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 奥巴马呼吁国会给予伊朗更多耐心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呼吁国会给予伊朗更多耐心
Nov 15th 2013, 13:32, by MARK LANDLER, DAVID E. SANGER

华盛顿——本周四,奥巴马总统向国会发出强烈呼吁,希望他们给政府跟伊朗达成核协议的努力提供喘息空间。现在,随着一份出自国际核查员的报告的到来,达成临时协议的可能性有所提升,因为报告称,多年来首次看到了伊朗人减缓核扩张进程的证据。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这些核查人员表示,自从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今年六月上任以来,伊朗新安装的先进离心机数量极少,这意味着该国有望跟西方翻开新的篇章,而且一个新的核反应堆在建设上缺乏明显进展。该反应堆是上周日内瓦协商过程中的一个争议焦点。

熟悉伊朗核事务的外交官说,这种进度的放缓显然是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而不是技术问题。但是情况也容易反转,这表明,伊朗在等着观察,西方在谈判中能就缓解制裁给出何种好处。

双方上周在日内瓦只差一点就签订了协议。该报告一经发布,支持和批评协议的人立即就做出了回应。

政府官员说,伊朗的克制表现是鲁哈尼发出的一系列信号中最新的一个:鲁哈尼正在推动变化,针对那些怀疑伊朗领导人只说不做的怀疑论者,这就是对他们的回答。

但国会和国际上的批评者认为这份报告缺乏意义,他们说伊朗没有拆除离心机,而且还在稳步开展铀浓缩活动。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是谈判最严厉的批评者之一,他说,伊朗之所以一直没有扩张其铀浓缩能力,唯一的原因是"他们不需要这么做"。

批评者认为,为了换取伊朗的让步,美国谈判代表做出了太大的妥协,而伊朗的让步几乎不能减缓其获得核能力的步伐。奥巴马则一直在反驳这种指责,这份新报告可能会为他的建议——即参议院应暂缓制定新的制裁措施,以避免破坏会谈——提供支撑。

"让我们试一试,看看他们有多大意愿,来用外交和和平的手段解决这件事。"奥巴马在白宫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最后发现,他们不准备向国际社会提供确凿的证据和保证,让大家相信他们不会研制核武器,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就在奥巴马发言的几分钟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将这份机密报告发送给了各成员国。奥巴马没有提到调查结果。但他在阐释相关外交行动方面显得很有说服力,试图让国会放弃进一步制裁伊朗的行动,以换取伊朗暂停核项目6个月。

谈判者计划下周在日内瓦再次会面,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表示,之前未能达成的那项临时协议其实只有四五处存在措辞分歧。协议可能很快达成的前景引发了来自以色列、共和党批评人士,以及一些民主党人的抗议风暴。

熟悉鲁哈尼的政治分析人士纳德·卡里米·约尼(Nader Karimi Joni)说,"公平地说,伊朗正在表现出良好的意愿,就像欧盟和美国那样。"

然而,伊朗事务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政治动机附会到一个本质上事关技术的决定上。

"从技术行动的步调中了解政治动机是很困难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高级研究员雷·塔克耶(Ray Takeyh)说。"话虽如此,它也可能是某种信号。另外,伊朗在设备方面一直存在问题,所以它可能是在花时间改进设备的设计和运行状况。也许上述原因兼而有之。"

由于伊朗的动机并不明朗,人们对核能机构这份报告的解读存在严重分歧。

"他们有足够的设施和离心机来开发和制造裂变材料,而这些材料就是原子弹的关键,"内塔尼亚胡周四表示。

在国会山,共和党和民主党参议员的助手认为这份报告缺乏意义。一名助手说,"它只不过是证实了参议员们之前就在担心的事情:他们没有拆除离心机。"另一名助手说,"他们早晨关掉它,下午再打开。"

本周三,克里和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与参议院领导者开了会,后者正在考虑制定一套新的制裁措施,旨在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压低到零。但是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他们说服了这些参议员,推迟采取任何行动。

助手们说,共和党参议员可能会把这个制裁议案作为一项修正案,附加到为军队提供资金的《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中。但他们表示,随着感恩节假期临近,参议院不太可能在下周四开始的下一轮会谈之前对其投票表决。

Thomas Erdbrink自德黑兰,William J. Broad自纽约的威廉·布罗德,Isabel Kershner自耶路撒冷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日本增长放缓,安倍改革压力山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增长放缓,安倍改革压力山大
Nov 15th 2013, 13:39, by HIROKO TABUCHI

东京——日本政府周四公布的一项估计数据显示,在结束于9月的上季度,日本经济增速出现放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现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兑现他大肆宣传的提振该国长期增长前景的计划。

一些可以让日本劳动力市场自由化,或为互联网创业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措施,最近纷纷被延后。这让人们开始疑问,安倍晋三现在对他提出的政策主张到底有多认真,尤其是在这些主张触动强大的既得利益时。

根据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周四公布的初步数据,在今年前半年强劲的全面增长之后,出口和消费支出显示出了走软的迹象。日本经济上季度年化增幅降至1.9%,前一季度为3.8%。这些增长得益于安倍晋三为刺激经济采取的一项大胆的货币和财政动作。

这次放缓让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退去了几分光芒。除了这个亮点之外,今年的全球经济几乎一片黯淡。

负责重振经济的大臣甘利明(Akira Amari)在公布数据之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不断上涨的股价突然刹车似乎打击了消费者信心。"他说,"展望未来,我希望国内需求能够继续保持良好,带来一个更加确定的复苏。"

今年上半年东京股市暴涨之中发生的短暂停顿,导致了奢侈品销售的放缓。更令人担心的是,尽管利润反弹,企业对涨薪却一直犹豫不决,这已经引来了安倍晋三的抱怨。

经济放缓的另一个原因是净出口的下降。自从2011年福岛核灾难迫使日本关闭核反应堆之后,进口能源的成本激增,进而损害了贸易平衡。由于对地区增长前景的种种担忧,面向亚洲的出口已经放缓。

日本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激增,也影响了贸易平衡。巴克莱(Barclays)首席经济学家森田京平(Kyohei Morita)本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苹果(Apple)新推出的iPhone 5S在日本非常火爆,这最有可能是出货量激增的原因。

伦敦的研究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马塞尔·蒂连特(Marcel Thieliant)说,日本经济可能在近期重新获得增长的动力,真正的担忧将在增税之后到来。

在上述数据发布后,他在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说,"因为支出被提前,在年底之前经济增长有望加快,而且在进入2014年后也可能保持这一态势,但二季度需求毫无疑问会下降,尽管最近宣布了财政刺激措施。"

如果进一步放缓,日本央行可能会扩大已经很激进的宽松计划。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已经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特别是为了缓和即将生效的提高销售税的影响。政府还承诺了一项5万亿日元,约合500亿美元的一揽子支出计划,从而减轻增税带来的痛苦。

一些企业高管说,政府一直在打退堂鼓,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安倍晋三重新专注于他所承诺的经济改革的压力正不断加大。

安倍晋三经济政策的早期支持者、电子商务企业家三木谷浩史(Hiroshi Mikitani)本周对政府发出了指责,因为日本政府未能兑现承诺,放松对在网上销售非处方药的限制。政府似乎也没有兑现一些可能给日本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大灵活性的措施。与此同时,由于来自一个有影响力的农业集团的反对,日本政府有关一项美国主导的新太平洋贸易协定问题的谈判仍然不容乐观。

放宽在线药品销售规定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强大的实体药店游说团体和三木谷浩史的乐天(Rakuten)商城等电商新贵之间关于这些规定的争吵,代表了在向日本经济引入更多竞争的过程中,存在的一场更宏大的斗争。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菲律宾灾区掩埋遇难者遗体成难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菲律宾灾区掩埋遇难者遗体成难题
Nov 15th 2013, 11:24, by 王霜舟, KEITH BRADSHER

菲律宾塔克洛班——周四,在台风"海燕"侵袭这座城市的6天之后,一群消防员冒着大雨把无名尸体放进一个集体坟墓。他们偶尔会停下来,躲在松散的废胶合板下面避一会雨。

几天来,这些尸体一直堆放在公共场所。它们一开始毫无遮盖地横在路边;后来被放进了藏尸袋里。之后,尸体被收集起来,接近200具尸体被放到了一处政府的办公场所,这里成了这次灾难中最大的停尸地。在不远处的市政厅,即当地政府救援行动的中心,当有风从港口吹来时,能闻到非常刺鼻的尸臭。

塔克洛班市长阿尔弗雷德·S·罗穆亚尔德斯(Alfred S. Romualdez)说,"我们现在做这些事有点晚了。"他认为中央政府应该为大量尸体没有及时掩埋,以及食品、水等基本救援物资普遍没有及时发放负责。

他说,"我感谢前来救灾的船只和飞机,但我们需要的是步兵,而且数量应该是现在的10倍。"

有关遇难者总数的问题周四似乎更加扑朔迷离。政府的官方公告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马尼拉时间周四晚间,死亡人数是2357人。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是向受灾地区输送紧急救灾物资的主要国际渠道,其网站上公布的有关这次危机的最新数据显示,死亡人数为4460人。

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S·阿基诺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说,他认为最初估计的1万人的死亡数字言过其实,实际死亡人数可能为2500人左右。官方的菲律宾新闻社(Philippines News Agency)报道,周四,被认为应当为1万人遇难的估计数字负责的官员,总警司埃尔默·索里亚(Elmer Soria)已经"被解除职务"。

官方公布的塔克洛班死亡人数周四上升至2000人,但是这只体现了被获得授权的官员收集或确认的尸体数量。这些得到确认的死者,尸体就抛在路边,很容易被人看到,救援人员还没有开始挖掘高高的瓦砾堆,很多瓦砾里都有钉子。在官方的统计中,还有3000人受伤,官方还宣布有194人失踪。

罗穆亚尔德斯说,挖掘集体坟墓的反铲挖掘机坏了,还没有挖成足够容纳第一批244具尸体的墓穴,这意味着技术故障已经拖累了救援行动。

他说,"明天早上,挖掘机就能用了。"

罗穆亚尔德斯说,食品发放已经改善。救援人员现在已经在这个城市的138个社区中的101个社区分发了包装好的配给食品,并将于周五送往其余社区。每家可以领到6.5磅(约合2.9公斤)大米和一些罐头。

但是人们仍在乞求食物,比如圣婴教堂(Santo Niño Church)附近的一家人,他们躲在一个小卡车里,向路人哀求,"我们需要食物。"

罗穆亚尔德斯承认,食品发放一直是一个问题。大批人在街上游荡,寻找食物和失踪的亲人。当卡车抵达社区时,那些不在家的人就可能领不到食物。

菲律宾红十字会派出了一个车队,包括两辆救护车、两辆水罐车,一辆巴士,里面全部是警察,以及6辆装有医疗物资的大卡车。车队是从马尼拉开过来的,周四早上进入了塔克洛班,路上用了22个小时。菲律宾红十字会在莱特岛的管理人员珍妮弗·奇科(Jennifer Cicco)说,车队把一个急需的燃油罐留在了路上,至少部分原因是担心,把这样价值不菲的物品带到一个仍然动荡地区并不安全。红十字会一个运送道路清理设备的车队也于周四抵达了塔克洛班。

人们用杆子挑着桶,从加油站的油罐里领汽油,数十个人为了领到汽油等了好几个小时,这显示出灾区仍缺少燃油。"免费的,但是得起早点,"迈克尔·帕坦奥(Michael Patan-Ao)说。他为了给摩托车加油等了8个小时。有两个警察在加油现场维持着秩序。

突如其来的雷雨是周四埋葬尸体的最大障碍。8名消防员都被雨浸透,他们负责把尸体从卡车抬出来,交给墓地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有十多岁,他们把尸体放在刚挖好的坑里。

帮着抬尸体的一名消防员阿努尔福·霍梅尔斯(Arnulfo Homeres)说,"非常非常艰难。但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得做。"他带着两层口罩,不时地往上面洒香水。

在墓坑的一端,一台挖掘机仍在挖掘,这个坑目前大约有2米深,3米宽,60米长。

罗穆亚尔德斯说,他预计到周五这个大坑将能容纳400具尸体,最终能埋下1000人。这里还会再挖一个集体坟墓,用来埋葬已经确认身份的遇难者遗体。

在坑里的一端以及墓地旁边的路上,摆着十来具尸体,这些都是被当地居民送过来的。大多数尸体都用金属瓦楞板和布包裹着。

再过几个月,这些无名尸会被挖掘出来,调查人员将试图通过牙齿记录等数据辨认他们的身份,不过这些记录很多已经在风暴中被毁。罗穆亚尔德斯说,也许只有20%的无名尸能够确认身份。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Rick Gladstone自纽约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迫于两党压力,奥巴马在医改政策上做出让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迫于两党压力,奥巴马在医改政策上做出让步
Nov 15th 2013, 09:54, by ASHLEY PARKER, ROBERT PEAR

华盛顿——奥巴马总统医改法案的实施,引发了越来越炙烈的怒火。为了安抚情绪,奥巴马周四屈服于两党的压力,宣布在政策上让步。一些医疗保险计划由于达不到奥巴马医改的最低标准,按照新的医保法案本会被撤销,但这项政策调整决定,允许保险公司暂时让客户继续持有从前的保险计划。

奥巴马政府决定,允许这些保单的效力再持续一年,而不需要缴纳罚款。这项决定显示出,奥巴马政府正在仓促制定方案,来应对人们对腹背受敌的医改法案所抱怨的其中一个严重问题。此举当前似乎平复了国会民主党人的愤怒,也缓和了白宫对国会民主党人倒戈的担忧,他们曾威胁要支持若干项白宫反对的立法方案。而白宫之所以反对这些立法举措,是因为它们可能会破坏奥巴马的医改法案。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表示,他们不认为有必要立即采取立法措施进行补救。这对于白宫官员来说是一个胜利,因为他们一度担心在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里,考虑通过立法强制做出改变的呼声正在增强。

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仍计划在周五对密歇根州共和党人、能源和商务委员会(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主席弗雷德·厄普顿(Fred Upton)提出的一项议案进行投票。该议案允许美国人继续当前投保的医疗保险,直到2014年,而无需缴纳罚款,而且还允许新参保者继续购买这些保单。白宫表示这样的举措实质上会破坏《合理医疗费用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

奥巴马周四宣布的决定似乎防止了民主党议员的倒戈,现在估计只有20多名民主党众议员会投票支持厄普顿的议案。官员表示,如果奥巴马没有采取这样的行动,就会有数十名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一道,投票支持厄普顿的议案。

然而尚不清楚心怀愧疚的奥巴马所提出的举措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尽管他的提议允许保险公司让人们继续现有的保单,但并不能保证保险公司一定会这样做,也不能保证州政府允许续约。

白宫宣布的举措让一些州的保险监管部门措手不及,它们表示不打算允许保险公司恢复那些保险计划。保险业界似乎也对奥巴马宣布的举措反应冷淡。

行业组织美国医疗保险计划(America's Health Insurance Plans)的负责人凯伦·M·伊尼亚尼(Karen M. Ignagni)说,"在医保方案都已经达到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再改变规则,可能会扰乱市场,导致消费者需要缴纳更高保费。"

"未来一年的保费已经制定好了,依据是对消费者何时会转移到新市场的预期,"她说。"如果现在比较年轻、比较健康的人群中,选择在交易所买保险的人变少了,那么保费就会提高,消费者的选择也会变少。"

共和党人形容,这一政策转变是在试图把责任推到保险公司身上。众议院议长约翰·A·博纳(John A. Boehner)批评了奥巴马的举动,称白宫在这个问题上不值得信赖。

"奥巴马政府做出的一个接一个承诺,最后都落空了,"博纳说。"所以提到医改法案,白宫并没有多少可信度。现在我来把话说清楚,为美国民众提供全面保障的唯一方式,是完全彻底地废除这项法律。这项法律是没法修复的。"

然而周四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还是对记者表示,这个变动能允许很多人继续享受一年现有的医疗保险,即使已经收到信函,被告知不能再保有现有的医保计划。

奥巴马说,"这个举措无法为每个人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能够帮助很多人。"奥巴马一再表示,错误表述法律的责任由他本人承担。他曾说,喜欢自己的保险的人,可以继续保留它们。

"我完全理解这对很多美国人而言,多么令人反感,尤其是他们听到我反复保证,如果已经有了中意的医保,就可以保留,"奥巴马说。"我想对那一部分民众说,我清晰明确地听到了你们的呼声。我说过我会尽自己所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就会提出一个想法,来帮助解决问题。"

奥巴马总统的方案只适用于那些手头的保单即将被取消的人。现在没有医保的人,依然不能购买旧的保险计划。

Jeremy W. Peters、Michael D. Shear、Jonathan Weisman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情局暗中收集国际汇款记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情局暗中收集国际汇款记录
Nov 15th 2013, 09:11, by CHARLIE SAVAGE, MARK MAZZETTI

华盛顿——美国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表示,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简称中情局)暗中批量收集了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等公司经手的国际汇款记录,包括转入和转出美国的款项记录,此举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缩写NSA)建立庞大的美国公民电话记录数据库所依据的法律是相同的。

这些官员说,中情局财务记录收集项目以《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的一项规定为依据,并且受到外国情报监视法院(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的监管。此事表明,美国政府数据收集项目的规模尚不够明朗,而且举国对隐私和安全的辩论可能也不彻底。

中情局这个项目的一些细节尚不清楚,但它已经得到了多名现任及前任官员的证实,因为事属机密,他们要求保持匿名。

这些数据不包括单纯的国内转账或银行之间的转账,几名官员说。另外一名官员虽然没有明确承认有这个项目,但暗示说监视法院制定了一些规则,让中情局不能轻易看到数据中所有美国人的身份,而且在进行任何搜索之前,都需要提供搜索对象跟恐怖组织之间的确凿联系,此外,数据还必须在一定的年限后销毁。这家法院对NSA的通话记录项目也制定了几条类似的规则。

几名官员也表示,尚未曝光的、类似的批量数据收集活动不止一个。

"情报界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在多个部门里批量收集数据。"一名情报官员说。

中情局发言人迪恩·博伊德(Dean Boyd)拒绝证实这个项目的存在,但他表示,该机构合法地针对国外、而非美国国内的活动收集情报,而且受到了广泛监督。他说,"中情局在保护这个国家,维护美国公众的隐私权,因为它依照美国法律,确保情报收集活动主要集中在国外情报获取和反间谍工作上。"

最近几个月,国会证词、解密的文件和诉讼中已经出现一些线索:暗示NSA承包商的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披露的NSA项目并不是唯一一个收集美国公民记录的项目。

例如,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缩写ACLU)正在进行一桩以《自由信息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为依据的诉讼,要求获得一些跟《爱国者法案》第215条规定有关的文件。根据215条规定,政府有权迫使企业交出涉及反恐目的的业务记录。政府解密NSA电话记录项目之后,已经发布了很多跟该项目有关的文件,以回应这桩诉讼。

但ACLU的律师亚历山大·阿卜杜(Alexander Abdo)说,政府告知ACLU,根据第215条规定,它不能提供外国情报监视法院的两份裁决书——裁决日期分别是2008年8月20日和2010年11月23日——因为它们涉及的事项仍属机密。阿卜杜说:"这很明显,政府还有其他秘密监听项目,公众有权了解它们。"

此外,在8月时,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发布了一份NSA通话记录项目的"白皮书",称通话记录是"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调查者有必要通过"大量收集数据"来分析恐怖主义嫌疑人及其关系人之间的联系。但它没有说通话记录是满足批量收集数据标准的唯一领域。

在国会山的听证会上,政府官员曾多次回避说电话记录——包括日期、通话时间和电话号码,但没有通话内容——是唯一一种在《爱国者法案》规定下批量收集的数据。在10月3日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一个听证会快结束时,NSA局长、上将基思·B·亚历山大(Gen. Keith B. Alexander)在一段不太引人注意的对话中似乎泄露了更多线索。

在这次听证会上,夏威夷民主党参议员广野庆子(Mazie K. Hirono)向亚历山大和国家情报总监小詹姆斯·R·克拉珀(James R. Clapper Jr.)提出了一个总括性问题:根据《爱国者法案》的第215条,或者根据允许政府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监听电话和电邮的其他监视法律,NSA和其他联邦机构开展的项目一共有哪些?

亚历山大的回应是再一次描述了NSA的通话记录项目,并称:"那些都没瞒着你。"克拉珀则什么都没说。

不过,片刻之后,亚历山大又插话说,他指的只是NSA根据《爱国者法案》的规定开展的项目,这似乎暗示了其他机构也在开展自己的项目。

"当然,这是一个其他人也在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在我们来说,就只是这样了。"亚历山大说。

翻译:土土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救援菲律宾折射亚洲地缘政治博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救援菲律宾折射亚洲地缘政治博弈
Nov 15th 2013, 08:10, by 杰安迪

马尼拉——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George Washington)航母已经抵达这里,航母上的5000名船员和80架飞机已经开始把救灾物资运往被风暴重创的幸存者手里,美国还承诺提供2000万美元(约合1.21亿元人民币)的首批人道主义援助资金。日本派出了一支1000人的海军力量,官员们说,这是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赈灾部署。在途的赈灾力量还有英国的卓越号(Illustrious)航母,上面搭载着运输机、医疗专家和价值32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

对于台风"海燕"(Haiyan)留下的数十万无家可归者和饥民而言,蜂拥而来的外国救援行动正在变成一场里程碑式的国际慈善汇演,其中还包含着不算太含蓄的炫耀心理,要把本地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压下一头。

中国拥有新入列的航母,也拥有取代美国海军的野心,后者在太平洋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次却显得格外小气。中国政府初期承诺的10万美元捐助被斥为吝啬,甚至一些受官方支持的中国媒体也做出了类似表述,此后,中国政府在周四把总援助额增加到了150万美元。

台风"海燕"据报是菲律宾近代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正在成为东亚各国展开软实力竞赛的展台。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主张已经引发了紧张的地缘政治态势,美国重新确立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行动则强化了这种态势。

对于自己认定是密友的国家,中国给予了大量援助。它是非洲最大的债权国,在巴基斯坦今年9月发生地震后,中国火速驰援,向它的亚洲邻国显示了更加人道主义的一面。然而,受"海燕"打击最重的国家恰恰是中国心目中最大的敌手,因为中菲两国为争夺南海岛屿控制权陷入了法律、外交甚或军事僵局,这些岛屿虽然小,战略地位却很重要。

过去一年里,中国和菲律宾的军舰已经在一些浅滩发生正面对抗,此外,菲律宾把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惹怒了中国。今年早些时候,菲律宾接受了日本赠送的海岸护卫舰,并对日本政府强化本国在亚洲地区安全存在的计划表示支持,这些举动令中菲关系雪上加霜,菲律宾和美国关于增加该地区美国驻军的讨论也是如此。

在争夺太平洋影响力的竞赛中,美国似乎在家里栽了跟头,此后不久,中国就迎来了挑战。今年秋天,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取消了对本地区的一次高层访问,以应对国内的财政停摆危机,对许多亚洲国家来说,该事件显示美国的运转出现了故障。所以,当台风袭击老盟友时,美国国防部毫不犹豫地组织了一场强大的援助展演。

一名美国官员说,"世界上没有哪支军队,没有哪支海军能做到我们所做的事情。"

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东亚问题专家迈克尔·库玛(Michael Kulm)说,中国不愿意提供更多援助,可能会影响它在菲律宾树立有利形象的机会。

他说,"中国做出努力的机会就在眼前。到最后,中国人可能会提供更多援助。不过,从前期来看,他们的援助显得不起眼。"

与此同时,美国的救援行动可能会为其在菲律宾的影响力锦上添花。

菲律宾是美国的长期盟友,尽管如此,对于本国是否要在美国所谓的"转向亚洲"战略中扮演美方认定的角色,菲律宾一直犹豫不决。转向亚洲的战略包括在菲律宾境内增加美国军力部署。

但是,美国的救援行动——行动在菲律宾受到了媒体的大量关注——可能会部分打消这种从美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不情愿态度。

塔克洛班的一些居民已经表示,只要能带来帮助,他们不介意暂时出现更多的美国士兵。

多年来,中国的崛起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国提供投资及对外援助的能力和总体意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一些担心自己被这个强大邻国主宰的国家。这种态势很可能会继续发展。

不过,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有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证就是菲律宾,中菲之间有关一连串无人岛礁的激烈争论已经降低了菲律宾对日本的警惕,淡化了二战期间日本入侵留下的痛苦回忆。

周四宣布援助计划时,日本官员重点谈论的是人道主义危机。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Itsunori Onodera)表示,"菲律宾是日本的近邻,也是日本重要的战略伙伴。"

不过,菲律宾还一直是日本重点关注的国家之一,因为日本力争在人道主义行动及其他非冲突性军事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试图借此修补美国军费缩减留下的残局。

日本已经为菲律宾提供了海上保安厅使用的新型巡逻船,以便菲律宾更好地在其海域巡逻,其中包括中菲争夺的海域。周四,官员们表示日本军方将派遣C-130运输机、直升机和医疗队,将物资运送至被台风隔绝的灾区。日本还将派出三艘海军军舰,以日本最大战舰伊势号(Ise)为首,后者是一艘携带直升机的驱逐舰,军舰上的飞行甲板使其看起来像是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舰。此外,日本宣布提供1000万美元的紧急救援款。

数天来,中国对援助数额太少的批评置之不理,但随着更多国家提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援助计划,中国于周四表示将会增加援助。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从未表示援助数额会保持不变,并坚称中国已经根据需要的增加调整了捐赠数额。他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对菲律宾处境理解同情。"

但分析人士表示,决定最初捐赠数额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网络评论人士反对援助外国,特别是援助菲律宾。

北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秦亚青表示,对于援助数额及如何援助,政府内部"肯定有过争论"。他说,"中国文化向来倾向于渐进式的做事方式,以便不在国内引发更多问题。"

常常发表民族主义社论的报纸《环球时报》异乎寻常地转变了立场,指责最初提出的援助规模太小。报纸在周二的社论中指出,菲律宾距离中国南部海岸只有两小时的飞行距离,而一些距离远得多的国家都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环球时报》的社论说,"中菲因南海产生的恩恩怨怨,不应阻断两国民间共同抵抗天灾的合作。"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Martin Fackler自东京、Jane Perlez自北京、 Thom Shanker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北方供暖季开始,空气污染料加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北方供暖季开始,空气污染料加剧
Nov 15th 2013, 04:48, by 潘亚当

上个月,中国东北部的大城市哈尔滨成为国际头条,因为该市的空气污染极其严重,能见度降到仅仅10米,大约相当于标准交叉路口的宽度,迫使政府关闭所有学校,官员呼吁该市1100万居民待在室内。

不出所料,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前述"雾霾天"出现在哈尔滨启动燃煤公共供暖系统一天之后,供暖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北京的公共供暖系统将于周五开始供暖,在带来温暖的同时,很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剧北京的空气污染。《北京日报》报道称,室内温度将保持在18℃(约合64华氏度)以上。

作为中国数十年高度集中经济计划的残留影响之一,中国政府仍在以大量补贴支持北方地区家庭的燃煤中央供暖系统,跟前苏联的做法十分相似。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宣称供暖将被视为基本权利,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住所和办公室将享受免费供暖服务,供暖时间从11月15日持续至次年3月15日。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北方地区从未出现私人供暖系统,直到如今,很多住所和办公室仍然享受免费供暖。此外,一些政府工作单位所在的建筑会提前两周——始于11月1日——开始供暖,这种社会主义时期的好处已被用于增加这些房子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

最近几年,前述供暖政策带来的环境影响开始显现。美国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今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燃煤与寿命减短有关。根据这项研究,供暖系统致使淮河以北地区的5亿人口总共损失了25亿年的寿命,平均每个北方居民损失五年寿命。

(前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前总理朱熔基的话可能比他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正确,上世纪90年代,他在南方城市上海任职后评价说:"如果我是在北京工作,寿命至少会缩短五年。")

同一研究团队在2009年公布的一项较早研究发现,刚刚位于淮河分界线以北的一些城市,以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衡量的污染程度明显更高。考虑到这些城市和淮河以南的同类城市具有许多相同的气候特征,这种差异是相当显著的。

雪上加霜的是,相较于南方盛行的以电力、天然气和石油为基础的供暖系统,中国北方采用的燃煤集中供暖系统能效更低。在一栋典型的中国北方居民楼内,热量来自中央燃煤锅炉,锅炉把水加热,热水通过金属管道输往各家各户,这个过程会损失大量热能。

北京将开始整治污染问题的一个迹象是,市政府在10月宣布了相关规划,要在2014年年底前,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供暖厂代替首都现有的四座燃煤供暖厂。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12年,这四座工厂消耗了930万公吨的燃煤,大致相当于去年本市煤消耗量的40%。

在那之前,北京市民也许以屏住呼吸为好。

潘亚当(Adam Century)来自纽约,目前作为美国富布赖特(Fulbright)奖学金学员在中国生活和做研究。

翻译:许欣、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菲律宾民众不满总统阿基诺救灾迟缓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菲律宾民众不满总统阿基诺救灾迟缓
Nov 15th 2013, 03:30, by 杰安迪

马尼拉——极具破坏性的台风袭击这个贫穷岛国中部地区5天之后,菲律宾人正在对缓慢的救援行动失去耐心,对总统尼尼奥·S·阿基诺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越来越多地表达出愤怒情绪,在此之前,阿基诺在其执政的三年中应对过几次危机,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

53岁的阿基诺是一个政治王朝的继承者,他正面临着就任总统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就连他的盟友们都说,他似乎对这次危机的范围之广有点措手不及。老牌政治家米利亚姆·迪芬斯·圣地亚哥(Miriam Defensor Santiago)说,"他必须快速行动,否则会被危机吞噬。"

虽然运送急需物品的飞机已经开始抵达该地区,但大多数救援物资仍未分发出去,原因是道路不通、缺少能用的车辆以及无法获得汽油。

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在菲律宾的紧急协调员狄纯娜(Natasha Reyes)在一份声明中说,"情况很糟糕;完全混乱。"

阿基诺周日飞抵受灾严重的独鲁万市,但他对那里公众的讲话却让一些人感到他缺乏同情心。他猛烈抨击了抢劫者,并且似乎指责当地官员,批评他们在灾难发生不久后未能帮助幸存者、统计死亡人数。一些批评者说,总统只顾坚守国家荣誉,而不是有力地向国际社会发出救援请求。

在与独鲁万的官员会面时,总统对自己政府负责灾害管理的最高官员表示恼火,并在当地一名商人抱怨被抢劫者持枪拦截时,变得不耐烦。据当地新闻报道,阿基诺打断那位商人说,"但你没有死,对吧?"随后,总统的保镖将商人带出了房间。

周二,阿基诺把媒体有关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万的报道不当回事,提出2000人可能更现实。在接受CNN采访时,他把那个更大的数字归因于那些做出死亡人数估计的人所经历的"精神创伤"。

位于马尼拉的政治与选举改革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tical and Electoral Reform)总干事拉蒙·C·卡西普雷(Ramon C. Casiple)说,有关死亡人数的争论正在变为不必要的干扰。他说,"我不相信官员给出的那个更低的数字,但如果数字最终真是很大的话,会引发政治反弹。"

《马尼拉时报》(The Manila Times)专栏作家本·D·克里茨(Ben D. Kritz)讽刺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高级官员,说他们没带着能工作的电话就飞到灾区去了。他指出,最早抵达的一架军用飞机上载着一辆货车,在莱特被废墟堵塞的道路上根本无法用。他写道,"台风过后,阿基诺政府一如既往,对灾难的反应是一种缺乏协调、乱糟糟的尴尬状态。"

总统办公室没有对要求发表评论的请求作出回应。

在此之前,被人们称为"诺诺"(Noynoy)的阿基诺,在这个长期以来被戏称作"亚洲病夫"的国家中,其总统任期还算风平浪静。阿基诺是前总统科拉松 ·C·阿基诺(Corazon C. Aquino)和贝尼尼奥·S·小阿基诺(Benigno S. Aquino Jr.)的儿子,小阿基诺曾是位受人爱戴的政治人物,在1983年被暗杀。阿基诺因为打击长期困扰菲律宾的腐败而受到好评。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与该国最大的穆斯林分裂主义者签订了一项标志性的和平条约,而阿基诺的前任们一直未能做成这件事。

自从他在2010年当选以来,菲律宾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7.6%。他的政府加强了税务征缴,从而帮助提高了用于公共事业的开支,包括基础设施、社会福利,以及防灾救灾准备工作。

但是几乎无人会否定阿基诺在最近几个月中多次面临困难的挑战。9月份,完全出乎政府的预料,一群穆斯林分裂主义武装分子占领了南方的一座城市,迫使军队与其开战,造成200多人死亡,1万个房屋被毁。菲律宾还连续发生了好几起灾难,包括上月在薄荷岛上发生的地震,导致200多人死亡,而上周台风"海燕"又袭击了该岛。去年,台风"宝霞"导致了南部棉兰老岛上的1100多人死亡,造成了高达9亿美元(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还有就是那起正在上演的腐败丑闻,丑闻涉及到2亿多美元的公共资金流进当举官员的腰包,以及一名女商人被指控成立虚假的非政府组织。调查者说,其中一部分资金是防洪项目专款,本来是用来建造房屋,重新安置住在易遭受风暴袭击地区的居民的。

"我国已经是一个饱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但我们没钱为防灾救灾做准备,因为我国的高官们一直在偷人民的钱。"圣地亚哥参议员在上周的一次全国转播的听证会上这样说,那场针对丑闻的听证会吸引了全国观众的注意力,而当时台风也正在逼近。

杰安迪(Andrew Jacobs)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亮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安倍表彰勇救落水儿童的中国学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安倍表彰勇救落水儿童的中国学生
Nov 15th 2013, 03:48, by BREE FENG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向一名中国学生颁奖,以表彰他营救一名溺水的日本男孩的"勇敢行为"。在两国外交关系趋紧的时段,此事形成了一个亮点。

今年9月,来自上海的26岁学生严俊在大阪市慢跑,看见一名男孩落入附近的淀川(Yodo River)。早前的一场台风使河水涨到了危险的水位,严俊的首次尝试没能把9岁的男孩带到岸边。他随即跑到下游,再次跳入水中,设法把男孩救了上来,两人都只受了轻伤。

为了褒奖他的勇敢行为,安倍晋三于周三晚在首相官邸接见了严俊,向他颁发了奖状和日本"红绶褒章"(Red Ribbon Medal of Honor)。

根据中国新闻社的报道,奖状上写道,"日本天皇表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严俊不顾个人危险救助他人。"

严俊在仪式后向日本报纸《关西华文时报》(Kansai Chinese Times)表示,他只是做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事"。

自勇救他人的事迹发生以来,严俊在两个月里受到了官方的多次褒奖,上述褒奖只是最近的一次。严俊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将从明年起在大阪攻读博士学位。大阪市长和中国驻日大使已经向他颁发了表彰信。

严俊的义举发生之时,中日两国仍因一些无人居住的东海岛屿陷于僵局,日本称这些岛屿为尖阁诸岛,中国称之为钓鱼岛。去年,中国指责日本从日本私人所有者手中购买其中一些岛屿的行为改变了现状,两国再次爆发争论。

从那时起,中国官方媒体的社论纷纷抨击日本及安倍晋三本人;双边贸易遭受打击。日本政府的一名发言人在今年10月表示,一名中国官员曾秘密到访日本,参加旨在改善关系的非正式会谈,但北京方面对此予以否认。

严俊的英勇行为赢得了中国网民的赞扬。

中国新闻网的文章收到了一条广受赞同的评论,其中写道,"中国和日本的普通民众都期待友好的双边关系。"另一条评论对日本政府提出了不太热烈的表扬,称日本政府授予证书的行为"还可以"。

这篇文章收到了三万多条评论,但这些评论在周四下午遭到删除。其中大部分评论并未涉及政治,只是表扬严俊的英勇行为。

翻译:张薇、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中国增加对菲律宾的人道主义援助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增加对菲律宾的人道主义援助
Nov 15th 2013, 03:16, by JANE PERLEZ

北京——在一些国际组织及一家中国报纸批评中国政府最初的10万美元(约合61万元人民币)捐赠数额太少之后,中国宣布增加对菲律宾台风受害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官方媒体新华社表示,除了本周早些时候政府捐赠的10万美元及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10万美元之外,中国将提供14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包括帐篷和毯子。

周四,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称,中国从未表示援助数额是"一锤子买卖",而且已经根据需要调整了援助数额。他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对菲律宾处境理解同情。"

周三的时候,秦刚对中国第一笔捐款的态度还非常坚定,称中国最初宣布捐款数额的时候有一个考虑,那就是中国人民也在台风"海燕"(Typhoon Haiyan)肆虐期间遭受了损失。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中国南部地区遭受尾流暴雨的侵袭,致使八名中国人死亡。

在菲律宾,大规模国际救援行动正在展开,比如美国士兵帮助运送救援物资。中国最初向菲律宾提供的捐款较少,似乎是因为两国的关系十分冷淡。相比之下,中国的亲密盟友巴基斯坦于9月份发生地震,造成500人死亡,中国承诺向该国捐赠150万美元。

自2012年初以来,南海岛屿领土争端已经破坏了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菲律宾还打算将中菲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法庭。菲律宾今年接受了日本给予的军舰,支持日本的强军计划,因此激怒了中国。

中国的一些专家表示,决定最初捐赠数额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网络评论人士反对援助外国,特别是援助菲律宾。

北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秦亚青表示,对于援助数额及如何援助,政府内部"肯定有过争论"。他说,"中国文化向来倾向于渐进式的做事方式,以便不在国内引发更多问题。"

但他表示,他在学生中间进行了非正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最初的捐款数额太少了。大多数学生称,中国网络上对菲律宾的敌对态度"不负责任、不理性"。 

他说,有关给菲律宾提供多少援助的早期决定,很可能是政府中层做出的。"我认为,领导人不会愚蠢到不提供援助的地步。"

凤凰新闻网周三展开的网络民调活动显示,在6万次投票中,有95%的投票反对中国给菲律宾捐款。

常常发表民族主义社论的报纸《环球时报》异乎寻常地转变了立场,指责第一轮援助的规模太小。报纸在周二的社论中指出,菲律宾距离中国南部海岸只有两小时的飞行距离,然而,包括德国和智利在内的一些距离远得多的国家都迅速做出反应,派出了满载物资的飞机。

国际援助机构周四的统计显示,中国的160万美元新捐款总额和爱尔兰(140万美元)、意大利(130万美元)及西班牙(180万美元)处于同等水平。

在派发净化水设备、食品和应急避难设施的同时,美国还向菲律宾派遣了乔治·华盛顿号(George Washington)航母,上面载有80架飞机和5000人的队伍。周四,两艘美国海军军舰先于航母抵达了菲律宾。

《环球时报》的社论说,"中菲因南海产生的恩恩怨怨,不应阻断两国民间共同抵抗天灾的合作。在对菲律宾的国际救援阵列中,中国不应缺席。"

《环球时报》还说,近些年,"网上"对中国提供对外援助"的强烈反对"不代表主流民意。

该报实实在在地敦促中国政府,要培养中国民众的对外援助美德。报纸指出,在中国大陆遭遇天灾时,菲律宾的海外华人曾团结起来站在中国一边。报纸说,"在他们和他们所处的社会遭遇重大灾难时,我们提供援助的正当性不容置疑。"

北京的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教授金灿荣说,政府内部关于该给菲律宾提供多少援助的讨论,也许是由外交部主持的。他说,"他们也许认为,中国必须提供援助,但不能太多。"

他还说,批评者应该牢记,当中国在1998年遭遇巨大洪灾时,美国只提供了2万美元。

翻译:许欣、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在印度,英雄无法优雅谢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在印度,英雄无法优雅谢幕
Nov 15th 2013, 00:17, by 通库·瓦拉达拉金

一名广受欢迎的印度历史学家曾对我说,在印度,上了年纪的男人们不愿放手,萨钦·拉梅什·泰杜尔卡(Sachin Ramesh Tendulkar)最为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将满41岁的泰杜尔卡是印度板球队年纪最大的队员。

但先让我称赞一番。大家谈到泰杜尔卡时都叫他萨钦,他是印度最受人尊敬的板球运动员。实际上,称他是当代最受尊敬的印度人也是完全准确的,略微夸张一点的话,甚至可以称他是自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让印度举国崇敬以来最受尊敬的印度人。请停止怀疑,把他想象成贝比·鲁斯(Babe Ruth)和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混合体。

萨钦正以超出寻常的程度主宰着印度的想象力:今天,他将在故乡孟买参加第200场国际板球锦标赛(为期五天的板球比赛),印度将对抗西印度群岛队(West Indies),这支曾经非常强大的队伍现在境况不佳。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国际板球锦标赛,这场比赛结束后,他将退出竞技板球运动。随着他退役时间的临近,印度陷入了举行最后一场激动人心的盛大庆祝活动的狂热之中,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处于哀痛边缘。就像尼赫鲁(Nehru)在甘地去世的时候所说的:"我们生活中的那盏明灯熄灭了,周围一片漆黑。"(印度习惯以华丽的散文进行悼念。)在萨钦挂起他的白色板球服的那一天,全印度的人也会这么说。

与此同时,对于萨钦,印度也存在不带感情色彩的看法,认为他应该在两年前(或更早的时候)退役,他在球场上待了太长时间。

印度没有优雅谢幕的传统。不愿退出公共舞台的权威人物抱有人类固有的虚荣心,而增强这种虚荣心的是,印度有一种阿谀奉承、尖叫哀嚎的文化,无法放手的崇拜者们不加批判地将英雄们奉为神一般的人物。在政界,在电影界,甚至是商界,都有上了年纪的印度男人不愿放手。他们就这样一直撑着。当他们去世的时候,接替他们的继承人——儿子、女儿和妻子会延续他们的影响。体育在本质上有所不同:没有体面的理由让儿子接替父亲参加板球队,而且板球协会实行自己的退役规定。

但萨钦和他的粉丝尽其所能地违抗这些自然法则。毕竟,盲目崇拜是印度的一种艺术习俗。一些印度神灵有九个头或十个臂膀。其他神灵则有巨蛇缠绕在他们的躯体上,或者河流发源于他们的头部。而萨钦也是一个神灵,他挥舞着神圣的板球拍,由最上乘的柳树制成的沉重的、好闻的拍子。

在这个长期缺乏效率的国家,他的效率高得无情;在这个在世界面前具有自卑情结的国家,他却是世界第一;在这个公众人物往往热衷炫耀的国家,他却总是表现得极度谦卑;在这个渴求自尊的国度,萨钦标志着骄傲。

他首次代表印度参赛时——那时是1989年,他当时16岁,对抗的是老对头巴基斯坦——印度在经济上死气沉沉。1991年,当印度为了保持运转而典当黄金储备时,国民士气陷至谷底。随后,当萨钦英姿勃发的时候,印度正在实行经济自由化。他在板球方面的辉煌战绩伴随着健康(有时堪称迅猛)的经济增长率。他的成功代表了印度一种新的自我形象。从那以后,印度还涌现了一些其他英雄,他们更年轻、更无畏,就像新的印度一样。但是,萨钦的英雄事迹总会让印度人回想起一个更艰苦的年代,正因如此,人们对他爱戴有加。

然而,单纯从体育的角度来看,他只是过去那个自己的影子。过去那个他,是板球运动漫长而倦怠的历史上涌现出来的三四名最优秀球员之一。如今,他不过是一个"好的"或者"高于一般水平的"选手。如果他只有24岁,而且拥有现在的这种技术,他必将成为入选国家队的有力竞争者。但是,如今的他远不如当年那样出色;当他上场时,我们当中那些比较不带个人感情的人,只能看到萨钦的巅峰时期和表现平平时期之间那种令人尴尬的差距。

此外:萨钦的名誉不仅建立在高超的击球技术之上,还建立在他一贯的谦逊、无可挑剔的言行以及作为团队一员(从未超越这个团队)那种明显的喜悦之上。对于这样一个人而言,不愿让位给年轻选手、像䗩一样抓住自己的位置不放以及对里程碑的不懈追求,都包含着些许不太可爱的自私。以前从来没有哪位板球运动员打过200场国际板球锦标赛,以后也不会有。萨钦能取得这一成就,只是因为他打了24年板球。

但是,我们不应该指责萨钦。在另一个国家,他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成熟,意识到年龄所带来的局限性……然后改变人生道路。印度没有让他这么做。是印度用腐蚀性的爱背叛了萨钦·泰杜尔卡。

通库·瓦拉达拉金(Tunku Varadarajan)是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员、《每日野兽》(The Daily Beast)的自由写手。
翻译:许欣、陈柳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怀默霆:为什么中国人接受贫富差距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怀默霆:为什么中国人接受贫富差距
Nov 15th 2013, 00:26, by 欧阳斌

提起当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无论是学者的论述,政府官员的讲话,还是新闻媒体的报道,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论点基本一致:目前的差距已经非常严重了,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11月12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也再次强调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可这背后有两个问题:首先,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当下的贫富差距是什么样的态度?而后者恐怕才是更能直接回答与社会稳定相关的问题。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哈佛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怀默霆(Martin King Whyte)早在十多年前便决定对中国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进行大样本、长时段研究。

怀默霆的第一项初始研究于2000年开始,对当时居住在北京的757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2004年,由他领衔的中外专家团队启动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统计,一共对全国23个省市的3267名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出版了《社会火山之谜:解读当代中国不平等与分配不公》(Myth of the Social Volcano: Perceptions of Inequality and Distributive In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一书。

该书驳斥了一些似是而非之论:比如通过大数据研究,他发现中国人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态度是接受的,而且是正面的;无论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与苏东转型国家相比,中国人在这一问题上都更加乐观,对于市场经济也更加充满信心。和媒体上描述的"仇富"以及心怀愤恨等形象大相径庭,怀默霆这本书中的数据勾勒出的是一群乐观向上,且坚信只要勤奋努力,最终就会致富的中国老百姓。

怀默霆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了《纽约时报》原驻华记者周看(Joseph Khan)在2006年写的一篇报道,"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财富更多源于权力,而非才智或冒险精神,贫富差距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并被认为至少是导致了这个国家近几年来数以万计的群体性示威的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的一些对贫富差距表示担忧的文件和话语,他说,这是为什么他在书名中用了"火山"(Volcano)这个词,因为如果说贫富不均被普遍看成是中国面临的一座火山的话,那么从他的研究来说,这座火山至少现在还处于休眠状态。

2009年,他又进行了一次全国性跟踪调查,在22个省完成了2967个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发现,尽管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人的乐观心态并没有改变。比如在2009年,75.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于五年前是提高了的。这个比例高于2004年时候的63%。而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在2009年是61.1%,这也高于2004年的56.7%。怀默霆说,这类指标对于衡量人们对社会贫富差距的心态极为重要,因为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是将自己的情况与过去或者周边的人做对比。而经过统计学处理之后的数据比较也显示,中国人对于贫富差距的态度在2009年也并没有比在2004年的时候更加负面。不过中国人开始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期待,认为政府应该在社会公平公正这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怀默霆的父亲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社会学家威廉·怀特(William Whyte),他的巅峰之作《街角社会》(Street Corner Society)至今仍是社会学经典之作,商务印书馆曾将之作为"汉译名著"系列之一译成中文。而这本书恰恰也是研究美国的意大利人贫民区社会结构的。怀默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经典的子承父业。怀默霆曾于2007年至2008年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代理主任。

本采访于2013年9月在怀默霆位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办公室以英文进行,并于11月11日进行了补充采访。

问:你本人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现象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答:我们第一个统计是在2004年,第二个统计是2009年,从这两次统计,我至少还没有看到中国人对于自己通过努力工作和良好教育来改善生活的态度变得悲观了。相较于美国和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匈牙利等转型国家,中国人仍然更加乐观。很多学者和政治学理论认为人们对于资源的获取是一个零和游戏,但是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在调查中问了这个问题,认为其他人如果能够致富也有助于自己致富的回应者比那些持相反意见的人,即认为其他人致富减少了自己致富的可能的人多出四倍。

从我的研究中我觉得,总体上来说中国人并不对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表示愤恨,相反,他们欢迎这个差距。因为一般来说,一个社会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这个社会里成员的生活品质,比如如何通过社会再分配提升穷人的生活水平。个人的雄心壮志和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的梦想,这些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也导致了一些贫富不均,但是出身底层的人可以变得富裕,一些富裕的家庭也可能衰败,这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我觉得这种对贫富不均的容忍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根源的。人们不能接受的是一些人是通过操弄一些手段或者关系来获取财富。比如最近在美国开始的对中国高官子女在美国公司任职的调查。我觉得这个让很多中国人非常愤怒,而这种情况在其他社会也同样会激怒人们。

问:但是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非常高,每一次都引发人们的讨论。

答:从2007年左右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增长的非常快,前段时间,中国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一个非常高的基尼系数,而西南财经大学的数字更高。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重要,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基尼系数是干什么用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和自己身边的人相比,和自己以前的生活相比,现在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所以我们在2009年的统计里面设计了一个问题,问他们和五年前相比,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变化。很多人认为都是在提高的。

所以我觉得对中国政治稳定的主要威胁不是收入不平等或者财富分配不均,而是程序正义的问题。比如说你看看当下中国的各种社会抗争,几乎很少是因为一些人过于富裕或者一些人过于贫穷,而是因为一些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是程序本身出了问题。

但是这仍然会有一个潜在的威胁,就是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提出的"隧道效应"。比如说双向车道都堵在了波士顿旁边的一个隧道里,如果我看到我旁边的车道开始挪动了,我是什么心态?这个理论认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会觉得愤怒,相反是觉得有希望了,因为我觉得我这一条车道也会很快挪动。但是如果旁边那一道一直在移动,而我这一道一直不动的话,我将会变得十分愤怒。在我们2009年的统计中,我发现很多中国人仍然认为较之于五年前,他们的生活是在变好,所以这个效应至少在2009年的统计中是没有出现的。但是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统计中是否已经发生变化。我觉得中国领导人也对"隧道效应"中的负面的可能性非常担心。

问:"隧道效应"的转折点会是什么?或者说,什么东西会导致人们由"怀有希望"变为"更加愤怒"

答:很好的问题。阿尔伯特·赫希曼并没有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判断。根据我们目前有的两个统计,中国人的态度至少在2009年还没有表现出来将会出现转变。这两个统计里面有很多可比项,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都是提升的。现在有很多人对中国前一届的胡温政府有很多批评,认为他们没有能够成功解决中国的诸多问题,"和谐社会"也没有带来多大的变化,基尼系数仍然在提高。但是这只是看到了一面,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有了很大的扩展,农村的医疗保证体系得到了重建。尽管现在这个系统仍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想想看,在2004年我们的调查中,只有15%的农村被调查者说他们有公用医疗保险,其他人如果他们有病,就不得不自己掏腰包就医。到了2009年,将近有90%的人都有了公共医疗保险了。从全国范围来说,公共医疗的覆盖面则从2004年的24.7%上升到了2009年的85.3%。你要知道,我们美国人要是也实现这个比例的覆盖面就好了。还有其他比如农业税负的减免等等,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情况并不是说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而是穷人变富,而富人则富得更快。所以尽管基尼系数在升高,但是穷人的生活水平和他们自己毛时代相比,甚至和十到十五年前相比,都是提高了的。

问:现在毛时代的"平等"几乎成了人们怀念那段时光,或者是攻击改革政策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了。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那个时代的贫富差距问题呢?

答:当然有一些社会群体在怀念毛的时代,现在俄罗斯还有人在怀念斯大林呢。当一个社会变得更加多元、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的时候,出现这种怀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从任何有意义的角度来衡量,毛的时代都不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时代。

首先,在那个时代,金钱无法准确衡量人们之间的差距。比如毛和其他中国的高级领导人,他们享有很多特别的待遇,他们根本不需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为这些待遇付费。其次,在某一个特定的单位或者特定的社区里面也许会存在某种特定的"公平",而这种"公平"是建立在将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拉低的疯狂想法之上的。但即便如此,这种方法也无法消除不同单位之间,城乡之间,乃至村落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有一些不平等变得更糟了。比如说官僚们控制了几乎所有的资源,掌握有太大的权力决定如何分配资源,而这种分配往往并不是公平公正的。这种不公平并不像今天这样更多是关于物资资源的,而是一种严厉且死板的社会分层。比如如果你在毛的时代出生在农村,你想通过到城里面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的可能性是非常渺茫的。在城里面也是这样,人们的福利跟他们的社会层级是相关的,甚至是世袭的。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研讨会,著名社会学家罗纳多·多尔(Ronald Dore)在听说了毛时代中国工厂里面的"顶替制度"(即父母退休之后,子女可以接替其岗位)之后,非常吃惊地反问:"这是社会主义吗?"所以,毛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社会,只不过这种不平等并不表现为人们有多少钱可以花。

问:你刚才讲到程序正义的问题,也讲到了毛的时代,那么也就是说在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上,更关键的是游戏规则的公平?

答: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黄亚生在《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应该让这个社会所遵循的原则首先变得公平起来。

现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中国的机会平等问题。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挑战,比如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在几年前非常热。一般来说农民工子女只有三个选择,要么送回农村,由祖父母来照顾,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并不是特别好;要么送到一些城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可能并不高,而且政府可能会时不时关闭这些学校;还有就是他们付高额的择校费到城里普通的学校上课。但是这些选择都是很差的选择,不是吗?就算他们走运能够通过后两个选项完成中学学业,他们在高考的时候也必须回到农村去,可是很多孩子可能从来没有在那些农村生活过。这几年有一些城市开始接收这些农民工子女,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这些学校通过不同的教室将他们和普通的城市里的小孩子隔离开。如果在美国,一个学校对待中产阶级的孩子比对待来自一个贫穷家庭或者是移民家庭的孩子要好的话,这会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事件。

问:市场经济能带来这种公平吗?这是不是也是为什么你在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即中国人对于市场经济的接受程度不仅高于东欧转型国家的人们,也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

答:是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历史比较的结果。很多中国人在经历了毛时代的社会主义,也经历了市场经济之后发现市场竞争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公平。你努力工作,就会得到好的生活。这已经是非常流行的观点了。在过去如果你在农村,你就根本没有资格去和别人竞争。如果你在经济上特别成功,当局可能会过来把你抓起来,没收你的财产。这些都会打击人们的雄心壮志和动力,而这些正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问:但是毛时代已经过去快四十年了,很多年轻的中国人并不清楚这段历史,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这是不是也说明这种负面历史遗产的作用也会逐渐消失?

答:说得好。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这个问题,也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没有这段历史记忆了,他们会更多地用自己五到十年前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周边人的生活水平作比较。

问:我觉得这种比较已经发生了,比如说现在的"仇富"心态。

答: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是否"仇富",而在于人们是否认同你是通过诚实合法的手段获得财富。在美国,我想没有多少人仇恨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或者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但是美国人对于金融业那些大亨们的致富越来越不满,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金融业的人们通过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手段获取财富,尽管他们可能远没有比尔·盖茨富裕。

问:关于贫富差距另一个人们更加关心的话题就是这是否会引发社会不稳定。你在书中写到"人们的愤怒广泛分布于各个社会阶层,而并没有特别聚集于某一个社会群体或者地理区域。"这对政府来说,是不是一个好消息呢?

答:这意味着两点。首先,并不是说农民工,或者农民,或者大学毕业生,或者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会对中国的不平等有特别的不满或者愤怒。这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不能忽视确实还有一些群体或者个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让我们回到最初讨论的内容,我觉得物资上的不平等不会对中国的社会稳定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是程序的不公正。物资上的不平等是很容易解决的,中国政府现在有很多钱,也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如果他们要通过这些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远比美国及其他政府做得更快。而在现实中也是这样的,他们极大提高了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这个过程并没有对既得利益集团有任何的冲击。但是程序正义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这需要有更大的新闻自由,更独立的司法体系,独立的反腐机构,以及更为有效的对权贵们的违法行为的起诉手段。但是我觉得中国的领导人对于苏共的历史仍然心怀忧虑,对任何有实质意义的政治改革都是十分警惕的。他们认为给予任何个人挑战权威的能力和可能,都是整个政治体制崩溃的开始。

问:你第一个统计是在2004年做的,已经快有10年了,你觉得到了现在最大的改变会是什么?

答:其实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一个类似的统计了。我们目前所有的最新的统计是2009年的。我们发现在2009年的时候,人们对贫富之间的差距的解读是非常正面的,他们认为一些人富裕,更多的是因为能力、勤奋等品质。我们也有相关问题是衡量人们对政府在减少贫富差距方面的态度,在这方面,人们的态度变得更加批评性了,人们认为政府应该做更多的工作,比如为失业的人提供工作,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助等。我觉得"和谐社会"这样的口号恰恰提高了人们对于政府的期望,他们希望政府提供更加公正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要劫富济贫,而是要提升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欧阳斌是专栏作者,现居纽约。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监狱不应该关这么多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监狱不应该关这么多人
Nov 15th 2013, 00:16, by 纪思道

假设你是一个法官,被控与人合谋分销高纯度可卡因的沙兰达·P·琼斯(Sharanda P. Jones)此刻就站在你面前,等待对她的判决。

她是位32岁的母亲,有一个9岁的女儿,没有犯罪前科,但却被卷入了一场扫毒行动的漩涡。这场行动已经让她那个德州小镇上的105个人遭到逮捕。被抓的都是黑人。

警方没在琼斯身上发现毒品。不过,为了获得减刑,一些所谓的琼斯的合谋者,给出了对她不利的证词。整个案件疑点重重,但她已经被判有罪。你的判决会是什么?

你别无选择。根据对案情的推定以及有关最低刑期的强制性规定,她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跳转到今天,琼斯已经服刑15年了,初次犯罪的她估计得在监狱里终老。

美国一直在大肆削减学前教育的预算,与此同时,我们却一直在花费大把的金钱,把成千上万被判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的非暴力罪犯囚禁起来。这些案例突出地表明,我们所进行的大规模监禁的实验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和浪费——既浪费了税款,又浪费了人类的生命。

一些法官和狱政官员正在反抗司法系统的不公。在判处一名贩卖高纯度可卡因、以贩养吸的FBI前线人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时,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詹姆斯·R·斯宾塞(James R. Spencer)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根据你在本案中的所作所为判你终身监禁是非常荒谬的;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但联邦法律关于最低量刑的强制性规定,没给斯宾塞留下回旋的余地。他补充说:"我对它也是不赞同的。我想让所有人都明白我的观点,并让法庭记录在案。这简直是没头脑。"

下面还有其他一些非暴力罪犯被判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的案例:

里基·米诺尔(Ricky Minor)是一名冰毒成瘾者,他有三个孩子。他的家中被发现藏有1.2克冰毒,以及非处方的减充血剂。减充血剂可用于制造冰毒。他最初被指控触犯了佛罗里达州的法律,他说自己当时面临着两年半的监禁。后来,检察官以触犯联邦法律为由起诉了他,他之所以认罪,是因为他的公设辩护人说,如果他不认罪,检方可能还会追究他妻子的法律责任,那样的话,他们的孩子将无人抚养。米诺尔之前曾有过几次前科,但都不是暴力犯罪,也没有进过监狱。但这些情况迫使克莱德·罗格·文森(Clyde Roger Vinson)法官判处他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文森法官说,这个量刑"远远超出了适度的范围"。

迪基·乔·杰克逊(Dicky Joe Jackson)是一名长途卡车司机,他两岁的儿子科尔(Cole)需要一次骨髓移植手术才能活下去。全家通过社区筹款活动筹集了5万美元,但这远远不够手术所需金额,于是杰克逊试图用卡车运送冰毒来筹措剩下的钱。现在,他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17年;上一次上诉失败之后,他与结婚19年的妻子离了婚,好让她开始新的生活。联邦检察官承认:"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显示杰克逊先生有暴力倾向,他不是一个大毒贩,他犯罪是也完全是为了给他生命垂危的儿子看病,没有除此之外的目的。"

丹妮尔·梅茨(Danielle Metz)17岁怀孕,后来嫁了一个虐待她的丈夫,此人同时还是一名毒贩。她说,为了安抚他,她有时帮他去取可卡因,或者到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网点取钱。在一次冲突中,他挥拳打了她的脸,于是她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两个月之后,她被起诉。她说,检方起诉她主要是为了让她提供她丈夫的罪证,但是她所知不多,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换取减刑。她现在已经服刑超过20年。

这些例子均来自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一份令人心碎的最新报告《活死人》(A Living Death)。报告列出了3200多名会终老于囹圄之中的非暴力罪犯。

他们之中有五分之四是黑人或拉美裔美国人。基本上所有人都是穷人。许多人的律师很不称职。有些人的罪行是在青少年时期或是刚刚成年之后犯下的。

这些人是美国将大批罪犯处以终身监禁的这一灾难性尝试的受害者。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初,美国将罪犯送往监狱的比率一直保持稳定。自那以后,入狱比率基本上翻了两番。美国现在将囚犯处以监禁的比率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五倍还多。

我经常写与国外践踏人权有关的文章。但是当我们面对非暴力的年轻罪犯——有些人从没有过前科——并让他们在狱中度过一生时,那些关心非正义问题的美国人该向镜中看看了。

翻译:李琼、王湛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