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奥巴马经济政策的败笔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奥巴马经济政策的败笔
Feb 23rd 2014, 23:53, by 保罗·克鲁格曼

奥巴马总统签署《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即"刺激政策",已经有五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法案带来的众多益处已经十分明显。它在终止经济滑坡上发挥了作用;它创造或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它在公共和私人投资领域留下了一笔重要的遗产。

同时,它也是一场政治灾难。这政治灾难的后果,是刺激政策未能奏效的印象,而这印象,又成为今后经济政策的梦魇。

先来说说刺激政策发挥的益处。

采取刺激政策的依据是,我们的整体支出正面临巨大缺口,金融危机和房产泡沫破裂给经济造成沉重打击,通常会用降低短期利率来抗击衰退的联储,已经无法凭一己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滑坡。那么,刺激政策的想法就是暂时先提振一下经济,一方面通过政府增加直接的支出,一方面通过减税和公共援助,提高家庭收入,鼓励更多的私人支出。

刺激政策的反对者嚷道,赤字支出会导致利率大幅上扬,对私人支出产生"挤出效应"。然而倡导者反击称,在极度低迷的经济中,过剩产能和过剩储蓄泛滥成灾,不会出现挤出效应——这是个在接近充分就业时才有的问题。支持刺激的人是对的:利率根本没有上扬,反倒是下降至历史低点

那么刺激政策的益处有什么令人信服的证据呢?这个比较麻烦,因为当时发生了很多事情,很难把复苏法案的效果从中独立出来。不过,多数严谨的研究都发现,它在就业和产出上发挥了有力的正面作用。

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自然实验可以看到,政府支出的剧烈变化能构成怎样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一点甚至更为重要。你看,在欧元区里,也就是在使用欧洲共同货币的国家群体里,有一部分国家被迫采取了严苛的财政紧缩,这等于是刺激的反面。如果这世界真的如刺激政策反对者所说的那样,那么这些紧缩计划不应该对经济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因为政府支出的削减会被私人支出的增长抵消。然而实际情况是,紧缩所导致的产出和就业下降是可怕的,在某些地方甚至是灾难性的。在那些采取严厉紧缩政策的国家里,私人支出不升反降,将政府削减开支的直接影响进一步放大。

而所有证据都表明,奥巴马刺激政策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短期效应。可以肯定也会有长期的好处:从绿色能源到电子医疗记录等各方各面得到了大规模投资。

可是为什么所有人——或者更准确的说,除了真正去研究过这个问题的人以外的所有人——还是认为刺激政策是失败的呢?因为刺激生效后,美国经济的表现依然不佳——算不上灾难,但是不佳。

这里边的原因是很浅显的:美国在承受一个巨大的房产泡沫留下的恶果。房地产业至今还没有全面恢复,消费者仍受制于在泡沫时期背上的巨额债务。刺激政策规模太小,时间太短,无法克服如此极端的恶果。

不过我要说,这不是在事后找借口。我的老读者都知道,我在2009年初可以说是有点抓狂的,当时我警告说复苏法案力度不够——还说由于这种不足,法案到头来反而会败坏刺激政策理念的名声。这一点已被证实。

奥巴马政府是不是本可以争取到更多,坊间一直有争论。政府对前景的过分乐观加剧了破坏,而这种乐观是基于一个虚假前提:一旦金融系统恢复信心,经济会很快反弹。

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美国的财政政策在2010年以后一直走在完全错误的方向。刺激政策被认定失败后,创造就业这四个字基本上在华盛顿的讨论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预算赤字的一往情深。在复苏法案和食品券、失业救济金等社会安全网项目的作用下,政府支出曾有短暂的提升,但后来又开始下降,其中公共投资的情况最糟。这种反刺激政策毁掉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换句话说,刺激政策这个故事总体来看是个悲剧。一场好但还不够好的政策行动,最终被人说成是失败,从而给极具毁灭性的路线错误埋下伏笔。

翻译:经雷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