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 中国摆脱雾霾尚需时日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摆脱雾霾尚需时日
Nov 1st 2013, 00:09, by KATE GALBRAITH

时不时地,会有一张令人惊奇的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 ,呈现从卫星上拍摄到的笼罩在北京地区上空的可怕灰云。它并非积雨云,而是层层污染,并且已经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一些中国城市引发了担忧和愤怒。

中国的污染虽然极为严重,但却并非孤例。英美等其他国家战胜污浊空气的尝试,或许可以为中国的未来提供借鉴。

中国政府正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最近还发布了新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并承诺将加强监管。公众意识已经大大增强,这是朝着终结危机迈出的必要步骤。不过,其他国家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却令人沮丧:可能要花上几十年时间,才能让情况出现重大转变,尤其是在污染乃是经济增长副产品的情况下。

伦敦就是典型的例子。工业化带来的长期污染问题在1952年达到极致,酿成了史称"大烟雾"(Great Smog)的灾难性事件。当年12月,空气连续五天污浊不堪,因此殒命的至少有4000人,很可能还要多得多。寒流来袭之际,工厂和居民家中的燃煤锅炉排出的烟尘引发了被称为"烟雾"的浓重呛人的大雾。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环境科学教授迈克尔·麦克尔罗伊(Michael McElroy)认为,伦敦当时的污染在严重程度上很可能超过了北京现在的雾霾,尽管两者相隔60年,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比较。

当时,伦敦的问题早已广为人知,英国的其他城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烟雾"事件往前一个世纪,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荒凉山庄》(Bleak House)中写道:"从烟囱管帽溢出的烟尘渐渐压低,化为轻柔的黑色细雨,夹杂着片片煤灰,仿佛饱满的雪花。"利兹城市大学(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历史学讲师斯蒂芬·莫斯利(Stephen Mosley)称,早在狄更斯那个年代,反污染活动人士就试图争取公众的支持,但直到英国1956年出台了《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情况才有了较为有效的改观:根据该法案,英国一些城镇设立了"烟雾控制地带"。家用取暖炉不再烧煤,逐步改用电力和燃气。

"舆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把烟雾与废气而非财富联系起来,"莫斯利博士在邮件中写道。

不过,莫斯利博士表示,《空气清洁法》实施后,又过了好几十年,从煤炭向其他能源的过渡才得以完成。1962年,"大烟雾"事件发生10年后,又有约700人死于伦敦的一场可怕的烟雾。就算到了今天,冒着浓烟的燃煤炉早已从伦敦市中心消失,但空气污染却再次浮现。这一次,问题的焦点是汽车排放的尾气。

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过与伦敦烟雾事件类似的危机。高气压天气系统久久停留在工业城镇多诺拉,带来了一场令人作呕的黄色烟雾。它持续了五天之久,镇上几乎半数人口都病倒了。

麦克尔罗伊博士称,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美国的工厂兴建了更高大的烟囱。背后的意图是把烟气输送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一来就不会在本地引发问题了——如此行事倒是符合那句好记的口号:"稀释是污染问题的解决之道。"

可是,上述做法部分造成了另外一个污染问题:酸雨。酸雨曾困扰美国东北部以及加拿大部分地区多年,危及植物和鱼类。直到1990年,该问题才得到认真的对待。当年,美国实施了"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cap-and-trade program),针对与酸雨有关的污染物。

"我们一直不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倾向于做些边边角角的修补工作,然后发现又产生了另外的问题,"麦克尔罗伊博士说。

倡导环保的人士表示,在当下的中国,解决之道显而易见:别再烧煤了。"中国必须摆脱对煤炭的依赖,"绿色和平(Greenpeace)东亚办公室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在邮件中表示。"煤炭的外部性大得惊人。"

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发电厂采用其他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核能、水力和天然气。但煤炭是稳定而廉价的能源,在中国的地位十分稳固,这种态势一时难以逆转。

"这类转变不可能立刻发生,但必须尽快,"麦克尔罗伊博士说。

在加强监管以治理空气污染的同时,中国或许也应该考虑某些意料之外的后果。苦苦挣扎于臭氧问题的墨西哥城1989年实施了一项规定:依据车牌号码,车主在每周的五个工作日里只能有四天开车出行。麦克尔罗伊博士说,人们普遍做出的反应是再买一辆很差的车,这样一来就可以每天开车了,但这辆车的污染排放要高于原来那辆。

北京市刚刚发布了新规定:出现严重雾霾时,将实行单双号限行。北京此前也实行过此类规定。

即便假设北京可以避免车主购买第二辆车的问题——看起来很可能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北京的限制措施的间歇性降低了人们再买一辆车的意愿——专家们似乎依然一致认为:在笼罩着天空的烟雾消失之前,北京及整个中国必须做出多得多的改变。

翻译:李琼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