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纽约时报: 一位改变了我一生的医生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一位改变了我一生的医生
Sep 19th 2013, 02:14, by 龚晓明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Fukushima老师是我2003年在美国学习时的妇产科主任,他是指导我科研的老师。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称得上是我一生中的人生导师的人,一个足可以让我记忆一辈子的人。

Fukushima是他的姓,名为Teiichiro,我至今还不是特别清楚他的名字怎么念,别人有的时候就简称他为Fuku。要问他是哪个地方的人,比较难回答。他父母是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举家搬迁到巴西,他出生在巴西,年轻时移民到美国,成为一个医生,所以现在也许应该称他为美籍日本裔巴西移民,他留着日本人经常有的那种山羊胡,是一个天主教徒。

2003年,因为一个科研项目,我需要离开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一段时间,到美国洛杉矶的金·德鲁医疗中心(King Drew Medical Center)学习,师从胎儿监护仪的发明人爱德华·洪恩(Edward Hon)教授,Fukushima是洪恩教授科研项目所在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因为洪恩教授实在太忙,所以基本上是Fukushima带我。正是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对于医患关系、对于医生的角色与使命,我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到医院的第一天,我特别兴奋,有了电话以后,到了房间就给我在美国圣迭戈的同学打电话,电话足足打了20多分钟,当我挂掉电话的时候,听到了敲门声,打开一看,居然是Fukushima老师,问我需要不需要额外的帮忙,我很不好意思,问他在外面等了多久了,他说居然等了我10多分钟,我顿时甚为羞愧。没有想到一个科室的妇产科主任,居然可以为我一个国外来学习的医生站在门外等待这么久。

这只是开始,此后,Fukushima老师的一言一行逐渐影响了我,甚至让我重新了定义"医生"这个词。

有一天,我和他在医院里面等电梯,看到远处一个病人坐在轮椅上被推过来,电梯来的时候,他优雅地将电梯门一挡,静静地等待病人的轮椅车先进电梯。在国内时,我早就对医院里面医生是老大这种认识习以为常了,当时我虽然一句话没说,但内心却深受震动,他优雅的轻轻将门一挡的动作,至今深深地刻在脑海里面。从此我知道,病人优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又有一天,他带着我去看一个剖宫产后的病人,那家医院位于洛杉矶较贫穷的地区,产妇是一个非裔美国人,她看到医生来,想要起身下地,可因为手术后伤口疼痛,下床困难,Fukushima医生看到了,立即去了床旁,搀扶着产妇下床。那一刻,我又惊呆了,要知道,此时我已经工作了5年,在国内医院工作时我习惯听到医生对病人的训斥,鲜有见到医生会主动搀扶病人,而在这里,一个妇产科的主任竟然可以那样恳切地上前,主动将一个病人搀扶下床,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医生也可以这么做!  

再一天,一个产妇的孩子因为早产,存在健康问题而被转入到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我和Fukushima老师陪着产妇去看那个28周的新生儿,我们因为是医务人员,可以近距离见到新生儿,而产妇和丈夫却被隔在玻璃门外,没法近距离看到他们的宝宝。于是Fukushima老师拿出自己的相机,给孩子拍了一张照片。第二天早晨,他拿着在家里打印好的照片送到了这位新妈妈的床前。这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原来医生可以这样为患者服务。

每周我跟随Fukushima老师到一个社区私立医院去看门诊,每次他都和护士热情地介绍我,到了门诊的时候,他会在病人进来之后,先问病人,我有一个从中国来的同事跟我看门诊,你是否同意。当然,一般情况下病人都会说可以。在门诊中,我发现老师每次都是以细致耐心的态度在对待患者,在那里,我感受到的是服务,医患关系在那不是冰冷冷的,是暖心的。 

跟随Fukushima老师仅仅是短短的三个月,但是给我带来的改变却是一生的。他让我重新认识了医生这个词,让我知道在美国,医生无论多么高尚,无论怎么高收入,都是服务于老百姓的,都要以服务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病人。那一年回国后,我就以Fukushima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摆正心态,以服务好每一位病人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也正是因为此,使我在病人心目中赢得了好口碑。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很多地方已经和国外很接近,无论是机场、商场、酒店、咖啡馆,都能与国外媲美,唯独在医院,仍然是一个让老百姓头痛的地方。中国的医疗确实存在很多制度的问题,但是一味以制度为借口,不改变自己,继续用盛气凌人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患者,只能让医患间的矛盾更加势同水火。我知道改变我的同行很难,在中国,医生们至今还在争论医疗行业是否属于服务行业这个话题,但不管别人如何定义医疗,我认为医疗就是服务,无论患者贵贱,作为医生,我们就是用我们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态度来为他们提供服务。

今年夏天,我带了一个医学生,除了请他帮我做科研,我也带他看门诊,进手术室。临走之前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告诉我,我让他改变了,当他看着我在门诊耐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当他看到我在门诊之后不是回家而是去医院看术后的病人时,他说他知道医生应该怎么做了。也许,他将会是Fukushima老师身上那种服务精神的传承。

今年8月,我有幸再到洛杉矶拜访了Fukushima老师,他已经退休五年了。在经历了两次恶性肿瘤之后,他的身体仍然健康,见到他我甚是开心。

人一生中,遇到一个可以改变你人生的人,足矣。

龚晓明医师是妇产科大夫。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