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乌克兰东部城市闹分裂,亲俄示威者要求公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乌克兰东部城市闹分裂,亲俄示威者要求公投
Apr 8th 2014, 10:06, by DAVID M. HERSZENHORN, ANDREW ROTH

莫斯科——周一,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密切关注下,东乌克兰城市顿涅茨克的几百名亲俄示威者宣布他们将成立一个独立共和国,并呼吁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总统向该地区派驻军队充当维和部队,尽管目前的局势还没有对该地区的和平造成威胁。

东乌克兰其他两个主要城市也爆发示威活动,要求就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举行公投。顿涅茨克及其他两个城市的示威活动似乎是由活动人士发起的,他们效仿了俄罗斯入侵、吞并克里米亚之前的事件。然而,目前没有直接迹象显示克里姆林宫(Kremlin)会接受这些请求。

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抗议活动就算不是克里姆林宫导演的,也是由它支持的政治戏剧,抗议活动能够帮助推动实现分析人士所说的俄罗斯的首要目标——破坏摇摇欲坠的基辅政府的稳定,阻止该政府进一步并入西方的轨道,促使莫斯科方面在5月的总统选举前,获得掌控乌克兰未来的影响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要求基辅临时政府采取一系列紧缩及金融改革措施,以此作为获得180亿美元(约合1118亿元人民币)贷款的条件,乌克兰急需这笔资金以避免出现财政违约。但东乌克兰的动乱致使措施的落实变得极为困难。

分析人士表示,抗议者本身或许是在设法刺激基辅方面做出暴力回应,希望为对这个国家进行克里米亚式的军事入侵提供借口,莫斯科方面认为乌克兰在历史上是俄罗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乌克兰当局似乎正在谨慎应对,但政府在周一晚间采取了几项强制措施。在哈尔科夫,他们将示威者从州政府大楼驱离,当时,抗议者投掷燃烧弹,一度引发大楼火灾。当地新闻机构报道称,第一场火已被扑灭,但至少有两人在政府大楼外与警方发生冲突时受伤。

在顿涅茨克,政府能够重新夺回对安全机构总部的控制权,但依然与占领州政府大楼的示威者保持对峙。周二清晨,仍有数千人坚守街头,该地区的形势依然高度紧张,存在暴力风险。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承认存在潜在危险,美国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称他在周一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V·拉夫罗夫(Sergey V.Lavrov)通电话时表示,如果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破坏乌克兰的稳定,俄罗斯会付出"更多代价"。

国务院女发言人珍·普萨基(Jen Psaki)称,克里在电话中表示,美国国务院正在关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卢汉斯克及马里乌波尔的亲俄抗议活动,并且越来越担心,国务院认为这不是"一系列自发事件"。

普萨基还表示,"他特别指出了最近在乌克兰工作的俄罗斯情报人员被捕的情况。"

奥巴马政府曾警告俄罗斯,如果俄罗斯进行军事或秘密干预,削弱乌克兰新政府的力量,美国准备施加额外制裁。克里在周一重申了这一点。

普萨基说,"他清楚地表明,如果俄罗斯进一步采取举措破坏乌克兰的稳定,俄罗斯将付出更大代价。"但她没有提供细节。普萨基表示,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及欧盟的官员计划在未来十天举行会晤,探讨乌克兰局势。

北约(NATO)最高指挥官菲利普·M·布里德洛夫(Philip M. Breedlove)上将上周表示,乌克兰边境约有四万名俄罗斯士兵,他们能够在接到命令后的12小时内入侵东乌克兰,而且能在三到五天内达到军事目的。

周一上午,乌克兰代理总理阿尔谢尼·P·亚采纽克(Arseniy P. Yatsenyuk)在基辅表示,"俄罗斯联邦(Russian Federation)正在编写剧本,目的只有一个:分离并毁灭乌克兰,将乌克兰转变成听任俄罗斯摆布的、受奴役的地区。"

拉夫罗夫等俄罗斯官员曾表示,他们不打算在东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俄罗斯外交部在周一下午发表声明,再次呼吁促使乌克兰实现联邦化,此举会大幅削弱基辅政府的力量,使其易受莫斯科方面的操控。

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就像俄罗斯多次指出的那样,如果乌克兰不进行真正的宪法改革,并在此改革框架下,通过联邦化进程,保证乌克兰各地区的利益、保持不结盟政策并巩固俄语的特殊地位,乌克兰就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

俄罗斯外交部否认俄罗斯与动乱有关,但周日晚间发生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汉斯克的示威活动似乎是组织有序的,而且与上个月获得俄罗斯支持的抗议活动的特征类似。

"不要再指着俄罗斯,将今日乌克兰的所有问题归咎于俄罗斯,"俄外交部称,"乌克兰人民希望听到基辅政府对所有问题的明确回答。现在是时候倾听这些正当要求了。"

就在东乌克兰爆发示威活动的几个小时之前,一名乌克兰军官在克里米亚与俄罗斯士兵对抗时被射杀。

乌克兰国防部发言人弗拉迪斯拉夫·谢列兹尼奥夫(Vladislav Seleznev)表示,斯坦尼斯拉夫·卡尔切夫斯基少校(Maj. Stanislav Karchevskiy)在与克里米亚西部新费德罗夫卡(Novofedorivka)空军基地紧挨着的军队宿舍被杀害,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住在那里。

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乌克兰军队不断撤离该半岛,乌克兰军官被杀事件属于罕见的致命暴力案例。

周一,路透社(Reuters)报道称,乌克兰国防部发言人谢列兹尼奥夫表示,这名乌克兰军人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克里米亚时,与俄罗斯军人发生了争吵。

Noah Sneider自莫斯科、Alison Smale自柏林、Michael R. Gordon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教会学校里的中国富家子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教会学校里的中国富家子弟
Apr 8th 2014, 08:43, by KYLE SPENCER

新泽西州韦恩——来到德保罗天主教中学(DePaul Catholic High School)成为该校2014届的一员时,王笛并不缺少国际经历。作为中国陕西一名石油企业高管的女儿,她曾参加过在日本举行的一个精英夏令营。她对法餐的美味有着直接的了解。她最喜欢的电影是《教父》(The Godfathter)。

虽然她有着见多识广的经历,却也对罗马天主教的教育知之甚少。今年18岁的王笛在学校的大堂上了她的第一课。抬头盯着木质十字架上钉着的消瘦的耶稣时,她被吓得倒吸一口气:"我的天哪!原来这就是天主教学校。"

她并不是唯一有此感觉的人。从威切斯特县到华盛顿州,教会学校对于中国房地产大亨、能源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的后代来说都极具吸引力。各个学校也在积极地招募这些学生,他们让招生人员飞到中国,聘请中介制作中文版本的学校招生宣传册,将引人注目的照片放上学校主页,照片中金发凌乱的美国学生和眉飞色舞的中国同学一同嬉戏。

在为学校注入国际多样化的同时,他们中的一些人还需要支付五倍于当地学生的学费,这也帮助因为入学数量骤减而经历财政重创的学校脱离了困境。

如今德保罗的625名学生中有39人来自中国。除了像化学、欧洲历史、工作室艺术和合唱团这类课程外,他们还要修神学,主持基督服务团聚会,并参加每月的弥撒。他们在弥撒中可以到神坛前接受神父的祝福,但因为他们并没有受过洗礼,所以不可以领受圣饼。

在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市的马奎特天主教高中(Marquette Catholic High School),20位中国学生住在维多利亚式的砖房和附近的马车房里,这些房舍最近刚刚整修过,以容纳学校正在扩张的国际生项目人数。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附近的墨尔本中央天主高中(Melbourne Central Catholic High School)有60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将近10% ,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中国。

"学生们现在不仅仅去大城市,"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国家天主教教育协会(National Catholic Educational Association)主席(Robert R. Bimonte)说,"他们还去乡村、郊区和小城镇。"

学校并不强求学生皈依天主教。但几位学校工作人员说,学生必须在祈祷过程中保持尊重的态度,参加必修的神学课,并且按规定履行基督服务,比如在教堂的地下室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家教,或者在天主教施食处为穷人服务。

而适应是双方的。纽约州索莫斯的肯尼迪天主教高中(John F. Kennedy Catholic High School)的学生有9%来自中国,他们举行的糕点义卖包括杯形蛋糕和番石榴口味硬糖。国际友谊俱乐部中的学生用圣诞花环和中国春节的红灯笼布置学校。

校长马克·威兰科特(Mark Vaillancourt)神父半开玩笑地说,北京已经成为了在布朗克斯、普特南和威切斯特县之后,他的第四大招生区域。

有了国际学生所缴纳的学费,他完成了学校电脑教室的升级、完成了体育馆的修缮、安装了LED灯和新的天花板瓷砖,并且将更多的当地学生纳入了奖学金的候选名单。

中国学生需缴纳的学费为4.75万美元(约合30万人民币),是当地学生的5倍多。差额一部分是因为食宿以及像保险一类的服务,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威兰科特神父说高学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学生的父母并不在资金筹措上提供帮助和贡献,并且他不认为这些学生在日后会是积极回报母校的校友。

除了帮助他们各自的学校完成更新外,他说他们还在教会和这些前途无量的中国青年之间尝试建立积极的关系。

"你总是希望能成为宣扬信仰的使者,"他说。

与其说富裕的中国家长是在寻求天主教教育,不如说是在寻求美国教育,帮助他们的孩子在美国就读大学,躲避中国的教育体制,许多人形容后者考试负担沉重、淘汰机制粗暴。近年来世俗的私立学校也一直大力在中国招生。

就读于约翰·F·肯尼迪高中的高三学生王家成(音译)来自沿海城市宁波。他说他离开中国是为了在人文和科学方面获得全面的教育。他说,"我想有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包括打鼓和唱歌。他说,学校的宗教背景在择校时几乎没有起到什么影响,不过他现在发觉学校每天的祷告能给人安宁。现在,他有时也会在睡前独自祈祷。

"我相信科学,"王家成说。"不过现在,我好像一半是基督徒了。我开始相信上帝这套说法了。"

他在中国的母亲李琦君(音译)接受了电话采访。在被问到是不是相信儿子会皈依时,46岁的李琦君用普通话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事不会发生的。"

至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完全没有,"她说。"我是个党员,共产党员。"

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亚洲研究项目主任安娜·孙(Anna Sun)表示,就读教会学校的中国学生可能会认同基督教传统,甚至受到打动,不过不认为需要做常规意义上的皈依。

"这不像在西方,一个人要么是天主教徒,要么是新教徒,但不能两者都是。但在中国,多数人与宗教的关系更为灵活,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中国宗教并非一神教。"

中国基督徒的人数相对较少,但在增多。部分原因在于,尽管政府对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存有戒心,但地下教会仍然生存了下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5%的中国公民自称是基督教徒,不到1%自称天主教徒。

帮助中国学生就读外国学校的招生人员和留学中介说,他们不会特别强调天主教学校的宗教特征,而是突出他们认为对今天的中国家庭更为重要的因素,用"基于价值观、有使命感"这样的措辞强调天主教教育的特质,同时也强调安全和管理。

布鲁克林本森社区(Bensonhurst)主教科尼高中(Bishop Kearney High School)现在大约有30名来自中国的学生。该校的国际招生人员巴拿巴·陈(Barnabas Chan)每年冬天都会到昆明、广州和珠海出差,在各个中学,以及进出口巨擘、科技产业高管宽敞的家中会面交谈。他说,家长并不会在教会学校和世俗的私立学校之间做太多区分,所以他不会"主动提这个"。

两年前抵达德保罗时,王笛和其他26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开始上课前,经过了为期三周的培训。

他们拿到了一本宪法和独立宣言的入门读本,吃了披萨,参观了附近的社区,还补习了英语。之后就开始学习天主教知识。

该校历史教师及暑期项目主任贝萨妮·杜安-达克斯(Bethany Duane-Dacles)说,课程中包括视频、PPT演示文稿,以及玫瑰经念珠等物品。学校会向学生们教授基本的知识:摩西十诫、教会圣统制、如何阅读圣经、如何划十字等。

她说,"要是不知道耶稣是谁,还是挺困难的。"

在棘手的问题上,神学教师们常常会一带而过。教会对堕胎的立场就是这样一个领域,中国政府在堕胎问题上的立场与教会截然相反。

王笛打算在美国读大学。她说自己喜欢学习教会信条的过程,她总结道,这些信条意味着"要做好事,不要做邪恶的事。"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她身着德保罗中学的黑色抓绒衫说,她的兴趣并没有继续深入。她还是打算接着当无神论者。不过她现在仍时不时会祈祷。"感谢上帝,"她低声对自己说,"有这么美好的一天。"

Jeffrey E. Singer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寻找失踪客机考验各国技术极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寻找失踪客机考验各国技术极限
Apr 8th 2014, 07:27, by KEITH BRADSHER

香港——像节拍器一样的脉冲信号显示,马航370航班的飞行数据记录器可能位于印度洋东部海面下2.8英里(约4.5千米)处的阴暗深处,那里的水压超过每平方英寸三吨。其底部甚至比大西洋中脊附近的一处砂质平原还深四分之一英里;将近三年前,法航447航班的黑匣子就是在巴西海岸外的那处砂质平原发现的。

这只是寻找和搜集370残骸所面临的巨大障碍中的一部分。这架波音777于一个月前失去联系,机上搭载着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

虽然一名澳大利亚官员称这些ping信号是370航班搜索工作中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的线索",但专家们说接下来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目前还不能确定信号是从水下的一个黑匣子发出的,而且370航班黑匣子的电池所剩电量不多,继续发出信号的时间相当有限。即使这些信号来自370的黑匣子,在海洋的底部寻找残骸可能也需要数周或数月时间,到那时,这架飞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谜团才会开始逐渐揭开。

如果拖曳式的脉冲信号来源探测器可以找到黑匣子的可靠位置,美国的一个遥控水下声纳仪最早将于本周二放入水下,搜寻飞机的残骸。澳大利亚官员说,如果声纳仪识别出疑似残骸物,潜水器就会被拉上去,重新装上一个拍摄特写影像的摄像机,之后被送回深海。

但是该位置估计约有1.5万英尺深,已经是潜水器标称作业深度的极限。"那恰恰是我们潜水深度的极限,如果370在水下更深的位置或者出现其他一些情况,我们就可能受到设备性能的束缚,"退役空军上将安格斯·休斯顿(Angus Houston)说。他曾经是澳大利亚国防军负责人,目前在主持370的搜索工作。

拖曳式ping信号来源探测器实际上是一套功能强大的麦克风,用一根几英里长的电缆拖曳着穿过海水深处,在相当于是海面下的"回声峡谷"里工作。水压、盐度和温度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声音以无法预测的方式反弹,与声音在空气中通常沿着直线传播的方式不一样。

"它会引发衰减,也会导致声波弯曲——有时会弯曲90度,"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准将彼得·利维(Peter Leavy)说,他正在协助领导370的搜索工作。

尽管问题如此复杂,负责搜索行动的官员们本周一还是比过去几周更加乐观了一些。周日下午,操作拖曳式探测器的澳大利亚船只"海盾号"(Ocean Shield)在一段航程中听到了一个稳定的ping信号,长约2小时20分钟。

调头航行之后,海盾号又听到了13分钟ping信号,而且来自两个不同的位置,这与失联飞机上有两个黑盒子的情况相吻合。让ping信号来源探测器调头非常吃力,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因为必须先收回探测器,然后船只才能进行180度的大转弯,之后再把探测器沉入海水深处。

水下噪音的折射可能会使一个原本简单的过程变得复杂。拖曳式ping信号来源探测器可以识别声音发出位置的罗盘方位。当探测器被拖曳着移动时,一个声源的方向会逐渐改变。

而后,设备的操作人员根据听到每一个声音时定位仪所在的位置,以及声音达至定位仪的角度,在地图上计算出一系列直线。"当这些直线相交时,如果相交的次数足够多,你就能得到一个相当有把握的定位,"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一位发言人威廉·J·马克斯中校(Cmdr. William J. Marks)说。

但是周一海洋盾初次经过该区域时,船上的搜索组没能重新定位到信号。搜索人员希望能重新建立通讯,因为名为蓝鳍-21(Bluefin-21)的水下声纳仪的水平量程比拖拽声波定位仪还要短。

"假设我们无法重新获取信号,无法得到黑匣子的一个理想定位,"马克斯说,"那么,在一个我们不是很确定的位置使用蓝鳍将是极为困难的。"

时间对搜索人员也不利。按照设计,黑匣子上的电池能维持30天,从飞机消失到现在已经31天过去了。专家说这些信号不会一下子都消失,而是会渐渐减弱,直到完全听不见。

然而有迹象表明,黑匣子的信号直到上周日仍然很强劲。第七舰队在一份声明中说,拖拽声波定位仪最初仅在1000英尺深的地方就探测到一个信号,并表示一个在深海海底的黑匣子,发出的信号能到达这么浅的地方是不寻常的。

在周一下午关于信号的声明中,最大的惊喜之一就是拖拽定位仪居然能有收获。自从上周日收获最初的声音信号,本次印度洋搜索启用这种设备才三天。

负责组织工作的澳大利亚联合机构协调中心(Joint Agency Coordination Center)在周一上午说,本次搜索行动已经覆盖了一片面积23.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拖拽定位仪的移动速度最多只有3节,约合每小时5.6公里,移动时覆盖宽度为两英里,每小时只能探测七平方英里的面积。

考虑到定位仪最初在那么浅的地方收获到信号,对于飞机的可能位置,也许海洋盾的船长所掌握的信息不仅限于已公开的这些。

英国表示已经派出一艘核潜艇协助搜索。美国在原则上不会公布潜艇的位置。和深海研究潜艇不同,美国海军没有公开其攻击型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但其网站上称这些潜艇可以下潜至少800英尺。

对于美国是否在已公布信息的基础上,向澳大利亚提供更多的数据,马克斯拒绝置评。

中国在周六宣布它的其中一艘舰艇"海巡01轮"探测到了信号。但是中国使用的方法是由海员手持海事声纳仪在船只两侧探测,这引起了海洋学家和其他搜索专家的质疑,尤其是考虑到这艘中国船只距离海洋盾两次发现频繁信号的地方有375英里。

澳方搜索行动主管休斯顿说,也会在中国船只所在位置展开仔细的调查。

Kirk Semple自马来西亚吉隆坡,Chris Buckley 和Michael Forsythe自香港,Michelle Innis自澳大利亚悉尼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台湾学生宣布将停止占领立法院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台湾学生宣布将停止占领立法院
Apr 8th 2014, 07:52, by 王霜舟

台湾的示威者周一表示,他们将于周四结束对立法机构的占领;为了抗议台湾政府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贸易协议,示威者占领立法院已超过三周。

这一决定说明,此次抗议将有可能得到和平解决。这次由学生领导的抗议运动迫使法院关门,致使多达50万人走上街头表示支持,并且给马英九六年的执政生涯带来了最重大的政治危机。

"很多人说,走出议场,我们是不是就失去了监督的筹码?"学生领袖之一陈为廷在宣布结束占领立法院决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但事实上,如同我们所说的,我们所获知的动能,已经足以让这个运动,从学生运动,变成一场遍地开花的全民运动。"

马英九在周一晚上发布的一份书面声明中说,"学生们最终决定退出议场,让国会恢复正常运作,审议民生法案,这也符合了绝大多数国人的期待。"

在抗议者决定结束静坐抗议的前一天,立法院院长王金平(Wang Jin-pyng)来到被占领的立法院,作出了一项关键性让步。他说,在立法院继续审定贸易协议之前,应该通过一项法案,根据该法案,议员将对与中国大陆的各种协议进行更严格的审核。作为院长,王金平负责组织不同党派召开会议,这是组织立法程序的有力工具。

由于执政党国民党的一名议员跳过之前承诺的逐条审核,把该贸易协议直接交由立法机构批准,大约200名学生和活动分子于3月18日突然占领了立法院。从那时起,抗议者便一直留在那里,有时门外还会涌来大批支持者。在3月30日的抗议中,共有多达50万人前来表示支持。

示威者批评执政党国民党违背审核承诺,试图强行推动该贸易协议的通过。许多人都已表示担心,这个即将对海峡两岸投资开放数十个服务行业的协议会对台湾企业造成损害,并增加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中国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

示威者要求撤回该贸易协定,同时通过一项新法律,允许加强对类似协议的监督。马英九拒绝取消贸易协议,但表示支持加强监督的立法。马英九还呼吁尽快通过与北京签署的该协议,但如果先着手进行有关监督立法事宜的谈判,通过该协议的进程不可避免地会被放缓。

周日,部分国民党议员谴责王金平的声明,称其未与该党的立法核心组织商议便做出了该声明。王金平被认为是一个温和派人物,能够跨越党派界限。他也是总统的对手。去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试图解除王金平的立法院院长职务,并开除其党籍,但被遭到了法院命令的制止。

反对党民进党(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主席苏贞昌(Su Tseng-chang)对王金平向学生做出的妥协表示赞扬。带头的学生抗议组织黑色岛国青年阵线(Black Island Nation Youth Front)周日发表了一份声明,对王金平的示好姿态表示欢迎,称他们希望他"继续积极体察和回应民意"。

周一,23岁的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社会学研究生吴程程(音译)在立法院外冒着小雨观看了新闻发布会。那里的一个大屏幕正在向聚集的数百民众播放新闻发布会。过去20天里,吴程程用了许多时间来组织一个室外舞台上的发言人和表演者,担任着一场街头级别的服贸协定讨论主持人。

"大家早就在讨论离开了,"她说,"我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退都一定会有很多人有不满的声音。"

她指出,最近几天支持者人群的规模减小了,而王金平的探访制造了结束占领的机会。

"其实我们在现场很累,所以我称不上支持不支持,"吴程程说,"我只想下一步离开这里可以再做什么其他事情。"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民政部号召清明祭扫勿忘革命先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民政部号召清明祭扫勿忘革命先烈
Apr 8th 2014, 06:28, by 狄雨霏

"清明节到了,我们满怀无尽的思念,"一条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手机短信中写道。在传统的清明节到来之际,这条信息不请自来地出现在许多中国人的手机上。今年清明节,周一是法定假日,构成了一个三天的长周末。

清明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其字面意思是"清洁而明净",人们在这一天会为亲人扫墓,祭拜祖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政府不鼓励这类传统,清明假期逐渐被废除,直到2008年才重新成为全国性假日。

今年,从这条短信和一系列媒体报道来看,中国政府似乎在努力让人们"思念"中国共产党的正统信仰。这些报道用文字或照片呈现了全国各地烈士公墓的大规模"红色祭扫"活动,包括在八宝山——已故中共领导人和革命者的主要公墓。官方媒体刊出了亲友、学生等人为死去的英雄敬献鲜花、行礼、演奏小提琴的照片,这显示政府正努力在深厚传统和政治正确之间建立联系。

在无数民众为亲人扫墓、献花、燃烧纸制iPhone等祭品、鞠躬敬礼的日子里,民政部在短信中表明了意图:

"缅怀革命先烈,勿忘英烈壮举,弘扬民族精神,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一句祝福更针对普通人:"祈福社会大众幸福安康。"

国有新闻媒体刊登了多篇关于大量扫墓者前往烈士公墓的报道。

与此同时,新京报报道说,北京的党员干部得到警告,墓穴占地不得超过一平方米。

据《新京报》报道,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周五提出了"四禁止"的要求,即禁止大操大办、禁止迷信活动、禁止乱埋乱葬、禁止超标建墓。

这个要求与习近平在党内打击贪污腐败、特殊待遇和铺张浪费的大规模行动是一致的。这些现象正在令共产党失去民心。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日闹别扭,美国表态支持盟友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Build an Online Store

Over 80,000 ecommerce brands trust Shopify. Get started with a 14 day free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中日闹别扭,美国表态支持盟友
Apr 8th 2014, 05:49, by HELENE COOPER

东京——首次以国防部长身份访问中国的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发现自己身处一场争论的中央。这样的争论如果出现在讲述中学社交圈子的电影《贱女孩》(Mean Girls)当中,也不会显得不合时宜。

中国将首次举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Western Pacific Naval Symposium),该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参与者为太平洋沿岸国家。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在海军圈子里被称作WPNS,成员国当中有美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和许多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

在这种会议上,东道国常常会举办一场国际海上阅兵式,来访的国家可以在阅兵式上展示自己的舰船,炫耀一些精良的硬件。这种阅兵式可以成为一场令人震惊的战舰、驱逐舰和导弹巡洋舰展览。2008年韩国举办论坛会议时,美国派出了"乔治·华盛顿号"(George Washington)航母、"考本斯号"(Cowpens)导弹巡洋舰和"约翰·S·麦凯恩号"(John S. McCain)驱逐舰参加阅兵式。

今年,东道国中国邀请了论坛的所有与会国参加在青岛举行的阅兵式——除了日本。

"这完全像是在中学一样,"美国一名高级国防官员说,"我们的感觉就像,'真的吗?你要那么做吗?'"因为无权公开讨论此事,这名官员要求不具名。

因此,在哈格尔访华前夕,五角大楼官员宣布,如果日本不能参加阅兵式,美国也不参加。五角大楼称,美国会出席会议,但海上阅兵式上不会出现美国船只。哈格尔在访问中国期间将前往青岛。

"截至目前,我们仍不打算派美国船只参加,"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在一份措辞谨慎的声明中说,"WPNS是一个重要的多边舞台,提供了一个兼容并蓄、富于合作精神的建设性论坛,可以促进各国海军之间的合作。"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小心协调日本和中国之间的争端,但最近几个月里,事情似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去年年底,中国宣布其"防空识别区"使其有权对靠近东海一些无人居住岛屿的航空器进行识别,甚或采取军事行动,由此引得整个太平洋地区一片哗然。东海那些岛屿在日本被称作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在中国被称作钓鱼岛。这些岛屿处在日本的控制和管辖下,但中国声称拥有其主权。

日本拒不承认中国的领土要求,美国也一直不事先通知便派军机飞往该识别区,表示无视中国划设的识别区。

2月,美国太平洋舰队(United States Pacific Fleet)情报和信息行动主管詹姆斯·法内尔(James Fanell)上校称,中国正在训练军队,使之具有在东海与日本进行"短期激战"的能力。其他一些美国官员越来越担心地注意到了中国的军备建设,以及他们所称的中国军方领导人缺乏透明度的情形。

哈格尔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中国,访问的第一站是中国三支海军舰队其中一支的母港青岛。美国国防部官员称,哈格尔届时将参观人民解放军的航空母舰,成为被中国批准登舰的第一位外国访客。哈格尔的前任利昂·E·帕内塔(Leon E. Panetta)于两年前访华时,中国带他参观的也是青岛。

现在,中国将向美国展示其航母,这与帕内塔2012年受到的待遇相比又进了一步。不过,有件事情没有变;与帕内塔访华时一样,与哈格尔同行的记者不能登舰,只能转而参观当地的一个啤酒厂。

周日,与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Itsunori Onodera)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哈格尔的言辞似乎表露了对中国的愤怒。

"我要与中国人谈谈,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尊重邻国,"他在指责中国并敦促中国负责地使用其"强大力量"时说。他还说,"你不能满世界地重划疆界,用武力、压迫或恐吓来损害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管对方是太平洋小岛,还是欧洲大国。"

美国国防部官员称,哈格尔并不打算在与中国官员谈话期间正式提出海上阅兵式相关事宜,但他们认为,此事还是可能被提上议事日程。

亚洲专家表示,中国政府不希望日本舰队参加海上阅兵式,原因之一是日本曾在二战时占领中国。但这些专家也提醒大家注意,中国近来发起了国际性的公关运动,意在加大对日本的谴责力度。数十名中国大使都在写给各国报纸的信中对日本表示了批评;在其中一封信中,中国驻英国大使还将日本比作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当中的魔头伏地魔(Lord Voldemort)。分析人士称,不邀请日本舰队的做法不过是中国目前反日运动的最新举措而已。

在东京,美国选择与日本站在一边,拒绝参加海上阅兵式,这一决定受到了热烈欢迎;分析人士称,日本越来越担心美国没有勇气与日本一同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此举可以减少日本的担心。

"这是回应日本担忧的非常积极的一步,"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安全与国际研究负责人道下德成(Narushige Michishita)说。"日本认为,这个决定是美国发出的一个讯号,说明其威慑力仍然值得信赖。"

然而"这种针锋相对的举动表明,美国正在被卷入中日之间日益升级的争端之中,"东亚研究专家、马里兰州华盛顿学院(Washington College)政治学副教授安德鲁·奥罗斯(Andrew Oros)说。"这看起来或许不相干,但却可以说明,表层问题如何体现了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亦即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深层严重问题。"

Martin Fackler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希望与中国开诚布公谈网络安全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希望与中国开诚布公谈网络安全
Apr 8th 2014, 04:48, by DAVID E. SANGER

华盛顿——周一,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抵达北京。在他来访前的几个月,奥巴马政府秘密为中国军方领导层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吹风会,吹风会的主题是一个官方很少公开谈论的话题:国防部保护美国网络不受攻击及利用其网络技术来对付中国等对手的新战略。

美国计划在2016年年底前将美国网络战士的人数增加两倍多,增加到6000人,此次吹风会的目的在于减轻中国对这些计划的顾虑。美国的网战部队将包括一些新队伍,国防部计划将这些队伍部署到世界各地的军事作战司令部。但是,美方还希望借此促使中国为美国政府召开一次类似的吹风会,介绍人民解放军一些部队的情况;据信,美国企业和政府网络所受到的越来越严重的攻击就是由这些部队实施的。

截至目前,中方尚未举行类似吹风会——哈格尔计划周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这一点。

哈格尔及其顾问担心,中美两国间网络攻击和反击迅速升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高级国防部官员称,前述努力正是为了阻止此类情况发生。目前,中国扩大了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主张,并划设了一个新的防空识别区,相关地区的紧张程度日益升级,在这样一个时刻,网络攻击问题也变得尤其突出。美国官员在采访中表示,冷战时期美国也曾与苏联进行信息交换,以便让双方都看清针对对方部署核武器时的"红线",这些最新举措正是受到了这种做法的启发。

"回想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一名国防部高级官员称。那时候,美国"每天都会受到攻击,"他说,"我们最不愿意的就是误读某次攻击,由此将局势升级为一次真正的冲突。"

哈格尔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奥巴马总统曾向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美国受到了大量源自中国的袭击,自那以后,美国反而受到了更大力度的攻击。其中大多数攻击的目标仍然是从硅谷、军事承包商和能源企业窃取技术及其他知识产权。据信,许多攻击都与人民解放军的网战部队有关,攻击行动的主使则是国有或与国家有关的中国企业。

"对于中国人而言,它首要的角色并不是军事武器,而是经济武器,"前国防情报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网络专家劳拉·加兰特(Laura Galante)说。她现在在为火眼(FireEye)的麦迪安(Mandiant)分公司工作,许多网络安全公司都以抵御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以及犯罪组织和黑客的袭击为己任,火眼公司的规模居这些公司前列。

政府官员承认,首次以国防部长身份访华的哈格尔将很难说服中方,情况远比去年复杂。国防部计划于未来五年内在网络技术方面投资260亿美元(约合1615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防卫军方的网络,还有数十亿将用于研发攻击性武器——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更隐秘的情报机构行动的预算。在国防开支整体缩减的情况下,网络技术与无人机和特战部队(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一起成为了得到更多投资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

此外,关于美国自己对网络武器的关注的信息——其中包括由美国领导的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以及前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携走大量材料后披露的该局文件——详细讲述了美国对中国的一些目标实施情报世界所谓"网络利用"的力度。

《纽约时报》和德国《明镜》杂志(Der Spiegel)报道称,美国侵入了中国网络和电信巨头华为的网络,报道促使习近平在两周前的海牙会议上向奥巴马提出了此事。对华为的攻击名为Operation Shotgiant,旨在确定该公司是否是军方的幌子,同时也是为了了解如何进入华为的网络,以监视伊朗、古巴、巴基斯坦等购买中国制设备的国家,或对其发动网络攻击。相关文件披露的其他网络攻击主要集中在入侵中国主要的电信公司和无线网络,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及中国最敏感军事单位使用的无线网络。

奥巴马曾告诉中国国家主席,美国和中国不同,没有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窃取企业数据并将其提供给自己的公司。奥巴马的一名助手后来告诉记者,美国的监视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需要"。但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合为一体的中国而言,这一论点几乎没有什么说服力。

"我们一度以为自己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但我们显然没有,"奥巴马政府的一名高官说。

正因如此,前述的情况披露改变了五角大楼和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官员与中国相关官员之间的磋商。磋商是通过低调的会谈进行的,旨在让中国和美国建立起一名官员所说的"对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共识"。

向中国介绍美国军方网络武器使用战略的决定引发了争议,重要原因之一是奥巴马政府几乎从未向美国公众介绍过此类情况,尽管民众可以从高官的声明,以及奥巴马2012年签署的有关此类活动的详尽"总统决议令"(Presidential Decision Directive)中拼凑出该战略的一些内容。(白宫当时公布的是已解密的部分内容;斯诺登公布了整份文件。)

一周前出席首基思·B·亚历山大上将(Gen. Keith B. Alexander)的退役仪式时,哈格尔间接提到了该战略。亚历山大上将是首位同时指挥NSA和军方网络战司令部(Cyber Command)的军官,于上周被海军网络司令部负责人迈克尔·S·罗杰斯上将(Adm. Michael S. Rogers)取代。罗杰斯曾发挥关键作用,建设起了一支由能与传统海军并肩进行网络战的专家队伍。

"美国不希望将网络空间军事化,"哈格尔在马里兰州米德堡的前述退役仪式上说。他接着描述了一项针对其他国家"最低限度使用"网络武器的战略。他的声明旨在向其他国家——不仅仅是中国——保证,美国不会常规性地针对它们使用规模日益扩大的网络武器。

五角大楼发言人、海军少将约翰·柯比(Rear Adm. John Kirby)表示,在北京,这位国防部长"将向中方强调,我们的军队将尽量做到透明,同时也希望他们做到同样的公开、透明和克制"。

中美两国的专家指出,哈格尔上周的声明漏掉了很多东西。美国对网络进攻行动和远为常见的借助电脑的间谍活动进行了区分,前者的例子之一是破坏了伊朗核计划中大约1000台离心机的那次网络攻击,后者则类似于为了搜集潜在对手的信息而对中国进行的监视。对伊朗的那次攻击是美国对他国最著名(至今仍未承认)的网络攻击。

"显然,网络空间已经军事化了,因为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将网络用于军事目的的行为已经持续了15年,"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专家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说,"中国也在多年前就拥有了进攻能力",另有"十多个国家承认,自己正在开发网络武器"。

翻译:陈柳、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线粒体狂人”触怒美国生物伦理学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线粒体狂人"触怒美国生物伦理学界
Apr 7th 2014, 23:36, by SABRINA TAVERNISE

俄勒冈州比弗顿——对大多数人而言,"线粒体"不过是一个隐约熟悉的词,是许久以前高中生物课上的一个测试答案。可是,对舒凯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而言,这种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内的神秘的能量生产者足以让他沉迷一生。

"我的同事说,我就是一个'线粒体狂人',我眼里只有这一样东西,"他最近这样说道。当时他正在自己位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简朴而整洁的办公室里,面带微笑。"或许他们是对的。"

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无法正确发出米塔利波夫博士的全名,他的口音听上去就像是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电影中的反派。52岁的他因为改进了世界上最小型的一种手术而撼动了遗传学界,那就是把人类卵子的细胞核剥离出来,放进另一枚卵子中。这名出生在前苏联的科学家已因此触怒了生物伦理学家,并受到联邦监管机构的调查。

这个过程是为了帮助女性怀上不会遗传自身细胞线粒体基因缺陷的孩子。这种突变相当罕见,但它们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包括神经损伤、心力衰竭和失明。美国新生儿中患有遗传性线粒体疾病的比例大约为4000:1;现在这类疾病还无法治愈,几乎没有患者能活到成年。

线粒体有自己的基因组,只遗传自母亲一方,携带线粒体突变的女性自然极不愿意把它们遗传给自己的孩子。米塔利波夫博士的这种操作,能够把这些女性卵子的核取出,再放入捐献者已经去核的卵子中,而后怀孕。有缺陷的线粒体漂在卵核外的细胞质中,会被排除在外。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教授道格拉斯·C·华莱士(Douglas C. Wallace)说,"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他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天才。"

不过,由此诞下的婴儿会携有三名父母的基因物质,即母亲、卵子捐献者和父亲,这一后果受到了伦理学家的强烈谴责。

上个月末,这种担忧在全国上下引发的指责声,使得人们将目光聚焦到马里兰州郊区的一家旅馆。在那里,米塔利波夫博士试图劝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召集的专家小组相信,这种已在猴子身上率先经过试验的操作,已做好进行人体试验的准备了。

一些人对官员们说,这项技术可能会把新的基因突变引入人类基因库。另外一些人则警告称,该技术日后可能会被用于一些在道德上模棱两可的领域,基因与社会中心(Center for Genetics and Society)执行董事玛茜·达诺夫斯基(Marcy Darnovsky)说,也许,它会被用于"制造带有特定性格特征的孩子"。

回到办公室的米塔利波夫博士对这些警告不屑一顾。他指出,线粒体DNA只由37个基因组成,它们指导着细胞产生能量所需的酶和细胞分子的制造。它们和眼睛、发色等人体特征毫无关系,此类编码存于细胞核内。

米塔利波夫博士说,"总有人试图搅局。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以批评我为业。"他是一名美国公民,在现为哈萨克斯坦领土的地方长大。

美国不是唯一正在考虑线粒体置换技术的国家。在英国,政府已经公布了一份规章草案,用于管理人体临床试验。如果议会通过该草案,那么此类目前仍被禁止的试验可获准推进,不过,任何临床应用都必须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

随着研究人员开始怀疑有缺陷的线粒体是更多疾病的诱因,米塔利波夫博士在考虑,是否能够置换掉这些线粒体。

科学家们早就试验过通过混合三个人的基因来创造新生命。15年前,新泽西州的研究人员曾从捐献者的卵子里抽取一点细胞液,注射到有生育问题的女性卵子中。这些在克隆羊多利(Dolly)出生后不久进行的试验,引发了轩然大波,以至于FDA最终告诉研究人员,在没有获得特别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不可再从事此类试验。

米塔利波夫博士没有放弃。全美一共有八所相关研究机构,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s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是其中之一。在那里,他花了多年时间完善用捐献线粒体来制造猴子卵子的技术。他劝说软件开发商调整了某种软件,实时观测所需的显微手术。由于人类双手不够灵巧,他们研制了特殊的显微镜,以便人手能通过操纵控制杆来完成手术。这些控制杆看起来好像头朝下的手电筒。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资深副校长丹尼尔·M·多尔萨(Daniel M. Dorsa)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他埋头苦干,通过细心钻研终于发现了关键所在。"

2008年,他在一间黑暗闷热的实验室里取得了成功。2009年4月24日,两只置换了线粒体的孪生雄性恒河猴米托(Mito)和特拉克(Tracker)出生了。之后,米塔利波夫博士对这项技术做出了一些调整,把它复制到了人类卵子的置换中。由于联邦法规禁止进行基因控制,这些卵子未获准继续长大成熟。

他的研究引来了持续的指责。基因中心的达诺夫斯基说,"这套技术如果实施,会越过一条非常明显的界线。"

她说,目前的目标,即线粒体置换,范围可能非常狭窄,但米塔利波夫博士的基因技术可能产生更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这样的情形:科学家们和各国政府"争相改进后代",比如创造出永远不需要睡觉的士兵。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3月18日。

翻译:张薇、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并非凡事都是第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并非凡事都是第一!
Apr 8th 2014, 00:06, by 纪思道

我们这些美国人从小就自夸我们是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最富有的国家,最自由和最幸福的国家。

严格来讲,挪威人均财富比我们多,日本人寿命比我们长,这没错,但全世界都在看NBA,为凯蒂·佩里(Katy Perry)所倾倒,用iPhone在Facebook上发帖,在我们的航空母舰之前颤栗,把一切罪责推给中情局(CIA)。我们是第一!

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确是无可非议的第一,但在一项新近得出的132个国家宜居程度的重要排名中,美国第16位的排名是发人深省的。如此平庸的表现是因为,我们没能把经济和军事优势转化为普通国民的福祉。

在社会进步指数(Social Progress Index,简称SPI)排名中,美国在获取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优异,但医疗排第70,生态可持续性排第69,基础教育是第39,饮水和公共卫生获取是第34,个人安全是第31。甚至连获取手机和互联网方面,美国的排名都是令人失望的第23位,这跟五分之一的美国人缺乏互联网接入有一定关系。

"一个拥有硅谷的国家,信息获取渠道匮乏方面却亮红灯了,真是不可思议,"本次排名的负责人、社会进步促进(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组织执行董事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说。美国在对无人机的投资上的表现,要比对下一代的投资强,而对社会服务的削减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在本次SPI排名中,新西兰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瑞士、冰岛和荷兰。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人均财富都少于美国,但似乎更擅长满足其国民所需。

SPI为哈佛大学(Harvard)知名商学教授迈克尔·E·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发明,此前他还参与了"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的编撰。波特是一名共和党人,目前为止他的研究方向一直是经济计量。

"对我来说这就像一段旅程,"波特对我说。他说他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支撑:税收政策和法规会影响经济前景,但教育、医疗和社会包容度一样可以。

因此波特和一个专家团队用了两年时间来编制这个指数,它是以巨量的数据作为基础的,反映了自杀、物权、学生出勤率、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态度、女性的机会、宗教自由、营养水平、电气化等等方面。

很多支持共和党削减联邦医疗补助(Medicaid)、食品券和公共服务的提案的人相信,这样的削减有助于提升美国的竞争力。从这份报告上看,情况似乎恰恰相反。

爱尔兰人在19世纪纷纷逃往美国寻找机会,如今这个国家排在第15位,比美国的排名要高一位。此外爱尔兰还在"机会"这一门类中领先美国。

加拿大排在第七,是G7国家中排在最靠前的,此外德国在第12,英国在第13,日本第14。

倒数第一给了乍得。再往上是中非共和国、布隆迪、几内亚、苏丹和安哥拉。

波特教授指出,"阿拉伯之春"国家有一些存在已久的问题,这导致它们在"机会"类的评比中表现糟糕。如果这一点如他所料是动乱的一个先兆,那么俄罗斯、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就要小心了。它们在"机会"类的评分都不高。

相比之下,有些国家却得到了超出自身实力的成绩。哥斯达黎加的表现,比一些富裕得多的国家要好,菲律宾、爱沙尼亚和牙买加也是。在非洲,马拉维、加纳和利比里亚最抢眼。孟加拉国(第99)比更富有的印度(第102)靠前。同样地,乌克兰(第62)比俄罗斯(第80)强。

中国的表现很差,排名第90位,低于比它穷的邻国蒙古(第89)。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成绩不错,但在个人权益和信息获取等领域表现落后。

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是不是对GDP这个衡量指标给予了过分的信赖。

总体来看,从1975年到2006年,美国经济的表现要优于法国。但在那段时间里,法国99%的人口分享到的增长,其实要多于美国99%的人口。除去顶部的1%,法国国民平均下来日子要比美国人过得好。这种繁荣和机遇分享上的欠缺,遏制了我们的社会进步。

解决这个问题非一夕之功,但基础教育和医疗保障显然可以作为入手点,尤其是针对生命的最初几年,那段时间得到的回报是最丰厚的。

就增加机遇或提升社会服务进行的讨论,通常围绕着社会正义和公平展开。社会进步指数提醒我们,这些议题同样事关这个社会的健康——还有我们在全球的竞争力。

欢迎你访问我的博客On the Ground(英文)。请在FacebookGoogle+Twitter上关注我,观看我的YouTube 视频。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克里米亚出现不一样的俄罗斯军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克里米亚出现不一样的俄罗斯军队
Apr 8th 2014, 00:13, by C. J. CHIVERS, DAVID M. HERSZENHORN

克里米亚佩列瓦利诺耶——这个被包围的乌克兰军事基地位于首府辛菲罗波尔以南,在门口警戒的士兵,与以往俄罗斯军事行动中的士兵几乎毫无共同之处。

这些士兵精瘦而健康,似乎很少有义务兵。他们穿着笔挺而整洁的制服,新头盔上还带着彩色的护目镜。他们的神智是清醒的。

还有另一个标志也说明这个军队正在升级:他们给小作战单位都配备了小型加密无线通讯设备,包括在配备机枪的卡车旁执行站岗之类例行任务的士兵都有。五年前,弗拉基米尔·V·普京(Vladimir V. Putin)开始大规模推动军队现代化,给俄罗斯的常规军事能力注入了活力,这些无线电设备就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做法对一些地处东欧的前苏联成员国造成了威慑,并迫使北约(NATO)不得不重新审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北约此前一直认为俄罗斯是一个地面作战力量有限的核武国家。

过去几周,格里米亚各处都出现了焕然一新的俄罗斯先头部队。它们的机动能力、武器装备和行为举止都与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发生短暂冲突时的俄军或在北高加索与伊斯兰分裂分子交锋长达近二十年的俄军截然不同。

在过去的俄罗斯军事行动中,这支军队时常在纪律性与补给方面显得状况堪忧,普通士兵中大多是一些无力靠贿赂来推迟或避免兵役的义务兵。军人们经常在公共场合醉酒,战术上犹豫不决,士兵们看起来就像连一英里都跑不动的样子,快跑就更不行了。

在克里米亚不是这样。克里姆林宫推动了一项军队全面整改运动,其措施包括改善训练方式和武器装备,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军人的薪酬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效果可以在战场上看出来。我们不仅能从俄罗斯士兵的表现上,而且还能从他们只动用极少的武力就吞没克里米亚的事实中,明显看到改革的效果。

分析人士说,克里姆林宫的投资振兴了俄罗斯军队,它现在能够拿出足够的、甚至令人畏惧的武力,无论是守卫国家,还是对邻国施展力量。

"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发展展现出了两种大趋势,首先是加强战略性的核力量,以保证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会产生攻击俄罗斯的念头,"莫斯科独立军事分析师亚历山大·戈尔茨(Aleksandr Golts)说。

"其次,发展快速反应部队来处理所有地区冲突,比如俄格冲突,此次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或其他地方的冲突,"他说。

"经过这些改革,"戈尔茨还说,"俄罗斯现在的军事力量,相对其他前苏联国家有着绝对优势。"

一名分析该地区军事力量的西方官员称,这种变化非常惊人。"在我们看来,他们这次的表现的确专业了许多,"这名官员说。他因为未获公开发言的授权而要求匿名。"非常惊人。"

普京个人一直把改革军队当做重中之重。他于2009年至2012年担任俄罗斯总理,近期又重回总统职位。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增加了数十亿美元。在俄罗斯,军队是预算出现明显增加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其他预算显著增加的领域还有索契奥运会(Sochi Olympics)的筹备、2018年世界杯(World Cup),以及改善铁路系统,后者也是一种军事资源。

自2012年年初,大多数军人的薪酬都增加了约三倍,列兵和士官的月薪增加到了700美元至1150美元不等——按照俄罗斯标准,这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收入。克里姆林宫还增加了住房和教育方面的福利。

2月,在提高薪酬的政策实施不久以后,普京在对军官讲话时宣称,"我一直认为,军人的薪酬甚至应该高于经济、行政或其他文职领域的那些技术专家,当然,俄罗斯的情况也一直如此。"

尽管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迹象,但是据估计,俄罗斯2016年的军费开支将由今年的8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这也是俄罗斯颇受尊敬的财政部长阿列克谢·L·库德林(Aleksei L. Kudrin)于2011年离开政府的一个主要原因。人们认为,是这位前财政部长带领俄罗斯安全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一直以来,普京并未显示任何悔意。他反复表示,重振军队对于俄罗斯的未来至关重要。

根据他的命令,俄罗斯首次出台了一个全面的、涉及多部门的军事战略;其目标相当宏伟,包括要使所有部队永远处于战备状态及升级武器系统等内容。

俄罗斯军队闪电般地迅速占领了克里米亚的战略要地及附近的军事基地,包括位于佩列瓦利诺耶的军事基地,这有力地证明了新军的实力。

这与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短暂冲突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俄罗斯在一片狭小的战场击败了比他弱小得多的对手,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军队难以令人满意的一面——这些问题自从在车臣的两次军事行动后就一直存在。(在格鲁吉亚,常常可以看到俄罗斯军车在路上坏掉,士兵则在车子旁边骂骂咧咧。)

"首先,存在通讯问题,因为通讯是军队管理的基础,"主要报道俄罗斯武装部队的周报《军工信使》(Militray-Industrial Courier)的主编米哈伊尔 ·霍达尔诺克(Mikhail Khodaryonok)说。

霍达尔诺克说,"通讯的问题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必须采取有力的手段,改善所有类型的通讯,包括保密通讯。"

升级带来的改变即使在克里米亚最小的部队单位都清晰可见。在佩列瓦利诺耶,许多站岗的士兵配有新的一按通式加密无线电通话设备——美国士兵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这种设备,但俄罗斯的常规部队直到前不久才用上它。

这名西方官员说,大范围发放加密无线电通话设备不光意味着要进行采购。它可能还意味着,俄罗斯的军士正在拥有更大的战略选择余地和决策权,这是一次更有深度的改革,可以让俄罗斯的军队更加灵活和富有战斗力。

在马路上,还可以看见俄罗斯军队正在部署电子战平台,包括基地里停放的大量新的Tigr-M和R-330Zh型军车,它们都可以屏蔽GPS和卫星电话的信号。

尽管分析人士说,现在整个俄罗斯军方都有了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加有素的训练,有人提醒说,不要单凭驻守在克里米亚的部队得出一个太大的结论。进入克里米亚的部队中,许多属于精英部队,而精英部队是第一批得益于改革的部队。

"和2008年相比,它毫无疑问迈进了一步,但这一步究竟多大,我们还不得而知,"位于弗吉尼亚的海军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的高级分析师德米特里·格伦堡(Dmitry Gorenburg)说。这家研究机构由美国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他说,"俄罗斯军队现在在常规战争层面对北约构成威胁了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俄罗斯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进步。将来也许有可能。"

翻译:陈柳、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被高自杀率困扰的韩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被高自杀率困扰的韩国
Apr 8th 2014, 00:11, by 金英夏

韩国釜山——作为《我有毁坏自己的权利》(I Have the Right to Destroy Myself)一书的作者,人们经常问我,在我看来韩国自杀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么。我那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专业的"自杀咨询师",客户聘请他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规划和执行自杀。我从1995年开始写这部小说,当时韩国的年度自杀率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自杀率飙升,并且自那以后一直在恶化。

小说在1996年出版时,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自杀会成为如此惨痛的问题。韩国自杀率一连八年位居发达国家之首。2012年,有14160人自杀,平均每天39人,和2000年相比增长了219%,那一年有6444人自杀。在10到30岁的人群中,自杀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40多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二常见的死因,仅次于癌症。在更为年长的人群中,数字更加触目惊心。

自杀随处可见。最近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首尔的一家酒吧里喝酒时,年轻的调酒师问我们,感觉明天的天气是不是可以乘船出行。她说,她的哥哥一年前自杀了,家人把他的骨灰撒在了港口里,现在家人们打算乘船到港口纪念周年。接着,我的老朋友告诉我,我们原本以为死于心脏病的一个大学同学,实际上是自杀而死。

现在,每每听到年轻人去世的消息,我头脑中闪现的第一种可能性就是自杀。

"生命之桥"的宣传项目是官方应对自杀时不得要领的典型范例。首尔的麻浦大桥(Mapo Bridge)横跨汉江,由于有太多人从桥的边缘跳下护栏求死,所以这座桥有了"自杀大桥"的称号。2012年,首尔市政府和三星生命保险(Samsung Life Insurance)联合发起了一个项目,要把"自杀大桥"转变为"生命之桥"。一家广告公司邀请公众提交问候语,再将这些问候语印在可以发光的面板上,放在大桥护栏上方。有人走近护栏时,面板就会点亮,向行人致以这样的问候:"我知道你这段时间过得不容易",或者"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一年之后,跳下麻浦大桥自杀的人数达到了原来的六倍。"生命之桥"的文宣非但没能劝阻自杀,反而吸引了自杀。

就在几天前,一部好莱坞大片制片方的保安团队,在拍摄期间从麻浦大桥下方的河水中,找到了一名21岁男子的尸体,他是两周前死去的。

翰林大学(Hallym University)家庭医学系的研究显示,尝试自杀的人中,有60%患有抑郁症。然而在韩国,有太多人对心理疾病持有陈旧的观念。许多人以为,自杀者只是缺乏活下去的坚强意愿,太软弱了。很少有人同情,也很少有人有兴趣透过表面,更深入地去探究。

此外,在韩国寻求抑郁症的治疗也并不容易,因为心理治疗在社会上仍然面临很强的阻力。延世大学世博兰斯医院(Yonsei Severance Hospital)的精神病学教授金於洙(Kim Eo-su)对我说:"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放弃。许多患者认为,他们靠宗教生活或体育锻炼就能克服抑郁症,这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许多寻求心理治疗的人都担心医生做记录。最近在已婚妇女当中有传言说,如果有因为抑郁症而接受治疗或服药的记录,一旦丈夫起诉离婚,女方就会失去孩子的监护权。

关于自杀大量发生的根源,我们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对于老年人的自杀,许多分析人士指出的原因是传统家庭单位的瓦解,以及经济状况不佳。对于年轻人的自杀,人们经常归咎于大学入学考试带来的压力。对于中年人,问题在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然而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有太多韩国人把自杀当成了摆脱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可行的退路。这种态度必须转变。

好消息是,在地方层面这种转变正在发生。2013年,釜山成了韩国第一个开始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关注的城市。精神病学专家也开始研究自杀者生前的精神环境,方法是对其亲友开展深入的访谈。釜山市的官员表示,他们参照了芬兰的范例。1992年时,芬兰自杀率处在全球最高的水平,当时官方实施了类似的系统。通过这种项目,芬兰成功地把自杀率降低了40%。

仁川也效仿釜山,建立起了全面的自杀预防项目,目标是把自杀率降低20%。

在全国层面,政府也已经开始着手应对自杀问题。然而措施仍然远远不够有力,自杀预防服务的全国预算接近700万美元。与此相对比,日本在预防自杀方面投入的资金有1.3亿美元,而且那里的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我绝对不会写出《我有毁坏自己的权利》这种充斥自杀情节的小说,因为我很担心它会鼓动其他人自杀。我盼望着有一天,像我这样的作家能再次安心地把自杀当成虚构的情节。

金英夏(Young-ha Kim)是小说家和短篇小说家。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济州岛“海女”文化濒临消逝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济州岛"海女"文化濒临消逝
Apr 8th 2014, 00:13, by CHOE SANG-HUN

韩国下道里——不久前的一天早晨,金恩悉(Kim Eun-sil,音译)像过去60年来一样,把自己的潜水装备带到这座岛东侧的一片石滩上,准备一整天都在超过20英尺(约6米)深的水域里潜水捕捉海产品。

金恩悉现年80岁,觉得自己可以再多工作几年。这里的女性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现在这个职业正在迅速消失。

她在一个火堆旁边说,"我还能下海干活。"她患有关节炎,在等待其他妇女到来的时候,用水果箱在码头生起了火堆取暖。"我丈夫过得很轻松,几乎从来不帮忙。他四年前去世了,一辈子对我从无抱怨。"

跟她母亲以前一样,金恩悉也是一名"海女"(haenyeo)。在韩国南部海岸附近的小岛济州岛,很早以前,海女们就开始勇敢面对朝鲜海峡诡谲的水域,即使是在寒冬腊月。只靠着脚蹼和护目镜——没有呼吸设备——她们潜到海底,捕捉鲍鱼、海螺和章鱼。

传统上,这些潜水者都是女性,她们被称为"亚洲的亚马逊女战士"(Amazons of Asia),所遵循的风俗跟这座岛的地理位置有关,也跟它的悲伤历史有同样多的关系。

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完全相反,妇女成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座海岛也因此成为了韩国父权社会中的一个异类。

然而这项工作辛苦而危险。自2009年以来,已经有40名海女死亡,其中包括今年的3名。济州现在是韩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的年轻女性更愿意在度假酒店和汽车租赁处工作,而不是潜入冰冷的海水里,虽然她们的母亲和祖母中仍然有部分人在做这项工作。

海女的人数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2.6万人减少到了目前的约45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海女约占84%。

"未来20年里大多数海女都会去世,除非能招募到新人,"济州政府官员杨熙凡(Yang Hi-bum,音译)说。

在韩国人久远的记忆中,海女一直都是济州岛的象征,如同韩国中部积雪覆盖的汉拿山一样。她们每天潜入水中100多次,空手捕捉海洋生物,有时也会用矛。一分钟后,她们浮上水面,呼出体内气体时会吹出凄婉的哨声,然后她们会把捕获到的猎物装进一个绑在浮标上的袋子里。

"海女是韩国最早的工作母亲,"济州报纸《济民日报》(Jemin Ilbo)的编辑高媚(Koh Mi,音译)说。"在韩国,她们是女性独立和力量的象征。"高媚参与了一项为期九年的海女研究项目。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济州岛已经从"海女孤岛"变成了蜜月之岛。面对着这样的转变,许多人对于如何保护海女文化,感到忧心忡忡。

本月,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申请把海女添加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名录中。济州岛的居民相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给海女传统注入自豪感,也能鼓舞民众保护传统的热情。

如今,这座方圆714平方英里的岛屿不仅以柑橘园闻名,也以珍珠滩、高尔夫球场和俯瞰黑色悬崖(很久之前,熔岩与海水的相遇形成了这些悬崖)的滨海大道为世人所知;但是直到最近几十年,农业机械的普及才使农户可以在济州以多石著称的土壤里种植作物,旅游业的发展也给这里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那之前,济州一直是韩国最贫苦的地方之一,海风让这里的树木难以正常生长,古时国王会把敌人流放到这个偏远岛屿。

17世纪,由于男人们出海捕鱼或划着战船出征再也没有回来,潜水就成为了完全由女性承担的工作,康权庸(Kang Kwon-yong,音译)说,他是政府开办的海女博物馆的馆长。一份18世纪的文献记载:如果海女无法用干鲍鱼支付苛捐杂税,官员就会鞭打她们,甚至还会鞭打她们的父母或丈夫,迫使她们潜入冷水,即便她们怀有身孕。鲍鱼是韩国达官贵人喜爱的珍馐佳肴。

这项工作历来都很危险。女性长时间在深达40英尺的冰冷海水中工作,流传已久的海女民谣唱到,"头顶棺材潜入水","在冥府中辛苦劳作,只为让家人在苦难的人间生活。"海女们祈求海神的庇护,定期向海神供奉大米、水果和纸钱。

迟至上世纪60年代初,岛上的女性还有21%是职业海女,她们贡献了济州渔业收入的60%。在韩国其他地区,新娘嫁人要准备嫁妆,而在济州,男人娶妻要支付彩礼。

"海女的收入曾经是整个家庭的生命​​线。"今年63岁的丘颖裴(Ku Young-bae,音译)近日在下海之前说。她是济州岛东海岸一个名为下道里的村落群中的270名海女之一。"男人很懒惰,"她说。"他们不能潜水。水下是事关生死的地方,男人在水下软弱无力。"

直到不久之前,济州海女还会前往韩国大陆的沿海地区作业。

"我们小孩子会等着母亲从大陆回来,"下道里海女合作社53岁的负责人林百燕(Lim Baek-yeon,音译)说,"这意味着我们会得到新衣服、新鞋子。"

这些海女严守层级,年轻的海女会避开年长和较虚弱的海女潜水的浅海。当村里的学校需要修缮时,她们会捐出打捞所得的部分收入。

济州岛的离婚率是韩国最高的,海女在经济上的独立是诱因之一。尽管她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个不满女性外出、暴露体肤的社会里,这些潜水者并不太受人尊重。直到上世纪70年代,她们才能买到全身式潜水衣,在那之前,她们穿的都是自制的棉质衣物,这种衣服会露出大腿,也会时常露出双肩。

"济州岛的小孩不愿承认自己的母亲是海女,"母亲和祖母都是海女的济州道议会(Jeju Provincial Council)女议员李宣和(Lee Sun-hwa)说,"女人总是会选她们的丈夫担任村里的村长。"

在一定程度上,海女努力工作也会伤害到她们自己。潜水服的问世促使她们潜得更深,潜水时间更长,结果导致过度打捞,收入和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在下水前,她们会聚集在海边的简易房屋里,那些屋子里扔满了止痛药和防晕船药的空瓶子。

为了帮助保留这一传统,济州岛政府给她们购买了潜水服,还资助她们购买医疗和意外保险。现在,由政府资助的简易房屋里均配有地热地板和热水淋浴。

这些海女为了维系这一职业也进行了自我管理,规定了自愿休渔季节、非潜水区和每月潜水天数的限制。

但通过潜水捞海产抚养了五个孩子,并且供丈夫上了大学的金恩悉说,她将是家里的最后一个海女。

"我的独生女连游泳都不会,"她说。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4年3月30日。

翻译:陈亦亭、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政府发布“信息公开”新指导原则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政府发布"信息公开"新指导原则
Apr 8th 2014, 00:14, by 狄雨霏

正当美国陷入信息自由日渐受限的担忧之际,中国政府看起来却在往相反的方向推进,发布了一套更广泛的"信息公开"新指导原则。

这套由国务院在周二发布的新规在周三出现在许多重要报纸上,其中涉及八个主要领域,旨在拓宽和加深应该公之于众的信息类目,包括国有企业、大学,以及公务员对政府资金的使用。

一直以来,批评人士都指称中国政府过于神秘,维持着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密"灰色地带,对记者的工作构成了妨碍,也影响了公众对他们的政府和国家的了解。尽管这个制度是有缺陷的,但在实践中,人们还是可以在诸如商业和贸易、教育和文化、土地、税收和食品安全等众多问题上获取到一些信息。

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这套原则名为《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其中要求官员"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保障"人民知情。周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该要点,其中包括中共掌管的《人民日报》网络版。

《新京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涉公共利益信息全公开》。

《人民日报》刊载了这份要点的以下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要点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省、各部门必须在年末报告他们公共信息数据,并以此衡量他们的工作表现,要点说:2014年年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将适时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通报结果。

《新京报》双整版的报道包括了一个图表,展示了2013年23个中央部委发布信息的情况,其中标明了有多少是政府自愿发布的,有多少是经公众申请后发布的。

根据图表,两项数据中最高的都集中在商务领域:商务部在2013年发布了45.2万条信息,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信息公开的申请下提供了4753条信息。

而各省中陕西省以主动发布98万条信息位居榜首,而人口更多的山东省则主动发布了9.3万条信息。但数据显示,山东省根据信息公开申请发布了33306条信息,而陕西省仅为3302条。以上数据并没有表明所公开信息的种类。

在中国,信息公开申请并不完善。去年6月,北京律师谢燕益向公安部申请,要求公开中国安全官员监控中国公民,尤其是网络和电话通讯的情况。(为公安部2013年信息公开工作的报告,中文。)

对于谢燕益的申请,官方在8月予以回复——一张标准官方表格上的一栏打了勾,当中写着:"不属于政府信息范围。"

《新京报》采访了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王锡锌,他就国家机密问题发表了看法。

"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经常是敏感问题,"王锡锌告诉《新京报》。他说,一些部委的官员称,类似这样的申请违反了国家机密的要求。

王锡锌说,将获知信息的权利写入法律将会有所帮助,而不是依靠现今力度不够的规章制度。

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发布的报告描述了人们对美国信息自由减少的担忧:在奥巴马政府治理下的华盛顿,政府官员们越来越怕与媒体对话。那些被怀疑与记者谈论任何政府归为机密信息的人员都面临着调查,包括进行测谎仪测试和对他们电话以及电子邮件的详细审查。报告援引《纽约时报》国家安全领域记者斯科特·谢恩(Scott Shane)的话说:在保密和公开信息中间有一片灰色地带,并且大多数信息来源都属于此灰色地带。信息来源如今害怕进入这个灰色地带。这有着震慑作用。如果我们认为美国民主制度的核心在于媒体积极地对政府活动进行报道,那么这种做法将打破平衡,严重地偏向政府一方。在中国,由于记者受制于严苛的审查制度,律师们成为了打破公众信息发布陈规的先锋人物。

《新京报》引用了广东省的一个事例。律师吴有水去年提出了信息公开的申请,要求广东省计划生育部门公布所收取的计划生育违规罚款的去向。

根据广东省卫计委的数据,他们在2012年收到了将近15亿人民币的罚款。但卫计委在7月告诉吴有水,该信息为"内部事项管理"内容,拒绝透露钱的收取及使用情况。

吴有水之后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近做出了不利于广东省卫计委的裁决:称计生委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对吴有水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处理。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经雷、张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赵紫阳改变“大气候”的 “5.13讲话”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赵紫阳改变"大气候"的 "5.13讲话"
Apr 8th 2014, 00:15, by 吴伟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编者按: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代:十年文革浩劫终于结束,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被禁锢压抑多年之后,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喷涌而现。其中,政治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浪漫的年代。源于中共党内一批开明派的努力和试图冲破旧体制窠臼的勇气,80年代的这场政治改革虽然很快在党内保守势力的围剿下失败,并在1989年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后彻底终结,但它影响之深远,恐尚无出其右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特开设"中国1980年代政治改革系列谈"专栏,邀请当时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吴伟先生就那段历史撰写系列文章,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留住公共记忆,也通过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此为第十篇。

上一篇:围绕"反自由化"进行的博弈

1987年上半年,邓力群和他的部下借反自由化这股力量,与赵紫阳控制反自由化运动的努力,展开了一场政治博弈。他们不甘心受到赵紫阳和中央4号文件(即1月28发出的《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所划定的范围的限制,千方百计地要打破这个框框,将反自由化扩展到各个领域。

4 月6 日到12 日,《红旗》杂志文艺部、《光明日报》文艺部、《文艺理论与批判》三家报刊在河北省涿州召开了一个"组稿会议"。实际上,这个会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支持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共有来自全国宣传、理论、文化等方面的理论工作者120 多人,其内容也远远超出了"组稿"的范围。会上确定了一批文艺大批判的题目。当时理论界对这个会议议论纷纷,传说这次会上准备批判100 多个人,并且组织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在内的若干个"大批判组"。赵紫阳得知涿州会议的情况以后,担心会超出"4 号文件"的范围,派人调阅了这次会议的全部录音带和会议简报。(参见杨继绳:《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2010年12月修订版,第303页。赵调阅后由谁处理、如何处理,没有查到资料。据笔者了解,有几个大批判组确实成立了,但未及运作,赵紫阳的5.13讲话就发表了,大批判便无疾而终。)

当听到中宣部长王忍之在当年3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要进行"第二次拨乱反正"(第一次拨乱反正,指70年代末期以否定文革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赵紫阳十分气愤,严厉地批评了王忍之,说,"你拨谁的乱?反谁的正?"赵还说:"我知道,这话不是出自于你。是不是邓力群叫你讲的?"王忍之急忙说:"是我说的。是我偶尔失言。"赵还批评他:"听到小平说'主要是反左',你们宣传部如丧考妣,这是什么精神状态?" (参见杨继绳:《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2010年12月修订版,第303页,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08-209页。)

看到针对赵紫阳的部下们的攻击未见成效,邓力群等人开始直接向赵紫阳发动进攻。吴稼祥先生在他的《中南海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情况,笔者认为,这些记载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他在1987年5月4日日记中是这样写的:"邓力群集团近来越来越放肆,攻击的矛头肆无忌惮地指向赵紫阳。邓力群本人散布说,反自由化之所以搞不下去,就因为老有人在那里划界限。王忍之说,反自由化是粉碎四人帮以来的第二次拨乱反正。他们在在河北琢县开了个秘密文艺座谈会,贺敬之(中宣部副部长)开门见山地说,对中央4号文件,人们只记住一句话,就是不批人了。还说,在春节前,听到这句话(指紫阳在怀仁堂的讲话),就可以回家过年了。看来,他们有失业的恐慌。姚雪垠(左派作家)更露骨地驳斥赵紫阳的一个论点说,清污不存在扩大化问题。姚还在红旗杂志发表文章说,这几年文艺战线上的斗争是五四以来最严重的。熊复(《红旗》杂志总编辑)说,粉碎四人帮以来,他一直在做梦,现在,恶梦破了。听说卢之超在整理赵紫阳的材料。邓力群大批判组的成员段若飞兴奋地对书记处研究室的人说,邓力群当总书记在中央呼声最高。"(吴稼祥:《中南海日记》第六部分,第二十七节)

吴稼祥还记载了一件事。在3月13日中宣部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结束时,当赵紫阳说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情况已经开始扭转"时,邓力群突然插话说,"有人认为,说自由化的受到了批判,干自由化的没有问题。"这显然是在向赵紫阳公开挑衅了,潜台词是你赵紫阳是干自由化的。同时也暴露了邓力群们反自由化的真正目的,是要打倒所谓干自由化的。赵紫阳早就知道他们的手法,所以一直强调反自由化只限于政治思想领域,不涉及经济领域。这时,赵紫阳朝邓力群转过脸去,微笑着反问道:"老邓,你的意思是不是认为现在搞的承包、租赁和股份制都是搞资本主义?"这一问,问到了邓力群的底牌,因为他知道,在经济改革中搞承包、租赁和股份制都是邓小平支持的,如果他把这些说成是自由化,等于是反到了邓小平头上。邓力群因此无言以对。(参见吴稼祥:《中南海日记》第五部分,第二十四节)

对当时国内反自由化甚嚣尘上,且有扩大化的这种趋势,赵紫阳、鲍彤和中央政改办研究人员们的心情十分焦虑。

4月25日晚上,鲍彤组织中央政改办对当时改革开放和反自由化的形势进行了一次内部讨论。在这次会上,许多人发言,认为情况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应该进行必要的反击。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尽快扭转,不但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不下去,而且即将出台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很可能夭折。特别是五个月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很可能开成反自由化的大会,改革开放将难以为继。

会上,大家纷纷列举了反自由化以来出现的奇谈怪论,比如,这次反自由化是"第二次'拨乱反正'";提"两个基本点"不准确,四项基本原则是纲,改革开放是目,二者不能并列;经济上的自由化是政治自由化的基础,不反经济自由化,政治上的自由化也反不了;中央规定不批经济上的自由化,不等于经济领域没有自由化;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必须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不然不能坚持社会主义;还有一种说法,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不要党的领导,是自由化的具体表现,等等。这些言论都直接背离了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有些话甚至直接批到了邓小平头上。不仅如此,甚至连为文革翻案的主张都出来了,什么"自由化就在党内,说明有走资派,毛主席的话没有错"等。说这些话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党的中高级宣传理论干部,如中宣部长王忍之、中宣部理论局局长卢之超等。(以上左派们在反自由化中提出的观点,还可参见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10-211页)

听到这些明显背离三中全会路线,背离邓小平"两个基本点"的主张和言论,特别是中央宣传部门的领导也加入其中,鲍彤和大家都感到形势严峻。当晚,鲍彤根据这次会议情况起草了一份报告。鲍彤后来回忆说,这个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讲:有人似乎把四项原则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反自由化的态势对当前改革有影响,对十三大政治体制改革出台不利。建议抓一抓改革的舆论,在宣传上,改革与反自由化并重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在7月1日重新发表小平同志1980年的'8.18'讲话,这是我们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有了邓小平的这篇文章,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我们就是落实邓小平思想。而且,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话,是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是经过中央认可的,同意的。"

4月27日晚,鲍彤将这个报告送给了赵紫阳。

28日上午,赵紫阳来到邓小平家。关于这次会见,赵紫阳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载的,"我与邓小平作了一次长谈。向他汇报了几个月反自由化斗争之后,大气候已经起了变化,自由化言论占领舆论阵地的情况也基本改变过来了。而在一些人中间,以左反对改革开放、借反自由化来否定改革开放的论调仍然甚嚣尘上。这种气氛与把十三大开成改革开放大会的要求极不协调,必须从现在起着重宣传改革开放这一面,为十三大的胜利召开作好舆论准备。我的意见得到邓的赞同。他要我好好准备,最近就这个问题讲一次话。"赵紫阳还建议,7月1日重新发表1980年邓小平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讲话。(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17页)赵在汇报中还谈到了鲍彤报告中所反映的那些情况,这让邓很吃惊。邓小平说,赞成"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去年的事情(指胡耀邦辞职。也许,在邓的概念里,胡的下台是1986年底那几天就已经确定了,所以他才说是"去年的事情")不应该影响改革开放。暂时收一下是必要的,但改革要坚持,要加快。邓还交代说,十三大报告的稿子很重要,有个东西就先拿来,我们也出出主意。邓小平还表示,同意七一重新发表他的"8.18"讲话。

不久前还支持反自由化的邓小平,此时却改变了态度,支持赵紫阳的意见,这是为什么?仔细想来,也并不奇怪。按照赵紫阳、鲍彤的总结,邓小平的思想是"两个基本点"。其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是毛时代旧有的,并不是邓小平的新东西。邓认为,只有改革开放,那才是他的新东西。当邓听到他的"新东西"已经被"旧东西"压制,邓力群等人的"大批判"甚至批到了他的头上,十三大也因此可能改变方向,开成反自由化的大会,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当赵紫阳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立即同意了。

4月28日中午,赵紫阳办公室打来电话,要鲍彤尽快去一下。大约一个小时后,鲍彤回到办公室,立即召集周杰、陈一谘、陈福今、吴国光、黄海、张伟和笔者等人开会。会上,鲍彤先向大家介绍了赵紫阳和邓小平见面的情况,说,我们要为紫阳准备这个讲话,5月2、3号拿出来。请几位同志先拿出一个初稿。当时进行了分工,由吴伟、张伟、黄海各写一部分,吴国光统稿。

然后,鲍彤向大家转达了赵紫阳对起草这个稿子的意见。紫阳说:五一后要找宣传、理论部门、党校方面的人开个会,讲一次话。首先书记处要议一下。讲两点,一是讲反自由化,二是讲改革的宣传工作。反自由化,要讲大气候已经变了,局面已经控制住,但真正深入下去还要做许多深入艰苦的工作。昨天书记处开会,就曾经说到,要坚持正面教育,要深入到人们脑子里面去,真正起作用,有效果。讲话一定要两面写。反自由化要写得充分,不能轻描淡写。一是正面教育如何深入;二是对犯过自由化错误的同志抱什么态度。要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承认错误改正就好。对整个反自由化的形势要有个分析、估计。讲清下一步怎么深入,对犯错误的同志怎么办。要给政策,要开生活会,耐心帮助,讲明这是党的信任,不要顶牛。

在讲到改革开放时,赵紫阳说,讲改革开放的舆论宣传,要能站得住。对这方面的错误观点可以归纳一下,这种观点不是不允许讲,但它证明背离三中全会路线的观点仍然存在,因此有宣传改革的必要。对一般的错误观点,可以说得和缓一些,对党校出现的错误观点指在1987年3月中央党校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人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纲,'改革开放'是目"的"纲目论",对"两个基本点"表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要说得严肃些。要让大家看清世界大势,哪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在批评僵化教条?我们有些同志思想却没有进步。

在转达完赵紫阳的意见之后,鲍彤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他说,要收集一些材料,做些归纳。哪些该讲,那些不该讲,哪些讲了有意义,哪些讲了没意义。该讲的一定要讲,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材料要确实,口气要缓和。要讲清,上半年的波折,不应该影响改革开放,还要加快步伐。要站得住,通得过,要全面,有水平。

鲍彤知道,这几位参与起草的年轻人都是不赞成反自由化的,所以,他特别强调,反自由化的意义一定要讲充分,这是一个大前提。要充分估计到,如果反自由化搞不下去,党的领导层就无法下台阶。要把反自由化的长期性讲充分。对于怎样加快改革的步伐,怎样进行改革的舆论宣传,也要讲点事实,说点道理。为什么我们的政策是"两个基本点"?文革前也叫"社会主义",三中全会却提出了"中国特色",特色就是改革开放。对前一个问题要严厉些,后一个问题可以和缓些。在现在的形势下,能提出改革的舆论宣传就是胜利。最后可以归结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定不能搞;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要加快步伐。

初稿很快就写出来了,又由陈群林(政改办的成员,来政改办前原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进行了润色,磨掉了棱角,大家又讨论修改了一次,然后就交给了鲍彤。鲍彤在上面进行了多处修改,又加入了一些很关键的话,其中有一段话很尖锐,"现行政策的稳定是经济局势稳定的前提,不允许把人心搞乱。试问,如果把现行政策说成是自由化,人心惶惶,生产不搞了,生意不做了,砍树的砍树,杀猪的杀猪,谁负这个责任?"

5月3日,这个稿子报给了赵紫阳。次日,赵紫阳看了以后,又送中央五人小组杨尚昆、薄一波、万里、胡启立阅,同时也送给了邓力群,均未表示不同意见。赵紫阳在稿子的首页上给邓小平写了一个简短的报告。报告说,小平同志:根据您四月二十八日讲的精神,我准备在近期召集宣传、理论、新闻、党校等有关方面同志开个会。现将讲稿送上,请审阅指示。如原则同意,我再找一波、尚昆、万里、启立同志酝酿一下,并提请书记处讨论,最后再开会布置。5月5日,邓小平在这个稿子上批示"完全赞成"。

此后,赵紫阳又召开了书记处会议,讨论这个讲话稿子,力争在讲话之前化解掉可能出现的分歧。几位与会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都认为这个讲话很重要,决定把原来打算只在宣传、理论、新闻和党校干部会上讲的范围,扩大到全体在京党政军群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并且在会后要下发文件,扩大传达到全党。

5月13日下午三时,这个"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以上系统在京各单位,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部以上领导干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副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几乎全部到会。笔者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由万里主持。赵紫阳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在这篇讲话中,赵紫阳对当时有人提出要打破4号文件的"框框",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扩大到经济领域的主张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说,"这种意见对不对?不对。中央在四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明确的范围,不要联系经济改革的政策,农村政策,以及其他等等。所以要这样规定,一是因为现行政策是中央制定的,不存在什么自由化不自由化的问题;二是因为现行政策的稳定是经济局势稳定的前提,不允许把人心搞乱。试问,如果把现行政策说成是自由化,人心惶惶,生产不搞了,生意不做了,砍树的砍树,杀猪的杀猪,谁负这个责任?所以,所谓打破4号文件'框框'的论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政治上是错误的,组织上也是违反纪律的。这种论调,同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宗旨没有共同之点。"

这个讲话中还有一段讲到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反对僵化的观点非常精彩,值得引在这里。赵紫阳说:"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不改革没有出路。四个坚持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搞活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搞活就搞不下去;不改革、开放、搞活,四项基本原则也坚持不好。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然会滑入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道理比较好懂。其实,不改革,也必然会助长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只有改革,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显现出来,使社会主义真正具有吸引力。如果不改革,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限制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搞得社会主义没有多少吸引力,岂不是给资产阶级自由化帮了大忙?所以,两个基本点是统一的,既不应拿这个来排斥那个,也不应拿那个来排斥这个。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才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完整内容,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有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实践中的科学社会主义。"(赵紫阳:《在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版)

这是一篇十分精彩的讲话。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它还带有许多党文化的理论色彩,但在当时,它确实给了左派们想用反自由化阻挡改革开放的企图以致命一击,进一步巩固了赵紫阳的政治地位。后来这篇讲话被人们称为赵紫阳"5.13讲话"。

主持会议的万里在赵紫阳讲话结束以后说,今天紫阳同志的这个报告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它不仅是对宣传、理论、新闻、党校的同志们讲的,也是对全党讲的。今天各部门都来了,各地各部门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贯彻,中央还要专门发文件。

赵紫阳"5.13讲话"精神迅速被传达了下去,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来了个"急刹车",改革开放再次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流。很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宣传工作也开始提上了日程。

本系列其他文章:

1. 70年代末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2.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

3. "波兰团结工会事件"的微妙影响

4. 邓小平为什么重提政治体制改革?

5. 赵紫阳担纲启动政改方案

6. 政改研讨小组的第一次会议

7. 风云突变:胡耀邦落马

8. 鲍彤提出与邓小平"对表" 

9. 围绕"反自由化"进行的博弈

吴伟,现代历史学者,1980年代由鲍彤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