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泰国官员淡化漏油事故对环境影响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泰国官员淡化漏油事故对环境影响
Aug 27th 2013, 12:03, by THOMAS FULLER

 泰国沙湄岛——上个月,管道爆裂致使大量原油涌入了这个诗情画意的度假岛屿附近的海域,两项补救措施当即被提上日程。一项是清理泄漏的原油;另一项是保护旅游产业的形象,该产业对于日益脆弱的泰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泰国官员当即开始淡化该国第三大石油泄漏事件对环境的影响。7月27日的事故发生次日,国有石油集团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又过了一天,当粘稠的黑色原油填满这个知名度假岛屿的一个海湾时,还是那位名叫邦特普·布德潘(Pornthep Butniphant)的经理,又表示石油会自然分解,"对环境没有影响。"

但要清除污染海岸线的石油,单靠自然的力量远远不够。军方已经花了3个星期来净化海湾。除了士兵,还有数十家承包商一直在用餐具洗洁精清理附着在岩石上的油污。一位权威海洋生物学家称,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海洋生态要在数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

在泰国的其他经济活动减速之际,旅游业常常被视为缓冲器。随着东南亚经济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期, 泰国官员似乎正竭尽所能地维持近年来破纪录的游客数量。

为了让公众相信游泳是安全的,8月9日,有时会显得颇为夸张的副总理博巴索·素拉沙瓦迪(Plodprasop Suraswadi)把记者们召集起来,看他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帕欧湾游泳。

他的宣传噱头上演6天后,政府自身的污染控制司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这一地区的污染极为严重,并不适合游泳,水中具有潜在致癌性的烃类含量几乎是容许水平的6倍。

环保人士说,政府声称该地区很安全的做法太过草率,误导人们对石油泄漏的影响做出乐观的评估。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协调员、有毒物质专家普莱·毕罗姆(Ply Pirom)称,政府官员迫于压力急于拿出证明水体清洁的数据,而且政府与PTT这个高利润的石油集团之间关系过于密切,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的部长威侧·甲森通诗(Vichet Kasemthongsri)曾是PTT的董事会主席。

"围绕这一问题的所有一切都很可疑,"普莱先生说,"他们说水是干净的,但人们担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他们看不到。"

副总理博巴索已经对政府数据提出批评,他说污染控制司的其他调查结论——水中的汞含量大大超出安全水平——是错误的。发表这番言论后,泰国内阁拒绝接受调查结果,勒令重新进行测试。接着的测试得出的汞含量读数低了一些。

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海洋生物学家通·探隆那瓦沙瓦(Thon Thamrongnawasawat)对海岸线进行了大范围的检查,他说,政府"声称一切都已恢复正常的做法太草率了。"

"自然界的恢复需要时间,"他说,"泰国政府太过乐观——那是不切实际的。"

曼谷的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海洋污染专家、泰国环境与健康独立委员会(Independent Commission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主席别姆萨克·梅纳斯维塔(Piamsak Menasveta)呼吁对政府的污染数据——尤其是关于汞含量的自相矛盾的结论——进行独立验证。"我相信存在一些错误,"他在受访时表示。

自从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人们纷纷退订岛上的酒店,尤其是西欧人以及从曼谷过来度周末的游客——曼谷离连接沙湄岛与大陆的码头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

但这里的海滩远非空旷无人,或许是政府对于事故的正面描述起了作用。在没被石油泄漏直接影响的岛屿东部,十几个受访游客表示,他们不知道有事故发生。

"我对此一无所知,"来自中国西安的大学生、与家人一起度假的王朝阳(音译)说,"如果来之前知道这件事,我可能会重新考虑。"

旅游从业者称,大批中国和俄国游客正陆续抵达这里。"假如失去中国游客,我们就真的有麻烦了,"负责把游客运送到岛上的快艇驾驶员桑亚·布恩亚里特(Sanya Boonyarit)说。

泰国污染控制司负责人威谦·宗龙鲁恩(Wichean Jungrungrueng)周四告诉该国通讯社,在岛屿东侧的海滩游泳是安全的,但帕欧湾的总石油烃(原油内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品)含量水平仍然超出允许范围。

据PTT负责油污清理事宜的执行副总裁恭·帕杜姆拉吉(Kun Patumraj)预计,被污染的区域将能为11月份开始的旅游旺季作好准备。周四他在一处海滩上接受采访时,工人们正冲洗附近岩石上的褐色小油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原油味。公司在泄漏事故影响到的区域对沙子和水进行定期检测,但恭·帕杜姆拉吉知道这里面存在信任缺失。"是很困难,有时候人们就是不相信我们,"他说。

绿色和平的普莱说,石油泄漏事故已经凸显出一个对泰国而言更广泛、更长期的问题:与工业区靠得太近的原始海滩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外国游客常常把泰国设想为一个由稻田和海滩度假村构成的国家,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性的工业强国,拥有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以及大量生产计算机硬件和化工原料等多种产品的工厂。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鲍尔默辞职令年轻科技高管居安思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鲍尔默辞职令年轻科技高管居安思危
Aug 27th 2013, 12:29, by QUENTIN HARDY

旧金山——作为微软(Microsoft)一名年轻的高管,史蒂文·A·鲍尔默(Steven A. Ballmer)当年帮助公司击败了迪吉多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写DEC)、王安电脑有限公司(Wang Laboratories)及Novell等发展较缓慢的老牌科技巨头。

现如今,轮到微软来应对科技新贵了,在一个移动程度越来越高的计算机世界里,微软勉力竞争,这个世界基于联网电脑组成的"云端",许多用户能同时访问这些电脑。微软所面临的问题可算是科技公司不可避免的生存周期。

"被颠覆是这个行业的根本特点,"在线数据存储公司Box的首席执行官阿隆·列维(Aaron Levie)说。"即便你有着像微软那样近乎垄断的地位,一切还是可以被重新定义。"

鲍尔默将不需要继续带领微软前行了;上周五,他宣布将在一年内退休。但是列维等年轻高管也不会因为鲍尔默的退出而幸灾乐祸。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有一天——如果他们能幸运地和鲍尔默一样成功的话——他们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它只让我已经颇为严重的多疑症更进一步发展,"列维说。

最好的科技公司能经受住技术更新换代的考验,持续发展。而只有一些大公司做到了这一点:IBM,英特尔(Intel)以及苹果(Apple)。而目前尚不清楚微软是否已有明确的发展路径,以加入那些跨越多个技术时代的核心巨头。

人们想到鲍尔默,就会想到个人电脑革命,以及后来在电脑服务器上运行的企业软件。这些创新为微软带来了财富和人才,它借此推出了IE浏览器来迎合早期互联网的发展,并且将业务拓展至网络游戏。

但科技界年轻一代说,这些东西无法为鲍尔默换来对未来的清晰预见。苹果和谷歌(Google)成为了智能手机发展的领军者,亚马逊(Amazon)等一大批公司则主导了云计算的发展。与此同时,微软则总是在奋力追赶。

"所有科技都想变得不可取代,"数据存储领域的创业公司Pure Storage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迪策恩(Scott Dietzen)说。"要么不可取代,要么被时代淘汰。"

"而其中能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是,"迪策恩补充道,"最优秀的人才都被吸引去颠覆那些不可取代的科技,创造出全新的技术。而在这个行业中,最优秀人才所能做出的成就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

在鲍尔默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期间,该公司取得了可观的发展。在鲍尔默领导下,微软发明了Windows Phone操纵系统,并大力发展云计算技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获得好评,但其市场表现却不尽人意。同样在鲍尔默的领导下,微软以85亿美元(约合5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网络通讯服务Skype,并出资12亿美元将企业社交网络平台Yammer收至旗下。

然而,科技界的创新突破,不论是网络搜索、智能手机或者基于网络的软件,通常都发生在微软之外的其他地方。

28岁的列维在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总部附近长大。他好几个校友的父母都在微软工作。他说,他这一代中很少人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去微软工作。而那些去的人中,也少有人留下来。

"我会想自己到了40或50岁时被淘汰,"列维说,他的公司创建于2005年。"你可以是个有远见的人,并有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但这是所有科技公司都躲不掉的。没有过渡到下一代技术的快速通道。"

列维说,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像亚马逊那样:赶在竞争对手前,把价格一降到底,压低利润空间,将对方置于不利位置。"

1980年,鲍尔默加入微软,1990年,微软推出其划时代的软件:Windows 3.0。1999年12月,在鲍尔默接任自己的好友、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担任首席执行官后不久,该公司的股价飙升至最高点。自那以后,微软的股价已下跌了33%。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商业管理软件公司、市值130亿美元的Workday的联合首席执行官阿尼尔·布什里(Aneel Bhusri),回忆起几年前和Salesforc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一起喝啤酒的情景,Salesforce市值250亿美元,通过云端提供软件销售和营销。

"那时一切都还不明朗,但我们对云计算十分有信心,"布什里说。"马克说我们有大约12年的时间,之后将会有新技术出现。"

布什里没说明新技术会是什么。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你忙于经营自己的业务时,便很难预见到将会出现怎样的转变将其颠覆,布什里说。

在邮件中,贝尼奥夫回忆了那次谈话,并补充了一个看法:"科技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它的成本在持续降低,也变得也越来越容易使用。而首席执行官要做的就是驾驭这个连续统一体。"窍门总是要时刻做好准备,对出现的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做出反应。

有些人说,尽管鲍尔默确实努力试图改变微软的发展方向,将业务拓展至个人电脑之外的领域,但他没能充分认识到云计算和移动设备所带来变化的广度和深度。

"微软生产过电话,也生产过平板电脑,但他们试图把Windows系统装进这些设备,"以网络为基础的商务软件生产商NetSuite的首席执行官扎克·尼尔森(Zach Nelson)说。"即使看到变革来临,他们也无法将个人电脑抛于身后。"

在鲍尔默那一代的科技高管中,他所掌舵的微软在2000之后的股市表现绝不能算是最差的。最大的电脑网络设备生产商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的股价下跌了54%。甲骨文(Oracle)是全球最大的商务软件公司之一,它的股价下降了30%。

正想实现私有化以逆转其劣势的戴尔(Dell),股价也下跌了约70%。太阳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Sun Microsystems)曾是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但是2010年,甲骨文以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它,这比它2000年的市值缩水了88%。

这些数据似乎让新一代科技新贵们相信,它们确实打败了那些老牌科技公司。但问题仍将持续存在:谁是下一个?

"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Windows的世界,但却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世界,因此云计算觉得自己不会被淘汰,"NetSuite的尼尔森说。"世界仍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只是跟随潮流。"

"我不能说这是最后的计算体系架构,"尼尔森说。"这是我的最后一个。而个人电脑是鲍尔默的最后一个。"

翻译:谷菁璐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特斯拉能把电动车生意做多大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7 Days of Complimentary Downloads: 100,000+ Motion Backgrounds, Video Clips, Production Music Tracks, Sound Effects, Special Effects and More.
From our sponsors
特斯拉能把电动车生意做多大
Aug 27th 2013, 09:11, by JAMES B. STEWART

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能否实现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可能要依靠杰森·伯克利(Jason Berkley)这样的人,更别提维持其飙升的股价了。

这周,我偶然走进特斯拉汽车位于曼哈顿西25街的展示大厅,并在那里见到了伯克利。四面白墙的展示厅很宽敞,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这条街两边的某家艺术画廊,而这里的艺术品就是那辆停在地面上有着"标志性红色"特斯拉S型汽车。在我经过旁边时,几个顾客正在抚摸着它光滑的曲线和雕塑作品般的门把手。

伯克利坐在角落的一个桌子旁,催促着叫我拉把椅子坐下。这个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毕业生现年27岁,留着蓬乱的胡须,穿着李维斯(Levis)牛仔裤和宽松的马球衫,看上去像是刚从几个街区外的谷歌(Google)纽约总部走出来一样。实际上,在11月份加入特斯拉汽车之前,伯克利一直在从事财富管理的工作。

我给了他一个简单但似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卖给我一辆特斯拉汽车。

这不仅仅是一个写新闻故事的噱头,我确实是要在市场上找一辆新车,因为我现在那款车的租赁合同在今年晚些时候就会到期。和大多数爱车一族一样,我钟情于特斯拉的故事:南非出生、现已加入美国籍的创业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用一款零排放、全电动汽车重新定义了这种交通工具,而且它的性能、外观和舒适度让传统汽车生产商相形见绌。尽管面对着无数质疑声,马斯克还是将自己的企业推向市场,而其生产的汽车数量超过Tucker、Vector和DeLorean(三家在特斯拉之前尝试制造电动汽车的公司,它们颇具传奇性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加在一起生产的汽车总量,获得了来自汽车行业媒体的热烈赞美,并随着特斯拉的股价飙升至令人吃惊的高度大赚一笔。这是真真切切的美国梦。

是的,我想买一辆特斯拉。但是,一、我住在纽约,平常把车停在公共停车场;二、周末时我会开车到纽约北部乡下的一座房子,那里远离任何现有或者计划建造的特斯拉充电站;三、我只能买一辆车;四、有时我会开车进行远远超出特斯拉汽车所能承受范围的长距离旅行;五、不算退税,买一辆Tesla S型汽车基本款需要7.1万美元(约合43万元人民币)。

这些难处不只是我一个人有。每个走进特斯拉展示厅的人都需要被一个像伯克利这样的人说服,而变成早期使用者——愿意冒险买下一辆基本未经证明、花费7.1万美元的电动汽车,而且这辆车需要既安全又可靠。

这周,我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全球汽车研究小组负责人、管理主管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讨论了特斯拉现象,他同样认为,帮助潜在客户克服许多我所面临的同样障碍"十分重要"。"能够支付得起特斯拉汽车并且有动力买这种车的人通常住在人口密集的市区,而那里的停车以及市政设施仍不完备。特斯拉仍需做大量工作让他们的汽车进入停车场,让市政府建造充电站。"

我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伯克利予以了正面回应。他开门见山地说,特斯拉"可能不是你需要的车",这一点我很喜欢。他用屏幕上的谷歌地图(Google Maps)计算出,从我家的车库到纽约州北部的房子要走88英里(约合140公里)。在车库里装一个充电站的话,我可以在晚间给电池充满电,从容地走完176英里的来回。就算是低配电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的行驶距离约为208英里。伯克利称,如果我在高速上保持55英里的时速,就很可能开到230英里。

这并不太解决问题,特斯拉闲置的时候每天要损失10英里的行驶距离,而我的车在库里一待就是一个礼拜。一周损失50英里的话,就捉襟见肘了。我或许得购买高配的电池,也就是在底价的基础上再加1万美元,让行驶距离扩展到265英里左右,或是在55英里的限速下开到300英里。

更远的距离呢?伯克利给我展示了一张美国地图,上面标出了已有的和计划建设的快速充电站的位置。在这种充电站,特斯拉用户可以在30到40分钟的时间里免费充满电池。康涅狄格州有两个快速充电站正在运行,这样的话,我最近到曼哈顿200英里外的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走的一趟就可以只在中途充一次电。到2014年底,特斯拉公司计划将在能覆盖美国本土80%区域的网点设立充电站,其中多数靠近咖啡店和餐厅等便利设施。

不过,这还是解决不了我上周跑的一趟。当时我到距曼哈顿约200英里的纽约州库珀斯敦开了个来回,就连特斯拉最宏伟的网点计划里也看不到那个地方的影子。话又说回来,我去那种偏远地区的频率有多高?"恐怕你要偶尔到Zipcar租辆车,"伯克利承认。

好,开特斯拉似乎是可行的,那就归结到价格问题了。7.1万美元(更别提8.1万美元)比我以前花在任何一辆车上的钱都多不少。我看到有报道说,特斯拉的多数顾客都开过宝马7系列(BMW 7 Series)、奔驰S级(Mercedes S-Class)和保时捷(Porsche)等高端轿车,而我开的是辆Mini Cooper。

伯克利认为,我可以配置少一点,把价钱降下来。每个特斯拉买家能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省下的油钱也很合理。按照他的估算,每用1美元电相当于5美元的汽油,如果在用电低谷期充电的话,还能省更多。尽管没有历史记录可以用来测算二手特斯拉的价值,但公司保证,三年后以50%的购买价回购。而且,我敢打赌,早期的特斯拉将成为价值不菲的藏品。伯克利说得越多,特斯拉就越显得是个合理的选择,而且越发像是一笔投资。

随后,我们钻进汽车。它拥有宽敞的头部空间,仪表盘上只有两个按钮。几乎一切都由嵌在仪表盘中心的一个触摸屏控制,外观类似于iPad。它还可以联上互联网,上面正显示着《纽约时报》的主页。我担心这可能会有点分心,但伯克利说,堵车的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这辆车看起来确实漂亮。为什么相比之下通用沃蓝达(GM Volt)和丰田普锐斯(Toyota Prius)显得如此平庸呢?那些公司又不是请不起同样的设计天才。(特斯拉S型车的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尔茨豪森曾为通用工作,设计了广受赞誉但现已停产的庞蒂亚克索斯迪斯敞篷跑车。)我马上在大型屏幕上测试了各种颜色、内饰和轮盖,并准备安排一次试驾。

伯克利和特斯拉全球50多家车行和展示厅的同事显然找对了路子。公司宣布上季度交付了5150辆S型车,超过了公司制定的4500辆的目标。马斯克称,到明年年底,4万辆的年销量看起来"相当有把握"。这一消息促使公司股价在两周前飙升。

特斯拉的股价去年几乎翻了两番,最近在161美元左右的高位。本周,特斯拉的市值达195亿美元,目前约为通用汽车485亿美元市值的40%。本周在CNBC频道露面时,马斯克承认,市场对特斯拉"非常慷慨","估值比我们理应获得的要高得多"。

马斯克一直被拿来与苹果(Apple)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相提并论,被认为是吸引眼球的大师,而他也的确知道,特斯拉的估值并非基于销售额或其他任何传统度量方法。

尽管迄今为止特斯拉有着优秀的安全纪录,但如果发生火灾或事故,那么所有的赌注都会赔光。离开展销厅之后,我想象着自己开着一辆全新特斯拉在外面的街道上飞驰,完全零排放,却吊起了路人和其他司机大大的好奇心,以及不小的嫉妒。自从开第一辆车——1964年款的福特猎鹰(Ford Falcon)敞篷车——以后,我还再未有那种感觉。但现实随后开始侵入我的脑海。如果我在乡下失去动力了怎么办,例如飓风"艾琳"(Hurricane Irene)肆虐导致停电4天那种情况?我想,我得买一台发电机,或是第二辆汽油动力轿车以备不时之需。还有,我真的想要支付7.1万美元,却还得在某些周末排队找Zipcar租车吗?

当我从想象回到现实的时候,乔纳斯告诉我,"把它当成唯一的用车还不实际。你得把它当成一个玩具,出问题的话也完全没问题。不过,它仍有着巨大的潜力。第一季度业绩公布前,人们还在猜想特斯拉能否撑到年底。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家伙是认真的,但他们能把生意做到多大呢?这是翻天覆地的转变。自从日本汽车制造商崛起以来,汽车行业还没见过如此具有突破性的事情。"

翻译:黄铮、谷菁璐、林蒙克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在华外籍夫妇因涉嫌非法收集出售个人信息被捕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在华外籍夫妇因涉嫌非法收集出售个人信息被捕
Aug 27th 2013, 08:51, by 储百亮

香港——上海警方宣布他们逮捕了一名美国女性和她的英国籍丈夫,这对夫妇被控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他们的业务内容是为外国公司提供有关在华投资风险和欺诈的咨询。

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于周一晚间公布了警方的通告,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确认美国女性虞英曾和英国男子彼得·汉弗莱(Peter Humphrey,中文名韩飞龙)因为在中慧公司的工作而遭到逮捕。中慧公司于2003年在上海成立,是一家调查咨询公司。上周,英国驻北京大使馆表示,曾在路透社(Reuters)任记者的韩飞龙已经被捕

这对夫妇被控一事很可能会让在华从事欺诈和商务调查的公司感到一缕寒意,这些公司帮助外国投资者适应中国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一些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最近也感受到了压力,原因是他们受到了政府的调查,被控操纵价格及通过行贿获取生意。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上海的警方调查人员得出结论,在过去十年里,韩飞龙和虞英曾"通过搜集、购买等手段非法获取我公民大量个人信息并出售,谋取非法利益"。新华社的报道说,他们被控收集的信息包括公民户籍地址、家庭成员、出入境情况、房产等细节。该报道把中慧公司称为一家"非法调查公司"。

报道说,于8月16日被正式逮捕的虞英曾和韩飞龙承认了所有的指控,他们"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对犯罪行为非常后悔,向中国政府道歉。二人明确地知道,他们的行为违反了中国法律"。

中国一家官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播放了其所谓的韩飞龙认罪并与调查人员合作的镜头,在镜头中,调查人员正在检查计算机文件。新华社的报道称"案件相关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正式逮捕意味着警方将有更多时间来调查这对夫妇,当局将在调查完成之后再决定是否起诉他们。

这对夫妇自7月便被拘留,不能公开发言,使得人们无法对上海警方的声明进行核实。声明没有给出有关这对夫妇违法嫌疑的任何细节。至少,他们被控收集的部分信息是可以通过公开途径获取的。

打给中慧公司上海办公室的电话无人接听。韩飞龙是该公司的总裁,虞英曾是总经理。

新华社的报道称,警方的调查人员检查了中慧为其客户制作的500多份调查报告,发现"其中数十份报告严重侵犯了中国公民个人隐私"。据新华社称,那些客户包括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和律师事务所。

早些时候,一名认识韩飞龙的人说,韩飞龙被逮捕似乎与他为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做的工作有关。这个人要求不具名。葛兰素史克是英国的一家制药集团,因被控利用行贿来扩展其在华销售而深陷困境。新华社的报道没有提及这家制药集团或其他任何公司。

位于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发言人贾斯汀·希金斯(Justin Higgins)说,虞英曾刚被拘留的时候,领事官员于7月16日探望了她。"我们依然与虞英曾有联系,并将继续为其提供领事协助,"希金斯说。位于北京的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则表示,现阶段,他没有更多情况可以透露。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张薇、陈亦亭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国务卿克里指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无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国务卿克里指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无疑
Aug 27th 2013, 06:29, by MICHAEL R. GORDON, MARK LANDLER

华盛顿——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周一表示,叙利亚上周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的举动无可否认,奥巴马政府会让叙利亚政府对此负责,他称这种举动是震惊全世界良知的"道德暴行"。

在奥巴马政府迄今使用的部分最强硬言辞中,克里谴责,叙利亚政府不光"滥杀平民",并且无耻地试图掩盖自身对"懦弱罪行"的责任。

克里在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的这番言论强化了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冲突日益强硬的立场,表明白宫离同美国盟友协同采取军事行动的举措越来越近。如今,叙利亚冲突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政府官员称,尽管奥巴马总统还没有就军事行动作出最终决定,但他很可能下令采取一次有限军事行动——比如,从位于地中海的美国驱逐舰发射巡航导弹——而不是一场旨在推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的持续空袭,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面冲突的性质。

官员称,在接下来的几天,美国情报机构将公布信息,支持使用化学武器的是阿萨德的军队这一说法。相关信息可能包括所谓的信号情报,即截获的叙利亚军事指挥官之间的无线电或电话通话。

官员称,可以想象,美国依然可能会因阿萨德政府或一直向其提供支持的俄罗斯政府发生重大转变而放弃军事行动。但他们表示,几乎没人认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美国正在同其盟友协商,但政府官员称,考虑到俄罗斯肯定会投反对票,他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从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获得行动授权的希望。

周一,西方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的迹象。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为应对叙利亚问题而中断了假期。英国外长和土耳其外长表示,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也是一种选择。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则称,不作为是不可接受的。

"我唯一无法想象的选择是不采取任何行动,"法比尤斯告诉法国广播电台欧洲第一电台(Europe 1)。法国一直是叙利亚内战中寻求推翻阿萨德的反对派的亲密盟友。

塞浦路斯距离叙利亚海岸不到100英里(约160公里),英国依然在那里设有一处空军基地。塞浦路斯的新闻媒体报道称,最近几天,基地的飞行次数增加,不过类似现象可能是正常的。

在克里发表前述言论几个小时之前,联合国调查员不顾其车队第一辆车遭到了不明身份狙击手的射击,终于获准进入其中一个袭击现场。调查员还设法走访了两家医院、采访了目击者和医生,收集了伤者样本。上周发生导致数百人死亡的袭击后,这还是第一次。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袭击发生之后,他已指示正在大马士革访问的裁军事务最高官员安哥拉·凯恩(Angela Kane)"向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力量当局表示强烈抗议",以保证调查人员的安全。没有迹象表明调查小组有成员受伤。

潘基文的发言人法尔汗·哈克(Farhan Haq)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每日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身份依然不明的袭击者开火袭击了调查小组的第一辆车,车辆的"轮胎和前窗被打中"。

他说,"最终,车队无法继续前行。"

反政府活动人士在网上贴出视频,显示戴着蓝盔的联合国调查员们抵达了叙利亚首都西南的穆阿达米亚地区。视频还显示,他们进入当地的一家诊所,和伤者进行了面谈。

联合国调查员乘坐六辆车,在叙利亚安全部队的护卫下走访了大马士革郊区,此前不久,阿萨德总统刚刚否认他的部队曾使用毒气。

根据俄罗斯《消息报》(Izvestia)于周一刊发的采访,阿萨德说,指控他的部队使用了化学武器,是一种"违反常理的侮辱",他警告美国,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会给美国带来"失败,就像他们之前发动的所有战争一样,这种失败始自越南战争,一直延续到今日"。

奥巴马政府的官员说,克里的声明旨在驳斥叙利亚及其长期赞助者俄罗斯的主张,这两个国家认为反对派应在某种程度上为化学武器袭击负责,或者认为阿萨德允许联合国调查员进入叙利亚,已经是做出了重要的让步。

克里于周四指出,他已向叙利亚外交部长瓦利德·穆阿利姆(Walid al-Moallem)表示,如果阿萨德政府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秘密,那它就应该允许调查员立即进入袭击现场。

克里说,"事实正相反,在过去五天里,叙利亚当局一直拒绝批准联合国调查员进入袭击现场,依他们所说,现场证据可以使他们免责。当局反而进一步袭击了这个地区,用炮轰有组织地破坏证据。"

他说:"用化学武器滥杀平民、屠杀妇女儿童和无辜旁观者是道德沦丧的行为。无论按照何种标准,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尽管一些人炮制了种种借口和遁词,这种行为仍然无法否认。"

在国会山(Capitol Hill),参众两院的共和党高层呼吁政府,在采取任何军事打击行动之前,都要和议员们进行协商,还呼吁政府向心存怀疑的公众说明真相。众议院议长约翰·A·博纳(John A. Boehner)的办公室公开指出,议长还没有听到奥巴马总统对叙利亚问题的看法,在这之后,白宫于周一联系了博纳。

博纳的发言人布伦达·布克(Brendan Buck)说,"议长明确表示,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政府必须和国会议员进行富有意义的磋商,并应明确界定行动目标,拿出实现稳定的整体战略。"

就在美国及其盟友考虑下一步行动之际,遇袭伤亡人数仍在增加。

"无国界医生"组织(Doctors Without Borders)于上周六公布,有3600名左右的病人在三家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症状似乎都是因接触化学武器引起的。

周一,该组织表示,照料这些病人的100名志愿者中有70名已经生病,其中一名已经死亡。

收治患者的医院里库存的阿托品已经消耗一空,该组织正在设法补充。阿托品是一种解毒药,可用于治疗化学攻击受害者。该组织还在加紧给叙利亚其他医疗机构提供补给。

Ben Hubbard自贝鲁特、Rick Gladstone自纽约、Judi Rodoren自耶路撒冷、Alan Cowell自伦敦、Andrew Roth和Noah Sneider自莫斯科、Sebnem Arsu自伊斯坦布尔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薄案审理以三角恋爆料戏剧性结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薄案审理以三角恋爆料戏剧性结束
Aug 27th 2013, 03:49, by 黄安伟, 安思乔

中国济南——本周一,共产党原精英官员薄熙来对公诉方在诉讼中的证人提出攻击,称他原来的副手和他的妻子打得火热,后两个人都提供了不利于他的证词。薄熙来的话为一次吸引了全国注意力的审判画上了句号。

薄熙来辩称,对他的受贿、挪用公款和滥用权力指控存在严重缺陷,原因是这些指控根据的是他妻子谷开来和前副手王立军提供的证据。他认为,这二人才犯有他被控犯下的罪行,二人之间也牵扯不清。

他在结束陈词中说,王立军和谷开来"如胶似漆"。

薄熙来的最后证词,给肥皂剧般曲折的庭审情节再添起伏,这次庭审提供了一个非比寻常的窗口,展示了中国如何管理其司法系统。64岁的薄熙来几乎肯定会被认定有罪,去年,他被逐出了统治中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不过,根据法庭传出的庭审记录,他被给予相当大的余地为自己辩护,提供生动多彩的长篇证词。国有媒体广泛转载了这些庭审记录,并称赞此次庭审过程是中国法治的进步。

当政的共产党小心翼翼地在幕后指挥此次庭审,使之聚焦于对薄熙来有限的刑事指控,而非聚焦于以他被清洗而告终的广泛政治斗争。不管是薄熙来,还是检方,都没有提到共产党在权力交接年份面临的严重的紧张态势,这种紧张源于当局采取行动反对一名政治局委员,而此人来自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族。

自周四发表挑衅陈词开始,薄熙来的雄辩可能已经给旁观者留下了他能自由发表看法的印象,还为他赢得了一些同情者。然而,经过秘密审查的庭审记录用戏剧代替了完整的真相。薄熙来似乎把他的陈词局限在了应对检方的起诉上,而他本可以利用他作为党领导所掌握的情况,来揭露其他大权在握的党领导家族如何敛财,那些家庭敛取的财富,比他被控敛取的财富要多得多。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官方从记录当中删去了大部分政治敏感的言辞。

之前几天的证词显示:薄熙来的妻子和儿子从一名亿万富翁手中收取了奢侈的礼品;谷开来曾告诉王立军,她毒害了一名英国商人,后者当时在薄熙来管辖的大都市重庆担任公安局长;两个月之后,王立军面对面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薄熙来,薄熙来冲着王立军的脸打了一拳,或扇了他一巴掌。

自四人帮受审之后,此次庭审是人们最为密切关注的一次庭审,1980年,电视直播了对四人帮的审判,四人帮当中包括毛泽东的妻子江青。薄熙来的审判出现在社交媒体时代,共产党正在学习利用微博的力量来进行信息控制。在济南报道庭审的记者被禁止入庭,他们只能在酒店里坐上一个又一个小时,阅读法庭通过微博披露的庭审记录。

薄熙来进行最后陈述的时候,此次庭审中最具爆炸性的披露浮出水面。他在最后陈述中称,王立军之所以最终与他翻脸,并在2011年年底出逃至附近的一处美国领事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立军暗恋谷开来,导致两人关系紧张。薄熙来说,自从年轻大亨徐明将王立军引荐给谷开来后,王立军和谷开来多年来关系一直很亲密。在调查谷开来怀疑自己被下毒一事时,王立军赢得了谷开来的信任,变成了薄熙来家里的常客。

"因为谷开来和他是如胶似漆,谷开来对他是言听计从,那王立军也通过与谷开来的交往中打入了我的家庭,"薄熙来说,"那现在发生这么严重的事。"

他补充说:"那实际上是他们俩的一种极特殊的关系,我烦透了。"

薄熙来称,王立军一直"暗恋"谷开来,而且"情感纠结,他不能自拔"。薄熙来说,王立军在一封或多封写给谷开来的信中做了表白。一天,王立军向谷开来倾诉了对她的爱,并当着她的面打了自己八个耳光。

薄熙来称,谷开来对王立军说:"你有点不正常。"

"我过去不正常我现在正常了,"王立军说。

薄熙来说,然后自己突然走进了房间,收走了那封信或那些信。"他知道我的性格,"薄熙来说,"他侵害了我的家庭,侵害了我的基本情感,这才是他真正叛逃的原因。"

薄熙来说,事情发生的顺序不太清楚,但谷开来曾进入王立军在重庆的一间屋子,并在墙上贴了六、七十张条子,说王立军你要警惕了。还有一次,谷开来把王立军的皮鞋拿回了薄家,薄熙来则让一个亲信把鞋子拿走。

薄熙来的发言似乎证实了熟悉薄家情况的人士先前的说法,即王立军和谷开来远不止是亲密的朋友。与薄家有交往的一名人士在庭审前说,王立军每天都去谷开来家看她,还负责她的医疗护理。谷开来在2006年前后生了病后,之后就过上了隐居生活。

最后陈述开始之后不久,薄熙来表示自己几乎没有物质欲望,以此为自己面临的受贿和贪污指控进行辩护。"我本人对穿戴没什么兴趣,"他说,"我现在穿的棉毛裤,还是我母亲60年代给我买回的。"

同时,薄熙来否认自己知晓徐明送给妻子和儿子的贵重礼物,比如机票。"国家选拔我,不是因为我会算账,"他说,"我不是搞报销机票的会计。"

不过,薄熙来的确承认,自己作为一家之主失察少教。"我没有管好家人和下属,"他说,"我有大过,对不起党和群众。"

薄熙来说,自己当初向调查人员招供,是因为觉得能保住党籍,挽回自己的政治生命。庭审第一天,他就翻了供。

 从一名参与案件的司法官员那里了解到相关情况的一名人士称,在内部,参与审判的官员一直坚称,尽管审判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但党确实试图尊重正当的法律程序。"他们说,总的来说,他们对这一切都有所准备,"这名人士说,"他们希望给薄熙来一定程度的发言机会,他的证词和陈述都不出他们的意料。"

他补充说,"最后,他们说,对整个过程的发展很满意,因为它看上去的确很真实,很人性化。"

判决预计会在9月初宣布。在中国的刑事案件中,被告被判有罪的几率几乎是100%,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党领导已经在判处薄熙来长期徒刑的事情上达成了一致。

黄安伟(Edward Wong)和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Patrick Zuo自济南、Mia Li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作为一个父亲的马丁·路德·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作为一个父亲的马丁·路德·金
Aug 27th 2013, 00:21, by BLANCA MELENDEZ

1963年,小马丁·路德·金牧师在"为工作与自由向华盛顿进军"(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活动上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讲。值此50周年之际,《马丁与玛哈莉亚:他的语言,她的歌》(Martin & Mahalia: His Words, Her Song)和《我的爸爸小马丁·路德·金博士》(My Daddy,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两本新的图文书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插图和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内容教育小读者们歧视的害处,并以及如何倡导改变。

《马丁与玛哈莉亚:他的语言,她的歌》由安德烈·大卫·平克内(Andrea Davis Pinkney)与她的丈夫、获奖童书插画家杰里·平克内(Jerry Pinkney)之子布莱恩·平克内(Brian Pinkney)撰文并配图,该书按年代讲述了民权运动期间马丁·路德·金与歌手玛哈莉亚·杰克逊(Mahalia Jackson)的作品。金与杰克逊初次合作是在1955年的蒙哥马利公共汽车抵制运动中,但平克内夫妇引着读者追溯了更早以前的事情:本书前几页讲述了金在亚特兰大的童年以及杰克逊在新奥尔良的童年。象征和平与团结的鸽子几乎出现在每一幅画里,引领读者走过那段动荡的岁月,来到1963年华盛顿的游行队伍前方。

平克内用蓝绿色调描绘金的画面,用亮红色与橙色强调杰克逊的形象。当金与杰克逊第一次共同出现时,画面主要采取紫色与紫红色调,色调的融合也象征着他们二人的合作努力。华盛顿进军活动当日,金演讲中的引言与杰克逊所唱的歌词像横幅一样在页面上盘旋。杰克逊高声唱出《我被责骂,我被蔑视》(I've Been 'Buked and I've Been Scorned),两页之后,金做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不过该书不仅仅讲述历史,作者使用隐喻,展示他们的语言和歌词有多么大的冲击力。当描述杰克逊的歌唱时,大卫·平克内写道:"她用强劲的雷电把黄铜与黄油铸为一体。"

在《我的爸爸小校马丁·路德·金博士》一书中,马丁·路德·金三世这样描写自己的童年:"有很多书都在写我的父亲,但没有几本是在讲我的老爸。"年轻的马丁被叫做马蒂(Marty),对于他来说,金是个"温和有趣的男人"。儿子描述了自己第一次到取消种族隔离的学校里上学时的感受。作为班上唯一的黑人孩子,他被同学们排斥。一个残忍的同学问他,为什么他不和"自己的同种类"在一起。"我们都是同一个种类——我们都是孩子,"马蒂回答。作为小马丁·路德·金的儿子长大成人绝非易事。他回忆自己为了避免受欺负,曾经隐瞒自己的姓名;还曾担心父亲被捕后永远不会再回到家里来了。知道父亲的信仰是非暴力,他和兄弟烧掉了圣诞节上得到的礼物玩具枪;他们希望能把"世上所有的仇恨"都付之一炬。

《贝拉克》(Barack)和《第一家庭》(First Family)两本书的插画师AG·福特(AG Ford)在本书中以近乎照片写实主义的风格描绘了金一家人的各种场景,面部表情细节极其丰富。色彩生动鲜明的插画与简洁明了的叙事语言相得益彰。和《马丁与玛哈莉亚》一样,金的逝世在这本书里也只在最后一页被提到,这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似乎恰到好处,没有让悲剧淹没小马丁·路德·金这些罕为人知的生平故事。

作者Blanca Melendez是书评版实习生。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8月21日。
翻译:董楠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夹在中印之间的不丹民主试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夹在中印之间的不丹民主试验
Aug 27th 2013, 00:29, by 加藤嘉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那条河真干净,看起来污染也很少。哦,没人钓鱼呢。"飞机降落在不丹唯一的国际机场帕罗(Paro)机场,上车走了一段之后,我对陪同人员(以下称"S先生")说。

"国家不允许我们杀动物,所以没人钓鱼。"S先生回答。

"哦,宗教原因是吧?你们不吃肉吗?"我接着问。

"我们吃肉,也吃鱼,全都是进口的。"我们用英语沟通,他曾在印度上学,表达得很流利,稍微带有点印度口音。

"哦,从哪里进呢?"

"基本从印度进来。"

看着窗外蓝天白云下的绿色,我不得不感叹不丹王国很像我想象中的神秘国土。建筑都很矮,反映藏传佛教的传统格式与风格,但正在施工中的新楼也不少。

S先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不丹人。低调,朴实,开朗,这是不丹人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比我年轻一些的他一直在笑,努力对我介绍不丹的文化与国情,从他的语气能够感觉到他很爱自己的国家,并渴望外界人士能够同样喜爱他的祖国。

被中国与印度夹在中间的不丹王国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根据2012年不丹政府统计),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林业、电力、观光业为主。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数据,不丹国民总收入(GNI)为17.9亿美元、人均GDP为2339美元、外汇储备9.54亿美金。根据不丹政府发表的统计,经济增长率为9.4%(2012年)、通胀率8.9%(2011年)、失业率2.7%(2012年)。

"不丹国家建设,尤其经济的九成以上靠印度,水电业是近年的热点,"S先生对我说。我每天喝的特浓咖啡也是印度产的。

查了一下不丹贸易数据,根据日本外务省网站,2011年出口的76%(其他有香港、孟加拉国、日本、意大利等),进口的76%(其他有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等)是与印度发生的。2007年,印度在不丹境内实施的大型水电项目正式开工,那一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8%。除了经济,更能够体现不丹国家性质的是军事。不丹军队共有1万人(国王军7000人、国王亲卫队2000人、警察1000人),主要是陆军,由在不丹主要城市驻军的"印度军事顾问团"指挥。

不丹与印度自从1949年签订《永久和平友好条约》以来始终处于所谓"特殊关系",在其对外政策上务必接受印度方面的"指挥",这一"指挥"条款在2007年3月该条约修订时被废止,两国则宣布促进的是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不过,据S先生的说法,"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依然受到印度的控制,尤其跟中国的关系上,印度很敏感,警惕我们不要离中国太近。"

平时住在首都廷布(Thimphu)的S先生对我说,"我家乡在不丹东部,从廷布要坐一天的车,由于我们的交通很落后,中间没什么路,就必经印度回家。"

我很惊讶,问他"印度方面不给限制吗?",他微笑着回答说,"没有啊,就走国内一样,自由进出。"不难看出印不之间的"特殊关系"。这忽然间使我联想的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特殊关系"。

我在廷布买当地报纸,5份才1美元。在我看来,不丹的报纸内容比较丰富多元,大部分是英文撰写的,说明不丹的英语普及率不那么低。由于我逗留的6月上旬正好是2008年不丹迎来民主选举之后的第二轮议会选举(7月13日)的预选阶段(从四个党选两个党),各家媒体围绕政党政治的报道也很热烈。

廷布市中心有一座楼,门口写着不丹王国信息交流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Royal Government of Bhutan)。这座不丹传统建筑的门口挂着大海报"Media Center-Parliamentary Election 2013"(媒体中心——2013议会选举)。我在门口向穿着不丹传统服装的中学生询问,"这里是干什么的地方?"这个看起来只有16岁左右、有些腼腆的年轻男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回答说,"这里是政府与媒体相互交流的地方,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他表现出的成熟令人佩服。

不丹城乡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相当吸引眼球的选举宣传板,政党和候选人在那里贴海报,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等。每一位公民都持有投票人身份证(Voter Photo Identity Card),这张卡片是为投票而必带的身份证明。不丹政府规定,选民要回有户籍的地方投票。据我观察,选民的投票意识很高,我这次结识的当地朋友除了一些工作地离出生地太远,无法专门回去,基本都回老家参与了投票。

我买到的报纸有《Bhutan Times》、《Bhutan Today》、《KUENSEL》(据当地人说是不丹销售最大,最有人气的报纸)、《Journalist》、《Bhutan Observer》、《Business Bhutan》等。一目了然,这些媒体都以批评政府与政策为办报风格。例如,我从不丹离境时带出去的《Bhutan Times》(2013年6月2日)的社论"Two Pass First Hurdle"(两党通过第一关)中写道:政党和和候选人应该因其民主精神和给公民提供民主选择而得到掌声。没有选择的民主不能叫民主,这一点本身将成为新党和其候选人的重大壮举。

当地人告诉我,"自从2008年民主化以来,不丹媒体发展得很迅速,媒体可以批评政党和政府的任何举措,唯一不能批评的就是国王夫妇,这是底线,其他都可以。"

我在居留期间访问的几乎所有场所,包括餐厅、酒店、学校等都能看到国王夫妇的肖像画,国王对不丹国民来说无疑是可尊敬的神圣存在,大家以崇拜国王为荣,并认为,"只要国王夫妇在,我们就能幸福安康。"不过,通过跟当地百姓的交流,我也深有感触,不丹"国王"与"国民"之间的距离没那么疏远(至少比日本天皇与国民之间的距离亲近很多),百姓也经常在这样那样的庆祝场合接触国王夫妇,两者之间有着一种亲近感。

同样以天皇作为"底线"的民主国家日本,其国民对不丹国王并不陌生。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官方数据,2010年,向不丹给予政府援助最大的是印度,其次就是日本(三,丹麦;四,澳大利亚;五,奥地利),在不丹居住工作的日本法人有144名(2011年)。

日本国民则很认同不丹代替GDP提倡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量)这一"发展哲学"。作为GNH的具体内涵,不丹当局推出四个理念:一、经济增长与开发;二、保护文化遗产与继承传统文化;三、保全丰富的自然环境与其可持续利用;四、"良治"(良好的统治),背后的思想是"开发国民的幸福",即幸福是可开发的。

沿着没有人钓鱼的河边跑步,中途看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几家国际组织的办事处。一名白人从对面跑过来,我主动打招呼,并问他在不丹做什么。他是瑞士人,在与人权有关的国际NGO工作。他向我介绍说,"自从2008年不丹民主化以来,国际组织也逐渐进入不丹,我们在与当地政府协调的前提下改善不丹人的生存方式,配合建立公民社会。以前这里不民主,所以我们也不好进来,但一旦放开了,我们也有数怎么工作。"

我在S先生的陪同下从廷布坐车前往距离72公里的Punakha县。1955年以前,不丹的首都就设立在Punakha,后来迁都到廷布。我们本来打算用2小时左右到达Punakha,但路非常不好走,根本没有铺好,中途还遇到滑坡,结果用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我在不丹期间时刻感觉到,该国的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铁道,没有高速公路,国家依然处于"原始"阶段。

Punakha的海拔为1200米左右,比起海拔2300多米的廷布,呼吸起来轻松很多,湿度也较高。从山上了望,到处都是为农业用的水田,一片的绿色使我想起家乡伊豆半岛的风景。参观完当地寺庙,我站在小山丘跟S先生聊天。

我问他,"你怎么看不丹正在推进民主政治的现状?你们从中获利吗?"

他既自信又肯定地回答,"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言论自由和媒体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着我们百姓的知情权,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获得正确的信息。这一点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现在知道,一个国家只有民主,百姓才能参与这个社会,国家才能繁荣。民主化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

我在位于廷布的国家图书馆翻到了一份杂志《The Bhutanese》的一篇报道(2013年5月29日),标题是"Democracy requires informed participation by all the citizens"(民主需要所有公民的知情参与)。我访问过的两所大学Royal Thimpu College和Paro College of Education的学生们也相对积极地讨论"推动民主需要年轻人的政治关系与社会参与","实现民主需要有质量的舆论环境与和高素质的公民教育","民主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等议题。

我对S先生说,"看看东亚国家的发展经验,很多是先发展后民主,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推动政治开放。不丹正好相反,别说经济发展,最起码的基础设施都没有建设好(在我这次访问过的农村,许多地方连电都没有)的情况下已经有了民主化的政治环境,你觉得这个顺序适合你们追求目标吗?"

他毫无犹豫地回答说,"是对的。有了民主,才能发展。尤其对不丹人来说,GNH才是发展哲学,我们不要盲目追求发展,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内心的幸福。我们不羡慕那些快速发展而享受物质的国家,我们走自己的道路。"

听完此番话,我突然想到一个疑问,"对了,你们的国王参与政治吗?"

二战后,日本的天皇变成不参政的国家象征。我想了解不丹国王与政治之间的战略纽带。我在不丹交流过的有识之士基本清一色地表示,"国王不直接参政,首相是国家实际上的一把手。不过,我们的国王有责任和意愿从GNH的角度维护不丹发展的方向,在这一点上,国王与政府部门的各个大臣之间经常沟通,国王也不时提出意见。"

我在政治中心廷布有机会参观首相和大臣等国家领导人办公的传统建筑,国王夫妇居住生活的"王宫"(带着庭园,面积不大,很朴素)离此座办公楼很近,徒步不到5分钟。在我眼中,其距离暗示着不丹王国的决策机制。

S先生在小山丘上给我解释国王与民主化进程的关系,"直接推动民主化进程的是现在的第五代国王,但早在1972年,他的父亲,16岁登基的第四代国王就已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试图把"王政"转变成"君主立宪制",深刻地影响了2006年12月第五代国王登基后强有力的民主政治。"

我接着问他,"到底是什么因素让第四代及第五代国王认为需要搞民主呢?背后肯定有过与客观环境密不可分的成因吧?"

他想了一会儿,开口说,"这是很好的问题。他们父子意识到,在自己任内,非民主的王政应该不出现什么问题,但倘若自己人退了以后,坏人开始统治,不丹就变成不稳定的,有可能陷入自我崩溃的地步。为了避免这种最坏的局面发生,父子主动放下自己的权力,有战略地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在大约10天的居留期间,凡是遇到能够沟通的当地人,我都尽量询问"你认同民主吗?民主给不丹带来好处吗?你喜爱民主吗?"这类问题。出乎意料,没有人说民主不好,没有人否认民主对不丹的好处,真的,一个人都没有。

我想起1年半以前去印尼调研时,接受我采访的过半数当地人不认同2004年第一次实现总统直选之后的政治生态,认为腐败严重了,政府的问题也纷纷披露出来,反而怀念之前苏哈多独裁期间(1967-1998)"政治稳定下的高增长环境"。

为什么不丹人不怀念"独裁"呢?我一边观察不丹人的生活方式,一边猜想,这恐怕跟"发展前搞民主"的顺序息息相关。不丹人的生存压力明显比那些东亚其他新兴发展国家地区谋求"物质现代化"的人们要少很多,不丹人在特殊的发展哲学与宗教环境下追求"幸福指数"和"精神家园"的谋生方式似乎适合自由民主主义下的渐进发展,而不适应独裁统治下的高速增长。

当然,不丹也不是完美的文明。作为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它必然面临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离开不丹前的最后一天,我在帕罗县城内溜达,走近市民们的草根生活。我在几个小卖部看到非法香烟交易(在不丹,烟是不被允许买卖的,所有公共场合,尤其大学校园内禁止吸烟);看起来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天天聚在一起玩儿,在公共场合随便扔东西,乱喝酒;县城的氛围充满人情味儿,垃圾却无处不在,只能用"脏乱差"来加以形容。

至少在亚洲,不丹已经堪称主动放弃盲目的物质发展,追求幸福指数,并为此选择"先民主后发展"的"最后的文明"。在那里生活的人们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不断渗透的时代里能否坚持自己的初衷,从而规避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同质化发展?从我这次不丹行判断,并无明确的答案。一方面深信不丹人对自己文明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也怀疑不丹人能够彻底抛弃所谓"现代化"。

我离开不丹后大约一个月。7月13日,不丹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二次民主选举。离境之前,当地有识之士,包括S先生纷纷对我表达,"执政党(和平繁荣党:DPT)恐怕赢不了,反对党(人民民主党:PDP)会夺取政权"的预测。作为理由,他们大多数提出国内建设上的问题与矛盾。政府的经济政策是被选民批判较多的一项,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深受关注与批评。

结果,2008年第一次选举时仅获两个议席的PDP以32:15的比例打败了DPT,不丹实现了政权交替,以实践证明了不丹的政党政治是"民主"的。7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大选前作为不丹传统盟国的印度宣布停止对不丹的家用燃气和柴油补贴,以表达对不丹执政党"亲近中国"的不满。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总理辛格14日向PDP领导人表示祝贺,印度将继续和不丹保持一种"特殊关系"。

我不好断言印度的态度对选举有多大影响。一般来说,在任何国家的选举中外交因不好拉票而难以成为焦点。不过,从不丹在其经济、国防等各个领域一直依靠印度的现状,以及将来深化与中国的关系的前景看,对于不丹社会来说,与这两大邻居的外交关系实际上是个内政问题,它不仅决定不丹人的物质生活,还影响其文明的发展道路。

有一次,我跟熟悉外交问题的不丹官员交流,讨论不丹何时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我表达我的初步看法,"对中国来说,人口仅有72万,又不鼓励迅速开发的不丹是缺乏经济吸引力的。不丹民主化之后,中国从政治的角度谨慎对待与不丹的关系,将有限度地促进观光领域等民间交流。我不知道,对正在推动民主化进程的不丹来说,与中国这一非民主的GDP大国打交道是否也有负面的影响?从宗教自由的角度看,不丹政府并非认同中国共产党强势的宗教政策?"

他回应说,"不丹很重视对华关系的,只要时机成熟,将会推动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对西藏曾经的强势政策,我们在意,但不放大。当前我们无法着急建交的最大理由还是来自印度。印度高度警惕我们离中国太近。"

走之前,我跟S先生聊天,问他"你接下来做什么?有什么打算?"他说:"我打算到尼泊尔学习中文。"我有些吃惊,接着问:"哦,是么,为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不好说,还是为了饭碗。"

我带着怀念离开不丹,无论如何,这里的自然与人民是我从未见过的,那么地纯净而朴素。作为欣赏GNH发展哲学的日本人,我由衷渴望不丹人能够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走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后"日本作家,曾在中国学习、生活近十年,著有《中国的逻辑》、《爱国贼》、《日本镜子》等,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三国+1"是加藤嘉一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专栏,记录他对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及其互动的观察与思考。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科技帝国的兴衰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科技帝国的兴衰
Aug 27th 2013, 00:33, by 保罗·克鲁格曼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卸下微软(Microsoft)首席执行官一职,引来众说纷纭。我既不是一名科技极客,也非管理大师,因此无法在这些方面说什么,但我想我在经济学方面还是略知一二,也阅读过大量历史资料。鲍尔默的声明让我想起了两件事,网络外部性和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我认为,从这些事出发能让我们从此次微软的巨变中汲取正确的经验。

首先是关于网络外部性:回想一下2000年前后电脑行业的状况,当时微软股价触及巅峰水平,公司看起来似乎不可一世。记得吗?那些T恤将比尔·盖茨(Bill Gates)画成《星际迷航》(Star Trek)中奉行集体意识的博格人(Borg),还印着这样一行字——"抵抗是无用功,准备好被同化"。还记得吗?当时微软还处在反垄断案件的中心。

奇怪的是,那时似乎没有人喜欢微软的产品,大家都说苹果电脑比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要好。但绝大多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都运行Windows系统,这是为什么?

每个人都用Windows系统的根本原因是,人人都用这个系统。如果你有一台运行Windows的PC,需要帮助的时候你问旁边隔间的同事或者楼下技术部的人,很有可能就会得到所需的答案。软件是为PC设计的,周边设备也是为配合PC而设计的。

这就是网络外部性在起作用,也让微软垄断了市场。

要说清楚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并不容易。有种说法是苹果误以为普通消费者与他们自己人一样看重苹果产品的超群品质,我觉得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因此,苹果定价很高。但很多人会选择品质没有那么出众却仍有同样功能、价格还便宜的电脑,待到苹果意识到这种人的数量众多时,微软已经奠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现在,任何这类讨论都会激起忠诚的苹果粉丝的反驳,他们坚持认为只要是Windows能做的事,苹果都能做得更好,而且只有傻子才会买PC。他们可能没错。但这没什么,因为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傻子,我就是其中一个。Windows也仍然主宰着个人电脑的市场。

微软的麻烦众所周知,就是未及时发现新型设备的重要性。鲍尔默在2007年曾宣称,"iPhone不可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微软怎么会如此盲目?这就是我们引入伊本·赫勒敦的时候了。他是一位14世纪伊斯兰哲学家,基本上创立了我们今天所称的社会科学。他来自北非,基于北非历史得出一个观点:朝代兴衰自有规律。

他认为,沙漠中的部落成员一定比已定居的开化民族更勇敢,社会凝聚力更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狂飙而至,占领统治者已经变得腐朽自满的土地。然后他们会建立起一个新的朝代,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会同样变得腐朽而自满,最后再被一群新的野蛮部落推翻。

我觉得将这个故事安在微软和苹果身上并不会太牵强。微软,一个垄断操作系统市场的公司突然失去了重心,而苹果,多年之后仍然徘徊在荒野上伺机而动。故事到最后是,野蛮人从沙漠席卷而来。

顺便说一下,野蛮部落有时候是由政权内部企图重组的人请进来的。这也许就是发生在雅虎(Yahoo)的情况: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看上去并不像一个凶悍的贝都因部落酋长,但她无疑担当了同样的角色。

不论如何,有趣的问题是,苹果现在在移动领域的地位与微软之前在操作系统的地位极其相似。没错,苹果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但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说它们真的优于同类产品,优势也并不大,同时售价却极高。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买苹果产品呢?这就有关网络外部性了:许多其他人都在用i系列产品,比起其他操作系统,有更多适用iOS的应用,所以苹果已成为了安全和容易的选择。这就是我们的新老大,和过去的一样。

那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政策教训吗?我可以至少举出一个反面的例子:事实上,虽然微软最终没有统治世界,那些反垄断顾虑也并非无中生有。微软的确是一个垄断者,它的确抽取了大量的垄断利益,它也的确阻碍了创新。创造性的破坏意味着垄断无法长久,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还在持续的时候,没有太大破坏力。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在微软身上,它未来可能也会出现在苹果、谷歌或其他尚未进入我们视野的公司身上。

翻译:马骢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泰国政客的妥协值得埃及效仿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泰国政客的妥协值得埃及效仿
Aug 27th 2013, 00:17, by 乔纳森·泰珀曼

本月早些时候,曼谷因反政府抗议活动而陷入动荡。曾几何时,此番景象是那么熟悉而令人沮丧。

不过,瑕不掩瑜。就在不久前,破坏性的抗议活动在泰国还是常事,但在过去两年间却甚少出现。该国几乎从一片废墟走向繁荣,成了一个相对稳定且成功的范例。搞清它如何实现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是对泰国的6500万民众而言。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如此两极分化的地方可以从濒临崩溃的边缘恢复过来,其他分歧巨大的社会或许也能做到。

为了感受到泰国的进步之大、之快,先来回顾一下不久前的境况吧。在向游客推介的时候,泰国自称"微笑之国",但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该国都在内斗。

麻烦其实始于2006年,军方彼时在保王党和法院的纵容下推翻了走民粹路线的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政变引发了数年的"黄衫军"和"红衫军"之间的持续街头对抗。前者维护旧有的半封建秩序,而后者来自城乡贫穷阶层,支持他信。四年间,政治权力四度易手。2010年1月,大规模的红衫军抗议活动爆发,警方对此的回应是杀死逾90名示威者,伤2400人,拘捕数百人。泰国经济一溃千里。

到2011年8月,他信的妹妹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当选总理。时至今日,她的四年任期刚刚过半,泰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负责新兴市场的鲁吉·夏尔马(Ruchir Sharma)认为:泰国当前的经济前景为15年来的最佳:货币升值、地价攀升,而且股市比2008年翻了两番多。游客回来了,(尽管发生了8月的骚乱)多数时候街头也很平静。

那么,一开始被认为不过是流亡兄长的代理人的英拉,是如何做到这些的?答案貌似很简单:得体而清廉的政府治理、与敌人达成妥协,以及专注于经济。

英拉明白,除非平息泰国的局势并完成整个任期,否则她绝不可能实现自己广泛的政治主张,或者改善穷人的生活。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必须让全体泰国人都与她的成功形成利害关系。为此,她启动了大胆的经济刺激与改革计划。她的部分举措直接针对她的低层铁杆选民,比如将最低工资大幅抬升40%,以及补贴购车者。但另外一些也惠及到了富人,例如花费670亿美元(约合4100亿元人民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削减多种个人及企业税率。

英拉还寻求政治和解。她带着尊敬他人的态度,主动接触对手,不仅拜见权势显赫且广受爱戴的国王,还见了据称曾策划推翻他信政变的军方将领。

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的提蒂南·蓬苏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认为,通过心照不宣的交易,英拉拉拢了权贵阶层:她保留这些人的特权,以换取他们让她掌权。

因此,她任由军方自行其是,甚至最近还任命自己为国防部长,以保证无人影响军方的特权。她回避了对宪法的挑战,包括其中臭名昭著的禁止批评王室的"不敬罪"法令。她将腐败这一泰国的顽疾降至最低水平。最后,她保证了权贵阶层仍然担心与厌恶的长兄他信一直流亡海外。

从很多方面看来,这都是个肮脏的交易。它意味着,英拉必须容忍对自己权力的非民主制衡,以及对言论自由的压制。尽管国会正在就赦免法案进行辩论,但部分红衫军支持者十分恼怒,认为她未能为那些被军方支持的政府在2010年杀害与监禁的民众的家庭做得更多。

这一妥协也十分脆弱。泰国的复苏可能轻易土崩瓦解。死硬黄衫军揪住英拉的错误不放,比如她意在提高大米价格的计划遭到了惊人的失败。其他一些危险也步步逼近:泰国经济仍然依赖于出口;尽管大家都更富裕了,但贫富差距却在拉大。

英拉更多地只是在裱糊泰国的裂痕,而不是在消除裂痕。背后的权力斗争也随时可能再次爆发,尤其是如果他信回国或现年85岁的国王去世的话。但是,泰国越长久地保持和平、经济越持续地增长,真正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的几率就越大。这样,当泰国最终面对本国的裂痕之时,途径就不再会是街头斗争,而会是选票。

实际上,英拉的大妥协中的缺陷也正是其特色之一。她讨价还价出来的休战协议惹恼了各方,这一事实不是个坏兆头,而是好兆头:它意味着没有一方能随心所欲。

妥协就应当是这样的。它或许貌似糟糕,也的确如此。但这种糟糕会让如今的埃及、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等国羡慕不已。

乔纳森·泰珀曼(Jonathan Tepperman)是《外交》(Foreign Affairs)杂志的执行主编。
翻译: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印度反迷信活动家为社会改良付出生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tartup Hiring: How to Hire the Best People

Attract and retain the best people. 7 lectures from top founders and CEO's about how to hire for your startup! Sign up for $19.
From our sponsors
印度反迷信活动家为社会改良付出生命
Aug 27th 2013, 00:34, by ELLEN BARRY

印度浦那——将近30年来,一位名为纳伦德拉·达博尔卡(Narendra Dabholkar)的热心人走访了印度的一个又一个村子,向鬼神的世界发动了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如果有"圣者"用奇迹激起公众的热情,曾任医师的达博尔卡就会重复这个奇迹,并一步一步地拆讲这是如何做到的。如果有巫师靠治疗不育者大发横财,他会安排一场请君入瓮的行动,拆穿那人骗子的面具。他的目标是把科学家式的怀疑精神注入印度人心中。在这里,各种宗教权威、灵魂大师、占星术士、神棍和其他各类靠神秘学发财的人仍然层出不穷。

周二,他的使命停止了。67岁的达博尔卡从一座桥上走过时,两名男子从他身后赶上来,近距离朝他开枪,然后跳上了摩托车,消失在川行于城市中的车流里。

达博尔卡的遇害是上千年来印度传统派与革新者之间角力的最新一幕。警探收集达博尔卡敌对者的名录时,发现这份名单开得很长。他曾经收到过印度教极右团体的威胁,遭到过愤怒的宗教权威手下信众的殴打,还受到墨守旧时种姓法律的长老团的挑战。他的故乡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正在审议一项立法,禁止一系列迷信行为,如牲祭、用巫术治疗蛇咬伤和贩售魔法石等。

在达博尔卡去世造成的强烈社会情绪下,该邦的邦长于周六签署了所谓的反对黑巫术法案,使之成为行政性命令。吊唁者徐徐穿过逝者家中时,达博尔卡的儿子哈米德·达博尔卡(Hamid Dabholkar)说道,其父从没有指望重大变革能突然降临。"他知道,这种斗争各个时代都在进行,"哈米德说。"我们选择的历程是从哥白尼(Copernicus)开始的。人生很短暂,只有七八十年,而这段时间内我们能见到的变化也很小。"

在浦那的警察总部,刑侦部门的接待区挂着一幅印度教象头神"群主"(Ganesh)的画像,周围饰有鲜花花环,闪烁着多彩的旋转灯光。空气中有一丝焚香的气味。值班的警员称,达博尔卡案的调查组长一直工作到了凌晨4点,所以要等到中午才会来上班。在被问及调查工作的紧密程度时,他反复保证道,"夜以继日"。

杀人凶手留下了一些作案证据。监控摄像头显示,在达博尔卡清晨做完瑜伽之后去散步并被人拦住之前,有两个人在桥周围埋伏了近一个小时。亲友向警方描述了多年来印度教强硬派组织向达博尔卡发出的威胁。

一个此类组织"永恒学会"(Sanatan Sanstha)的创始人虽然称他们不能容忍杀人事件,但对达博尔卡之死没有丝毫哀悼的表示。

该组织现称为"尊者贾央特·阿塔瓦勒医师"(His Holiness Dr. Jayant Athavale)的领导人过去是一名催眠治疗师,他在该组织的刊物《永恒黎明》(Sanatan Prabhat)的一篇社评中写道,"与死于高龄或导致巨大痛苦的手术相比,达博尔卡先生今天的死是神的恩赐。"

戴着土气的眼镜、脸上总挂着微笑的达博尔卡为家乡那种进步社会运动的传统所倾倒。身为无神论者,他在40岁时结束了行医生涯,投身于社会行动事业。他工作的房间里几乎空无一物,只挂着一副装框的圣雄甘地语录。他的妻子谢拉(Shaila)还记得,家人曾向她介绍了很多位被认为是合适结婚对象的男青年,但她选择了达博尔卡,为的是他身上的理想主义。

"我们想的只是社会,这也是我们所谈的话题,"她说道。"虽然我们结婚了,但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浪漫'之类的东西。我们两人都是理想主义的爱国者。我们想要的就是良好的社会。"

近来,达博尔卡把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反黑巫术法案》上,因政客迟迟不肯接受它而恼火。浦那大学(University of Pune)社会学助理教授什露提·坦贝(Shruti Tambe)称,这项法案遭遇了几大障碍——中产阶级印度教徒中保守思想的兴起,专司某些宗教仪式的种姓手中的既得利益等。此外还有对迷信进行法律定义的困难。随着时间推移,被禁行为的清单越来越短,现在只包括16条,其中包括"以超自然力量之名,进行巫术仪式"和"进行所谓的黑巫术、在社会上散播恐慌"等。

印度教极右团体激烈地反对他的社会运动。永恒学会的一位发言人沙姆布·S·加瓦勒(Shambhu S. Gaware)在多次电话邀请后接受采访表示,该法案最初版本禁止了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按他的说法,这可以解释为包括传统的斋戒。他表示,尽管很多条文随后被去掉了,但该法案仍然措辞含混,有可能被用来禁止正当的宗教行为。

达博尔卡被害后的日子让永恒学会感到紧张。2008年,与该组织有关的人员因制造剧场爆炸被定罪后,就一直有人呼吁查禁这个组织。这个组织没有正式的会员制度。加瓦勒称,达博尔卡被杀后,办案人员立刻盘问了当地八名永恒学会成员,并列出了接下来计划审讯的70个成员名单。他表示,这些组织成员与警方进行了充分的合作。

"达博尔卡不信神,但我们对神深信不疑,因此我们的思想总会有冲突,"他说道。"但我们不相信暴力。无论我们与达博尔卡有何等分歧,我们都会选择用合法的方式反对他。"

《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周六报道,警方已开始盘问浦那的犯罪团伙头目,希望查明罪案主使的身份,并开始追查超过1000辆与袭击者车牌号接近的摩托车。

与此同时,浦那的世俗与宗教的力量仍在彼此角逐着。男孩和男人们驻足于达博尔卡遭枪击的地方,注视着水泥地上已经发灰的血迹。21岁的罗希特·欣戴(Rohit Shindey)说,孩提时他原本相信"我们宗教中所有的那些蠢事,比如什么灵魂大师和预知未来等等"。

然后,他说道,达博尔卡来他的学校举行了一场演讲。"他对我们说:'我不是说世上并没有神。要相信神,但心中不能留有迷信。心中只应有神,' "欣戴说。

翻译:马骢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高学历人群回流美国三角洲贫困区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高学历人群回流美国三角洲贫困区
Aug 27th 2013, 00:46, by BRET SCHULTE

如果你来自这附近,你就会知道道格·弗里德兰德(Doug Friedlander)并不是本地人。

身为犹太裔的弗里德兰德在纽约出生并在长岛长大,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并从杜克大学(Duke)拿到了一个物理学的学位。

但是37岁的他如今在这里,居住在这个拥有1.2万名居民的三角洲地区(指密西西比河穿越美洲大陆冲刷出的三角洲地区,位于密西西比州、阿肯色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之间——译注)不起眼小镇上一栋宽敞的白色房子里。在三角洲地区日渐萎缩的社区中,有一群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外地人正逐渐补充进来,弗里德兰德和他的妻子安娜·斯科鲁帕(Anna Skorupa)便均是其中一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通过"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计划来到这里,并且在两年的服务期过后选择继续留下。

现在,胸怀大志的弗里德兰德是这个县里商会的主管。他为占据了废弃建筑的野葛而烦恼不已。他参加扶轮社(Rotary Club)的会议时,会避开供应肉食的午餐。他还组织帮助小型企业现代化、推动旅游业以及这个位于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衰落商业区整体发展的研讨会。

农业的机械化、衰败的制造业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贫穷与种族歧视问题曾让三角洲地区一蹶不振,但弗里德兰德却很高兴能留在这里。九年前,他离开了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的一家软件公司,拿着只相当于过去三分之一的薪水,想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怀着那个想法直到如今,"这是地球上最肥沃的土地,"弗里德兰德说。"如果我在纽约,我只不过是一片森林里某棵树顶上某一根树枝末梢的一片叶子而已。"

弗里德兰德于2004年来到这里,在海伦娜的中央高中(Central High School)教授科学。他是当时来到三角洲地区的71名队员之一。现在,每年都有300位新成员加入到这个地区的课堂教学之中,大部分在阿肯色州和密西西比州。

这里,在像海伦娜这样曾是农业中心以及河流港口的镇子,他们发现了一些在这个国家称得上最严重的贫困现象:用煤渣空心砖砌成的简易棚屋,几乎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午餐资助计划。

种族隔离成了一种生活现实。私立"白人迁徙学院"(本地人是这样叫它们的)非常普遍,而公立学校就成了穷苦的黑人学生的天下。

"当他们离开我的教室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对我的学生中的许多人来说,接下来前方将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格雷格·克劳斯(Greg Claus)说。他来自俄亥俄州,于2008年至2011年期间在一家公立初中教授艺术。现在他是密西西比州格里维尔市的市长助理,他在警察逮捕记录上看到过一些他过去学生的名字。有更多的学生现在则已经为人父母。

"为美国而教"计划的竞争十分激烈,吸引了许多习惯取胜的顶尖毕业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卢克·范德沃尔(Luke Van De Walle)说。33岁的他是来自印第安纳的一位计划成员,他如今与妻子杰米(Jamie)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在海伦娜定居了下来。"这些老师在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像是被25个三年级生弄得精疲力尽。"

但有些前计划成员仍然表示,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这样满足过。

37岁的米歇尔·约翰森(Michelle Johansen)在1997年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毕业来到这里。自那以后,她成了密西西比州克利夫兰市农夫市集的志愿者管理者。她在人类家园国际组织(Habitat for Humanity)做兼职,还是三角洲州立大学(Delta State University)的兼职指导员。

"我不想离开这里,"约翰森说,已婚的她有两个孩子,"我在三角洲地区能做的事情非常令人满足。"

她的确希望镇上能有塔吉特百货公司(Target)和电影院。这里也没有地方可以吃早午餐。但她说:"三角洲地区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地方,如果人们向它敞开自己,他们会被它迷住的。"

28岁的马蒂·班洛夫(Matty Bengloff)就是被它迷住的人之一。他在曼哈顿下东城的一间公寓里长大。现在他在克利夫兰拥有一个三居室的房子,和未婚妻苏塞特·马修斯(Suzette Matthews)一起经营着一家叫"三角洲奶制品"(Delta Dairy)的时兴酸奶店。

"这里的门槛很低,"班洛夫说,"你可以大胆去创业,大家都很乐意给予帮助。"

但是过渡并不总是简单容易的。

本地居民把班洛夫的北方人作派给矫正了过来。在跟随"为美国而教"计划来到南方之后,班洛夫有一回在一所学校里和一位接待员聊天,当他没有听清对方的话时,班洛夫问:"什么?"那位接待员说:"我能看出来你不是来自本地的。如果你没有听懂,你应该说,'不好意思,先生?'或者'先生?'"

班洛夫在心里牢记了这个教训。现在他对"女士"的熟练使用已经让他远在东部的母亲有点受不了了。当顾客穿梭于他的商店时,他会拖着尾音说:"谢谢大家啦!"

约翰森和班洛夫表示,他们被三角洲地区的有趣与复杂所深深吸引。

他们创建了理念先进的学校,以及更多样化的政治情境。约翰森的医生喜欢赤手捕鲶鱼。网上购物并不是为了方便,而是着实有必要,尽管花费两个小时去孟菲斯的短程购物之旅也是很普遍的选择。镇上的非官方格言被印在汽车保险杠贴纸上,略带一些自嘲:"让克利夫兰继续无聊下去吧。"

本地居民们都表示,他们不可能忙得连跟人畅谈的时间都没有。

"我知道很多住在其他地方的人都非常繁忙,"约翰森说,"电影院,塔吉特百货,而他们并不快乐。而我是一个快乐的野营家。"

身为犹太人,班洛夫创建了一个被本地人叫作"教堂之家"的组织,由一位退休犹太教士领导,他每月从孟菲斯来这里一次。犹太人对教堂的热情与基督教徒不相上下,因为他们喜欢这种多样化的体验,而且据班洛夫所说,"那位教士棒极了。"

有一些在本地生活已久的居民对"为美国而教"所带来的高学历背景外来人口表示过不满。随着时间流逝,这些问题都已经消弥。三角洲需要这些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高学历人士回归是件好事,"海伦娜的一位律师查克·罗斯科普夫(Chuck Roscopf)说,"我的孩子,我朋友的孩子——全都在外地。他们如今在达拉斯或者什么别的地方,但他们不会再回这里来了。"

1992年,"为美国而教"进驻三角洲地区,把几十位成员派到海伦娜以及阿肯色州的玛丽安娜。之后,成员人数以及进驻地区的规模都在稳步增加,直至2009年时有了一次飞跃,当时密西西比州以及沃尔顿家族基金会(Walton Family Foundation)为它注入了资金支持。

经过多年发展,据该组织估计,已经有250名成员在两年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服务地区。有些人仍然在教育界,另外一些人在私营业以及社区组织中任职。

他们创办了一些教育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像"密西西比为先"(Mississippi First)和"向日葵县自由计划"(Sunflower County Freedom Project)。弗里德兰德和斯科鲁帕,以及其他几位"为美国而教"的成员,是海伦娜一个叫"男孩与女孩俱乐部"(Boys and Girls Club)的新组织的创立理事。

弗里德兰德仍然有纽约人性格强硬的那一面,这让有些人对他颇有微词。

"如果他只是来这里赚钱的,那他们可能已经把他赶出镇了,"贾森·罗勒特(Jason Rolett)说,他是菲利普斯县"男孩与女孩俱乐部"的执行主管。但是弗里德兰德如今赢得了社区中大部分人的信任,罗勒特说:"这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他的心,因为他对他人如此关心。"

弗里德兰德很享受用幻灯片演示海伦娜的新健康中心、渡轮旅游、历史建筑修缮以及在新旧经济下建立发展的市中心的过程。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海伦娜甚至还有了它的第一个广告宣传主管,朱利亚·马利诺维斯基(Julia Malinowski)今年27岁,来自西雅图。

这些消息都在"为美国而教"的成员之中快速传播着。

最近,几位在布鲁克林生活了五年的平面设计师在海伦娜创办了一家叫"兴盛"(Thrive)的公司。联合创办者特伦斯·克拉克(Terrance Clark)说,在布鲁克林,"大概有20万人试图要做我想做的事。"

这个夏天,他在三角洲地区的业务已经多到需要请两位来自中西部设计学校的实习生帮忙了。克拉克还从印第安纳波利斯请来了一群朋友,他们将来海伦娜为他们公司享受税收减免非营利组织条款(501[c][3]条款)的社区项目工作。

克拉克和马利诺维斯基,以及其他人都在市中心漂亮雅致的产业孵化器中辛勤工作着。

那里的空间是自由而开阔的,内墙砖饰,还有一个以玻璃为墙的会议室——就是你能在布鲁克林找到的那种。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7月22日。
翻译:Charlie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美国兴起跨代共居,社区养老不孤独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兴起跨代共居,社区养老不孤独
Aug 27th 2013, 00:37, by PHYLLIS KORKKI

退休老人如果要搬到一个集体环境中去生活,那里一定是只有退休老人的地方,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规则。但有些年长者正在挑战这种观念,他们选择了跨代共居(intergenerational cohousing),也就是与不同年龄层的人住在一起,其中不乏单身人士、丁克夫妇和那些有孩子的家庭。

共居社区的居民们集体做出重大决定,但这类社区并不是公社。是否参加聚餐和集体活动都很随意,而且社区成员们都有单独的住处。

"在私人空间与社区生活之间,你可以自由选择,"查尔斯·达雷特(Charles Durrett)说道。他是一位57岁的建筑师,已经设计建造了50多个共居社区,包括他本人在加州内华达城(Nevada City, Calif.)的住处。该社区有34个单元,在大约100位居民当中,约有20位的年龄在55岁至95岁之间,他介绍说。

有些社区的共居原则是只接受退休人员,对某些人来说,那是最好的选择,达雷特说道。孩子们可能会非常吵闹,他说,而人们有时候只想过清静的生活,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再来杯好酒。

但另一些退休的人宁愿选择活泼多样的共居社区,他继续说道。这样的安排对更年轻的居民们来说也很有价值:孩子们学会了尊重长者,而且,"每个人都会看到生活的全部,"达雷特说道,包括"游戏终场是什么样子,"他说。内华达城共居社区就有几位居民是在家中去世的,他们没有去外面的养老院。

与人合住是避免孤独与沮丧的一种方法,老年人独处的时候通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达雷特说。合住的居民们也更有可能看望和照顾他们的邻居,他说。

95岁的梅格·帕利(Meg Palley)住在内华达城的一栋有四间卧室的房子里,她与两位照顾她的人共享住处,并给他们减免租金,以换取开车和购物这样的服务。她说自己选择跨代共居,是因为"让不同年龄的人共处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她说,如果和其他老年人一起生活,她会觉得更加孤独。而且,她还顾虑自己会听到太多人"唠唠叨叨"。

在纽约州北部的伊萨卡市(Ithaca)有个生态村(Ecovillage),那里的居民从刚出生几个月到八十多岁,年龄跨度很大。生态村里有两个社区,每个社区有30个单元,另外还有一个社区正在建设中。从法律上说,这些社区属于合作社的性质,而且生态村还经营着两个有机农场,并使用太阳能,名副其实地美化了当地的环境。与大多数共居社区一样,这里有一些公共区域,可以供人们在其中聚餐或者参与集体活动。

自2009年起,退休社会学家芭芭拉·蔡辛(Barbara Chasin)就和她的丈夫——一位同样已经退休的人类学家,一起住进了生态村。他们的房子面积有1600平方英尺(约合148平方米),带有两间卧室,每人有一个书房。

72岁的蔡辛说,她觉得住在一个退休老人的社区里会有种疏离感,所以,她更愿意住在年龄与身体状况多样化的人群当中。蔡辛还是生态村老年人委员会中的一员。

"我们正在想办法,让人们能够留在这里,慢慢变老,"她说。那就要翻新屋子,并想办法向人们通报医疗急救措施,她说。

依照地域不同,共居房的成本有着天壤之别,达雷特说。大体上接近一套两卧室的分户式产权公寓(condo)的成本。很多人先付首期,然后按揭。他介绍说。

加入共居社区的方式有好几种。一种是在社区形成初期就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影响社区的建设思路。

但为新建社区筹措经费可能是十分困难的,美国共居协会(Cohousing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执行理事丽贝卡·莱恩(Rebecca Lane)在一封邮件里这样表示。

"组建一个共居社区的失败率很高,只是没有数据来说明这一点,因为大多数社区在组建失败后也就解散了,并淡出人们的视野。"她说。

组建一个共居社区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委员会里一开始就有个可靠的建筑师,了解相关模式,能够全程协助,包括提供财务建议。"她说。

显然,找一个现成的社区要容易得多,莱恩说。

共居模式肯定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有的人意识到"在与一群人共同生活、大家一起做决定的过程中,要付出很多精力",而他们不愿意如此投入,美国共居协会的理事会主席比尔·哈策尔(Bill Hartzell)说。

冲突不可避免。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钱、孩子和宠物而起冲突,他这样说道。人们可能会产生分歧,比如说集资的钱应该怎么花,别人的孩子要怎么管教,或者是否该让狗到处乱跑,等等。有些问题,居民们可能会自己解决,而有时候则要通过中间人来调停,他说。

并不是非要性格外向,才能在共居社区中活得精彩。

"我的个性中有很隐逸的一面,但我也认识到,自己可能太离群索居了,"67岁的丹·法伦(Dan Fallon)说道,他曾是芝加哥的一位心理学家。2003年,他和妻子安娜(Anna)在亚利桑那州的普雷斯科特市(Prescott)买下了曼扎尼塔村(Manzanita Village)共居社区中的住宅,并把那里租了出去。直到2011年,他们俩才搬到那里居住。

法伦说,曼扎尼塔村并不是只有退休老人的社区。

"这里很吵,有时候孩子们会到处乱跑,"他说。

但是法伦说,他宁愿像这样跨代共居。他还说,有些年长的居民最近帮孩子们在山谷中建了一座要塞。

在这种共居方式下,他说:"大家可以创造机会,聚在一起,共同分享你的生活经历。"这让人非常欣慰。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3月13日。
翻译:幽竹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纽约时报: 联邦法官金斯伯格称不会提前退休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联邦法官金斯伯格称不会提前退休
Aug 27th 2013, 00:49, by ADAM LIPTAK

华盛顿——80岁的大法官鲁思·B·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接受采访时发誓,只要自己身体强健、思维敏捷,她就将继续留在联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她表示自己全心投入工作,担任她口中"史上最激进的法院"的自由主义少数派领袖。

上周五,金斯伯格在她的办公室内谈论了很多话题,涉及到平权措施、堕胎及同性婚姻。她表示自己在2009年支持一项判决意见时犯了错误,因为该意见为最高法院今年6月做出的一项裁决奠定了基础。这项裁决实质上废除了1965年《选举权法》(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的核心条款。她还认为,这次判决"激进得令人震惊"。

最高法院的法官很少接受采访,除非他们有书要卖。但金斯伯格今年夏天已接受了几次采访,或许是为了回应一些自由派的要求。他们认为金斯伯格应及时辞职,以便让奥巴马总统任命她的继任者。

她在周五多次表示,任命接替人选的总统有何政见,不会影响她的退休计划。

她说,"奥巴马之后会有新的总统,我认为下任总统将是一个好总统。"

如果奥巴马得以任命接替金斯伯格的人选,将很可能是自由派内部的一对一调换,不会改变最高法院的意识形态均势。但如果共和党候选人赢得2016年的大选并得以任命她的继任者,那么最高法院将遭遇彻底洗牌。 

金斯伯格两次战胜癌症,自称现在身体状况良好。而且她仍在极其勤奋地工作。毫无疑问,无论是在法庭上,还是在办公室里,提交到最高法院的复杂法律问题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

 对她而言,这样的年龄只需要做些小的调整。

"我不再滑水了,"金斯伯格说。"我已经四年没有骑马了,不过还没有完全排除骑马的可能,但滑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1993年,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任命金斯伯格担任大法官。她表示自己打算留在最高法院,"只要我能全力完成工作,但在我这把年龄,这一点不可预测。"

"我热爱工作,"她补充说。"我觉得,我去年的工作跟之前那些年的表现一样好。"

随着大法官约翰·保罗·史蒂文斯(John Paul Stevens)2010年离开最高法院,金斯伯格成为了法院中由四名法官组成的自由派阵营的领袖。她似乎非常享受这个角色。"现在,我们与老对手形成5比4态势的时候,我可是最资深的法官了,"她说。

金斯伯格表示,上两个年度"令人兴奋、疲惫,也充满挑战"。大法官们在此期间做出了有关奥巴马医改法案、种族及同性婚姻的重要判决。

对于有关选举权的判决,她持极为批判的态度。她对让医改法案得以维持的裁决的一部分也很不满意,那部分裁决认为,不能利用国会拥有监管州际贸易活动的权力来为法案正名。

金斯伯格表示,总的来说,"如果以对推翻立法的热情程度来看,这是史上最激进的最高法院之一。"

下一个法庭年度将于10月7日开始,金斯伯格表示,在这个年度里,最高法院也有可能做出重要裁决,她指了指成堆的有关竞选捐款限制及平权措施的摘要文件。

最近有关选举权——谢尔比县诉霍尔德(Holder)一案——的判决还恳请国会(Congress)制定新法律。但持不同意见的金斯伯格对此并不乐观。

金斯伯格表示《选举权法》在2006年获得了再授权,"《选举权法》以压倒性多数的投票获得通过,"她说,"但我认为这届国会不具备对它做出任何改变的条件。"

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后,德克萨斯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几乎立即收紧了相关选举权法规,在被问及是否对此感到失望时,金斯伯格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词语,"幻灭。"

她表示,这份判决的缺陷在于,法院因为美国在保护少数族裔选民的权利方面取得了进步,就断定不再需要该法案。她再次提到了自己的不同态度,"这与下暴雨时因为没淋湿就扔掉雨伞一样。"

首席大法官小约翰·G·罗伯茨(John G. Roberts Jr.)撰写了多数意见书,他广泛援引了2009年的一项判决,这项判决暂时保留了《选举权法》的核心条款。法院中包括金斯伯格在内的八名大法官都在之前的判决书上签了名。

金斯伯格在周五表示,她不后悔之前的决定,因为2009年的案件的判决是正确的。但她表示,自己本应该与多数意见书的表述保持距离。"如果你认为这会造成真正的破坏,你就不要在上面签名,"她说。"在那个案件中,我犯了错。"

一些评论员曾表示,这两个有关投票权的判决是一个例子,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似乎在竞选融资及平权措施等法律领域采取了长期策略。只有金斯伯格对6月份的平权措施案件持不同意见,该案的判决让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得以保持其招生计划,但要求下级法院作出判决,提出更严格的标准。此举或许说明,她对首席大法官似乎在执行的策略产生警惕。

金斯伯格称自己是"一个小巧的小女人",她说话时,低声细语,带有布鲁克林口音。但她在审判时会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通常会在口头辩论时提第一个问题,该问题的表述随即会为接下来的辩论奠定基调。

金斯伯格表示,是否退休主要与自己的健康情况有关,与谁来任命接替者无关,即便新法官会改变法院的均势,推翻一些有关妇女权利的里程碑式的判决,而这些判决是金斯伯格的主要功绩。

"我认为我的多数意见书不会被撤销,"她说。"我的确希望,我的一些不同意见有一天会成为法律。"

翻译:许欣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