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纽约时报: 谁有资格评选诺贝尔和平奖?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谁有资格评选诺贝尔和平奖?
Oct 13th 2013, 00:17, by 约亨·比特纳

德国汉堡——盖尔·伦德斯塔(Geir Lundestad)或许拥有着世上除圣诞老人以外最愉快的工作。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五早上10点半,这位仪表堂堂、头发灰白的挪威历史学家,都会拿起电话通知一个幸运的凡夫俗子,他或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

周五,伦德斯塔往荷兰海牙打了一个电话,那里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的总部所在地。这是一个妥当的选择。的确,这个组织在叙利亚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总体而言在2013年并没有消除很多化学武器,但从1997年建立以来,该组织在防止世界上发生化学战这个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今年的这个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越来越多关注诺贝尔奖的人表示,这个奖项已经受到了破坏。他们担忧,近几年的获奖者反映了这个奖项的政治化,损害了该奖的声誉。2009年的获奖者是当时才上任八个半月的奥巴马,2012年的获奖者则是欧洲联盟。

一些人提出要改革筛选流程,主要是用一个由各国领导人物组成的小组,取代当前的委员会。当前的委员会传统上完全是由挪威政治人物组成的。不过这个奖项真的需要改革吗?

显然和平奖仍然受人瞩目。在我前往挪威奥斯陆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研究所(Alfred Nobel Institute),到伦德斯塔的办公室拜访他时,他抓起了一本《牛津当代世界历史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World History)给我看。"诺贝尔和平奖"词条,一开始就说:"世界最负盛名的奖项。"

然而批评者表示它已经政治化了。挪威人权中心(Norwegian Center for Human Rights)主任尼尔斯·比滕申(Nils Butenschon)说,"委员会给美国总统颁奖似乎是为了确认自身的地位,而不是确认获奖者值得敬重。"

还有一些人则追问,欧盟为什么有资格在2012年获奖。毕竟,人们是在那一年发现推行欧元的时机并不成熟,没有给欧洲带来和平,而是带来了混乱。

批评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评选委员会完全是由挪威人组成的。

按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委员会由五名成员组成,由挪威议会选出。这些成员通常是挪威的前政治人物,但进入委员会既没有国籍也没有职业的要求。批评者认为,由于委员会成员都是在议会的前同事,议员们就把每一个席位都变成了政治筹码,委员会的每一个决定都反映了挪威的国内政治。

奥斯陆政界人物当中流传的一则故事就是一个例子。伦德斯塔,以及挪威前总理、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rn Jagland)多年来一直都想颁奖给欧盟,但是都受到了反欧洲人士的阻挠。(挪威不是欧盟成员,怀疑欧洲的情绪或多或少是那里的主流立场。)

到了2012年,反对派中领头的社会党人奥戈特·瓦勒(Agot Valle)中风,不得不离开评审团,委员会中的抵触情绪得以打破。(委员会的讨论严格保密,没有任何委员愿意评论这样的报道,不过出席了全部会议的伦德斯塔称,对这个说法他不会予以反驳。)

批评和平奖的人士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他们问道,难道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奖项应该是这样评选出来的吗?让一群各有算盘的挪威老年人做主?

留意一下挪威议会、外交部及一些奥斯陆智库的讨论,你会反复听到一种想法:为何不给这个国际奖项组建一个国际评审团?为何不委任科菲·安南(Kofi Annan)、希林·伊巴迪(Shirin Ebadi)或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让他们带来全新的国际视角呢?

毫无疑问,这种想法看似显而易见,而且很有吸引力。然而,这不过是用一种政治化来代替另一种政治化,很可能还更为有害。

毕竟,试想你必须从头组建一个评审团,找到一些正直、不慕虚荣又疏远镁光灯的人。从一群挪威前政坛人士里找,结果不会太离谱。

当诺贝尔本人选择挪威来作为颁发和平奖的国家时,他的脑海里大概就是这么考虑的。与颁发科学奖项的瑞典不同,挪威从未追求统治其他国家,而且很早就支持国际主义及和平大会的理念。

况且,应当如何划分新的界限呢?拥有安南那种声望的人当然可以入选,但那些曾经的政坛或商界领袖呢?他们会不会打着各自的算盘呢?

要改革和平奖的说法夸大其词。和平奖经历了112年的历史,人们总能从中找出个别得奖者来吹毛求疵的,但挪威的诺贝尔评审团干得并不赖。需要改变的是,盖尔·伦德斯塔及其同僚应当将负面报道视为警钟。他们不应通过追捧得主来提升奖项的形象,而应审慎、谦卑地做出每一项选择。

倘若再做出一次意在政治的决定,《牛津当代世界历史辞典》恐怕就该反思其中对评奖方的评价了。

约亨·比特纳(Jochen Bittner)是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的政治新闻编辑。

翻译:王童鹤、黄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