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中日能否正视历史,德国可资借鉴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Let the jobs find you

Instantly post your resume to 75+ job sites. You can save 60 hours off your job search.
From our sponsors
中日能否正视历史,德国可资借鉴
Mar 13th 2014, 05:48, by 狄雨霏

"为什么不让他参观大屠杀纪念碑?"长居北京的香港作家陈冠中问道。"他"指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陈冠中是小说《盛世——中国2013》(The Fat Years)的作者,该书描述了一个超级自信的中国。这里陈冠中讲的是,有媒体报道,德国政府不希望中国领导人本月晚些时候访问柏林时正式参观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治疗极权主义和侵略战争导致的国家创伤需要艰难的理智辩论和诚实正直,德国政府有过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它担心自己被拖进中国和日本有关二战历史的争斗中,路透社和《明镜》周刊(Der Spiegel)报道。

这几个月来,中国和包括安倍晋三(Shinzo Abe)首相在内的日本高级官员,就谁对亚洲和平的威胁更大——是崛起的、不民主的中国,还是在东京参拜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进行了含蓄的,以及不那么含蓄的口舌交锋。

两国都宣称对东海的一些岛屿拥有主权,这更是加剧了紧张关系。1月24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似乎把德国拖入了这场交锋:它在Twitter上发布了德国已故前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1970年在华沙的标志性照片,当时勃兰特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纪念碑前下跪,其谦卑姿态令世界震惊和难忘。

"中国大使: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新华社称。

中国暗示日本缺乏勃兰特那种"正视"的态度。然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没有做到"正视",陈冠中说。

2011年,鉴于这个问题的深度,陈冠中等知识分子企图举办一个会议,让愿意诚实、痛苦地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谈论的中日历史学家坐到一起。这个会议本打算在2012年,即1937年南京大屠杀75周年举办;日本军人当年曾血洗这座城市。

中国政府称,至少有30万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而其他各方估计在3万至20万人之间。上个月,北京宣布了两个国家纪念日——纪念南京大屠杀的12月13日,以及纪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9月3日。

然而,由于这场战争被深度政治化,以及中国在某些方面对日本的厌恶程度如此之深,要找到愿意挑战政府说法的中国历史学家不容易,陈冠中说。总体而言,中国对自己过去的历史讲真话的时候并不多。人们需要面对一些真正的问题,比如这场战争中的通敌行为等。但是如果不能进行诚实的讨论,开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陈冠中放弃了。由于历史原因,柏林本来是举行这种活动的好地方,他说,但是"开会的想法从来没能进入计划阶段"。

与此同时,德国回拒习近平参观大屠杀纪念碑的报道似乎惊动了柏林官员,他们需要获得中国的支持来解决乌克兰发生的危机;在乌克兰,俄罗斯事实上已经占据了克里米亚。

上周日,在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通话时,习近平表达了支持的态度,默克尔告诉习近平,她对他即将访问德国"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发言人说。

习近平访问德国的行程安排目前尚未公布。本周二,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康拉德·拉克斯(Konrad Lax)说,没有公布行程完全是因为现在还为时尚早。"对于中国代表团的意愿,我们并没有否定或怠慢,"拉克斯说。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国官员说,具体行程安排可能直到3月21日才会知道。如果习近平要访问那座纪念碑,他可以以私人身份去。"来访的国家元首可以参加一些不在正式计划内的活动,这也是常事。"他说。

个人来说,陈冠中希望习近平能参观那座纪念碑。中国主席可能会在历史、讲真话,以及和解方面学到一些东西。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