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纽约时报: 冬天来了,华北的雾霾还远吗?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冬天来了,华北的雾霾还远吗?
Oct 28th 2013, 08:22, by 黄安伟

自从"空气末日"本周降临哈尔滨,中国北方各地的许多居民心里一直悬着一个问题。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在周四的一篇报道的标题,对此做了概括:"这个供暖季,PM2.5能否降下来?"

PM2.5是对微小的、不可见的颗粒物的简略表达,科学家认为,这种物质是最致命的污染物之一——它可以深入到肺中,进入血液循环。阴霾像壮观的雾霭一般笼罩在哈尔滨和中国北部其他地区上空,让很多中国人开始担心等各地集中供暖开始后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种供暖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燃煤的。根据中央政府在几十年前颁布的一项规定,淮河以北的城市在冬季会进行集中供暖。根据美国一流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7月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这项政策所带来的供暖燃煤污染,导致生活在淮河以北的中国人平均寿命减少了五年。

哈尔滨的污染急剧恶化表明,尽管官方一直在努力减少能源生产中煤炭的使用,这样的中央供暖至今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周一和周二,哈尔滨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报告的PM2.5浓度超过了每立方米1000微克——这已经是测量尺度的上限,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给出的安全上限的40倍。有人指出,多重因素不幸地汇聚在一起,催生了这种污染:天气规律、农田收割后的焚烧,还有当地政府开始城市集中供暖。人们称,这是本季的第一个"空气末日",和今年1月降临北京、天津、河北省以及其他中国北部地区的那一次相似。

《人民日报》的周四评论说,北京、天津和北方其他地区在此前一天启动了一个"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这应该是国务院在9月公布的一项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中国三个人口稠密的重工业地区在未来数年内减少燃煤使用,降低污染水平。按照要求,京津冀地区需要将PM2.5水平在2012年的基础上降低25%。这里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领导人和他们的家人生活的地方。

国务院计划给出的要求是针对整个地区的,对此环保倡导人士表示了赞赏,因为污染来源显然是遍布整个地区的——在山东省或内蒙古的一家工厂的排放,可能和北京的空气恶化是有关系的。《人民日报》说,"'在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面前,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成为共识。"作为这个区域协调计划的"第一仗",就是在今冬明春的集中供暖前提下,PM2.5的水平能否降下来。

环境倡导人士称,让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配合减少燃煤使用的工作,将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总的来说地方政府想要的还是发展,"北京环保倡导人士马军在周三接受采访时说。

为了让那些对今冬的空气质量感到担忧的人乐观起来,《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还给出了一些统计数据:今年有4.4万户居民完成了采暖"煤改电";关闭了184家高污染企业,争取到年底达到207家以上;24.7万辆机动车进行了环保技术更新。

这些措施的成效,将由那些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来评判,无论他们是普通百姓还是中共领导人。北京居民本月已经遭受了数日的有害空气侵袭。这整个冬天我都会像现在这样,每天上网查看我所在的地方PM2.5水平是多少,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带着年幼的女儿出门,或去公园跑步。还有很多人是这么做的。至少在这个周四的早上,北京刮起了大风,天空是蓝的,哈尔滨感觉很遥远。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Mia Li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