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纽约时报: 前美国驻华记者著书谈六四改变中国历史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前美国驻华记者著书谈六四改变中国历史
Jun 4th 2014, 10:19, by IAN JOHNSON

林慕莲(Louisa Lim)的新书《失忆人民共和国:重访天安门》(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描写了政府政策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如何合谋,让大部分中国人忽略1989年6月4日北京发生的杀戮,以及全中国几十个城市发生的镇压活动。但在一次采访中,现在美国任研究员的前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NPR)驻京记者林慕莲称,那场杀戮对了解今天的中国至关重要。以下是采访的节选:

问:好几年没有关于那场杀戮的著作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在读已有的著作时,你有何发现?

答:事件发生后不久有许多书出版,但最近几年,相关著作少之又少,无论是关于那场杀戮,还是它的影响。原因之一是人们错误地认为已经没有新的内容可说。在领导层和学生运动内部都存在着复杂的情况,也导致很难权威地记述当时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共产党最高层出现权力斗争的情况下,有许多情况依然不为人知。

有意思的是,近年有关天安门的作品,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些用虚构手法的,这些作品往往更多的是对事件影响的反思,比如马建的《北京植物人》。我还喜欢露西‧柯克伍德(Lucy Kirkwood)的《中美共同体》(Chimerica),那是一部讲述一名美国记者试图找到"坦克人"的戏剧。

问:你在这本书上花了多长时间?在进行其他项目时悄悄搜集信息一定很困难。

答:有一段时间我两方面的工作都做,一边做NPR驻京记者的正式工作,一边在下班后研究和写书。我只跟极少数人我说过在写一本书。我从未告诉自己的助理和任何同事。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都没告诉我的孩子,怕他们可能会走漏风声。那时候他们一个5岁,一个7岁。为了努力避免危及我的消息来源以及这个项目本身,我非常谨慎,不在家或办公室说起这本书。那时我的家和办公室位于同一个外交区。人们普遍认为那里装了窃听器。

问:在中国,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中有多少源自于那个时代?

我想说1989年发生的事件是中国当代史的轴心点。有意思的是,鲍彤——被免职的改革派领导人赵紫阳的左膀右臂,后来入狱七年——告诉我,他认为邓小平在六四杀戮后首次露面时祝贺戒严部队的讲话是他的"临终遗嘱"。在讲话中,他强调了中国推行经济自由化而不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他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并强调稳定的重要性。

这些政策带来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让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使现在的可支配收入比1989年的水平高出近20倍。但它们也造就了如今困扰中国的许多弊端,包括巨大的贫富差距、愈演愈烈的民族主义、道德危机以及安全机构的优势地位。

问:人们一般认为,在全球信息和虚拟专用网的时代,信息的流动是无法阻止的。中国年轻人对那次抗议及杀戮的了解之少是否令你惊讶?

答:是的,的确令人惊讶。我拿着美联社摄影记者杰夫·怀德纳(Jeff Widener)拍摄的那张拦坦克的人的照片,前往四所北京大学,看看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张照片。在我采访的100名学生中只有15人知道这张照片是1989年在北京拍摄的。认错的学生——19人——比答对的学生多,他们认为这是在阅兵。这些都是北京顶尖大学的孩子,如果愿意,他们完全有能力绕开防火长城。不过就算他们在绕开防火长城,他们明显也不会去查找与1989年相关的信息。

虽然互联网明显对打破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如果人们不想了解与政治和过去相关的信息,那么连审查的必要都没有了。

问:你认为其他威权国家会以中国为范本吗?

答:我最近去了正在滑向威权主义的土耳其,当时土耳其政府屏蔽了YouTube。这个网站一直被用来传播录音,据称这些录音记录了高层政府官员之间的腐败交易。不久后,Twitter也被屏蔽,尽管土耳其法院最近判定屏蔽这两个网站的做法违反了言论自由的规定。虽然土耳其领导人不会承认他们在因循中国的路线,但事实很明确,他们对北京控制信息的做法进行了仔细研究。

问:虽然存在失忆现象,但是对有些人而言,天安门仍然象征着一个觉醒的时刻,他们从中看到了社会存在变革可能性。中国当今的年轻人可能不是这个情况了,但你会不会认为,这些人将来可能会被视作有影响力的少数人——就像1848年的革命对几代欧洲人造成的影响。

答:毫无疑问,那个北京的春天,是充满令人陶醉的希望与可能性的七个星期,似乎有那么一个瞬间,政府看上去可能会接受中国公民的改革呼吁。当时,记者还能自由报道他们在街上的所见所闻,然后所有可能性突然消失。这让随之而来的残暴镇压更具有毁灭性。

但是,我的确认为,1989年发生的事激活了一些仍在继续的愿望。很多如今已经闻名遐迩的维权和活动人士,当时都参加了游行,其中包括因为试图纪念六四而被捕入狱的浦志强。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