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物质至上,《小时代》里的中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Matchmaker for $499/month

Sit back. Let us find you love. Featured on NYTimes and The Today Show.
From our sponsors
物质至上,《小时代》里的中国
Sep 5th 2013, 00:19, by SHEILA MELVIN

北京——今年夏天,在西方进口大片(如《侏罗纪公园3D版》[Jurassic Park 3D]、《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环太平洋》[Pacific Rim])通常会斩获巨额票房的季节,两部中国国产电影出人意料地过关斩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这两部影片讲述的是上海一所大学里,四个醉心时尚的闺蜜的故事。

根据电影行业研究机构艺恩咨询的数据,其中的第一部《小时代1》于今年6月底在中国公映时,首周即获得超过4300万美元(约合2.63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击败了《超人:钢铁之躯》(Man of Steel)。其续集《小时代2》于今年8月8日公映后,前三周就获得了超过4700万美元的票房。(《小时代1》于7月在北美地区一些选定的市场上映,其续集已于周五在纽约上映。)以这样的票房收入,这两部电影在中国已经称得上热门大片了。

然而,这两部由初出茅庐的导演郭敬明,根据自己的畅销系列小说拍摄的电影,在斩获票房之外还产生了其他影响。这两部电影也成了评论的焦点,反映了中国人对本国不断发展的青年文化日益演变的看法。许多知名的中国文化评论人,对这两部作品公然崇尚物质主义的态度感到愤怒。他们的愤怒遭到了出人意料的强烈反击,反击来自影片的许多年轻粉丝。

影评人把第一部形容成类似于《穿普拉达的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和《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相遇混搭而成的东西,不过这部电影中并没有性。中国影评人周黎明在《北京晚报》上抨击《小时代》,随后在中央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海客谈》(Crossover)露面时,再次抨击了《小时代》,他斥责影片中充斥着"极端的"拜金主义潜流和"恶俗的品味"。纽约的媒体学者朱影和弗朗西丝·希斯根(Frances Hisgen)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责了影片中"男性扭曲的自恋",这篇文章在中国被广泛地引用。

还有一些人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为这部影片及其创作者辩护。《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称郭敬明是"超人",评论人腾继萌在《海客谈》发言时,盛赞《小时代》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人民日报》迅速加入混战,抛出了三篇文章,对电影作出了观点各异的评价,之后又发表了以批评为主的第四篇文章。

与此同时,郭敬明的粉丝和狂热的追星族联手,用数以万计的指责网贴,淹没了周黎明这样的批评者。这些以年轻女性为主的粉丝还涌入影院观影。

郭敬明说,"争议比我预期的要大。"

他的书里充斥着各种品牌的英文名字,比如Chanel和Gucci;还有惹人不满的字句。("我坐经济舱会死的!"和"我恨北京!")他的影片中不仅展示了特别设计的名牌产品,还包括同样让评论员恼火的对白,比如在《小时代1》里,一对不走运的恋人之间的对白就是一个例子:

年轻男子说,"我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就有宝马车接送而喜欢你,也不是因为你的LV包包而喜欢你,更不是因为你送了我D&G的靴子而喜欢你。就算你没有一分钱,我也喜欢你。"

女子回答道:"别幼稚了,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戏剧及电影导演陈士争说,这部电影"就像植入式商业广告"。不过,"郭敬明是中国年轻人的一个品牌"。陈士争拍摄过的影片包括中国版的《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郭敬明的电影突显出,政府长期推行的政策所催生的社会和经济转变,对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转变就是中国城市化举措的成功。城市化举措已经把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从1979年的19%,增加到了目前的53%。这种转变创造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新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能负担得起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样的文化体验。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有1.3万多块电影银幕,2012年,银幕数量还在以每天10.5块的速度增加。人口构成的变化,导致电影人和其他文化内容提供者开始迎合这些"新都市人"的品味,他们的品味往往与在大城市长期居住的居民不同。

《小时代》系列电影还反映出,财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价值的衡量标准。许多涉及《小时代》的文章指出了郭敬明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排名,而且字里行间毫无嘲讽的意味——他在2011年的榜单上位居榜首,在2012年位列第四。

陈士争说,"所有东西都由钱来衡量。三十年前,我们有意识形态,可是现在,人们伴随着物质主义长大。对他们来说,只有消费文化是有价值的。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回归生活的本义。"

按照陈士争的观点,《小时代》引发的大部分争议,都源于青年文化在中国相对较新的状态。"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他说。"中国正在追赶全球其他国家。中国大约有4.5亿人口的年龄低于25岁,而中国观影群体的平均年龄是21.2岁,考虑到这些原因,追赶很可能是飞速的。"

现年30岁的郭敬明似乎占据了理解新都市人的理想位置,因为他也是一名新都市人。他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中产家庭,2001年,他赢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冠军,并来到上海。他上了大学,在课余时间写了一部小说。他的作品《幻城》卖出了150多万册。2004年,还是学生的郭敬明接着出版了第二部小说,上市的第一个月,这部小说就卖出了60万册。

然而,丑闻爆发了,他被指控剽窃。2006年,一家法院判决,他的第二本书在情节和其他方面与另一名作者的作品相似,并责令郭敬明支付赔偿。他支付了赔款,并受到中国媒体的严厉指责,然而他既没有道歉,也没有承认错误。

不过,这起事件几乎没让他的事业受到丝毫损害。他2007年出版的小说在上市的头十天里就卖出了100万册,这本小说写的是一名怀孕的高中女生自杀的故事。郭敬明后来撰写了由三本书组成的《小时代》系列作品;成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创办了一本杂志,用来刊登其他年轻小说家的作品。今天,他经营着一个横跨出版业和娱乐业的帝国,囊括了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最幻想》、《最小说》、《最漫画》杂志。"最"(ZUI)代表着"热情"(zestful)、"独特"(unique)、"理想"(ideal)。

郭敬明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部电影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论。不过,每个人都能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情况不错。"

企鹅出版集团北亚区董事总经理周海伦(Jo Lusby)曾与郭敬明合作过几个项目,她说,"拍摄这些影片需要极大的勇气。"她还说,"并不能确定它们不会受到审查。"她指的是这两部影片。"在中国,没有什么选择是容易的。所有事都有风险。"

郭敬明说,他研究了对他的电影制作"实际上有益的评论",不过,他补充说,"说到《小时代》这部作品本身,我觉得我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不管怎么说,我是最了解《小时代》的人。"

争论还没有结束,因为《小时代3》将在明年上映。

翻译: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