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星期二

纽约时报: 杜大鹏的神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杜大鹏的神功
Feb 11th 2014, 00:03, by 慕容雪村

北京——铁掌杜大鹏怒目圆睁。这名中国武功高手一拳击穿了敌人身体,然后奋起神力,把那名日本兵从中撕成两片,鲜血如急箭般喷射开来,可是他身上却没有沾到一滴。

这是电视剧《抗日奇侠》中的一个血腥片断,和其它抗日剧一样,《抗日奇侠》主要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避而不谈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巨大贡献。这些血腥场面明确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无论多么残酷的杀戮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正义的——只要对象是"日本鬼子"。

对《抗日奇侠》中的故事和情节,相信会有许多人信以为真,就像我曾以为抗日战争是用乡村地道和土制地雷打赢的,感谢《地道战》和《地雷战》,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两部经典抗日电影。

在电视机出现之前,电影放映员有时会到中国乡村放映户外电影。在十几岁的时候,我曾追随着乡村电影放映员的脚步,这两部电影至少看过十几遍,也许是因为热爱,但主要是没什么可看的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几乎全都是共产党的宣传。

现在我40岁了,偶尔打开电视,发现情况并没有太多好转,当然,比起《地雷战》和《地道战》,现在的影视剧色彩更加丰富,演员也更加漂亮,但主要情节依然和30年前相差无几。在二战结束60多年之后,中国人似乎并没有摆脱那场战争,在电视屏幕上,日本兵依然横行在中国的大地上。

虽然广电总局明令禁止"煽动民族仇恨",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2012年完成并播出的抗日剧多达七十多部,到2013年3月,仅在横店一地,同时拍摄的抗日剧就有48部。

这些反日剧集所造成的后果并不令人意外。2013年7月的一份皮尤调查报告(Pew research report)显示,90%的中国人不喜欢日本,而且中国人对日本的敌意正在加剧。皮尤称,喜欢日本的中国人比例自2006年以来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媒体煽动的仇日情绪已经在网络上充分显现出来。在铁血论坛、四月网等"爱国"青年聚集的网站,"杀光日本狗"、"灭绝日本人"之类的话语随处可见。(有人甚至会提议发动一场比赛,看谁先杀死一万个日本人。)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备不断加强,这让它的邻国极为不安。北京今年的军费开支将达到1480亿美元,高于2013年的1390亿美元。在2012年,中国启用了第一艘航母,目前正在打造一个潜艇舰队,力求超过美国潜艇舰队的规模。

2013年10月,中国军方制作的以反美、反资本主义为主题的纪录片《较量无声》在网上热播,这部片子足以说明某些中国军人对战争和对政治的热情,这些人也许还不是主流,但毫无疑问,他们的队伍正在壮大,他们的势力正在扩张。 

关于日本,中国政府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军国主义势力"。 可是,当中国政府宣传对邻国的仇恨时,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军国主义当然应该反对,但在批评他国之前,中国政府更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和宣传,想一想铁掌杜大鹏的神功,以及它对未来和人类的影响。

现在,中日争议的焦点是东海上的一小串无人居住的岛屿。2012年,在岛屿主权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引发了一系列反日骚乱,西安的事件尤其引人注目,在那里,21岁的蔡洋用一把U型锁砸穿了日系车主李建利的颅骨。

在接受采访时,蔡洋的母亲说明了这种狂暴的"爱国"情绪其来何自:"打开电视,大部分电视剧都是关于抗日的。怎么可能不恨日本人?"

慕容雪村为《纽约时报》的评论版特约作者,出版有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原谅我红尘颠倒》及非虚构作品《中国,少了一味药》等。本文英译稿由 Jane Weizhen Pan  Martin Merz 提供,中文稿经慕容雪村本人审定。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