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纽约时报: 天安门撞车是中国反恐战略转折点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天安门撞车是中国反恐战略转折点
Nov 1st 2013, 04:41, by KEITH BRADSHER

周四,中国的一位知名反恐及外交政策专家预言,三天前发生在天安门广场边缘中国领导人住所附近的汽车撞击着火事件,将促使人们对中国的国内安全和外交进行广泛重估。

如今,北京当局将周一的事件定性为伊斯兰圣战分子制造的恐怖袭击,称这些圣战分子在那辆运动型多功能车里装了汽油、一个汽油罐和"印有极端宗教内容的旗帜",然而把车开进故宫入口附近的人群。车上的三人和附近的两名游客死亡,另有40人受伤。

北京市公安局周三宣布,已有5名与此事相关的人被逮捕

政府资助的著名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说,此次袭击是中国内政外交的一个重要时刻。

"它将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会反思自己现行的反恐制度和反恐措施,"周四在香港结束演讲和答疑之后,他发表简短评论说,"天安门具有象征意义,因此这起事件也有象征意义。"

他还表示,有迹象表明,周一的事件经过"预先筹划和长期准备"。

在香港外国记者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发表演讲之后,杨洁勉在问答环节中说,周一的事件会让中国加强对中亚外交的关注,包括外国军队按计划在明年撤离阿富汗之后的局势。

"我们希望与各方合作,共同面对2014年之后的阿富汗和中亚局势,"他说。

周一的事件可能会让人想起1987年的那次事件,当时,一名年轻的德国飞行员驾驶一架轻型飞机降落在了莫斯科红场(Red Square)附近。相比之下,那次降落较为和平。

马蒂亚斯·鲁斯特(Mathias Rust)从赫尔辛基飞抵莫斯科的行动在当时堪称一记重拳,不仅打击了自负的苏联防空系统,也打击了整个苏联军方。那次事件导致十余名苏军高官被免职,并被西方专家广泛地引为例证,用以证明苏联军方和情报机构无能,阻止不了国家向民主制度转变,并最终在1991年解体。

中国的统治制度似乎还没走到发生类似变革的那一步,然而,一群人有能力进入北京的政治核心地带,并且点燃可能以汽油为燃料的燃烧装置,这一事实已经引发了种种预测。正如杨洁勉所说,人们预测中国政府会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广泛重估。

对于此次事件和鲁斯特事件之间的异同,杨洁勉拒绝发表评论。

问答之前的演讲当中,杨洁勉预测中国外交政策会出现一系列的"再调整"。其中包括更加重视外交战略规划,尤其是与中国邻国有关的战略规划,以及避免在全球各地卷入冲突或对抗。

他说,中国政府一贯赞成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反对任何国外势力插手台湾或西藏问题,因为中国政府认为台湾和西藏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他还说,但国内学者已经开始讨论,为了维护全球秩序,中国政府是否应该担起更大的责任。

长期以来,人权活动人士一直指责中国乐于谋求与独裁政权或腐败政权的密切关系,在加压促进民主改革方面却毫无作为。

远在周一袭击事件发生几个月之前,中国外交部就已经安排了杨洁勉的这次演讲。杨洁勉说,他是以学者身份发言的,不代表政府。

杨洁勉是两本反恐著作的作者,还是对中国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一些家族当中的一员。他的哥哥杨洁篪曾是中国的外交部长,今年春天才卸任,原因是他被提拔成了全面主管中国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