其是传统中医,给划界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人逐渐受到针灸和草药(不怎么包括甲鱼血这样的动物医药)的吸引,不过,我们也渴望这些古老的疗法能得到些许科学验证。中国人自己也在想方设法让中医在西方世界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并将其与该国传统文化中迷信色彩更浓厚的部分区分开来。

北京之行的几年后,我在上海寻找住处。中介向我保证,我们看的那处地方非常吉利。从10层楼上的窗户往外张望,我能看到苏州河在楼前绕了个弯。他解释说,弯曲的河道和流淌的河水表明风水很好,这是输送"吉气"的富贵通道。

我租了那套公寓。

在许多人看来,风水的基本事实比较可信。简单地说,如果按照某种格局和方向布置家具,多数人会在心理上感觉比另外一些格局舒服。不过,这些事实背后的形而上的"因果论"则更具争议性。中医认为,经络代表着"气"的流动线路,而这股气流经自然和人体,从而决定了健康和谐或疾病失调(取决于气血的通畅程度)。

当然了,我并不需要这套理论来解释,为何办公桌面朝门外的时候会让我比背对着门的时候更舒服。我想,我也无需用它来解释看到窗外的苏州河时感受到的平静。也许,形而上的风水望气论最终会让位于符合我们的感官知觉或心理的理论。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出安慰剂的治标效应,这让许多思维缜密的医生得出结论,有益的心理反应(如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可由微妙的暗示、糖片、祈祷、音乐等看似无理的机制来激发。这么说来,家具布局有何不可?

***

亚里士多德将科学和其他各种知识区分开来的理由是,科学为可以观测到的经验提供因果解释,而且科学理论是系统性的(在逻辑上具有连贯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标准,中医至少看上去相当科学:关于气的这套体系为针灸治疗、功夫、建筑风水、中草药等之间的特定关联提供了因果根据。

然而,自17世纪以来,科学的定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一套系统的因果说辞还不够,因为许多相互冲突的说法可能会适用于观测到的同一现象。比如,行星逆行现象可以用托勒密的"地心说"本轮模型来解释,但因为天文学发展到了"日心说",这个解释最终被推翻。我们需要的是正确且可被证实的因果解释;为了让因果解释通过实证检验的挑战,科学方法(即科学哲学术语中的"假说-演绎法")应运而生。

在这种更严格的意义上,气理论还科学吗?怀疑看来是合理的,因为没人直接看到过气。尽管中医从业者要用多年时间掌握人体经络穴位图,但西式器械仍未检测到气在体内流动经过的经络。

他们是在追随一种唯一来源只是传统的假象吗,还是我们依然只处在新发现的起步阶段?气看起来无法证伪,但也或许人们很快便能一睹其究竟。毕竟,在有人真的观测到基因(遗传物质的单元)之前,科学家们很久以前就建立了相关理论,进行了猜想和假设。此外,希格斯玻色子的假说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直到2012年才得到证实。经常有报道称,针灸治疗了一些病痛,那么,气会不会被证实是其中的原因呢?

在19世纪,达尔文(Darwin)的科学进化论并不符合证伪原则的实验性方法。为了验证自己的引力理论,伽利略(Galileo)曾让球从斜面上滚下,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却不太具有可观测性。然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日渐获得科学界的认同,因为它解释了太多各异的现象(比如自适应性结构、解剖同源性、化石记录等)。在中国,气的观念根深蒂固,可以用来解释许许多多的现象,就像达尔文主义相对于西方科学一样。但必须指出的是,两者之间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达尔文主义只假定了三大进化要素:子代与亲代及同代有差异;但比起不具亲缘关系的同类,后代更像上一代;在所处环境中,出生的后代数量多于能够生存下来的数量。这些事实中,每一项都能很容易地被观测到,而且把它们综合起来时,就能得出物种会进行适应性进化的结论。不用额外假定有什么形而上的力量,比如气。

***

前不久在中国,躺在针灸床上的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过于怀疑或是过于相信气了。华山医院的邵雷医生享誉中国,他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神秘力量。我向他解释说,自己背部的下半部分长期疼痛。邵医生研究了我的舌头后告诉我,我的背痛实际上是肾气不足,不过他能补气。他在我的腰部扎了10根针,还在两膝的后方扎了几根。他把这些针连到了一台电机上,对我进行了20分钟的轻柔治疗。与此同时,一盏热灯一直在给我的背部加热,看上去就像让快餐店里的薯条保温一样。这种轻微的折磨我经历了不止一次,而是好几次,只是为了彻底研究一下针灸,尽管是走马观花。而且,我可以诚实地说,在每次针灸结束后的那几天,我的背痛有所缓解。

似乎完全有理由在相信中医疗效的同时,依然对气深表怀疑。换句话说,人们可能是在从事一种"偶然医学"——即使误诊了造成病痛的原因,症状也还是可能会减轻(西医中也一直有这种情况发生)。针灸、甲鱼血和许多类似疗法并非迷信,可能是一些实用的民间智慧。对那些扭了腰或患病的可怜人而言,用来解释治疗成效的因果理论不是特别重要,知识有限的他们也不会觉得它有意思。

归根结底,你可以既怀疑气,也怀疑不可违背的科学方法,但依然信奉有时会出错的实践得来的真知。最终,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医疗问题上下赌注。我们会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选择:试试针灸、吃点布洛芬,或者喝点甲鱼血。赌注(或疗法)足够多了,你总会搞对几次。那么,这种做法是迷信,还是智慧?

史蒂芬·T·阿斯马(Stephen T. Asma)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的哲学教授,最近著有《反对公平》(Against Fairness)一书。2014年,他将在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资助下来到北京。

翻译:黄铮、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政府停摆的可能恶果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政府停摆的可能恶果
Oct 1st 2013, 00:29, by 保罗·克鲁格曼

这或许是世界末日来临的方式,伴随着的不是大爆炸,而是耍性子。

众议院上周六的表决显示,只有在不可接受的条件得到满足之后,才会给政府提供经费,政府关门由此变得近乎不可避免。好吧,暂时停摆并不是世界末日。不过,美国政府违约却可能导致金融灾难。除非国会立即提高美国的举债上限,违约是一定会出现的。不幸的是,许多共和党人既不明白也不在乎。

我们首先谈谈经济问题。

1995年到1996年间的政府停摆事件之后,许多观察人士得出结论,这种事虽说显然很糟糕,但也并非灾难:核心服务得以延续,而结果是让大家不胜其烦,但并没有产生长期危害。这么说仍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克林顿(Clinton)时期的停摆发生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现如今,我们经济疲软,而政府开支的日益缩减正是疲软的一个主要原因。停摆相当于进一步打击经济,如果延续较长时间,可能演变成大问题。

虽说如此,比起国会拒绝提高举债上限的可能性,政府停摆看来并不致命。

首先,触及举债上限会导致巨额的开支削减立即强制生效,几乎肯定会把美国打回经济衰退之中。此外,不提高举债上限还将意味着,现有的美国国债不能按期偿还。而这可能会引发骇人的后果。

原因何在?长期以来,金融市场一直将美国国债视为终极的安全资产;美国有债必偿的假定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石。尤其是,当投资者希望就其借贷获得一种绝对可靠的抵押品的时候,就会产生对短期国库券——即短期国债的需求。短期国库券扮演的这一角色至关重要,以致于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期,它们偶尔会有略低于零的负收益率,也就是说,它们被视为比现金还好。

现在设想一下,美国国债变得不安全了,竟然没法指望美国有债必偿了。突然之间,整个体系将陷入混乱之中。如果我们运气好的话,各大金融机构或许会匆匆拼凑出替代机制。不过,看似很可能的是,违约将造成巨大的金融危机,让五年前由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触发的危机相形见绌。

任何正常的政治体制都不会冒这样的风险。但我们没有正常的政治体制。我们有的体制是,一大群共和党人认为,他们可以迫使奥巴马总统放弃医保改革,方法是以政府停摆、债务违约,或两者一起,来进行要挟。而且在这样的体制里,有头脑的共和党领导层害怕与党内患有妄想症的那派人实话实说。因为他们患有的妄想症,不仅是在经济方面,也在政治方面。

在经济上:共和党激进派普遍排斥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其中不少人也排斥进化论。那么,为什么还要指望他们相信专家发出的有关违约危险的警告呢?的确,他们不相信:共和党议员中有一大批"否认违约者",他们对不偿债的种种危险置若罔闻。

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明理的人都知道,奥巴马不能也不会允许自己被这样要挟,原因不仅在于医保改革是他主要的政治遗产。毕竟,一旦他开始做出让步,顺从了那些为了一遂心愿而威胁毁掉世界经济的人,他还不如把宪法给撕了。可是共和党激进派,乃至一些党内领袖,仍然坚持,奥巴马会屈服于他们的要求。

那么,此事如何收场呢?给政府拨款并提高举债上限所需的票数已经够了,其实一直就够:每个民主党众议员都会给必需的提案投赞成票,也有足够人数的共和党人会这样做。问题在于,共和党领导层惧怕激进派的怒火,一直不愿给此类投票放行。有什么可以让他们转变心意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想想当初是谁让我们陷入经济困境的吧–—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华尔街前来救驾。大财阀会告诉共和党领导层,他们必须结束这种无理取闹。

可是,要是连财阀们也无力控制激进派呢?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要么允许违约发生,要么找到某种途径反抗要挟,拿宪法危机交换金融危机。

这一切听起来很疯狂,因为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说到底,疯狂的不是形势,而是我们政客的想法,以及给他们投票的人。违约的不是美国,而是我们自己。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罗马尼亚重新审视残酷往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罗马尼亚重新审视残酷往事
Oct 1st 2013, 00:36, by ANDREW HIGGINS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亚力山德鲁·维西内斯库(Alexandru Visinescu)火冒三丈。"从我的房门外滚开,要不是你想让我拿根棍子揍你?"最近,当一名记者在他的公寓外敲门时,这位88岁的前典狱长这般吼道,他的公寓在位于首都中心一栋楼的四层。在他管控的监狱中勉强活下来的犯人们的记忆里,维西内斯库是一个残忍的施虐狂。

和其他共产党政府时期的前公职人员一样,维西内斯库不喜欢被打扰,他如今是一名孱弱的退休人员,背都驼了。不久前,他不是这样。那时他颇为幽哉,政府留给了他一笔丰厚的养老金和一套舒适的公寓,公寓里挂满了他年轻时英姿挺拔、身着制服的黑白照片。他在附近公园里闲逛度过时光。

 维西内斯库平安的日子在九月初结束了:布加勒斯特的检察官宣布,他将因在共产党时期的暴政中所起的作用而受审判。这是罗马尼亚自1989年12月推翻并处决了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sescu)后,首次审理此类案件。

这起案件引发了本地新闻媒体的狂热报道,并给受害者和他们的支持者们带来了希望,虽然把握不很大,但他们还是希望,罗马尼亚也许能最终步大多数中东欧邻国家的后尘,摆脱对残酷往事的集体遗忘,重新审视让害人者不受惩罚的文化,这种文化催生着猖獗的腐败、遏制着国家的进程,尽管罗马尼亚已于2007年就加入了欧盟(European Union)。

在许多本地人眼中,齐奥塞斯库倒台和被处决,仅仅是铲除了共产主义阵营国家中最干涉人身自由的独裁体制的领导人,他赖以生存的那个体制基本上毫发无损。共产党时期和后共产党时期的精英们一脉相承,这帮助解释了为什么在罗马尼亚,对严肃清算过往罪行的阻力一直特别大,在罗马尼亚依然普遍存在着对共产党时代的怀旧情绪。

一直在努力倡导加强法治的布加勒斯特组织专家论坛(Expert Forum)成员劳拉·斯蒂芬(Laura Stefan)说,"这里的水极深,而且极脏。腐败现象与我们没有审视过去有着巨大的联系。"她对起诉维西内斯库表示欢迎,把其作为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她指出,"就连认为这些人有罪、应该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的想法,都很新颖。"

前劳役营典狱长扬·菲乔(Ion Ficior)也受到调查,并可能面临指控。

尽管如此,斯蒂芬对当局是否"真会严肃考虑"把维西内斯库和其他人送入监狱表示怀疑。她说,"我对此毫不乐观。"

助长这种怀疑的事实是,维西内斯库被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而该罪名通常只适用于试图部分或全部消灭某个宗教或种族群体的行为,不适用于政治迫害行为。而且,维西内斯库被指控犯罪的时间覆盖半个多世纪,追溯到齐奥塞斯库从1965年到1989年实施独裁统治之前的时期。齐奥塞斯库统治的时期,如今在政治上仍很敏感,这是因为,他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的许多成员,在旧体制跨台后,依然处于把持权力的地位。

很难在罗马尼亚法庭上证明种族灭绝罪名成立,即使能做到,仍会有来自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的各种法律挑战。定罪的难度已让一些长期推动司法公正的人士担心,在罗马尼亚反思过去所做的时断时续的努力上,这可能免不了又是一次不成功的开始。

罗马尼亚的犯罪学教授丹·沃伊内亚夫(Dan Voineaf)说,"他们指控他犯有种族灭绝罪,就是为了能以毫无结果的方式结案。"沃伊内亚夫是1989年12月25日审判齐奥塞斯库和妻子埃琳娜(Elena)的检查官,那是一场仓促的走过场审理。

沃伊内亚夫说,罗马尼亚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层仍主要由前共产党员及其亲属和盟友把持着,"这些人希望确保,共产主义的罪行永远不被揭露、永远不以严肃的方式受到起诉。"

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罗马尼亚是东欧最专制、最斯大林体制的政府,那时的罗马尼亚是一场草木皆兵的噩梦,每30个人中,就有一人为残酷的安全机构(Securitate)充当告密者。齐奥塞斯库对异见者的迫害如此彻底,甚至到了如果没有警方批准,罗马尼亚人连打字机都不能拥有的地步。

位于布加勒斯特的总检察长办公室拒绝评论维西内斯库的案子,总检察长当过兵,曾参与镇压1989年反对齐奥塞斯库的抗议者,当局称抗议者为恐怖分子。

对这里的许多人来说,对维西内斯库的起诉仍相当重要,它首次在刑罚系统中引入了一点问责,根据布加勒斯特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的看法,罗马尼亚的刑罚系统不仅对犯人滥用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而且有时还会被用于寻求铲除政府的反对者。

位于布加勒斯特东北方95英里(约合153公里)以外的Ramnicu Sarat监狱就是用来干那个的,该监狱专门关押被挑出来处以严厉惩罚的政治犯。维西内斯库在1956年到1963年之间执掌这座监狱。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教授弗拉迪米尔·蒂斯默纳鲁(Vladimir Tismaneanu)说,"现在,邪恶在罗马尼亚有了体现。认识到邪恶这个抽象概念是一码事,但公众需要看到邪恶的具体面孔。"罗马尼亚政府曾在2006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审查共产党时期的普通罪行,蒂斯默纳鲁是该委员会的负责人。

1951年,16岁的奥罗拉·杜米特雷斯库(Aurora Dumitrescu)遭到逮捕,被关押在米斯里镇一所由维希内斯库掌管的女子监狱里。她说他是个"野兽",以把犯人关进"小黑牢"为乐趣。小黑牢是一个潮湿的、没有窗户的混凝土房间,用来殴打犯人和对犯人进行心理折磨。"对他来说,我们只是动物而已",她说。

就维希内斯库而言,他被指控对6个人的死亡负有直接责任。他告诉罗马尼亚新闻媒体,他不该为执行上级做的决定而承担责任。

他坚称自己"从来没杀过任何生命,连鸡都没有杀过。" 维希内斯库告诉罗马尼亚电视台,他只是按照监狱总局(General Directorate of Penitentiaries)颁布的监狱规定行事而已。

他说,"对,是有人死了。但其他地方也有人死。这里、那里、所有的地方都有人死。监狱的食物和其他条件都是按规定的,如果我不遵循那些规定,我就会被扫地出门。那我该怎么办呢?"

就连他的一些受害者也对他的自我辩护有点同情,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只对这么久以前的、一个作用相对很小的人追究责任。

"头头们的罪行比他的严重多了,那是体制的问题",83岁的瓦伦丁·克里斯蒂亚(Valentin Cristea)说。他是Ramnicu Sarat监狱关押过的政治犯幸存者中唯一健在的。

罗马尼亚1989年发生的剧变的有些情况至今不明,除了一些直接参与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人(包括当时的国防部长)外,没有共产党权力机构中的主要人物受过审判。阻止前政府官员进入新政府的努力也全部落空了。

蒂斯默纳鲁在2006年提交的调查报告称,罗马尼亚共产党当局杀害或迫害了逾两百万人,当时的总统特拉扬·伯塞斯库(Traian Basescu)认可了该调查结果,他曾表示审判过去罪行的时候到了,只有那样才能消除"一种未治愈的疾病所带来的重负"。

他说这番话时,议会成员发出嘘声和嘲笑。之后未曾对任何罪行提出过起诉。

George Calin对本文报道有贡献。

翻译:张薇、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布克奖走向世界,英国人担心美国占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布克奖走向世界,英国人担心美国占领
Oct 1st 2013, 00:37, by STEVEN ERLANGER

伦敦——美国人要来了,英国文学界可不大开心。

面向英国及英联邦国家英文小说的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刚刚走向了世界,引发了这将给文化多样性带来损害的忧虑,以及对已在影视界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文化强权将粉碎小小的文学小说的恐慌。

英国作家兼电视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Melvyn Bragg)说,"这很像是英国企业被某家国际大集团收购了。"

布克小说奖始创于1969年,一直是英国及其前殖民地的自留地,被视为抵御美国小说扩张的堡垒,美国小说是世界上最富裕市场的全球化产品。

布克奖带来的曝光度和奖金,加上对销量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一些作家的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比如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和扬·马特尔(Yann Martel)等加拿大作家,以及基兰·德赛 (Kiran Desai)和阿拉文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等印度作家。它让之前在美国默默无名、未曾发表过作品的小说家受到关注,也是对推出高质量虚构作品的出版社的巨大鼓舞。

本周,布克奖基金会(Booker Prize Foundation)主席乔纳森·泰勒(Jonathan Taylor)宣布,"我们即将打破地理与国籍的限制",让该奖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奖,这是始于2011年的磋商的结果。他还表示,布克奖的"威望与声誉"会因这一变化"通过扩大范围"而得到提升,而不是通过为美国作家"单独设立一个奖项"。

从明年起,布克奖将面向在英国出版的所有英文原创作品,而不再局限于英国、英联邦国家、爱尔兰和津巴布韦公民的作品,这立即引发了人们的担忧。英国小说家菲利普·亨舍(Philip Hensher)接受采访时说,"通过经济超级大国对文学品味施加的影响",美国小说将在评奖上占主导地位。亨舍曾进入布克奖的最终入围名单,也担任过评委。

他还表示,更让人担心的是,将会失去"新鲜而有趣的声音"。他说,美国小说已经在文化上占据主导地位,"很难想出一些未能进入更广阔的英语世界的美国小说,但我能想出不少艰难地寻找更广泛读者群的加拿大、印度和非洲小说。"

自从布克奖创立以来,人们就一直把批评它当作文学界的娱乐活动,对获奖者、评奖人,乃至颁奖晚宴都有不少的抱怨。曾于1996年担任评委的A·L·肯尼迪(A. L. Kennedy)说过一段著名但不合英文语法的话,她说获奖者是靠"谁认识谁、谁睡谁、谁卖给谁毒品、谁和谁结婚,以及这次轮到谁"决定的。

肯尼迪对布克奖扩大评奖范围表示支持,但她也指出,其他对在英国出版的所有英文小说都开放的更新奖项,比如福利奥文学奖(Folio Prize,奖金为4万英镑,约合39万元人民币,明年1月将首次颁发)和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奖金为10万欧元,约合82万元人民币,该奖也对译著开放),一直在"咬布克奖的后脚跟"。布克奖的奖金为5万英镑,约合49万元人民币。

还有人说,布克奖的文学性不像原来那样强了,自从跨国金融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于2002年接管该奖以来,被重新命名的曼氏布克奖就变得趋于平庸。

就在今年,有人批评作为六部最终入围作品之一的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的《低地》(Lowland),是一部美国小说。拉希里在伦敦出生,2岁时便移居美国,写作题材一般是在美国生活的背井离乡者的经历。

布克奖的影响力部分来自其公布的半决赛"长名单"和六部决赛作品的"短名单"。这两份名单都会让人们注意到不太可能获奖的较年轻的作家,以及较小的出版商。人们担心,这两份名单都将被美国小说主导,其他国家的小说则会被挤出去。这样一来,更大范围的公众会失去发现一些大胆、陌生或新奇作品的机会。

评委们仍必须读完每部参评作品,至少原则上是这样,因此出版商将只能提名一部而不是两部作品,这意味着较小的出版商入围短名单的机会更小了。在过去五年中曾有过进入决赛作品的出版商则有例外。

格兰塔出版公司(Granta Books)的编辑安妮·梅多斯(Anne Meadows)对BBC说,"这意味着,布克奖将会被大出版社主宰,而这些出版社可能不愿冒过多的风险。优秀小说会被忽视。"

在澳大利亚,人们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很不好。《悉尼先驱晨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的文学编辑苏珊·温德姆 (Susan Wyndham)指出,自1969年以来,澳籍作家只有四次获奖,其中彼得·凯里(Peter Carey)两获殊荣,但许多澳大利亚作家都进过最终入围名单。她在该报撰文写道,"我们应该为本国文学的声音感到自豪,但我们的声音仍很微弱。"

温德姆说,美国人"很少想了解来自他们文化之外的书籍,或音乐、影视、戏剧,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他们有巨大的、自我维持的文化"。温德姆也像亨舍那样指出,美国的奖项不大可能采取相应的互惠做法。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作家和出版社梦寐以求的奖项,比如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和普利策奖(Pulitzers),打算向更广阔的世界开放,更别说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了。

进入2008年最终入围名单的小说家琳达·格兰特(Linda Grant)表示,有"两个能改变职业生涯的奖项,布克奖和普利策奖"。她说,现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作家"在争夺其中一个能改变职业生涯的奖项时,将面临更多竞争,而美国作家则多了一个新奖项"。

Julie Bosman自纽约、Kimiko de Freytas-Tamura自伦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9月21日。

翻译:黄铮、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张艺谋:“孝道”对如今中国更具意义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张艺谋:"孝道"对如今中国更具意义
Oct 1st 2013, 00:39,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编辑黄少杰

2013年9月30日至10月7日,一部由电影导演张艺谋执导,中国中宣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担任编剧的新编京剧《天下归心》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天下归心》故事取材于战国初年所作的史书《左传》,讲的是郑庄公在一场宫廷斗争中打败其弟,囚禁生母,后来悔悟,母子相认的故事。这段故事曾被古人赞许孝道融化了恩怨,给予"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的评语,也就是说孝顺的子子孙孙层出不穷,上天会恩祉给孝顺的人。

"孝道"是中国最悠久和复杂的传统文化之一。这种定义了民间家庭秩序的规则具有自发性,但近来常常被中国政府用于公众教育,几度引发争议。作家朱大可曾在题为《洗脚、下跪、磕头和道德演出》的评论文章中,批评2011年风行中国的为父母"下跪"、"洗脚"的孝道宣传,称这种说教式孝道说具有"自虐和互虐气味","中国专制主义利用这种自阉式'孝道'对家庭成员间的人伦之爱进行偷换,以期从这种被扭曲的伦理关系中训练奴性,进而把它投射到君臣、官民和谐的关系之中"。

2013年9月26日,正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天下归心》彩排的张艺谋接受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专访。他坚信这部讲述孝道的京剧如今更具现实意义,因为"今天中国正在崛起,但很多传统的道德,人情事故都越来越淡了",因而谈论传统道德变得必要。这是张艺谋首次执导京剧,也是他第一次执导由中国高层官员担任编剧的戏剧,他称赞编剧蔡赴朝说"领导有一些文化水平,比干什么都强"。

2013年,久未推出新作的张艺谋有几件出人意料之举:5月,他以艺术总监和签约导演的身份加盟乐视影业公司;9月,又宣布新电影《归来》开拍,这部电影根据小说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改编,与张艺谋过去五年受到较多诟病的大制作商业电影不同,张艺谋将其描述为一部"艺术片"。

采访中,张艺谋对上述新动作皆有所回应。以下是采访实录,对话经过编辑和删减,未经张艺谋本人审阅。

纽约时报中文网:请谈谈你执导《天下归心》这部京剧的缘起。

张艺谋:我自己一直很喜欢京剧,在我的电影里也有一些京剧的元素,包括京剧音乐的元素,以及京剧的一些概念。我导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时候,也是把它当作意大利的京剧来导的。我一直有这个愿望,希望能导一出京剧。这次大剧院找我,剧本也挺喜欢的,所以算是一拍即合吧。

这个剧本写得很好。今天中国正在崛起,但是很多传统的道德,人情事故都越来越淡了,大家越来越现实。这个戏讲的是回归中国最传统的孝道,讲中国的传统美德,人的感情,我觉得很好。对今天的年轻人,对当代社会(很有意义)。我个人很喜欢。词写得很美,音乐做得很好,是一出好戏。

纽约时报中文网:这个剧本是由中宣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所写,他是否和你谈到他的创作感想,以及对你执导这部戏的期待?

张艺谋:蔡部长是我的老朋友。当他还在北京市委工作的时候,因为奥运会,我们常在一块儿工作。当时我们就有过约定。他说:"艺谋啊,什么时候我写个京剧,你来导一下啊。"那时我就答应他了。后来我看了他写的京剧《赤壁》,我还特意给他打了电话,我说写得非常好,而且借赤壁谈到了当代的观念、战争与人和社会(的观念)。他就是个发烧友吧。所以因为有当年的约定,这次他又有一个剧本,他说"哎呀,我又有个新剧本,你看看。"我一看,觉得很好。虽然戏很小,不是那种大格局的,但是很感人。所以我说,有这个机会,那好,大家合作一次。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的导演生涯中,有执导中国高官作品的经历吗?

张艺谋:这是第一次。

纽约时报中文网:他的这种身份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吗?

张艺谋:其实没有。我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只是后来他做了广电部的部长。我觉得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对京剧的爱好。所以对我的工作,他的身份没有产生任何特殊的意义。

他的剧本写得很好。首先我觉得京剧的词儿不好写。我当时很好奇,看完《赤壁》之后我还和他聊过。我说,你对角儿的唱段,在写作的时候有考量吗?他说,有。对于谁演什么、唱腔,都是按照规范去写的。我说,这就不简单,因为写京剧(唱词)不能像写歌词,哪个角儿,唱什么腔,这本身对京剧这一行就要很精通。我觉得他是完全考虑到了的。还有一个,词儿又很上口,又很美。我觉得不是一日之功。你找任何一个作家,说你写个京剧剧本,恐怕没那么简单。说你写个话剧剧本,可能还行,你说写个小品,问题都不大,你写个歌词儿,流行歌词儿,都好办,但是京剧剧本,对京剧,梨园行这一套你完全不懂,你根本就写不出来。要让我,我觉得我接不了这活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首先要求对京剧有相当透彻的理解。而又要写新戏,推陈出新,我觉得很难。

所以他很不简单。在他这个位置上,工作那么忙。我说:"蔡部长,你这真是业余爱好,但是写这么好的剧本,不多见啊。"我觉得在领导干部中,不多见。那至少也说明我们现在的领导也都是有文化水平的,是有艺术造诣的。多一些领导,去创作这些东西,多好。领导有一些文化水平,比干什么都强啊。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跨界导演京剧,你准备给京剧带来什么新气象吗?

张艺谋:我们其实不可能改变京剧,它是一种程式化的、传承的艺术,我们不可能试图改变它,我们太藐小,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我觉得只是一种观念,引进来,让它多姿多彩。这次,我用传统的一桌两椅,因为京剧最早就是一桌两椅,我们用一种现代的方式,用传统的设计,用传统的一桌两椅造型,用来做一些演变、概括和简约的舞台呈现,老话讲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自己想有这样的一种尝试,而不是用传统的方法导京剧,传统的方法人家就不找我了,人家梨园行有的是人。我想我就用一种现代舞台结构的公式,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新鲜感的东西。但实际上还是向京剧致敬。

纽约时报中文网:2008年大剧院搞的第一部原创京剧《赤壁》(蔡赴朝编剧,张继刚导演),运用了大量声光特效和宏大的舞台调度,《天下归心》的审美追求完全不同,你怎么评价《赤壁》呢?

张艺谋:我不能妄自评价,因为导演张继刚也是我的好朋友。奥运会我们一块儿工作过。他是另外一种方式,是一种大型化的舞台,用了很多重型的装置,尤其那些船,还有草船借箭万箭齐飞,都做得很好。那是另一种方向。这一次,我就希望尽量拉开,不要做同类,所以我想就用简约吧。就一桌两椅,变大变小,进进出出,很简约。背后就什么都没有,像一块石膏版,上面用一些黑白红的简单的颜色。我尽量用减法。刚才(彩排的时候)你也看到,我一直在和各个部门说,我看到舞台呈现有不完美的时候,我就要他们用减法,我和每个部门都说,把这个剪掉,把那个剪掉。简约的东西也是为了跟《赤壁》拉开一个距离,呈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吧。

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就说背景的板子,当我们在设计图上看的时候,背景的白色底板漂亮极了,但做出来以后,虽然做得很好,但上面的小的坑洼、凹凸,点线面,在光影下就会看得出来,效果就不是像你想的那样了。所以简约是很难的。我现在才发现,上了舞台,三面白的,什么效果都没有。 一桌两椅的手法(在新编京剧中)我还没有见别人做过,我觉得还是很原创的,虽然舞台的呈现也许不能让我很满意,但是我找到了一种方法,我对这种原创性很感兴趣,就是不照搬别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你今后的其他艺术创作也会更加倾向于追求简约吗?

张艺谋:也不是,也要区分不同情况。像我们拍商业电影,就要重量级的,就要豪华版的,就需要堆砌很多手段。不一样,还是看不同的类型。简也罢,繁也罢,还是看东西,看你对这个东西的定义。

纽约时报中文网:奥运会之后,你执导过几部商业大片,为何忽然又回归了新电影《归来》那样的"艺术片"?

张艺谋:我经历了中国电影的转型期,第五代导演刚出道,都是做艺术片,慢慢转型到现在的商业片。市场在做大,人人都在谈商业。我正好面临这个转型期。所以我自己也尝试着做了不同的东西。中国电影正面临一个最关键的时刻,这种转型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们都能看到:一方面市场越来越好,工业前景越来越好;一方面,人文价值、思想、作品的艺术性,也在不断地流失。因为当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它就是快餐式的,速成式的,以商业为重点的,我认为容易让艺术的质量流失。我们会明显地看到这两方面的效果。当然这个问题很大,我也回答不了。

我只是觉得,自己要清醒,自己要清醒,拍什么类型的电影,要清醒,还有一个,要拍就要拍好。比如说我的《归来》是一部艺术类的电影,跟现在市场欢迎的类型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有信心把它拍好。要让观众看到一种情感,一种思考,一种人文精神,这就是我的理想。要拍就拍好。它就跟《英雄》之类的不一样。

商业类型我还会拍。就是要拍好。我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我跟李安不太一样。我其实愿意拍商业电影,我有时也很喜欢看。就是要拍好。要学习和锻炼,因为商业电影也很难拍。我就是想两条腿走路,多锻炼自己。

其实,每一个导演你都不要苛求他应该拍什么。拍商业电影,可以。拍艺术电影,可以。或者拍两者兼容的。但就是要做好,不要粗制滥造,不要做快餐似的,要追求质量。

纽约时报中文网:这几年你不满意的是哪一部作品或哪一类型的作品?

张艺谋:不满意也是有各种原因,有外因有内因,没有做到自己满意。我对自己的作品是三三制。我常这么说:纵观自己所有作品,三分之一还不错,三分之一达标,三分之一不行。我觉得这个三三制啊,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导演身上。我不愿意去具体批评我的哪一部影片,因为我自己心里最有数。我把教训和经验都留给自己,让我自己去努力,少犯一些错误。

纽约时报中文网《归来》是你签约乐视影业后的第一部电影,你对《归来》的票房有什么预期?

张艺谋我觉得至少不会亏本。亏本是绝不会的,所以就可以了。我希望有很多年轻人会来看。这部电影是在讲爱情,讲企盼,讲各种等待,讲一种归来、守望,一种情感。我觉得演员们演的很好。我常常在现场被感动。我希望把这种感动传达给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我希望告诉他们,其实无所谓你是80后,还是90后,无所谓怎么改朝换代,但是人类的情感是永远不会变的,好故事感动你。你一定会爱看。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秋季博物馆观展指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秋季博物馆观展指南
Oct 1st 2013, 00:41, by HOLLAND COTTER

在经历了一段沉闷的时光之后,2013-2014的博物馆艺术季有望变得非常有趣,既有来自遥远过去的内容,也有与当今政治相结合的艺术。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应该能体会到我们的艺术机构在稍微远离平淡之后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惊喜首先在于终于没有某些人的展览了。那些受欢迎的长驻艺术家们,比如马蒂斯(Matisse)和毕加索(Picasso),终于休假了,不过他们的位置将被其他我们熟悉的现代主义画家们占据,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巴尔蒂斯(Balthus)个展(9月25日开幕)、休斯顿美术馆的布拉克(Braque)个展(2月16日开幕)、费城艺术博物馆的莱热(Léger)个展(10月14日开幕)、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马格里特(Magritte)个展(9月28日开幕)以及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将展示他早期的拼贴画,那是他最好的作品)个展(9月27日开幕)。

我特别期待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场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展览——《来自希尔德斯海姆教堂的中世纪瑰宝》(Medieval Treasures From Hildesheim,9月17日开幕)。这场展览将把与这座西欧最好的教堂之一有关的宗教物品集中展示给我们。如果这场展览能与几年前该博物馆展示的巴塞尔大教堂的宝物相媲美,那它将成为本年度最不为人所知的发现之一。

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举办的"天与地:希腊藏品中的拜占庭艺术"(Heaven and Earth: Art of Byzantium from Greek Collections)将展出用珠宝装饰的宗教和世俗作品,应该能与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一争高下。"瑜伽:变形的艺术"(Yoga: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应该具有同样的效应,这场展览从视觉的角度回顾了这个精神修炼从古印度神奇起源而后演变成一个全球现象的过程。这场展览10月19日在华盛顿的阿瑟·M·萨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开幕,之后将前往克利夫兰和旧金山展出。

其他一些展览以国际主义为主题。其中一个是大都会博物馆的"编织地球:全球纺织贸易,1500-1800"(Interwoven Globe: The Worldwide Textile Trade, 1500-1800),由从该博物馆最深的壁橱里选出的物品组成(9月16日开幕)。另一个是"跨越水域的刚果"(Kongo Across the Waters)。该展览将于10月22日在盖恩斯维尔的佛罗里达大学哈恩博物馆(Harn Museum)开幕,利用极少被研究的考古资料来记录西非强大的刚果王国的崛起,它与欧洲的早期接触,以及它对非裔美国人历史的长远影响。

这个展览季正好跟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50周年重合,非裔美国人的历史自然是个焦点。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展览是布鲁克林博物馆的"见证:艺术、行动主义和民权"(Witness: Art, Activism and Civil Rights,4月6日至8月10日)。另一个暗含该主题的展览是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骄傲地说出来:第54马萨诸塞军团和奥古斯特·圣高登斯的《肖纪念碑》"(Tell It With Pride: the 54th Massachusetts Regiment and August Saint-Gaudens' Shaw Memorial,9月15日至1月20日)。这个小型展览聚焦于一个纪念美国内战中一个不幸的联邦军团的雕像。虽然该纪念碑以该军团的白人领导人罗伯特·古尔德·肖(Robert Gould Shaw)命名,但是他领导并一同战死的士兵们是黑人。

要完全实现民权——与种族、阶级和性别有关的所有权利——需要不断努力。当代艺术展览在不断提醒我们这一点。摄影师凯莉·梅·维姆斯(Carrie Mae Weems)把这变成了一个特别回顾展的主题,包含了非裔美国人30年的生活。该展览将于1月24日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出生在东非的年轻艺术家瓦格希·姆图(Wangechi Mutu)用非常不同的方式把种族、性别和殖民主义融合在她奇妙的创意拼贴画中。这场展览将于10月11日在布鲁克林博物馆开幕。

所有这些元素肯定会出现在"鲁夫奈克建构主义者"(Ruffneck Constructivists,2月12日开幕)中,这是一个关于"种族"思考的并发症和邪恶性的集体展览,由艺术家卡拉·沃克(Kara Walker)为费城的当代艺术协会组织的;在特雷沃恩·马丁(Trayvon Martin)枪击案及其余波的影响下一定会引起特别的共鸣。政治必然会融入"激进的表现:当代艺术中的黑人表演"(Radical Presence: Black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Art)展览中。该展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周二至10月7日在纽约大学的格雷艺术馆(Grey Art Gallery)展出,第二部分将于11月14日在哈莱姆区的工作室博物馆(The Studio Museum)开幕,届时纽约市表演艺术双年展"表演13"(Performa 13)也将举行。

"表演13"今年秋天是第五次举行,它将会很好地借鉴另一场同时进行的展览——10月31日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租来的小岛的仪式:物体剧院、阁楼表演和新心理剧——曼哈顿1970-1980"(Rituals of Rented Island: Object Theater, Loft Performance, and the New Psychodrama — Manhattan 1970-1980)。该展览致力于重现当年的纽约,当时表演艺术还只是一种短暂的、受市场质疑的媒介,而不是如今这种昂贵、奢华、能多次上演的艺术形式。

艺术界目前的怀旧情绪在对以前和最近发生的事情的纪实重现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是"约翰·F·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一个旁观者眼中的历史"(JFK November 22, 1963: A Bystander's View of History)。这场展览是为了纪念约翰·F·肯尼迪被刺50周年,将于10月4日在国际摄影中心开幕。而纽约市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后效应:超级飓风桑迪摄影展"(After Effects: Photographs from Super Storm Sandy,11月20日)则回顾的是去年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期待有机会与那些通过某种方式以过去和现在的历史作为作品主题的艺术家们共度时光。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肯定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敢于用绘画小说来描述纳粹大屠杀,关于他的期待已久的回顾展将于11月8日在犹太博物馆开幕。

美国资深概念派艺术家陈貌仁(Mel Chin)一直在创作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境灾难有关的社会、伦理作品,准确预见后来发生的历史。年轻的法国电影制作人卡米尔·亨罗特(Camille Henrot)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了最具潜力艺术新人银狮奖。这两位艺术家都将在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亨罗特的展览将于10月11日开幕,陈貌仁的展览将于2月21日开幕。

能重温麦克·凯利(Mike Kelley)的艺术作品将是件很好的事,他记录了美国流行文化的要害。关于他的回顾展将从欧洲来到现代艺术博物馆(10月13日至2月2日)。我期待全面了解两位南美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在美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展示。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收集了巴西艺术家保罗·布拉斯基(Paulo Bruscky)的大量作品,他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邮件艺术向世人展示了军事独裁下的生活。休斯顿美术馆将纵览阿根廷艺术家安东尼奥·贝尔尼(Antonio Berni)的同样有说服力的反抗艺术。

彼得·舒曼(Peter Schumann)在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街头成立了"面包与木偶剧团"(Bread and Puppet Theater),后来让它在佛蒙特的一个农场存活下来。他终于在修饰一新的皇后博物馆得到了应有的呈现,展览从10月13日开始。

博物馆是个奇怪的地方,一个有利亦有弊的地方。通过把物品分类、分割文化、简化历史,它能删节事实、抹平价值观。位于洛杉矶的加州大学海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举办的"要么接受要么放弃:制度、想象、意识形态"(Take It or Leave It: Institution, Image, Ideology)将批判性地思考这个事实(2月8日开幕)。加州的另一场展览——位于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档案馆的展览——将幸运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劳伦斯·林德尔(Lawrence Rinder)和戴维·威尔森(David Wilson)将邀请各行各业的当地人——艺术家、表演者、手工艺人和教师——把他们的才华和欲望一起发挥出来,创造一个有机的、每天不断变化的展览。该展览重视过程而非成果,并令"成果"的定义变得不确定。这场展览名叫"可能"(The Possible),这正是我对即将到来的展览季的概括。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9月8日。

翻译:王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坐飞机旅行遇到麻烦,如何获取赔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坐飞机旅行遇到麻烦,如何获取赔偿?
Oct 1st 2013, 00:42, by SUSAN STELLIN

今年春季的一天,我原打算从伦敦飞往纽约纽瓦克机场,但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给我发邮件说航班取消了。我致电去改期的时候,对方提供了一个比之前航班早两小时的航班。这意味着我和男朋友不得不立刻放下手头所有事务直奔希斯罗机场。一个月以后我们得到了回报:航空公司寄来一张787美元的支票(每人300欧元),作为对给我们带来不便的补偿。

旅行者遇到航班取消或延误的时候,无论航空公司安排的改期航班多么不合理,哪怕你需要困守机场好几天,大部分人也会接受。在美国,航空公司一般不会因航班延误或取消而对乘客进行补偿,但在欧洲可不是这样。我和男朋友之所以能够得到补偿,是因为这是欧盟乘客权益法EC 261的规定。这个法令规定,如果乘客因航班取消或延误而被困,航空公司必须为乘客支住宿或就餐的费用。

如果航班不准时是航空公司的责任(比如,我们航班被取消的原因是飞机故障),航空公司需要向乘客支付最多600欧元的补偿,具体数额由航行距离和被延误的时长决定。我发现自己符合获得赔偿的资格时颇为惊讶,因为我们其实是提前坐上了飞机,但那个法令的确规定了乘客因紧急通知改期而被迫改变旅行计划的情况。

EC 261法令适用于所有从欧盟出发的航班(包括美国的航空公司)和进出欧洲的欧洲航空公司。这个法令从2005年开始生效。从那以后,类似的法规也开始覆盖乘坐火车、轮船或公共汽车在欧洲旅行的乘客。

理论上,这个法令给了乘客比美国更多的保护。但实际上,大西洋两岸的航空公司都试图拒绝支付部分费用,许多乘客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权益。英国航空给我的邮件中没有提到补偿,帮我订票的机票代理也没说这个法令。我自己听说过这个法令,所以在这家航空公司的网站上找到了信息(britishairways.com/travel/euclaimnor/public/en_gb)。但申请流程非常简单,英国航空支付补偿款的速度也很快。

"你运气好,拿到了属于你的钱。" 欧盟委员会的发言人戴尔·基德(Dale Kidd)说,"一般来说,这取决于航空公司的态度,但一些公司确实比其他公司付款要干脆一些。"

"那么哪些公司比较藐视法律呢?""我不会直接点名批评。"基德先生说,"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受害人在索赔时的百折不挠。"

航空公司之所以抗拒这个法令,原因之一是,当重大事故(比如2010年火山灰导致欧洲10万起航班取消事故)发生时就谁该对乘客被困机场问题负责有不同意见。

"火山灰笼罩天空,一直持续八九天。所以,指望航空公司付钱让你入住希尔顿酒店这么多天,也不太合理。"基德先生承认。的确如此,航空业声称,自己行业因这次火山灰遭受了20亿美元的损失,包括安排乘客入住酒店费用,尽管有些航空公司拒绝为这种索赔付钱。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欧盟提议对这个法令进行修改,在遭遇航空公司无法控制的"异常事件"时将他们的赔偿责任限制到三天的住宿和餐饮之内。提议还包括强化索赔流程的监管和执行。

这个提议被通过之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审批过程中部分细则可能也会修订。但目前,欧盟委员会正致力于通过公共教育活动和免费App的方式,向旅行者科普他们的权益。App中包括那个法令的概要,下载地址是:ec.europa.eu/transport/passenger-rights/en/mobile.html

此外,还有许多等待法庭处理的案件,其判决结果可能帮助乘客理解如何根据EC 261向拒绝赔付的航空公司索要赔偿金。这些案件至少有一半是在美国发生。

尼贝茨和普利亚姆律师事务所(Carney Bates & Pulliam)的合伙人汉克·贝茨(Hank Bates)代表众多乘客向芝加哥的联邦法院递交了诉状,依据EC 261向多家航空公司索赔。他说,许多有资格获得赔偿的旅行者并没有拿到赔偿。"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还有这种权利。"他说,"即使他们知道,我觉得他们也会想,'不值得让我付出那么多时间',尤其是对美国人而言。"

虽然欧洲的乘客权益保护比美国要发达,但我们也可能看到一些乘客在美国收到了退款或赔偿。当然,这需要付出不少努力。

比如,今年7月,我花了100美元,将达美航空从底特律到拉瓜迪亚机场的两张机票做了改签。后来,因西南航空一架飞机的起落架损坏,拉瓜迪亚机场临时关闭,我们那个航班就取消了。达美航空就给拉瓜迪亚机场的乘客免除了改签费。我并没有收到100美元的退款,但当我致电要求退款时,达美航空表示同意。经验:有时候,你主动要求就会获得回报。

如果你支付了行李托运费但飞机到达之后12个小时还没有拿到行李的话,达美航空会给你25美元的代金券(领取这个代金券,需要在达美官网上填写表格: delta.com/contactus/pages/baggage_rebate/index.jsp)。

如果到达20分钟以后,你的行李还没有出现在传送带上,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会给乘客20美元的补偿,或给常旅客2000英里的积分。10月30日,该公司的行李托运费将会涨到25美元,航空公司相应的迟到赔偿也会提高到25美元或2500英里积分(达美航空的表格地址:alaskaair.com/content/travel-info/policies/baggage-service-guarantee.aspx)。

捷蓝航空(JetBlue)的发言人塔玛拉·扬(Tamara Young)说,捷蓝会因"可控制的不规范行为"带来的航班取消或延误而向乘客支付赔偿金(赔偿细则请到jetblue.com搜索"compensation"),这些不规范行为包括机械故障、非因天气或机场关闭造成的工作人员操作迟滞。如果航班延误90分钟至2小时,航空公司会允许乘客将来订票时减免25美元。如果航班延误超过6小时,你得到的赔偿积累起来会足够支付一张往返机票。 

但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乘客权益保护法并不能为那些因航班取消或延误而被困机场的乘客提供太多保护。

美国交通运输部(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希望尽快通过保护乘客权益的第三轮提议,主要内容是乘客订票时如何获知共享代码航空公司和费用规定。2010年通过的第一批法规对起飞时间延误做了限制,从那以后各公司起飞延误的时间明显减少。第二批法规要求航空公司将机票价格的全额在广告中明确公示,包括各种强制费用。

但根据交通运输部发言人比尔·莫斯利(Bill Mosley)的说法,交通部近期不会考虑推出法规,来规定航空公司必须对因航班延误或取消而被困机场的乘客进行食宿补偿,但法规确实规定了航空公司在客服计划中列出如何处理此类情况。这些计划不像EC 261的规定那么慷慨,所以不要指望你乘坐美国国内航班并被困机场时免费入住酒店。如果你飞往欧洲,EC 261也许是你选择乘坐愿意支付补偿金的航空公司来飞越大西洋的理由。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9月1日。

翻译:纳兰雪野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永远别在饿着肚子时逛超市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永远别在饿着肚子时逛超市
Oct 1st 2013, 00:44, by ANAHAD O'CONNOR

 事实: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减肥忠告,那就是饿的时候不应该去逛超市:否则你更有可能购买让人发胖的、不健康的食物。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但在很多减肥书中出现的减肥箴言在真实世界里往往并不能站得住脚。所以,两位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了一项设计,用来测试这种说法。

这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分成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个阶段,研究者分别在两天里,将68名男性和女性参试者带进一间试验室,在此前,这些参试者都被要求禁食五小时。随后,他们可以在一个模拟的日杂店里"购买"食物,店里既提供了像水果、蔬菜和鸡胸这类低热量的食品,也有热量较高的垃圾食品。

在购物前,半数参试者吃了一块点心。两组最终购买的食物件数接近,但饿着肚子购物的人选择的食品热量最高。

在第二个阶段,研究人员在日杂店里追踪了82位真实的顾客。他们再次发现,那些饥饿时购物的人往往更容易购买高热量食物。

心血管科医生丽塔·F·雷德伯格(Rita F. Redberg)在论文后的编者按中表示,研究为常识性的建议提供了科学支持。

"我思考过各种减肥指南,包括'饿肚子时不要去逛超市这条,"她写道:"而在我成为妈妈后,我又加了条'永远也不要带小宝宝去逛超市'——因为这两个因素看来都不会让你在挑选食物时更加明智。"

总之:

肚中空空时去逛超市,确实会影响你对食物的选择。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5月13日。
翻译:学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法治与治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法治与治法
Oct 1st 2013, 00:50, by 王进文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自从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旨在规制网络秩序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两高司法解释)之后,不但将公诉范围扩展到诽谤罪,而且使寻衅滋事罪的适用范围成为一个巨大的口袋,网络发言稍有不慎即入彀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一突破宪法与立法法授权的司法解释自始就不具有合法性,它所体现出来的也并非是立法或司法者的意志,而是屈从于行政机关的强势之举,本意是为公安机关的所谓"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背书。人们也感觉到了凛凛杀气,尤其是在薛蛮子、王功权以及刘虎、董良杰等先后被拘之后,寒蝉效应凸显,人人自危,万马齐喑,无人敢做仗马之鸣。

但9月12日在甘肃省一个小县城张家川发生的事情,却再一次激起了网络上的热情,并直指司法解释的合法性与可适性。

据《京华时报》19日报道,本月12日,张家川发生命案,警方排除他杀,当地一名16岁的中学生杨忠(曾用名:杨辉)在微博留言质疑死因,其留言被转发超过500次,之后杨忠被当局指为煽动游行,并以"涉嫌寻衅滋事"的名义被刑事拘留,这引发了海内外的舆论哗然。

此案成为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转500次刑拘第一案"——因为根据该司法解释,如果一个人在网络上发的帖子如系谣言,转发数量超过500次,或者被超过5000名网民阅读的话,公权力机关就可以适用诽谤或者"散播网络谣言"的罪名对其进行起诉。

但本案的过程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网络力量迅速进行了动员,对当地警方与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本案中,围魏救赵的绝招再次上演。需要指出的是,在基层吏治集体涣散的今天,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县级政府经得起"扒粪运动"的检视了。豪华气派的行政中心办公楼与县委书记白白胖胖的脸和手腕上的浪琴表显得很刺眼,最为致命的是,民众在网上搜寻县公安局长白勇强的资料,并在甘肃省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网站上找到一份判决书,证明白曾给上司送过5万元现金……而一周之内,当地警方因疑问少年有"悔罪"表现,由刑拘改为"行政拘留",后来又鉴于"杨某系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而"撤销案件"。而张家川县公安局长白勇强被免职——当然,官方媒体新华社也以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方式引述该县县委消息称"白勇强被停职与原天水市公安局副局长史居平案有关,与中学生涉嫌寻衅滋事案无关"。

此案以此种方式结束,倒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我认为两高的司法解释并非是司法机关针对立法文本进行的解释,而是具有立法性质的举动。当局鉴于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试图对网络进行符合自身意志的管制,各地加速清洗网络言论的步伐。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秉承上意,在对付所谓的网络谣言时,却发现缺乏执法依据,这才有该司法解释的出台。但公安机关的醉翁之意,原本不仅在于对谣言的打击,更在于对网络异议与意见的统一,尤其是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反腐与维权等活动,地方政府如坐针毡,经此司法解释之授权,公安机关便可以挟打击网络谣言之名以行钳制舆论之实。正是在此意义上,该司法解释不但在程序上,而且在实质上成为以公民言论自由为代价的恶法。

两高的司法解释明显属于越权立法。根据《刑法》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如下四类行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法律并未明文规定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而两高的司法解释却将网络空间推定为公共场所,突破了立法的明文规定,扩张了寻衅滋事罪的适用。

 这种越权立法为警察权介入言论领域大开方便之门,使公权力事实上成为不受法律羁縻的脱缰野马,张家川拘捕发帖少年事件更进一步证明了人们当初对该司法解释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在目前社会公权横行,官民尖锐对立的时期,该司法解释为警察权介入言论领域开具了通行证,无疑是为各级政权进一步滥用公权力进行背书。一个少年的几句牢骚与质疑,未必对社会真有巨大的伤害,即就当地警方针对具体命案的作为而言,也确实存在令人疑窦丛生之处。

恶法之为恶法,不在于其程序和内容的违法性,还表现在其不可适用性。此次司法解释匆匆出台,虽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在很大程度是"应景之作",无论就其品性还是目的而言,缺乏实践智慧应有的审慎,不但令普通公众无所措手足,也令执法机关无所适从。

官媒《人民日报》针对张家川事件,于9月25日刊登《依法治网要警惕"歪嘴和尚"》的评论文章,该文秉持"四方有罪,罪在臣工"的观点,认为两高的司法解释值得肯定,既是"授权",也是"限权",目的是告别依靠个人意志、行政命令的管控,将"依法治网"进一步纳入"依法治国"的框架。但我认为,该司法解释本身便是为公安机关的肆意执法背书,后者之行为初衷,原不以该司法解释为意,因为在后者看来,司法解释是为其行动提供法律依据的,而非限制其权力运作的。事实上该司法解释面对强大的公权力也无力进行约束,这在张家川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是曲解司法解释的话,便是当地警方的行为惯性使然,因为警方显然将该司法解释视为专政利器。

即便以具体案件而论和从两高司法解释的文本来看,谣言转发500次只是诽谤罪的入罪条件,并非寻衅滋事罪的入罪条件。后者尚需"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为门槛,但张家川县却以杨忠的帖子转发超过500次之诽谤罪入罪条件将其以涉嫌寻衅滋事的名义刑事拘留,明显文不对题。警方磨刀霍霍之际却无视或混淆了原本为其护法的司法解释之明确规定,已属不智;在舆论压力下将刑事拘留改为行政拘留,"鉴于杨某系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的理由又违反"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更显杂乱无章(《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到最后撤销刑事案件,其原因表述则是"鉴于杨某系未成年人以及归案后的悔罪表现",更是直接违反刑事诉讼关于"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才能撤销案件的规定。罪与非罪,何去何从,张家川县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此说来,张家川事件成为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的滑铁卢,就恐怕不是"歪嘴和尚"的问题,更有可能是"歪经"的问题了。

就在两高的司法解释公布的当天下午,就有北京律师向全国人大寄出了合法性审查的建议书。张家川事件业已证明了两高司法解释的荒唐性。不但荒唐,而且危险。因为这一司法解释预设了所有人都是潜在的犯罪嫌疑人。仅就言论本身而言,从法律技术上说并不适宜刑罚管理,面对诽谤,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启动刑事侦诉程序,而是将更多的选择留给了公民个人。将诽谤公诉化,很有可能会授予公权力以合法伤害权;而将网络定义为公共空间固然有其可商榷之处,但以寻衅滋事入罪,则将会是口袋罪扩大化,不利于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公权力意志主导之下的司法解释更像是走火入魔,可能成为公权力对公民进行打击报复的利器。

虽然张家川的初中生已被释放,但恶法仍然存在,这犹如悬在每个公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威胁着我们的自由。中国若走向法治社会,必须先对法律进行治理,当务之急是废除或者避免恶法。

王进文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国安局监控美国公民社会关系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国安局监控美国公民社会关系
Oct 1st 2013, 00:47, by JAMES RISEN, LAURA POITRAS

华盛顿——最新披露的文件及官员访谈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NSA")一直在利用其掌握的大量数据绘制一些美国公民的社会关系图。通过这些详尽的关系图可识别这些公民的联系人,在特定时间所处的位置,旅伴及其它个人信息。

根据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提供的文件,为了获得外国情报,NSA官员取消了相关限制,该间谍机构从2010年11月起便开始允许分析通话记录及电子邮件日志,以便监视美国公民的社会关系网。

根据NSA的2011年1月的一份备忘录,这一政策转向是为了帮助该机构"发现并跟踪"海外情报目标与在美人员之间的联系。前述文件显示,该机构获得授权,可以针对每个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其它识别方式"对大量通信元数据进行大规模图表分析,而无需检查其是否属于外国人士"。出于对侵犯美国公民隐私的担忧,对此类数据的计算机分析之前只针对外国人士。

文件还显示,该机构可利用通过公开、商业及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扩充通信数据,包括银行代码、保险信息、Facebook个人主页、旅客名单、选举登记名单、GPS定位信息,以及财产记录及纳税资料。这些文件并未说明对此类"充实"资料的使用是否受到限制,一些前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称,国家安全局针对美国公民和外国公民都使用过这一手段。

NSA官员拒绝回答这项行动涉及多少美国公民,包括没有任何不当行为的人员。文件并未说明这种监视行为取得了何种效果。该监视行为将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汇编为一条"联系链",并与涉及外国情报的海外人员或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关联起来。

最近几个月,人们对关于NSA获取并使用涉及美国公民的私人信息的行为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最新披露的这些内容则提供了新的认识。这促使华盛顿的立法者们呼吁限制该机构行为,并要求奥巴马下令检讨其监控政策。人们对该机构的运作方式几乎一无所知,修改涉及美国公民限制的决定也是秘密做出,没有经过美国情报法庭的审查或公开讨论。早在2006年,司法部的一份备忘录就曾警告,在没有适当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此类信息可能会遭到"滥用"。

在被问及关于针对美国公民资料的分析时,一名国家安全局女发言人说,"任何数据查询都必须提供针对外国情报的正当理由。"

"NSA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搜集外国情报,"该发言人称,"我们的活动集中于反恐,反扩散及网络安全。"

该发言人称,该政策变化的法律依据是1979年最高法院做出的一项裁决,即美国公民不能将其拨打过的电话号码视为隐私。根据此项裁决,司法部和五角大楼认为其有权利用美国公民的"元数据",包括通话和邮件的时间、地点及其他细节(不包括内容),由此建立联系链。国家安全局无需获得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对该类数据分析的授权。

这些新披露的文件为了解NSA如何处理其收集的信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系列PPT演示文档及备忘录描述了该机构如何开发软件和其它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隐秘。一份文件中提到了其开发的新一代程序,并称该程序可以对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由基思·B·亚历山大(Keith B. Alexander)将军领导的NSA显然把本机构收集的元数据视作自身最强大的资源之一,亚历山大不加掩饰地倡导利用更多的武器来搜索与美国的对手相关的信息。一些专家说,NSA的分析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推断一个人的行为,它也许能比窃听电话谈话,或阅读电子邮件所得到的行为推断更全面、预测也更准。

比如说,根据电话和电子邮件记录,分析员可以识别对象的朋友和同事,查看对象在特定时间身处何地,获得关于他们宗教信仰或政治倾向的线索,还可以掌握一些敏感信息,比如定期打给心理医生办公室的电话、半夜向婚外伙伴发送的信息,或者和同谋者之间的交流。

NSA监察长在2009年拟定的一份报告草案显示,根据布什(Bush)政府时期的监听计划,该机构可能已经在缺乏授权的情况下,对美国人的通信数据做出了联络关联和分析。该监听计划始于"9·11"袭击之后,目的是探查恐怖活动,规避现行的电子监控管理法规。

2006年,就在《纽约时报》披露该监听计划几个月之后,NSA的代理法律顾问给司法部的一名高官写了一封信,正式要求司法部批准对美国人的电话和电子邮件数据进行分析,这封信的内容也被斯诺登泄露了出来。司法部在给部长的备忘录中指出,"误用"此类信息"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关切",并说NSA承诺要采取包括定期审查在内的措施,以便保障元数据项目的安全。2008年,布什政府批准了NSA的请求。

根据NSA内部对相关政策的描述,那一年,记录在《国防部管理通信类元数据分析的补充程序》(Department of Defense Supplemental Procedures Governing Communications Metadata Analysis)当中的新政策获得了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Robert M. Gates)和司法部长迈克尔·B·穆凯西(Michael B. Mukasey)的批准。新政策指出,由于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已经裁决,元数据并未受到宪法的保护,NSA分析员可以利用此类信息,"无需考虑通信方的国籍或所在地"。

此前,《卫报》(The Guardian)曾报道这个决定。根据2011年的备忘录,该决定出台之后,在一个持续了一年半的试点计划中,NSA针对社交网络绘制了关系图表,并且"获益巨大"。2010年11月,这个政策转变被列入《信号情报管理第424号令》(Sigint Management Directive 424,Sigint指的是信号情报),并正式生效。

2011发布的备忘录解释了这种转变,并告知NSA的分析员,只要能拿出一条外国情报来做理由,他们就能追踪美国人的联络信息。这可能包括任何信息,从与恐怖主义的联系、武器扩散或国际毒品走私到监视外国政客、商务人士或活动人士的对话,不一而足。

备忘录警告分析员,要遵从现有的"最小化规则",该规则禁止NSA与其他机构共享被收集了信息的美国人的姓名及其他细节,除非他们有必要了解外国情报报告、或者手里攥有犯罪证据。根据法律,NSA必须获得情报法院的授权,才能把身为美国公民或合法居民的"美国人"设为实际监听目标。

NSA的文件显示,用于关联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的主要工具之一以主干道(Mainway)为代码。这是一个信息库,每天都会汇入海量的数据,数据来自NSA的传输光缆、合作伙伴和受到黑客攻击的外国电脑网络。

文件显示,有大量来自美国的信息汇入主干道。例如,一份NSA内部简报指出,2011年,主干道每天都要接收7亿条电话记录。2011年8月,根据2008年通过的《外国情报监视法修正案》(FISA Amendments Act)第702条,主干道开始每天接收额外的11亿条电话记录,这些记录来自一家未列名的美国服务提供商。根据第702条,NSA可以在认定通信人中至少有一方身处国外的情况下,收集美国人的信息。

一份题为《以人为本的更佳分析》(Better Person Centric Analysis)的高度机密文件形容了NSA以何种方式寻找94类"数据条目",其中包括电话号码、电子邮件信息和IP地址。除此之外,NSA还利用"和谁出行、有父亲、发送论坛信息、雇佣"等查询指令,把164种"关系类别"关联起来,建立社交网络和被NSA称为"兴趣团体"档案。

几份文件显示,NSA即便没有立即使用美国人的电话记录和电子邮件记录数据,依然可以将它们存储下来,留待日后使用,至少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加以利用。

举例来说,2011年的一份备忘录指出,在一家法院的裁决缩小了NSA的信息收集范围之后,前述数据后来"被搁置以待未来分析"。2010年,NSA法律顾问办公室(Office of Legal Counsel)的一份内部简报显示,NSA获准收集和保留原始的数据流,包括在最长可达五年的时间里在线保存与"美国人"有关的元数据和内容,而对"历史搜索"记录的离线保存时间还可以再长出10年。

James Risen 自华盛顿和纽约报道。自由记者 Laura Poitras 自柏林报道。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用iPad操控台式机的新方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用iPad操控台式机的新方法
Oct 1st 2013, 00:57, by DAVID POGUE

并非只有技术爱好者,才懂得一点兼容性的事情。VHS录像带不能在笔记本电脑上放,iPhone应用不能在微波炉上运行,而CD也无法在烤面包机上播放。

大多数人想必也认定你无法在iPad上使用Mac或Windows的程序。世界最受欢迎的平板电脑iPad运行的是定制的软件。

这实在是个遗憾。如果你可爱的轻巧平板电脑能使用所有种类的程序就好了,例如Quicken、Photoshop、iTunes、全功能Word、Excel、PowerPoint、AutoCAD等等。

现在我要高兴地告诉大家,归功于一个了不起的新应用——Parallels Access,这已经成为可能。在广受欢迎的电脑上运行不兼容的程序,Parallels公司在这一领域经验丰富,其最知名的产品让你能在Mac上运行Windows系统。

Access并非一种能够自己在iPad上运行Mac和PC程序的奇迹适配器。它其实是一扇了不起的舷窗,让你能够看到家中或办公室里的一台真正Mac或PC的屏幕。你能看到你的远程计算机上的一切;你可以在那里的程序里点击、打字和拖动,甚至收听音频和观看视频。iPad成了数千英里之外的一台Mac或PC的分离式触摸屏。

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关乎桌面电脑软件的运用。这一设置也意味着,你可以动用电脑那大得多的存储空间和运转性能。你还能够使用留在远方电脑里的文件。唯一的问题是:需要互联网连接。Access也可以通过较慢的网速使用,例如3G蜂窝网络,但效果极差。

为了实现这种操作,你得在两端都安装Access。你需要在iPad上安装一个应用,在你的Mac或PC(Mac OS X 10.8及Windows 7或更高版本)上安装另一个。你还得在Parallels.com上创建一个免费账户。

从现在开始,每当你想通过远程控制操作你的Mac或PC,你得打开iPad上的Access应用。你点击想要操纵的电脑的图片,想要建立两台乃至数百台Mac和Windows电脑的连接都没问题。

在你第一次连接时,你会看到一个启动栏:一个iPad风格的屏幕,上面满是图标。这些图标代表着你的Mac或PC程序。点击其中一个可以打开它。这个启动栏开始只显示你最常用的Mac或Windows程序的图标,但你可以点击"+"键来添加其他图标。

Parallels Access并不是第一款让你可以远程访问Mac或PC的产品。许多iPad应用都能做到这一点,例如VNC Viewer和Screens。它们的价格为10或20美元,受到企业技术人员的热爱。不论人在哪里,他们都可以从一部iPad的屏幕上看到和操作总部的电脑或排除故障,而无需穿上裤子并开车去办公室。

但Parallels Access更加优秀,原因有许多。

首先,VNC应用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建立连接。下面是评价最高的应用之一VNC Viewer连接步骤的一段摘录:"默认情况下,VNC Server侦听端口5900。你可以侦听一个新端口,前提是没有任何其他服务或程序在这样做。注意,你必须在连接时指定新的端口,并且你可能需要重新配置防火墙和路由器。"到此为止吧!

在使用Parallels Access时,无需摆弄路由器、防火墙或端口数字。你填入Parallels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然后连接就建立好了,带有256位AES加密(意思是:很安全)。

第二,VNC应用把整个电脑屏幕显示在iPad上。图标、工具栏和按钮变得就像原子颗粒那么大。

而另一边,Access会把Mac或Windows程序"应用化",你所编辑的文档会充满整个屏幕。所有的iPad触屏手势也都能用来操作远程程序,例如滑动一根手指来滚动屏幕,点击屏幕来"单击鼠标",以两根手指点击来"点右键",两根手指捻起或张开来缩小或放大。不管是什么Mac或PC程序,它运作起来就像是一个iPad应用。

Access充满了VNC类程序通常缺乏的额外功能,这把"鼠标与键盘类"软件进一步转化到触摸屏上。

你可以使用熟悉的iPad操作方式来高亮、复制和粘贴文本和图形;例如,在选择一些字词之后,通常的iPad黑色按钮选项(剪切、复制、全选等)就会出现。当你需要一个键盘时,你可以点击Access工具栏上的一个按钮,iPad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大键盘,传统的Mac或Windows按键在上面应有尽有( Esc、Tab、Ctrl、Alt、F1、Home、End,箭头键等等)。这个Access工具栏并不让人觉得碍事,可以隐藏。

即使你正在往世界另一端的某个程序中输入内容,iPad的文字输入功能仍可以正常工作。例如,你可以使用语音命令,也可以使用iPad的非英语键盘,或者甚至在iPad的小型手写区里输入汉字,让它识别出来。

总之,Access不仅仅是把你的电脑屏幕搬到了iPad屏幕上,它可以真正把你的计算机程序"应用化"。它可以流畅地、合乎逻辑地把iPad和"真正"的电脑混合为一个设备,这是VNC应用无法办到的。它的效果非常之好。

但是,它也有让我不满意的地方。

首先,Mac或PC必须保持在开启和唤醒状态。如果它进入休眠状态,你的iPad"呼叫"就会无人接听了。从环保和成本的角度来看,这可不太妙。使用VNC应用也有同样的问题。

而且你要知道,当iPad连接到Mac或PC上时,就没有人能用这台Mac或PC了。iPad控制了它的灵魂。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在价格上:每年需要支付80美元(约合490元人民币)。没错,Access是一个需要定期付费的服务。

这里的问题不是80美元,而是"每年"。当公司按月为你提供服务时,定期付费才有意义,比如电力、有线电视、互联网、杂志、盒装水果。这都没问题。

Parallels说,它提供了一个服务,就是你的iPad跟电脑之间的连接通过了它的安全服务器,但那些VNC应用的成本是一次性支付10或20美元。它们的效果虽然差一些,但却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另一个无休止的定期付费负担。80美元一年,年复一年,价格真的有点高。

除此之外,它确实很棒。Parallels Access设置容易,操作简单,潜力几乎深不可测。它把运算性能优越,高度复杂的Mac和Windows程序带到了小小的iPad屏幕上,并以这些Mac和Windows设备的全部运行速度、存储空间和内存为后盾。如果每年80美元的价格你觉得还值,你猜怎么着?不兼容的高墙就又倒塌了一座。

E-mail: pogue@nytimes.com

翻译:林蒙克、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SAT成绩不理想?写论文进大学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SAT成绩不理想?写论文进大学
Oct 1st 2013, 00:53, by ARIEL KAMINER

如果你是高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甚至还要更糟,那你可能就是全美最负盛名的一所文理学院要找的人。

无需拥有辩论俱乐部主席或者田径队队长的头衔,也无需提交光彩夺目的教师推荐信,只要你是一个头脑聪明、富于求知欲和进取心的人,并且能用1万个单词——撰写4篇2500单词长的研究论文——证明这一点就行。

研究课题令人望而生畏:包括孔子在《论语》(The Analects)中阐述的基本德行——"仁";"前生物生命手性(或手征性)的起源";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对《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的看法;以及如何以移植自人类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设计一项研究试验。如果这所大学的教授认为你的论文按照该校标准可以获得B+更好的成绩,那你就可以被录取。

开出上述条件的是位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安嫩代尔(Annandale-on-Hudson)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该校称,这个此前从未被公布过的新方案将于今年秋天开始实施,旨在令申请程序回归最基本的目标:要让最优秀的申请者得到回报,而不是那些最善于向招生委员会做自我推销的申请者。

担任巴德学院院长有38年的莱昂·波特斯坦(Leon Botste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说这是在向高校招生的一整套冗长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够注重申请者所学课程和学业的风气宣战。"波特斯坦认为,现行的体系"承载了一大堆毫无价值的东西,跟专业知识完全无关"。他对新的招生方式赞誉有加,称其"回归基础、回归常识",他还补充道,"你得问问那些年轻人:他们为从事大学水平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了吗?"

波特斯坦称,他不只是要改革巴德学院的招生程序,而且还要围绕高校招生过程中"盛行的那种不诚实,展开一场大讨论"。

他所选择的时机十分有利。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简称NACAC)已经在呼吁高等院校,把SAT和ACT成绩从其录取条件中剔除(就像巴德学院和其他一些高校所做的那样)。该协会称,这些考试对负担得起培训费用的学生有利,但却未能充分反映另外一些学生,尤其是少数族裔学生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学费达45730美元(约合28万元人民币)的巴德学院一直是一所走在时代前端的大学,它以此著称并引以为傲。在一个许多机构都在推行职业培训的时代,巴德学院却提倡进行广泛的"智识实验"(intellectual experimentation)。许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都被吸引到了它的教师队伍之中,包括波特斯坦本人——每当不必以校长或者学者的身份忙于工作的时候,他都在以乐队指挥的身份周游世界。

这不是巴德学院第一次设法对招生程序进行改革。它从1978年开始,邀请申请人抽出一天时间到校园里,参加学术座谈,并与招生人员会面。他们在两天内就能收到关于自己命运的通知,这些受邀的学生也需要提交标准的申请材料。这条途径将继续存在。与其他400多所高校并无二致的常规招生程序也会继续存在。它通过每种方式招收多少学生并无定数。

刚刚卸任NACAC主席一职的吉姆·罗林斯(Jim Rawlins)说,许多大学会在招生程序上进行新的尝试,但没有谁做出如此巨大的改变。"我原本真的以为我们已经见到了各种情景,"他说,"但每隔一些时候都会发现,哇,这个是以前没听说过的。"

巴德学院的选拔是开卷性质的,学校的网站上给出了列有17个题目的清单,并提供与之相关的所有原始资料供解答问题时参考,从诺贝尔奖得主关于朊病毒疾病的讲座,到联合国宪章,再到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一出戏剧,不一而足。(如果能提供充分的资料,也可以进行额外的研究。)巴德学院招生主任玛丽·巴克兰德(Mary Backlund)称,采取这一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让也许没在学校里学过这些课程,或者所在地区没有高品质图书馆的学生,与那些上过精英高中的学生公平竞争。

尼古拉斯·莱曼(Nicholas Lemann)写过一本关于SAT的书,《大考:美国英才教育秘史》(The Big Test: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Meritocracy)。他警告说说,几乎无法创造出纯粹基于才能的招生标准。"我很明白剔除背景因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美国人很有吸引力,"他说,"但如果你基本上还在以教育程度来衡量这个年龄层的人,这一点就不可能实现。"

参加的学生必须签下承诺书,表明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们独自完成的。如果被录取了,他们还得提供一份来自其高中的推荐信担保其品格。至于某些申请人可能会违反承诺的情况,波特斯坦决定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不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他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别以为孩子们要欺骗你。还是相信正面的事吧。"

完成布置下来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障碍。学生们得按照要求写出相关论文,总计10000个单词——长度几乎大约是很多小说的六分之一。"你也许可以花一个周末把它们写完,"巴克兰德说,"就假设是一个星期吧,别让你的私人生活受到太多干扰。"

纽约市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学生,17岁的高年级生姚文(Yao Wen,音译)对此有不同看法:"写4篇研究论文需要花费大把时间,我觉得要3个月",从学校在网站上贴出题目之后到截止日期之前的这段时间"并不够用"。

在史岱文森高中教英语的沃尔特·格恩(Walter Gern)提到,一篇论文的题目是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写于1633年的一首诗,这首诗他周五在课堂上刚好讲过。有些学生在自己的学校里并没有接触过这首诗歌——或者德国哲学家、俄罗斯小说家之类的知识,就这部分学生而言,他说,"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可以独自写出论文。"

不过,自称学习成绩并非一流的史岱文森高中17岁的高年级生卡斯帕·兰特(Caspar Lant)表示,新的招生方案"对于我这类学生极具吸引力"。

波特斯坦承认,有些申请人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但他还是认为其中有好处。 "最棒的一点是,能完成的人都更适合这种选拔方式,"他说,"而不是参加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的考试。"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新闻集团推出教育平板电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新闻集团推出教育平板电脑
Oct 1st 2013, 00:59, by AMY CHOZICK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乔尔·I·克莱因(Joel I. Klein)一直在帮助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和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处理英国小报的电话窃听丑闻,公司承诺他最终还会回到为他安排的职务上:带领新闻集团的新事业部门进军公立学校市场。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周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SXSWedu大会上,前纽约市教育主管、现担任新闻集团旗下新组建教育部门Amplify公司执行长的克莱因将会宣布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Amplify公司不仅会在现有的平板电脑上销售其课程,而且还将会为K-12(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提供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10英寸Amplify平板电脑。

除了平板电脑和课程外,Amplify公司还将为学校提供存储学生数据的基础设施。

"在离任时,我意识到了两个事情,"克莱因在谈及自己担任纽约市教育主管时说,"首先,如果我们看不到剧烈的技术变革,那我们就无法推动这个国家前进;其次,私营部门必须要更多参与进来。"

粗略看去,Amplify平板电脑采用流线型触摸屏,简洁的背景上浮动着教材内容。如果孩子不注意听讲,那么屏幕上就会立即跳出一个"请看老师"的严厉警告。小测验使用的是"微笑"和"悲伤"的表情,以便老师迅速了解学生已经理解了哪方面的讲课内容,还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我们希望使用网络语言,"平板电脑生产部门Amplify Access总裁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yth)说。这款平板电脑是由华硕(Asus)制造的。

该平板电脑初期将针对中学生。它采用的是教育工作者所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技术和传统教学结合在一起。Amplify推出这一平板电脑,以便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发一台,而学生每天晚上也都可以把它带回家。

在课堂外,学生可以用它来玩游戏,比如里面安装的"汤姆·索亚大战勃朗特姐妹"。

"如果你能够激起孩子对教育类游戏的兴趣,那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克莱因先生说,"你可以改变学习曲线"。

去年11月,Amplify开始在全美范围内的数百所公立学校对其平板电脑进行测试,并在12月就该事业部向投资者做了说明。在周三的介绍会开始时,Amplify公司的销售人员齐齐上阵,发起了全面攻势。该款预装系统的平板电脑——包括培训和客户关怀(客服人员大多有教师从业经历)——售价为299美元起,另需订购为期两年的合约内容,每年费用为99美元。附带4G数据套餐的加强版Amplify Tablet Plus售价349美元,所针对的是家中未安装无线网络的学生。

据Amplify公司预计,很多学区可以使用教育部(Education Department)"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 program)的拨款。"力争上游"是一项旨在将技术和个体化学习带入到学校的教育计划。

"我们懂技术,我们也懂教育,"克莱因说,"而很多懂技术的人并不懂教育。"

在担任纽约市教育主管的八年间,他一直在推动教育工作者采用新技术,这让他一路上毁誉参半。如今,他仍大力主张实行教育改革,而Amplify所承载的既有他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友谊,也有与他们之间的冲突。

"乔尔总是谈论如何淘汰老师,如何让孩子坐到电脑屏幕前,"教师联合会(United Federation of Teachers)主席迈克尔·马尔格鲁(Michael Mulgrew)说。

("教科书会导致课堂更大、老师更少吗?不会的,"克莱因说。)

美国教师联合会(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主席兰迪·温加滕(Randi Weingarten)说,克莱因现在在私营部门就职,他的一些倡议工作带来了利益冲突。去年,克莱因在其与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联合撰写的一份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报告中称,目前美国学校的状况是一个"严峻的国家安全威胁"。在周二举行的洛杉矶教育委员会(Los Angeles Board of Education)选举中,他为支持特定候选人的一个联盟捐赠了2.5万美元。(新闻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也为候选人捐赠了资金。)

"你不能一方面标榜自己的公民身份,大谈当前公立学校有多么糟糕,而另一方面又说,'哦,我有一种可以改善这种状况的产品,'"温加滕说。(她进一步说,她看到这些专门针对学生设计的设备拥有"真正的潜力"。)

Amplify公司发言人贾斯廷·汉密尔顿(Justin Hamilton)说,"乔尔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者",而且"还会继续支持候选人。"

在私营部门,担任新闻集团执行副总裁的克莱因也面临着融入默多克媒体帝国的挑战。该公司仍面临有关电话窃听的民事诉讼。

克莱因是在2011年1月加入新闻集团的。2010年,该公司以3.6亿美元收购了Wireless Generation公司90%的股权。Wireless Generation位于布鲁克林,是一家专注于为教师提供数据系统和评估工具的公司。

英国的电话窃听危机迅速波及新闻集团新开展的教育业务。2011年,纽约州审计部门以"对新闻集团的重大调查仍在进行且结果仍在披露"为由,拒绝了Wireless Generation公司一份2700万美元的合同

"我很担心他们追踪或利用孩子的信息,因为事实证明,他们在这方面并不是很值得信赖,"马尔格鲁说。

克莱因先生说,任何"引人注目的公司"在进入K-12领域时都会遇到挑战。"公司对电话窃听问题的处理得到了莱维森勋爵的高度赞赏,"他说,意指布莱恩·莱维森(Brian Leveson) 领导的调查组针对英国媒体伦理的调查。

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表示,Amplify平板电脑进入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所针对的是K-12课堂;该市场每年的传统教材费用约为30亿美元。

利用NBC新闻公司(NBC News)的材料,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旗下的NBC环球公司(NBCUniversal) 推出了一项名为NBC Learn的服务。苹果公司(Apple)已经向学校售出了数千台iPad平板电脑,而分析人士则认为K-12市场将会成为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和亚马逊(Amazon)的电子阅读器设备也都着眼于学校市场。

"从很多方面讲,Amplify在这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培生公司(Pearson)K-12技术集团执行长乔纳森·D·哈伯(Jonathan D. Harber)说。培生公司提供海量的数字课程,但它并未制造自己的平板电脑。

今年夏天,新闻集团被分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Amplify会划归出版部门,而该部门旗下的报纸如《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出版公司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将会为Amplify提供部分内容。

由于在新业务上的投资,该部门今年的运营亏损预计为1.8亿美元。

克莱因说,他希望Amplify平板电脑最终能够为该部门贡献40%的收入。Amplify的课程——包括视频游戏在内(其精巧程度不亚于Xbox上的任何一款游戏),预计还会贡献另外40%的收入。

"它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转变为读者,"汤姆·索亚游戏的制作人、曾在底特律一所公立学校担任教师的达米安·亚姆波(Damien Yambo)说。他补充道,这些游戏必须能够与"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分庭抗礼。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3月6日。

翻译:陈召强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上海滩升级版”,TTTT来了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上海滩升级版",TTTT来了
Oct 1st 2013, 01:03, by DESIREE AU

香港——有时候,取个正确的名号就能卓然出众。

拥有多个生活方式品牌的企业家邓永锵爵士(Sir David Tang)把自己的姓氏放在了"上海滩"(Shanghai Tang)品牌的英文名里。由他在1995年创立的这个品牌,是中国首家国际时尚和奢侈品公司。之后他又将自己的姓氏放在了高端餐饮品牌"唐人馆"(China Tang)的英文里,这家餐馆位于伦敦的多切斯特酒店(Dorchester),很快就会在香港开设分店。这两个品牌都是在向西方贩售他眼中的中式潮流。

但在为他最新的生活方式精品店命名的时候,邓永锵却突发奇想。

他解释道,这家计划在10月底开张的店铺名为Tang Tang Tang Tang(简称TTTT),是"上海滩升级版"。

现在,他正将目光投向东方,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中国25岁至35岁的年轻一代。

"在我看来真正激动人心的是找到合适的顾客,"他说,"而我瞄准的目标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中产阶级。这群人会成为最富裕的一群,而且他们当中很多人会有在西方生活的经历,他们会去寻找一个能代表自己理想的品牌,其实他们并不需要去芬迪(Fendi)或阿玛尼(Armani)那里。"

邓永锵说,把新店命名为TTTT的灵感,来自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Fifth Symphony)的开篇。他说,"我想要某种容易记住,并且有些趣味的名字。而除了那首'生日快乐'歌,《第五交响曲》大概是全世界最容易辨认的曲调。"

这家店铺将会陈设大约170件商品,其中的四分之一将是TTTT品牌的服饰,其余则是居家用具、小器件、小摆设,以及手提袋和相框等小东西。所有商品都是由一个12人组成的团队设计的,这个设计团队由邓永锵和他的妻子露西(Lucy)领导。

"我很善于观察,"他说,"我每两周就回一次中国,专门看人们在买什么。"

在人头攒动的湾仔,距离香港的中心商务区中环步行10分钟的地方,邓永锵选择了一栋有125年历史的小楼(这里曾是一家典当行)当做店面,其面积共有3500平方英尺,合325平米。这座中英建筑风格兼备的乳黄色小楼始建于1888年,楼中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餐吧,The Pawn。

TTTT的销售空间会分为起居室(配有壁炉)、餐厅,以及厨房和浴室,从而在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展示商品。

他说,"我想让人们来到这里,设想这些物品在他们家里的样子,我卖的是梦想。"说着,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工人们,后者正在铺设之字形灰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悬挂灵感来自中式卷轴的手工绣花墙纸。

邓永锵保留了高高的天花板和原有的骑楼式构造,这样一来,再添加上一些装饰性古董之后,这家店面就会呈现出很有格调的怀旧氛围。

他说,这个项目花费了18个月时间,初期投资600万美元。

邓永锵有着英国上层社会口音和空中飞人的生活方式,他或许就是TTTT最好的代言人。在他位于中环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他与凯特·莫斯(Kate Moss)、已故的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以及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等名人的合照。

邓永锵的祖父邓肇坚是香港最负盛名的慈善家之一。邓永锵曾在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就读,在香港社会举足轻重。他常以叼着哈瓦那雪茄的形象出现在照片中,这些雪茄都是他进口的,他有时还会穿着传统中式服装。

邓永锵早期的产业之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中国会(China Club),这个奢靡的私人俱乐部位于旧中国银行大楼的顶层,装修风格仿佛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豪宅,其中满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邓永锵表示,他在"上海滩"品牌上的经验让他有了一些收获。"上海滩"品牌已经在1998年出售给了奢饰品公司历峰集团(Richemont)。他说,"我创立'上海滩'时是把它当作时尚品牌,但是让人们穿上中式服装却并不那么容易。"

所以,对于TTTT,设计理念就会更多样,关乎他所说的"中国的符号",而不是"销售中国的设计"。

"我们会与能够改善我们产品的人合作,包括英格兰手工制做的皮具,捷克的玻璃器皿。TTTT会是一个具有中国气息的明智、有格调的品牌,"他接着说,"我们的定价很合理,可以把我们理解成对英国Conran Shop的回应。我们肯定会让人惊呼,'哇!'"

他已经在计划在伦敦开设第二家门店了,可能会是在骑士桥(Knightsbridge)或布朗普顿十字(Brompton Cross),那里会有很多中国游客购物。但他还没有在纽约开店的计划,因为"'上海滩'就在那个市场遭遇到了不少困难"。

五年后,他希望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店。不过他又补充说,人民币能自由交易之前不希望这样做。

邓永锵品牌的追捧者表示,看到两家"Tang"品牌的店铺同台亮相十分有趣。不过他坚称,二者并非竞争对手。

不过看到自己的姓氏出现在商店和餐馆的招牌上,他还是会很受用。"这样算自大吗?不算,"他说,"有理由自豪,就不算自大。"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